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醫(yī)學《醫(yī)學微生物學》教學大綱_第1頁
臨床醫(yī)學《醫(yī)學微生物學》教學大綱_第2頁
臨床醫(yī)學《醫(yī)學微生物學》教學大綱_第3頁
臨床醫(yī)學《醫(yī)學微生物學》教學大綱_第4頁
臨床醫(yī)學《醫(yī)學微生物學》教學大綱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臨床醫(yī)學《醫(yī)學微生物學》(病原生物學1)教學大綱

--------------1—I

刖百

醫(yī)學微生物學是微生物學的一個分支,是一門醫(yī)學基礎課程。主要研究與醫(yī)

學有關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學特性、致病性和免疫性、微生物學檢查法及防治原

則,以控制和消滅感染性疾病和與之有關的免疫損傷等疾病,達到保障和提高人

類健康水平的目的。

根據(jù)醫(yī)學微生物學系統(tǒng)性和教學上的循序漸進的原則,本課程內容由原核微

生物、真核微生物和非細胞型微生物三部分組成,每一部分又分為總論和各論。

前者主要介紹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和非細胞型微生物在形態(tài)結構,生長繁殖,

遺傳變異等生物學性狀,病原微生物和宿主機體的相互關系以及特異性診斷和防

治措施等方面的共同特點和原則,在學習各論時有指導意義,而后者具體介紹了

與臨床感染性疾病密切相關的每一個病原微生物上述各方面的特點,對今后醫(yī)學

課程的學習和臨床防病治病具有基礎和實際應用意義。

根據(jù)本教學大綱,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對教學方法將作一些探索性改革,將

大班理論授課與小班互動教學方法相結合,并且,盡可能進行一些以問題為中心

的討論式教學,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以求從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發(fā)現(xiàn)和解決

問題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方面有所作為。

本大綱根據(jù)郭曉奎主編的《病原微生物學-醫(yī)學微生物學》第二版、《病原生

物學綱要》第二版(雙語版)修訂,上述教材均為教育部“十一五”規(guī)劃教材,

由科學出版社2007年及2012年出版。

主要參考書:

1.劉晶星主編的《醫(yī)學微生物學》(第七版)(衛(wèi)生部全國規(guī)劃教材,人民

衛(wèi)生出版社,2007)

2.PatrickR.MurrayPhD,KenS.RosenthalPhDandMichaelA.Pfaller

MD,MedicalMicrobiology,6thed.(MosbyElsevier)

3.BrooksGF,ButelJSandMorseSA.Tanetz,Melnick,&Adelberg's

MedicalMicrobiology,23thed.(McGraw-HillMedicalPublishingDivision)

4.RyanKJandGeorgeRayG.SherrisMedicalMicrobiology,4thed.

(McGraw-Hi11MedicalPublishingDivision)

5.MarkellEK,JohnDT,KrotoskiWA.Markel1andVoge,sMedical

Parasitology,8thed(W.B.SaundersCompany)

6.BogitshBJandChengTC.HumanParasitology,2ndedition(Academic

Press)

時間安排

內容理論時數(shù)實驗時數(shù)

(含CBL)

微生物學緒論、細菌的形態(tài)與結構22

細菌的生理、細菌的遺傳變異22

細菌的感染與免疫、細菌感染的檢查方法與防治原則、消34

毒與滅菌

球菌2.52

腸道桿菌2.52

弧菌屬螺桿菌與彎曲菌2

厭氧性細菌、放線菌屬與諾卡菌屬、棒狀桿菌屬3.52

分枝桿菌屬、非發(fā)酵革蘭陰性桿菌3.52

動物源性細菌、鮑特菌與嗜血桿菌、支原體、立克次體、2.51

衣原體螺旋體

真菌學21

病毒的基本性狀1

病毒的感染與免疫、病毒感染的檢查方法與防治原則21

呼吸道病毒32

胃腸道感染病毒2

肝炎病毒3

逆轉錄病毒2.5

皰疹病毒2

黃病毒、出血熱病毒、人乳頭瘤病毒、狂犬病病毒、細小2

病毒、骯粒

總計4321

理論課教學內容及要求

Chapterl微生物學緒論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微生物的基本概念,種類和分布。

二、熟悉

1.微生物與人類的關系,學習醫(yī)學微生物學的目的和意義。

三、了解

1.微生物學和微生物學發(fā)展史。

Chapter!細菌的形態(tài)與結構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細菌細胞壁、莢膜、鞭毛、菌毛和芽胞的生物學特性及與醫(yī)學的關系。

2.革蘭染色的步驟、結果及意義。

二、熟悉

1.細菌的大小、形態(tài)和排列。

2.分枝桿菌細胞壁的結構。

3.細菌的中介體、核糖體、質粒、異染顆粒的概念。

4.細菌L型的概念、特點及與醫(yī)學的關系。

三、了解

1.細菌形態(tài)與結構的檢查法

Chapter3細菌的生理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細菌生長繁殖的基本條件。

2.與醫(yī)學有關的細菌合成代謝產(chǎn)物。

一、熟悉

1.細菌生長繁殖的規(guī)律和人工培養(yǎng)。

2.常見生化反應。

3.細菌的分類和命名原則。

二、了解

I.細菌的理化性狀、營養(yǎng)類型。

2.細菌的新陳代謝與能量轉換。

3.細菌的分類原則與層次。

Chapter4細菌的遺傳和變異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細菌基因的轉移與重組:轉化、接合、轉導、溶原性轉換概念、特點及舉例。

2.質粒的定義、種類、特征。

3.噬菌體、溫和噬菌體、前噬菌體、溶源性細菌概念。

二、熟悉

1.細菌的變異現(xiàn)象:形態(tài)結構的變異、毒力變異、耐藥性變異、菌落變異。

2.細菌遺傳變異的物質基礎。

3.噬菌體的生物學特性。

三、了解

I.基因突變與損失后修復。

2.細菌遺傳變異的實際意義。

3.噬菌體應用。

Chapter5細菌的感染與免疫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條件致病菌形成的特定條件。

2.細菌的致病機制。

3.宿主的免疫防御機制。

二、熟悉

1.感染、致病菌、非致病菌、正常菌群、條件致病菌、醫(yī)院獲得性感染、微生態(tài)學、毒力、

半數(shù)致死量、半數(shù)感染量、毒血癥、菌血癥、敗血癥、膿毒血癥、內毒素血癥、帶菌者和

帶菌狀態(tài)的含義。

2.正常菌群的生理學意義。

3.細菌感染的來源。

4.傳播方式與途徑。

5.感染的類型。

三、了解

1.外毒素的作用機制。

2.環(huán)境因素對感染的影響。

Chapter6細菌感染的檢查方法與防治原則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人工主動免疫和人工被動免疫的原理與主要生物制品。

2.標本采集和送檢的原則。

3.人工免疫與生物制品定義。

二、熟悉

1.獲得性免疫產(chǎn)生的方式。

2.病原菌的檢驗程序。

3.常用血清學試驗的原理。

三、了解

1.動物試驗、分子生物學技術、其他檢驗方法。

2.DNA重組疫苗、核酸疫苗、治療性疫苗、抗菌血清、胎盤球蛋白。

Chapter7消毒滅菌與生物安全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消毒、滅菌、防腐、無菌和無菌操作的概念。

2.高壓蒸氣滅菌法、紫外線殺菌應用范圍及注意點。

二、熟悉

1.熱力滅菌、輻射殺菌法和濾過除菌的種類、應用范圍及注意點。

2.常用化學消毒劑的種類、作用原理、使用對象和影響因素。

3.生物安全的概念。

三、了解

1.超聲波殺菌法。

2.干燥與低溫抑菌法.

3.病原微生物危害分級及實驗室安全防護設施。

Chapter8球菌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葡萄球菌的形態(tài)染色、分類、凝固酶、腸毒素、所致疾病和防治原則;致病性葡萄球菌

的鑒別要點。

2.鏈球菌的形態(tài)染色、培養(yǎng)特性、分類、鏈球菌溶素和抗O試驗、所致疾病和防治原則。

3.肺炎鏈球菌與甲型鏈球菌的鑒別要點。

4.腦膜炎奈瑟菌的形態(tài)染色、培養(yǎng)特性、抵抗力、致病性與免疫性、標本采集及注意點。

5.淋病奈瑟菌的形態(tài)染色、培養(yǎng)特性、抵抗力、所致疾病與免疫性。

二、熟悉

1.葡萄球菌的培養(yǎng)特性、抗原結構、抵抗力、致病物質、微生物檢查法。

2.鏈球菌的抗原結構、抵抗力、致病物質、免疫性、微生物學檢查。

3.甲型溶血性鏈球菌所致疾病。

4.肺炎鏈球菌致病物質、所致疾病、微生物學檢查及防治原則。

5.腦膜炎奈瑟菌莢膜多糖群特異性抗原、微生物學檢查及防治原則。

6.淋病奈瑟菌的致病物質、微生物學檢查與防治原則。

三、了解

1.葡萄球菌的生化反應,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

2.鏈球菌的生化反應、超抗原、B群、D群鏈球菌。

3.肺炎鏈球菌的菌體抗原、肺炎鏈球菌O、磷壁酸、神經(jīng)氨酸酶。

4.腦膜炎奈瑟菌的生化反應、抗原結構。

5.淋病奈瑟菌的生化反應、抗原結構與分類。

6.糞腸球菌。

Chapter9腸道桿菌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致病性大腸埃希菌及其所致疾病。

2.志賀菌屬的致病性。

3.沙門菌屬的致病性與免疫性。

4.埃希菌屬、志賀菌屬和沙門菌屬與微生物學分離鑒定有關的生物學特性。

二、熟悉

1.腸桿菌科的共同特性。

2.大腸埃希菌與人類關系及致病性大腸埃希菌致病機制。

3.埃希菌屬、志賀菌屬和沙門菌屬的微生物學檢查步驟。

4.肥達試驗。

三、了解

1.大腸埃希菌的微生物學檢查及防治原則。

2.志賀菌和沙門菌的防治原則。

3.沙門菌分類。

4.其他腸道細菌。

Chapter10弧菌與氣單胞菌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霍亂腸毒素的作用機制。

二、熟悉

1.霍亂弧菌的主要生物學特性、抗原構造與分型、引起霍亂的血清群及型別;所致疾病、

免疫性和防治原則。

2.副溶血弧菌的主要生物學特性、所致疾病。

三、了解

1.霍亂弧菌的微生物學檢查法。

2.副溶血弧菌的致病物質、診斷與防治。

3.氣單胞菌。

Chapter11螺桿菌與彎曲菌

【目的要求】

一、熟悉

1.空腸彎曲菌的形態(tài)、培養(yǎng)特點和所致疾病。

2.幽門螺桿菌的生物學特性、致病性、診斷與防治。

二、了解

1.以上微生物的抗原結構,致病物質,微生物學檢查和防治。

Chapter12厭氧性細菌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破傷風梭菌致病性和防治原則。

2.產(chǎn)氣莢膜梭菌致病性和防治原則。

3.肉毒梭菌致病性和防治原則。

二、熟悉

1.破傷風梭菌的生物學特性。

2.產(chǎn)氣莢膜梭菌的生物學特性。

3.肉毒梭菌的生物學特性。

4.艱難梭菌的生物學特性與致病性。

5.產(chǎn)氣莢膜梭菌的微生物學檢查。

6.無芽抱厭氧菌感染的特點和標本采集.

三、了解

1.破傷風梭菌和肉毒梭菌的微生物學檢查。

2.厭氧菌的種類與分類,所致疾病,微生物學檢查和防治原則。

Chapter13放線菌屬與諾卡菌屬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硫磺樣顆粒。

二、熟悉

1.放線菌。

2.衣氏放線菌的生物學性狀、致病性和診斷。

三、了解

1.諾卡菌屬。

Chapter14棒狀桿菌屬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白喉棒狀桿菌和形態(tài)染色和培養(yǎng)。

2.白喉外毒素特點及致病機制。

3.白喉的防治原則。

二、熟悉

1.白喉棒狀桿菌的培養(yǎng)特性和抵抗力。

2.白喉棒狀桿菌所致疾病及免疫性。

3.白喉棒狀桿菌的微生物學檢查。

三、了解

1.其他棒狀桿菌屬。

2.Shick試驗原理、方法、結果及判定。

Chapter15分枝桿菌屬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結核分枝桿菌的生物學性狀、免疫特點、結核菌素試驗和卡介苗預防。

二、熟悉

1.結核分枝桿菌的致病和免疫機制、微生物學檢查法。

三、了解

I.分枝桿菌屬的通性和種類。

2.非結核分枝桿菌生物學特性及致病性。

3.麻風分枝桿菌的生物學特性及致病性。

Chapter16非發(fā)酵革蘭陰性桿菌

【目的要求】

一、熟悉

1.銅綠假單胞菌的生物學特性和致病性。

2.嗜肺軍團菌生物學特性和致病性。

二、了解

1.銅綠假單胞菌、嗜肺軍團菌的抗原結構,致病物質,微生物學檢查和防治。

2.不動桿菌屬。

3.嗜麥芽窄食單胞菌。

Chapter17動物源性細菌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動物源性細菌的概念

二、熟悉

1.布氏菌種類、形態(tài)、致病性、免疫性及防治原則。

2.鼠疫耶氏菌形態(tài)、致病性及防治原則。

3.炭疽芽抱桿菌形態(tài)、培養(yǎng)特點、抵抗力、致病性及防治原則。

4.蠟樣芽抱桿菌的致病性。

三、了解

1.布氏菌培養(yǎng)、生化、抗原結構和分型;致病物質,微生物學檢查。

2.鼠疫耶氏菌培養(yǎng)、生化、抗原結構和分型;致病物質,微生物學檢查。

3.小腸結腸炎耶氏菌和假結核耶氏菌。

4.炭疽芽抱桿菌抗原結構和分型;致病物質,微生物學檢查。

Chapter18鮑特菌屬和嗜血桿菌屬

【目的要求】

一、熟悉

1.百日咳鮑特菌生物學特性、致病性和免疫性。

2.流感嗜血桿菌生物學特性、衛(wèi)星現(xiàn)象、致病性和免疫性及防治。

二、了解

1.以上微生物的抗原結構,致病物質。

2.百日咳鮑特菌微生物學檢查和防治。

Chapter19支原體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支原體的定義。

2.肺炎支原體與人類疾病的關系。

3.溶胭胭原體與人類疾病的關系。

二、熟悉

1.支原體的形態(tài)結構、培養(yǎng)特性、致病性、與細菌L型的區(qū)別。

三、了解

1.支原體的生物學地位、種類。

2.支原體的生化反應、抗原結構、抵抗力、免疫性。

3.肺炎支原體檢查。

4.溶胭麻原體檢查。

5.穿透支原體。

Chapter20螺旋體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螺旋體的定義。

2.鉤端螺旋體生物學特性、致病性與免疫性。

二、熟悉

1.蒼白密螺旋體蒼白亞種生物學特性、致病性與免疫性、微生物學檢查法。

2.伯氏疏螺旋體的形態(tài)、致病性。

3.鉤端螺旋體分類、微生物學檢查法。

三、了解

1.螺旋體的種類。

2.伯氏疏螺旋體的培養(yǎng)、分類、檢查和防治。

3.其他密螺旋體。

4.回歸熱疏螺旋體和奮森疏螺旋體。

Chapter21立克次體及柯克斯體、巴通體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立克次體的定義。

2.主要致病性立克次體等。

二、熟悉

1.3息體等的共同特點及傳播媒介。

2.立克次體等的形態(tài)與染色、培養(yǎng)特性、抗原結構、致病性與免疫性、診斷與防治。

3.外斐反應。

三、了解

1.立克次體等的生物學地位、種類。

2.立克次體結構與組成。

Chapter22衣原體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衣原體的定義。

2.發(fā)育周期與形態(tài)染色。

3.沙眼衣原體沙眼亞種致病性。

二、熟悉

1.衣原體的共同特性。

2.衣原體的培養(yǎng)、致病性與免疫性。

3.沙眼衣原體沙眼亞種生物學特性及微生物學檢查法。

4.肺炎衣原體致病性。

三、了解

1.衣原體的生物學地位、種類。

2.衣原體的抗原結構、抵抗力。

3.性病淋巴肉芽腫亞種。

4.肺炎衣原體生物學特性及微生物學檢查法。

Chapter23病毒的基本性狀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病毒的概念。

2.病毒的結構、組成及其功能、病毒的增殖。

二、熟悉

1、病毒的大小與形態(tài)。

2.干擾現(xiàn)象。

3.理化因素對病毒的影響。

4.雙股DNA病毒的生物合成。

三、了解

1、病毒的分類。

2.病毒的遺傳變異。

3.衛(wèi)星病毒與類病毒。

4.單股DNA病毒、RNA病毒和逆轉錄病毒的生物合成。

Chapter24病毒的感染與免疫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病毒的垂直傳播、水平傳播、顯性感染、隱性感染、持續(xù)性感染、慢性感染、潛伏感染、

慢發(fā)病毒感染等定義及舉例。

2.干擾素的抗病毒作用。

二、熟悉

1.病毒感染的類型和傳播方式。

2.病毒的致病作用。

3.宿主抗病毒免疫。

4.包涵體。

三、了解

1.病毒在機體內的播散。

Chapter25病毒感染的檢查方法與防治原則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標本的采集與送檢。

2.病毒的細胞培養(yǎng)。

二、熟悉

1.病毒分離培養(yǎng)的方法與細胞病變效應(CPE)。

2.病毒感染的現(xiàn)代診斷方法。

3.抗病毒治療。

4.病毒感染的免疫預防。

三、了解

1.病毒在細胞內增殖的檢查與鑒定。

2.抗病毒基因治療及中草藥、免疫制劑等在抗病毒治療中的作用。

3.病毒感染預防用核酸疫苗和其他類型的疫苗。

4.動物模型。

Chapter26呼吸道病毒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流感病毒的形態(tài)結構,表面抗原(HA,NA)及其功能。

2.流感病毒的分型、變異和意義。

二、熟悉

1.流感病毒的致病性,病毒分離鑒定和防治原則。

2.副粘病毒的生物學特性。

3.麻疹病毒的致病性、免疫性和防治原則。

4.腮腺炎病毒的致病性、免疫性和防治原則。

5.呼吸道合胞病毒的致病性。

6.風疹病毒的形態(tài)及致病性。

7.冠狀病毒的形態(tài)及致病性。

8.腺病毒的主要生物學性狀和致病性。

三、了解

1.呼吸道病毒的種類。

2.副流感病毒、鼻病毒和呼腸病毒。

Chapter27胃腸道感染病毒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腸道病毒的種類。

2.脊髓灰質炎病毒的生物學性狀、致病性,免疫性和特異性預防。

3.急性胃腸炎病毒主要種類,流行方式。

4.人類輪狀病毒的形態(tài)、基因組;致病性、免疫性。

二、熟悉

1.柯薩奇病毒,埃可病毒和新型腸道病毒的致病性。

2.人類輪狀病毒的微生物學檢查。

3.腸道腺病毒的致病性。

4.杯狀病毒的致病性。

5.星狀病毒的致病性。

三、了解

1.脊髓灰質炎病毒的基因結構和微生物學檢查法。

2.人類輪狀病毒的基因結構、分型和微生物學檢查。

3.杯狀病毒和星狀病毒的生物學特點。

Chapter28肝炎病毒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肝炎病毒的種類和主要差異(病毒核酸類型、傳播途徑、引起慢性感染、特異性預防等)。

2.HBV的抗原一抗體系統(tǒng)及其在臨床診斷中的意義。

二、熟悉

1.HAV形態(tài)、核酸類型、抗原性,抵抗力、致病性與免疫性、微生物學檢查法和防治原則。

2.HBV的形態(tài)結構、核酸類型、抵抗力,致病性與免疫性、防治原則。

3.HCV的形態(tài)、核酸類型、致病性與免疫性、微生物學檢查法和防治原則.

4.HDV的形態(tài)結構、感染類型與致病性。

5.HEV的形態(tài)、核酸類型、致病性、微生物學檢查法。

三、了解

1.HAV感染模型與細胞培養(yǎng)。

2.HBV的基因結構與復制方式、感染模型與細胞培養(yǎng)。

3.HCV的基因結構與分型。

4.HDV的微生物學檢查法。

5.HEV的基因結構與分型。

6.HGV和TTV。

Chapter29逆轉錄病毒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H1V的形態(tài)和結構、HIV的傳播途徑、病毒受體與細胞親嗜性、所致免疫損害。

二、熟悉

1.HIV的復制、變異、原發(fā)感染、慢性感染和激發(fā)、合并各種機會感染與腫瘤、HIV感染

的免疫應答、微生物學檢查原則、抗病毒治療。

2.人類嗜T細胞病毒1、2型的生物學特性、傳播和所致疾病。

三、了解

1.逆轉錄病毒的種類及特性。

2.HIV的培養(yǎng)特性。

3.HIV損傷CD4+細胞的機制。

4.HIV疫苗研究。

5.人類嗜T細胞病毒1、2型感染的診斷與防治。

Chapter30皰疹病毒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單純皰疹病毒的血清型與致病性。

2.水痘一帶狀皰疹病毒的血清型與致病性。

3.巨細胞病毒的生物學性狀與先天性感染。

4.EB病毒的致病性。

二、熟悉

1.皰疹病毒的共同特點。

2.單純皰疹病毒的防治原則。

3.水痘一帶狀皰疹病毒的防治原則。

4.巨細胞病毒的微生物學檢查。

5.EB病毒與宿主細胞的關系。

三、了解

1.單純皰疹病毒的基因結構和微生物學檢查。

2.水痘一帶狀皰疹病毒的微生物學檢查。

3.巨細胞病毒的防治原則。

4.EB病毒的抗原、微生物學檢查和防治原則。

5.人類皰疹病毒6型、7型與8型。

Chapter31黃病毒與出血熱病毒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流行性乙型腦炎病毒的傳播途徑和防治原則。

2.漢坦病毒的流行環(huán)節(jié)。

二、熟悉

1.黃病毒和甲病毒的共同特點。

2.流行性乙型腦炎病毒的致病性與免疫性。

3.登革病毒的致病性與免疫性。

4.漢坦病毒的形態(tài)結構、培養(yǎng)特性和抗原分型。

5.漢坦病毒的致病(腎綜合征出血熱)與免疫。

6.新疆出血熱病毒的流行。

三、了解

1.黃病毒和甲病毒感染的臨床表現(xiàn)。

2.流行性乙型腦炎病毒的生物學特性,微生物學檢查法。

3.登革病毒的生物學特性、微生物學檢查法和防治原則。

4.森林腦炎病毒。

5.西尼羅病毒。

6.漢坦病毒肺綜合征。

7.漢坦病毒的微生物學檢查和防治原則。

Chapter32人乳頭瘤病毒

【目的要求】

一、熟悉

1.人乳頭瘤病毒生物學特性、所致疾病及與宮頸癌的關系。

二、了解

1.人乳頭瘤病毒免疫性,微生物學檢查。

Chapter33狂犬病病毒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狂犬病病毒的預防原則。

二、熟悉

1.狂犬病病毒的生物學特性、致病性與免疫性、微生物學檢查法。

三、了解

1.狂犬病病毒的免疫性。

Chapter34痘病毒和細小病毒

【目的要求】

一、熟悉

1.人類細小病毒B|9的形態(tài)結構及致病。

三、了解

1.痘病毒預防。

Chapter35航粒

【目的要求】

一、熟悉

1.骯粒的生物學特性和致病性。

二、了解

1.骯粒的診斷與防治。

Chapter36真菌概述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真菌的定義。

2.真菌的形態(tài)結構和培養(yǎng)特性。

二、熟悉

1.真菌的抵抗力。

2.真菌感染的臨床類型及免疫性。

3.真菌感染的防治原則。

三、了解

1.真菌感染的微生物學檢查。

2.與醫(yī)學有關真菌的分類。

Chapter37主要病原性真菌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皮膚癬真菌的致病性。

2.新生隱球菌的致病性。

3.白假絲酵母菌的致病性。

二、熟悉

1.新生隱球菌的生物學性狀。

2.白假絲酵母菌的生物學性狀。

三、了解

1.表面感染真菌。

2.皮膚癬真菌的生物學性狀。

3.皮下組織真菌感染。

4.地方性流行真菌。

實驗課內容及要求

實驗一細菌的形態(tài)與結構

一、目的要求

1.熟悉細菌的基本形態(tài)和特殊結構的鏡下特點.

2.掌握無菌操作、油鏡的使用方法并了解其在醫(yī)學實踐中的意義。

3.掌握細菌的分離培養(yǎng)技術及掌握純種移種法.

4.了解細菌常用培養(yǎng)基

二、實驗內容

1.病原生物學實驗室規(guī)則

2.細菌的基本形態(tài)與特殊結構(示教)

3.光學顯微鏡的使用

4.革蘭染色法(操作)

5.基礎培養(yǎng)基制備

6.細菌接種技術與培養(yǎng)方法

7.細菌的生長現(xiàn)象(示教)

8.IMViC試驗接種(操作)

三、思考題

1.細菌的基本形態(tài)有哪些?請舉例分別描述?

2.細菌的特殊結構有哪些?請畫圖并描述?

3.革蘭染色方法具體過程如何?影響染色結果的因素有哪些?

4.按物理性狀分,培養(yǎng)基有哪些?分別有何用途?在液體培養(yǎng)基中可有哪些生長現(xiàn)象?

5.如果要進行臨床標本分離,可有哪些方法?

實驗二細菌的生理及外界因素對細菌的影響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紫外線消毒滅菌法.

2.熟悉細菌各種生長現(xiàn)象及細菌代謝產(chǎn)物。

3.了解生物因素對細菌的影響。

二、實驗內容:

1.生物因素對細菌的影響(示教)

2.紫外線消毒滅菌法(操作)

3.細菌的代謝產(chǎn)物的檢查(操作及示教)

4.IMViC試驗(操作)

5.平板劃線法(續(xù))(操作)

三、思考題

1.IMViC試驗包括哪些試驗,有何意義?大腸埃希菌和產(chǎn)氣腸桿菌實驗結果是什么?

2.試述紫外殺菌試驗的原理?

實驗三細菌的變異性、致病性與宿主天然免疫力

一、目的要求

1.熟悉細菌代謝產(chǎn)物

2.了解細菌在不同環(huán)境中的變異現(xiàn)象,通過轉導實驗加深對遺傳型變異機制的理解

3.了解細菌侵襲力及其他致病因素的作用

4.了解機體常見的天然免疫機制

二、實驗內容

1.細菌的變異(示教):形態(tài)的變異,鞭毛的變異

2.紫外線殺菌試驗結果觀察

3.細菌的侵襲力:血漿凝固酶實驗(示教)、透明質酸酶實驗(示教)

4.宿主的天然免疫力:溶菌酶測定(示教)、大吞噬細胞的吞噬作用(示教)、中性粒細胞

的吞噬作用(操作)

三、思考題

1.細菌的侵襲力有哪些?而人體的天然免疫力有何構成?

2.溶菌酶的殺菌作用與青霉素有何區(qū)別?

3.簡要分析中性粒細胞的噬菌作用?

4.細菌變異現(xiàn)象有哪些,請舉例?

實驗四病原性球菌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致病性葡萄球菌的特征;抗鏈球菌溶血素“0”試驗;甲型鏈球菌與肺炎鏈球菌的

區(qū)別

2.熟悉三種鏈球菌在血平板上的區(qū)分;肺炎鏈球菌、腦膜炎球菌的形態(tài)特征

3.了解病原性球菌的形態(tài)、染色性

二、實驗內容

1.病原性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乙型鏈球菌、肺炎鏈球菌、腦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

的形態(tài)和染色性(示教)

2.葡萄球菌的鑒別(示教)(培養(yǎng)、耐熱DNA酶、血漿凝固酶、甘露醇發(fā)酵)

3.鏈球菌的培養(yǎng)特性(示教)

4.肺炎鏈球菌與甲型鏈球菌的區(qū)別(示教)(培養(yǎng)、膽汁溶菌、菊糖發(fā)酵)

5.抗鏈球菌溶血素“0”試驗(操作)

6.膿汁或喉拭子標本分離培養(yǎng)(操作)

三、思考題

1.致病性葡萄球菌與非致病性葡萄球菌如何鑒別?

2.甲、乙及丙型鏈球菌如何鑒別?甲性溶血性鏈球菌與肺炎鏈球菌如何鑒別?

3.AS0試驗的原理,實驗方法及意義是什么?

4.請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