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版)DZT 0321-2018 方解石礦地質勘查規(guī)范_第1頁
(高清版)DZT 0321-2018 方解石礦地質勘查規(guī)范_第2頁
(高清版)DZT 0321-2018 方解石礦地質勘查規(guī)范_第3頁
(高清版)DZT 0321-2018 方解石礦地質勘查規(guī)范_第4頁
(高清版)DZT 0321-2018 方解石礦地質勘查規(guī)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質礦產行業(yè)標準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資源部發(fā)布I前言 Ⅲ引言 V 1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13勘查目的任務 13.1勘查目的 13.2勘查任務 14勘查研究程度 24.1地質研究 24.2礦石質量研究 34.3礦石加工選冶性能研究 44.4礦床開采技術條件研究 4 65勘查控制程度 65.1勘查類型劃分 65.2勘查工程間距 65.3勘查控制程度要求 76勘查工作及質量要求 76.1勘查工作部署原則 76.2地形測量和工程測量 76.3地質填圖 8 86.5物探工作 86.6探礦工程 86.7化學分析樣品的采集與制備測試 96.8巖礦鑒定 6.9礦石選礦和加工性能試驗樣品采集與試驗 6.10巖礦石物理性能測試 6.11原始地質編錄、資料綜合整理和報告編制 7可行性評價工作 7.1概略研究 7.2預可行性研究 7.3可行性研究 8礦產資源/儲量分類及類型條件 9礦產資源/儲量估算 9.1工業(yè)指標 9.2礦產資源/儲量估算的一般原則 Ⅱ9.3礦產資源/儲量估算參數的確定 9.4礦產資源/儲量分類結果表 附錄A(資料性附錄)方解石礦床類型和礦石類型 附錄B(資料性附錄)礦石質量評價及一般工業(yè)指標 附錄C(資料性附錄)方解石礦勘查類型及勘查工程間距 附錄D(資料性附錄)方解石礦產品(重質碳酸鈣)主要用途質量標準 附錄E(資料性附錄)方解石礦床資源/儲量規(guī)模劃分標準 Ⅲ本標準按照GB/T1.1—2009《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的結構和編寫》給出的規(guī)則起草。本標準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資源部提出。本標準由全國國土資源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93)歸口。本標準起草單位:國土資源部礦產資源儲量評審中心、安徽省礦產資源儲量評審中心。V本標準根據GB/T17766《固體礦產資源/儲量分類》、GB/T13908《固體礦產地質勘查規(guī)范總則》和GB/T25283《礦產資源綜合勘查評價規(guī)范》等標準要求,在收集我國方解石礦地質勘查、開發(fā)利用資料,以及實地調查和必要試驗研究的基礎上制定。1方解石礦地質勘查規(guī)范1范圍本標準規(guī)定了方解石礦”地質勘查的目的任務、勘查研究程度和控制程度、勘查工作及質量要求、可行性評價工作、資源/儲量分類及類型條件、礦產資源/儲量估算等方面的要求。本標準適用于方解石礦地質勘查、設計及勘查成果驗收、報告評審,也可作為礦業(yè)權轉讓、勘查開發(fā)籌資、融資活動中評價、估算礦產資源/儲量的依據。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12719礦區(qū)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探規(guī)范GB/T13908固體礦產地質勘查規(guī)范總則GB/T17766固體礦產資源/儲量分類GB/T18341地質礦產勘查測量規(guī)范GB/T25283礦產資源綜合勘查評價規(guī)范DZ/T0033固體礦產勘查/礦山閉坑地質報告編寫規(guī)范DZ/T0078固體礦產勘查原始地質編錄規(guī)程DZ/T0079固體礦產勘查地質資料綜合整理綜合研究技術要求DZ/T0130地質礦產實驗室測試質量管理規(guī)范DZ0141地質勘查坑探規(guī)程DZ/T0227地質巖心鉆探規(guī)程DZ/T0275(所有部分)巖礦鑒定技術規(guī)范3勘查目的任務3.1勘查目的方解石礦地質勘查工作分為預查、普查、詳查和勘探四個階段。地質勘查的最終目的是為礦山建設設計提供資源/儲量和開采技術條件等必需的地質資料。3.2勘查任務3.2.1預查階段通過對區(qū)域地質成果和勘查區(qū)地質資料的收集整理研究、初步的野外觀測、極少量的工程驗證、與地2質特征相似的已知礦床進行類比,初步了解勘查區(qū)內礦產資源遠景,提出可供普查的找礦潛力較大的地對找礦潛力較大的地區(qū),通過露頭檢查、地質填圖和數量有限的取樣工程等野外工作,尋找有工業(yè)價值的礦床,并對礦床經濟意義進行概略研究,做出是否具有詳查價值的評價,具有詳查價值的,圈出詳查在詳查區(qū)內,通過大比例尺地質填圖和使用多種勘查方法、手段,以一定的勘查工程間距系統(tǒng)取樣測試,基本查明礦床地質特征,估算控制的資源/儲量,并進行預可行性研究,做出是否具有工業(yè)價值的評對詳查圈出的勘探區(qū)或已知具有工業(yè)價值的礦區(qū),通過采用多種地質勘查手段和有效方法,加密各4.1地質研究全面收集區(qū)域地質和礦產分布等資料,了解區(qū)域成礦背景;大致了解預查區(qū)內與成礦有關的地層、構造、巖漿巖、變質巖、巖石蝕變等地質情況;大致了解預查區(qū)方解石礦(化)點分布情況。對成礦地質條件4.1.2普查階段4.1.2.1進一步收集區(qū)域地質資料,初步研究區(qū)域地質成礦條件、成礦規(guī)律、成礦遠景和有關礦產分布情況。壞礦體的主要因素。4.1.3.1區(qū)域地質研究進一步研究區(qū)域地質條件和方解石礦的地質成礦特征、控礦條件、分布規(guī)律及成礦遠景。4.1.3.2礦床(區(qū))地質研究3與成礦有關的巖漿巖、區(qū)域變質巖產出和分布特征,圍巖蝕變種類、分帶、范圍及其與成礦和礦石質量的關系;對低溫熱液充填型礦床要著重研究斷層、破碎帶、節(jié)理和巖溶構造的控礦規(guī)律性?;静槊饔绊懙V體主要地質構造的性質、規(guī)模、產狀及其分布范圍,破壞礦體的巖漿巖和巖溶發(fā)育程度、分布規(guī)律、范圍及其對礦體的破壞情況,4.1.3.3礦體地質研究基本查明礦體對比連接標志、礦體的連續(xù)性以及礦體分布范圍和賦存規(guī)律,礦體數量、形態(tài)、規(guī)模、產狀、厚度及其變化規(guī)律,礦體埋深和賦存標高;基本查明主要礦體頂底板圍巖、夾石、巖脈和溶洞的范圍以及礦體覆蓋層情況。4.1.4勘探階段4.1.4.1礦床(區(qū))地質研究詳細劃分地層層序、巖性組合、標志層;詳細查明控(含)礦巖系的巖性、厚度及分布規(guī)律。詳細研究與成礦有關的巖漿巖的規(guī)模、分布和控礦特征,接觸熱變質和交代變質的分帶性、規(guī)模,區(qū)域變質作用特點、變質巖的巖性、相帶等情況;對影響礦體的褶皺、斷層、破碎帶和巖溶等構造,應查明其形態(tài)、規(guī)模、產狀、性質和空間分布;詳細查明后期破壞礦床的巖體、巖脈形態(tài)、產狀及規(guī)模。對低溫熱液充填型礦床,應詳細查明控礦構造情況。根據礦床綜合研究資料,闡明成礦條件、成礦作用,總結成礦規(guī)律、礦床成因,明確找礦標志。4.1.4.2礦體地質研究詳細查明礦體對比連接標志和礦體的連續(xù)性;各礦體空間分布、范圍及賦存標高,以及礦體數量、形態(tài)、規(guī)模、產狀、厚度及其變化,礦體(層)頂底板的圍巖情況;詳細查明斷層、巖脈和巖溶形態(tài)、規(guī)模、變化規(guī)律,圈出礦體中夾石、巖脈、斷層和溶洞的范圍;詳細查明礦體覆蓋層的巖性、厚度和分布范圍。4.2礦石質量研究4.2.1預查階段通過資料收集和野外觀測,與已知礦床進行類比,大致了解預查區(qū)內礦石礦物組成、白度、有用和有害成分,做出可否作為重質碳酸鈣原料的初步評價。4.2.2普查階段大致查明礦石礦物組成、結構構造、有用和有害成分含量、白度、品級特征及其在空間上的變化情況,與已知礦床礦石化學成分、礦物組成、白度進行類比,大致了解其工業(yè)用途2)。4.2.3詳查階段基本查明礦石有用有害礦物組分與化學成分、結構構造、白度以及其在礦體中的分布特征,劃分礦石自然類型(參見附錄A.2.1),基本確定礦石品級(參見附錄B中表B.2)、工業(yè)類型(參見附錄A.2.2)和主要工業(yè)用途?;静槊鲓A石和近礦圍巖與礦體的關系,初步評價采礦時夾石和圍巖的混入對礦石質量的影響情況。4詳細查明礦石各有用有害礦物組分與化學成分、結構構造、白度及其在礦體中的分布特征和變化規(guī)律。詳細查明礦石工業(yè)類型和品級,查明其在礦體中分布和變化規(guī)律,并提出礦石的合理用途。詳細查明夾石和近礦圍巖與礦體的關系,評價采礦時夾石和圍巖的混入對礦石質量穩(wěn)定性的影響。4.3礦石加工選冶性能研究普查階段,在大致查明礦石特征、夾石分布和圍巖特點的基礎上,與已知類似礦石進行類比,做出礦夾石分布和圍巖特點的基礎上,與礦石特征相似的已知礦床進行詳細類比;對類比結果不確定的,或無類比的礦石,應進行現場選礦試驗,做出礦石水洗或手選可選性及效果評價,為礦山建設設計提供依據。4.3.2加工性能研究4.3.2.1加工性能一般指礦石加工成重質碳酸鈣時的研磨性能。研磨性能試驗分干法和濕法兩種,其中濕法試驗可應礦業(yè)權人的要求,視用途需要進行。a)普查階段,在大致查明礦石特征的基礎上,通過與礦石礦物特征類似的已知礦床進行類比,必要時做礦石加工性能實驗室驗證試驗,對礦石的研磨性能做出初步評價。b)詳查階段,在基本查明礦石礦物組分、結晶特征等基礎上,與已知類似礦床礦石特征進行詳細類比研究,類比結果不能確定或無類比的,應做實驗室驗證試驗,必要時應進行礦石加工技術性能實驗室流程試驗?;静槊鞯V石研磨性能與礦石工業(yè)用途。c)勘探階段,在詳查研究的基礎上,應進行實驗室研磨流程試驗(前階段已做的除外),必要時進行實驗室擴大連續(xù)試驗或半工業(yè)性試驗,詳細查明礦石的研磨性能,達到初步產品設計所需資料要求,為可行性研究或預可行性研究提供參數和依據。4.3.3應用效果研究礦石應用效果研究是指礦石用于某種工業(yè)制品時,對制品質量影響情況的試驗研究。一般在勘查階4.4礦床開采技術條件研究54.4.3詳查階段4.4.3.1礦床水文地質條件研究位于地下水位以上的露天開采礦床,應收集氣象資料,調查礦區(qū)及其附近地表水體和當地最高洪水位,確定地表匯水邊界和自然排水條件。對露天凹陷開采的礦床,預測礦坑涌水量。位于地下水位以下露天開采和地下開采礦床,除進行上述工作外,還應基本查明含水層和隔水層厚度、分布,巖溶、節(jié)理、裂隙、構造破碎帶等發(fā)育程度和含水性,以及老窿分布和積水情況。研究地下水補給、徑流、排泄條件及與地表水體的水力聯(lián)系程度,及其對礦床開采的影響程度。初步確定礦坑充水因素與水文地質勘查類型,預測礦坑涌水量,并對礦床疏干、排水、礦山供水進行初步評價。4.4.3.2礦床工程地質條件研究初步劃分礦床工程地質巖組,測定主要巖礦石力學強度;基本查明斷層、節(jié)理、裂隙、巖溶的發(fā)育程度、風化程度、軟弱層分布,礦床開采影響范圍內巖礦石穩(wěn)固性和露天采場邊坡的穩(wěn)定性,初步確定工程地質勘查類型。4.4.3.3礦床環(huán)境地質條件研究收集區(qū)域內地震資料,對區(qū)域穩(wěn)定性進行初步評價;基本查明礦區(qū)內崩塌、滑坡、泥石流、塌陷等地質災害發(fā)育情況,以及地下水、地表水環(huán)境質量現狀;基本查明巖礦石和地下水中對人體有害的元素、放射性等成分和含量;研究評述礦山開發(fā)可能產生的環(huán)境地質問題。4.4.4勘探階段4.4.4.1礦床水文地質條件研究位于地下水位以上的露天開采礦床,應收集氣象資料,調查礦區(qū)及其附近地表水體和當地最高洪水位,確定地表匯水邊界和自然排水條件。對露天凹陷開采的礦床,預測礦坑涌水量。位于地下水位以下露天開采和地下開采礦床,除進行上述工作外,還應詳細查明含水層和隔水層厚度、分布,巖溶發(fā)育情況和含水性,節(jié)理、裂隙、構造破碎帶等結構面發(fā)育程度和富水性,以及老窿分布和積水情況。詳細研究地下水補給、徑流、排泄條件及與地表水體的水力聯(lián)系程度和地下水動態(tài)變化規(guī)律,及其對礦床開采的影響程度。確定水文地質勘查類型,預測礦坑涌水量。計算第一開采水平或基建開拓水平以上的涌水量,并預測下一開采水平的涌水量。對礦床疏干、排水、礦山供水做出評價,指出供水水源方向。4.4.4.2礦床工程地質條件研究研究礦床的巖石類型,劃分礦區(qū)內巖土體的工程地質巖組,詳細查明對礦床開采不利的工程地質巖組的性質、產狀、分布及巖體結構和巖體質量。研究土層、巖層和礦層的物理力學性質,測定礦體及頂底板圍巖的有關物理力學性質參數。研究斷層、節(jié)理、裂隙、巖溶、風化層、軟弱層對巖體穩(wěn)定性的影響程度,確定工程地質勘查類型。對露天采場邊坡的穩(wěn)定性和井巷圍巖的穩(wěn)固性應做出評價,適于露天開采的,要劃分露天邊坡類型和剝離物強度類型,確定經濟合理的剝采比。4.4.4.3礦床環(huán)境地質條件研究收集區(qū)域內地震資料,對礦區(qū)穩(wěn)定性進行評價;對具放射性的礦區(qū),應對輻射環(huán)境質量做出評述。對6礦山開采過程中,可能產生崩塌、滑坡、泥石流、塌陷等地質災害,地下水位下降、水體污染等環(huán)境地質問題,應進行預測,并提出防治建議。對未開發(fā)礦區(qū),應對原生地質環(huán)境做出評價;老礦區(qū)則應針對已出現的環(huán)境地質問題,分析產生和形成條件,提出進一步防治建議。4.5綜合勘查、綜合評價預查階段對可能具有利用價值的共伴生礦產,應大致了解其賦存特點、物質組分和綜合利用的可能性。普查階段對可能具有工業(yè)價值的共伴生礦產,特別是礦體頂底板圍巖和夾石,應大致查明其種類、物質組分、賦存特點和經濟綜合利用的可能性。詳查與勘探階段應根據需要和充分利用資源的原則,對勘查范圍內確認能為工業(yè)利用并具有經濟效益的夾石、圍巖等共伴生礦產,進行綜合勘查、綜合評價。具體按照GB/T25283執(zhí)行。5勘查控制程度5.1勘查類型劃分5.1.1類型劃分主要依據5.1.1.1勘查類型是根據主要礦體規(guī)模、礦體內部結構復雜程度(礦石質量及夾石)、礦體厚度穩(wěn)定程度、礦體破壞程度(構造、巖溶和巖體破壞)、礦體形態(tài)復雜程度五個方面進行劃分(參見附錄C.1)??辈轭愋蛻S著對礦體認識程度提高作適當調整。5.1.1.2應根據影響礦床勘查復雜程度的主要因素,兼顧其他因素,綜合考慮,合理確定礦床勘查類型。當礦體不同地段的主要特征差異顯著時,也可分段確定勘查類型。由于地質因素的復雜性,允許有過渡類型的存在。5.1.2勘查類型按勘查類型劃分依據,將礦床劃分為三個勘查類型(參見附錄C.2)。5.2勘查工程間距5.2.1勘查工程間距確定通常采用類比法,與同類礦床進行比較,選擇適當的工程間距;對無礦床類比的,可參考附錄C.4提出的各勘查類型控制工程間距;勘查工程較多的礦床,可采用地質統(tǒng)計學或其他數理方法確定最佳工程間距。對于大型礦床,可選擇代表性地段加密或抽稀工程驗證,確定其最佳工程間距。在施工過程中如有情況變化,工程間距應進行適當調整。礦體沿走向和傾向的變化不一致時,工程間距應適應其變化;礦體出露地表的,地表工程間距可適當加密。5.2.2勘查工程布置5.2.2.1根據礦體特征和礦山建設需要,一般情況,地表以槽、井探為主,淺鉆工程為輔,深部應以巖心鉆探為主;當地形有利或礦體形態(tài)復雜時,可以坑探為主配以鉆探。勘查工程的布置,要充分考慮與后續(xù)勘查及開發(fā)工作的銜接。5.2.2.2預查階段可投入極少量工程,大致了解礦體情況;普查階段投入數量有限的工程,其工程間距7不限;詳查階段對普查大致查明的礦體,布置系統(tǒng)取樣工程加以控制,工程間距根據勘查類型確定;勘探階段對詳查的取樣工程進行加密,工程間距應達到估算探明的資源/儲量的要求。5.3勘查控制程度要求5.3.1總體要求應以最小的投入,獲得最大的綜合效益為原則。首先應控制勘查范圍內礦體總體分布范圍和相互關系。對擬地下開采的礦床,應重點控制主要礦體兩端、上下界面和延伸情況;對擬露天開采的礦床,要系統(tǒng)控制礦體四周的邊界、采場底部礦體的邊界和覆蓋層的分布與厚度。對能與主要礦體同時開采的小礦體應注意控制其范圍。對破壞礦體和開采較大影響的構造、巖脈、巖溶等產狀、規(guī)模要有適當工程控制。勘查深度應根據礦體延深、開采技術經濟水平、可能建設的礦山規(guī)模和服務年限的要求確定。5.3.2各勘查階段要求5.3.2.1預查階段應有地表地質工作和極少量工程驗證,并與地質特征相似的已知礦床進行類比,有條件的,估算預測資源量。5.3.2.2普查階段地表及深部有稀疏取樣工程控制礦體,不要求系統(tǒng)工程網度,大致了解礦體的分布。礦體的連續(xù)性是推斷的。估算推斷的和預測的資源量。5.3.2.3詳查階段應采用系統(tǒng)工程控制勘查區(qū)內礦體總體分布,礦體的連續(xù)性基本確定。對主要礦體應按基本工程間距圈定,估算控制的和推斷的資源量,其中,控制的資源/儲量應達到礦山最低服務年限要求。5.3.2.4勘探階段對礦體應在基本控制工程間距基礎上視實際需要加密工程圈定,礦體的連續(xù)性是確定的。探明的資源/儲量一般應分布在礦床淺部的首采區(qū),其底界應控制在大致相同的標高上。探明的和控制的資源/儲量應達到礦山最低服務年限要求,其中,探明的資源/儲量應能滿足礦山首期建設返還本息的要求,具體由礦業(yè)權人確定。6勘查工作及質量要求6.1勘查工作部署原則勘查工作應采用科學合理的技術方法手段,確保工作質量達到相關要求;注重綠色勘查,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6.2地形測量和工程測量一般采用全國統(tǒng)一的平面坐標系統(tǒng)和最新的國家高程基準。地形圖的比例尺和測量范圍應滿足地質測量、礦產資源/儲量估算和編制開采設計的需要。測量精度應符合GB/T18341的要求,86.3地質填圖6.3.1根據不同的目的任務和礦體復雜程度,進行不同比例尺地質填圖。地質填圖應以地質觀察為基礎,其精度按相應比例尺地質填圖規(guī)范執(zhí)行。6.3.2預查階段進行1:50000~1:10000路線地質踏勘;普查階段應填制勘查區(qū)地形地質草圖或地形地質圖,比例尺一般為1:25000~1:2000;詳查與勘探階段應實測礦床(體)地形地質圖,比例尺一般為1:10000~1:1000??碧骄€剖面圖應實測,比例尺一般為1:2000~1:500。收集或編制區(qū)域地質圖,比例尺一般為1:100000~1:50000。發(fā)育層位和較大溶洞分布、巖漿巖體或脈巖的分布、斷層及破碎帶產狀和分布等。6.5.2礦區(qū)一般應進行放射性檢查,發(fā)現異常應做進一步工作。6.5.3物探工作質量應符合有關規(guī)程、規(guī)范要求。6.6.1工程布置探礦工程布置應遵循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由疏到密、由已知到未知以及普查階段工程布置主要應以找礦為目的;詳查階段根據普查獲得的資料,以類比方法初步確定勘查類型,系統(tǒng)布置工程,并應在工程實施中不斷研究和調整,最終確定礦床勘查類型和工程間距;勘探階段一般是在詳查確定的礦床勘查類型和工程間距的基礎上,視實際需要加密布置探礦工程。槽、井探工程用于揭露淺部礦體和重要地質界線等地質現象,覆蓋層小于3m的可使用槽探,大于3m小于20m的應使用淺井或淺鉆揭露。槽、井探工程均應挖至新鮮基巖內。6.6.3鉆探工程巖心鈷探孔徑以能滿足地質編錄和采樣需要,達到預期探礦目的為準。每個鉆孔應提出工程設計圖紙,鈷孔應盡可能布置在勘探線上,其巖心采取率不低于70%,礦心及其頂底板巖心采取率不低工作。鉆探工程質量要求具體應按DZ/T0227執(zhí)行。當地形條件有利,礦體形態(tài)復雜、鉆探工程難以控制時,可結合后續(xù)開采,選擇坑探工程??犹焦こ虘岢鲈O計圖紙和施工要求。其質量要求具體應按DZ0141執(zhí)行。96.7化學分析樣品的采集與制備測試6.7.1樣品的采集6.7.1.1基本分析樣按礦石類型對揭露和圈定礦體的全部探礦工程分段連續(xù)采樣,礦體圍巖應采控制樣。對探槽、淺井、坑道工程,采用刻槽法取樣時,樣槽斷面規(guī)格一般為(5cm×3cm)~(10cm×3cm)。采用鉆探巖心取樣時,沿礦心長軸1/2劈取。樣長一般為1m~4m,低溫熱液充填礦床一般為1m~2m,接觸變質礦床和區(qū)域變質礦床一般為2m~4m。當礦體厚大且組分均勻時,采樣長度可適當放寬;礦心直徑不同時,應分別取樣樣品采集時應避免外來物質混入和采樣工具的污染。對裂隙面有鐵泥質污染的礦石應予以沖洗。6.7.1.2組合分析樣樣品一般以單工程或剖面為單位,分礦體按礦石類型或品級,從連續(xù)的若干基本分析樣品的副樣中,按基本分析單樣樣長的比例,計算出每件單樣應稱取的質量,經充分混勻組合而成。當有害組分含量遠低于一般工業(yè)指標(參見附錄B中表B.1)時,可選擇代表性剖面(工程)做組合分析樣。組合分析樣樣長一般為4m~12m。6.7.1.3多項分析樣按礦體、礦石類型或品級從基本分析樣或組合分析樣副樣中分別抽取3件以上進行分析。6.7.1.4全分析樣按礦體選擇有代表性的工程或剖面從基本分析樣副樣中抽取不少于3件進行分析,也可單獨取樣,6.7.2樣品制備四個工序。原樣制備縮分應按公式(1)進行:Q=Kd2 (1)Q——樣品最小可靠質量,單位為千克(kg);K——根據巖礦樣品特性確定的縮分系數,一般取0.1~0.2,質量均勻時采用較小值,反之采用較d——樣品破碎最大顆粒直徑,單位為毫米(mm)。樣品在制備過程中應防止鐵質等研磨設備污染。分析樣品的粒徑一般要求<96μm(-160目)~<74μm(-200目);白度測定樣品統(tǒng)一粉碎至<74μm(-200目)。6.7.2.2樣品制備質量及質量檢查應按DZ/T0130的要求執(zhí)行。6.7.3樣品分析測試6.7.3.1基本分析基本分析項目一般為CaO和白度。當組合分析中有害組分超限或在其上下波動,影響到確定礦石工業(yè)用途或礦石工業(yè)類型時,應增添為基本分析項目。6.7.3.2組合分析組合分析項目要根據礦石的主要用途和多項分析結果或用戶要求確定,一般應包括鹽酸不溶物和MgO,其中鹽酸不溶物超過0.5%時,需增做游離二氧化硅分析。石的應用性能。其中,深色異物、黃度和透明度視應用廠家要求而定。當礦石中含石英和燧石時,應增做游離二氧化硅分析。這些成分和物性對礦石質量的影響及限量標準參見附錄B和附錄D。全分析包括光譜全分析和化學全分析,化學全分析項目可根據光譜全分析結果確定。全分析是為全面了解礦石化學組分,同時,為組合分析和多項分析提供分析項目依據。6.7.4化學分析質量檢查6.7.4.1內部質量檢查:基本分析和組合分析測試結果應由送樣單位及時分期、分批從副樣中抽取,編密碼送原實驗室做內部檢查分析。內部檢查樣品的數量不低于原分析樣品總數的10%,合格率不低6.7.4.2外部質量檢查:外部檢查樣由原實驗室從內部檢查合格的基本分析和組合分析正余樣中抽取,送同級或高一級具有測試資質的實驗室,在規(guī)定時間內采用相同或不同的分析方法進行測試。樣品的數量不低于原分析樣品總數的5%,合格率不低于90%。在基本分析數量較少時外部檢查樣一般不少于30件。6.7.4.3分析測試質量檢查辦法應按DZ/T0130的要求執(zhí)行,其中,白度參照硅灰石物性測試要求(允許絕對誤差0.5)執(zhí)行。6.8巖礦鑒定巖礦樣采集應分礦體、類型或品級,配合化學分析、加工性能研究和礦石質量測試進行。選擇的樣品應具有代表性。樣品數量以滿足研究、測試需要為宜。通過巖礦鑒定,必要時可輔以X射線衍射分析等手段,以便從礦石礦物組成和結構構造了解礦石加工性能,查明影響礦石研磨性能的主要原因,為確定礦石用途提供依據;對礦石化學組分的存在形式做出合理的解釋。巖礦鑒定技術質量要求具體應按照DZ/T0275(所有部分)執(zhí)行。6.9礦石選礦和加工性能試驗樣品采集與試驗6.9.1樣品采集礦石加工性能樣品分為選礦試驗樣品、可磨性試驗樣品和應用效果試驗樣品。樣品質量以能夠滿足試驗要求為標準,并具有代表性。選礦試驗樣品應采自主要需(或可)選礦體,可在地表或坑道中取樣,樣品數量為1件~2件;可磨性試驗樣品一般按照礦石類型或品級分別取樣,數量為1件~2件。6.9.2選礦和加工性能試驗6.9.2.1方解石礦石純度、白度分選試驗。目前主要為水洗和人工手選。鼓勵探索采用高效選礦方法。a)對于泥鐵質等污染礦石應進行水洗試驗。一般是采用高壓水沖洗或破碎后攪拌淋洗的方法。試驗應根據污染情況擬定至少兩種塊度進行。對水洗前、后礦石白度進行測試、對比,評價每種方法、不同塊度的水洗效果,取得洗礦方法、塊度、效率等參數。b)對于破碎成可手選塊度后能夠分離出夾石的礦石,應進行手選試驗。試驗應根據夾石大小和分布情況擬定至少兩種塊度進行。并對分選前后礦石進行成分分析和白度測試,對比不同塊度手選效果、效率,取得最佳手選塊度、流程等參數,評價礦石手選的必要性和可行性。6.9.2.2礦石可磨性試驗。通過對各級可磨試樣粒度分布與白度的測定,評價礦石可磨性和白度隨粒度變化關系,為礦石不同工業(yè)用途及其產品設計和加工提供基礎資料??赡バ砸话氵M行干法試驗,粒度分為74μm(200目)、39μm(400目)和18μm(800目)三個粒級或更細。6.9.2.3應用效果試驗。一般是根據主要礦體(或礦石工業(yè)類型)的礦石質量和可磨特點以及初步擬定的工業(yè)用途進行相應的工業(yè)制品試驗,通過試驗,取得相關參數,評價應用效果,為進一步確定礦石工業(yè)用途提供依據。6.10巖礦石物理性能測試6.10.1礦石體積質量及濕度測定6.10.1.1在預查和普查階段可采用類比法確定體積質量(也稱體重,下同)和濕度。詳查和勘探階段應采取有代表性樣品進行小體積質量測定,其總數不少于30件,一般規(guī)格60cm3~120cm3。當裂隙或孔隙發(fā)育時,應采集不少于3件大體積質量樣品進行測定,對小體積質量值進行校正,規(guī)格一般不小于6.10.1.2測定小體積質量的同時測定天然濕度。烘干(溫度為105℃)至恒溫后求得濕度。礦石濕度大于3%時,應校正體積質量值。6.10.2巖礦石力學性能測定在預查和普查階段可采用類比法評述力學性能。在詳查和勘探階段應在礦體、頂底板圍巖和較厚的夾石中采取有代表性的巖礦石物理力學試驗樣,測定其抗壓、抗拉、抗剪強度等??硬傻V床應對井巷通過的主要巖組進行采樣,露天開采礦床應重點在邊坡地段的巖組中進行采樣。6.11原始地質編錄、資料綜合整理和報告編制6.11.1原始地質編錄原始地質編錄是對地質現象和觀察研究的記錄,應在現場完整、及時、客觀地完成。各項原始地質編錄按照DZ/T0078執(zhí)行,原始地質編錄應經檢查、驗收,未經驗收或檢查不合格的不得利用。6.11.2資料綜合整理應對地質勘查工作取得的各項原始地質資料進行系統(tǒng)整理和研究,以指導地質勘查工作,并據此編制地質報告。資料綜合整理應貫穿地質勘查工作始終。地質資料綜合整理成果應經過檢查驗收合格方能作為報告編制的依據。6.11.3報告編制地質報告編制要求內容齊全、重點突出、數據準確,具體要求按照DZ/T0033執(zhí)行。7可行性評價工作7.1概略研究7.1.1概略研究是對礦床開發(fā)經濟意義的概略評價。概略研究可由地質勘查單位完成。應分析已取得的地質資料,評價礦床開采的內外部條件,類比鄰近或類似礦床,結合礦區(qū)的自然經濟條件、環(huán)境保護要求等,對礦床開發(fā)有無投資機會、是否進行下一階段的工作做出結論。7.1.2由于概略研究一般缺乏準確參數和評價所必需的詳細資料,所采用投資及生產成本是根據同類礦山生產估計的,所估算的資源量只具有內蘊經濟意義。一般普查階段應做概略研究,對詳查或勘探階段的礦床,也可只進行概略研究。7.2預可行性研究7.2.1預可行性研究是對礦床開發(fā)經濟意義的初步評價,應在詳查或勘探工作的基礎上進行。通常由具有工程咨詢和礦山設計相應資質的單位完成。7.2.2通過對國內外市場調研和分析預測,綜合礦產資源條件、采選工藝、礦山內外部建設條件、環(huán)境保護以及項目預期經濟效益等,對礦山建設的必要性、建設條件的可行性及經濟效益的合理性做出初步評價,為礦產資源/儲量類型的確定、勘探決策、編制礦區(qū)總體規(guī)劃和項目建議書提供依據。7.3可行性研究7.3.1可行性研究是對礦床開發(fā)經濟意義的詳細評價,應在勘探工作的基礎上進行。通常由具有工程咨詢和礦山設計相應資質的單位完成。7.3.2可行性研究應對礦山建設的可行性及經濟效益的合理性做出詳細評價,為礦產資源/儲量類型的確定和礦山建設的投資決策提供依據。8礦產資源/儲量分類及類型條件礦產資源/儲量分類及類型條件按照GB/T17766執(zhí)行。9礦產資源/儲量估算9.1工業(yè)指標9.1.1工業(yè)指標是評價礦床工業(yè)價值、圈定礦體和估算資源儲量的依據。它是根據礦床實際情況,考慮資源合理利用、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技術水平等有關因素確定的。9.1.2預查、普查階段,可采用一般工業(yè)指標進行資源/儲量估算(參見附錄B.2);詳查和勘探階段工業(yè)指標應結合預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依據礦床地質、開采技術條件等特點和礦石用途及當時的市場價格等經濟技術條件論證確定。9.2礦產資源/儲量估算的一般原則9.2.1資源/儲量應根據礦體賦存規(guī)律,在嚴格按照工業(yè)指標正確圈定礦體的前提下進行估算。9.2.2按礦體、礦石類型或品級(有可能分采時)和資源/儲量類型劃分塊段,分別估算礦石量,單位為萬噸(10?t)。9.2.3當礦體中巖溶率大于3%時,應對其資源/儲量進行校正。9.2.4應根據礦體的形態(tài)、產狀及勘查工程布置形式合理選用資源/儲量估算方法。應對估算方法的正確性及其結果的可靠性進行驗證。9.2.5對共伴生礦產,應分別進行資源/儲量估算,其計算單位按各礦種規(guī)定的單位表示。9.2.6剝離量應按覆蓋物、圍巖、夾石等分別估算,剝離量計算單位為萬立方米(10*m3)。9.2.7壓覆和禁采區(qū)段的資源/儲量應分類別單獨估算。9.2.8參加資源/儲量估算的各項工作質量,應符合各有關規(guī)范、規(guī)程、規(guī)定的要求。9.3礦產資源/儲量估算參數的確定資源/儲量估算一般包括礦體圈定的面積、厚度、體積質量等參數,其數據應以實際測定為依據,要求真實、準確、具有代表性。體積質量數據在預查和普查階段可采用類比方法確定。9.4礦產資源/儲量分類結果表依據地質可靠程度、可行性評價工作結果確定的經濟意義,對勘查工作所獲得的資源/儲量進行分類、估算。資源/儲量估算工作結束后,以表格的形式表示各類資源/儲量及其礦石質量。(資料性附錄)方解石礦床類型和礦石類型A.1礦床成因類型方解石礦床成因類型主要有接觸變質型、區(qū)域變質型、低溫熱液充填型,各成因類型礦床地質特征和典型礦床參見表A.1。表A.1礦床成因類型劃分是指灰?guī)r與后期侵入的巖漿巖的外接觸帶,由于巖漿活動的熱量和析出的氣液影響產生重結晶作用和褪色作用而形多呈層狀、似層狀,少數為透鏡狀。以熱變質為主的可稱為接觸熱變質礦床,以熱液交代作用為主的可稱為接觸交代一熱變質礦床,后者建德欽堂大理巖礦、廣東連州大區(qū)域變質型四川寶興鍋巴巖方解石礦是指運移于碳酸鹽巖地層中富含碳酸鈣溶液,在碳或溶蝕構造中沉淀結晶形成的方解石礦床。注:浙江建德欽堂大理巖礦和廣東連州大嶺竹筒沖大理巖礦A.2礦石類型A.2.1礦石自然類型按結構可分為微晶質礦石、細晶質礦石、粗粒晶質礦石和巨晶質礦石。按構造可分為塊狀礦石、條帶狀礦石和片理化礦石。A.2.2礦石工業(yè)類型按工業(yè)用途分為造紙用方解石、塑料用方解石、橡膠用方解石、涂料用方解石、食品或牙膏用方解石以及其他用方解石。(資料性附錄)礦石質量評價及一般工業(yè)指標B.1礦石質量評價項目全面評價的項目一般應包括:CaO、白度、鹽酸不溶物、MgO、SiO?、Al?O?、Fe?O?(TiO?)、MnO、石質量做全面了解,明確其用途方向,同時為不同用途用戶提供使用參考。其中,深色異物、黃度、透明度視應用廠家要求而定。CaO為唯一的礦石有用組分質量標志。在造紙、涂料、塑料、橡膠、牙膏和食品行業(yè)要求中是以CaCO?含量(可以CaO含量換算求得)來表示。白度是礦石的物理性質的質量標志,關系到制成品的色度和亮度。鹽酸不溶物的成分主要有游離二氧化硅、(鋁)硅酸鹽以及鐵錳氧化物等礦物,為多礦物組合指標。其中,游離二氧化硅和(鋁)硅酸鹽中透閃石、陽起石、透輝石、長石和石榴子石等礦物由于硬度大,對重質碳酸鈣質量和加工設備(包括重質碳酸鈣加工及其應用制品加工)有一定影響,但(鋁)硅酸鹽在多數礦石中不常見。(鋁)硅酸鹽中絹云母、白云母、滑石和高嶺石等礦物影響較小。因此,鹽酸不溶物中關鍵是游離二氧化硅含量,必要時單獨做出評價,一般含量不應大于0.5%。MgO含量主要對礦石中白云石含量進行評價。在造紙、塑料行業(yè),白云石含量小于3%(相當于w(MgO)≤0.65%)時,影響不大,在涂料和橡膠行業(yè)可放寬到6%(相當于w(MgO)≤1.3%)。一般認為來自滑石、蛇紋石中的MgO影響不大。各類礦石測試表明,SiO?主要來自游離二氧化硅、(鋁)硅酸鹽礦物,其中硅酸鹽礦物主要是硅灰石,與方解石硬度有一定差異,對產品粒度的均一性有影響。Al?O?主要來自(鋁)硅酸鹽礦物,是鹽酸不溶物的主要成分之一,允許值不應大于鹽酸不溶物的限制值。了解Al?O?的含量有助于分析鹽酸不溶物的礦物組成。Fe?O?為致色組分,其含量高低對產品顏色有影響,按照行業(yè)利用的經驗,當w(Fe?O?)≤0.3%時影響不顯著,當w(Fe?O?)≤0.1%時幾乎沒有影響。Fe2+存在多種礦物中,若在加工或利用中產生變價,需要關注其影響。MnO在方解石礦中主要來自錳的氧化物、碳酸鹽礦物及硅酸鹽礦物。MnO會影響白度?,F行行業(yè)標準中對于錳沒有提出要求,在以往的指標中,橡膠行業(yè)要求控制其含量。一般認為,只要方解石礦石達到白度要求時,對產品即無影響,但Mn是變價元素,在加工過程中因變價可能出現著色變化。具體勘查時可參照有關規(guī)范。重金屬、鋇、氟、砷、游離堿、(堿金屬+鎂)、硫等指標。用作食品添加劑、牙膏及食品包裝紙生產的,或用于對健康有影響的橡膠制品及塑料、涂料填料的,需要評價這些指標。深色異物及粒度對白度有一定影響。在現有條件下,建議對深色異物含量及粒度進行定性統(tǒng)計,做出是否適合于超細加工的評價。造紙工業(yè)用重質碳酸鈣深色異物含量超過一定含量時應作為評價指標。一般要求每克樣品中不得超過5個深色異物顆粒。黃度及透明度。目前檢測的白度,又叫藍光白度,實際上是物質的亮度,不能很好地反映物質顏色差異,因此,造紙用重質碳酸鈣需要評價黃度和透明度。造紙行業(yè)希望黃色程度低、透明度低、遮蓋好。白度高的方解石往往透明度也好。白度6/%有害組分指標:造紙、橡膠和食品用,w(鹽酸不溶物)≤加劑及食品包裝紙、影響到身體健康的橡膠制品、塑料及涂料等填料用,重金屬(Pb、Cr+、Hg、Cd)、鋇、氟、砷、(堿金屬+鎂)、鐵、硫化物、還原性硫等指標應按相應的行業(yè)標準和國家標準執(zhí)行。深色制品用礦石白度指標:根據廠家需要確定;白度測試樣品粒徑統(tǒng)一為<74μm(-200目)。品級一級二級白度/%剝采比/(m3/m3)最終邊坡角/(°)(資料性附錄)方解石礦勘查類型及勘查工程間距C.1勘查類型劃分C.1.1礦體規(guī)模;a)大型:沿走向大于800m,傾向延伸大于400m;b)中型:沿走向400m~800m,傾向延伸200m~400m;c)小型:沿走向小于400m,傾向延伸小于200m。C.1.2礦體內部結構復雜程度:a)簡單:礦石質量變化均勻,沒有或有極少量不連續(xù)夾石;b)中等:礦石質量變化較均勻,有少量不連續(xù)夾石;c)復雜:礦石質量變化不均勻,有較多不連續(xù)夾石。C.1.3礦體厚度穩(wěn)定程度:a)穩(wěn)定:厚度變化小或變化有規(guī)律,厚度變化系數小于40%;b)較穩(wěn)定:厚度總體變化不大,局部變化較大,厚度變化系數一般為40%~70%;c)不穩(wěn)定:厚度變化大,變化無規(guī)律,厚度變化系數大于70%。C.1.4礦體破壞程度:a)輕微:褶曲、斷裂、巖溶和巖漿巖不發(fā)育,礦體未受到影響和破壞,或只受到輕微影響和破壞;b)中等:局部受較緊密的褶曲影響,斷裂、巖溶和巖漿巖較發(fā)育,礦體受到一定破壞;c)嚴重:褶曲緊密復雜,斷裂、巖溶和巖漿巖發(fā)育,礦體受到強烈破壞。C.1.5礦體形態(tài)復雜程度:c)復雜:礦體呈透鏡狀、脈狀、囊狀或礦體群或不規(guī)則狀。C.2礦床勘查類型礦床勘查類型參見表C.1。表C.1礦床勘查類型IⅡ中型一小型中等中等Ⅲ小型復雜不穩(wěn)定復雜C.3礦床勘查類型實例礦床勘查類型實例參見表C.2。復雜程度礦(接觸變質型)走向長度950m,~195m。礦體55.85%~53.75%,變化均勻;無夾石。礦體內部結厚度變化穩(wěn)定出,斷裂、巖溶育。礦體破壞在原勘查基礎上,加型,332的網度:200(已達勘探程度)體內部結構簡單,礦體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