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路基路面設計經驗小結_第1頁
公路路基路面設計經驗小結_第2頁
公路路基路面設計經驗小結_第3頁
公路路基路面設計經驗小結_第4頁
公路路基路面設計經驗小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公路路基路面設計體會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二〇一四年六月1主要內容路基路面工程2公路建設條件1不良地質及特殊路基處理3改擴建項目路基路面相關問題42公路建設條件1工可階段勘察與初勘和詳勘有區(qū)別,只是對區(qū)域性工程地質條件了解,對影響工程方案的關鍵性影響因素,如不良地質、特殊性巖土、重點構筑物等進行必要的工程地質勘查。整個思想是概略了解,初步評價。工可地質圖比例尺一般1:5萬——1:50萬,標明地質要素(地層界線。初勘1:1萬——1:2萬詳勘1:20003由于公路建設會受到地形、地質、水文等自然條件的制約,只有先了解這些自然規(guī)律,才能合理規(guī)劃設計,控制工程規(guī)模,節(jié)省投資。公路建設條件14◆山地與丘陵:山地是指高于周圍平地,而內部又有一定高差的正地形;呈帶狀延伸的山地稱為山脈;丘陵是海拔高度500m以下,高低起伏<200m的正地形。◆高原與平原:都是大面積的平坦或略有波狀起伏的地形;高原一般海拔高度>1000m,而平原則<200m(內陸海拔幾百米的平原稱為高平原,如成都平原)?!襞璧兀菏堑陀谥車降氐呐锠钬摰匦?,是升降差異運動的產物。>5000m:極高山3500~5000m:高山1000~3500m:中山500~1000m:低山<500m:丘陵(相對高度<300m)公路建設條件1地形地貌工可報告中第五章建設條件我們常??梢钥吹奖卷椖恐饕譃槿齻€地貌區(qū),構造剝蝕中山區(qū)構造剝蝕低山區(qū)沖湖積平原區(qū)5大陸以剝蝕為主,海洋以沉積為主。山區(qū)以剝蝕為主,平原以沉積為主。內力和外力地質作用的關系:

內力地質作用決定地表的基本形態(tài)和內部構造——地表形態(tài)的塑造者外力地質作用破壞和重塑地表形態(tài)——地表形態(tài)的雕刻者地殼上升時,遭受剝蝕。地殼下降時,接受沉積。公路建設條件1地質作用6強烈碰撞和水平擠壓,使沉積巖發(fā)生彎曲而形成褶皺,常形成高大的褶皺山脈。褶皺有兩種基本形態(tài),中間向下凹陷的叫向斜,中間向上隆起的叫背斜。工程地質條件1在背斜油氣藏內,由于重力分異的結果,氣占據背斜的頂部,油居中呈環(huán)帶狀分布,水在下面托著油氣。在靜水條件下,油氣和油水界面是水平的,含氣和含油邊界都平行背斜儲集層頂面的構造等高線。向斜巖層向下突出,水往低處流,水流方向和巖層方向一致,容易聚集水。地質構造7路基靈活設計1、邊坡坡率應靈活自然、因地制宜、順勢而為,不宜采用單一坡度,以減少痕跡。2、避免大填大挖,避免揭皮式挖方及一把刀式的填方。公路建設條件1地質調查、地質選線隨著山區(qū)高等級公路建設速度加快,大量在建或待建的公路將穿越不良地質條件區(qū)工可階段的重要一環(huán)為地質選線,其最終目的是要在眾多的路線方案中選出符合要求、經濟合理的最佳方案。面對復雜的自然條件,選線過程中應對地形、地質和水文地質進行仔細調查,充分利用有利地形,與山脈走向相輔相承,避免高填深挖,對于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嚴重不良地質路段,應設法繞避,必須穿過時應選擇合適位置,減少穿越范圍,并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8褶皺構造對深路塹和高邊坡影響山坡巖層地質構造的影響a-向斜山;b-背斜山;c-單斜山1-有利情況;2-不利情況公路建設條件1地質調查、地質選線9公路建設條件1地質調查、地質選線K線避開了斷裂帶的影響,從地質角度分析較優(yōu)。因此,本路段推薦K線。K線、D線區(qū)內地形為丘陵區(qū)地貌,總體地勢相近。區(qū)內大型地質構造帶主要為建始斷裂帶。該斷裂帶屬于新華夏系茶果園一茶山一白果壩弧形背斜帶,總體呈NE-SW向延伸。D線總體走向與建始斷裂帶平行,雖然D線已經盡可能避讓了建始斷裂帶主斷層區(qū),但受建始縣城規(guī)劃區(qū)的限制,高速公路線位與斷裂帶相距較近,本項目仍處于建始斷裂帶影響范圍內,由此也將帶來防護工程數量的增加。銀北高速K與D線分別從建始縣城東側與西側通過建始斷裂帶10公路建設條件1地質調查、地質選線武深高速終點段擬定了K、B、C三個方案從地形上看,K線沿山體坡腳展線,局部需開挖切坡,B、C線進入盆地平原區(qū),地形平坦,相比而言,B、C線地形條件略優(yōu)于K線。通過地質調查,C線穿越志留、二疊系地層范圍比K方案大,而滑坡巖溶主要集中在該類地層中,因此C線滑坡、巖溶比較發(fā)育,C線差于K線;由于K73~K86受斷裂影響巖石破碎,K線存在垮塌及不均勻沉降等問題,而B線巖性相對單一穩(wěn)定,承載力較均勻,工程地質條件較好。綜上所述,從地形地質條件方面相比較,B方案最好,K方案次之,C方案最差。11鶴來高速滑坡、斷裂破碎帶的繞避建設項目在建設過程中能否保證進度、質量和節(jié)約投資,很大程度取決于設計方案的優(yōu)劣。前期設計階段是工程建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其影響工程造價的可能性為30~75%,因此工可階段的方案優(yōu)化、工程比選對工程的成敗尤為重要。公路建設條件1地質調查、地質選線12主要內容路基路面工程2公路建設條件1不良地質及特殊路基處理3改擴建項目路基路面相關問題413路基路面是公路的一部分。公路的發(fā)展主要有四個階段。路基路面工程2公路的發(fā)展14路基路面設計(包括路基防護設計、路面設計、排水設計、工程數量、筑路材料等)路基路面主要由路基工程和路面工程組成路基路面工程2路基路面的組成路床【roadbed】指的是路槽底部一定深度的部分稱路床。土質路床又稱土基。路床是路面的基礎,是指路面底面以下80cm范圍內的路基部分。路床1路床分上、下兩層:路面底面以下深度0~30cm范圍內的路基稱為上路床;路面底面以下深度30~80cm范圍內的路基稱為下路床。15路基路面工程2路基路面的組成16路基路面工程2路基路面的組成路基路面設計(路基橫斷面設計、路基防護型式設計、路面設計、排水設計)、路面數量估算表、土石方數量估算表、排水防護數量估算表、特殊路基處理數理估算表等。17路基橫斷面的型式因線路設計標高與地面標高的差而不同,一般可歸納為四種類型:路堤,全部用巖土填筑而成路塹,全部在天然地面開挖而成半填半挖,一側開挖、另一側填筑不填不挖,路基標高與原地面標高相同路基類型與構造路基路面工程2路基工程18高度大于20米的填方原則上用橋梁中心挖深大于30米或挖方邊坡高度大于1.6倍路基寬度值的,原則上用隧道路基路面工程2路基工程19

路堤按其填土高度可劃分為矮路堤、高路堤和一般路堤:矮路堤填土高度低于1.0~1.5m→矮路堤→常在平坦地區(qū)取土困難時選用。高路堤填土高度大于規(guī)范規(guī)定的數值→即填方總高度超過18m(土質)或20m(石質)的路堤;一般路堤填土高度介于高、矮路堤兩者之間→隨其所處的條件和加固類型不同,主要有浸水路堤、陡坡路堤及挖溝填筑路堤等型式。路基路面工程2路基工程203)路堤填料理想材料:強度高、水穩(wěn)定性好、壓縮性小、施工方便以及運距短的巖土材料。一般原則:a、盡量移挖作填;b、礫(角礫)類土、砂類土應優(yōu)先選作路床填料;c、含腐殖質、有機質土必須換填;d、土含水量大,應采取晾曬或摻入石灰、固化材料等技術措施進行處理。

路基部位(路面底面以下深度)

填料最小強度CBR(%)填料最大粒徑(cm)高級路面其它路面上路床(0~30cm)8610下路床(30~80cm)5410上路堤(80~150cm)4315下路堤150cm以下3215表3-1路基填料最小強度和最大粒徑要求級配路基路面工程2路基工程211)基本型式:全挖式路基臺口式路基半山洞路基西部山區(qū)地形丘陵地區(qū)路基路面工程2路基工程

路塹222)注意事項:少用深長路塹合適的邊坡坡率加強排水處治基底3)邊坡形狀:直線折線臺階形

1321.排水通風,2.行車視距,3.施工困難,4.自然病害23一般路基:一般工程地質、水文地質條件下,填方高度和挖方深度小于規(guī)范規(guī)定高度/深度的路基。一般路基設計可以結合當地的地形、地質情況,直接套用典型橫斷面圖或設計規(guī)定,而不必進行個別論證和驗算。對于工程地質特殊路段和高度/深度超過規(guī)范規(guī)定的路基,應進行個別設計和穩(wěn)定性驗算。路基設計的基本內容:路基基身設計(斷面型式/寬度與高度/邊坡形狀與坡度)路基排水設計坡面防護與加固設計附屬設施的設計專項工程設計(特殊路基處理)路基路面工程2路基設計24路基幾何尺寸由寬度、高度和邊坡坡度三者構成:路基寬度,取決于公路技術等級;路基高度,取決于地形和公路縱斷面設計(包括路中心線的填挖高度、路基兩側的邊坡高度);路基邊坡坡度,取決于地質、水文條件、路基高度和橫斷面經濟性等因素。就路基的整體穩(wěn)定性來說,路基的邊坡坡度及相應采取的措施,是路基設計的主要內容。路基路面工程2路基設計25路基寬度:行車道路面及其兩側路肩寬度之和→高等級道路設有中間帶、路緣帶、變速車道、爬坡車道、緊急停車帶、慢行道或其它路上設施時。路面:道路上供各種車輛行駛的行車道部分→寬度根據設計通行能力及交通量大小而定,一般每個車道寬度3.50~3.75m路肩:指行車道外緣到路基邊緣,具有一定寬度的帶狀部分→包括有鋪裝的硬路肩和土路肩→路肩寬度由公路等級和混合交通情況而定。路基路面工程2路基設計26路基橫斷面組成,對應不同設計速度、地形條件采取不同斷面寬度目前比較常見的有山區(qū)8024.5m21.5m平原10026

12028六車道10033.512034.5八車道1004112042《標準》第3.0.6條規(guī)定“高速公路右側硬路肩寬度小于2.50m時,應設置緊急停車帶。緊急停車帶寬度應為3.50m,有效長度不應小于30m,間距不宜大于500m?!?7四車道區(qū)別山區(qū)8024.5m平原10026m設計速度路基寬度行車道寬度中央分隔帶寬度土路肩寬度硬路肩寬度8024.53.75×22.00.75×22.50×228

1)路肩寬度應得到保證→最小每邊0.5m/0.75m(四級/二、三級公路)→城鎮(zhèn)近郊1~3m;

2)彎道半徑R≤250m時→應在路基內側按規(guī)定加寬;

3)路塹位于彎道上,注意開挖視距平臺;

4)四級公路一般采用6.5m的路基,當交通量較大或有特殊需要時,可采用7.0m的路基。

5)工程特別艱巨路段及交通量很小的公路,可采用4.5m的路基,并應按規(guī)定設置錯車道。路基路面工程2路基設計29路基高度路基高度:路堤填筑高度或路塹開挖深度,是路基設計標高與原地面標高之差→原地面橫向有傾斜→中心高度或邊坡高度;中心高度:是指路中心線處的設計標高與原地面標高之差;邊坡高度:路基邊坡高度,指填方坡腳或挖方坡頂與路基邊緣的相對高差。路基填挖高度:是在路線縱斷面設計時,綜合考慮路線縱坡要求、路基穩(wěn)定性要求和工程經濟要求等因素確定的。路基路面工程2路基設計30注意:

1)盡量少用高路堤、深路塹;

2)減小水的影響→考慮路基臨界高度→確定路基最小填土高度→保證路基處于干燥或中濕狀態(tài);

3)填土高度受限制→不能達到規(guī)范的規(guī)定時→采取相應的處治措施,避免地面積水和地下水浸入路基;

3)沿河及受水浸淹的路基邊緣標高,一般應高出根據規(guī)定的設計洪水頻率計算的水位+壅水高度+波浪侵襲高度+0.5m安全高度;

4)大、中橋橋頭引道的路基設計標高,應比設計洪水位加壅水高度高出至少0.5m。穩(wěn)定性、排水、通風、視距等因素路基路面工程2路基工程311)路堤邊坡坡度→填料的物理力學性質/氣候條件/邊坡高度/基底的工程地質、水文地質條件選定。2)一般情況按規(guī)范查表選用;3)邊坡高度超過表值或水文地質情況不良時→根據實際情況再進行邊坡穩(wěn)定性分析,綜合比較后確定;4)對于已作加固的路堤,邊坡可適當放陡;5)沿河受水浸淹路基的填方邊坡坡度→設計水位以下視填料情況可采用1︰1.75~1︰2.0,在常水位以下部分可采用1︰2.0~1︰3.0;6)為使汽車在必要時便于駛下公路,平丘微區(qū)高度不超過1.0m的路堤,如用地條件許可→采用不陡于1:3邊坡;7)地震區(qū)→放緩邊坡;路基路面工程2路基設計路堤高度32坡度確定:設計時應參考當地穩(wěn)定的自然山坡和人工坡(如已建成道路的邊坡等)的坡度,并結合當地的工程地質和水文條件、采用的施工方法等因素綜合考慮,參考規(guī)范中所列經驗值進行確定。邊坡高度超過表值或水文地質情況不良時→根據實際情況再進行邊坡穩(wěn)定性分析,綜合比較后確定。1.類比→2.穩(wěn)定性分析路基路面工程2路基設計路塹高度33

為了確保路基穩(wěn)定和行車安全,一般路基工程有關的附屬設施除路基排水、防護加固外,還有取土坑、棄土堆、護坡道、碎落臺、堆料坪及錯車道等。這些設施是路基設計的組成部分,應正確合理設置。

原則:充分利用,借之有利。

1)支援農業(yè),少占農田;

2)能兼顧農田、水利、魚池建設和環(huán)境保護等;

3)在原地面橫坡不大于1︰10的平坦地區(qū),可在路基兩側設置取土坑;橫坡大于1︰10的地區(qū),應設置在路基上側;

4)在洪水淹沒地段的路堤(如河灘路堤或引道)的兩旁,一般不準設置取土坑;

5)取土坑應有規(guī)則的形狀及平整的底部,坑底縱坡一般應不小于0.3%,橫向也應設置坡度(單坡/雙坡),以利排水;

6)取土坑深度建議不大于1.0m,寬度視借方量而定;

7)取土坑內緣至路堤坡腳應留一定寬度的護坡道,其外緣至用地邊界的距離不小于0.5m,不大于1.0m。路基路面工程2路基設計取土坑設置34護坡道碎落臺路基路面工程2路基工程35護坡道:保護路基邊坡穩(wěn)定的一種措施→其加寬路基邊坡橫距,減小了邊坡的平均坡度→邊坡穩(wěn)定性↑。特點:護坡道愈寬→邊坡穩(wěn)定性↑→填方數量↑。設置:一般設置在路堤坡腳或路塹坡腳處;邊坡較高時亦可設在邊坡中部或邊坡的變坡點處;浸水路基的護坡道,可設在浸水線以上的邊坡上。寬度:最小為1m,視邊坡高度h而定:H≤3.0m,d=1.0m;H=3.0~6.0m,d=2.0m;H=6.0~12.0m,d=2.0~4.0m。路基路面工程2路基工程36碎落臺:常設于土質或石質土的挖方邊坡坡腳處,位于邊溝的外緣,有時亦可設置在挖方邊坡的中間。目的:主要是供零星土石碎塊下落時臨時堆積,不致堵塞邊溝,同時也起護坡道的作用。要求:碎落臺寬度一般應大于1.0m;如考慮同時起護坡作用,可適當加寬;碎落臺上的堆積物應定期清除。路基路面工程2路基工程37單車道公路,由于會車和避讓的需要,通常每隔200~500m設置錯車道一處,供錯車和停車用。設置要求:按規(guī)定錯車道的長度不得短于30m,兩端各有長度為10m的出入過渡段,中間10m供停車用;單車道的路基寬度為4.5m,單車道的錯車道處路基寬度6.5m。錯車道應選在有利地點,并使相鄰兩錯車道之間能夠通視,以便駕駛員能及時將車駛入錯車道,避讓來車;錯車道是單車道路基的一個組成部分,應與路基同時設計與施工。路基路面工程2路基工程38防護形式:自然挖坡、生態(tài)防護、圬工鋪砌圬工控制:6000方綠化形式:草灌結合、散叢結合、宏觀造型鋪砌形式:體現文化、貼近自然路基路面工程2路基防護型式39大致分為植物防護、骨架植草防護、護面墻以及其它防護四種防護類型:1、植物防護1)草灌混植護坡:適用于邊坡高度較小的土質填方路基及路塹邊坡防護,其優(yōu)點是施工方便、快捷、經濟;但坡面防沖刷效果較差。2)三維網噴播草(灌木)籽護坡:優(yōu)點是利于環(huán)保、施工方便、快捷。其缺點是對于填高和挖深較大的路段防護效果不好,且造價相對于草灌混植護坡要高。3)客土噴播植草:優(yōu)點是對巖石路塹邊坡綠化效果好。費用較高。4)攀緣性植物:適用于有綠化要求的穩(wěn)定硬質巖石邊坡,防護景觀效果好、施工快捷、費用較省,但初期景觀效果差。2、骨架植草防護1)襯砌拱植草護坡:對于邊坡高度較大的填方路基、土質和全~強風化巖質路塹邊坡的防沖刷效果較好,排水較為順暢。但施工工藝略顯復雜。外觀效果較差。2)人字型植草護坡:對于邊坡高度較大的填方路基、土質和全~強風化巖質路塹邊坡的防沖刷效果較好,排水較為順暢,景觀效果較好。路基路面工程2路基防護型式402、骨架植草防護3)預制砼六棱塊植草:施工較便捷,抗沖刷效果較好,但圬工數量略大;綠化效果較差。4)錨桿框架填土植草:對風化破碎巖石起主動加固作用,防止邊坡局部楔形破壞。與環(huán)境協調較好,但施工工藝較復雜、造價較高。5)SNS柔性網:適用于巖石易風化碎落但整體穩(wěn)定的巖質邊坡路段,能有效防止邊坡巖體的局部碎落,使裸露的巖石邊坡自然的融入環(huán)境,景觀協調性好。3、護面墻防護適用于強風化巖質破碎且整體穩(wěn)定的路塹邊坡防護,其優(yōu)點是防護效果好,能充分利用項目區(qū)豐富的片石,就地取材;窗孔內噴播植草后景觀效果較差。其缺點是圬工量較大。4、其它防護1)擋土墻(護腳):增加邊坡穩(wěn)定性、防沖刷效果好,減少公路用地和拆遷,但圬工數量較大,施工要求高,綠化效果差,造價較高。2)漿砌片石護坡:施工工藝簡單;防沖刷效果較好。但圬工數量較大,景觀效果較差,造價較高。路基路面工程2路基防護型式41路基邊坡防護設計通過上述方案比選,路基防護分不同路段推薦方案如下:1)邊坡高度H≤4.0m的填方和土質挖方路段采用噴播草籽+灌木籽防護。2)邊坡高度邊坡4.0<H≤8.0m的填方路段和4.0<H≤6.0m路塹邊坡采用三維網植草防護。3)邊坡高度H>8.0m的填方路段,上部8m采用三維網植草防護,8m以下采用拱形型骨架植草防護;邊坡高度H>20m路段下部邊坡防護采用拱形型骨架植草防護或坡腳設置護腳墻。4)邊坡高度6.0<H≤10.0m的土質(含全強風化軟質巖)挖方路段,采用拱型骨架植草防護。5)在泥質砂巖、頁巖、片巖等各種軟質巖(含風化較嚴重的硬質巖)挖方邊坡,若邊坡穩(wěn)定,采用拱型骨架植草防護;若邊坡存在小規(guī)模崩塌、碎落等,則采用錨桿框架梁植草防護。6)沿河受洪水浸淹或水塘浸水路堤采用M7.5漿砌片石滿鋪護坡、擋土墻或護腳墻,基礎埋置深度應滿足沖刷要求;跨河流或沿河流縱向布置的橋梁橋頭路段采用C25預制實心六棱塊防護,一般橋梁橋頭路段采用C25預制空心六棱塊植草防護。7)填方路基沿線為大片水田或房層密集地段,為節(jié)約土地,填方坡腳不設護坡道,設護腳矮墻或擋土墻。路基路面工程2路基防護型式42邊坡自然穩(wěn)定下的

植物防護或不防護2/743自然挖坡44混凝土噴錨45圬工護砌46足夠的強度和剛度足夠的穩(wěn)定性耐久性表面平整表面抗滑路面是道路的重要工程結構物,它鋪筑在路基頂面,是用不同材料或混合料分層鋪筑而成的供車輛行駛的一種層狀結構物。路面結構直接承受車輪荷載,其質量好壞直接影響到道路的使用品質概念路面要求路基路面工程2路面工程47路緣石面層硬路肩土路肩攔水帶基層墊層縱向排水滲溝路緣帶槽式全鋪式路面橫斷面形式路基路面工程2路面工程在路基上按路面行車道及硬路肩設計寬度開挖路槽,保留土路肩,形成淺槽,在槽內鋪筑路面。也可采用培槽方法,在路基兩側培槽,或半填半挖的方法培槽。在路基全部寬度內部鋪筑路面。在高等級公路建設中,有時為了將路面結構內部的水分迅速排出,在全寬范圍內鋪筑基層材料,保證水分由橫向排入邊溝。有時考慮到道路交通的迅速增長,為適應擴建的需要,將硬路肩及土路肩的位置全部按行車道標準鋪筑面層。48路拱橫坡度:為了保證路面上雨水及時排出,減少雨水對路面的浸潤和滲透而減弱路面結構強度,路面表面應做成直線形或拋物線形的路拱。路基路面工程2路面工程49路面結構分層及層位功能:按照使用要求、受力狀況、土基支承條件和自然因素影響程度的不同,將路面分成若干層次。通常按各個層位功能的不同,劃分為三個層次,即面層、基層和墊層,如圖所示。路基路面工程2路面工程50路基路面工程2路面工程51第八節(jié)路面的等級與分類路基路面工程2路面工程52路基路面工程2路面工程53路基路面工程2路面工程54路基路面工程2路面工程55路基路面工程2路面工程56瀝青路面是采用瀝青材料作結合料,粘結礦料或混合料修筑面層的路面結構。瀝青路面由于使用了粘結力較強的瀝青材料作結合料,不僅增強了礦料顆粒間的粘結力,而且提高了路面的技術品質。瀝青施工圖片瀝青路面路基路面工程2路面工程57用不同粒級的碎石、天然砂或破碎砂、礦粉和瀝青按一定比例在拌和機中熱拌所得的混合料稱瀝青混凝土混合料。按粒徑大小可分為:細粒式瀝青混泥土、中粒式瀝青混泥土、粗粒式瀝青混泥土瀝青混凝土概念瀝青混凝土優(yōu)缺點①質量符合要求的瀝青混凝土路面的強度高②具有良好的平整度,表面堅實、無接縫,且經久耐用。③由于它的透水性?、芑旌狭贤ǔ<性诎韬蜆怯脵C械加工拌制,石料的配合比以及瀝青用量都得以嚴格控制,質量容易得到保證。⑤施工作業(yè)面大,操作方便⑥瀝青混凝土面層的可施工期較瀝青表面處治和瀝青貫入要長。路基路面工程2路面工程58水泥混凝土路面由混凝土面層、基層、墊層、路肩結構和排水設施等組成。優(yōu)點:強度高、穩(wěn)定性好、耐久性好、有利于夜間行車缺點:對水泥和水的需要量大、有接縫、開放交通較遲、修復困難路基路面工程2路面工程59路基路面工程2路面工程項目瀝青混凝土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優(yōu)點1、平整度好;2、對新建路基適應性較好;4、養(yǎng)護方便;3、汽車行駛平穩(wěn)、舒適性好、噪音??;4、能減少油耗和輪胎磨耗。1、具有較高的強度;2、有較強的抗磨耗能力;3、耐久性較好,使用年限較長;4、路面能見度好,利于夜間行車;5、能較好利用沿線豐富的水泥資源。缺點1、熱穩(wěn)定性差,高溫易變形,抗車轍能力較差,低溫開裂;水穩(wěn)性差;2、瀝青需外購。1、對新建路基適應性較差;2、行車舒適性差,噪音大;3、混凝土板破壞修復困難。推薦方案主線收費站、服務區(qū)、特長隧道兩種路面結構比選60破損類型病害名稱裂縫類龜裂、網裂、縱裂、橫裂松散類坑槽、松散、脫皮變形類沉陷、車轍、波浪、擁包其他類泛油、修補損壞路基路面工程2常見路面病害與處治61路面沉陷、開裂62網裂63龜裂64縱向裂縫65橫向裂縫66滑移裂縫67坑槽68沉陷69車轍70波浪擁包71泛油路基路面工程2常見路面病害與處治72路面病害原因分析(1)裂縫類由于半剛性基層材料的特性,在溫度和(或)濕度的影響下,會產生高于其他基層材料的干縮和(或)溫縮應力,從而造成開裂。在溫度和(或)濕度以及行車荷載的影響下,基層的裂縫逐漸發(fā)展,向上反射,最終導致瀝青層的開裂。裂縫主要分為橫向裂縫和縱向裂縫。(2)唧漿滲入路面中的雨水在行車荷載的作用下,順著瀝青路面空隙或裂縫被擠出路面,同時將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