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柯爾克孜族和史詩_第1頁
黑龍江柯爾克孜族和史詩_第2頁
黑龍江柯爾克孜族和史詩_第3頁
黑龍江柯爾克孜族和史詩_第4頁
黑龍江柯爾克孜族和史詩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第頁黑龍江柯爾克孜族和史詩《瑪納斯》是柯爾克孜族的民族文化瑰寶,它與蒙古族的《江格爾》、藏族的《格薩爾》并稱為“中國三大史詩”。《瑪納斯》已有1000余年歷史,是由柯爾克孜族人集體創(chuàng)作、世代口頭流傳的一部民族英雄史詩。史詩敘述了瑪納斯一家子孫八代人,領導柯爾克孜人抗擊異族統(tǒng)治者的掠奪和奴役,為爭取自由和幸福進行英勇斗爭的故事。整部史詩長達23.6萬行,共200萬字。《瑪納斯》在中外文學史上享有巨大聲譽,聯(lián)合國曾將1995年定為“國際瑪納斯年”。2009年10月30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將《瑪納斯》列入人類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作名錄,標志著這部偉大史詩得到世界的認可,成為全人類的共同文化遺產(chǎn)。中國現(xiàn)存的有較大影響的演唱者,也就是被稱之為“瑪納斯奇”的不足百人,其中居素普·瑪瑪依老人是史詩《瑪納斯》的主要傳承者,也是世界上唯一能唱全《瑪納斯》八部史詩的演唱藝術家。

一、黑龍江柯爾克孜族的《瑪納斯》

據(jù)了解,史詩《瑪納斯》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被黑龍江柯爾克孜人所了解和認識,通過不斷的認知、認同和深入研究,以創(chuàng)新的物化載體形式展示出來。

1.逐步由認知到認同。黑龍江柯爾克孜族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逐漸接觸、了解和認識了史詩《瑪納斯》。1980年9月,筆者到中央民族學院(現(xiàn)中央民族大學)參加為期1年的干部培訓班。時值國家組織有關專家學者搶救整理史詩《瑪納斯》,通過中央民族學院胡振華教授介紹,有幸認識研究《瑪納斯》的新疆柯爾克孜族專家學者,包括阿布都·卡地爾、肉孜·阿洪、朱馬克等人,從他們那里聽到了許多有關《瑪納斯》的民間故事。1981年5月,聆聽了由法國學者主講的關于史詩《瑪納斯》的認識以及胡振華教授關于搶救《瑪納斯》歷史意義的學術報告。在報告中,胡振華先生還介紹了居素甫·瑪瑪依的演唱藝術,從此開始接觸并了解了史詩《瑪納斯》。

1991年4月,筆者時任黑龍江農(nóng)墾齊齊哈爾分局黨委副書記。因是柯爾克孜族的緣故,參與接待了來黑龍江省富??h考察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民族考察團。團長為自治區(qū)人大副主任夏爾西別克,成員有自治區(qū)文聯(lián)副主席(著名的《瑪納斯》歌手)居素甫·瑪瑪依,人大民族僑務辦主任佰爾達力、《新疆日報》記者買買提·吐爾地,他們都是柯爾克孜族人??疾靾F在黑龍江省、市、縣有關領導陪同下,實地考察了富??h友誼鄉(xiāng)柯爾克孜族五家子村,走訪了柯爾克孜族村民,召開了柯爾克孜族座談會,聽取了村長關于民族村的生產(chǎn)發(fā)展和生活改善情況介紹。令筆者記憶猶新的是,居素甫·瑪瑪依現(xiàn)場演唱了史詩《瑪納斯》的精彩曲目。當?shù)乜聽柨俗巫迦藦臎]有聽說過《瑪納斯》,更沒聽過演唱《瑪納斯》。為此,大家都為柯爾克孜族古代歷史上有這樣動聽的故事并能傳唱至今而感嘆,也為柯爾克孜族歷史上有這樣的史詩而驕傲。

2005年10月,筆者應邀參加了由新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人民政府和北京中坤投資集團主辦的“史詩《瑪納斯》國際學術研討會”。參加這次研討會的有國內(nèi)外專家學者、克州各縣鄉(xiāng)瑪納斯齊演唱者、中外記者等60余人。會上,有幸結(jié)識了來自國內(nèi)外研究《瑪納斯》的專家學者和演唱者,系統(tǒng)聽取了瑪納斯齊們的演唱,還與居素甫·瑪瑪依老人作了交流。通過與居素甫·瑪瑪依老人的深入接觸,使筆者對史詩《瑪納斯》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和認識,逐步由認知發(fā)展為認同。

2.深化研究。自20世紀80年代起,黑龍江省民族研究所開始有組織有計劃地對黑龍江省內(nèi)包括柯爾克孜族在內(nèi)的10個世居少數(shù)民族的歷史文化進行挖掘整理,陸續(xù)出版了有關書籍,從而推動了各民族歷史文化、文學藝術的深入研究,對史詩《瑪納斯》也有涉獵。

1993年9月,由中央民族學院出版社出版、陳伯霖主編的《黑龍江少數(shù)民族風俗》一書,在黑龍江柯爾克孜族“豐富的文娛體育”一節(jié)中有這樣的描寫:“柯爾克孜族的文學主要是以說唱為形式的民間文學,其較為著名的是被本民族稱為百科全書的《瑪納斯》。《瑪納斯》通過動人的情節(jié)和優(yōu)美的語言,生動地描繪了瑪納斯家族幾代英雄的生活和業(yè)績。史詩主要反映了歷史上柯爾克孜人反抗卡勒瑪克人、克塔依人奴役的斗爭,表現(xiàn)了古代柯爾克孜人爭取自由,渴望幸福生活的理想和愿望。目前,在國內(nèi)柯爾克孜族中流傳的《瑪納斯》約有近二十萬行,共八部……”

1993年10月,由中央民族學院出版社出版、波·少布主編的《黑龍江民族歷史與文化》一書,在《試論(瑪納斯)文學價值》一文中概述道:“柯爾克孜族在我國共有人口十一萬四千人(1982年),其中絕大多數(shù)居住在新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等地,黑龍江省富??h境內(nèi)也有部分柯爾克孜人居住??聽柨俗巫迨且粋€古老的民族,柯爾克孜族的文學主要是以口頭說唱形式來表現(xiàn)柯爾克孜族生活的民間文學,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柯爾克孜族創(chuàng)造了許多頗有文學價值的口頭民間文學,其中影響最大、最值得柯爾克孜族自豪的是大型英雄史詩《瑪納斯》。”

1996年,《黑龍江民族叢刊》第4期發(fā)表了吳蘭撰寫的《柯爾克孜族史詩(瑪納斯)》一文,她在開篇敘述道:“柯爾克孜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是一個勤勞勇敢、能歌善舞的民族,柯爾克孜族主要居住在新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黑龍江省富??h達滿柯友誼鄉(xiāng)五家子村和富裕牧場各分場居住著部分柯爾克孜人。柯爾克孜族的民間文學豐富多彩,形式多種多樣,有詩歌、傳說、故事等。柯爾克孜族的文學主要是以口頭說唱形式來表現(xiàn),其中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是著名英雄史詩《瑪納斯》,它吸收了口頭文學中的精華,是珍貴的文化遺產(chǎn),是頗有文學藝術價值的民間文學……”

2007年12月,由吳占柱編著的《黑龍江柯爾克孜族文化》一書中寫道:“柯爾克孜族的民間文學曾為世界文化作出過重大貢獻,流傳于天山地區(qū)民間說唱文學——大型英雄史詩《瑪納斯》堪稱文化瑰寶,可以與歐洲的《荷馬史詩》相媲美……黑龍江柯爾克孜族與天山地區(qū)柯爾克孜族是一個族源,古代都在葉尼塞河流域生活。為此,史詩《瑪納斯》是世界柯爾克孜族的驕傲,同樣也是黑龍江柯爾克孜族的驕傲。”

以上研究,顯示了隨著歷史文化研究的不斷深入,史詩《瑪納斯》開始納入黑龍江柯爾克孜族的研究范疇。

3.物化載體。2006年7月,在社會主義新農(nóng)村建設中,黑龍江省農(nóng)墾總局在富裕牧場建立了墾區(qū)柯爾克孜民族新村,并于2008年全部竣工。建成后的民族新村,除民族特色住宅區(qū)、現(xiàn)代化奶牛養(yǎng)殖區(qū)和旅游休閑區(qū)外,還建有民族風情園、東遷紀念碑和民俗館等,使百年民族老村發(fā)生了巨變。民族村根據(jù)旅游經(jīng)濟發(fā)展需要,還在路牌和宣傳單上醒目寫著“英雄瑪納斯的后人——黑龍江墾區(qū)柯爾克孜民族村”。

在黑龍江墾區(qū)柯爾克孜民族村規(guī)劃建設過程中,人們意識到建設民族新村不僅僅是為了改變生活環(huán)境,更要注重挖掘和培植民族文化。為展示柯爾克孜族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農(nóng)墾總局黨委宣傳部和富裕牧場,先后兩次派人赴新疆克州學習考察柯爾克孜族風俗文化,并到居素甫·瑪瑪依家進行拜訪請教。在柯爾克孜族民俗館中,設置陳列了《瑪納斯》巨幅畫像,表明柯爾克孜族古代民族英雄瑪納斯的英魂已經(jīng)跨越歷史和地域的時空,在黑龍江柯爾克孜人中傳承。2010年建成的《瑪納斯》長廊,在農(nóng)墾系統(tǒng)各級領導的直接領導下,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文學研究所北方民族研究室主任阿地里的指導下,在農(nóng)墾齊齊哈爾分局宣傳部原部長傅強的設計下,于2011年11月竣工。作為我國獨一無二的譜系式結(jié)構(gòu)口承史詩,它以創(chuàng)新的物化載體方式被展示出來。以這種方式展示史詩,在國內(nèi)沒有前例。建成后的《瑪納斯》長廊,有如下四種展示形式。

(1)繪畫。整個長廊長348米,共有183個空間,寓意史詩中發(fā)生的83場戰(zhàn)斗;廊中國共產(chǎn)黨有168幅繪畫,以此種形式描述了整個史詩的精華情節(jié)。在長廊折角處,建成了“瑪納斯英雄壁”,上面繪有一幅名為《攻克別依京》32米長的大型壁畫,氣勢磅礴,全景式地展示了英雄瑪納斯率領麾下14個汗王英勇征戰(zhàn)的悲壯場面。走進長廊,如同走進柯爾克孜族光榮而悲壯的歷史,長廊的每一段都記述著一個民族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長廊共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為概述,簡要介紹了《瑪納斯》史詩產(chǎn)生的歷史背景、主要內(nèi)容、文學成就、突出特色和社會影響;第二部分按照八部史詩的排序,分別介紹史詩的主要內(nèi)容;第三部分從八個方面展示了民族團結(jié)、民族語言、民族宗教、民族風俗、民族文化、民族工藝、民族生產(chǎn)、史詩人物等不同主題。

(2)書法。長廊運用各種書法書寫了84段史詩,與之相匹配的繪畫一起展示史詩內(nèi)容,做到廊中有畫,廊外有詩,畫中有情,詩畫輝映。

(3)雕塑。整個長廊共建成24尊雕塑,開頭有居素甫老人彈庫姆孜演唱的雕像;八部史詩中每部史詩開始部分一側(cè)有一個雕塑,雕塑基座上刻著這部分史詩的內(nèi)容簡介以及主人公的半身塑像;結(jié)尾處有男女老幼四個柯爾克孜人演唱《瑪納斯》的雕像,還有史詩書卷雕塑等。

(4)建筑。長廊有濃郁的柯爾克孜族風情建筑,邊框則雕刻具有濃郁民族風情的花紋。長廊穿越了秀麗的詩湖,兩側(cè)延伸的榭臺別具風情,湖中小島有表示柯爾克孜男女表情的兩株相依的百年“情人樹”,更增加了長廊的魅力。

史詩《瑪納斯》長廊具有四大特色:一是故事性。長廊將史詩中的主要故事,分別用書畫的方式再現(xiàn)出來,邊走邊看邊講,引人人勝。二是觀賞性。長廊按史詩的各個組成部分,繪成赤橙黃綠青藍紫七色彩虹,給人以神奇感覺。里面的繪畫更是色彩斑斕,帶有柯爾克孜族獨有的民族情調(diào)。史詩的精彩段落,語言生動,情節(jié)感人,令人賞心悅目。三是藝術性。與長廊相匹配的還有一個《瑪納斯》廣場,廣場有演出舞臺,定時演出《瑪納斯》史詩舞蹈。舞臺大型屏壁后部,鐫刻著知名書法家書寫的《瑪納斯》史詩段落碑帖,廣場矗立著瑪納斯大型塑像。長廊既體現(xiàn)建筑藝術、雕塑藝術和繪畫藝術,又體現(xiàn)書法藝術,因而是一個精品藝術長廊。四是教育性。史詩長廊傳承了柯爾克孜族優(yōu)秀的文化遺產(chǎn),既弘揚了柯爾克孜人的民族精神,也弘揚了中華民族艱苦奮斗、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更是一個愛國主義的教育基地。

二、分析研究

在黑龍江柯爾克孜人中,對于史詩《瑪納斯》的歷史與演唱藝術,由于建國前既沒有口述資料,也沒有文字記載,專項研究處于空白狀態(tài)。新中國成立后,隨著史詩《瑪納斯》逐步傳人黑龍江柯爾克孜族地區(qū),方引起有關專家學者的廣泛關注。那么,如何理解這種歷史斷代現(xiàn)象呢?筆者認為:

1.史詩《瑪納斯》最早產(chǎn)生于遼朝或西遼時期,距今已有千年歷史,而黑龍江柯爾克孜族東遷只有270多年歷史,史詩《瑪納斯》故事產(chǎn)生于黑龍江柯爾克孜族東遷之前。正值東遷前的特斯河流域,在民間是否有《瑪納斯》傳誦,至今沒有發(fā)現(xiàn)相關的歷史資料,也未作過專項考查論證。黑龍江柯爾克孜族東遷前歸屬于蒙古部族的厄魯特旗,東遷中由蒙古兵護送,東遷后長期轄屬于蒙古部族的依克明安旗。史詩《瑪納斯》反映的多是柯爾克孜人反抗卡勒瑪克(契丹)、克塔依人(蒙古)奴役的內(nèi)容,在這種社會環(huán)境下,傳頌瑪納斯的可能性是很小的。黑龍江柯爾克孜人在東遷后至建國前,一直被稱為“額魯特”人,20世紀50年代被識別為吉爾吉斯族,1960年改稱柯爾克孜族,后來又經(jīng)歷了文化斷層的“十年動亂”時期,對于一個只有語言沒有文字的群體來說,難以留下有記載的民族優(yōu)秀文化遺產(chǎn)。

2.黑龍江柯爾克孜東遷后,其活動范圍只限于離卜奎城(齊齊哈爾)50公里之內(nèi),建國初期又全部居住在富裕縣境內(nèi)。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口的流動,柯爾克孜族聚居地先后遷入了其他民族。與之同步,祖籍當?shù)氐目聽柨俗巫迦艘查_始遷出。人口的流動,使外來文化潛移默化地滲透進來,從而改變了原來的民族關系格局,形成了新的復合性文化。在民族交流過程中,由于共同心理素質(zhì)的作用,他們優(yōu)先接受了本民族歷史上的先進文化,可謂情理之中??聽柨俗稳诉w入時有200余人,1945年僅存130人,1953年全國第一次人口普查時為394人,2001年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時增長到1473人,比建國初期增長4倍。而今,柯爾克孜族不僅人口增加,其民族素質(zhì)同步得到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