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速讀能力訓練的試驗研究_第1頁
小學生速讀能力訓練的試驗研究_第2頁
小學生速讀能力訓練的試驗研究_第3頁
小學生速讀能力訓練的試驗研究_第4頁
小學生速讀能力訓練的試驗研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小學生速讀能力訓練的試驗研究南昌市百花洲小學課題組江西省南昌市百花洲小學《小學生速讀能力訓練的試驗研究》系教育部基礎(chǔ)教育司的重點科研項目-《語文“四結(jié)合”教學改革試驗研究》(“四結(jié)合”-即識字教學、閱讀理解、作文訓練、電腦應(yīng)用的四者結(jié)合)的一個子課題,同時被江西省教育科學“九五”規(guī)劃列為重點科研項目。課題已進行了三年的實驗研究,獲得10多萬有關(guān)數(shù)據(jù),現(xiàn)已結(jié)題,并通過了專家評估驗收。本文系該課題實驗研究的總報告。一、問題提出(一)培養(yǎng)學生讀書看報的能力和良好的閱讀習慣是閱讀教學的任務(wù)。根據(jù)有關(guān)研究,檢測學生的閱讀能力(即黷讀能力)應(yīng)包括以下四項指標:理解、記憶、速度、辨別。閱讀若只要求理解和記憶而不重視速度就不可能有效率,所以速度是檢測學生獨立閱讀能力的客觀指標之一。對此,盡管原教學大綱要求:“閱讀要有一定的速度”,“隨著年級的升高,默讀的速度逐步加快”。但是由于受“應(yīng)試教育”的束縛,當前閱讀的速度幾乎成了閱讀教學中一個被遺忘的角落。(二)現(xiàn)代科技的飛速發(fā)展和信息高速公路的開通,語文教學面臨著嚴峻的挑戰(zhàn);學生將涉足的信息社會,他們不僅應(yīng)有一般的語言文字交際能力,而且還要具有較強的獲取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要擴大閱讀面,要有快速閱讀能力,這是時代對語文教學提出的一項迫切要求。(三)60年代在國外興起的速讀教學,其主要背景是適應(yīng)新科技革命的需要?!八僮x訓練”是以形成快速閱讀能力為目的的訓練,美、俄、法、日等國都對速讀能力的培養(yǎng)問題,進行了實驗研究,并取得了成效。我國臺灣省從70年代開始在小學進行漢字的速讀試驗;廣東省于1981年在華南師大附小三年級140名學生中也進行了這項試驗,效果都很顯著?!雹賹Υ?,我國語文教學理論界也作過一些介紹和研究;90年代后,尤其是近幾年有關(guān)速讀教學不時地媒體又有所報導。因而,閱讀的速度問題越來越引起廣泛地關(guān)注和重視,新修訂的小學語文教學大綱,對閱讀速度和課外閱讀量第一次提出了量化指標,要求學生學會朗讀、默讀、精讀、略讀、速讀、瀏覽等閱讀方法,培養(yǎng)初步的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同時,我國中小學正在加快實現(xiàn)教育的現(xiàn)代化,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shù)進行速讀訓練,尤其是運用計算機的人工智能技術(shù)檢測學生的閱讀速度,提供了極為簡便有效的工具,為探索速讀訓練開拓了新的視野。(四)人能速讀,有其生理心理依據(jù)。速讀的基本原理認為,人眼的構(gòu)造象照相機,一眼可以看清一個面;閱讀時,視角越寬,視區(qū)就越大,就可以減少眼停次數(shù),提高閱讀速度。同時,由于文章中的冗余信息,可以變合成式認知(逐一辨認每個字,再按順序組成詞句,然后理解其意義)為整體式認知(即把句子作為一個整體來辨認),這才得以實現(xiàn)快速閱讀。速讀的關(guān)鍵在于消除頭腦中潛在的發(fā)音現(xiàn)象,實現(xiàn)視讀,即眼腦直映。閱讀,它表達一種“雙抽象概念”,即每個書面符號既是發(fā)音符號,又有其特定的意義。一般人的閱讀需經(jīng)歷“視覺器官感知的文字符號→發(fā)音符號→意義”的過程,而速讀則是訓練學生把視覺器官感知的文字符號直接轉(zhuǎn)換成意義,即“視覺器官感知的文字符號→意義”,消除內(nèi)外發(fā)音現(xiàn)象,從而實現(xiàn)閱讀的飛躍。②二、試驗方法(一)樣本選擇1、試驗對象為3-5年級學生,堅持面向全體學生和由點到面、穩(wěn)步推進的原則,不設(shè)對比班,逐年擴大試驗面。2、學校各年級均有4個平行班,試驗方案的三年安排為:第一年(1997.9-1998.6,以下類推)3-5年級各選一個班先行試驗探索,摸索經(jīng)驗;第二年再各增加一個班,共6個教學班進入試驗,積累經(jīng)驗;第三年則在3-5年級全面展開,總結(jié)經(jīng)驗,認識規(guī)律。3、確定參加第一年試驗的班級,我們主要考慮的是教師,即要求教師比較熟悉計算機的操作,學生則隨教師任教的班級而定,不作任何挑選。她們都是青年教師,教齡一年、三年、五年的各一人,中師學歷2人,大專學歷1人。(二)試驗器材1、幻燈、投影儀和計時秒鐘,用于速視閃現(xiàn)訓練;內(nèi)容自編,燈片自制。2、學生用計算機32臺,彩顯、聯(lián)網(wǎng),機型為486~586,以及打印機等。3、教師、技術(shù)人員和理論工作者三結(jié)合,共同開發(fā)研制速讀訓練試驗的課件、軟件。(三)試驗準備97年上半年,我們用了一個學期的時間做好各項試驗準備工作,除硬件落實到位外,主要做好了以下工作:1、培訓教師,內(nèi)容包括學習計算機的基礎(chǔ)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能;學習現(xiàn)代學習論和教學論,速讀的基本原理和閱讀心理學以及測量統(tǒng)計學等。2、培訓3~5年級共12個教學班計716名學生,于97年6月對他們的現(xiàn)有閱讀速度進行了診斷性檢測,在獲得大量數(shù)據(jù)的基礎(chǔ)上進行分析、研究,并寫出檢測報告:《閱讀教學必須重視培養(yǎng)小學生的速讀能力》。③3、制定課題研究實施方案,學年、學期的實驗工作具體安排計劃;建立加強試驗工作管理的有關(guān)規(guī)章制度。三、試驗操縱(一)試驗變量1、自變量本課題的自變量為速讀能力的訓練模式,包括訓練的目的、要求、內(nèi)容、方法等。2、因變量通過訓練,學生能養(yǎng)成良好的默讀習慣;能大幅度地提高學生的有效讀速,并相應(yīng)地提高其理解程度,學生具有速讀能力;促進閱讀教學的改革和素質(zhì)教育的落實。(二)自變量的操縱1、速讀能力的訓練模式可以用以下六個步驟來概括:試驗前檢測→良好默讀習慣訓練→詞語、句子速讀→快速歸納段意→短文速讀→訓練后檢測。該訓練模式的特點和作用主要是:(1)實施該訓練模式,能有效地養(yǎng)成學生集中注意,全神貫注地邊讀邊記邊想的良好默讀習慣,消除潛在發(fā)音現(xiàn)象。同時,有助于培養(yǎng)和鍛煉學生的注意力、思維能力、記憶力和意志力。(2)用幻燈、投影儀和電腦將訓練內(nèi)容以“行”和“面”的方式閃現(xiàn),以計時或限時的閱讀方法進行訓練,可擴大視區(qū),使學生整句、整行地閱讀,提高閱讀速度。(3)該訓練模式富有競賽性,可以激發(fā)學生參與訓練的積極性,并讓學生體驗到學習成功的喜悅。(4)可以增大閱讀量,通過大量閱讀促進閱讀教學整體目標的實現(xiàn)。2、關(guān)于養(yǎng)成良好閱讀習慣的訓練。訓練的目的在于養(yǎng)成學生良好的默讀習慣,要求閱讀時做到注意集中,全神貫注,邊讀邊記邊想,徹底改掉指讀、唇讀、心讀(不出聲的默念)和搖頭晃腦、漫不經(jīng)心等不良習慣,逐步消除潛在發(fā)音現(xiàn)象,實現(xiàn)視讀。運用舒爾特表、視速圖畫或?qū)嵨铮ㄒ嗫捎没脽羝⒄Z言中樞障礙法即節(jié)奏敲打法和“鬧中取靜”等方式方法進行訓練。④養(yǎng)成良好默讀習慣的訓練,最好堅持每天訓練一次,每次訓練時間為10~15分鐘,連續(xù)不斷地訓練一段時間(10周左右),以利于養(yǎng)成習慣。3、速讀詞語、句子,可采用“行”和“面”的閃現(xiàn)方式,用計時或限時速讀方法進行訓練;詞語、句子可從已學過的課文中選擇、改編??焖贇w納段意,要教給學生各種歸納段意的方法,每次編選10個不同的段落,用計時或限時的方法進行訓練。短文速讀訓練,教給學生快速閱讀方法,如整體閱讀、瀏覽、猜讀、尋讀、跳讀等,以整體閱讀法為主,并形成技能。詞語、句子、段意、短文等的速讀訓練。每周三、四次,每次訓練時間為10~15分鐘。訓練的目的是逐步形成學生的速讀能力。訓練中要求擴大視區(qū),整句整行地閱讀,同時培養(yǎng)快速理解能力,初步掌握整體閱讀法的技能,養(yǎng)成邊讀邊記邊想的習慣。4、每個訓練階段,先要學生明確目的要求;每次訓練結(jié)果要有記載,并告知學生;階段結(jié)束時要小結(jié),交流心得體會,激勵表揚進步快的學生。(三)因變量的檢測小學生閱讀速度的指標是多少?采用什么工具對因變量進行檢測?為了提高檢測的科學性,我們采用《中國小學畢業(yè)生默讀量表》,⑤自行開發(fā)檢測軟件,運用計算機進行檢測。1、參照系(1)80年代初由杭州大學教育系朱作仁教授主持的中國兒童閱讀量表課題組編制的《中國小學畢業(yè)生默讀量表》,其默讀速度常模為:有效讀速平均值為每分鐘321.2字,快的490字以上,中等的280~490字,慢的279字以下。(2)新修訂的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規(guī)定:高年級默讀速度每分鐘不少于300字。同時規(guī)定“課外閱讀總量五年制不少于100萬字,六年制不少于150萬字?!保?)學校在試驗前于97年6月對3~5年級全體學生的閱讀速度進行了診斷性檢測,其平均有效讀速五年級每分鐘為359.29字,四年級為255.85字,三年級為205.47字。2、閱讀不同文體的文章,其閱讀速度是不相同的。所以,本課題速讀能力的檢測體系為三、四年級需閱讀記敘文和說明文各一篇,求二類文章的平均有效讀速及其理解系數(shù),五年級還增加閱讀一篇議論文,求三類文章的平均有效讀速及其理解系數(shù)。閱讀材料從課外選擇難度適宜的文章,每篇文章閱讀后用10個問題檢查其理解程度,題型為是非與選擇,限3分鐘做完。3、檢測方法-運用計算機人工智能技術(shù),將學生的班級、姓名、學號、性別、閱讀材料及10個問題、計算公式和對檢測結(jié)果的統(tǒng)計分析等項輸入計算機,編好程序,分班單人用計算機進行檢測。4、有效讀速的計算公式為:S=G/M×LS為有效讀速;G為閱讀字數(shù);M為閱讀時間,以秒為單位;L為理解系數(shù),L≤1。這個公式求得的是每秒的有效讀速,再換成以分為單位的有效讀速St,即St=S×60。⑥四、試驗結(jié)果(一)試驗從97學年度開始,逐年擴大試驗面,各學年試驗班的速讀能力訓練結(jié)果,都統(tǒng)一安排在學年末的6月中旬進行檢測,其具體情況見表1。表1

各學年度試驗班的平均有效讀速

單位:St

試驗班級數(shù)(個)三年級四年級五年級

97─98學年度

3

452.47

657.44

708.57

98─99學年度

6

496.12

1800.64

1943.85

99─2000學年度

12

528.95

1334.36

2040.29

表2

試驗前后平均有效讀速之對比

三年級四年級五年級StLStLStL始測(1997.6)205.470.54

255.85

0.62359.29

0.57終測(2000.6)528.950.651334.36

0.582040.29

0.67

增長(倍)

1.60.11

4.2-0.04

4.7

0.1

表3始測各年級平均有效讀速分段統(tǒng)計

1000以上801-1000601-

800

501-

600

401-

500

301-

400

201-

300200字及以下三年級總?cè)藬?shù)人數(shù)

0

1

4

6

11

22

47

142

233

00.431.72

2.58

4.72

9.4420.1760.94四年級總?cè)藬?shù)人數(shù)

0

0

2

8

19

39

97

94

259

0

00.80

3.10

7.3015.0037.5036.30五年級總?cè)藬?shù)人數(shù)

0

2

20

24

3153

68

33

231

00.878.6610.3913.4222.9429.4414.29

檢測日期:1997年6月表4

終測各年級平均有效讀速分段統(tǒng)計

3000以上2001-

30001201-

20001001-1200801-1000501-800301-500300字及以下三年級總?cè)藬?shù)人數(shù)

0

0

0

18

22

67

64

70

241

0

0

07.479.1327.8026.5629.04四年級總?cè)藬?shù)人數(shù)

13

35

79

37

40

55

15

2

276

%4.7112.6828.6213.4014.5019.935.430.73五年級總?cè)藬?shù)人數(shù)

20

52

80

14

31

47

18

0

262

%7.6319.8530.545.3411.8317.946.87

0

檢測日期:2000年6月

(三)試驗前后各年級閱讀速度進步之比較和99學年度各年級課外閱讀量詳見表5、表6。表5

試驗前后各年級閱讀速度進步之比較

三年級四年級五年級始

測平均有效讀速205.47255.85359.29

增加率1.00001.24521.4043終

測平均有效讀速528.971334.362040.29

增加率1.00002.52261.5290

表6

99學年度各年級課外閱讀量

三年級四年級五年級

人均閱讀冊數(shù)

8.20

19.73

23.61

人均閱讀字數(shù)(萬)

40.9

98.62

140.05(二)按照試驗研究方案的三年安排,第三年(即99學年度)在3─5年級全面展開試驗,到2000年6月學年度結(jié)束時,其中三年級進行了一年的速讀訓練,四、五年級則訓練了一年、二年的各有兩個班。對其訓練效果進行了階段性檢測(即終測),各年級的平均有效讀速及其分布情況同始測對比,其結(jié)果詳見表2、表3、表4。表2

試驗前后平均有效讀速之對比

三年級四年級五年級StLStLStL始測(1997.6)205.470.54

255.85

0.62359.29

0.57終測(2000.6)528.950.651334.36

0.582040.29

0.67

增長(倍)

1.60.11

4.2-0.04

4.7

0.1

表3始測各年級平均有效讀速分段統(tǒng)計

1000以上801-1000601-

800

501-

600

401-

500

301-

400

201-

300200字及以下三年級總?cè)藬?shù)人數(shù)

0

1

4

6

11

22

47

142

233

00.431.72

2.58

4.72

9.4420.1760.94四年級總?cè)藬?shù)人數(shù)

0

0

2

8

19

39

97

94

259

0

00.80

3.10

7.3015.0037.5036.30五年級總?cè)藬?shù)人數(shù)

0

2

20

24

3153

68

33

231

00.878.6610.3913.4222.9429.4414.29

檢測日期:1997年6月表4

終測各年級平均有效讀速分段統(tǒng)計

3000以上2001-

30001201-

20001001-1200801-1000501-800301-500300字及以下三年級總?cè)藬?shù)人數(shù)

0

0

0

18

22

67

64

70

241

0

0

07.479.1327.8026.5629.04四年級總?cè)藬?shù)人數(shù)

13

35

79

37

40

55

15

2

276

%4.7112.6828.6213.4014.5019.935.430.73五年級總?cè)藬?shù)人數(shù)

20

52

80

14

31

47

18

0

262

%7.6319.8530.545.3411.8317.946.87

0

檢測日期:2000年6月

(三)試驗前后各年級閱讀速度進步之比較和99學年度各年級課外閱讀量詳見表5、表6。表5

試驗前后各年級閱讀速度進步之比較

三年級四年級五年級始

測平均有效讀速205.47255.85359.29

增加率1.00001.24521.4043終

測平均有效讀速528.971334.362040.29

增加率1.00002.52261.5290

表6

99學年度各年級課外閱讀量

三年級四年級五年級

人均閱讀冊數(shù)

8.20

19.73

23.61

人均閱讀字數(shù)(萬)

40.9

98.62

140.05(三)試驗前后各年級閱讀速度進步之比較和99學年度各年級課外閱讀量詳見表5、表五、問題討論實驗就是對課題理論假設(shè)的驗證,證實或證偽。為此,根據(jù)試驗結(jié)果,我們提出以下問題進行討論。(一)速讀能力訓練模式的科學性、可操作性及其效果如何?1、試驗結(jié)果證明,該訓練模式是科學的,可操作性強,教師一學就會;訓練效果顯著,無論是第一年的三個先行試驗班,還是99學年度全面鋪開時的大面積試驗,其訓練效果都是顯著的,而且逐年進步,表1所提供的數(shù)據(jù)就是有力的證明。例如,三年級第一年1個班,第二年2個班,第三年則是4個班,其訓練效果-即有效讀速每分鐘分別為452.47字,496.12字和528.95字。2、經(jīng)過訓練,大幅度地提高了學生的有效讀速,99學年度經(jīng)過訓練的學生平均有效讀速為:三年級528.95字,四年級1334.36字,五年級2040.29字,比診斷性始測分別提高了1.6倍、4.2倍和4.7倍(詳見表2)。3、大幅度提高學生有效讀速的同時,大面積地降低了讀得慢的和讀得很慢的比例,其意義不可低估。我國小學畢業(yè)生的默讀速度常模中,讀得快的為490字以上,讀的慢的為279字以下;新大綱則規(guī)定高年級默讀速度每分鐘不少于300字?,F(xiàn)在我們以診斷性的始測和99學年度末的終測進行對比分析(詳見表3、4):(1)始測時五年級231人中,500字以上的46人,占19.92%,而300字以下的101人,占43.73%(其中200字以下的33人,占14.29%),即有這么多的學生達不到新大綱規(guī)定的最低要求;而終測時,五年級262人中,300字以下的為零,下降了近44個百分點,300~500字的18人,占6.87%,500~1000字的78人,占29.77%,而1000字以上的166人,占63.36%(其中2000字以上的52人,3000字以上的20人,分別占19.87%、7.63%)。(2)四年級始測時259人,500~800字的10人,占3.9%;而300字以下的191人,占73.80%(其中200字以下的94人,占36.30%);而終測時四年級276人,300字以下的2人,占0.72%,下降了73個百分點;300~500字的15人,占5.43%,500~1000字的95人,占34.42%,1000字以上的164人,占59.42%(其中2000字以上的35人,3000字以上的13人,分別占12.67%、4.71%)。(3)三年級始測時233人,500字以上的11人,占4.73%,而300字以下的189人,占81.11%(其中200字以下的142人,占60.94%);而終測時三年級241人,300字以下的70人,占29.04%,比始測時下降了52.07個百分點;而500字以上的107人,占44.40%,比始測提高了近40個百分點。:一是改變了讀得慢與讀得快的人數(shù)比例,訓練前各年級讀得慢的比例大于讀得快的,訓練后則顛倒過來,讀得快的比例大大高于讀得慢的,甚至五年級讀得慢的為零。二是學生的閱讀潛力很大,經(jīng)過速讀能力訓練,他們中“一目十行”者大有人在,尤其是四、五年級。4、表5的“增加率”,是指后一年級同前一年級的比較。97年訓練前始測的“增加率”,系自然增加率,即隨著學生知識的增長和年級的升高,學生的閱讀速度會自然地產(chǎn)生進步。值得指出的是:我們始測所得到的增加率,與有關(guān)研究的數(shù)據(jù)基本是一致的。⑦然而,我們將終測與始測的增加率進行比較發(fā)現(xiàn):兩者一致的是逐年都有所增長,兩者不同的是始測三、四年級增長甚微,四、五年級較明顯;但終測時三、四年級不僅增加明顯,而且很突出,始測僅增長24.52%,而終測增長152.26%,高出5倍多,四、五年級的增加率則基本一致,差別甚微。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呢?究其原因是因為終測的“增加率”不是單純的自然增加率,而是包含了“訓練”這一人為因素的“增加率”,即高出的部分是“訓練”帶來的增長。這恰恰從一個方面證明,速讀能力訓練模式的突出作用和顯著效果。(二)全面推進素質(zhì)教育是課題試驗研究的出發(fā)點和歸宿。實踐證明,學校以教育科研為先導,深化了改革,促進了素質(zhì)教育的進一步落實。1、速讀能力訓練,使學生逐步養(yǎng)成了愛讀書、會閱讀以及閱讀電子讀物、超文本讀物的興趣、習慣和能力,培養(yǎng)了初步的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為培養(yǎng)學生終身學習能力打好了基礎(chǔ),這對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培養(yǎng)21世紀創(chuàng)造性人才具有重要意義。2、學生的非智力心理因素和個性品質(zhì)得到了有計劃的培養(yǎng)和鍛煉,促進了學生心理的健康發(fā)展。閱讀是一個理解書面語言、從文字符號獲取信息的過程,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心理過程。它基本上是一個認識過程,但閱讀過程需要興趣、注意、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心理因素參加活動,需要各種心理活動起作用;閱讀過程以學生的心理活動過程為基礎(chǔ),才能促進認識過程,提高閱讀效率。而快速閱讀不僅需要這些心理因素的參與,而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速讀時要求學生“注意集中,全神貫注,眼看字,腦思義,整行整頁地讀,邊讀邊想邊記?!彼裕僮x能力的訓練不只是速讀方法、技能的訓練,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注意、情感和鍛煉他們意志,因而促進了學生的學習心理品質(zhì)和個性的健康發(fā)展;這對提高學校的教學質(zhì)量具有普遍的重要的意義。3、效率,深化學校教育教學改革。試驗第二年的訓練效果進一步提高了,平均有效讀速四年級突破千字關(guān),五年級接近二千字。這不僅進一步驗證了“訓練模式”的科學性和實效性,還有力地證明了學生的閱讀潛力和學習潛力很大。一石擊起千層浪,面對試驗效果,學校領(lǐng)導和教師的教育思想受到很大的沖擊和震動,他們通過反思與思索形成了以下共識:樹立效率觀念,解放思想,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于是,99學年度學校為貫徹全教會精神,全面推進素質(zhì)教育,以“效率”為切入口,大膽地進行了改革探索:(1)每節(jié)課由40分鐘改為30分鐘,目的在于講求效率,迫使各科教師改革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精講精練,精讀精講,以精取勝。(2)大課間,即上下午均安排一個20分鐘的大課間,讓學生玩得開心,他們自主地參加各種校園文化活動,培養(yǎng)興趣特長,陶冶情操。(3)大閱讀,即每天下午安排一節(jié)45分鐘的大閱讀課,讓學生進閱覽室,上圖書館,看報讀書,自由地在知識的海洋中攝取精神營養(yǎng)。會讀書、愛讀書與讀好書,三者相互促進,學生們不僅向校圖書館借書看,還向送書進校的市、區(qū)圖書館借閱各種書刊;有的學生還把平日的零用錢、壓歲錢用來買書讀,愛買書、愛讀書已在學校蔚然成風。據(jù)99學年度統(tǒng)計,各年級學生的課外閱讀量為:三年級生均閱讀8.2冊、40.9萬字;四年級生均閱讀19.73冊、98.62萬字;五年級生均閱讀23.63冊、140.05萬字。4、促進辦學條件的改善,為實施素質(zhì)教育提供物質(zhì)保障。三年來,學校的現(xiàn)代教育技術(shù)設(shè)備從無到有,逐步完善。學校的思路是:一方面勤儉治校,多方籌措資金,另一方面用扎實的工作和試驗成果,爭取上級教育行政部門的重視和支持。96年,市教委在百小召開全市素質(zhì)教育現(xiàn)場會,獎勵了學校10萬元,加上自籌資金,學校便建成了一個有24臺單顯的電腦教室和一間電教階梯教室。這就是學校開展課題試驗研究起步時的設(shè)備條件。98年,為迎接課題的中期檢查評估,區(qū)教委再撥5萬元,把電腦教室按要求改裝成有32臺彩顯的電腦教室。同年11月,課題試驗研究獲得中期檢查評估組專家的一致肯定和好評,被評為優(yōu)秀,并推薦為教育部門的現(xiàn)代教育技術(shù)實驗學校。為此,市、區(qū)教委再獎勵學校10萬元,用來添置現(xiàn)代教育技術(shù)設(shè)備。到99年底,學校已擁有一個32臺多媒體電腦教室和一個供一、二年級學生用的“小霸王”電腦教室,一個微格教室,建設(shè)了雙向控制的學校閉路電視系統(tǒng),還購置了實物投影儀、掃描儀以及有關(guān)教育、教學的軟件等設(shè)備,為課題試驗研究提供了較好的條件。為配合課題試驗和深化改革的需要,學校重視圖書館的建設(shè);按照教育部規(guī)定的學校藏書目錄,每年購進圖書約5千冊左右,三年用于購書的經(jīng)費達10萬元,藏書量和管理經(jīng)上級驗收為達標圖書館。學校停辦了幼兒園,收回了出租的房屋,用來裝修成學生閱覽室和各種活動室,添置了體音美器材,使學生有了活動的空間。總之,課題試驗研究促進了學校辦學條件的不斷改善,辦學條件的改善又為課題試驗和全面推進素質(zhì)教育提供了物質(zhì)保障。(三)關(guān)于速讀能力訓練模式,在試驗中進行了以下探索和研究。1、“速讀能力訓練模式”是依據(jù)課題的理論假設(shè)(即速讀原理)而制定的,同時它又在試驗過程中不斷地修改和完善,所以,它是理論與實踐相結(jié)合的產(chǎn)物。在制定課題試驗研究方案時,起初訓練模式中沒有“良好默讀習慣訓練”這項內(nèi)容;可是通過對3~5年級學生閱讀速度的診斷性檢測,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讀得慢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們中有許多不良的默讀習慣,如指讀、唇讀(即口念口念有詞的唱讀)、心讀以及注意力不集中,東張西望,搖頭晃腦等。這些不良的默讀習慣不僅較為普遍地存在,而且有的還較為嚴重。一項有關(guān)小學畢業(yè)生閱讀習慣的調(diào)查也證實了這種情況:默讀時指讀的占8.2%,唇讀的有47.5%,心讀的占86.9%,而集中注意閱讀的則只占14.9%。⑧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增加了“良好閱讀習慣訓練”這一步驟,并強調(diào)良好默讀習慣是形成速讀能力的前提條件,必須重視,要求達到默讀時“口不發(fā)音,嘴不動;手不指讀,頭不擺;注意集中,全神貫注,眼看字,腦思義,一邊讀,一邊想,一邊記”。于是這便形成了第一年試驗的訓練模式:“訓練前檢測→良好默讀習慣訓練→詞語、句子速讀→句子和段速讀→短文速讀→訓練后檢測”。第一年試驗雖然取得了有效讀速翻番的效果,令人鼓舞,但并不理想。據(jù)朱作仁教授介紹:我國臺灣省臺北師專附小速讀教學試驗,學生經(jīng)過訓練后,“每分鐘小學低年級生讀三、四百字;中年級生千字左右;高級年生可達二千字左右?!雹醿上啾容^,差距明顯。對此,課題組對試驗的有關(guān)原始資料進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和理性思考,我們認為除了試驗教師缺乏實際操作經(jīng)驗,沒有科學地規(guī)定各項訓練的次數(shù)(時間)外,主要是訓練模式還有缺陷,不夠完善。據(jù)此,我們將訓練模式修改成:“訓練前檢測→良好默讀習慣訓練→詞語、句子速讀→快速歸納段意→短文速讀→訓練后檢測”。增加“快速歸納段意”這項訓練,不僅使訓練符合由詞句到段篇的閱讀規(guī)律,更著眼于培養(yǎng)學生的快速理解能力和把握主要內(nèi)容的能力?!岸涛乃僮x”則明確規(guī)定以訓練學生掌握“整體閱讀法”為主,形成技能,同時教給瀏覽、猜讀、尋讀、跳讀等閱讀方法。按照修改后的訓練模式操作,第二年的試驗便取得了理想的訓練效果,又經(jīng)過第三年大面積試驗檢驗,平均有效讀速四年級超過千字,五年級達二千字左右,而且“一目十行”者大有人在。實踐使我們認識到:要訓練學生的速讀能力,良好的默讀習慣是前提條件,詞句速讀和快速歸納段意是基礎(chǔ)(基本功),而掌握“整體閱讀法”則是關(guān)鍵。⑩2、要形成學生的速讀能力,專門的練習是其基本途徑;需要有足夠的練習次數(shù)或練習時間,但練習的次數(shù)并不是越多越好。這里,需要我們探索和研究的問題是:(1)訓練模式除前后兩次檢測外,其余四個步驟的練習時間如何科學地分配才能獲得最佳的訓練效果?(2)怎樣結(jié)合各年級的教學要求安排速讀能力的訓練,做到有機結(jié)合,循序漸進,爭取效果更佳?經(jīng)過三年的探索和研究,我們的初步結(jié)論是:第一,各年級的訓練內(nèi)容為:三年級以“良好默讀習慣訓練”和“詞語、句子速讀”的訓練為主;四年級以“快速歸納段意”的訓練為主;五年級則以“短文速讀”的訓練為主。這樣安排,既可以有機結(jié)合各年級的教學要求,又符合兒童的知識和心理發(fā)展水平,循序漸進,獲得最佳的訓練效果。第二,每個項目需要訓練多少次或多少時間才能達到訓練的目的要求呢?經(jīng)過試驗探索和經(jīng)驗總結(jié),大致是這樣的:良好默讀習慣約需訓練60-70次,詞語句子速讀為50-60次,快速歸納段意為40-50次,短文速讀約為40-50次。每次訓練時間以10-15分鐘為宜。上述各項訓練次數(shù)不搞一刀切,可因班級制宜,或增或減,以達到訓練目的要求為準;每學年的檢測均安排在6月中旬。第三,當一個步驟訓練結(jié)束后,不能視為萬事大吉,而應(yīng)在下一訓練步驟中有意地,再安排若干復習性練習,例如,當訓練“快速歸納段意”時,便可穿插一些“速視圖畫”或“詞語句子速讀”的訓練,這樣既可以起到復習鞏固的作用,又可避免訓練的單一化,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良好默讀習慣”中的“節(jié)奏敲打法-即語言中樞障礙法”的訓練,根據(jù)前蘇聯(lián)心理學家的實驗結(jié)果,需要訓練20個小時才能達到消除頭腦中潛在發(fā)音現(xiàn)象,實現(xiàn)視讀。①若以每次訓練10-15分鐘計,則需要訓練80-120次。問題是:若按20個小時的要求,在教學安排上確有很大困難;但如果減少訓練次數(shù),又達不到在大腦皮層建立眼腦直映的新的暫時神徑聯(lián)系通道。徐遲老師在試驗中進行了大膽的嘗試:先專門訓練20次(約4周時間),而后結(jié)合閱讀課,凡要求學生默讀課文時均采用“節(jié)奏敲打法”進行;這種先專門后結(jié)合、以結(jié)合訓練為主的訓練安排,既解決了訓練時間上的矛盾,又取得了理想的訓練效果。再者,第一年試驗我們是利用每天15分鐘的寫字課進行訓練的,目的是保證訓練時間和摸索經(jīng)驗??偨Y(jié)第一年的試驗后,我們便將訓練納入語文課內(nèi)進行。另外,還需每周安排一次學生上機,閱讀一、兩篇文章,以便逐步養(yǎng)成學生閱讀電子讀物的習慣。(四)培養(yǎng)學生的速讀能力,教學中需要注意處理好幾個關(guān)系:1、精讀與速讀。由于閱讀目的和讀物性質(zhì)的不同,人們便采用不同的閱讀方式、方法。就閱讀方式而言,有朗讀和默讀之分;默讀又有不同的方法,如精讀和略讀,瀏覽和速讀等,精讀,即學習性閱讀,國外稱“發(fā)展性閱讀”,目的在于學習閱讀,促進發(fā)展,提高閱讀技能。因此,精讀的閱讀速度最慢,而理解水平要求高。閱讀教學要求學生能“理解主要內(nèi)容,體會思想感情,領(lǐng)悟表達方法,積累語言材料”,這就需要精讀,需要“熟讀精思”和下一番“細磨細琢的研讀功夫”。速讀是區(qū)別于精讀和略讀的高效率的讀書方法,即快速閱讀法。為了適應(yīng)當代科技的飛速發(fā)展和信息高速公路的開通,大量的信息資料的獲取,都需要較高的閱讀速度。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速讀能力,就顯得格外重要。所以,要求學生既會精讀,又能速讀,兩項本領(lǐng),兼而有之,這就是時代賦予我們閱讀教學的任務(wù)。就兩者的關(guān)系而言,精讀和略讀是速讀的基礎(chǔ),而速讀能力的培養(yǎng)又有助于精讀能力的發(fā)展,兩者緊密聯(lián)系,相輔相成。在試驗過程中,我們強調(diào)在教學中要指導學生掌握精讀的方法。同時,在指導“精讀”時,要滲透速讀的某些要求,要提高精讀效率,“細磨細琢”不等于慢慢來,更不是越慢越好;當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