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檔案事業(yè)發(fā)展史
第一章我國檔案的產(chǎn)生與夏朝檔案工作的建立第一節(jié)檔案產(chǎn)生的社會歷史條件一、我國檔案起源于原始記事傳說(口耳相傳,“十口相傳為古”)原始實物記事(結繩和刻契)圖畫記事(“文字的前驅”)所有原始記事的共同點:脫離語言,意義不確定,但是在一定范圍內已有備忘、信約和憑證作用,所以成為檔案的前身,即檔案起源的形態(tài)。二、文字的產(chǎn)生是檔案產(chǎn)生的前提條件只有文字才是語言的記錄符號,才是人類表達思想、交流經(jīng)驗最直接最確切的工作?!皞}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后行聲相益,故謂之字”。表音字的出現(xiàn),才成為記錄語言的文字。文字的產(chǎn)生為檔案的形成提供了社會的客觀可能性。注意:檔案的起源與形成是兩個概念。檔案的起源是原始記事;而檔案是對人們語言及活動的記錄。三、國家的產(chǎn)生是檔案產(chǎn)生的社會條件文字作為記錄史事的工具而言,是檔案產(chǎn)生的必不可少的條件,而檔案的產(chǎn)生是直接和國家的產(chǎn)生聯(lián)系在一起的。隨著階級的出現(xiàn),國家的形成,人事日繁,治理日密,人們之間有了根本利害沖突,國家要進行管理工作,才有了文書、檔案的社會需要。檔案是進入階級社會時產(chǎn)生的,是在這一歷史時期特定生產(chǎn)力水平,特定的社會需要諸因素作用下的產(chǎn)物。因此,絕不是說它是整個階級社會特有的歷史現(xiàn)象。檔案從起源到形成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第二節(jié)夏朝檔案的產(chǎn)生夏朝尚屬沒有直接文獻征信的時代;夏朝在一般古籍記載中往往是和殷、周并提的。盡管至目前為止還沒有出土夏朝檔案,但根據(jù)古史記載以及近世考古成果夏代已有檔案和檔案工作應是無疑的。一、夏王朝國家的建立二、關于夏朝文字與古史記載中的夏朝檔案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產(chǎn)生和使用文字的國家之一,但目前我們見到的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文字學家根據(jù)商代甲骨文推測,認定夏代已經(jīng)有文字是無疑的,因為文字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經(jīng)歷著一個十分漫長的歷史過程。二里頭文化的陶器上發(fā)現(xiàn)有二十四種刻劃符號。夏代出現(xiàn)了國家,產(chǎn)生了文字,國家要進行管理,需要有條理的文書,因而也就產(chǎn)生了檔案和檔案工作。迄今留下的夏代文書已有典、謨、誓等文書種類。除政務文書外,有關天文、歷象、生產(chǎn)方面的記錄。第二章商朝的檔案和檔案工作商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二個奴隸制國家。商朝迄今給我們留下了最早的檔案文字材料——甲骨檔案。這些材料給我們研究商朝歷史、商朝的檔案和檔案工作提供了最直接最可靠的依據(jù)。第一節(jié)商朝的國家制度與檔案官員史官的主要職掌是一種古老的“天人之學”,他們代天轉達其意志,代王向天有所請求,是人神之間的媒介,他們起著神的作用,是神權的代言者。商代文化的代表人主要是巫史。他們運用自己壟斷的文字知識,記載政事,制作策命,下達王命,掌管檔案。從這些意義上看,他們不僅是商代重要的執(zhí)政官員,同時又是商代檔案的形成者和保管者,而史官作為神權代言者和文化壟斷者,一身二任,兩者相互聯(lián)系,互相促成,更形成了他們地位、作用的顯貴。第二節(jié)商朝甲骨檔案甲骨檔案是以龜甲和獸骨為材料形成的古代檔案,商代甲骨檔案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官府文書?,F(xiàn)存商朝甲骨刻辭確是商王朝檔案的一個重要部分。甲骨是當時的占卜材料,也是當時檔案的主要載體。商代甲骨檔案是殷商統(tǒng)治者在占卜活動和其他政務活動中形成的文字記錄。因其多數(shù)發(fā)現(xiàn)于殷墟,故又稱殷墟卜辭。然以其制成、體式、用語、內容、保管均有規(guī)律性的程式,故而,按其性質而論,應稱為甲骨檔案,或稱殷墟書契。甲骨文圖片1甲骨文圖片2甲骨文圖片3一、甲骨文書的形成過程二、甲骨文書的體式和專門用語卜辭刻寫有一套固定的體式:一是敘辭(前辭),記載卜問的日期(殷人以干支記日)以及卜官的名字;二是命辭(問辭)記述向神祖卜問求告之事,即貞問之辭;三是占辭,記載卜兆之結果;四是驗辭,記述卜問以后應驗的情況。卜辭的體式已具備了文書基本要素:程式化的成文性,首先是成文性,文字簡練,具備古漢語的基本語法規(guī)律;卜辭更是程式化的成文性文字。卜辭也有較規(guī)律的刻寫行款從句式看,占卜文書及記事文書有其特殊的文書句式和用語。如“對貞”。三、甲骨檔案的內容四、甲骨檔案的存儲商代甲骨檔案是有意識保管的,從幾方面看:首先,從考古出土看,商代的甲骨檔案絕大部分是集中保管。第二,從窖藏情況看,也反映了集中保管的做法,各窖發(fā)掘出來的甲骨,大體上有朝代可循“殷都甲骨有很多是儲積或累積于一處,可能是當時儲檔之所”。第三,有集中歸檔的做法,是殷商甲骨檔案突出的一點。第四,有初步的整理方法。第五,有專門經(jīng)管人員。第三節(jié)甲骨檔案的發(fā)現(xiàn)及其史料價值一、甲骨檔案的發(fā)現(xiàn)甲骨檔案的發(fā)現(xiàn)有一個過程,它的歷史價值并不是某年某月發(fā)現(xiàn)后就被人認識的。直至清末光緒25年(1899年),它在地下整整沉睡了三千余年之后才逐漸被人們所認識,并進行收集研究,從而被大量發(fā)掘出土。二、甲骨檔案的出土和外流三、甲骨檔案的研究和公布甲骨學的開山著錄是劉鶚編纂的《鐵云藏龜》,也是甲骨檔案的首次公布,研究甲骨文字的第一部著作。世人將甲骨早期研究成績最大者號稱四堂:即羅雪堂(羅振玉)、王觀堂(王國維)、董彥堂(董作賓)、郭鼎堂(郭沫若)。國外還有不少學者研究甲骨檔案。日本就有“甲骨學會”,并出版甲骨學雜志。四、甲骨檔案的史料價值第四節(jié)商朝簡冊檔案簡冊檔案以竹木為載體。甲骨檔案與《商書》迥異:從體裁看,甲骨檔案為一文一事記賬式記錄,《商書》是長篇記敘文辭;從文書用語看,甲骨文書為貞人所用占卜文書專用語言,《商書》使用了“比喻”、“描摹”等。從內容看,甲骨文書為神的旨意的顯示,《商書》則為殷王及有關大臣言、事的記載。商王朝除沿襲夏朝文種外,發(fā)展了“訓”、“誥”。第三章西周王朝的檔案和檔案工作第一節(jié)西周檔案工作的建立一、西周王朝的檔案機構和官吏西周中央政府分為卿士寮、太史寮兩大部門。卿士寮為軍事司法部門,以卿事(卿士)為首長,卿士之下,由政務官稱司徒、司馬、司空,另有司寇、司士等官職,他們要保管本職任內形成的各種檔案。太史寮:起草文書保管典籍的機構。主要掌管起草文書、策命諸侯卿大夫、記載史事、保管國家典籍以及天文、歷法、緝私、教育等事務。周代史官的設置已有分職。《周禮春官》具體記載了史官的不同職責,他們都保管有各種不同的檔案:大史掌建邦之六典、八法、八則,以詔王治;小史掌邦國之志,定世系,辨昭穆;內史掌王之八柄,策命而貳之;外史掌王之外令及四方之志、三皇五帝之書;御史掌邦國都鄙萬民之治令,以贊冢宰。大史、小史掌王朝全局檔案;內史掌王朝中央檔案;御史掌王室檔案,外史掌地方檔案。二、各諸侯國的檔案工作周王國進行分封的同時,也就把先進的文化和典章制度推行到各諸侯王國。因此,在周王朝建立檔案工作的同時,各諸侯國也建立了檔案工作。諸侯國在自己封國內,基本上仿周王朝中央官制,設官分職,進行統(tǒng)治。西周地方行政分為國、邑兩級。在地方機關中,也建立有相應的檔案工作。據(jù)載,地方已有人丁名籍的保管。第二節(jié)西周王朝的主要檔案及其保管一、西周王朝文書書寫材料西周政務文書簡稱簡牘或簡策。簡,狹長的竹片或木片,故有竹、木簡之稱。牘,方形的木片。策,若干片簡編連在一起為之“策”。簡與策用于國家重大政事和書寫典籍;牘主要用于一般公文書。二、西周王朝主要文書種類王命文書屬于王和諸侯使用的命令性文書,因其用途和所施對象不同,仍沿用前代“誥”“誓”“命”等文種?!罢a”和“命”是王和諸侯為賞賜、任命和訓誡臣屬之用,“誓”對軍旅的誥誡。各級官府政務文書版圖圖是地圖,象征周王的統(tǒng)治范圍;版是戶籍,記載周王的統(tǒng)治人數(shù)。版圖檔案是記載王朝山川領土和人口的重要材料。盟約盟書和約劑的統(tǒng)稱。盟書為周天子和諸侯之間,各諸侯國之間,以及諸侯和卿大夫之間的約誓記載。
人事文書西周時,上至王室貴族,下至群士,其善惡之跡,史官都有記載,西周時期已有完備的人事檔案。刑律周穆王時司寇呂侯曾經(jīng)受命制作呂刑。這些刑律是維護周王國統(tǒng)治秩序的重要檔案。至春秋時魯國還保存著周公制定的刑典《九刑》。譜牒周王室和貴族的世系記載。除上述誥、誓、政典、版圖、盟約、人事文書、刑律、譜牒等,還有史官對統(tǒng)治者及國政大事的記注。
三、西周王朝檔案的管理“登于天府”我國古代文書檔案庫至今有文獻可考的以周代為最早。西周收藏檔案的機構根據(jù)《周禮》記載為“天府”?!疤旄?,掌祖廟之守藏與其禁令”。制作副本副本制度是從西周開始建立的。西周王朝的重要檔案,為了便于日常政務的利用,同時也為更好的保存正本,開始制作稽查利用的檔案副本。藏于金貴西周統(tǒng)治者重視檔案的保管,古代典籍中還有藏于金貴的記載。第三節(jié)西周金文檔案一、青銅器銘文的起源與發(fā)展金文檔案是繼甲骨檔案后我國歷史上又一種珍貴的特有的歷史檔案。西周時發(fā)展到專為記事銘文而鑄青銅器,這種具有書史性質的青銅器銘文稱金文檔案。后世人把鑄刻在青銅器上的銘文稱為“金文”。青銅器銘文演變劃分以下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自青銅器銘刻出現(xiàn)到西周早期,為銘文初起階段。第二個階段,進入西周,銘文的發(fā)展階段,字數(shù)增多,記事范圍廣泛。第三個階段,春秋戰(zhàn)國時期,銘文衰微至終結時期。大盂鼎銘文拓片大盂鼎毛公鼎金文二、金文檔案的特點、內容及史料價值金文檔案的特點金文檔案是王和各級奴隸主貴族的重要記事檔案。這類檔案的出現(xiàn),是西周經(jīng)濟、政治的必然產(chǎn)物。首先,與西周時期奴隸制經(jīng)濟高度發(fā)展緊密相聯(lián);其次,金文檔案的興起和西周的政治制度是直接相聯(lián)的。金文檔案的內容:廣泛而詳細,凡冊命、賞賜、志功、征伐、訴訟等重大事件都要在青銅器上勒銘記載。金文檔案的程式:王命冊文包括冊命時間、地點、受冊命者、冊命辭、稱頌辭、作器、祝愿辭等幾部分。金文檔案的存貯方式:類似甲骨檔案窖藏情況。第四章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檔案和檔案工作
春秋戰(zhàn)國時由奴隸制向封建制過渡的時期,這一時期的社會大變革對于社會的上層建筑,包括政治制度和國家機構也必然會帶來重大的變化,作為國家機關一部分的檔案和檔案工作也必然受到直接的影響,并記錄和反映了這種變化。第一節(jié)春秋戰(zhàn)國時期文書檔案的演變計書:賦稅檔案。它是封建地主階級政權進行經(jīng)濟盤剝和政治統(tǒng)治的重要依據(jù)。盟書:這類檔案在西周時就已產(chǎn)生,它是維系王和諸侯國關系的重要檔案。璽書:用印文書。沿自西周時的誥命文書。春秋戰(zhàn)國時各國國君、大夫及一般官員的用印文書。符、節(jié):春秋戰(zhàn)國時用于傳達命令或征調兵將時所用之憑證文書。移書:又稱遺書,春秋戰(zhàn)國期間,各國官宦或國與國之間公務往來文書。上書:臣下向君王陳述政治見解或主張的文書。檄文:檄,本指書寫公文使用的木簡,用以征召、曉諭或聲討的文書。券:反映借貸關系的憑證,又稱“債券”。第二節(jié)檔案官員的變化春秋初期各國的史官地位仍然顯貴,繼承了西周時期的傳統(tǒng),保管了大量重要的檔案典籍。春秋中期后,隨著宗法等級制度的破壞,世卿制度的崩潰,封建官僚制度的建立及天道觀念的變化,史官職任、作用、地位也隨之變化。史官失勢,地位下降,開始脫離對國家事務參謀顧問的高級管理工作,退居為次要官職,走向記注政事、典守檔案的專職化。戰(zhàn)國時期新的官僚制度確立后,形成了一批新的掌管記注、管理文書檔案的職官。一、檔案的流傳民間原因之一:由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社會大變動引起的各國養(yǎng)士風氣的盛行,士這一階層對檔案的需求;原因之二:春秋戰(zhàn)國時期檔案的流散為士的需要提供了利用的可能。二、檔案的利用在搜集和學習檔案方面,孔子和墨子最為突出??鬃铀鸭⒄砉糯幕浼?,集中反映在他收集魯、周、宋等國流傳下來的史官記注和官府文書等。自孔子修春秋起,才開創(chuàng)了私家利用檔案修史的先例,并把史書傳播與民間。除去私家利用檔案修史之外,當時的史官也利用檔案編修史書。史官還利用天文資料,編纂天象書記。第五章秦朝的檔案和檔案工作第一節(jié)春秋戰(zhàn)國時期秦國的文書檔案工作約公元前890年,秦開始有了信史記載秦在其它諸侯國影響下,官制及其機構以及相關的文書檔案工作發(fā)展完善起來秦文公以后,秦的文書檔案工作發(fā)展很迅速,表現(xiàn)在對宗周檔案的重視進入戰(zhàn)國,在國家機構中,國君之下設相,另有御史、內史、尚書等職官,主領或兼管文書檔案工作第二節(jié)秦朝封建專制官僚政體與文書檔案機構第三節(jié)尊君抑臣文書名稱、體式及管理制度的制定一、皇帝和臣僚專用文書的確立首先,皇帝專用文書的確立。秦始皇為顯示自己權威,改“命為制”,“令為詔”。制皇帝頒布重大制度時命令性文書,也用于誥諭和責讓官吏。詔答復臣僚的上奏和對官員的訓示。其次,臣僚專用文書的規(guī)定,奏(臣僚向皇帝進言陳事);議(群臣討論未決政事的文書)除日常政務文書外,還有律法、戶籍、輿圖等重要的專門文書檔案。秦簡1睡虎地云夢秦簡里耶秦簡秦簡二、文書體式的制定首先規(guī)定臣僚上呈文書的抬頭制度。即行文中遇有需要表示特別尊敬的字樣,雖然一行沒有寫滿,也要回行頂格書寫,甚至高出一格以至幾格。其次還規(guī)定有文書避諱制度。即在文書書寫中回避君父尊親的名字。同時,產(chǎn)生皇帝的璽印制度。三、注重封建政務效率的文書檔案管理制度處于大一統(tǒng)的秦注重封建政務效率。《秦律十八種》、《行書律》中有關文書檔案的法律條款。在文書運行傳遞上體現(xiàn)了高度集權的君主專制。第四節(jié)秦朝律法檔案的保管和利用二、秦王朝律法檔案的利用——”以法為教”、“以吏為師”第五節(jié)石刻檔案大量出現(xiàn)一、秦朝石刻檔案的興起石刻檔案大興是秦代檔案的又一特點。石刻檔案是銘刻在石材上的公務文書或書史記事。石刻檔案出現(xiàn)的原因:第一個方面,社會歷史文化的發(fā)展要求書寫材料的變革;另一方面,封建地主階級輕名器,重功利的需要。二、石刻檔案的內容和特點公牘刻石:凡皇帝詔令或地方衙署告示需百姓周知的一般以刻石公布。記事刻石:大凡記功頌德、頒布憲令、會盟立約、外交征伐等重大事件,都要刻石述事,流傳久遠。第六節(jié)秦始皇不重視史官記注和焚燒六國檔案典籍秦始皇除禁絕私學外,對史官記注也不堪重視,這是由于秦統(tǒng)治者極端專制獨裁所致。一方面,剝奪了春秋時期史官傳統(tǒng)記注、典守的職任;另一方面,對君舉必書的不容。焚燒六國檔案典籍公元前213年,由于分封問題引起朝議,后被李斯擴大事態(tài),成為禁書的禁令“史官非秦記皆燒之”。第六章兩漢時期的檔案和檔案工作文書檔案官吏作用、地位的演變及人選條件文書官吏分兩個層次:一為主管官員或高一級文書官員,“官”;另一為一般掌管人員,“吏”。高級官員由皇帝直接任命,其余文書檔案官吏,通過察舉、辟除、考試等途徑選拔任用。兩漢時期各層次文書檔案官吏,少部分是內朝和中央機關主管文檔的官員,他們地處機要,出納王命章奏,故位尊地要;大部分是具體掌管文書檔案的官吏,不論其有無品秩,則由于儒學興起,其作用、地位歲之下降,逐漸從官員群體中分離出來,成為不入流品的胥吏,為社會所歧視。第二節(jié)兩漢時期的文書檔案種類和文書處理疏也稱上疏,凡官員對政事的建議、彈劾官吏等,一般多用于對朝廷表示看法或有所匡諫;駁議臣僚向皇帝陳述不同意見時使用的文種;狀古代臣僚向皇帝分條陳事的文書,用于察舉官員列其才能或罪狀,對某事列其好壞也用狀;書官員、吏民向皇帝報告情況的文書。封事密封的奏章。漢時臣僚上書奏事,為防泄漏,用皂囊封緘,故稱封事。鐵券“鐵契”,帝王頒賜功臣授以優(yōu)待和免罪特權的憑證文書,以鐵為之,便于久存。各級官府的下行文:令,中央政府向下屬發(fā)出的命令性文書。教,是官府向下屬或百姓發(fā)出的告諭性文書。敕,官員向下屬發(fā)出的文書。證明身份的文書過所,發(fā)給官吏、平民外出辦公私事務時的證明文書。棨,身份較高者持有的證明文書。儒,絲織品制成的證明文書,為有身份有地位所持有。二、文書處理下行文的處理程序:起草、判行、郵遞、執(zhí)行。上行文的處理程序:撰寫、審核、呈送皇帝、建議、批復。三、文書郵遞制度為了保證文書運遞中的安全,漢代采取的措施:第一,由發(fā)寄人自封,公文捆扎好后在繩結處加上封泥,蓋上印章,封面簡上注明收件人、發(fā)信時間、以防私拆。第二,建立嚴密的收發(fā)轉手續(xù)。第三,有嚴明的紀律和嚴格的檢查程序。第三節(jié)漢統(tǒng)治者對檔案的收集與保管二、漢王朝對檔案的保管第四節(jié)兩漢王朝檔案的利用一、政務活動方面的利用王朝建立以前收集的秦代各項典章政令,為漢統(tǒng)治者提供借鑒和經(jīng)驗,為制定漢代各項制度的直接依據(jù)。漢王朝建立后的政務活動也經(jīng)常利用檔案。在兩漢分封藩國時必利用輿地圖以定國界和戶口數(shù)目;律法檔案的利用在漢代更為突出。第五節(jié)近世出土的漢代歷史檔案漢代簡策檔案的出土敦煌漢簡居延漢簡漢代縑帛檔案的出土:馬王堆帛書和帛地圖。帛書:第七章魏晉南北朝的檔案和檔案工作第一節(jié)社會大動蕩對文書檔案工作的影響文書檔案工作機構的變化文書檔案人員的增多各國重視檔案典籍的收藏社會動蕩對檔案的破壞第二節(jié)文書制成材料和文書檔案工作制度的變革二、文書檔案工作制度的變革首先,文書的裝訂形式普遍采用卷軸式;其次,用印制度也發(fā)生了變化。第三,公文處理程序的變革。第三節(jié)文書檔案的名稱、種類和體式一、文書檔案的名稱種類詔敕文書。有詔、制、冊、誡敕四種。上奏文書。臣民上奏皇帝,有章、奏、表等。官府行移文書。上行文有牒、詳、簽、關、解等多種。平行文有移、刺。專門文書。主要有戶籍、計賬、券契、檄等。二、文書的體式文書行文程式。該期各國對文書的名稱、使用范圍、使用機關、文書運行方向,行文方式、文書用語、書寫格式等方面都規(guī)定的比較具體、詳細。文書的結構程式。文書的結構更趨復雜:一般包括:首稱、正文、末稱、后書等組成部分。文書表達方式。體現(xiàn)在文書用語和文體兩個方面。三、譜牒檔案的興盛譜牒:又有族譜、家譜、宗譜等不同名稱。它以一姓一族的世系為綱,記述其來源、繁衍生息、婚姻狀況、人物事跡等情況。魏晉南北朝時期,譜牒盛極一時,與當時的政治制度分不開;譜牒作為維護士族特權的工具。譜牒是古代重要的檔案史料,為研究歷史學、社會學、人口學、倫理學、經(jīng)濟學、方志學、民族學等提供了具體和典型的史料,有些可以補充史籍的空缺。第四節(jié)利用檔案編史修志的發(fā)展一、各國重視利用檔案修史利用檔案編制史書,是統(tǒng)治階級鞏固統(tǒng)治的一種手段。由于檔案史料的豐富和紙張的廣泛使用,各國修史的規(guī)模、次數(shù)、成書數(shù)量都超過前代。二、私家修史的盛行第五節(jié)近世出土的魏晉南北朝歷史檔案第八章隋唐時期的檔案和檔案工作第一節(jié)文書檔案機構的發(fā)展和官吏地位的演變一、文書檔案機構的發(fā)展和官吏設置三省是隋唐時期中央最高輔政機構。也是文書檔案工作的最高管理機關。唐代確立了“中書出令、門下審議、尚書執(zhí)行”的三省分權運行體制。中書省負責以皇帝名義草擬制定各種文書。門下省負責對中書省草擬的文書進行審核、封駁。經(jīng)過封駁而由皇帝批準后的文書,交由尚書省執(zhí)行。除三省之外,在中央兼管文書、檔案工作的機構還有翰林院。官宦機構,也是文書檔案工作機構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均設主管文書檔案工作的官吏,稱都事,負責收受、轉發(fā)文書等事務。二、文書檔案官吏的地位及其演變由于文書檔案官吏的來源、官品、職掌各有不同,因而在實際政務活動中,存在著高級文書檔案官員和低級文書檔案工作人員之分。高級文書檔案官員,一般通過科舉考試,名士征召,或由低級提拔等幾個途徑來選拔。除上述幾種途徑之外,還有門蔭而官居高位的,即以父祖官位、豪門世家的余蔭而得官。中央和地方國家機關中一般掌理文書檔案工作的書佐、令史,數(shù)量龐大,地位更趨低下。文書檔案官吏地位的變化的總的線索:他們有記注、典守、撰史的職任演變?yōu)閱我坏恼频湮臅鴻n案職任,從而在作用、入選條件和地位上引起一系列的連鎖變化。這一變化有兩方面社會因素造成的:首先,由于隋唐時期政治制度的發(fā)展變化;其次,隋唐科舉制度的誕生。第二節(jié)隋唐時期的文書檔案及其管理制度一、文書、檔案名稱政務文書:下行文:制、敕、冊、令、教、符六種;上行文:表、狀、箋、啟、辭、牒六種;平行文:關、刺、移。專門檔案:記注檔案:記載封建統(tǒng)治者言行的文書材料——起居注(帝王言行的冊籍)和時政注(皇帝和在鄉(xiāng)的議政紀錄)。甲歷檔案:是我國封建社會中期在官員銓選、任用過程中形成的一種專門檔案,可謂官員人事檔案。賦役檔案:即手實、計賬。輿圖:為了控制和掌握地方情況,輿圖是十分重要的統(tǒng)治工具。二、文書檔案工作制度和律令文書檔案工作制度“四禁”制度:“漏泄、稽緩、違失、忘誤”用紙制度:紙張的種類很多,原料、色澤各有差異,其用途也有區(qū)別。貼黃制度:唐代首創(chuàng)的公文改錯制度。一文一事制度:規(guī)定一份公文只敘述一個問題或一件事情。公文簽押、判署制度:公文制作完畢后,文書制作人及主官要簽字畫押,然后交監(jiān)印官審閱蓋印。文書郵遞制度:唐代文書的郵遞由驛負責。文書歸檔制度:文書經(jīng)辦完畢后,主管機關在文件上打上紅色標記,并在文書上端寫明年、月、日,然后送交庫房收存。檔案統(tǒng)計制度:檔案鑒定銷毀制度:檔案移交制度:三、唐朝的文書檔案監(jiān)督檢查制度唐朝的文書檔案監(jiān)督檢查制度稱勾檢制度。勾檢官吏:中央機關除門下省、中書省外均有設置。唐王朝國家機關中尚書都省是全國最高文書監(jiān)察檢查機構,因此是全國行政管理勾檢部門的中央領導機構。勾檢過程包括登記、檢查、復查三個步驟。唐代勾檢制度主要特點:一為勾檢以律令格式為依據(jù),即按照制度稽查;二為勾檢官吏的普遍存在;三為勾檢方法是本官府內部勾檢與上下級勾檢相結合。第三節(jié)唐朝甲庫甲庫是唐朝中書門下尚書三省機關中分別設置的專門保管官員甲歷檔案的機構,這是國家機關中現(xiàn)行檔案的專職管理機構。甲庫的產(chǎn)生是唐代封建官僚制度進一步發(fā)展的產(chǎn)物。唐朝甲歷與三省甲庫的職任唐朝甲庫的產(chǎn)生、發(fā)展及其管理第四節(jié)唐朝史館對檔案的收集和利用我國歷史上正式設館修史制度,當建立于唐太宗李世民時代。利用檔案設館修史制度在唐代確立不是偶然的,首先,是在政治再度統(tǒng)一下加強封建統(tǒng)治的需要。其次,從編史客觀條件看,作為修史材料的各種典籍檔案也大量增加。唐朝史館的組織十分完備;《諸司應送使館事例》是唐代史館征集檔案史料的法律性文件。唐代史書編纂的成就:“二十四史”中的《晉書》、《梁書》、《陳書》、《北齊書》、《周書》、《隋書》、《南史》、《北史》;纂修本朝史書;典章制度、政書的崛興;譜牒修撰。第五節(jié)現(xiàn)存唐朝歷史檔案簡介敦煌石窟遺書和吐魯番文書對于隋唐時期檔案內容及其形式的研究具有重大價值。敦煌石窟遺書:敦煌石窟遺書:第九章宋朝的檔案和檔案工作第一節(jié)宋朝的文書檔案機構和官吏一、中央機關文書檔案機構設置與官吏任用元豐改制之前:中書門下是最高行政機關,亦是文書檔案最高主管機關。文書檔案機構有:孔目房、勾銷房。主管官員:檢正官。元豐改制后:中書省下設文書檔案機構:主事房、點檢房、催驅房、班簿房等。文書工作的中書舍人分五案:上案、下案、制誥案、諫官案、記注案;門下省設文書檔案部門:通進司、銀臺司、章奏房、封駁房、進奏院,文書檔案主管官給事中下設五案辦公。尚書省下屬六部都設案辦公,亦有負責文書檔案工作的機構,如刑部設有進擬案。宋代翰林學士院成為正式官署,下設翰林學士承旨、翰林學士等,掌管制、誥、詔、令撰述之事。二、地方機關文書檔案機構設置與官吏宋代地方行政區(qū)劃為三級:路為最高行政級別,府、州、軍、監(jiān)為第二級,第三級為縣。路下設:帥司、漕司、憲司、倉司;四司中文書檔案官員有:主管機宜文字官、主管書寫機宜文字官、主管文字官。府、州、軍、監(jiān),他們的主官分別為知府事、知州事、知軍事、知監(jiān)事,其下設有幕職官。許多官府中都設有孔目官,負責文書檔案工作??h,官府主官為縣令,副職有縣丞、主簿、縣尉等。主簿為文書檔案主管官。
綜上,宋代文書檔案工作機構中,既有級別較高的文書檔案官員,如給事中、翰林學士等,還有大量的低級文書檔案人員,如錄事、主事等。文書檔案吏員的選任途徑:子弟承襲;保引;投名;考選。第二節(jié)宋朝文書檔案種類和文書檔案工作制度一、文書檔案種類政務文書:皇帝下行文:冊書、制書、詔書、敕書、誥命、御札、敕榜;臣僚百工上行文書:表、狀、札子、奏狀、榜子。各級官府下行文書有:敕、宣、札子、部符、省札、堂帖、刺、敕牒;官府之間的上行文:申狀;官府之間的平行文:關、移、牒、咨報、密白、牒、關;官員任命書:信札、照札、宣札、印紙、頭子。
專門檔案:賦役檔案:律法檔案:例:二、文書工作制度公文用紙制度重申了公文一文一事制度。完善了公文折疊制度。補充了公文擬寫制度。嚴格了公文的簽押、用印和判署制度。繼承了貼黃制度并新創(chuàng)了引黃制度。詳細了公文的裝封、編號制度。沿襲了公文郵遞制度。加強了公文的收發(fā)登記和催辦制度。繼承和發(fā)展了公文移交制度。強化了文書工作中的保密制度。第三節(jié)宋朝檔案的收集與王朝中央和皇帝檔案庫的建立一、宋朝前期對檔案的收集宋初原在秘書監(jiān)和三館,即史館、昭文館、集賢館等機構存貯檔案文件。二、王朝中央和皇帝檔案庫崇文庫、秘閣是王朝中央收藏檔案典籍的館閣,隨著宋朝中央集權的空前強化,皇帝檔案和世系從王朝中央檔案保管機構中進一步分離,發(fā)展成為獨立的專門帝王檔案庫。宋代最早建立的皇帝檔案庫稱為龍圖閣。兩宋時期共建十一座皇帝檔案典籍庫。第四節(jié)全國各級機關檔案專職機構——架閣庫的普遍建立一、架閣庫的設置架閣庫的定義:是以架閣形式保存文書檔案的機構。是一種新的檔案儲藏器物的問世,是保管裝具方面的重大變革。架閣有數(shù)格構成,多層放置,可以充分利用空間,分門別類、平面排列,既利于查找和利用,又大大增加了保存檔案的數(shù)量。架閣庫的意義:不僅是檔案保管裝具的變革,同時還是宋代各級國家機關設置的保管現(xiàn)行檔案的專職機構。它由唐代中央機關保存官員甲歷檔案的專門機構發(fā)展到各級政權機關普遍保存文書檔案的專職機構。是宋代檔案工作發(fā)展的重要標志。架閣庫普遍建立的原因:一方面是宋統(tǒng)治者加強中央集權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魏晉以來紙質文書急劇增長需要擴大貯藏的要求。架閣庫的設置情況:中央機關架閣庫最早出現(xiàn)在三省制敕庫房中,負責收貯皇帝詔令、制書和條例格式,保存機關的一般文書檔案;尚書省的六部也分別設有架閣庫;最高軍事行政領導機構樞密院也設有架閣庫;掌管財政的三司也設有架閣庫;宋朝各級地方機關也陸續(xù)設置架閣庫。此外,宋王朝還設有中央檔案庫,稱金耀門文書庫。二、架閣庫官吏中央機關架閣庫主管官員多為進士及第者。一般的中央和地方架閣庫的主管人員品級為八、九品的低級官員,稱管勾,多掌各級架閣庫檔案貯藏架閣庫具體掌管檔案的吏員稱守當官、守分等。三、架閣庫管理制度架閣庫管理制度涉及方面:檔案集中關于檔案編錄關于立卷關于登記編號關于分類關于鑒定、銷毀關于供檢利用關于檔案移交關于檔案保護架閣庫管理制度的意義:宋代開創(chuàng)了架閣庫制度,此后歷朝也都有沿襲;宋代開始的架閣文書,架閣庫機構普遍設置及其建立的一套管理制度,在中國檔案史事有重大意義的變革,它開創(chuàng)了廣泛范圍內普遍保存文書檔案的途徑,為提供政務利用和日后編史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宋朝架閣庫,是近現(xiàn)代機關檔案室的雛形。第五節(jié)宋朝利用檔案編史的發(fā)展宋朝利用檔案編史發(fā)展表現(xiàn)為:宋代編纂檔案文件機構的增多;利用檔案編纂史書的范圍更加廣泛。宋代中央一些重要機構都設有編修司,負責本機構檔案文件的匯編;除官修史書外,私人利用檔案編史也有不少成就。地方志的修纂在宋代也有很大發(fā)展宋代一些學者開始注意古器物古文字的研究和整理中國史學史重要的歷史著作《資治通鑒》和《通志》。第十章元朝的檔案和檔案工作第一節(jié)元朝文書檔案工作機構一、元朝文書檔案工作機構元朝中央的文書機構不如唐宋系統(tǒng),處于文書處理程式簡便的需要,元朝中央到地方,各機官府內部專門文書機構很少,一般設有承發(fā)司負責機關文書的收發(fā)、啟封、上呈下達;在中央機關和行省、行臺設有照磨所,是文書檔案工作的監(jiān)察機構。元朝各級官府的文書檔案人員都有本部門的首領官管束,首領官是文書檔案工作的主管。元朝沿襲了宋架閣庫制度,在各機官府中普遍設置了架閣庫。二、吏員出職制度吏員出職制度是元朝選拔官員的主要途徑。吏員出職制度是指吏員任職期滿,無過錯,可以脫離吏職升為官員,即由吏升官的制度。由于吏員出職的普遍推行,吏員的社會地位大大提高,尤其是從事文書檔案工作的案牘吏員,這是封建社會檔案工作史中絕無僅有的現(xiàn)象。第二節(jié)元朝文書及其管理制度一、文書名稱皇帝的文書,有制、詔、宣命、敕牒官僚上書用奏官府間行移文書,有牒上、牒呈上、申、今故牒、指揮、平牒。上行文有:申、咨呈、牒上、牒呈上、狀;下行文:札付、咨付、今故牒、指揮;平行文:咨、關、平牒。二、文書管理制度文卷登記和勾銷制度行移公事程限和催辦制度圓檢文書制度照刷磨勘文卷制度文書立卷制度公文驛傳制度第三節(jié)元朝檔案管理制度架閣管理制度:架閣庫接到檔案后,要為檔案編立字號,寫明封題,按照一定的方法上架存貯。檢用檔案,要登記,用完后,必須立即發(fā)還,架閣庫予以勾銷。區(qū)別文字分別架閣制度:在中書省分別設置了架閣庫、蒙古架閣庫、回回架閣庫,區(qū)別文字,分別架閣。當面交卷制度第四節(jié)元朝檔案的利用修宋、遼、金三史編修實錄、國史編纂政書私人利用檔案編史第五節(jié)現(xiàn)存元朝歷史檔案第十一章明朝的檔案和檔案工作第一節(jié)明朝加強文書工作的措施一、文書機構和官吏設于中央的文書機構:內閣、通政使司、六科、司禮監(jiān)、文書房等。內閣負責文書工作的機構:中書科、誥敕房、制敕房通政使司:收發(fā)機關;參預議決大政六科太監(jiān)掌管的司禮監(jiān)和文書房二、建立、健全文書工作制度文書的票擬、批紅制度行移堪合制度文書保密制度文書的書寫制度文書郵遞制度禁繁文貼黃制度公文用紙和公文體規(guī)定。三、明朝的文書種類政務文書:皇帝的下行文有詔、誥、制、敕、冊等。臣僚百官的上行文:題、奏、表、啟、文冊等。官府之間的行移文書分上行、下行、平行。上行文有咨呈、呈狀、申狀、牒呈、牒上;平行文有平咨、平關、平牒;下行文有照會、札付、下貼、故牒。第二節(jié)明朝檔案工作的建立重視本朝檔案的積累重視對元朝檔案的收集重視各級檔案機構的建立明初加強檔案工作的措施加強了元朝的照刷文卷制度對元朝原有檔案記載進行了考核校正工作規(guī)定官吏上任必須要對檔案進行驗點工作明初對檔案人員的選拔,有十分嚴格的規(guī)定。第三節(jié)明朝檔案庫的發(fā)展皇史宬皇史宬第四節(jié)明朝檔案的利用和現(xiàn)存明朝檔案一、明統(tǒng)治者對檔案的利用利用檔案編纂皇帝實錄、大誥及典章制度在明代較為突出。實錄編纂?yún)R編《大誥》作為教本匯纂典章制度利用檔案編史方面也有不少成就。明代方志纂修的發(fā)達。二、現(xiàn)存明代檔案簡介目前,我國存有的明代官府檔案(原件)主要收貯于第一歷史檔案館和遼寧檔案館,約5000件??官撩麑⑵堇^光手跡(屏風檔)圖片來源于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第十二章清朝前期的檔案和檔案工作第一節(jié)清入關前的文書檔案工作一、努爾哈赤時期的文書檔案工作后金沒有建立起穩(wěn)定的國家機構,也就沒有專門的文書檔案部門,文書檔案工作十分簡單落后,多以語言傳達政令。二、皇太極時期的文書檔案工作文館設于皇太極天聰三年,這時的文館雖然制度還不完善,但已經(jīng)成為檔案、文書、修史的綜合性機構。天聰十年,皇太極該文館為內三院:內國史院、內秘書院、內弘文院。內三院的規(guī)模和職掌范圍的擴大,說明文書和檔案工作有了較大的發(fā)展。第二節(jié)清初文書檔案工作的建立一、文書檔案機構的設置(一)內閣、軍機處內閣所設辦事機構:典籍廳、滿本房、漢本房、蒙古房、滿票簽處、漢票簽處、誥敕房、稽查房、批本處、收發(fā)紅本處、副本庫、內閣大庫軍機處具體職掌:輔助皇帝處理奏折,撰擬諭旨審辦大獄案件負責重要文武官員的任免考查、熟悉山川道里兵馬錢糧情況查考大典禮舊案和考證歷史事件稽查各省各部院衙門匯奏事件(二)直接為皇帝辦文宣諭的機關通政使司奏事處稽查欽奉上諭事件處中書科(三)官府文移的稽查機構:六科、十五道(四)中央各部院和地方各級官府內部的文書檔案機構二、清初文書檔案工作的特點作為國家最高行政機關的內閣、軍機處的“宰執(zhí)”職能已被淡化,其文書檔案工作職能卻大大加強,形成了中央兩大文書檔案工作系統(tǒng),建立健全了一套較為嚴密的工作制度。奏折的產(chǎn)生和廣泛使用,改變了自明朝以來的文書處理制度文書檔案工作中文字多樣。機關文書檔案工作機構比較紛雜,名目不一,職任不專一,文書工作與檔案工作的界限不太明確,互有交叉。第三節(jié)清前期文書、檔案名稱種類一、文書的名稱和種類詔敕文書制、詔、誥、敕等上奏文書題本、奏本、奏折、表、箋、啟以及隨題本或奏折呈送的各種附件官府行移文書。上行文:咨呈、呈文、申文、牒呈、申呈、祥文六種;下行文:札文、牌文、札付、牌票、牌檄五種;平行文有咨文、移會、移、關文、照會、牒六種。二、檔案的名稱和種類名稱有六種:有文書的名稱轉化而來以檔案的內容而命名以檔案的形式命名以檔案的作用命名以滿文譯音而得名的以地方及其他方法命名的第四節(jié)清代的幕友和書吏幕友和書吏是清代各級官府中的文書檔案人員。幕友是地方各級官府長官自行延聘的人員。幕友又稱師爺、幕賓、幕客等,處理政務以律例為據(jù),幕友還需幫助主官管束書吏。書吏是國家機關的正式雇員,廣置于中央機關和地方各級官府之中。書吏在各級衙門科房中專門從事文書處理和收貯檔案。第五節(jié)雍正對文書、檔案工作的整頓一、廓清吏治,整頓書吏具體措施:首先,嚴格招募書吏的條件和手續(xù),重申役滿返籍的規(guī)定其次,嚴禁書吏超額、越權,違者將受嚴厲懲處。此外,各部又設滿、漢司務各一人,掌出納文書,稽察胥吏。二、加強文書檔案的管理普遍建立了文書檔案的副本制度重申檔案文件的移交、保管制度建立了文件的稽察匯奏制度上檄朱批奏折制度第六節(jié)清前期檔案管理制度一案一卷制度:即把同一事件所形成的全部檔案,依照一定順序,粘連成帖,并于接縫處鉗蓋印信,組成案卷按照文種、時序(或問題)分類整理的方法編目登記制度檔案的匯抄制度檔案的清查和繕修制度第七節(jié)清前期對檔案的利用檔案的匯編與公布利用檔案修史編修志書第八節(jié)章學誠的檔案學思想有關檔案及其作用的論述:章學誠提出了著名的“六經(jīng)皆史”學說,這是章學誠實學思想的核心;章學誠重視檔案史料在編史修志中的作用。關于“州縣立志科”的設想:章學誠建議在各州縣設立志科,專事搜集貯存地方文獻,為修志儲備史料。關于檔案的收集、整理和保管關于檔案史料編纂的思想:提出了“比次之書、欲其愚”的思想章學誠的檔案學思想源于長期作幕為人修書的切身實踐,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和系統(tǒng)性,有很多可供總結借鑒之處,盡管有局限性,當仍然是我國檔案學歷史遺產(chǎn)中難得的一份精神財富。第二節(jié)清末文書檔案工作的整頓一、“預備立憲”期間文書檔案機構的設置內閣設承宣廳專掌文書檔案工作,具體掌管事務有:頒發(fā)和典守諭旨及法律、命令;收發(fā)傳遞折奏;編纂檔案,管理圖籍。下設制誥局專掌進擬昭誥、敕和進呈賀表等。二、實行“新政”與裁汰書吏為適應所謂新政需要而進行的一次以裁汰書吏為中心的檔案工作的整頓和改革。三、清理積案與加強現(xiàn)行檔案的管理四、檔案匯編與公布:官報、光緒政要第四節(jié)現(xiàn)存清代檔案簡介明清檔案收藏的中心是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一些地方檔案館還收藏有一定數(shù)量的清代檔案。(以下圖片均來自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大金榜誥命皇帝寶譜滿文木牒宗室、覺羅玉牒第十四章太平天國的檔案和檔案工作第一節(jié)太平天國文書檔案工作的建立一、太平天國文書檔案的形成及其特點太平天國的文書從其產(chǎn)生開始便是其革命活動及各級政權組織活動的真實記錄。它經(jīng)歷了從簡單到復雜,從粗陋到完備的歷史發(fā)展過程。太平天國的文書檔案就其形式而論則是既有因襲又有創(chuàng)新的,既有其沿用歷代封建王朝文書稱謂的一面,又有其獨特反映農(nóng)民革命政權的新的文種類別。太平天國文書,就其內容而言,既有農(nóng)民階級反封建的革命一面,也有愚昧落后的一面。太平天國文書不僅就其形式和內容有所因襲和創(chuàng)新,革命進步和封建落后的兩重性,就其文體及語言而論,也是這種混合的反映。二、天平天國的文書檔案機構和人員及其對檔案的保管定都天京之后,太平天國建立和健全了一套中央領導機構和各級地方政權組織,在朝內、軍中和地方機構中,才設置了相當數(shù)量的各種不同名稱的兼管和專管檔案工作的人員。在朝內,太平天國文書檔案機構和人員的設置也有其因襲和沿用歷代封建王朝的做法。太平天國重視對清王朝檔案的搜集和保管。太平天國的檔案工作,是根據(jù)革命斗爭的實際情況,采用分散和集中兩種方法進行保管的。三、太平天國檔案文件的匯編公布和編修史書第二節(jié)清政府對太平天國檔案的盜竊和破壞及現(xiàn)存的太平天國檔案第十五章辛亥革命時期的檔案工作第一節(jié)資產(chǎn)階級革命團體的檔案工作一、資產(chǎn)階級革命團體檔案工作的建立興中會,所設正副文案,既有負責文秘工作,又掌管文件、檔案的保管。同盟會,下設三部,執(zhí)行部下設六科,各科檔案文件由各科分別保管,書記科兼管總部的檔案工作。在資產(chǎn)階級革命團體中,一般都有一定的機構和人員負責文書檔案工作。但由于秘密革命活動的限制,機構設置比較簡單,要求文書檔案工作人員既要精煉,又能以人多職。二、資產(chǎn)階級革命團體對檔案文件的搜集、保護和利用第二節(jié)南京臨時政府時期的檔案工作一、湖北軍政府的檔案工作二、南京臨時政府的文書、檔案工作改革表現(xiàn)在:在總統(tǒng)府下設有秘書處;政府各部都設有政務廳負責管理文書工作,政務廳一般由各部秘書長負責,在負責文書工作的同時,兼管檔案工作。文書、檔案制度方面,公布公文程式,規(guī)定文件的名稱和用法。南京臨時政府十分重視檔案的編輯公布。三、孫中山與檔案工作孫中山對于檔案的保護、保管,甚至對撤銷機關檔案移交等具體工作都十分關切,并親作指示。孫中山十分注意檔案的保存孫中山對自己在革命活動中形成的檔案文獻也非常珍視四、辛亥革命時期地方機關的檔案工作各省軍政府內一般都設有秘書廳、秘書處,有的設總務科、收掌科、文牘室等機構兼作檔案工作。一些省的軍政府,對清代地方檔案的收集與保管也較重視。五、湖北革命實錄館對檔案的收集與整理1912年6月16日,正式成立了湖北革命實錄館。實錄館成立后的主要活動是收集包括檔案在內的史料。實錄館為整理和保管收集來的檔案史料,建立了較為嚴格的制度。1913年8月27日,取消湖北革命實錄館。第十六章北洋政府的檔案和檔案工作第二節(jié)北洋政府的文書工作一、文書的名稱1912年11月,北洋軍閥公布第一個《公文程式令》,規(guī)定公文的種類有:下行文有令、布告、狀、批;平行文有咨和公函兩種;上行文為呈。1914年袁世凱公布三個新的公文程式令。1916年于7月公布了新的《公文程式》,基本恢復了1912年11月公布的公文程式,為以后歷屆北洋政府所沿用。二、文書處理程序與文書制度公文處理程序:對于來文:登記、摘由、編號、核閱、承辦對于發(fā)文:擬稿、核閱、繕寫正稿、簽名、判行、繕寫正文、校對、用印、封發(fā)。公文制度:規(guī)定了公文用紙、書寫格式和擬寫格式實行了年終移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房屋買賣合同格式模板
- 2024舞蹈教室租賃合同樣本
- 2024年家庭居室裝修工程協(xié)議
- 年西安市設備技術轉讓合同樣本-合同范本
- 2024工程建設招標投標協(xié)議合同范本
- 簡約技術專利權轉讓合同
- 2024公司股份轉讓合同股份轉讓后可以毀約
- 2024年車輛礦石運輸合同范本
- 廢料回收權轉讓協(xié)議
- 公司流動資金借款合同
- 高效溝通與管理技能提升課件
- 消防維保方案 (詳細完整版)
- 四年級上冊英語課件- M3U1 In the school (Period 3 ) 上海牛津版試用版(共15張PPT)
- 檔案館建設標準
- 高邊坡支護專家論證方案(附有大量的圖件)
- 蘇教版五年級上冊數(shù)學試題-第一、二單元 測試卷【含答案】
- 人員定位礦用井口唯一性檢測系統(tǒng)
- 電力系統(tǒng)數(shù)據(jù)標記語言E語言格式規(guī)范CIME
- 歷史紀年與歷史年代的計算方法
- 快遞物流運輸公司 國際文件樣本 形式發(fā)票樣本
- 管理信息系統(tǒng)題目帶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