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記-導學案設計(九年級下冊)-_第1頁
醉翁亭記-導學案設計(九年級下冊)-_第2頁
醉翁亭記-導學案設計(九年級下冊)-_第3頁
醉翁亭記-導學案設計(九年級下冊)-_第4頁
醉翁亭記-導學案設計(九年級下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醉翁亭記導學案設計(九年級下冊)

【學習目標】

1.掌握文中的實詞,了解文中“也”、“于”、“之”、“而”等虛詞的用法。

2.理解本文寫景抒情的特點。

3.積累文言詞匯,背誦全文。

4.理解本文景物描寫的方式和作用。

5.理解作者“與民同樂”的思想。

6.認識文中所表現(xiàn)的作者的曠達情懷和美好理想。

【學習重難點】目標2、4

【學法指導】

1、根據(jù)注解,通過查字典、詞典解決生詞,用猜譯、換字、添字的方法翻譯全文。

2、在通讀的基礎上,按照文章主要寫了什么內容——從哪些方面寫的——用什么方法寫的——為什么要這樣寫——有什么啟示的思維順序,認真思考。

【學習過程】

自主預習

一、走近作品:

1、作者簡介: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晚年號六一居士,吉州永豐(今江西吉安)人,北宋文學家、史學家。他自稱廬陵人,是因為吉州原屬廬陵郡。歐陽修幼年喪父,家境貧寒,其母以荻桿畫地教他認讀。24歲登進士第,曾任西京(今河南省洛陽市)留守推官,因幾次支持范仲淹等改革派,屢遭貶謫。晚年曾主持進士考試,錄取了蘇軾、蘇轍、曾鞏等人。又任樞密副使、參知政事、刑部尚書、兵部尚書等職。死后謚“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歐陽修領導了北宋詩文革新運動,散文創(chuàng)作成就最大,也擅長詩詞,詩學韓愈,多反映社會現(xiàn)實,有議論化、散文化傾向,詞則婉約柔美,清新淡雅。他在史學方面也很有成就,參與修撰《新唐書》,自撰《新五代史》。有《歐陽文忠公集》傳世。

2、寫作背景:

歐陽修被貶為滁州太守后,心情郁悶,他經(jīng)常去滁州西南的瑯琊山飲酒抒懷,并與山寺內的住持智仙和尚結為莫逆之交。智仙為方便好友游訪,便在半山腰修建了一座亭子,供歐陽修休息、飲酒。歐陽修用自己的別號“醉翁”為這座亭子命名。后來,便寫了《醉翁亭記》。

本文是慶歷六年作者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被貶為滁州太守時寫的。文章極其生動地描寫了醉翁亭的秀麗環(huán)境和變化多姿的自然風光,并勾勒出一幅太守與民同樂的圖畫,抒發(fā)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娛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復雜感情。

二、初讀,掃除文字障礙,理解題目,初步了解文章內容

1.讀一讀,寫一寫,掌握下列詞語的音、形、義。

壑(hè)蔚(wèi)瑯琊(lángyá)

潺(chán)釀(niàng)

輒(zhé)霏(fēi)暝(míng)

晦(huì)傴僂(yǔlǚ)

洌(liè)肴(yáo)蔌(sù)酣(hān)弈(yì)?。╣ōng)頹(tuí)陰翳(yì)

2.根據(jù)注解,通過查字典、詞典解決生詞,用猜譯、換字、添字的方法翻譯全文。

環(huán)(環(huán)繞)滁皆(都)山也。其(它的)西南諸(各)峰,林壑(山溝,山谷)尤(特別)美,望之(它們)蔚然(茂盛的樣子)而(連詞,順接。“又”)深秀者,瑯琊也。山(沿著山)行(走)六七里,漸聞(聽到)水聲潺潺而(連詞,順接。不譯)瀉出于(從)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回環(huán))路轉(拐彎),有亭翼然(四角翹起,像鳥張開翅膀一樣)臨(靠近)于(在)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的)僧智仙也。名(命名)之(它)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介詞,在)此(這里),飲少輒(就)醉,而(遞進,而且)年又最高,故(所以)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的)意(情趣)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欣賞山水)之(的)樂(樂趣),得(領會)之(代詞,這種樂趣)心而寓(寄托)之酒也。

若夫(像那)日出而(順接,不譯)林霏(霧氣)開(散了),云歸(聚攏)而巖穴暝(昏暗),晦明變化者,山間之(的)朝(早晨)暮(黃昏)也。野芳(香花)發(fā)(開)而幽香,佳木秀(繁茂)而繁陰,風霜高潔(即:風高霜潔,天高氣爽),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四季)也。朝而往(進山),暮而歸(回去,回家),四時之(的)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于負(背)者歌于(在)途,行者(走路的人)休于(在)樹,前者呼(呼喊),后者應(應答),傴僂(腰背彎曲,代指老人)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到,面對)溪而(順接,不譯)漁(動詞,釣魚),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釀,造)酒,泉香而酒洌(清洌),山肴(野味)野蔌(野菜),雜然(雜亂的樣子)而前陳(擺開)者,太守宴也。宴酣(盡興地喝酒)之(的)樂(樂趣),非絲(弦樂器)非竹(管樂器),射者中,弈(下棋)者勝,?。ň票┗I(酒籌)交錯(交互錯雜),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臉色蒼老)白發(fā),頹然(醉醺醺的樣子)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不久)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跟隨)也。樹林陰翳(遮蓋),鳴聲上下,游人去(離開)而禽鳥樂(快樂)也。然而(可是)禽鳥知山林之樂,而(轉接,卻)不知人之樂;人知(知道,懂得,了解)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以……為樂)其樂(快樂)也。醉能同其(大家)樂,醒能述以(用)文者,太守也。太守謂(為,是)誰?廬陵歐陽修也。

3、句子翻譯:

1、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3、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4、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

5、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6、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

7、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8、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

9、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10、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主動研討

一、把握重點字、詞、句。

1.學生展示預習中遇到的疑難字詞句,讓學生在比較中進行研討,師生共同訂正。

2.明確重點字詞句,學生用特殊符號作好記錄。

二、把握文章結構及內容。

①全文四段,各段寫什么?

第1段寫亭的自然環(huán)境和命名的由來。

第2段寫山中早晚和四季的景色及出游之樂。

第3段寫滁人的游樂和太守的宴飲之樂。

第4段寫日暮醉歸。

②本文描寫哪些景物?是按什么順序寫的?文中的寫景主要起什么作用?

寫亭的環(huán)境:從遠到近;寫山間的朝暮:從早到晚;寫山間的四時:從春到冬;寫宴飲場面:從外到內。

寫景主要表現(xiàn)了作者與民同樂的思想感情,也為“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這句話作鋪墊,表現(xiàn)了山水之樂;也寄托了作者被貶后的抑郁心情。

③作者在文中抒發(fā)了什么思想感情?其中有什么是值得肯定的?

抒發(fā)被貶的抑郁和與民同樂的思想?!芭c民同樂的思想”這是積極向上的,很可貴的。

三、問題研討。

1.如何理解文中的“醉”和“樂”?

1、寫亭的環(huán)境:從遠到近;寫山間的朝暮:從早到晚;寫山間的四時:從春到冬;寫宴飲場面:從外到內。

作者陶醉于眼前的美景和美酒,陶醉于政通人和的政治局面,表達了作者因此而與民同樂、與民同醉的心情

文章在最后點明“醉翁之意”的真實用意是“樂其樂”,用“醉能同其樂”一句將“醉”和“樂”統(tǒng)一了起來,點出了全篇的真正主旨。

因此,概括起來,“醉”只是表象,“樂”才是本質。

2、本文以“樂”為線索,作者是怎樣步步深入、表現(xiàn)“與民同樂”的主旨的?

山水之樂——四時之樂——滁人游之樂——宴酣之樂——禽鳥之樂——山林之樂——太守之樂

3、第三段描寫了幾幅畫面?作者把“太守宴”放在“滁人游”之前寫好嗎?為什么?

滁人游——太守宴——眾賓歡——太守醉

滁人游說明百姓和樂,太守才能盡情享受這“山水之樂”,體現(xiàn)了文章“與民同樂”的主旨。

自我鞏固

一、基礎能力測試

1.選出“而”字不同用法的一項(D)

A.蔚然而深秀B.野芳發(fā)而幽香C.泉香而酒冽D.而不知人之樂

2.選出“之”字不同用法的一項(B)

A.禽鳥知山林之樂B.名之者誰C.四時之景不同D.醉翁之意不在酒

3.選出“者”字不同用法的一項(C)

A.前者呼B.作亭者誰C.晦明變化者D.弈者勝

4.選出“于”字不同用法的一項(B)

A.行者休于樹B.瀉出于兩峰之間C.臨于泉上D.來飲于此

5、文中現(xiàn)在還在用的成語:醉翁之意不在酒水落石出觥籌交錯

二、按課文內容填空。

1、全文的主旨句是:醉能同其樂(與民同樂)。

2.文章的名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3、醉翁亭命名的緣由是: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

4、寫山間早晚景色的句子是: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

5、寫四季景色的句子是: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

6、表現(xiàn)禽鳥樂的句子是:樹林陰翳,鳴聲上下。

7、照應“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的句子是: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

8、從句子“水落而石出者”中找出一個成語:水落石出。

三、閱讀并回答問題

至于負者歌于滁,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坐起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然白發(fā),頹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1.解釋下列句中帶點的詞語。

(1)蒼顏白發(fā)面容蒼老

(2)傴僂提攜指腰背彎曲,本文指老人彎著腰走路

2.把下列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宴酣之樂,非絲非竹

宴會暢飲的樂趣,不在于音樂。

(2)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醉醺醺的坐在眾人中間的,那是太守喝醉了。

3.文中能享受山水之樂的人有哪些?請用一個字概括出他們共有的心情。

滁州人、賓客、太守樂

4.文中能表明本段文字內容核心的是哪個句子?

太守醉也。

5.從文中找出描寫“眾賓歡”的語句。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

6.“宴酣之樂”體現(xiàn)在哪里?

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

7.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段意。

寫滁州人、賓客、太守游山的情形。

8.聯(lián)系全文,可從以上語段中看出作者表達的是一種(B)

A.被貶后的抑郁心情。B.與民同樂的思想感情。

C.山水之樂。D.“醉”與“樂”的統(tǒng)一關系。

五、課外拓展

多多益善

上①嘗從容與信言諸將能,各有差。上問曰:“如我,能將幾何?”信曰:“陛下不過能將十萬?!鄙显唬骸坝诠绾危俊痹唬骸叭绯?,多多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為為我禽②?”信曰:“陛下不能將兵,而善將。此乃信之所以為陛下禽也?!?/p>

【注】①上:皇帝。②禽:通“擒”,捉住。

1、解釋加點字。

能將幾何(多少)上嘗從容與信言(曾經(jīng))

2、你能從上面的選文中提煉一個成語嗎?并解釋這個成語。

多多益善:越多越好。

3、“多多益善”是誰說的?從中可以看出他什么樣的性格?

韓信說的;才高過人,自信又自夸。

4、從文中可以看出漢高祖劉邦怎樣的性格特點?

胸懷寬廣,知人善任,從容沉穩(wěn)而又機智敏銳。

(附:教師用作復習,提問學生用。)

虛詞總結

也1表陳述語氣?!碍h(huán)滁皆山也?!?/p>

2表肯定語氣?!白魍ふ哒l?山之僧智仙也?!?/p>

3表感嘆語氣。“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于1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

2在。“有亭翼然臨于泉上”。

3在。“太守與客來飲于此”。

而1順接(并列、承接、因果等)。“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轉接。但是,卻。“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p>

3連接狀語與謂語?!俺?,暮而歸”。

一詞多義

臨1.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動詞,靠近)

2.臨溪而漁(動詞到)

謂1.太守自謂也(動詞,稱謂,別號)

2.太守謂誰?(動詞是)

之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代詞它)

2.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和“間”構成方位名詞,中間)

3.醉翁之意不在酒(的)

詞類活用

1.山行六七里(名詞用作狀語沿著山路)

2.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名詞用作狀語像鳥張開翅膀)

3.野芳發(fā)而幽香(形容詞用作名詞香花)

4.傴僂(腰背彎曲)提攜(形容詞用作名詞,指代老人)

28醉翁亭記

【學習目標】

1.掌握文中的實詞,了解文中“也”、“于”、“之”、“而”等虛詞的用法。

2.理解本文寫景抒情的特點。

3.積累文言詞匯,背誦全文。

4.理解本文景物描寫的方式和作用。

5.理解作者“與民同樂”的思想。

6.認識文中所表現(xiàn)的作者的曠達情懷和美好理想。

【學習重難點】目標2、4

【學法指導】

1、根據(jù)注解,通過查字典、詞典解決生詞,用猜譯、換字、添字的方法翻譯全文。

2、在通讀的基礎上,按照文章主要寫了什么內容——從哪些方面寫的——用什么方法寫的——為什么要這樣寫——有什么啟示的思維順序,認真思考。

【學習過程】

自主預習

一、走近作品:

1、作者簡介: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晚年號六一居士,吉州永豐(今江西吉安)人,北宋文學家、史學家。他自稱廬陵人,是因為吉州原屬廬陵郡。歐陽修幼年喪父,家境貧寒,其母以荻桿畫地教他認讀。24歲登進士第,曾任西京(今河南省洛陽市)留守推官,因幾次支持范仲淹等改革派,屢遭貶謫。晚年曾主持進士考試,錄取了蘇軾、蘇轍、曾鞏等人。又任樞密副使、參知政事、刑部尚書、兵部尚書等職。死后謚“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歐陽修領導了北宋詩文革新運動,散文創(chuàng)作成就最大,也擅長詩詞,詩學韓愈,多反映社會現(xiàn)實,有議論化、散文化傾向,詞則婉約柔美,清新淡雅。他在史學方面也很有成就,參與修撰《新唐書》,自撰《新五代史》。有《歐陽文忠公集》傳世。

2、寫作背景:

歐陽修被貶為滁州太守后,心情郁悶,他經(jīng)常去滁州西南的瑯琊山飲酒抒懷,并與山寺內的住持智仙和尚結為莫逆之交。智仙為方便好友游訪,便在半山腰修建了一座亭子,供歐陽修休息、飲酒。歐陽修用自己的別號“醉翁”為這座亭子命名。后來,便寫了《醉翁亭記》。

本文是慶歷六年作者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被貶為滁州太守時寫的。文章極其生動地描寫了醉翁亭的秀麗環(huán)境和變化多姿的自然風光,并勾勒出一幅太守與民同樂的圖畫,抒發(fā)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娛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復雜感情。

二、初讀,掃除文字障礙,理解題目,初步了解文章內容

1.讀一讀,寫一寫,掌握下列詞語的音、形、義。

壑(hè)蔚(wèi)瑯琊(lángyá)潺(chán)釀(niàng)

輒(zhé)霏(fēi)暝(míng)晦(huì)傴僂(yǔlǚ)

洌(liè)肴(yáo)蔌(sù)酣(hān)弈(yì)

?。╣ōng)頹(tuí)陰翳(yì)

2.根據(jù)注解,通過查字典、詞典解決生詞,用猜譯、換字、添字的方法翻譯全文。

環(huán)(環(huán)繞)滁皆(都)山也。其(它的)西南諸(各)峰,林壑(山溝,山谷)尤(特別)美,望之(它們)蔚然(茂盛的樣子)而(連詞,順接?!坝帧保┥钚阏?,瑯琊也。山(沿著山)行(走)六七里,漸聞(聽到)水聲潺潺而(連詞,順接。不譯)瀉出于(從)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回環(huán))路轉(拐彎),有亭翼然(四角翹起,像鳥張開翅膀一樣)臨(靠近)于(在)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的)僧智仙也。名(命名)之(它)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介詞,在)此(這里),飲少輒(就)醉,而(遞進,而且)年又最高,故(所以)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的)意(情趣)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欣賞山水)之(的)樂(樂趣),得(領會)之(代詞,這種樂趣)心而寓(寄托)之酒也。

若夫(像那)日出而(順接,不譯)林霏(霧氣)開(散了),云歸(聚攏)而巖穴暝(昏暗),晦明變化者,山間之(的)朝(早晨)暮(黃昏)也。野芳(香花)發(fā)(開)而幽香,佳木秀(繁茂)而繁陰,風霜高潔(即:風高霜潔,天高氣爽),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四季)也。朝而往(進山),暮而歸(回去,回家),四時之(的)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于負(背)者歌于(在)途,行者(走路的人)休于(在)樹,前者呼(呼喊),后者應(應答),傴僂(腰背彎曲,代指老人)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到,面對)溪而(順接,不譯)漁(動詞,釣魚),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釀,造)酒,泉香而酒洌(清洌),山肴(野味)野蔌(野菜),雜然(雜亂的樣子)而前陳(擺開)者,太守宴也。宴酣(盡興地喝酒)之(的)樂(樂趣),非絲(弦樂器)非竹(管樂器),射者中,弈(下棋)者勝,觥(酒杯)籌(酒籌)交錯(交互錯雜),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臉色蒼老)白發(fā),頹然(醉醺醺的樣子)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不久)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跟隨)也。樹林陰翳(遮蓋),鳴聲上下,游人去(離開)而禽鳥樂(快樂)也。然而(可是)禽鳥知山林之樂,而(轉接,卻)不知人之樂;人知(知道,懂得,了解)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以……為樂)其樂(快樂)也。醉能同其(大家)樂,醒能述以(用)文者,太守也。太守謂(為,是)誰?廬陵歐陽修也。

3、句子翻譯:

1、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3、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4、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

5、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6、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

7、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8、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

9、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10、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主動研討

一、把握重點字、詞、句。

1.學生展示預習中遇到的疑難字詞句,讓學生在比較中進行研討,師生共同訂正。

2.明確重點字詞句,學生用特殊符號作好記錄。

二、把握文章結構及內容。

①全文四段,各段寫什么?

第1段寫亭的自然環(huán)境和命名的由來。

第2段寫山中早晚和四季的景色及出游之樂。

第3段寫滁人的游樂和太守的宴飲之樂。

第4段寫日暮醉歸。

②本文描寫哪些景物?是按什么順序寫的?文中的寫景主要起什么作用?

寫亭的環(huán)境:從遠到近;寫山間的朝暮:從早到晚;寫山間的四時:從春到冬;寫宴飲場面:從外到內。

寫景主要表現(xiàn)了作者與民同樂的思想感情,也為“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這句話作鋪墊,表現(xiàn)了山水之樂;也寄托了作者被貶后的抑郁心情。

③作者在文中抒發(fā)了什么思想感情?其中有什么是值得肯定的?

抒發(fā)被貶的抑郁和與民同樂的思想?!芭c民同樂的思想”這是積極向上的,很可貴的。

三、問題研討。

1.如何理解文中的“醉”和“樂”?

1、全文圍繞線索“醉”、“樂”來寫,但是貫穿全文的主線是“樂”,2、寫“醉”是為了寫“樂”。作者陶醉于眼前的美景和美酒,陶醉于政通人和的政治局面,表達了作者因此而與民同樂、與民同醉的心情

文章在最后點明“醉翁之意”的真實用意是“樂其樂”,用“醉能同其樂”一句將“醉”和“樂”統(tǒng)一了起來,點出了全篇的真正主旨。

因此,概括起來,“醉”只是表象,“樂”才是本質。

2、本文以“樂”為線索,作者是怎樣步步深入、表現(xiàn)“與民同樂”的主旨的?

山水之樂——四時之樂——滁人游之樂——宴酣之樂——禽鳥之樂——山林之樂——太守之樂

3、第三段描寫了幾幅畫面?作者把“太守宴”放在“滁人游”之前寫好嗎?為什么?

滁人游——太守宴——眾賓歡——太守醉

滁人游說明百姓和樂,太守才能盡情享受這“山水之樂”,體現(xiàn)了文章“與民同樂”的主旨。

自我鞏固

一、基礎能力測試

1.選出“而”字不同用法的一項(D)

A.蔚然而深秀B.野芳發(fā)而幽香C.泉香而酒冽D.而不知人之樂

2.選出“之”字不同用法的一項(B)

A.禽鳥知山林之樂B.名之者誰C.四時之景不同D.醉翁之意不在酒

3.選出“者”字不同用法的一項(C)

A.前者呼B.作亭者誰C.晦明變化者D.弈者勝

4.選出“于”字不同用法的一項(B)

A.行者休于樹B.瀉出于兩峰之間C.臨于泉上D.來飲于此

5、文中現(xiàn)在還在用的成語:醉翁之意不在酒水落石出觥籌交錯

二、按課文內容填空。

1、全文的主旨句是:醉能同其樂(與民同樂)。

2.文章的名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3、醉翁亭命名的緣由是: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

4、寫山間早晚景色的句子是: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

5、寫四季景色的句子是: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

6、表現(xiàn)禽鳥樂的句子是:樹林陰翳,鳴聲上下。

7、照應“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的句子是: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

8、從句子“水落而石出者”中找出一個成語:水落石出。

三、閱讀并回答問題

至于負者歌于滁,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坐起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然白發(fā),頹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1.解釋下列句中帶點的詞語。

(1)蒼顏白發(fā)面容蒼老

(2)傴僂提攜指腰背彎曲,本文指老人彎著腰走路

2.把下列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宴酣之樂,非絲非竹

宴會暢飲的樂趣,不在于音樂。

(2)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醉醺醺的坐在眾人中間的,那是太守喝醉了。

3.文中能享受山水之樂的人有哪些?請用一個字概括出他們共有的心情。

滁州人、賓客、太守樂

4.文中能表明本段文字內容核心的是哪個句子?

太守醉也。

5.從文中找出描寫“眾賓歡”的語句。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

6.“宴酣之樂”體現(xiàn)在哪里?

射者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