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語文二輪復(fù)習(xí):文言文閱讀 測試卷(含答案)_第1頁
2023年中考語文二輪復(fù)習(xí):文言文閱讀 測試卷(含答案)_第2頁
2023年中考語文二輪復(fù)習(xí):文言文閱讀 測試卷(含答案)_第3頁
2023年中考語文二輪復(fù)習(xí):文言文閱讀 測試卷(含答案)_第4頁
2023年中考語文二輪復(fù)習(xí):文言文閱讀 測試卷(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2023年中考語文二輪復(fù)習(xí):文言文閱讀專項測試卷

說明:全卷總分120分,時間150分鐘。

一、文言文閱讀(17分)

【甲】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

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

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

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周敦頤《愛蓮說》)

【乙】君?奉養(yǎng)至廉,所得俸祿,分給宗族,其余以待賓客。不知者以為好名,君處之

裕如②也。在南昌時得疾暴卒更一日一夜始蘇。視其家,服御之物,止一敝篋,錢不滿百,

人莫不嘆服。此予之親見也。

(選自《先生墓室記》)

【注釋】①君:周敦頤。②裕如:形容從容自如。

L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可愛者甚蕃蕃:多B.濯清漣而不妖漣:水波

C.亭亭凈植植:植物D.香遠益清清:清芬

2.下列句子中加點的“之”字意義和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3分)

例句: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A久之,目似暝,意暇甚B.何陋之有

C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D.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3下列對選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甲】文中,周敦頤以蓮自況,表達了他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tài)度。

B【乙】文中寫人們佩服周敦頤的句子是“人莫不嘆服”。

C【乙】文中,從“奉養(yǎng)至廉,所得俸祿,分給宗族,其余以待賓客”可以看出周敦頤

把薪俸分人,自己生活至簡。他有不慕名利的品性,是一個像蓮花一樣的君子。

D.【甲】文通過對菊花、牡丹、蓮花三種花的德行品格的描寫,以牡丹作陪襯,用菊花

作反襯,突出了蓮花的美好形象。

4.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6分)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3分)

(2)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3分)

第1頁共14頁

5.用“/”給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限斷兩處)(2分)

在南昌時得疾暴卒更一日一夜始蘇。

二、文言文閱讀(17分)

【甲】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夫環(huán)而

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

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

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乙】楚莊王欲伐陳?,使人視之。使者曰:“陳不可伐也?!鼻f王曰:“何故?”對

日:“其城郭高,溝泡②深,蓄積多也。”寧國?曰:“陳可伐也。夫陳,小國也,而蓄積多

賦斂重也則民怨上矣。城郭高,溝池深,則民力罷④矣。興兵伐之,陳可取也?!鼻f王聽之,

遂取陳。

(選自《冊府元龜》,有改動)

【注釋】①陳:國名。②涮(xu):護城河。③寧國:楚國大臣。④罷:同“疲”。

6.下列加點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3分)

A.季而去之(放棄)欲伐陳(攻打,進攻)

B.寡助之至(極點)何敢(原因,緣故)

C.親戚呼之(同“叛”,背叛)城郢高(外城)

D.三里之城(城墻)陳可取也(奪?。?/p>

7.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

A.多助之至/興兵伐?B,則民力罷矣/入則無法家拂士

C.環(huán)畫攻之而不勝/笑W遣之D.以天下之所順/以順為正者

8.下列對文章內(nèi)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甲】文采用總分總的結(jié)構(gòu)論述了“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這一中心觀點。

論證中運用排比、對比等手法,使文章氣勢恢宏,筆酣墨暢,結(jié)構(gòu)縝密。

B.【甲】文先用守城而不勝的例子來論證“天時不如地利”,再從攻城而不勝來論證“地

利不如人和”的觀點。

C.【乙】文中對楚莊王伐陳這件事,使者和寧國的意見截然相反的原因是,二人看問題

的角度不同。使者看重的是“地利”,而寧國看重的是“人和”。

D.兩篇文章均闡述了決定戰(zhàn)爭勝負的最重要因素是“人和”即“得道”,“得道”則“戰(zhàn)

必勝”。

9.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6分)

第2頁共14頁

(1)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3分)

(2)城郭高,溝/深,則民力罷矣。(3分)

10.用“/”給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限斷2處)(2分)

而蓄積多賦斂重也則民怨上矣。

三、文言文閱讀(17分)

【甲】舜發(fā)于聯(lián)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

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

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

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乙】貞觀①初,太宗謂侍臣曰:“為君之道,必須先存②百姓。若損百姓以奉其身,猶

割股以啖腹,腹飽而身斃。再者,不敢縱逸。朕每思傷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禍。

若耽③嗜滋味,玩悅聲色,所欲既多,所損亦大,既妨政事,又擾生人?!必懹^六年,太宗

謂侍臣日:“古之昏君,其耳目皆為敝④,不知時政得失,亦不見過,以是滅亡。朕既在九

重③,不能盡見天下事,故布之卿等,以為朕之耳目。莫以天下無事四海安寧便不存意%”

貞觀十三年,太宗謂侍臣曰:“林深則鳥棲,水廣則魚游,仁義積則物自歸之。人皆知畏避

災(zāi)害,不知行仁義則災(zāi)害不生?!?/p>

(節(jié)選自《貞觀政要》,有刪改)

【注釋】①貞觀:唐太宗李世民年號。②存:撫恤。③耽:沉溺。④敝:同“蔽”。⑤

九重:深宮之內(nèi)。⑥存意:用心操勞國事。

IL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俄其體膚餓:使……饑餓

B.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喻:了解、明白

C.管夷吾舉于±±:士兵

D.人恒過,然后能改過:犯錯誤

12.下列句子中,加點的“則”字意義和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3分)

例句:林深則鳥棲

A.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B.學(xué)而不思則罔

C.然則天下之事D.入則無法家拂士

第3頁共14頁

13.下列對選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錯誤的一項是()(3分)

A.【甲】文采用層層推理的方法,開頭先列舉事例,接著提出了擔(dān)任治國重任的人才必

須經(jīng)過磨煉的觀點,然后從反面進行推論,自然導(dǎo)出“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中心論點。

B.【甲】文善用排比,而且句式靈活,既增添了氣勢,也給人以美感。

C.【乙】文中太宗以“林深則鳥棲,水廣則魚游”類比,闡明施行仁義的必要性。

D.【甲】【乙】兩文都從國家興亡的角度闡述了治國之道?!炯住课膹娬{(diào)國家興盛內(nèi)要

有“法家拂士”,外要有“敵國外患";【乙】文強調(diào)為君之道,首先是“存百姓”,其次

是“不敢縱逸”,還要廣開言路,施行仁政。

14.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6分)

(1)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3分)

(2)人皆知畏避災(zāi)害,不知行仁義則災(zāi)害不生。(3分)

15.用“/”給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限斷兩處)(2分)

莫以天下無事四海安寧便不存意。

四、文言文閱讀(17分)

【甲】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

人。復(fù)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

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髻,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

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fù)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fù)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

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p>

(選自陶淵明《桃花源記》)

【乙】明日,宿旦子岡。甫行數(shù)里,見四野禾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間。蓋江北之

俗,婦女亦耕田力作,以視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產(chǎn)者,其俗洵美矣。偶舍騎步行,過一農(nóng)家,

其丈夫方擔(dān)糞灌園,而婦人汲井且浣衣,間有豆棚瓜架,又有樹數(shù)株郁郁然,兒女啼笑,雞

鳴犬吠。余顧而慕之,以為此一家之中,有萬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遠甚也。

(選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記》)

16.下列加點的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3分)

A.率妻子邑人來此組填絕境:沒有出路的境地

B.其丈夫方擔(dān)糞灌園方:正在

第4頁共14頁

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履屬:類

D.自恨不如遠甚也恨:遺憾

17.下列句子中加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

A.余顧巾慕之潭西南加望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何陋?有

C.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間乃取一葫蘆置于地

D.余人各復(fù)延至養(yǎng)家基真不知馬也

18.下列對文章內(nèi)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甲】文村人叮囑就要離去的漁人“不足為外人道也”,暗示了桃花源中人不愿被外

界紛擾。

B.【甲】文作者通過描繪桃花源美景和民風(fēng)民俗表現(xiàn)了他的入世思想,再借漁人“詣太

守”尋找桃花源未果,表現(xiàn)了他的出世思想。

C.【乙】文作者所見的是一幅和諧安寧的農(nóng)家風(fēng)情圖,這與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描繪

的圖景相似,作者特別贊美婦女也參與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江北之俗”。

D.【乙】文所記述的是沿途風(fēng)光和民情世風(fēng),只是一些日常見聞之事,并沒有驚世駭俗

的內(nèi)容,但以小見大,從中可看到當(dāng)時社會的縮影。

19.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

(1)阡陌交通,雞犬相聞。(2分)

(2)甫行數(shù)里,見四野禾油油然。(2分)

20.【甲】【乙】兩段文字所展現(xiàn)的生活圖景有什么共同之處?(4分)

五、文言文閱讀(17分)

【甲】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

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棚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

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

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韓愈《馬說》)

【乙】韓愈,字退之,鄧州南陽人。三歲而孤,自知讀書,日記數(shù)千百言,比長,盡能

通六經(jīng)、百家學(xué)。既才高數(shù)黜,官又下遷,乃作《進學(xué)解》以自諭曰:“夫大木為京少,細

木為桶②,各得其所,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漫馬勃?,敗鼓之

第5頁共14頁

皮俱收并蓄待用無遺者醫(yī)師之良也。登明選公,雜進巧拙,纖余為妍,卓奉為杰,校短量長,

唯器是適者,宰相之方也?!眻?zhí)政覽之,奇其才,改比部郎中、史館修撰。

(選自《新唐書?韓愈傳》,有刪改)

【注釋】①余:房屋的正梁。②確:椽子。③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漫、馬勃、

敗鼓之皮:皆為中藥名。

21.下列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3分)

A.4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年耳九十

B.執(zhí)策而煩之/1項溪而漁

C生長,盡能通六經(jīng)/牛至陳,車六七百乘

D.執(zhí)政覽之,奇其才/明有奇巧人

22.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正確一項是()(3分)

Λ.敗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無遺者醫(yī)/師之良也

B.敗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無遺者/醫(yī)師之良也

C.敗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無遺者/醫(yī)師之良也

D.敗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無遺者/醫(yī)師之良也

23.下列對于兩則選文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甲】文借千里馬表達了人才常有但善于發(fā)現(xiàn)和選用人才的伯樂不常有的觀點;【乙】

文借木材和藥物,表達了量才錄用、才盡其用的觀點。

B.【甲】文造成千里馬“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的直接原因是“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

食也”;【乙】文韓愈寫《進學(xué)解》的根本原因是懷才失意。

C.【甲】文以千里馬不遇伯樂,比喻賢才難遇明主;【乙】文以工匠選材、醫(yī)生用藥為

喻,比喻人才各具所長。

D.【甲】文雖短,多次提到“千里馬”,但因采用直稱、暗稱、代稱等,并不顯得啰唆;

【乙】文語言精練,句式整齊,吸取了辭賦中的鋪敘技巧。

24.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4分)

(1)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2分)

(2)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分)

25.結(jié)合兩篇選文,比較其主題的異同。(4分)

六、文言文閱讀(18分)

第6頁共14頁

【甲】余幼時即嗜學(xué)。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

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

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

……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

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huán),左佩刀,右備容臭,

炸然若神人:余則縊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蓋余之勤且艱若此。今雖耄老,未有所成,猶幸預(yù)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寵光,綴公卿之后,

日侍坐備顧問,四海亦謬稱其氏名,況才之過于余者乎?

今諸生學(xué)于太學(xué),縣官日有座稍之供,父母歲有裘葛之遺,無凍餒之患矣;坐大廈之下

而誦詩書,無奔走之勞矣;有司業(yè)、博士為之師,未有問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

之書,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錄,假諸人而后見也。其業(yè)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zhì)之

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

(選自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乙】宋學(xué)士濂,洪武?中以文學(xué)承寵渥②最久,后以老致仕?,每值萬壽節(jié)?則來京賀,

上與宴,恩數(shù)猶洽外一日,與登文樓,樓峻,陟?級蹶?焉。上曰:“先生老矣,明年可無

來。”濂稽首謝。至明年萬壽節(jié)前數(shù)日,上日:“宋先生其來乎?”蓋忘前語也。久之不至,

日:“其阻風(fēng)乎?”使使視之江口,不至。曰:“其有疾乎?”使使視之家,濂方與鄉(xiāng)人會

飲賦詩。上聞大怒,命即其家斬之。已而,入宮。上食,孝慈?命左右置蔬膳于側(cè),上問:

“后何為食蔬?”日:“聞宋先生今日蜴死,故為蔬食,以資冥福?!鄙细形?,遽起,命駕

前雙馬馳赦之,曰:“不及罪死。”會前使阻風(fēng)錢塘江,稍得延,后使至則已綁至市矣,宣

詔得免。久之,其孫慎獲罪,復(fù)執(zhí)來京,將殺之。后復(fù)力救曰:“田舍翁請一先生尚有終始,

濂教太子諸王,可無師傅之恩?且濂居家,必不知情?!蹦嗣?。

(選自明?王鰲《王文恪公筆記》,有刪減)

【注釋】①洪武:明太祖(朱元璋)年號。②寵渥:皇帝的寵愛與恩澤。③致仕:交還

官職,即辭官。④萬壽節(jié):古代君主的生日。⑤恩數(shù)猶洽:依然蒙受皇恩。⑥陟:登。⑦蹦:

跌倒。⑧孝慈:即孝慈皇后,明太祖朱元璋的結(jié)發(fā)妻子。

26.下列加點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3分)

Λ.益慕圣賢之道道:學(xué)說

B.猶幸預(yù)存于之列君子:指人格高尚、道德品行好的人

C.上感悟,遽起遽:立即,匆忙

D.孝慈命》存置蔬膳于側(cè)左右:侍從,近旁的人

27.下列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

A.每假借于藏書之家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

B.以中有足樂者以資冥福

第7頁共14頁

C.況才之過于余者乎命即其家斬之

D.乃免乃大驚

28.下列對兩則選文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序”和“筆記”都是古代的一種文體,【甲】文中的“序”是臨別贈言,【乙】文

中的“筆記”則是隨筆,屬野史類史學(xué)體裁。

B.【甲】文宋濂詳細講述了自己年輕時借書求師之難、奔走之勞、生活之苦,目的是勉

勵后輩要珍惜良好的學(xué)習(xí)條件,專心治學(xué)。

C.【乙】文朱元璋在孝慈皇后的勸諫下,兩次免了宋濂的死罪。孝慈皇后前后兩次勸諫

的方式如出一轍。

D.【甲】文以記敘為主,兼以議論,對比鮮明,很有說服力;【乙】文主要通過對朱元

璋的語言、動作描寫,生動傳神地刻畫了他復(fù)雜的性格。

29.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6分)

(1)其業(yè)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zhì)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3

分)

(2)使使視之家,濂方與鄉(xiāng)人會飲賦詩。(3分)

30.請閱讀下面的鏈接材料,并結(jié)合【甲】文談?wù)勀銓υ鯓硬拍苋〉贸晒Φ目捶?。?分)

【鏈接材料】18歲時,儒勒?凡爾納去巴黎攻讀法律,可是他對法律毫無興趣,卻愛

上了文學(xué)和戲劇。一次,凡爾納自一場晚會早退,下樓時他忽然童心大發(fā),沿樓梯扶手悠然

滑下,不想正撞在一位胖紳士身上。凡爾納非常尷尬,道歉之后隨口詢問對方吃飯沒有,對

方回答說剛吃過南特炒雞蛋。凡爾納聽罷搖頭,聲稱巴黎根本沒有正宗的南特炒雞蛋,因為

他即南特人而且拿手此菜。胖紳士聞言大喜,誠邀凡爾納登門獻藝。兩人友誼便從此開始,

并一度合寫戲劇,為凡爾納走上創(chuàng)作之路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這位胖紳士的名字是大仲馬。在

大仲馬的影響下,凡爾納一門心思投入詩歌和戲劇的創(chuàng)作中。后來,他們合作創(chuàng)作的劇本《折

斷的麥稈》成功上演,這標(biāo)志著凡爾納在文學(xué)界取得了初步的成功,這為他后來成為“現(xiàn)代

科學(xué)幻想小說之父”奠定了基礎(chǔ)。

七、文言文閱讀(17分)

【甲】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曹劌請見。其鄉(xiāng)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劌日:“肉食者鄙,未能遠謀?!蹦巳胍姟枺骸昂我詰?zhàn)?”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

第8頁共14頁

必以分人?!睂θ眨骸靶』菸幢?,民弗從也?!惫唬骸盃奚癫?,弗敢加也,必以信?!?/p>

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惫唬骸靶〈笾z,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

屬也??梢砸粦?zhàn)。戰(zhàn)則請從?!?/p>

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饼R人三鼓。劌曰:“可矣?!饼R師敗

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彼熘瘕R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

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p>

(《曹劌論戰(zhàn)》)

【乙】少師歸,請追楚師。隨侯將許之。季梁止之日:“天方授楚。楚之羸,其誘我也,

君何急焉?臣聞小之能敵大也,小道大淫。所謂道,忠于民而信于神也。上思利民,忠也;

祝史正辭,信也。今民餒而君逞欲祝史矯舉以祭臣不知其可也?!惫唬骸拔嵘苑孰?,粢

盛豐備,何則不信?”對日:“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故奉牲

以告日:'博碩肥脆?!^民力之普存也,謂其畜之碩大蕃滋也,謂其不疾撅蠡也,謂其備

脆咸有也。奉盛以告曰:'潔粢豐盛?!^其三時不害而民和年豐也。奉酒醴以告日:‘嘉

栗旨酒。'謂其上下皆有嘉德而無違心也。所謂馨香,無讒慝也。故務(wù)其三時,修其五教,

親其九族,以致其禪祀。于是乎民和而神降之福,故動則有成。今民各有心,而鬼神乏主,

君雖獨豐,其何福之有?君姑修政而親兄弟之國,庶免于難。”隨侯懼而修政,楚不敢伐。

(選自《季梁諫追楚師》)

31.下列加點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3分)

A.弗敢加也加1:增加

B.神弗磺也福:賜福,保佑

C.公將馳之馳:驅(qū)車追趕

D.彼竭我箍盈:充滿,這里指士氣正旺盛

32.下列句子中,加點的“其”字意義和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3分)

例句:吾視其轍亂,望外旗靡,故逐之

A.欲窮片林B.若真無馬邪

C.此之謂失基本心D.基此之謂乎

33.下列對選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甲】文巧妙地運用了對比的手法,以曹劌與“鄉(xiāng)人”的對比突出曹劌抗敵御辱的責(zé)

任感和護衛(wèi)宗國的政治熱忱。

B.【乙】文通過大國與小國的對比,體現(xiàn)出大國因放縱而無道,之后隨侯便聽取了季梁

的勸諫,修明政事,目的是為了得到神明的信任。

C【甲】文語言極為簡潔精練,表意說理通達曉暢,行文中散句、對偶句錯落有致,增

強了敘事寫人的生動效果。

第9頁共14頁

D.【甲】【乙】兩文都體現(xiàn)了國家要以民為本、取信于民的思想,也表明了執(zhí)政者要善于

聽取意見,體察民情的主張。

34.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6分)

(1)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3分)

(2)臣聞小之能敵大也,小道大淫。(3分)

35.用“/”給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限斷2處)(2分)

今民餒而君逞欲祝史矯舉以祭臣不知其可也。

2023年中考文言文閱讀專項訓(xùn)練

一、1.C(植:豎立。)

2.D(“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中的“之”:用于主語和謂語之間,取消句子的獨

立性。A.補充音節(jié);B.賓語前置的標(biāo)志;C結(jié)構(gòu)助詞,的;D.用于主語和謂語之間,取消句

子的獨立性。)

3.D(“以牡丹作陪襯,用菊花作反襯”錯誤,應(yīng)為“以牡丹作反襯,用菊花作正襯”。)

4.(1)(蓮花)從淤泥里生長出來卻不沾染污穢,經(jīng)過清水洗滌但不顯得妖艷。

(2)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

5.在南昌時/得疾暴卒/更一日一夜始蘇。

附【乙】文參考譯文:

你的生活非常清廉,做官所得到的俸祿,分給宗族的人,其余的用來招待賓客。不了解

你的人認為你是貪圖名聲,你面對這些話卻從容自如。在南昌的時候,(你)得了急病突然

第10頁共14頁

不省人事,又過了一天一夜才蘇醒過來。(我)看你家服飾器用之類的東西,只有一個破箱

子,錢不足一百,沒有一個人不嘆服的。這是我親眼所見的啊。

二、6.D(城:內(nèi)城。)

7.C(A.動詞,至∣J∕代詞,它;B.連詞,那么/連詞,如果;C.連詞,表修飾/連詞,表修

飾;D.介詞,憑著/介詞,把。)

8.B(“守城”和“攻城”交換位置。)

9.(1)支持幫助他的人少到極點,連內(nèi)外親屬也會背叛他:支持幫助他的人多到了極

點,天下所有人都會歸順?biāo)?/p>

(2)城墻筑得高,護城河挖得深,那么老百姓力量衰竭了。

10.而蓄積多/賦斂重也/則民怨上矣。

附【乙】文參考譯文:

楚莊王想要去討伐陳國,派人到陳國偵察。使者(回來以后)說:“陳國不能夠討伐?!?/p>

楚莊王說:“什么緣故呢?”(使者)回答說:“(陳國)城墻筑得高,護城河挖得深,積

蓄的財糧很多?!睂巼f:“陳國可以討伐。陳國是個小國家,卻財糧積蓄很多,(這)是

(因為)賦稅沉重,那么老百姓一定會怨恨國君的。城墻筑得高,護城河挖得深,那么老百

姓力量衰竭了。派軍隊去討伐它,陳國是可以攻下的?!背f王采納了寧國的建議,于是攻

下了陳國。

三、Il.C(±:獄官。)

12.B(“林深則鳥棲”中的“則”:連詞,表承接,就。A.副詞,就是;B.連詞,表承

接,就:C.連詞,那么;D.連詞,如果。)

13.A(【甲】文先舉出六位出身貧賤,經(jīng)過艱苦磨煉后,成就大業(yè)的人物,然后論述承

擔(dān)重大責(zé)任的人,必須經(jīng)受方方面面的磨煉的道理。接下來從正面論述人處于困境才能奮發(fā)

的道理,再由個人推論到國家,從反面論述國無憂患往往遭到滅亡的道理。最后得出本文的

論點”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由此可知,“然后從反面進行推論,自然導(dǎo)出'生于憂患,

死于安樂’的中心論點”理解有誤。)

14.(1)一個國家,在國內(nèi)如果沒有堅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輔佐君王的賢士,在國外沒

有與之匹敵的鄰國和來自外國的禍患,就常常會有覆滅的危險。

(2)人們都知道畏懼、躲避災(zāi)害,卻不知道施行仁義災(zāi)害就不會發(fā)生。

15.莫以天下無事/四海安寧/便不存意。

附【乙】文參考譯文:

貞觀初年,唐太宗對侍臣們說:“做國君所應(yīng)當(dāng)遵循的原則,必須首先關(guān)心百姓。如果

用損害百姓的辦法來滿足自身的享樂,那就像從自己腿上割肉來充饑一樣,肚子填飽了,人

也就死了。再說,(我)從不敢放縱自己的欲求。我常常想使人身體受到損害的原因不在別

第11頁共14頁

的,都是由于自己的貪欲才釀成的災(zāi)禍。如果一味沉溺于吃喝,沉湎于聲色,那么這些欲望

越多,所受到的損害也就越大,這樣既妨害國家大事,又擾亂百姓。"貞觀六年,唐太宗對

侍臣們說:“古代的昏君,他們的耳目都受到蒙蔽,弄不清哪些政策是成功的,哪些政策是

失敗的,(帝王)也不知道自己有哪些過錯,于是漸漸導(dǎo)致國滅身亡。我既然住在深宮之內(nèi),

不可能完全知道天下所有的事情,所以任命你們,作為我的耳目。不要以為國家太平,邊疆

安寧,就不用心操勞國事了?!必懹^十三年,唐太宗對侍臣們說:“樹林茂密了就有飛鳥棲

息,水域深廣了就有魚兒遨游,多施仁義百姓自然會歸順。人們都知道畏懼、躲避災(zāi)害,卻

不知道施行仁義災(zāi)害就不會發(fā)生?!?/p>

四、16.A(絕境:與人世隔絕的地方。)

17.C(A.表順承,可譯為“然后”/表修飾,不譯;B.指示代詞,這/賓語前置的標(biāo)志,

不譯;C.介詞,在/介詞,在;D.代詞,他們的/表感嘆語氣。)

18.B([甲]文作者通過描繪桃花源美景和民風(fēng)民俗表現(xiàn)了他的出世思想。再借漁人“詣

太守”尋找桃花源未果,表現(xiàn)了世外桃源只能存在于理想當(dāng)中,不可能實現(xiàn)。)

19.(1)田間小路縱橫交錯,(村落間)雞鳴狗叫的聲音都處處可以聽到。

(2)剛走了幾里地,看見田間禾苗開得很茂盛。

20.沒有剝削壓迫,沒有戰(zhàn)亂,人民生活富足安定。(意思相近即可)

附【乙】文參考譯文:

第二天,住在了旦子岡。剛行走了幾里地,看見田間禾苗開得很茂盛,男女老少在田間

耕作。大概是江北的習(xí)俗,女人也參加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比較西北那些不從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懶惰男子,

江北的習(xí)俗的確好得多。偶然間我放棄騎馬開始步行,路過一農(nóng)家,這家男主人正在給園子

澆大糞,女子從井里打水洗衣,園中有豆棚瓜架,還有兒棵郁郁蔥蔥的樹木,孩子嬉戲歡笑,

雞鳴狗叫。我看著看著越來越羨慕他們,覺得這一家子中,萬物都怡然自得,我自己遺憾比

他們差得遠呢!

五、21.C(A.猶,尚且/將近;B.面對/靠近;C.等到/等到;D.對……感到驚奇/奇妙。)

22.C(這個句子的大意是:壞鼓的皮,全都收集、儲藏齊備,等到需要用的時候就沒有

遺缺的,這是醫(yī)師的高明之處啊。據(jù)此斷句為:敗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無遺者/醫(yī)師之良

也。)

23.B(“直接原因”說法錯誤?!笆绸R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根本原因。)

24.(1)日行千里的馬,一頓有時能吃下一石糧食.

(2)真的沒有千里馬嗎?其實是他們真不識得千里馬?。?/p>

25.相同點:都談及人才的話題。不同點:【甲】文:用“伯樂識馬”的典故闡述發(fā)現(xiàn)人

才、任用人才的重要意義,“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闡明伯樂的重要性;【乙】文:運

用比喻論證,以木材、藥材之喻,“校短量長,唯器是適者”重在表達人才要發(fā)揮各自特長,

努力達到人盡其才的目的。

第12頁共14頁

附【乙】文參考譯文:

韓愈,字退之,是鄧州南陽人。他三歲的時候就失去了父親,韓愈從開始讀書,每天都

能記誦幾千幾百字,等到長大,能夠完全貫通《六經(jīng)》、諸子百家的學(xué)問。韓愈才華橫溢,

卻多次被貶,官職也降低了,于是,就寫了《進學(xué)解》來表明心跡說:“要知道那些大的木

材做屋梁,小的木材做瓦椽,都量材使用,各適其宜而建成房屋,這是工匠的技巧啊。玉札、

丹砂、赤箭、青芝、牛漫、馬勃,壞鼓的皮,全都收集、儲藏齊備,等到需要用的時候就沒

有遺缺的,這是醫(yī)師的高明之處啊。提拔人才,公正賢明,選用人才,態(tài)度公正,靈巧的人

和拙笨的人都得引進,有的人謙和而成為美好,有的人豪放而成為杰出,比較各人的短處,

衡量各人長處,按照他們的才能品格分配適當(dāng)?shù)穆殑?wù),這是宰相的方法啊?!痹紫嗫戳诉@篇

文章,認為他有罕見的才能,便改任他為比部郎中和史館修撰(編寫史書)。

六、26.B(君子:指有官位的人。)

27.D(A.介詞,向/介詞,至U;B.介詞,因為/連詞,來;C.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

性,不譯/代詞,指宋濂;D.副詞,于是,就/副詞,于是,就。)

28.C(“孝慈皇后前后兩次勸諫的方式如出一轍”有誤,兩次勸諫的方式不同,第一次

是委婉勸諫,借為宋濂“資冥福”來委婉勸諫朱元璋不要殺宋濂。第二次是直接勸諫,以宋

濂的“師傅之恩”和“必不知情”來直接勸諫朱元璋不要殺宋濂。)

29.(1)如果他們學(xué)業(yè)有不精通的,品德有沒有養(yǎng)成的,不是天資低下,就是用心不如

我專一罷了,怎會是他人的過錯呢?(2)(皇上)又派使臣去他家查看,(發(fā)現(xiàn))宋濂正

和同鄉(xiāng)聚會喝酒賦詩。

30.聯(lián)系【甲】文可知,宋濂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刻苦學(xué)習(xí),勤奮好學(xué),把讀書之樂

當(dāng)作最高的享受。這是一個人成功的內(nèi)因。聯(lián)系材料可知,材料中凡爾納因為偶然遇到了大

仲馬,得到了大仲馬的賞識與幫助,在文學(xué)界取得了初步的成功。材料強調(diào)了機遇對一個人

成功的重要性。由此可得啟示:一個人要想成功,有兩個必備的因素,一是自身要努力學(xué)習(xí),

腳踏實地。二是要有機遇。但機遇也都是留給有準(zhǔn)備的人的,只有腳踏實地,勤奮學(xué)習(xí),才

能獲得最后的成功。

附【乙】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