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5764-2017 公開地圖內容表示要求(正式版)_第1頁
GB∕T 35764-2017 公開地圖內容表示要求(正式版)_第2頁
GB∕T 35764-2017 公開地圖內容表示要求(正式版)_第3頁
GB∕T 35764-2017 公開地圖內容表示要求(正式版)_第4頁
GB∕T 35764-2017 公開地圖內容表示要求(正式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公開地圖內容表示要求2017-12-29發(fā)布 I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3術語和定義 4公開地圖內容表示通用要求 5特殊地圖要求 6可視化電子地圖要求 附錄A(規(guī)范性附錄)部分省級行政區(qū)地圖圖幅范圍具體要求 附錄B(規(guī)范性附錄)部分省級界與河流關系關鍵部位處理具體要求 參考文獻 I本標準按照GB/T1.1—2009給出的規(guī)則起草。本標準由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提出。本標準由全國地理信息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230)歸口。本標準起草單位: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地圖技術審查中心。1公開地圖內容表示要求本標準規(guī)定了公開地圖在境界、重要地理信息以及地圖表示等方面應遵循的要求。本標準適用于公開地圖的編制、審核等活動。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20263—2006導航電子地圖安全處理技術基本要求3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向社會公開的地圖??梢暬娮拥貓Dvisualizedelectronicmaps將地理信息數據轉換成圖形或圖像在電子輸出端顯示的地圖。從境外進口的產品涉及的地圖。出口地圖exportedmaps從我國境內出口到境外的產品涉及的地圖。在我國境內加工制作后出口到境外的產品涉及的地圖。4公開地圖內容表示通用要求地圖內容表示要求如下:a)地圖圖面清晰,內容易讀;b)地圖名稱應與地圖表達的內容和范圍相一致;c)地圖的載負量應恰當;d)比例尺用文字、圖解或分數形式表示;2e)圖例中符號應與圖中所表示的內容相匹配。4.2不得表示的內容地圖不得表示如下內容:a)危害國家統(tǒng)一、主權和領土完整的;b)危害國家安全、損害國家榮譽和利益的;c)屬于國家秘密的;d)影響民族團結、侵害民族風俗習慣的;e)法律、法規(guī)及部門規(guī)章規(guī)定不得表示的其他內容。注:相關法律、法規(guī)及部門規(guī)章包括《地圖管理條例》《公開地圖內容表示若干規(guī)定》《公開地圖內容表示補充規(guī)定(試行)》《基礎地理信息公開表示內容的規(guī)定(試行)》《測繪管理工作國家秘密范圍的規(guī)定》《遙感影像公開使用地圖精度應滿足如下要求:a)位置精度不得高于50m,等高距不得小于50m,數字高程模型格網不得小于100m;b)公開使用的遙感影像空間位置精度不得高于50m,影像地面分辨率不得優(yōu)于0.5m。地圖內容應選用最新資料并及時補充或者更新,注明現勢資料截止時間的,地圖現勢性應與所注時間所表示的現實情況相符。中國行政區(qū)及世界政區(qū)的表示應以國家有關主管部門發(fā)布的文件為準,行政區(qū)變更時地名應保持同步更新。地圖上的地名變更應以國家有關主管部門發(fā)布的文件為準。交通、水系、植被、公共設施、居民點等內容變更應以國家有關主管部門發(fā)布的文件為準。4.5圖幅范圍4.5.1世界各國(地區(qū))地圖世界各國(地區(qū))地圖應滿足如下要求:a)世界各國(地區(qū))地圖圖幅范圍應完整,應包全區(qū)域內的全部界線、飛地和重要島嶼;b)包含多個國家(地區(qū))的世界分區(qū)地圖,應滿足所含國家(地區(qū))的圖幅范圍要求。4.5.2.1中國全圖(見圖1)中國全圖圖幅范圍應完整,四至范圍應滿足如下要求:3a)東邊繪出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交匯處;b)西邊繪出噴赤河南北流向的河段所在區(qū)域;c)南邊繪出加里曼丹島上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之間的全部界線(對于不表示鄰國國界的地圖,南邊繪出曾母暗沙和馬來西亞的海岸線);d)北邊繪出黑龍江最北江段。4.5.2.2南海諸島附圖南海諸島作為附圖表示時,四至范圍應滿足如下要求:a)東邊繪出菲律賓首都馬尼拉;b)西邊繪出越南首都河內;c)南邊繪出加里曼丹島上印度尼西亞與馬來西亞之間的全部界線(對于不表示鄰國國界的地圖,南邊繪出曾母暗沙和馬來西亞的海岸線);d)北邊繪出中國大陸和臺灣島北回歸線以南的部分。圖1中國全圖4.5.3省級行政區(qū)地圖省級行政區(qū)地圖圖幅范圍應完整,應滿足如下要求:a)單個省級行政區(qū)地圖應包全本行政區(qū)的全部范圍(含飛地和島嶼);b)包含多個省級行政區(qū)的中國分區(qū)地圖,應滿足所含各省級行政區(qū)的圖幅范圍要求;部分省級行政區(qū)地圖圖幅范圍具體要求見附錄A。4.5.4地市、縣級行政區(qū)地圖地市、縣級行政區(qū)地圖圖幅范圍應完整,應包全本行政區(qū)的全部范圍(含飛地和島嶼)。4a)同一幅地圖內同級別境界符號應一致,不同級別境界符號應區(qū)分;b)某一國家或某一行政區(qū)地圖可采用輪廓線表示;c)圖面范圍內的境界應表示完整。4.6.2中國關鍵部位國界處理與表達繪有經緯線的地圖,應正確表示經緯線與國界的相對位置關系。主要關鍵部位處理應滿足如下要求:a)興凱湖東側國界與北緯45°線相離,比例尺縮小時勿相切;b)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交匯處國界在東經135°線以東,在界河外一側配置國界符號,比例尺縮小時應保留其特征;c)額爾古納河處的一段國界拐點(見圖2)與東經120°線相離,比例尺縮小時可相切,但不能跨過圖2額爾古納河處的一段國界拐點d)努木爾根河處的一段國界拐點(見圖3)與東經120°線相離,比例尺縮小時勿相切。5GB/T35764—2017圖3努木爾根河處的一段國界拐點4.6.2.2國界與河流關系4.6.2.2.1以河流中心線或主航道為界的界河以河流中心線或主航道為界的國界,應正確表示河流與國界的關系,具體應滿足如下要求:a)河流為雙線符號且能表示出國界符號時,可在雙線河內斷續(xù)或連續(xù)繪出國界符號,若河流中有島嶼,應在島嶼附近用國界符號明確島嶼的歸屬;b)雙線河流符號內表示不下國界符號或河流為單線符號時,應在河流兩側隔岸跳繪國界符號,跳繪時應注意點線的銜接以及界河起訖點位置,若雙線河流中有島嶼,可采用底色區(qū)分或標注歸屬國的方式明確島嶼的歸屬;c)不選取界河時,應沿河流中心或主航道繪出國界符號。主要關鍵部位處理應滿足如下要求:a)中國、朝鮮、俄羅斯三國交界點至圖們江口有15km距離,比例尺縮小時,中國國界與海岸線相離;b)黑龍江為中國與俄羅斯界河,河流注記標注在我國界內;c)烏蘇里江、額爾古納河為中國與俄羅斯界河,河流注記標注在我國界內。4.6.2.2.2以共有河面為國界的界河以共有河面為界的國界,應正確表示河流與國界的關系,具體應滿足如下要求:a)河流為雙線符號時,應在河流兩側隔岸跳繪國界符號,不繪在雙線河內,若河流中有島嶼,可采用底色或標注歸屬國的方式明確島嶼的歸屬;b)河流為單線符號時,在河流兩側隔岸跳繪,應注意點線的銜接以及界河起訖點位置;6c)不選取界河時,應沿河流中心繪出國界符號。4.6.2.2.3跨國界的河流跨國界河流的名稱注記排列,分為跨界標注、僅注我國界內和僅注我國界外。主要關鍵部位處理應滿足如下要求:a)額爾齊斯河、額敏河、伊犁河、特克斯河跨中國、哈薩克斯坦兩國國界,河流注記跨國界標注;b)大盈江跨中國與緬甸兩國界河段,國內部分注“大盈江”,國外部分注“太平江”;c)龍川江跨中國與緬甸兩國界河段,國內部分注“龍川江”,國外部分注“瑞麗江”。4.6.2.3國界與湖泊關系涉及國界的湖泊,在其內部繪國界符號。若湖中有島,應在島嶼附近用國界符號明確島嶼歸屬。主要關鍵部位處理應滿足如下要求:a)興凱湖為中國與俄羅斯界湖,當壁鎮(zhèn)至龍王廟河口之間的湖上國界為直線;b)貝爾湖為中國與蒙古界湖,國界與湖岸有一定距離,不要靠近或疊壓湖岸,湖內國界為直線。位于國界上的泉、井,其符號定位點應繪在國界上;位于國界附近的泉、井,其歸屬要準確。4.6.2.5國界與山脈關系位于國界附近的山脈名稱注記,其排列方式分為跨界標注、僅注我國界內或僅注我國界外。主要關鍵部位處理應滿足如下要求:a)北塔山跨中國與蒙古兩國,山脈注記標注在我國界內;b)阿爾泰山跨中國、俄羅斯、蒙古三國,山脈注記跨三國國界標注;c)喀喇昆侖山跨中國與巴基斯坦(克什米爾巴基斯坦實際控制區(qū))兩國,山脈注記跨兩國國界標注。位于國界上的山峰,其符號底部中心點應繪在國界上,名稱宜注在我國界內,高程數據注在我國界外;位于國界附近的山峰應與國界有一定距離。國界上的山峰主要有:a)中國與蒙古界峰友誼峰;b)中國與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三國界峰汗騰格里峰;c)中國與吉爾吉斯斯坦界峰托木爾峰;d)中國與巴基斯坦(克什米爾巴基斯坦實際控制區(qū))界峰喬戈里峰、布洛阿特峰、加舒爾布魯木山、特拉木坎力峰;e)中國與尼泊爾界峰卓奧友峰、珠穆朗瑪峰、馬卡魯山;f)中國與緬甸界峰尖高山。4.6.2.7國界與山口關系位于國界上的山口,其符號定位點應繪在國界上,名稱注我國界內;位于國界附近的山口要與國界有一定距離。國界上的山口主要有:a)中國與俄羅斯國界上山口喀拉斯大坂;b)中國與蒙古國界上山口烏爾莫蓋提大坂、庫爾木圖大坂、額勒斯廷大坂、卡增大坂;c)中國與哈薩克斯坦國界上山口阿拉山口、喀拉達坂、哈巴爾蘇山口;d)中國與吉爾吉斯斯坦國界上山口吐爾尕特山口、喀喇別里山口、穆茲別里山口、塔勒噶依山口、7喀勒馬克阿舒山口、廓噶爾特山口、蘇約克山口、博孜艾格爾山口、庫魯木都克山口、川烏魯山口、廓噶爾特山口、別迭里山口、札特克勒山口;e)中國與塔吉克斯坦國界上山口烏孜別里山口、庫爾瑪、阿里木圖;f)中國與阿富汗國界上山口北瓦根基達坂;g)中國與巴基斯坦(克什米爾巴基斯坦實際控制區(qū))國界上山口明鐵蓋達坂、紅其拉甫達坂、圖爾基斯坦拉山口、東木斯塔山口、帕日帕克山口、木子吉里阿達坂;h)中國與尼泊爾國界上山口帕林拉、那木扎拉、平都拉、下巴拉、甲拉、惹嘎拉、江拉冬布、拉則拉、藏拉、大布惹戈扎拉;i)中國與不丹國界上山口登根拉山口;j)中國與緬甸國界上山口草坡瓦皮山口、沙拉山口、沙匹山口、泥自谷山口、阿弄山口、特魯拉卡山口、英麥拉卡山口、新開各則山口、聰惹山口、雅戛拉山口、底富山口、庫陽山口。4.6.2.8國界附近居民地位于國界附近的居民地符號歸屬要準確。主要關鍵部位處理應滿足如下要求:a)二連浩特居民地符號與國界線相離;b)中國的畹町和緬甸的九谷兩個居民地符號在國界兩側相切;c)中國的滄源居民地符號與國界相離;d)中國的打洛居民地符號繪河流南側,國界符號在居民地符號外側表示;e)中國的東興和越南的芒街兩個居民地符號在界河北侖河兩側相切;f)西藏自治區(qū)門隅、珞瑜、下察隅地區(qū)附近的地名選取應參照中國國界線標準圖標注。4.6.3關鍵部位省級界處理與表達比例尺大于等于1:4000000時,表示省級界的地圖上應表示未定省級界。具體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qū)域界線標準畫法圖集》。未定省級界如下:a)吉林省與內蒙古自治區(qū)未定省級界(見圖4);圖4吉林省與內蒙古自治區(qū)未定省級界8b)內蒙古自治區(qū)與甘肅省未定省級界(見圖5);圖5內蒙古自治區(qū)與甘肅省未定省級界c)山東省與江蘇省未定省級界(見圖6)。圖6山東省與江蘇省未定省級界表示陸上省級界時應表示海上省級界,具體海上省級界如下:a)廣東省與海南省之間省級界為海上省級界;b)上海市與江蘇省之間部分省級界為海上省級界;c)上海市與浙江省之間部分省級界為海上省級界。94.6.3.3省級界與河流關系以河流為界的省級界,應正確表示河流與省級界的關系,具體應滿足如下要求:a)河流為雙線符號且能表示出省級界符號時,可在雙線河內繪出省級界符號;若河流中有島嶼,應在島嶼附近用省級界符號明確島嶼的歸屬;b)河流為單線符號或雙線河流符號內表示不下省級界符號時,應在河流兩側隔岸跳繪省級界符號,跳繪時應注意點線的銜接以及界河起訖點位置;c)當界河不選取時,應沿河流中心線繪出省級界符號;d)部分省級界與河流關系關鍵部位處理具體要求見附錄B。4.6.3.4省級界與湖泊關系以湖泊的一側岸線為界的省級界,應沿岸線兩側隔岸跳繪省級界符號,主要關鍵部位處理應滿足如下要求:a)山東省與江蘇省之間部分省級界以微山湖的湖岸線為未定界;b)浙江省與江蘇省之間部分省級界以太湖的湖岸線為界。4.6.3.5省級界與道路關系以道路為界的省級界,起訖位置應表示準確。不表示道路時,沿道路繪出省級界符號。4.6.3.6省級界特殊關鍵部位處理省級界特殊關鍵部位處理應滿足如下要求:a)山西省與內蒙古自治區(qū)之間部分省級界以長城為界,省級界符號沿長城的兩側跳繪表示,起訖位置應表示準確。不表示長城符號時,沿長城走向繪出省級界符號;b)上海市與江蘇省之間部分省級界穿過崇明島。4.6.3.7特別行政區(qū)界4.6.3.7.1香港特別行政區(qū)界應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qū)行政區(qū)域圖》表示,應滿足如下要求:a)界線符號采用長短虛線表示,表示省級界時應表示香港特別行政區(qū)界;b)比例尺等于或小于1:40000000的地圖可不表示其界線;c)1997年7月1日以前的地圖,香港特別行政區(qū)界按照地區(qū)界表示。4.6.3.7.2澳門特別行政區(qū)界應按照國家發(fā)布的標準地圖表示,應滿足如下要求:a)界線符號采用長短虛線表示,表示省級界時應表示澳門特別行政區(qū)界;b)比例尺小于或等于1:2000000的地圖可不表示其界線。4.7政區(qū)底色4.7.1國家底色分國設色地圖底色應滿足如下要求:a)相鄰國家底色應區(qū)分表示;b)飛地、面狀島嶼底色應與其歸屬國底色一致;c)以色塊表示國家時,島點顏色應與其歸屬國底色一致。4.7.2省級行政區(qū)底色分省設色地圖底色應滿足如下要求:a)相鄰省級行政區(qū)底色應區(qū)分表示;b)飛地、面狀島嶼底色應與其歸屬省級行政區(qū)底色一致;c)以色塊表示省級行政區(qū)時,島點顏色應與其歸屬省級行政區(qū)底色一致。香港特別行政區(qū)、澳門特別行政區(qū)、臺灣省特殊要求如下:a)分省設色的小比例尺行政區(qū)劃圖,香港特別行政區(qū)、澳門特別行政區(qū)在省級行政中心點位符號內單獨設色;b)分省設色的行政區(qū)劃圖,臺灣省按省級行政區(qū)設色;c)未分省設色時,臺灣省底色應與我國大陸底色一致;d)專題圖上香港特別行政區(qū)、澳門特別行政區(qū)、臺灣省應與內地一樣表示相應的專題內容。資料不具備時,可在地圖的適當位置注明:“香港特別行政區(qū)、澳門特別行政區(qū)、臺灣省資料暫缺”。4.7.3地級、縣級行政區(qū)底色地級、縣級行政區(qū)分區(qū)設色地圖底色應滿足如下要求:a)相鄰地級、縣級行政區(qū)底色應區(qū)分表示;b)飛地、面狀島嶼底色應與其歸屬地級、縣級行政區(qū)底色一致;c)以色塊表示地級、縣級行政區(qū)時,島點顏色應與其歸屬地級、縣級行政區(qū)底色一致。4.8名稱注記國名、省級行政區(qū)名、地級和縣級行政區(qū)名應規(guī)范標注,具體要求如下:a)同一幅地圖內同一級別注記字體、字色應一致,不同級別注記字體、字色應區(qū)分;b)注記應注其范圍內,若標注不下,可標注于外側,用引線指向其范圍;c)直轄市、自治區(qū)和特別行政區(qū)名稱注記按省級行政區(qū)名稱注記。4.9重要地理要素4.9.1重要島嶼南海諸島的表示應滿足如下要求:a)南海諸島島礁名稱,按照《中國地名委員會授權公布我國南海諸島部分標準地名》中標準名稱標注。外文版名稱按照《中國地名委員會授權公布我國南海諸島部分標準地名》中漢語拼音標準名稱標注;b)表示南海諸島的地圖應表示東沙、西沙、中沙、南沙四個群島以及曾母暗沙、黃巖島島嶼;c)南海諸島與中國大陸同時表示時,中國國名注在大陸上,南海諸島范圍內不注國名,不在島嶼d)在不出現中國大陸的南海諸島局部地圖上,南海諸島作為主區(qū)的地圖(或南海諸島已明確表示歸屬我國)時,南海諸島范圍內不注國名,不在島嶼名稱下括注“中國”字樣;e)在不出現中國大陸的南海諸島局部地圖上,未表示鄰國國名時,南海諸島范圍內不注國名,不在島嶼名稱下括注“中國”字樣;f)在不出現中國大陸的南海諸島局部地圖上,表示了鄰國國名時,在各群島和曾母暗沙、黃巖島等名稱下括注“中國”字樣,如馬來西亞、文萊地圖(見圖7)。4.9.1.2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的表示應滿足如下要求:a)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的名稱按照國家發(fā)布的標準名稱表示;b)比例尺大于等于1:100000000的中國地圖(包括中國示意地圖),應表示釣魚島、赤尾嶼等島嶼島礁;c)比例尺大于等于1:10000000的中國地圖,表示島嶼的同時應標注釣魚島、赤尾嶼名稱注記。山脈、山峰、山口、洼地的表示應滿足如下要求:a)國界上的山峰、山口的表示見4.6.2.6、4.6.2.7;b)珠穆朗瑪峰、艾丁湖洼地以及我國著名山峰應按照國家發(fā)布的名稱注記和高程數據表示。4.9.3主要水域名稱主要水域的名稱注記應滿足如下要求:a)渤海、黃海、東海、南海名稱注記應標注在正確的地理區(qū)域內;b)北部灣不能注為東京灣,特定歷史時期除外。4.9.4重要地名按照重要程度和等級高低,優(yōu)先選取重要和高等級的地名。重要地名的注記名稱應表示完整,同一行政等級的注記字體、字色應表示一致。具體應滿足如下要求:a)行政區(qū)域圖中,中國國名應表示全稱“中華人民共和國”;b)我國省級行政區(qū)名稱和省級行政中心名稱以最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qū)劃簡冊》為準;c)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qū)名稱為“香港特別行政區(qū)”“澳門特別行政區(qū)”,注記的字體和顏色應與省級行政區(qū)名稱注記一致。比例尺等于或小于1:6000000的地圖上,可以簡注“香港”“澳門”;d)香港、澳門行政駐地名稱為“香港”“澳門”,符號和注記應與省級行政中心符號和名稱注記一致;e)香港特別行政區(qū)、澳門特別行政區(qū)、臺灣省地名的外文拼寫采用當地確定的拼寫法標注;f)世界地圖上的國家或地區(qū)名稱、首都或首府名稱以世界各國國界線畫法樣圖為準。國名和地區(qū)名稱的字體和顏色應區(qū)分表示;g)國外部分地名按照《公開地圖內容表示若干規(guī)定》標注,漢語拼音版地圖和外文版地圖除外。4.10世界特殊地區(qū)4.10.1克什米爾地區(qū)克什米爾應作為地區(qū)表示,應滿足如下要求:a)巴基斯坦地圖(見圖8)或印度地圖應包全克什米爾地區(qū);b)在表示國界的地圖上,應畫出克什米爾地區(qū)界和?;鹁€,并注明“印巴?;鹁€”字樣;c)表示印巴?;鹁€的地圖上,應加注印巴?;鹁€圖例;d)在印度河以南跨印巴?;鹁€標注不同于國名字體的地區(qū)名“克什米爾”;e)印巴?;鹁€兩側分別括注“巴基斯坦實際控制區(qū)”和“印度實際控制區(qū)”字樣;f)比例尺等于或小于1:25000000的地圖,只繪出地區(qū)界、?;鹁€,不注控制區(qū)g)比例尺等于或小于1:100000000的地圖和1:100000000至1:25000000的專題地圖,只繪出地區(qū)界,?;鹁€可不表示;i)分國設色時,克什米爾地區(qū)不著色;j)若國界套印色帶,地區(qū)界應套印斷續(xù)色帶,在兩控制區(qū)內沿?;鹁€兩側和同中國接壤的地段,分別以巴基斯坦和印度的顏色套印色帶。巴勒斯坦應作為地區(qū)表示(見圖9),應滿足如下要求:a)繪出1947年聯合國安理會決議所規(guī)定的“猶太國”(以色列)疆域和1949年阿以停戰(zhàn)界線;e)在地圖適當位置,加注“猶太國”疆域和阿以停戰(zhàn)界線說明及耶路撒冷城市說明注解。果畜理套資++1249年居勒根據1947年聯合國通過的巴勒斯坦分冒箭爺路撒涔鑿以爸別際控制。以+阿拉伯區(qū)勒地中海斯死坦列黎巴嫩回拉伯區(qū)巴敘利亞圖9巴勒斯坦地區(qū)和以色列4.10.3馬爾維納斯群島馬爾維納斯群島表示應滿足如下要求:a)在分國設色地圖中,島嶼底色留白;b)“馬爾維納斯群島”統(tǒng)一標注為“馬爾維納斯群島(阿根、英爭議)(英稱??颂m群島)”;南千島群島按照世界各國國界線畫法樣圖表示。5特殊地圖要求5.1歷史地圖5.1.1中國歷史疆域范圍中國各歷史朝代疆域范圍可參照《中國歷史地圖集》表示。5.1.2中國歷史政權部族界5.1.2.1秦朝以前的各朝代歷史地圖不表示疆域界,秦朝至明朝的各朝代歷史地圖用政權部族界表示疆域范圍。5.1.2.2元朝(含)以后的歷史地圖可表示省級界。5.1.3中國歷史疆域界清朝(含)以后的歷史地圖應采用國界表示疆域范圍。5.1.4中國歷史地圖中的地名5.1.4.1海域名稱各歷史朝代的海域名稱可參照《中國歷史地圖集》標注。5.1.4.2重要島嶼名稱重要島嶼名稱可參照《中國歷史地圖集》標注。5.2進口地圖中國及其周邊以及世界主要特殊地區(qū)的表示應滿足如下要求:a)中國地圖見第4章和5.1;b)世界特殊地區(qū)的表示見4.10;c)外文版的中國境內地名注記的外文拼寫符合《公開地圖內容表示若干規(guī)定》;d)在書(圖)的適當位置標注“此書(圖)中插圖系原文插圖”或“此插圖系原文插圖”。5.3出口地圖出口地圖中的對外加工地圖在中國及其周邊的表示應滿足如下要求:a)中國地圖見第4章和5.1;b)中國周邊國家和地區(qū)的表示應符合《公開地圖內容表示若干規(guī)定》。6可視化電子地圖要求6.1可視化電子地圖通用要求可視化電子地圖在圖形表示、功能及興趣點方面應滿足如下要求:a)由顯示屏等硬件條件造成的島嶼缺失等現象應作處理,確保最終顯示效果符合地圖管理規(guī)定;b)只表示中國數據內容的地圖,比例尺縮小時可按輪廓線(陸地和海岸線同符號)表示,但比例尺放大時應繪出國外海岸線;c)所有顯示級別均應表示釣魚島、赤尾嶼和南海諸島;d)不得顯示高精度的高程和經緯度坐標注記;e)不得表示的興趣點內容見4.2和GB20263—2006。6.2導航與互聯網地圖導航與互聯網地圖在完整性和內容表示方面應滿足如下要求:a)各顯示級別所表示的界線符號、注記字體等內容應一致;b)比例尺大于1:1000000的地圖可不表示行政區(qū)界線,且省級界的表示應與國界同步;c)不表示國界時,國內與國外陸地及島嶼底色應一致;d)不表示駐地符號時,僅注我國界內的地名注記不得跨國界標注;e)比例尺放大且無香港特別行政區(qū)、澳門特別行政區(qū)、臺灣省數據時,應符合4.7.2.2d)的要求。6.3影像地圖6.3.1遙感影像地圖遙感影像地圖應滿足如下要求:a)精度要求見4.3;b)影像不標注涉密信息、不處理建筑物和構筑物等固定設施;c)符合《遙感影像公開使用管理規(guī)定(試行)》內容要求。6.3.2實景影像地圖實景影像地圖應滿足如下要求:a)不得表示正面或內部結構清晰可見的各種軍事設施、涉及國家安全的要害部門或單位、與公共安全相關的單位和涉及國家經濟命脈的民用設施等,以及這些單位、設施的指示牌、標牌等特征符號;b)不得表示重要橋梁、隧道、水庫、高壓電線等的屬性信息標牌等;c)實景影像對需要進行技術處理的(非刪除處理的)內容,應采用模糊化、紋理移植等手段進行技術處理,保證處理區(qū)域不被明顯識別或不存在明顯異樣化處理痕跡;d)實景影像的空間位置精度應符合《公開地圖內容表示若干規(guī)定》。三維地圖位置精度、高程精度和紋理表達等方面應符合地圖管理規(guī)定。(規(guī)范性附錄)部分省級行政區(qū)地圖圖幅范圍具體要求A.1海南省地圖海南省地圖應包括南海諸島,具體應滿足如下要求:a)南海諸島既可以包括在全圖內,也可以作附圖,附圖圖名為“海南省全圖”;b)以單幅表示南海諸島地圖時,應配置一幅“南海諸島在中國的地理位置”圖作附圖,海南島的區(qū)c)南海諸島附圖的四至范圍見4.5.2.2;d)專題地圖上,南海諸島作附圖時,正圖重復出現時,附圖也應重復出現,不得省略。應與正圖一樣表示有關的專題內容(附圖比例尺縮小時可根據重要性表示專題內容)。A.2臺灣省地圖臺灣省地圖應包括釣魚島和赤尾嶼(以臺灣島命名的地圖除外),釣魚島和赤尾嶼既可以包括在臺灣省全圖(見圖A.1)中,也可以用臺灣島與釣魚島、赤尾嶼的地理關系作附圖反映。金門島和馬祖島不應作為臺灣省島嶼表示,這兩個島嶼作為福建省島嶼表示。圖A.1臺灣省全圖A.3廣東省地圖廣東省應包括陸地行政區(qū)域和東沙群島。A.4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地圖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地圖和繪有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西部的地區(qū)圖,其圖幅范圍西部應繪出噴赤河南北流向的河段所在區(qū)域。A.5香港特別行政區(qū)地圖香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