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部分地區(qū) 高二下學期3月語文試題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1頁
廣東省部分地區(qū) 高二下學期3月語文試題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2頁
廣東省部分地區(qū) 高二下學期3月語文試題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3頁
廣東省部分地區(qū) 高二下學期3月語文試題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4頁
廣東省部分地區(qū) 高二下學期3月語文試題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文言文閱讀廣東省東莞市東華高級中學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3月月考語文試卷(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兵,有攻有守。善為兵者,必知夫攻守之所宜。故以攻則克,以守則固。當攻而守,當守而攻,均敗之道也。方天下交臂相與而事秦之強也,秦人出甲以攻諸侯,蓋將取之也。圖攻以取人之國者,所謂兼敵之師也。及天下攘袂相率而叛秦之亂也,秦人合卒以拒諸侯,蓋將卻之也。圖拒以卻人之兵者,所謂救敗之師也。兼敵之師利于轉(zhuǎn)戰(zhàn),救敗之師利于固守,兵之常勢也。秦人據(jù)崤、函之阻以臨山東,自繆公以來常雄諸侯,卒至于并天下而王之。豈其君世賢耶?亦以得乎形便之居故也。二世之亂,天下相與起而亡秦,不三歲而為墟。以二世之不道顧秦,亦足以亡。然而,使其知捐背叛之山東,嚴兵拒關為自救之計,雖以無道行之,而山西千里之區(qū),猶可歲月保也。不知慮此,乃空國之師以屬章邯之徒,越關千里以搏寇,而為向日堂堂兼敵之師,亦已悖矣。方陳勝之首事,而天下豪杰爭西向而誅秦也。蓋振臂一呼,而帶甲者百萬;舉麾一號,而下城者數(shù)十。又類皆山林倔起之匹夫,其存亡勝敗之機,取決于一戰(zhàn),其鋒至銳也。而章邯之徒不知固守,其所以老其師,乃提孤軍,棄大險,渡漳逾洛左馳右騖以嬰其四合之鋒卒至于敗。而沛公之眾,揚袖而下控函關。雖二世之亂足以覆宗,天下之勢足以夷秦,而其亡遂至于如此之亟者,用兵之罪也。夫秦役其民以從事于天下之日久矣。而章邯之為兵也,以攻則不足,以守則有余。周文常率百萬之師,傅于城下矣。章邯三擊而三走之,卒殺周文。使其不遂縱以搏敵,而坐關固守,為救敗之師,關東之土雖已分裂,而全秦未潰也。昔者,賈誼、司馬遷皆謂:“使子嬰有庸主之材,僅得中佐,則山西之地可全而有?!弊淙∈а灾I于后世。彼二子者,固非愚于事機者也,亦惜夫秦有可全之勢耳。雖然,彼徒知秦有可全之勢,而不知至于子嬰,而秦之事去矣。雖有太公之佐,其如秦何哉?(節(jié)選自宋·何去非《秦論》,有刪改)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渡漳逾A洛B左馳C右騖D以嬰E其四合之F鋒G卒H至于敗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克,戰(zhàn)勝,攻破,與《諫太宗十思疏》“能克終者蓋寡”中的“克”意思不同。B.屬,文中指托付,與《屈原列傳》“然亡國破家相隨屬”中的“屬”意思相同。C.亡,指滅亡,與《鴻門宴》“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義”中的“亡”意思不同。D.佐,文中指輔佐,與《過秦論》“當是時也,商君佐之”的“佐”意思相同。12.下列對文中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材料開頭指出,懂戰(zhàn)爭的人必須明白在何時進攻又在何時防守;接著,以此為綱,分析秦朝急速滅亡的原因,即錯誤地采取進攻的戰(zhàn)略。B.一支軍隊是“兼敵之師”還是“救敗之師”,取決于戰(zhàn)爭形勢和戰(zhàn)爭意圖,“兼敵之師”有利于轉(zhuǎn)戰(zhàn)進攻,“救敗之師”有利于頑強防守。C.秦末天下大亂,從民間起事的各路武裝,兵鋒凌厲,此時章邯統(tǒng)率的軍隊用來進攻關東已顯力量不足,但若用來防守關中是綽綽有余的。D.賈誼和司馬遷認為秦是有保住關中的可能的,這一觀點雖遭后世的譏笑,卻得到了作者的認同,他們都為秦錯失保全關中的機會感到遺憾。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及天下攘袂相率而叛秦之亂也,秦人合卒以拒諸侯,蓋將卻之也。(2)雖然,彼徒知秦有可全之勢,而不知至于子嬰而秦之事去矣。14.結(jié)合材料,簡要分析秦朝滅亡的原因。(3分)10.BDG【解析】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渡過漳河和洛河,向左向右任意馳騁,卻撞上了四面包圍的敵人,最后以失敗告終?!岸烧挠饴濉笔遣⒘卸陶Z,“逾洛”是動賓結(jié)構(gòu),中間不宜斷開,應在“洛”后斷開,所以選B。“左馳右騖”是并列短語,“左馳”“右騖”是兩個狀中結(jié)構(gòu),它們又一起構(gòu)成并列結(jié)構(gòu),中間不宜斷開,應在“騖”后斷開,所以選D。“嬰其四合之鋒”是動賓結(jié)構(gòu),“嬰”是謂語,“四合之鋒”是賓語,中間不宜斷開,應在“鋒”后斷開,所以選G。故選BDG。11.B【解析】本題考查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B.“意思相同”錯。屬,托付。/連接,接連。句意:而是將全國的軍隊交給章邯等人指揮。/然而國破家亡的事接連發(fā)生。故選B。12.D【解析】本題考查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D.“卻得到了作者的認同,他們都為秦錯失保全關中的機會感到遺憾”錯。原文“昔者,賈誼、司馬遷皆謂:‘使子嬰有庸主之材,僅得中佐,則山西之地可全而有?!淙∈а灾I于后世。彼二子者,固非愚于事機者也,亦惜夫秦有可全之勢耳。雖然,彼徒知秦有可全之勢,而不知至于子嬰,而秦之事去矣”,意思是從前賈誼、司馬遷都認為如果子嬰有一般君主的才能,僅得到中等輔佐之臣,那么關中以西的地區(qū)就還可以保全存在。這些話最終還是受到后世人的譏諷。這兩個人本來并不是不懂得事情發(fā)展的趨勢,而是可惜秦朝有可以保全的機會。即使如此,他們也只是知道秦有能夠保全的形勢,而不了解到了子嬰執(zhí)政的時候,秦朝的大勢已去。由此看出,并未得到作者的認同,作者認為秦國當時大勢已去。故選D。13.(1)等到天下民眾捋起衣袖一起來反抗暴亂的秦王朝時,秦人調(diào)集兵力以抵抗各地群雄,是為了擊退他們。(2)即使如此,他們也只是知道秦有能夠保全的形勢,而不了解到了子嬰執(zhí)政的時候,秦朝的大勢已去?!窘馕觥勘绢}考查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攘袂”,捋起衣袖;“相率”,一起;“合卒”,調(diào)集兵力,合力出兵;“卻”,使……退卻。(2)“雖然”,即使如此;“徒”,只是;“事”,形勢、情勢。14.章邯等人不知用重兵守關自保;子嬰無能又無良才輔佐;推行殘暴政治,王朝不可救藥?!窘馕觥勘绢}考查篩選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原文“而章邯之徒不知固守,其所以老其師,乃提孤軍,棄大險,渡漳逾洛,左馳右騖,以嬰其四合之鋒,卒至于敗”,由此看出,章邯等人不知用重兵守關自保;原文“昔者,賈誼、司馬遷皆謂:‘使子嬰有庸主之材,僅得中佐,則山西之地可全而有’”,由此看出,子嬰無能又無良才輔佐;原文“以二世之不道顧秦,亦足以亡”,由此看出,推行殘暴政治,王朝不可救藥。參考譯文:軍隊,有進攻和防守兩種任務。善于用兵的人,一定懂得進攻和防守的適宜時機。所以進攻就能取得勝利,防守就能穩(wěn)固。進攻時采取防守態(tài)勢,防守時采取進攻態(tài)勢,都是失敗之道。當天下諸侯都與秦國和好而侍奉強大的秦國時,秦國人出動軍隊去攻打,是為了奪取諸侯的國家。謀求進攻敵人軍隊以奪取諸侯國家的人,稱得上并吞敵國的軍隊。等到天下民眾捋起衣袖一起來反抗暴亂的秦王朝時,秦人調(diào)集兵力以抵抗各地群雄,是為了擊退他們。謀求抗拒敵人軍隊以拯救敗亡軍隊的人,稱得上能夠救助敗亡的軍隊。能與敵人軍力相當?shù)能婈犂谵D(zhuǎn)戰(zhàn),能救助敗亡的軍隊利于堅守陣地,這是用兵的一般原則。秦國人占據(jù)著崤山和函谷關的險要地勢,俯瞰著山東地區(qū),自繆公以來一直以諸侯國中強盛自居,最后吞并天下統(tǒng)一了諸侯國。難道是因為秦國君主歷代都很賢明嗎?這是由于他們占據(jù)了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形條件。秦二世胡亥統(tǒng)治殘暴,天下人紛紛起來反叛秦朝,不出三年秦朝的統(tǒng)治就崩潰了。以秦二世實行暴政來看秦朝,(秦朝)也足以滅亡。但是,如果秦朝知道撤退背叛山東地區(qū)的軍隊,部署重兵在函谷關抵抗,制定自救計劃,即使是在無道之政下行事,也還可以保住山西地區(qū)的疆土。然而,秦朝卻不知道這一點,而是將全國的軍隊交給章邯等人指揮,越過函谷關千里迢迢去與敵人搏斗,而作為以往盛大的兼敵之師,這就違背了兵法的基本原則。正當陳勝首先起事時,全天下的豪杰紛紛西行去誅伐秦國。他們振臂一呼,動員百萬大軍;發(fā)號施令一下,幾十座城池就會望風而降。這些起義者大多是山林中草莽英雄,他們的存亡勝敗都取決于一場戰(zhàn)斗,他們的鋒芒銳不可當。然而章邯等人卻不懂得堅守陣地,消磨敵人的士氣,卻孤軍深入,放棄了險要地形,渡過漳河和洛河,向左向右任意馳騁,卻撞上了四面包圍的敵人,最后以失敗告終。而沛公劉邦率領軍隊從函谷關下?lián)P起袖子一揮而下,就控制了關中地區(qū)。雖然秦二世統(tǒng)治很殘暴,天下大勢足以滅掉秦朝,但是秦朝的滅亡卻如此迅速,這是用兵不當?shù)淖镞^。秦國統(tǒng)治者役使百姓,讓他們?yōu)樘煜滦Яσ呀?jīng)很久了。而章邯統(tǒng)領的軍隊,進攻不足,防守有余。周文曾率領百萬大軍,圍攻城池。但三次進攻都被章邯打敗,周文被殺。如果章邯不立即出擊與敵人搏斗,而是坐守關隘堅守城池,那么周文的軍隊雖敗猶存,關東的土地雖已分裂,但秦國還沒有滅亡。從前,賈誼、司馬遷都說:“如果子嬰有一般君主的才能,僅得到中等輔佐之臣,那么關中以西的地區(qū)就還可以保全存在?!边@些話最終還是受到后世人的譏諷。這兩個人本來并不是不懂得事情發(fā)展的趨勢,而是可惜秦朝有可以保全的機會。即使如此,他們也只是知道秦有能夠保全的形勢,而不了解到了子嬰執(zhí)政的時候,秦朝的大勢已去。即使有姜太公那樣的輔佐之臣,又能對秦國怎么樣呢?廣東省梅州市興寧市第一中學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3月月考語文試題(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材料一:景公問晏子曰:“吾欲服圣王之服,居圣王之室,如此,則諸侯其至乎?”晏子對曰:“法其節(jié)儉則可,法其服,居其室,無益也。三王不同服而王,非以服致諸侯也,誠于愛民,果于行善,天下懷其德而歸其義。夫冠足以修敬,不務其飾;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務其美。及三代作服,為益敬也,首服足以修敬,而不重也;身服足以行潔,而不害于動作。服之輕重便于身,用財之費順于民。其不為槽巢者,以避風也;其不為窟穴者,以避濕也。是故明堂之制,下之潤濕不能及也;上之寒暑不能入也。土事不文,木事不鏤,示民知節(jié)也。及其衰也,衣服之侈過足以敬,宮室之美過避潤濕,用力甚多,用財甚費,與民為讎。今君欲法圣王之服,不法其制,法其節(jié)儉也,則雖未成治,良其有益也。今君窮臺榭之高、極污池之深而不止,務于刻鏤之巧、文章之觀而不厭,則亦與民而仇矣。”(節(jié)選自《晏子春秋》)材料二:夫貧生于富,弱生于強,亂生于治,危生于安。是故明王之養(yǎng)民也,教之誨之,慎微防萌,以斷其邪。故《易》美節(jié)以制度,不傷財,不害民;七月詩大小教之,終而復始。由此觀之,民固不可恣也。山林不能給野火,江海不能灌漏卮。孝文皇帝躬衣弋綈①,足履革舄②,以韋帶劍③,集上書囊以為殿帷,盛夏苦暑,欲起一臺,計直百萬,以為奢費而不作也。今京師貴戚,衣服、飲食、車輿、文飾、廬舍,皆過王制,僭上甚矣。富者競欲相過貧者恥不逮及是故一饗之所費破終身之本業(yè)。古者必有命民,然后乃得衣繒彩而乘車馬。今者既不能盡復古,細民誠可不須,乃踰于古昔孝文,衣必細致、履必獐麂,校飾車馬,多畜奴婢。諸能若此者,既不生谷,又坐為蠹賊也。(節(jié)選自王符《潛夫論·浮侈》)【注】①弋:通“默”(yì),黑色。綈(tí):一種粗厚的絲織物。②舄(xì):鞋。③韋:熟牛皮。以韋帶劍,用皮帶佩帶寶劍,指不加裝飾。10.材料二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進三處不給分。(3分)富者競欲A相過B貧者C恥不逮D及E是F故一饗之G所費H破I終身之本業(yè)。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致,表達,表示,與《屈原列傳》“一篇之中三致志焉”中的“致”意思相同。B.首服,與下文的“身服”相對,“首服”,即冠,首指頭,“身服”指衣服。C.文,修飾、裝飾,與《諫太宗十思疏》“文武爭馳”中的“文”意思不同。D.固,本來,原來,與《齊桓晉文之事》“臣固知王之不忍也”中的“固”意思相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材料一認為,君王的德行比服飾重要,百姓歸服三王,不是因為三王的服裝華美,而是因為他們施行仁義,愛護百姓,百姓感念他們的德行。B.材料一認為,服裝、住宅要講究實用,衣服過于奢侈,宮室過于華美,就會使用太多的民力,造成嚴重的錢財浪費,這樣勢必與百姓結(jié)怨。C.材料二連用兩個比喻,即山上的森林不能夠滿足野火的焚燒,江河大海不能夠灌滿泄漏的器皿,形象地說明了昏君的貪婪之心是難以滿足的。D.材料二認為,明君要教育和指導百姓謹慎地對待某些微小的事情,制止壞事的苗頭,以此來杜絕他們的邪惡,不使他們成為社會的蛀蟲。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夫冠足以修敬,不務其飾;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務其美。(4分)(2)盛夏苦暑,欲起一臺,計直百萬,以為奢費而不作也。(4分)14.兩文所批評的對象的不同,從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各找出一個詞語,表明批評對象,并扼要說明為什么要批評他們。(3分)10.【答案】BEH(每處1分,超過三處不給分)【解析】句子的意思是:富裕的人都爭著想超過別人的排場,貧窮的人為及不上別人的排場而感到羞恥。因此一次宴請賓客的費用,就破費了他們一輩子種田所積聚的家業(yè)?!跋噙^”是“欲”的賓語,不可在“欲”后斷開。“貧者”與“富者”相對,是下一句的主語,不可在其后斷開?!按啊睘橥x復詞,其間不可斷開?!笆枪省睘楣潭ㄔ~組,其間不可斷開?!耙火嬛M”的為偏正結(jié)構(gòu),“之”是結(jié)構(gòu)助詞,不可在“之”后斷開。“破”與“終身之本業(yè)”為動賓結(jié)構(gòu),其間不可斷開。11.A【解析]A項,“非以服致諸侯也”中的“致”,意思是招致,引來。12.C【解析】C項,“說明了昏君的貪婪之心是難以滿足的”錯誤,這里應指向前文中的“民”,即一般人。13⑴冠,足夠用來表示敬意,不必追求裝飾;衣服足夠用來遮蔽形體抵御寒冷,不必追求它的美麗。(得分點:修敬,表示敬意;務,追求;掩形御寒,蔽體御寒,足以,足夠用來;各1分)⑵盛夏酷熱,(孝文帝)想建造一座高臺,計算下來價值上百萬個銅錢,便認為太奢侈浪費而不建造了。(得分點:起,建造;直,值,價值,以為,認為;省略處“孝文帝”各1分)14.【答案】①材料一:景公(或:今君),追求侈服美室(或:不知節(jié)儉,與民為仇)。②材料二:京師貴戚(或:細民),追求奢靡,超過王制。(每點2分,答出兩點給3分)【解析】①材料一,根據(jù)開頭景公所問,以及篇末“今君窮臺榭之高……”可知,批評對象是“景公”,即“今君”。批評的原因,根據(jù)景公所問內(nèi)容“服圣王之服,居圣王之室”和晏子所對“法其服,居其室,無益也”,抓住關鍵句“衣服之侈過足以敬,宮室之美過避潤濕,用力甚多,用財甚費,與民為仇”,或從思想行為(追求侈服美室)作答,或從社會危害(不知節(jié)儉,與民為仇)作答,均可。②材料二:根據(jù)“今京師貴戚,衣服、飲食、車輿、文飾、廬舍,皆過王制,僭上甚矣”可知,批評對象是“京師貴戚”,批評原因是追求奢靡,皆過王制。后文所說的“細民”,也指向“過王制,僭上甚矣”的人。文言文參考譯文:材料一:齊景公問晏子說:“我想穿上古代圣王那樣的衣服,住圣王那樣的房子,這樣,諸侯會來歸服吧?”晏子回答說:“效法他們的節(jié)儉就行了。效法他們的服裝、住他們那樣的宮室,沒有什么益處。古代的三個圣王服裝不相同,但都稱王于天下,不是因為服裝使諸侯歸服。確實愛護百姓,果真行仁義,百姓感念他的德行而歸服于他的仁義。冠,足夠用來表示敬意,不必追求裝飾;衣服足夠用來蔽體御寒,不必追求它的美麗。到了三代圣王時,制作服裝,是為了更莊重。冠足夠用來表達敬意卻不沉重,衣服足夠用來顯示整潔,卻不妨礙行動。衣服的輕重適合身體,耗費的錢財百姓能承受。他們不做木巢,是為了遮蔽風雨;他們不住穴窟,是為了躲避潮濕。因此,明堂的設計,地下的潮氣不能到達,上面的寒熱不能侵入。土建不裝飾,木建不雕刻,示范百姓懂得節(jié)儉。到了他們衰亡時,衣服的奢侈超過了表示敬意的程度,宮室的華美超過了躲避潮濕的需要。使用民力太多,浪費錢財甚重,與百姓結(jié)怨。現(xiàn)在君王想要效法圣王的服裝,是不效法他們的制度,而效法他們的節(jié)儉,那么即使沒能實現(xiàn)大治,也是有好處的。但君王極盡臺榭之高、池塘之深而沒有止境,追求雕鏤的精巧、裝飾的華美而沒有滿足,那么這也是在和百姓結(jié)仇?!辈牧隙?貧窮產(chǎn)生于富裕,衰弱產(chǎn)生于強盛,動亂產(chǎn)生于太平,危險產(chǎn)生于安全。因此英明的帝王治理民眾的時候,教育他們,指導他們,謹慎地對待某些微小的事情,制止某些剛萌發(fā)的事物,以此來杜絕他們的邪惡。所以《周易》贊美“用制度來節(jié)制,就既不損傷財物,也不損害民眾”;《七月》詩把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教給人民,敘述到一年年終又開始敘述第二年。由此看來,民眾本來就是不可以放任自流的。山上的森林不能夠滿足野火的焚燒,江河大海不能夠灌滿泄漏的器皿。孝文皇帝身穿黑色的粗厚線綈,腳穿粗硬的生皮鞋子,用皮帶佩帶寶劍而不另加飾品,把臣子上書時呈上的文書袋積聚起來做成宮殿里的帷帳,盛夏酷熱,孝文帝想建造一座高臺,計算下來價值上百萬個銅錢,便認為太奢侈浪費而不建造了?,F(xiàn)在京城里的皇親國戚,衣服、飲食、車子、裝飾、房屋,都超過了皇帝的規(guī)模,超越本分而冒用皇上的享受標準已經(jīng)很厲害了。富裕的人都爭著想超過別人的排場,貧窮的人為及不上別人的排場而感到羞恥。所以一次宴請賓客的費用,就破費了他們一輩子種田所積聚的家業(yè)。古代的帝王總會對人有所任命,人只有被任命以后才能夠穿綾羅綢緞而乘車駕馬?,F(xiàn)在已經(jīng)不能完全恢復古代的一套了,對這些地位卑微的小人實在也可以不去要求他們做到古代的一套,但現(xiàn)在他們竟然超過了從前的孝文皇帝,衣服一定要用精致的熱絹,鞋子一定要用獐皮、麂皮,還裝飾車馬,養(yǎng)了很多奴仆婢女。眾多能這樣生活的人,既不會生產(chǎn)糧食,又坐著不勞動而成了社會的蛀蟲、害蟲。廣東省潮州市饒平縣第二中學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第一次月考語文試題(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材料一:人之其所親愛而辟①焉,之其所賤惡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者,天下鮮矣!故諺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惡,莫知其苗之碩?!保ü?jié)選自《大學》)材料二:趙綽字士倬,河東人也。性質(zhì)直剛毅。周初為天官府史,以恭謹恪勤,擢授夏官府下士。稍以明于見知,為內(nèi)史中士。隋文帝為丞相,知其清正,引為錄事參軍。文帝受禪,授大理丞。處法平允,考績連最。每有奏讞,正色侃然,漸見禮重。上以盜賊不禁,將重其法,綽進諫曰:“律者天下之大信,其可失乎?”上忻然納之,因謂曰:“若更有聞見,宜數(shù)言之。”遷大理少卿。大理掌固來曠上言大理官司太寬,帝以曠為忠直,遣每旦于五品行中參見。曠又告少卿趙綽濫免徒囚帝使信臣推驗初無阿曲帝怒命斬之。綽固爭,以為曠不合死,帝拂衣入閣。綽矯言:“臣更不理曠,自有它事,未及奏聞?!钡勖腴w,綽再拜請曰:“臣有死罪三。臣為大理少卿,不能制御掌固,使曠觸掛天刑,一也。囚不合死,而臣不能死爭,二也。臣本無它事,而妄言求入,三也?!钡劢忸?。會獨孤后在坐,命賜綽二金杯酒,并杯賜之。曠因免死,徙廣州。刑部侍郎辛亶嘗衣緋諢,俗云利官,上以為厭蠱,將斬之,綽曰:“法不當死,臣不敢奉詔?!鄙吓?,謂曰:“卿惜辛亶而不自惜也?”命左仆射高颎將綽斬之。綽曰:“陛下寧殺臣,不可殺辛亶?!敝脸?,解衣當斬。上使人謂綽曰:“竟如何?”對曰:“執(zhí)法一心,不敢惜死。”上拂衣入,良久乃釋之。明日,謝綽,勞勉之,賜物三百段。時河東薛胄為大理卿,俱名平恕。然胄斷獄以情,而綽守法,俱為稱職。上每謂綽曰:“朕于卿無所愛惜,但卿骨相不當貴耳?!比蕢壑校涔?,上為之流涕。(摘編自《北史》)[注]①辟:情緒偏頗。10.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必須斷句,請在答題卡上相應位置填上選項。曠又告少卿趙綽A濫免B徒囚C帝使D信臣E推驗F初無G阿曲H帝怒I命J斬之。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矜,指憐憫、同情,與《陳情表》“凡在故老,猶蒙矜育”中的“矜”詞義相同。B.固,指堅決、堅持,與“臣固知王之不忍也”中的“固”詞義不同,用法相同。C.妄言,隨意、胡亂地說,與上文“綽矯言”即詐稱、假托他事以求面君相對應。D.厭蠱,指厭惡蠱術。蠱術,古人以言語詛咒或法術等方式使仇敵受到禍害的巫術。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材料一的諺語意為人總看不到自己孩子身上的惡習,總不認為自家莊稼比別家壯碩,因為人對自己所親近喜愛之人往往會偏愛,對自家之物總嫌少。B.大理寺掌固來曠誣告趙綽徇私舞弊,把不該赦免的犯人釋放了,被文帝怒判斬刑,趙綽卻向文帝力爭來曠法不當死,最后來曠被免死罪,流徙廣州。C.在刑部侍郎辛亶穿緋輝這件事上隋文帝量刑過重,趙綽寧死也要依法而行;大理卿薛胄處理案件合情合理,兩人都有執(zhí)法公平寬容的名聲,十分稱職。D.趙綽性格樸實、直率剛毅,又執(zhí)法平允、謙遜謹慎,隋文帝接受禪讓登基后,先授其為大理丞,后又遷大理少卿,文帝對其從不吝惜官爵,趙綽后來官居極品。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稍以明干見知,為內(nèi)史中士。(4分)(2)會獨孤后在坐,命賜綽二金杯酒,并杯賜之。(4分)14.材料一列舉了人易偏頗的五種表現(xiàn),而趙綽處事公允平正,請結(jié)合文本,說說趙綽的言行與哪幾種“偏頗表現(xiàn)”不相符。(3分)10、CFH11.D12、D13、(1)(趙綽)漸漸因為明智能干被(上級)了解,擔任了內(nèi)府中士。(2)適逢獨孤皇后在座,就下令賞賜趙綽兩金杯酒,并且連金杯也賞賜給他。14.①“之其所賤惡而辟焉”,對犯事之人甚至誣告自己的人不因其惡而厭棄。②“之其所畏敬而辟焉”,對文帝不因敬畏而亦步亦趨、盲目照做,執(zhí)法一心,不惜其死?!窘馕觥?0.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來曠又上告說大理少卿趙綽違法釋放囚徒,文帝派遣使臣前去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趙綽根本沒有枉法偏袒之事,文帝非常憤怒,下令將來曠斬首?!皶缬指嫔偾溱w綽濫免徒囚”,主謂賓結(jié)構(gòu),“少卿趙綽濫免徒囚”作謂語“告”的賓語,C處斷開;“帝使信臣推驗”,兼語結(jié)構(gòu),“信臣”為前句賓語,后句主語,F(xiàn)處斷開;“帝”為“怒命斬之”的主語,前面H處斷開。故CFH三處需要斷句。11.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詞語一詞多義現(xiàn)象及識記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A.正確。句意:對自己同情的人往往過于憐憫。/凡是故臣遺老,還受到憐憫和撫養(yǎng)。B.正確。固:堅決、堅持。/本來。用法上都作狀語修飾謂語。句意:趙綽堅持諫諍。/我本來就知道大王是一種不忍的同情心啊。C.正確。D.“厭惡蠱術”錯誤,根據(jù)上下文,“厭惡蠱術“不合邏輯。厭蠱:厭勝和巫蠱的總稱,以巫術致災。故選D。12.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D.“趙綽后來官居極品”錯誤,原文有“朕于卿無所愛惜,但卿骨相不當貴耳”,可知文帝因趙綽骨相不該富貴并未授予高官。故選D。1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稍”,漸漸;“明干”,明智能干;“見”,被。(2)“會”,適逢;“后”,皇后;“并杯”,連著金杯一起。14.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概括信息的能力。“之其所賤惡而辟焉”,對自己所輕視厭惡的人往往會一味厭棄,為偏頗表現(xiàn)。結(jié)合“上以盜賊不禁,將重其法,綽進諫曰:‘律者天下之大信,其可失乎?’”“綽固爭,以為曠不合死”可知,趙綽對犯事之人甚至誣告自己的人不因其惡而厭棄?!爸渌肪炊傺伞?,對自己內(nèi)心敬畏的人往往會盲目遵從,為偏頗表現(xiàn)。結(jié)合“上以為厭蠱,將斬之,綽曰:‘法不當死,臣不敢奉詔?!吓?,謂曰:‘卿惜辛亶而不自惜也?’”“上使人謂綽曰:‘竟如何?’對曰:‘執(zhí)法一心,不敢惜死?!戏饕氯?,良久乃釋之”等內(nèi)容可知,趙綽對文帝不因敬畏而亦步亦趨、盲目照做,執(zhí)法一心,不惜其死。參考譯文:材料一:人們對于自己所親愛的人往往會偏愛;對自己所輕視厭惡的人往往會一味厭棄;對自己內(nèi)心敬畏的人往往會盲目遵從;對自己同情的人往往過于憐憫;對自己所傲視怠慢的人往往過于輕蔑。因此,能夠做到喜愛某人而又深知其丑惡的一面,厭惡其人又能肯定其美好的優(yōu)點,這樣的人天下少有啊!所以民間有句諺語說:“人都看不到自己孩子的錯誤,也都看不到自己莊稼的豐碩?!辈牧隙黑w綽字士倬,河東人。性格樸實直率明毅。北周初年擔任天官府史,因為為官謙遜謹慎恭順辛勞,被提升為夏官府下士。(他)漸漸地因為明智和有才干被上級了解,擔任了內(nèi)府中士。隋文帝當時任丞相,了解到他清廉正直,薦舉他擔任了錄事參軍。隋文帝接受禪讓登基,任命趙綽為大理丞。趙綽執(zhí)法公正,政績考核連年為優(yōu)等。每次向朝廷上報案情,都表現(xiàn)得嚴肅剛直,漸漸地被皇上禮遇尊重?;噬弦驗橥当I搶掠難以禁止,將要改變刑法,加重處罰,趙綽進諫說:“法律是天下最重要的信約,難道可以失信嗎?”皇上欣然接受了他的意見,就對他說:“如果你再見到什么情況或聽到什么意見,應當多多地說說?!鄙乌w綽為大理少卿。大理寺掌固來曠上言說大理寺執(zhí)法官吏對囚犯量刑定器太寬,隋文帝因此認為來曠忠誠正直,讓他每天早晨站在五品官員的行列中參見。來曠又上告說大理少卿趙綽違法釋放囚徒,文帝派遣使臣前去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趙綽根本沒有枉法偏袒之事,文帝非常憤怒,下令將來曠斬首。趙綽苦苦諫諍,認為來曠按照法律構(gòu)不成死罪,文帝不聽,拂衣進入中。趙綽又假稱:“我不再申理來曠的事情,我還有別的事沒有來得及奏聞?!蔽牡圩屓艘w綽來到后,趙綽再拜奏請說:“我犯了三項死罪:身為大理寺少卿,沒有能管制約束住掌固來曠,使他觸犯了朝廷刑律,這是第一;因犯罪不當死,而我不能以死相爭,這是第二;我本來沒有別的事,而以胡言亂語詐稱有事求見隆下。這是第三?!蔽牡勐犃怂脑?,臉色才緩和下來。當時正碰上獨孤皇后在坐,就下令賞賜趙綽兩金杯酒,并且連金杯也賞賜給他。因此,來曠得以免除一死,被流放到廣州。刑部侍郎辛亶曾經(jīng)穿著紅色的褲子,俗說這樣可以有利于升官,皇上認為這是巫術,要將他處以斬刑。趙綽說:“依據(jù)法律,辛亶不應該定為死罪,我不敢奉旨?!盎噬洗笈f:“你是只顧憐惜辛亶而不憐惜自己了?“下令讓左仆射高颎將趙綽處斬。趙綽說:“陛下寧可殺了我,也不能殺辛亶?!卑掩w綽押到朝堂上,脫下他的官服將處以斬刑?;噬吓扇藛栚w綽說:“你終究打算如何?”趙綽回答說:“我一心一意執(zhí)法,不敢顧惜自己的生命?!蔽牡蹥獾梅餍涠ィ^了好久才下令釋放了趙綽。第二天,皇上向趙綽道歉,慰勞并鼓勵了他,并且賞賜給他綢緞三百匹。當時河東人薛胄任大理卿,與趙綽都有執(zhí)法公平寬容的名聲。但薛胄處理案件憑感情用事,而趙綽嚴格守法,兩人都很稱職。皇上常對趙綽說:“我對你,并不吝惜官爵,只因你的骨相不該富貴罷了?!币蛉实露L壽終,趙綽在官任上去世,皇上為之傷心流淚。廣東省清遠市陽山縣南陽中學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第一次月考語文試題(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4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楚文王伐鄧,使王子革、王子靈共據(jù)菜。二子出采,見老丈載畚,乞焉,不與,搏而奪之。王聞之,令皆拘二子,將殺之。大夫辭曰:“取畚信有罪,然殺之非其罪也,君若何殺之?”言卒,丈人造軍而言曰:“鄧為無道,故伐之。今君公子搏而奪吾畚,無道甚于鄧?!焙籼於枴>勚?,群臣恐。君見之,曰:“討有罪而橫奪,非所以禁暴也;恃力虐老,非所以教幼也;愛子棄法,非所以保國也;私二子,滅三行,非所以從政也。丈人舍之矣,謝之軍門之外耳?!背钜游闹逵懈煞ㄕ?,廷理拘之,聞其令尹之族也,而釋之。子文召廷理而責之曰:“凡立廷理者,將以司犯王令,而察觸國法也。夫直士持法,柔而不撓,剛而不折。今棄法而背令,而釋犯法者,是為理不端,懷心不公也。豈吾有營私之意也?何廷理之駁于法也?吾在上位,以率士民,士民或怨,而吾不能免之于法。今吾族犯法甚明,而使廷理因緣吾心而釋之,是吾不公之心,明著于國也。執(zhí)一國之柄而以私聞與吾生不以義不若吾死也。遂致其族人于廷理,曰:“不是刑也,吾將死?!蓖⒗響?,遂刑其族人。成王聞之,不及履而至于子文之室,曰:“寡人幼少,置理失其人,以違夫子之意?!庇谑趋硗⒗矶鹱游模辜皟?nèi)政。國人聞之曰:“若令尹之公也,吾黨何憂乎?”乃相與作歌曰:“子文之族,犯國法程。廷理釋之,子文不聽。恤顧怨氓,方正公平?!背f王之時,太子車立于茅門之內(nèi),少師慶逐之。太子怒,入謁王曰:“少師慶逐臣之車?!蓖踉唬骸吧嶂?。老君在前而不逾,少君在后而不豫,是國之寶臣也?!?節(jié)選自劉向《說苑·至公》)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執(zhí)A一國B之柄C而以D私聞E與吾生F不以義G不若H吾死也。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伐,文中指攻打、攻伐,與《<老子>四章》中“自伐者無功”的“伐”含義相同。B.謝,此指謝罪、賠罪,與《鴻門宴》“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的“謝”含義相同。C.令尹,春秋戰(zhàn)國時楚國的執(zhí)政官名,相當于宰相,《屈原列傳》中子蘭曾任此職。D.國人,此指國都中的人,其中“國”與《岳陽樓記》“去國懷鄉(xiāng)”的“國”含義相同。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楚國兩位王子采野菜時看見一位挎筐的老人,在乞要無果的情況下便強行奪筐。后來老人到軍營理論,楚文王聞聽后召見老人并將在軍門外斬殺二子。B.刑獄官在得知犯法之人是令尹子文的族人后,便將其釋放。子文對刑獄官的做法深感不滿,并從該做法的危害角度對其進行教育和斥責,令其依法行事。C.成王在得知子文的事情后,也急忙屈尊到子文家中致歉,主動承擔放任下屬枉法的責任。當?shù)匕傩諡榇诉€作歌傳唱,以表達對子文的肯定和信任。D.在對待少師慶驅(qū)逐太子車駕一事上,楚莊王沒有遷就太子的怨氣,反而讓其理解少師慶的做法,并對少師慶執(zhí)法中不顧及個人利益的行為大加贊賞。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取畚信有罪,然殺之非其罪也,君若何殺之?(4分)遂致其族人于廷理,曰:“不是刑也,吾將死。”(4分)14.從選文看,楚文王和令尹子文有哪些共同的品行?請簡要概括。(3分)10.CEG(正確斷句為:執(zhí)一國之柄,而以私聞,與吾生不以義,不若吾死也,)11.A(《《老子》四章》中“白伐者無功”的“伐”是夸耀的意思,)12.C(“主動承擔放任下屬枉法的責任”表述有誤,應是用人不當?shù)呢熑巍?13.(1)奪取老人的藤筐確實有罪,但殺死他們卻不是他們該承擔的罪,主君為什么要殺死他們呢?(“信”“非其罪”“若何”各1分,句意1分)(2)于是(子文)便送他的族人到刑獄官那里,并說:“不懲處此人,我將赴死?!?“致”“刑”各1分,賓語前置句1分,句意1分)14.①不徇私情。②能反躬自省。③講求公平公正。(每點1分,意思對即可)參考譯文:楚文王攻打鄧國,命令王子革、王子靈一起去采摘野菜。這二人出外采摘野菜,看見有個老人挎著一個藤筐,便向老人乞討,老人不給他們,于是他們就毆打老人奪下藤筐。楚文王知道了這件事,命令將二人都拘押起來,將要殺掉他們。大夫進言說:“奪取老人的藤筐確實有罪,但殺死他們卻不是他們該承擔的罪,主君為什么要殺死他們呢?”話剛說完,那老人就來到軍營門外說:“鄧國干出些沒有道義的事,所以你們才攻打它?,F(xiàn)在君王的兒子毆打我,還搶奪了我的筐子,這比鄧國還要不講道義?!闭f完就呼天搶地號哭。楚文王聽到了這些話,群臣也感到惶恐不安。楚文王召見那位老人說:“討伐有罪的人,自己卻要蠻橫地搶奪,這不是禁止暴行的辦法;仗恃力氣虐待老人,這不是教育年輕人的辦法;愛自己的兒子卻放棄法令,這不是保住國家的辦法;對這兩個兒子狗私情,毀滅以上三種德行,這不是治理國政的辦法。請老人家寬恕我。我將在軍門外斬殺二子,來向您賠罪。”楚國令尹子文的宗族中,有違犯了國法的人,刑獄官拘押了他,但聽說他是令尹子文的族人,又釋放了他。子文召見刑獄官并責備他說:“大凡設立刑獄官這個職務,就是靠他來管理觸犯王令國法的人。正直的人執(zhí)法,雖柔和但不枉曲,雖剛正但不會折斷?,F(xiàn)在你放棄國法并違背律令,又釋放了犯法的人,刑獄官這樣做不正直,心懷不公。難道我有營私的意圖嗎?為什么刑獄官執(zhí)行國法這樣的不同呢?我身居高位,應作士民的表率,士民有了怨恨,而我也不能豁免于國法之外。如今我的族人犯法很明顯,如果刑獄官迎合我的心意而釋放了他,這就使我不公正的心明顯地暴露在國人面前。熱掌一國的權板,卻以私心聞名,是讓我活著沒有道義。不如讓我去死吧?!庇谑?子文)便送他的族人到刑獄官那里,并說:“不懲處此人,我將赴死?!毙酞z官害怕了,于是對他的族人執(zhí)法施刑。楚成王知道了這件事,來不及穿上鞋就趕到子文的家中,說:“我太年輕,任命刑獄官用人失當,違背了先生的心愿?!庇谑浅赏趿T黜了刑欲官使子文地位更尊崇,讓他管理王室內(nèi)部事務。都城的人知道這件事后說:“像令尹這樣的公正,我們這些人還擔心什么?”于是就作歌互相傳唱:“子文的族人,違犯國法章程。刑獄官放了他,子文不答應。顧念憐憫百姓的怨恨,多么正直公平。”楚莊王的時候,太子的車駕停留在茅門之內(nèi),少師慶驅(qū)走了它。太子大怒,入宮謁見楚莊王說:“少師慶趕走了我的車子?!背f王說:“寬恕他吧。老國君在眼前卻不違犯他的法令,年輕的國君在后繼位卻不給自己留后路,這是國家最寶貴的臣子?!睆V東省湛江市第二十一中學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第一次月考語文試題(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為楚懷王左徒。博聞強志,明于治亂,嫻于辭令。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王甚任之。屈原至于江濱,被發(fā)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歟?何故而至此?”屈原曰:“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睗O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舉世混濁,何不隨其流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常流而葬乎江魚腹中耳,又安能以晧晧之白而蒙世俗之溫蠖乎!”乃作《懷沙》之賦……于是懷石遂自投汨羅以死……賈生名誼,洛陽人也。年十八,以能誦詩屬書聞于郡中。吳廷尉為河南守,聞其秀才,召置門下,甚幸愛。孝文皇帝初立,聞河南守吳公治平為天下第一,故與李斯同邑而常學事焉,乃征為廷尉。廷尉乃言賈生年少,頗通諸子百家之書。文帝召以為博士。是時賈生年二十余,最為少。每詔令議下,諸老先生不能言,賈生盡為之對,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諸生于是乃以為能不及也。孝文帝說之,超遷,一歲中至太中大夫。賈生以為漢興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當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興禮樂,乃悉草具其事儀法,色尚黃,數(shù)用五,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謙讓未遑也。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國,其說皆自賈生發(fā)之。于是天子議以為賈生任公卿之位。絳、灌、東陽侯、馮敬之屬盡害之,乃短賈生曰:“洛陽之人,年少初學,專欲擅權,紛亂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議,乃以賈生為長沙王太傅……后歲余,賈生征見。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問鬼神之本。賈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狀。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罷,曰:“吾久不見賈生,自以為過之,今不及也?!本禹曋?拜賈生為梁懷王太傅。梁懷王,文帝之少子,愛,而好書,故令賈生傅之。文帝復封淮南厲王子四人皆為列侯。賈生諫,以為患之興自此起矣。賈生數(shù)上疏,言諸侯或連數(shù)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聽。居數(shù)年懷王騎墮馬而死無后賈生自傷為傅無狀哭泣歲余亦死賈生之死時年三十三矣。及孝文崩,孝武皇帝立,舉賈生之孫二人至郡守,而賈嘉最好學,世其家,與余通書。至孝昭時,列為九卿。(選自《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A.居數(shù)年/懷王騎墮馬/而死無后/賈生自傷為傅無狀/哭泣歲余/亦死/B.居數(shù)年/懷王騎墮馬/而死無后/賈生自傷/為傅無狀/哭泣歲余亦死/C.居數(shù)年/懷王騎/墮馬而死/無后/賈生自傷為傅無狀/哭泣歲余/亦死/D.居數(shù)年/懷王騎/墮馬而死無后/賈生自傷為傅無狀/哭泣歲余/亦死/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左徒,是周朝楚國特有的官名,中原諸侯國無,職位僅次于令尹?!妒酚洝份d春申君與屈原曾任左徒。后人亦以左徒作為屈原的別稱。B.大夫,西周以后先秦諸侯國中,在國君之下由高到低設大夫、士、卿三級。大夫世襲,有封地。后來大夫成為一般任官職者的稱呼。C.廷尉,古代官職名,西漢時也稱大理。戰(zhàn)國時期秦國始置,秦朝、西漢沿置。列位九卿,為中央最高司法審判機構(gòu)長官,匯總?cè)珖鴶嗒z數(shù),主管詔獄和修訂律令的有關事宜。D.太傅,中國古代職官。據(jù)著作記載始于西周,最初由周公旦擔任太傅,為朝廷的輔佐大臣與帝王老師(輔弼官,帝王年幼或缺位時他們可以代為管理國家),掌管禮法的制定和頒行,位列三公之一。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賈誼熱心政事,遭到權要忌恨。他認為漢朝建立二十余年,政通人和,應當全盤改變秦朝法令,因此觸及權貴利益,受到詆毀,文帝后來也罷免了他公卿之職。B.賈誼初入仕途,展現(xiàn)非凡才能。他受到廷尉推薦而入仕,當時年僅二十余歲,卻讓諸生自覺不如,不久得到文帝越級提拔,一年之間就當上太中大夫。C.賈誼勸止封侯,文帝未予采納。文帝封淮南厲王四個兒子為侯,賈誼認為禍患將自此興起。賈誼多次上奏,提出應該逐漸削弱諸侯的勢力,但是漢文帝不肯聽從。D.文帝召見詢問鬼神之事,賈誼答復詢問,文帝對賈誼的回答很滿意,表示自己比不上賈誼。過了不久,又任命他為自己鐘愛的小兒子梁懷王的太傅。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2)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國,其說皆自賈生發(fā)之。14.請根據(jù)選文中屈原與漁父的對話概括司馬遷的情感態(tài)度。(3分)10、C【解析】“懷王”是主語,“騎”是“懷王”的謂語,句意完整;“墮馬而死”是另一個謂語,所以在“騎”后斷開,排除A、B兩項?!皦欛R而死”“無后”是不同的謂語,主語省略,中間需要斷開,排除D項。11、B【解析】“在國君之下由高到低設大夫、士、卿三級”錯,按照官職高低應該為“卿”“大夫”“士”。12、A【解析】“文帝后來也罷免了他公卿之職”錯,根據(jù)原文“于是天子議以為賈生任公卿之位”可知,孝文帝只是建議任命賈誼為公卿,并沒有正式任命;賈誼受到群臣陷害后,孝文帝疏遠了他,也不再采納他的意見,后來任命他為長沙王太傅。13、(1)一個人,誰又能用清凈潔白的身體,去受臟物的污染呢?(2)但此后各項法令的更改,以及諸侯必須到封地去上任等事,這些主張都是由賈誼提出的。14、對屈原志潔行廉(不肯同流合污,寧死也要保持自己高潔)人格的頌揚之情;對黑暗勢力迫害忠良的憤慨之情;對世人得過且過、隨波逐流的痛惜之情。參考譯文屈原名平,與楚國的王族同姓。他曾擔任楚懷王的左徒。見聞廣博,記憶力很強,通曉治理國家的道理,熟悉外交應對辭令。對內(nèi)與懷王謀劃商議國事,發(fā)號施令;對外接待賓客,應酬諸侯。懷王很信任他。屈原走到江邊,披散著頭發(fā)沿著水邊邊走邊吟唱,臉色憔悴,形體和容貌都像干枯的樹木一樣。一個漁翁看見就問他說:“您不是三閭大夫嗎?為什么來到這里?”屈原說:“整個世界都污濁不清,只有我一人清白,大家都醉了卻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睗O翁說:“聰明賢哲的人,不被事物所拘束,而能順隨世俗的變化。整個世界都污濁不清,為什么不隨波逐流并推波助瀾呢?眾人都醉了,為什么不一同吃那酒糟喝那薄酒?為什么要保持高尚的節(jié)操志向卻使自己被放逐呢?”屈原說:“我聽說,剛洗過頭的人一定要用手彈去帽子上的灰塵,剛洗過澡的人一定抖掉衣服上的塵土,一個人,誰又能用清凈潔白的身體,去受臟物的污染呢?(我)寧愿跳入江水中,葬身在魚腹中,又怎能用高尚純潔的品德,去蒙受世上的塵垢呢?”于是寫下了《懷沙》賦……便抱著石頭,自己跳到汨羅江死了……賈生名叫賈誼,是洛陽人。在十八歲時,就因誦讀詩書會寫文章而在本郡聞名。吳廷尉擔任河南郡守時,聽說賈誼才能優(yōu)異,就把他召到衙門任職,并非常器重喜歡他。孝文帝剛即位時,聽說河南郡守吳公政績天下第一,以前還和李斯是同鄉(xiāng),并且曾向李斯學習過,于是就調(diào)任他做廷尉。吳廷尉于是就向朝廷推薦賈誼年輕有才華,且精通諸子百家的典籍。孝文帝征召賈誼,讓他擔任博士。當時賈誼年僅二十多歲,在博士中是最年輕的。文帝每次下令讓博士們討論一些問題時,那些年長的老先生們都不能說什么,而賈誼卻能一一回答,人人都覺得說出了自己想說的話。博士們于是都認為才能比不上賈生。孝文帝也非常喜歡他,對他破格提拔,一年之內(nèi)就做到了太中大夫。賈誼認為從漢朝建立到孝文帝時已有二十多年了,天下太平和睦,正是改定歷法、改變服色、制定法令制度、確定官名、振興禮樂的時候,于是他詳細草擬了各種儀法,崇尚黃色,官印字數(shù)采用五,確定官名,完全改變了秦朝的舊法。孝文帝剛剛即位,謙虛禮讓而來不及實行。但此后各項法令的更改,以及諸侯必須到封地去上任等事,這些主張都是由賈誼提出的。于是孝文帝就和大臣們商議,想提拔賈誼擔任公卿之職。而絳、灌、東陽侯、馮敬這些人都嫉恨他,于是說賈誼壞話道:“這個洛陽人,年輕學淺,一味想獨攬權力,使事情變得復雜混亂?!庇谑?孝文帝此后也就疏遠了賈誼,不再采納他的意見,任命他擔任長沙王太傅……(又過了)一年多之后,賈誼被皇帝召見。當時孝文帝正在接受神的降福保佑,坐在宣室接見賈誼。因孝文帝有感于鬼神之事,就向賈誼詢問鬼神的本原。賈誼也就乘機詳細地講述了這里面的道理。到半夜時分,孝文帝已聽得很入神,不知不覺地在座席上總往賈誼身邊移動。聽完之后,孝文帝慨嘆道:“我好長時間沒見賈誼了,自認為能超過他,現(xiàn)在看來還是不如他。”過了不久,孝文帝任命賈誼為梁懷王太傅。梁懷王是孝文帝的小兒子,受孝文帝寵愛,又喜歡讀書,因此才讓賈誼做他老師。孝文帝又封淮南厲王的四個兒子都為列侯。賈誼勸諫,認為國家禍患的興起就要從這里開始了。賈生屢次上奏,說諸侯封地有的連接數(shù)郡,不合古代制度,可以逐漸削減其封地。孝文帝沒有采納他的建議。幾年之后,梁懷王因騎馬出行,不慎從馬上掉下來摔死了,沒有留下后代。賈誼認為這是自己做太傅不稱職,非常傷心,哭泣了一年多,也死去了。賈生去世時才三十三歲。等到孝文帝駕崩,孝武皇帝即位,推舉賈誼的兩個孫子擔任郡守,賈嘉最好學,繼承他家的家風,和我通信。到孝昭帝時,身居九卿之位。廣東省珠海市香樟中學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第一次月考語文試卷(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7分)材料一:孔子曰:“古者明王必盡知天下良士之名,既知其名,又知其實,又知其數(shù)及其所在焉,然后因天下之爵以尊之,此之謂至禮不讓而天下治。因天下之祿以富天下之士,此之謂至賞不費而天下之士悅。如此,則天下之民名譽興焉,此之謂至樂無聲而天下之民和。故曰:‘所謂天下之至仁者,能合天下之至親也。所謂天下之至知者,能用天下之至和者也。所謂天下之至明者,能舉天下之至賢者也。’此三者咸通,然后可以征。是故仁者莫大乎愛人,智者莫大乎知賢,賢政者莫大乎官能。有土之君修此三者,則四海之內(nèi)供命而已矣。夫明王之所征,必道之所廢者也。是故誅其君而改其政,吊其民而不奪其財。故明王之政,猶時雨之降,降至則民悅矣。是故行施彌博,得親彌眾,此之謂還師衽席之上。”(節(jié)選自《孔子家語·進言解》)材料二:明王之所貴,惟爵其實,爵其實而榮顯之。不榮,則民不急列位;不顯,則民不事爵;爵易得也,則民不貴上爵;列爵祿賞不道其門,則民不以死爭位矣。人生而有好惡,故民可治也。人君不可以不審好惡。好惡者,賞罰之本也。夫人情好爵祿而惡刑罰,人君設二者以御民之志,而立所欲焉。夫民力盡而將隨之,功立而賞隨之,人君能使其民信于此如明日月,則兵無敵矣。人君有爵行而兵弱者,有祿行而國貧者,有法立而亂者。此三者,國之患也。故人君者先便請謁而后功力,則爵行而兵弱矣。民不死犯難而利祿可致也,則祿行而國貧矣。法無度數(shù),而事日煩,則法立而治亂矣。是以明君之使其民也,使必盡力以規(guī)其功功立而富貴隨之無私德也故教流成。如此,則臣忠、君明,治著而兵強矣。故凡明君之治也,任其力不任其德,是以不憂不勞,而功可立也。(節(jié)選自《商君書·錯法》)10.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將加句讀處的字母寫在答題卡上。(6分)使必盡力A以規(guī)其功B功立而富貴C隨之D無私E德也F故G教流成。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其實,意為他們實際情況,與《六國論》“其實百倍”中的“其實”用法相同。B.奪,意為搶奪、掠奪,與《陳情表》“行年四歲,舅奪母志”中的“奪”詞義相同。C.榮,意為使……榮耀,“會盟而謀弱秦”的“弱”意為使……削弱,兩者用法相同。D.致,意為得到、獲得,與《屈原列傳》“一篇之中三致志焉”中的“致”詞義不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正確的一項是()(3分)A.材料一認為明君不需耗費大量的錢財去取悅賢士,只需用天下的爵位和俸祿就能使賢士得到尊崇和富貴。B.材料一認為明君征伐道義廢弛的國家,誅殺其君,改變其政,安撫其民,會得到更多民眾的親附。C.材料二認為人生來就有喜歡和討厭的東西,君主也不例外;君主明確自己的好惡是施行賞罰的根本。D.材料二認為如果君主封賞爵位和俸祿時看重私人請托,就會導致軍隊實力削弱,國家貧窮,社會混亂。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1)如此,則天下之民名譽興焉,此之謂至樂無聲而天下之民和。(2)夫人情好爵祿而惡刑罰,人君設二者以御民之志,而立所欲焉14.關于明君治國,兩則材料闡述的側(cè)重點不同。請結(jié)合材料簡要概括。(5分)10.BDF11.B12.B13.(1)像這樣,那么天下百姓贊嘆的聲音自然就興起來了,這就是所說的最美妙的音樂沒有聲音也能夠讓百姓和睦。(2)人之常情是喜歡爵位俸祿而討厭刑法處罰,所以君主設置這兩樣來控制民眾的意志,從而設立自己想要的(法度)。14.材料一認為明王治國應該了解賢能之士,做到知人善任,量才錄用。材料二認為應根據(jù)實際情況發(fā)放俸祿和獎賞(獎賞有據(jù),做到公正、公平)?!窘馕觥俊?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使他們一定用盡全力來謀求立功的事,功績建立了,而富貴便隨之而來,除此之外國家沒有私下的獎賞,所以國家的政令就能夠成功執(zhí)行?!耙砸?guī)其功”做目的狀語,中間不能斷開,可在兩個“功”字中間的B處斷開?!案毁F隨之”是主謂結(jié)構(gòu),可在后面的D處斷開?!肮式塘鞒伞笔潜硎窘Y(jié)論的句子,可在前面的F處斷開。故選BDF?!?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掌握文言文一詞多義現(xiàn)象的能力。A.正確。他們的實際情況,古今異義;/那實際上,古今異義。句意:又知道他們的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