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武岡市洞庭校2024屆初中歷史畢業(yè)考試模擬沖刺卷含解析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0/3C/34/wKhkFmY_qUmAXypiAALYOtxS-0g544.jpg)
![湖南省武岡市洞庭校2024屆初中歷史畢業(yè)考試模擬沖刺卷含解析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0/3C/34/wKhkFmY_qUmAXypiAALYOtxS-0g5442.jpg)
![湖南省武岡市洞庭校2024屆初中歷史畢業(yè)考試模擬沖刺卷含解析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0/3C/34/wKhkFmY_qUmAXypiAALYOtxS-0g5443.jpg)
![湖南省武岡市洞庭校2024屆初中歷史畢業(yè)考試模擬沖刺卷含解析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0/3C/34/wKhkFmY_qUmAXypiAALYOtxS-0g5444.jpg)
![湖南省武岡市洞庭校2024屆初中歷史畢業(yè)考試模擬沖刺卷含解析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0/3C/34/wKhkFmY_qUmAXypiAALYOtxS-0g544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湖南省武岡市洞庭校2024屆初中歷史畢業(yè)考試模擬沖刺卷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考場號和座位號填寫在試題卷和答題卡上。用2B鉛筆將試卷類型(B)填涂在答題卡相應位置上。將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右上角"條形碼粘貼處"。2.作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選項的答案信息點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試題卷上。3.非選擇題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qū)域內相應位置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答案;不準使用鉛筆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無效。4.考生必須保證答題卡的整潔??荚嚱Y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4小題,每小題1分,共24分)1.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中說:在西方列強手下遭到第二次失敗后,中國少數知識分子提出的對策是所謂的“自強”運動……這一“自強”運動注定要失敗。作者認為“注定失敗”的主要原因是A.清政府經濟落后,自然經濟遭到破壞B.頑固勢力強大,阻撓“自強運動”的開展C.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D.其目的是維護統(tǒng)治,沒有觸及封建制度本身2.二戰(zhàn)后,一位西方國家領導人說:計劃能補償自由的缺點,而同時又不使它失去優(yōu)點。下面與這一觀點吻合的史實是A.新經濟政策的推行B.工業(yè)革命的開展C.羅斯福新政的實施D.斯大林模式的形成3.據島內《天下》雜志(2018年)1月2日發(fā)布的年度民調顯示,鐵心搞“臺獨”的蔡英文上任一年多以來,認同自己是人也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的人比例,比蔡英文剛上任時增加了一倍,占比是歷年新高。這一事實說明()A.統(tǒng)一指日可待B.“一個中國”是發(fā)展兩岸關系的基礎C.兩岸經濟交流日益密切D.“一國兩制”是回歸的良策4.1987年《歐洲一體化文件》正式生效后,美國明確表示“歐洲的經濟區(qū)域一體化對美國構成了威脅”,認為這將是“拒美國商品于國門之外的歐洲堡壘”。美國商務部副部長莫爾說:“如果歐洲共同體的計劃成為保護主義的產物,美國最大的海外市場將危在旦夕?!睂Υ死斫庹_的是A.歐洲聯合損害了美國的利益B.美國將失去海外市場C.西方資本主義陣營出現分裂D.歐洲開始擺脫美國控制5.“經濟特區(qū)成功吸引了大量外國投資,外資企業(yè)不但為中國政府提供了大量稅收,還為中國引入先進生產管理技術?!边@段話概述了經濟特區(qū)A.建立的目的 B.發(fā)展的過程 C.發(fā)揮的作用 D.建立的原因6.下列關于杜魯門主義的說法,正確的是A.目的是遏制共產主義B.美蘇在希臘和土耳其發(fā)生戰(zhàn)爭C.美國謀求世界霸權D.標志著美蘇冷戰(zhàn)的開始7.南京,見證了近代中國的滄桑歷史,有人形象地說它既是中國近代史的起點,也是中國近代史的終點。對下面四幅圖片反映的史實解讀正確的是A.圖1條約簽訂,說明清政府淪為西方列強統(tǒng)治中國的工具B.圖2現象說明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制度,建立了民主政府C.圖3場景標志著中華民族擺脫民族壓迫實現了完全獨立D.圖4反映的史實標志著國民黨政權在大陸統(tǒng)治的垮臺8.20世紀上半期發(fā)生的兩次世界大戰(zhàn)給人類文明帶來了空前的浩劫,深刻影響著人類社會的發(fā)展進程。以下關于兩次世界大戰(zhàn)共同點的表述,不正確的是()A.都在客觀上促進了科技的發(fā)展 B.都是帝國主義性質的戰(zhàn)爭C.都在戰(zhàn)后形成了新的世界格局 D.都給世界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9.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我國在對內改革的同時,又積極對外開放。對外開放的突破口是A.建立經濟特區(qū)B.加入世界貿易組織C.上海浦東的開發(fā)開放D.開放沿海港口城市10.1972年2月,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訪問中國,毛澤東、周恩來先后接見了尼克松總統(tǒng),并就中美關系和國際事務認真坦率地交換了意見。尼克松總統(tǒng)訪華意味著()A.美國同意中國加入聯合國B.中美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C.中美關系得到改善D.美國從此不再干涉中國內政11.漢武帝時,嫁給烏孫國(在今新疆境內),被稱為“萬里和親第一人”的是A.王昭君B.劉細君C.文成公主D.金成公主12.我國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標志是A.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B.第一部憲法的頒布C.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完成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13.抓關鍵詞是歷史學習的方法之一。與“19世紀中期”、“倒幕派”、“廢藩置縣”“文明開化”等關鍵詞相吻合的歷史事件是()A.英國“光榮革命” B.美國獨立戰(zhàn)爭C.日本明治維新 D.俄國農奴制改革14.()年美英盟軍橫渡英吉利海峽,開始了代號為“霸王計劃”的行動,這一行動()A.1942加快了英國戰(zhàn)場的勝利進程B.1945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重要轉折點C.1944開辟了反法西斯的歐洲第二戰(zhàn)場D.1944促使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最終形成15.下圖為“三角貿易”示意圖,圖中序號①為火器、機械制品等,那么序號②、③可能是A.黑奴、煙草B.黑奴、火器C.黃金、槍支D.煙草、絲綢16.俄國著名詩人普希金贊美彼得一世說:“用一只專制的手,他勇敢地播下啟蒙的種子。”對材料中“啟蒙的種子”的理解,最準確的是A.學習西方禮節(jié)與生活方式 B.增強軍事實力C.開啟了俄國近代化的進程 D.加強了中央集權17.1972年,中日發(fā)表《聯合聲明》:“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國過去由于戰(zhàn)爭給中國人民造成重大損失的責任,表示深刻的反省。”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下列解讀有誤的是()A.中日《聯合聲明》的發(fā)表標志著中日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B.中日建交的基礎是日本對歷史問題的態(tài)度C.尼克松訪華是促成中日發(fā)表《聯合聲明》的重要原因D.中日建交體現了兩國人民忘卻歷史的傷痛,開啟歷史的新篇章18.下表史料可以充分證明哪一地區(qū)自古就足中國不分割的領土?朝代史料唐朝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元朝元政府設置宣政院清朝建立達賴和班禪的冊封制度A.西藏B.新疆C.D.南海19.最近大熱的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這個劇名頗有來歷“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背鲎杂谒未窦s派的女詞人《如夢令》,請問是下列哪一位?A.蘇軾B.柳永C.李清照D.辛棄疾20.1848年,馬克思,恩格斯為國際無產階級組織——共產主義同盟起草的革命綱領是(
)。A.《獨立宣言》 B.《人權宣言》 C.《共產黨宣言》 D.《解放黑人奴隸宣言》21.近現代的經歷了“割占-回歸-分離”的歷程。這一“歷程”分別與下列哪些戰(zhàn)爭有關①鴉片戰(zhàn)爭②甲午中日戰(zhàn)爭③抗日戰(zhàn)爭④解放戰(zhàn)爭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22.“它把黃河文明、恒河文明、兩河文明和羅馬文明等諸多人類文明的起源地串聯在一起,千年之間,讓瓷器和茶葉成為永久的中國名片?!八毙纬捎贏.張騫通西域 B.班超出使西域 C.文成公主入藏 D.鄭和下西洋23.如圖所示為鄉(xiāng)村知識分子1913年的一則日記(部分),由此可見A.作者主張全面學習西方B.作者對辛亥革命并不認同C.當時鄉(xiāng)村社會習俗沒有變化D.當時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24.下列四個選項中其中一項與其它三項不屬同一性質,它是A.戚繼光抗倭B.岳飛抗金C.文天祥抗元D.寇準力主抗遼二、填空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2分,每空1分,共6分)。25.1848年《共產黨宣言》的發(fā)表標志著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即___________誕生。1936年蘇聯通過新憲法,標志著蘇聯___________的經濟政治體制形成。26.唐朝的商業(yè)繁榮,都城_____布局嚴整對稱,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會。宋代商業(yè)繁榮超過前代,都市的商貿活動甚至輻射到鄉(xiāng)鎮(zhèn),形成新的商業(yè)區(qū),叫做_____。27.“逢十紀念”是中國和世界各國的傳統(tǒng)。60年前,在作為社會主義國家的中國、朝鮮和蘇聯歷史上都出現很多大事,請根據提示做答。開啟新中國工業(yè)化道路,奠定新中國的工業(yè)基礎。________標志著歷時三年多的朝鮮戰(zhàn)爭以朝中人民的勝利而告結束。________蘇聯開始解決斯大林模式遺留問題,但成效不大。________三、材料解析與探究題:閱讀材料,依據材料以及結合所學知識,完成要求(本大題共3小題,其中第28題7分,第29題6分,第30題7分,共20分)。28.(7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近500年來發(fā)生過三次結構性的權力轉變……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歐洲)的崛起,此轉變始于15世紀,在19世紀急劇加速;第二次轉變發(fā)生在19世紀末美國的崛起……20世紀的全球經濟、科技、文化和理念,大半時間由美國主導;我們目前正在經歷的則是現代時尚的第三次權力轉變,或可稱為“群雄競起”的時代。﹣﹣(美)法里德?扎卡里亞《后美國世界》(1)依據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概括20世紀之所以出現“大半時間由美國主導世界”的局面,美國所具有的有利因素?材料二:哈佛大學的專家史迪威大膽猜測,我們或許正生活在“自我們這個物種存在以來最和平的時期”。﹣﹣(美)法里德?扎卡里亞《后美國世界》(2)材料二中“當今我們生活在最和平的時期”的論斷,你是否贊同?簡要說明理由。材料三:不論你愿意與否,全球化進程都會不斷深入地發(fā)展……甚至連反全球化也經歷了一個“反全球化的全球化”過程。(3)綜合材料一、二,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材料三中“全球化”和“反全球化運動”的認識。29.(6分)世界原來是“孤立”的;曾經是“歐洲”的;也曾是“美國”的;如今是“大家”的。閱讀下列材料,然后回答問題:(開始互聯的世界)材料一閱讀下圖(1)材料一與哪一事件相關?它的開辟對世界、對歐洲分別產生了哪些影響?材料二在美國,哥倫布被譽為全美州移民之父,以哥倫布命名的州、城市、鄉(xiāng)鎮(zhèn)、歷史景點達幾十處。同樣是美國,有人認為哥倫布是殖民主義強盜,哥倫布發(fā)現美洲對印第安人來說是一場災難。(2)材料二認為哥倫布是美洲的發(fā)現者,又是殖民主義強盜。你認為呢?并說明理由。(世界曾經是歐洲的)材料三18世紀后半葉開啟的工業(yè)革命使西方社會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以英國為例,資本從1750年的5億英鎊增長到1865年的60億英鎊,工廠制度逐漸形成;……英國在成為大國的過程中,戲劇家莎士比亞的作品提升了英國的人文精神,科學家牛頓的力學定律開啟了英國工業(yè)革命的大門?!咛?,他們的名字,十分醒目地寫在英國走過的大國之路上。(3)材料三所指的“工業(yè)革命”使人類進入到了什么時代?你認為在英國成為大國的過程中,誰的貢獻最大?并說明理由。材料四歐洲不是靠自身的經濟力量而興起的,當然也不能歸因于歐洲的理性、制度、創(chuàng)新精神、技術、地理——簡言之,種族的特殊性。我們將會看到,歐洲興起的工業(yè)革命……是分沾了亞洲的生產、市場和貿易的好處——簡言之,從亞洲在世界經濟中的支配地位中謀取好處。歐洲從亞洲的悲傷往上爬,然后暫時站在了亞洲的肩膀上?!ヌm克《白銀資本》(4)結合所學知識舉一例說明材料四中歐洲怎樣從亞洲的悲傷往上爬,然后暫時站在了亞洲的肩膀上的。(世界也曾是美國的)材料五下圖反映了“二戰(zhàn)”以來美國經濟的幾個不同的發(fā)展階段:(5)二戰(zhàn)后美國為加強對歐洲的經濟滲透和政治控制在經濟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6)材料五中美國經濟發(fā)展在第三階段呈現出怎樣的特征?(如今是大家的世界)材料六經過兩次世界大戰(zhàn)的劇烈廝殺后,昔日稱雄于世界的歐洲列強均已降為二等國、三等國,它們面對的是一個虛弱不堪、支離破碎的歐洲。在東方,來自蘇聯和東歐盟國的威脅日益嚴重;西方,來自美國的經濟滲透和政治控制不斷加強。歐洲政治家清醒地認識到,要重振歐洲,必須實現歐洲的統(tǒng)一。為了緩和民族仇恨,防止歷史悲劇的重演,為了更好的利用歐洲的資源,振興經濟,必須重新組織歐洲的經濟、社會與政治生活。1993年,歐洲聯盟成立。材料七發(fā)展中的中國,提出了“中國離不開世界,世界離不開中國”的戰(zhàn)略思想。(7)根據材料六概括,促使歐洲重組的因素有哪些?(8)歐洲的統(tǒng)一、中國的發(fā)展,對世界政治格局產生怎樣的影響?30.(7分)中國共產黨成立98年,執(zhí)政70年,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共產黨能帶領中國人民取得如此巨大成功絕非偶然。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甲午戰(zhàn)爭中國戰(zhàn)敗,無可置疑地證明了滿族無力應對時代的挑戰(zhàn),自強運動那種表面的近代化,無法使江河日下的統(tǒng)治獲得新生。中國思想界認識到,只有進行一場激進的改革或革命,才能拯救中國。當一部分進步人士倡導效法彼得大帝與明治天皇,進行體制重組時,另一部分人則宣傳革命,主張以中華民國代替清王朝?!熘屑s:《中國近代史:1600—2000,中國的奮斗》(1)材料一中的自強運動指的是哪一歷史事件?請列舉甲午中日戰(zhàn)爭后,主張改革和革命的進步人士各一人。材料二(2)依據材料二,概括中國共產黨取得的巨大成就。結合材料一,談談你的感想。材料三大會(中國共產黨“一大”)通過的《中國共產黨黨綱》規(guī)定:黨的名稱為“中國共產黨”;黨的性質是無產階級政黨;黨的奮斗目標是推翻資產階級,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廢除私有制,直至消滅階級差別。在1922年召開的中國共產黨“二大”上,黨在現階段的奮斗目標修改為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軍閥,建立民主共和國?!缆窗妗稓v史》必修(I)政治文明歷程(3)依據材料三,結合所學回答,中國共產黨成立時中國是何社會性質?在這種時代背景下,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追求是什么?材料四劉伯承對軍事指揮的不民主,個人說了算,特別是顧問的獨斷專行很有意見。他考慮了一下,操著一口四川話說:“第五次反‘圍剿’戰(zhàn)爭,誠如毛澤東分析,我們在軍事上犯了嚴重錯誤,我同意大家意見,不再重復了?!薄蠎c春:《毛澤東的輝煌人生和未了心愿》材料五全會開始全面認真糾正“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的“左”傾錯誤,高度評價了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確定了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指導方鐘……——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中國歷史》八年級下冊(4)材料四描述的是劉伯承在哪次會議上發(fā)言的情景?材料五中的“全會”指的是哪次會議?依據材料說明這兩次會議有何共同點?材料六歷史和人民選擇馬克思主義是完全正確的,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寫在自己的旗幟上是完全正確的,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是完全正確的。——(5)依據材料六結合所學回答,中國共產黨是如何運用馬克思主義指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由此形成了哪些理論成果?(6)有人說“中國共產黨能帶領中國人民取得巨大成功絕非偶然,而是因為她有一系列優(yōu)秀特質”。請依據以上材料說說中國共產黨有哪些優(yōu)秀特質?
參考答案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4小題,每小題1分,共24分)1、D【解析】
根據題干信息“這一‘自強’運動注定要失敗”,可知與洋務運動相關;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洋務派在中央以恭親王奕訴為代表,在地方以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等人為代表掀起了一場所在“自強“求富”的洋務運動。由于洋務運動的目的是利用西方先進技術,強兵富國,維護清王朝的統(tǒng)治,最后注定失敗。選項D符合題意;選項ABC與題干內容不符,故選D。2、C【解析】
根據題干信息“計劃能補償自由的缺點,而同時又不使它失去優(yōu)點”,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二戰(zhàn)”后資本主義國家的紛紛加強了對經濟的干預和調節(jié),充分利用計劃和市場兩種手段發(fā)展經濟。因為戰(zhàn)后資本主義國家效仿羅斯福新政的經驗,以國家對經濟進行了干預和調節(jié)。選項C符合題意;新經濟政策的推行是1921年;工業(yè)革命的開展是18世紀中期;斯大林模式是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高度集權的政治體制。選項ABD不符合題意,故選C。3、B【解析】
依據材料“認同自己是人也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的人比例,比蔡英文剛上任時增加了一倍,占比是歷年新高?!狈从沉撕芏嗳苏J同自己是中國人。即是中國的一個地方行政機構。結合課本所學,1992年海峽兩岸的兩會達成“堅持一個中國原則”達成共識,促進兩岸經濟、文化、科技交流,海峽兩岸關系邁出了歷史性的重要一步。B項符合題意;ACD三項材料中沒有體現,不合題意,故選擇B。4、A【解析】
材料主要反映的是歐洲經濟一體化對美國的影響。根據“如果歐洲共同體的計劃成為保護主義的產物,美國最大的海外市場將危在旦夕?!笨梢钥闯?,美國認為歐洲的一體化建設損害了美國的利益,對美國構成了威脅,故A項說法正確。所以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A。5、C【解析】
根據“經濟特區(qū)成功吸引了大量外國的投資,外資企業(yè)不但為中國政府提供大量稅收,還為中國引入先進生產管理技術”可知,說明經濟特區(qū)建立后發(fā)揮了重要作用。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C。6、ACD【解析】
據所學可知,杜魯門主義重要內容就是“把遏制共產主義作為國家政治意識形態(tài)和對外政策的指導思想”,故A項正確。美國之所以對蘇聯實施“冷戰(zhàn)”主要原因就是蘇聯成為美國稱霸世界的最大障礙,故C項正確。杜魯門主義的出臺是美蘇“冷戰(zhàn)”開始的標志,故D項正確。美蘇在“冷戰(zhàn)”期間沒有發(fā)性直接的武裝沖突,故B項不符合史實。所以ACD符合題意,B不符合題意,故選擇ACD。7、D【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南京條約》的簽訂,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辛丑條約》的簽訂使清政府淪為西方列強統(tǒng)治中國的工具,A不符合題意;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沒有推翻封建制度,B不符合題意;新中國的成立使中國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C不符合題意;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標志著國民黨政權在大陸統(tǒng)治的垮臺,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故選擇D。8、B【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性質是一場帝國主義的掠奪戰(zhàn)爭,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是一場反法西斯的戰(zhàn)爭,ACD說法都是二者的相同點,B說法不是二者的相同點,所以答案選擇B。9、A【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980年我國開放了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四個經濟特區(qū),標志著對外開放的開始,經濟特區(qū)的開放是對外開放的突破口。B項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是在2001年;C項上海浦東的開發(fā)是在1990年;D項開放沿海港口城市是在1984年。所以A項符合題意,故選A。10、C【解析】
據題干“1972年2月,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訪問中國,毛澤東、周恩來先后接見了尼克松總統(tǒng),并就中美關系和國際事務認真坦率地交換了意見?!笨芍?972年2月,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訪華,中美雙方在上海簽署《中美聯合公報》,中美關系得到改善。故選C。中國加入聯合國時間是1971年,A項錯誤。1979年中美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B項錯誤。D項說法不符合史實,中美關系改善并不意味著美國從此不再干涉中國內政,D項錯誤。ABD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C。【點睛】本題考查學生對新中國20世紀70年代的外交成就知識的掌握。重點識記新中國20世紀70年代的外交成就及影響。11、B【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細君公主是中國西漢時江都王劉建的女兒。元封六年(前105年),漢武帝封細君為公主,下嫁烏孫國王昆莫獵驕靡,以和烏孫結為兄弟之邦,共制匈奴,細君公主為西漢和烏孫建立友好的民族關系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被稱為“萬里和親第一人”,B符合題意,CD項是唐朝時候的公主,A項是西漢漢元帝時期嫁到匈奴的公主。AC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B。12、D【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生產資料私有制變?yōu)樯鐣髁x公有制,標志著我國進入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我國開始進入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時期。1954年,新中國第一部憲法的頒布,為我國的民主法制建設奠定了基礎。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完成,為社會主義工業(yè)化奠定了基礎。所以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故選擇D。13、C【解析】
根據所學可知,與“19世紀中期”、“倒幕派”、“廢藩置縣”“文明開化”等關鍵詞相吻合的歷史事件是日本明治維新。1868年明治政府實行了一系列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主要內容有:政治方面,“廢藩置縣”,加強中央集權;經濟方面,允許土地買賣,引進西方技術,鼓勵發(fā)展近代工業(yè);社會生活方面,提倡文明開化,即向歐美學習,努力發(fā)展教育。故C項正確。ABD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C?!军c評】本題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需要靈活運用日本明治維新的內容。14、C【解析】
依據題干“美英盟軍橫渡英吉利海峽,開始了代號為“霸王計劃”的行動”,可知這一行動是指諾曼底登陸,諾曼底登陸是在法國,與英國不符,故A不符合題意。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重要轉折點的是斯大林格勒戰(zhàn)役,而且是在1942-1943年間,故B不符合題意。1944年,美英盟軍實施諾曼底登陸,開辟了反法西斯的歐洲第二戰(zhàn)場,故C符合題意。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最終形成是在1942年初《聯合國家宣言》簽署,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C。15、A【解析】
根據“三角貿易”示意圖,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世紀,英國商船從英國各地的港口出發(fā),①滿載火器、機械制品和酒等運往非洲傾銷;在非洲擄獲②黑奴,運往西印度群島和美洲殖民地,賣給當地的種植園主;再購進殖民地盛產的③煙草、蔗糖等產品返回英國。這個航程的路線呈三角形,故被稱為“三角貿易”。選項A符合題意;而選項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16、C【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彼得一世為了使俄國強大起來,進行了改革,這次改革以強兵和學習西方科學技術為目標,開始了俄國近代化的進程。因此說他是“用一只專制的手,他勇敢地播下啟蒙的種子。”,故C正確。ABD不符合題意,故排除ABD項。故選C?!军c睛】本題的關鍵是“啟蒙的種子”。根據這一限定詞語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彼得一世改革為發(fā)展資本主義開創(chuàng)了條件,促進了俄國近代化的發(fā)展,由此即可得出正確答案。17、D【解析】
依據題干中日發(fā)表《聯合聲明》:“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國過去由于戰(zhàn)爭給中國人民造成重大損失的責任,表示深刻的反省”分析可知,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中日發(fā)表《聯合聲明》,標志著中日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國過去由于戰(zhàn)爭給中國人民造成的重大損害的責任,表示深刻的反省,反映了中日建交的基礎是日本對歷史問題的態(tài)度。1972年,中美關系緩和化,推動了中日邦交的正常化,因此尼克松訪華是促成中日發(fā)表《聯合聲明》的重要原因。而中日建交開啟了兩國歷史的新篇章,但并不代表兩國人民忘卻了歷史的傷痛,所以解讀有誤的是D,D項符合題意。由此分析ABC三項均解讀正確,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D。18、A【解析】依據課本所學,7世紀前期,吐蕃杰出的贊普松贊干布統(tǒng)一了青藏高原,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給吐蕃贊普松贊干布,增進了漢藏之間的友好關系;元代設宣政院管轄西藏事務,這是西藏成為國家行政區(qū)的開始;清軍入關后,西藏的佛教首領達賴五世,順治帝冊封佛教首領“達賴喇嘛”,康熙帝又賜予另一位西藏佛教首領“班禪額爾德尼”的封號。這些史實反映了,我國古代歷朝歷代加強對西藏的管轄,體現了西藏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部分。A項符合題意。由此可知BCD三項不合題意,故選擇A。19、C【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边@是宋詞著名詞人李清照《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的詞句。所以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C。20、C【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48年,馬克思、恩格斯為國際無產階級組織﹣﹣共產主義者同盟起草的《共產黨宣言》的發(fā)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ABD不符合題意,所以答案選擇C。21、A【解析】
根據題干信息“近現代的經歷了“割占—回歸—分離”的歷程”,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甲午中日戰(zhàn)爭后《馬關條約》導致被日本割占,抗日戰(zhàn)爭勝利,回歸到祖國的懷抱;1949年解放戰(zhàn)爭蔣介石失敗,逃離,導致了分離。因此選項②③④符合題意;選項①鴉片戰(zhàn)爭,與題干內容無關,可排除;因此只有選項②③④符合題意,故選A。22、A【解析】
根據材料內容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西漢時期的張騫出使西域,開辟了絲綢之路,絲綢之路以西漢都城長安為起點,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到達地中海,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經濟的交流,把黃河文明、恒河文明、兩河文明和羅馬文明等諸多人類文明的起源地串聯在一起,選項A符合題意;班超出使西域是在東漢時期,與題意不符,排除B;文成公主入藏,加強了唐朝和吐蕃之間的關系,排除C;鄭和下西洋是在明朝時期,與題意不符,排除D。故選A。23、B【解析】
材料中“自變亂以來,一切新黨競襲洋夷之皮毛,不但遵行外洋之政治,改陰歷為陽歷,即服色亦效洋式,而外洋各國之夷蠶食鯨吞,日甚一日?!睆倪@段話中可以看出來,作者對辛亥革命的結果并不接受和認同。所以答案選B。24、A【解析】
依據題干及所學可知,戚繼光抗倭屬于反抗外來侵略,解決民族危機的范疇,故A符合題意;岳飛抗金、文天祥抗元、寇準力主抗遼這些歷史事件屬于民族內部矛盾,故BCD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A。二、填空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2分,每空1分,共6分)。25、馬克思主義高度集中【解析】依據所學可知,1848年《共產黨宣言》的發(fā)表標志著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即馬克思主義誕生。1936年蘇聯通過新憲法,標志著蘇聯高度集中的經濟政治體制形成。26、長安草市【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唐朝的商業(yè)繁榮,都城長安布局嚴整對稱,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會,宋代商業(yè)繁榮超過前代,都市的商貿活動甚至輻射到鄉(xiāng)鎮(zhèn),形成新的商業(yè)區(qū),叫做草市。27、一五計劃朝鮮停戰(zhàn)協(xié)定赫魯曉夫改革【解析】
(1)依據所學可知,1953---1957年,為了有計劃的進行社會主義建設,黨和政府實施了第一個五年計劃。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完成,我國開始改變了工業(yè)落后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yè)化邁進。(2)依據所學可知,20世紀50年代初期美國侵略者打到鴨綠江邊,轟炸中國東北邊境城市,嚴重威脅了中國的安全,所以,中國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的決定。1953年7月,美國被迫在停戰(zhàn)協(xié)定上簽字,中朝人民取得了這場反侵略戰(zhàn)爭的勝利。(3)依據所學可知,1953年赫魯曉夫上臺開始進行改革。赫魯曉夫主要針對斯大林時期存在的一些弊端在經濟、政治方面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在農業(yè)方面,提高農產品的收購價格、降低交售定額,擴大農業(yè)企業(yè)的自主權;大面積開墾荒地,大力推廣種植玉米。但是改革并未觸及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本身,而只是小修小補,成效不大。三、材料解析與探究題:閱讀材料,依據材料以及結合所學知識,完成要求(本大題共3小題,其中第28題7分,第29題6分,第30題7分,共20分)。28、(1)因素:確立先進的資本主義制度;通過羅斯福新政進行政策調整和制度創(chuàng)新;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世界大戰(zhàn)中大發(fā)戰(zhàn)爭財。(答出二條即可)(2)贊同。理由:冷戰(zhàn)結束;經濟全球化發(fā)展;政治格局多極化趨勢加強等。不贊同。理由:地區(qū)沖突、民族矛盾、宗教紛爭;強權政治、霸權主義;核威脅;恐怖主義威脅等。(觀點與理由要一致,只寫觀點,不寫理由不給分。)(3)認識“全球化”:是生產力發(fā)展的結果和歷史發(fā)展的趨勢,有利于經濟發(fā)展與交流,要順應潮流;是西方發(fā)達國家主導的,存在著不公平、不合理現象;給世界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要改變不利條件,爭取建立世界經濟新秩序?!胺慈蚧\動”:有利于認識全球化的弊端,防止全球化不利影響的蔓延;促使國際社會正式全球化的負面影響,促使全球化的利益分配更加合理;其本身就是一種全球化運動。(觀點正確、言之有理即可得分)【解析】
(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美國20世紀之所以出現“大半時間由美國主導世界”的局面,是因為通過美國獨立戰(zhàn)爭確立了先進的資本主義制度;通過羅斯福新政進行了政策調整和制度創(chuàng)新;利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世界大戰(zhàn)中大發(fā)戰(zhàn)爭財。(2)根據材料二中“當今我們生活在最和平的時期”,可分為兩種觀點,贊同或者不贊同,寫出相應的理由即可,如:贊同。理由:冷戰(zhàn)結束;經濟全球化發(fā)展;政治格局多極化趨勢加強等。不贊同。理由:地區(qū)沖突、民族矛盾、宗教紛爭;強權政治、霸權主義;核威脅;恐怖主義威脅等。(觀點與理由要一致,只寫觀點,不寫理由不給分。)(3)根據三則材料及圖片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全球化”是生產力發(fā)展的結果和歷史發(fā)展的趨勢,有利于經濟發(fā)展與交流,要順應潮流;是西方發(fā)達國家主導的,存在著不公平、不合理現象;給世界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要改變不利條件,爭取建立世界經濟新秩序。“反全球化運動”有利于認識全球化的弊端,防止全球化不利影響的蔓延;促使國際社會正式全球化的負面影響,促使全球化的利益分配更加合理;其本身就是一種全球化運動。(言之有理即可)29、(1)新航路開辟對世界: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對歐洲: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產生與發(fā)展(2)哥倫布是美洲的發(fā)現者;1492年(15世紀末),哥倫布率船隊橫渡大西洋,到達今天的美洲。哥倫布最早發(fā)現了美洲,開始把美洲和世界聯結在了一起(或新航路開辟,把世界各地區(qū)連成一個整體)。哥倫布是殖民主義強盜:哥倫布發(fā)現美洲后,歐洲殖民者踏上美洲,對當地人民進行屠殺和搶掠。造成殖民地的貧窮和落后。(3)蒸汽時代;莎士比亞的作品提升了英國的人文精神;科學家牛頓的力學定律開啟了英國工業(yè)革命的大門;瓦特改良了蒸汽機(4)英國發(fā)動鴉片戰(zhàn)爭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八國聯軍侵華,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英國對印度的掠奪,成立東印度公司等。(5)馬歇爾計劃(6)信息化和全球化(7)要重振歐洲,必須實現歐洲的統(tǒng)一;為了緩和民族仇恨,防止歷史悲劇的重演;更好利用歐洲資源,振興經濟等。(8)多極化趨勢加強【解析】
(1)依據材料一的圖片信息,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材料圖片描述的是新航路開辟,對世界: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對歐洲: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產生與發(fā)展。(2)依據材料二“在美國,哥倫布被譽為全美州移民之父,以哥倫布命名的州、城市、鄉(xiāng)鎮(zhèn)、歷史景點達幾十處。同樣是美國,有人認為哥倫布是殖民主義強盜,哥倫布發(fā)現美洲對印第安人來說是一場災難”的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哥倫布是美洲的發(fā)現者,又是殖民主義強盜,因為哥倫布是美洲的發(fā)現者;1492年(15世紀末),哥倫布率船隊橫渡大西洋,到達今天的美洲,哥倫布最早發(fā)現了美洲,開始把美洲和世界聯接在了一起;同時,哥倫布發(fā)現美洲后,歐洲殖民者踏上美洲,對當地人民進行屠殺和搶掠,造成殖民地的貧窮和落后。(3)依據材料三“8世紀后半葉開啟的工業(yè)革命使西方社會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以英國為例,資本從1750年的5億英鎊增長到1865年的60億英鎊,工廠制度逐漸形成”的信息,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工業(yè)革命”使人類進入到了蒸汽時代,在英國成為大國的過程中,莎士比亞的貢獻最大,他的作品提升了英國的人文精神?;蚩茖W家牛頓的力學定律開啟了英國工業(yè)革命的大門;瓦特改良了蒸汽機等。(4)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材料四中歐洲怎樣從亞洲的悲傷往上爬,然后暫時站在了亞洲的肩膀上的的實例有:英國發(fā)動鴉片戰(zhàn)爭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八國聯軍侵華,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英國對印度的掠奪,成立東印度公司等。(5)依據所學知識可知,二戰(zhàn)后美國為加強對歐洲的經濟滲透和政治控制在經濟方面采取了馬歇爾計劃,幫助西歐復興經濟,同時控制西歐。(6)依據所學知識可知,美國經濟在20世紀90年代以后迅速發(fā)展,形成了新經濟時代,形成了信息化和全球化的特征。(7)根據材料六“經過兩次世界大戰(zhàn)的劇烈廝殺后,昔日稱雄于世界的歐洲列強均已降為二等國、三等國,它們面對的是一個虛弱不堪、支離破碎的歐洲。在東方,來自蘇聯和東歐盟國的威脅日益嚴重”的信息可知,促使歐洲重組的因素有要重振歐洲,必須實現歐洲的統(tǒng)一;為了緩和民族仇恨,防止歷史悲劇的重演;更好利用歐洲資源,振興經濟等。(8)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歐洲的統(tǒng)一、中國的發(fā)展,推動世界格局多極化趨勢加強。30、(1)洋務運動??涤袨椤⒘簡⒊?、嚴復、譚嗣同、光緒帝等(其中一個維新派即可);孫中山、黃興、宋教仁等(其中一個資產階級革命派即可)。(2)成就: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我國進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也可以)。國內經濟快速發(fā)展:對外貿易迅速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回答點即可得分)。感想:答題方向,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才能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熱愛共產黨,堅持黨的領導(感想由材料一、材料二而來,方向正確,表達清晰即可)。(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民主共和國(或實現民族獨立):消滅階級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度安全生產應急預案演練服務合同
- 自我陳述報告初中綜合素質評價大全
- 2025年度企業(yè)并購重組貸款合同十五(2024版)
- 年產100萬套鏈條生產線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建議書
- 游艇產業(yè)化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申請立項備案
- 煙草倉儲機械設備生產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申請建議書
- 2025年度盆栽產業(yè)投資基金合作與購銷合同
- 實習生聘用合同協(xié)議書
- 餐飲店鋪轉讓合同模板
- 技術服務與產品供應合同
- 2025年貴州黔源電力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休閑食品加工技術》 課件 1 休閑食品生產與職業(yè)生活
- 春季開學安全第一課
- 十大護理安全隱患
- 2025年新生兒黃疸診斷與治療研究進展
- 廣東大灣區(qū)2024-2025學年度高一上學期期末統(tǒng)一測試英語試題(無答案)
- 2025年四川中煙工業(yè)限責任公司招聘110人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課題申報書:數智賦能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金課”實踐路徑研究
- 公司安全生產事故隱患內部報告獎勵工作制度
- H3CNE認證考試題庫官網2022版
- 感統(tǒng)訓練培訓手冊(適合3-13歲兒童)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