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敘州區(qū)二中2022-2023學年高一下期第一學月考試
語文試題
本試卷共8頁,23小題,滿分150分。考試用時150分鐘。
注意事項:
1.答卷前,考生務(wù)必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考場號和座位號填寫在答題卡上。
2.考生必須保持答題卡的整潔??荚嚱Y(jié)束后,將答題卡交回,試卷自己保管好。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
(-)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本題共5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宋祁《玉樓春》有句名句:“紅杏枝頭春意鬧?!崩顫O《笠翁余集》卷八《斑詞管見》第七則別抒
已見,加以嘲笑:“此語殊難著解。爭斗有聲之謂'鬧';桃李“爭春’則有之,紅杏‘鬧春’,余實
未之見也。'鬧'字可用,則'吵‘字、‘斗'字、,打’字皆可用矣!”蘇軾少作《夜行觀星》有一
句“小星鬧若沸",紀吻《評點蘇詩》卷二在句旁抹一道墨杠子,加批:“似流星。”這表示他不懂蘇軾
那句,以為它像司空圖所寫:“亦猶小星將墜,則芒焰驟作,且有聲曳其后。”宋人詩文里常把“鬧”字
用來形容無“聲”的景色,不必少見多怪。宋祁的詞句和蘇軾的詩句都是“通感”或“感覺挪移”的例
子。
在日常經(jīng)驗里,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往往可以彼此打通或交通,眼、耳、舌、鼻、身各
個官能的領(lǐng)域可以不分界限。顏色似乎會有溫度,聲音似乎會有形象,冷暖似乎會有重量,氣味似乎會
有鋒芒。諸如此類在普通語言里經(jīng)常出現(xiàn)。譬如我們說“光亮”也說“響亮”,把形容光輝的“亮”字
轉(zhuǎn)移到聲響上去,正像拉丁語以及現(xiàn)代西語常說的“黑暗的嗓音”“皎白的嗓音”,就仿佛視覺和聽覺
在這一點上有“通財之誼”。培根的想象力比較豐富,他說:音樂的聲調(diào)搖曳和光芒在水面蕩漾完全相
同,“那不僅是比方,而且是大自然在不同事物上所印下的相同的腳跡”。這算得哲學家對通感的巧妙
解釋。
(摘編自錢健書《通感》)
材料二
閱讀《荷塘月色》,我們感受到詩情畫意。朱自清先生以詩人的心去感受荷塘月色,不但游目騁懷地
觀察,而且嚴辨淄沌地品味,從而細致地描繪了令人“驚異”的“無邊的荷香月色”。
作者所寫的月色是荷塘里的月色,所寫的荷塘是月光下的荷塘,層次里復(fù)有層次,使整個畫面有立
體感、滲透感;其中動靜、虛實、濃淡、疏密,是畫意的設(shè)置,也是詩情的安排。這樣的描寫,離不開
作者嫻熟而有個性的藝術(shù)技巧。有鮮明的比喻,有明顯的對比,有強烈的襯托,有生動的擬人。但更令
人贅賞的是,由于作者對描寫對象有極其深刻的體會,因此突破一般經(jīng)驗而產(chǎn)生一種奇特而新穎的手
法,即古典詩歌中常有的“通感”,這種出神入化的藝術(shù)處理手段,在現(xiàn)代散文創(chuàng)作中是不多見的。
描寫的細,來自作家對客觀物象觀察的細,體味的細。僅以對蟬聲這一細節(jié)的描寫就足以說明問
題。由于有些讀者提出異議,以為月夜不應(yīng)有蟬鳴,因此他請教了好些人,最后還是親自體察,“又有
兩回親聽到月夜的蟬聲”,才打消了本想修改的念頭,因此他深深地體會到“觀察之難”,以為不能
“由常有的經(jīng)驗作概括的推論”(《關(guān)于“月下蟬聲”》)。整篇《荷塘月色》均體現(xiàn)了作者這種縝密審察
的創(chuàng)作精神,他不但對荷塘作整體的揣摩,而且作局部的審視,時而以荷塘為主景,月色為背景,時而
以月色為主景,荷塘為背景,時而摹寫花葉,時而描繪岸柳,時而淡勾云彩,時而輕描樹影,層層鋪
陳,步步開拓,細膩地展現(xiàn)了荷塘月色令人“驚異”之美。朱自清還認為“花和光固然有詩,花和光以
外還有詩”“山水田園固然有詩……僅一些顏色,一些聲音,一些味覺,一些觸覺,也都可以有詩”
(《詩與感覺》)。藝術(shù)家的任務(wù)就是要以敏銳的感覺去發(fā)現(xiàn)這些“詩”。從《荷塘月色》里不難發(fā)現(xiàn),作
者正是這樣努力去發(fā)掘蘊含在大自然里的這些“詩”,運用各種藝術(shù)手法極力摹寫了月夜荷塘的聲、
光、色、昧,從而創(chuàng)造了使人沉醉的意境。
除了描寫技巧有獨到之處外,語言也有突出的特色。朱自清語言的最大特點是自然新穎,如他自己
所主張的,“新而不失自然”。他常常成功地以“不歐化的口語”來繪神狀態(tài)、表情達意。優(yōu)美的藝術(shù)
境界是要通過高質(zhì)量的語言來實現(xiàn)的,所以凡杰出作家無不重視語言的鍛煉?!逗商猎律返恼Z言藝術(shù)確
是達到了如作者所追求的“順口”“順耳”“順眼”的境地(《誦讀教學與“文學的國語”》)。
《荷塘月色》之無限動人,還在于作者融情入景,即景抒情,那輕紗般掩映下的荷塘景色,反映的
恰是作者當時微妙的心思。作者緣情寫景,以景襯情,不僅使作品具有繪畫美,而且富有情趣美。
(摘編自劉泰隆《荷香月色詩情畫意——讀(荷塘月色>》)
材料三
1927年7月,在清華大學任教的朱自清想回揚州,他的兩個孩子在揚州他的父親那里。但他與父親
的關(guān)系由于種種原因鬧得很僵,他怕回去之后難以和父親和解,猶豫不決。這樣的心情表露在《荷塘月
色》中,就是開頭的一句話:“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倍@證明朱自清在漫步荷塘時感到的自由,在性
質(zhì)上是一種倫理的“自由”,是擺脫了作為丈夫、父親、兒子潛意識里的倫理負擔,向往自由的流露,
和政治性的自由是沒有直接關(guān)系的。這樣的解釋,如果不是更加貼近朱先生的本意,至少也是比較深刻
地揭示了心理和藝術(shù)的奧秘。朱自清自己曾說:“只有參加革命或者反革命,才能解決自己的惶惶
然”“只是在行為上主張一種生活的中和主義”“妻子兒女一大家,都指著我生活”“還是別提超然為
好”“最終的選擇還是‘暫時逃避'”“這幾天似乎有些異樣,像一個獵人在無盡的森林里……是一團
亂麻。也可以說是一團火。似乎掙扎著,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沒有明白”。這些表明朱自清因
為考慮到老婆孩子的責任問題,而不能絕對地作政治的抉擇。
(摘編自孫紹振《超出平常的自己和倫理的自由》)
1.下列對材料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李漁與紀的兩位大家對“鬧”字的認識,說明古人對“通感”手法運用的妙處還未能領(lǐng)會。
B.“通財之誼”原指交情甚篤的朋友之間的錢財往來,文中指各個官能的領(lǐng)域不分界限。
C.“通感”的手法在現(xiàn)代散文創(chuàng)作中較少運用,《荷塘月色》中則運用得巧妙、奇特、新穎。
D.“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中的“這幾天”應(yīng)該有所指,孫紹振順著此思路得出新結(jié)論。
2.下列語句中,可以作為論據(jù)來支撐材料二“通感”觀點的一項是()
A.葉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著,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B.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
C.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
D.樹色一例是陰陰的,乍看像一團煙霧;但楊柳的豐姿,便在煙霧里也辨得出。
3.根據(jù)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有讀者不親自體察而憑常有經(jīng)驗質(zhì)疑“月夜蟬聲”一說,朱自清最后確認自己無誤。
B.《荷塘月色》之所以富有詩意,是朱自清以敏銳的感覺發(fā)現(xiàn)了荷塘月色中的“詩”。
C.朱自清提倡文學語言要“順口”“順耳”“順眼”,他的《荷塘月色》確實做到了。
D.對《荷塘月色》情感中“自由”的理解,不能僅從政治的角度,也要從倫理的角度。
4.材料二是從哪幾個方面賞析《荷塘月色》的?請簡要概括。
5.材料二和材料三中都引用了朱自清本人的觀點,這樣的引用有哪些好處?請簡要分析。
【答案】LA2.C3.A
4.①從藝術(shù)技巧(或藝術(shù)手法、或描寫技巧)方面,賞析《荷塘月色》的詩意意境;②從作者朱自清縝密
審察的創(chuàng)作精神來賞析《荷塘月色》;③從語言方面,賞析《荷塘月色》的語言自然新穎;④從作者融情入
景,即景抒情,來賞析《荷塘月色》的不僅具有繪畫美,而且富有情趣美。
5.①引用朱自清本人的觀點有力地論證了文章的觀點;②引用朱自清本人的觀點也為了增強文章論證的說
服力和權(quán)威性;③引用朱自清一些的觀點可以增添文章的文化底蘊。
【解析】
【1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的篩選整合和理解分析能力。
A.“說明古人對‘通感’手法運用的妙處還未能領(lǐng)會”以偏概全。李漁與紀啊作為古代批評家,他們未
能領(lǐng)會“通感”手法,并不能代表古人的全部,古代詩家運用“通感”手法而境界全出的例子比比皆
是,說明有些古人對“通感”的運用之妙早已心領(lǐng)神會。
故選Ao
【2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jù)和論證方法的能力。
A.“葉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著,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運用了擬人和比喻的修辭。
B.“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運用了比喻修辭。
C.“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運用了通感的手法,可
以作為論據(jù)來支撐材料二“通感”觀點。
D.“樹色一例是陰陰的,乍看像一團煙霧;但楊柳的豐姿,便在煙霧里也辨得出”運用了比喻和擬人的
修辭。
故選Co
【3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整合文本信息,理解分析文章內(nèi)容要點能力。
A.“有讀者不親自體察而憑常有經(jīng)驗”的說法無中生有,那些讀者未必就沒有親自體察,只是可能由于
地域差別等原因,體察的結(jié)果與朱自清不同。
故選Ao
【4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賞析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概括內(nèi)容要點能力。
本題要求學生簡要概括材料二是從哪幾個方面賞析《荷塘月色》的。仔細閱讀材料二,根據(jù)原文“從
《荷塘月色》里不難發(fā)現(xiàn),作者正是這樣努力去發(fā)掘蘊含在大自然里的這些‘詩',運用各種藝術(shù)手法
極力摹寫了月夜荷塘的聲、光、色、味,從而創(chuàng)造了使人沉醉的意境”可知,這是從藝術(shù)技巧(或藝術(shù)
手法、或描寫技巧)方面,賞析《荷塘月色》的詩意意境。
依據(jù)原文“整篇《荷塘月色》均體現(xiàn)了作者這種縝密審察的創(chuàng)作精神,他不但對荷塘作整體的揣摩,而
且作局部的審視,時而以荷塘為主景,月色為背景,時而以月色為主景,荷塘為背景,時而摹寫花葉,
時而描繪岸柳,時而淡勾云彩,時而輕描樹影,層層鋪陳,步步開拓,細膩地展現(xiàn)了荷塘月色令人'驚
異’之美”,可知是從作者朱自清縝密審察的創(chuàng)作精神來賞析《荷塘月色》。
依據(jù)原文“朱自清語言的最大特點是自然新穎,如他自己所主張的,'新而不失自然'",可知是從語
言方面,賞析《荷塘月色》自然新穎的語言。
依據(jù)原文“作者緣情寫景,以景襯情,不僅使作品具有繪畫美,而且富有情趣美”,可知是從作者融情
入景、即景抒情,來賞析《荷塘月色》的不僅具有繪畫美,而且富有情趣美。
【5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本中引用論證的作用的能力。
解答此類題目時,要在整體把握文本的基礎(chǔ)上,如果引用的名言警句,可以從論證中心論點或分論點,
增強文章論證的說服力和權(quán)威性等角度分析,如果是名人軼事、奇聞趣事,那么就會有增強文章的趣味
性,吸引讀者閱讀興趣等作用。
分析材料二、三種引用了朱自清本人的觀點的作用,如材料二中“朱自清還認為'花和光固然有詩,花
和光以外還有詩’‘山水田園固然有詩…僅一些顏色,一些聲音,一些味覺,一些觸覺,也都可以有
詩’”就是為了證明下文的“從《荷塘月色》里不難發(fā)現(xiàn),作者正是這樣地努力去發(fā)掘蘊含在大自然里
的這些‘詩',運用各種藝術(shù)手法極力摹寫了月夜荷塘的聲、光、色、味,從而創(chuàng)造了使人沉醉的意
境”;
材料二中“如他自己所主張的,'新而不失自然',他常常成功地以‘不歐化的口語'……《荷塘月
色》的語言藝術(shù)確是達到了如作者所追求的‘順口’‘順耳‘‘順眼’的境地”,證明了分論點“語言
也有突出的特色。朱自清語言的最大特點是自然新穎”,同時也增強了本文觀點的說服力和權(quán)威性;
材料三“《荷塘月色》開頭的一句話:'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就是為了論證文章作者自己提出的
觀點:“而這證明朱自清在漫步荷塘時感到的自由,在性質(zhì)上是一種倫理的‘自由',是擺脫了作為丈
夫、父親、兒子潛意識里的倫理負擔,向往自由的流露,和政治性的自由是沒有直接關(guān)系的”;文章作
者引用的朱自清自己說的內(nèi)容“只有參加革命或者反革命,才能解決自己的惶惶然”,“只是在行為上
主張一種生活的中和主義”,“妻子兒女一大家,都指著我生活”,“還是別提超然為好”,“最終的
選擇還是‘暫時逃避’”,“這幾天似乎有些異樣,像一個獵人在無盡的森林里是一團亂麻。也可以說
是一團火。似乎掙扎著,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沒有明白”,還是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這些表
明朱自清因為考慮到老婆孩子的責任問題,而不能絕對地作政治的抉擇”,并且引用朱自清本人的原話
增加了文章的說服力和權(quán)威性。文章中引用的朱臼清的這些觀點或說法也為文章增添了文化底蘊,使文
章更具有文化色彩。
(二)文學類閱讀(本題共4小題,1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枯井(節(jié)選)
馮驥才
在這荒郊野外、杳無人跡之地,絕對沒有任何人相救,而我們自己是絕對沒辦法爬出這枯井的。漸
漸地,我看清楚了我們身處的環(huán)境。這口致命的井大約兩丈深,井內(nèi)早已無水,井底的稀泥是多年雨水
所致。由于下寬上窄,濕滑的四壁無法攀登,我們手里的工具只有兩桿槍,槍比人還短,有什么用?我
忽然看到右邊有一根很粗的繩子垂下來,心中一陣驚喜與慌亂,竟以為有人營救來了,翻身要起來去抓
那根繩子。二表哥發(fā)出聲音:“那是一根樹根,從井壁伸出來的,與上邊沒關(guān)系。”
任何希望都是不存在的。
我逐漸看到二表哥的臉。在井里朦朧的光線中,他的圓臉不再是紅潤的,更像一個素色的蒼白的瓷
盤,五官像用墨筆畫上去的,刻板而沒有任何表情。
“我剛剛真的把你的腿砸壞了?”我對他說。
二表哥的回答叫人膽寒:“用不了太多時候,我們就該搦氣了,還管它腿不腿的。”
二表哥似乎已經(jīng)超然世外,我卻還在做最后的掙扎,后來竟忍不住對二表哥痛哭起來,并一邊哭一
邊說:“我們很快要死了嗎?”
沒想到二表哥如此淡定。他說:“已經(jīng)死了!你要是不甘心,最多也是等死?!?/p>
我坐在井底的爛泥里,鼻孔呼吸著腐臭得令人窒息、含著一種沼氣的空氣;耳邊響著二表哥不絕的
呻吟聲。他的腿肯定在我掉下來時砸斷了,因為他一直背靠井壁斜臥著,一動不動,他明顯已經(jīng)動不了
了;他清醒時沒有發(fā)出一絲叫苦之聲,睡著后便不停地發(fā)出痛苦的呻吟。這表明,他的心已經(jīng)死了,只
有肉體還活著。
四周漆黑一團,頭頂上邊的井口里,是一個圓形的銀灰色極其通透的天空。這圓圓的天空正中,是
明亮、蒼白、冰冷、殘缺的月亮。除此纖塵皆無。這是一個要死的人最后看到的人間的景象嗎?這景象
是神奇還是離奇?
在我直面月亮時,忽然想老婆、家人、二表嫂,一定在著急地找我們。他們一定會來找我們的!他
們知道我們到南郊這邊來,但我們這次改了地方,到潮白河故道這片荒村來了,他們會想到嗎?能猜到
嗎?找得到嗎?這個想法曾一度重新燃起我生的渴望。我想出一個好辦法,我身上有火柴,我應(yīng)該把衣
服脫下來點著,扔到洞口外,引起野火,引來找我的家人。這瘋狂的想法令我激動起來,可是很快我又
陷入絕望。我身上的煙卷和火柴早已被井底的泥水泡爛!
隨后,月亮從井口處一點點移走,陰冷的井底黑得伸手不見五指。我把眼睛閉上一動不動,更因為
饑餓使然。昨日進入荒村前,二表哥叫我輕裝上陣,我沒帶任何吃的。墜入枯井已經(jīng)快一天了,漸漸饑
餓難熬。洞里沒有任何可以充填空腹的東西。我感覺到了低血糖,心慌、昏眩、抽搐,一度真有吃爛泥
甚至咬自己一口來充饑的幻想。后來,很奇怪,我感受不到饑餓,原來饑餓和疼痛都可以慢慢麻痹和接
受。我相信,人的身體在極度饑餓時,一定有一種自我保護的機制站出來,對饑餓感進行自我抑制。
但是,跟隨而來的一種可怕的感覺不可遏制,就是衰竭。我覺得從身體內(nèi)部出現(xiàn)一種困乏、軟弱、
松懈、瓦解的感覺,我像一個氣球撒氣了,一串珠子散掛了,一團濃密的霧氣開始消散了。我第一次感
到生命其實是身體里的一種精氣。一旦散了,沒法抓住。這就是死亡前的幻滅感嗎?
我在這感覺中漸漸睡著了,也可能是昏迷了。迷迷糊糊醒來時,洞里變得朦朦朧朧,略能看見一點
東西。二表哥倚著井壁還在睡。我忽地發(fā)現(xiàn)他的臉好像縮小了,還有一點變形;怎么,他死了嗎?我叫
他兩聲。
“我還沒走——"他忽然出聲,“快了?!?/p>
死亡正向我們走來,我已經(jīng)感到了,我也沒有心思說話了。一天來,經(jīng)過各種情感的折磨與憂思,
我漸漸把人間的難舍難離的東西放下了。我盡力叫自己明白,沒什么放不下的。放下了才是真正的解
脫。這就是死亡的哲學。
(有刪改)
6.下列對小說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在無人相救的險境,“我”誤以為從井壁伸出來的樹根是一根來營救的繩子,這是出于求生的本能。
B.“我”痛哭,二表哥卻“似乎已經(jīng)超然世外”,將二人的表現(xiàn)放在一起比較,目的是突出二表哥看淡
生死的灑脫。
C.“我”把眼睛閉上,既是因為月亮從井口移走后井底很黑,更是因為已經(jīng)近一天沒吃東西的饑餓。
D.“我”在枯井中經(jīng)歷了“抱有希望一絕望一放下”的心路歷程,在死亡哲學中完成了自我蛻變。
7.下列對小說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開頭描述細致,“絕對沒有任何人相救”“井大約兩丈深”“濕滑的四壁無法攀登”等,寫出了
“我”和二表哥面臨的絕境。
B.文章以“我”的視角觀察二表哥的臉色,之前是紅潤的,現(xiàn)在是蒼白的,在對比中可以看出二表哥糟
糕的身體狀況。
C.文中“我”與二表哥的對話雖簡短,但從中可以看到在絕望艱困的環(huán)境中,“我”對二表哥的關(guān)心以
及“我”的恐慌。
D.文章調(diào)動了視覺聽覺嗅覺、味覺等感官描寫“我”在枯井中的感受,如“鼻孔呼吸著腐臭得令人窒
息、含著一種沼氣的空氣”。
8.文本中畫線部分使用了博喻的手法,請簡要分析這樣寫的好處。
9.這篇小說并不以情節(jié)取勝,而是重點展示了“我”的心理,這樣安排有什么作用?
【答案】6.B7.D
8.①博喻的本體是“從身體內(nèi)部出現(xiàn)一種困乏、軟弱、松懈、瓦解的感覺”,喻體分別為“一個氣球撒氣
了”“一串珠子散掛了”“一團濃密的霧氣開始消散了”,使用日常生活中的場景極為生動形象地描繪了
“我”的身體衰竭狀態(tài)。②用多個喻體描繪一個本體,化抽象為具體,使“我”當時的狀態(tài)更讓人理解和
感知。③連用三個比喻,起到了強調(diào)的作用,能給人深刻而明晰的印象。
9.①深入“我”的心靈,全面真實地展示了“我”在枯井中的內(nèi)心變化,使“我”的形象更加立體、豐富、
真實。②對“我”的心理描寫使“我”的行為更合理,情節(jié)自然流暢,如見到繩子垂下來,以為有人營救
來了,翻身要起來去抓那根繩子。③剖析“我”的內(nèi)心世界,能夠讓讀者如臨其境,感同身受,更了解人
物的處境。
【解析】
【分析】
【6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學作品的內(nèi)容的能力。
B.“目的是突出二表哥看淡生死的灑脫”理解錯誤,二表哥超然世外不是因為看淡生死,而是沒有希望
的絕望。
故選B。
【7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賞析文學作品藝術(shù)手法的能力。
D.“味覺”錯,“鼻孔呼吸著腐臭得令人窒息、含著一種沼氣的空氣”是嗅覺描寫,“耳邊響著二表哥
不絕的呻吟聲”是聽覺描寫,“四周漆黑一團,頭頂上邊的井口里,是一個圓形的銀灰色極其通透的天
空”是視覺描寫,文中并沒有味覺描寫。
故選D。
【8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賞析修辭手法、分析表達效果的能力。
首先指出博喻的構(gòu)成,交代出比喻本體是“從身體內(nèi)部出現(xiàn)……的感覺”,喻體是“一個氣球撒氣
了”“一串珠子散掛了”“一團濃密的霧氣開始消散了”,這樣由三個喻體構(gòu)成一組連續(xù)的比喻句,形
成博喻。其中“像”是比喻詞,本體與喻體的相似點要抓住“跟隨而來的一種可怕的感覺不可遏制,就
是衰竭”來理解,突出“我”的身體衰竭狀態(tài)。
博喻的表達效果,從兩個角度分析,先從比喻看,本體是一種感覺,感覺具有抽象的特點,而喻體“氣
球撒氣”“珠子散掛"''濃密的霧氣開始消散”都是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和景象,具體可感,這就化抽象
為具體,把難以描述的感覺用具體形象的事物表現(xiàn)出來,取得化無形為有形的表達效果。再從三個比喻
來看,連用三個比喻,描繪一個本體,強化突出的效果明顯。
【9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體裁特征和表現(xiàn)手法的能力。
心理描寫是本文塑造“我”這一形象的主要手法。
結(jié)合“我忽然看到右邊有一根很粗的繩子垂下來,心中一陣驚喜與慌亂,竟以為有人營救來了,翻身要
起來去抓那根繩子”“任何希望都是不存在的”“我卻還在做最后的掙扎,后來竟忍不住對二表哥痛哭
起來”“這是一個要死的人最后看到的人間的景象嗎?這景象是神奇還是離奇?”“這瘋狂的想法令我
激動起來,可是很快我又陷入絕望”“跟隨而來的一種可怕的感覺不可遏制,就是衰竭”“死亡正向我
們走來,我已經(jīng)感到了”“一天來,經(jīng)過各種情感的折磨與憂思,我漸漸把人間的難舍難離的東西放下
了”“我盡力叫自己明白,沒什么放不下的。放下了才是真正的解脫”可知,這些心理描寫全面真實地
展示了“我”在枯井中的內(nèi)心變化,“我”在枯井中經(jīng)歷了“抱有希望一絕望一放下”的心路歷程,在
死亡哲學中完成了自我蛻變,使“我”的形象更加立體、豐富、真實。
“我忽然看到右邊有一根很粗的繩子垂下來,心中一陣驚喜與慌亂,竟以為有人營救來了,翻身要起來
去抓那根繩子”使“我”的行為更合理,以為有人營救來了。
“心中一陣驚喜與慌亂,竟以為有人營救來了”“這瘋狂的想法令我激動起來,可是很快我又陷入絕
望”“很奇怪,我感受不到饑餓,原來饑餓和疼痛都可以慢慢麻痹和接受”“我覺得從身體內(nèi)部出現(xiàn)一
種困乏、軟弱、松懈、瓦解的感覺”“這就是死亡前的幻滅感嗎?”“死亡正向我們走來,我已經(jīng)感到
了”“沒什么放不下的。放下了才是真正的解脫”這些心理描寫直接揭示“我”的內(nèi)心感受和處境,剖
析“我”的內(nèi)心世界,更真實地表現(xiàn)“我”的從抱有希望到絕望再到放下的心路歷程。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臨川靖惠王宏字宣達,文帝第六子也。長八尺,美須眉,容止可觀。仕齊為北中郎桂陽王功曹史。
宣武之難,兄弟皆被收。道人釋惠思藏宏。及武帝師下發(fā)至新林奉迎四年武帝詔宏都督諸軍侵魏宏以帝
之介弟所領(lǐng)皆器械精新軍容甚盛,北人以為百數(shù)十年所未之有。九月,洛口軍潰,宏棄眾走。其夜暴風
雨,軍驚,宏與數(shù)騎逃亡。諸將求宏不得,眾散而歸。棄甲投戈,填滿水陸,捐棄病者,強壯僅得脫
身。宏妾弟吳法壽性粗狡,恃宏無所畏忌,輒殺人。死家訴,有敕嚴討。法壽在宏府內(nèi),無如之何。武
帝制宏出之,即日償辜。南司奏兔宏司徒、騾騎、揚州則學。武帝注目:“愛宏者兄弟私親,免宏者王者
正法,所奏可?!焙曜月蹇谥當?,常懷愧憤,都下每有竊發(fā),輒以宏為名,屢為有可所奏,帝每貫之。
十七年,帝將幸光宅寺,有土伏于騾騎航待帝夜出。帝將行,心動,乃于朱雀航過。事發(fā),稱為宏所
使。帝泣謂宏曰:“我人才勝汝百倍,當此猶恐顛墜,汝何為者。我非不能為周公、漢文,念汝愚故?!?/p>
宏掣苜目:“無是,無是?!庇谑且宰锩?。而縱恣不,陵,奢侈過度,修第擬于帝宮,后庭數(shù)百千人,皆極
天下之選。所幸江無畏服玩伴于齊東昏潘妃,寶直千萬。好食鯽魚頭,常日進三百,其它珍膳盈溢,后
房食之不盡,棄諸道路。普通元年,遷太尉、揚州刺史,侍中如故。七年四月薨,自疾至薨,輿駕七出
臨視。及薨,詔贈侍中、大將軍、揚州牧,旗日靖惠。
(節(jié)選自《南史?蕭宏傳》)
10.下列對文中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及武帝師下/宏至新林/奉迎四年/武帝詔宏都督諸軍侵魏/宏以帝之介弟/所領(lǐng)皆器械精新/軍容
甚盛
B.及武帝師下/宏至新林/奉迎四年/武帝詔宏都督諸軍侵魏/宏以帝之/介弟所領(lǐng)皆器械精新/軍容
甚盛
C.及武帝師下/宏至新林奉迎/四年/武帝詔宏都督諸軍侵魏/宏以帝之/介弟所領(lǐng)皆器械精新/軍容
甚盛
D.及武帝師下/宏至新林奉迎/四年/武帝詔宏都督諸軍侵魏/宏以帝之介弟/所領(lǐng)皆器械精新/軍容
甚盛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刺史,原為巡察官名,后指一縣的最高長官。如白居易曾任杭州刺史。
B.有司,舊指各級衙門官吏。古代因為設(shè)官分職,各有專司,故稱有司。
C.頓首,舊時禮節(jié),俗稱叩頭,行禮時頭部碰地即起。也用來表示致敬。
D.謚,古代帝王和公卿大臣死后追封的稱號,不一定是表示褒揚的意思。
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蕭宏出身皇家,躲過一劫。蕭宏的兄弟因為受到牽連,都被抓捕,蕭宏被道人釋惠思藏匿起來,才躲
過一劫。
B.蕭宏統(tǒng)率軍隊,膽小無能。他受命統(tǒng)率裝備精良的大軍駐在洛口,梁軍潰敗,暴風雨中梁軍驚亂,他
卻先行逃走。
C.蕭宏深受皇恩,聲名不佳。他徇私枉法,被免丟官職:有武士圖謀不軌,稱受蕭宏指使,蕭宏向梁武
帝叩頭認罪,
D.蕭宏放縱自己,肆無忌憚。他生活放縱,奢侈過度,修建的府第可與皇帝宮殿相比,后庭有數(shù)百上千
個女子。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死家訴,有敕嚴討,法壽在宏府內(nèi),無如之何。
(2)我人才勝汝百倍,當此猶恐顛墜,汝何為者。
14.武士在事情敗露后供述是受蕭宏主使,梁武帝為什么沒有處死簫宏呢?
【答案】10.D11.A12.C
13.(1)死者家屬申訴,有敕令嚴厲追究。吳法壽躲在蕭宏府內(nèi),(衙門官吏)不知拿他怎么辦。
(2)我這人才能勝過你百倍,當此局面還擔心顛覆墜落,你算什么人?
14.①京城經(jīng)常有人冒用蕭宏的名義,武士的供述不一定是事實。②梁武帝還念及兄弟親情。
【解析】
【10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本題中,“四年”指的是天監(jiān)四年,表示時間的狀語,可以單獨成句,不能歸入上句,排除AB;“宏以
帝之介弟”,“介弟”是對他人之弟的敬稱,或?qū)ψ约旱艿艿膼鄯Q;“帝”是“介弟”的定語,不能斷
開,排除c。
本句譯為:等到梁武帝的軍隊東下,蕭宏到新林迎駕。天監(jiān)四年,梁武帝詔令蕭宏都督諸軍侵犯魏國。
蕭宏因是皇帝的弟弟,所帶領(lǐng)的軍隊器械精良嶄新,軍容很強盛。
故選D。
[11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識記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
A.“刺史……后指一縣的最高長官”理解錯誤。刺史,后來指州郡的最高軍政長官。
故選Ao
【12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C.”蕭宏向梁武帝叩頭認罪”理解錯誤。由“宏頓首日:'無是,無是。'”于是以罪免”可知,蕭宏
并沒有認罪,只是辯解。
故選C。
【13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得分點:
(1)“訴”,申訴,上訴;“嚴討”,嚴厲追究;“如……何”,拿……怎么辦;
(2)“才”,才華;“恐”,擔心;“顛墜”,覆滅,衰亡;“何”,是,什么。
【14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概括信息的能力。
由“宏自洛口之敗,常懷愧憤,都下每有竊發(fā),輒以宏為名”分析可知,京城經(jīng)常有人冒用蕭宏名
義,武士的供述不一定是事實;
由“帝泣謂宏曰:'我人才勝汝百倍,當此猶恐顛墜,汝何為者。我非不能為周公、漢文,念汝愚
故’”分析可知,梁武帝還念及兄弟親情。
參考譯文:
臨川靖惠王蕭宏,字宣達,是文帝的第六個兒子。身高八尺,胡須眉毛很漂亮,容貌行動值得觀
賞。出仕齊朝任北中郎桂陽王功曹史。宣武王禍難時,兄弟們都被捕了。道人釋惠思將蕭宏藏匿起來。
等到梁武帝的軍隊東下,蕭宏到新林迎駕。天監(jiān)四年,梁武帝詔令蕭宏都督諸軍侵犯魏國。蕭宏因是皇
帝的弟弟,所帶領(lǐng)的軍隊器械精良嶄新,軍容很強盛,北人認為這陣勢是一百幾十年來沒有過的。九
月,駐在洛口的梁軍潰敗,蕭宏放棄眾人逃走。這一夜下暴風雨,梁軍驚亂,蕭宏與數(shù)名騎將逃走。諸
位將領(lǐng)尋找不到蕭宏,眾人就四散而歸。丟棄的鎧甲,拋擲的矛戈,都填滿了水中與陸地,拋棄了重病
者,強壯的將士僅僅得以脫身。蕭宏侍妾的弟弟吳法壽性情粗橫狡詐,倚仗著蕭宏無所忌憚,隨意就殺
人。死者家屬申訴,有救令嚴厲追究。吳法壽躲在簫宏府內(nèi),(衙門官吏)不知拿他怎么辦。梁武帝下旨
令蕭宏把他交出來,立即償罪。南司上奏請求免除蕭宏的司徒、騾騎、揚州刺史職務(wù)。武帝批注說:
“愛惜蕭宏的是兄弟私人親情,免除蕭宏的是王者正當法律,所奏準許?!笔捄曜詮穆蹇谥當『?,常懷
慚愧憤懣之心,京城里每當有盜取之事發(fā)生,動輒打著蕭宏的名義,(他)屢次被有關(guān)衙門官吏彈劾,梁
武帝每次都赦免了他。天監(jiān)十七年,梁武帝將駕臨光宅寺,有一個武士潛伏在騾騎航等待梁武帝夜晚出
來。梁武帝將要出發(fā)時,突覺心中一動,就從朱雀航經(jīng)過。事情暴露,(武士)供述是受蕭宏指使。梁武
帝流著淚對蕭宏說:“我這人才能勝過你百倍,當此局面還擔心顛覆墜落,你算什么人?我不是不能做
周公、漢文帝那樣的人,只是考慮你愚蠢的緣故?!笔捄赀殿^說:“沒有這種事,沒有這種事。”于是
因罪被免官。然而他放縱恣意不知悔改,奢侈過度,修建的府第可與皇帝宮殿相比,后庭有數(shù)百上千個
女子,都是極盡天下之人選。(他)所寵幸的江無畏的服飾玩物可比齊東昏侯的潘妃,珠寶價值千萬。她
喜好吃鯽魚頭,常常每天要進三百條,其他珍奇的膳食擺滿了也還是放不下,后房姬妾吃也吃不完,丟
棄到路上。(蕭宏)天監(jiān)七年四月去世,自患病到去世,梁武帝乘輿駕七次出宮探視。待到蕭宏去世后,
詔令贈侍中、大1爭軍、揚州牧,謚號為靖惠。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別云間①
夏完淳
三年羈旅客,今日又南冠②。
無限河山淚,誰言天地寬?
已知泉路近,欲別故鄉(xiāng)難。
毅魄③歸來日,靈旗④空際看。
【注】①弘光元年/順治二年(1645年),夏完淳時年15歲,從父允彝、師陳子龍在松江起兵抗清。兵
敗,其父允彝自沉于松塘而死。永歷元年/順治四年(1647年)夏,為清廷發(fā)覺,遭捕,不屈而死,年僅
17歲?!秳e云間》即是作者在被解送往南京前,臨別松江時所作。②語出《左傳》。楚人鐘儀被俘,晉侯
見他戴著楚國的帽子,問左右的人:“南冠而紫者,誰也?”后世以“南冠”代被俘。③語出屈原《九
歌?國殛》:“身即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④靈旗,又叫魂幡,古代招引亡魂的旗子。這里指
后繼者的隊伍。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與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詩作首聯(lián)敘事。其中“羈旅”一詞將詩人從父允彝、師陳子龍起兵抗清到身落敵手這三年輾轉(zhuǎn)飄零、
艱苦卓絕的抗清斗爭生活作了高度簡潔的概括。
B.詩中“南冠”一詞使用典故,代指詩人身落敵手被囚禁的結(jié)局,滿含辛酸與無限沉痛。
C.頷聯(lián)詩人忍不住向上蒼發(fā)出“誰言天地寬”的質(zhì)問與詰責,抒寫了詩人按捺不住的滿腔悲憤。
D.從詩歌的頸聯(lián)可知詩人終究對自己的人生結(jié)局非常清醒,表達對生命苦短的感慨及對故鄉(xiāng)、親人的依
戀不舍之情。
16.本詩用典信手拈來,化入無痕,能做到文品與人品的高度契合,請結(jié)合詩歌尾聯(lián)進行賞析。
【答案】15.D16.詩作尾聯(lián)化用典故表明心跡:堅強不屈的魂魄等到歸來那一日,也要親自看到后繼
者率部起義,恢復(fù)大明江山。以此落地有聲的錚錚誓言作結(jié),鮮明地昭示出詩人堅貞不屈的戰(zhàn)斗精神、精
忠報國的赤子情懷,給后繼者以深情的勉勵,給讀者樹立起一座國家與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不朽豐碑。
【解析】
【15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內(nèi)容和藝術(shù)特色的能力。
D.“表達對生命苦短的感慨”錯誤,從“已知泉路近”可知,詩人對自己的人生結(jié)局有清醒的認知;
“毅魄歸來日,靈旗空際看”,更是表達了自己誓死不屈的決心。
故選D。
【16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表達技巧的能力。
從注釋③“語出屈原《九歌?國殛》:'身即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笨芍驹娢猜?lián)“毅魄
歸來日,靈旗空際看”,化用了典故來表達自己的恢復(fù)之志。盡管故鄉(xiāng)牽魂難別,但詩人終將恢復(fù)大志
放在兒女私情之上,不以家運后嗣為念?!耙阎方钡脑娙颂谷蛔鞒觥耙闫菤w來日”的打算,抱定
誓死不屈、堅決復(fù)明的決心,生前未能完成大業(yè),死后也要親眼看到后繼者率部起義,完成恢復(fù)大明江
山的偉業(yè)。詩作以此鐵骨錚錚的誓言作結(jié),表達了詩人訣別家鄉(xiāng)時,對國家山河淪喪的悲憤和自己誓死
不屈的決心;同時,詩人也表達了對后繼者的激勵和對抗清斗爭必勝的信念。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登泰山記》中,作者先后用擬人和比喻的修辭手法寫出了自己登上泰山山頂時剎那間的感受的
句子是“,
(2)李煜《虞美人》中用“明月”與“東風”表達亡國之痛的句子是“,”。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曾皙在談自己的志向時,描繪了一幅美好的圖景:暮春時
節(jié),穿著春天的衣服,與同伴一起,",",唱著歌回去。
【答案】①.蒼山負雪②.明燭天南③.小樓昨夜又東風④.故國不堪回首明月中⑤.
浴乎沂⑥.風乎舞零
【解析】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默寫的時候要注意如下詞語:“蒼”“堪”“沂”“零”。
第H卷(非選擇題)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3小題,10分)
閱讀文段,完成下面小題。
從前《詩經(jīng)》的作者寫作詩歌,是為了抒發(fā)感情而創(chuàng)作作品;后來的辭賦家寫作辭賦,是為了創(chuàng)作
而故意造作感情。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差異呢?因為《詩經(jīng)》的產(chǎn)生,是由于詩人心中蓄積了憤懣不平
之氣,因而吟唱出來,用以諷勸那些在上位的人,這就是為了抒發(fā)感情才創(chuàng)作文藝作品。后代辭賦家之
流,胸中本來沒有感情郁結(jié),卻隨意施展夸張文飾的手法,借此,這就是為了創(chuàng)作才造作感情。
為了抒發(fā)感情而寫的作品,語言簡練而真實:為作文而造作感情的作品,文辭繁雜且空泛失真???/p>
是后來的作者卻,采用浮泛的語言,忽視真情實感,拋棄了古代《詩經(jīng)》的傳統(tǒng),效法近世辭賦的
弊病,因此表現(xiàn)真實感情的作品日漸稀少,片面追求詞藻華麗的篇章卻越來越多。有人熱衷于,卻
空泛地吟詠田園的隱居生活;心里老是牽掛著繁忙席俗的政務(wù),卻空洞地描述塵世之外的情趣。真情實
感沒有一點,寫的跟想的恰好相反。桃李從不自夸,人們自然會在樹下踩出一條條小路,那是由于枝頭
有果實存在。相傳男子種出的蘭花不能發(fā)出幽香,那是由于他們沒有細膩的感情。像草木那樣微小的事
物,尚且要依賴感情依靠果實,何況文章,更應(yīng)把抒情述志為本。寫的作品與自己的心志完全相反,這
樣的作品難道值得效法?
18.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shù)囊豁検牵?
A.沽名釣譽矯揉造作高官厚祿舍本逐末
B.欺世盜名虛張聲勢好大喜功舍本逐末
C.欺世盜名矯揉造作高官厚祿背道而馳
D沽名釣譽虛張聲勢好大喜功背道而馳
19.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請結(jié)合語境加以修改,寫出修改后的句子。
【答案】18.A19.修改為:像草木那樣微小的事物,尚且要依靠果實依賴感情,何況文章,更應(yīng)以抒
情述志為本.
【解析】
【18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
第一空,“沽名釣譽”,比喻故意矯情做作,用手段獵取名聲或贊譽。含貶義,在句中一般作謂語、賓
語、定語?!捌凼辣I名",欺騙世人,竊取名譽。從前文“后代辭賦家之流,胸中本來沒有感情郁結(jié),
卻隨意施展夸張文飾的手法”可知,此處填入成語是指用手段獵取名聲或贊譽。應(yīng)用“沽名釣譽”。
第二空,“矯揉造作”,形容裝腔作勢,極不自然。“虛張聲勢”,指大造聲勢,借以嚇人。含貶義,
在句中一般作謂語、賓語、定語。從后文”采用浮泛的語言,忽視真情實感”可知,填入成語是形容裝
腔作勢,應(yīng)用“矯揉造作”。
第三空,“高官厚祿”,泛指職位高,待遇優(yōu)。“好大喜功”,比喻一切脫離實際,一心只想做大事、
貪大求功的浮夸作風。從后文“卻空泛地吟詠田園的隱居生活”可知,與“吟詠田園的隱居生活”相反
的做法就是貪圖官位,應(yīng)填入“高官厚祿”。
第四空,“舍本逐末”,放棄根本的而追求枝節(jié)的,后用以比喻輕重主次顛倒,做事不從根本的、主要
的問題著手,而只在細枝末節(jié)上用力氣。“背道而馳”,朝著相反的方向跑,比喻行動方向和所要達到
的目標完全相反。從前文“尚且要依賴感情依靠果實,何況文章,更應(yīng)把抒情述志為本”可知,此處填
入的成語是形容有些文章沒有以抒情述志為本,而是追求其他的不重要的寫作特點,應(yīng)該填入“舍本逐
末”。
故選A?
19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兩處語?。?/p>
語序不當,應(yīng)先“依靠果實”,再“依賴感情”,和上文相照應(yīng)。
搭配不當,“更應(yīng)把……為本”應(yīng)改為“更應(yīng)以……為本”。
故正確表述為:像草木那樣微小的事物,尚且要依靠果實依賴感情,何況文章,更應(yīng)以抒情述志為本。
20.下列詩句中,不呈描寫雪景的一項是()
A.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B.應(yīng)是天仙狂醉,亂把白云揉碎。
C.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D.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答案】C
【解析】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古詩中的景物形象的能力。
A.詩句的意思是:雪下得非常突然,宛如一夜春風吹來,好像是千樹萬樹上的梨花盛開一般。描寫的是
雪景。
B.詩句的意思是:該不是天上的神仙狂醉,胡亂把潔白的云彩揉碎。描寫雪花飛舞。
c.詞句的意思是:陡峭的石壁直聳云天,如雷的驚濤拍擊著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卷起千萬堆白雪。
“卷起千堆雪”,運用了比喻的修辭,將白色的浪花比作雪,描寫的是浪花。
D.“萬里雪飄”一句點明描寫的是雪景。
故選C。
(二)語言文字運用n(本題共2小題,10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①?各種植物不但自身有美麗的外衣,而且有著良好的視覺,它能辨別各種波段的可見光,盡
可能地吸收自己喜愛的光線。科學家發(fā)現(xiàn),用紅光照射農(nóng)作物,可以增加糖的含量:用藍光照射植物,
則蛋白質(zhì)的含量增加;紫色光可以促進茄子的生長。
植物不但“好色”,而且“好聲”。科學家研究發(fā)現(xiàn),②,玉米和大豆“聽”了《藍色狂想
曲》,心情舒暢,發(fā)芽特別快。胡蘿卜、甘藍和馬鈴薯偏愛音樂家威爾第、瓦格納的音樂,而白菜、豌豆
和生菜則喜歡莫扎特的音樂。有些植物()。
③。美國某一研究中心曾經(jīng)用植物做了一個有名的實臉:科學家把活的小蝦從一個容器中緩緩
倒入滾燙的開水鍋中,再把在一旁“目睹”這一悲劇的植物的葉片和測試儀連接起來。當小蝦快掉入開
水鍋時,植物“情感曲線”開始波動,好像人類焦急時的表現(xiàn)。當小蝦掉入開水鍋的時候,植物“情感
曲線”突然上升,好像人類悲痛時的表現(xiàn)。
21.下列填入文中括號內(nèi)的語句,銜接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寧愿不聽音樂,也不愿意聽不喜歡的音樂,為了表示厭惡,它們會付出死亡的代價
B.寧愿付出死亡的代價,也不愿意聽不喜歡的音樂,為了表示厭惡,它們會不聽音樂
C.為了表示厭惡,寧愿不聽音樂,也不愿意聽不喜歡的音樂,它們會付出死亡的代價
D.為了表示厭惡,它們會付出死亡的代價,寧愿不聽音樂,也不愿意聽不喜歡的音樂
22.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
個字。
【答案】21.A22.所有植物都是“好色”的;不同的植物喜歡不同的音樂;植物還有強烈的同情心。
【解析】
[21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句子銜接排序的能力。
結(jié)合原文“胡蘿卜、甘藍和馬鈴薯偏愛音樂家威爾第、瓦格納的音樂,而白菜、豌豆和生菜則喜歡莫扎
特的音樂”“有些植物”可知,括號前面表述的內(nèi)容是植物愿意聽自己喜歡的音樂,緊接著括號里應(yīng)先
填植物不愿意聽不喜歡的音樂,“寧愿……也……”表示選擇,“不聽音樂”和“不愿意聽不喜歡的音
樂”二者二選一,排除CD;
“為了表示厭惡,它們會付出死亡的代價”進一步說明聽不喜歡的音樂的表現(xiàn),應(yīng)放在句子后面,排除
Bo
故選Ao
[22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情境補寫的能力。
第一空,結(jié)合原文“各種植物不但自身有美麗的外衣……科學家發(fā)現(xiàn),用紅光照射農(nóng)作物,可以增加糖
的含量;用藍光照射植物,則蛋白質(zhì)的含量增加;紫色光可以促進茄子的生長”“植物不但‘好色'”
可知,此處是說植物和顏色的關(guān)系,故可填“所有植物都是‘好色'的"。
第二空,結(jié)合原文''玉米和大豆'聽'了《藍色狂想曲》,心情舒暢,發(fā)芽特別快。胡蘿卜、甘藍和馬鈴
薯偏愛音樂家威爾第、瓦格納的音樂,而白菜、豌豆和生菜則喜歡莫扎特的音樂”可知,此處是說不同
的植物喜歡聽不同的音樂,故可填“不同的植物喜歡不同的音樂”。
第三空,結(jié)合原文“當小蝦快掉入開水鍋時,植物'情感曲線’開始波動,好像人類焦急時的表現(xiàn)。當
小蝦掉入開水鍋的時候,植物‘情感曲線'突然上升,好像人類悲痛時的表現(xiàn)”可知,此處是說植物具
有同情心,故可填“植物還有強烈的同情心”。
四、寫作(60分)
23.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jù)要求作文。
隨著各種自拍神器的橫空出世,借助美顏相機、美圖秀秀等自拍軟件的神效,矮窮性、黑窮丑能瞬
間變?yōu)楦吒粠?、白富美,這滿足了不少男女的愛美之心,但也有人認為這是對真實的掩蓋,是自欺也是
欺人。
近日有一款“反美顏”應(yīng)用軟件問世。該軟件號稱能消除美圖效果,將“美麗”瞬間“打回原
形”。不少人坦言,上社交網(wǎng)站再也不用擔心被欺騙了,但也有人認為將真實的生活美化一下又有何
妨?
要求:①自選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題,寫一篇議論文。②不要脫離材料內(nèi)容及含意的范圍。③不少
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襲。
【答案】例文:
美麗生活不可欺
驚鴻一瞥,顧盼生光,唇紅欲滴,笑魘如花,如此“佳人”,原來無非出自“美顏神效”,這讓多
少人感嘆,浮華年代,真實不再!
其實,真實,也是一種美。
紀伯倫曾說:“真實,也是一種美?!闭鎸?,恰恰美在它的坦誠,美在它的自信。當人們樂于用各
種美圖軟件修改五官時,便淪入自欺欺人的虛偽之中,而恰恰正是這種虛偽淹沒了真實,讓社會陷入千
篇一律的“人造美人”的審美之中。缺乏真實的美,是淺顯而缺乏內(nèi)涵的,不能算得上是美好的東西。
談起真實之美,我不禁聯(lián)想到楊絳在《我們在》中描述一個家庭的喜怒哀樂,真情實感,美得讓人動
容。同樣,生活的真實不應(yīng)掩蓋在各種虛假中,應(yīng)當讓真實之花自在綻放。
再深一層來說,各種美顏工具的“橫空于世”,正源于人們內(nèi)心對美的膚淺認識。
人們對美的認識越來越多地停留在外貌、身材等外在形態(tài),以致讓他們忘記了真實的樣子恰恰是最
美最自然的。且看古人,梅雨飛絮,閑愁幾許的詩人賀鑄,恰恰不是一位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Isoorotidine-生命科學試劑-MCE-5873
- 3-Methoxy-prostaglandin-F1α-生命科學試劑-MCE-1002
- 二零二五年度紅木家具品牌授權(quán)合同及清單
- 二零二五年度父母無償贈與子女房產(chǎn)并約定維修責任協(xié)議
- 二零二五年度新能源儲能技術(shù)融資合同
- 施工現(xiàn)場施工防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制度
- 施工單位關(guān)于協(xié)調(diào)配合的聯(lián)絡(luò)函
- 雨雪天氣的應(yīng)急預(yù)案
- 《運營管理 第7版》課件-chapt.05-選址與設(shè)施布置
- DB6528T 201-2024計量檢定校準服務(wù)規(guī)范
- 2025年春季學期學校德育工作計劃安排表(完整版)
- 2025年有機肥行業(yè)發(fā)展趨勢分析報告
- 2023-2024年員工三級安全培訓(xùn)考試題及參考答案(綜合題)
- 2024年人教版初中英語九年級全冊單元測評與答案
- 【渞法】學會自我保護教學設(shè)計 七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統(tǒng)編版2024)
- 2025-2030年中國融雪劑行業(yè)運行動態(tài)及發(fā)展前景預(yù)測報告
- DB31∕T 1043-2017 暴雨強度公式與設(shè)計雨型標準
- 2025保安部年度工作計劃
- 2024年江蘇經(jīng)貿(mào)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單招職業(yè)適應(yīng)性測試題庫
- 人居環(huán)境綜合治理項目項目背景及必要性分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