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爭鳴》公開課教學設計【部編人教版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_第1頁
《百家爭鳴》公開課教學設計【部編人教版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_第2頁
《百家爭鳴》公開課教學設計【部編人教版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_第3頁
《百家爭鳴》公開課教學設計【部編人教版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_第4頁
《百家爭鳴》公開課教學設計【部編人教版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4/4《百家爭鳴》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觀點。2.通過概念闡釋、材料研讀,理解和認知各學派的主要觀點;通過觀點比較和階級分析法,掌握各派學說觀點的差異及其階級立場;通過表格歸納,整合知識結構。3.聯(lián)系生活,認識傳統(tǒng)文化的價值,培養(yǎng)弘揚傳統(tǒng)文化、建設現(xiàn)代文明的意識;學習諸子先賢們以天下為己任,關心國家發(fā)展和人類命運的崇高抱負和理想人格;弘揚百家爭鳴中大膽思考、自由討論的學術傳統(tǒng),培養(yǎng)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局攸c難點】教學重點:孔子的政治主張和教育成就;老子的哲學思想、主張。教學難點:如何認識、理解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各家學派的思想。【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在孔子那里讀到一顆愛心,構建和諧;在孟子那里讀到一股正氣,平治天下;在墨子那里讀到一腔熱血,救助苦難;在韓非那里讀到一雙冷眼,直面人生?!字刑焐厦媸侵麑W者易中天對春秋戰(zhàn)國時期幾位思想家的評價,他為什么給予這些思想家這樣的評價?這些思想家對歷史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什么影響?帶著問題,我們來學習第8課《百家爭鳴》。二、新課講授師生探究一:老子1.圖片展示:老子像2.學生自主學習:閱讀教材,思考問題:老子的思想主張是什么?他的學說集中在哪一著作中?3.教師補充: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后期楚國人。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曾做過周朝的史官,管理王室的藏書。被唐朝帝王追認為李姓始祖。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經(jīng)》(又稱《老子》)。書中包括大量樸素辯證法觀點,如認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兩面,對立的雙方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其學說對中國哲學發(fā)展具有深刻影響。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教始祖。老子與后世的莊子并稱老莊。師生探究二:孔子和儒家學說1.圖片展示:孔子像2.孔子的政治思想一是主張以禮治國,即是加強道德規(guī)范的約束,以恢復周禮來維系社會秩序;二是提出“仁”的學說,“仁者愛人”即要有愛心和同情心,人與人之間要相互愛護,并做到待人寬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為統(tǒng)治者則應體貼民意,愛惜民力,這樣社會才能和諧;三是要求實行德政,反對苛政,主張愛護百姓,并以德來教化天下,人民才能心悅誠服。3.孔子的教育成就:一是主張“有教無類”,并創(chuàng)辦私學,廣收門徒,實現(xiàn)了教育體制的創(chuàng)新,打破了貴族壟斷教育的局面,滿足了平民入學受教育的愿望;二是主張德育與智育并重;三是提出了一系列教學原則和方法,如“因材施教”“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溫故而知新”等。4.對后世的影響:(1)是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2)所創(chuàng)立的儒家思想為后人發(fā)揚光大,成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主流;(3)儒家思想體系博大精深、影響深遠,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師生探究三:百家爭鳴1.百家爭鳴含義百家爭鳴是指春秋和戰(zhàn)國時期知識分子中不同學派的涌現(xiàn)及各流派爭芳斗艷的局面。所謂“諸子百家”,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其次有陰陽家、雜家、民家、縱橫家、兵家等。2.諸子百家代表人物及其主張戰(zhàn)國時期影響較大的思想家主要有墨家的墨子、儒家的孟子和荀子、道家的莊子和法家的韓非等。小組合作,完成以下表格內容。學派代表人物代表作主要思想觀點儒家孟子《孟子》“仁政”,民貴君輕荀子荀子《荀子》實行“禮治”墨家墨翟(墨子)《墨子》“兼愛”“非攻”;選賢能之人治國;提倡節(jié)儉法家韓非(韓非子)《韓非子》反對空談仁義,強調以法治國,建立中央集權專制統(tǒng)治道家莊周(莊子)《莊子》治國要順應自然和民心,無為而治;人生應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獨立人格,;發(fā)展了老子的思想3.影響百家爭鳴促進了思想和學術的繁榮,成為中國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發(fā)展的高峰,為中國古代文化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對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課堂總結】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異彩。如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國”,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質教育、職業(yè)教育等;法家的法治思想——“依法治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