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語文考前模擬卷1(新高考九省專用)(解析版)_第1頁
2024年高考語文考前模擬卷1(新高考九省專用)(解析版)_第2頁
2024年高考語文考前模擬卷1(新高考九省專用)(解析版)_第3頁
2024年高考語文考前模擬卷1(新高考九省專用)(解析版)_第4頁
2024年高考語文考前模擬卷1(新高考九省專用)(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絕密★啟用前

2024年高考考前信(新高考九省專用)01

語文

(考試時間:150分鐘試卷滿分:150分)

z----------------------------------------------------、

2024年1月由黑龍江、吉林、安徽、江西、甘肅、廣西、貴州、河南、新疆9個省份410

萬考生參加的“九省聯考”語文試卷已經塵埃落定,因為是由教育部官方命制的,成色足,

具有重大的參考價值和指導意義,從中我們可以揣度出一些2024年高考語文命題的風向。

風向1、選擇題數目將有所增加,且再次出現了圖文結合(圖文轉化)題目。

“九省聯考”語文試卷中出現12個選擇題,比之往年的新高考卷增加了2個。這兩個選

擇題分別增加在現代文閱讀(一)的第4題和語言文字運用(一)中。

由此,信息類文本(非連續(xù)性文本)和以往高考題的區(qū)別為選擇題增加了一個,主觀題減

少為一個,共4個選擇題加1個主觀題,加大了對學生信息篩選提取比對推斷能力的考查。

其中第4題考查學生結合文本分析統(tǒng)計圖表,難度較大。

語言文字運用(一)的19、20題均為選擇題,分別考查具體語境下的詞語含義和句子的

復位,難度中等。

3■,回

信息類文本(非連續(xù)性文本)中的圖文結合選擇題。

“九省聯考”語文試題中信息類文本閱讀有4道選擇題,第4道是圖文對比的選擇題,這

第4題彌足珍貴,新課標卷很久沒有圖文結合的試題了。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為了防控疫情,我國已開始大規(guī)模的接種新冠疫苗。接種了疫苗,疫情能夠得到有效的控

制。疫苗和疫苗接種法的基本理論和方法最早是我國發(fā)明的,并在治病實踐中得到了廣泛運用。

對抗天花病毒的“時苗”,是北宋時期發(fā)明的,時稱“痘苗”。在長期與疾病斗爭的過程

中,觀察到有些患過傳染病而康復的人,一般不再患同樣的疾病。人們用物理方法(如搗碎、

研磨)處理發(fā)病個體的組織臟器,制成最原始的疫苗。

明代發(fā)明了更為安全的“熟苗”。時苗”雖然有一定的療效,但毒性也很大,“苗順者十

無一死,苗兇者十只八存?!?/p>

在隆慶年之前,明朝暴發(fā)了一場大規(guī)模的天花瘟疫,致死率竟然高達80%以上。正是這場

天花的大流行,促成了熟苗種痘法的推廣。明代醫(yī)生在大規(guī)模接種痘苗的過程中,通過正反方

面的實踐,不斷總結經驗,發(fā)明了“熟苗”接種法?!斗N痘新書》記載:“種痘者八九千人,

其莫救者,二三十耳?!本褪钦f用“熟苗”接種,八九千人中不能救治的僅有二三十人。顯示

出這種接種技術對預防天花的安全高效。

18世紀初,預防天花的人痘接種法被引入歐洲。英國醫(yī)師愛德華?金納創(chuàng)造了第一個生物

制品——牛痘疫苗。19世紀巴斯德制作出更加有效的現代疫苗,給人接種達到預防目的。雖

然大規(guī)模的現代疫苗制劑是由西方發(fā)明普及的,但疫苗和接種疫苗最初理論和基本方法是我們

祖先發(fā)明的。

中國古代人民在長期與疾病斗爭的過程中,觀察到有些患過傳染病而康復的人,一般不再

患同樣的疾病,于是他們用物理方法(如搗碎、研磨)處理發(fā)病個體的組織臟器制成最原始的疫

苗。早在公元4世紀初,東晉葛洪所著《肘后方》中,就有關于防治狂犬病的記載,其中“治

卒狗犬凡所咬毒方”有云:“仍殺所咬犬,取腦數之,后不復發(fā)?!睔⒌粢说目袢?,以其腦

漿敷于被咬處,體現了“以毒攻毒”的思維方式。11世紀中國就有接種人癥獲得成功的例子,

17世紀逐漸普及。早期人癥接種,使用的都是人身上自然發(fā)出的天花的痂,人們把它叫“時

苗”。由于“時苗”毒性很大,不能百分之百保證被接種者的生命安全,“苗順者十無一死,

苗兇者十之八存”。因此,后來人們又發(fā)明了“熟苗”接種之法。所謂“熟苗”指的是以接種

發(fā)出來的痘作為種苗,經過“養(yǎng)苗”“選煉”,連續(xù)種七代后,火毒汰盡,用來給健康人種就

非常安全了?!斗N癥新書》記載:“種癥者八九千人,其莫救者二三十耳?!狈▏軐W家伏爾

泰這樣高度贊揚人瘟接種:“我聽說100年來,中國人一直就有這樣的習慣;這是被認為全世

界最聰明、最講禮貌的一個民族的偉大先例和榜樣?!?/p>

(來自《梅州日報》《疫苗最早起源于中國》)

材料二:

巴斯德認為傳染病的微生物在特殊的培養(yǎng)之下可以減輕毒力,變成防病的疫苗。因此他大

膽地從一位五歲狂犬病患者身上采集唾液稀釋后注射到兔子體內,兔子相繼發(fā)病死去。巴斯德

又接著采集這些死兔的唾液稀釋后繼續(xù)注射到其他健康兔子體內,毫無例外這些兔子也都死掉

了。如此重復試驗100多次后,他打開病兔子的腦殼,提取病原菌并進行培養(yǎng),稀釋成不同濃

度繼續(xù)給兔子試驗。

到將“毒性最弱的病菌液”注射于狗,這只狗在28天后恢復正常。隔一段時間后,又給

這只狗注射“毒性最強的病菌液”,這只狗成功地活了下來。巴斯德推論出狂犬病病毒應該都

集中于神經系統(tǒng),因此他大膽地從病死的兔子身上取出一小段脊髓,懸掛在一支無菌燒瓶中,

使其“干燥”。將干燥后的脊髓和蒸儲水混合注入狗的身體,狗都神奇的活了下來。這只狗的

存活堅定了巴斯德疫苗研制的信念。巴斯德二百多年前發(fā)明的疫苗,為其他一系列現代疫苗的

發(fā)展奠定了基礎,開創(chuàng)了人類防治傳染病的新時代。

(選自《新浪新聞》《第一支疫苗怎么誕生的》)

材料三:

一般情況,

健康

疫苗初次

接種疫苗—一

健康健康健康

(來自騰訊新聞網《胡家志:疫苗的免疫系統(tǒng)激活記》)

材料四:

但是,該怎么研究人病毒呢?科學家們有時依靠的是人的英雄主義精神。著名的美國軍醫(yī)

沃爾特?里德招募志愿者,讓他們被最近吸過黃熱病患者血的蚊子叮咬,證明了黃熱病是由蚊

子攜帶的一種病毒引起的。里德的同事杰西?拉齊爾就是在1900年那次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實

驗中感染身故的。

(來自《疫苗競賽:人類對抗疾病的代價》梅雷迪絲?瓦德曼著,羅爽譯)

1.下列對材料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中國古代人民在與疾病的斗爭中表現出極高智慧,能用物理方法制成最原始的疫苗。

B.巴斯德意識到病菌的存在,全程使用生物技術反復試驗,并成功研制出狂犬病疫苗。

C.巴斯德的試驗為后世疫苗研制奠定基礎,其疫苗制作也是采用以毒攻毒的思維方式。

D.中國人痘接種歷史悠久,并且成功率非常高,因此人痘接種得到伏爾泰的高度贊揚。

【答案】B

【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全程使用生物技術反復試驗”錯,其研制過程與中國古代狂犬病疫苗有相同的地方,都用到

物理方法。

故選B。

2、下面對本文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在隆慶年之前,明朝暴發(fā)了一場大規(guī)模的天花瘟疫,致死率竟然高達80%以上?!边@句話

中“80%以上”,說明了這場天花瘟疫致死率高,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嚴密。

B.本文介紹的內容,按照北宋到明代,再到18世紀……進行說明,說明順序是邏輯順序。

C.本文主要說明,現代疫苗確實出現在歐洲,但疫苗和接種疫苗最初理論和基本方法是我們

祖先發(fā)明的,并在治病實踐中得到了廣泛運用。

D.本文題目《對抗病毒,我國宋代就有了“疫苗”》,態(tài)度鮮明,強調了我國有悠久的對抗病

毒歷史,充滿了自豪感。

【答案】B

【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解讀說明文的能力。

B項.“說明順序是邏輯順序”有誤,很明顯,這是時間順序。

故選Bo

3.下面不能說明材料一中“疫苗和疫苗接種法的基本理論和方法最早是我國發(fā)明的”的一項是

()(3分)

A.北宋時期就發(fā)明了對抗天花病毒的“時苗”,當時稱“痘苗”。

B.明代發(fā)明了更為安全的“熟苗”。經過“養(yǎng)苗”“選煉”,連續(xù)種7代后火毒汰盡,再用來給健

康的人接種,這樣就非常安全了。

C.明代醫(yī)生在大規(guī)模接種痘苗的過程中,通過正反方面的實踐,不斷總結經驗,發(fā)明了“熟苗”

接種法。

D.19世紀巴斯德制作出更加有效的現代疫苗,給人接種達到預防目的。

【答案】D.

【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辨析論點和論據的能力。

D項,根據末段中的“19世紀巴斯德制作出更加有效的現代疫苗,給人接種達到預防目的。雖

然大規(guī)模的現代疫苗制劑是由西方發(fā)明普及的"可知選頂中的事實能說明大規(guī)模的現代疫苗

制劑是由西方發(fā)明普及的,并不能說明疫苗和疫苗接種法的基本理論和方法最早是我國發(fā)明的。

故選Do

4.根據對材料的分析,下列圖表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自然長出的癡M時苗>接種人體T毒性大,不安全

B.自然長出的痂T養(yǎng)苗、選煉1熟苗T接種人體,安全

T感染病毒1

C.未接種疫苗生病T再次感染H健康

D.健康f接種疫苗一健康―感染病毒―健康

【答案】B

【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

B.“自然長出的痂”“養(yǎng)苗、選煉”“熟苗”“接種人體”錯,時苗用的是自然長出的痂,而熟苗用的

是通過接種長出的痘作為種苗。

故選B。

5.請結合材料,談談人類對抗疾病的可貴精神。(6分)

【答案】①以毒攻毒的創(chuàng)新精神;②無懼失敗反復實驗的精神;③堅定地抗擊疾病的精神;④

為對抗疾病勇于獻身的精神。

【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對內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結合“中國古代人民在長期與疾病斗爭的過程中,觀察到有些患過傳染病而康復的人,一般不

再患同樣的疾病,于是他們用物理方法(如搗碎、研磨)處理發(fā)病個體的組織臟器制成最原始的

疫苗”“殺掉咬人的狂犬,以其腦漿敷于被咬處,體現了‘以毒攻毒’的思維方式”概括出:以毒攻

毒的創(chuàng)新精神。

結合“他大膽地從一位五歲狂犬病患者身上采集唾液稀釋后注射到兔子體內,兔子相繼發(fā)病死

去……如此重復試驗100多次后,他打開病兔子的腦殼,提取病原菌并進行培養(yǎng),稀釋成不同

濃度繼續(xù)給兔子試驗”概括出:無懼失敗反復實驗的精神。

結合“這只狗的存活堅定了巴斯德疫苗研制的信念。巴斯德二百多年前發(fā)明的疫苗,為其他一

系列現代疫苗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開創(chuàng)了人類防治傳染病的新時代”概括出:堅定地抗擊疾病

的精神。

結合材料四“科學家們有時依靠的是人的英雄主義精神。著名的美國軍醫(yī)沃爾特?里德招募志愿

者,讓他們被最近吸過黃熱病患者血的蚊子叮咬,證明了黃熱病是由蚊子攜帶的一種病毒引起

的。里德的同事杰西?拉齊爾就是在1900年那次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實驗中感染身故的”概括出:

為對抗疾病勇于獻身的精神。

(-)現代文閱讀II(本題共4小題,17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城鄉(xiāng)簡史

范小青

自清喜歡買書??蓵絹碓蕉啵陀辛嗽S多不便之處。自清打算把書處理掉一部分。正好

這時候,政府發(fā)動大家向貧困地區(qū)的學校捐贈書籍,自清清理出來的書,正好有了去處。

自清有記賬的習慣。自清的賬本,有時候會超出了單純記賬的意義。他會詳細寫下購買這

件東西的前因后果。自清記賬的初衷,是想約束自己的花費,因為早些年大家的經濟都比較拮

據。但其實該花的錢還是照花。很多年過去了,賬本一本一本地疊起來,倒也壯觀。自清清閑

的時候,隨手抽出其中一本,看到是某某年的,他的思緒便飛回這個某某年。

后來條件好起來,而且越來越好。自清曾想停止記賬的習慣。但只是想想而已,自清知道,

這是習慣成自然。那就繼續(xù)記賬吧。每年年終的那一天,自清就將這一年的賬本加入到無數個

年頭匯聚起來的賬本中,按年份將它們排好,放在書櫥下層的柜子里。書櫥上層玻璃門里的隔

板上擺滿了自清買來的書,那是一種無聲的炫耀。

這天自清打開柜門,竟發(fā)現少了一本賬本。自清找了又找,想了又想,最后他想到會不會

是夾在舊書里捐給了貧困地區(qū)。

自清想,這本賬本對貧困地區(qū)的孩子來說,是沒有用處的;但對他來說,就不一樣了。少

了這本賬本,他就覺得心臟那里少了一塊什么,像是得了心臟病的感覺,整天心慌慌意亂亂。

自清坐不住了,他要找回那本丟失的賬本,把心里的缺口填上。自清第二天就到扶貧辦公

室去。但是書已經送走了。至于自清的書,最后到了哪里,因為沒有記錄,沒人能說清楚。但

是大方向是知道的,運往了甘肅省。

王才認得幾個字,他這一茬年齡的男人,大多數不認得字,王才就特別光榮,所以他更督

促王小才好好念書。

王小才在學校抽得一本外地城市捐贈的書,高高興興地帶回家去。王才難得有書讀,忙翻

開一看,生氣地說,錯了,這不是書,分明是一個賬本。王小才好像犯了錯,垂落著腦袋,眼

睛卻斜著看那本被翻開的賬本。他看到了一個他認得出來卻不知其意的詞:香熏精油。王小才

說,什么叫香熏精油?王才愣了一愣,也朝賬本那地方看了一眼。

王才就沿著這個“香熏精油”看了下去,他無論如何也想不到,他這一看,就對這本賬本

產生了強烈的興趣。這是某年的某一天中的某一筆開支;午飯后毓秀說她皮膚干燥,去美容院

做測試,美容院推薦了一款香熏精油,7毫升,價格679元。毓秀有美容院的白金卡,打七折,

475元。拿回來一看,是拇指大的一瓶東西,應該是洗過臉后滴幾滴出來按在臉上,能保濕,

滋潤皮膚。

王才看了三遍,也沒太弄清楚。他豎起拇指,說,這么大個東西,475塊錢?王小才說,

475塊錢,你和媽媽種一年地也種不出來。王才生氣了,說,王小才,你是嫌你娘老子沒有本

事?

王才叫王小才去向校長借了一本字典,但是字典里沒有“香熏精油”。王才說,城里人過

的日子連字典上都沒有。王小才說,我好好念書,等大學畢業(yè),就接你們到城里去住。其實王

才對王小才一直抱有很大希望,但是這本賬本將王才的心弄亂了,他看著站在他面前拖著兩條

鼻涕的王小才,忽然就覺得,這小子靠不上,栗靠自己。

王才決定舉家遷往城里去生活,他決定要做城里人了。說起來也太不可思議,王才想,我

枉做了半輩子的人,連什么叫“香熏精油”都不知道,我要到城里去看一看“香熏精油”。王

才的老婆不同意王才的決定,她覺得王才發(fā)瘋了。但是在鄉(xiāng)下老婆是做不了男人的主的。

王才說走就走,第二天他家的門上就上了一把大鐵鎖,還貼了一張紙條,欠誰誰3塊錢,

欠誰誰5塊錢,都不會賴的,有朝一日衣錦還鄉(xiāng)時一定如數加倍奉還,至于誰誰欠王才的幾塊

錢,就一筆勾消,算是王才離開家鄉(xiāng)送給鄉(xiāng)親們的一點心意。其實王小才應該指出王才紙條上

的錯誤,但王小才還沒這個水平。

自清去了一趟甘肅。他和王才一家走的是反道。他在甘肅省的西部找到了小王莊,找到了

小王莊小學,知道了自己的賬本是到了小王莊小學,分到了一個叫王小才的學生手里。

自清最終沒有找回自己的賬本。當他站到那座低矮破舊的土屋前,看到“一筆勾消”這四

個字的時候,心情忽然就開朗起來,所有的疙疙瘩瘩,似乎一瞬間就被勾銷掉了。這一天晚上,

自清在小旅館里,借著昏暗的燈火,寫下了以下的內容:“初春的西部鄉(xiāng)村,開闊,一切是那

么的寧靜悠遠,站在這片土地上,把喧囂混雜的城市扔開,靜靜地享受這珍貴的平和?!?/p>

自清從大西北回來,看到隔壁鄰居的車庫里住進了一戶外來的農民工家庭。這個農民工就

是王才。王才做的是收舊貨的工作。天氣漸漸地熱了,有一天自清經過車庫門口,看到王才和

他的妻子在太陽底下捆扎舊貨。下晚的時候,自清又經過這里,他看到他們住的車庫里,堆滿

了收來的舊貨,密不透風。自清忍不住說,師傅,車庫里沒有窗,晚上熱吧?王才說,不熱的。

他伸手將一根繩線一拉,一架吊扇就轉起來了。王才笑了說,到底城里好,電扇都有得撿。自

清為照顧王才的生意,常把清理出來的書賣給王才。

自清不知道現在王才每天晚上空閑下來,就要看他的賬本,而且王才自己也漸漸地養(yǎng)成了

記賬的習慣。王才記道:“收舊書35斤,凈賺14元整。這些舊書是住在樓上那個戴眼鏡的人

賣的,聽說他家的書多得都放不下了。我要跟他搞好關系,下次把秤打得高一點?!?/p>

一個星期天,已在民工子弟小學上學的王小才跟著王才上街,在一家美容店的玻璃櫥窗里,

看到了香熏精油。王小才高興地喊了起來,哎嘿,這個便宜哎,降價了哎,10毫升的,407塊

錢。王才說,你懂什么,牌子不一樣,價格也不一樣,這種東西,只會越來越貴,王小才,我

告訴你,你鄉(xiāng)下人,不懂就不要亂說啊。

(有刪改)

6.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自清生活拮據,后來生活好過了,但他沒有摒棄節(jié)約的美德,加上閑時讀賬本也是一

種享受,所以他保持著記賬的習慣。

B.“一筆勾消”的錯誤,顯示了王才文化水平不高,卻讓自清的心情一下子開朗起來,讓

自清未找到賬本的失落一掃而空。

C.小說中自清和王才兩個人物的對話表明,城里人與鄉(xiāng)下人是能夠融洽相處的,但他們之

間仍然存在較大的思想差異。

D.進城的王才干著收舊貨的辛苦工作,住著堆滿廢物的悶熱車庫,可他覺得“到底城里好”,

此處反襯出鄉(xiāng)村生活的沉重。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A.“自清生活拮據”于文無據。根據文本第2段“自清有記賬的習慣。自清的賬本,有時候會

超出了單純記賬的意義。他會詳細寫下購買這件東西的前因后果。自清記賬的初衷,是想約束

自己的花費”可知,自清記賬的目的是約束自己的花費,并非是生活拮據。故選A。

7.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王才和自清相互“尋找”,卻又剛好錯過,最后兩人竟然比鄰而居,卻又互不知道。

小說情節(jié)安排的錯位具有戲劇效果。

B.自清記錄香熏精油不是刻意炫耀城市的富有,但它彰顯了城鄉(xiāng)生活的距離。王才沖動進

城,動機就是想去看看香熏精油是什么。

C.為了一本并沒有什么隱私的賬本,竟然追蹤到甘肅西部小王莊,看似不合理,但因為小

說作了多方面的鋪墊,合乎生活邏輯。

D.王才想做城里人、并逐步認為自己是個城里人,這種心理變化表現了新時代農民渴望通

過自己勞動改變自己身份的強烈愿望。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的能力。

B.“動機就是想去看看香熏精油是什么"錯誤。香薰精油只是一個符號,代表著城市生活的情

態(tài),王才是要去見識城市生活。故選B。

8.有評論說這篇小說“通過視角轉換完成了時空的切割,使小說獲得了非凡的容量”。請結

合文本談談你的理解。(5分)

【答案】城鄉(xiāng)簡史經過視角轉換完成了時空的切割,使小說獲得非凡的容量:①城里的自清沿

著賬本的流向去查尋誤捐出去的賬本,②鄉(xiāng)下的王才又因這冊賬本成為另一端的主人公,并循

著賬本的來歷去探尋城里人的生活。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作品的體裁特征和表現手法的能力。

《城鄉(xiāng)簡史》“通過視角轉換完成了時空的切割,使小說憑借現代小說技術獲得了非凡的容量?!?/p>

作者范小青不僅像其他作家那樣描寫鄉(xiāng)下人眼中的城市,如“王才說,城里人過的日子連字典

上都沒有”,而且也描寫了城里人眼中的農村,如“低矮破舊的土屋”。她分別從城里人自清

進入鄉(xiāng)下,鄉(xiāng)下人王才進入城市兩個視角,展現了城里人的心靈史(心情忽然就開朗起來,所

有的疙疙瘩瘩,似乎一瞬間就被勾銷掉了)和鄉(xiāng)下人的奮斗史(王才和他的妻子在太陽底下捆

扎舊貨……他看到他們住的車庫里,堆滿了收來的舊貨,密不透風),城鄉(xiāng)之間在物質(475

塊錢,你和媽媽種一年地也種不出來)和精神上(師傅,車庫里沒有窗,晚上熱吧……王才笑

了說,到底城里好,電扇都有得撿)的巨大差距也隨之映入讀者眼簾。

雖然作者沒有直接描寫城鄉(xiāng)居民在現實生活中激烈的矛盾沖突,也沒有直接描寫鄉(xiāng)下人對生活

艱辛的不滿,而是從鄉(xiāng)下人進城后對底層貧苦生活的小小滿足,如“王才說,不熱的。他伸手

將一根繩線一拉,一架吊扇就轉起來了。王才笑了說,到底城里好,電扇都有得撿”使讀者感

受到作者營造的溫暖氛圍背后的點點辛酸,這樣的描寫使作品更具有思想藝術沖擊力。

9.小說用父子倆談論香熏精油的價格和父親訓斥兒子的生活細節(jié)結尾,這樣結尾有什么效果?

請結合你對文本的理解加以分析。(6分)

【答案】

①照應前文對香薰精油的描寫,前后呼應,結構嚴謹。②香薰精油的高端與王才一家底層的生

活情態(tài)形成對照,暗示他們想要過上真正的城里生活,還有一段距離,引發(fā)讀者對他們命運的

思考。③香薰精油作為城市生活的一個符號,談論它折射出王才以城里人自居的心態(tài),表現人

物心理變化過程。(每點2分)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重要情節(jié)、語段的作用的能力。

本文結尾寫到父子倆談論香薰精油的價格和父親訓斥兒子這一生活細節(jié),兒子在街上之所以注

意到美容店中的香薰精油是因為前文提到王小才在學校抽得一本外地城市捐贈的“書”,即自

清的賬本,其中里面有對香薰精油的描寫,所以結尾這一細節(jié)描寫使得前后呼應,結構嚴謹。

前文寫到賬本上對香薰精油的描寫,打了七折花費475,而這475塊錢相當于王才夫妻種地一

年的收入,為此,王才決定舉家搬到城里,在城里過上了收廢品的底層生活。結尾寫到王小才

看到美容院櫥窗中的香薰精油的價格,高興地喊起來,而王才訓斥兒子鄉(xiāng)下人不懂就不要亂說,

從而將香薰精油的高端與王才一家底層的生活情態(tài)形成對照,暗示他們想要過上真正的城里生

活,還有一段距離,引發(fā)讀者對他們命運的思考。

王才之所以舉家搬到城里,是因為他看到城里人的賬本中有關于香薰精油的描寫,要靠自己過

上城里人的生活,王才一家人搬到城里以后,靠收舊貨為生,過上了底層城里人的生活,可當

看到美容院櫥窗中的香薰精油時,兒子高興地喊起來,認為這個精油便宜,這時候王才訓斥兒

子,你個鄉(xiāng)下人不懂就不要亂說,說明這時的王才是以城里人自居的,所以香薰精油作為城市

生活的一個符號,從而表現人物心理變化過程。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材料一:

(蘇秦)游燕,歲余而后得見。說燕文侯日:“燕地方二千馀里,民雖不伸作而足于棗栗

矣,此所謂天府者也。夫安樂無事,不見覆軍殺將,無過燕者。大王知其所以然乎?夫燕之所

以不犯寇被甲兵者,以趙之為蔽其南也。秦趙五戰(zhàn),秦再勝而趙三勝。秦趙相斃,而王以全燕

制其后,此燕之所以不犯寇也。且夫秦之攻燕也,逾云中、九原,過代、上谷,彌地數千里,

雖得燕城,秦計固不能守也。秦之不能害燕亦明矣。今趙之攻燕也,發(fā)興號令,不至十日,而

數十萬之眾軍于東垣矣。度呼沱,涉易水,不至四五日,距國都矣。故日秦之攻燕也,戰(zhàn)于千

里之外;趙之攻燕也,戰(zhàn)于百里之內。夫不憂百里之患而重千里之外,計無過于此者。是故原

大王與趙從親,天下為一,則燕國必無患矣?!?/p>

文侯日:“子必欲合從以安燕,寡人請以國從。”于是資蘇秦車馬金帛以至趙。

(節(jié)選自《史記?蘇秦列傳》,有刪改)

材料二:

人有惡蘇秦于燕王者,日:“武安君,天下不信人也。王以萬乘下之,尊之于廷,示天下

與小人群也?!?/p>

武安君從齊來,而燕王不館也。謂燕王曰:“臣東周之鄙人也,見足下身無咫尺之功,而

足下迎臣于郊,顯臣于廷。今臣為足下便功存危燕足下不聽臣者人必有言臣不信,傷臣于王者。

使臣信如尾生,廉如伯夷,孝如曾參,三者天下之高行,而以事足下,不可乎?"燕王曰:“可?!?/p>

日:“有此,臣亦不事足下矣?!?/p>

蘇秦日:“且夫孝如曾參,義不離親一夕宿于外,足下安得使之之齊?廉如伯夷,不取港

等,污武王之義而不臣焉,餓而死于首陽之山。廉如此者,何肯步行數千里,而事弱燕之危主

乎?信如尾生,期而不來,抱梁柱而死。信至如此,何肯揚燕、秦之威于齊而取大功哉?且夫

信行者,號?自為也,非所以為人也。皆自覆之術,非進取之道也。且夫三王代興,五霸迭盛,

皆不自覆也。臣之趣固不與足下合者,足下自覆之君也,仆者進取之臣也,所謂以忠信得罪于

君者也?!?/p>

(節(jié)選自《戰(zhàn)國策》)

10.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3分)

今臣為足下A使B功存C危燕D足下E不聽F臣者G人必有言H臣不信,傷臣于王者。

【答案】BDG(每處1分)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現在我替您出使齊國,在功勞方面使處在危亡之中的燕國存活了下來,可是您卻不再信

任我,一定是有人說我不守信義,在大王面前中傷我。

“今臣為足下使",“臣”為主語,“為足下”作狀語修飾謂語“使”,主謂結構,句意完整,

單獨成句,B處斷開;

“足下不聽臣者”,判斷句的主語部分,單獨成句,前后斷開,DG兩處斷開。

故BDG三處需要斷句。

n.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佃作,是指從事農業(yè)、從事耕作。古文中與之意義相近的詞語還有耕耘、稼嵇、拽耙扶犁

等。

B.從親,即合縱相親,指六國合縱結盟、共同抗秦的策略,與《屈原列傳》中“齊與楚從親”

相同。

C.素餐,與漢語成語“尸位素餐”中“素餐”一致,其中“素”指“空,有名無實或有實無

d—1O

D.”所以自為也”中“所以”一詞的理解與《蘭亭集序》中“所以游目騁懷”中的“所以”

不同。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識記古代文化常識及理解文言詞語一詞多義現象的能力。

A.正確。

B.正確。句意:因此希望大王與趙國合縱相親。/齊國與楚國合縱相親。

C.正確。句意:不吃白食。/空占著職位不做事,白吃飯。

D.錯誤。兩處“所以”都是“用來”的意思。句意:都是用來自我完善。/用來縱目四望,開

闊心胸。故選D。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蘇秦在游說燕文侯時,巧用假設和對比法清楚地分析了燕國當時面臨的周邊形勢,并且最

終憑借自己的一番言辭成功說服燕文侯與趙國結盟。

B.蘇秦指出趙國是燕國的地理屏障,燕國得益于趙國而免除了戰(zhàn)亂,秦國不會明計攻燕但難

免暗中用計,聯趙抗秦才是燕國長治久安的戰(zhàn)略大計。

C.文本二中蘇秦通過分析尾生、伯夷和曾參三個人物,表達了對其美德的尊崇,同時也表明

自己想要學習他們,做“進取之臣”,不斷自我完善。

D.蘇秦認為國家之間的政治活動不能用普通的仁義道德來評價,“三王代興,五霸迭盛”,

是因為他們在恪守日常道德的同時,又能講策略、求變通。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

B.“秦國不會明計攻燕但難免暗中用計”錯誤,原文為“秦之不能害燕亦明矣”,秦國不能侵

害燕的道理很明顯了,選項曲解文意。

C.”表達了對其美德的尊崇,同時也表明自己想要學習他們”錯誤,蘇秦舉三人的例子是為了

表明“有此,臣亦不事足下矣”“且夫信行者,所以自為也,非所以為人也”,選項無中生有。

D.“是因為他們在恪守日常道德的同時,又能講策略、求變通”錯,文中只強調他們講策略、

知變通,不拘小信,恪守日常道德沒有提及。故選A。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秦趙相斃,而王以全燕制其后,此燕之所以不犯寇也。

(2)王以萬乘下之,尊之于廷,示天下與小人群也。

【答案】(1)秦趙兩國相互殺傷(彼此削弱),而大王可以憑借整個燕國的勢力,在后邊牽

制著他們,這就是燕國不受敵人侵犯的原因。

(2)大王以萬乘之尊卻謙恭地對待他,在朝廷上推崇他,這是向天下人顯示自己與小人為伍

啊。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相斃”,相互殺傷;“制”,牽制;“所以”,……的原因;“犯寇”,受敵人侵犯。

(每處1分)

(2)“下”,謙恭地對待;“尊”,推崇;“示”,顯示;“與……群”,與……為伍。(每

處1分)

14.有人說,大凡有成就的縱橫家,絕不只是因其能言善辯,定還有其他過人之處。請結合材

料,概括蘇秦的“其他過人之處”。(3分)

【答案】①高度自信:面對上位者不卑不亢。②務實積極:重功利而不重清名,積極進取,不

拘于小節(jié)小信。③機智靈敏:擁有高識遠謀,對天下形勢認識清晰,對自身處境觸覺敏銳。(每

點1分)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概括信息的能力。

結合“今臣為足下使,功存危燕,足下不聽臣者,人必有言臣不信,傷臣于王者”“‘使臣信

如尾生,廉如伯夷,孝如曾參,三者天下之高行,而以事足下,不可乎?‘燕王曰:‘可。'

日:'有此,臣亦不事足下矣……臣之趣固不與足下合者,足下自覆之君也,仆者進取之臣也'”

可知,蘇秦直接指出燕王疏遠自己的原因,并說明自己和燕王不同的地方,態(tài)度平和,據此概

括出,高度自信:面對上位者不卑不亢。

結合“且夫信行者,所以自為也,非所以為人也。皆自覆之術,非進取之道也……臣之趣固不

與足下合者,足下自覆之君也,仆者進取之臣也”可概括出,務實積極:重功利而不重清名,

積極進取,不拘于小節(jié)小信。

結合“秦之攻燕也,戰(zhàn)于千里之外;趙之攻燕也,戰(zhàn)于百里之外”“今臣為足下使功存危燕足

下不聽臣者人必有言臣不信,傷臣于王者”“三王代興,五霸迭盛,皆不自覆也”可概括出,

機智靈敏:擁有高識遠謀,對天下形勢認識清晰,對自身處境觸覺敏銳。

參考譯文:

材料一:

蘇秦游歷到燕國,經過一年多才見到燕文侯。蘇秦游說燕文侯道:“燕國國土縱橫兩千多

里,即使人民不耕種田地,單是棗栗的收入也就夠富了。這真是天然的府庫啊!能夠安居樂業(yè),

沒有戰(zhàn)事,看不到軍隊覆滅、將領被殺的情景,沒有誰比得上燕國。大王知道原因嗎?燕國不

被敵人侵犯的原因,是因為趙國在燕國的南面遮蔽著。秦國和趙國發(fā)動五次戰(zhàn)爭,秦國勝了兩

次而趙國勝了三次。秦趙兩國相互殺傷(彼此削弱),而大王可以憑借整個燕國的勢力,在后邊

牽制著他們,這就是燕國不受敵人侵犯的原因。況且秦國要攻打燕國,就要穿越云中和九原,

穿過代郡和上谷,遠離幾千里,即使攻克了燕國的城池,秦國也考慮到沒法守住它。秦國不能

侵害燕的道理很明顯了。如今趙國要攻打燕國,只要發(fā)出號令,不到十天,幾十萬大軍就會挺

進到東垣駐扎了,再渡過海沱,涉過易水,用不了四五天的時間,就到燕國的都城了。所以說

秦國攻打燕國,是在千里以外打仗;趙國攻打燕國,是在百里以內作戰(zhàn)。不擔心百里以內的禍

患而重視千里以外的敵人,再沒有比這更錯誤的策略了。因此希望大王與趙國合縱相親,把各

國聯成一體,那么燕國一定不會有所憂慮了。”

燕文侯日:“你一定打算栗用合縱的策略使燕國獲得安定,我愿把國家交給你安排?!庇谑蔷?/p>

贊助蘇秦車馬錢財到趙國。

材料二:

有人對燕王毀謗蘇秦說:“蘇秦是天下最不講信義的人,大王以萬乘之尊卻非常謙恭地對

待他,在朝廷上推崇他,但這是向天下人顯示了自己與小人為伍啊。”

蘇秦從齊國歸來,燕王竟然不給他預備住處。蘇秦對燕王說:“我本是東周的一個平庸之輩,

當初見大王時沒有半點兒功勞,但大王到郊外去迎接我,使我在朝廷上地位顯赫?,F在我替您

出使齊國,在功勞方面使處在危亡之中的燕國存活了下來,可是您卻不再信任我,一定是有人

說我不守信義,在大王面前中傷我。假使我像尾生那樣講信用,像伯夷那樣廉潔,像曾參那樣

孝順,具有這三種天下公認的高尚操行,來為大王效命,是不是可以呢?”燕王說:“當然可

以。”蘇秦說:“如果真是這樣,我也就不會來為大王服務了?!?/p>

蘇秦說:“臣要像曾參一樣孝順,就不能離開父母在外面歇宿一夜,您又怎么能讓他到齊國去

呢?像伯夷那樣廉潔,不吃白食,認為周武王不義,不做他的臣下,又拒不接受孤竹國的君位,

餓死在首陽山上,廉潔到這種程度,又怎么肯步行幾千里,而為弱小燕國的垂危君主服務呢?

如果臣有尾生的信用,和女子約會在橋下,那女子沒來,直到水淹上身也不離開,最終抱著橋

柱被淹死。講信義到這種地步,怎么肯到齊國去宣揚燕秦的威力,并取得巨大的功績呢?再說

講信義道德的人,都是用來自我完善,不是用來幫助他人的。所以這都是滿足現狀的辦法,而

不是謀求進取的途徑。再說,三王交替興起,五霸相繼興盛,他們都不滿足現狀。我的志趣本

來就不和您相同。大王是滿足現狀的君主,而我是謀求進取的臣子,這就是因為忠信而得罪于

君主的原因啊?!?/p>

(-)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5?16題。

送襄陵①令李君

歐陽修

綠發(fā)襄陵新長官,面顏雖老渥②如丹。

折腰聊為五斗屈,把酒猶能一笑歡。

紅棗林繁欣歲熟,紫檀皮軟御春寒。

民淳政簡居多樂,無苦思歸欲掛冠③。

[注]①襄陵,縣名。②渥,光潤,光澤。③掛冠,語出《后漢書?逢萌傳》,指辭官歸鄉(xiāng)。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本詩為一首送別襄陵縣令李君的詩,字里行間透露出對李君為官要為民的期許。

B.首聯重在刻畫李君意氣風發(fā)的外在形象,新任縣令容光煥發(fā),面容雖老而顏色紅潤。

C.頸聯對仗工整,既寫出了秋收時節(jié)紅棗的成熟,也反映了春寒之際百姓的生活狀況。

D.尾聯展現出一幅政通人和的歡樂場景,詩人希望李君在功成身退后離職而回到故鄉(xiāng)。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和賞析詩歌內容的能力?!霸娙讼M罹诠Τ缮硗撕箅x職而回到故鄉(xiāng)”

理解錯誤,根據最后一句“無苦思歸欲掛冠”,應是“詩人希望李君不要因想家而離職、棄官”。

16.本詩妙用了關于陶淵明的典故“不為五斗米折腰”,請結合全詩簡要賞析這一用典。(6

分)

【答案】①"不為五斗米折腰”原指陶淵明不會為了五斗米的官俸而擔任縣令,向權貴屈服,

而''折腰聊為五斗屈”則反用其意,說李君為了養(yǎng)家糊口擔任襄陵縣令。②妙用關于陶淵明的

典故使得詩歌含蓄雋永,內涵豐富,表達了詩人對李君參與政事、為民造福、樂于服務人民的

期望。(每點3分,意思答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酌情給分)

【解析】本題考查鑒賞分析詩歌表達技巧的能力。首先通讀這首詩,理解大意;然后結合內容

和關于陶淵明的典故,分析詩人用典的用意;最后組織答案,概述作答。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個人的力量雖然有限,卻能做到很多看似不可能的事,這離不開外物的幫助,正如

荀子《勸學》中所說“,"。

(2)《赤壁賦》中,蘇軾描繪簫聲具有超強感染力的兩句是“,”。

(3)詩人從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描寫景物,可以讓讀者在時空交錯中獲得獨特的審美體

驗,唐宋作品中常用這種“時空對舉”的手法表達悲慨國家或個人命運的主題,如

【答案】①君子生非異也②善假于物也③舞幽壑之潛蛟④泣孤舟之蔑婦⑤萬里悲

秋常作客⑥百年多病獨登臺(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吳楚東南訴,乾坤日夜浮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解析】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默寫時需要注意以下字詞:生、幽、壑、蔑、常、訴、乾坤。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3小題,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題。

①天堂我尚未去過?!秵⑹句洝匪鑼懙摹皬奶焐仙系勰抢锝迪聛淼氖コ且啡隼?,那城

充滿著上帝的榮光,閃爍像碧玉寶石,光潔像水晶”。城墻是碧玉造的,城門是珍珠造的,街

道是純金的。②珠光寶氣,未能免俗。@真不想去。杭州是白傅留詩蘇公判犢的地方,荷花

十里,桂子三秋,曾經一度被人當做汴州。如今雖,但少有人看濃妝淡抹的山色空蒙。

④所以蘇杭對我也沒有多少號召力。我雖然足跡不廣,但北自遼東,南至百粵,也走過了十幾

省,竊以為真正令人流連不忍離去的地方應推青島。

青島本身沒有高山峻嶺,鄰近的勞山,亦作嶗山,又稱牢山,卻是峻崢嵋險,為海濱一大

名勝。我雖未到過勞山,但讀《聊齋志異》,對它早已o由青島驅車至九水,就是山

麓,清流汩汩,到此塵慮全消。

青島不產水果,但作為山東半島許多名產的集散地。各種水果o例如萊陽梨。

此梨產在萊陽的五龍河畔,因沙地肥沃,故品質特佳。外表不好看,皮又粗糙,但口感白細嫩

酥脆甜而多漿,絕無渣滓,美得令人難以相信。再如肥城桃,皮破則汁流,真正是所謂水蜜桃,

海內無其匹,吃一個抵得半飽。今之人多喜懷鄉(xiāng),動輒日吾鄉(xiāng)之梨如何,吾鄉(xiāng)之桃如何。其夸

張心理可以理解。

(選自梁實秋《憶青島》,有刪改)

18.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3分)

【答案】①摩肩接踵/人頭攢動/人山人海/熙熙攘攘②心向往之/心馳神往③比比皆是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

①根據“但少有人看濃妝淡抹的山色空蒙”推斷此處是說到杭州來的人很多,可填“游人如織/

人頭攢動/人山人海/熙熙攘攘"。游人如織:形容游人多得像織布的線一樣,密密麻麻。形

容人多擁擠不堪。人頭攢動:是指人很多,且在頻繁地移動。人山人海:人群如山似海,形容

人聚集得非常多。熙熙攘攘:形容人來人往,非常熱鬧擁擠。

②語境指通過讀《聊齋志異》早已對嶗山很向往,可填“心向往之/心馳神往”。心向往之:對

某個人或事物心里很向往。心馳神往:形容思想集中在追求和向往的事情或地方上,一心向往。

③語境指青島的水果很多很常見,可填“比比皆是”。比比皆是:到處都是,形容極其常見。

19.下列句子中的“上”與文中最后一段加點的“上”,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

A.誰都不知道那個見義勇為的人上哪去了。

B.關于這個問題,我們在思想上一定要高度重視。

C.魯迅先生的《祝福》首發(fā)在《東方雜志》上。

D.“平上去入”的變化或許是受到了某讀音的影響。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詞義的能力。

A.動詞,至U,去某個地方。

B.方位詞,表示某一方面。與文中的“上”意義相同。

C.方位名詞,表示在某種事物的范圍以內。

D.音調,shang□

故選B。

20.”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這句民間流傳的諺語出現的位置,最恰當的是()(3分)

A.①處B.②處C.③處D.④處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正確運用句子效果和句間銜接的能力。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這兩句民間流傳的諺語引出下文'‘天堂”①天堂我尚未去過。

(-)語言文字運用II(本題共2小題,11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題。

夏季,被蚊子叮咬是一種很常見的現象。據報道,(1),只有雌蚊會吸食人體或動物

血液而雄蚊則吸食花蜜或植物汁液。那么,蚊子是如何找到叮咬目標的呢?蚊子尋找獵物不是

依靠眼睛,(2)。當它們“感覺毛”上的二氧化碳感受器接收到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氣流時,

便會向這股氣流飛去,并精準地降落到人體皮膚上。蚊子在叮咬過程中會分泌一種抗凝劑以阻

止人體血液凝固。為了抵抗這種抗凝劑,人體免疫系統(tǒng)會釋放一種叫“組胺”的化學物質,它

可以讓人體的毛細血管擴張,血管管壁的通透性增加,但也會使人體皮膚產生不同癥狀。

有的人在被蚊子叮咬后自身免疫系統(tǒng)反應不強烈,⑶;大多數人被蚊子叮咬后,皮

膚會出現紅腫、瘙癢等癥狀,但很快會消退;而一些過敏體質的人在被叮咬后免疫反應比較強

烈,皮膚表面會出現瘀斑、腫痛等癥狀,并且持續(xù)很長時間才能消退。

21.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

不超過12個字。(6分)

【答案】①并非所有蚊子都會吸血②而是依靠二氧化碳感受器③皮膚表面毫無癥狀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情境補寫的能力。

①處,根據橫線后的內容可知,只有雌蚊會吸食血液,而雄蚊不吸食血液,由此推出并非所有

的蚊子都吸血,故此處應填“并非所有蚊子都會吸血”之類的內容。

②處,根據前文中的“蚊子尋找獵物不是依靠眼睛”可知,此處的句式為“而是依靠……”結合后

文中的“當它們,感覺毛,上的二氧化碳感受器接收到……人體皮膚上“可知,蚊子尋找獵物和“二

氧化碳感受器”有關,故此處應填“而是依靠二氧化碳感受器”之類的內容。

③處,根據“有的人……”“大多數人……皮膚會出現紅腫、瘙癢等癥狀”“而一些過敏體質的

人……皮膚表面會出現瘀斑、腫痛等癥狀”可知,第二段列舉了被蚊子叮咬后的三種不同情況,

且癥狀依次加重,且都是“皮膚”上出現的癥狀,故此處應填被蚊子叮咬后自身免疫系統(tǒng)反應不

強烈的人的皮膚表面的反應,即“皮膚表面毫無癥狀”之類的內容。

22.簡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內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關系的句子,表達簡潔流暢,不超過45

個字。(5分)

【答案】因為自身免疫系統(tǒng)反應的強烈程度不同,所以不同的人被蚊子叮咬后皮膚表面出現的

癥狀也不同。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壓縮語段的能力。

第二段共三個分句,列舉了被蚊子叮咬后,不同的人的皮膚表面會出現不同的癥狀,根據“自

身免疫系統(tǒng)反應不強烈”“免疫反應比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