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發(fā)展歷史及其傳統(tǒng)文化簡介_第1頁
清華發(fā)展歷史及其傳統(tǒng)文化簡介_第2頁
清華發(fā)展歷史及其傳統(tǒng)文化簡介_第3頁
清華發(fā)展歷史及其傳統(tǒng)文化簡介_第4頁
清華發(fā)展歷史及其傳統(tǒng)文化簡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清華發(fā)展歷史及其傳統(tǒng)文化簡介2024/3/29清華發(fā)展歷史及其傳統(tǒng)文化簡介清華發(fā)展歷史及其傳統(tǒng)文化簡介一.清華大學歷史發(fā)展的主要階段二.校園變遷三.校園內主要景點及建筑四.歷年校領導教職工畢業(yè)生情況五.教學及科研情況六.今日清華七.?;招S栃8栊F煨;ㄐoL學風八.清華傳統(tǒng)文化簡介九.領導同志談清華十.清華人物十一.其它清華發(fā)展歷史及其傳統(tǒng)文化簡介一.清華主要發(fā)展時期

1.游美學務處(侯位胡同、史家胡同)1.史前期2.游美肄業(yè)館(三批直接留美生)

清華學校2.清華學堂1911.4.29開學

(1911-1925)中等科(1920停招)3.清華學校1912.6高等科(1924停招)1.大學部1.改辦大學2.國學研究院

解放前

國立清華大學初期

(25-28)3.留美預備部(舊制生)

(1925-1937)2.國立清華大學(文、法、理、工(32))(28-37)1.長沙臨時大學(37-38)

國立西南聯(lián)合大學

(1937-1946)2.昆明西南聯(lián)大(38-46)

復員后的清華大學(文、法、理、工、農)(1946-1948.12)清華發(fā)展歷史及其傳統(tǒng)文化簡介

院系調整

(文、法、理、工、航空)

(1949-1952)

1.學蘇階段(52-56)

多科性工業(yè)大學2.教育革命(58-61)

(1952-1966)3.高教60條(調整)(61-66)1.紅衛(wèi)兵運動

解放后1.文革(66-68.7)1.清隊、整黨(66-76)2.農場再教育

文化大革命2.工宣隊“斗、批、改”3.開門辦學(66-78)(68.7-76.10)4.招收工農兵學員5.“反擊反擊右傾翻案風”2.撥亂反正“批林批孔”(76-78)

建設綜合性、研究型、開放式世界一流大學(1978-)提綱清華發(fā)展歷史及其傳統(tǒng)文化簡介二.清華校園變遷圖提綱清華發(fā)展歷史及其傳統(tǒng)文化簡介三.校園內主要景點及建筑西區(qū)東區(qū)清華發(fā)展歷史及其傳統(tǒng)文化簡介(一)西區(qū)

1.清華園(工字廳、水木清華)1.古建筑2.古月堂3.近春園遺址1.二校門2.清華學堂3.同方部2.早期建筑1.大禮堂2.科學館大圖書館4.四大建筑3.圖書館老館新館4.體育館

1.系館:生物館化學館機械館電機館水力館氣象館3.三十年代建筑2.齋:明齋靜齋新齋善齋平齋清華發(fā)展歷史及其傳統(tǒng)文化簡介

美式學校建筑4.清華早期建筑特點紅磚青瓦羅馬和雅典的建筑原素在里面銅門、鋼窗,上圓下方1.1920級日晷2.聞亭聞一多雕像5.景點(紀念塔碑亭像)3.自清亭4.晗亭5.西南聯(lián)大紀念碑

生命科學樓6.新建筑理學院樓群 理化樓 醫(yī)學院樓清華發(fā)展歷史及其傳統(tǒng)文化簡介(二)東區(qū)1.中央主樓1.新經(jīng)管樓(偉倫樓)2.建筑樓(梁球琚樓)2.主樓前建筑群3.明理樓(榮智健)4.技術科學樓(逸夫樓)5.紫光同方華業(yè)學研創(chuàng)新

1.3~6教學樓3.教學體育設施2.東區(qū)體育中心(籃球館)3.跳水館提綱清華發(fā)展歷史及其傳統(tǒng)文化簡介四.歷年校領導、教職工、畢業(yè)生、人才培養(yǎng)情況(一)清華大學培養(yǎng)本科生情況:1909-19111912-19291930-19371938-1946180(直接留美)110013123677(723*)1947-19481949-19661970-19791981-2000514213921635339156清華發(fā)展歷史及其傳統(tǒng)文化簡介(二)清華大學培養(yǎng)研究生情況1925-19291930-19361939-19451946-195270(國學,畢)95(招)126(招)32(畢)140(招)1953-19651978-19931993-20001981-2008980(招)486*9385(招)7232(招)53194(畢)清華發(fā)展歷史及其傳統(tǒng)文化簡介(三)清華大學教職工數(shù)年代教師職工工人總數(shù)1912303114320419258090264434193621013035069019423581082747401946380160180720194933467510091958132414032727196518813222510320082829230019337062清華發(fā)展歷史及其傳統(tǒng)文化簡介(四)清華“庚款”留學生數(shù)1909-1911直接留美生 1801911-1929培養(yǎng)直接留美生 967年幼生(一班) 12 直接留美女生 53 專科生 67 津貼留美自費生 476 官費生 70 袁氏后裔生 31929-1937四屆留美公費生 93 資送研究生 111938-1946二屆留美公費生 39

總計 1971人清華發(fā)展歷史及其傳統(tǒng)文化簡介(五)“庚款”分配 白銀(兩)$加39年后的本利總和白銀(兩)$“庚款”總數(shù)4.5億3.37億9.8億7.27億美國分得3200萬2400萬6968萬5353萬清華退款1500萬1100萬3900萬2892萬提綱清華發(fā)展歷史及其傳統(tǒng)文化簡介五.教學及科研情況

(一)教學工作1911-1928留美預備學校,英美式“自由教育”—LiberalEducation,并稱“通才教育”—GeneralEducation。培養(yǎng)合格留美生,教學嚴格,且重外語、體育。1928-19371、通才教育2、延聘名師、經(jīng)費充足、圖書豐富、設備先進3、特點:1)重基礎訓練;2)重靈活教學;3)重全面發(fā)展與個性培養(yǎng);4)學分制;5)先進成果注入教學清華發(fā)展歷史及其傳統(tǒng)文化簡介

37-45、45-49同上1949-19661、改造舊教育,院系調整(49-52)2、學蘇、學年制(52-56)3、探索社會主義教育體制(教育革命)(58-60)4、高教60條(61-64)5、教育改革“學制要縮短”,“少而精”,“考試方法要改”(64-66)1966-1978文化革命、開門辦學、工農兵學員、結合專業(yè)教學清華發(fā)展歷史及其傳統(tǒng)文化簡介1978恢復高考1、學分制(選修課、雙學位)2、本碩貫通(本碩統(tǒng)籌)3、重基礎(特別是外語、計算機)4、綜合素質教育(自然科學、工程技術、人文科學、語言基礎)5、本科-研究生-博士后流動站(高層次人才培養(yǎng))6、面向社會,發(fā)揚清華資源優(yōu)勢,開展繼續(xù)教育,培養(yǎng)急需人才,學歷教育,非學歷教育。(研討班、進修班、培訓班等)清華發(fā)展歷史及其傳統(tǒng)文化簡介(二)科學研究

清華研究院國學門(1925-1928)固有文化,中西結合點。1928-1937數(shù)學、生物1934-1949特種研究所(航空、無線電、農業(yè)、金屬、國情普查)1949-1966真刀真槍畢業(yè)設計(密云水庫、原子能反應堆)1966-1978逆境中堅持科研,純應用型課題(程控銑床、727牌汽車)1978-1、研究型大學發(fā)展(一個根本,兩個中心),一半多教師搞科研。2、10-20%基礎性研究,80-90%應用研究、開發(fā)研究清華發(fā)展歷史及其傳統(tǒng)文化簡介3、研究機構(基地)15國家重點實驗室,5部重點實驗室,5國家中心實驗室4、經(jīng)費、成果、獲獎、貢獻、5、科研-開發(fā)-生產(chǎn)結合,科技產(chǎn)業(yè),科技園科研經(jīng)費(億元)科研成果(項)(至2008年底)200420052006200720082001200220031213.914.919.320.49.19.510.2鑒定成果獲獎總數(shù)國家級獎申請專利授權專利2213(78起)47013778577(85起)4865清華發(fā)展歷史及其傳統(tǒng)文化簡介重大項目低溫供熱堆、高溫氣冷堆、大型集裝箱檢測、CIMS集成制造、集成電路制造(0.3微米)、微小衛(wèi)星、生物芯片、汽車安全節(jié)能、有機發(fā)光顯示材料......清華企業(yè)(同方、紫光、陽光、科技園、誠志、古漢......)(單位億元)銷售收入利潤上交稅金上交學校2006214.6202000656.72.5120011008.33.51.52002114105.31.1+1提綱清華發(fā)展歷史及其傳統(tǒng)文化簡介六、今日清華

至2008年底(2005年底)學院 14(13)系 56(54)本科專業(yè) 62(60)第二學位專業(yè) 4(1)有權授予碩士學位學科、專業(yè) 270(170)有權授予博士學位學科、專業(yè) 252(128)全國重點學科 37(49)博士后科研流動站 40(27)校園面積(公頃) 405.5(405)建筑面積(萬平方米) 195.7(250)清華發(fā)展歷史及其傳統(tǒng)文化簡介實驗室 180(171)國家重點實驗室15(11國籌1教重14)學校藏書(萬冊) 358(350)研究院(所) 30研究中心 40校投資企業(yè)10家(控股公司29個) (30多)教職工人數(shù) 7062(7777)中國科學院院士 36(35)中國工程院院士 32(31)教授(含相應職稱) 1232(1304)在崗博士生指導教師 1070(851)清華發(fā)展歷史及其傳統(tǒng)文化簡介副教授(含相應職稱) 1727(1829)博士后在站人員 1061(860)學生人數(shù) 35369(32152)本科生 14285(13709)第二學士學位生 1200(30)碩士生 14090(13446)博士生 6994(4997)國際交流派出 5870外國留學生(含進修生) 2404(1761)繼續(xù)教育學院學習人員 9.3萬(50000多)提綱清華發(fā)展歷史及其傳統(tǒng)文化簡介七.?;招S栃8栊F煨;ㄐoL學風1.徽、校標2.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3.校風:行勝于言4.學風:嚴謹、勤奮、求實、創(chuàng)新5.校歌:6.校旗(校色):紫、白二色7.?;ǎ鹤锨G花、丁香花提綱清華發(fā)展歷史及其傳統(tǒng)文化簡介(四)校訓、校歌、校風1914年梁啟超作題為《君子》之演講,“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貏堇?,君子以厚德載物?!薄扒迦A學子,薈中西之鴻儒,集四方之俊秀,為師為友,相磋相磨,他年遨游海外,吸收新文明,改良我社會,促進我政治,所謂君子人者,非清華學子,行將焉屬?雖然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今日之清華學子,將來社會之表率,語默作止,皆為國民所仿效……深愿及此時機,崇德修學,勉為真君子,異日出膺大任,足以挽既倒之狂瀾,作中流之底柱,則民國幸甚矣?!毙S柷迦A發(fā)展歷史及其傳統(tǒng)文化簡介(四)校訓、校歌、校風老校歌是1924年由汪鸞翔先生作詞,為詞旨雋永,故用文言發(fā)表:西山蒼蒼,東海茫茫,吾校莊嚴,巋然中央,東西文化,薈萃一堂,大同爰躋,祖國以光。莘莘學子來遠方,莘莘學子來遠方,春風化雨樂未央,行健不息須自強,自強,自強!行健不息須自強!校歌所含元素諸君日處此暖爐電燈之旁,亦尚憶中原有無數(shù)饑寒欲死之困苦同胞否乎?諸君日游此書林藝苑之間,亦尚憶中國有無數(shù)毒如蛇蝎之政客否乎?今世最亟需之學術,尤莫亟於融合東西之文化?!蕛H守固有文化,而拒絕外來文化者固非;而崇拜外來文化,以毀滅固有文化者,更無有是處也。本校之最大責任與目的,即是為本國及世界作此一件大事。

校歌清華發(fā)展歷史及其傳統(tǒng)文化簡介(四)校訓、校歌、校風1920級學長在畢業(yè)時送給學校的禮物是鐫刻“行勝于言”的日晷。校風念過清華的人沒有不愛清華的,因為他讓你的人生清楚而明晰。朱自清先生說,清華精神就是實干。清華的精神就是君子的精神。

清華發(fā)展歷史及其傳統(tǒng)文化簡介八.清華傳統(tǒng)文化簡介1.“治學嚴謹”。“要求嚴、外語好、體育好”,“學習好、外語好、體育好、計算機能力強”。2.行勝于言。實干精神、出活、嚴謹勤奮求實創(chuàng)新;北大:創(chuàng)新求實嚴謹勤奮。3.中西融匯、古今貫通、文理兼重。4.民主辦學、學術自由。評議會、校務會、教授會。5.綜合性。文、理、法、工、管理、藝術、醫(yī)學......6.通才教育、全面發(fā)展、因材施教、重視拔尖人才?;A好、底子厚、有后勁。7.經(jīng)費足。清華發(fā)展歷史及其傳統(tǒng)文化簡介8.開放式。游美、交流、引進。9.愛國奉獻“華北之大...”、兩彈一星、“三個臺階”-愛國主義、社會主義、共產(chǎn)主義。10.又紅又專、雙肩挑、政治輔導員。紅色工程師搖籃。11.群賢畢至、名師薈萃、延聘名師、民主治校?!按髮W者,...”。特聘長江學者計劃,講席教授。12.發(fā)展快、永爭第一。設施、獎學金、圖書豐富。13.兩種人會師,教授黨員化、黨員教授化?!肮伯a(chǎn)黨是先進科學家的光榮歸宿”。14.人才濟濟、桃李滿天下國學研究院四大導師、36年100位正教授,校友中院士420位,在校工作院士49位,本科生生源好、學有所成(留歐、留日、留美比較)清華發(fā)展歷史及其傳統(tǒng)文化簡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梁啟超-“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泵焚O琦-宣傳“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钡摹叭河^念、合作精神、奉公守法、明恕之道?!敝熳郧澹胺铡?、“實干”、“愛清潔,守秩序”。“在學時期的愛清潔守秩序,乍看來都是小事,可是實在跟畢業(yè)后服務時期的按部就班的實干精神密切地聯(lián)系著的。”馮友蘭-“學術獨立,融合中西新舊,就是清華的學術傳統(tǒng)?!卞X偉長-“清華的精神是‘獨立的,批評的?!敝戽g基-“清華人首先要學為人,然后是為學...”,清華人的精神是“追求完美”清華發(fā)展歷史及其傳統(tǒng)文化簡介季羨林-清華精神“永葆青春,永遠充滿生命活力,永遠走向上的道路?!薄扒迦A—詩仙李白:清新俊逸。北大—詩圣杜甫:深厚凝重。”費孝通-馬約翰先生提倡的“sportsmanship”和“teamwork”,也可算清華的特色之一。(團隊精神,朝氣勃勃,團結向上)顧毓琇-“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爭取成功”資中筠-“心靈上永遠年輕,壯志豪情永不衰退,總是有所作為。”“處在中西文化交流點,不斷求知、求新,是清華一大歷史傳統(tǒng)。”劉達-“我最留戀的就是清華精神!一種百折不撓、追求真理的精神;一種熱愛祖國、忠于事業(yè)的精神;一種嚴謹、勤奮、求實、創(chuàng)新的精神;一種自強不息、奮發(fā)向上的精神!”清華發(fā)展歷史及其傳統(tǒng)文化簡介胡競銘(24級,長江大橋總工)-:“在生活上清華人注重勤儉樸素,文明禮貌,反對高消費?!奔玖w林-“你的脾氣既極嚴肅、認真,又極活潑、清新。我一走進你的懷抱,就耳目為之一新?!毕南瑁氨憩F(xiàn)在運動中的新道德,如集體主義、樂觀主義精神和機敏、勇敢、紀律性等優(yōu)秀品質。”張肖虎-“培養(yǎng)集體主義精神和組織能力與對藝術修養(yǎng)的要求同步結合?!蓖躏@民-“‘迎驕陽而不懼,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風格,我覺得也是清華精神的一個表現(xiàn)。”胡錦濤-“清華園里奮發(fā)向上的政治空氣,嚴謹求實的治學態(tài)度,艱苦樸素的優(yōu)良校風,深深陶冶了我們?!蓖躏@民-“從在學校的生活、訓練,到社會上的作風、操守,清華人所執(zhí)的是民主、自由、進步、實干、獨立的精神。”提綱清華發(fā)展歷史及其傳統(tǒng)文化簡介九.領導同志談清華毛澤東:“注意保護清華燕京等名校及名勝古跡”;“清華大學”校名題字;“我們應當寫聞一多頌、寫朱自清頌,他們表現(xiàn)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编囆∑剑骸扒迦A過去從高年級學生和青年教師中選出人兼職做政治工作,經(jīng)過若干年培養(yǎng)形成了一支又紅又專的政治工作隊伍,這個經(jīng)驗好?!保弧?..又紅又專,那個紅是絕對不能丟的?!苯瓭擅瘢呵迦A90年校慶題詞“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李鵬:80年校慶題詞“嚴謹治學,人才搖籃,又紅又專,全面發(fā)展。”清華發(fā)展歷史及其傳統(tǒng)文化簡介朱鎔基:“水木清華,春風化雨,教我育我,終身難忘。”清華精神是什么?我的理解是:追求完美。清華不僅是一個“為學”的地方,還是教人“為人”的地方。清華有很好的傳統(tǒng),民主、科學、革命?!盀閷W在嚴,嚴格認真,嚴謹求實,嚴師可出高徒;為人要正,正大光明,正直清廉,正己然后正人?!焙\濤:“清華園里奮發(fā)向上的政治空氣,嚴謹求實的治學態(tài)度,艱苦樸素的優(yōu)良校風,深深陶冶了我們,指引我們走過了幾十年的歷程?!闭驗樵诹曛兴艿降那迦A精神的熏陶,使得我們在走向社會、走向工作崗位的時候,能夠始終不忘國家,不忘我們對國家、民族應盡的責任。提綱清華發(fā)展歷史及其傳統(tǒng)文化簡介十.清華人物1.著名校長周詒春(1883-1958)

1913-1918任清華學校校長,1916年最先提出清華改辦大學計劃,并擬出“理想的清華大學建筑圖樣”,1916年起主持興建“四大建筑”。梅貽琦(1889-1962)

1931-1948任清華大學校長,延聘名師“所謂大學者,...”;1932年成立工學院;為人謙和,知人善任,干事多與有關人員相商而定。蔣南翔(1913-1988)

1953-1966任清華大學校長,1935年領導“12·9”抗日救亡運動,喊出“華北之大,...”;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辦學道路;創(chuàng)辦新專業(yè)、“兩種人會師”、“雙肩挑”等經(jīng)驗;“京張”鐵路東移等。清華發(fā)展歷史及其傳統(tǒng)文化簡介2.科技巨擘竺可楨(1910年清華留美生)氣象學家侯德榜(1912年清華學校畢業(yè))化學和化工專家茅以升(1916年清華公費留美生)中國現(xiàn)代橋梁建設奠基人楊石先(1918年清華學校畢業(yè))有機化學家楊廷寶(1921年清華學校畢業(yè))建筑學家張鈺哲(1923年清華學校畢業(yè))天文學家梁思成(1923年清華學校畢業(yè))建筑學家周培源(1924年清華學校畢業(yè))理論物理學家王淦昌(1929年物理系畢業(yè))核物理學家華羅庚(1931-1933年在清華大學進修)數(shù)學家趙九章(1933年物理系畢業(yè))氣象學家和地球物理學家錢學森(1934年清華公費留美生)應用力學、航天技術和系統(tǒng)工程科學家彭桓武(1935年物理系畢業(yè)、1935-37年研究院學習)理論物理學家錢偉長(1935年物理系畢業(yè))力學家清華發(fā)展歷史及其傳統(tǒng)文化簡介錢三強(1936年物理系畢業(yè))原子核物理學家陳省身(1934年研究生畢業(yè))數(shù)學家林家翹(1937年物理系畢業(yè))力學與應用數(shù)學家王大珩(1936年物理系畢業(yè))應用光學家陳芳允(1938年西南聯(lián)大物理系畢業(yè))無線電電子學家唐敖慶(1940年西南聯(lián)大化學系畢業(yè))量子化學家葉篤正(1940年西南聯(lián)大地質地理氣象系畢業(yè))氣象學家郭永懷(1939-1940年西南聯(lián)大研究生)力學家楊振寧(1942年西南聯(lián)大畢業(yè))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黃昆(1944年西南聯(lián)大研究生畢業(yè))固體物理、半導體物理學家鄧稼先(1945年西南聯(lián)大物理系畢業(yè))理論物理學家朱光亞(1945年西南聯(lián)大物理系畢業(yè))核物理學家李政道(1945-1946年西南聯(lián)大學習)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周光召(1951年物理系畢業(yè))物理學家清華發(fā)展歷史及其傳統(tǒng)文化簡介3.人文名家

趙元任(1910年清華直接留美生)國學大師馬寅初(1911年清華留美津貼生)經(jīng)濟學家、教育家金岳霖(1914年清華學校畢業(yè))哲學家、邏輯學家湯用彤(1916年清華學校畢業(yè))哲學家陳岱孫(1920年清華學校畢業(yè))經(jīng)濟學家潘光旦(1922年清華學校畢業(yè))社會學家、教育家賀麟(1926年清華學校畢業(yè))哲學家王力(1927年國學研究院畢業(yè))語言學家張岱年(1928年在清華學習)哲學家季羨林(1934年外文系畢業(yè))語言學家吳晗(1934年歷史系畢業(yè))歷史學家夏鼐(1934年歷史系畢業(yè))考古學家向哲浚(1917年清華學校畢業(yè))擔任東京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中國檢察官清華發(fā)展歷史及其傳統(tǒng)文化簡介梅汝敖(1924年清華學校畢業(yè))擔任東京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大法官。參加了對日軍侵華戰(zhàn)爭的嚴正審判王鐵崖(1933年政治系畢業(yè))海牙國際法庭大法官錢鐘書(1933年外文系畢業(yè))當代中國文學巨匠曹禺(1933年外文系畢業(yè))中國現(xiàn)代話劇奠基人之一,戲劇教育家。著有《雷雨》、《原野》等名著張駿祥(1931年外文系畢業(yè))電影理論家和教育家,曾導演《翠崗紅旗》、《淮上人家》、《燎原》、《白求恩大夫》、《大澤龍蛇》等一批著名電影英若誠(1948年外語系畢業(yè))戲劇表演藝術家、翻譯家。翻譯了《請君入甕》、《推銷員之死》、《嘩變》等世界名著在國內上演;又把中國名劇《家》、《茶館》、《十五貫》等譯成英文介紹到國外黃自(1924年清華學校畢業(yè))音樂教育家張肖虎(1936年土木系學習)音樂教育家、作曲家、指揮家清華發(fā)展歷史及其傳統(tǒng)文化簡介4.興業(yè)英才

1)“兩彈一星”建功勛

王淦昌(1929年物理系畢業(yè))趙九章(1933年物理系畢業(yè))錢學森(1934年清華公費留美生)彭桓武(1935年年物理系畢業(yè)、1935-37年研究院學習)錢三強(1936年物理系畢業(yè))王大珩(1936年物理系畢業(yè))陳芳允(1938年西南聯(lián)大物理系畢業(yè))郭永懷(1939-40年西南聯(lián)大研究生)屠守鍔(1940年西南聯(lián)大航空系畢業(yè))楊嘉墀(1941-42年西南聯(lián)大任教)王希季(1942年西南聯(lián)大機械學畢業(yè))鄧稼先(1945年西南聯(lián)大物理系畢業(yè))朱光亞(1945年西南聯(lián)大物理系畢業(yè))周光召(1951年物理系畢業(yè))清華發(fā)展歷史及其傳統(tǒng)文化簡介2)金戈鐵馬—奮斗在國防科技戰(zhàn)線的清華人 梁守槃(1937年機械系畢業(yè))火箭技術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航天工業(yè)部總工程師胡仁宇(1952年物理系畢業(yè))中國科學院院士、物理學家,曾任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院長,現(xiàn)為該院高級科學顧問陳一堅(1952年航空系畢業(yè))“飛豹之父”——“飛豹新型轟炸機”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林華寶(1950-52年土木系學習)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返回式衛(wèi)星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薛本澄(1961年精儀系畢業(yè))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總工程師清華發(fā)展歷史及其傳統(tǒng)文化簡介將軍名錄錢學森(1934年清華公費留美生)中將謝希仁(1952年電機系畢業(yè))中將,解放軍通訊工程學院原副院長賀鵬飛(1970年精儀系畢業(yè))中將,海軍副司令員李偉(1934-37年學習)少將,解放軍總政治部原宣傳部長殷之書(1945年土木系畢業(yè))少將,解放軍總參謀部工程兵部顧問金怡濂(1951年電機系畢業(yè))少將,中國科學院院士,總參第56研究所原總工程師黃慶華(1951年機械系畢業(yè))少將,裝甲兵工程學院原院長汪浩(1952年數(shù)學系畢業(yè))少將,國防科技大學原政治委員錢紹鈞(1951-52年物理系學習)少將,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防科工委科技委原常委清華發(fā)展歷史及其傳統(tǒng)文化簡介陸載德(1951-52年物理系學習)少將,解放軍總后勤部某兵器試驗基地高級工程師張涵信(1957年水利系畢業(yè),1963年力研班畢業(yè))少將,中國科學院院士陳文貴(1958年土木系畢業(yè))少將,公安部消防局原局長黃豹(1959年電機系畢業(yè))少將,國防科工委核試驗基地研究所原所長葉立潤(教1956-65年)少將,國防科工委某基地研究所所長伍紹祖(1963年工物系畢業(yè))少將,國防科工委原副主任陳達(1963年工物系畢業(yè))少將,國防科工委某基地研究所科技委主任林炳湘(1963年工化系畢業(yè))少將,總后勤部生產(chǎn)管理部副部長許四林(1964年無線電系畢業(yè))少將,西安衛(wèi)星測控中心參謀長馬富學(1964年機械系畢業(yè))少將,解放軍軍械工程學院院長清華發(fā)展歷史及其傳統(tǒng)文化簡介張利興(1965年工化系畢業(yè))少將,國防科工委某基地研究所研究員范如玉(1966年工物系畢業(yè))少將,國防科工委某基地司令員陳嚴彬(1966年無線電系畢業(yè))少將,西安衛(wèi)星發(fā)射基地副司令員,衛(wèi)星測控中心副主任董潤禮(1966年無線電系畢業(yè))少將,太原衛(wèi)星發(fā)射基地總工程師汪致遠(1966年工物系畢業(yè))少將,解放軍總裝備部電子信息部部長朱鳳蓉(女,1966年工物系畢業(yè))少將,國防科工委西北核技術研究所研究員荊南飛(1969年畢業(yè))少將,吉林省軍區(qū)政治部主任徐小巖(1975年自控系畢業(yè))少將,解放軍總參謀部清華發(fā)展歷史及其傳統(tǒng)文化簡介3)大禹的傳人 魏廷琤(1950年法律系畢業(yè))曾任長江水利委員會主任、漢江流域、丹江口、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設計負責人,三峽工程設計領導小組長秦中一(1962年動力系畢業(yè))三峽總公司副總經(jīng)理“能干三峽工程,是我一生最大的追求”—張超然(1965年水利系畢業(yè))現(xiàn)任三峽總公司總工程師?!懊S大江流,平生無他求”—王家柱(1963年水利系畢業(yè))三峽總公司副總經(jīng)理、長江水利委員會副主任。曾先后主持參加葛洲壩、金沙江虎跳峽及長江三峽等十多項大型水利樞紐的規(guī)劃設計和施工葛洲壩的女勞模徐鳴琴(1955年電機系畢業(yè)),葛洲壩集團公司副總工程師,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勞動模范”稱號“致力于跨世紀精品的雕塑家”曹征齊(1968年水利系畢業(yè)),小浪底水利樞紐建設管理局總工程師(穿著鐵護腰的林秀山在小浪底工地上)“他割舍不下黃河,割舍不下小浪底”—林秀山(1963年水利系畢業(yè)),小浪底工程總設計師清華發(fā)展歷史及其傳統(tǒng)文化簡介4)譜寫凝固樂章的人 呂彥直(1913年清華學校畢業(yè)),南京中山陵和廣州中山堂的設計者熊明(1953-56年建筑系研究生畢業(yè)),北京建筑設計院原院長、總建筑師,代表作—首都體育館張錦秋(1960年建筑系畢業(yè),1966年研究生畢業(yè))中國西北建筑設計研究院總建筑師,中國工程院院士,代表作—陜西省博物館江歡成(1963年土木系畢業(yè))土木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上?!皷|方明珠”廣播電視塔設計負責人,代表作—“東方明珠”馬國馨(1965年建筑系畢業(yè))北京建筑設計研究院總建筑師、中國工程院院士,代表作—國家奧林匹克體育中心清華發(fā)展歷史及其傳統(tǒng)文化簡介5)筑起民族脊梁的人 林宗棠(1949年機械系畢業(yè))原航空航天部部長。從設計12000噸水壓機、正負底子對撞機,到長二捆火箭,為我國機械工業(yè)、航天事業(yè)的發(fā)展做出了重要貢獻鄭健超(1965年電機系畢業(yè))中國工程院院士,原電力部電力科學研究院院長周孝信(1965年電機系畢業(yè))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電力科學研究院總工程師林敢為(1963年動力系畢業(yè))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副總經(jīng)理、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董事長“神龍事業(yè)蒸蒸日上的總經(jīng)理”—東風汽車公司副總經(jīng)理,神龍汽車有限公司總經(jīng)理張世端(1966年機械系畢業(yè))清華發(fā)展歷史及其傳統(tǒng)文化簡介“受命于危難之際、創(chuàng)國企改革新路”—中國第一拖拉機工程機械集團總經(jīng)理、中國一拖集團有限公司總經(jīng)理、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方剛(1967年精儀系畢業(yè))“躋身世界一流企業(yè)的女總經(jīng)理”—上海寶鋼集團公司副董事長、總經(jīng)理謝企華(1967年土木系畢業(yè))“大膽創(chuàng)新、銳意改革、勇于開拓”—攀鋼(集團)公司董事長、總經(jīng)理、全國勞動模范洪及鄙(1965年冶金系畢業(yè))錢天白(1968年無線電系畢業(yè))他最早把Internet引進中國,1987年9月20日親手發(fā)送中國第一個電子郵件,1990年11月28日代表中國在SRT(Internet前身)首次登記頂級域名CN,1998年英年早逝清華發(fā)展歷史及其傳統(tǒng)文化簡介6)杏壇領袖

學校校長黨委書記北京大學胡適、馬寅初、周培源、張龍翔、丁石孫任彥申上海交通大學朱物華、范緒箕何友聲浙江大學馬寅初、竺可楨、錢三強南開大學楊石先中國科技大學滕藤、管惟炎彭佩云、劉迺泉、馬西林吉林大學唐敖慶四川大學謝義炳清華發(fā)展歷史及其傳統(tǒng)文化簡介學校校長黨委書記哈爾濱工業(yè)大學馮仲云、李昌同濟大學吳啟迪(女)華中科技大學周濟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沈元、曹傳鈞北京農業(yè)大學俞大紱、石元春北京體育大學馬啟偉上海音樂學院黃自北京電影學院王鳳生清華發(fā)展歷史及其傳統(tǒng)文化簡介7)著名畫家及藝術家 丁紹光:美籍華人著名畫家劉春華:原北京畫院院長、著名畫家王成喜:原燕京書畫社創(chuàng)始人、著名畫家陳紹華:著名藝術設計家、深圳平面設計協(xié)會會長韓美林:著名畫家清華發(fā)展歷史及其傳統(tǒng)文化簡介8)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 2000-05年共9位,其中清華校友5位:劉東生(42地質)王永志(52-53航空)金怡濂(51電機)黃昆(44物研)葉篤正(40地)另有吳文俊、袁隆平、王選清華發(fā)展歷史及其傳統(tǒng)文化簡介5.人民公仆 曾經(jīng)或正在擔任中央、省市黨政領導職務的部分清華校友統(tǒng)計(截止2000年底)職務人數(shù)職務人數(shù)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4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候補委員11中共中央委員、候補委員53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7國務院總理1國務院副總理、國務委員6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6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8全國人大常委45全國政協(xié)常委79國務院正部長30各省、市長,黨委書記(正職)23少將以上軍銜27副部級干部226清華發(fā)展歷史及其傳統(tǒng)文化簡介十六大政治局委員、中央委員、中紀委委員校友名單

政治局常委4人: 胡錦濤65吳邦國66黃菊63吳官正65 政治局委員5人: 胡錦濤65吳邦國66黃菊63吳官正65曾培炎62 中央委員18人: 習近平78田成平68華建敏67劉延東女70李鐵林68吳邦國66吳官正65汪恕誠65張福森65張德鄰64周小川85博胡錦濤65賈春旺64徐榮凱66黃菊63曾培炎62虞云耀60解振華77 中央候補委員4人: 張華祝68吳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