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濰坊市臨朐縣上林初級中學高一物理模擬試卷含解析_第1頁
山東省濰坊市臨朐縣上林初級中學高一物理模擬試卷含解析_第2頁
山東省濰坊市臨朐縣上林初級中學高一物理模擬試卷含解析_第3頁
山東省濰坊市臨朐縣上林初級中學高一物理模擬試卷含解析_第4頁
山東省濰坊市臨朐縣上林初級中學高一物理模擬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山東省濰坊市臨朐縣上林初級中學高一物理模擬試卷含解析一、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計15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1.如圖所示,A、B、C三個小球分別從斜面的頂端以不同的速度水平拋出,其中A、B落到斜面上,C落到水平面上,A、B、C三個小球在空中飛行的時間分別為tA、tB、tC,A、B落到斜面上時速度方向與水平方向的夾角分別為α、β,C落到水平面上時速度方向與水平方向的夾角為γ,則下列選項中正確的是(

)(A).tA=tB=tC

(B).α=β>γ

(C).tA<tB<tC

(D).α<β<γ參考答案:BC2.(多選題)如圖大致地表示了伽利略探究自由落體運動的實驗和思維過程,以下對于此過程的分析,正確的是()A.其中甲、乙、丙圖是實驗現象,丁圖是經過合理的外推得出的結論B.其中丁圖是實驗現象,甲、乙、丙圖是經過合理的外推得出的結論C.運用丁圖的實驗,可“放大”重力的作用,使實驗現象更明顯D.運用甲圖的實驗,可“沖淡”重力的作用,使實驗現象更明顯參考答案:AD【考點】伽利略研究自由落體運動的實驗和推理方法.【分析】本題考查了伽利略對自由落體運動的研究,要了解其研究過程為什么要“沖淡”重力的方法.【解答】解:因為物體下落得太快,伽利略無法測量物體自由下落的時間,為了使物體運動速度變慢,伽利略轉向探究物體在斜面上的運動問題.甲、乙、丙三個圖都是實驗現象,采用斜面的目的是可以“沖淡”重力的作用,使實驗現象更明顯.而之所以采用了不同傾角的斜面,則是觀察其規(guī)律性,形成外推的實驗基礎,而丁圖是在此基礎上經過合理的外推得到的結論,故A,D正確.故選:AD3.目前,我市每個社區(qū)均已配備了公共體育健身器材,圖示器材為一秋千,用兩根等長輕繩將一座椅懸掛在豎直支架上等高的兩點.由于長期使用,導致兩根支架向內發(fā)生了稍小傾斜,如圖中虛線所示,但兩懸掛點仍等高,座椅靜止時F表示所受合力的大小,F1表示單根輕繩對座椅拉力的大小,與傾斜前相比()A.F不變,F1變大 B.F不變,F1變小 C.F變小,F1變小 D.F變大,F1變大參考答案:解:座椅靜止時,受重力和兩個拉力而平衡,故三個力的合力為零,即F=0根據共點力平衡條件,有:2F1cosθ=mg解得:F1=由于長期使用,導致兩根支架向內發(fā)生了稍小傾斜,圖中的θ角減小了,則cosθ增大,故F不變,F1減?。蔬x:B.4.在2013年四川雅安抗震救災中,我國自主研制的“北斗一號”衛(wèi)星導航系統(tǒng),在抗震救災中發(fā)揮了巨大作用.北斗導航系統(tǒng)又被稱為“雙星定位系統(tǒng)”,具有導航、定位等功能.“北斗”系統(tǒng)中兩顆工作衛(wèi)星均繞地球做勻速圓周運動,軌道半徑為r.某時刻兩顆工作衛(wèi)星分別位于同一軌道上的A、B位置(如圖所示).若衛(wèi)星均順時針運行,地球表面處的重力加速度為g,地球半徑為R,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這兩顆衛(wèi)星的加速度大小均為B.衛(wèi)星甲向后噴氣就一定能追上衛(wèi)星乙C.衛(wèi)星甲由位置A運動到位置B所需的時間為D.衛(wèi)星甲和衛(wèi)星乙的向心力大小相同參考答案:C5.市內公共汽車在到達路口轉彎前,車內廣播中就要播放錄音:“乘客們請注意,前面車輛轉彎,請拉好扶手”.這樣可以()A.提醒包括坐著和站著的全體乘客均拉好扶手,以免車輛轉彎時可能向前傾倒B.提醒包括坐著和站著的全體乘客均拉好扶手,以免車輛轉彎時可能向后傾倒C.主要是提醒站著的乘客拉好扶手,以免車輛轉彎時可能向轉彎的外側傾倒D.主要是提醒站著的乘客拉好扶手,以免車輛轉彎時可能向轉彎的內側傾倒參考答案:C【考點】向心力.【分析】公共汽車在到達路口轉彎時,由于慣性,乘客有向轉彎的外側傾倒的可能.【解答】解:在公共汽車在到達路口前,乘客具有與汽車相同的速度,當車輛轉彎時,由于慣性,乘客要保持向前的速度,這樣轉彎時乘客有向轉彎的外側傾倒的可能.所以車內播音員提醒主要是提醒站著的乘客拉好扶手,以免車輛轉彎時可能向轉彎的外側傾倒.故C正確.A、B、D錯誤.故選:C.二、填空題:本題共8小題,每小題2分,共計16分6.一物體距地面80m高處做自由落體運動,g=10m/s2,則該物體落地時間為

s,其落地速度大小為

m/s.參考答案:7.為了研究物體的平拋運動,可做下面的實驗:如圖1所示,用小錘打擊彈性金屬片,A球就水平飛出;同時B球被松開,做自由落體運動.兩球同時落到地面.把整個裝置放在不同高度,重新做此實驗,結果兩小球總是同時落地.此實驗說明了A球在豎直方向做

運動.某同學接著研究事先描出的小鋼球做平拋運動的軌跡,以拋出點為坐標原點O,取水平向右為x軸,豎直向下為y軸,如圖2所示.在軌跡上任取點A和B,坐標分別為A(x1,y1)和B(x2,y2),使得y1:y2=1:4,結果發(fā)現x1:x2=1:2,此結果說明了小鋼球在水平方向做

運動.參考答案:自由落體;勻速直線.【考點】研究平拋物體的運動.【分析】探究平拋運動的規(guī)律中,實驗同時讓A球做平拋運動,B球做自由落體運動,若兩小球同時落地,則說明平拋運動豎直方向是自由落體運動,而不能說明A球水平方向的運動性質.在如圖2中,已知豎直方向上做自由落體,可以知道運動到A、B的時間比,通過水平位移判斷水平方向上的運動性質.【解答】解:在打擊金屬片時,兩小球同時做平拋運動與自由落體運動,結果同時落地,則說明平拋運動豎直方向是自由落體運動.豎直方向上做自由落體運動,y1:y2=1:4,根據h=gt2知,運到到A、B兩點的時間比為1:2,所以O到A、A到B的時間相等,水平位移又相等,因此水平方向上做勻速直線運動.故答案為:自由落體;勻速直線.8.某實驗小組采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探究功與速度變化的關系,小車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彈出后,沿木板滑行。打點計時器的工作頻率為50Hz。

(1)實驗中木板略微傾斜,這樣做________________;

A.是為了使釋放小車后,小車能勻加速下滑

B.是為了增大小車下滑的加速度

C.可使得橡皮筋做的功等于合力對小車做的功

D.可使得橡皮筋松弛后小車做勻速運動

(2)實驗中先后用同樣的橡皮筋1條、2條、3條……,合并起來掛在小車的前端進行多次實驗,每次都要把小車拉到同一位置再釋放小車.把第1次只掛1條橡皮筋時橡皮筋對小車做的功記為W1,第二次掛2條橡皮筋時橡皮筋對小車做的功為2W1,……;橡皮筋對小車做功后而使小車獲得的速度可由打點計時器打出的紙帶測出。根據第四次的紙帶(如圖所示)求得小車獲得的速度為__________________m/s.

(3)若根據多次測量數據畫出的W—v圖象如下圖所示,根據圖線形狀,可知對W與v的關系符合實際的是圖_______________。參考答案:(1)

CD

(2)

2.0

m/s

(3)

C

9.某質點做勻速圓周運動的軌道半徑為80cm,周期為2s,則它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線速度為_________m/s;向心加速度為____________m/s2。參考答案:__0.8π______;______0.8_π2__10.物體從高處被水平拋出后,第3s末的速度方向與水平方向成45°角,那么平拋物體運動的初速度為30m/s;第4s末的速度大小為50m/s.(取g=10m/s2,設4s末仍在空中)參考答案:考點: 平拋運動.專題: 平拋運動專題.分析: 平拋運動在水平方向上做勻速直線運動,在豎直方向上做自由落體運動,求出3s末在豎直方向上的分速度,根據角度關系,可得出平拋運動的初速度.求出第4s末豎直方向上的分速度,根據運動的合成,求出第4s末的速度大?。獯穑?解:3末在豎直方向上的分速度vy=gt=30m/s所以平拋運動的初速度v0=30m/s.第4s末在豎直方向的分速度vy′=gt′=40m/s.所以第4s末的速度大小=50m/s.故本題答案為:30,50.點評: 解決本題的關鍵掌握處理平拋運動的方法,平拋運動在水平方向上做勻速直線運動,在豎直方向上做自由落體運動,且分運動和合運動具有等時性.11.一質量5kg的物體做自由落體運動,在下落過程中第2s內,重力對該物體做的功為

J;參考答案:_750__,12.在研究彈簧的形變與外力的關系的實驗中,將彈簧水平放置測出其自然長度,然后豎直懸掛讓其自然下垂,在其下端豎直向下施加外力F,實驗過程是在彈簧的彈性限度內進行的.用記錄的外力F與彈簧的形變量x作出的F-x圖線如圖所示,由圖可知彈簧的勁度系數為

N/cm.圖線不過原點的原因是由于

。參考答案:2

彈簧有質量13.如圖,在傾角為α的固定光滑斜面上,有一用繩子拴著的長木板,木板上站著一只貓.已知木板的質量是貓的質量的2倍.當繩子突然斷開時,貓立即沿著板向上跑,以保持其相對斜面的位置不變.則此時木板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為__________。參考答案:a=1.5gsinα木板沿斜面加速下滑時,貓保持相對斜面的位置不變,即相對斜面靜止,加速度為零;將木板和貓作為整體,由牛頓第二定律,受到的合力為,貓受到的合力為則整體受的合力等于木板受的合力:(a為木板的加速度),又整體受到的合力的大小為貓和木板沿斜面方向的分力的大?。ù怪毙泵娣至柫悖┘?,解得a=1.5gsinα。三、簡答題:本題共2小題,每小題11分,共計22分14.一個物體沿著直線運動,其v﹣t圖象如圖所示。(1)物體在哪段時間內做加速運動?(2)物體在哪段時間內做減速運動?(3)物體的速度方向是否改變?(4)物體的加速度方向是何時改變的?t=4s時的加速度是多少?參考答案:(1)物體在0﹣2s內做加速運動;(2)物體在6s﹣8s時間內做減速運動;(3)物體的速度方向未發(fā)生改變;(4)物體的加速度方向在6s末發(fā)生改變,t=4s時的加速度是0【詳解】(1)在0﹣2s內速度均勻增大,做加速運動;(2)在6s﹣8s速度不斷減小,做減速運動;(3)三段時間內速度均沿正方向,故方向不變;(4)圖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由圖可知,0﹣2s的加速度方向和6s﹣8s加速度方向不同,所以加速度方向在6s末發(fā)生變化了,t=4s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加速度為零15.12.(3分)在上圖中,根據通電螺線管上方小磁針N極的指向,標出電源的“十”“一”極。參考答案:四、計算題:本題共3小題,共計47分16.據報道,一兒童玩耍時不慎從45m高的陽臺上無初速度掉下,在他剛掉下時恰被樓下一社區(qū)管理人員發(fā)現,該人員迅速由靜止沖向兒童下落處的正下方樓底,準備接住兒童.已知管理人員到樓底的距離為18m,為確保能穩(wěn)妥安全接住兒童,管理人員將盡力節(jié)約時間,但又必須保證接住兒童時沒有水平方向的沖擊.不計空氣阻力,將兒童和管理人員都看作質點,設管理人員奔跑過程中只做勻速或勻變速運動,g取10m/s2.(1)管理人員至少用多大的平均速度跑到樓底?(2)若管理人員在奔跑過程中做勻加速或勻減速運動的加速度大小相等,且最大速度不超過9m/s,求管理人員奔跑時加速度的大小需滿足什么條件?參考答案:(1)兒童下落過程,由運動學公式得,①(1分)管理人員奔跑的時間t≤t0②(1分)對管理人員奔跑過程,由運動學公式得,③(1分)由①②③并代入數據得,≥6m/s(1分)(2)假設管理人員先勻加速接著勻減速奔跑到樓底,奔跑過程中的最大速度為v0,由運動學公式得,(1分)得=12m/s>vm=9m/s(1分)

故管理人員應先加速到vm=9m/s,再勻速,最后勻減速奔跑到樓底.(1分)設勻加速、勻速、勻減速過程的時間分別為t1、t2、t3,位移分別為s1、s2、s3,由運動學公式得,④(1分)⑤(1分)⑥(1分)

⑦(1分)

⑧(1分)s1+s2+s3=s⑨(1分)由④~⑨并代入數據得,a≥9m/s2.(1分)17.一質點從靜止開始做勻加速直線運動,質點在第3s內的位移為10m,求:(1)物體在第3s末的瞬時速度;

(2)物體在3s內的位移;(3)物體在第4s內的平均速度。參考答案:(1)s1′∶s3′=1∶5

s3′=10m

得s1′=2m

ks5u

(2)s1∶s3=1∶9,s1=2m

得s3=18m(3)s3′∶s4′=5∶7

s3′=10m

得s4′=14m18.如圖甲所示,有一塊木板靜止在足夠長的粗糙水平面上,木板質量為M=4kg,長為L=1.4m;木塊右端放的一小滑塊,小滑塊質量為m=1kg,可視為質點.現用水平恒力F作用在木板M右端,恒力F取不同數值時,小滑塊和木板的加速度分別對應不同數值,兩者的a﹣F圖象如圖乙所示,取g=10m/s2.求:(1)小滑塊與木板之間的滑動摩擦因數,以及木板與地面的滑動摩擦因數.(2)若水平恒力F=27.8N,且始終作用在木板M上,當小滑塊m從木板上滑落時,經歷的時間為多長.參考答案:解:(1)由圖乙可知,當恒力F≥25N時,小滑塊與木板將出現相對滑動,以小滑塊為研究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