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語文一輪復習【知識精研+能力提升】 新高考60篇之必修上冊理解性默寫_第1頁
高三語文一輪復習【知識精研+能力提升】 新高考60篇之必修上冊理解性默寫_第2頁
高三語文一輪復習【知識精研+能力提升】 新高考60篇之必修上冊理解性默寫_第3頁
高三語文一輪復習【知識精研+能力提升】 新高考60篇之必修上冊理解性默寫_第4頁
高三語文一輪復習【知識精研+能力提升】 新高考60篇之必修上冊理解性默寫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不忘初心

/方得始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必修上冊理解性默寫不忘初心

/方得始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短歌行》理解性默寫理解性默寫1.曹操以周公自比,表明自己廣納賢才以統(tǒng)一天下的遠大志向的句子是“

”。2.王績《野望》中“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化用了曹操《短歌行》中“

,

”兩句,表現(xiàn)了詩人百無聊賴的彷徨之情。3.“

”用比喻的手法,以明月的可望而不可取比喻求賢才而不得,點明了憂愁不斷的原因。4.“

”兩句,通過比喻極有說服力地表現(xiàn)了人才越多越好,絕不會有“人滿之患”之嫌。5.“月明星稀,烏鵲南飛”兩句用比興的手法暗示賢才應當擇明主,以圖大業(yè),但“

,

”也寫出了在三國鼎立的局面下,人才猶豫不決,彷徨不知何去何從的心態(tài)。6.曹操化用《詩經鄭風子衿》的句子是“

”。這兩句點明了“愁”的原因,即對于賢才的渴求,這種對于賢才的渴慕之情,就如同熱戀中的女子思念心上人一樣。7.寫詩人想象賢才遠道來訪的情景的句子是“

”;寫他們相聚談心宴飲,訴說往日情誼,表達了詩人希望與賢才真誠交往的強烈愿望的句子是“

”。8.曹操化用《史記》中周公一飯三吐哺的典故表現(xiàn)自已求賢若渴的名句是“

”。9.《短歌行》開篇即由眼前的酒宴和歌舞場面說開去,慨嘆人生短促和年華易逝的句子是“

,

,

”。10.“

,

”表達了曹操對賢才在亂世中無處安身的惋惜之情。參考答案1.曹操以周公自比,表明自己廣納賢才以統(tǒng)一天下的遠大志向的句子是“周公吐哺,天下歸心”。2.王績《野望》中“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化用了曹操《短歌行》中“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兩句,表現(xiàn)了詩人百無聊賴的彷徨之情。3.“明明如月,何時可掇”用比喻的手法,以明月的可望而不可取比喻求賢才而不得,點明了憂愁不斷的原因。4.“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兩句,通過比喻極有說服力地表現(xiàn)了人才越多越好,絕不會有“人滿之患”之嫌。5.“月明星稀,烏鵲南飛”兩句用比興的手法暗示賢才應當擇明主,以圖大業(yè),但“繞樹三匝,何枝可依”也寫出了在三國鼎立的局面下,人才猶豫不決,彷徨不知何去何從的心態(tài)。6.曹操化用《詩經鄭風子衿》的句子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這兩句點明了“愁”的原因,即對于賢才的渴求,這種對于賢才的渴慕之情,就如同熱戀中的女子思念心上人一樣。7.寫詩人想象賢才遠道來訪的情景的句子是“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寫他們相聚談心宴飲,訴說往日情誼,表達了詩人希望與賢才真誠交往的強烈愿望的句子是“契闊談讌,心念舊恩”。8.曹操化用《史記》中周公一飯三吐哺的典故表現(xiàn)自已求賢若渴的名句是“周公吐哺,天下歸心”。9.《短歌行》開篇即由眼前的酒宴和歌舞場面說開去,慨嘆人生短促和年華易逝的句子是“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10.“繞樹三匝,何枝可依”表達了曹操對賢才在亂世中無處安身的惋惜之情。不忘初心

/方得始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歸園田居(其一)》理解性默寫理解性默寫1.“

,

”兩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與世不合的性格,這是詩人進入官場最終卻辭官歸田的根本原因。2.“

,

”兩句,寫詩人為誤入世俗之網多年而長嘆。3.“守拙歸園田”一句是對上文個性與現(xiàn)實沖突的回應,其中“守拙”回應“

”,因為不懂得鉆營取巧,不如抱守自己的愚拙,無需勉強混跡于俗世;“歸園田”回應“

”,既有此天性,便循此天性,使這人生自然舒展,得其所好。4.對自由生活的向往是很多詩作的共同主題,如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中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中的“

,

”兩句集中描寫詩人做官時的心情,連用兩個相似的比喻,又是對仗句式,強化了厭倦舊生活、向往新生活的情緒。5.表示作者不隨波逐流,固守節(jié)操,回鄉(xiāng)開荒種地,過田園生活的句子是“

,

”。6.“

,

”兩句,套用漢樂府《雞鳴》中的詩句,寫了極為平常又富有農村生活氣息的雞鳴狗吠,一下子讓這幅美好的田園畫活了起來。7.“

”兩句運用疊詞,由遠及近,描寫了寧靜的田園風光。8.“

,

”兩句是簡筆勾勒,表現(xiàn)了家宅的簡樸。9.用白描手法描寫房屋周圍樹木茂盛的對偶句是“

,

”。10.用比喻和雙關手法表達厭惡官場,感嘆回歸田園后的喜悅心情的詩句是“

,

”,這兩句也是本詩的主題詩句。參考答案1.“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兩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與世不合的性格,這是詩人進入官場最終卻辭官歸田的根本原因。2.“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兩句,寫詩人為誤入世俗之網多年而長嘆。3.“守拙歸園田”一句是對上文個性與現(xiàn)實沖突的回應,其中“守拙”回應“少無適俗韻”,因為不懂得鉆營取巧,不如抱守自己的愚拙,無需勉強混跡于俗世;“歸園田”回應“性本愛丘山”,既有此天性,便循此天性,使這人生自然舒展,得其所好。4.對自由生活的向往是很多詩作的共同主題,如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中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中的“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兩句集中描寫詩人做官時的心情,連用兩個相似的比喻,又是對仗句式,強化了厭倦舊生活、向往新生活的情緒。5.表示作者不隨波逐流,固守節(jié)操,回鄉(xiāng)開荒種地,過田園生活的句子是“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6.“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兩句,套用漢樂府《雞鳴》中的詩句,寫了極為平常又富有農村生活氣息的雞鳴狗吠,一下子讓這幅美好的田園畫活了起來。7.“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兩句運用疊詞,由遠及近,描寫了寧靜的田園風光。8.“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兩句是簡筆勾勒,表現(xiàn)了家宅的簡樸。9.用白描手法描寫房屋周圍樹木茂盛的對偶句是“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10.用比喻和雙關手法表達厭惡官場,感嘆回歸田園后的喜悅心情的詩句是“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這兩句也是本詩的主題詩句。不忘初心

/方得始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夢游天姥吟留別》理解性默寫理解性默寫1.表現(xiàn)李白敢于向權貴挑戰(zhàn)的高貴品格的句子是“

,

?”2.表現(xiàn)作者由夢境轉入現(xiàn)實后頗感失落的句子是“

,

”。3.承上啟下,表現(xiàn)作者由現(xiàn)實轉入夢境的句子是“

,

”。4.“

,

”兩句,詩人并不直接說天姥山多高,而是用夸張的手法極寫天臺山之高大,以襯托出天姥山高峻雄拔的氣勢。5.表現(xiàn)夜幕降臨時天姥山恐怖景象的詩句是“

,

”。6.流露出消極情緒的句子是“

,

”。這兩句包含著詩人對人生幾多失意的深沉感慨。7.用夸張的手法描寫天姥山巍峨挺拔的詩句是“

,

”。8.寫謝靈運在剡溪的住處環(huán)境清幽的句子是“

”,寫動物的叫聲震耳欲聾的句子是“

”。9.仙境倏忽消失,夢境旋亦破滅,詩人終于在驚悸中返回現(xiàn)實。夢境破滅后,詩人感到最能撫慰心靈的是“

,

”。徜徉山水的樂趣,才是最快意的。10.“

,

”兩句表現(xiàn)仙境的石門打開時驚天動地的氣勢;“

,

”兩句描寫石門打開之后光輝燦爛、壯麗非凡的景象。參考答案1.表現(xiàn)李白敢于向權貴挑戰(zhàn)的高貴品格的句子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2.表現(xiàn)作者由夢境轉入現(xiàn)實后頗感失落的句子是“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3.承上啟下,表現(xiàn)作者由現(xiàn)實轉入夢境的句子是“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4.“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兩句,詩人并不直接說天姥山多高,而是用夸張的手法極寫天臺山之高大,以襯托出天姥山高峻雄拔的氣勢。5.表現(xiàn)夜幕降臨時天姥山恐怖景象的詩句是“熊咆龍吟殷巖泉,栗深林兮驚層巔”。6.流露出消極情緒的句子是“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這兩句包含著詩人對人生幾多失意的深沉感慨。7.用夸張的手法描寫天姥山巍峨挺拔的詩句是“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8.寫謝靈運在剡溪的住處環(huán)境清幽的句子是“淥水蕩漾清猿啼”,寫動物的叫聲震耳欲聾的句子是“熊咆龍吟殷巖泉”。9.仙境倏忽消失,夢境旋亦破滅,詩人終于在驚悸中返回現(xiàn)實。夢境破滅后,詩人感到最能撫慰心靈的是“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徜徉山水的樂趣,才是最快意的。10.“洞天石扉,訇然中開”兩句表現(xiàn)仙境的石門打開時驚天動地的氣勢;“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兩句描寫石門打開之后光輝燦爛、壯麗非凡的景象。不忘初心

/方得始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登高》理解性默寫理解性默寫1.“

,

”寫遠望所見,作者用傳神之筆描寫了凄冷的江色和長江的洶涌之勢。2.開篇寫登高見聞,以“

,

”兩句描繪出一幅精美的圖畫,將視覺聽覺融為一體,使風、天等六種意象自然成對。3.杜甫一生顛沛流離,他在《登高》中抒發(fā)了自己長期漂泊他鄉(xiāng)、晚年多病的悲愁之緒:“

,

”。4.“

”兩句通過空間的廣度和時間的長度寫出了作者晚年離鄉(xiāng)萬里、疾病纏身的凄苦生活。5.以落葉和江水抒發(fā)時光易逝、壯志難酬的感傷的句子是“

,

”。6.詩人用“

,

”直接抒發(fā)自己的多重愁苦,被宋代學者羅大經認為“十四字之間含有八意,而對偶又極精確”。7.感嘆自己備嘗艱難潦倒之苦,白發(fā)日多、疾病纏身而不得不放下消愁的酒杯的名句是“

,

”。8.夔州向來以猿多著稱,峽口更以風大聞名,峽中不斷傳來“高猿長嘯”之聲;江水洲渚則是另番景象,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點綴著不斷回旋的鳥群,真是一幅精美的圖畫。杜甫《登高》中“

,

”兩句就描繪了這一畫面。9.詩人表現(xiàn)自己潦倒困苦、借酒澆愁,因國難家愁而悲憤的句子是“

,

”。10.《登高》一詩情景交融、意境曠達,其中極寫詩人的羈旅之愁和孤獨之感的句子是“

,

”。11.《登高》中的“

”一句,從形、聲角度精練傳神地描寫了風、天猿等景物,意境闊大;領聯(lián)中“

”一句,用江水的“不盡”隱喻了推排不盡的羈旅之愁。12.“

,

”兩句讓人聯(lián)想到落葉窸窣之聲、長江洶涌之狀,也于無形中傳達出詩人對韶光易逝、人生遲暮的感慨。13.集中表現(xiàn)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

,

”。前人也曾把這兩句譽為“古今獨步”的“句中化境”。14.杜甫是偉大的愛國詩人,他的詩歌中常常充滿了憂國之思,如《登高》中“

,

”兩句,既有對個人命運坎坷的感慨,又有對國事艱難的擔憂。15.《登高》開篇構成了一幅悲涼的秋景圖,為全詩“悲秋”定下了基調的詩句是“

”。16.蘇軾說:“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杜甫在《登高》中抒發(fā)了類似感慨的句子是“

,

”。17.“

,

”兩句表達了詩人在困苦失意中年華老去,因國難家恨而苦痛于心的悲憤之情。18.“

,

”是千古名句,寫出秋天蕭瑟肅殺、空曠遼闊的景象,集中體現(xiàn)了“悲秋”的典型特征。19.酒是水制的詩,詩是心釀的酒。古代文人與酒有著不解之緣,如杜甫《登高》中的“

”,又如曹操《短歌行》中的“何以解憂,唯有杜康”。20.“

”一句化用了屈原《九歌·湘夫人》中“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的詩句,但用“

”一句繼之以“滾滾長江”,使其境界曠遠,意象宏闊。參考答案1.“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寫遠望所見,作者用傳神之筆描寫了凄冷的江色和長江的洶涌之勢。2.開篇寫登高見聞,以“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兩句描繪出一幅精美的圖畫,將視覺聽覺融為一體,使風、天等六種意象自然成對。3.杜甫一生顛沛流離,他在《登高》中抒發(fā)了自己長期漂泊他鄉(xiāng)、晚年多病的悲愁之緒:“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4.“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兩句通過空間的廣度和時間的長度寫出了作者晚年離鄉(xiāng)萬里、疾病纏身的凄苦生活。5.以落葉和江水抒發(fā)時光易逝、壯志難酬的感傷的句子是“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6.詩人用“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直接抒發(fā)自己的多重愁苦,被宋代學者羅大經認為“十四字之間含有八意,而對偶又極精確”。7.感嘆自己備嘗艱難潦倒之苦,白發(fā)日多、疾病纏身而不得不放下消愁的酒杯的名句是“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8.夔州向來以猿多著稱,峽口更以風大聞名,峽中不斷傳來“高猿長嘯”之聲;江水洲渚則是另番景象,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點綴著不斷回旋的鳥群,真是一幅精美的圖畫。杜甫《登高》中“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兩句就描繪了這一畫面。9.詩人表現(xiàn)自己潦倒困苦、借酒澆愁,因國難家愁而悲憤的句子是“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10.《登高》一詩情景交融、意境曠達,其中極寫詩人的羈旅之愁和孤獨之感的句子是“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11.《登高》中的“風急天高猿嘯哀”一句,從形、聲角度精練傳神地描寫了風、天猿等景物,意境闊大;領聯(lián)中“不盡長江滾滾來”一句,用江水的“不盡”隱喻了推排不盡的羈旅之愁。12.“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兩句讓人聯(lián)想到落葉窸窣之聲、長江洶涌之狀,也于無形中傳達出詩人對韶光易逝、人生遲暮的感慨。13.集中表現(xiàn)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前人也曾把這兩句譽為“古今獨步”的“句中化境”。14.杜甫是偉大的愛國詩人,他的詩歌中常常充滿了憂國之思,如《登高》中“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兩句,既有對個人命運坎坷的感慨,又有對國事艱難的擔憂。15.《登高》開篇構成了一幅悲涼的秋景圖,為全詩“悲秋”定下了基調的詩句是“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16.蘇軾說:“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倍鸥υ凇兜歉摺分惺惆l(fā)了類似感慨的句子是“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17.“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兩句表達了詩人在困苦失意中年華老去,因國難家恨而苦痛于心的悲憤之情。18.“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是千古名句,寫出秋天蕭瑟肅殺、空曠遼闊的景象,集中體現(xiàn)了“悲秋”的典型特征。19.酒是水制的詩,詩是心釀的酒。古代文人與酒有著不解之緣,如杜甫《登高》中的“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又如曹操《短歌行》中的“何以解憂,唯有杜康”。20.“無邊落木蕭蕭下”一句化用了屈原《九歌·湘夫人》中“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的詩句,但用“不盡長江滾滾來”一句繼之以“滾滾長江”,使其境界曠遠,意象宏闊。不忘初心

/方得始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琵琶行并序》理解性默寫理解性默寫1.描寫琵琶女彈奏已畢,但人們依然在月下沉醉于樂聲中的名句是“

,

”。2.描寫琵琶女初次出場時的情態(tài)的詩句是“

”。3.吳激《人月圓》中的“江州司馬,青衫淚濕,同是天涯”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的“

?

”和“

,

”!4.通過寫別人的反應,側面表現(xiàn)琵琶女年輕時的演奏技藝高超和美貌的詩句是“

,

”。5.寫琵琶女夢到自己青春年少的時光,醒后傷感落淚的句子是“

,

”。6.“

,

”兩句運用聯(lián)想,描摹了琵琶女演奏的樂音陡然高昂,如瓶水四濺、躍馬拼殺的場面。7.寫琵琶女在調弦校音時雖曲調未成但深情已顯露,以此烘托琵琶女技藝高超的兩句是“

,

”。8.既交代事情的背景,描繪出一幅蕭瑟的清秋景象,又蘊含離別之意的句子是“

,

”。9.用聽眾在演奏結束后的反應和江邊自然景色,從側面烘托琵琶女演奏技藝高超的句子是“

,

”。10.杜鵑是我國古詩詞中常見的意象,因其啼聲甚哀,往往傳達一種凄涼之情或思念之意?!杜眯胁⑿颉分械摹?/p>

?

”兩句就表達了一種凄涼之意。11.用鳥鳴聲和水流聲來形容琵琶聲的名句是“

,

”。12.描寫作者被貶之后的居住環(huán)境的詩句是“

,

”。13.“

,

”,抒發(fā)了詩人與琵琶女同病相憐的感慨。14.中國古典詩詞多用比興手法,因而聯(lián)想特別豐富,巧妙而多變,使詩歌形象更為突出?!杜眯胁⑿颉分械摹?/p>

,

”兩句,由琴聲想到珠玉聲,是聲音的類比聯(lián)想。15.“月”是我國古典詩歌中的傳統(tǒng)意象。在《琵琶行并序》中,“

,

”兩句借月抒發(fā)別離之緒。16.描寫琵琶女不愿出場卻又盛情難卻的矛盾心情的句子是“

,

”。17.古詩文中常常有以“酒”為媒介抒發(fā)情感的名句,如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的“

,

”,表達出被貶后淪落天涯的孤獨與無助之情。18.“

,

”兩句描寫鄰船寂靜、冷月無聲,以此來反襯音樂的強大感染力。19.借月亮烘托琵琶女獨守空船的凄涼心情的句子是“

,

”,描寫了琵琶女與秋月為伴的凄寒景象。20.“

,

”寫琵琶女淪落天涯后的悲苦:華年不再,青春已去,只有在夢里回味往昔的“榮光”,夢醒時分,跌回現(xiàn)實中來,無限悲傷。21.白居易通過“

,

”兩句描寫琵琶聲陡然高昂,把琵琶女的情感暗流推向了高潮。22.“

,

”兩句用比喻的修辭、對比的手法正面描寫琵琶聲的曲調和韻律。參考答案1.描寫琵琶女彈奏已畢,但人們依然在月下沉醉于樂聲中的名句是“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2.描寫琵琶女初次出場時的情態(tài)的詩句是“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3.吳激《人月圓》中的“江州司馬,青衫淚濕,同是天涯”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的“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和“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4.通過寫別人的反應,側面表現(xiàn)琵琶女年輕時的演奏技藝高超和美貌的詩句是“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5.寫琵琶女夢到自己青春年少的時光,醒后傷感落淚的句子是“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6.“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兩句運用聯(lián)想,描摹了琵琶女演奏的樂音陡然高昂,如瓶水四濺、躍馬拼殺的場面。7.寫琵琶女在調弦校音時雖曲調未成但深情已顯露,以此烘托琵琶女技藝高超的兩句是“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8.既交代事情的背景,描繪出一幅蕭瑟的清秋景象,又蘊含離別之意的句子是“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9.用聽眾在演奏結束后的反應和江邊自然景色,從側面烘托琵琶女演奏技藝高超的句子是“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10.杜鵑是我國古詩詞中常見的意象,因其啼聲甚哀,往往傳達一種凄涼之情或思念之意?!杜眯胁⑿颉分械摹捌溟g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兩句就表達了一種凄涼之意。11.用鳥鳴聲和水流聲來形容琵琶聲的名句是“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12.描寫作者被貶之后的居住環(huán)境的詩句是“住近湓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13.“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抒發(fā)了詩人與琵琶女同病相憐的感慨。14.中國古典詩詞多用比興手法,因而聯(lián)想特別豐富,巧妙而多變,使詩歌形象更為突出?!杜眯胁⑿颉分械摹班朽星星绣e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兩句,由琴聲想到珠玉聲,是聲音的類比聯(lián)想。15.“月”是我國古典詩歌中的傳統(tǒng)意象。在《琵琶行并序》中,“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兩句借月抒發(fā)別離之緒。16.描寫琵琶女不愿出場卻又盛情難卻的矛盾心情的句子是“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17.古詩文中常常有以“酒”為媒介抒發(fā)情感的名句,如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的“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表達出被貶后淪落天涯的孤獨與無助之情。18.“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兩句描寫鄰船寂靜、冷月無聲,以此來反襯音樂的強大感染力。19.借月亮烘托琵琶女獨守空船的凄涼心情的句子是“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描寫了琵琶女與秋月為伴的凄寒景象。20.“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寫琵琶女淪落天涯后的悲苦:華年不再,青春已去,只有在夢里回味往昔的“榮光”,夢醒時分,跌回現(xiàn)實中來,無限悲傷。21.白居易通過“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兩句描寫琵琶聲陡然高昂,把琵琶女的情感暗流推向了高潮。22.“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兩句用比喻的修辭、對比的手法正面描寫琵琶聲的曲調和韻律。不忘初心

/方得始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念奴嬌?赤壁懷古》理解性默寫理解性默寫1.刻畫周瑜年少英俊、從容應敵的雄姿,表現(xiàn)了作者的贊賞敬佩之情的句子是“

,

,

”。2.描寫周瑜指揮赤壁之戰(zhàn)時正值青春年少的英雄形象的詩句是“

,

,

”。3.運用比喻手法描寫赤壁古戰(zhàn)場的險要形勢的句子是“

,

,

”。4.作者從視覺和聽覺角度,生動描寫赤壁雄奇壯闊的景觀的句子是“

,

,

”。5.蘇軾面對千古江山,想起許多在這個歷史舞臺上曾經叱咤風云的英雄人物,不禁感慨:“

,

”。6.抒發(fā)詞人年歲將老、功業(yè)未成的感慨的兩句是“

,

”。7.蘇軾在《念奴嬌·赤壁懷古》和《赤壁賦》中都有對英雄人物的精彩描繪:周瑜“雄姿英發(fā)。

,

,

”,曹操“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8.借美女襯托英雄人物的句子是“

,

”。9.“

”兩句承上啟下,承接上文對赤壁壯麗景色的描寫,又引起下文對赤壁之戰(zhàn)的感懷。10.蘇軾被貶于黃州,以酒祭奠江月,唱出了“

,

”的心底悲歌。11.詞人神游故國后,用“

,

”抒寫對年華逝去的感嘆。12.既點題,又為周瑜出場營造聲勢的句子是“

,

,

”。13.蘇軾由懷古轉為對自身命運慨嘆的句子是“

,

,

”。14.表現(xiàn)詞人憑吊英雄人物,抒發(fā)自己壯志難酬的苦悶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詞句是“

,

”。15.開篇的“

,

,

”三句,不僅描繪出長江的非凡氣象,而且傳達出詞人對古代英雄的緬懷之情。16.“

,

,

”三句,由歷史事件發(fā)生的地點聯(lián)想到有關歷史人物。17.“

,

,

”幾句,通過對山石、浪濤的描寫,將幾種物象作用于視覺、聽覺,為我們呈現(xiàn)出一個有聲有色、富有動感的畫面。18.描寫周瑜應戰(zhàn)時的瀟灑從容,體現(xiàn)他對赤壁之戰(zhàn)早已成竹在胸,穩(wěn)操勝券的詞句是“

,

”。19.《念奴嬌.赤壁懷古》以美人烘托英雄,更見周瑜的風姿瀟酒、韶華似錦、年輕有為的詞句是“

,

,

”。20.有人認為蘇軾本詞中的“

,

”兩句流露出了消極悲觀的情緒,其實是表現(xiàn)了蘇軾看透人生的一種達觀。21.蘇軾在詠赤壁和懷周瑜后,情不自禁地發(fā)出自笑多情、光陰虛擲的嘆惋的句子是“

,

”。22.詞人由慨嘆古人、憑吊英雄而聯(lián)想到自身,從年齡上把自己和周瑜做了對比:“

”寫出了詞人頭發(fā)花白卻功業(yè)無成,而彼時的周瑜“_____”。兩相對比,更顯詞人的傷感情緒。23.“

”的慨嘆,將江山之勝與懷古之情融為一體。參考答案1.刻畫周瑜年少英俊、從容應敵的雄姿,表現(xiàn)了作者的贊賞敬佩之情的句子是“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2.描寫周瑜指揮赤壁之戰(zhàn)時正值青春年少的英雄形象的詩句是“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3.運用比喻手法描寫赤壁古戰(zhàn)場的險要形勢的句子是“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4.作者從視覺和聽覺角度,生動描寫赤壁雄奇壯闊的景觀的句子是“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5.蘇軾面對千古江山,想起許多在這個歷史舞臺上曾經叱咤風云的英雄人物,不禁感慨:“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6.抒發(fā)詞人年歲將老、功業(yè)未成的感慨的兩句是“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7.蘇軾在《念奴嬌·赤壁懷古》和《赤壁賦》中都有對英雄人物的精彩描繪:周瑜“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曹操“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8.借美女襯托英雄人物的句子是“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9.“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兩句承上啟下,承接上文對赤壁壯麗景色的描寫,又引起下文對赤壁之戰(zhàn)的感懷。10.蘇軾被貶于黃州,以酒祭奠江月,唱出了“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的心底悲歌。11.詞人神游故國后,用“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抒寫對年華逝去的感嘆。12.既點題,又為周瑜出場營造聲勢的句子是“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13.蘇軾由懷古轉為對自身命運慨嘆的句子是“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14.表現(xiàn)詞人憑吊英雄人物,抒發(fā)自己壯志難酬的苦悶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詞句是“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15.開篇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三句,不僅描繪出長江的非凡氣象,而且傳達出詞人對古代英雄的緬懷之情。16.“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三句,由歷史事件發(fā)生的地點聯(lián)想到有關歷史人物。17.“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幾句,通過對山石、浪濤的描寫,將幾種物象作用于視覺、聽覺,為我們呈現(xiàn)出一個有聲有色、富有動感的畫面。18.描寫周瑜應戰(zhàn)時的瀟灑從容,體現(xiàn)他對赤壁之戰(zhàn)早已成竹在胸,穩(wěn)操勝券的詞句是“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19.詞中以美人烘托英雄,更見周瑜的風姿瀟酒、韶華似錦、年輕有為的詞句是“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20.有人認為蘇軾本詞中的“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兩句流露出了消極悲觀的情緒,其實是表現(xiàn)了蘇軾看透人生的一種達觀。21.蘇軾在詠赤壁和懷周瑜后,情不自禁地發(fā)出自笑多情、光陰虛擲的嘆惋的句子是“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22.詞人由慨嘆古人、憑吊英雄而聯(lián)想到自身,從年齡上把自己和周瑜做了對比:“早生華發(fā)”寫出了詞人頭發(fā)花白卻功業(yè)無成,而彼時的周瑜“雄姿英發(fā)”。兩相對比,更顯詞人的傷感情緒。23.“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的慨嘆,將江山之勝與懷古之情融為一體。不忘初心

/方得始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理解性默寫理解性默寫1.詞人借歷史影射現(xiàn)實,寫南宋的失敗、金人的南侵、國家的恥辱隨著時光的流逝,漸漸地被人們淡忘的句子是“

,

”。2.劉裕曾在京口起兵北伐,征討桓玄,平定叛亂,收復洛陽、長安等地。文中贊嘆劉裕北伐的赫赫戰(zhàn)功的兩句是“

,

”。3.“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毙翖壖惨簧⒅臼諒椭性?,可惜朝廷早已將他遺忘,他只好在文中以“

,

?”來抒發(fā)壯志難酬的悲憤心情。4.辛棄疾認為北伐抗金應當做好充分準備,如果像南朝宋時的劉義隆那樣草率出兵,雖有“

”之雄心,也只怕會是“

”的結局。5.本詞是南宋詞人辛棄疾的憂憤之作,其中“

,

”兩句,抒發(fā)北方已非宋朝國土的感慨,最為沉痛。6.作者感慨經歷了千年的風雨侵蝕之后,鎮(zhèn)江的高山大江依然如故,而曾在這里建都的吳國君主孫權,卻已無處可尋的句子是“

,

,

”。7.作者在本詞開篇以“

,

,

”緬懷英雄孫權,并發(fā)出“

,

,

”的感慨,感嘆當年的流風余韻已被歲月洗滌凈盡。8.辛棄疾回想起劉裕兩度揮戈北伐、收復黃河以南大片故土的振奮人心的歷史事實,把其形象地概括為“

,

”兩句。9.本詞緊扣“懷古”二字,詞人登高望遠,首先想到著名歷史人物孫權,不禁感嘆“

,

,

”。10.詞人感嘆東吳的強盛局面和英雄事跡經歷了無數(shù)的風雨,一去不復返,只留下京口供后人憑吊的句子是“

,

,

”。11.詞中的“

,

,

”,借劉義隆的典故,批判了南宋朝廷草率北伐的行為。12.寫劉裕的兒子劉義隆輕率舉兵北伐,結果吃了敗仗,倉皇南逃,狼狽不堪的句子是“

,

”。13.用廉頗的典故,表明自己雖然年老卻壯志猶存,希望能夠為國立功的句子是“

,

?”14.“

,

”兩句,將傳言中劉裕的故居遺跡呈現(xiàn)在讀者眼前。15.“

,

,

”三句,援引南朝劉義隆草率出兵、最終落敗的歷史事實,告誡南宋朝廷應慎之又慎。16.詞中用如今佛貍祠下“

”的景象與四十三年前“

”形成鮮明的對比,以此忠告南宋統(tǒng)治者,收復失地,刻不容緩。17.辛棄疾懷著深重的憂慮和報國無門的壓抑,悲憤反問的兩句是“

,

”?18.“

,

”兩句,寫出了詞人回到南方后,幾十年前揚州一帶烽火連天、百姓流離失所的場景還歷歷在目,令他永生難忘。19.既包含時代感,照應題目“懷古”,又包含現(xiàn)實感,照應題目“京口北固亭”的詞句是“

,

,

”。參考答案1.詞人借歷史影射現(xiàn)實,寫南宋的失敗、金人的南侵、國家的恥辱隨著時光的流逝,漸漸地被人們淡忘的句子是“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2.劉裕曾在京口起兵北伐,征討桓玄,平定叛亂,收復洛陽、長安等地。文中贊嘆劉裕北伐的赫赫戰(zhàn)功的兩句是“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3.“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毙翖壖惨簧⒅臼諒椭性?,可惜朝廷早已將他遺忘,他只好在文中以“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來抒發(fā)壯志難酬的悲憤心情。4.辛棄疾認為北伐抗金應當做好充分準備,如果像南朝宋時的劉義隆那樣草率出兵,雖有“封狼居胥”之雄心,也只怕會是“贏得倉皇北顧”的結局。5.本詞是南宋詞人辛棄疾的憂憤之作,其中“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兩句,抒發(fā)北方已非宋朝國土的感慨,最為沉痛。6.作者感慨經歷了千年的風雨侵蝕之后,鎮(zhèn)江的高山大江依然如故,而曾在這里建都的吳國君主孫權,卻已無處可尋的句子是“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7.作者在本詞開篇以“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緬懷英雄孫權,并發(fā)出“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的感慨,感嘆當年的流風余韻已被歲月洗滌凈盡。8.辛棄疾回想起劉裕兩度揮戈北伐、收復黃河以南大片故土的振奮人心的歷史事實,把其形象地概括為“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兩句。9.本詞緊扣“懷古”二字,詞人登高望遠,首先想到著名歷史人物孫權,不禁感嘆“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10.詞人感嘆東吳的強盛局面和英雄事跡經歷了無數(shù)的風雨,一去不復返,只留下京口供后人憑吊的句子是“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11.詞中的“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借劉義隆的典故,批判了南宋朝廷草率北伐的行為。12.寫劉裕的兒子劉義隆輕率舉兵北伐,結果吃了敗仗,倉皇南逃,狼狽不堪的句子是“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13.用廉頗的典故,表明自己雖然年老卻壯志猶存,希望能夠為國立功的句子是“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14.“斜陽草樹,尋常巷陌”兩句,將傳言中劉裕的故居遺跡呈現(xiàn)在讀者眼前。15.“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三句,援引南朝劉義隆草率出兵、最終落敗的歷史事實,告誡南宋朝廷應慎之又慎。16.詞中用如今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的景象與四十三年前“烽火揚州路”形成鮮明的對比,以此忠告南宋統(tǒng)治者,收復失地,刻不容緩。17.辛棄疾懷著深重的憂慮和報國無門的壓抑,悲憤反問的兩句是“廉頗老矣,尚能飯否”?18.“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兩句,寫出了詞人回到南方后,幾十年前揚州一帶烽火連天、百姓流離失所的場景還歷歷在目,令他永生難忘。19.既包含時代感,照應題目“懷古”,又包含現(xiàn)實感,照應題目“京口北固亭”的詞句是“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不忘初心

/方得始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聲聲慢》理解性默寫理解性默寫1.寫詞人一整天的愁苦心情,卻從“

”開始,可見詞人從一起床便百無聊賴,如有所失;“

”則直接寫出詞人對清冷環(huán)境的感受。2.連用七組疊詞表達了詞人孤獨凄苦、百無聊賴的悲涼之情的句子是“

,

,

”。3.寫晚秋天氣反復無常、詞人難以休息的句子是“

,

”。4.古人有“借酒消愁”一說,詞人李清照也不例外,在《聲聲慢》中,寫詞人本欲用酒來消除愁情,沒想到還是驅不散晚風帶來的寒意的句子是“

、

!”5.李清照早年曾作一首《一剪梅》,其中有“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之句。在漂泊江南,看到北來的大雁時,她自然地吟出“

,

,

”以寄愁苦之情。6.運用擬人手法和反問句來表達故物照舊,人面全非的無限感慨的句子是“

,

?”7.“

,

”這一生活狀態(tài)的描寫和心理活動的刻畫表達了詞人無邊無際的孤獨和度日如年的煎熬之情。8.化用溫庭筠“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的詞意,表現(xiàn)詞人無限愁緒的句子是“

,

、

”。9.詞人直抒胸臆,化繁為簡,把所有的凄苦、所有的孤獨、所有的無奈所有紛繁說不盡的愁緒都用“

,

”代之。10.“

,

,

”幾句,既寫出了詞人無心摘花的郁悶,又表現(xiàn)出惜花將謝的情懷,筆意比唐人杜秋娘所唱的“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更加深遠。參考答案1.寫詞人一整天的愁苦心情,卻從“尋尋覓覓”開始,可見詞人從一起床便百無聊賴,如有所失;“凄凄慘慘戚戚”則直接寫出詞人對清冷環(huán)境的感受。2.連用七組疊詞表達了詞人孤獨凄苦、百無聊賴的悲涼之情的句子是“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3.寫晚秋天氣反復無常、詞人難以休息的句子是“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4.古人有“借酒消愁”一說,詞人李清照也不例外,在《聲聲慢》中,寫詞人本欲用酒來消除愁情,沒想到還是驅不散晚風帶來的寒意的句子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5.李清照早年曾作一首《一剪梅》,其中有“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之句。在漂泊江南,看到北來的大雁時,她自然地吟出“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以寄愁苦之情。6.運用擬人手法和反問句來表達故物照舊,人面全非的無限感慨的句子是“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7.“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這一生活狀態(tài)的描寫和心理活動的刻畫表達了詞人無邊無際的孤獨和度日如年的煎熬之情。8.化用溫庭筠“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的詞意,表現(xiàn)詞人無限愁緒的句子是“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9.詞人直抒胸臆,化繁為簡,把所有的凄苦、所有的孤獨、所有的無奈所有紛繁說不盡的愁緒都用“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代之。10.“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幾句,既寫出了詞人無心摘花的郁悶,又表現(xiàn)出惜花將謝的情懷,筆意比唐人杜秋娘所唱的“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更加深遠。不忘初心

/方得始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勸學》理解性默寫君子曰:學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guī),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易錯字標注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秳駥W》中,直接闡述學與思的關系的句子是“

,

?!惫湃嗽疲骸爸\事在人,成事在天?!钡且粋€人不堅持肯定是不會成功的?!秳駥W》中“

”說的正是這個道理。儒道兩家都曾用行路形象地論述積累的重要性?!独献印分姓f“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勸學》中則說“

,

”?!秳駥W》中以“雕刻打磨”為例來說明堅持學習的重要性的兩句是“

,

”。理解性默寫古代詩文中,有許多借助描寫“風雨”來抒發(fā)感情的名句。而《勸學》中則用“

,

”來形象地論述積累的重要性?!秳駥W》中以蚯蚓為例,論證了為學必須鍥而不舍、堅持不懈的道理;同篇中與之相反的例證是“

,

,

”?!秳駥W》中多以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設喻,其中以車馬為例論證利用外物能取得好的效果的句子是“

,

,

”?!秳駥W》中,“

,

”兩句強調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學習收獲大的道理?!秳駥W》中“

,

”兩句,通過“木”與“金”的變化進一步說明了客觀事物經過人工改造,可以改變原來的狀況?!秳駥W》中體現(xiàn)君子涉獵廣泛且時常深刻地進行自我反省的句子是“

,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荀子在《勸學》中提出“

”的觀點,繼承并發(fā)展了孔子對學習的認知?!秳駥W》中以站在高處招手為喻闡明借助外物能提升自己的道理的名句是“

,

,

”。劉禹錫詩云:“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后波?!边@和《勸學》中的“

,

,

;冰,水為之,而寒于水”一樣,都表達出學生可以超過老師或后人可以超過前人的思想。荀子在《勸學》中用水流入海的例子來強調積累的重要性的句子是“

,

”。荀子在《勸學》中以行路作比,提醒人們若不重視積累,就難以到達遠方的句子是“

”。16.《勸學》開篇連用比喻強調學習的重大意義,并順勢推論出“

,

”的觀點,強調了廣泛學習并不斷省察自己的重要性?!秳駥W》中以借助輿馬可“致千里”為例,論證了君子“善假于物”的道理,同篇中與之相似的例證是“

,

,

”。荀子在《勸學》中用君子跟別人沒有什么兩樣,來論證學習必須善于利用外物,進而得出結論的句子是“

”?!秳駥W》中“

”是說君子的天賦本性跟其他人并沒有什么不同,然而學識卻超過一般人,這是因為他們“

”。這說明了善于利用客觀條件可以彌補自身不足的道理。荀子在《勸學》中勸勉人們要“積善積德”,才能具備圣人心懷的句子是“

,

,

”。荀子在《勸學》中論證學習的作用時用了五個生活中的例子,先用“

,

”來說明學習的作用,接著用登高而招、順風而呼、假輿馬、假舟楫四個比喻強調學習能夠彌補不足?!秳駥W》一文中,通過君子之口提出論點以示鄭重且具有針對性的句子是“

”。人們常說:“活到老,學到老?!薄秳駥W》中的“

”說的也是這個道理?!秳駥W》中,直接闡述學與思的關系的句子是“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惫湃嗽疲骸爸\事在人,成事在天?!钡且粋€人不堅持肯定是不會成功的?!秳駥W》中“鍥而舍之,朽木不折”說的正是這個道理。儒道兩家都曾用行路形象地論述積累的重要性?!独献印分姓f“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勸學》中則說“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秳駥W》中以“雕刻打磨”為例來說明堅持學習的重要性的兩句是“鍥而不舍,金石可鏤”。參考答案古代詩文中,有許多借助描寫“風雨”來抒發(fā)感情的名句。而《勸學》中則用“積土成山,風雨興焉”來形象地論述積累的重要性?!秳駥W》中以蚯蚓為例,論證了為學必須鍥而不舍、堅持不懈的道理;同篇中與之相反的例證是“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秳駥W》中多以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設喻,其中以車馬為例論證利用外物能取得好的效果的句子是“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秳駥W》中,“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兩句強調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學習收獲大的道理?!秳駥W》中“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兩句,通過“木”與“金”的變化進一步說明了客觀事物經過人工改造,可以改變原來的狀況?!秳駥W》中體現(xiàn)君子涉獵廣泛且時常深刻地進行自我反省的句子是“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荀子在《勸學》中提出“學不可以已”的觀點,繼承并發(fā)展了孔子對學習的認知?!秳駥W》中以站在高處招手為喻闡明借助外物能提升自己的道理的名句是“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劉禹錫詩云:“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后波?!边@和《勸學》中的“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一樣,都表達出學生可以超過老師或后人可以超過前人的思想。荀子在《勸學》中用水流入海的例子來強調積累的重要性的句子是“不積小流,無以成江?!?。荀子在《勸學》中以行路作比,提醒人們若不重視積累,就難以到達遠方的句子是“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16.《勸學》開篇連用比喻強調學習的重大意義,并順勢推論出“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的觀點,強調了廣泛學習并不斷省察自己的重要性?!秳駥W》中以借助輿馬可“致千里”為例,論證了君子“善假于物”的道理,同篇中與之相似的例證是“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荀子在《勸學》中用君子跟別人沒有什么兩樣,來論證學習必須善于利用外物,進而得出結論的句子是“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勸學》中“君子生非異也”是說君子的天賦本性跟其他人并沒有什么不同,然而學識卻超過一般人,這是因為他們“善假于物也”。這說明了善于利用客觀條件可以彌補自身不足的道理。荀子在《勸學》中勸勉人們要“積善積德”,才能具備圣人心懷的句子是“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荀子在《勸學》中論證學習的作用時用了五個生活中的例子,先用“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來說明學習的作用,接著用登高而招、順風而呼、假輿馬、假舟楫四個比喻強調學習能夠彌補不足?!秳駥W》一文中,通過君子之口提出論點以示鄭重且具有針對性的句子是“君子曰:學不可以已”。人們常說:“活到老,學到老?!薄秳駥W》中的“學不可以已”說的也是這個道理。不忘初心

/方得始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師說》理解性默寫理解性默寫1.韓愈在《師說》中寫到了當時土大夫階層中普通存在的對于從師的錯誤認識:“

。”這種認識受到以官爵高下來區(qū)分門第觀念的影響。2.中國是一個有著尊師傳統(tǒng)的國家,韓愈在《師說》中指出教師作用的句子是“

,

”。3.韓愈《師說》中用“

?”說明道理是通過后天學習獲得的,人剛出生時是不懂得道理的,每個人都會有疑惑。4.韓愈在《師說》中論述從師學習的重要性,明確擇師的態(tài)度和標準的句子是“

,

”。5.《師說》中,作者認為“弟子”可以勝過“師”,“師”也可以遜于“弟子”,“師”和“弟子”之間的關系是相對的,不過是“

,

”而已。6.韓愈在《師說》中認為存在“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的情況的原因是“

,

”。7.在《師說》中,韓愈寫了時人在從師學習的問題上對其子和對自身的不同態(tài)度:“愛其子”,則“

”;而自己“

”。

8.韓愈在《師說》中對當時恥于從師學習的現(xiàn)象發(fā)出兩句感慨:“

!

!”其中“久”字寫出了當時恥于從師現(xiàn)象已成陋習,“難”字寫出了從師學習的重要性。9.在《師說》中,韓愈所指的老師和教小孩子讀書的老師是不一樣的:“彼童子之師,

”。10.從師態(tài)度不同,結果也不同。古代圣人才智超出一般人很多,“

”;今之眾人才智低于圣人很多,“

”,這就造成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是故“

,

”。11.韓愈在《師說》中援引孔子的言論“

”,旨在批判士大夫之族的愚妄。12.《師說》中韓愈將“

,

”的從師風尚與士大夫之類的人“恥學于師”做對比,進而肯定尊師重道的正確態(tài)度。13.韓愈在《師說》中先指出人不是生下來就懂得道理的,然后提出“

”的觀點;再說生在我前面的人“

”,我應該跟從他,并把他當作老師。14.韓愈在《師說》中說:從師與年紀無關,可分為兩種情況:一是比自己年紀大的人,懂得道理在自己之前,要以之為師;二是“

,

”。15.韓愈在《師說》中用來表明此文寫作目的,并作為寄贈原因的句子是“

”。16.《師說》中寫巫醫(yī)、樂師和各種工匠在學習上能夠做到“

”,而士大夫這類人聽到互相稱“老師”稱“弟子”的,就“

”。17.韓愈在《師說》中客觀地表述了學生和老師之間關系的兩句是“

”,接著他還解釋了學生和老師在學問方面只是領悟的時間有先后,各有所長,如是而已。18.《師說》一文不僅有嚴密的論證思路,而且語言表達簡潔生動,文中“

”就凝練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從師的荒謬心態(tài)。19.《師說》中,韓愈從反面申述中心論點,緊扣“解惑”二字,用“

,

”來說明從師的重要性。20.《師說》中以孔子為例,指出古代圣人沒有固定的老師,廣泛學習,重視師道的事跡,進一步闡明從師的必要性和以能者為師的道理的語句是“

。

”。21.《師說》中“

,

,

”,作者運用動作、神態(tài)描寫,把士大夫之族恥學于師的荒唐刻畫得淋漓盡致。22.《師說》中,韓愈認為選擇老師要看其是否懂得道理,而不是看其年紀大小的句子是“

,

”?參考答案1.韓愈在《師說》中寫到了當時土大夫階層中普通存在的對于從師的錯誤認識:“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這種認識受到以官爵高下來區(qū)分門第觀念的影響。2.中國是一個有著尊師傳統(tǒng)的國家,韓愈在《師說》中指出教師作用的句子是“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3.韓愈《師說》中用“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說明道理是通過后天學習獲得的,人剛出生時是不懂得道理的,每個人都會有疑惑。4.韓愈在《師說》中論述從師學習的重要性,明確擇師的態(tài)度和標準的句子是“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5.《師說》中,作者認為“弟子”可以勝過“師”,“師”也可以遜于“弟子”,“師”和“弟子”之間的關系是相對的,不過是“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而已。6.韓愈在《師說》中認為存在“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的情況的原因是“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7.在《師說》中,韓愈寫了時人在從師學習的問題上對其子和對自身的不同態(tài)度:“愛其子”,則“擇師而教之”;而自己“則恥師焉”。8.韓愈在《師說》中對當時恥于從師學習的現(xiàn)象發(fā)出兩句感慨:“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其中“久”字寫出了當時恥于從師現(xiàn)象已成陋習,“難”字寫出了從師學習的重要性。9.在《師說》中,韓愈所指的老師和教小孩子讀書的老師是不一樣的:“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10.從師態(tài)度不同,結果也不同。古代圣人才智超出一般人很多,“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才智低于圣人很多,“而恥學于師”,這就造成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是故“圣益圣,愚益愚”。11.韓愈在《師說》中援引孔子的言論“三人行,則必有我?guī)煛?,旨在批判士大夫之族的愚妄?2.《師說》中韓愈將“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的從師風尚與士大夫之類的人“恥學于師”做對比,進而肯定尊師重道的正確態(tài)度。13.韓愈在《師說》中先指出人不是生下來就懂得道理的,然后提出“孰能無惑”的觀點;再說生在我前面的人“其聞道也固先乎吾”,我應該跟從他,并把他當作老師。14.韓愈在《師說》中說:從師與年紀無關,可分為兩種情況:一是比自己年紀大的人,懂得道理在自己之前,要以之為師;二是“生乎吾后,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15.韓愈在《師說》中用來表明此文寫作目的,并作為寄贈原因的句子是“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16.《師說》中寫巫醫(yī)、樂師和各種工匠在學習上能夠做到“不恥相師”,而士大夫這類人聽到互相稱“老師”稱“弟子”的,就“群聚而笑之”。17.韓愈在《師說》中客觀地表述了學生和老師之間關系的兩句是“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接著他還解釋了學生和老師在學問方面只是領悟的時間有先后,各有所長,如是而已。18.《師說》一文不僅有嚴密的論證思路,而且語言表達簡潔生動,文中“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就凝練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從師的荒謬心態(tài)。19.《師說》中,韓愈從反面申述中心論點,緊扣“解惑”二字,用“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來說明從師的重要性。20.《師說》中以孔子為例,指出古代圣人沒有固定的老師,廣泛學習,重視師道的事跡,進一步闡明從師的必要性和以能者為師的道理的語句是“圣人無常師??鬃訋熪白?、萇弘、師襄、老聃”。21.《師說》中“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作者運用動作、神態(tài)描寫,把士大夫之族恥學于師的荒唐刻畫得淋漓盡致。22.《師說》中,韓愈認為選擇老師要看其是否懂得道理,而不是看其年紀大小的句子是“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不忘初心

/方得始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赤壁賦》理解性默寫理解性默寫1.“

,

”讓我們想到了成語“滄海一粟”。2.“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寫天上的滿月從東面山上升起,似乎也像游人一樣,深深陶醉在這良辰美景之中,有意把腳步放得很慢、很慢的語句是“

,

”。3.寫作者與友人飄飄欲仙,好像脫離了現(xiàn)實社會,飛升成仙的語句是“

,

”。4.寫如泣如訴的簫聲使?jié)摬卦跍羡掷锏尿札埰鹞瑁躬毺幑轮壑械墓褘D悲泣的語句是“

,

”。5.從聽者感受角度側面寫出琴聲凄婉動人的句子是“

,

”。6.闡明從變化的一面看天地萬物是時刻變動的,連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的道理的句子是“

,

”。7.從事物易變的一面來看,“

”,強調事物處于絕對運動之中;而從事物不變的一面來看,“

”,強調事物亦處于相對靜止之中。8.在《赤壁賦》中,蘇軾面對清幽的月夜,勸客人飲酒、歌詠《詩經》名篇的句子是“

,

,

”。9.“

,

”兩句,寫出了船槳之美以及月下劃船的愜意。10.用“

”兩句寫曹操斟酒祭江、執(zhí)矛吟詩的驕態(tài),渲染了其不可戰(zhàn)勝的赫赫聲勢。11.客人感嘆自己的命運,希望與神仙和明月同在的兩句是“

,

”。12.寫?zhàn)嵉脑鹿庀掳酌C5撵F氣籠罩著江面,水天相接的句子是“

,

”。13.用“

,

”兩句形容小船像一片葦葉任意飄搖在寬闊浩渺的江面上。14.寫蘇軾與朋友感覺到仿佛凌空駕風而行,不知停留何處的句子是“

”。15.用人生須臾和長江無窮相對照的句子是“

”。16.客人用比喻的手法,感嘆個人生命的短暫和個體的渺小的句子是“

”。17.表明事物各有歸屬,若不是自己應該擁有的,一分一毫也不能索取的句子是“

”。18.客人覺得自己的想法不可能輕易實現(xiàn),只能通過簫聲將其寄托在悲涼的秋風中的語句是“

,

”。19.結尾處主客的精神達到了本質的飛躍:“

”——忘記了空間;“

”——忘記了時間。主客都進入了“

”的豁達超然之“樂境”。20.蘇軾仿用《離騷》的句子格式進行歌唱,借“

”來表現(xiàn)自己在月下泛舟的美好情景,從而為后面寫政治失意做鋪墊。21.蘇軾用“

,

”三句,寫出了大自然美景的無窮無盡,人們可以隨意欣賞和使用而不受限制。22.以月亮作比,描寫世間萬物變化規(guī)律的句子是“

,

”。23.“

,

”兩句概括了曹操攻破荊州后順流而下時的軍容之盛。24.寫蘇軾與友人駕著小船、飲者美酒的句子是“

,

”。參考答案1.“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讓我們想到了成語“滄海一粟”。2.“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寫天上的滿月從東面山上升起,似乎也像游人一樣,深深陶醉在這良辰美景之中,有意把腳步放得很慢、很慢的語句是“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3.寫作者與友人飄飄欲仙,好像脫離了現(xiàn)實社會,飛升成仙的語句是“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4.寫如泣如訴的簫聲使?jié)摬卦跍羡掷锏尿札埰鹞?,使獨處孤舟中的寡婦悲泣的語句是“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5.從聽者感受角度側面寫出琴聲凄婉動人的句子是“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6.闡明從變化的一面看天地萬物是時刻變動的,連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的道理的句子是“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7.從事物易變的一面來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強調事物處于絕對運動之中;而從事物不變的一面來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強調事物亦處于相對靜止之中。8.在《赤壁賦》中,蘇軾面對清幽的月夜,勸客人飲酒、歌詠《詩經》名篇的句子是“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9.“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兩句,寫出了船槳之美以及月下劃船的愜意。10.用“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兩句寫曹操斟酒祭江、執(zhí)矛吟詩的驕態(tài),渲染了其不可戰(zhàn)勝的赫赫聲勢。11.客人感嘆自己的命運,希望與神仙和明月同在的兩句是“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12.寫?zhàn)嵉脑鹿庀掳酌C5撵F氣籠罩著江面,水天相接的句子是“白露橫江,水光接天”。13.用“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兩句形容小船像一片葦葉任意飄搖在寬闊浩渺的江面上。14.寫蘇軾與朋友感覺到仿佛凌空駕風而行,不知停留何處的句子是“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15.用人生須臾和長江無窮相對照的句子是“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16.客人用比喻的手法,感嘆個人生命的短暫和個體的渺小的句子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