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部分地區(qū)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9月語文試卷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0/00/01/wKhkGWXzxO-AShAIAAKPL0BsYCA013.jpg)
![四川省部分地區(qū)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9月語文試卷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0/00/01/wKhkGWXzxO-AShAIAAKPL0BsYCA0132.jpg)
![四川省部分地區(qū)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9月語文試卷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0/00/01/wKhkGWXzxO-AShAIAAKPL0BsYCA0133.jpg)
![四川省部分地區(qū)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9月語文試卷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0/00/01/wKhkGWXzxO-AShAIAAKPL0BsYCA0134.jpg)
![四川省部分地區(qū)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9月語文試卷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0/00/01/wKhkGWXzxO-AShAIAAKPL0BsYCA0135.jpg)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Word文檔下載后可自行編輯1/1四川省部分地區(qū)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9月語文試卷匯編:文言文閱讀文言文閱讀
四川省南充市2024屆高三上學期高考適應(yīng)性測試語文試題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
神宗升遐,會程顥以檄至府。舉哀既罷,留守韓康公之子宗師,問:“朝廷之事如何?”曰:“司馬君實、呂晦叔作相矣!”又問:“果作相,當如何?”曰:“當與元豐大臣同,若先分黨與,他日可憂。”韓曰:“何憂?”曰:“元豐大臣皆嗜利者,使自變其已甚害民之法,則善矣。不然,衣冠之禍未艾也。君實忠直難與議晦叔解事恐力不足耳?!币讯则?。司馬光為政,反王安石所為。畢仲游予之書曰:“昔安石以興作之說動先帝,而患財之不足也。故凡政之可以得民財者,無不用。蓋散青苗、置市易、斂役錢、變鹽法者,事也;而欲興作患不足者,情出。未能杜其興作之情,而徒欲禁其散斂變置之事,是以百說而百不行。今遂廢青苗、罷市易、蠲役錢、去鹽法,凡號為利而傷民者,一掃而更之。則向來用事于新法者,必不喜矣;不喜之人,必不但曰“青苗不可廢,市易不可罷,役錢不可蠲,鹽法不可去',必操不足之情,言不足之事,以動上意。雖致石人而使聽之,猶將動也。如是,則廢者可復(fù)散,罷者可復(fù)置,蠲者可復(fù)斂,去者可復(fù)存矣。為今之策,當大舉天下之計,深明出入之數(shù),以諸路所積之錢粟,--歸地官,使經(jīng)費可支二十年之用。數(shù)年之間,又將十倍于今日。使天子曉然知天下之余于財也。則不足之論不得陳于前,而后新法始可永罷而不行。昔安石之居位也,中外莫非其人,故其法能行。今欲救前日之弊,而左右待職司使者,約十有七八皆安石之徒。雖起二三舊臣,用六七君子,然累百之中存其十數(shù),烏在其勢之可為也?勢未可為而欲為之,則青苗雖廢將復(fù)散,況未廢乎?市易、役錢、鹽法亦英不然。以此救前日之弊,如人久病而少間,其父子兄弟喜見顏色而未敢賀者,以其病之猶在也?!惫獾脮柸?,竟如勢慮.
(〔明〕馮夢龍《智囊·遠猶卷》,有刪改)
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在答題卡上將相應(yīng)位置的解析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
君A實忠B直C難D與議E晦叔F解事G恐力H不足耳
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升遐,皇帝死亡的委婉說法,古人對死亡的委婉說法還有,諸侯死為薨,大夫死為卒。
B.何憂,憂慮什么?!叭欢煌跽?,未之有也”中“之有”表示有這事,兩者結(jié)構(gòu)相同。
C.而,表轉(zhuǎn)折關(guān)系,譯為然而、卻,與《愛蓮說》“濯清漣而不妖”的“而”用法相同。
D.路,意為途徑,與《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烽火揚州路”的“路”含義不同。
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項是(3分)
A.程顥認為宋神宗時一批主張新法的大臣都好利,要和他們合作,讓他們自己撤除那些對百姓非常有害的新法,這樣才會比較妥善。
B.畢仲游結(jié)合過去與目前的情況逐一分析,認為一定會有人以財政不足為由來動搖皇帝心意,這讓司馬光感到害怕并采納了他的意見。
C.畢仲游提出解決問題的策略是:先對全國的經(jīng)濟情況進行全面調(diào)查統(tǒng)計,然后再用幾年時間儲存錢糧使經(jīng)費充足,從而廢除新法。
D.在廢除新法這件事上,程顥想到了黨派紛爭所帶來的禍害,畢仲游設(shè)想了那些“不喜者”的想法,可見他們都是有遠見卓識的人。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當與元豐大臣同,若先分黨與,他日可憂。(5分)
(2)故凡政之可以得民財者,無不用。(5分)
四川省南充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9月月考語文試題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4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
材料一:
武王問于太公曰:“治國之道若何?”太公對曰:“治國之道,愛民而已?!?/p>
曰;“愛民若何?”曰:“利之而勿害,成之勿敗,生之勿殺,與之勿奪,樂之勿苦,喜之勿怒,此治國之道,使民之義也,愛之而已矣?!?/p>
(節(jié)選自劉向《說苑·政理》)
材料二:
上念山林川澤,皆與民共,命自居庸以東,與天壽山相接,禁樵采,余俱弛禁。工部奏修軍器,請征布漆于民,上命給鈔市之,上曰:“古者土賦,隨地所產(chǎn),不強其所無。比年如丹漆、石青之類,所司不究物產(chǎn),概下郡縣征之。小民鳩斂金幣,博易輸納,而吏胥因以為奸。其一切禁止?!?/p>
遣監(jiān)察御史分巡天下,考察官吏。奏曰:進戶部尚書郭資太子太師,命致仕。蹇義、夏原吉言其偏執(zhí)妨事,且多病。上問楊士奇,對曰:“資強毅能守廉,人不得干以私。但性偏執(zhí),甚至沮格恩澤,不得下究。”上問其故。對曰:“詔書數(shù)下蠲免災(zāi)傷租稅。不聽開除,必令有司依額征納,此其過之大者?!鄙项h之。
青州民劉中等奏:“自永樂中歲歉流徙畿南棗強縣凡二百余戶居二十年已成家業(yè)。今有司遣還山東,乞附籍棗強?!鄙现^夏原吉曰:“彼此皆吾土,但得民安即已。宇文融括流民,過期不首者謫邊。州縣承風勞擾,百姓逃竄,爾其申飭有司,以此為戒?!?/p>
上御文華殿,與侍臣論歷代戶口盛衰。上曰:“戶口之盛衰,是以見國家之治忽。其盛也本于休養(yǎng)生息,其衰也必有土木兵戈。漢武承文景之余,煬帝繼隋文之后,開元之盛,遂有安史之亂,豈非恃富庶不知儆戒乎?漢武末年乃悔輪臺,煬帝遂以亡國,玄宗卒至播遷,皆足為世大戒。
車駕巡邊,發(fā)京師,英國公張輔、陽武侯薛祿帥師從。駐蹕虹橋,諭諸將曰:“朕深居九重,豈不自逸,但朝夕思念保民,故有此行。今渡河道路所經(jīng),皆水潦之后,秋田無獲,朕其憫焉。其將士有擾民者,殺無赦!”
(節(jié)選自《明史紀事本末·仁宣致治》)
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yīng)位置的解析標號涂黑。(3分)
自A永樂中B歲C歉D流徙E畿南F棗強縣G凡H二百余I戶J居K二十年L已M成N家業(yè)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奪”,在文中意思是奪取,與“舅奪母志”(《陳情表》)中的“奪”字含義不同。
B.“人不得干以私”與“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蜀道難》)的句式結(jié)構(gòu)相同。
C.“爾其申飭有司”中的“其”字與“其恕乎!”(《論語》)中的“其”字含義相同。
D.“發(fā)京師”與“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孟子·告子下》)兩句中的“發(fā)”字含義不同。
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材料一中姜太公回答武王如何治理國家的提問時指出,治國之道在于愛護百姓,要讓百
姓獲利,有成就感,生命財產(chǎn)得到保障,生活愉快。
B.材料二中皇帝想與百姓共享山林川澤,放開除自居庸關(guān)以東到與天壽山相接處之外的區(qū)
域的砍柴禁令,此舉正是材料一中“治國之道”的體現(xiàn)。
C.皇帝認為,古代因地征稅,而近年官吏卻不調(diào)查產(chǎn)出就全都向百姓征斂,使百姓只得通
過賭博聚財繳納,并因此輸?shù)艏耶a(chǎn),這種征稅行為當禁止。
D.皇上同侍臣談?wù)摎v朝歷代戶口時指出,戶口繁盛與否是國家盛衰的反映,戶口興盛是因
為休養(yǎng)生息,戶口減少一定是因為大興土木和戰(zhàn)爭。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不聽開除,必令有司依額征納,此其過之大者。
(2)宇文融括流民,過期不首者謫邊。
四川省綿陽市南山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開學測試語文試題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4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周堯卿,字子余。其先汝陰人。堯卿警悟強記,七歲善賦詩,弱冠以學行知名。天圣二年登進士第,積官至太常博士、通判饒州。卒,年五十三。有文集二十卷,《詩》《春秋說》各三十卷。堯卿十二喪父,憂成如成人,見母氏則抑情忍哀,不欲傷其意。母異之,謂族人曰:“是兒愛我如此,多知孝養(yǎng)我矣?!弊淠苄B(yǎng),志如母之言。其于昆弟,尤篤友愛。執(zhí)母喪,倚廬三年,席薪枕塊,雖疾病不飲酒食肉?;蛎阒远Y,曰:“《禮》,‘老病不止酒肉”意或不勝喪耳。病且未老,忍及此耶?”葬之先期,躬自負土。有告之曰:“古之貧無以葬者或然,今子何自苦?”泫然流涕曰:“過是,雖欲竭力,復(fù)可得乎?”堯卿為人簡重不校,有慢已者,必厚為禮以愧之。居官祿雖薄,購宗族朋友,罄而后已。所至稱治,民有去思。嘗知汀州寧化縣,提點刑獄楊紜入境微伺刺史善否有被刑而耘苗者紜就詢其故。對曰:“貧以利故,為人直其枉,令不可欺而我欺之,我又何怨?”紜至邑,不復(fù)他察,第以所聞薦之。慶歷間,范仲淹舉經(jīng)行可為師表,未及用而卒。堯卿之學,不惑傳注,問辨思索,以通為期。其學《詩》,以孔子所謂“《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孟子所謂“說《詩》者,以意逆志,是謂得之”考經(jīng)指歸,而見毛、鄭之得失,曰:“毛之《傳》欲簡,或寡于義理,非‘一言以蔽之’者也?!豆{》欲詳,或遠于情性,非“以意逆志’者也。是可以無去取乎?”其學《春秋》,曰:“左氏記之詳,得經(jīng)之所以書者?!敝寥齻髦愅?,均有所不取,曰:“圣人之意,豈二致邪?”歐陽修以文表其墓曰:“若周君者,事生盡孝,居喪盡哀,而以禮者也。君學長于毛、鄭《詩》,《左氏春秋》?!?/p>
(節(jié)選自《隆平集·儒學行義》)
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yīng)位置的解析標號涂黑。
提點刑獄A楊紜B入境C微伺刺史D善否E有被刑F而耘苗者G紜就H詢其故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勉之以禮,即“以禮勉之”,與“尤致思于天文”(《張衡傳》)都屬于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句。
B.慢,有“怠慢,不尊重”的意思,與“責臣逋慢”(《陳情表》)中的“慢”意義相近。
C.“是可以無去取乎”與“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國也》)中的“是”都表示判斷。
D.三傳,指“春秋三傳”,即解釋《春秋》的三部書;《左氏傳》《公羊傳》與《谷梁傳》
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周堯卿在學術(shù)上頗有建樹,成年之后逐漸憑借學問而知名,后來更是因為精通《詩經(jīng)》《春秋》之學而得到了歐陽修的高度贊美。
B.周堯卿不認同親自背土安葬母親是自討苦吃、只有窮人家無力安葬逝者才這樣的觀點,反而認為這是當下向母親表述孝心的方式。
C.周堯卿仗義疏財,雖俸祿不多,但喜周濟宗族朋友,直到用完為止;周堯卿才干杰出,每到一地做官,都以治理得好而被民眾思念。
D.周堯卿學問品行俱佳,當世名臣范仲淹就認為他經(jīng)術(shù)、德行可以作為學問上與道德上的榜樣而舉薦他,可惜尚未得到任用就去世了。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禮》,“老病不止酒肉”,意或不勝喪耳。
(2)堯卿之學,不惑傳注,問辨思索,以通為期。
四川省遂寧市射洪中學2024屆高三上學期開學測試語文試題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6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材料一:
崔戎,字可大。舉明經(jīng),累擢諫議大夫。云南蠻亂成都,詔戎持節(jié)劍南為宣撫使。奏罷稅外姜、芋錢。當賦者率三之其一,其一以準繒布,優(yōu)其估以與民。綏招流亡。凡廢若置,公私莫不便之。為華州刺史,吏以故事,置錢萬緡為刺史私用,戎不取。及去,召吏曰:“籍所置錢享軍?!贬銉己R拭苡^察使,民擁留于道,不得行,乃休傳舍,民至抱持取其靴。戎夜單騎亡去,民追不及。至兗州,鋤滅奸吏十余輩。歲余卒,年五十五,贈禮部尚書。
材料二:
韋正貫,字公理。舉賢良方正異等,累擢司農(nóng)卿。坐尚食乏供,貶均州刺史。宣宗立,以治最拜京兆尹、同州刺史。俄擢嶺南節(jié)度使。南海舶賈始至,大帥必取象犀明珠上珍而售以下直。正貫至,無所取,吏咨其清。南方風俗右鬼,正貫毀淫祠,教民毋妄祈。會海水溢,人爭咎撤祠事,正貫登城沃酒誓曰:“不當神意,長人任其咎,無逮下民?!倍矶?,民乃信之。卒,年六十八,贈工部尚書。
材料三:
劉瞻,字幾之。舉進士、博學宏詞。咸通十一年,以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同昌公主薨,懿宗捕太醫(yī)韓宗紹等送詔獄,逮系宗族數(shù)百人。瞻喻諫官,皆依違無敢言。即上疏固爭,言宗紹窮其術(shù),不能效,情有可矜。帝大怒,即日賜罷。僖宗立,以刑部尚書召。瞻之貶人無賢愚莫不痛惜及其還也,長安兩市人率錢雇百戲迎之。瞻聞,改期由它道而入。復(fù)為中書侍郎平章事,居位三月,卒。瞻為人廉約,所得奉以余濟親舊之窶困者,家不留儲。無第舍,四方獻饋不及門。行己始終完絜。
(節(jié)選自《廉吏傳》)
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yīng)位置的解析標號涂黑。(3分)
瞻A之B貶C人D無E賢F愚G莫H不I痛J惜K及L
其M還N也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故事,在文中指先例、舊事,與“從六國破亡之故事”(《六國論》)中的"故事"含義相同。
B.傳,指設(shè)于驛站的房舍,與“舍相如廣成傳”(《廉頗藺相如列傳》)中的“傳”字含義相同。
C.“逮系宗族數(shù)百人"中的“系”字與“而收系張勝”(《蘇武傳》)中的“系”字含義不相同。
D.“所得奉以余濟親舊之窶困者”與“去以六月息者也”(《逍遙游》)兩句的句式結(jié)構(gòu)不同。
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成都發(fā)生戰(zhàn)亂,朝廷詔令崔戎擔任宣撫史,他上任后便奏請調(diào)整稅收方案,頒布優(yōu)惠政策,給流亡的百姓提供便利。
B.崔戎卸任華州刺史時,拿出私人財產(chǎn)犒勞軍隊;得知他離任的消息,百姓極力挽留,甚至脫下他的靴子不讓他離開。
C.韋正貫前往嶺南赴任,不低價購買貴重珍寶來中飽私囊,得到屬吏的贊頌;教化百姓,移風易俗,獲得百姓的信任。
D.同昌公主病故后,劉瞻勸諫皇帝不要罪及太醫(yī)及其宗族,因觸怒皇帝被罷免;后來他還朝為官,百姓準備盛情迎接。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4分)
(1)即上疏固爭,言宗紹窮其術(shù),不能效,情有可矜。(5分)
(2)臣以供養(yǎng)無主,辭不赴命。詔書特下,拜臣郎中,尋蒙國恩,除臣洗馬。
(《陳情表》)(5分)
(3)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滕王閣序》)
(4分)
14.《廉吏傳》為廉吏這一群體樹碑立傳,旨在弘揚正氣,請根據(jù)三則材料,
簡要概括“廉吏”們的特征。(3分)
四川省德陽五中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開學測試語文試卷
三、文言文閱讀(本大題共4小題,共19.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古之善軍者,以刑使人,以賞使人,以怒使人。而其中必有以義附者焉。不以戰(zhàn),不以掠,而以備急難。韓之戰(zhàn),秦之斗士倍于晉,而出穆公于淖者,赦食馬者也。
兵或寡而易危,或眾而易叛,莫難于用眾,莫危于用孤寡。治眾者法欲繁,繁則士難以動;治寡者法欲簡,簡則士易以察。不然,則士不任戰(zhàn)矣。惟眾而繁,雖勞不害為強。
以眾入險阻,必分軍而疏行。夫險阻必有伏,伏必有約。軍分則伏不知所擊,而其約攜矣。險阻懼蹙,疏行以紓士氣。
兵莫危于攻,莫難于守,客主之勢然也。故地有二不可守;兵少不足以實城,城小不足以容兵。夫惟賢將能以寡為眾,以小為大。當敵之沖,人莫不守,我以疑兵,彼愕不進;雖告之曰此無人,彼不信也。度彼所襲,潛兵以備,彼不我測,謂我有余,夫何患兵少?偃旗仆鼓,寂若無氣,嚴戢兵士,敢嘩者斬,時令老弱登埤示怯,乘懈突擊,其眾可走矣,何患城小?
古之善攻者不盡兵以攻堅城善守者不盡兵以守敵沖夫盡兵以攻堅城則鈍兵費糧而緩于成功盡兵以守敵沖則兵不分而彼間行襲我無備故攻敵所不守,守敵所不攻。
背城而戰(zhàn),陣欲方,欲踞,欲密,欲緩。夫方而踞,密而緩,則士心固,固而不懾。背城而戰(zhàn),欲其不懾。面城而戰(zhàn),陣欲直,欲銳,欲疏,欲速。夫直而銳,疏而速,則士心危,危則致死。面城而戰(zhàn),欲其致死。
平居與人言,一語不循故,猶在愕而忌。敵以形形我,恬而不怪,亦已固矣。是故,智者視敵有無故之形,必謹察之,勿動。疑形二:可疑于心,則疑而為之謀,心固得其實也;可疑于目,勿疑,彼敵疑我也。是故,心疑以謀應(yīng),目疑以靜應(yīng)。彼誠欲有所為邪,不使吾得之目矣。
(摘編自蘇洵《權(quán)書》)
韓,韓原,地名,在今山西省河津、萬泉兩縣交界處。
1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古之善攻者/不盡兵以攻堅城/善守者/不盡兵以守敵沖/夫盡兵以攻堅城/則鈍兵費糧而緩于成功/盡兵以守敵沖/則兵不分/而彼間行/襲我無備/
B.古之善攻者不盡兵/以攻堅城/善守者不盡兵/以守敵沖/夫盡兵以攻堅城/則鈍兵費糧而緩于成功/盡兵以守敵沖/則兵不分/而彼間行/襲我無備/
C.古之善攻者/不盡兵以攻堅城/善守者/不盡兵以守敵沖/夫盡兵以攻堅城/則鈍兵費糧而緩于成功盡兵/以守敵沖/則兵不分/而彼間行/襲我無備/
D.古之善攻者不盡兵/以攻堅城/善守者不盡兵/以守敵沖/夫盡兵以攻堅城/則鈍兵費糧而緩于成功盡兵/以守敵沖/則兵不分/而彼間行/襲我無備/
1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治寡者法欲簡”中“簡”與《出師表》“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的“簡”含義不同。
B.“不然,則士不任戰(zhàn)矣”中“然”與《逍遙游》“雖然,猶有未樹也”的“然”含義相同。
C.“當敵之沖”的“當”與《蘇武傳》“匈奴使來,漢亦留之以相當”的“當”含義相同。
D.“亦已固矣”中的“固”與《廉頗藺相如列傳》“藺相如固止之”中的“固”含義不同。
1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古代善于治軍的人,會使用多種方法讓士兵效命,但其中都有符合道義的內(nèi)容;他們還認為軍隊不是用來發(fā)動戰(zhàn)爭和進行掠奪的工具。
B.率領(lǐng)人數(shù)眾多的軍隊進入艱險環(huán)境,要分散兵力并緩慢行進,分散兵力可以消除士兵的恐懼心理,緩慢前行的目的則是擾亂敵軍計劃。
C.在背靠城墻進行防御作戰(zhàn)時,要讓士兵認為陣形牢不可破,以此堅定信心;在進攻時,要使士兵覺得有危險,這樣他們更會拼死作戰(zhàn)。
D.在戰(zhàn)場上,敵人會故意用一些行為迷惑我方,這時我們需要冷靜觀察,切勿盲動,因為敵人真要有所行動,是不會讓我們輕易發(fā)現(xiàn)的。
1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兵或寡而易危,或眾而易叛,莫難于用眾,莫危于用寡。
②度彼所襲,潛兵以備,彼不我測,謂我有余,夫何患兵少?
文言文閱讀
四川省南充市2024屆高三上學期高考適應(yīng)性測試語文試題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
神宗升遐,會程顥以檄至府。舉哀既罷,留守韓康公之子宗師,問:“朝廷之事如何?”曰:“司馬君實、呂晦叔作相矣!”又問:“果作相,當如何?”曰:“當與元豐大臣同,若先分黨與,他日可憂。”韓曰:“何憂?”曰:“元豐大臣皆嗜利者,使自變其已甚害民之法,則善矣。不然,衣冠之禍未艾也。君實忠直難與議晦叔解事恐力不足耳?!币讯则?。司馬光為政,反王安石所為。畢仲游予之書曰:“昔安石以興作之說動先帝,而患財之不足也。故凡政之可以得民財者,無不用。蓋散青苗、置市易、斂役錢、變鹽法者,事也;而欲興作患不足者,情出。未能杜其興作之情,而徒欲禁其散斂變置之事,是以百說而百不行。今遂廢青苗、罷市易、蠲役錢、去鹽法,凡號為利而傷民者,一掃而更之。則向來用事于新法者,必不喜矣;不喜之人,必不但曰“青苗不可廢,市易不可罷,役錢不可蠲,鹽法不可去',必操不足之情,言不足之事,以動上意。雖致石人而使聽之,猶將動也。如是,則廢者可復(fù)散,罷者可復(fù)置,蠲者可復(fù)斂,去者可復(fù)存矣。為今之策,當大舉天下之計,深明出入之數(shù),以諸路所積之錢粟,--歸地官,使經(jīng)費可支二十年之用。數(shù)年之間,又將十倍于今日。使天子曉然知天下之余于財也。則不足之論不得陳于前,而后新法始可永罷而不行。昔安石之居位也,中外莫非其人,故其法能行。今欲救前日之弊,而左右待職司使者,約十有七八皆安石之徒。雖起二三舊臣,用六七君子,然累百之中存其十數(shù),烏在其勢之可為也?勢未可為而欲為之,則青苗雖廢將復(fù)散,況未廢乎?市易、役錢、鹽法亦英不然。以此救前日之弊,如人久病而少間,其父子兄弟喜見顏色而未敢賀者,以其病之猶在也?!惫獾脮柸?,竟如勢慮.
(〔明〕馮夢龍《智囊·遠猶卷》,有刪改)
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在答題卡上將相應(yīng)位置的解析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
君A實忠B直C難D與議E晦叔F解事G恐力H不足耳
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升遐,皇帝死亡的委婉說法,古人對死亡的委婉說法還有,諸侯死為薨,大夫死為卒。
B.何憂,憂慮什么。“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中“之有”表示有這事,兩者結(jié)構(gòu)相同。
C.而,表轉(zhuǎn)折關(guān)系,譯為然而、卻,與《愛蓮說》“濯清漣而不妖”的“而”用法相同。
D.路,意為途徑,與《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烽火揚州路”的“路”含義不同。
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項是(3分)
A.程顥認為宋神宗時一批主張新法的大臣都好利,要和他們合作,讓他們自己撤除那些對百姓非常有害的新法,這樣才會比較妥善。
B.畢仲游結(jié)合過去與目前的情況逐一分析,認為一定會有人以財政不足為由來動搖皇帝心意,這讓司馬光感到害怕并采納了他的意見。
C.畢仲游提出解決問題的策略是:先對全國的經(jīng)濟情況進行全面調(diào)查統(tǒng)計,然后再用幾年時間儲存錢糧使經(jīng)費充足,從而廢除新法。
D.在廢除新法這件事上,程顥想到了黨派紛爭所帶來的禍害,畢仲游設(shè)想了那些“不喜者”的想法,可見他們都是有遠見卓識的人。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當與元豐大臣同,若先分黨與,他日可憂。(5分)
(2)故凡政之可以得民財者,無不用。(5分)
10.CEG
11.D“路”在宋元時期還用作行政區(qū)劃的名稱。文中“諸路”同“揚州路”含義相同。
12.B原句為“光得書聳然,竟如其慮”,司馬光“聳然”卻未言“采納意見”之事,且“競?cè)缙鋺]”是說“事情最終都如畢仲游擔憂的那樣發(fā)展了”
13.(1)大概和元豐時期的大臣一樣吧!如果先區(qū)分黨派,將來就令人十分憂慮了。(“當”,應(yīng)當:“元豐大臣”,元豐時期的大臣:“黨與”,同黨之人、黨派;“可”,值得、應(yīng)該。各1分,句子通順1分)
(2)所以一切可以用來取得民財?shù)男姓胧?,沒有不被采用的。(“故”,所以:“凡”,一切:“······者”,······的政策措施:“無不用”,被動句。各1分,句子通順1分)
參考譯文:
宋神宗去世時,程顥正好送公文到郡府。哀悼完畢,留守韓絳的兒子韓宗師,向他問起朝廷的事。程顥說:“司馬光、呂公著將要做宰相了?!表n又問:“如果他們真的做了宰相,會有什么影響?”程顥說:“大概和元豐時期的大臣一樣吧!如果先區(qū)分黨派,將來就令人十分憂慮了?!表n說:“憂慮什么呢?”程顥說:“元豐時期的大臣都追求眼前利益,假使他們自己能改變那些已經(jīng)證明對百姓非常有害的新法,這樣解決就比較妥善。如果不這樣的話,黨派斗爭的禍害也許會沒完沒了。司馬光為人忠誠正直,但很難和他商量事情;呂晦叔為人練達世事,但恐怕能力不夠?!辈痪靡院螅@些話全都應(yīng)驗了。司馬光執(zhí)掌朝政后,全面推翓王安石的變法措施。畢仲游寫信給司馬光說:“從前王安石用要實施富國強民措施這樣的說法打動先帝,可是他們擔心國家的財政不充裕。所以一切可以用來取得民財?shù)男姓胧?,沒有不被采用的。其實散發(fā)青苗錢、設(shè)置市易務(wù)、征收役錢、變鹽法等,只不過是事務(wù)的推行而已;然而想要實施富國強民的措施,擔心財政不足卻也是人之常情。不能推倒實施富國強民措施的思想基礎(chǔ),而只想要禁止這措施,是怎么說也行不通的。現(xiàn)在就廢除青苗法、停辦市易務(wù)、免除役錢、廢止鹽法,一切聲稱為求利而傷害百姓的一概廢除變更,那么以前任用來推行新法的元豐朝大臣們,一定不高興;這些不高興的人,一定不只說“青苗法不可廢除,市易不可辦,役錢不可免除,鹽法不可廢止',還一定會持有財政不足的觀點,談?wù)撠斦蛔愕膶嶋H情形,來動搖皇上的心意。即使是最鐵石心腸的人讓他聽了這些話,也將會被感動。這樣,那么現(xiàn)在廢除停辦的各種新法都可能再次恢復(fù)辦,停辦的市易務(wù)可以再次設(shè)置,免除的役錢可以再次征收,廢除的鹽法可以再次實行了。如今的辦法,應(yīng)當對全國經(jīng)濟進行全面調(diào)查,徹底明了收入支出的數(shù)目,將地方各路所累積的錢和糧食,全歸給地方官府,使他們的經(jīng)費可以使用二十年。幾年后,儲存的錢糧又將是現(xiàn)在的十倍。這樣讓天子知道天下財物充裕,那么財政不足的論調(diào)就無法在皇上面前陳述了,以后析法才可能永久廢除不能實施。過去王安石當宰相的時候,朝內(nèi)外沒有不是他的同黨,所以,他的新法能推行。現(xiàn)在想醫(yī)治過去實行新法造成的弊病,朝中擔任掌管財政的三司使官司員中,還約十有七八是王安石的黨徒,即使起用兩三名舊臣,用六七位正人君子,然而只占百分之十的人數(shù),哪會形成他們有所作為的局勢呢?形不成廢除新法的局勢而勉強去龐除的話,那么青苗錢即使廢除了也會再次發(fā)放,何況現(xiàn)在還沒有能廢除呢!市易法、募役法、鹽鈔法等也莫不如此。以這種局勢來醫(yī)治過去的弊病,就好像人病了很長見附件如果略有好轉(zhuǎn),他的父子兄弟親人們離興地看到他臉色稍好但還是不敢慶賀他就此痊愈一樣,因為他的病還在身上啊?!彼抉R光接到這封信非常驚駭,事情最終像畢仲游思慮的那樣發(fā)展了。
四川省南充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9月月考語文試題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4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
材料一:
武王問于太公曰:“治國之道若何?”太公對曰:“治國之道,愛民而已?!?/p>
曰;“愛民若何?”曰:“利之而勿害,成之勿敗,生之勿殺,與之勿奪,樂之勿苦,喜之勿怒,此治國之道,使民之義也,愛之而已矣?!?/p>
(節(jié)選自劉向《說苑·政理》)
材料二:
上念山林川澤,皆與民共,命自居庸以東,與天壽山相接,禁樵采,余俱弛禁。工部奏修軍器,請征布漆于民,上命給鈔市之,上曰:“古者土賦,隨地所產(chǎn),不強其所無。比年如丹漆、石青之類,所司不究物產(chǎn),概下郡縣征之。小民鳩斂金幣,博易輸納,而吏胥因以為奸。其一切禁止?!?/p>
遣監(jiān)察御史分巡天下,考察官吏。奏曰:進戶部尚書郭資太子太師,命致仕。蹇義、夏原吉言其偏執(zhí)妨事,且多病。上問楊士奇,對曰:“資強毅能守廉,人不得干以私。但性偏執(zhí),甚至沮格恩澤,不得下究?!鄙蠁柶涔?。對曰:“詔書數(shù)下蠲免災(zāi)傷租稅。不聽開除,必令有司依額征納,此其過之大者?!鄙项h之。
青州民劉中等奏:“自永樂中歲歉流徙畿南棗強縣凡二百余戶居二十年已成家業(yè)。今有司遣還山東,乞附籍棗強。”上謂夏原吉曰:“彼此皆吾土,但得民安即已。宇文融括流民,過期不首者謫邊。州縣承風勞擾,百姓逃竄,爾其申飭有司,以此為戒?!?/p>
上御文華殿,與侍臣論歷代戶口盛衰。上曰:“戶口之盛衰,是以見國家之治忽。其盛也本于休養(yǎng)生息,其衰也必有土木兵戈。漢武承文景之余,煬帝繼隋文之后,開元之盛,遂有安史之亂,豈非恃富庶不知儆戒乎?漢武末年乃悔輪臺,煬帝遂以亡國,玄宗卒至播遷,皆足為世大戒。
車駕巡邊,發(fā)京師,英國公張輔、陽武侯薛祿帥師從。駐蹕虹橋,諭諸將曰:“朕深居九重,豈不自逸,但朝夕思念保民,故有此行。今渡河道路所經(jīng),皆水潦之后,秋田無獲,朕其憫焉。其將士有擾民者,殺無赦!”
(節(jié)選自《明史紀事本末·仁宣致治》)
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yīng)位置的解析標號涂黑。(3分)
自A永樂中B歲C歉D流徙E畿南F棗強縣G凡H二百余I戶J居K二十年L已M成N家業(yè)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奪”,在文中意思是奪取,與“舅奪母志”(《陳情表》)中的“奪”字含義不同。
B.“人不得干以私”與“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蜀道難》)的句式結(jié)構(gòu)相同。
C.“爾其申飭有司”中的“其”字與“其恕乎!”(《論語》)中的“其”字含義相同。
D.“發(fā)京師”與“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孟子·告子下》)兩句中的“發(fā)”字含義不同。
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材料一中姜太公回答武王如何治理國家的提問時指出,治國之道在于愛護百姓,要讓百
姓獲利,有成就感,生命財產(chǎn)得到保障,生活愉快。
B.材料二中皇帝想與百姓共享山林川澤,放開除自居庸關(guān)以東到與天壽山相接處之外的區(qū)
域的砍柴禁令,此舉正是材料一中“治國之道”的體現(xiàn)。
C.皇帝認為,古代因地征稅,而近年官吏卻不調(diào)查產(chǎn)出就全都向百姓征斂,使百姓只得通
過賭博聚財繳納,并因此輸?shù)艏耶a(chǎn),這種征稅行為當禁止。
D.皇上同侍臣談?wù)摎v朝歷代戶口時指出,戶口繁盛與否是國家盛衰的反映,戶口興盛是因
為休養(yǎng)生息,戶口減少一定是因為大興土木和戰(zhàn)爭。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不聽開除,必令有司依額征納,此其過之大者。
(2)宇文融括流民,過期不首者謫邊。
(一)文言文閱讀
10.解析:
DJL。每涂對一處得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
解析:
C。文中“其”,一定,表希望商量的語氣;《論語》中的“其”,大概,表示推測的語氣。
解析:
C。根據(jù)語境,“博易輸納”的意思是廣泛交易(或換取)物品來繳納賦稅,“博”“易”“輸”的意思理解是關(guān)鍵。
解析:
(1)(郭資)不聽從免除賦稅的命令,一定讓地方主管官員按照原先的數(shù)目征收繳納。這是他最大的過錯。(“開除”,1分;“有司”,主管官員、官員,1分;“此其過之大者”,判斷句、定語后置句各1分;大意1分)
(2)宇文融搜求流亡的百姓,超過時限不自首的就發(fā)配到邊境。(“括”,搜求,1分;“期”,期限、時限,1分;“首”,自首,1分;大意2分)
(材料一)
周武王向姜太公詢問說:“治理國家的方法是怎樣的?”姜太公回答說:“治理國家的方法,不過是愛民罷了?!?/p>
周武王又問:“怎樣愛民呢?”姜太公回答說:“使人民獲利而不要使他們受到傷害,使他們獲得成功而不要使他們失敗,使他們生存下去而不要殺害他們,給他們財物而不要奪取,使他們歡樂而不要使他們受苦,使他們高興而不要使他們憤怒,這就是治理國家的方法,治理人民的方法,也就是愛他們罷了?!?/p>
(節(jié)選自劉向《說苑·政理》)
(材料二)
皇上想山林川澤都與百姓共有,下令從居庸關(guān)以東,到與天壽山相交接的地方,禁止砍柴,其他地方都解除禁令。工部上奏(朝廷)修造兵器,請求向百姓征收布漆,皇上命令供給錢鈔購買?;噬险f:“古代的地方賦稅,按照土地所生產(chǎn)的(征收),不強迫百姓繳納沒有的東西。近年像丹漆、石青之類,主管官吏不去調(diào)查出產(chǎn)的物品,全都下達郡縣(向百姓)征斂。百姓只得聚斂金錢,換取物品來繳納。而官吏趁機做違法的事。這一切全部禁止?!?/p>
(皇上)派遣監(jiān)察御史分別巡視全國各地,考察地方官吏。(御史)上奏說:晉升戶部尚書郭資為太子太師,命他退休。蹇義、夏原吉上奏說他固執(zhí)、妨礙政事,而且身體多病?;噬显儐枟钍科?,楊士奇回答說:“郭資堅決剛毅,能保持廉潔,別人不能拿私事來請求他。只是性格偏執(zhí),甚而到阻礙皇上的恩惠的地步,使皇恩不能下及百姓?!被噬显儐柶渲械木壒?。楊士奇回答說:“詔書多次下令要免除受災(zāi)受傷百姓的稅賦。(郭資)不聽從免除賦稅的命令,一定讓地方主管官員按照原先的數(shù)目征收繳納。這是他最大的過錯?!被噬宵c頭認可。
青州百姓劉中等上奏:“從永樂年間年成歉收,流動轉(zhuǎn)徙到國都南部棗強縣一共二百多戶,居住二十年,已經(jīng)擁有家產(chǎn)。如今主管官員要把他們遣送回山東,請求附入棗強戶籍?!被噬蠈ο脑f:“那里這里都是我的國土,只要能讓百姓安居就可以了。宇文融搜求流亡的百姓,超過時限不自首的就發(fā)配到邊境。州縣迎合上官意圖煩勞打擾百姓,百姓逃竄。你一定告誡主管官員,把這件事作為警戒。”
皇上駕臨文華殿,同侍臣談?wù)摎v朝歷代戶口繁盛減少的事情?;噬险f:“戶口的盛衰問題,完全能夠看出這個國家是太平盛世還是亂世。戶口繁盛源于采用了休養(yǎng)生息政策,戶口減少一定有大興土木之事和戰(zhàn)爭。漢武帝承襲文帝、景帝的余威,隋煬帝繼承隋文帝之后,開元盛世之后終有安史之亂,難道不是依仗富庶繁榮但不知戒備警惕嗎?漢武帝末年就后悔用兵輪臺,隋煬帝最終也因此而亡國,唐玄宗最終到了遷徙流離的境地,都完全可作為后世的教訓(xùn)?!?/p>
皇上巡視邊防,從京城出發(fā),英國公張輔、陽武侯薛祿率領(lǐng)軍隊跟從。駐扎在虹橋,皇上告訴眾將領(lǐng)說:“朕深居宮中,難道不安逸?只是時時考慮安養(yǎng)百姓,所以才有這次出行?,F(xiàn)在渡過黃河所經(jīng)過的道路,都是大雨之后,秋天的田地里沒有收獲,朕非常同情他們。如果有擾民的將士,殺無赦。”
(節(jié)選自《明史紀事本末》)
四川省綿陽市南山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開學測試語文試題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4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周堯卿,字子余。其先汝陰人。堯卿警悟強記,七歲善賦詩,弱冠以學行知名。天圣二年登進士第,積官至太常博士、通判饒州。卒,年五十三。有文集二十卷,《詩》《春秋說》各三十卷。堯卿十二喪父,憂成如成人,見母氏則抑情忍哀,不欲傷其意。母異之,謂族人曰:“是兒愛我如此,多知孝養(yǎng)我矣。”卒能孝養(yǎng),志如母之言。其于昆弟,尤篤友愛。執(zhí)母喪,倚廬三年,席薪枕塊,雖疾病不飲酒食肉?;蛎阒远Y,曰:“《禮》,‘老病不止酒肉”意或不勝喪耳。病且未老,忍及此耶?”葬之先期,躬自負土。有告之曰:“古之貧無以葬者或然,今子何自苦?”泫然流涕曰:“過是,雖欲竭力,復(fù)可得乎?”堯卿為人簡重不校,有慢已者,必厚為禮以愧之。居官祿雖薄,購宗族朋友,罄而后已。所至稱治,民有去思。嘗知汀州寧化縣,提點刑獄楊紜入境微伺刺史善否有被刑而耘苗者紜就詢其故。對曰:“貧以利故,為人直其枉,令不可欺而我欺之,我又何怨?”紜至邑,不復(fù)他察,第以所聞薦之。慶歷間,范仲淹舉經(jīng)行可為師表,未及用而卒。堯卿之學,不惑傳注,問辨思索,以通為期。其學《詩》,以孔子所謂“《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孟子所謂“說《詩》者,以意逆志,是謂得之”考經(jīng)指歸,而見毛、鄭之得失,曰:“毛之《傳》欲簡,或寡于義理,非‘一言以蔽之’者也?!豆{》欲詳,或遠于情性,非“以意逆志’者也。是可以無去取乎?”其學《春秋》,曰:“左氏記之詳,得經(jīng)之所以書者。”至三傳之異同,均有所不取,曰:“圣人之意,豈二致邪?”歐陽修以文表其墓曰:“若周君者,事生盡孝,居喪盡哀,而以禮者也。君學長于毛、鄭《詩》,《左氏春秋》?!?/p>
(節(jié)選自《隆平集·儒學行義》)
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yīng)位置的解析標號涂黑。
提點刑獄A楊紜B入境C微伺刺史D善否E有被刑F而耘苗者G紜就H詢其故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勉之以禮,即“以禮勉之”,與“尤致思于天文”(《張衡傳》)都屬于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句。
B.慢,有“怠慢,不尊重”的意思,與“責臣逋慢”(《陳情表》)中的“慢”意義相近。
C.“是可以無去取乎”與“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國也》)中的“是”都表示判斷。
D.三傳,指“春秋三傳”,即解釋《春秋》的三部書;《左氏傳》《公羊傳》與《谷梁傳》
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周堯卿在學術(shù)上頗有建樹,成年之后逐漸憑借學問而知名,后來更是因為精通《詩經(jīng)》《春秋》之學而得到了歐陽修的高度贊美。
B.周堯卿不認同親自背土安葬母親是自討苦吃、只有窮人家無力安葬逝者才這樣的觀點,反而認為這是當下向母親表述孝心的方式。
C.周堯卿仗義疏財,雖俸祿不多,但喜周濟宗族朋友,直到用完為止;周堯卿才干杰出,每到一地做官,都以治理得好而被民眾思念。
D.周堯卿學問品行俱佳,當世名臣范仲淹就認為他經(jīng)術(shù)、德行可以作為學問上與道德上的榜樣而舉薦他,可惜尚未得到任用就去世了。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禮》,“老病不止酒肉”,意或不勝喪耳。
(2)堯卿之學,不惑傳注,問辨思索,以通為期。
10.CEG11.C12.A
13.(1)《禮記》上說‘老年多病可以不停止吃酒肉’,也許是因為老而多病的人忍受不了喪親之痛罷了。
(2)堯卿的學問,不拘泥于經(jīng)傳解釋,他不斷地提問、辨析和思索,以通達文義為目的。
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提點刑獄楊紜到達縣里,暗中伺察刺史是否親善。有穿著囚衣給苗鋤草的人,楊紜就詢問他緣故。
“提點刑獄楊紜入境”為完整的主謂句,“境”是“入”的地方,結(jié)構(gòu)以及語意皆完整,故C處應(yīng)斷開;
“微伺刺史善否”省略主語“楊紜”,“刺史善否”是“伺”的賓語,故E處應(yīng)斷開;
“紜”作“就詢其故”的主語,故在“紜”的前面G處應(yīng)斷開。
故選CEG。
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古代文化常識及對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現(xiàn)象的理解能力。
A.正確。“勉之以禮”,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句,正常語序為“以禮勉之”。/“尤致思于天文”,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句,正常語序為“尤于天文致思”。句意:有的人用禮勸勉他/尤其在天文方面用心。
B.正確?!奥保际恰暗÷?,不尊重”的意思。句意:有怠慢自己的人/責備我怠慢不敬。
C.“都表示判斷”錯?!笆恰倍际谴~,這。句意:這難道可以(不加區(qū)分)沒有舍棄就選取嗎?/只是他們沒有跑到百步罷了,這也是逃跑啊!
D.正確。
故選C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
A.“因為精通《詩經(jīng)》《春秋》之學而得到了歐陽修的高度贊美”錯。由原文“歐陽修以文表其墓曰:‘若周君者,事生盡孝,居喪盡哀,而以禮者也。君學長于毛、鄭《詩》,《左氏春秋》’”可知,歐陽修高度贊美的不只是周堯卿精通《詩經(jīng)》《春秋》之學這一點,還有對父母的孝心。
故選A。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止”,停止;“意或”,也許;“勝”,承受、忍受。
(2)“惑”,迷戀、拘泥;“通”,通達;“期”,目的。
參考譯文:
周堯卿,字子余。他的先祖是汝陰人。堯卿機警聰明記憶超群,七歲時擅長作詩,等到成年時已憑借學問品行而出名。天圣二年考中進士,一直做官到太常博士、饒州通判。去世時,(是)五十三歲。留有二十卷文集,《詩經(jīng)》《春秋》的論說文章各三十卷。堯卿十二歲時失去父親,憂傷哀戚(的表現(xiàn))如同成年人,見到母親則能抑制住自己悲痛的情感,不忍心傷害母親的心。他的母親對此感到很驚異,對族人說:“這個兒子愛我如此深厚,知道用孝心侍奉我?!弊罱K能夠以孝奉養(yǎng),心志就像他的母親說的那樣。他對待兄弟,十分忠實友愛。為母親守喪,在簡陋的棚屋住了三年,睡在柴草上,枕在土塊上,即使生病了也不喝酒吃肉。有的人用禮勸勉他,說:“《禮記》言‘老了病了不停止喝酒吃肉’,意思或許是不能承受喪事。(你現(xiàn)在)生病卻還未老,何必總受到這種地步呢?”下葬之初,親自背土(安葬母親)。有人告訴他說:“古代的貧民沒有(錢財)來為父母安葬的或許也是這個樣,會你何必自己受苦呢?”(周堯卿)淚珠止不住地流下來說:“(母親已經(jīng))過世,即使想要盡心盡力(侍奉)她,又怎么可能實現(xiàn)呢?”堯卿為人簡樸持重,不喜計較,有怠慢自己的人,一定厚禮相待使之慚愧,為官時雖然俸祿微薄,(也會)接濟親族朋友,直到用完為止。所到任的地方被稱贊治理有方,有百姓在他離開后思念(他)。曾經(jīng)主管汀州寧化縣,提點刑獄楊紜到達縣里,暗中伺察刺史是否親善。有穿著囚衣給苗鋤草的人,楊紜就詢問他緣故。(他)回答說:“貧窮是因為貪婪,(我)為人沖動狂妄,下令讓我不能欺侮他們,而我(還是)欺侮了他們,我有什么好抱怨的呢?”楊纮到達縣里,不再考察他,(而是)依據(jù)所聽到的(信息)舉薦他。慶歷年間,范仲淹推舉(周堯卿)的行為可以成為別人學習的榜樣,(但周堯卿)還沒等到被任用就去世了。堯卿治學,不迷信古人的傳注,詢問討論思考探索,以通達文義為目的。他學習《詩經(jīng)》,通過孔子所說的“《詩經(jīng)》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它,就是思想純正沒有邪念”,孟子所說的“解說《詩經(jīng)》的人,應(yīng)當用自己切身的體會去推測的本意,才能真正理解詩意”,考證經(jīng)史,歸納主旨,發(fā)現(xiàn)了毛公、鄭玄的得失,說:“毛公的《傳》想要簡練,有的地方(在思想上)缺乏深意,不是(孔子所說的)‘一言以蔽之’。《箋》想要詳盡,有的地方卻遠離了本意,不是‘以意逆志’,這難道可以(不加區(qū)分)沒有舍棄就選取嗎?”他學習《春秋》說:“左丘明記敘詳細,得到了書寫史實的根本原則?!敝劣谶@三種傳注的異同點,都有不可取之處,(他)說:“圣人的意旨,難道不一樣嗎?”歐陽修為他的墓碑撰文說:“像周君這樣的人,侍奉父母時用盡孝心,為父母守喪時極度哀思,以禮相待。周君治學高過毛、鄭的《詩》,《左氏春秋》。”
(節(jié)選自《隆平集·儒學行義》)
四川省遂寧市射洪中學2024屆高三上學期開學測試語文試題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6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材料一:
崔戎,字可大。舉明經(jīng),累擢諫議大夫。云南蠻亂成都,詔戎持節(jié)劍南為宣撫使。奏罷稅外姜、芋錢。當賦者率三之其一,其一以準繒布,優(yōu)其估以與民。綏招流亡。凡廢若置,公私莫不便之。為華州刺史,吏以故事,置錢萬緡為刺史私用,戎不取。及去,召吏曰:“籍所置錢享軍?!贬銉己R拭苡^察使,民擁留于道,不得行,乃休傳舍,民至抱持取其靴。戎夜單騎亡去,民追不及。至兗州,鋤滅奸吏十余輩。歲余卒,年五十五,贈禮部尚書。
材料二:
韋正貫,字公理。舉賢良方正異等,累擢司農(nóng)卿。坐尚食乏供,貶均州刺史。宣宗立,以治最拜京兆尹、同州刺史。俄擢嶺南節(jié)度使。南海舶賈始至,大帥必取象犀明珠上珍而售以下直。正貫至,無所取,吏咨其清。南方風俗右鬼,正貫毀淫祠,教民毋妄祈。會海水溢,人爭咎撤祠事,正貫登城沃酒誓曰:“不當神意,長人任其咎,無逮下民。”俄而水去,民乃信之。卒,年六十八,贈工部尚書。
材料三:
劉瞻,字幾之。舉進士、博學宏詞。咸通十一年,以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同昌公主薨,懿宗捕太醫(yī)韓宗紹等送詔獄,逮系宗族數(shù)百人。瞻喻諫官,皆依違無敢言。即上疏固爭,言宗紹窮其術(shù),不能效,情有可矜。帝大怒,即日賜罷。僖宗立,以刑部尚書召。瞻之貶人無賢愚莫不痛惜及其還也,長安兩市人率錢雇百戲迎之。瞻聞,改期由它道而入。復(fù)為中書侍郎平章事,居位三月,卒。瞻為人廉約,所得奉以余濟親舊之窶困者,家不留儲。無第舍,四方獻饋不及門。行己始終完絜。
(節(jié)選自《廉吏傳》)
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yīng)位置的解析標號涂黑。(3分)
瞻A之B貶C人D無E賢F愚G莫H不I痛J惜K及L
其M還N也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故事,在文中指先例、舊事,與“從六國破亡之故事”(《六國論》)中的"故事"含義相同。
B.傳,指設(shè)于驛站的房舍,與“舍相如廣成傳”(《廉頗藺相如列傳》)中的“傳”字含義相同。
C.“逮系宗族數(shù)百人"中的“系”字與“而收系張勝”(《蘇武傳》)中的“系”字含義不相同。
D.“所得奉以余濟親舊之窶困者”與“去以六月息者也”(《逍遙游》)兩句的句式結(jié)構(gòu)不同。
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成都發(fā)生戰(zhàn)亂,朝廷詔令崔戎擔任宣撫史,他上任后便奏請調(diào)整稅收方案,頒布優(yōu)惠政策,給流亡的百姓提供便利。
B.崔戎卸任華州刺史時,拿出私人財產(chǎn)犒勞軍隊;得知他離任的消息,百姓極力挽留,甚至脫下他的靴子不讓他離開。
C.韋正貫前往嶺南赴任,不低價購買貴重珍寶來中飽私囊,得到屬吏的贊頌;教化百姓,移風易俗,獲得百姓的信任。
D.同昌公主病故后,劉瞻勸諫皇帝不要罪及太醫(yī)及其宗族,因觸怒皇帝被罷免;后來他還朝為官,百姓準備盛情迎接。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4分)
(1)即上疏固爭,言宗紹窮其術(shù),不能效,情有可矜。(5分)
(2)臣以供養(yǎng)無主,辭不赴命。詔書特下,拜臣郎中,尋蒙國恩,除臣洗馬。
(《陳情表》)(5分)
(3)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滕王閣序》)
(4分)
14.《廉吏傳》為廉吏這一群體樹碑立傳,旨在弘揚正氣,請根據(jù)三則材料,
簡要概括“廉吏”們的特征。(3分)
10.CGK(每斷對一處給1分,超出三處不得分)
11.C
意思均為“拘囚、監(jiān)禁”,含義相同。
12.B
“拿出私人財產(chǎn)犒勞軍隊”曲解原文。崔戎拒絕取用華州官吏按慣例安排的
供刺史私用的錢財,離任時用這筆錢犒勞軍隊。
13.(1)(5分)劉瞻便上疏堅決勸諫,說韓宗紹等已用盡他們的醫(yī)術(shù),雖未能見效,但情理上有可憐憫之處。(“固”“窮”“矜”各1分,大意2分,)
(2)(5分)我因為供養(yǎng)祖母的事情沒人來做,辭謝而不接受任命。陛下特地下達詔書,任命我為郎中,不久又蒙受朝廷的恩典,任命我做太子洗馬。(主,主持,做;辭,辭謝;拜,授官;尋,不久;大意1分)
(3)(4分)老了更應(yīng)當有壯志,哪能在白發(fā)蒼蒼之時改變自己的心志?在困厄中意志應(yīng)當更加堅強,決不放棄自己遠大的志向。(移,改變;窮,困厄,處境艱難;墜,放棄;大意1分)
14.(3分)①仁厚愛民,患及蒼生;②嚴守綱紀,敢于進言;③潔身自好,甘于清貧。(答出一點1分,意思相近即可)
譯文:
材料一:
崔戎,字可大,他考中明經(jīng)科,逐步擢升為諫議大夫。南詔攻打成都時,朝廷詔令崔戎帶著符節(jié)到劍南地區(qū)任宣撫使。崔戎上奏罷免正規(guī)稅收之外的姜、芋稅錢。應(yīng)當上繳的賦稅稅率固定為三分之一,其中一部分可以以增帛布匹折價上繳,并在折價時給予民眾較高的估值。崔戎安撫招徠流亡百姓。但凡有廢棄的產(chǎn)業(yè)要重新置辦的,公家和私人都予以便利。出任華州刺史,華州官吏按照慣例給崔戎安排了一萬緡錢供刺史私用,但崔戎從不取用。等到離任之時,崔戎召集官吏說:“登記好為我置辦的那筆錢,把它用來犒勞軍隊?!贝奕诌w任兗海沂密觀察使時,百姓簇擁在路上挽留他,崔戎不能上路,于是停留在驛站,百姓們前來抱住崔戎,脫下他的靴子。崔戎連夜一個人騎馬逃離,百姓沒有追上。崔戎到了兗州上任,鏟除了奸惡官吏十多人。過了一年多崔戎逝世,享年五十五,追贈禮部尚書。
材料二:
韋正貫,字公理。韋正貫應(yīng)考賢良方正科獲得優(yōu)等,連續(xù)被拔擢官至司農(nóng)卿。因供應(yīng)皇帝膳食有匱乏而被貶謫為均州刺史。唐宣宗即位,韋正貫因政績突出而升任京兆尹、同州刺史。不久又升遷為嶺南節(jié)度使。原先,南海的商人一到,節(jié)度使都會索要象牙、犀角、明珠這些上等珍寶而只給很低的價錢。韋正貫到任后,一文不取,屬吏都贊嘆他的清廉。南方風俗尊崇鬼神,韋正貫搗毀那些濫建的祠廟,教育百姓不要胡亂祈禱。有一次海潮泛濫成災(zāi),百姓都歸咎于韋正貫搗毀祠廟,韋正貫登上城樓灑酒立誓說:“不合神的心意,由我當官的承擔罪責,不要禍及百姓?!辈痪煤3蓖巳ィ傩詹畔嘈潘慕袒?。韋正貫病故,享年六十八歲,朝廷追贈工部尚書。
材料三:
劉瞻,字幾之。劉瞻應(yīng)考進士科和博學宏詞科,都考中了。咸通十一年,劉瞻以中書侍郎掌管朝政。同昌公主病故,唐懿宗將太醫(yī)韓宗紹等抓捕入詔獄,又把他們的親屬數(shù)百多人一并收押。劉瞻將此事告知諫官,但諫官們都畏縮猶豫,不敢說話,劉瞻便親自上疏極力勸諫,說韓宗紹等已經(jīng)用盡了他們的醫(yī)術(shù)而不能見效,情有可原。唐懿宗大怒,當天就把劉瞻罷官。唐僖宗即位后,被征召回朝任刑部尚書。劉瞻被貶官,聽說的人無論賢愚,都深感痛惜。劉瞻回朝之時,長安東西兩市的百姓湊錢雇來各類表演戲班迎接他。劉瞻聽說后立即改變了回京城的日期和路線。后來劉瞻又重新?lián)沃袝汤蓤?zhí)掌朝政。他任職三個月后就去世了。劉瞻做人清廉簡約,所得的俸祿有寬余的都用來接濟親朋中窮困的人,家里沒有積蓄。他沒有宅第,各地來饋贈的都無處可送。劉瞻立身行事始終清正廉潔。
四川省德陽五中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開學測試語文試卷
三、文言文閱讀(本大題共4小題,共19.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古之善軍者,以刑使人,以賞使人,以怒使人。而其中必有以義附者焉。不以戰(zhàn),不以掠,而以備急難。韓之戰(zhàn),秦之斗士倍于晉,而出穆公于淖者,赦食馬者也。
兵或寡而易危,或眾而易叛,莫難于用眾,莫危于用孤寡。治眾者法欲繁,繁則士難以動;治寡者法欲簡,簡則士易以察。不然,則士不任戰(zhàn)矣。惟眾而繁,雖勞不害為強。
以眾入險阻,必分軍而疏行。夫險阻必有伏,伏必有約。軍分則伏不知所擊,而其約攜矣。險阻懼蹙,疏行以紓士氣。
兵莫危于攻,莫難于守,客主之勢然也。故地有二不可守;兵少不足以實城,城小不足以容兵。夫惟賢將能以寡為眾,以小為大。當敵之沖,人莫不守,我以疑兵,彼愕不進;雖告之曰此無人,彼不信也。度彼所襲,潛兵以備,彼不我測,謂我有余,夫何患兵少?偃旗仆鼓,寂若無氣,嚴戢兵士,敢嘩者斬,時令老弱登埤示怯,乘懈突擊,其眾可走矣,何患城小?
古之善攻者不盡兵以攻堅城善守者不盡兵以守敵沖夫盡兵以攻堅城則鈍兵費糧而緩于成功盡兵以守敵沖則兵不分而彼間行襲我無備故攻敵所不守,守敵所不攻。
背城而戰(zhàn),陣欲方,欲踞,欲密,欲緩。夫方而踞,密而緩,則士心固,固而不懾。背城而戰(zhàn),欲其不懾。面城而戰(zhàn),陣欲直,欲銳,欲疏,欲速。夫直而銳,疏而速,則士心危,危則致死。面城而戰(zhàn),欲其致死。
平居與人言,一語不循故,猶在愕而忌。敵以形形我,恬而不怪,亦已固矣。是故,智者視敵有無故之形,必謹察之,勿動。疑形二:可疑于心,則疑而為之謀,心固得其實也;可疑于目,勿疑,彼敵疑我也。是故,心疑以謀應(yīng),目疑以靜應(yīng)。彼誠欲有所為邪,不使吾得之目矣。
(摘編自蘇洵《權(quán)書》)
韓,韓原,地名,在今山西省河津、萬泉兩縣交界處。
1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古之善攻者/不盡兵以攻堅城/善守者/不盡兵以守敵沖/夫盡兵以攻堅城/則鈍兵費糧而緩于成功/盡兵以守敵沖/則兵不分/而彼間行/襲我無備/
B.古之善攻者不盡兵/以攻堅城/善守者不盡兵/以守敵沖/夫盡兵以攻堅城/則鈍兵費糧而緩于成功/盡兵以守敵沖/則兵不分/而彼間行/襲我無備/
C.古之善攻者/不盡兵以攻堅城/善守者/不盡兵以守敵沖/夫盡兵以攻堅城/則鈍兵費糧而緩于成功盡兵/以守敵沖/則兵不分/而彼間行/襲我無備/
D.古之善攻者不盡兵/以攻堅城/善守者不盡兵/以守敵沖/夫盡兵以攻堅城/則鈍兵費糧而緩于成功盡兵/以守敵沖/則兵不分/而彼間行/襲我無備/
1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治寡者法欲簡”中“簡”與《出師表》“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的“簡”含義不同。
B.“不然,則士不任戰(zhàn)矣”中“然”與《逍遙游》“雖然,猶有未樹也”的“然”含義相同。
C.“當敵之沖”的“當”與《蘇武傳》“匈奴使來,漢亦留之以相當”的“當”含義相同。
D.“亦已固矣”中的“固”與《廉頗藺相如列傳》“藺相如固止之”中的“固”含義不同。
1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古代善于治軍的人,會使用多種方法讓士兵效命,但其中都有符合道義的內(nèi)容;他們還認為軍隊不是用來發(fā)動戰(zhàn)爭和進行掠奪的工具。
B.率領(lǐng)人數(shù)眾多的軍隊進入艱險環(huán)境,要分散兵力并緩慢行進,分散兵力可以消除士兵的恐懼心理,緩慢前行的目的則是擾亂敵軍計劃。
C.在背靠城墻進行防御作戰(zhàn)時,要讓士兵認為陣形牢不可破,以此堅定信心;在進攻時,要使士兵覺得有危險,這樣他們更會拼死作戰(zhàn)。
D.在戰(zhàn)場上,敵人會故意用一些行為迷惑我方,這時我們需要冷靜觀察,切勿盲動,因為敵人真要有所行動,是不會讓我們輕易發(fā)現(xiàn)的。
1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兵或寡而易危,或眾而易叛,莫難于用眾,莫危于用寡。
②度彼所襲,潛兵以備,彼不我測,謂我有余,夫何患兵少?
11~14.A、C、B、
(1)“古之善攻者”“善守者”為陳述對象,放在句首作主語,后面都要斷開?!安槐M兵以攻堅城”“不盡兵以守敵沖”結(jié)構(gòu)一致,中間需要斷開,排除BD;“盡兵以守敵沖”和前面“盡兵以攻堅城”句式對稱,要單獨成句,前后斷開,排除CD。句意:古時候善于進攻的人,不把全部兵力用來攻打防守堅固的城池;善于防守的人,不把全部兵力用于守備敵人出擊的地方。把全部兵力用來攻打防守堅固的城池,就會挫傷銳氣浪費糧食而延緩取勝的時期;把全部兵力用于防守敵人出擊的地方,那樣士兵就不能再分開作戰(zhàn),敵人就會秘密行動,偷襲我們沒有設(shè)防的地方。
故選:A。
(2)A.簡明;選拔。句意:治理人數(shù)少的軍隊,軍法要簡明。/因此先帝選拔他們留給陛下。
B.都是代詞,這樣。句意:不這樣,士兵就不能擔當起作戰(zhàn)的任務(wù)。/雖然這樣,他還是未能達到最高的境界。
C.“含義相同”錯誤?!爱敂持疀_”的“當”意為“面對”,“漢亦留之以相當”的“當”意為“抵押”。句意:面對著敵人的進攻。/漢朝庭也扣留他們以相抵。
D.鄙陋;堅決。句意:這就太鄙陋了。/藺相如堅決阻止他們。
故選:C。
(3)B.“分散兵力可以消除士兵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健康行業(yè)風險控制方法與操作規(guī)范
- 新能源汽車技術(shù)及應(yīng)用創(chuàng)新開發(fā)方案
- 服裝廠勞動合同
- 職業(yè)培訓(xùn)師培訓(xùn)教程
- 環(huán)境保護監(jiān)測與污染控制作業(yè)指導(dǎo)書
- 國有企業(yè)合同管理制度
- 精裝修戰(zhàn)略合作框架協(xié)議書
- 家禽買賣合同集錦
- 委托采購協(xié)議書
- 三農(nóng)產(chǎn)品國際貿(mào)易培訓(xùn)作業(yè)指導(dǎo)書
- 國際貨物運輸委托代理合同(中英文對照)全套
- 全面新編部編版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材解讀分析
- 《建筑工程質(zhì)量檢驗評定標準》
- 教學能力大賽-教學實施報告《大學英語2c》
- 江蘇農(nóng)牧科技職業(yè)學院單招《職業(yè)技能測試》參考試題庫(含答案)
- VDA6.3 2023過程審核教材
- 高職應(yīng)用語文教程(第二版)教案 3管晏列傳
- 高中物理《光電效應(yīng)》
- 烹飪實訓(xùn)室安全隱患分析報告
- 《金屬加工的基礎(chǔ)》課件
- 運輸行業(yè)春節(jié)安全生產(chǎn)培訓(xùn) 文明駕駛保平安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