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漢語的被動句市公開課一等獎省賽課微課金獎_第1頁
古代漢語的被動句市公開課一等獎省賽課微課金獎_第2頁
古代漢語的被動句市公開課一等獎省賽課微課金獎_第3頁
古代漢語的被動句市公開課一等獎省賽課微課金獎_第4頁
古代漢語的被動句市公開課一等獎省賽課微課金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古代漢語被動句古代漢語被動句課件第1頁第1頁本課教學重點及要求:

本講介紹了什么是被動句,重點介紹了古代漢語被動句類型:語義上表示被動句子(意念被動句)、被動句式;并介紹了被動句式組成及各種類型。學習重點應放在被動句識別以及各種被動句式區(qū)分上。要求結合5篇精讀文選被動句實例,加以了解和準確今譯。

古代漢語被動句課件第2頁第2頁一、什么是被動句?

被動句主語和謂語之間是被動關系,即主語是謂語所表示動作、行為被動者和受事者,而不是主動者和施事者。遠古時期漢語里,在句子結構形式上沒有被動和主動區(qū)分,直到甲骨文中還是這種情況,而且甲骨文中表示被動意義句子也極少。西周金文中開始出現形式被動句,春秋以后被動句形式豐富起來,而真正用介詞“被”被動句則出現在東漢以后。

古代漢語被動句課件第3頁第3頁漢語敘述句依據主語同謂語之間施受關系能夠分成兩類:

1、主動句:主語是謂語動詞所表示動作行為發(fā)出者,即施事者?!凹臼蠈⒎ヮ咊?。”

主語“季氏”是謂語動詞“伐”發(fā)出者,所以是主動句。

2、被動句:主語是謂語動詞所表示動作行為接收者,即受事者?!班S克傷于矢,流血及屨?!?/p>

主語“郤克”不是謂語動詞“傷”發(fā)出者,而是“傷”受事者,即被射傷,所以是被動句。古代漢語被動句課件第4頁第4頁二、古代漢語被動句類型

(一)語義上表示被動句子——意念被動句

這種被動句在形式上與主動句沒有區(qū)分,主語被動性質只能從意思上去了解,所以人們又稱之為意念被動句。

如《鄭伯克段于鄢》“蔓草猶不可除”一句?!俺币馑际潜怀粢馑?。從上文內容能夠領會到這一點。主語“蔓草”是動詞“除”受事者。

又如《報任安書》“文王拘而演周易,……屈原放逐,乃賦離騷?!本渲小熬小笔潜痪薪馑迹胺胖稹笔潜环胖鹨馑?。從上下文能夠體會到這一點。兩句主語“文王”和“屈原”分別是動詞“拘”和“放逐”受事者。

古代漢語被動句課件第5頁第5頁思索:意念被動句特點①牢曰:“子云:‘吾不試,故藝。’”(《論語·子罕》)②彼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莊子·胠篋》)③(逢丑父)傷而匿之,故不能推車而及。(《左傳·成公二年》)④人固未易知,知人亦未易也。(《史記·范睢蔡澤列傳》)這類句子沒有表被動形式標志,在形式上同主動句完全一樣。它被動意義只能從主語同謂語之間語義關系上去了解,看主語是否是謂語動詞受事而不是施事。

古代漢語被動句課件第6頁第6頁(二)被動句式

這種句子在謂語前面或后面帶有表示被動關系詞語。這些詞語就成為表示被動關系形式標志。當代漢語形式被動句普通借助介詞“被”來表示,古漢語形式被動句相對來說則復雜些,主要有以下五種形式:

古代漢語被動句課件第7頁第7頁1、“于”字句

在及物動詞后加上介詞“于”(或“乎”),用以引出動作行為主動者,組成“及物動詞+于+名詞(施事者)”被動句式?!埃ǔ淹酰﹥然笥卩嵭洌馄塾趶垉x?!?/p>

“鄭袖”、“張儀”分別為動作行為主動者,由介詞“于”引出。

古代漢語被動句課件第8頁第8頁“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保ā睹献印ぴS行》)

“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保ā盾髯印ば奚怼罚?/p>

“先發(fā)制人,后發(fā)制于人。”(《漢書·項羽傳》)

以上幾句都是主動與被動對比句子。前、后句主語和動詞都是一樣,不過前句為主動句,后句為被動句。其形式標志就是用介詞“于”引進動作行為主動者。介詞“乎”語法功效與介詞“于”相同。“乎”也能夠用在被動句里引出動作行為主動者。

“萬嘗與莊公戰(zhàn),獲乎莊公?!?/p>

“獲乎莊公”即“獲于莊公”(被莊公所擒獲)。

“志乎古,必遺乎今?!薄斑z乎今”即“遺于今”(被今人所遺棄)。古代漢語被動句課件第9頁第9頁介詞“于”除了能夠用在被動句里引進動作行為主動者外,還能夠介紹動作行為處所等。所以對于“于”使用方法需要悉心識別。有時甚至在一些表示被動句子里,介詞“于”也只是介紹動作行為處所,而不是引出主動者。

“吾圍于陳蔡之間?!?/p>

這一句很顯然是被動句?!皣笔潜粐馑肌2贿^,介詞“于”后面引進“陳蔡之間”只是表示被圍處所。所以,這一句應該屬于意念被動句。

思索:“百里奚舉于市?!?/p>

古代漢語被動句課件第10頁第10頁2、“為”字句

在及物動詞前加介詞“為(wéi)”引出動作行為主動者,組成“為+名詞(施事者)+及物動詞”被動句式。

“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p>

“為宋國笑”,即在動詞“笑”前面用介詞“為”引進動作行為主動者“宋國”。

“吾子,白帝子也,化為蛇,當道,今為赤帝子斬之?!?/p>

“為赤帝子斬之”,即在動詞“斬”前面用介詞“為”引進動作行為主動者“赤帝子”。

古代漢語被動句課件第11頁第11頁介詞“為”后主動者有時能夠不出現,“為”后緊接著及物動詞,依然組成被動句式。

“父母宗族,皆為戮沒?!薄盀椤焙竺媸÷詣幼餍袨橹鲃诱摺扒亍??!叭粜耪撸嘁褳榍菀??!薄盀椤焙竺媸÷詣幼餍袨橹鲃诱摺俺砂簿薄?/p>

古代漢語被動句課件第12頁第12頁3、“為……所……”句

用介詞“為”引出動作行為主動者,并在動詞前加上專門表示被動動詞詞頭“所”字,組成“為+名詞(施事)+所+及物動詞”被動句式。

①楚遂減弱,為秦所輕。(《戰(zhàn)國策·秦策》)②先即制人,后即為人所制。(《史記·項羽本紀》)③羸兵為人馬所蹈藉。(《資治通鑒·赤壁之戰(zhàn)》)

古代漢語被動句課件第13頁第13頁若屬皆且為所虜。(《史記·項羽本紀》)

“為……所……”式起源于戰(zhàn)國時期,是由被動式“為”字句發(fā)展而來,在先秦文件中出現頻率很低,漢以后開始增加,東漢以后成為一個主要被動格式。這種句式主要是強調了動詞,是古漢語中最常見一個被動格式,并一直沿用至今,如“流行歌曲為青年人所喜愛”。

同“為”字句相仿,“為……所……”句也能夠省略施事成份。從而組成“為所”連用情況。

古代漢語被動句課件第14頁第14頁4、“見”字句

在及物動詞前加表被動助動詞“見”,組成“見+及物動詞”被動句式。

“人皆以見侮為辱?!?/p>

“百姓之不見保。為不用恩焉。”

這些句中“見”,今譯時大致能夠譯為“被”。

古代漢語被動句課件第15頁第15頁表被動助動詞“見”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又演變?yōu)楦痹~,用在及物動詞前,表示對他人所發(fā)動作行為接收,有指代賓語作用。可譯為“我”或“自己”。“凡舉事無為親厚者所痛,而為見仇者所快?!薄耙姵稹奔闯鸷尬遥ɑ蜃约海??!凹沂逡杂嘭毧啵煲娪糜谛∫??!薄耙娪谩奔翠浻梦摇!肮式窬叩浪?,冀君實或見恕也?!薄耙娝 奔丛徫摇.敶藗兺ǔKf“請勿見笑”(取笑我)或“請勿見怪”(責備我)等,“見”都是一樣使用方法。

古代漢語被動句課件第16頁第16頁5、見……于……句式

表被動助動詞“見”不一樣于“于”和“為”,不能引出動作行為主動者。當句子需要明確表示出施事者時候,“見”字句要同“于”字句搭配使用,組成“見+及物動詞+于+名詞(施事)”句式,這是一個比較完善被動句式。

①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莊子·秋水》)②彌子瑕見愛于衛(wèi)君。(《韓非子·說難》)③吾嘗三仕三見逐于君,鮑叔不以我為怯,知我不遭時也。(《史記·管仲列傳》)古代漢語被動句課件第17頁第17頁6、被字句

漢語里有一個介紹行為主動者、表示被動意義介詞“被”,組成“被+名詞(施事者)+及物動詞”被動句式?!氨弧弊鳛榻樵~介紹施事“被”字句產生于東漢以后,并一直沿用到當代。①雖萬被戮,豈有悔哉?(司馬遷《報任安書》)②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史記·屈原列傳》)古代漢語被動句課件第18頁第18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