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文言文閱讀基礎知識
文言實詞2025高考復習(一)五類文言實詞系統(tǒng)歸納
??嫉奈难詫嵲~主要包括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偏義復詞、詞類活用等5大類,其中對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和詞類活用的考查是重點,對偏義復詞的考查相對較少。
1.通假字
所謂通假,就是用音同或音近的字來代替本字。當實詞按字面意思理解不通的時候,可以考慮是否出現(xiàn)了通假現(xiàn)象。但是需要注意,不能胡亂代替,因為通假字往往是約定俗成的,考生要注重平時的積累。通假字的分類如下:類別釋義例句(解釋加點的詞語)通假字通用字兩個讀音相同或相近、意義也相通的字,在古代可以寫這個,也可以寫那個。
①失其所與,不<zzd>知</zzd>(
)(《燭之武退秦師》)②天生我<zzd>材</zzd>必有用(
)(《將進酒》)通“智”,明智通“才”,才干類別釋義例句(解釋加點的詞語)通假字假借字兩個讀音相同或相近、意義毫不相干的字,在古代有時也可以假借。
③旦日不可不<zzd>蚤</zzd>自來謝項王(
)(《鴻門宴》)④愿伯具言臣之不敢<zzd>倍</zzd>德也(
)(《鴻門宴》)古今字一個漢字(古字)原有幾個意義,后為區(qū)分,另造一個新字(今字)來表示其中的一個或幾個意義。⑤所以傳道<zzd>受</zzd>業(yè)解惑也(
)(《師說》)通“早”,早一些通“背”,違背通“授”,傳授推斷通假字的方法
1、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題目。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彼炻首訉O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愚公移山》)
指出下列各句中所含的通假字并解釋。(1)
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_______”通“___________”(2)
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_______”通“___________”(3)
甚矣,汝之不惠“_______”通“___________”“指”“直”;一直“反”“返”;往返“惠”“慧”;聰明(4)
河曲智叟亡以應“_______”通“___________”(5)
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_______”通“___________”“亡”“無”;沒有“隴”“壟”;高地
2.一詞多義
一詞多義現(xiàn)象在文言文中相當普遍。把握一詞多義,要注意了解詞的本義、引申義、比喻義和假借義。
(1)本義
詞的本義是詞語的本來的意義。如“兵”的本義是武器,“道”的本義是道路。
(2)引申義
詞的引申義是由其本義引申而成的新義。它和基本意義有相類似、相對立或者相關聯(lián)的關系。
如:
(3)比喻義
詞的比喻義是一個詞因比喻用法所形成的意義。它使用比喻的手法,使語言風格特殊,色彩鮮明。
如:
2、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題目。
堅銳意欲取江東,寢不能旦。陽平公融諫曰:“‘知足不辱,知止不<zzd>殆</zzd>’,自古<zzd>窮</zzd>兵極武,未有不亡者。且國家本戎狄也,正朔曾不歸之。江東雖微弱僅存,然中華正統(tǒng),天意必不絕之?!眻栽唬骸暗弁鯕v<zzd>數(shù)</zzd>,豈有常邪?惟德之所在耳。劉禪豈非漢之苗裔邪?終為魏所滅。汝所以不如吾者,正<zzd>病</zzd>此不達變通耳。”
堅素信重沙門道安,群臣使道安乘<zzd>間</zzd>進言。十一月,堅與道安同輦游于東苑,堅曰:“朕將與公南<zzd>游</zzd>吳、越,泛長江,臨滄海,不亦樂乎?”安曰:“陛下應天御世,居中土而制四維,自足以比隆堯、舜,何必櫛風沐雨,經(jīng)略遐方乎?且東南卑濕,沴氣易構,虞舜游而不歸,大禹往而不復,何足以上勞大駕也?!眻栽唬骸疤焐鸁A民而樹之君,使司牧之,朕豈敢憚勞,使彼一方獨不被澤乎!必如公言,是古之帝王皆無征伐也。”道安曰:“必不得已,陛下宜駐蹕洛陽,遣使者奉尺書于前,諸將總六師于后,彼必稽首入臣,不必親涉江、淮也?!眻圆宦?。(節(jié)選自《通鑒紀事本末·淝水之役》)
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字。(1)
殆①
知足不辱,知止不<zzd>殆</zzd>[答案]
〈形〉危險②
且燕趙處秦革滅<zzd>殆</zzd>盡之際[答案]
〈副〉近于;幾乎③
酈元之所見聞,<zzd>殆</zzd>與余同[答案]
〈副〉大概;恐怕④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zzd>殆</zzd>[答案]
〈形〉迷惑而無所得(2)
窮①
自古<zzd>窮</zzd>兵極武,未有不亡者[答案]
〈動〉窮盡;用盡②
樊將軍以<zzd>窮</zzd>困來歸丹[答案]
〈形〉不得志;不顯貴③
復前行,欲<zzd>窮</zzd>其林[答案]
〈動〉走到盡頭;尋究到底④
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zzd>窮</zzd>乏者得我與[答案]
〈形〉貧困;貧乏(3)
數(shù)①
帝王歷<zzd>數(shù)</zzd>,豈有常邪___________________②
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zzd>數(shù)</zzd>___________________③
百畝之田,勿奪其時,<zzd>數(shù)</zzd>口之家,可以無饑矣_________________④
范增<zzd>數(shù)</zzd>目項王___________________⑤
<zzd>數(shù)</zzd>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名〉命運;定數(shù)〈名〉數(shù)目;數(shù)量〈數(shù)〉幾;幾個〈副〉屢次;多次〈形〉密,與“疏”相對(4)
?、?/p>
汝所以不如吾者,正<zzd>病</zzd>此不達變通耳_____________②
<zzd>病</zzd>萬變,藥亦萬變_________________③
君之<zzd>病</zzd>在肌膚_____________④
未果,尋<zzd>病</zzd>終_____________⑤
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zzd>病</zzd>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
君子<zzd>病</zzd>無能焉___________________⑦
沉舟側畔千帆過,<zzd>病</zzd>樹前頭萬木春_____________〈名〉癥結〈名〉泛指疾病〈名〉重病〈動〉生病〈形〉疲勞;困苦不堪〈動〉擔憂;憂慮〈動〉枯萎(5)
間①
群臣使道安乘<zzd>間</zzd>進言___________________②
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zzd>間</zz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
向之所欣,俯仰之<zzd>間</zzd>,已為陳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
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zzd>間</zzd>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
彼節(jié)者有<zzd>間</zzd>,而刀刃者無厚___________________⑥
從酈山下,道芷陽<zzd>間</zzd>行_______________〈名〉機會;空子〈名〉中間;當中。指處于一定的空間和時間里〈名〉期間;年間。指時間〈量〉房屋的最小單位〈名〉間隙;空隙〈名〉抄小道⑦
遂與外人<zzd>間</zzd>隔___________________⑧
讒人<zzd>間</zzd>之,可謂窮矣_____________⑨
肉食者謀之,又何<zzd>間</zzd>焉___________________⑩
中<zzd>間</zzd>力拉崩倒之聲___________________(6)
游①
朕將與公南<zzd>游</zzd>吳、越_____________②
<zzd>游</zzd>魚細石,直視無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動〉間隔;隔離〈動〉離間〈動〉參與;介入〈動〉交雜;夾雜〈動〉游玩〈動〉人或動物在水里行動〈動〉出游;游說〈動〉交往〈動〉特指請教學問〈動〉考察,學習③
孔子東<zzd>游</zzd>___________________④
秦時與臣<zzd>游</zzd>,項伯殺人,臣活之_____________⑤
又患無碩師名人與<zzd>游</zzd>_____________________⑥
<zzd>游</zzd>于三輔___________________【參考譯文】苻堅一心想要奪取江東,每天都睡不到天亮。陽平公苻融勸諫道:“‘知道滿足就不會受到恥辱,知道止步就不會遇到危險’,自古以來,窮兵黷武的人,沒有一個不滅亡的。況且我們國家本來是戎狄民族建立的,正統(tǒng)的地位不屬于我們。江東雖然衰弱殘存,但它是中華正統(tǒng)所在,天意一定不會滅亡他。”苻堅說:“帝王的歷數(shù),怎會一成不變?只歸屬有德行的人而已。劉禪難道不是漢朝的后裔嗎?最終被魏國滅亡。你之所以不如我,癥結就在于你不懂變通罷了?!避迗砸幌蛐湃尉粗厣说腊?群臣請道安尋找機會進言規(guī)勸。十一月,苻堅和道安同坐輦車在東苑游覽。苻堅說:“我將與您南游吳、越之地,泛舟長江,臨觀滄海,不也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嗎?”道安說:“陛下順應天意統(tǒng)御全國,居住在中原,控制著四方,盛況足以和堯、舜相比,何必在外辛苦奔波,謀取遠方呢?況且東南地勢低洼潮濕,瘴氣容易積聚生成,虞舜到那里巡游而不能回還,大禹到那里巡狩而不能復返,哪里值得煩勞您的大駕呢?!避迗哉f:“上天造就民眾而為他們樹立君主,使君主統(tǒng)治他們,我豈敢害怕操勞,使東南一方的百姓唯獨得不到恩澤呢!一定如您所說的那樣,那么古時的帝王就沒有征伐之事了?!钡腊舱f:“一定要出征的話,陛下最好駐扎在洛陽,派遣使者手執(zhí)尺牘在前,各位大將總領六軍在后,他們一定會跪下投降稱臣的,不必親自渡過長江、淮河?!避迗圆宦?。
3.古今異義
古今異義是指詞語的古今字形相同而意義和用法不同。這種意義和用法的差異是在語言的演變過程中形成的,大致包括詞義擴大、詞義縮小、詞義轉移、詞義強化、詞義弱化、感情色彩變化等六種。類別闡釋示例詞義擴大古義范圍小于今義范圍?!爸袊?,古義指“中原地區(qū)”,今義指“整個中國”。詞義縮小古義范圍大于今義范圍,今義一般包含在古義之中?!肮取保帕x是糧食作物的總稱,故有“五谷”“百谷”之說;今義在北方專指“小米”,在南方專指“稻谷”。類別闡釋示例詞義轉移詞義由表示甲事物變?yōu)楸硎疽沂挛铩!澳_”,古義指“小腿”,現(xiàn)在專指“足”。詞義強化同樣的詞語,在古代表示的語義較弱,在現(xiàn)代表示的語義增強?!靶浴?,古義是“揚言”,今義是“宣告、聲明”。類別闡釋示例詞義弱化同樣的詞語,在古代表示的語義較強,在現(xiàn)代表示的語義較弱?!安 ?,古代的基本義是“重病”,輕微的病一般用“疾”;而現(xiàn)代漢語中,只要是生理上或心理上發(fā)生的不正常的狀態(tài),都通稱為“病”,不再單純地表示“重病”這個意思。感情色彩變化詞語在使用過程中,感情色彩發(fā)生了變化?!胺暧?,古義是“迎接;對面相逢”,中性詞;今義是“迎合”,貶義詞。
(例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題目。
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zzd>易</zzd>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zzd>雖然</zzd>,受地于先王,愿終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悅。安陵君<zzd>因</zzd>使唐雎使于秦。秦王謂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且秦滅韓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唐雎對曰:“否,非若<zzd>是</zzd>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zzd>直</zzd>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謂唐雎曰:“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雎對曰:“臣未嘗聞也?!鼻赝踉唬骸疤熳又?,伏尸百萬,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zzd>搶</zzd>地爾?!碧砌略唬骸按擞狗蛑玻鞘恐?。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fā),<zzd>休</zzd>祲降于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蓖Χ?。秦王色<zzd>撓</zzd>,長<zzd>跪</zzd>而<zzd>謝</zzd>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諭矣: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保ā短砌虏蝗枋姑罚?/p>
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1)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zzd>易</zzd>安陵[答案]
交換(2)
<zzd>雖然</zzd>,受地于先王[答案]
即使這樣(3)
安陵君<zzd>因</zzd>使唐雎使于秦[答案]
于是(4)
非若<zzd>是</zzd>也[答案]
這樣,如此(5)
豈<zzd>直</zzd>五百里哉[答案]
只是(6)
以頭<zzd>搶</zzd>地爾[答案]
碰,撞(7)
<zzd>休</zzd>祲降于天[答案]
吉祥(8)
秦王色<zzd>撓</zzd>[答案]
屈服(9)
長<zzd>跪</zzd>而<zzd>謝</zzd>之曰[答案]
古時一種把腰挺直的坐姿道歉
4.偏義復詞
偏義復詞是指由兩個意義相近或相對的語素構成,而詞義偏在其中一個語素上,另一個語素只起陪襯作用。雖然偏義復詞在古漢語中較少出現(xiàn),但如果不了解、掌握它,就會造成閱讀的障礙。
偏義復詞具有臨時、動態(tài)、借用的性質,因此一定要借助語境判斷。推斷技巧示例弄清兩個語素的構成方式意義相近“我有親父兄,性行暴如雷”(《孔雀東南飛并序》)中的“父兄”,偏義在“兄”,“父”是襯字。意義相對“緣溪行,忘路之遠近”(《桃花源記》)中的“遠近”,偏義在“遠”,“近”是襯字。在語境中辨別“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鴻門宴》)中的“出入”,結合前文的語境可知其偏指“入”。從語法角度分析“晝夜勤作息,伶俜縈苦辛”(《孔雀東南飛并序》)中的“作息”,結合句中的“勤”分析,與之搭配的應是“作”而不是“息”,由此可判定“作息”偏指“作”。C
(例4)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題目。
竇群,字丹列,扶風平陵人。憲宗即位,轉膳部員外郎、兼侍御史知雜,出為唐州刺史。節(jié)度使于由頁素聞其名,既謁見,群危言激切,由頁甚悅,奏留充山南東道節(jié)度副使、檢校兵部郎中、兼御史中丞,賜紫金魚袋。宰相武元衡、李吉甫皆愛重之,召入為吏部郎中。元衡輔政,舉群代己為中丞。群奏刑部郎中呂溫、羊士諤為御史,吉甫以羊、呂<zzd>險躁</zzd>,持之數(shù)日不下,群等<zzd>怒怨</zzd>吉甫。群性狠戾,頗復<zzd>恩仇</zzd>,臨事不顧<zzd>生死</zzd>。是時征入,云欲大用,人皆懼駭,聞其卒方安。(節(jié)選自《舊唐書·竇群傳》)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吉甫以羊、呂<zzd>險躁</zzd>
險躁:輕薄浮躁
B.群等<zzd>怒怨</zzd>吉甫
怒怨:怨恨C.群性狠戾,頗復<zzd>恩仇</zzd>
恩仇:恩澤和仇恨
D.臨事不顧<zzd>生死</zzd>
生死:死的危險[解析]
A是同義復詞,從上下文看,應該是形容二人性格方面的不足,“躁”是“浮躁”的意思,“險”有“冒險,犯險”的意思,都指性格不穩(wěn)重,即“輕薄浮躁”。該項解釋正確。B是同義復詞,從前文看,任命被李吉甫壓下,竇群等人心里當然不高興?!芭笔恰鞍l(fā)怒”的意思,“怨”有“怨恨”的意思,二者意思相近。該項解釋正確。C是偏義復詞,“頗復恩仇”中的“復”是“報復”的意思,因此“恩仇”一詞更偏向“仇”,即“仇恨”的意思。該項解釋不正確。D是偏義復詞,“生死”更偏向“死”,即不顧及自己會遭遇“死的危險”。該項解釋正確?!緟⒖甲g文】
竇群,字丹列,扶風平陵人。憲宗即位,(竇群)轉任膳部員外郎、兼任侍御史并掌御史臺雜事,出任唐州刺史。節(jié)度使于由頁一直知道他的名聲,謁見時,竇群言語率直激切,于由頁很高興,上奏讓他留下來充任山南東道節(jié)度副使、檢校兵部郎中、兼御史中丞,賜給紫衣金魚袋。宰相武元衡、李吉甫都親近器重竇群,召他入朝任吏部郎中。武元衡任宰相,舉薦竇群代替自己任御史中丞。竇群上奏舉薦刑部郎中呂溫、羊士諤任御史,李吉甫認為羊士諤、呂溫輕薄浮躁,壓下任命之事好多天不下達,竇群等人因此憤怒并怨恨李吉甫。竇群性情狠毒暴戾,特能計較恩仇,遇事不顧生死。這次被征入朝,傳說是要重用他,因此人們都很恐懼,聽說他死了這才安下心來。
5.詞類活用
(1)名詞活用為動詞
在現(xiàn)代漢語中,名詞是不能直接帶賓語的,但在文言文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名詞直接帶賓語的現(xiàn)象,這就是名詞活用為動詞?;钣靡院?,名詞變成了動詞,在翻譯時應把活用的名詞翻譯為相應的動詞。類型例句(解釋加點的詞語)名詞本來不能帶補語,但有時帶了補語,就可能活用為動詞。
①沛公<zzd>軍</zzd>(于)霸上。(《鴻門宴》)軍:_______駐扎類型例句(解釋加點的詞語)名詞+名詞,非并列修飾關系,且無謂語,一般前一個名詞活用為動詞。
②<zzd>籍</zzd>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鴻門宴》)籍:_______名詞+代詞,這時名詞一般活用為動詞。
③<zzd>名</zzd>之者誰?太守自謂也。(《醉翁亭記》)名:_______副詞(能愿動詞)+名詞,這時名詞活用為動詞。
④左右欲<zzd>刃</zzd>相如。(《廉頗藺相如列傳》)刃:_____登記命名殺類型例句(解釋加點的詞語)助詞“所”后面的名詞活用為動詞。
⑤置人所<zzd>罾</zzd>魚腹中。(《陳涉世家》)罾:_________古代漢語中,不僅普通名詞能活用為動詞,方位名詞也常?;钣脼閯釉~。
⑥<zzd>下</zzd>江陵,順流而<zzd>東</zzd>也。(《赤壁賦》)下:_______東:___________用網(wǎng)捕攻下向東進軍
(例5)、把下面的文言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shù)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huán),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節(jié)選自《送東陽馬生序》)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學舍的求學者都穿著華麗的絲綢衣服,戴著有紅色帽帶、飾有珍寶的帽子,在腰間佩戴著白玉環(huán),左邊帶著刀,右邊備有香囊,光彩鮮明,如同神人。(這里“腰”是名詞用作動詞,“在腰間佩戴”的意思)
(2)形容詞活用為動詞類型例句(解釋加點的詞語)形容詞如果帶了賓語,又沒有使動、意動的意味,一般活用為動詞。
①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素<zzd>善</zzd>留侯張良。(《鴻門宴》)善:_____________形容詞在“所”字后面,活用為動詞。
②向之所<zzd>欣</zzd>,俯仰之間,已為陳跡。(《蘭亭集序》)欣:_______形容詞放在“可”等能愿動詞后面,活用為動詞。
③則秦未可<zzd>親</zzd>也。(《荊軻刺秦王》)親:_______形容詞放在某些副詞之后,也往往活用為動詞。
④不知東方之既<zzd>白</zzd>。(《赤壁賦》)白:___________與……交好喜愛親近顯出白色
(例6)把下面的文言短文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則再逐于魯,削跡于衛(wèi),窮于齊,圍于陳蔡,不容身于天下。子之道豈足貴邪?世之所高,莫若黃帝,黃帝尚不能全德,而戰(zhàn)涿鹿之野,流血百里。堯不慈,舜不孝,禹偏枯,湯放其主,武王伐紂,文王拘羑里。此六子者,世之所高也。(節(jié)選自《莊子·盜跖》)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而兩次被趕出魯國,被禁止居留在衛(wèi)國,在齊國陷入窮途末路的境地,在陳國和蔡國之間被圍困,在天下沒有容身之處。你宣揚的道有什么可貴呢?世上所推崇的,沒有超過黃帝的,黃帝尚且不能保持高尚的自然德行,而在涿鹿的郊野作戰(zhàn),流血百里。堯不慈愛,舜不孝順,禹半身不遂,湯流放他的國君,武王討伐商紂王,文王被囚禁在羑里。這六個人,都是世人所推崇的。
(3)動詞、形容詞活用為名詞類型例句(解釋加點的詞語)動詞活用為名詞當動詞在句中具有明顯的表示人與事物的意義時,即活用為名詞。
它一般處在句中主語或賓語的位置,有時前面有“其”或“之”字。在翻譯時,應把活用的動詞翻譯為相應的名詞。
①蓋其又深,則其<zzd>至</zzd>又加少矣。(《游褒禪山記》)至:___________到達的人類型例句(解釋加點的詞語)形容詞活用為名詞形容詞用在“其”或“之”字后面充當中心語時,活用為名詞。
②郯子之徒,其<zzd>賢</zzd>不及孔子。(《師說》)賢:_______形容詞作主語、賓語時,活用為名詞。
③若夫乘天地之<zzd>正</zzd>,而御六氣之辯。(《逍遙游》)正:_______賢能正道
(例7)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題目。
《書》記皋陶之說曰:“罪疑惟輕,功疑惟重?!贬屨咴唬骸靶桃筛捷p,賞疑從重,忠厚之至也!”夫有大罪者,其刑薄則不必當罪;有細功者,其賞厚則不必當功。然所以為忠厚之至者,何以論之?夫圣人之治也,自閨門、鄉(xiāng)黨至于朝廷皆有教,以率天下之善,則有罪者易以寡也;自小者、近者至于遠大皆有法,以成天下之務,則有功者易以眾也。以圣神淵懿之德而為君于上,以道德修明之士而為其公卿百官于下,以上下交修而盡天下之謀慮,以公聽并觀而盡天下之情偽。(節(jié)選自曾鞏《刑賞論》)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
夫圣人之治也,自閨門、鄉(xiāng)黨至于朝廷皆有教,以率天下之善,則有罪者易以寡也。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以上下交修而盡天下之謀慮,以公聽并觀而盡天下之情偽。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圣人治理天下,從家庭、鄉(xiāng)里到朝廷都有教化,來帶領天下的善行,那么犯罪的人就會減少。用君臣相互匡助的做法來想盡天下的謀慮,通過多方面聽取意見和觀察事物來辨明天下事情的真假?!窘馕觥?1)句中的“善”為形容詞活用為名詞,意思是“善行”。(2)句中的“修”為動詞活用為名詞,意思是“匡助的做法”。【參考譯文】《尚書》中記載皋陶的說法:“罪行輕重有可疑時,寧可從輕處置;功勞大小有可疑時,寧可從重獎賞?!苯忉尩娜?孔安國)說:“處罰有可疑時要從輕處罰,獎賞有可疑時要從重獎賞,這是賞罰忠厚到了極點啊!”(但是)那些犯了大罪的人,如果處罰輕就不一定能與罪行相抵;那些功勞小的人,如果獎賞重就不一定能與功勞相稱。然而為什么還要做到賞罰忠厚到極點,用什么來解釋它呢?圣人治理天下,從家庭、鄉(xiāng)里到朝廷都有教化,來帶領天下的善行,那么犯罪的人就會減少;從小事、身邊的事以至于國家大事都有法度,來完成天下的事業(yè),那么立功的人就會增多。在上用圣神深邃美好的德行來做君主,在下用道德整飭清明的士人做公卿百官,用君臣相互匡助的做法來想盡天下的謀慮,通過多方面聽取意見和觀察事物來辨明天下事情的真假。
(4)名詞作狀語
現(xiàn)代漢語中,普通名詞是不能直接修飾謂語動詞作狀語的;而古代漢語中,普通名詞直接作狀語是相當普遍的現(xiàn)象。謂語前面的名詞如果不是主語,則必然活用作了狀語。類型例句(解釋加點的詞語)表示動作行為的狀態(tài),翻譯時需在活用的名詞前加一“像”字。
①常以身<zzd>翼</zzd>蔽沛公。(《鴻門宴》)翼:_____________像翅膀一樣類型例句(解釋加點的詞語)表示動作行為所涉及的工具與方式,翻譯時要在活用的名詞前加上介詞“用”。
②<zzd>箕畚</zzd>運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箕畚:___________________用箕畚裝(土石)類型例句(解釋加點的詞語)表示動作行為的時間,這一類名詞均為時間名詞。在翻譯時比較靈活,可加介詞“每”,也可將名詞重疊后在前邊加“一”,還可譯為“一……比……”等。
③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zzd>日</zzd>篤。(《陳情表》)日:___________表示動作行為的方位或地點。這一類名詞均為方位名詞,翻譯時可在活用的名詞前加上“向”“到”或“對”“在”“從”一類的介詞。
④<zzd>上</zzd>食埃土,<zzd>下</zzd>飲黃泉。(《勸學》)上:_______下:_______一天天地向上向下類型例句(解釋加點的詞語)表示對人的態(tài)度。翻譯時需加上“像對待……一樣”。
⑤君為我呼入,吾得<zzd>兄</zzd>事之。(《鴻門宴》)兄:_________________像對待兄長一樣
(例8)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題目。
六年,董卓之亂,以操為驍騎校尉。操變易姓名,間行東歸,過中牟,為亭長所疑,執(zhí)詣縣。時縣已被卓書,唯功曹心知是操,以世方亂,不宜拘天下雄俊,因白令釋之。操至陳留,散家財,合兵得五千人。(節(jié)選自《通鑒紀事本末·曹操篡漢》)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
操變易姓名,間行東歸,過中牟,為亭長所疑,執(zhí)詣縣。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改名換姓,從小道向東歸去,經(jīng)過中牟時,一位亭長認為他形跡可疑,就把他抓起來送到縣里。(2)
時縣已被卓書,唯功曹心知是操,以世方亂,不宜拘天下雄俊,因白令釋之。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當時縣里已經(jīng)收到董卓追捕曹操的公文,只有縣功曹知道是曹操,但他認為當此天下大亂之際,不應該拘捕英雄豪杰,所以就勸說縣令放了曹操?!窘馕觥?1)間行:從小道走。東歸:往東歸去。“間”“東”均為名詞作狀語。(2)被:接到,收到。雄俊:英雄豪杰。白:勸說,稟告?!緟⒖甲g文】
漢靈帝中平六年,董卓之亂時,曹操被任命為驍騎校尉。董卓控制朝政后,曹操改名換姓,從小道向東歸去,經(jīng)過中牟時,一位亭長認為他形跡可疑,就把他抓起來送到縣里。當時縣里已經(jīng)收到董卓追捕曹操的公文,只有縣功曹知道是曹操,但他認為當此天下大亂之際,不應該拘捕英雄豪杰,所以就勸說縣令放了曹操。曹操到了陳留后,變賣家產(chǎn)去招兵買馬,招募了一支五千人的軍隊。
(5)使動用法
所謂使動用法,是指謂語中心詞具有“使賓語怎么樣”的意思。類型例句(解釋加點的詞語)動詞的使動用法動詞的使動用法一般只限于不及物動詞。不及物動詞本來不帶賓語,用于使動時,后面就可以帶賓語。
①<zzd>舞</zzd>幽壑之潛蛟,<zzd>泣</zzd>孤舟之嫠婦。(《赤壁賦》)舞:_____________泣:_____________
②項伯殺人,臣<zzd>活</zzd>之。(《鴻門宴》)活:_____________使……起舞使……哭泣使……活命類型例句(解釋加點的詞語)形容詞的使動用法形容詞使賓語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了這個形容詞所表示的性質或狀態(tài)。③于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zzd>愚</zzd>黔首。(《過秦論》)愚:_____________
④臣請<zzd>完</zzd>璧歸趙。(《廉頗藺相如列傳》)完:_____________名詞的使動用法名詞使賓語怎么樣。
⑤先破秦入咸陽者<zzd>王</zzd>之。(《鴻門宴》)王:_____________方位名詞使賓語代表的人或事物按照這個方位名詞所表示的方位行動。
⑥徐孺<zzd>下</zzd>陳蕃之榻。(《滕王閣序》)下:_____________使……愚昧使……完好使……為王使……放下
(例9)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題目。
上問侍臣:“創(chuàng)業(yè)與守成孰難?”房玄齡曰:“草昧之初,與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創(chuàng)業(yè)難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艱難,失之于安逸,守成難矣!”上曰:“玄齡與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創(chuàng)業(yè)之難。征與吾共安天下,??烛溕萆诟毁F,禍亂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難。然創(chuàng)業(yè)之難,既已往矣;守成之難,方當與諸公慎之?!毙g等拜曰:“陛下及此言,四海之福也。”(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唐紀》)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
草昧之初,與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創(chuàng)業(yè)難矣!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國家開始創(chuàng)立時,(我們)與各路英雄一起角逐爭斗而后使他們臣服,創(chuàng)業(yè)難?。。?)
征與吾共安天下,??烛溕萆诟毁F,禍亂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難。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魏征協(xié)助我一起安定天下,常常擔心在富貴的時候滋生驕奢,在疏忽的時候發(fā)生禍亂,所以懂得保持成就的艱難?!窘馕觥?1)句中的“臣”為名詞的使動用法,“使……臣服”。(2)句中的“安”為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安定”?!緟⒖甲g文】
唐太宗問身邊的大臣:“創(chuàng)業(yè)與保持成就哪個難?”房玄齡回答說:“國家開始創(chuàng)立時,(我們)與各路英雄一起角逐爭斗而后使他們臣服,創(chuàng)業(yè)難啊!”魏征說:“自古以來的帝王,沒有不是從艱難境地取得天下的,又于安逸中失掉天下,保持成就難啊!”太宗說:“玄齡協(xié)助我共同打江山,歷經(jīng)百戰(zhàn),九死一生,所以體會到創(chuàng)業(yè)的艱難。魏征協(xié)助我一起安定天下,常常擔心在富貴的時候滋生驕奢,在疏忽的時候發(fā)生禍亂,所以懂得保持成就的艱難。然而創(chuàng)業(yè)的艱難,已經(jīng)成為往事;保持成就的艱難,正應當與諸位謹慎對待?!毙g等人拜了拜說:“陛下說這一番話,是天下百姓的福氣啊?!?/p>
(6)意動用法
所謂意動用法,就是主觀上認為賓語怎么樣,或把賓語當作什么。一般可以譯為“以……為……”或“認為……是……”或“把……當作……”。意動用法主要有形容詞的意動用法和名詞的意動用法。代詞有時也有意動用法。動詞一般沒有意動用法。類型例句(解釋加點的詞語)形容詞的意動用法表示認為賓語所代表的事物具有這個形容詞所表示的某種性質。
①<zzd>渺</zzd>滄海之一粟.(《赤壁賦》)渺:_______________
②而<zzd>恥</zzd>學于師。(《師說》)恥:_______________以……為渺小以……為恥辱類型例句(解釋加點的詞語)名詞的意動用法主語把賓語看成這個名詞所表示的人或事物。
③<zzd>侶</zzd>魚蝦而<zzd>友</zzd>麋鹿。(《赤壁賦》)侶:_________________友:_________________
④吾從而<zzd>師</zzd>之。(《師說》)師:_____________把……當作伴侶把……當作朋友以……為師
例10、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題目。
漢靈帝中平元年。曹操父嵩為中常侍曹騰養(yǎng)子,不能審其生出本末,或云夏侯氏子也。操少機警,有權數(shù),而任俠放蕩,不治行業(yè),世人未之奇也,唯太尉橋玄及南陽何颙異焉。玄謂操曰:“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颙見操,嘆曰:“漢家將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毙^操曰:“君未有名,可交許子將?!弊訉⒄?,訓之從子劭也,好人倫,多所賞識,與從兄靖俱有高名,好共核論鄉(xiāng)黨人物,每月輒更其品題,故汝南俗有“月旦評”焉。嘗為郡功曹,府中聞之,莫不改操飾行。曹操往造劭而問之曰:“我何如人?”劭鄙其為人,不答。操乃劫之,劭曰:“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辈俅笙捕ァ?/p>
(節(jié)選自《通鑒紀事本末·曹操篡漢》)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
操少機警,有權數(shù),而任俠放蕩,不治行業(yè),世人未之奇也,唯太尉橋玄及南陽何颙異焉。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從小就非常機智靈敏,有謀略,喜歡行俠仗義,放蕩不羈,也不治理家庭產(chǎn)業(yè),當時人們只把他當成一般人看待,只有太尉橋玄和南陽名士何颙對他另眼看待。(2)
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下將要大亂,沒有才能出眾的英雄豪杰是不能使天下安寧的。能使天下安寧的,恐怕就是你了。【解析】(1)“奇”,意動用法,“以……為奇”;“異”,意動用法,“以……為異”。(2)“安”,使動用法,“使……安寧”?!緟⒖甲g文】
漢靈帝中平元年。曹操的父親曹嵩是宦官首領中常侍曹騰的養(yǎng)子,但曹嵩原來的出身姓氏已經(jīng)無法確定,有人說他是夏侯家的孩子。曹操從小就非常機智靈敏,有謀略,喜歡行俠仗義,放蕩不羈,也不治理家庭產(chǎn)業(yè),當時人們只把他當成一般人看待,只有太尉橋玄和南陽名士何颙對他另眼看待。橋玄對曹操說:“天下將要大亂,沒有才能出眾的英雄豪杰是不能使天下安寧的。能使天下安寧的,恐怕就是你了。”何颙見到曹操,感嘆說:“漢朝將要滅亡,能使天下安定的,一定是這個人?!睒蛐Σ懿僬f:“你現(xiàn)在還沒有名氣,可以和許子將結交?!痹S子將就是許訓的侄子許劭,他有知人之明,發(fā)現(xiàn)過不少的人才,和堂兄許靖都很有聲望,他們經(jīng)常在一起評論本地人士,每月更換一次評論內容,因此汝南地方有“月旦評”的風俗。許劭曾經(jīng)擔任郡功曹,太守府中官吏聽說他任職后,都不敢為非作歹。曹操去拜見許劭,問他:“我是個什么樣的人?”許劭鄙視曹操的為人,閉口不答。曹操威脅他,許劭才說:“你在天下太平昌盛的時候是一位才能出眾的賢臣,在天下大亂的時候是一位足智多謀的奸雄。”曹操聽后很高興地回去了。
(7)其他類型的詞類活用
文言文中很多詞類皆可活用。因此,考生除了重點掌握以上六種活用類型外,還應關注以下三種時有出現(xiàn)的活用類型。類型例句(解釋加點的詞語)為動用法為動用法就是動詞、形容詞、名詞帶賓語,含有“為了賓語怎么樣”的意味,可譯為“為……”。動詞的為動用法。
①等死,<zzd>死</zzd>國可乎?(《陳涉世家》)死:_____________形容詞的為動用法。
②后人<zzd>哀</zzd>之而不鑒之。(《阿房宮賦》)哀:_____________為……而死為……而哀類型例句(解釋加點的詞語)為動用法為動用法就是動詞、形容詞、名詞帶賓語,含有“為了賓語怎么樣”的意味,可譯為“為……”。名詞的為動用法。
③是使民養(yǎng)生<zzd>喪</zzd>死無憾也。(《寡人之于國也》)喪:_________________數(shù)詞用作動詞、形容詞
④六王畢,四海<zzd>一</zzd>。(《阿房宮賦》)一:_______
⑤用心<zzd>一</zzd>也。(《勸學》)一:_______為……辦理喪事統(tǒng)一專一
例11、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題目。
索人不勞,使人不佚,而桓公曰“勞于索人,佚于使人”者不然。且桓公得管仲又不難。管仲不死其君而歸桓公,鮑叔輕官讓能而任之,桓公得管仲又不難,明矣。已得管仲之后,奚遽易哉?管仲非周公旦。周公旦假為天子七年,成王壯,授之以政,非為天下計也,為其職也。夫不奪子而行天下者,必不背死君而事其讎;背死君而事其讎者,必不難奪子而行天下;不難奪子而行天下者,必不難奪其君國矣。(節(jié)選自《韓非子·難二》)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
管仲不死其君而歸桓公,鮑叔輕官讓能而任之。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管仲不為他的主子公子糾殉身而歸順齊桓公,鮑叔不看重自己的職位而讓給有才能的管仲擔任。(2)
夫不奪子而行天下者,必不背死君而事其讎。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夠不篡奪幼君的君位而去治理天下的人,必定不肯背叛已死的君主去侍奉他的仇敵。【解析】(1)“死”,為動用法,“為……而死”;“輕”,形容詞作動詞,看輕。(2)“讎”,形容詞作名詞,“仇敵”?!緟⒖甲g文】
發(fā)現(xiàn)人才不辛勞,使用人才不輕松,而齊桓公卻說“發(fā)現(xiàn)人才費力,使用人才安逸”,這話不對。況且齊桓公得到管仲并不困難。管仲不為他的主子公子糾殉身而歸順齊桓公,鮑叔不看重自己的職位而讓給有才能的管仲擔任,齊桓公得到管仲并不難,是很明白的。已經(jīng)得到管仲之后,哪里就很容易呢?管仲并不是周公旦。周公旦代行天子的職務七年,成王長大成人后,他便把政權交給成王,周公旦不是為自己得到天下著想,而是為了盡自己的職責。能夠不篡奪幼君的君位而去治理天下的人,必定不肯背叛已死的君主去侍奉他的仇敵;背叛已死的君主而去侍奉他的仇敵的人,一定不難于奪取幼君的君位而統(tǒng)治天下;不難于奪取幼君的君位而統(tǒng)治天下的人,一定不難于奪取他的君主的國家。(二)推斷文言實詞五種常用技法
1.字形推斷法
漢字本是表意性質的,從字形可以推知字義,雖歷經(jīng)演變,但表意的功能并沒有喪失,漢字本身即為理解詞義的已知條件之一。因此,對字形結構(主要是象形字、會意字和形聲字)的分析可以幫助我們探究字的意義。
如“檣櫓”,“櫓”是常見字,是木制的船具;“檣”從“木”,與“櫓”聯(lián)合成詞,可知“檣”也是木制的船具。
常見形旁的詞義指向:形旁從“刂(刀)、弓、矛、戈、斤(斧)、殳(shū)”者與兵器有關;從“馬、牛、羊、豕、犭、鳥、蟲”者與動物有關;從“讠(言)、辶(走)、忄(心)、彳(行)”者與人的行為有關。其他還有:禾—五谷、貝—金錢、皿—器具、纟—絲麻、宀—房舍、求—毛皮、隹(zhuī)—鳥雀、冖—籠罩、歹—死亡、月—肉、頁—首、自—鼻、目—眼、尸—身體……
如:
①余自齊安舟行適臨汝
適:從“辶(走)”,表行走之意。
②振長策而御宇內
策:從“竹”,與竹條有關,意思是“(竹質)馬鞭”。
③不刊之論
刊:從“刂(刀)”,與刀有關。
④彀者十萬人
彀:與“弓”有關,可推知“彀者”是“弓箭手”的意思。
⑤泣孤舟之嫠婦
嫠:和“女”有關,是“寡婦”的意思。
⑥方其系燕父子以組
組:以“纟”為偏旁,可知和繩索有關,前面有“系(捆綁)燕父子”,由此可以推知“組”的意思為“帶子、繩索”。
(例1)根據(jù)字形推斷法推斷下面句子中加點字的意思。①何心獨<zzd>饗</zzd>白<zzd>粲</zzd>。(《宋書·孝義傳》)②令<zzd>劓</zzd>之,無使逆命。(《戰(zhàn)國策·楚四》)③君徑<zzd>造</zzd>袁所寓之法華寺。(梁啟超《譚嗣同》)④道皆砌石為<zzd>磴</zzd>,其級七千有余。(姚鼐《登泰山記》)⑤豐則貴<zzd>糴</zzd>,歉則賤<zzd>糶</zzd>。(《資治通鑒》)⑥刑天舞干<zzd>戚</zzd>。(陶淵明《讀山海經(jīng)〈其十〉》)①“饗”右邊是“食”,意思為“食用,享受”?!棒印毕逻吺恰懊住?,意思是“米一類的東西”。②“劓”左邊與鼻子有關,右邊與刀有關,意思是“割掉鼻子”。③“造”的義符為“辶”,意思是“到、去”。④“磴”形旁為“石”,意思是“石階”。⑤“糴”上“入”下“米”,意思是“買入糧食”;“糶”上“出”下“米”,意思是“賣出糧食”。⑥“戚”形旁為“戈”,意思是“一種兵器(斧子)”。
2.結構推斷法
文言文中,排比句、對偶句、并列詞句對舉的語言現(xiàn)象很多。在對舉句中,位置對稱的詞語一般詞性相同,詞義相近、相反或相對,因此,通過對已知詞語的詞義、詞性進行分析,就可以推斷未知詞語的詞義、詞性。
(1)借助同義詞語推斷法
在文言文中,意思相同或相近的兩個詞連用,表達同一個意思。考生可以借助常用實詞的詞義來推斷另一個較為生僻的實詞的詞義。
①“陛下亦宜自謀,以咨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出師表》)句中“諏”與“咨”同義,咨詢。
②“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保ā蹲勇?、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句中“師”“旅”、“饑”“饉”意思相近。師旅:古時軍隊的編制以二千五百人為一師,五百人為一旅,后因以泛稱軍隊。饑饉:災荒,因為糧食歉收等引起的食物嚴重缺乏的狀況,其中谷不熟為饑,蔬不熟為饉。
(2)借助反義詞語推斷法
在文言文中,還經(jīng)常出現(xiàn)意思相反或相對的兩個詞連用,表達相反或相對的意思??忌梢越柚粋€實詞的詞義來推斷另一個實詞的詞義。
①“阡陌交通,雞犬相聞。”(《桃花源記》)句中“阡”與“陌”反義,司馬貞《史記索隱》引《風俗通》:“南北曰阡,東西曰陌。
河東以東西為阡,南北為陌。”
②“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保ā冻鰩煴怼罚┚渲小摆臁迸c“罰”反義,“陟”,提拔;“罰”,懲罰?!瓣啊迸c“否”反義,“臧”,善;“否”,惡。這里形容詞用作動詞。
(例2)利用結構推斷法推斷下面句子中加點字的意思。①三載考績,三考,<zzd>黜陟幽明</zzd>。(《尚書·舜典》)②貪多務得,<zzd>細大</zzd>不捐。(韓愈《進學解》)③一齊人<zzd>傅</zzd>之,眾楚人<zzd>咻</zzd>之,雖日撻而求其齊也,不可得矣。
(《孟子·滕文公下》)④<zzd>消息</zzd>盈虛,終則有始。(《莊子·秋水》)⑤棄田以為<zzd>園囿</zzd>,使民不得衣食。(《孟子·滕文公下》)⑥過蒙<zzd>拔擢</zzd>,寵命優(yōu)渥。(李密《陳情表》)⑦不<zzd>怨</zzd>天,不<zzd>尤</zzd>人,下學而上達。(《論語·憲問》)①“黜”與“陟”反義,“黜”,貶退;“陟”,提拔?!坝摹迸c“明”反義,這里形容詞用作名詞,“幽”,昏愚的官員;“明”,賢明的官員。②“細”與“大”反義,“細”,小的;“大”,大的。③“傅”與“咻”反義,“傅”,教導;“咻”,喧嚷。④“消”與“息”反義,“消”,衰微;“息”,滋長。⑤“囿”與“園”同義,古代帝王蓄養(yǎng)禽獸的園地。⑥“擢”與“拔”同義,提拔。⑦“尤”與“怨”同義,責備。
3.語法分析推斷法
句子的結構是固定的,組合是有規(guī)律的,詞在句中所處的位置為我們推斷詞義提供了依據(jù)。如主語、賓語常由名詞、代詞充當,謂語大多由動詞、形容詞充當,狀語大多由副詞充當,等等。
(1)看句子成分
如“信”:①“信義著于四海。”(陳壽《隆中對》)句中“信義”作主語,可判斷“信”是名詞,作“信用”講。
②“煙濤微茫信難求。”(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句中“信”作狀語,可判斷“信”是副詞,作“確實”講。
③“楚王貪而信張儀。”(司馬遷《屈原列傳》)句中“信”作謂語,可判斷“信”是動詞,作“信任”講。
(2)看搭配
如“輟耕之壟上”,“之”后接表地點的“壟上”,很明顯,“之”在這里只能譯成動詞“到”才能與之搭配。
再如“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枕”是枕頭,“藉”是古代祭祀時用以陳列禮品的草墊。這句話省略了主語“我們”,上下文聯(lián)系起來,不難推斷出它是名詞用作動詞,即我們在舟中相互枕著靠著(相互把對方當成枕頭、席子之意),不知不覺東方已經(jīng)露出了白色(天亮了)。
(例3)利用語法分析推斷法推斷下面句子中加點字的意思。①假舟楫者,非能<zzd>水</zzd>也。(《勸學》)②范增數(shù)<zzd>目</zzd>項王。(《鴻門宴》)③虞常等七十余人欲發(fā),其一人夜<zzd>亡</zzd>,告之。(《蘇武傳》)④臣戰(zhàn)河南,然不自<zzd>意</zzd>能先入關破秦。(《鴻門宴》)⑤小大之<zzd>獄</zzd>,雖不能察,必以情。(《曹劌論戰(zhàn)》)①“水”受助動詞“能”的修飾,并處在謂語的位置,便可推斷它是動詞“游水”即“游泳”的意思。②“目”前有狀語,后帶賓語,用作動詞,既不能理解成“眼睛”,也不能僅理解為“看”,而應該理解為“用眼睛示意”。③“亡”前有狀語“夜”(連夜),這里用作動詞,聯(lián)系原文,可推斷為“逃跑”的意思。④“意”作動詞,后面帶有賓語,應解釋為“料想”。⑤“獄”指(訴訟的)案件。從原文看,曹劌與魯莊公對話,他“明察”的是案件,而不是監(jiān)獄。
4.語境分析法
“詞不離句,句不離篇?!币盐找粋€實詞的含義,絕不能離開它所處的語境,有時上下文之間存在照應、解釋或暗示關系,這恰恰是考生要尋找的鑰匙。
如:
秦之遇將軍,可謂深矣。父母宗族,皆為戮沒。(《荊軻刺秦王》)
要解釋“深”的含義,需要整體把握上下文的語境。根據(jù)“父母宗族,皆為戮沒”的意思“父親、母親和同族的人全都被殺,其他人等收為官奴”,結合語境,可知此處“深”是“刻毒”的意思。
再如《促織》中有“每聞琴瑟之聲,則應節(jié)而舞”句,其中“應”的搭配對象為節(jié)拍之“節(jié)”,“應節(jié)拍”即為“隨著節(jié)拍、和著節(jié)拍”的意思,根據(jù)語境,“應”可解釋為“隨著,和著”。
(例4)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題目。
先生名中,字容甫,江都人。少孤,好學。貧不能購書,助書賈<zzd>鬻</zzd>書于市,因遍讀經(jīng)史百家,過目成誦……性質直,不飾<zzd>容止</zzd>,疾當時所為陰陽拘忌、釋老神怪之說,斥之不遺余力。而遇一行之美、一文一詩之善,則稱之不<zzd>置</zzd>。事母以孝聞,貧無菽水,則賣文以養(yǎng),左右服勞,不辭<zzd>煩辱</zzd>。其于知友故舊歿后衰落,相存問過于生前,蓋其性之篤厚然也。年五十一,卒于杭州西湖之上。(節(jié)選自王引之《汪容甫先生行狀》)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助書賈<zzd>鬻</zzd>書于市
鬻:賣B.性質直,不飾<zzd>容止</zzd>
容止:容貌舉止C.則稱之不<zzd>置</zzd>
置:置辦D.左右服勞,不辭<zzd>煩辱</zzd>
煩辱:繁雜卑賤之事C[解析]
聯(lián)系上文“而遇一行之美、一文一詩之善”看,遇到美好事物,應該稱贊,所以“稱”應為“稱贊”之意,那么“置”當然不是“置辦”的意思,而是“放棄、停止”的意思,即“贊不絕口”之意。【參考譯文】
先生名中,字容甫,江都人。幼年喪父,喜歡學習。家境貧寒不能購買書籍,幫助書商在集市上賣書,于是遍讀經(jīng)史與諸子百家的書,看了一遍就能背下來……性情質樸正直,容貌舉止不加修飾,憎惡當時撰寫的陰陽禁忌、佛家道家神怪學說,不遺余力地指斥它們。可是遇到一種美好的德行、一篇好的詩文,就會加以贊揚,不會放棄。侍奉母親因孝順而聞名,家貧到連粗茶淡飯都沒有,就靠賣文來供養(yǎng)母親,在母親左右服侍勞作,繁雜卑賤之事也從不拒絕。他對那些老友舊交去世后家道衰落的,關心、慰問超過朋友生前,因為他的本性就是這樣忠實、厚道啊。五十一歲,在杭州西湖去世。
5.聯(lián)想推斷法
即借助課本上學過的知識、成語意義或現(xiàn)代漢語詞義進行推斷。
(1)借助課本知識推斷
高考文言文閱讀所考查的實詞,其意義和用法在課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腳點。因此,我們要善于根據(jù)課內學過的知識,舉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異同,以解決試題中的實詞詞義問題。
①“吾讀嚴子祺先之文,深嘆其能矯然<zzd>拔</zzd>俗也?!保w莊《嚴祺先文集序》)
可以聯(lián)想《夢游天姥吟留別》中的“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從而推斷出“拔”是“超出”的意思。
②“汲桑(人名)之破鄴也,東海王越出次官渡以討之,命晞(指傳主茍晞)為前鋒。桑素憚之,于城外為柵以自守。晞將至,頓軍休士,先遣單騎示以禍福。桑眾大震,棄柵宵遁,<zzd>嬰</zzd>城固守?!保ā稌x書·茍晞傳》)
可以聯(lián)想《陳情表》中的“而劉夙嬰疾病”,從而推斷出“嬰”是“環(huán)繞”的意思。
(2)借助成語推斷
成語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從古代沿用下來的,在用詞方面往往不同于現(xiàn)代漢語,保留著文言文古雅的詞匯。在文言文閱讀中,我們可以借助成語——這個現(xiàn)代社會的活化石來推斷文言實詞的詞義。
①至丹以荊卿為計,始<zzd>速</zzd>禍焉。(蘇洵《六國論》)
聯(lián)系成語“不速之客”,“速”為“邀請”之意,由此推出句中“速”為“邀請、招致”之意。
②
嘗射于家圃,有賣油翁<zzd>釋</zzd>擔而立,睨之久而不去。(歐陽修《賣油翁》)
句中“釋”字的含義可以借助成語“愛不釋手”來推斷,“釋”是“放下”的意思,所以文中“釋擔”就是“放下?lián)印钡囊馑肌?/p>
(3)借助現(xiàn)代漢語詞義推斷
“現(xiàn)代漢語是通曉古代漢語的一個關鍵……古語與今語是相聯(lián)系著的,不知今就不能知古,惟其能相互比較,才能由今語以通古語?!保ㄖ茏嬷儯?/p>
①“<zzd>怒</zzd>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莊子《逍遙游》)
依據(jù)現(xiàn)代漢語“怒放”“怒吼”等,推斷“怒”在句中是“振奮(即用力鼓動翅膀)”的意思。
②“其人<zzd>視端</zzd>容寂,若聽茶聲然?!保ㄎ簩W洢《核舟記》)
依據(jù)現(xiàn)代漢語“端正”,可推測“端”就是“直”的意思,所以“視端”就是“眼睛直視”之意。
(例5)根據(jù)聯(lián)想推斷法推斷下面句子中加點字的意思。①
“每<zzd>責</zzd>一頭,輒傾數(shù)家之產(chǎn)。”(蒲松齡《促織》)
“責”字的含義可以借助成語“求全責備”推斷出來,是“_______”的意思。②
“肅請得奉命<zzd>吊</zzd>表二子,并慰勞其軍中用事者?!保ㄋ抉R光《資治通鑒》)“吊”字的含義可以借助成語“形影相吊”推斷出來,是“_______”的意思。③
“戎狄棄甲而遠遁,朝廷高枕而不<zzd>虞</zzd>?!保n愈《與鳳翔邢尚書書》)“虞”字的含義可以借助成語“凍餓之虞”推斷出來,是“_______”的意思。④
“損己以利<zzd>物</zzd>?!保ㄎ赫鳌妒疂u不克終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網(wǎng)店運營合同三篇
- 2025版物業(yè)財務管理合作協(xié)議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個人貨車租賃合同范本(含車輛租賃合同附件清單)2篇
- 實現(xiàn)目標的關鍵
- 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下冊第19課《咕咚》精美課件
- 二零二五年度公共機構行政車輛保養(yǎng)維修服務協(xié)議書2篇
- 二零二五年度某小區(qū)臨街門面租賃合作協(xié)議書3篇
- 風險管理與企業(yè)戰(zhàn)略目標的銜接培訓
- 社區(qū)行業(yè)保安工作總結
- 二零二五年度創(chuàng)意市集攤位租賃運營合同12篇
- 高考英語閱讀理解練習4篇(附解析)
- 2024年江蘇護理職業(yè)學院高職單招職業(yè)技能測驗歷年參考題庫(頻考版)含答案解析
- 五年級美術下冊第9課《寫意蔬果》-優(yōu)秀課件4人教版
- 節(jié)能降耗課件
- 尼爾森數(shù)據(jù)市場分析報告
- 氧氣霧化吸入法
- 非標自動化設備技術規(guī)格書和驗收標準(模板)
- 領導干部個人有關事項報告表(模板)
- GB/T 7631.18-2017潤滑劑、工業(yè)用油和有關產(chǎn)品(L類)的分類第18部分:Y組(其他應用)
- GB/T 33141-2016鎂鋰合金鑄錠
- 2023譯林版新教材高中英語必修二全冊重點短語歸納小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