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生物一模試題匯編14 免疫調節(jié)_第1頁
2023年高考生物一模試題匯編14 免疫調節(jié)_第2頁
2023年高考生物一模試題匯編14 免疫調節(jié)_第3頁
2023年高考生物一模試題匯編14 免疫調節(jié)_第4頁
2023年高考生物一模試題匯編14 免疫調節(jié)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14免疫調節(jié)

(2023屆安徽省合肥市高三第一次教學質量檢測)14.活化的T細胞表面的PD-I與正常細胞表面的PD-Ll

一旦結合,T細胞即可“認清”對方,不觸發(fā)免疫反應,腫瘤細胞可過度表達PD-L1,進而排制T細胞的活

化、增殖、遷移并誘導活化的T細胞凋亡,躲避“追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可使用PD-I抗體或PD-Ll抗體挽救失去抗腫瘤功能的T細胞

B.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過程中都會發(fā)生T細胞的活化、增殖

C.正常細胞基因突變產生的原癌基因可導致惡性腫瘤細胞的發(fā)生

D.過度阻斷PD-I和PD-Ll之間的信號通路可能導致自身免疫病

【答案】C

【解析】

【分析】PD-I/PD-Ll通路抑制了免疫應答的初始與效應階段,維持機體的免疫自穩(wěn),否則過分免疫應答會

導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發(fā)生。

【詳解】A、活化的T細胞表面的PD-I與正常細胞表面的PD-Ll一旦結合,T細胞即可“認清”對方,不

觸發(fā)免疫反應,腫瘤細胞可過度表達PD-L1,進而排制T細胞的活化、增殖、遷移并誘導活化的T細胞凋

亡,躲避“追殺”。若用PD-I抗體或PD-Ll抗體可阻止腫瘤細胞與T細胞的識別,從而挽救失去抗腫瘤功

能的T細胞,激活其對腫瘤細胞的“追殺”,A正確;

B、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過程中都有T細胞的參與,都會發(fā)生T細胞的活化、增殖,B正確;

C、原癌基因是正常細胞存在的基因,其突變后可能導致惡性腫瘤細胞的發(fā)生,C錯誤;

D、過度阻斷PD-1/PD-LI信號通路可能會使免疫功能過強,因而可能會引起自身免疫病,D正確。

故選Co

(2023屆安徽省淮北市高三一模)15.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ZV)是一種雙鏈DNA病毒,可引起兩種疾病。

初次感染主要引起水痘,水痘治愈后仍有部分病毒潛伏于感覺神經節(jié)內以休眠狀態(tài)存在。當人體抵抗力下

降時,病毒可在神經節(jié)內被激活并再次生長繁殖,侵犯神經和皮膚產生強烈的炎癥,進而引起帶狀皰疹。

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當人體抵抗力下降時VZV可在神經節(jié)內被激活并再次生長繁殖,說明帶狀皰疹是自身免疫病

B.VZV初次侵人機體時,B淋巴細胞增殖分化需要抗原和細胞因子這兩個信號的共同刺激

C.由于VZV是DNA病毒,不易變異,因此感染過該病毒的個體再次出現(xiàn)水痘的可能性降低

D.患者具有特異性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T細胞、B細胞和漿細胞都能參與特異性細胞免疫

【答案】C

【解析】

【分析】體液免疫過程會產生相應的漿細胞和記憶細胞,再由漿細胞產生相應的抗體;病毒侵入細胞后會

引起機體發(fā)生特異性免疫中的細胞免疫,產生相應的記憶細胞和細胞毒性T細胞,細胞毒性T細胞與被病

毒侵入的靶細胞結合,使得靶細胞裂解釋放病毒。

【詳解】A、自身免疫病是指機體對自身抗原發(fā)生免疫反應而導致自身組織損害所引起的疾病,當人體抵

抗力下降時VZV可在神經節(jié)內被激活并再次生長繁殖導帶狀皰疹不是自身免疫病,A錯誤;

B、VZV初次侵入機體時,淋巴B細胞增殖分化需要抗原和輔助性T細胞與B細胞的接觸這兩個信號的

共同刺激,B錯誤;

C、感染過該病毒的個體體內含有抗體和記憶細胞,又由于VZV是DNA病毒,不易變異,因此再次出現(xiàn)

水痘的可能性降低,C正確;

D、患者具有特異性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B細胞和漿細胞不參與特異性細胞免疫,D錯誤。

故選C。

(2023屆安徽省馬鞍山市高三第一次教學質量監(jiān)測(一模)理綜)9.奧密克戎變異株目前已經在全球廣泛傳

播,其傳染力比初始新冠病毒強,但毒性有所減弱。人感染奧密克戎后可能會出現(xiàn)發(fā)燒、咳嗽、渾身酸痛

等癥狀。接種疫苗仍然是目前有效的防控手段之一。

(1)接種疫苗后,仍然可能發(fā)生感染,原因是(答出一點即可)。

(2)發(fā)燒初期感覺冷,冷覺形成于,身體通過(至少寫兩種)等方式增加產熱使體

溫升高。

(3)體溫持續(xù)在39℃時?,人體產熱散熱(填“>”“=”或此時可進行抗原檢測以確定是否

感染奧密克戎,抗原檢測依據的原理是。

(4)退燒過程中,伴隨大量流汗,請寫出汗液分泌調節(jié)過程的反射弧。

【答案】(1)病毒發(fā)生變異;記憶細胞和抗體存在時間有限;疫苗注射時間過短抗體尚未產生等

(2)①.大腦皮層②.骨骼肌戰(zhàn)栗;甲狀腺激素(腎上腺素)增多,促進細胞代謝

(3)①.=②.抗原抗體特異性結合

(4)溫度感受器(熱覺感受器)T傳入神經一神經中樞(下丘腦)T傳出神經T汗腺

【解析】

【分析】人體體溫調節(jié):

(1)體溫調節(jié)中樞:下丘腦;

(2)機理:產熱和散熱保持動態(tài)平衡;

(3)寒冷環(huán)境下:①增加產熱的途徑:骨骼肌戰(zhàn)栗、甲狀腺激素和腎上腺素分泌增加;②減少散熱的途

徑:立毛肌收縮、皮膚血管收縮等。

(4)炎熱環(huán)境下:主要通過增加散熱來維持體溫相對穩(wěn)定,增加散熱的途徑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膚

血管舒張。

【小問1詳解】

由于病毒發(fā)生變異;記憶細胞和抗體存在時間有限;疫苗注射時間過短抗體尚未產生等原因,故接種疫苗

后,仍然可能發(fā)生感染。

【小問2詳解】

任何感覺都是在大腦皮層形成的,冷覺的形成都在大腦皮層,身體通過骨骼肌戰(zhàn)栗、甲狀腺激素和腎上腺

素分泌增加等方式增加產熱使體溫升高。

【小問3詳解】

體溫持續(xù)在39℃時,人體的產熱和散熱保持動態(tài)平衡,此時產熱=散熱,對新冠病毒進行抗原檢測的依據

是抗原能和特異性抗體相結合,二者結合具有特異性。

【小問4詳解】

退燒過程中,溫度感受器興奮,并且體溫調節(jié)中樞位于下丘腦,因此可以寫出相應的反射弧溫度感受器(熱

覺感受器)T傳入神經一神經中樞(下丘腦)T傳出神經?→汗腺。

(2023屆福建省泉州市高三質量檢測(二))21.長期壓力往往引起情緒失調甚至產生焦慮,同時免疫功能

有所降低。為探究免疫系統(tǒng)與長期壓力導致焦慮之間的關系,我國科研人員以小鼠為實驗動物展開一系列

實驗研究,以揭示長期壓力導致焦慮的機制,并為開發(fā)緩解焦慮藥物提供理論依據。

實驗一:科研人員以野生型小鼠(WT)和T細胞發(fā)育阻滯的突變體小鼠(RagH-)為實驗對象,進行“壓

力一焦慮”電擊模擬實驗[小鼠放置室內2分鐘后,進行足部電擊刺激(ES),連續(xù)8天,每天5次,每次3

秒,共120秒,以模擬長期壓力],然后將小鼠置于“曠場”裝置中,用跟蹤儀器跟蹤記錄小鼠在曠場中的活

動軌跡,電擊模擬實驗及結果如下圖所示。

WT或RagΓz^

WT活動軌跡

進入中心區(qū)域時間

行走距離(In)百分比(%)

4018

6

4

2

0

MNTESNTlES

WTRaglrWTRagl"z"

(注:黑色線條表示小鼠活動軌跡,虛線框代表中心區(qū)域)

(1)對對照組小鼠進行的處理是:(NT)o

(2)WT小鼠在經受ES處理后很快表現(xiàn)出焦慮。其具體行為表現(xiàn)為O

a、活動能力增強,愿意運動

b、活動能力減弱,運動意愿減弱

c、身處“曠場”時常常貼著墻邊打轉

d、身處“曠場”時頻繁穿越中心區(qū)域

(3)實驗結果顯示,RagH-小鼠經ES處理后(填“表現(xiàn)”或“不表現(xiàn)”)出焦慮。由此表明,長期壓力

導致焦慮與免疫系統(tǒng)的T細胞有關。

實驗二:為進一步探究長期壓力導致焦慮與哪種T細胞有關,從下列選項中選取所需實驗材料和操作,完

善兩個實驗組的方案。

實驗材料和操作:

a、WTb、RagI-''c,NT處理d、ES處理e、靜脈注射抗CD4+T細胞抗體f、靜脈注射抗CD8+T細胞

抗體

(注:①CD4+T細胞屬于輔助性T細胞,CD8+T細胞屬于細胞毒性T細胞。②抗T細胞抗體能特異性破壞

相應T細胞。)

實驗方案(填寫相應字母):

(4)實驗組1:→→T跟蹤記錄活動軌跡及數據處理(同實驗一)。

(5)實驗組2:→→T跟蹤記錄活動軌跡及數據處理(同實驗一)。

科研人員的研究結果表明:在長期壓力導致焦慮的過程中起關鍵作用的是CD4÷T細胞。

實驗三:科研人員采集ES處理的WT體內的CD4+T細胞,用顯微鏡觀察細胞的形態(tài)結構,發(fā)現(xiàn)細胞膜受

損,絕大多數線粒體高度破碎。

科研人員進一步分別檢測ES處理的WT、代謝紊亂非焦慮模型小鼠(TKO)的CD4+T細胞內線粒體代謝

產物變化,以及不同處理的WT血清中的相關代謝產物含量,結果如下圖所示。

血清中黃噂吟相對值

(6)己有研究表明,杏仁核在產生恐懼和持續(xù)焦慮中起著關鍵作用。結合實驗一、二、三分析,長期壓

力引起焦慮的機制可能是:

(7)基于以上研究,擬開發(fā)用于緩解焦慮的藥物,請?zhí)岢鲆粋€可行性思路:o

【答案】(1)不進行足部電擊(刺激)

(2)b、C(3)不表現(xiàn)

(4)①.a②.e③.d

(5)①.a②.f③.d

(6)CD4+T線粒體中產生大量黃喋吟,細胞膜受損,線粒體破碎,黃口票嶺釋放到細胞外,(血清中黃噂吟

含量顯著增加)通過血液循環(huán)運輸至大腦(并與腦區(qū)杏仁核的神經細胞上的受體結合)。

(7)抑制CD4+T細胞合成黃喋吟;減少CD4+T細胞分泌黃喋吟;阻止黃喋吟與腦區(qū)杏仁核的神經細胞上

的受體結合。

【解析】

【分析】實驗一的目的是“探究進行足部電擊刺激(ES)對野生型小鼠(WT)和T細胞發(fā)育阻滯的突變體

小鼠(RagIi)的影響,,,自變量為是否進行足部電擊刺激和小鼠的類型,因變量為小鼠在曠場中的活動軌

跡、行走距離、進入中心區(qū)域行走的距離、進入中心區(qū)域的時間;實驗二的自變量為小鼠體內保留的T細

胞的種類,因變量為小鼠在曠場中的活動軌跡、行走距離、進入中心區(qū)域行走的距離、進入中心區(qū)域的時

間。

【小問1詳解】

根據實驗及結果圖示,并結合題意可知,實驗一的目的是'‘探究進行足部電擊刺激(ES)對野生型小鼠(WT)

和T細胞發(fā)育阻滯的突變體小鼠(Ragl-)的影響”,自變量為是否進行足部電擊刺激和小鼠的類型,因變

量為小鼠在曠場中的活動軌跡、行走距離、進入中心區(qū)域行走的距離、進入中心區(qū)域的時間。對實驗組小

鼠進行足部電擊,故對對照組小鼠進行的處理是不進行足部電擊(刺激)。

【小問2詳解】

結合圖示可知,WT小鼠在未接受ES處理時,小鼠活動軌跡分布較為均勻,身處“曠場”時頻繁穿越中心區(qū)

域,且行走距離、進入中心區(qū)域行走距離、進入中心區(qū)域的時間均較長;WT小鼠經ES處理后,小鼠的

活動軌跡緊靠“曠場”的墻邊,行走距離有所減少,進入中心區(qū)域行走距離、進入中心區(qū)域的時間均明顯下

降。故WT小鼠在經受ES處理后,b、活動能力減弱,運動意愿減弱;c、身處“曠場”時常常貼著墻邊打

轉,表現(xiàn)出焦慮的行為。

故選be。

【小問3詳解】

由實驗及結果圖示可知,ES處理對RagrL小鼠的活動軌跡、行走距離、進入中心區(qū)域行走距離、進入中心

區(qū)域的時間幾乎無影響,故RagH-小鼠經ES處理后不表現(xiàn)出焦慮。由此表明,長期壓力導致焦慮與免疫

系統(tǒng)的T細胞有關。

【小問4詳解】

實驗為進一步探究長期壓力導致焦慮與哪種T細胞有關,故自變量為小鼠體內保留的T細胞的種類,因變

量為小鼠在曠場中的活動軌跡、行走距離、進入中心區(qū)域行走的距離、進入中心區(qū)域的時間。由于RagI-

小鼠的T細胞發(fā)育阻滯,其體內沒有T細胞,故以WT小鼠作為實驗材料

實驗組1:給WT小鼠靜脈注射適量的抗CD4÷T細胞抗體,以特異性破壞小鼠體內的輔助性T細胞,再對

其進行ES處理,跟蹤記錄活動軌跡及數據處理(同實驗一);

【小問5詳解】

實驗組2:給WT小鼠靜脈注射抗CD8+T細胞抗體,以特異性破壞小鼠體內的細胞毒性T細胞,再對其進

行ES處理,跟蹤記錄活動軌跡及數據處理(同實驗一)。

結果表明:在長期壓力導致焦慮的過程中起關鍵作用的是CD4+T細胞。

【小問6詳解】

由圖示可知,ES處理后,ES處理的WT與TKo的線粒體代謝產物中黃噪吟的值明顯高于腺噂吟和次黃

喋吟,血清中的黃喋吟相對值也顯著增大,據題意“采集ES處理的WT體內的CD4+T細胞,用顯微鏡觀

察細胞的形態(tài)結構,發(fā)現(xiàn)細胞膜受損,絕大多數線粒體高度破碎”、"杏仁核在產生恐懼和持續(xù)焦慮中起著

關鍵作用“,推測長期壓力引起焦慮的機制可能是:CD4+T的線粒體中產生大量黃喋吟,細胞膜受損,線

粒體破碎,黃噂吟釋放到細胞外,(血清中黃喋吟含量顯著增加)通過血液循環(huán)運輸至大腦(并與腦區(qū)杏

仁核的神經細胞上的受體結合),從而引起焦慮。

【小問7詳解】

結合以上實驗結論,可通過抑制CD4÷T細胞合成黃喋吟、減少CD4÷T細胞分泌黃喋吟或阻止黃喋吟與腦

區(qū)杏仁核的神經細胞上的受體結合,以開發(fā)用于緩解焦慮的藥物。

(2023屆福建省漳州市高三第二次質量檢測)19.面對全球暴發(fā)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中國政府付出了

巨大的努力。科研人員在新冠病毒的免疫應答機制、快速檢測、免疫治療、預防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取得了顯著的成效,請回答下列問題:

(1)當新冠病毒侵入內環(huán)境和感染宿主細胞時,會激發(fā)人體的免疫過程。

(2)我國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快速控制,與對新冠病毒的快速檢測能力分不開。除核酸檢測外,還可采用

(寫出2種)檢測方法,其中核酸檢測采用的是實時熒光定量PCR技術,即在PCR反應體系中加入

引物的同時加入熒光探針,探針完整時不發(fā)熒光。與目的基因結合的探針被耐高溫的DNA聚合酶水解,R

與Q分離后,R發(fā)出的熒光可被熒光監(jiān)測系統(tǒng)檢測(圖甲),結果如圖乙。

010203040

循環(huán)數

注:Ct閾值循環(huán)閾值層指每個反應管的熒光信號達

■.■到設定閾值時所經歷的PCR循環(huán)數。

乙檢測結果

甲熒光PCR原理

新冠病毒為RNA病毒,PCR反應體系中除應加入TaqDNA聚合酶外,還應加入酶。疾控中心檢

測5位新冠病毒感染者(圖乙),載毒量最高的是,依據是O若出現(xiàn)陰性結果也不能排除新

型冠狀病毒感集,可能產生似陰性的因素有。

A樣本中病毒量少,達不到實時熒光PCR檢測閾值

B.樣本被污染,RNA酶將病毒RNA降解

C病毒發(fā)生變異

(3)目前,新冠病毒滅活疫苗全程接種需要接種多次,首劑次與第2劑次的接種間隔要在3周及以上,

第2劑在首劑接種后8周內盡早完成。二次接種同種疫苗的目的是,形成較好的免疫效果。

(4)我國科學工作者研發(fā)的重組腺病毒疫苗己獲批上審,腺病毒是常見病毒,人類感染腺病毒后僅產生

輕微的自限性癥狀(疾病不會無限擴大,在人體免疫系統(tǒng)正常運作下,會逐漸改善),且不整合進入染色體。

與其他重組DNA疫苗相比,可減少多種臨床風險,請說明理由_____。

【答案】(1)特異性(或體液免疫和細胞)

(2)①.抗原檢測和抗體②.逆轉錄③.a④.達到熒光閾值所用循環(huán)數最小即Ct最小

⑤.ABC

(3)第一次接種產生的記憶細胞再次接觸相同抗原時,迅速增殖分化,分化后產生更多的抗體

(4)減少載體對身體的傷害,腺病毒載體無插入突變風險,減少癌變和正常基因突變的概率。

【解析】

【分析】PCR技術的原理為DNA雙鏈復制,所需條件有:引物、酶、模板DNA、4種脫氧核甘酸等。

根據題意中,實時熒光定量PCR技術原理可知,熒光定量PCR儀能夠監(jiān)測出熒光到達預先設定閾值的循

環(huán)數(Ct值)與病毒核酸濃度有關,病毒核酸濃度越高,Ct值越小。

【小問1詳解】

當新冠病毒侵入內環(huán)境和感染宿主細胞時,人體會產生特異性免疫。

【小問2詳解】

當前,新冠病毒的檢測方法有核酸檢測、抗原檢測和抗體檢測;

由于新冠病毒為RNA病毒,因此進行PCR前,需進行逆轉錄獲得cDNA,因此還需加入逆轉錄酶;

由圖乙檢測結果可知,a的熒光強度達到Q閾值所用循環(huán)數是最少的,可推測a的載毒量是最高的;

結合實時熒光定量PCR技術的檢測原理,樣本中病毒量少,達不到實時熒光PCR檢測閾值,樣本被污染,

RNA酶將病毒RNA降解,病毒發(fā)生變異等因素均有可能產生假陰性。

【小問3詳解】

二次接種同種疫苗的目的是利用第一次接種引發(fā)機體特異性免疫產生的記憶細胞再次接觸到相同抗原時,

迅速增殖分化,產生大量的抗體,加強免疫效果。

【小問4詳解】

重組腺病毒疫苗與其他重組DNA疫苗相比,可減少載體對身體的傷害,腺病毒載體無插入突變風險,減

少癌變和正?;蛲蛔兊母怕?。

【點睛】本題結合圖形,主要考查PCR技術的相關知識,識記PCR技術的原理和條件,能從圖中提取新

病毒檢測過程中的關系信息,并綜合分析、準確答題。

(2023屆廣東省佛山市高三教學質量檢測(--))11.過敏性鼻炎是一種兒童常見病,其發(fā)生與鼻黏膜分泌

的P物質有關,機制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過敏原初次刺激特異性個體不會發(fā)生免疫反應

B.過敏原與漿細胞表面受體結合后刺激其分泌IgE抗體

C.P物質引起鼻黏膜毛細血管擴張會導致組織液減少

D.找出并避免接觸過敏原是預防過敏性鼻炎的主要措施

【答案】D

【解析】

【分析】1、過敏反應是指已產生免疫的機體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時所發(fā)生的組織損傷或功能紊亂的

反應。

2、過敏反應的原理:機體第一次接觸過敏原時,機體會產生抗體,吸附在某些細胞的表面;當機體再次

接觸過敏原時,被抗體吸附的細胞會釋放組織胺等物質,導致毛細血管擴張血管通透增強、平滑肌收縮、

腺體分泌增加等,進而引起過敏反應。

3、過敏反應的特點是發(fā)作迅速、反應強烈、消退較快;一般不會破壞組織細胞,也不會引起組織損傷,

有明顯的遺傳傾向和個體差異。

【詳解】A、過敏原初次刺激特異性個體產生IgE抗體,發(fā)生了免疫反應,A錯誤;

B、漿細胞不能識別過敏原,B錯誤;

C、P物質引起鼻黏膜毛細血管擴張會導致組織液增加,C錯誤;

D、避免再次接觸外源性過敏原是預防過敏性鼻炎的主要措施,D正確。

故選D。

(2023屆廣東省惠州市高三第三次調研考試)18.宮頸癌是最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人乳頭瘤病毒(HPV)

是導致宮頸癌的主要因素。HPV是一種雙鏈環(huán)狀DNA病毒,至今已鑒定出200多種HPV類型。尤其是

HPVI6、HPVI8,其檢出率在宮頸癌中達到99.7%,回答下列問題:

(1)不同HPV致癌性不同的根本原因是;研究發(fā)現(xiàn),HPVDNA編碼的一種E6蛋白能夠和人體P53

基因表達蛋白形成復合物,并且使P53表達蛋白降解,進一步會導致人體bcl-2基因過量表達,進而導致

宮頸癌的發(fā)生。據此推測:人類P53基因相當于(用“原癌基因/抑癌基因''作答)、bcl-2基因相當于

(用“原癌基因/抑癌基因”作答)。

(2)首個國產HPV“二價”疫苗“馨可寧”獲得成功。制備原理是將HPV16和HPV18兩種病毒的衣殼蛋白

基因與連接,導入大腸桿菌表達就獲得了疫苗的有效成分,這與國外同類疫苗用酵母菌、昆蟲等真

核細胞作受體完全不同,有自己的創(chuàng)新和知識產權。難點是:因大腸桿菌缺乏等蛋白質加工修飾系

統(tǒng),將表達產物組裝成類似天然病毒的類病毒顆粒的技術難度大;優(yōu)點是:因大腸桿菌_____,適合工廠

化大規(guī)模生產,所以價格是國外同類產品的一半。

(3)該疫苗作為抗原可誘導B淋巴細胞增殖、分化成;為獲得較好的預防效果,醫(yī)生建議6個月內

三次注射疫苗,原因是。但是某些患者在注射過程中或以后出現(xiàn)了皮膚等麻疹、氣管痙攣、嘔吐等

癥狀這是出現(xiàn)了。

【答案】(1)①.其DNA堿基序列不同(遺傳信息(物質)不同)②.抑癌基因③.原癌

基因

(2)①.載體##質粒②.內質網、高爾基體③.易于培養(yǎng)、生長周期短

(3)①.漿細胞和記憶細胞②.由于初次免疫可以產生記憶細胞和漿細胞,再次免疫會則激記憶

細胞迅速增殖分化為漿細胞,產生大量抗體③.過敏反應

【解析】

【分析】細胞癌變的原因:(1)外因:主要是三類致癌因子,即物理致癌因子、化學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

因子;(2)內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發(fā)生基因突變,其中原癌基因負責調節(jié)細胞周期,控制細胞生長和

分裂的過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細胞不正常的增殖。

【小問1詳解】

HPV是一種雙鏈環(huán)狀DNA病毒,至今已鑒定出200多種HPV類型,不同HPV致癌性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它們的DNA堿基序列不同。原癌基因負責調節(jié)細胞周期,控制細胞生長和分裂的過程,抑癌基因主要是

阻止細胞不正常的增殖,據題意可知,P53表達蛋白降解,導致宮頸癌的發(fā)生,即P53能阻止細胞不正常

的增殖,屬于抑癌基因,人體bcl-2基因過量表達,導致宮頸癌的發(fā)生,即bcl-2能控制細胞生長和分裂的

過程,屬于原癌基因。

【小問2詳解】

構建基因表達載體是將目的基因和運載體連接,本題中是將HPV16和HPV18兩種病毒的衣殼蛋白基因與

載體(質粒)連接。大腸桿菌是原核生物,沒有內質網、高爾基體等復雜的細胞器,大腸桿菌因缺乏內質

網、高爾基體等蛋白質加工修飾系統(tǒng),將表達產物組裝成類似天然病毒的類病毒顆粒的技術難度大。大腸

桿菌是單細胞微生物,易于培養(yǎng)、生長周期短,適合工廠化大規(guī)模生產,所以價格是國外同類產品的一半。

【小問3詳解】

該疫苗作為抗原可誘導B淋巴細胞增殖、分化成漿細胞和記憶細胞。由于初次免疫可以產生記憶細胞和漿

細胞,再次免疫會則激記憶細胞迅速增殖分化為漿細胞,產生大量抗體,因此為獲得較好的預防效果,醫(yī)

生建議6個月內三次注射疫苗。過敏反應是指己產生免疫的機體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時所發(fā)生的組織

損傷或功能紊亂的反應,某些患者在注射過程中或以后出現(xiàn)了皮膚醇麻疹、氣管痙攣、嘔吐等癥狀這是出

現(xiàn)了過敏反應。

(2023屆廣東省茂名市高三第一次綜合考試)18.類風型性關節(jié)炎(RA)是因免疫炎癥反應引起的關節(jié)受損的

一種疾病。TNF-α等細胞因子有甲、乙兩大類,與免疫炎癥有關。這兩類細胞因子相互作用,共同維持免

疫應算的穩(wěn)態(tài)。研究人員為研究RA的發(fā)生與上述兩類細胞因子的關系,分別測定了多例健康志愿者和RA

患者血清中四種細胞因子的平均含量,結果如下圖。請回答:

(1)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RA)是一種—病,TNFa等細胞因子作為細胞間信號分子可以分為兩類,其中甲類

細胞因子促進B細胞增殖分化為—,促進免疫炎癥反應;乙類細胞因子則可抑制免疫炎癥反應。通過實

驗結果分析,屬于乙類細胞因子的有一。

(2)糖皮質激素(GC)屬于腎上觀皮質激素,正常機體通過下圖所示的途徑調節(jié)GC的分泌。Ge具有免疫

抑制作用,是治療RA的藥物之一。RA患者長期大劑量使用GC會導致患者腎上腺皮質分泌功能減退,因

此最好在治療過程中間斷補充一,以防止腎上腺皮質萎縮,引起嚴重后果。該過程反映了GC分泌的一

調節(jié)。

剌激=>∣下展咽*羲F詈M腎上腺皮質卜A糖皮京激索(GC)

(3)研究人員欲驗證中藥姜黃挺取物姜黃素具有一定的抗RA作用,現(xiàn)提供生理鹽水配制的姜黃素溶液,

生理狀態(tài)相同的RA病動物模型大鼠若干只,飼養(yǎng)15天的同種飼料請寫出實驗思路,并預測實驗結果。

實驗思路:—。實驗結果:—?

【答案】(1)①.自身免疫②.漿細胞和記憶細胞③.IL-4和IL-IO

(2)①.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②.分級調節(jié)和負反饋調節(jié)

(3)①.將生理狀態(tài)相同的RA病動物模型大鼠隨機分成兩組,實驗組注射姜黃素,對照組注射等量

的生理鹽水。然后進行喂養(yǎng),在相同的適宜環(huán)境中,給以同樣的飼料進行喂養(yǎng)15天。檢測各組大鼠血清

中甲、乙兩類細胞因子的含量。②.結果分析:若結果為甲類細胞因子水平實驗組低于對照組,乙類

細胞因子結果與之相反,表明姜黃素具有一定的抗RA作用。

【解析】

【分析】1、自身免疫病:是指機體對自身抗原發(fā)生免疫反應而導致自身組織損害所引起的疾病。舉例:

風濕性心臟病、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等。

2、在設計實驗時需要遵循單一變量和對照性原則。

【小問1詳解】

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屬于自身免疫病。TNF-α等細胞因子作為細胞間信號分子,與淋巴細胞表面的特異性受體

結合后調節(jié)免疫應答。在體液免疫過程中,B細胞會增殖分化形成漿細胞和記憶細胞。根據題意可知,甲

類細胞因子促進免疫炎癥反應,乙類細胞因子可抑制免疫炎癥反應,這兩類細胞因子相互作用,共同維持

免疫應答的穩(wěn)態(tài)。柱形圖測定了多例健康志愿者和RA患者血清中四種細胞因子的平均含量,其中健康人

的TNRa和IL-6含量較低,IL-4和IL-Io的含量較高,而RA患者剛好相反,說明屬于乙類細胞因子的有

IL-4和IL-IO0

【小問2詳解】

根據圖示信息可知,RA患者長期大劑量使用GC,GC會反過來抑制下丘腦和垂體的作用,會導致患者腎

上腺皮質分泌功能減退,因此最好在治療過程中間斷補充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以防止腎上腺皮質

萎縮,引起嚴重后果。該過程反應了(GC)分泌調節(jié)具有分級調節(jié)和負反饋調節(jié)的特點。

【小問3詳解】

實驗需要遵循單一變量和對照性原則。將生理狀態(tài)相同的RA病動物模型大鼠隨機分成兩組,實驗組注射

姜黃素,對照組注射等量的生理鹽水。然后進行喂養(yǎng),在相同的適宜環(huán)境中,給以同樣的飼料進行喂養(yǎng)15

天。檢測各組大鼠血清中甲、乙兩類細胞因子的含量。結果分析:若結果為甲類細胞因子水平實驗組低于

對照組,乙類細胞因子結果與之相反,表明姜黃素具有一定的抗RA作用。

(2023屆廣東省深圳市高三第一次調研考試)19.??刹《?0型(E30)是一種腸道病毒??茖W家研究發(fā)現(xiàn)

當DDX3(一種酶)表達量增多時,E30的量也增多。RK-33是一種能夠抑制DDX3合成的小分子化合物。

研究人員用RK-33對E30的增殖影響進行實驗,結果如下圖?;卮鹣铝袉栴}。

時間

(DE30侵入人體后,受到兩個信號的刺激,同時需要細胞因子的作用,開始分裂、分化,大部

分分化為漿細胞,漿細胞產生______。同時被病原體感染的宿主細胞膜表面的某些分子發(fā)生變化,

識別變化信號,并在細胞因子的作用下,加速分裂分化,裂解靶細胞。由此可見

細胞在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中都起著關鍵的作用。

(2)相對于3組,設置1組和2組的目的分別是o

(3)從基因表達角度分析,推測RK-33可能作用于DDX3合成的過程,從而使DDX3合成減

少,DDX3應該是病毒過程中的一種關鍵醉。

【答案】ɑ)①.B細胞②.抗體③.細胞毒性T細胞④.輔助性T細胞

(2)設置1組是作為空白對照,證明RK-33物質對病毒的效果,設置2組是為了排除溶解RK-33的溶劑

對實驗的影響

(3)①.轉錄或翻譯②.復制##增殖

【解析】

【分析】分析題意可知,實驗的研究目的是探究RK-33對E30的增殖影響,1組是空白對照組,對比實驗

結果可知,RK-33對E30的增殖為抑制作用,推測可能是RK-33通過抑制DDX3的合成,進而抑制了E30

的增殖。

【小問1詳解】

E30侵入人體后,會引發(fā)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B細胞的活化需要兩個信號的刺激,即病毒與B細胞的直

接接觸和輔助性T細胞表面特定分子發(fā)生變化并與B細胞結合,還需要輔助性T細胞產生的細胞因子的作

用。當B細胞活化后,就開始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為漿細胞,漿細胞產生抗體,小部分分化為記憶B

細胞。同時被病原體感染的宿主細胞膜表面的某些分子發(fā)生變化,成為靶細胞被細胞毒性T細胞識別變化

信號,并在輔助性T細胞產生的細胞因子作用下,加速分裂分化,裂解靶細胞。由此可見,輔助性T細胞

在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中都起著關鍵的作用。

【小問2詳解】

本實驗的研究目的是探究RK-33對E30的增殖影響,相對于3組,1組只添加了E30,是作為空白對照,

和3組對比的單一變量為是否添加RK-33,證明RK-33物質對病毒的作用效果,2組和3組對比可以排除

溶解RK-33的溶劑對實驗的影響,以確保3組的效果是由RK-33造成。

【小問3詳解】

基因的表達包括轉錄和翻譯兩個過程,DDX3是一種醒,RK-33可能作用于DDX3合成的轉錄或者翻譯過

程,從而使DDX3合成減少。由于DDX3表達量增多時,E30的量也增多,當DDX3合成減少后,病毒的

數量也減少,推測DDX3應該是病毒增殖過程中的一種關鍵醉。

(2023屆廣西柳州市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理綜)4.天津大學醫(yī)學工程與轉化醫(yī)學研究院通過仿新冠病毒構

建了納米顆粒,并開發(fā)出一種新型納米噴霧。該噴霧可激活呼吸道黏膜免疫,使免疫細胞被活化,產生免

疫球蛋白對抗病毒,從而阻止病毒進入體內。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呼吸道黏膜屬于人體免疫系統(tǒng)的第一道防線

B.該納米顆粒的表面存在一些特定結構,能引起人體產生特異性免疫

C.吸入該噴霧后,B細胞受到有關信號刺激發(fā)生活化并增殖分化為漿細胞

D.再次吸入納米噴霧后,體內的記憶T細胞迅速增殖分化為漿細胞產生抗體

【答案】D

【解析】

【分析】1、第一道防線是皮膚和黏膜及其分泌物,它們不僅能夠阻擋大多數病原體入侵人體,而且他們

的分泌物還有殺菌作用。呼吸道黏膜上有纖毛,具有清掃異物(包括病毒、細菌)的作用。

2、第二道防線是體液中的殺菌物質(如溶菌酶)和吞噬細胞。前兩道防線是人類在進化過程中逐漸建立

起來的天然防御功能,特點是人人生來就有,不針對某一種特定的病原體,對多種病原體都有防御作用,

因此叫做非特異性免疫(又稱先天性免疫)。

3、第三道防線主要由免疫器官(扁桃體、淋巴結、胸腺、骨髓、脾等)和免疫細胞(淋巴細胞、單核/巨

噬細胞、粒細胞、肥大細胞)借助血液循環(huán)和淋巴循環(huán)而組成的。第三道防線是人體在出生以后逐漸建立

起來的后天防御功能,特點是出生后才產生的,只針對某一特定的病原體或異物起作用,因而叫做特異性

免疫(又稱后天性免疫)。

【詳解】A、第一道防線是皮膚和黏膜及其分泌物,故呼吸道黏膜屬于人體免疫系統(tǒng)的第一道防線,A正

確;

B、該納米顆粒的表面存在一些特定結構,可以使免疫細胞被活化,產生免疫球蛋白對抗病毒,引起人體

產生特異性免疫,B正確;

C、該噴霧中含有與新冠病毒相似的納米顆粒,吸入機體后,B細胞受到有關信號刺激發(fā)生活化并增殖分

化為漿細胞,漿細胞產生免疫球蛋白對抗病毒,C正確;

D、再次吸入納米噴霧后,體內的記憶B細胞迅速增殖分化為漿細胞產生抗體,D錯誤。

故選D。

(2023屆河南省鄭州市高三第一次質量預測)22.人體皮膚大面積燒傷后,容易發(fā)生病菌感染,主要原因是

傷者的()

A.非特異性免疫功能下降B.細胞免疫作用減弱

C.抗體產生的數量不足D,過敏反應增強

【答案】A

【解析】

【分析】人體有三道防線來抵御病原體的攻擊。皮膚、黏膜是保衛(wèi)人體的第一道防線;體液中的殺菌物質

(如溶菌酶)和吞噬細胞是保衛(wèi)人體的第二道防線。這兩道防線人人生來就有,是機體在長期進化過程中遺

傳下來的,不針對某一類特定的病原體,而是對多種病原體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作非特異性免疫。

【詳解】皮膚是人體抵御病原體的第一道防線,屬于非特異性免疫,人體皮膚大面積燒傷后,非特異性免

疫功能下降,容易發(fā)生病菌感染。

故選Ao

(2023屆河南省鄭州市高三第一次質量預測)32.新冠病毒近幾年給社會帶來了一些不利的影響。請結合所

學知識,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接種新冠病毒疫苗會產生相應的抗體,抗體是由_____細胞分泌產生。接種新冠病毒疫苗(填

"能''或"不能”)治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被新冠病毒感染后,人體內會不會發(fā)生細胞免疫?(填“會”

或“不會”)。

(2)某人同時進行了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和抗體檢測(檢測體內是否有新冠病毒抗體),若核酸檢測結果為

陰性而抗體檢測結果為陽性,說明(答出1種情況即可)。

(3)結合所學知識和本題信息進行分析,下列認知不科學的是。

A.非特異性免疫對于抵抗新冠病毒感染沒有作用

B.如果新冠病毒抗原檢測結果呈陽性,也可能是感染普通流感病毒所致

C.新冠病毒易變異,之前注射的疫苗對變異的新冠病毒基本無效

D.青霉素等抗生素對新冠病毒基本沒有作用

(4)新冠病毒進入人群之后,經過相互選擇、相互淘汰,將與人類共同進化,人類與新冠病毒可能長期

共存,在此過程中,新冠病毒的進化方向是(從毒性和傳染能力兩個方面分析),人類的進化方向

是(從免疫能力方面分析)。

【答案】(1)①.漿②.不能③.會

(2)該個體曾經感染過新冠病毒,機體發(fā)生特異性免疫反應,產生抗體,將病毒消滅,則核酸檢測為隱性,但由

于抗體有一定的時效性,能在體內存在一段時間,故抗體檢測為陽性;

(3)ABC

(4)①.毒性逐漸下降,傳染性逐漸增強②.免疫力逐漸增強

【解析】

【分析】注射疫苗是有效的預防病原體措施。人體有三道防線來抵御病原體的攻擊,皮膚、黏膜是保衛(wèi)人

體的第一道防線;體液中的殺菌物質(如溶菌酶)和吞噬細胞(如巨噬細胞和樹突狀細胞)是保衛(wèi)人體的

第二道防線,這兩道防線人人生來就有,是機體在進化過程中遺傳下來的,不針對某一類特定的病原體,

而是對多種病原體都有防御作用,即非特異性免疫;當病原體突破了這兩道防線,機體才會動用第三道防

線即特異性免疫(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病毒只有在活細胞中才能增殖,被新冠病毒感染后,新冠病毒

就進入人體細胞內部,抗體對它就無能為力了,就要靠T細胞直接接觸靶細胞來抵御,人體內就會發(fā)生細

胞免疫。

【小問1詳解】

根據體液免疫的有關知識可知抗體是由漿細胞分泌產生的;接種疫苗后,人體內可產生相應的抗體,從而

對特定傳染病具有抵抗力,因此注射疫苗是有效的預防措施,則知接種新冠病毒疫苗不能治療新型冠狀病

毒感染;病毒只有在活細胞中才能增殖,被新冠病毒感染后,新冠病毒就進入人體細胞內部,抗體對它就

無能為力了,就要靠T細胞直接接觸靶細胞來抵御,人體內就會發(fā)生細胞免疫。

【小問2詳解】

某人同時進行了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和抗體檢測,若核酸檢測結果為陰性而抗體檢測結果為陽性,說明該個體

曾經感染過新冠病毒,機體發(fā)生特異性免疫反應,產生抗體,將病毒消滅,則核酸檢測為陰性,但由于抗體有一

定的時效性,能在體內存在一段時間,故抗體檢測為陽性。

【小問3詳解】

A、人體有三道防線來抵御病原體的攻擊,皮膚、黏膜是保衛(wèi)人體的第一道防線;體液中的殺菌物質(如

溶菌酶)和吞噬細胞(如巨噬細胞和樹突狀細胞)是保衛(wèi)人體的第二道防線,這兩道防線人人生來就有,

是機體在進化過程中遺傳下來的,不針對某一類特定的病原體,而是對多種病原體都有防御作用,即非特

異性免疫;當病原體突破了這兩道防線,機體才會動用第三道防線即特異性免疫,因此非特異性免疫對于

抵抗新冠病毒感染有一定的作用,A錯誤;

B、感冒是由鼻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等病毒或細菌等病原體感染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新型冠

狀病毒抗原檢測陽性的患者通常存在新型冠狀病毒的感染,因其與感冒的病原體完全不同,因此新型冠狀

病毒抗原檢測陽性通常和感冒沒有關系,B錯誤;

C、新冠疫苗對變異后病毒的作用,與新冠病毒變異后免疫抗原性改變有關。新冠病毒變異性較強,同時

新冠病毒變異后亞型較多,其免疫抗原性與變異的亞型有關。如果新冠病毒變異后,其免疫抗原性變化相

對較小,則新冠病毒疫苗對于變異后的新冠病毒有一定的預防感染效果,但如果新冠病毒變異后,免疫抗

原性變異較大,則現(xiàn)有的新冠疫苗預防感染效果相對較小,C錯誤;

D、因為青霉素屬于抗生素,只能殺滅敏感的細菌,而造成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病原體為病毒,因此青霉

素等抗生素對新冠病毒基本沒有作用,不能治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D正確。

故選ABC。

【小問4詳解】

病毒進化有兩個主要方向,其一是傳播性;其二是致病性稱為病毒的毒力。新冠病毒與人類的關系是寄生,

如果新冠病毒變異導致致病性、致死率下降,那么,它可能成為在人類體內長期存在的病毒,在與人類相

互選擇的過程中,與人類共同進化。因為新冠病毒無法獨立生存,必須要寄生在有生命活性的細胞內才能

繁殖復制,延續(xù)自己的基因,所以在不停地基因變異中,那些可以增加傳播性的子代病毒總會更容易傳染

給他人,而傳播性變弱的子代病毒則被淘汰。因此從進化的角度來看,病毒的進化方向是新冠病毒的毒性

逐漸下降,其傳染性逐漸增強。人類受到新冠病毒的感染后,體內會因為特異性免疫產生特異的記憶細胞

和相關抗體,隨著病毒的不斷變異,人體感染后產生的特異的記憶細胞和相關抗體的種類越多,免疫能力

逐漸增強。

【點睛】本題主要考查免疫及免疫學應用的有關知識,并要求學生能結合新冠問題,從進化角度對新冠的

未來走勢進行相關預測和分析。

(2023屆黑龍江省大慶市高三第一次教學質量檢測)30.樹突狀細胞(DC細胞)攝取并處理抗原后,會將抗

原信息暴露在細胞表面,并傳遞給輔助性T細胞??乖秩肴梭w后引起免疫應答的部分過程如圖所示。輔

助性T細胞釋放的白介素-4(一種細胞因子)能誘發(fā)支氣管哮喘。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De細胞和輔助性T細胞在人體第二道防線中發(fā)揮重要作用

B.圖中細胞間信息交流方式與神經元間的信息交流方式相同

C.輔助性T細胞分泌的細胞因子作用于B細胞后,即能激活B細胞

D.服用藥物來阻斷白介素-4的信號通路是治療支氣管哮喘的途徑之一

【答案】D

【解析】

【分析】I、細胞免疫:細胞毒性T細胞識別到被感染的宿主細胞后,增殖分化形成新的細胞毒性T細胞

和記憶細胞,細胞毒性T細胞和靶細胞接觸,將靶細胞裂解。

2、體液免疫:病原體可以直接和B細胞接觸,樹突狀細胞作為抗原呈遞細胞,可對抗原進行加工、處理

后呈遞至輔助性T淋巴細胞,隨后在抗原、激活的輔助性T細胞表面的特定分子雙信號刺激下,B淋巴細

胞活化,再接受細胞因子刺激后增殖分化成記憶細胞和漿細胞,漿細胞產生抗體,和病原體結合。

【詳解】A、T細胞在人體第三道防線中發(fā)揮重要作用,A錯誤;

B、吞噬細胞和T細胞通過直接接觸進行信息交流,而神經元之間通過神經遞質與受體結合的方式進行信

息交流,二者信息交流的方式不同,B錯誤;

C、B細胞的活化需要病原體與B細胞接觸,同時還需要T細胞傳遞的信號的作用才能被激活,且T細胞

產生的細胞因子能促進B細胞增殖、分化過程,C錯誤;

D、T細胞釋放的白介素-4(一種細胞因子)能誘發(fā)支氣管哮喘,因此,服用藥物來阻斷白介素-4的信號

通路是治療支氣管哮喘的途徑之一,D正確。

故選D。

(2023屆湖北省高三高考第四次適應性模擬測試)22.癌癥現(xiàn)已成為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疾病之一,科學家

們一直在研究可以治療癌癥的藥物和技術。下圖1為普通抗癌藥物和單克隆抗體藥物作用特點,圖2為我

國科學家設計的單克隆抗體偶聯(lián)藥物(ADC)作用機制。請根據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ADC

分子標祀治療藥物的

定向導彈式攻擊

正常細胞正常細胞

圖1抗癌藥物和生物導彈作用特點圖2單克隆抗體偶聯(lián)藥物作用機制

(1)一般情況下,人體可自行發(fā)現(xiàn)并消滅體內的腫瘤細胞,這體現(xiàn)了免疫系統(tǒng)的功能。

(2)治療癌癥的“生物導彈”由單克隆抗體和抗癌藥物組成,分子標靶治療藥物主要依靠細胞膜上的受體區(qū)

分正常細胞和癌細胞,其中的單克隆抗體的優(yōu)點有。

(3)請根據圖2所示說出ADC殺死腫瘤細胞的作用機制:,藥物進入體內后,抗

體部分與腫瘤細胞表面的靶向抗原結合,從而殺死腫瘤細胞。

(4)2021年8月,120萬一針的天價抗癌藥(CAR-T療法)進入大眾的視野,國內首例CAR-T療法治療

的淋巴瘤患者在上海瑞金醫(yī)院出院,為腫瘤患者的治愈帶來希望。CAR-T療法是一種免疫療法,就是將患

者的T細胞取出來在體外培養(yǎng)、修飾,使其獲得特異性識別腫瘤細胞的能力,然后在體外大量擴增后重新

輸回患者體內,發(fā)揮抗腫瘤的治療作用,即把T細胞改造成CAR-T細胞(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

①從上述CAR-T療法的機理可知,由T細胞改造成的CAR-T細胞特異性識別腫瘤細胞后,其發(fā)揮作用的

過程是CAR-T細胞o

②長期情緒不良的人更容易感染或發(fā)生腫瘤,這說明o

【答案】(1)監(jiān)控與清除

(2)特異性強、靈敏度高、可大量制備

(3)腫瘤細胞會將ADC分子內吞(ADC被腫瘤細胞內吞),之后ADC藥物會在溶酶體中分解釋放出毒

性藥物,破壞DNA或阻止腫瘤細胞分裂

(4)①.先增殖、分化產生效應T細胞和記憶T細胞,隨后由效應T細胞與腫瘤細胞密切接觸,使

腫瘤細胞裂解死亡②.神經系統(tǒng)會影響免疫系統(tǒng)的功能

【解析】

【分析】1、單克隆抗體的制備過程是:對小動物注射抗原,從該動物的脾臟中獲取效應B細胞,將效應

B細胞與骨髓瘤細胞融合,篩選出能產生單一抗體的雜交瘤細胞,克隆化培養(yǎng)雜交瘤細胞(體內培養(yǎng)和體

外培養(yǎng)),最后獲取單克隆抗體;

2、兩次篩選:篩選得到雜交瘤細胞(去掉未雜交的細胞以及自身融合的細胞);篩選出能夠產生特異性抗

體的細胞群;

3、單克隆抗體的作用:①作為診斷試劑:(最廣泛的用途)具有準確、高效、簡易、快速的優(yōu)點.②用于

治療疾病和運載藥物:主要用于治療癌癥,可制成“生物導彈

【小問1詳解】

機體自行發(fā)現(xiàn)和消滅體內產生的腫瘤細胞主要依靠效應T細胞,屬于細胞免疫,這一過程體現(xiàn)了免疫系統(tǒng)

的監(jiān)控與清除功能。

【小問2詳解】

單克隆抗體的優(yōu)點有:特異性強、靈敏度高、可大量制備。

【小問3詳解】

根據圖2所示可知I,ADC殺死腫瘤細胞的作用機制:腫瘤細胞會將ADC分子內吞(ADC被腫瘤細胞內吞),

之后ADC藥物會在溶酶體中分解釋放出毒性藥物,破壞DNA或阻止腫瘤細胞分裂。

【小問4詳解】

①T細胞改造成CAR-T細胞特異性識別腫瘤細胞后,先增殖、分化產生效應T細胞和記憶T細胞,隨后

由效應T細胞與腫瘤細胞密切接觸,使腫瘤細胞裂解死亡。

②“情緒不良''是神經系統(tǒng)調節(jié)的表現(xiàn),長期情緒不良的人易患各種疾病,說明神經系統(tǒng)會影響免疫系統(tǒng)的

功能。

【點睛】本題考查單克隆抗體的制備過程和應用,意在考查考生的識記能力和理解所學知識要點,把握知

識間內在聯(lián)系,形成知識網絡結構的能力;能運用所學知識,準確判斷問題的能力,屬于考綱識記和理解

層次的考查。

(2023屆湖北省高三高考仿真模擬測試)19.核酸疫苗是將編碼某種抗原蛋白的外源基因(DNA或RNA)導

入動物體細胞內,并通過宿主細胞的表達系統(tǒng)合成抗原蛋白,誘導宿主產生對該抗原蛋白的免疫應答,以

達到預防和治療疾病的目的。如圖為針對某種RNA病毒抗原(S蛋白)研制DNA疫苗和RNA疫苗的思

路。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該疫苗中的核酸可作為抗原刺激人體產生體液免疫

B.步驟①中對編碼S蛋白的基因進行擴增,需要用到DNA聚合酶和解旋酶

C.進行步驟②時,用DNA連接酶即可構建表達S蛋白的基因表達載體

D.核酸疫苗能在人體細胞中成功表達S蛋白,說明了生物界共用一套密碼子

【答案】D

【解析】

【分析】核酸疫苗需要將編碼某種抗原蛋白的外源基因(DNA或RNA)導入動物體細胞內,此過程需要利

用基因工程技術,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是:獲取目的基因、構建基因表達載體,將目的基因導入到受

體細胞,目的基因的檢測和表達。

【詳解】A、該疫苗中的核酸可以編碼抗原蛋白,核酸本身不能作為抗原刺激人體產生體液免疫,A錯誤;

B、步驟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