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五章
現代半導體器件5.1Si基場效應晶體管柵材料的變化鋁柵MOS多晶硅柵MOS金屬硅化物與多晶硅層疊柵金屬柵5.1Si基場效應晶體管高K柵MOSFETMOSFET最初的柵氧化層介質:
SiO265nm特征尺寸:
SiO2厚度=1.2nm45nm工藝:若采用SiO2
,需再減薄→
隧穿電流非常嚴重HK(高介電常數)介質材料取代了SiO2
典型的HK材料:
HfO2,相對介電常數24,是SiO2
的6倍(εH/
εL=6)6nm厚的HfO2產生的電容(εH/tH=6εL/6tL
)相當于1nm厚的SiO2
(εL/tL)
同電容大小要求下,高K材料厚度厚,
漏電小與HK介質對應的柵為TiN、W等金屬柵5.1Si基場效應晶體管多晶硅柵MOS晶體管與高K柵MOS晶體管結構的比較5.1Si基場效應晶體管SOIMOSFET
FD-SOI晶體管(FullDepletionSilicon-On-Insulator)
在28nm節(jié)點開始采用
器件做在SiO2埋層上的超薄Si層上,硅膜(p/n區(qū))厚在柵長的1/4左右
硅膜非常薄,
溝道厚度小,器件關閉時柵壓控制下可完全耗盡
柵壓可有效控制溝道,
減小亞閾值電流
SiO2埋層:可減少寄生電容,提高晶體管工作速度5.1Si基場效應晶體管SOIMOSFET結構簡化SOIMOSFET結構圖在20世紀60年代,最早出現了使用藍寶石作為襯底的外延硅(SOS,SiliconOnSapphire)技術,然后在硅膜上制造MOSFET,這可以看作SOIMOSFET的雛形。然而,由于硅與二氧化硅系統具有更佳的界面特性、機械性能和熱穩(wěn)定性,因此隨著SOI基片制造技術的不斷成熟,如注氧隔離技術(SI-MOX,SeparationbyIMplantedOXygen),現在通常采用二氧化硅作為硅膜下的絕緣層。5.1Si基場效應晶體管SOIMOSFET能帶圖對于體硅MOS,當中性體區(qū)沒有接地而處于懸浮狀態(tài),并且漏電流較大時,就會出現浮體效應5.1Si基場效應晶體管SOIMOSFET轉移特性SOIMOSFET的特征長度不僅可以通過減小柵氧化層厚度來降低,還可以通過減小硅膜厚度來降低。也就是說,可以通過采用超薄硅膜來減小短溝道效應,降低關態(tài)泄漏電流,從而降低對柵氧化層厚度減小的限制,這也是薄膜SOI器件的一大優(yōu)勢。SOIMOS器件轉移特性與硅膜厚度及漏電壓的關系曲線5.1Si基場效應晶體管FinFET
FinFET:鰭型場效應晶體管,也稱3柵晶體管
22nm節(jié)點開始采用
溝道區(qū)域凸起,被三面柵極包裹,成鰭狀
每一柵都控制硅表面的一部分,三個柵電極都用來控制溝道電流
柵對溝道的靜電控制增強,抑制短溝道效應5.1Si基場效應晶體管GAAFET
環(huán)繞式柵極技術
(gate-all-around,簡稱GAA)技術
三星3nm節(jié)點開始采用
環(huán)柵→使得柵極與溝道之間的接觸面積更大
柵對溝道的靜電控制增強,更好地抑制短溝道效應5.1Si基場效應晶體管平面體硅MOSFET結構和FinFET結構比較5.1Si基場效應晶體管多柵結構特征長度特征長度減小,使得電子勢壘高度增大、厚度增大、關態(tài)泄漏電流減小5.1Si基場效應晶體管按比例縮小-發(fā)展方向尺寸縮小好處:單管尺寸減小提高集成度:同樣功能所需芯片面積更小提升功能:同樣面積可實現更多功能降低成本:單管成本降低改善性能:器件和互連電容減小→
電路延時減小→速度加快;電容和電源電壓減小→器件的功耗降低若尺寸縮小30%,則?柵延遲減少30%,工作頻率增加43%?單位面積的晶體管數目加倍?每次切換所需能量減少65%?節(jié)省功耗50%按比例縮小的約束條件:關態(tài)電流要保證足夠低盡可能減小短溝道效應保證電路的可靠性5.1Si基場效應晶體管按比例縮小-縮小方式恒場按比例縮小(ConstantElectrical完全按比例縮小FullScaling)
尺寸(水平尺寸和垂直尺寸)
與電壓按同樣比例縮小
電場強度保持不變
最為理想,但難以實現一些和材料密切相關的參數,
如VT不能按比例縮小恒壓按比例縮小(ConstantVoltage
:FixedVoltageScaling)
尺寸按比例縮小,電壓保持不變
L>1um,保持標準的5V電源電壓
電場強度隨尺寸的縮小而增加,強場效應加重一般化按比例縮小(GeneralScaling)
尺寸和電場按不同的比例因子縮小5.1Si基場效應晶體管U-MOSFETU-MOSFET結構20世紀80年代后期,硅刻槽技術迎來了重大發(fā)展,主要是由于其在制造DRAM芯片中電荷存儲電容方面的廣泛應用。隨后,功率半導體領域也采用了這一技術,用于開發(fā)槽形柵或U-MOSFET結構。如圖5-23所示,在這種結構中,槽從晶體管的表面穿過源區(qū),經過p型基區(qū),一直延伸至n型漂移區(qū)。在槽的底部和側壁進行熱氧化后,柵氧化層形成于槽內,進而形成柵極5.1Si基場效應晶體管U-MOSFET當柵極不加偏壓、漏極加正偏壓時,U-MOSFET結構可以承受高壓。此時,p型基區(qū)與n型漂移區(qū)構成的結反偏,電壓主要由厚的輕摻雜n型漂移區(qū)承擔。既然在阻斷模式下柵極處于零電位,柵氧內也產生一高電場,為避免由槽柵拐角處柵氧的強電場引發(fā)的可靠性問題,通常需要圓化槽柵底部結構。當柵極施加正偏壓時,在U-MOSFET結構中,漏極電流開始形成。這時,在槽柵的縱向側壁上形成了p型基區(qū)表面的反型層溝道。當漏極也施加正偏壓時,這個反型層溝道為電子提供了一條從源區(qū)流向漏區(qū)的傳輸通道。電子從源區(qū)穿越溝道后,進入了槽柵底部的n型漂移區(qū)。隨后,電流在整個單元橫截面內擴散傳播。這種結構的內部電阻降低為U-MOSFET器件在20世紀90年代的發(fā)展提供了機遇。5.2非Si基場效應晶體管SiC的優(yōu)勢Si基和SiC基電力電子器件的額定截止電壓的對比4H-SiC半導體材料的物理特性主要有以下優(yōu)點:(1)SiC的禁帶寬度大,是Si的3倍、GaAs的2倍;(2)SiC的擊穿電場強度高,是Si的10倍、GaAs的7倍;(3)SiC的電子飽和漂移速率高,是Si及GaAs的2倍;(4)SiC的熱導率高,是Si的3倍、GaAs的10倍。SiC基電力電子器件與Si基電力電子器件相比:(1)具有更高的額定電壓。(2)具有更低的導通電阻。(3)具有更高的開關頻率。5.2非Si基場效應晶體管SiC器件的發(fā)展歷程5.2非Si基場效應晶體管SiCMOSFET功率MOSFET具有理想的柵極絕緣特性、高開關速度、低導通電阻和高穩(wěn)定性,在Si基電力電子器件中,功率MOSFET獲得了巨大成功。同樣,SiCMOSFET也是最受矚目的SiC基電力電子器件之一。Wolfspeed公司的水平溝道結構的SiCMOSFETROHM公司的雙溝槽結構的SiCMOSFET5.2非Si基場效應晶體管SiCMOSFET全Si模塊、混合Si/SiC模塊和全SiC模塊的損耗對比5.2非Si基場效應晶體管HEMT器件HEMT是通過柵極下面的肖特基勢壘來控制GaAs/AlGaAs異質結的2-DEG的濃度而實現控制電流的。由于肖特基勢壘的作用和電子向未摻雜的GaAs層轉移,柵極下面的N型AlGaAs層將被完全耗盡。轉移到未摻雜GaAs層中的電子在異質結的三角形勢阱中即該層表面約10nm范圍內形成2-DEG;這些2-DEG與處在AlGaAs層中的雜質中心在空間上是分離的,不受電離雜質散射的影響,所以遷移率較高。5.2非Si基場效應晶體管HEMT器件柵電壓可以控制三角型勢阱的深度和寬度,從而可以改變2-DEG的濃度,以達到控制HEMT電流的目的。屬于耗盡型工作模式。減薄N型AlGaAs層的厚度,或減小該層的濃度,那么在Schottky勢壘的作用下,三角型勢阱中的電子將被全部吸干,在柵電壓為零時尚不足以在未摻雜的AlGaAs層中形成2-DEG,只有當柵電壓為正時才能形成2-DEG,則這時的HEMT屬于增強型工作模式。N型AlxGa1-xAs層的厚度越小,可降低串聯電阻,但太小會產生寄生溝道,通常取35~60nm。N型AlxGa1-xAs層的組分x越大,禁帶寬度越大,導帶突變增大,可增大2-DEG濃度,但組分x太大時,晶體的缺陷增加,一般取x=0.3。5.2非Si基場效應晶體管HEMT器件如果AlGaAs/GaAs異質結中存在緩變層,緩變層厚度WGR的增大將使2-DEG的勢阱增寬,使勢阱中電子的子能帶降低,從而確定的Fermi能級下,2-DEG的濃度增大;但是,WGR的增大,使異質結的高度降低,又將使2-DEG的濃度減小。WGRGaAsE2E1EFN-AlGaAs5.2非Si基場效應晶體管HEMT器件存在一個最佳的緩變層厚度,使2-DEG的濃度最大。對于不存在隔離層N-Al0.37Ga0.63As/GaAs異質結,計算給出2-DEG的濃度ns與AlGaAs中摻雜濃度ND和緩變層厚度WGR的關系如下所示。5.2非Si基場效應晶體管GaNHEMT氮化鎵(GaN)高電子遷移率晶體管(HEMT)首次亮相是在2004年,是由日本的Eudyna公司制造的耗盡型射頻晶體管。這種GaNHEMT采用碳化硅(SiC)襯底,專為射頻應用而設計。HEMT結構最早于1975年由T.Mimura等人首次報道,而在1994年,M.A.Khan等研究人員的工作揭示了在AlGaN和GaN異質結界面存在異常高濃度的二維電子氣。借助這一發(fā)現,Eudyna公司能夠在千兆赫茲級的頻率范圍內實現出色的功率增益。2005年,Nitronex公司推出了采用SIGANTICR技術在硅襯底上生長的第一款耗盡型射頻GaNHEMT器件。第六章
表征與測量第六章表征與測量表征是對沒有標準的參數或特性進行研究。測量是按照國際標準進行,確保測試是有意義。半導體產業(yè)鏈相關的表征和測量半導體測試具有“及時性”????????原位測試,即監(jiān)測半導體材料器件在實時和原位條件下的變化,也是以無損檢測技術為主的,對測試速度和測試環(huán)境有更高的要求。離線測試:無太多限制,可以使用機械、電子束、離子束等。在線測試:多以無損檢測技術為主,比如光學、激光、X射線、光電、電容、超聲波及熱磁等。第六章表征與測量6.1來料檢測類型:以用途不同分類;質量:純度要求在99.999999999%以上,表面平整度小于1nm,微粒小于1nm;(以12寸單晶硅晶圓為例)工業(yè)生產中的晶圓(1)表面缺陷(2)電阻率(3)導電類型(4)其他相關的測試項目全自動晶圓挑片分選機AP-1800晶圓檢測儀
NC-6800方法目的用途拋光片研磨和化學腐蝕去除平整性瑕疵,去除表面缺陷存儲芯片、功率器件外延片以原始硅片為籽晶進行薄膜沉積控制晶格缺陷,滿足線寬需求;調控外延層參數,優(yōu)化芯片結構CPU、GPU等先進制程退火片在惰性氣體環(huán)境中進行高溫退火減少拋光引起局部的原子晶格缺陷及硅片表面的含氧量CMOS電路、DRAMSOI片鍵合或離子注入減小寄生電容、抑制短溝道效應,提高集成度、提高運行速度、降低功耗射頻芯片、功率器件、傳感器等結隔離片光刻、離子注入和熱擴散實現客戶特定的電氣性能需求—第六章表征與測量6.1來料檢測表面冗余物:通過計數每平方厘米多少個顆粒;(8寸晶圓表面每平方厘米少于0.13個顆粒,尺寸要小于或等于0.08μm)晶體缺陷:通過計數的方式計算缺陷密度;(12寸晶圓中每平方厘米的缺陷不到1個)表面缺陷人工目檢(鏡檢):人工獲取圖像+人工識別半自動檢測AVI:自動獲取圖像+人工識別自動光學檢測AOI:自動獲取圖像+機器視覺識別相關的測試項目機械劃傷:不允許存在,通過研磨拋光等方式消除;一般只做外觀測試,不能做功能測試,主要采用光學的方式進行檢測或捕捉。第六章表征與測量6.1來料檢測圖像采集攝影系統(光電傳感器)、照明系統和控制系統;數據處理背景噪聲減小(低通濾波+積分/平均值平滑)、圖像增強和銳化等(例如二值化、傅里葉變換、直方圖);圖像分析特征提?。ㄈ缰狈綀D)、分割圖像(如灰度閾值分割法)、模板比較(包括模板匹配、模式匹配、統計模式匹配等);缺陷報告增加比對次數和擴大范圍進行多重判定;表面缺陷——AOI第六章表征與測量6.1來料檢測電阻率晶圓圖(WaferMapping)IC芯片用硅片:1~10Ω·m功率器件用硅片:MΩ級正方形薄層在半導體工業(yè)中,方塊電阻Rs是設計和制造之間的接口基于編碼來可視化半導體器件或芯片的性能;可擴展到設計、封裝、測試等步驟中,實現半導體工業(yè)全流程的可追溯性;分析半導體制造過程中數據的最流行的方法之一。第六章表征與測量6.1來料檢測電阻率——接觸測量四探針法直接測量,作為其他方法測量的參考標準;線性四點法:測量傳感方向電阻率不同;范德堡法:圍繞樣品周邊放置的探針;(常與霍爾系數測試集成在一起)肖特基結探針法三探針法:一根探針與半導體構成肖特基結;C-V法:探針與硅片表面接觸,形成金-半結構;測量電阻率與深度的關系:剝離表面(薄層)→測量電阻率→剝離→測量...第六章表征與測量6.1來料檢測電阻率——非接觸測量電學測量電容法、電感法、微波法等;渦流法:電感法的一種,用于測試均勻摻雜晶圓、半導體上金屬層的電阻和厚度。非電學測量以光學方法為主;光調制光反射(熱探針):主要用于測量低劑量離子注入;太赫茲時域光譜:高靈敏度;Therma-Probe?680XP第六章表征與測量6.1來料檢測幾何尺寸——直徑幾何尺寸——厚度通過中心點橫穿表面且不包含參考面或基準區(qū)的直線尺寸光學比較儀(輪廓投影儀)D=L+(S-F)給定點處穿過晶圓的垂直距離,中心點的厚度稱為標稱厚度靜電電容法干涉法第六章表征與測量6.1來料檢測幾何尺寸——平坦度幾何尺寸——粗糙度晶圓表面平整、均勻、無表面不規(guī)則的程度;屬于宏觀幾何形狀誤差;總厚度偏差TTV、彎曲度bow、翹曲度Warp、總指示讀數TIR等靜電電容法和紅外線干涉法;晶圓表面平整、均勻、無表面不規(guī)則的程度;屬于微觀幾何形狀誤差;表面平均粗糙度Ra、均方根粗糙度Rq、最大高度粗糙度Rmax等測量方法與平坦度基本相同;第六章表征與測量6.1來料檢測其他——導電類型熱電動勢法(冷熱探針)利用溫度梯度產生的熱電動勢來判斷導電類型整流法利用金屬探針與半導體材料表面容易構成整流接觸的特點,可根據檢流計的偏轉方向或示波器的波形判斷導電類型。對于n型襯底:第六章表征與測量6.1來料檢測其他——少子壽命微波光電導衰減法μ-PCD測量有效壽命,但不適合壽命分布不均勻的樣品準穩(wěn)態(tài)光電導法QSSPC利用金屬探針與半導體材料表面容易構成整流接觸即微波信號的變化量與電導率的變化量成正比第六章表征與測量6.1來料檢測其他——碳氧含量間隙氧OI氧原子融入晶格內形成間隙雜質,在一定溫度下傾向于從硅中以SiOx的形式沉淀出來,可以吸收雜質或形成缺陷,改變電阻率和反向擊穿電壓。替位碳CS碳原子通常占據硅原子的位置,可能形成SiOx積累的中心,會影響OI的行為方式,增大漏電流。傅里葉轉換紅外光譜FTIR第六章表征與測量6.2工藝監(jiān)測質量工程工藝能力指數Cpk找到最佳性能的工藝,并將干擾因子的影響減到最小;來料檢查:事前預防控制工藝監(jiān)測:事中過程控制出貨檢查:事后驗證,將量測結果與規(guī)范進行比較工藝能力指數下限工藝能力指數=(平均—下限值)/(3σ)上限工藝能力指數=(上限值—平均值)/(3σ)多采用統計過程控制(SPC)1)測量過程;2)消除過程中的差異,使其保持一致;3)監(jiān)控過程;4)改進工藝。循環(huán)并持續(xù)改進實際工藝中要求不大于1.33,即±1.5σ或99.379%第六章表征與測量6.2工藝監(jiān)測薄膜量測分類光學檢測:基于光的波動性和相干性電子束檢測:高精度X射線量測:表征薄膜檢測(Inspection)在晶圓表面上或電路結構中,檢測其是否出現異質情況,如顆粒污染、表面劃傷、開短路等對芯片工藝性能具有不良影響的特征性結構缺陷。量測(Metrology)對被觀測的晶圓電路上的結構尺寸和材料特性做出的定量描述。復檢(Review)工業(yè)中多采用光學檢測和電子束檢測互補的形式第六章表征與測量6.2工藝監(jiān)測量測——膜厚THK透明薄膜:光學方法不透明薄膜:通過方塊電阻與橫截面積計算(如金屬)橢偏光譜儀SE在橢偏儀的基礎上加入光柵單色儀組件,產生波長連續(xù)變化的入射光,突破單波長量測的限制,向多波長的光譜量測拓展。適用于表征單層薄膜、復雜多層膜及超薄膜等結構。白光干涉光譜WLRS利用光學干涉原理量測膜厚并獲得表面輪廓,通常使用寬帶光源(UV、VIS或NIR),不同基底厚度對應不同范圍的光譜。適用于表面粗糙度、臺階高度、微觀結構分析等方面的測量。第六章表征與測量6.2工藝監(jiān)測量測——關鍵尺寸CD半導體芯片中的最小線寬一般稱為關鍵尺寸光學關鍵尺寸OCD將偏振光投射到被測對象表面,受到表面形貌的影響而反射,通過收集被測試對象的關鍵寬度及其他形貌(如單/多層膜高度、側壁角等)尺寸的散射信息來實現精確量測。(類似于SE)速度快、成本低、穩(wěn)定性和重復性,無接觸對樣本無損的優(yōu)點關鍵尺寸掃描電子顯微鏡CD-SEM用電子槍射出電子束聚焦后轟擊樣品表面,并做光柵狀掃描,通過探測電子作用于樣品所產生的信號來觀察并分析樣品表面的組成、形態(tài)和結構。半導體工業(yè)中,多以OCD和CD-SEM相結合第六章表征與測量6.2工藝監(jiān)測量測——套刻精度OVL半導體制造中晶圓當前層圖形相對于參考層圖形沿x和y方向的偏差(通常是CD的1/5~1/3)基于成像IBO利用具有圖像識別和量測功能的高分辨率明場光學顯微鏡,多采用CD-SEM;需要多次測試,測試速度慢,套刻標識尺寸過大;基于衍射DBO套刻標識是兩個周期性的結構,一個位于晶圓的參考層中,一個在光刻膠上。如果完全對準,那么在光照下的衍射條紋就是對稱的;精度較高,設備引起的測量誤差較小,測量結果的重復性很好;第六章表征與測量6.2工藝監(jiān)測量測——其他臺階高度和臺階覆蓋率臺階高度:晶圓表面從一個水平面到另一個水平面的垂直距離臺階覆蓋率:臺階處的膜層厚度與平坦區(qū)域的膜層厚度的比值測量光學或電容探針位移變化,評估薄膜的均勻性晶圓形貌接觸式和非接觸式(如基于模型的紅外反射光譜MBIR),可提取溝槽參數、膜厚及材料組成等信息雜質含量XPS,是有機物、聚合物和氧化物的表面分析工具MBIR第六章表征與測量6.2工藝監(jiān)測檢測——無圖形檢測裸晶圓從晶圓制造商處獲得認證,在開始生產之前半導體晶圓廠收到后再次認證的檢測過程,防止缺陷逃逸。光散射利用散射原理,通過算法提取和比較多通道的表面缺陷信號,可實時識別晶圓表面缺陷、判別缺陷的種類。光致發(fā)光PL利用光激發(fā)發(fā)光體所引起的發(fā)光現象,發(fā)光的頻率、相位、振幅、方向、偏振態(tài)等攜帶了材料的大量基本信息。第六章表征與測量6.2工藝監(jiān)測檢測——有圖形檢測將測試芯片的空間像與相鄰芯片的空間像進行比較,以獲得僅有非零隨機缺陷特征信號的空間差分圖像,在缺陷的位置會生成缺陷圖(類似于晶圓映射)明場檢測定向照明光路,即照明光角度與采集光角度完全或部分相同,最終的成像是通過反射光形成的追求更亮的光學照明、更大的數值孔徑、更大的成像視野等暗場檢測照明光角度與采集光角度完全不同,最終的成像是通過圖形表面的結構散射得到的。追求更高的成像分辨率、檢測掃描速度及更高效的噪聲控制第六章表征與測量6.2工藝監(jiān)測檢測——掩膜版檢測在線檢測是指每次曝光之前和之后對掩模版表面進行檢測離線檢測指定期地把掩模從系統中調出來做缺陷檢測。振幅型缺陷表層缺陷,多采用電子束或AFM和TEM結合的方式,速度過低,僅能量測表面形貌,很難滿足補償的要求相位型缺陷位于掩模版多層膜底部,且不能修復,需使用工作波長檢測,直接評估掩模的實際工作情況物理補償主要采用電子束/離子束蝕刻和沉積,從而修復吸收層,使圖形接近理想形貌;軟件補償通過吸收層的修正或偏移,主要是將真實空間和理想空間的像差作為評估函數,通過多次仿真優(yōu)化實現補償(難度很大)第六章表征與測量6.2工藝監(jiān)測復檢目的:更詳細地觀察、分類和分析檢測到的缺陷與顆粒的形狀及成分,以及所在位置的背景環(huán)境,為識別哪道工序、哪臺設備、哪種材料引起的缺陷提供有效信息,從而分析和判斷缺陷產生的原因和對應的工藝步驟,并進行針對性的缺陷改善。流程:首先使用OM或SEM復檢,通過與相鄰管芯的電路圖案進行比較,或者通過圖像和芯片設計圖形的直接比對,確認檢測步驟并排查缺陷是否存在(類型、位置、發(fā)生的工序),然后將自動缺陷檢測系統生成的文件(包含半導體晶圓的格標識、槽標識,相應的缺陷信號二進制信息)重新加載SEM,通過缺陷類別的位置信息來確定缺陷位置,并拍照和存儲缺陷的放大圖像,最后系統按照預定規(guī)則對缺陷分類,將相關信息發(fā)送到質量控制部門,以便在故障和缺陷分析中使用。通常使用差分圖像方法,將多個缺陷圖像與同一參考圖像進行比較,提高復檢速度第六章表征與測量6.3晶圓可接受測試可接受測試為了確定是否滿足規(guī)范或合同的要求而進行的測試,可能涉及化學測試、物理測試或性能測試。分類晶圓可接受測試WAT:通常只測試直流參數;批次可接受測試LAT:批量驗收;封裝后篩選:產品交付客戶前的最后一道關鍵的檢驗工序;晶圓可接受測試WAT研發(fā)階段,用來驗證設計的可行性,以及預期性能、可靠性和穩(wěn)定性等,從而獲得器件或電路的基本特征;試生產階段,驗證器件成品率、特性一致性等量產能力,同時是工藝調整的依據;量產階段,反映產線工藝的波動,最大化生產能力和降低成本。MIL-PRF-38534LK級,是規(guī)范中的最高可靠性等級。它適用于航空應用。H級,是標準的軍工等級。G級,是H級的低配版本,溫度范圍-40℃至+85℃。D級,商用質量等級,溫度范圍0℃至+70℃。E類,L、K、H、G或F類以外的情況。L級,是非密封器件的最高質量等級。F級,是非密封器件的標準質量等級。第六章表征與測量6.3晶圓可接受測試修調測試結構第六章表征與測量6.3晶圓可接受測試工藝部分設計規(guī)則器件之間的隔離對電路的性能影響很大,其測試主要查看漏電情況對于短路或橋接:驗證制程中同層版圖之間器件的隔離能力多采用交叉梳狀非串聯的兩端結構,加上襯底構成三端器件,測試儀器對其加載1.1倍的芯片直流工作電壓,測試所需的電流來判斷對于開路,主要用于驗證金屬層、多晶硅層對關鍵尺寸控制能力采用梳狀串聯的兩端結構,在有效隔離寬度外放置條狀圖形,測試所得電學參數與短路的測試結果共同分析,判定所在層是否正常。對于絕緣,主要用于驗證制程中不同層版圖之間器件的隔離能力與開路類似,但需要通過調整電極所在版圖層,以便測試多晶硅層間、金屬層間、有源區(qū)間及多晶硅層-金屬層等情況。第六章表征與測量6.3晶圓可接受測試工藝部分電阻對于多晶硅有源區(qū)電阻,可采用啞鈴狀(受到PAD間距限制)或蛇狀設計版圖對于接觸電阻,采用鏈條結構,是通過增加接觸孔的數目,測試得到的整體電阻平均化后得到更準確的阻值。其他柵氧完整性GOI:當柵氧不均勻或界面有缺陷時,會失去氧隔離能力,產生漏電流,包括GOI電容Cox、GOI柵氧厚度Tox、GOI擊穿電壓BVoxCD測量:由測量兩條同長度,不同寬度的電阻,換算出其寬度CD大?。é(即CD的損失)和Rs)額外規(guī)則:以漏電流來檢測接觸覆蓋性,版圖通常為十字架結構,可以有效發(fā)現誤觸發(fā)等問題。當W=W1時,Rs為薄層電阻,可測得電阻R1R1=Rs×L/(W1-ΔW)當W=W2時,可測得電阻R2R2=Rs×L/(W2-ΔW)所以
R1/R2=(W2-ΔW)/(W1-ΔW)第六章表征與測量6.3晶圓可接受測試器件部分MOS器件擊穿電壓BVd:評估MOS器件耐壓能力;關斷電流Ioff:反映器件關斷狀態(tài)下漏電流大??;飽和電流Ids:評估器件在飽和區(qū)工作時漏電流大?。灰r底電流Isub:反映器件中襯底與源漏之間的電流情況;閾值電壓Vth:表征MOS器件開啟電壓;雙極型晶體管放大倍數hfe:評估晶體管放大能力反向擊穿電壓Vb:評估晶體管耐壓能力二極管結電容Cj:反應結區(qū)電荷存儲能力結漏電流Ileak:評估漏電流大小反向擊穿電壓Vb:評估耐壓能力第六章表征與測量6.3晶圓可接受測試探針測試基于點接觸探針測試:主要用于評估器件的電學參數;掃描探針測試:主要用于分析表面形貌、載流子分布及表面功函數等特性原子力顯微鏡AFM在芯片截面成像應用中有明顯優(yōu)勢開爾文探針測量半導體材料的表面功函數與單色光結合構成表面光電壓譜SPV,可以表征表界面缺陷狀態(tài)與AFM結合,構成了開爾文探針力顯微鏡KPFM,獲得關于半導體摻雜、能帶彎曲、電介質中的電荷捕獲和腐蝕等信息與飛秒激光器和高性能示波器結合,構成瞬態(tài)Kelvin探針,可獲得電荷傳輸等信息接觸(AC)模式非接觸(DC)模式KPFM第六章表征與測量6.3晶圓可接受測試探針測試擴散電阻分布SPR用于研究半導體材料中的擴散電阻、電阻率及載流子濃度與深度關系的方法加入5mV左右的電壓就可以克服探針-硅電阻(接近歐姆接觸),同時保持探針尖端電阻和其他連接電阻最小化,從而精確地測量擴散電阻。擴散電阻顯微鏡SSRM測量的是探針尖端和橫截面之間的接觸,以避免與傾斜相關的載流子溢出效應,配合寬范圍放大器可實現對亞納米尺度半導體器件的分析。Thurber曲線第六章表征與測量6.4測試測試可信性衡量測試設備提供正確測試結果的一致性;影響因素:接觸不良、設置不當、濕氣、設備的可重復性;可信性超過95%,無需重測;低于85%,則認為可無效。測試產量通過電氣測試的芯片數量與總芯片數量的比值;評估工藝能力和預測產品的性能;泊松模型、墨菲模型、Seed模型、指數模型。測試保護帶面對生產的測試計劃:要求更為嚴格;面對質量保證的測試計劃:最終測試;之間就是測試保護帶——引入CPK評估Y=[(1-e(-AD))/(AD)]2.Y=(1-e(-2AD))/(2AD)校準≠驗證第六章表征與測量6.4測試缺陷與故障缺陷主要是因制造條件的不正常和工藝設計有誤等造成的物理結構的改變,如工藝、材料、壽命和封裝等缺陷。缺陷是物理級失效的一種,映射到邏輯級就可以建模為故障(非正常狀態(tài)),映射到行為級就是錯誤。故障模型:將故障特征進行抽象和分類,將具有相同效果的故障歸為同一種故障類型和描述方式邏輯級:固定故障、靜態(tài)電流故障、時延故障等。電路級:固定故障、橋接故障和時延故障等。第六章表征與測量6.4測試測試向量及生成過程如下:先建立描述電路“好”或“壞”的模型,然后設計出能檢驗電路“好”或“壞”的測試數據,再把設計好的數據加在被檢驗的電路上;觀察被檢驗電路的輸出結果;最后分析與理想的結果是否一致。向量生成建模——故障減少——故障仿真——可測試性度量——測試壓縮——測試向量生成測試設備ATE:由機臺、負載板/探針卡、分選機和測試程序等部分組成。負載板(FT)/探針卡(CP)附件工具:接觸器、加熱板等被測器件(DUT)第六章表征與測量6.4測試芯片探針CP目的是在封裝前識別和剔除存在缺陷的芯片,從而確保封裝質量的可靠性,有助于進一步優(yōu)化生產工藝并降低封裝成本。通過探針接觸PAD再與ATE連接,對先進封裝的產品尤為重要流程:基于DFT編寫測試計劃,根據芯片類型、測試內容、測試要求、成本選擇ATE,并制作探針卡并編寫程序,在測試過程中組調試程序和設備,達到量產測試。優(yōu)化:將失效率較高的項目前移,較低的后移甚至刪除第六章表征與測量6.4測試終測FT驗證封裝后的器件或電路在實際應用中的性能,并與可靠性測試相結合,以全面評估芯片的功能完整性和封裝質量通常將CP和FT視為整體,綜合設計測試方案長時間占用ATE,又稱ATE測試流程:基于DFT和CP數據編寫測試計劃、選擇ATE、制作負載卡和編寫測試程序、調試設備和程序、量產測試,根據測試結果對芯片進行分類,針對特定類別的失效芯片進行深入分析或重測。第六章表征與測量6.4測試系統級測試SLT提高產品板的生產良率并降低生產成本將測試主機、測試板、測試插座上的芯片之間建立電氣連接,硬件與FT類似(如Intel)內容主要有芯片功能測試、接口測試及內存相關測試等未來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之一條帶測試(Strip/mapTesting)器件在引線框條帶中,在將其分割成單獨芯片之前進行電氣測試適用于小型封裝的處理和測試,因為它解決了接觸難題缺點:需要協調封裝和測試兩個獨立環(huán)節(jié),可能需要經歷第二次測試過程第六章表征與測量6.4測試測試方法——ATPGATPG在半導體測試中檢查器件故障或電路結構,根據相關算法自動生成所需的測試向量(集合)的過程主要通過ATPG算法實現,并用故障覆蓋率和執(zhí)行測試的成本來衡量和評價ATPG的好壞D算法:逐級敏化從故障到電路所有輸出的全部可能通路。PODEM算法:對D算法的改進,它吸收了窮舉法的優(yōu)點,采用反向跟蹤的方式。FAN算法:在利用拓撲信息來提高測試效率的基礎上,采取了新的策略加速測試生成的完成流程建立故障模型——選擇故障——故障激活——生成向量——模擬故障——移除故第六章表征與測量6.4測試測試方法——掃描路徑法將時序電路簡化為一個組合電路網絡和帶觸發(fā)器的時序電路網絡,提高了電路內部節(jié)點的可控性和可觀測性流程①初始化過程,通過端口或內部寄存器控制,使芯片進入掃描路徑模式。②移位模式,啟動移位操作,將數據串行移入掃描鏈(寄存器),并移出測試結果。③捕獲模式,關閉移位操作,讓故障電路的輸出被寄存器捕捉;④重復移位和捕獲的過程,直到將所有故障通過掃描鏈串行輸出并被ATE捕捉比較需要增加額外的電路面積和I/O引腳,測試時間往往較長第六章表征與測量6.4測試測試方法——邊界掃描JTAG是一種遵循IEEE1149.1國際標準的測試協議,主要用于對芯片內部進行測試訪問,下載、調試及邊界掃描等功能。邊界掃描是JTAG中的核心功能,它在I/O引腳間插入移位寄存器BSR,一般在邊界(周圍),當信號輸入BSR時,可以觀察到其中的記錄,從而實現對連接芯片的測試。.TCK和TMS通過TAP控制器改變狀態(tài),可以選擇使用IR或DR,并控制邊界掃描測試的各狀態(tài)。當輸入引腳連接TDI端口并輸入信號時,可以實現內部節(jié)點的測試。通過IR識別的數據被存儲到DR,測試結果數據由TDO輸出。在實際測試中,外部測試設備接收輸出測試結果,并將其與預期結果進行比較,從而可以定位并發(fā)現故障。需要專用接口和調試器,這增加了調試的成本第六章表征與測量6.4測試測試方法——BIST內置自測試使用自己的電路測試自己的功能或參數,從而降低對外部ATE的依賴。流程:測試向量生成器根據外部輸入信號生成測試向量,對內部被測電路進行測試,并將結果輸出到響應分析器進行對比,以確定是否有故障,信號的輸入、輸出及被測電路的時鐘由BIST控制器控制;邏輯BIST:通過偽隨機測試圖形生成器生成測試圖形,應用于器件內部掃描,采用多輸入寄存器獲得輸出信號;存儲器BIST:通常由加載、讀取和比較測試圖形的測試電路組成,采用March、MATS+等算法來檢測器件中的缺陷;提高了芯片設計的復雜性,并需要額外的晶圓面積、加工要求和封裝尺寸及引腳等;第六章表征與測量6.4測試測試參數——直流連接性測試(開路/短路)VOL/IOLIDDGrossIDD第六章表征與測量6.4測試測試參數——交流上升時間和下降時間。傳輸時延。建立時間。保持時間。最小脈寬。最大工作頻率。第六章表征與測量6.5可靠性可靠性測試可靠性是指產品在特定條件下和規(guī)定時間內實現其功能的能力。規(guī)定時間:在產品的生命周期內規(guī)定功能:要求產品符合相關的電氣、外觀和機械規(guī)范可靠性測試通過模擬嚴苛的環(huán)境條件對芯片進行沖擊,以評估產品的壽命和潛在的質量風險。應力是指外界對產品造成的破壞力,包括機械、環(huán)境和電氣等多方面的因素可靠度是產品在規(guī)定條件下和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規(guī)定功能的概率失效率是產品在單位時間內失效的概率平均無失效工作時間MTBF是產品無失效工作時間的平均值早期失效期:失效率高偶發(fā)失效期:失效率較低:有效壽命磨損失效期:失效率高第六章表征與測量6.5可靠性可靠性試驗統計試驗用于驗證產品的可靠性或壽命是否符合規(guī)定要求,如材料設備鑒定試驗和產品驗收試驗等;工程試驗通過獲得的可靠性數據,可以揭示產品在材料、設計、制造和組裝等方面存在的缺陷,并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包括篩選試驗、可靠性研制試驗和可靠性增長實驗;第六章表征與測量6.5可靠性老化(burn-in)又稱功率老煉,用于檢測半導體器件的早期失效。在正常使用之前進行測試,老化能夠暴露各種問題,從而有效地降低失效率,確保元器件的可靠性。篩選實驗的一部分靜態(tài)老化:在非工作模式下僅加載電源電壓動態(tài)老化:提供輸入激勵信號,通過檢測相關信號判斷樣品的老化狀態(tài)或極端環(huán)境下的工作狀態(tài)。老化中測試:在動態(tài)老化過程中采樣電參數,并完成全部或部分功能測試。常溫老化:民品高溫老化:時間過長的老化熱循環(huán)老化:航空航天領域精密篩選:航空航天、軍工等高可靠性領域第六章表征與測量6.5可靠性壽命實驗——壽命分布壽命實驗時可靠性鑒定與驗收試驗中的核心環(huán)節(jié),用于在實驗室環(huán)境下模擬實際工作條件以評估產品的壽命特性。壽命分布與失效機制、失效模式及所施加的應力類型密切相關威布爾分布對數正態(tài)分布是半導體工業(yè)中分析壽命或可靠性數據的重要工具指數分布由大量電子元器件構成的系統在穩(wěn)定工作狀態(tài)第六章表征與測量6.5可靠性壽命實驗——加速壽命確定產品壽命分布,一是通過試驗,這需大量試驗樣本和時間,二是利用現有模型,可以節(jié)省時間并減少所需樣本,但可能不夠精確,且模型變量的賦值較復雜。加速壽命試驗貯存壽命:在規(guī)定的環(huán)境條件下進行非工作狀態(tài)的存放試驗工作壽命試驗:在規(guī)定的條件下進行加負荷的試驗加速壽命試驗:采用加大應力的方法,使樣品在短期內失效,以預測在正常工作或存儲條件下的可靠性加速壽命試驗模型恒定應力試驗:分幾組同時進行,每組對應不同的負荷步進應力試驗:在不同時間段對產品施加不同水平的負荷序進應力試驗:加載的應力水平隨時間連續(xù)上升第六章表征與測量6.5可靠性壽命實驗——加速壽命試驗加速壽命試驗ALT適用于描述由損耗造成的失效機理,適用于可靠性評價和失效結構的鑒定,驗證MTBF目標,并檢測超出標準的失效情況高加速壽命試驗HALT采用的應力多為破壞性,以更短的時間找到產品的各種工作極限與破壞極限。多用于產品研發(fā)設計階段。高/低溫度試驗分別在低溫和高溫階段進行,直至產品出現異常。返回常溫后恢復正常為工作極限,無法恢復正常為破壞極限。溫度循環(huán)TC也稱為熱疲勞失效檢查樣品是否出現可恢復性故障,并確定其可操作界限第六章表征與測量6.5可靠性壽命實驗——加速壽命試驗通過升高環(huán)境溫度來進行加速壽命試驗可以加速產品失效的過程。高/低溫工作壽命HTOL/LTOL采用高/低溫和電壓加速,預測半導體器件在未來長時間內的正常工作壽命,即生命周期的預估在150℃測試條件下通過1000h的HTOL測試,相當于使用8年,屬于抽樣測試高/低溫貯存壽命HTSL/LTSL評估器件在無電應力施加的高/低溫環(huán)境下長期存儲的可靠性在HTSL測試過程中不會對樣品施加電應力,因此不能替代老化;通常達到1000h,以充分評估高溫和時間對器件可靠性的影響第六章表征與測量6.5可靠性環(huán)境實驗——力學環(huán)境試驗模擬產品在實際運輸和使用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力學條件,來檢驗產品的結構的完整性和耐沖擊能力。機械沖擊試驗利用重力加速度進行多次沖擊,以暴露可能存在的結構缺陷、封裝異物、芯片粘片、芯片裂紋、引線鍵合和外引線缺陷等。跌落試驗也是沖擊的一種恒定加速度試驗確定產品經受恒加速度環(huán)境所產生的力(重力除外),可以揭示機械沖擊不一定能檢測出的結構和機械缺陷,如間歇短路/開路等;通過離心機等速旋轉獲得不同的恒加速度數值第六章表征與測量6.5可靠性環(huán)境實驗——氣候環(huán)境試驗模擬產品在各種氣候條件下的適應性鹽霧試驗評估產品耐鹽霧腐蝕性能國軍標中“三防”試驗之一評級法作為結果判斷方法,即通過計算腐蝕面積與總面積的百分比,并觀察金屬表面是否生銹、生銹類型、腐蝕程度及是否有氣泡/開裂等情況,同時檢查電氣功能是否受到影響,太陽輻射試驗評估產品的穩(wěn)定性、可靠性和性能等紅外光譜:可導致產品短時高溫和局部過熱,引發(fā)結構材料的機械破壞及絕緣體材料的過熱損壞等問題。紫外光譜:產生光化學效應,與溫度、濕度等因素共同作用時,機械性能和電氣性能也會隨之降低。關注熱效應第六章表征與測量6.5可靠性環(huán)境實驗——綜合環(huán)境試驗將環(huán)境、力學環(huán)境試驗與電測試緊密結合的一種評估方法預處理PC模擬器件在應用到電子產品前可能經歷的外部環(huán)境流程:初始電性能測試、目檢、溫度循環(huán)、烘烤、潮濕浸泡、回流、助焊劑浸漬、清洗、烘干、目檢及最終電性能檢測。高壓釜試驗AC評估產品承受極端溫度和濕度條件能力在嚴苛的溫濕度及壓力環(huán)境下測試,幾小時到1000小時溫度、濕度、偏置THB旨在加速金屬腐蝕85℃/85%RH/1000h,并在規(guī)定的時間點施加偏壓進行測試第六章表征與測量6.5可靠性環(huán)境實驗——高加速應力篩選HASS在生產階段進行的一種篩選方法,確保工藝材料的變更不會引入新的缺陷,并要求所有產品參與;采用的應力值通常高于實際環(huán)境應力,但不超過設計極限,以避免性能下降或壽命縮短;制定HASS條件篩選驗證量產HASSHALT(高加速壽命試驗)、HASS(高加速應力篩選)和HASA(高加速應力抽檢篩選)作為驗證設計與制造質量的試驗方法,已成為工業(yè)界的標準。第六章表征與測量6.5可靠性電應力類試驗——ESD過度電應力EOS是指由于過大的電壓、電流或功率而對電路造成的破壞;靜電放電ESD是正負電荷失衡時產生的一種現象,具有積聚時間長、低電量、大電流和作用時間短等特點,瞬間電壓可達幾千伏,遠大于大多數器件和電路的極限,產生EOS破壞,是最高頻的失效原因之一;人體放電模式HBM器件充電模式CDM機器放電MM第六章表征與測量6.5可靠性電應力類試驗——閂鎖評估芯片在出現閂鎖效應時的過流能力。發(fā)生在電源與地之間,由于寄生PNP和NPN相互作用形成低阻抗通路,進而引發(fā)大電流并可能燒毀器件。對VCC引腳做電壓測試,即施加1.5VCC或最大偏壓,并測試其他引腳以確認電壓是否符合要求。電應力類試驗——浪涌來自于電源的過載電流或電容、電感的充放電短脈寬浪涌:產生的熱量來不及被散熱器吸收,可以估算芯片內部溫度上升的情況長脈寬浪涌:等效于直流,主要受到熱斑效應的影響器件內的體二極管所能承受的最大電流就是浪涌電流第六章表征與測量6.6失效分析FA流程失效分析FA探究半導體器件/芯片失效的原因和機制分類:功能失效&參數失效從驗證樣品的失效現象開始,進而分析失效模式,當測試結果共同指向同一失效部位,獲得失效原因或機制的信息。流程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器件類型、失效現象、失效前承受的應力、失效位置、失效率、失效模式、失效特性和失效機制等,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標準”流程,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應對。簡單流程:收集失效信息——驗證失效類型——外部目檢——小型試驗——曲線跟蹤——X射線檢查——超聲掃描顯微鏡檢查——開封——內部目檢——熱點檢測——光發(fā)射顯微鏡。微探針檢查——芯片逆處理第六章表征與測量6.6失效分析失效機制失效模式描述器件如何發(fā)生失效,包括偏離標準的程度,如過大的失調電壓或偏置電流。失效機制是器件失效的物理現象,如金屬腐蝕、ESD/EOS過大等。根本原因是指引發(fā)器件失效的最初始、最關鍵的條件或因素,例如,器件接地不當導致ESD損壞等。分類:與晶體缺陷相關、與芯片相關、與封裝相關失效驗證驗證樣品失效的過程,過程標準與生產標準一致小型測試:配備電源、萬用表、頻率計、示波器、曲線跟蹤器等,還需要搭建電路來模擬實際應用。曲線跟蹤:IV第六章表征與測量6.6失效分析開封(去殼)剝離芯片的上層,暴露下面的缺陷部位對于塑封,進行開封,逐層剝離,方法包括手動化學蝕刻、噴射蝕刻、熱機械開封和等離子蝕刻等。對于氣密性封裝,進行去殼,方法包括切割】擰開等。蝕刻層實例氮化物鈍化90%CF4/10%O2等離子刻蝕二氧化硅25°C,Silox刻蝕鋁金屬線60°C,磷酸/乙酸/硝酸刻蝕Ti-W阻擋層60°C,雙氧水刻蝕SiCr電阻90%CF4/10%O2等離子刻蝕多晶硅層25°C,濕法刻蝕微切片用機械方法暴露芯片或封裝內目標平面通過重復鋸切、研磨、拋光和染色等步驟第六章表征與測量6.6失效分析非破壞性分析——X射線照相原理:材料阻擋X射線的能力與其密度成正比應用:精細檢查封裝細節(jié)和缺陷,如引線偏移/鍵合、焊接錯位、芯片連接空隙、封裝空隙/裂紋及封裝組件的定位等。第六章表征與測量6.6失效分析非破壞性分析——氣密性測試細檢漏用于檢查封裝損壞或導致小泄漏的缺陷氦示蹤氣體法:靈敏度高粗檢漏用于檢查因較大的損壞或缺陷造成的漏氣。氟碳檢漏:使用高沸點氟油和低沸點氟油由于測試方法不同,兩者不能互相取代,也不能單獨進行,一般是先粗檢漏再細檢漏。染料滲透試驗第六章表征與測量6.6失效分析非破壞性分析——掃描聲學顯微鏡SAM非破壞性分析——XRD可以獲得晶體結構、晶向、晶體尺寸、缺陷等信息具有設備簡單、無須制樣和無損傷等特點,是研究半導體材料與器件的重要工具。又稱超聲波無損檢測特別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生態(tài)友好的教育環(huán)境創(chuàng)建計劃
- 懸掛起重機安裝施工方案
- 現代組織領導力激發(fā)團隊潛力的秘訣
- 班組協同工作溝通是關鍵
- 2024秋四年級英語上冊 Unit 5 Dinners ready第6課時(Read and write Story time)說課稿 人教PEP
- 《10 我們心中的星》(說課稿)-2023-2024學年四年級上冊綜合實踐活動吉美版
- Unit 5 The colourful world第一課時(說課稿)-2024-2025學年人教PEP版(2024)英語三年級上冊
- 2024年秋七年級英語上冊 Starter Module 2 My English lesson Unit 3 Im twelve說課稿 (新版)外研版
- 2024年四年級品社下冊《圓明園的控訴》說課稿 滬教版
- Unit 1 My classroom PA Let's talk(說課稿)-2024-2025學年人教PEP版英語四年級上冊
- 《GMP基礎知識培訓》課件
- 2025屆江蘇省無錫市天一中學高一上數學期末質量檢測試題含解析
- 數學家華羅庚課件
- 貴州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筆試題庫2024
- 《人工智能基礎》課件-AI的前世今生:她從哪里來
- 《納米技術簡介》課件
- 血液透析高鉀血癥的護理查房
- 思政課國內外研究現狀分析
- 2024年青海省西寧市選調生考試(公共基礎知識)綜合能力題庫帶答案
- HYT 235-2018 海洋環(huán)境放射性核素監(jiān)測技術規(guī)程
- 中國香蔥行業(yè)市場現狀分析及競爭格局與投資發(fā)展研究報告2024-2034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