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65.020.01CCSB05SAASSTechnicalspecificationsforgreenproductionofOudemansiellaraphanipesIT/SAASS147—2024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guī)則》的規(guī)定起草。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fā)布機構不承擔識別專利的責任。本文件由山東省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提出。本文件由山東農學會歸口。本文件起草單位:山東省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山東大生態(tài)現代農業(yè)科技有限公司、山東恒發(f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東營市農業(yè)科學研究院、東營市農業(yè)綜合服務中心、山東藍海生態(tài)農業(yè)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高霞、張輝、趙淑芳、彭科研、曹奇、王文莉、李曉博、崔慧、張燕、陳超、丁習武、常尚連、毛向明、郝國芳、李煒薔、王曉婷、韓亞楠、于凱雯、張孝爽、孟璐璐、李玉梅、張青峰。2T/SAASS147—2024長根菇綠色生產技術規(guī)程本文件規(guī)定了長根菇的產地環(huán)境、生產原料、生產設施、菌種生產、栽培技術、包裝運輸和病蟲害防控等要求。本文件適用于長根菇綠色生產管理。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guī)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4806.7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接觸用塑料材料及制品GB5749生活飲用水衛(wèi)生標準GB/T12728食用菌術語NY/T391綠色食品產地環(huán)境質量NY/T393綠色食品農藥使用準則NY/T528食用菌菌種生產技術規(guī)程NY/T658綠色食品包裝通用準則NY/T749綠色食品食用菌NY/T1731食用菌菌種良好作業(yè)規(guī)范NY/T1935食用菌栽培基質質量安全要求3術語和定義GB/T12728界定的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4產地環(huán)境生產場地應地勢平坦,清潔衛(wèi)生、排灌方便、空氣清新、生態(tài)良好,水源充足,產地環(huán)境應符合NY/T391的要求。5生產原料5.1生產用水生產用水可使用自來水、凈化處理水、清潔泉水和深井水等,生產用水中不得加入藥劑或成分不明的物質。生產用水應符合GB5749的要求。5.2培養(yǎng)基質栽培基質有玉米芯、棉籽殼、木屑、玉米粉、豆餅和麥麩等,無霉變、無蟲蛀,不含農藥和其它有害化學藥品,質量應符合NY/T391和NY/T1935的要求。6生產設施選擇保溫、保濕、通風、遮光性能好的日光溫室大棚、拱棚或控溫菇房等設施。7菌種生產3T/SAASS147—20247.1品種選擇選擇抗逆性、抗雜菌能力強,菌絲生長健壯,出菇齊,產量高而穩(wěn)定的優(yōu)良菌株。從具有相應資質的供種單位引種且種性清楚。7.2母種擴繁母種活化及操作流程應符合NY/T528和NY/T1731的要求。7.3搖瓶液體菌種生產7.3.1搖瓶液體菌種配方選用以下配方:a)配方1:馬鈴薯200g(煮汁,用紗布過濾后取濾出液使用)、葡萄糖10g、蔗糖10g、酵母膏2g、牛肉膏2g、蛋白胨2g、磷酸二氫鉀2g、硫酸鎂1g、維生素B115mg、水1L,pH自然;b)配方2:馬鈴薯200g(煮汁)、麥麩30g、蛋白胨3g、葡萄糖20g、磷酸二氫鉀2g、硫酸鎂1g、維生素B115mg、水1L,pH自然;c)配方3:杏鮑菇菌渣45g(煮汁)、蛋白胨3g、葡萄糖20g、馬鈴薯淀粉5g、磷酸二氫鉀1.5g、硫酸鎂0.5g、維生素B115mg、水1L,pH自然。7.3.2分裝、滅菌將做好的液體培養(yǎng)基倒入搖瓶內進行分裝,121℃高壓蒸汽滅菌20min。滅菌結束后自然冷卻至28℃7.3.3接種、培養(yǎng)在超凈工作臺中按照無菌操作要求進行接種。23℃~25℃條件下,先靜置培養(yǎng)24h,然后置于搖床上震蕩培養(yǎng),振蕩頻率150r/min~170r/min,培養(yǎng)時間4d~6d。當菌液澄清透明,菌絲體分布均勻,無異味,有長根菇特有的香氣;鏡檢無雜菌、菌絲形態(tài)正常,表明搖瓶液體菌種合格。7.4發(fā)酵罐液體菌種制作7.4.1發(fā)酵罐液體菌種配方可選用以下配方:a)配方1:玉米粉30g/L、蛋白胨4g/L、磷酸二氫鉀1g/L、硫酸鎂0.3g/L、氯化鈉0.1g/L、維生素B10.02g/L、消泡劑0.035%,pH6.5;pH6.5;c)配方3:葡萄糖20g/L、高粱粉4g/L、磷酸二氫鉀1g/L、硫酸鎂1g/L、維生素B10.02g/L、消泡劑0.035%,pH6.5。7.4.2滅菌、冷卻發(fā)酵罐清洗、空消后,按照配方,將原材料加水充分溶解后加入發(fā)酵罐內,同時加入自來水調節(jié)料液至標準水位線。設定滅菌溫度在121℃~126℃,打開排氣閥,等溫度達到100℃時,排冷空氣,有大量蒸汽排出時關閉排氣閥。等溫度達到126℃,壓力達到0.12MPa~0.15MPa時,微開排氣閥,維持40min~60min。滅菌結束,關閉空氣過濾器滅菌閥與排氣閥,緩慢打開空氣過濾器排水閥降壓至0MPa,加熱層通入冷水降溫;同時緩慢打開發(fā)酵罐培養(yǎng)層排氣閥降壓,維持罐壓0.04MPa~0.05MPa,培養(yǎng)液溫度降至28℃以下時,關閉加熱層進水閥。7.4.3接種、培養(yǎng)4T/SAASS147—2024當發(fā)酵液冷卻至28℃以下時按照無菌操作進行接種、培養(yǎng)。根據菌絲生長情況,適時調節(jié)進氣閥,通入適量無菌空氣,同時調節(jié)排氣閥,維持罐壓0.01MPa~0.03MPa,溫度控制在23℃~25℃,培養(yǎng)5d~當菌液澄清透明,菌絲體分布均勻,無異味,有長根菇特有的香氣;鏡檢無雜菌、菌絲形態(tài)正常,表明發(fā)酵罐液體菌種合格。8栽培技術8.1栽培季節(jié)日光溫室或者拱棚一般春季、秋季栽培,控溫菇房進行周年化生產。8.2栽培模式選擇地栽、層架式栽培等方式。出菇方式采用脫袋覆土栽培、袋內覆土出菇和不覆土出菇等方式。8.3培養(yǎng)料配方選用以下配方:a)配方1:棉籽殼40%、玉米芯20%、闊葉樹木屑17%、麥麩15%、玉米粉4%、石灰1%;b)配方2:棉籽殼40%、闊葉樹木屑27%、麥麩17%、玉米芯8%、豆柏3%、玉米粉3%、石灰1%、輕質碳酸鈣1%。8.4基質預處理闊葉樹木屑、玉米芯等原材料粉碎,粉碎后顆粒度為0.3cm~0.5cm,闊葉樹木屑經30d~45d自然堆積潤水預處理,玉米芯、棉籽殼等用清水預濕12h~24h。按上述配方配制培養(yǎng)料,調節(jié)含水量63%~67%,pH6.5~pH7.0。8.5裝袋、滅菌將培養(yǎng)料裝入規(guī)格為(17cm~19cm)×(33cm~35cm)×0.05cm的低壓聚乙烯塑料袋或聚丙烯塑料袋。裝袋松緊適度,以培養(yǎng)料緊貼袋壁為度,采用套環(huán)封口,每袋濕重1150g~1400g,然后進行滅菌,常壓滅菌,在100℃下保持15h~18h,然后保持灶內余溫過夜;高壓蒸汽滅菌,在0.11MPa壓力、121℃條件下保持3h。8.6接種接種前接種室要紫外消毒30min。培養(yǎng)液溫度降至30℃以下時,將液體菌種輸送管與發(fā)酵罐的接種閥門連接,另一頭連接接種槍,將接種槍插入菌袋中注入20mL~30mL液體菌種進行接種,接種完成后將菌袋透氣蓋蓋好,或用棉塞封好口。8.7菌絲培養(yǎng)將接種好的菌袋放入培養(yǎng)室培養(yǎng),培養(yǎng)溫度控制在22℃~25℃,空氣相對濕度控制在65%~70%,二氧化碳濃度控制在0.3%以下。在接種后7d~10d進行雜菌檢查及時處理污染菌袋。一般經過35d~45d菌絲可長滿菌袋,在20℃~23℃條件下繼續(xù)培養(yǎng)25d~30d,使菌絲達到生理成熟。當菌袋表面局部出現褐色菌被和密集的白色菌絲束時,即可進行脫袋出菇管理。8.8排場覆土8.8.1覆土材料預處理覆土材料可采用田園土、黃土或草炭土,黃土應為地表20cm下無污染的土壤,覆土材料顆粒度小于0.5cm。將備好的覆土運至栽培設施附近用二氯異氰尿酸鈉和復方植物源殺蟲劑進行防霉殺蟲處理。完畢后用塑料薄膜覆蓋,3d后消毒完畢即可使用。8.8.2脫袋排場5T/SAASS147—2024地栽菇床整理成寬1m~1.2m,深15cm~18cm的畦床,畦床南北或東西走向均可,兩畦床之間留寬50cm的作業(yè)道。層架式栽培菇床寬度在1.1m,高度1.65m,三層層架,層與層之間間隔50cm,底層距地面15cm,走道寬0.65m,長度根據棚體長度而定。脫袋排場之前,畦床要進行消毒滅蟲處理。當菇棚地溫穩(wěn)定在18℃以上,將菌絲已長滿并達到生理成熟的菌包運入消毒后的栽培設施內,用刀尖劃開,脫去塑料袋,于二氯異氰尿酸鈉消毒液中浸沾一下,隨即取出,采用豎立、橫臥等方式排放在畦內,菌棒之間留3㎝左右空隙并用土壤填充。8.8.3菌包覆土將菌包全部擺放完畢后進行覆土。覆土分兩次進行,第一次覆土稍高于菌棒2cm,澆一次大水,澆水大小以菌棒間無縫隙菌床表面無積水為準,之后開始補充覆土,覆土厚度3cm左右,覆土表層可用碳化土或復合草炭土,土層含水量不宜過大,噴適量霧化水,保持土壤含水量在45%左右。8.9出菇管理當覆土表面有少量白色菌絲出現時,應早晚在覆土表面噴霧狀水,并加大通風量,透入散射光,增大晝夜溫差,控制菇棚內溫度在24℃~28℃,覆土層及料溫22℃~25℃,空氣相對濕度85%~90%,光照強度在100Lx~300Lx,二氧化碳濃度控制在0.2%以下。溫度適宜條件下,一般在覆土后25d左右,出現大量幼蕾;自然氣溫較低時,從覆土到現蕾需40d~60d。8.10采收及轉潮管理8.10.1采收當菌蓋直徑長到2cm~3cm,菌柄長度為4cm~8cm,菌蓋未完全張開時即可采收,采收時用手指夾住菌柄基部輕輕向上拔起,連根部一起拔出。出菇高峰期一般4h~6h采收一次。8.10.2潮間管理一潮菇采收完畢后清理菇床,將采菇后留下的凹陷處用濕土補平,停止噴水,讓菌絲恢復3d~5d后,噴重水一次即可進入下一潮菇管理。一般能采收3潮~4潮菇。8.10.3菌渣處理出菇后的菌渣可集中處理,或經發(fā)酵處理后用于設施蔬菜或中輕度鹽堿地設施菌菜輪作生產。9包裝與運輸9.1分級包裝采收后,用刀削掉泥土及部分根部,按菇體形態(tài)顏色、菌蓋大小厚薄、菌柄長短粗細等標準進行分級、保鮮、包裝或加工處理。產品包裝應符合NY/T658的要求。鮮菇包裝紙箱無受潮、離層現象。塑料箱和內包裝塑料膜符合GB4806.7的要求。產品在包裝前進行檢測,產品質量應符合NY/T749的要求。9.2貯藏和運輸貯藏庫應干凈、無蟲害、無鼠害、無有害物質殘留,長根菇以鮮銷為主,鮮品包裝在冷庫中預冷6h~8h后,1℃~3℃冷藏貯藏保鮮4d~5d。長途運輸采用冷鏈運輸。10病蟲害防控10.1主要病蟲害長根菇生產過程主要病害有木霉菌、黏菌等,蟲害有菇螨、菌蚊等。10.2防控原則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堅持農業(yè)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的原則,實施綠色綜合防控。6T/SAASS147—202410.3防控方法10.3.1農業(yè)防治選用抗病性好、抗逆力強、適應性廣的良種;選用優(yōu)質培養(yǎng)基質;采用科學的培養(yǎng)料配方;栽培袋滅菌應徹底;發(fā)菌、后熟培養(yǎng)及菌包貯運、環(huán)境溫度應不超過25℃;適時栽培和采收;保持菇房及周圍環(huán)境清潔衛(wèi)生,將污染的菌袋及時清除;栽培結束后的菌袋及時清除。10.3.2物理防治菇棚內采用安裝殺蟲燈、粘蟲板或設置糖醋藥液、毒餌誘殺等措施進行防治害蟲。菇棚通風口封兩層阻隔網,外層為防鼠的金屬網,內層為60目孔徑的防蟲紗網,菇棚門口掛封窗紗,避免栽培袋和子實體被咬破蛀傷并誘發(fā)雜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GB/T 45636-2025進境出境經接觸傳播傳染病防控技術規(guī)范
- 四川省德陽市2025屆高三下學期二模試題 化學 含解析
- 行政管理復習計劃的重點安排:試題及答案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護理常規(guī)體系構建
- 2025年法學概論知識點梳理與試題及答案
- 企業(yè)戰(zhàn)略調整的步驟試題及答案
- 2025年行業(yè)競爭中的風險應對試題及答案
- 學校火災斷電應急預案(3篇)
- 國際法與全球治理的關系試題及答案討論
- 跨文化經濟交流的必要性試題及答案
- 基層治理現代化視角下“楓橋經驗”的實踐路徑與創(chuàng)新研究
- 通信光纜租用協議合同書
- 醫(yī)療救助資金動態(tài)調整機制-洞察闡釋
- 2025屆北京市東城區(qū)高三二模 政治試題(含答案)
- 公共組織績效評估-形考任務一(占10%)-國開(ZJ)-參考資料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課件
- 家校共育 靜待花開 課件高二下學期學考動員家長會
- 2025陜西氫能產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所屬單位招聘(101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安全生產月安全生產知識競賽題庫及答案(共1418題)
- 2024年內蒙古師范大學招聘事業(yè)編制人員考試真題
- 管道直飲水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