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昆明的雨 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案_第1頁
17-昆明的雨 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案_第2頁
17-昆明的雨 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案_第3頁
17-昆明的雨 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案_第4頁
17-昆明的雨 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7*昆明的雨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案17昆明的雨

教學目標:

1、通過反復朗讀,感受汪曾祺散文獨具特色的語言風格;

2、通過橫向對比閱讀,學習汪曾祺巧妙的寫作手法;

3、通過仿寫,提升對生活的審美情趣和對家鄉(xiāng)的熱愛之情。

(學習目標從橫向上分為方法及目標兩個部分,即通過反復朗讀、橫向閱讀、仿寫等方法,達到領悟感受語言風格,學習寫作方法,提升對生活審美情趣及對家鄉(xiāng)的熱愛之情;從縱深方向可分為基本能力、方法態(tài)度及情感提升三個梯度,已達到由淺入深,從聽說讀寫的過程學習中,提升語文學習的核心素養(yǎng)。)

教學過程

一、美食激發(fā),問題導入

師:第一次來咱們班,想請同學們幫個忙。

我有一位南方同學,平時最愛搜集美食。過幾天他要來咱們諸城,讓我推薦美食。作為外地人,我對諸城了解甚少,麻煩大家給推薦一下咱們諸城有什么美食。

(預設)生:烤雞背、豬頭肉、辣絲、肉火燒……

師:同學們說起諸城美食滔滔不絕,如何將美食轉化成文字,讓從來沒有吃過咱們諸城美食的人也能味蕾跳動,垂涎三尺?這是今天我給同學們留下的重要任務。在中國當代文學史中有一位特別的人物,他是文學作家里面最會吃的,是會吃的人里面最會寫的,他就是汪曾祺(PPT展示汪曾祺畫像)。今天讓我們從《昆明的雨》中尋找汪曾祺美食寫作的秘密。

同學們請齊讀咱們的標題(板書:昆明的雨汪曾祺)

二、學習目標引領課堂走向

師:請同學們齊讀學習目標

生齊讀

師:同學們記得剛才老師布置的任務嗎?要記得呦!在接下來的課程中,請同學們時刻謹記美食寫作的任務,下課前我們就來兌現(xiàn)這個諾言。

三、圈點美食學方法

(本活動主要是通過從文中找出描寫美食的句子,借助多種方式反復閱讀,領悟美食寫作的三種方法,同時領悟汪曾祺散文平淡質樸的語言風格。)

要求:請同學們右手拿筆,在3分鐘以內,圈點勾畫汪曾祺筆下你讀來有味道的地方。一個字,一個詞,甚至一個標點都可以。找好后舉手示意老師。

(一)巧用標點品味道

引導學生分析文中對于菌類美食的兩個語言片段,通過多種朗讀方式(齊讀、自由讀、普通話和地方方言對比朗讀等),讀出美食寫作的第一種方法——巧用標點。

片段1(原文):牛肝菌(jùn)色如牛肝,滑,嫩,鮮,香,很好吃。

修改后:牛肝菌(jùn)色如牛肝,滑嫩鮮香,很好吃。

學生點出片段1并朗讀,學生分析本句味道美在何處,然后學生齊讀片段1(原文),體會“滑,嫩,鮮,香”四個字一字一頓的味道。再讀修改后的片段1,經過對比朗讀,提問學生哪種寫法更有味道,進而引出巧用標點的好處。

為加深對這一方法的印象,引導學生尋找片段2:

片段2:有一種菌(jùn)子,中吃不中看,叫做干巴菌(jùn)。乍一看那樣子,真叫人懷疑:這種東西也能吃?!顏色深褐帶綠,有點像一堆半干的牛糞或一個被踩破了的馬蜂窩。里頭還有許多草莖(jīng)、松毛、亂七八糟!可是下點功夫,把草莖松毛擇(zhái)凈,撕成蟹腿肉粗細的絲,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會使你張目結舌:這東西這么好吃?!

學生點出本段問號和感嘆號連用的地方,教師拋出問題,層層引導,引領學生通過自由讀、師生合作、普通話讀、方言朗讀等多種方式反復體驗本段,多角度體會巧用標點的妙處。

師:我們應該讀出作者對干巴菌的什么態(tài)度呢?

你來看,干巴菌什么顏色?

(生:深褐帶綠)

什么樣子的呢?

(生:有點像半干的牛糞或者被踩破了的馬蜂窩。)

長成這樣的東西,你有沒有食欲?

(沒有)

所以作者懷疑到……

(生:這東西也能吃?!)

問號和感嘆號蘊含著作者汪曾祺對干巴菌的……

(生:質疑、嫌棄、失望、討厭、驚訝)

所以請同學們帶著這種感覺再讀一遍(生讀)

可是經過簡單的加工處理,入口便會使你張目結舌到……

(生:這東西這么好吃??。?/p>

從剛才的質疑、嫌棄,到這里吃到美味的……

(生:難以置信、驚訝、驚艷、美味、好吃……)

我們再來讀這句(生讀)

請一個同學把態(tài)度轉變前后的句子再來呈現(xiàn)一下。(生讀)

讀的怎么樣?

(生:好)

把作者的質疑、驚訝、難以置信、驚艷的味道讀出來了嗎?

(生:還差一點點)

來讓老師給大家加一位佐料,保證味道立馬鮮美起來。請同學們自己將劃線句子用諸城方言來讀一讀。(生放開了朗讀,有聲有色,甚至喜笑顏開)

老師不是諸城本地人,對咱們的方言學習的還不夠標準,請一個同學和我合作,給咱們大家一同展示一下。我用普通話朗讀橫線之外的句子,你用諸城方言朗讀橫線處。

(師生合作,同學們對方言部分感觸頗深,甚至大笑起來)

感謝這位同學的精彩呈現(xiàn),可見,語言是相通的,以后同學們有讀不明白的地方,不妨用方言來試一下。所以從這里我們提煉出咱們寫作美食的第一種方法叫做:巧用標點(展示,板書)請同學們在這段話旁邊記下來。

那么,大家從這幾處的描寫也可以看出,汪曾祺在散文寫作中使用的詞匯都是日常中十分常用的,并未有什么華麗的辭藻,所以可見汪曾祺散文的一大語言風格就是:平淡質樸(展示+板書)

(二)善用修辭知模樣

引領學生發(fā)現(xiàn)昆明雨季的果子,通過欣賞文中對楊梅顏色、大小等的描寫,體會善用修辭描摹、刻畫美食樣子的寫法。

片段3:昆明的楊梅很大,有一個乒乓球那樣大,顏色黑紅黑紅的,叫做“火炭梅”。這個名字起得真好,真是像一球燒得熾(chì)紅的火炭!一點都不酸!我吃過蘇州洞庭山的楊梅、井岡山的楊梅,好像都比不上昆明的火炭梅。

這里引導學生去想象、描摹復述昆明火炭梅的樣子,進而啟發(fā)學生發(fā)現(xiàn)語段中比喻的修辭手法,體會比喻、擬人、夸張、排比等修辭手法,形象生動地呈現(xiàn)美食模樣的驚人效果,讓同學們明白,即使沒有吃過的美食,也可以通過語言的描述來想象、描摹美食的樣子,這就是修辭帶來的效果,進而引出美食寫作的第二種方法:善用修辭。(展示+板書)

(三)妙用疊詞知韻律

通過過渡句的使用,將視角轉換到賣楊梅的小女孩身上,帶領學生品味使用疊詞的語句,通過更換疊詞這一前后對比朗讀、學生試讀、教師范讀等方式,使學生體會妙用疊詞的好處,進而提煉出美食寫作的第三種方法:妙用疊詞。

師:同學們對昆明雨季的果子——楊梅十分感興趣,老師卻對那雨中賣楊梅的苗族女孩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我們來讀一下這一個片段:

片段4:雨季的果子,是楊梅。賣楊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頂小花帽子,穿著扳尖的繡了滿幫花的鞋,坐在人家階石的一角,不時吆喝一聲:“賣楊梅——”聲音嬌嬌的。她們的聲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氣更加柔和了。

師:什么樣的聲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氣更加柔和了?

(生:賣楊梅的女孩子嬌嬌的聲音)

你想象一下,在昆明空氣氤氳的雨季,一個頭戴小花帽子,身穿繡花鞋的苗族女孩子,挎著一個小籃子在石板小巷里賣楊梅的場景,再來自由朗讀這一片段。

(生讀)

同學們讀到“聲音嬌嬌的”這里,整個教室里的空氣仿佛都更加柔和了,同學們讀的非常到位。尤其是這“嬌嬌的”,聽著十分悅耳動聽。

老師也忍不住想要當一回賣楊梅的女孩子,老師為大家朗讀一下這一片段。

(師范讀。)

請大家把“嬌嬌的”換成“很嬌”,再來自由朗讀一下。

(生朗讀)

你們感覺哪一種寫法更好呢?

(生:第一種)

為什么呢?這就是疊詞使用的妙處了。比如我們經常使用的疊詞——軟軟的,滑滑的,彈彈的,亮亮的,圓圓的……讀起來就像音樂一樣,悅耳……朗朗……富有……

生:動聽、上口、韻律感

文中還有許多地方使用疊詞,比如這一個片段

片段5: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嚴嚴的。密匝匝的細碎的綠葉,數(shù)不清的半開的白花和飽漲(zhàng)的花骨(gū)朵,都被雨水淋得濕透了。

所以咱們寫作美食的第三種方法就是:妙用疊詞(PPT展示+板書),因為使用疊詞有什么好處呢?

生:是文章讀起來悅耳動聽,朗朗上口,富有韻律感。

四、人事景物串主題

以點帶面,通過前文講到的美食外加沒有提到的仙人掌、緬桂花以及文中提到的所有人物,來引發(fā)學生思考這篇課文的行文線索——昆明的雨,進而提煉出作者對第二故鄉(xiāng)昆明的思念這一主題。

生:本文除了寫到各種味道鮮美的菌類,像火炭一樣的火炭梅,還有倒掛在門前的仙人掌。倒掛不是關鍵,關鍵是仙人掌……

生:開花了

師:為什么會開花?

生:昆明的雨季空氣濕潤。

師:還有雨季的緬桂花,以及房東母女、德熙等這些看似并不相關的人事物,為什么能夠被作者寫進一篇文章中呢?

生:因為昆明的雨

師:所以是昆明的雨讓作者想起來昆明的人事景物,作者是懷著什么樣的心情來寫昆明的雨的呢?文章中有一句話,請大聲告訴我。

生:我想念昆明的雨。

師:所以作者只是想念昆明的雨嗎?

生:是想念昆明。

師:是的,同學們,作者以平淡質樸的語言,外加咱們提煉的這幾種小方法,寫出了對昆明的想念(板書:想念昆明)。

五、對比閱讀寫美食

由美食寫作這一問題,引導學生通過對課外文章進行橫向對比閱讀,加深對美食寫作中巧用標點、善用修辭、妙用疊詞等方法的印象,進而為下一步美食寫作打好基礎。

那么汪曾祺只寫過昆明的美食嗎?請打開咱們剛才下發(fā)的主題閱讀鏈接材料的第一篇《端午的鴨蛋》。

要求:3分鐘,快速閱讀《端午的鴨蛋》,右手拿筆,圈點勾畫出你讀來有味道的句子(如巧用標點、善用修辭、妙用疊詞等),然后小組之間討論分享。

(生默讀,圈點勾畫,教師巡視發(fā)現(xiàn)學生勾畫的范圍及區(qū)域)

師:好的,同學們找到了好幾處喜歡的句子,請同學們小組之間互相分享一下自己找到的句子,哪里感覺特別有味道,是什么樣的方法使他如此有味道呢?

(生討論)

(一)分享成果驗證方法

學生分享閱讀成果,通過這種橫向對比閱讀的方式,來驗證課堂上所講的方法的實用性。

師:請同學們自由發(fā)言,向全班同學分享你的閱讀成果。

生1:只是切開之后,里面圓圓的兩個黃,使人驚奇不已。這句疊詞的使用,讀起來朗朗上口,富有韻律感,使人感覺鴨蛋很可愛,好好吃。

師:非常棒,這里發(fā)現(xiàn)了疊詞的使用。

生2:高郵咸蛋的特點是質細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別處的發(fā)干、發(fā)粉,入口如嚼石灰。

師:高郵的鴨蛋油到底多到什么程度呢?下面還有一個地方描寫的非常棒。

生:筷子頭一扎下去,吱(zī)——紅油就冒出來了。這里用了一個擬聲詞吱(zī),并且還用了一個破折號,讀起來要拖長聲音,來顯示高郵鴨蛋油多,冒的時間長。

師:非常棒,讓我們想象著這個畫面,再來讀一讀這句話。

生讀。

汪曾祺寫高郵的鴨蛋,只是為了向我們說明高郵的鴨蛋有多么好吃嗎?

(二)運用方法來實踐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通過寫作時間,將所講方法運用到寫作中,才是檢驗本堂課是否成功的關鍵。通過汪曾祺關于故鄉(xiāng)的論述,引導學生關照自己的故鄉(xiāng),通過寫家鄉(xiāng)美食來表達對家鄉(xiāng)的熱愛之情。

課外引用1:“我在昆明呆了七年。除了高郵、北京,在這里的時間最長,按居留次序說,昆明是我的第二故鄉(xiāng)?!?/p>

____________——汪曾祺

師:汪曾祺說,除了高郵、北京,昆明是他的第二故鄉(xiāng),作者通過《昆明的雨》表達了對自己第二故鄉(xiāng)的想念,那么《端午的鴨蛋》主要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呢?

生:懷念故鄉(xiāng)高郵

師:是的,作者寫美食,主要是為了懷念故鄉(xiāng)(板書:懷念故鄉(xiāng))

同學們,你的故鄉(xiāng)在哪里?你對故鄉(xiāng)有著什么樣的眷戀呢》請拿起你手中的筆,寫下家鄉(xiāng)的美食,來表達一下你對家鄉(xiāng)的熱愛的吧!大家盡情發(fā)揮自己的寫作才華,我會將大家的文字收集起來,整理好傳給我那個吃貨同學,讓他來見識見識咱們初中生不容小覷的寫作水平。

要求:運用我們剛才講到的美食寫作方法,用3-5句話,寫下你最喜歡的一種諸城美食。

(生在課前下發(fā)的方格紙上寫作,教師巡視,發(fā)現(xiàn)學生寫作的亮點)

(三)家鄉(xiāng)美食我來夸

鼓勵學生自由展示自己的的寫作成果,沒有主動舉手分享的話,就根據(jù)教師在巡視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寫作亮點及具有代表性的寫作呈現(xiàn)給全班同學,一起來鼓勵學生的寫作積極性,肯定學生的寫作成果。

六、小結

本課的讀寫任務已經完成,此處小結目的在于以汪曾祺美食寫作為跳板,引申至汪曾祺“以美看世界”的寫作觀,進而引導中學生樹立美的意識,提升中學生對生活的審美力以及對家鄉(xiāng)的熱愛之情。

師:同學們,不僅對于美食,對于人世間的一起草木,汪曾祺老先生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