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科學教案_第1頁
三年級科學教案_第2頁
三年級科學教案_第3頁
三年級科學教案_第4頁
三年級科學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三年級科學教案

全冊教學目標

選擇的教學內容是以學生“有系統(tǒng)的觀察活動”為主線展開的。

例如,在教學內容中設計了“觀察大樹”和“尋訪小動物”等活動。

作為這一線索的延續(xù),三年級下冊的主題確定為對“物質特征和變化

的觀察”,在這一冊中共安排了“混合”、“空氣”、“植物的一生”、“動

物的生命周期”、“沉和浮”、“冷與熱”六個單元。

混合單元著重引導學生對物質混合的現(xiàn)象進行觀察,認識有些

物質混合后其中的各個成分不會發(fā)生變化,而有些物質混合后會生成

新物質;初步建立混合物的概念;親自動手制造混合物并學習對固體

混合物進行簡單分離的方法。

空氣單元引導學生通過實驗證明空氣的存在,并通過一系列的

動手操作活動,幫助他們認識空氣作為物質的一般屬性(占據(jù)空間、

有質量)。在接下來的課時里,這一單元設計了有關認識空氣的特殊

性質(會流動,可以被壓縮)的探究活動,最后一課時則引導學生探討

空氣和人類生活的關系。

植物的一生單元選擇了生長期較短的開花植物“鳳仙花”作為

典型,引導學生經(jīng)歷種植風仙花的完整過程。通過對鳳仙花各個生長

期不同形態(tài)特征的觀察,幫助學生建立植物生長周期的概念,并引導

他們學會定期觀察、記錄以及分析數(shù)據(jù)的方法。

動物的生命周期單元是“植物的一生”單元的姊妹篇。在這一

單元里,選擇了與人類生活聯(lián)系密切的“蠶”作為典型,引導學生經(jīng)

歷養(yǎng)蠶的完整過程。通過對蠶各個生長時期不同形態(tài)特征的觀察,幫

助學生建立動物的生命周期概念,感受生物的生命過程并學會描述這

個過程。

沉和浮單元主要涉及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與哪些因素有關、怎樣

改變物體的沉浮及如何利用沉浮的原理來制作小船和潛艇等問題。這

些問題分別通過學生們的科學探究活動在“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

“改變物體在水中的沉浮”、“馬鈴薯在水中是沉還是浮”和“造一艘

小船”四個部分具體展開。

冷與熱單元主要以水為主要觀察對象,通過由“冷水與熱水”

“熱脹冷縮”“溫度與溫度計”“測量物體的溫度”等一系列主要內容

所構成的探究活動,引導學生們對物體在冷熱不同情況下所呈現(xiàn)出的

差異,以及物體在冷熱變化過程中所產(chǎn)生的現(xiàn)象進行細致地觀察、比

較和分析,并利用感官和測量工具(溫度計)對物體的冷熱情況作出

判斷。

第一單元

教學目標:

引導學生通過一個個有結構的活動,知道物質混合后,有的不發(fā)

生變化,有的發(fā)生了解存在于我們周圍的物質大都是混合物,人們根

據(jù)需要制造各種混合物指導學生學習按觀察物質混合與分離的基本

方法進行觀察;指導學生學習兒種混合與分離物質的操作方法;指導

學生學習根據(jù)觀察到的事實,判斷物質混合后是沒有變化。

指導學生綜合應用學到的知識研究土壤,制定簡單的研究計劃指

導學生學習用身邊的物質制造混合物;幫助學生理解觀察到“沒有變

化”同觀察到“發(fā)生了變化”同樣重要;教育學生要學會和同伴合作,

保證本組每個同學都有進行實踐活動的機會學生在活動中能正確進

行物質混合與分離的操作。能按觀察物質混合與分離的基本程序進行

觀察。能根據(jù)事實說明物質混合后是沒有變化,還是發(fā)生了變化。

第一課時混合身邊的物質(一)

教學目標:

1、能按觀察物質混合與分離的基本方法進行觀察;

2、學習兒種混合與分離物質的操作方法;

3、感受實驗前的猜測和假設的重要,懂得通過實驗觀察獲得事實、

根據(jù)事實做出判斷才是科學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活動(一)

1、老師今天為同學們帶來了兩件禮物,(出示錦囊)你們猜猜錦囊里

包著的是什么?(猜測是沙和豆子)

2、要證實我們的猜測是否正確,我們可以怎樣?

3、看來我們的猜測是正確的,為了更好的研究,請同學們把錦囊里

的沙和豆子分別倒在1號杯和2號杯中。

4、你能發(fā)現(xiàn)沙和豆子它們有什么特點嗎?如果研究不方便,你可以

用藥匙取一些沙和豆子放在白紙上研究。

5、交流反饋。

二、活動(二)

1、面對著這兩樣東西,你下一步最想做的是什么?(混合)

2、這個注意不錯,那你們猜猜沙和豆子混合后可能會怎樣?

3、如何來證實你的猜測是正確的呢?我們還是來做實驗,把沙和豆

子混合。

4、請同學們把1號杯中的沙倒入裝有豆子的2號杯中,用筷子在燒

杯中攪拌50下,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5、交流反饋。

6、混合以后沙和豆子有什么改變嗎?

7、豆子和沙混合在一起,給我們的研究帶來了困難,為了更好你進

行研究,我們可以把沙和豆子再分離開來,看看有沒有變化?

8、你能想個辦法分離沙和豆子嗎?呂老師為同學們準備了一些材料,

你們會用嗎?(談方案)

9、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分離出來的沙和豆子同沒有進行混合的沙和豆

子有什么不同嗎?

10、那么我們是否能確定在混合的前后沙和豆子沒有發(fā)生什么改變。

這個結論出來了,有沒有同學對這個結論還存在疑問的?

11、對,一次實驗得出的結論未必是正確的,因為科學結論不是一次

偶然而得出的。那如何來證實我們剛才的發(fā)現(xiàn)是正確的呢?我們可以

多做兒次。

12、出示實驗表格:講解實驗表格。

13、交流匯報,得出:看來沙和豆子混合后,都沒有發(fā)生什么變化?

三、活動(三)

1、老師這里有一杯水和一杯油,如果把他們倆進行混合,你猜想一

下會怎樣?

2、我們不妨可以做一做?。ń處熝菔荆?/p>

3、你們想試一試嗎?

4、油和水混合后發(fā)生了什么現(xiàn)象?

第二課時混合身邊的物質(二)

教學目標:

1、科學探究:學生親生經(jīng)歷探究醋和小蘇打的混合實驗,對實驗現(xiàn)

象進行交流和分析。通過觀察、實驗、研討等活動發(fā)現(xiàn)事實,并試著

對事實做出判斷。

2、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學生在經(jīng)歷像科學家那樣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

中,體驗實驗的樂趣,增長科學探究的能力,培養(yǎng)求證和質疑的科學

態(tài)度。

3、科學知識:通過實驗發(fā)現(xiàn)醋和小蘇打混合后產(chǎn)生了新的物質。了

解有些物質混合后不會產(chǎn)生新的物質,有些物質混合后會產(chǎn)生新的物

質。人們根據(jù)需要制造各種混合物。

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使學生經(jīng)歷混合實驗和對實驗現(xiàn)象進行研討的探究過程。

2、難點:學生通過研究實驗中產(chǎn)生的問題,認識到醋和小蘇打混合

后產(chǎn)生了新的物質。

教學準備:

1、燒杯,白醋,小蘇打,塑封袋,同步探究。

2、集氣瓶,石灰水,塑料管

3、各種食品包裝或藥品等的說明書(小店借用)各小組一份

4、教師演示材料:同學生,燒杯2只,沙和豆子,火柴

教學過程:

(一)觀察小蘇打和醋:

1、從舊課引入。(學生回憶上節(jié)課的探究結果)

上節(jié)課,我們研究了什么?今天,我們繼續(xù)研究身邊物體的混合

問題。(板書:混合身邊的物質)

2、出示醋和小蘇打。

今天,在我們的桌子上又有新的材料,小袋子里裝的是小蘇打,

燒杯里的,相信大家自己就能判斷出來。(白醋)仔細觀察,說說提

供給你們的研究材料有什么特點,記錄在同步探究第3頁。(學生觀

察醋和小蘇打,在科學探究本子上適當進行記錄。)

3、組織交流醋和小蘇打和特點。(學生交流,教師相機板書)

(二)混合實驗前的思考:

1、如果把小蘇打和醋混合起來可能會怎樣?(板書:混合,學生進

行猜測)

2、建議學生實驗前先思考:混合實驗怎樣做?(學生說說自己的實

驗設想)

3、實驗時應注意什么?(學生制定簡單的研究步驟,明確研究的過

程和注意點。)

(三)混合實驗并交流實驗現(xiàn)象:

1、教師觀察學生:(學生進行混合實驗,觀察實驗現(xiàn)象,并進行簡單

的記錄)

2、組織學生交流實驗現(xiàn)象。(學生交流在實驗中觀察到的現(xiàn)象,研討

在實驗中產(chǎn)生的問題:)談話:你看到了什么?和你猜測的情況一樣

嗎?視學生的實際情況,小結以下兒個方面的研討:

(1)你認為,氣泡是從哪里來的?(2)氣泡到哪里去了?(3)你

認為跑出來的是什么氣呢?

3、教師的對比實驗

A、演示點燃的火柴伸進裝有醋的杯子。

B、演示點燃的火柴伸進裝有小蘇打與醋混合的杯子。學生觀察現(xiàn)象。

教師設問:你見到了怎樣的情況?有什么想法?學生說說見到的

實驗現(xiàn)象,并與同學交流對此現(xiàn)象的想法。(引導學生思維向深層次

發(fā)展、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適當板書)

引導學生認識到,混合中產(chǎn)生了一種不同于一般空氣的氣體。(板

書:發(fā)生變化,生成新物質)

(四)提高對物質混合的認識:

1、對比豆子、沙的混合和小蘇打、醋的混合。(學生在對比中發(fā)現(xiàn)他

們的不同)

設問:今天的混合后的結果和沙與豆子的混合一樣嗎?不一樣在

哪里呢?歸納得出:上一次的實驗中,混合后的沙與豆子是能分離開

的,也沒有什么新的物質產(chǎn)生。今天的混合實驗中,產(chǎn)生了一種新的

物質。

2、小蘇打和醋的混合會產(chǎn)生新的物質,那么其他物體的混合會怎樣

呢?

教師出示一杯石灰水,讓學生向水中吹氣。要求觀察現(xiàn)象。設問:

這個實驗屬于哪一種混合。學生做一做。交流現(xiàn)象,并做出判斷。(教

師適當板書)

3、觀察常見的食品和藥品。(學生了解到我們身邊到處都有混合物。)

學生說說,生活中見到過哪此混合物。從紙袋中摸出混合物,觀

察它的包裝,了解它里邊有什么物體的混合?

(六)課外延伸:要求學生在家中尋找兩種混合物,并收集或記錄。

板書:

混合身邊的物質(二)

小蘇打:白醋:

小蘇打+白醋:發(fā)生變化

石灰水+C02:生成新物質

第三課時分離混合物

教學目標:

1、科學探究:體驗分離混合物的過程,提高分析、實驗等科學探究

能力。

2、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認識混合物的利與弊,學會辨證的科學價值觀。

3、科學知識:判斷混合物的性質,合理使用分離混合物的方法。

教學重點:通過分離粳米和面粉,體驗探究分離混合物的過程。

教學難點:展開思維,發(fā)揮想象,討論出較多的分離混合物的方法。

教學準備:

粳米與面粉的混合物、鐵屑與木屑的混合物、篩子(紗網(wǎng))、盒

子、磁鐵、水槽(水桶)、水等。

一、引入

今天,就讓我請大家的客怎么樣?你們想吃什么呀?我今天給你

們準備了一份美餐,想不想嘗一嘗、飽一飽口福呀?注意,一會兒你

們在品嘗的時候不能吃完就算了,要仔細的品一品,看看有什么感受。

學生品嘗完后談都有哪些感受。

由此看來這妙脆角是不是只有一種物質做成的?(不是)對,它

是有兒種東西纏在一起的混合物,(板書:混合物)我們周圍的物質

都是混合物。有些時候人們需要將他們混合起來,但有些時候人們?yōu)?/p>

了方便生活又必須將它們分開。我們今天的任務就是將這些摻在一起

的東西把它給分開(板書:分離)

二、分離大米和面粉

1、剛才的妙脆角我們是沒辦法把它給分開了,大家都吃到肚子里去

To這樣,我平時比較喜歡做飯,但是有時很笨,一次我不小心將大

米和面粉給混到一塊兒了,大家?guī)蛶兔Γ懿荒芟雮€辦法幫我將他們

給分開呀?(能)

下面就請你們小組討論討論,看看可以采用哪些方法將大米和面

粉分開,我看看那個小組想出的方法最多、最巧妙,開始討論吧!分

組討論。匯報討論結果。(要提問學生:你是怎樣想的?)

2、大家真棒,想出了這么多的方法,您們的方法到底可不可行,應

該怎么辦呀?(試一試)

對,我已經(jīng)為每一組準備好了一些實驗材料,一會兒你可以自由

選用。我給每組一份實驗表,大家將每次所使用的不同分離方法簡單

記錄一下。給大家一分鐘的時間,先選出一個寫字快,做記錄的同學,

開始!分離混合物是要注意,不要將面粉和大米弄得滿桌都是。

3、學生分組實驗。

4、匯報實驗結果。

三、分離木屑和鐵釘

1、大家真聰明,想出了這么多分開大米和面粉的方法,佩服佩服,

可幫了我的大忙了。大家再接再厲,繼續(xù)解決難題好不好?

(出示一份鐵釘和木屑的混合物)我們那兒有一個木匠,不小心將

鐵釘和木屑混在了一起,大家再繼續(xù)開動你的腦筋,想出辦法,將鐵

釘和木屑分開。先討論一下,看看可以用那些方法,討論好后可以動

手試一試了,同樣,看看那個小組想出的方法又多又巧妙。

2、學生討論完后進行實驗。一邊實驗一邊填寫記錄表。

3、匯報實驗結果。

四、輕松一下

剛才大家研究得很好,也很辛苦,接下來,讓我們輕松一下,放

松放松,好不好?怎樣區(qū)分摻在一起的生熟雞蛋?在生活中你還見到

過人們那些分離混合物的方法?

五、拓展

將一張餐巾紙弄濕,再提上一滴綠色的彩色水筆的墨水,看看有

什么現(xiàn)象發(fā)生。

第四課時研究土壤

教學目標:

1、科學探究:能夠對“土壤是混合物嗎?”提出假設。能根據(jù)自己

的假想答案,制定簡單的研究計劃。能運用學到的科學知識和科學方

法,進行研究土壤的實踐活動。

2、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對進行“研究土壤”的實驗研究感興趣,體

驗和感受探究解決“土壤是混合物”時所帶來的樂趣。樂于與同伴合

作研究、交流。通過對土壤的觀察,能夠產(chǎn)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

探究問題的意識。

3、科學知識:知道土壤是一種混合物,是由泥土、沙、死亡了的生

物殘體、空氣、水等物質混合而成的。

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jù)自己的假想答案,制定研究計劃,并能運用所學到的科學知

識和科學方法進行研究活動,親歷探究的全過程。

教學準備:

1、學生準備:土壤、白紙、水、篩子。

2、教師準備:土壤標本、放大鏡、鐵架臺、酒精燈、燒杯、水、干

土塊、實驗記錄單,每個小組一份。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談話:課前老師請大家去找植物生長茂盛的地方的土壤,誰找到

了?

(意圖:課前布置采集土壤的任務,調動學生搞研究的興趣,使

學生對“土壤”有了初步的理解。)

2、談話:說說你是在哪里找到的?在那里發(fā)現(xiàn)了什么?學生交流:

所找到的土壤的環(huán)境。(例如:花壇、莊稼地、草坪、野外、路邊等)

(意圖:交流土壤存在的環(huán)境,知道土壤的質量好,植物生長的

就會茂盛,為下面研究土壤的成分打下基礎。)

3、談話:互相看看你們帶來的土壤,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嗎?學生可隨

意去其他組進行觀察,找到與其他組不同的地方。

4、談話:其實土壤有許多值得我們研究的地方,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

究土壤。[板書課題:研究土壤]

(意圖:鼓勵學生大膽的提出問題,進行質疑,并明確研究的目的,

把學生的思維集中。)

二、提出問題:

1、談話:你在土壤里看到了什么?還想更仔細地去觀察一下嗎?現(xiàn)

在就去觀察吧,把你們看到的記錄下來。學生借助放大鏡進行觀察活

動,教師參與到各個組中。(可能找到草根、樹葉、石子、沙子、活

著的小動物或者是小動物的尸體等,教師及時予以鼓勵)

2、學生交流所知道的知識。

(意圖: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來認識土壤,知道土壤中有很

多物質,通過觀察活動,調動學生的思維,激起學生想進一步研究的

興趣,同時也關注學生平時知識的積累。)

3、談話:你們認為土壤是混合物嗎?學生活動:小組討論,土壤是

否是混合物。

4、談話:商量的結果怎么樣?你們認為它是混合物嗎?為什么這樣

說?學生交流:對土壤是否為混合物,發(fā)表小組同學的看法。

(意圖:直接提出問題,讓學生在已有知識經(jīng)驗的基礎上進行小組商

討,促成他們把所有的相關的知識聯(lián)系起來思考,做出比較科學的假

設。)

三、設計研究計劃:

1、講述:土壤是混合物,這只是我們的猜想,要想讓別人也同意我

們的看法正確,必須拿出證據(jù)來說服人家。除了我們剛才看到的,大

家認為土壤里可能還有什么物質呢?

2、學生:動腦思考,提出可能存在的物質,如:空氣、水等。(板書)

(意圖:告訴學生要尊重證據(jù),實事求是。凡事要講究證據(jù),培養(yǎng)

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

3、談話:我們要拿出證據(jù)證明土壤中確實是由許多物質混合而成的,

可以學習科學家的研究方法,科學家在搞研究之前都要先有個研究計

劃,咱們也可以象他們一樣制定個計劃,想研究什么,怎么研究,什

么樣的結論能證明我們的看法是正確的,這都需要我們動腦設計。小

組里的同學一起商量一下,想用什么辦法呢?

4、學生活動:分組討論,制定研究計劃。

5、談話:說說你們組準備怎么研究?學生交流研究方案,小組之間

互相評價,找到大家一致認為好的辦法。

6、啟發(fā)談話:教材中“王康”小組也進行了設計,看看他們是怎么

研究的,對你們有什么啟發(fā)嗎?請看教材。

7、講述:看了教材中的方法,你們一定也有了許多更好的想法,現(xiàn)

在小組內的同學一起商量,制定一個比較完善的研究計劃來。

8、學生小組活動,制定、修改研究計劃。

(意圖:啟發(fā)學生小組合作,充分調動創(chuàng)造性思維,設計研究計劃,

教材中“王康小組”的研究方法為學生提供了范例,期望學生從中得

到啟發(fā),想出更好的研究辦法,使計劃更臻于完善。同時也使學生知

道,做事要有合理的安排和計劃,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四、自主探究:

1、講述:有了明確的研究計劃,接著就可以開始研究了。按你們的

計劃,選取材料,合作研究吧!別忘了,把看到的現(xiàn)象和得到的結論

及時的記錄下來,記錄在表格中。

2、學生活動:研究土壤。(教師巡視,隨時對學生的研究情況進行調

控,根據(jù)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沒有想到的,教師可以進行示范性的演示

實驗)

(意圖:本環(huán)節(jié)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注重學生間的合作,實

驗能力、觀察能力、記錄能力等各種能力的培養(yǎng)也要兼顧。教師要隨

時指導,不讓學生的研究偏離主題。)

3、談話:說說各組的研究結果吧!和你們的猜測是一樣的嗎?

4、學生交流:對土壤的研究情況。當一個小組匯報完時,請其他組

的同學進行評價。

(意圖:交流研究的結果,使學生感受到研究成功時的喜悅,同時

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描述能力,和認真傾聽別人發(fā)言的好習慣。)

5、談話:通過剛才的研究,這回你們認為土壤是混合物嗎?它是由

哪些物質混合而成的?

6、學生匯報:土壤是混合物,是由泥土、沙、死亡了的生物殘體、

水、空氣等物質混合而成的。(教師板書)

(意圖:教師幫助學生理清思路,從而使學生驗證假設,知道設想

是正確的,通過探究活動,可以得出科學的結論:土壤是一種混合物,

而且是由水、空氣、沙子等多種物質混合而成的。)

五、拓展延伸:

1、談話:我們學校準備為草坪更換土壤,你們知道什么樣的土壤最

適合嗎?學生說出自己的看法。

2、談話:你怎么知道的?還能從哪里得到這些知識呢?學生交流獲

得信息的辦法。如:查圖書、上網(wǎng)、向有經(jīng)驗的人請教……

3、談話:我們的土壤適合什么樣的植物生長呢?想繼續(xù)研究嗎?我

們可以在課后自己找伙伴進行研究,在學期末我們準備召開一次研究

成果匯報會,我非常愿意和大家一起研究,歡迎隨時來找我!

(意圖:把本節(jié)課的內容進行拓展,使學生對土壤的研究在課后能

夠繼續(xù)進行下去,保持和發(fā)展學生對周圍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

時也培養(yǎng)學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板書設計:

研究土壤

問題:土壤是混合物嗎?

假設:土壤是混合物,可能有水、沙子、植物、空氣……

研究結論:土壤是一種混合物,是由泥土、沙、死了的生物殘體、水、

空氣等物質構成的。

第二單元空氣

教學目標:

1、引領學生實際進行運用感官感覺空氣的活動,讓他們充分感知空

氣,并通過設計實驗,使他們學會借助其他介質來觀察空氣,從而學

習一種新的科學探究方法。

2、引領學生用把空氣和石頭、水相比較的方法判斷空氣沒有一定的

形狀和體積,但有重量,從而認識空氣這種物質的性質,并建立固體、

液體、氣體的概念。

3、引領學生充分開展猜想的活動,猜想足球運動員用很大的力量踢

球,腳為什么不會受傷,足球為什么能飛得那么遠?進而引導他們通

過實驗,探究出很大體積的空氣可以被壓縮進很小的空間里,并通過

實驗獲得被壓縮的空氣具有彈性和彈力,從而驗證他們關于足球的猜

想。

4、引領學生繼續(xù)應用借助媒介的實驗方法,判斷空氣可以流動形成

風,并認識風是空氣在外力的作用下才產(chǎn)生流動的,從而為學生以后

探究自然界風的形成奠定基礎。

5、引領學生充分開展猜想的活動,猜想足球運動員用很大的力量踢

球,腳為什么不會受傷,足球為什么能飛得那么遠?進而引導他們通

過實驗,探究出很大體積的空氣可以被壓縮進很小的空間里,并通過

實驗獲得被壓縮的空氣具有彈性和彈力,從而驗證他們關于足球的猜

想。

6、通過引領學生經(jīng)歷對壓縮空氣應用于人們的生產(chǎn)和生活的調查活

動,使學生體會科學技術就在我們身邊,科學技術能夠改善我們的生

活。

第一課時了解空氣

教學目標:

1、科學探究:引領學生經(jīng)歷運用感官或借助其他介質觀察與探究空

氣的過程,讓他們充分感知空氣。

2、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生動有趣的活動,激發(fā)學生強烈的好

奇心與積極的探究欲,并愿意把自己對空氣的感知、認識與同學們交

流分享。

3、科學知識:初步知道空氣是一種無色、無味、透明的氣體,知道

空氣是實實在在存在的,空氣要占據(jù)空間。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空氣的存在、以及空氣占據(jù)著空間。

2、難點: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得出結論的能力。

教學準備:

1、教師用:水槽、氣球、塑料袋、可樂瓶、漏斗、杯子等材料。

2、學生用(4人一組):瓶子、氣球、紅色彩筆、注射器、紙張、乒

乓球等。

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

1、今天我們要學習什么?了解空氣。

2、空氣是怎樣的呢?玩空氣袋,你對空氣有什么發(fā)現(xiàn)嗎?看看誰發(fā)

現(xiàn)的空氣的秘密多?(拿著空氣袋到前面來介紹,說說自己對空氣的

發(fā)現(xiàn)。)

3、“吹氣球”游戲。

(二)吹氣球活動,初步感知空氣占據(jù)空間。

1、猜測:老師把氣球放到瓶子里吹,氣球是否能吹大?

2、學生活動,匯報。

3、引導思考一一推翻這些假設。

4、現(xiàn)在我們來仔細觀察這些小瓶,看看瓶子上有什么秘密?

5、用手初步感知瓶里有空氣。

6、學生活動

7、交流:看來瓶子里的氣球能否吹大和瓶子的空氣有關,前面我們

用手感受到里面有空氣出來,那有沒有辦法讓大家看到里面的空氣

呢?請你設計一個小實驗。

8、學生設計實驗。

9、達成共識:空氣占據(jù)了瓶子的空間

(二)自行設計實驗進一步認識空氣占據(jù)空間

1、老師還為大家還準備了一些生活中常見的材料,你們能利用這些

材料證明空氣也占據(jù)它們的空間?分小組討論。我們來比一比,哪組

設計的方法多又好。

2、分組從抽屜里拿出材料,開始實驗。

3、分組匯報:

A、你們是用什么器材來設計的?

B、是怎么做的?(還有什么好的設計嗎?其他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C、在實驗中你看到了什么?

D、這說明了什么?

(三)拓展延伸

1、現(xiàn)在老師這里有一袋醬油,要倒到這個瓶子里去,仔細觀察,你

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誰能解釋一下嗎?醬油為什么不能順利的進入這個瓶子?

3、小組討論交流:你有辦法讓醬油能順利的進入這個瓶子嗎?

4、分組設計,教師巡視。

5、匯報交流。

6、總結。

第二課時被壓縮的空氣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和實驗使學生具有觀察、探究空氣的能力。

2、使學生產(chǎn)生對空氣的好奇和探究空氣的欲望。

3、通過實驗,使學生了解壓縮的空氣有彈性,會產(chǎn)生彈力這一科學

道理。

教學重點:使學生了解壓縮的空氣有彈性,會產(chǎn)生彈力這一科學道理。

教學難點: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的思維,使學生能自主地用科學的方法來

研究身邊遇到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教師出示一個籃球)能向里面打氣嗎?(教師打一下)還能嗎?

(再打兩下)籃球已經(jīng)這么鼓了,為什么還可以向里面打氣呢?

2、籃球內的空氣是壓縮空氣,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被壓縮的空氣。

二、玩籃球,初步感知壓縮的空氣有彈性,具有彈力

1、(教師演示:把籃球放在空中讓籃球自由落體)同學們看到了什么

現(xiàn)象?籃球為什么會彈起來?還有其它意見嗎?

2、老師這里還有兩個籃球(教師出示另外兩個籃球),請同學們猜想

一下,這三個籃球從同一高度自由掉落時,哪個籃球彈得高?

3、教師把三個籃球按順序依次從同一高度自由下落。

4、同學們觀察到了什么現(xiàn)象?你認為籃球彈得高度主要跟什么有

關?

三、玩注射器,進一步研究壓縮的空氣具有彈力

1、空氣看不見、摸不著,注射器是幫助我們研究壓縮空氣的好材料。

(教師出示注射器)要使用注射器,必須先了解(注射器)。注射器

是由哪兒部分組成的呢?請各組材料員領取材料,領到材料的小組可

以開始觀察了。

2、學生觀察,教師巡視激勵。

3、我們來交流一下大家的發(fā)現(xiàn)。

4、下面我們來玩玩注射器,怎么玩呢?一位同學將空氣抽進注射器

內,然后用橡皮堵住管口,用力壓活塞,壓的時候針筒一定要豎直向

下,不能左右搖晃,否則,里面的空氣容易跑出,壓的時候刻度要面

向另一位同學,另一位同學要觀察發(fā)生的現(xiàn)象,并做好記錄。

在玩的過程中,老師還有三點要求:

記錄表是這樣的,上面三欄分別記錄壓之前,壓到頂和放手后活

塞所指的刻度,三次實驗做完后,要記錄下自己實驗時的感受和從中

你的發(fā)現(xiàn)?明白了嗎?

5、請各組材料員來領取材料,領到材料的小組可以開始實驗了。請

記錄員按要求及時做好記錄工作。

6、教師巡視

7、我們先來交流一下大家記錄的數(shù)據(jù)。

誰來說說在實驗過程中你有什么感受?面對這些實驗數(shù)據(jù)和自

己在實驗時的感受,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8、現(xiàn)在我們發(fā)現(xiàn):空氣可以被壓縮,但不能無限壓縮;壓縮空氣有

彈性,會產(chǎn)生彈力。

四、結合實際,鞏固知識

老師有個問題想請教大家,在我們的周圍有哪些物體是利用壓縮

空氣有彈性,會產(chǎn)彈力這個科學道理來制作的?

五、做空氣槍

1、老師這里還有一樣東西(出示空氣槍并演示)。

2、同學們想不想自己動手來制作一支空氣槍?為了做好空氣槍,老

師給大家提三點制作空氣槍的建議。

3、請各組材料員上來領取材料,領到材料的小組可以制作空氣槍了。

4、為什么你的子彈能射出去呀?

5、要想使你的子彈射得更遠,你有什么辦法?

6、有興趣的同學請在課后改進空氣槍,并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舉行

空氣槍射擊比賽,看誰的空氣槍射得遠。

板書設計:

被壓縮的空氣

有彈性

會產(chǎn)生彈力

第三課時流動的空氣

教學目標:

(一)科學探究

1、能根據(jù)假象答案,自行設計觀察空氣流動的方法,制定簡單的科

學探究活動計劃。

2、能用各種感官直接感知空氣的流動,并用簡單的語言和繪圖方式

表達出探究的結果。

(二)科學知識

1、認知流動的空氣就是風,并學會自己制造風。

2、初步學會借助觀察煙的飄散軌跡,觀察教室里空氣的流動情況的,

進而感知風在教室里的活動情況。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培養(yǎng)大膽嘗試新的探究方法,樂于探究與發(fā)現(xiàn)周圍事物奧秘的欲

望。

2、培養(yǎng)科學探究能力和認真、細致的科學態(tài)度及科學精神。

3、養(yǎng)成保持室內空氣流動的衛(wèi)生習慣。

教學重點:

1、空氣的流動就是風。

2、借助觀察受風影響的可見物的運動情況來觀察教室里風的運動情

況。

教學難點:借助觀察受風影響的可見物的運動情況來觀察教室里風的

運動情況。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醋、酒精燈、石棉網(wǎng)、三角支架、燃燒皿。為每個小

組準備一支香、一合火柴,一些蠟燭、細塑料線。

2、學生準備:每人準備一種可以制造風的用品。

教學過程:

一、感受(觀察)空氣的流動——風。

1、請一位同學到教壇前面感受風,其他同學進行觀察。

2、你認為這些風是怎樣形成的呢?(流動的空氣形成風)

板書課題:流動的空氣

二、學習空氣流動形成風。

1、什么是風依教材第一段文字講解:流動的空氣就是風;

2、講解:(可結合示范)空氣流動得慢時會形成微風,流動得快時,

就會刮起大風。

三、探究教室里空氣流動的情況

提問:現(xiàn)在我們教室里有風嗎?(學生提出假設。)

1、利用鼻子聞氣味,感知教室里的空氣在流動。

(1)教師在講臺上加熱醋,提醒誰聞到氣味的就把手舉起來,并注

意觀察其他同學是否也聞到氣味,他們舉手的先后順序怎樣。

(2)學生匯報:用手比畫出路線。(隨學生匯報教師在黑板上畫出路

線圖)

(3)你猜是誰把醋的酸味送到你的鼻子的嗎?(流動的空氣)

2、學習借助觀察受風影響的可見物的運動情況來觀察風的運動情況。

(1)設計實驗

有什么辦法可以觀察到有風呢?(讓學生說出他們的見解)我們

就借助香的煙或蠟燭的火焰來觀察教室里的空氣的流動情況,并猜出

我們教室里風運動的路線。把路線畫在報告表上。

(2)你打算怎樣借助香的煙或蠟燭的火焰來找出教室里的空氣的流

動路徑呢?

(讓學生自由組合四人小組,隨香的煙或蠟燭的火焰的吹向走一

走,找出教室里的空氣的流動路徑。要求:1、要注意用火安全。2、

熄滅香火時注意衛(wèi)生。)

(3)小組實驗:(教師巡視、注意環(huán)境的變化)

(4)匯報:教師投影學生所畫的空氣流動路線圖;學生用走一走路

徑。

四、認識大自然里的風。

1、在大自然中,我們在那里還看到有風呢?你是怎樣知道正在刮風

的?

2、你知道大自然中有那些類形的風?

五、學習制造風。

1、導入:在自然界里到處都有風,但有時在炎炎夏日卻一點自然風

也沒有,那時候我們可以怎么辦?現(xiàn)在我們也能制造風嗎?

2、討論:(1),你們制造什么風?(2)選用什么工具?(3)怎樣制

造風?

3、學生活動

注意:當風吹起的時候你能觀察到什么?感受到什么?當風靜止

后有沒有這種現(xiàn)象?

4、匯報:結合演示說:我是怎樣制造風的。(投影實驗報告表)

5、認識熱風和冷風

導入:夏天的風與冬天的風感覺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會有冷熱不

同的風?我們也能制造出熱風和冷風嗎?(舉例說說制造熱風和冷風

的例子)

(六)、作業(yè):收集有關空氣和我們的生活、以及動物、植物生活的

資料。

第四課時空氣和我們的生活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通過實際感受,體驗空氣對于生命的重要性。

2、通過經(jīng)歷收集和整理資料的過程,體會運用資料也是科學探究的

重要方法。

3、使學生知道空氣是所有生命存在的重要條件,使學生潛移默化地

感受到保護空氣、珍惜生命的情感、態(tài)度與保護環(huán)境價值觀的教育。

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認識人的生命離不開空氣,空氣是我們維持生命的必

需條件。

2、教學難點:空氣對生命的意義。

教學準備:

課前組織學生收集關于人、動物、植物和空氣關系的資料(文字

資料、圖片資料、影像等)。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提到空氣我們通過前面的學習已經(jīng)比較熟悉了吧,誰能說說空氣

和我們的生活有什么關系呢?(2分鐘討論之后匯報)(板書:空氣

和我們的生活)

二、游戲:

用手放在鼻前感受呼吸(呼氣、吸氣)。教師告訴學生什么是一

次完整的呼吸。除此方法,呢還能用什么方法感受自己的呼吸?(學

生討論交流)

三、測定呼吸次數(shù)

1、給自做個測定,每分鐘呼氣多少次、吸氣多少次,并做好記錄

2、教師帶領學生到操場跑200米,結束后立刻回教室測定自己一分

鐘呼吸多少次,并做好記錄。

3、比較兩次測定的結果,你有什么新發(fā)現(xiàn)?這說明了什么?(平靜

和運動時都需要呼吸空氣,平靜的時候呼吸的次數(shù)少,活動的時候呼

吸的次數(shù)多,活動越劇烈,需要的空氣越多。)

四、憋氣游戲

1、憋氣比賽,提醒注意安全:如果感到不舒服就停止,不要硬撐著

憋氣。談談比賽時的感受。這說明了什么?

2、討論:沒有空氣我們能活下去嗎?(我們的生命離不開空氣,如果

沒有空氣,我們就會死亡。)

3、推測:潛水員在水中為什么要帶上氧氣瓶?(無論我們到什么地方,

我們都需要空氣。)

五、空氣和我們的關系

根據(jù)書中的漫畫和課外資料調查討論(資料交流):

(1)在自然界里,我們和動物、植物是什么關系?

(2)我們和動物、植物在什么樣的環(huán)境里才能生活得好?

(3)生活在陸地上的動物是怎樣呼吸空氣的?

(4)生活在水中的動物是怎樣呼吸空氣的?

(5)植物、昆蟲、土壤里的小動物是怎樣呼吸空氣的?

五、單元小結

我們已經(jīng)知道了空氣方面的哪些知識?你是通過什么知道這些

知識的?通過收集資料和閱讀教材上的資料,我們又想到了什么?

第三單元植物的一生

教學目標:

1.組織學生親歷種植、培養(yǎng)鳳仙花的活動。在活動過程中,使學生

領悟珍愛生命的意義,知道愛護花草樹木。

2.鼓勵學生完成植物生長全過程的觀察活動。學會持續(xù)地、多方面

地對一事物進行觀察,提高科學探究的能力。

3.在種植活動中,促進學生間的相互配合和交流,使他們學會與人

合作。

4.收集學生觀察記錄活動的信息,及時給學生以必要的幫助和指導。

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懂得栽培植物的正確方法;學會用數(shù)據(jù)、圖畫、

語言描述等方法交流自己的觀察結果;運用整理信息的方法發(fā)現(xiàn)事物

變化的簡單規(guī)律。

5.組織和指導學生通過種植風仙花的活動認識植物的根、莖、葉、

花、果實及種子;了解植物的生長過程;知道一粒種子能夠發(fā)育成一

株植物,并再次結出多粒種子,從中理解植物生命周期的涵義。

第一課時種子變成芽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學習用方大鏡,鐐子等工具,對各種常見植物的種子進

行比較細致的觀察,體會觀察是認識世界的一種方法。

2、引導學生想出多種便于觀察種子發(fā)芽情況的方法,并能以自己擅

長的方式表述自己的想法。

3、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養(yǎng)成傾聽別人意見,修正

自己觀點,尊重他人勞動成果的習慣。

4、在研究與交流過程中,簡單歸納概括常見種子的構造特征,初步

學習制定觀察方案。

教學重點:對各種植物的種子進行觀察。

教學難點:簡單歸納概括常見種子的構造特征。初步學習制定觀察方

案。

教學準備:每小組四個鏡子,兩個放大鏡,一把小刀,兩張記錄單,

提前浸泡一些常見植物的種子,白紙,若干鳳仙花種子,蠶豆苗一株。

第一課時

一、蠶豆苗引出種子。

1.出示蠶豆苗。提問:這是什么?是怎樣變來的?你又是怎樣知道

的?

2.小結:聽說過,看到過還不夠,要親自做一做,仔細地觀察,才

是做科學研究。

二、觀察種子。

1.出示各種種子。提出:仔細觀察它們分別是什么種子?它們是什

么樣的?鳳仙花種子有什么特征?

2.學生交流匯報。

三、認識種子內部構造。

1.提出:想不想了解種子的內部秘密?

2.學生剝一剝,切一切后。提問:(1)有沒有好的方法,看到它們

里面的秘密呢?(2)學生討論交流方法。

3.小結:浸泡需要一些時間,老師已經(jīng)浸泡好了一些植物的種子。

(教師提供浸泡過的種子。)

4.你準備怎樣觀察?學生討論交流方法。

5.要求兩兩配合,用鐐子剝種子皮。比一比。

6.分組觀察,并填寫觀察表。

7.匯報交流各組的觀察結果。

8.小結:種子外邊有種皮,里面有子葉,胚芽,胚根等。

四、推測種子的生長變化

1.大家了解了種子的構造,你認為植物與種子的內部結構是一個怎

樣的關系?有沒有辦法可以直接觀察到種到土里的種子發(fā)育情況。

2.學生猜測。收集保留意見。

3.討論播種觀察的方法,需要的材料。

4.匯報交流,修正方案。

5.各組商量下節(jié)課需要的材料,然后準備。

第二課時芽長成苗

教學目標:

1、知道芽長成苗的過程;

2、了解鳳仙花莖、葉的特點;

3、培養(yǎng)學生善于觀察及思考的習慣。

教學重點:認識長成苗的過程

教學準備:學生種的苗、觀察日記、教師種的苗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成果展覽,比一比,看看哪組的苗長得比較好?

2、介紹種植培育的經(jīng)驗

二、認識種子成長的過程

1、小組討論:根據(jù)每人給芽長成苗記錄的觀察日記,總結出小組芽

長成苗的主要過程。

2、小組匯報,教師板書。

⑴發(fā)現(xiàn)芽先長出什么?采取什么方法才能觀察到?

⑵什么時間鉆出土?靠得是什么力量?

⑶種皮是什么時間脫落?

⑷第二片葉從什么時間、什么地方長出?

3、出示教師的一周、二周、三周苗,讓學生直觀認識芽長成苗的過

程。

4、說說在上《種子》一課中的假設是否相同?

三、觀察鳳仙花的莖、葉。

1、討論觀察方法。

2、分組觀察鳳仙花。

3、匯報:

⑴說說葉的特點。(顏色、形狀、葉脈等)

⑵第一對葉子和其他葉子有什么不同?

⑶哪部分是屬于莖?

⑷莖有什么特點?

4、畫一畫鳳仙花

四、課堂延伸:你知道鳳仙花的花什么時候開?請仔細觀察記錄。

第三課時開花了!結果了

教學目標:

1.通過討論觀察結果,了解與植物生長有關的因素。

2.學習觀察花的結構方法,認識花的結構,以及與果實的關系。

教學重點:認識花的各部分結構。

教學難點:解剖花。

教學準備:鐐子一人一個,鳳仙花每人一朵,科學文件夾,觀察記錄

表。

一、導入

1.上節(jié)課我們研究了什么?

2.你當時如何推測兒周后鳳仙花的高度變化和開花結果的?

3.經(jīng)過一個多月的實踐觀察,想必你們一定有很多發(fā)現(xiàn),興奮嗎?

(1).學生回憶回答。

(2).學生回憶推測。

(3).學生回答。

二、發(fā)布消息

1.現(xiàn)在就讓我們來當當新聞發(fā)布員,你有什么令人興奮的消息需要發(fā)

布呢?

2.新聞發(fā)布會現(xiàn)在開始。

板書:(1)誰最先發(fā)現(xiàn)花芽

(2)誰種的鳳仙花最早出現(xiàn)花芽

(3)第一朵花是哪一天開的

(4)鳳仙花生長的高度有何變化

三、解剖花

1.解剖花的方法并示范用鐐子細心地從外到內撕下花的各部分,并介

紹花的各部分。

2.認識花的各部分,實物投影學生解剖的花。

3.果實長在什么地方呢?

4.六一兒童節(jié)馬上到了,我們把自己解剖的花貼到文件夾上,祝愿全

國的小朋友節(jié)日快樂,比一比誰貼得最美。

四.小結延伸

1.你還想觀察什么?推想一下果實成熟時間以及樣子等?

2.做好觀察記錄,下節(jié)課討論,發(fā)布信息吧!

(1).學生自由推想。

(2).學生明確作業(yè)。

第四課時果實和種子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用捏開果實,數(shù)一數(shù),算一算的方法,估算一株鳳仙花

大約有多少種子,體會理解植物“繁殖”的意義。

2.引導學生學會整理記錄資料,知道鳳仙花的主要生長過程,知道

鳳仙花身體有根,莖,花,果實及種子6部分。

3.初步學會畫折線圖,并能看圖分析。

教學重點:對記錄材料進行整理,統(tǒng)計。

教學難點:根據(jù)記錄,資料畫折線圖,并進行看圖分析。

教學準備:鳳仙花主要生長過程圖片,板畫折線圖表,鳳仙花果實若

干,學生觀察記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上節(jié)課我們研究了什么?你是如何推測果實成熟的?結果怎樣?

觀察中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

2.學生匯報交流。(果實,果形等)

二.估算種子

1.提出:我們來估算一下一株鳳仙花大約有多少粒種子?問:怎樣

才能估算才能更準確些?

2.學生分組討論。

3.匯報交流。

4.學生分組估算。

5.匯報交流。

三.鳳仙花的主要生長過程

1.我們經(jīng)過十幾周的觀察,你發(fā)現(xiàn)鳳仙花從種子到新種子,經(jīng)歷哪

些生長過程?經(jīng)過了多少時間?

2.根據(jù)學生表述,出示圖片。

3.根據(jù)記錄日期計算鳳仙花的生長周期。

四.認識植物一身有個部分組成

1.我們在觀察鳳仙花一生中,發(fā)現(xiàn)它的身體共有兒個部分組成?

2.學生匯報后歸納:根,莖,葉,花,果實及種子6部分。

五.畫制折線圖

1.我們把收集到的鳳仙花生長的高度變化數(shù)據(jù)制成折線圖,看看我們

能發(fā)現(xiàn)什么秘密。

2.出示畫折線方法,然后補充說明。

3.學生分組畫圖。

4.交流匯報。

六.總結延伸

第四單元動物的生命周期

教學目標:

1.指導并鼓勵學生積極開展養(yǎng)蠶的活動;鼓勵學生在養(yǎng)蠶的活動中

發(fā)現(xiàn)生命的發(fā)展變化,并通過養(yǎng)蠶的活動經(jīng)歷和體驗,進行珍愛生命、

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教育。

2.組織和指導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經(jīng)歷一些基本的活動過程。

(1)經(jīng)歷對蠶進行養(yǎng)育的過程;

⑵經(jīng)歷對蠶卵、蠶寶寶、蠶蛹、蠶繭等蠶一生形態(tài)變化的觀察和描

述過程;

⑶經(jīng)歷用蠶的一生的發(fā)展變化與其他動物相比較,發(fā)現(xiàn)動物生命周

期的過程;

(4)經(jīng)歷對蠶身體變化的比較和測量的過程;

(5)經(jīng)歷對事物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堅持不懈地觀察記錄的過程。

3.組織指導學生在養(yǎng)蠶的活動中,獲得關于動物生命的變化、動物

和食物、動物和環(huán)境等多方面的認識。

第一課時迎接蠶寶寶的誕生

教學目標:

指導并鼓勵學生積極開展養(yǎng)蠶的活動;鼓勵學生在養(yǎng)蠶的活動中

發(fā)現(xiàn)生命的發(fā)展變化,并通過養(yǎng)蠶的活動經(jīng)歷和體驗,進行珍愛生命、

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教育。

教學準備:

供小組或個人觀察用的蠶卵,放大鏡和養(yǎng)蠶用的小盒。教師應準

備一些其他動物卵的圖片或實物。

教學過程:

1.談話:

誰知道美麗的蝴蝶是什么變來的?大自然中就有不少的動物像蝴

蝶一樣,在生長的不同階段會有很大的變化和差異,蠶的一生就要經(jīng)

過多次的變化。

2.蠶卵的觀察:

(1)觀察蠶卵,讓學生思考:蠶也是生命

(2)用放大鏡觀察蠶卵,描述蠶卵的大小

(3)還有什么新發(fā)現(xiàn)?但生命在哪里呢?形狀和顏色。

3.比較不同動物的卵,發(fā)現(xiàn)它們的異同點。

(1)討論:哪些動物像蠶一樣產(chǎn)卵?

(2)討論過程中教師可以適時地出示一些動物卵的圖片并提問物產(chǎn)卵

的地方一樣嗎?”

(3)討論:這些動物的卵有相似的地方嗎?

4.討論蠶寶寶出世前的準備。

(1)“誰知道我們出世前,我們的媽媽給我們準備了些什么?”

(2)“小鳥出世前,鳥媽媽會給小鳥準備些什么?”

(3)“蠶寶寶出世前,我們應該給它們準備些什么呢?”

5.從卵里出來的小生命。

討論:“我的蠶寶寶孵出來了,我們能為它做些什么呢?”

⑴觀察剛孵化出來的蠶是什么樣的。

⑵給蠶寶寶準備好干凈的桑葉,蟻蠶吃的桑葉還要切成碎片或條狀。

⑶記錄蠶寶寶的生長過程,有哪些辦法?

“蠶寶寶一出世我就給它畫一張像,然后隔一段時間就畫一張。”“我

給蠶寶寶照相。我出生、滿月、一歲時一,我的爸爸、媽媽都給我照相

“蠶寶寶吃桑葉的樣子可愛極了,我把它記下來。”

6.測量蠶寶寶的體長。

⑴討論:怎樣做能讓蠶寶寶長得又大又壯?

(2)蠶寶寶一天天長大,我要隔三天就測量一下它的體長。

第二課時可愛的蠶寶寶

教學目標:

組織和指導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經(jīng)歷一些基本的活動過程。

教學準備:

1、學生用:放大鏡,直尺,天平。

2、教師用:有關蠶蛻皮的圖片或多媒體資料,其他動物幼體的圖片

資料。

教學過程:

1.引入

蠶寶寶出生已有兩周了,在這兩周里,大家發(fā)現(xiàn)了蠶寶寶的哪些變

化?

2.交流蠶的新變化。

⑴描述蠶寶寶身體大小、顏色等方面的變化。

⑵描述蠶寶寶吃桑葉的情形及蠶寶寶食量的變化。

⑶描述其他新發(fā)現(xiàn)。

3.觀察蠶寶寶換外衣。

⑴交流:說說你是怎樣發(fā)現(xiàn)蠶寶寶蛻皮的。說說觀察到的蠶寶寶蛻

皮的過程。蛻皮前后的蠶寶寶是什么樣的?蠶寶寶蛻皮要用多長時間?

你的蠶寶寶蛻了兒次皮?

⑵記錄蠶的這些變化情況。

⑶觀看蠶寶寶蛻皮過程的錄像片。

(4)討論:蠶寶寶為什么要蛻皮?將要蛻皮的蠶寶寶是怎樣的?我們小

時候穿的衣服和現(xiàn)在穿的衣服有什么差別?蠶寶寶慢慢長大了,誰來

給它換新衣服?

4.觀察身肥體壯的蠶寶寶。

(1)用放大鏡觀察蠶寶寶身體的各部分是什么樣的。

(2)蠶寶寶怎樣吃食物?

⑶蠶寶寶怎樣運動?

(4)討論:蠶寶寶身體兩側的小黑點有什么用。

(5)量一量蠶寶寶的身體長度。

(6)稱一稱蠶寶寶有多重,比比誰的蠶寶寶大。

(7)把你的蠶寶寶畫下來。

5.討論比較,其他動物和它們的寶寶。

⑴美麗的蝴蝶和它的寶寶是怎樣的?

⑵袋鼠和它的寶寶是怎樣的?

⑶青蛙和它的寶寶是怎樣的?通過比較,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說說你的發(fā)

現(xiàn)。

6.蠶寶寶為自己蓋新房。

⑴觀察蠶寶寶為自己蓋新房前身體是什么樣的

⑵你能幫蠶寶寶蓋新房做些什么?

⑶觀察蠶寶寶是怎樣為自己蓋新房的。

(4)觀察蠶寶寶為自己蓋新房,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第三課時蠶寶寶變了新模樣

教學目標:

組織和指導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經(jīng)歷一些基本的活動過程。

教學準備:

1、學生:蠶繭,小剪刀,手電筒,竹簽,絲綢制品。

2、教師:熱水,小碗。

教學過程:

1.引入。

蠶寶寶已經(jīng)住進了自己做的房子里,猜猜蠶寶寶在房子里變成了

什么樣?

2.觀察蠶蛹。

(1)小心地剪開一個蠶繭,取出蠶蛹。

⑵觀察蠶蛹,描述蠶蛹是什么樣的。比較蠶蛹與蠶寶寶有哪些不同,

有沒有一樣的地方。

⑶蠶繭里還有什么?這是怎么回事?

(4)蠶蛹還會有變化嗎?

⑸畫一個蠶蛹。

3.觀察蠶繭。

(1)看一看、摸一摸蠶繭,說說蠶繭是什么樣的?

⑵聽一聽,蠶蛹睡覺會不會打呼嚕?

⑶測量蠶繭的長度。

(4)想辦法稱一稱蠶繭的重量。

(5)選一個蠶繭,試著把蠶繭上的蠶絲拉出來,容易拉嗎?

(6)把蠶繭放在熱水中泡一下,再來拉絲,情況怎樣?

⑺把拉出來的蠶絲,小心地繞在紙板上。比一比,誰拉的絲斷頭少。

(8)想辦法量一量,一個蠶繭的蠶絲有多長。

4.了解蠶絲制品及其歷史。

(1)蠶絲制品為什么受到人們的喜愛?

⑵閱讀有關“絲綢之路”的資料。

第四課時蠶的生命周期

教學目標:

組織指導學生在養(yǎng)蠶的活動中,獲得關于動物生命的變化、動物

和食物、動物和環(huán)境等多方面的認識。

教學準備:學生對蠶寶一生所作的記錄。

教學過程:

1.交流蠶繭發(fā)生的變化。

(1)蠶繭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⑵蛹到哪里去了?

⑶從蠶繭里鉆出來的東西是不是蛹變的?

(4)蠶繭里現(xiàn)在還有什么?

2.觀察蠶蛾的形態(tài)特征和行為。

⑴觀察蠶蛾。

⑵描述蠶蛾的身體。它有幾部分?各部分是什么樣的?

⑶比較蠶蛾與蛹。它們有哪些不同?

(4)找一找,蠶蛾身體的各部分分別是從蠶蛹的哪些部分發(fā)育而成的

⑸比較雄蛾和雌蛾。

(6)觀察雌蛾怎樣產(chǎn)卵。

⑺數(shù)一數(shù),一只雌蛾能產(chǎn)多少卵。

(8)觀察剛產(chǎn)下的卵是什么顏色?顏色會變嗎?

3.小結蠶的一生。

分組活動。整理記錄、研究蠶的一生經(jīng)歷了兒個階段,每個階段

約經(jīng)歷多長時間。

4.認識其他動物的生命周期。

⑴蝴蝶一生經(jīng)歷了兒個階段,每個階段約經(jīng)歷多長時間?

⑵鱷魚一生經(jīng)歷了兒個階段,每個階段約經(jīng)歷多長時間?

(3)青蛙、貓、狗等動物的一生是不是與蝴蝶、鱷魚有相同的經(jīng)歷?

(4)從以上事實中,我們能發(fā)現(xiàn)什么?

第五單元沉和浮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從觀察身邊的物體開始,研究觀察物體在水中沉浮現(xiàn)象;

鼓勵學生在觀察研究活動中自己解決有關沉浮的問題,在課外進行一

些設計、制作小船和〃潛艇〃的活動;在活動過程中學習、方法,體驗

科學探究的樂趣,保持發(fā)展探究周圍事物的興趣和好奇心。

2.組織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經(jīng)歷一些觀察研究活動的過程。經(jīng)歷

對物體沉浮現(xiàn)象的觀察描述和解釋的過程;經(jīng)歷簡單的推測、驗證活

動過程;經(jīng)歷對觀察研究結果的簡單整理、分析的活動過程;經(jīng)歷觀

察方法的設計、改進的活動過程;經(jīng)歷一個典型的“觀察——發(fā)現(xiàn)一

一推測——驗證”的科學探究活動過程;經(jīng)歷一個對原有認知進行自

我否定、修正的思維活動過程;經(jīng)歷按一定要求進行簡單的設計、制

作的活動過程;初步經(jīng)歷通過控制變量進行歸因研究的活動過程。

3.組織、指導學生在精心設計的觀察研究活動中,獲得關于物體沉

浮和物體本身大小輕重關系的認識,并認識到物體的沉浮還與承載的

液體有關;鼓勵學生在此基礎上,閱讀收集更多的相關信息資料,豐

富自己的認識,修正、完善原有的認識。

第一課時物體在水中是浮還是沉

教學目標:

1、過程與方法:學生經(jīng)歷“猜測——驗證——結論”的科學探究過

程,掌握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

2、知識與能力:了解物體的沉浮與物體的大小和輕重的關系:大小

相同時,重的物體容易沉,輕的物體容易??;重量相同時一,大的容易

浮,小的容易沉。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使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培養(yǎng)學生勇

于探索的科學精神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教學重點:組織學生經(jīng)歷科學的探究方法,研究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與

什么因素有關。

教學難點:根據(jù)實驗整理、分析研究結果,總結“物體在水中的沉浮

與大小、輕重有關”。

教學準備:

1、教師:水槽、木塊、石頭、玻璃片、天平、同重量不同體積的物

體、小刀等。

2、學生:第一組材料:木塊、土豆、泡沫塑料、蠟燭、橡皮泥、曲

別針、石頭、抹布等。第二組材料:同體積不同重量的物體。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感知沉浮

1.觀察現(xiàn)象:將木塊,石頭,玻璃片放入水中,會是什么現(xiàn)象?

2.提出問題:看到這些現(xiàn)象你想提出什么問題?

3.揭示課題今天我門就從觀察身邊的物體開始,研究它們在水中是沉

還是浮。(板書: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

二、收集事實推測探究

1.(出示更多的物體)師:大家先猜測一下,這些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

浮,再把它放入水中觀察。把推測正確的放成一堆,把推測錯誤的放成

一堆。

2.學生分組活動,填寫實驗報告單。

3.匯報小組是怎么操作的,有沒有猜測錯誤的?你們是根據(jù)什么猜測

的?

4.師:還有什么疑問嗎?(或者是討論物體的沉浮與什么有關呢?

三、觀察事實,實驗證明

1.師:物體的沉浮到底與什么有關呢?大家的意見各不相同。利用上

一組材料來進行再次研究,你們小組認為物體的沉浮與大小有關系,

就請將物體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看看沉浮有沒有規(guī)律,能得到什

么結論。如果你們小組認為物體的沉浮與輕重有關系,就請將物體按

從重到輕的順序排列,觀察沉浮有沒有規(guī)律,又能得到什么結論。

2.學生分組活動。

3.匯報(引導學生根據(jù)事實說話):你們小組研究的是哪一個問題?

觀察到的是什么樣的現(xiàn)象?得出的結論是什么?

4.師小結:剛才我們用大小不同、輕重也不同的物體看不出物體的沉

浮與什么有關系。假如我們用輕重相同的物體進行比較,看看它的大

小對物體的沉浮有沒有影響時一,會得出什么樣的結論?

5.教師演示輕重相同但大小不同的物體的沉浮情況。

①教師演示稱物體的輕重,然后將物體從大到小排列,最后點名讓學

生猜測物體的沉浮情況。

②師操作實驗,學生觀察實驗現(xiàn)象。

③討論:物體的沉浮和大小有關嗎?(改:什么情況下有關系?)

④小結:輕重相同時一,大的容易浮,小的容易沉。(板書)

6.師:物體的沉浮和輕重有沒有關系呢?我們應該選擇什么樣的材

料,怎樣進行研究呢?

7.教師提供大小相同、輕重不同的材料,學生以組設計實驗方案進行

實驗。

8.匯報小結:大小相同的物體,輕的容易浮、重的容易沉。(板書)

9.投影片出示4個問題

討論:①物體的沉浮和它的輕重有關系嗎?②物體的沉浮和它的體積

大小有關系嗎?③我們用輕重不同的物體進行比較.看不出物體大小

對沉浮的影響,這里面的原因是什么?④我們用大小不同的物體進行

比較,看不出物體的輕重對沉浮的影響,這里面的原因是什么?

四、小結全課,拓展延伸

1.你感覺這節(jié)課自己和同伴的表現(xiàn)如何?有什么收獲?

2.關于物體在水中的沉浮,你還有什么問題?還想研究些什么呢?

(學生可能談到: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能不能改變?怎樣改變物體的沉

浮呢?)

3.以小組整理實驗材料。

第二課時改變物體在水中的沉浮

教學目標:

1、通過研究活動,使學生認識到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與物體的重量、

體積有關系。

2、通過研究活動,使學生認識到不同的物體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改變

它在水中的沉浮。

3、通過設計制作“潛艇”,進一步認識物體在水中沉浮的原理及其應

用。

4、通過活動,使學生認識到用身邊的物體也可以學科學,激發(fā)學生

學習科學的興趣。

教學準備:

1、小組觀察用:水槽、小玻璃瓶、浮標、橡皮泥、泡沫塑料、石頭、

塑料筆帽、“潛艇”模型等。

2、學生準備:空飲料罐、塑料吸管、塑料礦泉水瓶等。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談話:上節(jié)課,我們研究了一些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xiàn)象,誰能說

說物體的沉浮和哪些因素有關?(指名回答)

2、(出示小玻璃瓶)這里有一個小玻璃瓶,猜測一下,把它放到水里

是沉還是?。?/p>

3、教師演示,學生觀察小玻璃瓶在水中的沉浮現(xiàn)象。

二、活動:改變小玻璃瓶的沉浮

1、師:剛才大家都看到,小玻璃瓶浮在水面上,你有辦法使它沉到

水底嗎?各組討論一下。(指名說一說討論的結果)

2、師:你們的桌上都有兩個小玻璃瓶,大家按照自己的想法試一試,

看是不是想對了。(學生分組活動)

3、師:大家都成功地使小玻璃瓶沉到水底了,那你們知道是什么發(fā)

生了變化,才使小玻璃瓶沉到水底的嗎?(指名回答)

4、師:現(xiàn)在,你能不能使小玻璃瓶懸在水中嗎?(學生活動)

5、小結:剛才大家用改變瓶子里的水量,也就是改變了瓶子的重量

的方法,改變瓶子的沉浮。都做得很好。請大家把這個方法在表中標

出來。(學生填表)

二、改變浮標的沉浮

1、(出示浮標)大家看,這是一個浮標,(把它放到水中)它是浮的,

能使它沉下去嗎?用你們桌上的浮標試一下,看誰用的辦法多?

2、學生分組活動,指名說出使用方法。

3、師:大家比較一下,改變浮標沉浮的方法,跟剛才改變小玻璃瓶

沉浮的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學生討論、發(fā)言)

4、小結:要改變浮標的沉浮,我們有兩種方法——可以改變它的重

量,也可以改變它的體積。請大家在表中標出。(學生填表)

三、改變其他物體的沉浮

1、師:現(xiàn)在,我們再來看看其他物體在水中的沉浮情況。大家桌上

都有橡皮泥、石頭、泡沫塑料,先想一想,它們是浮是沉,再驗證一

下。(學生活動)

2、師:現(xiàn)在,請大家想辦法改變它們的沉浮,對比一下,屬于表中

的哪一種,填在表中。(學生活動后,指名匯報)

3、剛才我們用了兒種不同的方法,改變物體的沉浮。大家都很聰明,

做得很好。那你們知道,改變物體沉浮的方法,在實際生活中有什么

用處嗎?(學生討論、發(fā)言)

5、拓展:師:改變物體沉浮的方法,一個很好的應用例子就是潛水

艇。你知道潛水艇是怎樣沉浮的嗎?(出示潛艇剖面示意圖,講解潛

艇沉浮原理)

五、制作、研究我們的“潛艇”

1、師:你們桌上有一個潛艇模型,大家試一試,怎樣改變它的沉浮。

(學生分組活動,指名匯報)

2、師:潛艇的設計、制作很復雜,但它的原理并不難懂。實際上,

我們利用身邊的物體,也能造出“潛艇”來。大家拿出帶來的空飲料

罐,把它裝滿水,讓它沉到水底,再想辦法使它浮起來。(學生分組

活動。指名匯報活動情況。)

3、教師小結:剛才大家用的方法,是不是跟潛艇沉浮的道理一樣?

我們大家都造出“潛艇”了!我還有更容易做、更有趣的“潛艇”呢!

六、沉浮自如的“潛艇”

1、教師用橡皮泥和筆帽在礦泉水瓶中演示“潛艇”的沉浮。告訴學

生:大家看清楚老師是怎樣做的,回家自己也做一做。做的時候想一

想,擠壓瓶子和“潛艇”下沉有什么關系?

七、總結:

今天,我們用身邊的物體做了許多活動,研究了改變物體沉浮的

方法,知道了潛艇沉浮的秘密,也認識到科學并不難學,科學就在我

們身邊,我們身邊的物體都能用來研究科學。

第三課時馬鈴薯在水中是沉還是浮

教學目標:

1、過程與方法:經(jīng)歷觀察-發(fā)現(xiàn)問題-推測一證實的科學探究過程,

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在探究過程中敢于提出

不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