鈦合金薄壁腰形深窄槽數(shù)控銑削加工方法_第1頁
鈦合金薄壁腰形深窄槽數(shù)控銑削加工方法_第2頁
鈦合金薄壁腰形深窄槽數(shù)控銑削加工方法_第3頁
鈦合金薄壁腰形深窄槽數(shù)控銑削加工方法_第4頁
鈦合金薄壁腰形深窄槽數(shù)控銑削加工方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01序言鈦合金強度高、密度小、耐熱性好,同時還具有較高的疲勞壽命和優(yōu)良的耐腐蝕性能,是航空發(fā)動機風扇、壓氣機、輪盤和葉片等重要零部件的首選材料。鈦合金材料的切削加工性能只有普通鋼的20%~30%[1],是一種典型的難切削材料。一種新型鈦合金航空發(fā)動機薄壁復雜擴壓器機匣需要加工16個寬約9.2mm、深54.5mm、弧長約80mm的深槽(見圖1),相鄰兩處腰形槽最小壁厚約2.2mm。鑒于深窄槽結構的特殊性,加工時只能選用直徑小、懸伸長的銑刀,切削加工時易產(chǎn)生振刀、崩刃現(xiàn)象,同時刀尖冷卻效果差、排屑難,切削溫度高,產(chǎn)生讓刀和表面加工硬化現(xiàn)象,存在切削效率低、刀具壽命短以及尺寸難以加工合格等問題,是目前加工制造中的難題之一。

圖1

薄壁擴壓器深槽結構示意02工藝方案試驗腰形深窄槽數(shù)量多,材料去除量大,加工時須保證較高的加工效率,經(jīng)過分析,排除擺線銑和動態(tài)銑加工方案,制定了插銑法和分層銑削法兩種主要加工方案,兩種方案都先采用φ8mm鉆頭鉆通,然后用φ8mm合金銑刀進行銑削,根據(jù)銑削方式、切削參數(shù)的不同,分別進行工藝試驗。2.1

插銑法試驗插銑法,又稱為Z軸銑削法,是實現(xiàn)高切除率金屬切削的最有效加工方法之一。其加工原理是:刀具沿軸向連續(xù)地上下進刀,主要作用力為軸向切削力,大大降低了作用于機床的徑向切削力,即使刀具懸伸長度較大,仍具有較高的加工剛性,能夠減小零件變形,保證加工穩(wěn)定性[2]。插銑法的加工效率遠高于常規(guī)的端面銑削方法。試驗中雖然缺少專用的插銑刀,但是鑒于插銑法在深槽加工方面的優(yōu)勢,采用普通合金銑刀對腰形槽進行了插銑加工工藝試驗,其切削參數(shù)和試驗效果見表1。

表1

插銑切削參數(shù)和試驗效果

分析表1可知,切削寬度較大時,效率高,但加工振動大,刀具易崩斷;減小切削寬度后,效率有所降低,刀具磨損較快,同時零件振動較大,存在一定的質(zhì)量和安全隱患。

由于該零件為新型號研制件,工藝準備條件有限,本次工藝試驗采用了組合夾具和普通銑刀,零件裝夾剛度一般,且機匣最小壁厚僅為2.1mm,插銑過程中易振刀,同時普通合金銑刀插銑加工壽命低,最終導致了插銑加工試驗效果不夠理想。反之可以得出以下結論:當零件整體剛性好、專用夾具設計合理、裝夾方式良好,以及專用插銑刀具壽命較高的前提下,采用插銑法可以實現(xiàn)鈦合金腰形深窄槽的高效加工。

2.2

分層銑削法試驗

針對鈦合金薄壁腰形深窄槽的結構特點,決定采用常規(guī)的銑削方法進行分層銑削,銑削前使用φ8mm合金鉆頭在腰形圓弧兩端處預鉆φ8mm通孔,有助于銑刀加工時下刀和加工時排屑及刀具冷卻。依據(jù)鈦合金切削加工經(jīng)驗,線速度對刀具壽命影響最大,線速度越高,刀具磨損越快,因此對轉速進行了小范圍調(diào)整,分層銑削加工切削參數(shù)對試驗效果的影響見表2。

表2

分層銑削加工切削參數(shù)對試驗效果的影響

表2中,切削深度和進給速度的調(diào)整大致分為兩類:大切削深度、小進給速度和小切削深度、大進給速度,表中第1、2項參數(shù)屬于切削深度較大、進給速度較小的情況,刀具易崩斷。第3、4項為切削深度小、進給速度較大的加工情況,這兩種方案加工效率相對較低,但是刀具不崩刃,能夠穩(wěn)定地進行切削加工。第4項加工參數(shù)屬于小切削深度、低轉速、大進給速度的情況,刀具壽命較高,加工穩(wěn)定性最好。

試驗研究證明“小切削深度、低轉速、大進給速度”的銑削方案加工鈦合金薄壁腰形深窄槽具有較高的加工穩(wěn)定性及加工效率,特別是新型號研制過程中,該銑削方案為加工同類深窄槽結構零件提供了一種解決問題的方向。

03分層銑削加工工藝方法研究從以上試驗結果分析得出結論,采用“小切削深度、低轉速、大進給速度”的分層銑削方式更適合該零件的深窄槽加工,但需要進一步對零件的加工工藝進行優(yōu)化改進,以此來提高加工效率。

3.1

刀具的優(yōu)化(1)刀具材料的選擇在鈦合金深窄槽銑削加工中,刀具的磨損首先與刀具材料選擇有關。一般高速鋼刀具耐熱性差,切削刃口局部高溫會加劇刀具磨損,使鈦合金零件的加工精度難以保證,只能對鈦合金進行低速粗加工。YG類硬質(zhì)合金刀具與鈦合金親和力較小,更加適合鈦合金切削加工,可優(yōu)先選用具有更高硬度和耐熱性的超細晶硬質(zhì)合金銑刀和具有較長刀具壽命的涂層硬質(zhì)合金銑刀,可有效提高加工效率和加工質(zhì)量。(2)刀具結構的選擇刀具的幾何參數(shù)對鈦合金加工表面質(zhì)量起決定性作用,切削力大小、排屑效果、刃口強度和加工變形等都與刀具的幾何參數(shù)有直接關系。在薄壁深窄槽的銑削加工中既要考慮刀齒有較大的容屑空間,又要考慮選用合理的齒數(shù)以提高加工效率,還要考慮整體硬質(zhì)合金銑刀在懸伸過長、抗彎強度下降情況下,易產(chǎn)生振動和讓刀,導致刀具磨損加快和斷刀?;谝陨弦蛩?,在本次腰形深窄槽加工方案中共選用了3把4齒不等距結構的整體硬質(zhì)合金銑刀,2把銑刀用于粗銑加工,1把銑刀用于精銑加工,如圖2所示。使用不等齒距刀具的好處在于它們能中斷諧振,從而提高穩(wěn)定性,這對于高徑向切削寬度ae和大懸伸長度的切削加工特別有效。

圖2

整體硬質(zhì)合金銑刀

3.2

加工工藝優(yōu)化(1)銑削方式的優(yōu)化在腰形深窄槽的加工中,提高刀具強度、增加刀具剛性是提高刀具壽命和加工效率的重要途徑,刀具剛性與切削用量成正比關系,增加刀具剛性能夠大幅提高加工精度和加工效率,其方法如下。1)粗銑過程分為兩個工步。優(yōu)化后,首先采用一把φ8mm、懸伸45mm、切削刃長40mm的不等距整體硬質(zhì)合金銑刀,粗銑加工深度為39mm;然后采用一把φ

8mm、刀具懸伸為65mm、切削刃長20mm的不等距整體硬質(zhì)合金銑刀,完成39~56.5mm深度的加工。優(yōu)化后兩把刀在切削過程中的振動和刀具耐磨性明顯優(yōu)于切削試驗時用的φ8mm、懸伸為65mm、切削刃長60mm的銑刀,刀具壽命由原來的0.5h提高至6h,由此可看出在相同刀具直徑、結構和材料的情況下,可通過減小刀具長度和減小切削刃長來提高立銑刀的剛性。

2)第二次粗銑時適當減小槽寬編程尺寸,避免槽壁干涉??紤]到第1把粗銑刀加工時會出現(xiàn)讓刀現(xiàn)象,且第2把粗銑刀切削時刃長只有20mm,不足最大銑削深度56.5mm,在加工時腰形槽側壁與刀桿發(fā)生擠壓干涉,導致打刀。因此編程時將第二把銑刀加工的槽寬尺寸相對第1把銑刀減少0.2mm,例如第1把銑刀加工槽寬的編程尺寸為9mm,那么第2把銑刀槽寬應按8.8mm編程,可避免刀桿與槽壁發(fā)生干涉;也可以第1把刀粗銑完后,在整個深度39mm上按槽寬9.1mm進行槽形輪廓半精銑,確保槽寬9.1mm加工到要求尺寸,再用第2把刀完成39~55mm深度的粗銑加工任務,最后用全刃長的3號刀按每層10mm的深度分層精銑至最終尺寸。

(2)加工程序優(yōu)化利用宏程序減少空刀行程,切削效率可提升一倍。在深槽粗銑過程中,傳統(tǒng)的分層程序(見圖3)的走刀方式一般是每層切削深度為1mm,分層下刀走57次循環(huán)后將深槽銑通。由于槽寬約9mm,銑刀直徑8mm,當?shù)毒呙繉訌淖蟮接依@槽形輪廓的切削過程中,每次左邊半粗銑時切削寬度為滿刀ae=8mm,而在右邊粗銑時切削寬度ae=1mm。槽左右走刀軌跡如圖4所示,右半邊粗銑時材料去除量只有左半邊粗銑時的1/8,切削效能明顯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圖3

傳統(tǒng)分層程序

圖4

槽左右走刀軌跡

針對此加工情況可利用宏程序進行走刀策略優(yōu)化(見圖5),具體如下。

1)首先在腰形槽兩端圓弧中心A點和B點處用φ8mm鉆頭將工件底部鉆通。2)用φ8mm銑刀從A點下刀至(Z-1)mm,沿腰形槽左邊圓弧逆時針方向走刀至B點圓弧處,圓弧加工完后從B點處退刀。3)從B點處下刀至(Z-2)mm,沿腰形槽右邊圓弧逆時針方向走刀至A點圓弧處,圓弧加工完后再從A點處退刀。

圖5

宏程序走刀策略優(yōu)化

原編程方式繞槽形輪廓銑削一周加工深度為1mm,改進后繞腰形槽輪廓銑削一周的加工深度為2mm,原來需分層進刀循環(huán)57次,現(xiàn)只需分層進刀循環(huán)29次就可完成深槽粗銑加工,切削效率可提高一倍。改進后的加工程序具體如下。

%O2000(AJ1502000)(T1HJXD2B151-1567D=8.)……N3T1M6N4#1=-1.N5#2=1.N6#3=-56N9G0G90G54X40.653Y93.094S1000M3N10G43H1Z100.M08N11Z25.N12Z3.N13WHILE[#1GE#3]DO1;當深度≥-56mm時跳轉到N38END1N14G1Z#1F50

;T1號刀從A點Z-1開始加工N15G41D1G64X40.314Y92.816F30;順銑方式……N18G2X86.937Y51.395I-40.417J-92.552F200.N19G3X87.446Y51.105I.509J.301F26.;B點圓弧處降速加工……N24G1G40G60X87.446Y51.696F50.N25#1=#1-#2

;到達B點后Z值深度下降1mmN26G01Z#1F50.;從B點Z-2開始加工……N30G3X40.89Y93.636I-87.955J-51.997F200N31X40.653Y93.686I-.237J-.542F26.;A點圓弧處降速加工……N36G1G40G60X40.653Y93.094F50N37#1=#1-#2;到達B點后Z值深度再下降1mm,當

#1=-56時T1號刀完成加工N38END1N39G0Z100.N40M5N41M09N80M30

(3)加工細節(jié)的處理包括以下內(nèi)容。1)順銑、逆銑走刀方式的選擇。數(shù)控機床采用的是滾珠絲杠傳動,可以通過預緊方式消除工作臺進給間隙。數(shù)控加工中在機床、夾具和工件允許的情況下,總是優(yōu)先選擇順銑。在深窄槽的粗、精加工中也采用了順銑切削方式,其優(yōu)勢有:在周邊輪廓順銑中,可防止切削刃在吃刀前產(chǎn)生磨損和擦傷深槽已加工表面;另外,不管是在切削力的大小控制、刀具壽命提高等方面,還是在加工表面質(zhì)量和切削平穩(wěn)性方面,只要不是帶硬皮或不規(guī)則、夾雜的毛坯表面,順銑就都優(yōu)于逆銑。在數(shù)控程序編制中,選擇了G41刀具半徑左補償方式,也就相當于選擇順銑方式,其順銑、逆銑走刀判斷如圖6所示。

a)腰形槽順銑走刀路徑

b)順銑切削示意c)腰形槽逆銑走刀路徑

d)逆銑切削示意圖6

順銑、逆銑走刀判斷

2)內(nèi)輪廓加工圓弧半徑小于刀具半徑2倍時的圓弧走刀降速處理方法。在試驗加工過程中銑刀每次加工圓弧1和圓弧2時刀具易產(chǎn)生振動大,圓弧尺寸讓刀嚴重,夾角41°±20′難以加工合格,內(nèi)輪廓圓弧走刀如圖7所示。其原因為:所加工的圓弧半徑只比刀具半徑大0.6mm,一般鈦合金正常加工時徑向切削寬度ae推薦為刀具直徑的15%,而此處圓弧加工時徑向切削寬度ae已經(jīng)達到刀具直徑的87%,會產(chǎn)生嚴重讓刀和振動,甚至導致刀具斷裂。

a)腰形槽R

4.6mm圓弧示意b)銑刀與R4.6mm圓弧接觸示意圖7

內(nèi)輪廓圓弧走刀

針對這種刀具幾乎全直徑圓弧接觸加工情況,在其他切削參數(shù)無法優(yōu)化的情況下,可以通過降低進給速度來優(yōu)化切削狀態(tài),其參考公式為Fy=(R-Rc)Fz/R式中,F(xiàn)y是圓弧進給速度(mm/min);R是加工圓弧半徑(mm);Rc是加工刀具半徑(mm);Fy是直線進給速度(mm/min)。

優(yōu)化后的圓弧進給速度:Fy=(4.6-4)×200/4.6=26.09(mm/min)。

此方法主要適用于內(nèi)輪廓加工時圓弧半徑小于刀具半徑2倍的情況,其具體加工程序見上述O2000號加工程序。

3)切削溫度的控制。鈦合金材料具有高強度、低熱傳導率的特性,在加工中熱量不易隨切屑排出或被工件吸收,而是積聚在切削刃上,其干切時可產(chǎn)生高達1200℃的高熱量。如果冷卻效果不好將加劇刀具磨損,縮短銑刀壽命,造成斷刀現(xiàn)象發(fā)生。鈦合金深窄槽加工中最好是采用高壓內(nèi)冷和外部冷卻相結合的冷卻方式,其冷卻效果最好。在本次加工過程中,選用的是不帶內(nèi)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