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下冊同步考點專題訓練12.2滑輪(原卷版+解析)_第1頁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下冊同步考點專題訓練12.2滑輪(原卷版+解析)_第2頁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下冊同步考點專題訓練12.2滑輪(原卷版+解析)_第3頁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下冊同步考點專題訓練12.2滑輪(原卷版+解析)_第4頁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下冊同步考點專題訓練12.2滑輪(原卷版+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o"10.3物體的浮沉條件及應用"12.2滑輪(原卷版)考點直擊考點直擊典例分析+變式訓練典例分析+變式訓練考點1滑輪及其工作特點(1)滑輪定義:周邊有槽,中心有一轉動的輪子叫滑輪。因為滑輪可以連續(xù)旋轉,因此可看作是能夠連續(xù)旋轉的杠桿,仍可以用杠桿的平衡條件來分析;(2)滑輪分類:定滑輪和動滑輪;定滑輪工作特點:(1)定滑輪使用時,滑輪的位置固定不變;定滑輪實質是等臂杠桿,不省力也不費力,但可以改變作用力方向。(2)定滑輪的特點:通過定滑輪來拉鉤碼并不省力,通過或不通過定滑輪,彈簧測力計的讀數是一樣的,可見,使用定滑輪不省力但能改變力的方向。在不少情況下,改變力的方向會給工作帶來方便;(3)定滑輪的原理:定滑輪實質是個等臂杠桿,動力臂L1、阻力臂L2都等于滑輪半徑,根杠桿平衡條件也可以得出定滑輪不省力的結論。動滑輪工作特點:(1)動滑輪使用時,滑輪隨重物一起移動;動滑輪實質是動力臂為阻力臂二倍的杠桿,省12(2)動滑輪的特點:使用動滑輪能省一半力,費距離;這是因為使用動滑輪時,鉤碼由兩段繩子吊著,每段繩子只承擔鉤碼重的一半。使用動滑輪雖然省了力,但是動力移動的距離大于鉤碼升高的距離,即費了距離;(3)動滑輪的原理:動滑輪實質是個動力臂(L1)為阻力臂(L2)二倍的杠桿?!镜淅?】(2021?阿榮旗二模)用定滑輪拉物體,不計摩擦,當沿不同方向將物體拉起時,拉力分別為F1、F2、F3,如圖所示,則這三個力之間的大小關系正確的是()A.F1<F2<F3 B.F1>F2>F3 C.F1=F2=F3 D.無法判斷【典例2】(2021春?興慶區(qū)期末)如圖所示,通過動滑輪勻速提起重物G時,向三個方向拉動的力分別為F1、F2、F3,則這三個力大小關系是()A.F1最大 B.F2最大 C.F3最大 D.一樣大【典例3】(2021?中牟縣模擬)某同學用重為10N的滑輪勻速提升重為90N的物體。不計繩重,則該同學所用拉力F的可能值是()A.25N B.60N C.50N D.45N【典例4】(2021春?陽東區(qū)期中)如圖所示表示三種不同的滑輪組,用它們提起重為G的相同重物,在A端所用的拉力分別為F1=;F2=;F3=。(不計滑輪本身的重和摩擦)【典例5】(2020?肥東縣二模)小明同學在學習滑輪時,老師講到:理想的動滑輪最多省一半力,其實省力的多少與拉力和豎直方向的夾角大小有關,如圖甲所示。小明就此問題展開如圖乙所示的實驗探究,并將所測數據記錄在表格中。序號123拉力F/N3.03.8(1)如圖丙所示,這是第三步實驗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則F3=N;(2)通過分析實驗數據可初步得出結論:使用動滑輪提升同一重物時,拉力F與豎直方向的夾角θ越大,需要的拉力F越大。請你從杠桿平衡條件的角度分析其中的原因:。【變式訓練1】(2021?張店區(qū)一模)如圖所示,國旗桿頂部裝有一個滑輪,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它是定滑輪,用它可以省力 B.它是定滑輪,用它可以改變力的方向 C.它是動滑輪,用它可以省功 D.它是動滑輪,用它可以省力【變式訓練2】(2020?岑溪市一模)如圖所示,一個重G=20N的物體在拉力F的作用下被勻速提升了20cm.若不計滑輪重和摩擦,則拉力F及其向上移動的距離s分別為()A.F=10N,s=0.2m B.F=10N,s=0.4m C.F=20N,s=0.2m D.F=20N,s=0.4m【變式訓練3】(2019春?惠山區(qū)校級月考)如圖所示,某同學用重為10N的動滑輪勻速提升重為50N的物體,不計摩擦,則該同學所用拉力F的可能值是()A.20N B.25N C.30N D.35N【變式訓練4】(2019秋?句容市校級月考)如圖,物體重10N,且處于靜止狀態(tài)。該滑輪是滑輪,手拉彈簧測力計在1位置時的示數為N.若手拉彈簧測力計在1、2、3三個不同位置時的拉力分別是F1、F2、F3,則它們的大小關系是F1F2F3.這證明使用定滑輪不能改變力的,只能改變力的?!咀兪接柧?】(2020秋?泰興市期中)小明同學在“研究定滑輪和動滑輪特點”的實驗中,實驗裝置如圖所示.實驗次數物重G/N使用動滑輪時測力計的示數F/N11.000.6521.500.932.001.15(1)在研究定滑輪特點時,按圖甲操作,覺得讀數不方便,于是把測力計倒過來,即測力計吊環(huán)系在拉繩上,用手拉掛鉤,測力計的示數會(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物體的重力,其原因是(不計繩重及摩擦)。(2)在研究動滑輪特點時,按圖乙操作,記錄數據如表,分析表中的數據發(fā)現,測力計的示數F大于物重G的一半,其原因是。如果不更換動滑輪,為了使測出的拉力接近物重的一半,請?zhí)岢鲆粭l合理的建議。(3)小明在研究動滑輪特點的第二次實驗中,若鉤碼在2s內勻速提高10cm,則拉力做的有用功是J,拉力做功的功率是W,此時動滑輪的機械效率為。(不計繩重和摩擦)考點2滑輪組及其工作特點(1)定滑輪和動滑輪組合在一起的裝置叫做滑輪組;使用滑輪組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變力的方向,但要費距離;(2)使用滑輪組時,滑輪組用幾段繩子吊著物體,提起物體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幾分之一,即動力F=G物(3)用滑輪組提升物體時,雖然省了力,但是費了距離,滑輪組有幾段繩子吊著物體,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就是重物升高距離的幾倍;設物體升高的距離為h,則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為s=nh(n表示承擔物重的繩子的段數);【典例6】(2021春?雄縣期末)如圖所示,甲、乙兩個滑輪組的輪重、物重均相同,把物體勻速提升相同的高度,繩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大小分別為F1和F2.若不計繩重及摩擦,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F1=F2 B.F1<F2 C.F1>F2 D.無法判斷【典例7】(2021?日照二模)請在圖中用筆畫線代替繩子,將兩個滑輪連成滑輪組,要求人用力往下拉繩使重物升起?!咀兪接柧?】(2020秋?廣州月考)如圖所示,物重為G的物體在不同簡單機械中均處于平衡狀態(tài)(不計機械自重和摩擦),拉力F1、F2、F3的大小關系是()A.F2<F1<F3 B.F2<F1<F3 C.F1<F2<F3 D.F2<F3<F1【變式訓練2】(2021?龍湖區(qū)模擬)如圖所示,請畫出人站在地面上利用滑輪組提起物體時的最省力的繞繩方法??键c3滑輪組和動滑輪繩子拉力的計算(1)使用滑輪組時(忽略摩擦阻力):滑輪組用幾段繩子吊著物體,提起物體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幾分之一,即動力F=G物+G其中:F拉—拉力,G動—動滑輪的重力,G物—被提升物體的重力,n—吊住動滑輪繩子的段數;(2)使用動滑輪時,條件不同,拉力的計算方法也不同;①物體在豎直方向上運動時:當動滑輪重、繩重和滑輪與繩之間的摩擦不計的情況下,拉力等于物體重力的n分之一;當繩重和滑輪與繩之間的摩擦不計的情況下,拉力等于物體和動滑輪重力之和的n分之一;實際情況下,動滑輪重、繩重和滑輪與繩之間的摩擦都無法忽略不計,那么拉力等于物體重力除以n和機械效率的乘積.②物體在水平面上運動時:當動滑輪重、繩重和滑輪與繩之間的摩擦不計的情況下,拉力等于物體所受摩擦力的n分之一;當繩重和滑輪與繩之間的摩擦不計的情況下,拉力等于物體所受摩擦力的n分之一;實際情況下,動滑輪重、繩重和滑輪與繩之間的摩擦都無法忽略不計,那么拉力等于物體所受摩擦力除以n和機械效率的乘積.(注:n為滑輪的股數)?!镜淅?】(2019春?東湖區(qū)校級月考)如圖所示,物體A重60N,當滑輪在力F的作用下,以0.4m/s的速度勻速上升時,物體A的速度為,F的大小為N.(不計滑輪重及摩擦)【典例9】(2019秋?儀征市校級月考)小明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探究滑輪組的特點,他將重為5N的物體勻速提高了1m,每個滑輪重均為1N,不計繩重及摩擦,則繩端移動距離是m,施加在繩端的拉力F是N,懸掛定滑輪處拉力F′是N.【典例10】(2021?濟寧模擬)如圖所示裝置,同材質的甲、乙兩實心木塊處于靜止狀態(tài),不計滑輪重力及摩擦,則()A.甲、乙的體積之比為1:2 B.甲、乙的質量之比為1:2 C.甲、乙的密度之比為2:1 D.甲、乙的重力之比為2:1【典例11】(2020春?汝州市期末)如圖所示,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物體A勻速向右滑動時,彈簧測力計示數為10?N,不計滑輪重及滑輪與繩之間的摩擦,則水平拉力F和物體A與水平面之間的摩擦力f的大小分別是()A.F=20?N,f=20?N B.F=10?N,f=20?N C.F=20?N,f=10?N D.F=10?N,f=10?N【變式訓練1】(2020春?新鄉(xiāng)期末)如圖所示的動滑輪,把重10N的物體勻速向上拉起,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是6N,則拉力F=N,若不計摩擦,動滑輪重是N.若用此滑輪提起20N的物體,拉力F是N.(不計繩重和摩擦)【變式訓練2】(2020春?四會市期末)如圖所示的滑輪組中,不計滑輪質量,分別掛上A、B兩物體后恰能靜止,則兩物重力關系為()A.GA:GB=1:1 B.GA:GB=1:2 C.GA:GB=2:1 D.不好判斷【變式訓練3】(2020春?長葛市期末)如圖所示,拉力F的功率為3.6W,物體A以0.2m/s的速度沿水平地面向左勻速運動,A與地面間的摩擦力是A重力的0.3倍,不計滑輪處摩擦和繩重,則()A.1s內重力做功3.6J B.A的重力為120N C.拉力F=36N D.摩擦力為18N【變式訓練4】(2020?思明區(qū)校級三模)如圖,用100N的力拉著物體A以2m/s的速度在水平面勻速前進,若A受到的摩擦力是20N,則B受到的摩擦力是N,B物體的速度是m/s。(不考慮繩子與滑輪之間的摩擦)考點4斜面和輪軸以及滑輪組的設計與組裝滑輪組的設計:第一步:確定動滑輪的個數。首先算出承擔所要拉起重物與動滑輪的自重所需要的繩子的根數n,其方法和滑輪組繩子的繞法中的方法相同,然后我們根據每兩根繩子需要一個動滑輪來確定動滑輪的個數。當n為偶數時,繩子的固定端應拴在定滑輪上,動滑輪的個數N=n2;當n為奇數時,繩子的固定端應拴在動滑輪上,動滑輪的個數N=n?1第二步:確定定滑輪的個數。一般情況下,定滑輪的個數由繩子的段數n和拉力的方向共同決定。當n為奇數且拉力方向向下時,定滑輪的個數應為n+12;拉力的方向向上時,定滑輪的個數為

n?12.當n為偶數且方向向下時,定滑輪的個數為n2滑輪組繩子的繞法:第一步:確定繞過動滑輪的繩子的根數。首先根據題目中的條件,如繩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F、要承擔的重物G物和動滑輪的重力G動,計算出承擔物重所需繩子段數n=G物2+第二步:確定繩子固定端的位置和繩子的繞法。當繩子的根數n為偶數時,繩子的固定端應拴在定滑輪上,開始繞繩子;當n為奇數時,繩子的固定端應拴在動滑輪上,開始繞繩子。輪軸:(1)輪軸:由輪和軸組成的,能繞共同的軸線旋轉的簡單機械叫做輪軸。例如汽車方向盤、轆護等。(2)輪軸的實質:輪軸相當于一個杠桿,輪和軸的中心O是支點,作用在輪上的力是動力F1,作用在軸上的力是阻力F2,輪半徑OA就是杠桿的動力臂l1,軸半徑OB就是杠桿的阻力臂l2。(3)輪軸的特點:因為輪半徑大于軸半徑,即杠桿的動力臂大于阻力臂,所以作用在輪上的動力F1總小于作用在軸上的阻力F2.使用輪軸可省力,但是動力作用點移動的距離大于用輪軸提升的重物(鉤碼)所通過的距離。(4)輪軸的公式:F1R=F2r;斜面:(1)斜面是簡單機械的一種,可用于克服垂直提升重物的困難。將物體提升到一定高度時,力的作用距離和力的大小都取決于傾角。如物體與斜面間摩擦力很小,則可達到很高的效率。(2)用F表示力,L表示斜面長,h表示斜面高,物重為G.不計阻力時,根據功的原理得FL=Gh,斜面傾角越小,斜面越長,則越省力,但越費距離。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斜面,如盤山公路、螺絲釘上的螺紋等?!镜淅?2】(2019?新寧縣模擬)斜面是一種,使用斜面的好處是,斜面高度一定時,斜面越使用它就越?!咀兪接柧?】24.(2021春?香河縣期末)在生產和生活中,經常見到這樣的情形,用木板搭斜坡將貨物推上汽車車廂,修盤山公路使汽車駛上高聳的山峰等。從物理學的角度分析,它們的物理模型屬于同一種簡單機械,即,這種簡單機械的優(yōu)點是。課堂鞏固訓練課堂鞏固訓練一、選擇題。1.(2020春?西吉縣校級期末)用滑輪組勻速提升重物,當繩子的自由端被拉下2m時,物體升高了0.5m,被提升的重物的質量為20kg.若不計動滑輪重和摩擦阻力,則拉繩子的力應為()A.40N B.49N C.98N D.5N2.(2020?福田區(qū)校級模擬)下列各圖中利用了動滑輪的是()A.B.C.D.3.(2019?寬城區(qū)模擬)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滑輪組的省力情況是由其中的動滑輪個數決定的 B.剪刀實際上是兩個杠桿的組合 C.費力杠桿是不好的,實際應用中應當盡量避免使用 D.不論是定滑輪還是動滑輪,其輪心都相當于杠桿的支點4.(2019?寧波模擬)如圖所示,滑輪第一次受到F1的作用,第二次受到豎直向上F2的作用,物體的重力為G.在不計摩擦的情況下,將物體勻速向上提起時()A.F1<F2 B.F2=G C.F1的力臂為OA D.在F2方向上移動的距離為物體上升距離的2倍5.(2021春?高青縣期中)如圖所示,用滑輪裝置提升同一重物,若不計滑輪自重及摩擦,則省力情況相同的是()A.①④ B.③④ C.②③ D.①②6.(2020秋?蘇州月考)一名體重600N的舉重運動員,可舉起1300N的物體,這個人站在地面上,用如圖裝置提升物體,滑輪重和摩擦均忽略不計,在下列四個不同重力的物體中,他能提起的最重的物重是()A.600N B.1300N C.1900N D.700N二、填空題。7.(2021春?南開區(qū)期末)定滑輪實質是杠桿,使用定滑輪可以改變,但它不能。8.(2020秋?宜州區(qū)期末)使用機械時,有時可以省力,有時可以省距離,但都不能省;盤山公路做成彎彎曲曲的形狀,而不是直接從山下直通山頂,這樣的設計目的是為了。9.(2021?宜城市二模)使用機械可以極大地減輕人們的勞動強度,提高工作效率。(1)如圖甲,工人在鋪設電纜時,要在轉彎處安裝一組導向輪。這組導向輪屬于(選填“動滑輪”或“定滑輪”)。(2)如圖乙,尖嘴鉗是常用的電工工具,刀刃部分靠近轉動軸,這是為了,從而在使用時更加省力。10.(2020?黃埔區(qū)一模)如圖所示,我國古代護城河上安裝使用的吊橋就是一個組合機械,定滑輪的作用是改變,橋可看作一個杠桿,由圖可知杠桿的支點是(選填“A”、“B”或“C”)點,請分別畫出人拉動吊橋瞬間繩子AB對橋的拉力F1的力臂L1和阻力F2的力臂L2,根據,可以判斷橋屬于(填“省力”、“等臂”或“費力”)杠桿。11.(2021春?嘉定區(qū)期末)如圖所示,分別用力F1、F2勻速提升重為10牛的物體(不計滑輪重力和摩擦)?;啠ㄟx填“甲”或“乙”)相當于等臂杠桿,力F2=F1;若圖(b)中的物體被豎直提升2米,則繩子自由端上升米,此過程中,物體的機械能(選填“變大”、“不變”或“變小”)。12.(2020春?汝南縣期末)如圖所示,不計動滑輪的質量及轉動摩擦,當豎直向上的力F=10N時,恰能使重物G勻速上升,則重物G=N,繩固定端拉力為N,重物上升10cm,力F向上移動cm。三、作圖題。13.(2021秋?姜堰區(qū)期中)請在圖中畫出使用該滑輪組最省力的繞線方式。四、計算題。14.(2021春?淮南月考)如圖所示,工人用滑輪組提升質量為24kg的物體,使物體在5s內勻速上升1m。動滑輪的重為20N,求:(不計繩重及摩擦,g取10N/kg)(1)物體的重力。(2)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和速度。(3)工人所用的拉力。15.(2020春?柳州期末)工人利用如圖所示的兩個滑輪組成滑輪組,向下拉動繩子來提升貨物。已知貨物重800N.不計繩重及摩擦。(1)在圖中畫出繩子的繞法。(2)若忽略動滑輪重,工人所用拉力多大?(3)若不可忽略動滑輪重,工人實際所用拉力為500N,動滑輪有多重?16.(2020?壽光市模擬)如圖所示,通過滑輪組用200N的拉力在20s內將重為480N的物體勻速提高2m,(不計繩重和摩擦),求:(1)動滑輪重;(2)繩自由端的移動速度為多大?(3)若重物再增加150N,要使重物勻速上升,作用在繩自由端的拉力至少多大?\o"10.3物體的浮沉條件及應用"12.2滑輪(解析版)考點直擊考點直擊典例分析+變式訓練典例分析+變式訓練考點1滑輪及其工作特點(1)滑輪定義:周邊有槽,中心有一轉動的輪子叫滑輪。因為滑輪可以連續(xù)旋轉,因此可看作是能夠連續(xù)旋轉的杠桿,仍可以用杠桿的平衡條件來分析;(2)滑輪分類:定滑輪和動滑輪;定滑輪工作特點:(1)定滑輪使用時,滑輪的位置固定不變;定滑輪實質是等臂杠桿,不省力也不費力,但可以改變作用力方向。(2)定滑輪的特點:通過定滑輪來拉鉤碼并不省力,通過或不通過定滑輪,彈簧測力計的讀數是一樣的,可見,使用定滑輪不省力但能改變力的方向。在不少情況下,改變力的方向會給工作帶來方便;(3)定滑輪的原理:定滑輪實質是個等臂杠桿,動力臂L1、阻力臂L2都等于滑輪半徑,根杠桿平衡條件也可以得出定滑輪不省力的結論。動滑輪工作特點:(1)動滑輪使用時,滑輪隨重物一起移動;動滑輪實質是動力臂為阻力臂二倍的杠桿,省12(2)動滑輪的特點:使用動滑輪能省一半力,費距離;這是因為使用動滑輪時,鉤碼由兩段繩子吊著,每段繩子只承擔鉤碼重的一半。使用動滑輪雖然省了力,但是動力移動的距離大于鉤碼升高的距離,即費了距離;(3)動滑輪的原理:動滑輪實質是個動力臂(L1)為阻力臂(L2)二倍的杠桿?!镜淅?】(2021?阿榮旗二模)用定滑輪拉物體,不計摩擦,當沿不同方向將物體拉起時,拉力分別為F1、F2、F3,如圖所示,則這三個力之間的大小關系正確的是()A.F1<F2<F3 B.F1>F2>F3 C.F1=F2=F3 D.無法判斷【答案】C。【分析】要解答本題需掌握:定滑輪實質上是一等臂杠桿,只改變力的方向,而不省力?!窘獯稹拷猓阂驗槎ɑ喯喈斢谝粋€等臂杠桿,只能改變力的方向,而不省力,故在不計摩擦的情況下,定滑輪拉同一重物G,沿三個不同方向,用的拉力大小相等,即F1、F2、F3都等于物體的重力。故A、B、D錯誤。故選:C?!镜淅?】(2021春?興慶區(qū)期末)如圖所示,通過動滑輪勻速提起重物G時,向三個方向拉動的力分別為F1、F2、F3,則這三個力大小關系是()A.F1最大 B.F2最大 C.F3最大 D.一樣大【答案】C?!痉治觥空页鲋c,分析三個力的力臂的大小后,由杠桿平衡條件分析?!窘獯稹拷猓汗潭ɡK子的一端與動滑輪接觸的地方為支點,各力臂如下:可知,F1的力臂為直徑,力臂最大,F2的力臂較大,F3的力臂最小,由杠桿平衡條件知,當阻力與阻力的力臂的乘積一定時,動力臂越大,動力越小。故三個力的關系為:F1<F2<F3。故選:C?!镜淅?】(2021?中牟縣模擬)某同學用重為10N的滑輪勻速提升重為90N的物體。不計繩重,則該同學所用拉力F的可能值是()A.25N B.60N C.50N D.45N【答案】B?!痉治觥縿踊喌膶嵸|是一個杠桿,不計繩重和摩擦,重物和動滑輪的總重由2段繩子承擔,當沿豎直方向拉動時,動力臂大小等于滑輪的直徑大小,此時拉力F=(G物+G動);若斜拉繩子時,動力臂會小于滑輪的直徑,此時力臂變小,所需的的拉力變大,因此會大于物體和動滑輪總重力的一半?!窘獯稹拷猓簞踊喼阅苁∫话氲牧Γ且驗槠湎喈斢诟軛U的變形,輪的直徑相當于動力臂,輪的半徑相當于阻力臂,這樣動力臂是阻力臂的二倍,自然就能省一半的力。而這一關系成立的前提條件是:必須豎直向上拉繩子。不計繩重和摩擦,重物和動滑輪的總重由2段繩子承擔,當沿豎直方向拉動時,拉力F=(G物+G動)=(90N+10N)=50N;圖中斜向上拉繩子時,動力臂和阻力臂都會減小,但動力臂會小于阻力臂的二倍,而阻力不變,由杠桿平衡條件可知,動力就會增大,因此所用拉力變大,則拉力F的范圍是F>50N。故選:B。【典例4】(2021春?陽東區(qū)期中)如圖所示表示三種不同的滑輪組,用它們提起重為G的相同重物,在A端所用的拉力分別為F1=;F2=;F3=。(不計滑輪本身的重和摩擦)【答案】G、G、G?!痉治觥肯却_定各個滑輪組承擔物重的繩子股數n,再根據F=G分析判斷。【解答】解:A圖:n=3,F=G;B圖:n=4,F=G;C圖:n=5,F=G。故答案為:G、G、G。【典例5】(2020?肥東縣二模)小明同學在學習滑輪時,老師講到:理想的動滑輪最多省一半力,其實省力的多少與拉力和豎直方向的夾角大小有關,如圖甲所示。小明就此問題展開如圖乙所示的實驗探究,并將所測數據記錄在表格中。序號123拉力F/N3.03.8(1)如圖丙所示,這是第三步實驗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則F3=4.6N;(2)通過分析實驗數據可初步得出結論:使用動滑輪提升同一重物時,拉力F與豎直方向的夾角θ越大,需要的拉力F越大。請你從杠桿平衡條件的角度分析其中的原因:使用動滑輪提升同一重物時,阻力、阻力臂不變,當拉力F與豎直方向的夾角θ增大時,動力臂減小,由杠桿平衡條件可知拉力增大?!敬鸢浮浚?)4.6;(2)使用動滑輪提升同一重物時,阻力、阻力臂不變,當拉力F與豎直方向的夾角θ增大時,動力臂減小,由杠桿平衡條件可知拉力增大?!痉治觥浚?)觀察圖丙的彈簧測力計,確認其量程和分度值,再根據指針位置讀數;(2)在使用動滑輪的過程中,支點在繩與滑輪左邊緣的接觸點,阻力作用點在動滑輪轉軸,動力作用在繩與滑輪的右邊接觸點,分析拉力F與豎直方向的夾角變化時動力臂的變化得出拉力變化?!窘獯稹拷猓海?)彈簧測力計的量程為0~5N,1個大格為1N,分為5個小格,每個小格為0.2N,分度值為0.2N,示數為4.6N,即F3=4.6N;(2)在圖乙使用動滑輪的過程中,支點在繩與滑輪左邊緣的接觸點,阻力作用點在動滑輪轉軸,動力作用在繩與滑輪的右邊接觸點,使用動滑輪提升同一重物時,阻力、阻力臂不變,當拉力F與豎直方向的夾角θ增大時,動力臂減小,由杠桿平衡條件可知拉力增大。故答案為:(1)4.6;(2)使用動滑輪提升同一重物時,阻力、阻力臂不變,當拉力F與豎直方向的夾角θ增大時,動力臂減小,由杠桿平衡條件可知拉力增大。【變式訓練1】(2021?張店區(qū)一模)如圖所示,國旗桿頂部裝有一個滑輪,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它是定滑輪,用它可以省力 B.它是定滑輪,用它可以改變力的方向 C.它是動滑輪,用它可以省功 D.它是動滑輪,用它可以省力【答案】B?!痉治觥枯S的位置固定不動的滑輪為定滑輪,定滑輪實質是等臂杠桿,使用定滑輪不省力,但可以改變用力方向?!窘獯稹拷猓浩鞐U上滑輪的軸固定不動,為定滑輪,使用定滑輪的優(yōu)點是可以改變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也不能省距離,使用定滑輪不能省功,故ACD錯、B正確。故選:B?!咀兪接柧?】(2020?岑溪市一模)如圖所示,一個重G=20N的物體在拉力F的作用下被勻速提升了20cm.若不計滑輪重和摩擦,則拉力F及其向上移動的距離s分別為()A.F=10N,s=0.2m B.F=10N,s=0.4m C.F=20N,s=0.2m D.F=20N,s=0.4m【答案】B?!痉治觥繄D中使用的是動滑輪,n=2,不計滑輪重和摩擦,拉力F=G;拉力端向上移動的距離s=2h?!窘獯稹拷猓河蓤D知,使用的是動滑輪,不計滑輪重和摩擦,則拉力F=G=×20N=10N;拉力端向上移動的距離:s=2h=2×20cm=40cm=0.4m。故選:B?!咀兪接柧?】(2019春?惠山區(qū)校級月考)如圖所示,某同學用重為10N的動滑輪勻速提升重為50N的物體,不計摩擦,則該同學所用拉力F的可能值是()A.20N B.25N C.30N D.35N【答案】D?!痉治觥縿踊営袔锥卫K子承擔,拉力就是物體和動滑輪總重的幾分之一?!窘獯稹拷猓河蓤D可知,物體與滑輪的總重力由兩段繩子承擔,又由于兩根繩子的拉力的方向不平行,所以由力的合成可得:2F>G滑輪+G物=10N+50N=60N,即:F>30N,故ABC錯誤,D正確。故選:D?!咀兪接柧?】(2019秋?句容市校級月考)如圖,物體重10N,且處于靜止狀態(tài)。該滑輪是滑輪,手拉彈簧測力計在1位置時的示數為N.若手拉彈簧測力計在1、2、3三個不同位置時的拉力分別是F1、F2、F3,則它們的大小關系是F1F2F3.這證明使用定滑輪不能改變力的,只能改變力的?!敬鸢浮慷ǎ?0;=;=;大?。环较?。【分析】軸固定不變的滑輪是定滑輪,定滑輪的特點是:即不省力也不費力,但能改變力的方向?!窘獯稹拷猓河蓤D可知該滑輪是定滑輪,定滑輪特點:即不省力也不費力,但能改變力的方向。所以F1=F2=F3=G=10N。故答案為:定;10;=;=;大小;方向?!咀兪接柧?】(2020秋?泰興市期中)小明同學在“研究定滑輪和動滑輪特點”的實驗中,實驗裝置如圖所示.實驗次數物重使用動滑輪時測力計的示數F/NG/N11.000.6521.500.932.001.15(1)在研究定滑輪特點時,按圖甲操作,覺得讀數不方便,于是把測力計倒過來,即測力計吊環(huán)系在拉繩上,用手拉掛鉤,測力計的示數會小于(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物體的重力,其原因是測力計有重力(不計繩重及摩擦)。(2)在研究動滑輪特點時,按圖乙操作,記錄數據如表,分析表中的數據發(fā)現,測力計的示數F大于物重G的一半,其原因是動滑輪有重力。如果不更換動滑輪,為了使測出的拉力接近物重的一半,請?zhí)岢鲆粭l合理的建議提升重力更大的物體。(3)小明在研究動滑輪特點的第二次實驗中,若鉤碼在2s內勻速提高10cm,則拉力做的有用功是0.15J,拉力做功的功率是0.09W,此時動滑輪的機械效率為83.3%。(不計繩重和摩擦)【答案】(1)小于;測力計有重力;(2)動滑輪有重力;提升重力更大的物體;(3)0.15;0.09;83.3%。【分析】(1)把測力計倒過來使用時,根據對彈簧測力計進行受力分析可以找到問題所在。(2)使用動滑輪提升重物省一半力,但本題的實驗數據與這一結論有偏差,考查同學對數據產生的誤差進行合理分析的能力.(3)利用W=Gh求拉力做的有用功;使用動滑輪時承擔物重的繩子股數n=2,拉力端移動距離s=2h,利用W=Fs求拉力做的總功,再利用P=求拉力做功功率;動滑輪的機械效率等于有用功與總功之比?!窘獯稹拷猓海?)測力計倒過來使用時,彈簧測力計受力情況是:受到向上繩子的拉力,受到向下的重力和手的向下拉力。這時測力計測量的是手向下的拉力,大小等于繩子自由端的拉力與測力計的重力之差。所以在勻速拉動時,根據二力平衡條件可知實驗會造成測量值會小于鉤碼的重力。(2)人在提升重物時把動滑輪也提起了,所以動滑輪本身的重力是存在差異的最主要原因;由于轉軸之間有摩擦,繩也有一定重量,導致拉力增大。如果不更換動滑輪,為了使測出的拉力接近物重的一半,可以換用輕質動滑輪或提升重力更大的物體;(3)拉力做的有用功:W有用=Gh=1.5N×0.1m=0.15J;使用動滑輪時承擔物重的繩子股數n=2,拉力端移動距離s=2h=2×0.1m=0.2m,拉力做的總功:W總=Fs=0.9N×0.2m=0.18J,拉力做功功率:P===0.09W;動滑輪的機械效率:η=×100%=×100%≈83.3%。故答案為:(1)小于;測力計有重力;(2)動滑輪有重力;提升重力更大的物體;(3)0.15;0.09;83.3%。考點2滑輪組及其工作特點(1)定滑輪和動滑輪組合在一起的裝置叫做滑輪組;使用滑輪組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變力的方向,但要費距離;(2)使用滑輪組時,滑輪組用幾段繩子吊著物體,提起物體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幾分之一,即動力F=G物(3)用滑輪組提升物體時,雖然省了力,但是費了距離,滑輪組有幾段繩子吊著物體,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就是重物升高距離的幾倍;設物體升高的距離為h,則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為s=nh(n表示承擔物重的繩子的段數);【典例6】(2021春?雄縣期末)如圖所示,甲、乙兩個滑輪組的輪重、物重均相同,把物體勻速提升相同的高度,繩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大小分別為F1和F2.若不計繩重及摩擦,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F1=F2 B.F1<F2 C.F1>F2 D.無法判斷【答案】B?!痉治觥肯嗤喗M的動滑輪重力相等,提升物體的重力也相等,由圖可知滑輪組繩子的有效股數,不計繩重及軸間摩擦,拉力F=(G+G動),據此比較繩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大小關系。【解答】解:由題意可知,兩圖中動滑輪的重力G動、物體的重力G都相等,由圖可知,n甲=3,n乙=2,不計繩重及軸間摩擦,拉力F1=(G+G動),F2=(G+G動),所以,F1<F2。故選:B。【典例7】(2021?日照二模)請在圖中用筆畫線代替繩子,將兩個滑輪連成滑輪組,要求人用力往下拉繩使重物升起。【分析】人用力往下拉繩使重物升起,因此人的動力方向向下,重物運動方向向上,故由兩根繩子承擔物重,繩子固定在定滑輪下面的掛鉤上。【解答】解:人用力往下拉繩使重物升起,說明繩子最后繞過的是定滑輪,按此反向繞線,則繩子的起始端應系在定滑輪下面的掛鉤上,如下圖所示:【變式訓練1】(2020秋?廣州月考)如圖所示,物重為G的物體在不同簡單機械中均處于平衡狀態(tài)(不計機械自重和摩擦),拉力F1、F2、F3的大小關系是()A.F2<F1<F3 B.F2<F1<F3 C.F1<F2<F3 D.F2<F3<F1【答案】B?!痉治觥坎挥嫏C械自重和摩擦:(1)先判斷處動力臂和阻力臂關系,再根據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得出力F1和重力G的關系。(2)使用滑輪組時,先判斷出承擔總重繩子的段數n,再根據F2=G得出力F2和重力G的關系。(3)使用動滑輪,動力作用在軸上,則有F3=2G?!窘獯稹拷猓翰挥嫏C械自重和摩擦時:(1)第一個圖是等臂杠桿,L1=L2,由杠桿平衡條件可得F1=G;(2)第二個圖是滑輪組,承擔總重繩子的段數n=3,F2=G;(3)第三個圖是動滑輪,動力作用在軸上,F3=2G;故F2<F1<F3,故B正確,ACD錯誤。故選:B?!咀兪接柧?】(2021?龍湖區(qū)模擬)如圖所示,請畫出人站在地面上利用滑輪組提起物體時的最省力的繞繩方法。【分析】在使用滑輪組提升重物時,既要考慮到它的省力情況,還應注意動力的施力方向?!窘獯稹拷猓阂驗榛喗M要求人站在地面上提升重物,因此,在繞繩時,最終的繩子自由端方向應該向下,從定滑輪的掛鉤上開始,然后依次繞過動滑輪、定滑輪,由兩段繩子承擔物重,如圖所示:考點3滑輪組和動滑輪繩子拉力的計算(1)使用滑輪組時(忽略摩擦阻力):滑輪組用幾段繩子吊著物體,提起物體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幾分之一,即動力F=G物+G其中:F拉—拉力,G動—動滑輪的重力,G物—被提升物體的重力,n—吊住動滑輪繩子的段數;(2)使用動滑輪時,條件不同,拉力的計算方法也不同;①物體在豎直方向上運動時:當動滑輪重、繩重和滑輪與繩之間的摩擦不計的情況下,拉力等于物體重力的n分之一;當繩重和滑輪與繩之間的摩擦不計的情況下,拉力等于物體和動滑輪重力之和的n分之一;實際情況下,動滑輪重、繩重和滑輪與繩之間的摩擦都無法忽略不計,那么拉力等于物體重力除以n和機械效率的乘積.②物體在水平面上運動時:當動滑輪重、繩重和滑輪與繩之間的摩擦不計的情況下,拉力等于物體所受摩擦力的n分之一;當繩重和滑輪與繩之間的摩擦不計的情況下,拉力等于物體所受摩擦力的n分之一;實際情況下,動滑輪重、繩重和滑輪與繩之間的摩擦都無法忽略不計,那么拉力等于物體所受摩擦力除以n和機械效率的乘積.(注:n為滑輪的股數)?!镜淅?】(2019春?東湖區(qū)校級月考)如圖所示,物體A重60N,當滑輪在力F的作用下,以0.4m/s的速度勻速上升時,物體A的速度為0.8m/s,F的大小為120N.(不計滑輪重及摩擦)【答案】0.8m/s;120。【分析】(1)根據v物=2v求出物體A的速度;(2)不計滑輪重及摩擦,根據F=2G求出拉力大小?!窘獯稹拷猓何矬w移動速度v物=2v=2×0.4m/s=0.8m/s;拉力F=2G=2×60N=120N。答案:0.8m/s;120?!镜淅?】(2019秋?儀征市校級月考)小明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探究滑輪組的特點,他將重為5N的物體勻速提高了1m,每個滑輪重均為1N,不計繩重及摩擦,則繩端移動距離是2m,施加在繩端的拉力F是3N,懸掛定滑輪處拉力F′是10N.【答案】2;3;10。【分析】(1)由圖知,n=2,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s=nh;(2)不計繩重及摩擦,繩子自由端的拉力F=(G+G動);(3)設作用在定滑輪的繩子為n′,懸掛定滑輪處拉力:F=n′F+G定?!窘獯稹拷猓海?)由圖知,n=2,繩端移動距離s=2h=2×1m=2m;(2)不計繩重及摩擦,繩端拉力F=(G+G動)=(5N+1N)=3N;(3)滑輪組處于平衡狀態(tài),以定滑輪為研究對象,其受到向上的拉力F′、向下的重力G定和向下的3段繩子的拉力3F,由力的平衡條件可得,懸掛定滑輪處拉力F′=3F+G定=3×3N+1N=10N,所以F′的大小為10N。故答案為:2;3;10?!镜淅?0】(2021?濟寧模擬)如圖所示裝置,同材質的甲、乙兩實心木塊處于靜止狀態(tài),不計滑輪重力及摩擦,則()A.甲、乙的體積之比為1:2 B.甲、乙的質量之比為1:2 C.甲、乙的密度之比為2:1 D.甲、乙的重力之比為2:1【答案】D?!痉治觥坑蓤D可知,同材質的甲、乙兩實心木塊處于靜止狀態(tài),不計滑輪重力及摩擦,有兩股繩子承擔G甲,即n=2,滑輪組上繩端的拉力F=G乙,所以2G乙=G甲,ρ乙=ρ甲,根據重力的計算式可知甲、乙的質量之比,再根據密度的公式可知甲、乙的體積之比。【解答】解:由圖可知,動滑輪上繩子的段數n=2;甲、乙兩實心木塊處于靜止狀態(tài),滑輪組上繩端的拉力F=G乙,不計滑輪重力及摩擦,繩端的拉力F=G甲,所以G乙=G甲,則G甲:G乙=2:1,根據重力公式可知甲、乙的質量之比為m甲:m乙=G甲:G乙=2:1,由題意可知ρ甲:ρ乙=1:1,根據V=可得體積之比為V甲:V乙=m甲:m乙=2:1,故A、B、C錯誤,D正確。故選:D?!镜淅?1】(2020春?汝州市期末)如圖所示,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物體A勻速向右滑動時,彈簧測力計示數為10?N,不計滑輪重及滑輪與繩之間的摩擦,則水平拉力F和物體A與水平面之間的摩擦力f的大小分別是()A.F=20?N,f=20?N B.F=10?N,f=20?N C.F=20?N,f=10?N D.F=10?N,f=10?N【答案】C?!痉治觥勘绢}為動滑輪的使用,繩子兩端的力的和等于軸的力,再由二力平衡的條件分析?!窘獯稹拷猓簣D中實質是一個動滑輪,繩子兩端的力相等,都為10N,軸上的力F等于繩子兩端的力的和為20N;物體勻速運動,則繩子對物體的拉力和地面對物體的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大小相等為10N。故選:C。【變式訓練1】(2020春?新鄉(xiāng)期末)如圖所示的動滑輪,把重10N的物體勻速向上拉起,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是6N,則拉力F=6N,若不計摩擦,動滑輪重是2N.若用此滑輪提起20N的物體,拉力F是11N.(不計繩重和摩擦)【答案】6;2;11?!痉治觥浚?)繩子可以大小不變的傳遞拉力,根據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可知拉力的大?。唬?)動滑輪繩子的有效股數n=2,不計摩擦和繩重時,根據F=(G物+G動)求出動滑輪的重力?!窘獯稹拷猓海?)繩子可以大小不變的傳遞拉力,故拉力F=6N;(2)動滑輪繩子的有效股數n=2,∵不計摩擦和繩重時,F=(G物+G動),∴動滑輪重G動=nF﹣G物=2×6N﹣10N=2N。若用此滑輪提起20N的物體時,根據F=(G物+G動)=(20N+2N)=11N。故答案為:6;2;11?!咀兪接柧?】(2020春?四會市期末)如圖所示的滑輪組中,不計滑輪質量,分別掛上A、B兩物體后恰能靜止,則兩物重力關系為()A.GA:GB=1:1 B.GA:GB=1:2 C.GA:GB=2:1 D.不好判斷【答案】C?!痉治觥扛鶕踊喓投ɑ喌奶攸c分析:定滑輪不省力,動滑輪省一半力?!窘獯稹拷猓憾ɑ喌睦K子兩端的力相等,動滑輪中繩子上的力是軸上力的一半。故有GA:GB=2:1。故選:C?!咀兪接柧?】(2020春?長葛市期末)如圖所示,拉力F的功率為3.6W,物體A以0.2m/s的速度沿水平地面向左勻速運動,A與地面間的摩擦力是A重力的0.3倍,不計滑輪處摩擦和繩重,則()A.1s內重力做功3.6J B.A的重力為120N C.拉力F=36N D.摩擦力為18N【答案】D?!痉治觥浚?)根據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確定重力做功的多少;(2)已知作用在動滑輪上的繩子條數為n和拉力的功率,根據v′=nv求出繩子自由端的速度,然后直接利用P===Fv即可求出拉力F;(3)對A進行受力分析,即f=2F;(4)根據f=0.3G即可求出重力?!窘獯稹拷猓篈、因為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而物體在豎直方向沒有移動距離,所以重力沒有做功,即重力做功為0J;故A錯誤;BCD、由圖知n=2,則繩子自由端的速度v′=2v=2×0.2m/s=0.4m/s,根據P===Fv可得拉力:F===9N;故C錯誤;不計滑輪處摩擦和繩重,由F=f可得物體受到的摩擦力:f=2F=2×9N=18N;故D正確;由題知f=0.3G,則A的重力:G===60N.故B錯誤。故選:D?!咀兪接柧?】(2020?思明區(qū)校級三模)如圖,用100N的力拉著物體A以2m/s的速度在水平面勻速前進,若A受到的摩擦力是20N,則B受到的摩擦力是40N,B物體的速度是4m/s。(不考慮繩子與滑輪之間的摩擦)【答案】40;4?!痉治觥浚?)分析物體水平方向上受到的力,根據平衡力條件求出物體受到的摩擦力。(2)B移動的速度和A移動速度的關系是:vB=nvA。【解答】解:已知:F=100N,fA=20N,vA=2m/s,n=2(1)因為物體在水平面上勻速前進,所以fA+2fB=F,所以B與地面的摩擦力:fB=(F﹣fA)=(100N﹣20N)=40N;(2)B運動的速度:vB=2vA=2×2m/s=4m/s。故答案為:40;4。考點4斜面和輪軸以及滑輪組的設計與組裝滑輪組的設計:第一步:確定動滑輪的個數。首先算出承擔所要拉起重物與動滑輪的自重所需要的繩子的根數n,其方法和滑輪組繩子的繞法中的方法相同,然后我們根據每兩根繩子需要一個動滑輪來確定動滑輪的個數。當n為偶數時,繩子的固定端應拴在定滑輪上,動滑輪的個數N=n2;當n為奇數時,繩子的固定端應拴在動滑輪上,動滑輪的個數N=n?1第二步:確定定滑輪的個數。一般情況下,定滑輪的個數由繩子的段數n和拉力的方向共同決定。當n為奇數且拉力方向向下時,定滑輪的個數應為n+12;拉力的方向向上時,定滑輪的個數為

n?12.當n為偶數且方向向下時,定滑輪的個數為n2滑輪組繩子的繞法:第一步:確定繞過動滑輪的繩子的根數。首先根據題目中的條件,如繩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F、要承擔的重物G物和動滑輪的重力G動,計算出承擔物重所需繩子段數n=G物2+第二步:確定繩子固定端的位置和繩子的繞法。當繩子的根數n為偶數時,繩子的固定端應拴在定滑輪上,開始繞繩子;當n為奇數時,繩子的固定端應拴在動滑輪上,開始繞繩子。輪軸:(1)輪軸:由輪和軸組成的,能繞共同的軸線旋轉的簡單機械叫做輪軸。例如汽車方向盤、轆護等。(2)輪軸的實質:輪軸相當于一個杠桿,輪和軸的中心O是支點,作用在輪上的力是動力F1,作用在軸上的力是阻力F2,輪半徑OA就是杠桿的動力臂l1,軸半徑OB就是杠桿的阻力臂l2。(3)輪軸的特點:因為輪半徑大于軸半徑,即杠桿的動力臂大于阻力臂,所以作用在輪上的動力F1總小于作用在軸上的阻力F2.使用輪軸可省力,但是動力作用點移動的距離大于用輪軸提升的重物(鉤碼)所通過的距離。(4)輪軸的公式:F1R=F2r;斜面:(1)斜面是簡單機械的一種,可用于克服垂直提升重物的困難。將物體提升到一定高度時,力的作用距離和力的大小都取決于傾角。如物體與斜面間摩擦力很小,則可達到很高的效率。(2)用F表示力,L表示斜面長,h表示斜面高,物重為G.不計阻力時,根據功的原理得FL=Gh,斜面傾角越小,斜面越長,則越省力,但越費距離。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斜面,如盤山公路、螺絲釘上的螺紋等?!镜淅?2】(2019?新寧縣模擬)斜面是一種簡單機械,使用斜面的好處是省力,斜面高度一定時,斜面越長使用它就越省力。【答案】簡單機械;省力;長;省力?!痉治觥恐啦⒄莆崭鞣N機械,斜面也是一種常用的機械,使用斜面比較省力。在高度一定的情況下,斜面越長,則坡度越緩,越省力?!窘獯稹拷猓盒泵媸且环N簡單機械,使用斜面可以省力。當斜面的高度一定時,斜面越長,則坡度越緩,則越省力。故答案為:簡單機械;省力;長;省力?!咀兪接柧?】24.(2021春?香河縣期末)在生產和生活中,經常見到這樣的情形,用木板搭斜坡將貨物推上汽車車廂,修盤山公路使汽車駛上高聳的山峰等。從物理學的角度分析,它們的物理模型屬于同一種簡單機械,即斜面,這種簡單機械的優(yōu)點是省力?!敬鸢浮啃泵?,省力?!痉治觥勘P山公路、用木板搭斜坡,都是要使物體向高處運動,所以我們可以從斜面模型上分析。使用斜面可以省力,斜面越平緩,越省力,但同時越費距離;不僅不省功,還要多做額外功(克服摩擦做功)。【解答】解:斜面模型加長了運動距離,但可以省力,故盤山公路修成了斜面形;在使用斜面時,要多做額外功(克服摩擦做功),所以不省功。故答案為:斜面,省力。課堂鞏固訓練課堂鞏固訓練一、選擇題。1.(2020春?西吉縣校級期末)用滑輪組勻速提升重物,當繩子的自由端被拉下2m時,物體升高了0.5m,被提升的重物的質量為20kg.若不計動滑輪重和摩擦阻力,則拉繩子的力應為()A.40N B.49N C.98N D.5N【答案】B。【分析】不計動滑輪重力和摩擦阻力,則有幾段繩子在拉重物,拉繩子的力就是重物重力的幾分之一。而有幾段繩子在拉,可由繩端移動距離和物體移動距離看出?!窘獯稹拷猓豪K子自由端被拉下2m時,物體升高了0.5m,則n==4,說明有4段繩子在拉重物。故拉力為物體重力的四分之一,即:F=G=mg=×20kg×9.8N/kg=49N故選:B。2.(2020?福田區(qū)校級模擬)下列各圖中利用了動滑輪的是()A. B. C. D.【答案】C。【分析】根據動滑輪會隨物體一起運動,定滑輪不隨物體運動分析?!窘獯稹拷猓篈、B、D中滑輪是固定不動的,是定滑輪;C中的滑輪與物體一起運動,是動滑輪。故選:C。3.(2019?寬城區(qū)模擬)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滑輪組的省力情況是由其中的動滑輪個數決定的 B.剪刀實際上是兩個杠桿的組合 C.費力杠桿是不好的,實際應用中應當盡量避免使用 D.不論是定滑輪還是動滑輪,其輪心都相當于杠桿的支點【答案】B?!痉治觥浚?)滑輪組的省力情況由承擔動滑輪及重物的繩子的根數決定;(2)剪刀以可以轉動的軸為支點,兩個刀片均相當于一個杠桿;(3)省力杠桿雖可以省力,但費距離;費力杠桿雖費力,但可以省距離;(4)定滑輪的實質是以軸為支點的等臂杠桿;動滑輪實質是輪的一邊為支點的省力杠桿?!窘獯稹拷猓篈、滑輪組的省力情況由承擔動滑輪及重物的繩子的根數決定,如果繩子的根數為n,則繩子末端拉力F=(G物+G動),并不是由動滑輪的個數決定,故A錯誤;B、剪刀的兩個刀片均相當于一個杠桿,它們共用一個支點,故B說法正確;C、省力杠桿和費力杠桿沒有優(yōu)劣之分,應該根據實際需要來選擇使用,故C說法錯誤;D、定滑輪相當于輪心為支點的杠桿,但動滑輪的支點不在輪心,而在輪與固定繩相接觸的輪邊上。故D錯誤。故選:B。4.(2019?寧波模擬)如圖所示,滑輪第一次受到F1的作用,第二次受到豎直向上F2的作用,物體的重力為G.在不計摩擦的情況下,將物體勻速向上提起時()A.F1<F2 B.F2=G C.F1的力臂為OA D.在F2方向上移動的距離為物體上升距離的2倍【答案】D?!痉治觥縿踊喸谑褂玫倪^程中,動力臂大于阻力臂;根據力臂的大小判定力的大小,根據力臂的定義和動滑輪的特點分析?!窘獯稹拷猓篈、由圖可知,在提升動滑輪的過程中,由力臂的定義可知,F1的力臂要小于F2的力臂,根據杠桿平衡條件可知,在阻力和阻力臂不變的情況下,動力臂越小,動力越大,即F1>F2;故A錯誤;B、在不計摩擦的情況下,用F2提升物體時,動力臂是阻力的2倍,則F2=(G+G動),故B錯誤;C、由圖可知,連接OA的直線與F1的力的作用線不垂直,根據力臂定義可知,OA不是F1的力臂,故C錯誤;D、根據動滑輪的特點可知,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是物體上升高度的2倍,故D正確。故選:D。5.(2021春?高青縣期中)如圖所示,用滑輪裝置提升同一重物,若不計滑輪自重及摩擦,則省力情況相同的是()A.①④ B.③④ C.②③ D.①②【答案】A。【分析】①使用動滑輪能省力一半力;②使用定滑輪不能省力;③滑輪組的省力情況由承擔物重的繩子段數決定。【解答】解:若不計滑輪自重及摩擦,①是動滑輪,省一半力,F1=G;②是定滑輪,單獨使用都不能省力,F2=G;③滑輪組有三段繩子承擔物重故F3=G;④滑輪組有二段繩子承擔物重故F4=G。則省力情況相同的是①④。故選:A。6.(2020秋?蘇州月考)一名體重600N的舉重運動員,可舉起1300N的物體,這個人站在地面上,用如圖裝置提升物體,滑輪重和摩擦均忽略不計,在下列四個不同重力的物體中,他能提起的最重的物重是()A.600N B.1300N C.1900N D.700N【答案】A?!痉治觥坑蓤D可知該裝置是定滑輪,人站在地面上,他的手用力達到600N的時候,根據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可知,繩對人力達到600N,此時人已經對地面沒有力的作用,據此分析判斷。【解答】解:由圖可知該裝置是定滑輪,定滑輪不省力,因為人的體重為600N,人能施加的最大拉力F=600N,滑輪重和摩擦均忽略不計,他能提起最重的物重:G=F=600N。故選:A。二、填空題。7.(2021春?南開區(qū)期末)定滑輪實質是等臂杠桿,使用定滑輪可以改變力的方向,但它不能省力?!敬鸢浮康缺郏涣Φ姆较??!痉治觥浚?)定滑輪是等臂杠桿,動力臂等于阻力臂,也就是說動力等于阻力;(2)使用定滑輪不省力、但能改變用力方向;【解答】解:(1)定滑輪的實質是動力臂等于阻力臂的杠桿,屬于等臂杠桿;(2)因為定滑輪是等臂杠桿,故其動力等于阻力,所以使用定滑輪不省力,但能改變力的方向;故答案為:等臂;力的方向。8.(2020秋?宜州區(qū)期末)使用機械時,有時可以省力,有時可以省距離,但都不能省功;盤山公路做成彎彎曲曲的形狀,而不是直接從山下直通山頂,這樣的設計目的是為了省力。【答案】功,省力?!痉治觥坑晒Φ脑碇溃褂萌魏螜C械都不會省功,省力的費距離,費力的省距離。【解答】解:(1)我們使用機械時,有時省力,但要費距離;有時省距離,但要費力;但都不能省功;(2)盤山公路利用的是斜面這種機械,要多走距離,但可以省力。故答案為:功,省力。9.(2021?宜城市二模)使用機械可以極大地減輕人們的勞動強度,提高工作效率。(1)如圖甲,工人在鋪設電纜時,要在轉彎處安裝一組導向輪。這組導向輪屬于定滑輪(選填“動滑輪”或“定滑輪”)。(2)如圖乙,尖嘴鉗是常用的電工工具,刀刃部分靠近轉動軸,這是為了減小阻力臂,從而在使用時更加省力?!敬鸢浮慷ɑ?;減小阻力臂?!痉治觥浚?)使用時滑輪的軸固定不動的是定滑輪,滑輪和物體一起移動的滑輪是動滑輪。定滑輪實質上是一等臂杠桿,只改變力的方向,而不省力;(2)對杠桿分類:動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桿為省力杠桿,動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桿為費力杠桿,動力臂等于阻力臂的杠桿為等臂杠桿?!窘獯稹拷猓海?)工人在鋪設電纜時,在轉彎處安裝一組導向輪,這組滑輪的軸是固定不動,不隨貨物升降的,所以是定滑輪,因為定滑輪相當于一等臂杠桿,只能改變力的方向,而不省力;(2)尖嘴鉗的刀刃部分靠近轉動軸是為了通過減小阻力臂,達到省力的目的。故答案為:定滑輪;減小阻力臂。10.(2020?黃埔區(qū)一模)如圖所示,我國古代護城河上安裝使用的吊橋就是一個組合機械,定滑輪的作用是改變力的方向,橋可看作一個杠桿,由圖可知杠桿的支點是C(選填“A”、“B”或“C”)點,請分別畫出人拉動吊橋瞬間繩子AB對橋的拉力F1的力臂L1和阻力F2的力臂L2,根據F1L1=F2L2,可以判斷橋屬于省力(填“省力”、“等臂”或“費力”)杠桿。【答案】力的方向;C;如上圖所示;F1L1=F2L2;省力?!痉治觥浚?)定滑輪的實質是等臂杠桿,不省力也不費力,但可以改變作用力方向;(2)杠桿繞著轉動的固定點叫做支點;(3)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阻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3)杠桿的分類:動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桿為省力杠桿;動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桿為費力杠桿;動力臂等于阻力臂的杠桿為等臂杠桿?!窘獯稹拷猓海?)圖中使用了定滑輪A,不能省力,但可以改變力的方向;(2)由圖可知吊橋繞著C點轉動,所以吊橋杠桿的支點在C點;(3)從支點C分別向動力作用線和阻力作用線作垂線段,可得拉力F1的力臂L1和阻力F2的力臂L2,如圖所示(4)根據F1L1=F2L2,在勻速拉起吊橋時,由于它的動力臂L1大于阻力臂L2,所以吊橋屬于省力杠桿;故答案為:力的方向;C;如上圖所示;F1L1=F2L2;省力。11.(2021春?嘉定區(qū)期末)如圖所示,分別用力F1、F2勻速提升重為10牛的物體(不計滑輪重力和摩擦)?;喖祝ㄟx填“甲”或“乙”)相當于等臂杠桿,力F2=0.5F1;若圖(b)中的物體被豎直提升2米,則繩子自由端上升4米,此過程中,物體的機械能變大(選填“變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