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銜接過程中家長的誤區(qū)及對策10000字(論文)】_第1頁
【幼小銜接過程中家長的誤區(qū)及對策10000字(論文)】_第2頁
【幼小銜接過程中家長的誤區(qū)及對策10000字(論文)】_第3頁
【幼小銜接過程中家長的誤區(qū)及對策10000字(論文)】_第4頁
【幼小銜接過程中家長的誤區(qū)及對策10000字(論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3PAGE目錄摘要 1關鍵詞 1一、研究的背景及意義 1二、文獻綜述 2(一)國內(nèi)在幼小銜接過程中家長的誤區(qū)及策略 2(二)國外在幼小銜接過程中家長在誤區(qū)策略 3三、研究方法 4(一)研究內(nèi)容 4(二)研究對象 4(三)研究方法 5四、幼小銜接過程中家長存在的哪些誤區(qū) 5(一)幼兒家長與小學缺少聯(lián)系 5(二)學校幼小銜接意識淡薄 6(三)幼小銜接的家園合作方式存在缺陷 7(四)家長不重視幼小銜接 7五、對于幼小銜接過程中家長的建議 8(一)教師與家長做好入學前溝通 8(二)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 9(三)教師應拓展幼小銜接中家園合作的方式 10(四)家長加強幼小銜接意識 10六、結論 10參考文獻 11幼小銜接過程中家長的誤區(qū)及對策【摘要】近二十年,在我國幼小銜接教育迅速發(fā)展的同時,也出現(xiàn)了諸多問題,幼小銜接是幼兒園到小學的銜接,目的是促使兒童對小學形成良好的學校適應。幼小銜接是幼兒園教育到小學教育過渡的銜接。因為小學和幼兒園在管理體制、學習時間、學習內(nèi)容、教學形式上存在很大的不同,兒童在兩個教育階段之間過渡時才會出現(xiàn)脫節(jié)、陡坡和不適應等銜接問題。關于幼小銜接的定義,學界沒有統(tǒng)一的表述。將幼小銜接定義為實現(xiàn)兒童健康成長,從幼兒園順利過渡到小學,兒童、學校、家庭、社會的互動適應過程。其目的是使小學一年級學生獲得良好學校適應狀態(tài)。由于不同的目的與內(nèi)容以及其他一些因素的影響,幼小銜接指的是幼兒園和小學兩個發(fā)展階段之間有一個過渡時期,在這個時期中,幼兒園和小學兩個階段的特點同時并存,互相交叉。它包括兩層意思首先,幼兒園大班幼兒需要具備哪些能力來適應學校生活另一方面,教師與家長應采取哪些方式、方法更適應步入一年級的學生,使他們以最快速度適應小學生活。父母參與兒童的教育過程可以提升兒童的自尊、提高兒童的學業(yè)成就。但父母通常并不能完全了解學校教育的期望,因此在參與兒童教育的過程可能產(chǎn)生某些偏差,影響到兒童的發(fā)展。研究幼小銜接問題的主要目的就在于促進學生適應能力的發(fā)展,避免其入小學后可能產(chǎn)生的適應不良現(xiàn)象。其中,學習適應性是幼小銜接過程中家長的誤區(qū)的一個重要研究方向總結幼小銜接教育中亟待解決的問題,找出解決誤區(qū)的相應對策。【關鍵詞】幼小銜接;家長;誤區(qū)一、研究的背景及意義《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強調(diào)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兒園應與家庭、社區(qū)密切合作,幼兒園教育要與0-3歲兒童的保育教育以及小學教育相互銜接。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基礎,對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成敗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再者,通過調(diào)研發(fā)現(xiàn),幼小銜接階段的家庭教育存在相當大的問題:一部分父母不知如何幫助孩子順利度過幼小銜接階段;有些父母單純的把有效銜接教育理解為小學知識的提前學習;父母、幼兒園教師、小學教師關于幼小銜接教育的認識存在差異。由此導致相當一部分兒童進入小學后出現(xiàn)了不同程度的入學適應性問題。小學教育作為個人接受正規(guī)教育的起點,能否順利適應小學生活,將影響到個人一生的發(fā)展?,F(xiàn)在,幼兒園教育與小學教育的銜接問題在世界各國已經(jīng)受到普遍重視,各國都致力于探索如何促進兒童能成功地實現(xiàn)幼小銜接。許多國家把幼教機構和小學放在一起整體規(guī)劃,統(tǒng)籌安排,并依據(jù)各國背景、教育基礎等因素,制定了相關教育政策。為了更好的完成家庭教育的任務,實施家庭教育的內(nèi)容,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是很重要的。它關系著家庭教育能不能順利進行,影響著家庭教育的效果,決定著家庭教育的目的和任務的實現(xiàn)。本研究通過文獻閱讀、整理,分析當前幼小銜接階段教育的現(xiàn)狀,尋找有利于幼小銜接的家庭教育方法;從小學教師、幼兒園教師、父母三方面調(diào)查現(xiàn)階段父母在幼小銜接階段所應實施的教育策略入手,分析三者之間的偏差及對幼兒入學狀態(tài)的影響;在此基礎上嘗試給出當前社會經(jīng)濟文化背景下的父母在家庭幼小銜接中實施的教育策略,以期促進家長教育觀念更新,優(yōu)化家庭教育環(huán)境,促進幼小銜接,減少兒童入學適應問題的發(fā)生,為廣大家長、兒童的成長服務。二、文獻綜述(一)國內(nèi)在幼小銜接過程中家長的誤區(qū)及策略幼小銜接工作是指兒童從幼兒園到小學過渡的過程中,學校、家庭、社會以及兒童本身所組織或參與的一系列活動,其目的是促進兒童心理、生理、知識和能力等各方面的發(fā)展,使其達到小學學校適應的良好狀態(tài)。幼小銜接教育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適應性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兒童進入小學后,出現(xiàn)的各種學習適應方面的問題,主要是由于不適應由游戲化教學轉化為傳授式教學這一學習方式的巨大轉變而引起的。因此,幼小銜接工作應該針對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來進行幼小銜接工作兒童從幼兒園到小學過渡的過程中所進行的活動。由于這些活動具有促進兒童,兒童結束以游戲為主導活動的學前教育生活,步入以學習為主導活動的學校教育生活,在這一過渡過程中,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兒童可能會產(chǎn)生一些不適應問題,進而影響其以后的身心發(fā)展。因此,為促成兒童的順利過渡,幼兒園與小學應將相互之間的銜接工作做好,以降低入學坡度,我們習慣上稱這些銜接工作為幼小銜接。形成良好學校適應狀態(tài)的積極作用。同歐美國家的學制不同,我國教育體系將幼兒園教育與小學教育定為兩個不同的教育體系。個體在幼兒園與小學接受不同的教育模式。在幼兒園,個體主要接受以游戲為主體的教育模式,通過游戲訓練自己的認知與語言能力。在小學階段,個體則接受系統(tǒng)的課堂教育,游戲教育的重要性有所下降。由于幼兒教育與小學教育的模式不同,這便給個體的學習適應帶來一定的問題,這也便衍生出幼小銜接問題。為此,本研究將幼小銜接定義為教育者為學生適應從幼兒教育向小學教育轉變而采取的教育措施。趙地的《美國聯(lián)邦政府促進幼小銜接發(fā)展的政策研究》認為:首先,科學合理的學前教育研究成果是促進幼小銜接工作順利的理論支持。其次,政府財政支持是促進全體兒童幼小銜接過程公平性、整體性的基礎。再次,家庭、社區(qū)的共同參與以及同學校的充分交流配合是促進幼小銜接平穩(wěn)順利的有效途徑;洪秀敏和崔方方的《美國俄亥俄州社會課程幼小銜接的舉措與啟示》中,美國俄亥俄州首先在教育體系上為幼小銜接提供了制度保障,其從學前學?;蛴變簣@一直到六或八年級的自然延伸的年級跨度結構能為兒童提供持續(xù)性的經(jīng)驗,有助于提高兒童的學業(yè)成就、學校參與、社會技能等;楊敏和印義炯《從哈克教授的幼小斷層理論看法國的幼小銜接措施》中,德國的哈克教授研究指出,幼小銜接過程中主要存在著學習方式、行為規(guī)范、社會結構、學習環(huán)境等六個方面的斷層問題,對幼小銜接工作的開展具有很強的理論指導意義;任文靜和谷忠玉《當代日本幼小銜接的措施及啟示》主要講述了日本在幼小銜接方面做了許多有益的嘗試與探索,具體來說包括課程的雙向銜接、師資深度交流與合作、環(huán)境設置的銜接等,對我國幼小銜接的研究與實踐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對這些文獻的研究有助于我們了解國外的幼小銜接動態(tài)、擴展我們的視野。(二)國外在幼小銜接過程中家長在誤區(qū)策略由于學制差異,不同國家對幼小銜接的界定不同。在歐美國家的教育體系中,通常把幼兒園直至小學三年級的教育稱為早期兒童教育。它們常常將幼兒園附設在小學之中,將幼兒園教育與小學教育整合為一體。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作為兒童教育的最早執(zhí)行者,父母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方法以及在此基礎上表現(xiàn)出的言行舉止直接影響兒童的入學適應性。家庭成員以積極的態(tài)度支持孩子的學校行為或參與到孩子的學校生活中去,將會提升兒童自尊心的發(fā)展。因為家長的積極行為告訴兒童,父母認可他們的學校。McIntyre[1]等人調(diào)查了132名父母在兒童幼小銜接階段的經(jīng)歷與投入,結果表明所有父母都愿意了解幼小銜接的知識,而且愿意投入精力與財力幫助順利過渡幼小銜接階段。但是研究同時也表明父母并不完全了解學校教育的期望。同時給出結論,如果兒童父母與幼兒園教師對入學準備能力觀點一致,則幼兒在入學準備過程中可得到全面發(fā)展,反之,會導致父母被動地參與兒童的入學準備活動,而造成兒童入學準備不充分。Pelletie與Brent[2]在多倫多地區(qū)進行的一項學前干預項目實驗中發(fā)現(xiàn),自我效能比較好的父母,越能積極參與兒童學前教育。馬來西亞一項關于學前兒童入學準備的研究證明,兒童的入學準備水平與父母的參與程度正相關:父母參與的兒童的入學準備水平高于父母未參與的,父母參與的時間越多,兒童的入學準備水平就越高。部分研究認為父母的行為模式與學習理念是影響兒童入學準備的關鍵因素,但Joe與Davis[3]調(diào)查研究表明,對于非裔美國男童,父母的行為模式與學習理念并不是影響兒童入學準備的關鍵因素。三、研究方法(一)研究內(nèi)容1.了解幼小銜接的含義,研究幼小銜接的誤區(qū)以及研究解決幼小銜接誤區(qū)的措施來構建幼小銜接過程中家長的誤區(qū)。2.了解幼小銜接過程中家長會產(chǎn)生什么誤區(qū),研究先前的人對家長產(chǎn)生誤區(qū)采取的措施。了解幼小銜接過程中家長對幼小銜接看法,含義以及分析總結家長在幼小銜接中產(chǎn)生的誤區(qū)。在家長和幼兒本身的關系基礎上,提供相關的解決幼小銜接家長誤區(qū)的措施。(二)研究對象本研究的調(diào)查樣本分為三類:父母、幼兒園教師、小學教師。因為研究的聚焦區(qū)間是幼小銜接階段,父母樣本選取的幼兒園大班或者小學一年級兒童的父母,幼兒園教師樣本和小學教師樣本分別選取有幼兒園大班和小學一年級執(zhí)教經(jīng)歷的教師。訪談選取了十位小學一年級兒童父母和十位幼兒園大班老師作為對象,采用半結構式訪談法,每人訪談時間30分鐘,統(tǒng)一訪談提綱,其中主要問題包括:1.您認為您在幼小銜接工作中承擔怎樣的責任,扮演什么角色?2.您參與或組織了哪些幼小銜接工作?3.您認為幼小銜接工作包括哪些主體,您認為這些主體在幼小銜接中分別扮演什么樣的角色,有怎樣的責任,他們應該怎么做,其中哪些責任最大,為什么?4.學校幼小銜接工作是如何開展的,包括了哪些方面的內(nèi)容,主體如何參與其中?5.你認為幼兒與小學生有哪些特征,哪些特征能讓你將二者分辨開來,對兒童在幼小銜接中順利過渡需要怎樣的特質,學校、家庭、社會需要怎么樣人財物的配備?(三)研究方法1、文獻法,文獻研究法指的是通過收集與課題相關的研究成果,從而獲得研究資料的研究方法。本研究將通過對幼小銜接與學習習慣的相關領域的文獻成果進行收集,形成研究的理論基礎。2、訪談法,通過對幼小銜接階段的孩子父母進行訪問,并收集資料,更好的研究。3、觀察法,本研究將通過觀察幼兒在小學情況,對他們進行追蹤調(diào)查,了解他們對學習習慣了解的變化情況。四、幼小銜接過程中家長存在的哪些誤區(qū)幼小銜接教育既不是幼兒園向小學靠攏,也不是小學向幼兒園靠攏,而是要雙方朝著一定的目標共同努力,相互配合、協(xié)作。幼小銜接課程改革也需要雙方的共同努力。只有這樣才能做好幼兒園教育與小學教育的銜接工作。由于研究者本人觀察、訪談的地點主要是在幼兒園,因此,以下評價結論是在綜合前述問卷調(diào)查結果的基礎上,針對幼兒園方面提出的。評價的結論可能更適合于樣本幼兒園。對幼兒園中幼小銜接課程必須改革幼小銜接問題,雖早已引起專家,教師的高度重視,并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和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從總體來看,還存在不少問題[2]。(一)幼兒家長與小學缺少聯(lián)系據(jù)調(diào)查得知,家長在幼小銜接的家園合作中相對看重孩子的學習能力、身體素質和知識儲備這三方面,根據(jù)問卷中情況可知重視學習能力的家長有62.2%,重視知識儲備的家長有49.0%,重視身體物質的家長有47.4%,因此,家長最重視孩子的學習能力,其次分別為知識儲備和身體素質。家長缺乏來自教師的正確指導,自認為孩子學好了小學的知識就是做好了幼小銜接,但是研究表明:過于重視孩子的學習,其他方面的發(fā)展就會由于機會不足受到阻礙,導致幼兒的身心發(fā)展不平衡,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容易出現(xiàn)體弱、精力匿乏、自理能力不足等問題。許多幼兒教師缺少既熟悉幼兒園教育特點又了解小學教育規(guī)律的教師,不知道小學一年級的個體教學要求,有的盲目拔高,有的不做等準備。幼兒升小學階段年齡比較小,身體和心理的各項機能的發(fā)育尚不完善,特別是大腦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發(fā)育不完善,因此他們的感知和成人相比有較大的差距,對周圍環(huán)境的認識能力、適應能力都比較差。幼兒上學前都是在家庭那種比較寬松、自由的環(huán)境中成長,對自由的環(huán)境和家長的關愛有了依賴性,進入小學后,他需要獨自面對陌生的一切,這時幼兒往往表現(xiàn)出無所適從。在這種情況下,幼兒不愿上學,想回家也是一種自然的心理現(xiàn)象有些學前班、幼兒園不顧政策規(guī)定,不經(jīng)教育行政批準,盲目進引拼音、識字教學。幼兒園教學方法又與小學不一致,使兒童感受到無所適從。而小學低年級教師對幼兒心理學、幼兒教育學知之甚少。不懂得使用兒童喜聞樂見的教學方法[5]。(二)學校幼小銜接意識淡薄由調(diào)查問卷可知,幼兒園會對幼小銜接中的家園合作定期評價的占46.1%,幼兒園不會對幼小銜接中的家園合作進行定期評價的占27.5%,數(shù)據(jù)表明幼兒園很少對幼小銜接中的家園合作進行評價。訪談中,教師也表示幼兒園不對幼小銜接中家園合作的評價,消磨了“我們”工作的熱情。幼小銜接工作往往重知識準備,輕能力培養(yǎng),只關注兒童認識了多少字,會做多少算術題,背書。學校是小學生成長的重要場所,許多良好的品行都需要學校教育進行指引和培育。但是,在現(xiàn)有的學校教育中,很多教師還沒有認識到小學新生的特殊性。教師更多的只是不斷的對小學新生提出各種要求,教學的重也、任務也不在于對小學生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而僅僅是讓學生取得更好的成績。學生為習慣的培養(yǎng)需要班主任不斷提髙自身的專業(yè)水平。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學校卻很少為班主任的專業(yè)性發(fā)展提供幫助。小學新生正處于自我意識積極發(fā)展的階段,教師應該關注到學生的認知特點,與孩子溝通、合作,進而促進小學生行為習慣養(yǎng)成的自覺性。但是,很多教師都會不自覺的對幼幼小銜接階段新生采取家長式的教育模式,進而遏制了孩子行為發(fā)展的主動作用。有的小學甚至在招收新生時,進行所謂的摸底測驗,內(nèi)容包括識字、計算等方面,并以此為依據(jù)決定是否接受新生入學或給新生編班。學校對班主任的日常管理工作缺乏有針對性的指導和培訓。學校為班主任提供的專業(yè)性支持非常單薄,這也是造成幼小銜接培養(yǎng)諸多問題的關鍵。從學校的管理制度到班主任的工作能力都存在著一定的滯后和偏差[7]。(三)幼小銜接的家園合作方式存在缺陷由問卷調(diào)查可知,家長經(jīng)常參加幼小銜接中家園合作活動的占37%,全部參加的僅有9.6%,計算得知有46.6%的家長經(jīng)常參與幼小銜接的家園合作,只有半數(shù)不到的家長經(jīng)常參與幼小銜接的家園合作,可見家長的參與度不高,訪談中家長也表示自己有參加的意愿但是時間上不允許。由訪談可知,幼小銜接中的家園合作方式有家長會、親子活動等等,其中以家長會最為常見,但是這些傳統(tǒng)的開展方式需要耗費較多的時間并且自由度不高,很難把所有家長聚集起來。現(xiàn)在的家長工作普遍很忙,在下班之后不僅不能休息還要趕到幼兒園來參與活動和課程,使得家長疲憊不堪,因此,家長參與度低主要是因為這些幼小銜接的家園合作方式缺乏適用性。兒童從幼兒園升入小學,師生關系也隨之發(fā)生了變化。某些教師的態(tài)度和教學方法使部分學生產(chǎn)生了學習不適應。低年級小學生無條件地信任和服從教師,他們對教師懷有一種特殊的尊敬和依戀之情,教師具有絕對權威。因此,在這個時期,教師對待兒童的態(tài)度是影響學生學習態(tài)度的主要因素。從調(diào)查和訪談中得知,教師在教學進度的把握上沒有關注到一部分學習不適應學生課堂提問也往往忽視他們,幾次回答不出問題后,有些老師甚至不提問這些老師眼中的“笨學生”,還在班上給出一些不太恰當?shù)脑u價。其次,教師的教學方法也會對剛入學的學生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因為他們己經(jīng)習慣了幼兒園中的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對小學的課程,以及老師的授課方式、講課方法等還比較陌生。小學教師雖然嚴格按照教學計劃,教學步驟進行教學,但是在方法上相對單一,沒有考慮到一年級學生的某些特殊表現(xiàn)[8]。(四)家長不重視幼小銜接由問卷數(shù)據(jù)可知,教師和家長認為在幼小銜接的家園合作中教師占主動地位的比重分別為55.2%和54.1%,所以超過半數(shù)的教師和家長都認為教師在幼小銜接的家園合作中是處于主動、支配的位置,而家長是處于被動、被支配的位置。訪談調(diào)查顯示,教師在幼小銜接的家園合作中是全權策劃和包辦的,家長很少參與:家長只是一味滿足教師提出的要求。家長的言行對兒童有較大的影響,兒童由于行為能力和思維能力的限制,對家長仍然有較大的依賴性,家長的言行是他們模仿的主要對象之一其次,兒童和家長相處的時間依然較長,特別是小學低年級的兒童更是如此,所以受家長的影響更顯著還有,家里的學習環(huán)境、學習條件,例如學習空間是否舒適、學習安排是否規(guī)律、學習材料、信息是否豐富等這些家庭環(huán)境因素都會對兒童產(chǎn)生較大影響我國家長普遍對小學新生持有溺愛現(xiàn)象。他們很少對孩子提出嚴格的要求,并且總是盡可能代替孩子完成各種需要,從衣食起居到交友、學習,家長總是積極地幫助孩子打點一切,導致孩子缺乏獨立性,獨立性是指一個人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它是社會生存及進行創(chuàng)造性活動必備的心理品質,包括獨立意識和獨立能力。獨立性的發(fā)展對于兒童的個性、認知、情緒、情感等的發(fā)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即使是孩子出現(xiàn)錯誤行為也總是盡為包容、祖護,不會指引孩子如何認識錯誤、改正錯誤。但是,送種保育式的教養(yǎng)模式恰恰是與小學新生的發(fā)展要求相違背的,他們更需要的是家長的鼓勵,指導和合作,而非所的親力親為。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需要家長的積極參與,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家長的悉也指導。簡單粗暴的管教會讓孩子養(yǎng)成諸多的惡習,溺愛放任的管教會讓孩子形成各種不良的品行[9]。五、對于幼小銜接過程中家長的建議(一)教師與家長做好入學前溝通教師入園前可以首先進行家訪,來更快更全面的了解幼兒,一方面讓幼兒熟悉教師,另一方面了解家長怎樣為孩子入學作準備、兒童的個性特點與生活特點等。然后,召開家長會、成立家長委員會、向家長宣傳幼兒園的生活作息制度及其意義,和家長溝通。入學后,教師要區(qū)別對待不同的分離焦慮幼兒。對于暴躁型幼兒,等待他們宣泄過后,可以玩具來吸引他、用音樂穩(wěn)定情緒,或者帶他們到戶外蕩秋千、玩滑梯等,轉移他們的注意力。對于波動型幼兒,要有耐心的引導他們,以幫助他盡快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可以教他們學會用語言進行自我安慰:哭沒有用的。一些有經(jīng)驗的幼兒園老師也常常提醒家長,與其逼著孩子多背詩、多算題,還不如早早培養(yǎng)他良好的學習習段。有了好習慣做基礎,對孩子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良好性格的塑造都大有裨益。父母應主動與孩子所在的學校和班級的班主任老師聯(lián)系,及時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學習生活情況,及時獲得教師的客觀評價和積極建議,根據(jù)孩子在學校的表現(xiàn)及時調(diào)整自己的教育策略?!皩W會學習”是終身教育的一大主張,幼兒園和教師要為兒童的未來著想利用學校的資源吸引小學生,轉移小學生注意力,小學也應該配合父母教育,通過父母了解孩子在家庭中的表現(xiàn),全面了解學生各方面的特點,才能更加準確地對孩子進行引導和教育。(二)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父母在幼小銜接階段的教育策略,表面目的是為了提升兒童的小學適應性,其實隱含的目標是培養(yǎng)影響兒童一生的學習、生活品質,形成影響兒童一生的、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習慣的養(yǎng)成不可能一次養(yǎng)成,需持之以恒,反復鍛煉。科學的家庭教育策略關系著家庭教育的執(zhí)行效果,正確的家庭教育策略能促進子女健康成長,錯誤的策略則會扼殺子女個性?,F(xiàn)實中父母常常會急于求成,按耐不住自己的情緒,有時甚至剝奪兒童習慣養(yǎng)成的機會。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不把理論應用在實踐中,理論只是空中樓閣。有了正確的理論,還要有正確的實施方法,才能做到知行合一。在幼小銜接階段的家庭教育中,父母應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知行合一,遵循下面幾個原則,實施家庭教育策略:兒童喜歡模仿自己身邊的人,尤其是父母,父母應當以身作則,給兒童樹立榜樣。“告訴他要這樣做,就是不聽?!备改赶矚g給孩子講大道理,但收效甚微。兒童的是非判斷能力低,他們以周圍人的行為作為自己的行事標準,父母榜樣作為具體形象對兒童有最直接暗示和感染作用。在幼小銜接階段,為了讓兒童更快的適應正規(guī)教育,父母會采取一些教育策略規(guī)范兒童的行為,比如限制零食供應、按時作息等。父母應當謹言慎行,以身示教,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必須做到。行為以目的為導向,父母要明白幼小銜接階段的家庭教育策略最終目的并不是讓兒童順利進入接受學校教育的狀態(tài),而是形成影響兒童一生的學習、生活品質。父母要認識到兒童認知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特點,兒童的認知發(fā)展是一個具有階段性的連續(xù)過程,各階段按照從低到高的次序依次出現(xiàn),具體到個人,由于環(huán)境、教育、文化等因素的影響,階段可以提前或推遲。兒童只能接受適合其認知發(fā)展的教育策略,父母要認識到兒童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不可能完全按照父母的意愿成長。父母要用于接受兒童的“不完美”,不要給給子貼標簽,要把錯誤看作一個學習的好機會。(三)教師應拓展幼小銜接中家園合作的方式幼小銜接中家園合作的開展方式豐富多樣,每種方式都有其自身的優(yōu)缺點,教師應在了解各種方式的優(yōu)缺點和適用的情境后展開研究拓寬幼小銜接中家園合作的方式從而找到適合自身特點和班級情況的新方式。教師根據(jù)少、精、活的原則,靈活安排教學內(nèi)容,建立既能啟發(fā)學生思維,又能擴大知識面的教學體系,教師應定期參觀小學一年級的教學活動,主動參與一年級教師的教研活動,在教育工作上做到銜接;幼兒園教師還應帶領幼兒參觀小學,使幼兒了解小學生一般情況,讓幼兒參加小學生的某些活動,同小學生聯(lián)歡,舉辦作品交流展覽,以引起幼兒入學的興趣,激發(fā)他們求學和效法小學生的愿望。可以有意識地延長孩子的活動的時間。對孩子借口不感興趣而頻繁變換活動內(nèi)容的現(xiàn)象,可以從孩子最感興趣的活動并陪著玩入手,逐步提高時間要求,直到孩子一個活動二十五分鐘不覺疲。教師要注每個幼兒能保持安靜和注意力高度集中地聽;對老師的話要聽清楚、準確;聽話后還要讓幼兒復述內(nèi)容和回答問題并鼓勵幼兒把所看到的、想到的大膽地說出來。孩子們在仔細看書的過程中,找到了樂趣,逐步學會一頁一頁認真地看書了。教師的教學方法對于剛來上學的兒童具有很大的意義。(四)家長加強幼小銜接意識家長應幫孩子做好入學心理準備。家長要向孩子強調(diào)教育的重要價值,采用良好的心理暗示,傳達對孩子學習能力的信心,讓他們對學校生活充滿向往和美好的憧憬,盡量減少其對新環(huán)境的緊張心理,以良好的心態(tài)迎接今后的學習。其次,培養(yǎng)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入小學前,家長就要提前幫助孩子養(yǎng)成有規(guī)律的生活習慣,有計劃地培養(yǎng)其按時起床、按時完成所布置的任務、獨立整理自己的活動用品、遵守紀律等良好習慣入小學后,要求孩子早起早睡,家長也要按時作息。孩子生長在一種充滿學習氣氛的家庭環(huán)境中,很容易萌發(fā)一種自發(fā)學習的需要,進而形成自覺學習的行動,所以家長首先應熱愛學習,形成家風,以自己的言行熏陶子女。對他們學業(yè)上給予必要的幫助、追蹤他們的學業(yè)進步、獎勵他們付出的努力等。對于學習計劃性差的學生,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制定合理的學習計劃表,使其逐步養(yǎng)成學習有計劃性的良好習慣。六、結論幼小銜接是幼兒園到小學的銜接。筆者認為應當做好以下工作:第一,做好教育計劃設計。教師應該同幼兒的相關者如父母,進行溝通與交流,了解幼兒的具體發(fā)展情況,并確定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