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遵義第二十一中學2018-2019高二下學期第一次月考歷史試卷_第1頁
貴州省遵義第二十一中學2018-2019高二下學期第一次月考歷史試卷_第2頁
貴州省遵義第二十一中學2018-2019高二下學期第一次月考歷史試卷_第3頁
貴州省遵義第二十一中學2018-2019高二下學期第一次月考歷史試卷_第4頁
貴州省遵義第二十一中學2018-2019高二下學期第一次月考歷史試卷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遵義市第二十一中學2018—20192第一次月考高二歷史試題考試時間:90分鐘 滿分:100分出題:章詡苓審題:劉品第I卷(選擇題,共48分)一、選擇題(共24題,每小題2分,共48分)1.“夏朝設秩宗,商朝設卜、巫、史,西周設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們既是神權的掌握者.又是國家的重要執(zhí)政官,權位顯赫?!边@表明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特點之一是2.“這是個一層層重疊著的權力金字塔,每個貴族都分享著一部分權力,王奈何不得侯,侯也奈何不得公,一直到士,都是如此。他們在一定的范圍內,各層有各層的政權,所以我們可以說大夫和士也是握有政權的統(tǒng)治者的一部分。”這說明西周3.周人經過克殷之戰(zhàn)和周公三年東征,消滅了許多地方勢力,造成了廣大地區(qū)的權力真空,周得以“制五等之封,凡千百七十三國”。這說明分封制A.以政治權力重構為前提

B.從西周時期開始實行

C.確立周代基本政治原則

4.從“政自天子出”到“政自諸侯出”,再到“天下之事無小大皆決于上”。這一系列的變化反映了5.錢穆在《中國文化導論》中提出:大體在孔子以前,那時的書籍,后世稱之為“經書”;在孔子以后的書籍,后世稱之為“子書”。這一變化反映了6.王家范曾說:“(中國政治)達臻‘文明’一途,實應歸功于西周的創(chuàng)制……西周政治顯然有濃厚的貴族色彩,而‘共主’名義下的地方分權體制……與秦以后一統(tǒng)的君主‘獨制’格局涇渭分明。因此古賢多稱周秦之間為‘天下一大變局’?!贝颂帯疤煜乱淮笞兙帧钡谋举|是B.貴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轉變

C.從"公天下"到"家天下"的轉變7.秦政府規(guī)定:官吏必須經過國家正式任命才能奏效;未經任命而先行任職,或受私人派遣任職者均要受到法律治罪。官吏一經任命,必須服從調遣,且不準帶隨員赴任;到了新任職位之后,也不得隨意除其故官佐,更以之新官……違者依法治罪。這些規(guī)定旨在8.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廟禮儀,郎中令掌宮殿警衛(wèi),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應,宗正管皇帝家族和親戚等。這突出反映了秦朝官制設置A.職分細化,各負其責

B.選賢舉能,唯才是用

C.化國為家,君權至上

D.官員眾多,政務繁雜9.漢景帝時,景帝的弟弟梁孝王入宮晉見,皇帝相當親熱,得知梁孝王有五位兒子,便賜給他們五人侯爵之位,并賞賜許多物品。梁孝王死后,景帝將梁孝王所遺之國分為五份,每位侯爵一份,又把他們的爵位通通提升為王。歷史學者讀到這段故事,最恰當?shù)慕忉屖茿.皇帝友愛兄弟,也疼愛侄子B.用提升其子孫的爵位來削弱封國實力

C.加強位于邊境的梁國屏障功能,以抵御外患

D.皇帝推行開發(fā)邊疆政策,使邊境國梁國迅速發(fā)展10.漢呂后盡專權橫肆,呂后四年,曾有一詔書,說皇帝疾久不已,不可屬天下,命群臣公議替代的新皇帝?;艄庖院?漢昭帝崩,詔群臣議所立。這表明11.《呂氏春秋》說:“冬至后五旬七日昌生。昌者,百草之先生也,于是始耕?!薄稓飫僦畷氛f:“凡耕之本,在于趣時,和土、務糞澤、早鋤早獲?!辈牧戏从沉斯糯r業(yè)A.注重農業(yè)時令

B.尊重自然規(guī)律

C.重視歷法指導

12.西漢時期的犁鏵比戰(zhàn)國時有所改進,有鐵口犁鏵,尖鋒雙冀犁鏵、舌狀梯形犁鏵以及大型犁鏵等。而且政府曾下令禁止殺牛和盜牛,并在北方邊境設苑養(yǎng)馬。這主要表明西漢時期13.戰(zhàn)國時期,諸侯國先后推行“授田制”,不再把土地分封給卿大夫貴族,而是直接分配給奴隸和農民耕種,或賞給有軍功的貴族。這一制度有利于A.推廣精耕細作

B.推動社會轉型

C.抑制土地兼并

14.一位外國學者在評論秦漢時期中國的農業(yè)時指出,小農是“經濟人”,雖然中國的“傳統(tǒng)農業(yè)可能是貧乏的”,但是小農作為獨立的“經濟人”,效率是很高的。對此理解正確的是15.《孫臏兵法》中說:“戰(zhàn)勝而強立,故天下服矣。”《商君書》也說:“國之所以興者,農戰(zhàn)也。”可見兵家和法家都主張重視戰(zhàn)爭,贏得戰(zhàn)爭……。出現(xiàn)這種思想的社會根源是A.社會矛盾尖銳,人民生活困苦B.社會動蕩不安,諸侯爭霸頻繁

C.思想學術自由,出現(xiàn)"百家爭鳴"16.很多成語典故源自春秋戰(zhàn)國時期,如臥薪嘗膽、圍魏救趙、奇貨可居、唇亡齒寒、毛遂自薦、朝秦暮楚、百家爭鳴等。這些成語典故反映出當時A.經濟大發(fā)展

B.政治大動蕩

C.文化大繁榮

17.《孟子·梁惠王上》:“是故明君制民之產,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兇年免於死亡。然后驅而之善,故民之從之也輕?!泵献幼屔a者有恒產,保護生產者的利益,讓他們安居樂業(yè),無饑無寒的主張旨在18.自兩漢以來,對孔子的褒封日益隆重,孔子由子而圣,由凡圣而神圣,最終在漢代公羊學中成為后世立法的神。促成這些變化的主要原因是A.仁政觀念深入人心

B.君主專制逐步加強

C.儒家思想的官學化

19.某學者將中國古代的人生哲學分為三系:超越主義,強調人是相對的存在,只有通過順從那超越于人的東西,才能擺脫這一命運的束縛;理想主義,以人本來具有道義性這道德人生觀為基礎;現(xiàn)實主義,主張以“力”和“術”為手段去絕對地支配和控制對立的另一方。材料中的“三系”分別是A.法家、墨家、道家

B.道家、儒家、法家

C.法家、墨家、儒家

D.道家、儒家、墨家20.春秋戰(zhàn)國時期,孔子主張“仁”和“禮”,法家強調“法”和“刑”,老子強調自然的靜態(tài)平衡,墨子主張“愛無差等”,雜家主張“治國公平”、“為民謀利”。這些主張的共同之處是D.都主張“禮”、“法”并用21.董仲舒認為:君主統(tǒng)治百姓,讓他們有欲望追求,但不能超過一定的限度;讓他們純厚樸實,但不能沒有欲望。有欲和無欲,各自都能得到滿足,則君主之道就有了合適的尺度。材料反映了A.天子應該關注百姓呼聲、以德治民B.為君之道一定要"存天理、滅人欲"

C.百姓的"欲望"應當符合三綱五常22.董仲舒指出,當時社會“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贝撕?歷代王朝大多采取措施抑制土地兼并,但無法根本解決這一痼疾。其原因是B.土地私有,并允許買賣的制度

C.地主、高利貸者對農民的盤剝D.封建王朝統(tǒng)治嚴酷、橫征暴斂23.有學者認為,中國古代政治從西周時代的“禮儀政治”到大秦帝國時代的郡縣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無疑體現(xiàn)了政治形態(tài)的一種“現(xiàn)代化”趨勢。對材料中“現(xiàn)代化”的內涵理解準確的是24.漢武帝即位后,改變了以前專用功臣列侯及其子弟為相的傳統(tǒng),開始擢用沒有政治背景的一般士人為相,拜相后始封侯。漢武帝此舉第Ⅱ卷(非選擇題,共52分)二、非選擇題:本題共3小題,滿分52分。(一)必考題:共37分。25.

(25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政治制度是現(xiàn)實的,每一制度,必須針對現(xiàn)實,時時刻刻求其能變動適應。

材料一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瓭h有天下,矯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內而立宗子,封功臣。

——柳宗元《封建論》

材料二郡縣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勢之所趨……則分之為郡,分之為縣,俾才可長民者(“長民者”指管理百姓的人)皆居民上,以盡其才,而治民之紀,亦何為而非天下之公乎?——王夫之《讀通鑒論·卷一》

材料三任何制度,斷無二三十年而不變的,更無二三百年而不變的。但無論如何變,一項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處則仍可不變,于是每一項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軌道而發(fā)展。此即是此一項制度之自然生長。——錢穆《中國歷代政治得失》請回答:

1.材料一論述到的西周、秦朝和漢初的三項政治制度分別是什么?(9分)2.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郡縣之制”的歷史作用。(12分)3.政治制度“針對現(xiàn)實”“時時刻刻求其能變動適應”,但其“本原精神”“仍可不變”。綜合上述材料,說明材料四中的“本原精神”是指什么?(4分)26.(12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

中國歷史上的戰(zhàn)國時期出現(xiàn)了舉世聞名的“百家爭鳴”的文化局面,這是中國文化發(fā)展史上輝煌的一頁。《辭?!穼Α鞍偌覡庿Q”的解釋是戰(zhàn)國時期學術界互相辯爭的風氣,是當時社會變革和階級斗爭在意識形態(tài)上的反映,對當時文化學術發(fā)展有極大的推動作用。這不僅是對戰(zhàn)國時期“百家爭鳴”的解釋,也是對它的評價,而這樣的評價似乎并不恰當。應該說,戰(zhàn)國時期的“百家爭鳴”不是一時憑空出現(xiàn)的“風氣”,其形成源遠流長,成果豐碩,影響深遠?!幾匝小墩搼?zhàn)國時期“百家爭鳴”的歷史條件》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對材料中的觀點加以評析。(要求:圍繞材料中的一種或幾種觀點或者自己提出的新觀點展開評述;觀點明確,史論結合)(二)選考題:(15分)請考生在第27、28、29三道歷史題中任選一題作答。如果多做,則按所做題的第一題計分。27.

(15分)【歷史—選修1: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據(jù)《吳問》記載,晉國趙簡子將周制的“步百為畝”變?yōu)椤岸偎氖健睘楫€,從而提高了屬民的生產積極性;趙氏實行國稅與戶稅制度,往昔籍而不稅的籍田制顯然已被廢除;戰(zhàn)時作為應急措施出臺的各級軍功賞,擴大了軍功獎賞的范圍,有利于調動全軍上下的戰(zhàn)斗積極性。趙裹子輔政時期,晉國新型的君臣關系逐漸確立,君主的絕對權威得到強化,文武分職的官僚體制也在初創(chuàng)之中。趙氏主觀上為實現(xiàn)自身權力所做出的各項變革,客觀上促進了晉國社會性質的轉變?!幾园讎t《世族的崛起與春秋政治格局的演變—一以晉國趙氏為個案》根據(jù)材料,概括春秋時期晉國趙氏變革的措施。(9分)

2.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晉國趙氏變革的意義。(6分)28.(15分)【歷史—選修3:20世紀的戰(zhàn)爭與和平】

材料1900年以來,歐美各國無產階級政黨和工會發(fā)動工人群眾進行反戰(zhàn)宣言,許多國家的工人階級也舉行了反對帝國主義侵略政策的示威游行。據(jù)統(tǒng)計,一戰(zhàn)爆發(fā)前,歐美國家約有100萬人參加過為和平募集資金、宣傳和平并游說政客等和平活動。但是,在戰(zhàn)前愈發(fā)狂熱的民族利己主義、沙文主義和軍國主義宣傳面前,要求和平的呼聲遠不足以對現(xiàn)實政治產生重大影響,而大多數(shù)政治家和軍事家也信奉用戰(zhàn)爭手段解決爭端。因此,當1914年8月歐洲各國為了一個具體國家之間的爭端而宣布參加這場帝國主義戰(zhàn)爭時,往往能看到聚集在這些國家的人群歡呼雀躍。結果,一戰(zhàn)的爆發(fā)及擴展沉重打擊了戰(zhàn)前世界和平運動。——摘編自徐藍《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與歐美和平運動的發(fā)展》根據(jù)材料,指出一戰(zhàn)前世界和平運動發(fā)展的主要特點。(9分)

2.根據(jù)材料,指出阻礙一戰(zhàn)前世界和平運動發(fā)展的重要因素。(6分)29.(15分)【歷史——選修4:中外歷史人物評說

材料周公反對殷商酷刑暴政,認為統(tǒng)治者不應貪圖安逸享受,而應先了解種田人的艱辛,這樣,處于安逸環(huán)境也會知道種田人的痛苦了。周公頒布了禁酒的法令,規(guī)定不得“群飲”“崇飲”,并且要求統(tǒng)治者“剛制于酒”(強行戒酒),他還講求以德治國。周公說,你視民有罪,就像自己有病一樣,則民就會盡棄其咎惡;如果對待他們像對赤子一樣加以保護,民就會安定而服從治理。在周公所作的《大誥》《康誥》《洛誥》《召誥》等文告中,“民”字成了一個頻繁出現(xiàn)的字眼。以至于后世的孔子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仁”的思想,孟子進一步提出了“民貴君輕”和“保民而王”的主張。——整理自《論周公與傳統(tǒng)倫理政治模式的確立》等根據(jù)材料,概括周公思想主張的主要特點,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原因。(10分)

2.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周公思想主張的影響。(5分)

遵義市第二十一中學高二第一次月考歷史參考答案一、單選題CCDACBDCBDDBBCBDACBCDBCA二、材料題25.答案:1.西周:分封制;秦朝:郡縣制;漢初:郡國并行制。2.利于維護國家穩(wěn)定;任用有才之人管理百姓;形成中央對地方的垂直管理;官僚政治取代了貴族政治。3.加強中央集權,抑制地方獨立性26.答案:示例一觀點:“百家爭鳴”是戰(zhàn)國時期學術界互相辯爭的風氣,是當時社會變革和階級斗爭在意識形態(tài)上的反映。戰(zhàn)國時期,奴隸制經濟崩潰、封建經濟有所發(fā)展;周王室衰微,諸侯混戰(zhàn),士階層日益活躍,追求實現(xiàn)“治國平天下”的愿望;新興地主階級要求廢除奴隸主階級特權;面對社會大變革,一批杰出思想家相互爭辯,相互學習,各自提出關于自然、社會和人生的主張,形成“百家爭鳴”的局面。因此可以說,“百家爭鳴”局面的出現(xiàn),是當時社會變革和階級斗爭在意識形態(tài)上的反映。示例二觀點:《辭海》對“百家爭鳴”的評價并不恰當,“百家爭鳴”不是一時憑空出現(xiàn)的“風氣”,其形成源遠流長,影響深遠。戰(zhàn)國時期,學術領域“百家爭鳴”的出現(xiàn),絕非偶然,《辭?!穼Α鞍偌覡庿Q”的評價僅側重從戰(zhàn)國時期的社會狀況出發(fā),具有局限性。夏商周三代,尤其是東周春秋時期,為“百家爭鳴”局面的出現(xiàn)奠定了人才和思想基礎。春秋時期著名思想家孔子和老子分別是儒家和道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其思想受到先代文化的影響;他們開創(chuàng)的思想學派在戰(zhàn)國時期得到發(fā)展,可以說“百家爭鳴”不是一時憑空出現(xiàn)的“風氣”?!鞍偌覡庿Q”奠定了中國整個封建時代文化的基礎。因此,“百家爭鳴”的形成源遠流長,影響深遠。27.答案:1.措施:擴大畝制:實行稅制改革;獎勵軍功;強化君主權威,初創(chuàng)官僚體制。

2.意義: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