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頜面局部疾病系統(tǒng)解剖圖解_第1頁
口腔頜面局部疾病系統(tǒng)解剖圖解_第2頁
口腔頜面局部疾病系統(tǒng)解剖圖解_第3頁
口腔頜面局部疾病系統(tǒng)解剖圖解_第4頁
口腔頜面局部疾病系統(tǒng)解剖圖解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關于口腔頜面局部疾病系統(tǒng)解剖圖解一、顳下頜關節(jié)的組成顳下頜關節(jié)由下頜骨髁狀突、顳骨關節(jié)面,居于二者之間的關節(jié)盤、關節(jié)周圍的關節(jié)囊和關節(jié)韌帶所組成.第2頁,共42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下頜骨髁狀突:(conclylarprocess)

兩側髁突的水平軸成145°~160°

從側面觀分前斜面(功能面)、后斜面從后面觀分內斜面、外斜面,第3頁,共42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顳骨關節(jié)面1.關節(jié)窩:似三角形,頂部有腦膜中動脈通過,后方與外耳道、中耳相鄰。2.關節(jié)結節(jié):位于關節(jié)窩的前方,顴弓根部分前斜面、后斜面第4頁,共42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關節(jié)盤位于關節(jié)窩和髁突之間,呈卵圓形,內徑較大,前后徑小,關節(jié)盤的厚度不一,覆蓋著滑膜。前帶形成前伸部中間帶最薄后帶最厚雙板區(qū)富含血管神經,易破裂穿孔第5頁,共42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關節(jié)囊和關節(jié)間隙關節(jié)囊由纖維結締組織構成,形成韌性很強的纖維囊,松而薄,沒有外力即可脫位,而關節(jié)囊不撕裂。關節(jié)盤四周與關節(jié)囊相連將關節(jié)間隙分為兩個互不相通的上、下腔。1.上腔:大而松,滑動關節(jié),盤—顳關節(jié)。2.下腔:小而窄,轉動關節(jié)又稱鉸鏈關節(jié),盤—頜關節(jié)。第6頁,共42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關節(jié)韌帶1.顳下頜韌帶2.蝶下頜韌帶3.莖突下頜韌帶第7頁,共42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顳下頜關節(jié)運動下頜運動可以分為三個基本功能運動,即開閉運動、前后運動、側方運動。開閉運動中的顳下頜關節(jié)運動

1.開頜運動下降幅度運動形式軸心活動范圍關節(jié)盤小開頜<2cm轉動運動髁突下腔不動大開頜>2cm轉動和滑動髁突下頜孔上下腔前移最大開頜打呵欠轉動髁突下腔后轉

2.閉頜運動開頜運動的反方向運動第8頁,共42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9頁,共42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前后運動中的顳下頜運動1.前伸運動:活動發(fā)生在關節(jié)上腔,覆牙合時,下頜先做小開頜運動,打開閉鎖,然后滑動。2.后退運動:循前伸運動的相反方向。側方運動中的顳下頜關節(jié)運動1.工作側:髁頭轉動,運動軸心為髁狀突—下頜支后緣的垂直軸。2.非工作側:髁頭沿關節(jié)后斜面向前下內做滑動。第10頁,共42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三顳下頜關節(jié)運動中的生物力學作用關節(jié)盤的運動:轉動運動關節(jié)盤不動;滑動運動關節(jié)盤前移同時向后轉動。翼外肌的作用:當大開頜運動時,翼外肌上頭是松弛的;當閉頜運動時,翼外肌上頭收縮,呈緊張狀態(tài)。關節(jié)間隙的變化:當咀嚼食物時—關節(jié)間隙增寬,關節(jié)內壓力降低,此時,翼外肌上頭收縮。當食物咬碎時—關節(jié)間隙復原,關節(jié)內負壓轉為正壓,此時翼外肌上頭松弛。第11頁,共42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四顳下頜關節(jié)功能解剖特點1.不僅具有轉動而且具有滑動。轉動發(fā)生在關節(jié)下腔。盤—頜關節(jié)(鉸鏈關節(jié))?;瑒影l(fā)生在關節(jié)上腔。盤—顳關節(jié)(滑動關節(jié))。2.具有多個運動軸心。小開頜:兩側髁突的水平軸。大開頜:兩側下頜孔附近、髁頭。側方運動:工作側是髁突—下頜支后緣的垂直軸(轉動),非工作側是滑動。咀嚼食物時:工作側以髁頭為軸心,非工作側以上下運動。3.顳下頜關節(jié)是一個左右聯(lián)動關節(jié)。4.顳下頜關節(jié)的解剖結構和功能與牙合關系密切。第12頁,共42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顳下頜關節(jié)紊亂張口度改變牙合關系紊亂疼痛彈響下頜運動異常第13頁,共42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關節(jié)前脫位第14頁,共42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第三節(jié)肌第15頁,共42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16頁,共42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一、表情肌

共同特點1.起自顱骨,止于皮膚;2.薄,收縮力弱,且多在上頜;3.參與表情;4.參與口腔功能;5.位于自然孔裂周圍;6.兩種排列方式:環(huán)行排列和放射狀排列。第17頁,共42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18頁,共42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口周圍肌上群名稱起點止點功能笑肌腮腺咬肌咬肌筋膜拉口角向外上顴大肌顴骨顴顳縫前方口角前方拉口角向外上顴小肌顴頜縫口角內側的上唇皮膚拉口角向外上提上唇肌上頜骨眶下緣上唇外側的皮膚拉上唇向上提上唇鼻翼肌上頜骨額突,分內外兩束內側束止與鼻大翼,外側束止于口輪匝肌拉鼻翼和口角向上提口角肌上頜骨尖牙窩口角皮膚上提口角第19頁,共42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口周圍肌下群名稱起點止點功能降口角肌下頜骨外斜線口角皮膚和口輪匝肌降口角降下唇肌下頜骨外斜線下唇皮膚和粘膜降下唇頦肌下頜骨側切牙根尖處骨面頦部皮膚使下唇靠近牙齦及下唇前伸第20頁,共42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口輪匝肌淺層(是口輪匝肌的固有纖維)中層(顴大肌、顴小肌、提上唇肌、提上唇鼻翼肌、提口角肌、降口角肌、降下唇?。┥顚樱a肌)。功能:閉唇并參與咀嚼、發(fā)音。4.頰肌:呈四邊形,參與口輪匝肌的組成。功能:牽拉口角向后,使頰部靠近上下牙列,從而參與咀嚼和吮吸第21頁,共42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22頁,共42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咀嚼肌狹義:咬肌、顳肌、翼內肌、翼外肌。廣義:還包括舌骨上肌群咬肌顳肌翼內肌翼外肌舌骨上肌群:1.二腹肌2.下頜舌骨肌

3.頦舌骨肌4.莖突舌骨肌第23頁,共42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24頁,共42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25頁,共42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26頁,共42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27頁,共42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三.頸部肌

(一)頸淺肌群1.頸闊肌:降下頜骨,牽拉下唇與口角向下。2.胸鎖乳突?。河袃深^;胸骨頭起自胸骨柄前面的上部,鎖骨頭起自鎖骨的胸骨端,兩頭匯合向后上方止于顳骨乳突。功能:兩側同時收縮,使頭后仰;一側收縮使頭向對側傾斜。(二)舌骨上下肌群第28頁,共42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29頁,共42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四.腭咽部肌(一)腭部肌名稱起點止點功能腭帆提肌咽鼓管軟骨和膜部前份:腭腱膜中份:提腭吊帶后份:腭垂肌腭咽閉合腭帆張肌翼內板基部腭腱膜拉緊軟腭,口咽開大腭舌肌舌側緣腭腱膜上提舌根,下降腭帆及縮小咽門腭咽肌甲狀軟骨后緣及咽側壁腭腱膜和硬腭后緣上提咽喉,形成腭咽弓腭垂肌腭骨鼻后棘及腭腱膜腭垂粘膜下牽拉腭垂向上(二)咽部肌1.咽縮肌2.咽提肌第30頁,共42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31頁,共42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五.口頜系統(tǒng)的肌鏈及其臨床意義(一)口頜系統(tǒng)的肌鏈1.水平肌鏈:從前向后呈環(huán)行排列由口輪匝肌、頰肌、咽上縮肌組成,和舌肌相對抗。2.垂直肌鏈:從上向下呈垂直排列,由腭帆張肌、腭帆提肌、腭垂肌、腭咽肌、腭舌肌。3.姿態(tài)肌鏈:由頭部背側的頸后部肌肉通過帽狀筋膜繞過頭頂,連接顳肌、咬肌和舌骨上下肌群組成(二)口頜系統(tǒng)肌鏈的臨床意義第32頁,共42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第四節(jié)唾液腺

第33頁,共42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一、腮腺(一)位置、形態(tài)和毗鄰腮腺位于顏面兩側,顴弓下方,外耳道前下方,下頜支后外方。第34頁,共42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淺葉上達顴弓,下至下頜角,前至咬肌后1/3淺面,后續(xù)腺體的深部。2.深葉上面:與外耳道軟骨及顳下頜關節(jié)的后面相連前內側面:與下頜支后緣及咬肌后部相連并前伸至翼內肌深面后內側面:與胸鎖乳突肌、二腹肌后腹、乳突、頸突及頸突諸肌相鄰第35頁,共42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36頁,共42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二)神經支配、血管分布及淋巴回流1.神經支配感覺:由耳大神經分支及耳顳神經腮腺之中的感覺纖維支配。交感神經:結后纖維起自交感干頸上神經節(jié),隨頸外動脈進入腮腺。副交感神經:起自延腦的下涎核,由副交感神經的節(jié)前纖維通過舌咽神經的分支——鼓室神經、巖淺小神經到達耳神經節(jié),交換神經源,節(jié)后纖維隨耳顳神經分布與腮腺。2.血管分布主要為頸外動脈的分支——顳淺動脈的分支——面橫動脈。靜脈主要由下頜后靜脈后支匯入頸外靜脈。3.淋巴回流主要經腮腺淺深淋巴結注入頸淺淋巴結和頸深上淋巴結群。第37頁,共42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下頜下腺

(一)位置、形態(tài)和毗鄰位于兩側下頜下三角內,在下頜體的內側面,舌骨舌肌和莖突舌肌之間,分較大的淺部和較小的深部,兩部在下頜舌骨后緣處相連接。1.淺部:呈卵圓形,分三面。(1)外側面:緊鄰下頜體內側面和翼內肌下部。(2)下面:被頸闊肌和頸深筋膜淺層覆蓋。(3)內側面:前部與下頜舌骨肌相連,后部借莖突舌肌、莖突舌骨韌帶和舌咽神經與咽側壁相隔。2.深部:繞過下頜舌骨肌后緣至其上面,在下頜舌骨肌與舌骨舌肌之間進入舌下間隙,前行至舌下腺后端。第38頁,共42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39頁,共42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三)神經支配、血管分布及淋巴回流:1.神經支配感覺由三叉神經分支—舌神經分支支配交感神經節(jié)后纖維起自交感干頸上神經節(jié),隨面動脈分支入腺體副交感纖維起自橋腦內的上涎核,經面動脈的鼓索支,隨舌神經走行,進入下頜下神經節(jié),交換神經元,節(jié)后纖維分布于腺體。2.血管分布為面動脈及舌動脈的第二段支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