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語文必修三課內(nèi)文言文練習(第四單元)_第1頁
蘇教版語文必修三課內(nèi)文言文練習(第四單元)_第2頁
蘇教版語文必修三課內(nèi)文言文練習(第四單元)_第3頁
蘇教版語文必修三課內(nèi)文言文練習(第四單元)_第4頁
蘇教版語文必修三課內(nèi)文言文練習(第四單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文言文課內(nèi)部分學習題〔第四專題〕1.以下句中加點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敢以煩執(zhí)事 執(zhí)事:執(zhí)行事務的人,此處為敬稱,您B.焉用亡鄭以陪鄰 陪:增加C.許君焦、瑕 許:同意D.惟君圖之 圖:合計2.以下句子中,加點的字與例句中加點字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例:以亂易整A.敢以煩執(zhí)事B.假設舍鄭以為東道主C.焉用亡鄭以陪鄰D.闕秦以利晉3.以下句子中,加點詞的用法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A.與鄭人盟B.夜,縋而出C.朝濟而夕設版焉D.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4.以下對所選文段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燭之武單刀直入,先言“鄭既知亡矣〞,使之解除戒意,既而設身處地,站在對方態(tài)度上,替對方的利害著想。一下子縮短了二者的距離,可謂出言不凡!B.燭之武善于作比,本意是為保全鄭國,言語上卻到處為秦國著想。從反面強調(diào)“亡鄭〞結果,只能使“鄰厚〞“君薄〞。C.語言得體。本是求人,卻不卑不亢,高屋建瓴,語重心長,迫使對方就范??芍^有理、有利、有節(jié)、有體。D.文章雖短,在人物塑造上卻頗具匠心。選文第一段寫國難當頭,燭之武不顧年邁體衰,愿受君命,出使秦營,危難之際,特別一個“智〞字。5.以下句中對加點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A.假設使燭之武見秦君 見:接見B.辭曰:“臣之壯也……〞 辭:推辭C.臣之壯也,猶不如人 猶:還是D.今急而求子 急:著急6.以下各組加點詞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A.①既東封鄭 ②又欲肆其西封B.①是寡人之過也 ②予過維揚C.①行李之往來 ②則修文德以來之D.①晉軍函陵 ②沛公軍霸上7.以下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項是()A.無能為也已 B.微夫人之力不及此C.失其所與,不知 D.共其乏困8.以下各項中加點的詞與“行李之往來〞的“行李〞語言現(xiàn)象不同的一項是()A.可憐體無比,阿母為汝求B.權起更衣,肅追于宇下C.阡陌交通,雞犬相聞D.行為偏僻性乖張,那管世人誹謗9.以下各句中與“顧不如蜀鄙之僧哉〞中的“鄙〞的意義相同的一項是()A.齊孝公伐我北鄙B.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C.肉食者鄙,未能遠謀D.先帝不以臣卑鄙10.以下各句中“焉〞字的用法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A.焉用亡鄭以陪鄰 B.不闕秦,將焉取之C.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D.朝濟而夕設版焉11.以下各句中加點的詞語與現(xiàn)代漢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A.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B.假設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C.假設舍鄭以為東道主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12.對下面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簡能而任之 能:有才干的人B.則思謙沖以自牧 牧:放牧C.則思無因怒而濫刑 濫:過度,無克制D.役聰慧之耳目 役:役使,勞損13.下面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項是()A.eq\b\lc\{\rc\(\a\vs4\al\co1(①擇善而從之,②役聰慧之耳目))B.eq\b\lc\{\rc\(\a\vs4\al\co1(①則思三驅(qū)以為度,②則思虛心以納下))C.eq\b\lc\{\rc\(\a\vs4\al\co1(①君人者,②則智者盡其謀))D.eq\b\lc\{\rc\(\a\vs4\al\co1(①終茍免而不懷仁,②則思無因怒而濫刑))14.以下各句中加點字的詞類活用相同的兩項是()A.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B.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C.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D.總此十思,宏茲九德15.以下各句中加點的詞古今意義完全相同的一項是()A.必固其根本B.傲物則骨肉為行路C.則思三驅(qū)以為度D.則盡情以傲物16.對以下各句中加點的“之〞字的意義和用法,推斷正確的一項是()①臣聞求木之長者②源不深而望流之遠③人君當神器之重④豈其取之易而守之難乎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D.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17.以下句中加點字的用法和例句中加點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例:人君當神器之重A.不念安不忘危 B.擇善而從之C.則思正身以黜惡 D.必固其根本18.以下句中加點的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必固其根本固:動詞的使動用法,使……牢固。B.既得志,則盡情以傲物盡情:盡情。C.將崇極天之峻,永保無疆之休休:美好,福祉。D.載舟覆舟,所宜深慎深慎:特別慎重。19.以下句中加點的詞意義相同的一組是()A.誠能見可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人君當神器之重安步以當車C.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積土成山,風雨興焉D.貌恭而不心服甲兵不勞而天下服20.以下句子與“以其無禮于晉〞的句式特點相同的一項是()A.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者也B.豈其取之易而守之難乎C.雖董之以嚴刑,震之以威怒,終茍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D.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夠,何也21.以下句中加點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以為度認為正身以黜惡使自身端正C.何必勞神苦思不必董之以嚴刑通“懂〞,使……知道22.以下句子中加點虛詞含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A.無以怒而濫刑B.我見相如,必辱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C.恩所加,則思無因以謬賞D.將有作,則思知止有安人假設屬皆且為所虜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23.以下各句中加點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A.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讓:謙讓。B.聞大王有意督過之督過:責備。C.大王來何操操:拿,攜帶。D.再拜奉大將軍足下再拜:第二次拜。24.以下各組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組是〔〕A.相去四十里//沛公已去B.沛公不勝杯杓//不勝枚舉C.沛公安在//衣食所安,弗敢專也D.道芷陽間行//間至軍中25.以下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項是〔〕A.沛公則置車騎//置之坐上B.乃令張良留謝//則與斗卮酒,噲拜謝C.樊噲從良坐//因擊沛公于坐D.毋內(nèi)諸侯//交戟之衛(wèi)士欲止不內(nèi)26.以下各句中的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徒:白白地B.臣等不肖,請辭去不肖:沒有才干獨:難道D.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卒:最終27.以下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且相如素賤人 素:一直B.顧吾念之 顧:回頭看C.宣言曰:“我見相如,必辱之!〞 宣言:揚言D.相如引車避匿 引:調(diào)轉28.以下句中加點字的用法與“且庸人尚羞之〞中“羞〞字相同的一項是()A.相如每朝時 B.大王必欲急臣C.而相如廷叱之 D.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A.藺相如是文臣,自感不如老將軍廉頗的功勞大,因而不好意思與廉頗“爭列〞。B.這一舉動說明藺相如的忍辱、退讓,他寬宏大量,以國家大事為重。C.藺相如害怕見廉頗,擔心受到他的羞辱。D.藺相如自知自己是一個門客,地位低下,因而沒勇氣跟廉頗見面。30.以下各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 徒:僅僅B.臣等不肖,請辭去 請:請求C.獨畏廉將軍哉 獨:難道D.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 卒:最終31.以下各句中加點詞的活用類型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例:畢禮而歸之A.我見相如,必辱之B.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C.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D.五十者可以衣帛矣32.以下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項是()A.拜送書于庭B.臣愿奉璧往使C.從徑道亡D.可予不33.以下各句中的句式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例: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A.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B.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C.徒見欺D.大王來何操34.以下句子中加點的“請〞字的意義與其他三項不相同的一項是()A.寡人竊聞趙王好音,請奏瑟B.相如請得以頸血濺大王矣C.請以趙十五城為秦王壽D.因跪請秦王35.以下各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旦日:第二天B.范增數(shù)目項王 數(shù):多次C.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示:請示D.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 意:料想36.以下各組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eq\b\lc\{\rc\(\a\vs4\al\co1(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請以劍舞,因擊沛公于坐))B.eq\b\lc\{\rc\(\a\vs4\al\co1(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常以身翼蔽沛公))C.eq\b\lc\{\rc\(\a\vs4\al\co1(得復見將軍于此,因擊沛公于坐))D.eq\b\lc\{\rc\(\a\vs4\al\co1(不然,籍何以至此,項王默然不應))37.以下句中加點詞的用法分類正確的一項是()①吾得兄事之②范增數(shù)目項王③籍吏民,封府庫④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⑤道芷陽間行A.①②/④/③⑤B.①⑤/②③/④C.①/②③/④⑤D.②⑤/①③/④38.以下句子中加點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惠文、武、昭襄蒙故業(yè),因遺策 因:繼承B.沛公起如廁 如:到……去C.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謝:致謝D.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 意:意料39.以下各項對加點字的活用狀況說明有誤的一項是()A.eq\b\lc\{\rc\(\a\vs4\al\co1(①吾得兄事之兄:名詞作狀語,像對待兄長一樣,②以身翼蔽沛公翼:名詞作狀語,像鳥張開翅膀一樣))B.eq\b\lc\{\rc\(\a\vs4\al\co1(①籍吏民,封府庫籍:名詞用作動詞,登記,②沛公軍霸上軍:名詞用作動詞,駐扎))C.eq\b\lc\{\rc\(\a\vs4\al\co1(①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王:名詞使動用法,使……為王,②沛公欲王關中王:名詞使動用法,使……為王))D.eq\b\lc\{\rc\(\a\vs4\al\co1(①素善留侯張良善:形容詞用作動詞,與……交好,②拔劍撞而破之破:形容詞用作動詞,擊碎、擊破))40.以下各句中都含通假字的一組是()①距關,毋內(nèi)諸侯②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③范增數(shù)目項王④豪毛不敢有所近⑤張良出,要項伯⑥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⑦拔劍切而啗之⑧沛公已去,間至軍中A.①②④⑤⑥⑦B.①②③④⑥⑧C.①③⑤⑥⑦⑧D.①④⑤⑥⑦⑧41.以下文學常識和文化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史書,作者司馬遷。魯迅稱《史記》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B.本紀記述皇帝,世家記述諸侯王,列傳記述各方面的著名人物。項羽雖沒做過皇帝,但他打入咸陽,號令諸侯,因此司馬遷把他列入本紀。C.“秋毫無犯〞、“勞累功高〞、“人為刀俎,我為魚肉〞、“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游刃有余〞等成語,均出自本文。D.宴席的四面座位,以東向最尊,次為南向,再次為北向,西向侍坐。鴻門宴中“項王、項伯東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劉邦,張良則為侍坐。從座位可看出雙方力量懸殊與項羽的自高自大。42.以下句中加點的字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大禮不辭小讓 讓:謙讓B.度我至軍中 度:估計C.沛公則置車騎 置:置辦,準備D.會其怒,不敢獻 會:遇上43.以下句中加點的詞與“道芷陽間行〞中的“道〞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項伯殺人,臣活之B.范增數(shù)目項王C.常以身翼蔽沛公D.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44.對以下句子中加點實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距關,毋內(nèi)諸侯 通“納〞,動詞的使動用法,“讓……進來〞B.項伯殺人,臣活之 動詞的使動用法,“使……活下來〞C.張良出,要項伯 動詞,要求D.籍吏民,封府庫 名詞用為動詞,“登記〞45.對以下句子中加點虛詞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沛公居山東時,貪于財貨 介詞,引進動詞涉及的對象,作“關于〞講B.君安與項伯有故 疑問副詞,作“怎么〞講C.不如因善遇之 動詞,作“因此〞講D.所以遣將守關者 助詞,與介詞“以〞組成名詞性的所字結構,表原因。46.以下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劉邦多謀機詐,很講策略。對項羽極表臣服恭順之情,因而能起到麻痹、困惑對方的作用:這些都表現(xiàn)了劉邦見風使舵,善于玩弄手腕的性格。B.項羽聽了項伯的話后,不假思索,馬上許諾,隨便改變既定的決策,表現(xiàn)了他為人頭腦簡單而又剛愎自用。C.張良是劉邦的主要謀士,他多謀善斷,精通韜略,臨變不驚,處事有方。是他為劉邦定下了“韜晦之計〞,以“不敢倍德〞、無意于稱王蒙蔽項伯,欺騙楚王,終于化險為夷。D.項伯的通風報信,使得劉邦、張良得知了項羽的軍事行動,由此可見他是劉邦、張良安插在項羽身邊的一個“間諜〞,跟劉邦身邊的曹無傷是同一類人。47.以下句子中加點的字解釋有誤的一項是()A.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涘:水邊B.東面而視,不見水端 端:邊際C.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旋:不久D.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 長:長期48.以下句子中加點的“之〞字的意思和用法,與其他三項不相同的一項是()A.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 B.我之謂也C.少仲尼之聞 D.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矣49.以下是對文章的分析和理解,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河伯起初覺得自己的天地最廣大,是因為他所擁有的天地確實廣闊,他當時的熟悉有局限是情有可原的。B.河伯看到廣闊的大海,發(fā)出了由衷的感嘆,承認自己的原有熟悉是錯誤的,這一熟悉轉變是值得肯定的。C.在河伯的感嘆里,河伯覺得有些人對孔子和伯夷的看法是不正確的,他們不應該認為孔子的學識少,也不應該認為伯夷的道義輕。D.河伯的感嘆里還表達了這樣的意思:自己有幸來到大海,增長了見識,否則,因見識短淺而自以為是會造成嚴重的后果。50.對下面加點的字解釋有誤的一項是()A.兩涘渚崖之間 涘:水邊B.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矣殆:危險C.眾聞則非之 非:誹謗D.以虧人自利也 虧:損害51.以下各項中加點的虛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eq\b\lc\{\rc\(\a\vs4\al\co1(野語有之曰,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B.eq\b\lc\{\rc\(\a\vs4\al\co1(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C.eq\b\lc\{\rc\(\a\vs4\al\co1(私見張良,具告以事,以虧人愈多))D.eq\b\lc\{\rc\(\a\vs4\al\co1(望洋向假設而嘆曰,向吾不為斯役))52.以下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項是()A.上為政者得則罰之 B.以為莫己假設者C.大王來何操 D.君何以知燕王53.以下各項中加點的詞古今意義相同的一項是()A.東面而視,不見水端B.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C.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D.從而譽之,謂之義54.以下各句不含詞類活用現(xiàn)象的一項是()A.百川灌河B.順流而東行C.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D.今我睹子之難窮也55.選出對以下加點字的意義推斷正確的一項是()eq\b\lc\{\rc\(\a\vs4\al\co1(①茍?zhí)澣擞?,其不仁茲?②終茍免而不懷仁))eq\b\lc\{\rc\(\a\vs4\al\co1(③茍?zhí)澣擞啵洳蝗势澤跻?④奔車朽索,其可忽乎))A.①②同,③④同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①②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同56.以下對墨子《非攻(節(jié)選)》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墨子以是否兼愛為準繩,把戰(zhàn)爭嚴格區(qū)分為正義與非正義的兩類。墨子主張非攻,是特指反對當時的掠奪性戰(zhàn)爭。B.本文運用比喻和對比從小事到大事,一步步推理,指出侵略別國的戰(zhàn)爭是不義之戰(zhàn)。C.作者開頭表達“竊其桃李〞“攘人犬豕雞豚〞“取人馬牛〞“殺不辜人〞四個事例,最后一層分析“今至大為攻國,則弗知非,從而譽之,謂之義〞,但并未真正得出結論。D.墨子堅決無情地揭穿當時戰(zhàn)爭給人民帶來的繁重無盡的災難,如搶劫財富,不勞而獲。竊人桃李,搶人犬豕雞豚、牛馬,殺人越貨者,“謂之不義〞,攻小國,“入其溝境,刈其莊稼,斬其樹木〞,同樣是“不與其勞就其實,以非其所有而取〞的不義行為。57.以下各句中加點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 肆:延伸,擴張B.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 簡:推舉C.相如雖駑,獨畏廉將軍哉 駑:愚笨,拙劣D.披帷西向立,瞋目視項王 披:掀開文言文課內(nèi)部分學習題〔第四專題〕參照答案1、解析:選C。許:答應,許諾。2、解析:選A。A項,和例句都是介詞,“用,拿〞的意思;B項,介詞,把;C項,目的連詞,來;D項,轉折連詞,可是。3、解析:選A?!懊栓曉诰渲惺敲~活用作動詞,結盟;其他三項都是名詞作狀語。4、解析:選D?!疤貏e一個‘智’字〞錯,應該是特別一個“義〞字。5、解析:選B。A項,“見〞,拜見;C項,“猶〞,尚且;D項,“急〞,危急。6、解析:選D。A項,①名詞活用作動詞,以……為疆界;②名詞,疆界。B項,①名詞,過錯;②動詞,經(jīng)過。C項,①動詞,過來;②使動用法,使……來。D項均為動詞,駐扎。7、解析:選B。A項,“已〞通“矣〞;C項,“知〞通“智〞;D項,“共〞通“供〞。8、解析:選D。題干中的“行李〞屬于古今異義。古義:使者,今義:出門所帶的包裹等。A項,古義:可愛,今義:值得同情。B項,古義:去廁所,今義:換衣服。C項,古義:交錯相通,今義:各種運輸和郵電事業(yè)的總稱。9、解析:選A。例句與A項的“鄙〞都是“邊境,邊遠的地方〞的意思。B項的“鄙〞為動詞,當做邊境。C項可解釋為“目光淺陋〞。D項可解釋為“見識短淺〞。10、解析:選D。D項為句末語氣詞,其他三項都是疑問代詞。11、解析:選B。B項的“有益〞與現(xiàn)代漢語相同,都可解釋為“有利于〞。A項的“行李〞,古義為“外交使節(jié)〞,今義為“出門所帶的包裹、箱子等〞。C項的“以為〞,古義為“把……作為〞,今義為“認為〞。D項的“夫人〞,古義為“那人〞,今義為“一般人的妻子〞。12、解析:選B。牧:約束、修養(yǎng)。13、解析:選C。C項,都是“者〞字結構,……的人。A項,①代詞,他;②助詞,的。B項,①介詞,把;②連詞,來。D項,①連詞,表轉折,卻;②連詞,表修飾。14、解析:選AB。A、B都是使動用法。C項,形容詞用作名詞;D項,形容詞的使動用法。15、解析:選B。B項,古今義都是指親人,包括父母、兄弟、子女等。A項,古義:指樹根;今義:用比喻義或引申義,指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C項,古義:是“以之為〞的省略,是兩個詞;今義:是“認為〞的意思。D項,古義:是“放任感情〞,即“驕傲〞之意;今義:盡情。16、解析:選D。①②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③助詞“的〞。④它,代“天下〞。17、解析:選D。例句與A、B、C三項均為形容詞用作名詞,D項為使動用法。18、解析:選B。B項,“縱〞是“放任〞的意思,“盡情〞應解釋為“放盡情欲〞。19、解析:選D。A項,第一個“欲〞解釋為“想要的東西〞,第二個“欲〞解釋為“愿意的〞。B項,第一個“當〞解釋為“主持〞,第二個“當〞解釋為“當做〞。C項,第一個“積〞解釋為“積蓄、積存〞,第二個“積〞解釋為“堆積、積聚〞。D項,兩個“服〞都解釋為“服從〞。20、解析:選C。例句是介詞短語后置句,即“以其于晉無禮〞,C項也是介詞短語后置句,即“以嚴刑董之〞“以威怒震之〞。A項,“……也〞,表推斷,是推斷句。B項,“豈……乎〞,表反問。D項,“何也〞,表疑問。21.答案B。A.以為:把……作為。C.何必:為什么一定〔要〕。D.董:督責。22.答案:A。A項都作“因為〞解釋,B項第一個代詞他,第二個第一人稱代詞“我〞;C項第一個是所字結構,第二個和為連用表被動;D項第一個為“于是〞,第二個為“就是〞。23.答案D。“再拜〞為“拜兩次〞之意,是古代一種隆重的禮節(jié)。24.答案D。D項,兩個“間〞都是名詞作狀語,從小路。A項,①句中的“去〞為“距離〞;②句中的“去〞為“離開〞。B項,①句中的“勝〞為“能承受〞;②句中的“勝〞為“盡〞。C項,①句中的“安〞為疑問代詞,哪里;②“安〞為“養(yǎng)〞。D。D項,均為“接納〞。A項前者為“放棄〞,后者為“放置〞;B項前者為“辭謝〞,后者為“感謝〞;C項前者為“坐下〞,后者為“座位〞。26.答案A。徒:只是。27、解析:選B。顧:只是,不過。28、解析:選D。D項,與例句同,均為意動用法。A項,名詞用作動詞;B項,形容詞的使動用法;C項,名詞用作狀語。29、解析:選B。藺相如并不是怕見廉頗,他寬宏大量,先國家之急,為了趙國的利益,他不愿與廉頗發(fā)生沖突。所以B項分析正確。30、解析:選B。請:請同意我們。3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