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設施工程術語標準_第1頁
氣象設施工程術語標準_第2頁
氣象設施工程術語標準_第3頁
氣象設施工程術語標準_第4頁
氣象設施工程術語標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氣象設施工程術語標準條文說明3綜合氣象觀測工程3.1天基氣象觀測工程3.1.2氣象衛(wèi)星MeteorologicalSatellite氣象衛(wèi)星具有除一般衛(wèi)星的基本結構和部件外,還攜帶各類遙感儀器,包括電視攝像機、紅外探測儀、射電探測儀、多譜段探測儀、氣象雷達光學成像儀器、微波探測儀器、高光譜觀測儀器、輻射觀測儀器、空間天氣以及數據傳輸設備。氣象衛(wèi)星的軌道一般分兩種:一種是太陽同步軌道,它的軌道高度較低,能夠實現全球覆蓋,用于觀測天氣變化的細節(jié);一種是靜止軌道,它能夠觀測地球表面40%固定區(qū)域天氣大系統(tǒng)的變化。這兩種衛(wèi)星獲得的云圖共同使用,可完成天氣的近期和遠期預報。氣象衛(wèi)星主要觀測內容包括:①衛(wèi)星云圖的拍攝。②云頂溫度、云頂狀況、云量和云內凝結物相位的觀測。③陸地表面狀況的觀測,如冰雪和風沙,以及海洋表面狀況的觀測,如海洋表面溫度、海冰和洋流等。④大氣中水汽總量、濕度分布、降水區(qū)和降水量的分布。⑤大氣中臭氧的含量及其分布。⑥太陽的入射輻射、地氣體系對太陽輻射的總反射率以及地氣體系向太空的紅外輻射。⑦空間環(huán)境狀況的監(jiān)測,如太陽發(fā)射的質子、α粒子和電子的通量密度。這些觀測內容有助于我們監(jiān)測天氣系統(tǒng)的移動和演變;為研究氣候變遷提供了大量的基礎資料;為空間飛行提供了大量的環(huán)境監(jiān)測結果。中國氣象衛(wèi)星包括兩大主要家族,分別為捕風家族和風云家族。其中,風云系列衛(wèi)星更被世界氣象組織列入國際氣象業(yè)務衛(wèi)星序列,是東半球氣象預報的主力。3.3地基氣象觀測3.3.1地面氣象觀測工程地面氣象觀測工程surface-basedmeteorologicalobservationproject地面氣象觀測場和值班室實行標準化、規(guī)范化建設。各省(區(qū)、市)氣象局要按照統(tǒng)一規(guī)劃、統(tǒng)一設計、統(tǒng)一標準的要求建設地面氣象觀測場和布設安裝儀器,同時能滿足綜合氣象觀測發(fā)展的需要,本著適度超前,整體規(guī)劃,互不影響,布局合理的原則實施相關建設。(1)場地與布局:地面氣象觀測場應為東西、南北向,大小應為25m×25m,有輻射觀測的應為35m(南北向)×25m(東西向)。受條件限制的高山站、海島站、無人站,觀測場大小以滿足儀器設備的安裝為原則。(2)總體布局:以25m×25m大小觀測場為例,場內儀器設施參照附圖1。臺站沒有的觀測項目,可將其布設位置預留,以便今后業(yè)務發(fā)展需要,但不得隨意增加儀器設備。不安裝備份百葉箱時,人工觀測溫濕自記安裝在備份百葉箱處,人工觀測溫濕表百葉箱布設在溫濕傳感器和人工觀測溫濕度自記百葉箱的中間。輻射觀測儀器設置在觀測場南擴10m(南北向)×25m(東西向)地段內,位于觀測場南北中心軸線上,距地溫場南邊緣垂距約8m處,避開支架和儀器陰影對地溫觀測的直接影響。能見度儀、閃電定位儀可安置在觀測場內,需符合《地面氣象觀測規(guī)范》“觀測場內儀器設施的布置”的要求。GPS/MET儀器基座不得安裝在觀測場。(3)圍欄:觀測場四周應設置約1.2m高的稀疏圍欄,圍欄應堅固、美觀、耐用,白色,不得使用對要素測量有影響的材質(如反光的不銹鋼等)。柵條寬度應小于8cm,柵條的間距應大于10cm。圍欄四周高度應一致,且水平。一般只在圍欄立柱處建設基座,基座要保證圍欄安裝的牢固。為了對觀測場地的標識,可在觀測場四周建設完整的基座,其寬度、高度均以15cm-20cm為宜。(4)地溝與小路:觀測場內小路寬30cm-50cm,小路下面根據電纜鋪設需要挖掘地溝。蓋板以可活動的水泥預制板或石材鋪設,以結實、美觀、耐用為宜。地溝深30cm-50cm(根據降水情況而定)、寬30cm,在地溝1/2深度處橫向架設鋼筋,每隔1.5m-2.0m架設一根,地溝拐角和交叉處適當增加架設密度;地溝靠儀器安裝位置一側溝壁上應留有直徑5cm-10cm的洞口;地溝底部和溝壁用磚砌實,以防地下水滲入,溝沿與觀測場地面平齊或不高出3cm,防止雨水從觀測場流入,地溝要留有排水涵洞,以防雨后積水。地溝蓋板可高出觀測場地面約5cm。應在橫向鋼筋上鋪設鍍鋅線槽,用于鋪設儀器信號線和電源線。信號線和電源線盡量不在同一線槽內,各種接頭或引出線端應使用專用接頭和堵頭,以保證線槽完全密封。受條件限制的,可以使用PVC管代替線槽。地溝應做到防水、防鼠,便于鋪設和維護。(5)測站標志:在觀測場外的進門處設置測站標牌,標牌使用亞光不銹鋼或其他材料制作,大小為40cm(長)×65cm(高),安裝高度不高于1.2m。標牌的內容包括觀測站類別、建站時間。其中,觀測站類別格式為XXXX國家基準氣候站(或國家基本氣象站或國家一般氣象站,如密云國家基準氣候站),建站時間格式為XXXX年XX月。在觀測場幾何中心位置設中心地理標志,用水泥混凝土或其它石材制作,大小為30cm×30cm,與地面齊平或不高出3cm,中心位置標識出南北、東西向的十字線,在北、東的方位分別標注N、E,并雕刻經、緯度(精確到分,格式為度分)和拔海高度(精確到0.1m)。(6)儀器南北標志:在風傳感器、日照計的正南方分別設置南北標志。南北標志位于觀測場南邊圍欄內側的地面上,用水泥混凝土或其它石材制作,大小為10cm×10cm,與地面齊平或不高出3cm,地樁應平整,安裝應牢固,中心分別與風傳感器、日照計相對應。(7)地溫場地(地面和淺層):地面和淺層地溫場四周應保持自然狀態(tài),不應有各種建筑和裝置??稍诘販貓鏊慕怯么u塊設置標識,不得將地溫場邊緣砌實。標識與地面齊平,不得外貼瓷磚條或設置小柵欄。3.3.3特種天氣要素觀測大氣成分觀測站AtmosphericCompositionObservationStation開展大氣成分觀測業(yè)務的臺站,其代表范圍一般為以臺站為中心,以幾千米至幾十千米為半徑的區(qū)域。通常根據國家氣象行業(yè)的業(yè)務、服務和科研等需求而設立。GAW全球本底站GAWglobalstation開展全球大氣本底觀測業(yè)務的臺站。其代表范圍一般為以臺站為中心,以幾百千米至上千千米為半徑的區(qū)域。GAW全球本底站GAWglobalstation開展區(qū)域大氣本底觀測業(yè)務的臺站。其代表范圍一般為以臺站為中心,以幾十千米至幾百千米為半徑的區(qū)域。6環(huán)境氣象站environmentalmeteorologyobservationstation開展環(huán)境氣象觀測的臺站。其代表范圍一般為以臺站為中心,以幾千米為半徑的區(qū)域。通常根據地方氣象業(yè)務、服務或科研等需求而設立。9太陽能資源觀測一類站配置觀測儀器包括:總輻射表、直接輻射表、光合有效輻射表、太陽光譜總輻射表、太陽光譜直接輻射表、紫外輻射表、長波輻射表、太陽光度計。0太陽能資源觀測二類站配置觀測儀器包括:總輻射表、直接輻射表。1太陽能資源觀測三類站配置觀測儀器包括:總輻射表、直接輻射表。2風電場地面氣象觀測場Windfarmgroundmeteorologicalobservationfield一般規(guī)定觀測場地范圍為25m

(東西向)╳25m(南北向),確因場地客觀條件限制,可以適當縮小,但最小范圍不小于16m(東西向)╳16m(南北向)。3核電廠地面氣象觀測場surfacemeteorologicalsiteofnuclearpowerplant一般規(guī)定觀測場地范圍為25m

(東西向)╳25m(南北向),確因場地客觀條件限制,可以適當縮小,但最小范圍不小于16m(東西向)╳16m(南北向)。4氣象信息專用傳輸設施工程4.1氣象信息網絡工程4.3.1突發(fā)事件預警信息發(fā)布中心工程核心功能區(qū)CoreFunctionArea核心功能區(qū)基本設備見表4.3-1。表4.3-1核心功能區(qū)基本設備配置表4.3-1核心功能區(qū)基本設備配置(續(xù))4.3.2氣象信息傳播工程影視后期制作區(qū)使拍攝完的影片形成完整的影片,包括加特效,加文字,并且為影片制作聲音等。影視演播業(yè)務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有效提高了演播室等機房的使用和管理工作效率,數據采集清晰、準確、客觀,可用于演播室使用情況和管理決策。6人工影響天氣工程6.0.1人工影響天氣weathermodification人工影響天氣的活動包括:人工增雨(雪)、人工消(減)雨、人工防雹、人工防霜、人工消云、人工消霧等。6.0.10增雨防雹高炮作業(yè)系統(tǒng)類別主要有37mm增雨防雹高炮系統(tǒng)和57mm增雨防雹高炮系統(tǒng)兩類。6.0.16射擊平臺射擊平臺與建筑物爆出足夠距離,地面平整夯實硬化,高炮設計平臺泡腳接觸地面處不硬化;設置方向標識,根據安全射界圖設置醒目的禁射標識?!稓庀笤O施工程術語標準》編制說明一、工作簡況1.任務來源為落實工程建設標準改革的總體要求,推進工程建設綠色高質量發(fā)展,保障工程質量安全,促進產業(yè)轉型升級,加強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按照工程建設規(guī)范體系和術語標準體系總體規(guī)劃,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于2019年1月18日印發(fā)的《關于2019年工程建設規(guī)范和標準編制及相關工作計劃的通知》(建標函﹝2019﹞8號)文件,下達了《工程建設基本術語標準》及47項工程分類術語標準,其中,《氣象設施工程術語標準》(以下簡稱:《術語標準》)位列其中。2019年的3月1日,第一起草單位廣東省氣象公共安全技術支持中心與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簽訂《術語標準》的“工程建設標準定額項目合同”,項目編號2019-2-46,本標準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提出并歸口,合同規(guī)定報批時限為2021年6月前完成《術語標準》報批稿。2.主編部門中國氣象局。3.主編單位廣東省氣象公共安全技術支持中心、安徽省氣象災害防御技術中心。4.參編單位上海市氣象災害防御技術中心、廣東省氣象探測數據中心。5.主要工作過程(1)成立編制組及專家咨詢組主編單位研究《術語標準》編制需要情況,為落實標準編制相關工作計劃的要求,穩(wěn)步推進《術語標準》編制項目建設,確保編制工作按時保質完成,成立標準編制組及專家咨詢組。2019年6月14日,主編單位印發(fā)了《關于成立<術語標準>項目編制組及專家咨詢組的函》,成員組成如下:項目編制組:廣東省氣象公共安全技術支持中心:蔡占文、曹雪芬、殷啟元;安徽省氣象災害防御中心:程向陽、朱浩、陶寅;中國氣象局衛(wèi)星中心:程朝暉;中國氣象局探測中心:郭建俠、吳蕾、郭啟云、李雯雯、陳玉寶、龐文靜、陶法、靳軍莉、涂滿紅。專家咨詢組:廣東省氣象局:曾琮、彭黎明;中國氣象局法規(guī)司:胡鵬、劉可東、丁海芳;中國氣象局觀測司:姬翔;中國氣象局計財司:彭勇剛。(2)前期準備工作①2019年3月,編制組開展前期文獻收集及資料查閱初步調研;②2019年4月,工作組在廣東清遠召開標準編制專家咨詢會,初步確立標準編寫框架和思路。③2019年5月,中國氣象局政策法規(guī)司召開氣象設施工程術語標準研討會,學習工程建設標準改革總體要求、工程建設術語標準體系總體規(guī)劃和工程建設術語標準編制要求;研討氣象設施工程的范圍及基本內容。④2019年7月2日,為保證《術語標準》編寫工作有序開展,中國氣象局政策法規(guī)司印發(fā)《關于印發(fā)氣象設施工程術語標準編寫工作方案的通知》(氣法函〔2019〕40號),確定了工作組成員,工作組職責分工及編制工作進度安排。其中,工作組成員:組長:曾琮(廣東省氣象局副局長)副組長:周韶雄(法規(guī)司副司長)成員:彭黎明(廣東省氣象局政策法規(guī)處處長)蔡占文(廣東省氣象公共安全技術支持中心主任/高工)曹雪芬(廣東省氣象公共安全技術支持中心工程師)殷啟元(廣東省氣象公共安全技術支持中心高工)程向陽(安徽省氣象災害防御技術中心正研級高工)朱浩(安徽省氣象災害防御技術中心高工)陶寅(安徽省氣象災害防御技術中心高工)王凱(安徽省氣象災害防御技術中心高工)陳冬冬(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研發(fā)室高工)方雙喜(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大氣成分室副主任)靳軍莉(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大氣成分室副主任)丁海芳(法規(guī)司社會管理與執(zhí)法監(jiān)督處處長)劉可東(法規(guī)司社會管理與執(zhí)法監(jiān)督處副處長)姬翔(觀測司標準質量處副調研員)彭勇剛(計財司項目管理處副調研員)工作組職責:廣東省氣象局負責標準編寫的組織管理工作,負責標準的編制、意見征求等工作。廣東、安徽省氣象局作為標準的主編單位,梳理好國內外現有氣象設施工程術語情況,做好術語標準的體系建設,根據術語標準體系,完成術語定義的編寫。探測中心作為標準的參編單位,提出本領域的術語標準建設意見與草案。法規(guī)司代表中國氣象局作為標準的主編部門,負責標準報批及與住建部標準定額司對接工作,觀測司、計財司負責組織協(xié)調分管領域術語編寫的有關工作。⑤2019年7月,廣東省氣象公共安全技術支持中心蔡占文主任一行3人赴國家林業(yè)局昆明勘察設計院交流學習術語標準制定經驗。⑥2019年8月8日,工作組在廣州召開第一次工作會議,審定工作大綱,確定了標準編制重點和關鍵問題,明確了標準編寫的技術路線。按照《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huán)境保護條例》(國務院令第623號)、《氣象專用技術裝備使用許可管理辦法》(中國氣象局第14號令)相關條款對“氣象設施”、“氣象專用技術裝備”的定義,做到緊扣氣象,不脫離氣象談術語。在“通用、綜合氣象觀測設施、氣象信息專用傳輸設施、大型氣象專用技術裝備、雷電防御”五個方面大分類的基礎上,梳理各個類別的術語,對術語的內涵進行定義;再根據術語的具體情況再進行細致的條目分類。通過這種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交替工作,不斷地修改完善。同時,按照《法規(guī)司關于印發(fā)氣象設施工程術語標準編寫工作方案的通知》(氣法函〔2019〕40號)的要求,進一步細化工作計劃,具體的分工為:上海市氣象災害防御技術中心負責通用部分術語,廣東氣象公共安全技術支持中心負責綜合氣象觀測設施、氣象信息專用傳輸設施部分術語,安徽省氣象災害防御技術中心負責大型氣象專用技術裝備、雷電防御部分術語。(3)編制標準草案①2019年8月-9月,按照工作方案的任務分工及編制組第一次工作會議的要求,編制組完成了術語標準的草擬工作。并于9月27日,廣東省氣象公共安全技術支持中心匯總了各單位編寫的內容。②2019年10月18日,廣東省氣象公共安全技術支持中心組織召開了標準年度驗收專家評審會,對《術語標準》進行了年度驗收,內容基本達到征求意見稿的要求。③2019年10月18日,廣東省氣象公共安全技術支持中心向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標準定額司報送了《術語標準》年度驗收材料,包括《術語標準》年度驗收稿及專家審核意見書。④2019年11月-2020年3月,編制組按照年度驗收專家咨詢會上專家提出的修改意見,繼續(xù)修改、深化完善,形成《術語標準》行業(yè)內征求意見稿。(4)行業(yè)內征求意見①2020年4月-5月,在全國征求氣象系統(tǒng)及非氣象系統(tǒng)內,征求了共76位氣象專家的意見建議,其中,工作組成員16名,非工作組成員60名,其中,系統(tǒng)內在職人員48人,退休及系統(tǒng)外人員12人。共收到20位專家的反饋意見,其中,系統(tǒng)內專家氣象系統(tǒng)內14位,非系統(tǒng)內專家6位,共193條修改意見與建議。②2020年6月-8月,編制組先后召開三次討論會,對反饋意見進行歸納整理,逐條給出處理意見,其中,收集的193條意見中,已處理177條,其中,采納165條,未采納12條。尚有三類(共16條)典型問題尚待解決,包括:a)牽涉國家對于氣象行業(yè)的工作的理解和定位,也是體現氣象行業(yè)的定位和角度。例如:數值天氣預報工程、資料同化工程、動力框架模式工程、物理模式工程、集合預報工程,是否針對住建部門的術語也在這里體現?b)術語和定義的協(xié)調問題例如:標準測風塔standardanemometertower承載風傳感器的10米高度鐵塔,包括風塔組裝、吊裝、承載風塔的水泥基座等。按照定義的內容,似乎稱作“標準風塔建設”更確切。類似的還有、~8、~5確切等的解釋。c)站名命名規(guī)則不符合現行文件:《氣象觀測站分類及命名規(guī)則》(氣發(fā)〔2018〕35號)條目中有很多觀測站的名稱與現行的文件不一致,鑒于工程項目的建設內容比現行的18類觀測站更加豐富,建議將這些條目分為設備、站點兩個類別:對于站點建設的情況,與現有的觀測站分類命名方法相一致。對于觀測設備建設的情況,可根據情況將“站”字修改為“系統(tǒng)”、“設備”、“儀”等。例如:5閃電探測站lightningdetectionstation開展閃電本地長期、定點、聯(lián)網探測站點的工程建設,包括承載雷電觀測儀的建(構)筑物平面或基座、供電、通信線路、通信接口模塊等和必要的探測空間等。③2020年9月7日,針對難以修改的反饋意見,召開一次專題咨詢會,并根據專家意見繼續(xù)修改完善,形成《術語標準》征求意見稿。(5)繼續(xù)完善形成標準征求意見稿①2020年9月7日,廣東省氣象公共安全技術支持中心組織召開了標準征求意見稿專家咨詢會,與會專家充分肯定了標準結構的合理性和實用性,并對標準征求意見稿和編制說明進行了討論和進一步的修改。②2020年9月10日,廣東省氣象局組織召開了標準編制組第二次工作會議,各參會編制組成員就標準征求意見稿及條文說明的內容進行了充分討論完善,并對下一步標準編制工作進行了部署。③2020年10月27日,廣東省氣象公共安全技術支持中心向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標準定額司報送了《術語標準》征求意見稿,包括《術語標準》征求意見稿、條文說明及編制說明。6.標準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的工作本標準的主要起草人為:周韶雄、彭黎明、蔡占文、程向陽、曹雪芬、殷啟元、朱浩、丁海芳、陳華暉、陶寅、王凱、敖振浪、雷衛(wèi)延、孫周軍、陳冬冬、方雙喜、靳軍莉、劉可東、姬翔、彭勇剛。其中,廣東省氣象局負責標準編寫的組織管理工作,負責標準的編制、意見征求等工作。廣東、安徽省氣象局作為標準的主編單位,梳理好國內外現有氣象設施工程術語情況,做好術語標準的體系建設,根據術語標準體系,完成術語定義的編寫。中國氣象局探測中心、上海市氣象局及廣東省氣象探測數據中心作為標準的參編單位,提出本領域的術語標準建設意見與草案。法規(guī)司代表中國氣象局作為標準的主編部門,負責標準報批及與住建部標準定額司對接工作,觀測司、計財司負責組織協(xié)調分管領域術語編寫的有關工作。二、標準編制原則和確定標準主要內容的論據1.標準編制原則(1)規(guī)范性原則本標準依據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的結構和編寫》、GB/T20001-2001《術語》、GB/T10112-1999《術語工作原則和方法》、GB/T19100-2003《術語工作概念體系的建立》、GB/T16785-2012《術語工作概念和術語的協(xié)調》給出的規(guī)則起草,并結合氣象行業(yè)的工程建設特點來編制。(2)氣象專業(yè)與工程建設相融合原則本標準充分借鑒參考相關國家標準、行業(yè)標準、以及其他行業(yè)工程建設術語標準,結合氣象行業(yè)的工程特點,對相關的術語內容進行了充分的協(xié)調和統(tǒng)一,強調了氣象專業(yè)與工程建設相融合的原則。(3)通用性與專用性術語相補充原則本標準氣象專業(yè)與工程建設相融合中的通用常用術語作為本標準的通用術語,與氣象專業(yè)專用術語相互補充。(4)科學性與實用性相結合原則本標準按照《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huán)境保護條例》(國務院令第623號),對于氣象設施的基本定義,即氣象探測設施、氣象信息專用傳輸設施和大型氣象專用技術裝備等,并結合氣象行業(yè)發(fā)展趨勢,對氣象設施的范圍進行了擴充,如:人工影響天氣工程、雷電防護系統(tǒng)工程、氣象科技支撐基礎設施工程等,確保制訂的標準適用于氣象領域工程建設全過程。(5)對標國際標準對比國際標準,保持國際一致性。2.標準的主要內容及確定論據(1)主要內容標準的主要內容為:總則、通用術語、綜合氣象觀測工程、氣象信息專用傳輸設施工程、氣象專用技術裝備工程、氣象防災減災工程、人工影響天氣過程、雷電防護系統(tǒng)工程、氣象科技支撐基礎設施工程等,共9章組成。其中,在章節(jié)編排時,綜合氣象觀測工程根據觀測平臺的空間位置分為天基氣象觀測工程、空基氣象觀測工程和地基氣象觀測工程。地基氣象觀測工程根據所處地理位置以及功能的不同,又分為地面氣象觀測工程、海洋氣象觀測工程、海島氣象觀測工程、地基遙感觀測工程、特種氣象要素觀測工程、專業(yè)氣象觀測工程以及國際合作工程等。氣象信息專用傳輸設施工程根據氣象觀測數據信息流轉的特點,又分為氣象信息網絡工程、氣象大數據工程、氣象信息發(fā)布于傳播工程等。氣象專用技術裝備工程又分為氣象設備研發(fā)制造工程、觀測設備保障設施工程、網絡設施運維保障工程等。人工影響天氣工程及雷電防護系統(tǒng)工程,考慮到二者在氣象防災減災工作中的特殊性,單獨成章,以突出其重要性。最后,補充了氣象科技支撐基礎設施工程,主要包括氣象科學研究基礎設施工程、氣象教育培訓基礎設施工程以及氣象宣教工程。其中,氣象科學研究基礎設施工程又細分為氣象重點實驗室工程、氣象研究院所設施工程及氣象科學試驗基地工程。(2)確定論據在標準編制過程中,借鑒《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huán)境保護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623號)中,對氣象設施的定義,也即氣象探測設施、氣象信息專用傳輸設施和大型氣象專用技術裝備等,參照《中國氣象百科全書》的體系對氣象知識門類的分類,也即《氣象觀測與信息網絡卷》、《氣象預報預測卷》、《氣象服務卷》的相關內容,對氣象設施的范圍進行了擴充,如:人工影響天氣工程、雷電防護系統(tǒng)工程、氣象科技支撐基礎設施工程等,在此基礎上確定了標準的整體框架。具體術語的定義參考了大量法律法規(guī)、標準規(guī)范、技術規(guī)則指南,具體如下:《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第23號主席令);《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huán)境保護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623號);《人工影響天氣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348號);《中國氣象局野外科學試驗基地管理辦法(試行)》《中國氣象百科全書》世界氣象組織技術規(guī)則第一卷-通用氣象標準和建議規(guī)范;世界氣象組織技術規(guī)則第二卷-國際空中航行氣象服務;世界氣象組織技術規(guī)則第三卷-水文學;世界氣象組織技術指南氣象儀器和觀測方法指南;世界氣象組織技術指南全球資料加工系統(tǒng)(GDPS)指南;世界氣象組織技術指南全球資料加工預報系統(tǒng)手冊;世界氣象組織技術指南全球觀測系統(tǒng)指南;世界氣象組織技術指南全球電信系統(tǒng)手冊;世界氣象組織技術指南氣象和水文教育培訓標準實施手冊;世界氣象組織技術指南海洋氣象服務手冊;QX/T31-2018氣象建設項目竣工驗收規(guī)范;QX/T83-2007移動氣象臺建設規(guī)范;QX/T275-2015氣象工程項目建議書編制規(guī)范;QX/T276-2015氣象工程項目初步設計報告編制規(guī)范;QX/T277-2015氣象工程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規(guī)范;GB/T19117-2003酸雨觀測規(guī)范;GB/T20479-2006沙塵暴天氣檢測規(guī)范;GB/T31221-2014氣象探測環(huán)境保護規(guī)范地面氣象觀測站;GB/T31222-2014氣象探測環(huán)境保護規(guī)范高空氣象觀測站;GB/T31223-2014氣象探測環(huán)境保護規(guī)范天氣雷達站;GB/T31224-2014氣象探測環(huán)境保護規(guī)范大氣本底站;GB/T33678-2017VLF-LF三維閃電定位技術規(guī)范;GB/T35220-2017地面基準輻射站建設指南;QX/T8-2002氣象儀器術語;QX/T83-2007移動氣象臺站建設規(guī)范;QX/T100-2009新一代天氣雷達選址規(guī)范;QX/T125-2011溫室氣體本地觀測術語;QX/T194-2013系留氣艇氣象觀測系統(tǒng);QX/T2212013氣象計量實驗室建設技術要求二等標準實驗室;QX/T2892015國家基準氣候站選址技術要求;QX/T2972015地面人工影響天氣作業(yè)安全管理要求;QX/T3372016高清晰度電視氣象節(jié)目演播室錄制技術規(guī)范;QX/T3482016X波段數字化天氣雷達;QX/T4552018便攜式自動氣象站;QX/T4622018C波段雙線偏振多普勒天氣雷達;QX/T4632018S波段多普勒天氣雷達;QX/T4662018微型固定翼無人機機載氣象探測系統(tǒng)技術要求;QX/T4612018C波段多普勒天氣雷達;QX/T4642018S波段雙線偏振多普勒天氣雷達;QX/T4652018區(qū)域自動氣象站維護技術規(guī)范;GB/T342832017國家突發(fā)事件預警信息發(fā)布系統(tǒng)管理平臺與終端管理平臺接口規(guī)范;QX/T17200337mm高炮防雹增雨作業(yè)安全技術規(guī)范;QX/T1472011基于手機客戶端的氣象災害預警信息播發(fā)規(guī)范QX/T171-2012短消息LED屏氣象信息顯示規(guī)范;QX/T313-2016氣象信息服務基礎術語;GB/T279612011氣象服務分類術語;QX/T4332018國家突發(fā)事件預警信息發(fā)布系統(tǒng)與應急廣播信息交互要求;DB441796.1-2016-突發(fā)事件預警信息發(fā)布中心建設規(guī)范-第1部分平臺構建;DB441796.2-2016-突發(fā)事件預警信息發(fā)布中心建設規(guī)范-第2部分崗位設置與業(yè)務運行;DB441796.3-2016-突發(fā)事件預警信息發(fā)布中心建設規(guī)范-第3部分信息發(fā)布與傳播;QX/T274-2015大型活動氣象服務指南工作流程;QX/T200-2013生態(tài)氣象術語;QX/T1752012風云二號靜止氣象衛(wèi)星S-VISSR數據接收系統(tǒng);QX/T2052013中國氣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