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部分地區(qū) 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匯編論述類文本閱讀_第1頁
湖北省部分地區(qū) 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匯編論述類文本閱讀_第2頁
湖北省部分地區(qū) 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匯編論述類文本閱讀_第3頁
湖北省部分地區(qū) 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匯編論述類文本閱讀_第4頁
湖北省部分地區(qū) 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匯編論述類文本閱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湖北省部分地區(qū)2023-2024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匯編論述類文本閱讀湖北省鄂北六校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卷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材料一:談論文學時,首先要想到文學與日常生活的關系,文學不應該只是囿于文學圈或文學專業(yè)的人談?!叭绻_專業(yè)壁壘看文學評論,或許會發(fā)現(xiàn),所謂評論只是時代景觀大屏上飄過的一行行彈幕?!鼻嗄昱u家方巖的這番話引發(fā)了業(yè)內(nèi)熱議。隨著時代發(fā)展、其他知識體系的興盛,一些附加在文學上的功能逐漸被剝落淘汰,文學如何和其他學科或人文知識競爭?“如果文本缺乏說服力或局限于小圈子,文學評論的沒落是必然的。”只有打破“專業(yè)壁壘”,才能吸引多元知識背景的人參與進來。ChatGPT等人工智能發(fā)展熱潮下,我們對文學寫作評論的思考維度也需要升級迭代。身處復雜快節(jié)奏世界,個體經(jīng)驗和圈層都是有限的,跨學科的知識體系積累、較為龐雜的閱讀興趣,有助于對文學批評對象保持多元開放視角,從而產(chǎn)生更多討論空間,而不是困在一個圈層里。比如,幾十年前文學批評家可能特別“小清新”,但如今做文學批評和做經(jīng)濟學商業(yè)研究一樣,應具有很強的社會責任感。方巖舉例說,身邊一些朋友紛紛重溫19世紀小說,重新討論托爾斯泰到底好在哪,“你會發(fā)現(xiàn)托爾斯泰當年的小說事無巨細,提供了大量歷史細節(jié)和生活細節(jié),能夠支撐我們的生活判斷,同時他的文本里還留有大量空間,是我們用人文社科知識所涵蓋不了的”。在人人皆可批評的時代,文學評論似乎可以比作“彈幕”;而人們觀看視頻時,一條彈幕并不比另一條擁有更多特權。身處“大眾點評”的“彈幕時代”,上海財經(jīng)大學副教授梁捷提到,文學本身的定義在持續(xù)刷新重塑,文學評論正逐漸“去專業(yè)化”——“既不仰視、也不俯視,文學評論更是一種表達方式與情感出口”。他鼓勵更多人用不同學科視角、文體探索介入文學評論現(xiàn)場?!叭绾伪3珠_放性、批判性甚至挑釁性的態(tài)度,給文學批評注入一些新東西?”有聲音認為,文學評論陷入“越寫越不好寫,越寫越湊”的尷尬局面,有時人們說文學評論失去了讀者,但該埋怨的不是讀者,而要反省文學生態(tài)本身出了什么問題,作家或評論家是不是也有怠惰、荒廢、慣性滑行的情況?某種程度上,給文學“祛魅”,其實也是在“解圍”?!皬穆殬I(yè)和學術訓練來講,一開始我們被培訓的目標的確是寫給同行、寫給作家看。如何在寫作中去掉一些拗口或容易迷惑人的專業(yè)表達,又不損害思想和意義,這是對一個人寫作功底的訓練,也是突破。”“我們到底把文學視作什么?比較狹隘的理解就像一段時間里對‘文學青年’的標簽,好像給人閱世不深、比較稚嫩的感覺。其實每個人面對文本,有自己的閱歷、學術背景、工作經(jīng)歷等與文本發(fā)生‘勾兌’,形成了各自獨特的感受?!眳浅空劦?,“破圈”時代需要召喚不同視角下形成的文本認知。更多評論家意識到,在事物聯(lián)系越來越緊密復雜的時代,任何局限于單一學科的評價體系或依賴知識內(nèi)部的小圈子精神生產(chǎn),都是“一種洋洋自得、故步自封”?!捌票凇币馕吨晕膶W寬泛的載體容納更多可能性,需要作家評論家走出自我封閉的生活圈、唯我獨尊的“意義圈”和孤芳自賞的“趣味圈”,深入日新月異的社會生活。(摘編自《“彈幕時代”的文學批評,如何有效“破壁”》)材料二:自進入新媒體時代以來,大眾評論也隨之崛起,而新媒體時代出現(xiàn)的新語境會在一定程度上為文學評論帶來機遇與挑戰(zhàn)。在大眾日常生活中已實現(xiàn)互聯(lián)網(wǎng)的大范圍普及,在這個“人人都是評論家”的時代,文學評論卻具有專業(yè)水平不高、缺少理論深度、缺乏文學美感等多種問題,原因也多樣:商業(yè)化傾向,很多評論在面對政治時拋棄了自我認知,削弱了批判的作用,新的阻礙因素使文學評論逐漸商業(yè)化,缺乏自主看法和深刻含義的評論層出不窮;價值觀弱化,多元化的表達方式使文學評論逐漸喪失了自身的品質,某些看似含義深刻的評論,其本質卻是幾乎缺乏自主思考的跟風,有的還并未明確評論的對象。除此之外,還有質量弱化、疏遠化、審美弱化、標準弱化、功能弱化等。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文學評論的生存戰(zhàn)略并不在于放棄、逃避、故步自封,而是尋求其發(fā)掘內(nèi)在的動力以及創(chuàng)新與外界對話的方式,多元化的共存。文學評論并非局限于精英人群,然而也不是沒有門檻,并非大眾推翻社會精英,也不是精英階層重新教導大眾,而是一切人都要在這種變革中改變某些規(guī)則,打造大眾與精英互相促進、互相融合的文學評論局面,逐漸延伸到包含淺文學的文學領域,加大評論主體的回歸力度,為文學評論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有力支撐。(摘編自《論新媒體時代文學評論的憂和思》)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A.和幾十年前“小清新”的文學批評風格相比,如今做文學批評應具有社會責任感,打破“專業(yè)壁壘”。B.文學青年閱世不深,思想稚嫩,對文本的認知往往比較狹隘,不利于文學生態(tài)的健康發(fā)展。C.材料二談到的多元化共存會使文學評論喪失自身品質,缺乏自主思考,是價值觀弱化的表現(xiàn)。D.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談到文學評論與日常生活的關系,意在強調在新媒體時代,文學評論具有大眾化的優(yōu)點。2.根據(jù)材料一的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在新媒體時代下,個體經(jīng)驗和圈層都是有限的,想要獲得高質量的文學評論就需要“破壁”。B.人們重溫托爾斯泰小說的“好”,發(fā)現(xiàn)它能夠支撐人們的生活判斷,留有人文社科知識涵蓋不了的空白。C.給文學“祛魅”,就是祛除作品中庸俗的、拗口的、容易迷惑人的、使用大量專業(yè)詞匯的表達。D.作者立場鮮明,認為“洋洋自得、故步自封”的文學評論太狹隘,已經(jīng)很難適應日新月異的社會生活。3.下列對材料一和材料二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材料一的內(nèi)容圍繞“彈幕時代”的文學批評如何有效“破壁”來展開。B.材料二第二段主要論證新媒體時代下,社會精英階層評論的導向作用。C.材料一運用舉例論證,論述“彈幕時代”文學批評“破壁”的必要性。D.材料二先提出問題,再分析問題,最后解決問題,層層遞進,思路嚴密。4.材料一論述時使用了“彈幕”“解圍”兩處畫線詞語,請結合文本簡析其作用。(3分)5.結合對以上兩則材料的理解,請你談談文學評論如何發(fā)展才能更好地適應新媒體時代的大眾需求。(6分)湖北省孝感市重點高中教科研協(xié)作體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語文試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①盡管人類顯示出一種固定的24小時作息模式,每個人各自的高峰和低谷卻有著明顯的差異。對一些人來說,他們在白天很早的時候就達到清醒狀態(tài)的高峰,而睡眠的低谷也在入夜后早早到來。這些都是“晨型人”,大約占總人口數(shù)的40%。他們更傾向于在清晨時分醒來,并且很樂意這樣做,他們在一天的這個時候會擁有最理想的工作效率。另一些人則是“夜型人”,約占人口總數(shù)的30%。他們更喜歡很晚入睡,第二天上午很晚才起,甚至下午才起床。剩下30%的人處于早晚兩型之間,稍微傾向于夜型人,我自己就是其中之一。②你可能會將這兩類人分別稱為“早起鳥”和“夜貓子”。與“早起鳥”不同,“夜貓子”無論多么努力地嘗試,仍然常常無法在夜里入睡。只有在第二天凌晨時分,“夜貓子”才能夠迷迷糊糊地睡過去。因為晚睡,“夜貓子”當然會強烈地抵觸早起。在這段時間里,他們無法正常工作,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盡管他們“醒著”,但他們的大腦在整個清晨仍然處于一種類似睡眠的狀態(tài)。在一個叫作前額葉皮質的區(qū)域尤其如此。它位于眼睛上方,可以被視為大腦總部所在地。前額葉皮質控制著高層次的思維和邏輯推理,并幫助控制我們的情緒。當“夜貓子”被迫過早醒來時,他們的前額葉皮質仍然處于一種喪失工作能力的“離線”狀態(tài)。就像一個在清晨就發(fā)動的冷引擎一樣,它需要很長時間才能上升到適合工作的溫度,而在此之前,無法有效地運轉。③成年人的熬夜性或早起性,即睡眠類型是由基因決定的。如果你是個“夜貓子”,那么你父母中的一方(或雙方)很可能也是“夜貓子”。可悲的是,社會對待“夜貓子”的態(tài)度是不公平的。首先是“懶惰”的標簽,這是源于“夜貓子”白天起得很晚的習慣,因為他們直到凌晨才睡著。另一些人(通常是早起的人)會根據(jù)這種錯誤的假設來指責“夜貓子”,這些人認為這樣的偏好是一種選擇,如果他們不那么懶散,就可以很容易早起。然而,“夜貓子”并沒有選擇去做一個“早起鳥”。由于不可避免的DNA結構,他們生來就處于一種推遲的時間表中。這不是他們的意識缺陷,而是基因宿命。④其次是根深蒂固的、不公平的社會工作日程安排,這種日程安排強烈偏向于一天早早地開始,這對“夜貓子”是一種折磨,對“早起鳥”則是優(yōu)勢。盡管如今情況有所改善,但標準的工作日程迫使“夜貓子”進入非自然的睡眠節(jié)奏。因此,在早晨的時候,“夜貓子”的工作表現(xiàn)遠遠無法達到最佳狀態(tài),而且在下午晚些時候和傍晚的標準工作時間結束以前,他們尚不能表現(xiàn)出真正的潛力。最不幸的是,“夜貓子”更缺乏睡眠,他們不得不同“早起鳥”一起起床,晚上又要比他們更晚才能入睡。因此,“夜貓子”經(jīng)常會像俗話說的那樣,“蠟燭兩頭燒腳”。因此,由于睡眠不足導致的更嚴重的健康問題就會纏上他們,包括更高比例的抑郁、焦慮、糖尿病、癌癥、心臟病和中風等。⑤就這方面來說,我們需要一個社會變革,來為“夜貓子”提供一個折中方案,就像我們?yōu)槠渌眢w差異(例如視力障礙)者所做的努力一樣。我們需要更靈活的工作時間表,以便更好地適應所有的睡眠類型,而不僅是其中的一個極端。⑥你可能對大自然為什么會在人們之間安排這種差異產(chǎn)生疑問。作為社會性物種,我們是否應該全都保持同步,從而可以同時起床并保證最充分的人類互動呢?也許并不是這樣。這本書后面會講到,人類很可能進化成了家庭甚至是整個部落共同睡眠,而不是獨自或僅在夫妻之間。鑒于這種進化的背景,經(jīng)過如此基因編碼的睡眠或清醒時間偏好上的差異所帶來的好處就容易理解了。某一個群體中的“夜貓子”直到凌晨1點或2點才會睡覺,并在早上9點或10點才醒來。而另一些早起的人晚上9點開始休息,早上5點就會醒來。這樣,兩組人作為一個整體而言,盡管每個人都得到了8個小時的睡眠時間,整體上卻只有4個小時處于易受攻擊的狀態(tài)(也就是每個人都在睡覺的時候),而不是8個小時。這有可能增加50%的存活率。大自然永遠不會浪費可以提高一個物種的生存安全,從而形成其適應性的生物學特性——這里指的是一個群眾中的個體睡覺和醒來的時間這個有益的變量。因此,這種差異性保留了下來。(摘編自馬修·沃克《我們?yōu)槭裁匆X》,田盈春譯)[注]蠟燭兩頭燒:指同時做太多的事情,把自己搞得很累。1.下列對原文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睡眠低谷”,是指一個人的最佳睡眠時間。在標準的工作日程下,“夜型人”的睡眠低谷會影響其工作效率。B.早睡早起和晚睡晚起是“晨型人”和“夜型人”顯著的區(qū)別,他們的睡眠低谷完全不同,一個在夜晚,一個在白天。C.“蠟燭兩頭燒”在文中的意思是,標準的工作日程迫使“夜型人”不得不早起,他們晚上還要比“晨型人”睡得更晚。D.為提高自身的生存安全,人類很可能進化成家庭甚至整個部落共同睡眠,從而形成睡眠或清醒時間偏好上的差異。2.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從第一段的內(nèi)容可以看出,人與人之間在達到清醒狀態(tài)的高峰的時間節(jié)點上存在差異性,據(jù)此可分為“夜型人”和“晨型人”。B.如果一個“夜型人”在上午8點開始上班的時候尚未達到清醒狀態(tài)的高峰,那么,他的工作質量和效率應會受到一定影響。C.由于“晨型人”和“夜型人”有著不同的睡眠機制,因此作者建議,工作時間表應該靈活安排,以適應不同睡眠類型的人。D.作者將“晨型人”比作“早起鳥”,將“夜型人”比作“夜貓子”,直觀形象地揭示了這兩種不同睡眠類型的人的顯著特征。3.下列選項,最適合作為論據(jù)來支撐第四段觀點的一項是()(3分)A.一項研究表明,“夜貓子”傾向于完全不吃早餐,或者選擇吃晚點的早午餐,這種飲食習慣不利于身體健康,甚至引發(fā)疾病。B.美國行為睡眠醫(yī)學主任德雷魯普建議,“夜貓子”可每天提前15到20分鐘起床并逐漸增加,直到調整到理想時間為止。C.在國外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分析了白班和夜班工人的睡眠類型和其睡眠行為之間的關聯(lián),提出依不同睡眠類型進行輪班的策略。D、發(fā)表在美國《睡眠》月刊上的一篇文章顯示,強迫“夜貓子”像“早起鳥”一樣工作會對其大腦功能、創(chuàng)造力和健康產(chǎn)生負面影響。4.為什么“夜貓子”不會變成“早起鳥”?請簡要說明。(4分)5.關于睡眠,作者從人類作為社會性物種的角度作了怎樣的推論?請根據(jù)文本概括。(6分)武漢市常青聯(lián)合體2023-2024學年度第二學期期中考試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文學地理學以文學為研究對象,以地理學為研究方法,分析文學作品中描寫的個體生存空間與生活環(huán)境,以及作家自身的生存處境。從地理學層面觀照的“地理空間”,有自然地理空間和人文地理空間之分;從文學地理學層面而言的“地理空間”,是具有人的生命經(jīng)驗與情感體驗參與其中并經(jīng)過文學化的地理空間,是自然地理空間和人文地理空間在文學中的具體化表現(xiàn)。文學地理學從本質上來說就是文學與空間之間的關系。江州作為白居易仕宦生涯遭遇重大挫折的一站,無疑是他人生和文學地圖上的一個重要地理空間,其思想和藝術風格在這個地方發(fā)生了標志性的轉變。江州四年,白居易的思想是極其復雜的,他在“出”與“處”之間進行著激烈的斗爭,形成了“所守者道,所待者時”的“出處”思想及委順認命、寄情禪道的生活態(tài)度和方式。反映在其詩文上主要就是這一時期多為“觸景怡情,及時行樂,遷謫之感毫不掛懷之作”。在江州任上,白居易還借用禪道思想來排遣情累。江州是一個充滿禪機的地方,白居易在這里尋禪問佛,他的足跡幾乎遍及江州大大小小的佛寺禪院。其《遺愛寺》詩中寫的“弄時臨溪坐,尋花繞寺行。時時聞鳥語,處處是泉聲”,表現(xiàn)出了對佛家幽靜之地的喜愛。除了佛教思想外,白居易在江州時期還明顯受到了道家老莊思想的影響,他在江州時期大量創(chuàng)作閑適詩,以及從這些閑適詩中表現(xiàn)出來的精神狀態(tài)的“閑”和“適”就是老莊思想的鮮明映射。不僅如此,白居易的藝術風格在貶謫江州后也發(fā)生了重大變化。就這一時期的詩歌創(chuàng)作而言,閑適詩所占分量遠遠超過諷喻詩。前期的“惟歌生民病”的切直為主流的藝術風格,在貶謫到江州之后轉變?yōu)橐蚤e適為主。而其此種詩歌風格的形咸與江州之地的山水風物不無關系。如“香爐峰北面,遺愛寺西偏。白石何鑿鑿,清流亦潺潺。有松數(shù)十株,有竹千余竿。松張翠傘蓋,竹倚青瑯玕。其下無人居,悠哉多歲年……”詩歌極言草堂環(huán)境之優(yōu)美和自己居于其間的傲然自足。其余如“山吐晴嵐水放光,辛夷花白柳梢黃”“籬根舟子語,巷口釣人歌”等詩句皆根植于江州,是江州獨特的山水風物對白居易詩歌的直接、明顯的影響。白居易在對山水風物的歌詠中排解心中苦悶的情緒。此外,白居易江州時期詩歌風格的變化還與韋應物詩歌在江州的流傳有關。韋應物于貞元元年至三年任江州刺史,據(jù)記載韋應物在江州三年期間,共有詩31首。韋應物在詩歌創(chuàng)作上追求風格的清雅閑淡和語言的煉飾省凈,白居易深受其影響。從文學地理學的角度來看,白居易貶謫江州具有雙重意義:一方面,江州之地特定的地域文化氛圍促成了白居易思想和創(chuàng)作上新氣象的出現(xiàn);另一方面,白居易也間接促進了江州地域文學的繁榮。正如學者所言:“文學作品不能簡單地視為對某些地區(qū)和特點的描述,許多時候是文學作品幫助創(chuàng)造了這些地方?!苯莸闹剿蜌v史名勝,白居易幾乎均有游覽和題詠,這些詩文為這些景點增添了文學內(nèi)涵,某種程度上使得這些景點的光彩更熾,間接推動了當?shù)氐赜蛭膶W的發(fā)展。不僅如此,與白居易有關的兩處重要遺跡,建于香爐峰和遺愛寺之間的草堂和潯陽江邊的琵琶亭,也引來了后世文人的不斷題詠。從宋代的夏竦、歐陽修,張耒、戴復古、張孝祥,一直到清代的查慎行,吳偉業(yè)等,文人墨客凡過此地者,幾乎沒有不留下詩文的,這又促進了地域文學的豐富繁榮。(摘編自王浪紅《白居易貶謫江州的文學地理學意義》)材料二:中國文學講求由景入情,情景交融的章法,這使幾乎所有優(yōu)秀的古典詩詞都蘊含了大量的地理景觀信息。中國古典詩詞中的地理景觀信息可根據(jù)地域分布分為狹域景觀信息、廣域景觀信息和隱域景觀信息三種基本類型。所標示的地理區(qū)域范圍較小、景觀位置的特定性較強、多有具體地名標示的信息為狹域景觀信息,如“姑蘇城外寒山寺”中的“姑蘇”;表現(xiàn)的地理區(qū)域范圍較大,景觀位置的特定性較弱、無具體地名標示,但地理環(huán)境標示存在的信息為廣域景觀信息,如“大漠孤煙直"中的“大漠”;而未表明確定的地理區(qū)域范圍、景觀位置也不特定、多為具體景物標示的信息是隱域景觀信息,如“停車坐愛楓林晚”中的“楓林”。古典詩詞中的地理景觀信息的類型并不是固定不變的。有一部分原為具體地域景觀的描寫,隨著歲月流逝,由狹域景觀信息轉化為廣域或隱域景觀信息而流傳于世。如“春江潮水連海平”中的“春江”,原特指錢塘江,后被理解為任何地域的江面景觀;“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中的“樓”,原特指鸛雀樓,后來無論何時何地,每當游人登臨樓閣遠眺,都會興附于此。古詩詞中的地理景觀信息在旅游地理意義上有重要作用。旅游者對觀光旅游區(qū)域的選擇,除受交通、經(jīng)濟等條件影響外,主要受文化信息的影響。大量融貫于名篇佳句中的旅游景觀,往往引人遐思,令人神往。因此,古詩詞中的地理景觀信息對旅游者在地域擇向上有引導作用。而詩人在詩句中獨具慧眼、畫龍點睛般揭示出風景美之所在,并賦予其一定的情感內(nèi)容,又能引發(fā)旅游者的共情。同時,大量的詩詞以碑刻、楹聯(lián)、壁掛等形式加入到旅游景觀中,圍繞于旅游者周圍,使旅游者在欣賞風景的同時能品評詩句中的景觀,這在無形中強化了地理景觀作為風景的價值。此外,古詩詞中的地理景觀信息還可用于古舊旅游景觀的考證、發(fā)掘和開發(fā)利用。世事滄桑,治亂更迭,許多名樓勝景被毀損、廢棄,古詩詞中大量精美、詳盡的景觀信息卻歷千百年而不朽,這些都為重建、發(fā)掘這些旅游景觀提供了考證依據(jù)。(摘編自王岷、張柏《中國古典詩詞中地理景觀信息及其旅游地理意義分析》)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材料一是從文學地理學的角度,探討白居易貶謫江州的四年間,江州的地理環(huán)境對白居易江州詩文創(chuàng)作的直接影響。B.材料一認為,白居易的文學作品幫助創(chuàng)造了江州地域文學的豐富繁榮,否則文人墨客經(jīng)過江州時不會留下詩歌和文章。C.材料二在交代地理景觀信息的三種基本分類后,又進一步指出古詩詞中的三類地理景觀類型可隨時隨地進行相互轉化。D.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在探討文學創(chuàng)作與地理空間之間的關系問題,并都以古典詩歌為例進行分析,但二者的關注點不同。2.根據(jù)材料一的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學地理學以地理學為研究方法,研究文學作品的內(nèi)容和風格,這從本質上來說是在分析文學與空間之間的關系。B.如果白居易的生存空間、生活環(huán)境,以及自身的生存處境沒有變化,白居易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和創(chuàng)作風格就不會有變化。C.貶謫江州的白居易思想是極其復雜的,在“出”與“處”之間糾纏不已,這種復雜也反映在其詩文上。D.白居易寫于江州的“弄時臨溪坐,尋花繞寺行。時時聞鳥語,處處是泉聲”,可佐證其尋禪問佛的生活態(tài)度和方式。3.下列對材料一和材料二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材料一第二段以“主要”“幾乎”“大量”等詞語,對闡釋問題作出限制,體現(xiàn)了論證語言的嚴密性。B.材料一從江州山水風物對白居易創(chuàng)作的影響、白居易的創(chuàng)作對江州地域文化的影響兩方面進行探討。C.材料二第三段在探討古詩詞中的地理景觀信息的旅游地理意義時,更傾向其對旅游者引發(fā)的遐思與共鳴。D.材料二通過引用古代詩歌中關于地理空間的詩句,充分證明了地理景觀信息在古詩中存在的普遍性。4.根據(jù)材料一,材料二的內(nèi)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A.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中既有“天姥”等狹域景觀,也有“青崖”等廣域景觀。B.夏竦讀白居易詩而游覽琵琶亭等處,可見白居易詩歌中的景觀信息對他有引導作用。C.白居易被貶江州四年,寫了大量詩歌排遣情累,這些詩對江州地理景觀有強化作用。D.“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一句,對淪為階下囚的亡國之君李煜而言有考證作用。5.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談到了文學作品中的“空間”,二者的側重點有什么不同?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認識。湖北省武漢市新洲區(qū)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在21世紀這個信息化、智能化時代,古老的經(jīng)典還有什么用?還能給現(xiàn)代人什么啟示?朱自清借用“外國教授”的話說:“閱讀經(jīng)典的用處,就在教人見識經(jīng)典一番。”這確是一個明達的見解。然而,閱讀人文經(jīng)典,除了“見識經(jīng)典”,還應有關乎生命存在和生命價值的文化意義?!督?jīng)典常談·序》中說:“經(jīng)典訓練的價值不在實用,而在文化……做一個有相當教育的國民,至少對于本國的經(jīng)典也有接觸的義務?!笔紫?,經(jīng)典是智慧的源泉,沒有經(jīng)典,我們將停止思考。在關乎生命存在和生命價值的人文領域里,凡是值得思考的問題,前人都已經(jīng)思考過了,準確地說“軸心時代”的先哲們都已經(jīng)思考過了;我們要做的,只是重新加以思考而已。懷特海說:對歐洲哲學傳統(tǒng)的最保險的定性,莫過于它不過是對柏拉圖學說的一系列的闡釋。梁啟超說:《論語》為二千年來國人思想之總源泉。錢鍾書說:古人有言,明“體”達“用”?!坝谩敝畬W問,日進千里,“體”之學問,仍守故步;亞里士多德之《物理學》,已無人問津,而亞里士多德之《倫理學》,仍可開卷有益。中西三位現(xiàn)代學人的話,表達了同一個意思:古老的人文經(jīng)典具有永恒的價值,它在任何一個時代都會給人以心靈的啟示、智慧的啟迪和精神的動力。其次,經(jīng)典是心靈的導師,一個人精神的發(fā)育史,是經(jīng)典的閱讀史。學習經(jīng)典中的永恒真理,是智力訓練的最好途徑,也是獲得智慧的最好途徑。那么,閱讀人文經(jīng)典,真有那么大的效用嗎?據(jù)說,弗洛伊德的墓碑上有一句話:“理性的聲音是微弱的?!边@是這位杰出的心理學家洞察人性后得出的結論,似乎有點悲觀,卻不能否定其真實性。理性的聲音是微弱的,本能的力量是強大的;如果人人都能聽從理性的聲音,人人都能聽從德性的召喚,那么“圣人”就可以批量生產(chǎn)了。然而,實情并非如此。知識是可以傳授的,“德性”卻很難像知識一樣被接受。然而,人類就自甘墮落嗎?當然不。《唐子西文錄》記載了蜀道館舍壁間的兩句話:“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边@兩句話表達了前人對孔子的無比崇敬之情,頌揚了孔子在民族精神史上的巨大作用。建設這個世界,離不開勞動者的雙手;治理這個世界,離不開政治家的智慧;點亮這個世界,離不開哲人的思想。在“‘四書’第七”章中,朱自清談《論語》說:“這部書不但顯示一個偉大的人格——孔子,并且讓讀者學習許多做學問做人的節(jié)目:如‘君子’‘仁’‘忠恕’,如‘時習’‘闕疑’‘好古’‘隅反’‘擇善’‘困學’等,都是可以終身應用的。”追求善的德性,是人類共同的價值。中國人說,止于至善是大學之道;費希特說,無限完善是人的使命。讀完《論語》,我內(nèi)心涌出的第一句話就是:細讀《論語》,為人生鋪一道崇高的文化底色。子曰:“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币越?jīng)史子集培植根基,借詩文書畫展示才華,這是中國人的道德生活和藝術生活。歌德說,鑒賞力是靠閱讀最好的作品培育出來的。善的德性同樣是靠閱讀偉大的經(jīng)典培育出來的。最后,經(jīng)典是治學的起點,讀透一部經(jīng)典,成就一門學問。不讀經(jīng)典,學術研究就會游談無根。千年之前,蘇軾批評學者“束書不觀”:“近歲市人轉相摹刻,諸子百家之書,日傳萬紙。學者之于書,多且易致如此,其文辭學術,當倍蓰于昔。而后生科舉之士,皆束書不觀,游談無根,此又何也?”(《李氏山房藏書記》)千年之后,晚清學者陳澧再次批評學者“不肯讀一部書”:“學者之病,在懶而躁,不肯讀一部書,此病能使天下亂。讀經(jīng)而詳味之,此學要大振興。”(《東塾讀書記》)今天的學人可能是明天的仕人,學術上的虛驕浮夸之風,往往會形成社會上的弄虛作假之風。所以陳澧強調:“讀經(jīng)而詳味之,此學要大振興?!苯?jīng)典是治學的起點,在人文學領城還有其自身規(guī)律。簡言之,凡是值得思考的問題,軸心時代的先賢們已經(jīng)思考過了。中國人文學強調“師承”,強調“傳統(tǒng)”,強調“薪火相傳”。所謂“有師承乃成其學術,由傳統(tǒng)乃成其學術”,其根源就在于此。從經(jīng)典中提出的問題才可能是經(jīng)典論題。事實上,人文學研究的經(jīng)典論題無不是“老生常談”,無不是師承與創(chuàng)新、傳統(tǒng)與時代的統(tǒng)一;反之,只是“游談無根”的個人“意見”而已。一個真正的人文學者,應當“讀經(jīng)而詳味之”。在此基礎上,面向時代,面對現(xiàn)實,深入社會,進行獨立自主的再思考,從而實現(xiàn)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和創(chuàng)造性轉化。(摘編自陳文忠《經(jīng)典訓練是人生必要的項目—讀朱自清〈經(jīng)典常談〉》)1.下列對原文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人文經(jīng)典是關乎生命存在和生命價值的思想結晶,也是智慧的源泉,在任何時代都可以給人以心靈的啟示。B.在作者看來,人的本能力量強大,理性的聲音微弱,人們難以聽從理性的聲音,否則“圣人”就隨處可見。C.蘇軾批評學者“束書不觀”,陳澧批評學者“不肯讀一部書”,這對當今學者的治學仍然有警示、指導意義。D.明天的仕人即今天的學人,學者在學術上的虛驕浮夸之風,往往會形成社會上的弄虛作假之風,貽害無窮。2.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文章引用中外名人言論,從不同角度闡釋了閱讀人文經(jīng)典不只是“見識經(jīng)典”的觀點。B.亞里士多德的《物理學》與《倫理學》受到不同的對待,主要是因為前者并非經(jīng)典。C.文章第四段主要運用引用論證的方法,分析論證了孔子在民族精神史上的巨大作用。D.真正的人文學者理應“讀經(jīng)而詳味之”,因為經(jīng)典是治學的起點,學術也需要傳承。3.下列選項,最能支撐文章第一段中“經(jīng)典訓練的價值不在實用,而在文化”觀點的一項是(3分)A.契河夫說:“科學是人們生活中最重要、最美好和最需要的東西。”B.亞里士多德說:“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皆可分為兩部分:以功利為目的的,和以美為目的的。”C.梁實秋說:“文化思想乃由于不斷的積累而成,欲面對現(xiàn)實則必須了解過去。讀古書,讀典籍,是認識傳統(tǒng)之最好的方法?!盌.《唐宮夜宴》《洛神水賦》《中秋奇妙夜》等節(jié)目,用新穎的創(chuàng)意、絕美的形式、深厚的底蘊演繹了文物“活”起來何其動人。4.朱自清先生的《經(jīng)典常談》已入選2023年的中學教材。請結合本文,簡要概括其入選理由。(4分)5.請結合本文作者對《論語》的評價,談談你對下面兩段話有怎樣的感悟。(6分)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論語·學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論語·泰伯》)武漢市部分重點中學2023—2024學年度下學期期中聯(lián)考高二語文試卷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材料一:與現(xiàn)代氣候研究的依據(jù)是大量的氣象監(jiān)測數(shù)據(jù)不同,在古氣候研究中,對氣候參照物的分析研究一般從三個“維度”展開:第一,文字資料——主要是研究分析文字記載中的古氣候;第二,考古資料——主要是研究分析古生物活動與氣候變化的關系;第三,地質資料——主要是研究分析某些特殊的巖石、沉積物判斷古氣候的變化。而大型計算機出現(xiàn)之后,人們將各種古氣候資料匯集成數(shù)據(jù)庫,根據(jù)氣候形成理論及統(tǒng)計規(guī)律,建立了氣候的數(shù)值模擬和實驗模擬,使得古氣候的面貌逐漸清晰起來。這些年來,氣候科學發(fā)展進步,古氣候研究成果豐碩,使得我們對古氣候的變化有了更多的認識,我們能夠對地質時代的氣候變化勾畫出一個大體清晰的粗線條輪廓。地球誕生時呈現(xiàn)熔融狀態(tài),溫度非常之高。隨著地球表面溫度的降低,巖石冷卻固化,大約在40~38億年前形成了最初的地殼,地球的地質年代由冥古宙進入太古宙。太古宙已經(jīng)有了巖石圈、大氣圈和水圈,并孕育了生命。太古宙的氣候溫暖潮濕,但后期逐漸變冷,出現(xiàn)第一次冰川活動。元古宙藻類植物繁盛,大氣中含氧量增加,氣候延續(xù)溫暖潮濕,但有較廣泛的數(shù)次冰川活動。元古宙的震旦紀出現(xiàn)全球性的劇烈降溫,導致了“雪球事件”。寒武紀氣候溫暖,出現(xiàn)了“寒武紀生命大爆發(fā)”。奧陶紀氣候分帶明顯,早期溫暖,末期冰川活動活躍。志留紀早期延續(xù)寒冷,中、晚期轉暖。泥盆紀是相對溫暖和干旱的時期。石炭紀氣候潮濕、多雨,植被茂盛,末期進入冰川期。二疊紀氣候由冷轉暖。三疊紀、侏羅紀、白堊紀氣候都十分溫暖,幾乎找不到冰川活動痕跡。第三紀氣候有波動,但延續(xù)了溫暖,南方古猿出現(xiàn)在第三紀末期。第四紀氣候轉為寒冷,出現(xiàn)了第四紀冰川期,非洲的晚期智人被迫離開家園,走向了世界各地,直至全新世氣候才逐漸轉暖。從全新世開始,人類逐步進入了農(nóng)業(yè)社會,氣候變化對人類的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活動產(chǎn)生重要影響。全新世氣候分為三個階段:早期增暖,中期溫暖、晚期轉冷。從全新世氣候轉暖起始,中華大地先后出現(xiàn)仰韶文化、龍山文化等,孕育了燦爛的古文明;夏商周處于大暖期的后期,中華文明得到延續(xù),誕生了最初的國家形態(tài);春秋戰(zhàn)國由溫暖轉溫涼,戰(zhàn)國出現(xiàn)了大規(guī)模的戰(zhàn)爭殺戮;秦至東漢晚期氣候相對溫暖,開創(chuàng)并鞏固了大一統(tǒng)的局面;東漢末年及魏晉南北朝進入寒冷期,這是一個極糟糕的戰(zhàn)亂不已的時代;隋唐氣候總體溫暖,一度展現(xiàn)盛唐氣象;唐中葉并延至五代時期氣候轉涼,五代十國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大分裂的時期;宋至元中葉為氣候溫暖期,宋朝經(jīng)濟繁榮曾經(jīng)舉世無雙;明清氣候相對寒冷,明末農(nóng)民大起義與清朝太平天國運動都與當時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遭受嚴重的自然災害有一定關系。(摘編自徐鳴《歷史上的氣候變化與人類社會變遷》)材料二:我國古代的氣候變化一直以來都是歷史地理學者關注的問題。西南大學歷史地理研究所藍勇教授關于《唐代氣候變化與唐代歷史興衰》的研究表明,按百年尺度而論,在唐朝300多年的歷史中,氣候可劃分成冷暖兩個時期,其中以8世紀中葉(公元750年左右)為轉折點,復旦大學歷史地理學教授滿志敏在《唐代氣候分期及各期氣候冷暖特征的研究》中也認為唐代氣候以8世紀中葉為轉折點,分為兩個時期:從7世紀初至8世紀中葉,氣候冷暖特征與當代相近;而8世紀中葉至10世紀中葉則氣候轉寒,氣候帶要比現(xiàn)代南退一個緯度。著名氣象學家竺可禎在其晚年的著作《中國近五千年來氣候變遷初步研究》中通過對梅樹、柑橘物候和農(nóng)作物生長期的對比研究,認為唐代是一個溫暖濕潤的時代,同時又用一萬年挪威雪線,格陵蘭(位于北美洲)冰塊反映的氣候特征做了印證。有關專家根據(jù)物候和柑橘分布的研究也表明,唐代年平均氣溫比現(xiàn)在高出1℃。據(jù)歷史記載,唐代發(fā)生的水災比較多,由此可知,唐代長安氣候溫和濕潤多雨。由于氣候溫暖濕潤,這一時期農(nóng)牧業(yè)界線北移,農(nóng)耕區(qū)擴大,可供農(nóng)作物的生長期增長,復種指數(shù)提高,農(nóng)作物單產(chǎn)量提高,水利建設也成效顯著。由于國力強盛,南方地區(qū)的開發(fā)有了保證,氣候的溫暖濕潤為唐代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條件,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的發(fā)展也為社會經(jīng)濟的整體發(fā)展和繁榮奠定了基礎。然而從8世紀中葉至10世紀中葉,各類寒冷事件頻繁發(fā)生,秋季冷空氣南進的時間提前,春季則推遲。相應的,霜凍與降雪出現(xiàn)的最早、最晚時間都有提早或推遲,無霜期變短。從對河湖海冰凍現(xiàn)象的研究發(fā)現(xiàn),當時的氣候帶要比現(xiàn)代南退一個緯度。這種相對寒冷的時期從安史之亂前后一直延續(xù)到五代時期。(摘編自謝愛民《氣候變化與盛唐轉衰》)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古代氣候與現(xiàn)代氣候的研究依據(jù)有所不同,前者一般通過文字資料、考古資料和地質資料展開,而不依靠氣象監(jiān)測數(shù)據(jù)。B.地球誕生后,生命衍化乃至人的活動與氣候變化息息相關。從全新世開始氣候逐漸轉暖,人類便逐步進入農(nóng)業(yè)社會。C.氣候變遷對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活動影響重大,因此,中國古代社會朝代的盛與衰大體伴隨著氣候的暖與冷,規(guī)律十分清晰。D.大量研究表明中國唐代的氣候在8世紀中葉開始趨冷,這為氣候變化影響了唐代盛衰的認識提供了科學依據(jù)。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第四段中“宙”“紀”“世”都是地質年代分期單位,三者中“世”的層級最小。B.在歷史上不止一個時代氣溫偏高,說明了全球變暖都源于溫室氣體排放。C.人類在全新世步入農(nóng)業(yè)社會,后來的工業(yè)社會和信息社會一般認為也屬全新世。D.竺可楨通過格陵蘭冰塊印證了唐代氣候溫暖,說明同時期北美氣溫也偏高。3.下列關于古代氣候研究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通過《竹書紀年》中周孝王時漢江結冰等史料,佐證該時期中國偏冷。B.通過考古資料證明,漢武帝時期一些亞熱帶植物生長北界遠超過當代。C.通過對巖溶石筍開展研究,揭示長期氣候變化趨勢中人為因素的作用。D.大型計算機的出現(xiàn),大大提高了人們對古代氣候的研究效率。4.結合材料內(nèi)容,對下面這兩幅圖進行簡要解讀,列出氣候變化的相關要點。(4分)圖1雪山雪線與氣溫的關系圖2歷史上挪威雪線與中國氣溫的高度對照5.農(nóng)業(yè)穩(wěn)定和糧食安全是國民經(jīng)濟的基礎。材料二中唐朝發(fā)展受氣候變化影響很大,這給我國的長遠發(fā)展帶來哪些啟示?(6分)答案湖北省鄂北六校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卷1.A【解析】B項,“文學青年閱世不深……比較狹隘”曲解文意。根據(jù)材料一倒數(shù)第二段吳晨的話可知,他認為人們對文學比較狹隘的理解就像一段時間里給文學青年打上“閱世不深、比較稚嫩”的標簽,并非指“文學青年閱世不深……比較狹隘”。C項,“多元化共存會使……”錯誤,材料二第一段說的是“多元化的表達方式”,選項偷換概念。D項,“意在強調??大眾化的優(yōu)點”錯誤。材料一側重文學評論要打破專業(yè)壁壘,使文學評論多元化;材料二側重文學評論中存在的問題及對它的思考。2.C【解析】C項,“祛除作品中庸俗的”錯誤,材料一倒數(shù)第三段說的是“去掉一些拗口或容易迷惑人的專業(yè)表達,又不損害思想和意義”,即應祛除作品中一些不易于大多數(shù)人理解的內(nèi)容,“庸俗”無中生有。3.B【解析】B項,“新媒體時代下,社會精英階層評論的導向作用”錯誤,材料二第二段主要論證了新媒體時代背景下,文學評論如何更好地持續(xù)發(fā)展,提出應打造大眾與精英互相促進、互相融合的文學評論局面。4.【答案】①“彈幕”在文中指人人皆可發(fā)表評論,表現(xiàn)了文學評論的大眾化特點;②“解圍”在文中指破解文學評論的尷尬局面,表現(xiàn)了解決文學評論發(fā)展問題的急迫性。③使論述語言更貼近生活,增強了文章的可讀性和趣味性。評分參考:一點1分,意對即可,前兩點只要說出答案中的一個方面即可得分。5.【答案】①文學評論應打破專業(yè)壁壘,吸引多元知識背景的人,讓文學評論多元化。②文學評論既要專業(yè)又要通俗易懂,評論者不能封閉生活圈,要深入日新月異的社會生活。③文學評論應積極探索創(chuàng)新生存路徑,多元化共存。評分參考:注意六處劃線詞,一處1分,意對即可。湖北省孝感市重點高中教科研協(xié)作體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語文試題1.BB項“夜型人”的睡眠低谷在白天過于絕對化。2.A“據(jù)此可分為‘夜型人’和‘晨型人’”錯,在這兩種類型之外,還有“30%的人處于早晚兩型之間”的情況。3.D第四段的觀點是“不公平的社會工作日程安排”導致“夜貓子”出現(xiàn)身心健康問題。該項能夠支撐這一觀點。A項說的是“夜貓子”的飲食習慣帶來的對健康的影響;B項說的是讓“夜貓子”向“早起鳥”轉變。C項說的是根據(jù)“早起鳥”和“夜貓子”的不同睡眠類型進行輪班。4.①“夜貓子”的睡眠類型是由基因決定的;②“夜貓子”的大腦前額葉皮質在清晨無法正常運轉。(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5.①人類的家庭和整個部落很可能共同睡眠;②在共同睡眠時,“晨型人”和“夜型人”的睡眠形成時間差;③這種睡眠的時間差增強了人類生存的安全性。(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武漢市常青聯(lián)合體2023-2024學年度第二學期期中考試【答案】1.D2.B3.C4.B5.①材料一中談到的“空間”,是指文學地理學角度說的“地理空間”,即白居易被貶后的江州這一地域,是具有人的生命經(jīng)驗與情感體驗參與其中并經(jīng)過文學化的地理空間。②材料二中談到的“空間”,是指出現(xiàn)在古典詩詞中的地理景觀信息,包括具體地域景觀和轉化后的廣域或隱域景觀信息,是針對中國古典詩詞中地理景觀信息對現(xiàn)代旅游的意義而言的?!窘馕觥俊?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A.“江州的地理環(huán)境對白居易江州詩文創(chuàng)作的直接影響”錯誤。白居易江州詩文創(chuàng)作在思想內(nèi)容、風格上的變化,最直接的影響是他被貶謫的遭遇,而不是客觀的“江州的地理環(huán)境”。原文“江州之地特定的地域文化氛圍促成了白居易思想和創(chuàng)作上新氣象的出現(xiàn)”。注意是“促成了”,起間接作用。B.“否則文人墨客經(jīng)過江州時不會留下詩歌和文章”錯誤。選項強行關聯(lián),原文是“文人墨客凡過此地者,幾乎沒有不留下詩文的,這又促進了地域文學的豐富繁榮”,選項變成了所有文人墨客經(jīng)過此地都要留下詩文,而且文人墨客留下詩文也不僅是因為白居易的文學作品幫助創(chuàng)造了江州地域文學的豐富繁榮,更主要是對白居易這個人的緬懷、追慕。C.“又進一步指出古詩詞中的三類地理景觀類型可隨時隨地進行相互轉化”錯誤,錯誤的點是“隨時隨地”和“相互轉化”上。原文的語句是“古典詩詞中的地理景觀信息的類型并不是固定不變的。有一部分原為具體地域景觀的描寫,隨著歲月流逝,由狹域景觀信息轉化為廣域或隱域景觀信息而流傳于世”,即原文只說了并非是固定不變的,但不等于是“隨時隨地”;其次,原文只談到“由狹域景觀信息轉化為廣域或隱域景觀信息”的類型,不能得出“相互轉化”。故選D。【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B.“如果白居易的生存空間、生活環(huán)境,……白居易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和創(chuàng)作風格就不會有變化”錯誤,絕對化。選項夸大了外在的環(huán)境對詩歌思想內(nèi)容和創(chuàng)作風格的影響,細讀材料一可知:文人的作品的思想內(nèi)容和創(chuàng)作風格的變化,主要是與自身的遭遇,比如政治仕途、家庭變故等有關。故選B?!?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jù)和論證方法的能力。C.“更傾向其對旅游者引發(fā)的遐思與共鳴”錯誤,于文無據(jù)。原文說“大量融貫于名篇佳句中的旅游景觀,往往引人遐思,令人神往”“詩人在詩句中……并賦予其一定的情感內(nèi)容,又能引發(fā)旅游者的共情”,但接著原文用的是“同時,大量的詩詞以碑刻、楹聯(lián)、壁掛等形式加入到……使旅游者……這在無形中強化了地理景觀作為風景的價值”“此外,古詩詞中的地理景觀信息還可用于古舊旅游景觀的考證、發(fā)掘和開發(fā)利用”,即原文談了地理景觀信息的旅游地理意義三個方面,是并列平行的,沒有“更傾向”。故選C。【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的分析和理解的能力。原文材料二最后一段“古詩詞中的地理景觀信息對旅游者在地域擇向上有引導作用”。A.“也有‘青崖’等廣域景觀”錯誤。張冠李戴?!扒嘌隆本褪请U峻的青山,它沒有確定的地理區(qū)域范圍、景觀位置也不特定,應該屬于隱域景觀。C.“白居易被貶江州四年……這些詩對江州地理景觀有強化作用”錯誤。張冠李戴。根據(jù)材料二“大量的詩詞以碑刻……加入到旅游景觀中……使旅游者在欣賞風景的同時能品評詩句中的景觀,這在無形中強化了地理景觀作為風景的價值”,即“強化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