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莎士比亞悲劇的人物刻畫_第1頁
淺析莎士比亞悲劇的人物刻畫_第2頁
淺析莎士比亞悲劇的人物刻畫_第3頁
淺析莎士比亞悲劇的人物刻畫_第4頁
淺析莎士比亞悲劇的人物刻畫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淺析莎士比亞悲劇的人物刻畫摘要:在莎士比亞的眾多戲劇當中,他的悲劇可以說是值得我們研究的重點之一。本篇論文將以激烈的矛盾沖突、人物行動的描寫、豐富的戲劇情節(jié)為切入點來研究莎士比亞的悲劇人物刻畫。在莎士比亞的戲劇中,無論情節(jié)多么跌宕起伏、曲折復雜、矛盾沖突是多么的尖銳,人物一直是他戲劇的中心,尖銳的矛盾戲劇沖突往往能夠突出人物的性格;而且莎士比亞對于人物行為的描寫可以說惟妙惟肖,使得他筆下的人物性格更加的形象突出,深入人心,眾所周知莎士比亞筆下的人物性格塑造都是是隨著情節(jié)的不斷發(fā)展,他所塑造的人物性格都是不固定的,隨著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性格也在發(fā)生著變化。關(guān)鍵詞:悲劇、人物刻畫、戲劇沖突OnthecharacterizationoftheShakespeareantragedyAbstract:InmanyoftheShakespeare'sdramas,histragedycanbesaidworthyofoneofthefocusofourresearch.Thisthesiswillbeafierceconflict,thedescriptionofthebehaviorofcharacters,highdramaasthestartingpointofShakespeare'stragedycharacterization.InShakespeare'splay,regardlessofplothowtheupsanddowns,twistsandturnscomplex,conflicts,howsharp,characterhasbeenthecenterofhisdrama,thesharpcontradictionsdramaticconflictisoftenabletohighlightthecharacter'spersonality;andShakespeare'sdescriptionofthecharacterbehavior,makingtheimagehedescribedthecharactermoreprominent,popular,well-knownShakespeare'scharactershapingwiththecontinuousdevelopmentoftheplot,heshapedthecharacterisnotfixed,asthestorythecharacterofthedevelopmentischanging.Keywords:tragedy;thecharacters;dramaticconflict目錄中文摘要……………Ⅰ英文摘要……………Ⅱ引言………………1一、在矛盾沖突中鮮明人物性格……………2(一)社會理想與社會現(xiàn)實的沖突…………………2(二)人文主義道德與利己主義思想的沖突………………3(三)人物內(nèi)心的矛盾沖突…………………4二、在行動中突顯人物形象……………………6三、通過故事情節(jié)完善人物塑造…………9(一)故事情節(jié)的豐富性…………………9(二)故事情節(jié)的生動性…………………10結(jié)語……………12參考文獻……………13后記……………14引言文藝復興是16世紀興起于歐洲的一場思想文化運動,它在近代文學史上和發(fā)展史上起到了至關(guān)重要的影響,莎士比亞的戲劇代表了英國文藝復興時期戲劇創(chuàng)作的鼎盛階段。在文藝復興大的背景之下,莎士比亞作為這個時代思想界的領(lǐng)頭者,自然也經(jīng)歷了人生的一個高峰,在他的戲劇創(chuàng)作的第二個時期,也是他悲劇創(chuàng)作的高峰期,這些悲劇也奠定了莎士比亞世界戲劇大師的不可動搖的地位。在他的悲劇當中,對于人物的塑造刻畫已經(jīng)達到了后人無法超越的高度。他所塑造的哈姆萊特、奧賽羅、李爾王、麥克白、羅密歐等這些經(jīng)典的人物形象,多次被搬上熒屏,這些人物不僅反映了個人的內(nèi)心世界,更是匯集了多少人生的經(jīng)驗和智慧。而這些經(jīng)典人物的形成與莎士比亞嫻熟的技巧和豐富的人生閱歷是分不開的。莎士比亞生活的英國,與資本主義迅猛發(fā)展相適應的,是文藝復興運動的蓬勃發(fā)展。人文主義思想的完全成熟,使英國文學藝術(shù)步入了無比輝煌的時代,而莎翁的戲劇為當時的時代做出了突出的貢獻,是文藝復興時期中一顆璀璨的明星。與此同時,原始積累給資產(chǎn)階級和新貴族帶來了豐富的財富與利潤,卻將廣大平民百姓推向了無盡的深淵。文藝復興的浪潮席卷英國,人文思想在思想界掀起了驚濤駭浪,不斷的滲透到社會的每個層面。之所以選擇研究這個課題,是因為莎士比亞的人物刻畫不僅僅讓我們看到了那個時代的縮影、莎翁的智慧,也在這些人物當中可以找到自己的影子,而且他刻畫這些人物形象所運用的技巧和表達方式也給我們后世留下了無法估量的寶貴財富。一、在矛盾沖突中鮮明人物性格莎翁所打造的戲劇舞臺上表現(xiàn)了廣闊的人生與社會,他自己的人生大舞臺也經(jīng)歷了起起伏伏、風風雨雨,他所創(chuàng)作的戲劇正是他一生的縮影,是悲與喜的融合。戲劇中的矛盾沖突是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與人物刻畫的導火索??梢哉f,優(yōu)秀的戲劇是在沖突中不斷形成的,矛盾沖突越尖銳,悲劇當中人物性格就越是能夠深入人心,對于人物的刻畫越為成功。所以說莎士比亞戲劇的人物刻畫往往都是放在尖銳的矛盾沖突中的,以矛盾沖突來塑造人物。(一)社會理想與社會現(xiàn)實的矛盾沖突在《哈姆萊特》這部戲劇當中,矛盾沖突最為尖銳。哈姆萊特面對的是黑暗勢力篡權(quán)奪位、殺父奪母之仇的克勞狄斯,而克勞狄斯又有一幫老臣在旁輔佐,復仇對于這個年輕的王子來說可以說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所以說這場斗爭注定是尖銳復雜的。斗爭的尖銳在于看似是年輕的王子對于篡權(quán)奪位者的報復,實際上是哈姆萊特要對于封建腐朽勢力的挑戰(zhàn),這些腐朽勢力將要守護的是自己的沒落、反人文思想的統(tǒng)治。之所以復雜是,哈姆萊特的母親卻成為了仇人的妻子,而自己心愛女子的父親也成為了仇人的幫兇。奧菲利婭的父親偷聽了哈姆萊特和他母親的對話,被哈姆萊特認為偷聽的是克勞狄斯就將偷聽之人殺死,奧菲利婭也由于自己的父親被自己所愛的殺死變得精神錯亂,奧菲利婭精神錯亂后不小心落水死亡,奧菲利婭的哥哥雷歐提斯發(fā)誓要殺了哈姆萊特為自己的父親和妹妹報仇,這件事情使得哈姆萊特又多了一個敵人而克勞狄斯又多了一個幫手,哈姆萊特的敵人越來越多,哈姆萊特的處境變得越來越危險,矛盾也變得越來越尖銳。克勞狄斯設(shè)計雷歐提斯與哈姆萊特比劍這一幕可以說是戲劇的高潮部分,克勞狄斯準備毒酒與毒劍想要置哈姆萊特于死地,但是哈姆萊特的母親卻因毒酒而死,哈姆萊特在憤怒之下用毒劍反將雷歐提斯刺死,此時的他已經(jīng)知道了克勞狄斯的陰謀,憤怒的他一劍刺死了耍弄種種陰謀、罪行累累的克勞狄斯,他自己也因毒劍而死去,戲劇的結(jié)尾以悲劇而結(jié)尾。而且在本部戲劇當中,哈姆萊特不僅僅與殘酷危險的外部環(huán)境進行著激烈的斗爭,而且在他的內(nèi)心也有激烈的矛盾沖突,在背負這些仇恨之前,他原本是一個多才無憂無慮、崇尚人文主義思想的少年,而叔父殺兄篡權(quán),母親改嫁這一切殘酷的現(xiàn)實使他陷入了無限的悲觀與絕望,對于生活充滿激情與希望的少年已不復存在,他的心里留下的只有復仇,而且與愛人立場的對立,母親的背叛,愛人因他而死亡這些現(xiàn)實對于他來說無疑使雪上加霜,使得他對生活絕望,由于立場的不同只能與愛人形同陌路,由于父親的囑托不能傷害母親只能用激烈的言語試圖喚起母親心底的良知,這些都需要有克制和理智才能很好的做到,足以體現(xiàn)哈姆萊特激烈的內(nèi)心矛盾沖突。無論是外部的矛盾還是內(nèi)心的矛盾沖突,在這些激烈的矛盾沖突下,哈姆萊特這個人物性格表現(xiàn)的鮮明突出。他是一個誠懇正直,懷有人文主義思想,敢于向邪惡勢力與封建勢力發(fā)起挑戰(zhàn)的勇敢的英雄形象。當然莎士比亞塑造的哈姆萊特這個形象也是與自己分不開的。在我們看來,莎士比亞在事業(yè)的舞臺上他所扮演的是喜劇的角色,他的成就是被后人所敬仰的;但是與此同時,在他的內(nèi)心深處仍有哈姆萊特般的惆悵、痛苦與彷徨。他的晚年看似安逸,但是他人生中的大部分年華都是在與命運與社會與人生進行著搏擊也抗爭,他的一生也同樣告訴我們:不朽的藝術(shù)史靠血汗和生命的代價換來的。同樣,不單在這部戲劇當中有社會理想和社會秩序的沖突,莎士比亞利用這種沖突表現(xiàn)人物性格也體現(xiàn)在其他戲劇當中。如在《奧賽羅》當中,奧賽羅的身上充滿了理想,他的身上有著冒險精神,追求自由愛情。在他所在的社會秩序下,推崇的是婚姻門當戶對,而他并沒有屈服于當時的社會秩序,而是勇敢的挑戰(zhàn)社會秩序,他敢于沖破勃拉班修的阻撓,勇敢的去追求屬于自己的自由平等的愛情,他依靠自己的才能而非顯耀的個人背景出入上流社會,他無視封建的禮教,敢于像舊的思想觀念、舊的勢力而挑戰(zhàn),在這里奧賽羅是一個勇敢與封建傳統(tǒng)觀念斗爭的偉大黑人形象。(二)人文主義道德與利己主義的沖突在《李爾王》中,可以說完美的詮釋了人文主義道德和資產(chǎn)階級利己主義之間的矛盾沖突。李爾的小女兒考狄利婭是正直、善良、孝順、實事求是的,可以說在一定意義是人文主義道德的模范,雖然她很善良而且從來不說假話,但是她的父親在開始卻是不相信她的,同樣實事求是、善于說真話的肯特最開始也沒有得到李爾的信賴;而另一方面,大女兒高納里爾和二女兒里根是資產(chǎn)階級利己主義的代表,高納里爾和里根都是被利益沖昏了頭腦、口是心非、陰險毒辣的,在她們的心中沒有什么是比自己的利益更為重要的,她們的漂亮話也只會在對自己有益的時候才會說出,而且她們所說出的話并不能完全兌現(xiàn),在她們看來只要不能給她們帶來利益,即使是自己的父親也不能得到她們的一絲關(guān)愛,在她們的心里親情遠不如利益來的重要。可以說,這兩種完全不同的思想矛盾沖突及其尖銳復雜。當李爾向他的三個女兒詢問對他的愛的時候,大女兒與二女兒依靠自己的巧舌如簧與欺騙、口是心非贏得了父親的信任,但是小女兒卻是實事求是的說出了自己對父親的愛,觸怒了父親使得自己兩手空空的嫁給了法國國王。但是事實并沒有像大女兒二女兒說的那么美好,當她們得到父親的財富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時候,她們并沒有做到自己承諾過的一切,高納里爾和里根裁減了李爾的一百名隨行騎士并相繼把父親趕出家門,而且還在一次戰(zhàn)役中設(shè)計將自己的妹妹和父親殺害,體現(xiàn)在資產(chǎn)階級利己主義的思想下的人們變得麻木不仁,殘忍,將親情棄之敝屣,而且在資產(chǎn)階級利益主義者的集團中,他們由于都只注重個人利益,所以內(nèi)部很不團結(jié),他們各懷鬼胎,互相利用以達到自己的目的,生活糜爛,道德敗壞。而相反方面,小女兒考狄利婭在整個矛盾沖突中的性格是非常鮮明、突出的,當她知道父親的慘境的時候,不計前嫌,懷著對父親的愛與誓死要救出父親的決心,不顧自己生命的隨夫作戰(zhàn),主持正義,和強敵決一死戰(zhàn)。在資本主義原始積累時期人文主義思想和資產(chǎn)階級利己主義之間的矛盾沖突中,他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當然也與他所處的時代有一定的聯(lián)系,莎士比亞生活的時代也就是他所創(chuàng)作的悲劇大的社會背景是橫跨英國史上兩個朝代——都鐸王朝和斯圖亞特王朝,正處于歷史重要的轉(zhuǎn)折關(guān)頭;在經(jīng)濟方面,隨著資本主義的迅猛發(fā)展,英國的經(jīng)濟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fā)展,使得那個時代的英國走在了世界的前列,經(jīng)濟繁榮,國威顯赫;在文化方面,莎士比亞悲劇創(chuàng)作的高峰時期,就是在文藝復興思潮席卷歐洲的時期。莎士比亞生活的英國,與資本主義迅猛發(fā)展相適應的,是文藝復興運動的蓬勃發(fā)展。人文主義思想的完全成熟,使英國文學藝術(shù)步入了無比輝煌的時代,而莎翁的戲劇為當時的時代做出了突出的貢獻,是文藝復興時期中一顆璀璨的明星。與此同時,原始積累給資產(chǎn)階級和新貴族帶來了豐富的財富與利潤,卻將廣大平民百姓推向了無盡的深淵。文藝復興的浪潮席卷英國,人文思想在思想界掀起了驚濤駭浪,不斷的滲透到社會的每個層面。對于莎士比亞戲劇的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在莎士比亞的悲劇當中,多個情節(jié)的穿插正是體現(xiàn)在不同在這部悲劇中我們通過對比可以看到,考狄利婭善良溫柔、孝順、正直、實事求是,她對君臣父女、丈夫妻子有符合人文主義思想的概念,在她看來,雖然有的人社會地位是不同的,但在人文主義思想中,每個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都是要受到尊重的,考狄利婭的形象正是寄托了莎士比亞人文主義思想的婦女形象。同樣在悲劇《麥克白》中,莎士比亞所塑造的麥克白的人物形象也是在這樣的沖突下鮮明起來的。起初的麥克白,是一個勇士,一個為國打了勝仗的英雄,而后來的麥克白卻變成了一個人人唾棄、禽獸不如的逆賊。麥克白本身具有人文主義精神,曾經(jīng)的他身上具備了新時代“人”的美好品質(zhì),他是一個勇敢英勇的戰(zhàn)士,是勇敢的軍人與天才統(tǒng)領(lǐng)。究竟是什么使他走向了這條不歸路?逐漸的迷失了自我?可以說是在資產(chǎn)階級爭權(quán)奪利當中,他利己主義精神戰(zhàn)勝了他身上原本具有的人文主義思想。麥克白之所以存在這樣的野心,是他聽信并相信了巫師的預言。巫師預言道他將會成為ThaneofCawdor,然后將成為蘇格蘭的國王。因為巫師的預言應驗了,所以麥克白才會認為他將成為蘇格蘭的國王。因此,他才會殺鄧肯,以這種曾經(jīng)的他不屑的手段去奪取本不屬于自己的王位。巫師的預言這是喚醒了他內(nèi)心最深處的野心和利己思想,才使得他做出了種種惡毒的行為。最開始的麥克白其實不想做這樣的事情,因為他知道即使是他作為國王也不一定會像鄧肯一樣好。但是,在他的妻子影響下,麥克白最終還是妥協(xié)了。所以,麥克白妻子對他的行為也起到了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麥克白可以說服自己是女巫的誘惑和妻子的慫恿使得他迷失自己,但是我們也不能將他的墮落完全歸結(jié)于妻子和巫師的慫恿,真正讓他迷失自我的是他內(nèi)心的利己主義。在人文主義道德和資產(chǎn)階級利己主義的沖突之下,麥克白這樣一個復雜的人物形象便鮮明的呈現(xiàn)在了我們讀者的面前。(三)人物內(nèi)心的矛盾沖突在莎士比亞筆下很多經(jīng)典的人物形象都是十分矛盾的??梢哉f這些人物形象也十分形象的反應了文藝復興時期悲劇的主要特點。最經(jīng)典的矛盾人物形象可以說是哈姆萊特這個人物了,他雖然是人文主義思想的代表人物,但是他的性格確實猶豫不決優(yōu)柔寡斷的。他這種矛盾的性格體現(xiàn)在很多的方面。一方面,他是人文主義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他是推崇人文主義的,在他的內(nèi)心深處是對封建主義深惡痛絕的,想要推翻封建主義,但是在真正的準備去實行的時候,他又懷疑自己是否有那個能力推翻封建主義,對自己十分不自信,在不斷的懷疑和否定自己。第二,在他的內(nèi)心深處是相信人生是美好的,但是在他所在的生活和所有人的生活中又不能夠否認有很多黑暗、丑惡的存在,這是不可以避免的,所以在面對這些黑暗和丑惡的時候,他又對美好的人生產(chǎn)生了懷疑,而且還發(fā)出了非常經(jīng)典的“生存還是死忙,這是個問題的疑問”。第三,在面對新的和舊的這個問題,也在他的內(nèi)心產(chǎn)生了很大的矛盾。本身的他是一個王子,所以他的身上肯定會存在封建的東西,他相信鬼神的存在,所以他的父親關(guān)于鬼魂的話影響了他,讓他產(chǎn)生了復仇的念頭。但是現(xiàn)實情況卻是作為一個人文主義思想者,不應該相信鬼神的存在,所以他對鬼魂的話又不是全然的相信,并沒有立即開始他的復仇行動,而是選擇先去調(diào)查清楚再去行動,當他證實了鬼魂的話后,他便決定于封建主義黑暗勢力同歸于盡。就是這些人物內(nèi)心的矛盾沖突也造就了莎士比亞筆下眾多經(jīng)典的人物形象。二、在行動中突顯人物形象莎士比亞筆下之所以能夠塑造這么多經(jīng)典的人物形象除了他卓越的文筆之外還有事他非常善于描寫人物的行動。莎士比亞是馳名世界的語言大師,他非常善于通過人物的行動來刻畫他們的性格。幾乎在莎士比亞的所有戲劇當中,他不僅為我們闡述了他所描寫的人物在做什么,更注重于表現(xiàn)這些主人公是怎么做的。《羅密歐與朱麗葉》是一部非常經(jīng)典的愛情悲劇,羅密歐與朱麗葉一見鐘情,他們的愛情就像火一樣的熾熱,在他們的眼里愛情能夠沖破一切的障礙。他們一旦決定了要去做什么,就會毫不猶豫。在這部悲劇中有這樣一個鏡頭,在舞會散會后,羅密歐不顧自己的危險翻墻去私會愛人朱麗葉;他們決定要私定終身,就去找勞倫斯神父秘密的為他們舉行婚禮;在新婚之夜,羅密歐大膽的悄悄進入到朱麗葉的閨房;在朱麗葉的父親強迫她嫁給自己不愛的人的時候,朱麗葉并沒有軟弱,而是毅然決然的喝下了勞倫斯神父給她的藥水,假裝死亡;但是陰差陽錯的是羅密歐并不知道朱麗葉的打算,而是在得知愛人的死訊后在朱麗葉的墓穴服毒身亡;但是當朱麗葉醒來的時候,發(fā)現(xiàn)事情并沒有按照她想的去發(fā)展,而是看到了自己的愛人死在了自己的身邊,悲痛欲絕的她用匕首殉情,釀成了一部催人淚下的悲劇。在這部悲劇中,兩個熱戀中的年輕人用他們的行動證明了他們的愛情,他們對生活的希望、即使自己的愛情是不被看好的,是被家人和社會所阻止的,他們寧可選擇死亡也不會向封建黑暗勢力所屈服,他們并沒有對于一切困難畏畏縮縮,而是既然想到了就會去做,可以為了愛情去做任何他們想要做的事情,他們正是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他們愛情的偉大與忠貞,當然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愛情也一直被后人所稱道的,他們的行為正是反映了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性格特征。在《奧賽羅》中,主人公奧賽羅和苔絲狄夢娜是相愛的,而且她們的愛情是那么的單純、忠貞,是不摻雜著任何罪惡和陰謀詭計的,在他們兩個人之間原本最不缺乏的就是信任,在奧賽羅中計之前,他對于苔絲狄夢娜對于的忠誠是毫不懷疑的,而苔絲狄夢娜也絕不相信在奧賽羅心中還有嫉妒這種情愫,但是事實卻是奧賽羅聽信了小人伊阿古捏造的苔絲狄夢娜和凱西奧通奸的謠言,奧賽羅的懷疑、嫉妒之火便被點燃,最終釀成了錯殺摯愛的悲劇。如果奧賽羅不是那么相信伊阿古,如果他能夠?qū)τ谝涟⒐拍笤斓闹{言進行核實調(diào)查的話,這場悲劇完全是有可能避免的,但是由于奧賽羅是一個完美主義者,是一個光明磊落,純樸正直、待人真誠的人,所以他不理解人性的丑惡面,對于伊阿古也是那么的信任,而且在愛情方面他追求完美,不允許有一絲一毫的欺騙和虛偽,一旦他相信了伊阿古的話,自己卻又因為性格光明磊落不會去進行調(diào)查,便一味只是聽信伊阿古帶給他的信息,相信伊阿古能夠為他查個水落石出,錯信了敵人,所以說從奧賽羅的這些行動我們可以看出,這場悲劇的形成是因為他的行為和性格所導致的。他在看待愛情,并不是像在戰(zhàn)場上那么冷靜,而是輕信別人,而且自己不會去調(diào)查與問自己的妻子,如果他能夠簡單的調(diào)查一下,詢問妻子與凱西奧之間的關(guān)系,這個悲劇也不會形成了,他的行為正是放映了他在愛情和忠貞方面的缺乏安全感,而正是這種性格做出了讓自己后悔一生的決定,所以說人物行動的刻畫正是能夠充分的反應一個人的性格特征。在《李爾王》中,當李爾逐漸年邁的時候,他不想再因為國事而煩心,所以他打算將自己的國土與財產(chǎn)分給三個女兒,但是他對于財產(chǎn)的分配并不是依賴于事實調(diào)查,而是讓三個女兒表達對他的愛有多少,大女兒高納里爾巧舌如簧,在巨大的利益面前,大表自己對于父親虛假的決心,說她愛父親“勝過自己的眼睛”。二女兒里根生怕分不到父親的財產(chǎn)也大肆吹噓自己會象姐姐一樣的愛父親,并說只有愛父親才是她“無上的幸?!?。兩個女兒都夸大了自己對于父親的情感,實際上只是為了得到更多的利益。李爾在聽完了兩個女兒對于自己的愛這些假話后,并沒有懷疑真假,而是完全相信自己的兩個女兒真的會像說的那樣愛自己,而且他也堅信自己的小女兒也會這么說。但是出乎他的意料的是,小女兒卻是和兩個姐姐完全不一樣的人,在她看來利益并沒有實事求是那么重要,在她看來財富并不是那么重要,所以她實話實說,敢于向父親說出自己的真心話,說她愛父親,也要愛她將來的丈夫,所以對于父親,她只能是付出一半的愛,因為她要把自己的愛分出一半留給自己的丈夫。李爾在聽完小女兒的話后非常的生氣,而且堅信小女兒對自己沒有愛,所以他將自己的國土和財產(chǎn)都分給了大女兒和二女兒,和坦率的小女兒卻沒有得到父親的一點財富。失望透頂?shù)男∨畠簝墒挚湛盏募藿o了法國國王。善于忠言進諫的肯特直言指出了李爾對于財富分配的錯誤,但是李爾完全聽不進去這些忠言,只是覺得肯特是再危言聳聽,一怒之下把他逐出國境。一意孤行的李爾在大女兒和二女兒那里并沒有得到想象中的待遇,而是受到冷落、欺辱,最后將他相繼趕出,流落荒野。這時遠嫁的小女兒不計前嫌,堅持要救出父親,最終卻為了父親而死去。李爾的悲劇完全是由于自己聽信讒言,剛愎自用,對大女兒和二女兒輕信和他絲毫不去靠考慮主觀和客觀的事實情況而輕率的行動所造成的。如果李爾王在分配財產(chǎn)的時候不是依賴于詢問女兒對自己的愛的方式,而是用一件事情去考驗三個女兒,也許他能夠得到真正正確的答案。能夠在最開始看清大女兒和二女兒丑惡的嘴臉,但是正是由于了他盲目分配財產(chǎn)的方式,才給了大女兒和二女兒不顧親情、加害自己父親和妹妹的機會。但是李爾王的這種行為也不是沒有根據(jù)的,正是由于他那種自負、虛榮、喜歡聽信讒言的性格才導致了他那樣的行為,最后悔不當初,釀成了無法挽回的悲劇。通過故事情節(jié)完善人物塑造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推動著戲劇人物性格的形成,在莎士比亞的戲劇當中情節(jié)的生動性和豐富性是一直為人稱道的。莎士比亞筆下的戲劇,從來都不是單調(diào)的一個故事情節(jié)貫穿始終,而是由多個故事情節(jié)穿插發(fā)展來推動戲劇一步步走向高潮,在他的戲劇當中多個情節(jié)也更能體現(xiàn)人物性格的形成過程。(一)故事情節(jié)的豐富性在作品《哈姆萊特》中,主要情節(jié)是哈姆萊特對于克勞狄斯的復仇,而輔之的次要情節(jié)是他與愛人奧菲利婭的情感糾結(jié)以及與母親喬特魯?shù)碌拿軟_突。對于殺父之仇的敵人克勞狄斯的報復自然是這部戲劇的主線,但是如果沒有與母親和愛人之間的愛恨糾葛,哈姆萊特的形象也不是那么深入人心;在《奧賽羅》中的主線情節(jié)是伊阿古捏造苔絲狄夢娜與凱西奧的奸情,最終導致苔絲狄夢娜與凱西奧的愛情悲劇,而次要情節(jié)是伊阿古謊稱能夠并假裝協(xié)助羅特利哥贏得苔絲狄夢娜的愛情以便為自己騙取大量的財富以及凱西奧和他的情婦比思卡之間的關(guān)系。在莎士比亞的悲劇之中,主要情節(jié)和次要情節(jié)都成為了人物刻畫和塑造人物性格必不可少的部分。在莎士比亞筆下能夠塑造這么多經(jīng)典的人物形象,不得不將一部分功勞歸功于在他豐富的生活經(jīng)驗和社會知識基礎(chǔ)上創(chuàng)作的生動、形象、豐富的故事情節(jié)。以矛盾沖突為基礎(chǔ)的情節(jié)是人物性格發(fā)展的歷史和形成原因。情節(jié)是由許多有因果關(guān)系的事件構(gòu)成的,戲劇的主人公在參與到一些事情當中,基本都是由于跟隨了自己的思想、邏輯,而他所參與的這些事件情節(jié)又會導致他必須要做、參與到下一情節(jié)當中,直到矛盾沖突和以矛盾沖突為基礎(chǔ)的情節(jié)結(jié)束。而在這個過程當中,隨著一個個情節(jié)的遞進與發(fā)展,人物的性格會隨著情節(jié)的發(fā)展不斷的發(fā)生著變化,在他的筆下,一個人的思想性格、感情都是隨著豐富的故事情節(jié)而不斷變化發(fā)展的,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如哈姆萊特最開始的人物性格是正直、有一絲軟弱、無憂無慮、相信人性本善的年輕王子,但是隨著他看清了殘酷的事實,參與到一個又一個的事件當中后,無憂無慮的他變成了復仇的機器,變成了一個敢于與黑暗勢力斗爭,堅持人文主義思想的勇士;在《奧賽羅》當中,、奧賽羅最開始深愛并相信著自己最愛的妻子,對待愛情和自己的妻子苔絲狄夢娜深信不疑。但是隨著伊阿古的挑撥,便逐漸懷疑善良忠誠的妻子,在伊阿古設(shè)下的重重陷阱中,他越陷越深,最后近乎瘋狂與偏執(zhí),雖然到最后他對于苔絲狄夢娜還是愛的,但是他對于妻子的恨已經(jīng)超越了愛,終于殘害了無辜的妻子,釀成了悲劇;所以說,在戲劇的結(jié)尾,人物的性格往往會不同于開始的時候,隨著一個個情節(jié)的發(fā)展,“發(fā)展著”的性格就會逐漸成形,豐富的情節(jié)與糾葛造就了人物形象的豐富性。這便是生活的邏輯,性格變化的邏輯。(二)故事情節(jié)的生動性奧賽羅原本是一個無論是誰都會將他評價為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英雄,是在戰(zhàn)場上能夠令敵人聞風喪膽的將士,在敵軍面前他能夠沉著冷靜,在戰(zhàn)場上無論面對什么樣的突發(fā)狀況都能夠應付有序。在戲劇的最開始,威尼斯的元老、苔絲狄蒙娜的父親率領(lǐng)眾人去找奧賽羅興師問罪,責問他為什么將自己的女兒“拐走”?奧賽羅能夠十分沉著冷靜的面對,他說道:“收起你們明晃晃的劍,它們沾了露水會生銹的。老先生,象您這樣年高德高的人,有什么話不可以命令我們,何必動起武來呢?”奧賽羅在這么多人,在苔絲狄蒙娜的父親面前都能夠遇事不慌、彬彬有禮、有理有據(jù)的應對。但是當聽信了伊阿古對他妻子的詆毀之后竟然能夠相信伊阿古而懷疑自己的愛人,他漸漸的懷疑自己忠貞的妻子,他懷疑妻子對他的專一,在壞人的挑撥之下,原本的愛情變得那么的脆弱,曾經(jīng)完全不知道嫉妒為何物的人竟然變得喜怒無常,開始瘋狂的嫉妒,到最后他變得瘋狂,變得失去理智,最終造成了悲劇。奧賽羅性格和情感發(fā)生的巨大變化,在不同的故事情節(jié)當中他所表現(xiàn)的性格是那么的截然不同,前后判若兩人的他正是在不同的故事情節(jié)中發(fā)生了變化。如果我們僅僅是看到了他在面臨敵人時,我們一定會相信他是一味勇敢、果敢、有責任心、有大男子氣概的將軍,但是隨著情節(jié)的不斷發(fā)展,多個故事情節(jié)的穿插,每一件事情對他的影響,導致最后的他變成了一個善妒、小心眼、聽信讒言的人,他原來對妻子是深愛著的,但是現(xiàn)在的他卻是對妻子又愛又恨,而且是恨超過了愛,終于殘酷的扼殺了善良忠貞的妻子,他的前后可以說在不同的情節(jié)當中是判若兩人的。在《哈姆萊特》中,哈姆萊特和他的殺父仇人克勞狄斯的仇恨和沖突可以說是隨著情節(jié)的不斷發(fā)展不斷激化的,而且他的性格也不斷的發(fā)生著變化,開始的他是做事情都會三思而后行的,他深刻的知道自己面對的是什么,并不是一個自己不費吹灰之力就能擊敗的人,而是一個可以說是比自己還要強大的人,所以他也深知自己如果復仇的話前面等待著他的會是一個十分艱苦的過程,所以如果能夠成功必須要要有深刻的分析和認識,但是開始與自己的敵人不斷斗智斗勇的過程當中,他又遇到了很多很多的事情種種原因約束了他,他與自己深愛女人之間的關(guān)系,還有和自己母親之間的仇恨,這些情節(jié)的發(fā)展,又深刻的影響了他,所以這時的他是迷茫的。隨著情節(jié)的不斷發(fā)展,斗爭的不斷尖銳,一件件事情的發(fā)生可以說是更加堅定了哈姆萊特的復仇之心,例如克勞狄斯以催貢賦之名將哈姆萊特派往英國,但是他的真正目的卻是在路途之中要置哈姆萊特于死地,也許在自己的復仇過程當中,受到愛人和母親的影響,他曾經(jīng)出現(xiàn)了不堅定,但是克勞狄斯的不留余地可以說是推了哈姆萊特一把,就算是為了自保,哈姆萊特也要殺死自己的仇人。復仇之路是艱難的,但是在艱難的路途當中。正是有了這些困難,才使得哈姆萊特能夠鍛煉自己的心智、自己的能力,讓自己變得強大,強大到能夠與自己的敵人相抗衡,在這個過程當中,他不斷的克服自己的軟弱心理、自己內(nèi)心的矛盾,最終他變得成熟、變得堅強,因此這是有了之前那些情節(jié)和事件的不斷推進,才使得最后他的在面對封建黑暗勢力的時候能夠更堅決、更果斷,以自己頑強的意志和自我的犧牲戰(zhàn)勝了封建黑暗勢力。結(jié)語戲劇當中的矛盾沖突、情節(jié)、行動都是密切聯(lián)系在一起的,都不可能單獨的分開,一部成功的作品,一個經(jīng)典人物形象的塑造離不開每一種藝術(shù)技巧。莎士比亞正是靈活的運用了這些藝術(shù)技巧,在他的悲劇、喜劇、歷史劇和傳奇劇中塑造了一個又一個深入人心的經(jīng)典人物形象。馬克思曾指出“英國悲劇的特點之一就是崇高和卑賤,恐怖和滑稽,豪邁與詼諧離奇古怪地混合在一起”,而在莎士比亞的悲劇當中都能找到符合崇高與卑賤、恐怖和滑稽、豪邁與詼諧這些詞語的人物形象。而且在他的悲劇當中常常還會運用到喜劇的元素,如在悲劇當中聰明、滑稽、巧舌如簧的丑角,他們的存在往往會運用自己插科打諢、譏諷的語言令讀者捧腹大笑,但是在大笑后我們往往也會看到這些小人物的悲慘,和通過這些小人物而反應出的大的社會環(huán)境或是社會最底層人們的可悲命運,莎翁的這些喜劇元素不僅沒有破壞悲劇帶給我們的沖擊,而是令我們笑中帶淚,更能對生活有敏銳的觀察,更能身臨其境的感受在那個時代的悲劇人物的悲慘命運??傊勘葋喿鳛槭澜缥暮?,他的作品不僅是那個時代和生活的縮影,讓我們在思想層面上感受到?jīng)_擊,而且在寫作技巧,人物性格的塑造和人物刻畫方面都給世界文壇留下了寶貴的財富,他的作品是文學界的至上瑰寶,值得我們付諸一生的時間去研究和借鑒。參考文獻[1]張沛哈姆雷特的問題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3[2]王維昌莎士比亞研究安徽:安徽大學出版社,1990:9[3]楊周翰莎士比亞評論匯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79[4]張泗洋莎士比亞引論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89[5]朱生豪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