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大耍壩現狀(一期)污水廠擴容改造項目巖土工程施工圖設計總說明工程概況項目位于,場地內有水泥道路直通現場,交通條件較方便,支護場地東側、西側、北側、南側均存在已建管網和道路,支護條件復雜。場地按道路設計方案標高平場后,將在場地形成1條基坑(基本情況見下表1.1)。表1.1基坑基本情況表基坑號擋墻形式基坑長度(m)邊坡高度(m)邊坡類別破壞模式安全等級A-B-C-D-E-F-G-A放坡+錨噴+樁板墻支護1294.55-6.25挖方混合邊坡(臨時性邊坡)土體內部圓弧滑動破壞+巖體強度控制一級受建設方委托,我司承擔該邊坡治理工程設計,本次為施工圖設計階段,要求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做到技術先進、經濟合理、生態(tài)環(huán)保。設計依據1、建設單位與我公司簽定的設計合同2、業(yè)主提供的1:500實測地形圖3、可研批復4、方案設計文件5、方案批復6、重慶蜀通巖土工程有限公司2022年9月所作《涪陵區(qū)大耍壩污水處理廠改擴建及配套設施工程(一期)工程地質勘察報告》(詳細勘察)7、其他專業(yè)提供的相關資料;8、現場調查收集的相關資料等;設計規(guī)范與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10-2010)(2015版)《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guī)范》 (GB50330-2013)《工程結構通用規(guī)范》(GB55001-2021)《建筑與市政地基基礎通用規(guī)范》(GB55003-2021)《建筑邊坡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GB/T51351-2019;《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GB50204-2015;《建筑與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規(guī)范》GB55002-2021;《地質災害防治工程設計標準》DBJ50/T-029-2019;《混凝土結構通用規(guī)范》GB55008-2021;《巖土錨桿與噴射混凝土支護工程技術規(guī)范》GB50086-2015;《錨桿檢測與監(jiān)測技術規(guī)程》JGJ/T401-2017《工程建設標準強制性條文(城市建設部分)》(建標[2013]202號)《市政公用工程設計文件編制深度規(guī)定》(2017年版)《鋼筋混凝土用鋼第1部分熱軋光圓鋼筋》(GB1499.1-2017)《鋼筋混凝土用鋼第2部分:熱軋帶肋鋼筋》(GB1499.2-2018)《鋼筋機械連接技術規(guī)程》(JGJ107—2016)《鋼筋焊接及驗收規(guī)程》(JGJ18—2012)《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guī)程》(JGJ120-2012)《建筑基坑監(jiān)測技術標準》GB50497-2019;《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術規(guī)范》JGJ311-2013;《建筑邊坡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DBJ/T50-100-2022;建辦質[2021]48號文《住房城鄉(xiāng)建設部辦公廳關于實施《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專項施工方案編制指南的通知》、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令第37號《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安全管理規(guī)定》。主要技術標準結構安全等級:一級;抗震烈度:6度,地震動峰值加速度0.05g;結構類型:臨時結構;設計基準期:臨時2年;設計工作年限:臨時邊坡2年;設計使用荷載:汽車荷載:30KPa;人群荷載:3.0KPa;參數建議值一覽表巖土名稱天然重度(kN/m3)地基承載力特征值[fa](kPa)抗壓強度天然抗剪強度標準值抗拉強度標準值(MPa)變形模量(MPa)彈性模量(MPa)泊松比巖體水平抗力系數K(MNm3)水平抗力系數的比例系數MN/m4巖石與錨固體極限粘結強度標準值(kpa)基底摩擦系數天然單軸抗壓強度標準值(Mpa)飽和單軸抗壓強度標準值(Mpa)φ(°)C(KPa)泥巖強風化24.50*300*/////////20*150*0.35*中風化24.8021465.423.3929*37603580*/350*0.45*砂巖強風化24.0*500*/////////60*200*0.40*中風化24.50965831.5224.3933*15100.42370839520.28400*/1000*0.60*1、注:“*”代表經驗值。泥巖的地基承載力特征值在確保施工期及使用期不被水浸泡時,采用天然抗壓強度標準值進行折減。2、基坑開挖臨時坡度值建議:土質邊坡:H≤5.0m,素填土:1:1.25;5m<H≤8.0m,后期填土:1:1.50;H>8.0m,后期填土:1:1.75;巖質坡高<8.0m,強風化基巖:1:0.75,中等風化基巖:1:0.35;巖質坡高>8.0m,強風化基巖:1:1.0,中等風化基巖:1:0.5;穩(wěn)定性受外傾結構面控制的巖質邊坡,臨時坡率不應陡于外傾結構面的傾角。本場地素填土的力學指標:天然重度19.00kN/m3(經驗值),天然狀態(tài)綜合內摩擦角28°,天然狀態(tài)下內聚力3kPa;飽和重度20.00kN/m3(經驗值),飽和狀態(tài)綜合內摩擦角25°,飽和狀態(tài)下內聚力0kPa,負摩阻力系數取0.25巖土界面天然工況下抗剪強度標準值:c=25.0Kpa,φ=12.0°;巖土界面飽和工況下抗剪強度標準值:c=17.0Kpa,φ=10.0°(經驗值;基底摩擦系數:夯實填土取0.25。填土抗力系數的比例系數取8MN/m4。土釘與填土層極限粘結強度標準值取qsk=30kPa。粉質粘土天然重度19.00kN/m3(經驗值),天然狀態(tài)內摩擦角15.1°,天然狀態(tài)下內聚力32kPa;飽和重度20.10kN/m3(經驗值),飽和狀態(tài)內摩擦角12.5°,飽和狀態(tài)下內聚力21.25kPa,注:①帶“*”者根據相關規(guī)范結合重慶地區(qū)經驗取值;括號中數據為標準值或平均值;巖土界面指填土與基巖界面。1)、一般情況下坡頂均布活荷載10KN/㎡,坡頂存在道路時考慮坡頂均布活荷載30KN/㎡。2)、場區(qū)設計地震分組為第一組,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0.05g。3)、邊坡工程安全等級為一級,重要性系數:γ0=1.1,臨時邊坡平面及折線滑動穩(wěn)定安全系數取1.25;場地工程地質條件(本節(jié)摘自詳細勘察報告)5.1氣象與水文區(qū)境屬中亞熱帶濕潤氣候,其總的特點是:四季分明,熱量充足,降水豐沛,季風影響突出;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升高,氣溫遞降,降水遞增,立體氣候明顯。四季特點:春早,常有"倒春寒"和局部的風雹災害;夏長,炎熱,旱澇交錯,伏旱頻繁;秋短,涼爽而多綿雨;冬遲,無嚴寒,雨雪少,常有冬干。(1)氣溫月平均氣溫,最高月(7、8月)平均氣溫28.6攝氏度,1959年7、8月平均氣溫達31.5攝氏度。最低月(1月)7.1攝氏度,1977年1月平均氣溫僅4.7攝氏度。氣溫平均月較差21.5攝氏度,月際間最大值為26.8攝氏度。區(qū)境最高氣溫,歷年各月平均22.1攝氏度。極端最高氣溫42.2攝氏度,分別出現在1953年8月19日、1972年8月26日。氣溫一般在一天的14時左右最高,日出前和夜間最低,日變化曲線呈一峰一谷型。5月下旬至9月下旬,日最高氣溫大于等于30攝氏度的日數為81.4天,大于等于35攝氏度日數為35.1天,大于等于40攝氏度日數為1.7天,均比重慶多。(2)日照涪陵區(qū)是全國日照低值中心之一。全年云霧多,日照少,1959年至1985年間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248.1小時,只占可照時數的28%。最多年日照時數為159.2小時(1956年),占可照時數的35%;最少年914.7小時(1982年),占21%。最多與最少年較差634.5小時。年平均日照時數比同緯度的湖北省少500至1000小時,比拉薩少1700多小時。(3)降水降水量的時間分布據涪陵測候所民國26至35年的觀測記錄,涪陵城年平均降水量為919.7毫米。據涪陵氣象臺的觀測記錄,涪陵城1952年到1985年平均年降水量1072.2毫米。其中最多年份為1363.4毫米(1973年),最少年僅800.5毫米(1955年),年較差560余毫米。年降水變率小于成都,即年際降水懸殊不大。85%以上年份降水量超過900毫米。全年降水量有3個高峰:5月下旬57.8毫米,6月下旬70.6毫米,9月中旬53.0毫米。四季降雨量分配,夏秋兩季最多,占全年的66%;冬春次之,占34%。水文項目涉及河流為淶灘河,從李渡新區(qū)中部橫貫新區(qū)南北。從場地外東側自北向南流過。距擬建場地最近距離約為5.0m,據收集資料及現場調查,20年一遇洪水位為183.10m,淶灘河50年一遇洪水位為189.28m,擬建場地內高程最低為194.30m,對其影響小??辈炱陂g對勘察區(qū)淶灘河水面水位進行測量,水位標高181.50m~182.00m,在所有鉆孔完成24小時后統(tǒng)一觀測水位,場地鉆孔地下水位標高182.10m~182.45m。場地內除已建污水處理廠內池子存在污水外其他地表水體主要為西北側小魚塘,地表水主要靠大氣降雨補給,雨季時雨水多沿順坡向向南東側低洼地帶排泄。后排入淶灘河;由于擬建場地原始地貌為丘陵緩坡地貌,呈串珠狀分布,場地內部局部地勢低洼處巖土界面呈槽溝分布,局部粉質黏土較厚,地下水主要以上層滯水形式存在,由雨水補給,場地西高東低,區(qū)內地形利于地表水排泄,水文條件較簡單。6.2地形地貌擬建場地位于涪陵區(qū)馬鞍街道石馬社區(qū),地理坐標位于X=3289151.11~3289504.15m,Y=428363.92~428763.18m之間。場地內有水泥道路直通現場,交通條件較方便。場地地形地貌宏觀上屬構造剝蝕淺丘地貌,地形總體上受背斜構造影響,整體西高東低,高差起伏大,勘察區(qū)原始地形丘陵呈串珠狀分布,因地處城區(qū),人類活動頻繁,原始地形遭到破壞,地面經人工改造為城市干道及城區(qū),經人類工程活動后形成場地中間較平整,地形坡角一般在3~5°之間,起伏小,紅線四周形成填土陡坡,坡度20~40°,坡高8.0~30.0m,場地被第四系土層覆蓋。擬建建筑物范圍地面最高處高程為227.47m(ZY82),最低處高程為188.50,相對高差為38.97m左右。6.3地層巖性經鉆孔揭露和地面調查,場區(qū)地層為第四系全新統(tǒng)人工填土層(Q4ml)及殘坡積粉質粘土(Q4el+dl)和沖洪積粉質粘土(Q4al+pl),基巖為侏羅系中統(tǒng)沙溪廟組(J2s)的紫紅色泥巖及青灰色、灰白色砂巖。場地地層自上而下依次為:(1)第四系全新統(tǒng)人工填土層(Q4ml)素填土:褐灰色、雜色,主要由粉質粘土及砂巖、泥巖碎塊石等組成,結構多呈稍密狀,少呈中密狀,干~稍濕,塊徑一般為10~500mm,最大可達1200mm,含量約為30~40%,均勻性差,局部富集,鉆進中局部孔壁易掉塊,塌孔,卡鉆、干~稍濕,由周邊路網建設及廠區(qū)建設機械場平無序拋填形成,填齡大于5年。鉆探揭露厚0.60m(ZY160)~14.50m(ZY155),該層分布于辦公區(qū)及已建污水處理廠區(qū)及銀灘路。(2)第四系全新統(tǒng)粉質粘土(Q4el+dl)黃褐色、棕紅色,土質均勻性較均勻,呈可塑狀。水田、魚塘呈軟塑狀,鉆進中易塌孔,搖振反應無,干強度中等,韌性中等,切面稍有光澤。鉆探揭露厚0.50~6.80m(ZY114),主要分布在二期原始地形低凹地帶、水田及緩坡地帶。(3)第四系全新統(tǒng)沖洪積粉質粘土(Q4al+pl)主要由黏粒和粉粒組成,表層0.50~1.50m呈流塑~軟塑狀,為淤泥質土,灰、灰黑色。下部呈紅褐~黃褐色,一般呈可塑狀。無搖振反應,干強度中等,韌性中等,主要分布于來灘河河谷地段,鉆探未揭露。(4)侏羅系中統(tǒng)沙溪廟組(J2s)場地基巖為侏羅系中統(tǒng)沙溪廟組砂巖、泥巖。①砂巖(J2s-Ss):灰色、灰白色,細?!辛=Y構,中厚~厚層狀構造,成份主要為長石、石英、少量云母碎片及粘土礦物,鈣質膠結。強風化風化裂隙較發(fā)育,巖芯呈碎塊~短柱狀,巖質較軟,強度較低,錘擊聲啞。中風化砂巖巖石較完整,巖芯呈柱狀,巖質硬,強度較高,錘擊聲脆。鉆探揭露厚1.48m(ZY153)~40.40m(ZY83)。該層分布于整個建筑場地,與泥巖呈互層產出,為場地主要巖層。②泥巖(J2s-Ms):褐紫紅色,由粘土礦物組成,局部含灰綠色砂質團斑、鈣質結核及砂質條帶,局部砂質含量高,變相為泥質砂巖,泥質結構,中厚層狀構造。泥巖強度低,易軟化,抗風化能力差。強風化風化裂隙很發(fā)育,巖芯呈碎塊狀,巖質軟,鉆進較快;中等風化泥巖較完整,巖芯呈柱狀,強度較高,鉆進較緩慢。鉆探揭露厚度1.00m(ZY132)~19.80m(ZY102)。分布于整個建筑場地,與砂巖呈互層產出,為場地次要巖層。6.4地質構造場地位于石溪堡子場向斜北東翼,巖層呈單斜構造產出。巖層產狀為212°∠5°,層面較平直,光滑無膠結,砂泥巖層面接觸處局部微張,粘土充填,巖層層面結合程度極差,巖層層面結構面為軟弱結構面;巖石為較完整巖石,中厚層狀構造,場區(qū)無斷層通過,基巖由侏羅系中統(tǒng)的沙溪廟組地層組成。根據地面調查,巖體中見二組裂隙:裂隙①產狀:120~145°∠75°~83°(優(yōu)勢裂隙140°∠78°),間距1.0~3.00m,可見延伸1~5m,裂面較平直,微張,局部粘土充填。結合很差,屬軟弱結構面。裂隙②產狀:32°~40°∠65°~75°(優(yōu)勢裂隙35°∠75°),間距1.00~5.00m,可見延伸1~10m,裂面較平直,微張,局部粘土充填。結合很差,屬軟弱結構面。場區(qū)未見次級褶皺及斷層,地質構造簡單。6.5水文地質條件勘察區(qū)屬于剝蝕淺丘地貌區(qū),目前場地為淶灘河右岸地帶,地表均為粉質黏土夾碎塊石,地下水主要類型有第四系松散巖類孔隙水和基巖裂隙水。其特點為就近補給,短途徑流,就近排泄。(1)第四系松散巖類孔隙水本勘察區(qū)內第四系土層以粉質黏土為主,為隔水層,不利于地下水的聚集,主要受大氣降水和淶灘河河水補給,巖土界面標高在183.59m~226.77m,均高于20年一遇洪水位為183.10m,故第四系松散巖類孔隙水較貧乏。(2)基巖裂隙水據調查及區(qū)域水文地質資料,基巖為砂巖、泥巖,下伏基巖以砂巖為主,為弱透水層,巖層產狀平緩,巖體完整性較好,裂隙不發(fā)育,基巖裂隙水儲量亦較少??辈靺^(qū)地下水主要為第四系松散巖類孔隙水,詳細勘察期間淶灘河水位標高水位標高181.50m~182.00m,場地鉆孔地下水位標高場地鉆孔地下水位標高182.10m~182.45m。一期工程勘察期間地下水水位在高程181.70左右,地下水除受大氣降雨影響外主要還受擬建場地東側淶灘河水位影響,當淶灘河水位上漲時,河水補給地下水,當淶灘河水位下降時,地下水補給河流水。地下水主要分布于河邊砂巖巖體內,為了解場地砂巖、泥巖層的滲透性,計算其滲透系數本次勘察選擇2個鉆孔(回填塊石土及素填土分別取兩個)做抽水試驗,利用一期工程勘察選取1個孔在回填塊石土層采用鉆孔抽水試驗。室內試驗成果見試驗成果圖表,滲透系數統(tǒng)計成果,見表2.6.1。通過現場鉆孔水位簡易觀測表明,粉質黏土段由于厚度較?。?.9m~2.8m),位于淶灘河邊,受河水影響大,分布于斜坡地帶粉質粘土及基巖中的地下水貧乏,將鉆孔水位抽干后,水位上升緩慢,故未對粉質黏土層進行抽水試驗,本次詳細勘察所選2個沿江砂巖鉆孔(與一期工程詳勘1個砂巖鉆孔合并統(tǒng)計),砂巖層單孔流量平均值261.80m3/d,滲透系數平均值18.96m/d,表明場區(qū)塊石回填塊石土為強透水層。本次詳細勘察嘉陵江水位較初步勘察時水位高,故本次詳細勘察所選2個沿江素填土鉆孔素填土層單孔流量平均值42.58m3/d,滲透系數平均值1.12m/d,表明場區(qū)砂巖為弱透水層。巖體的透水性特征:區(qū)內巖層主要為砂巖等硬質巖類,局部裂隙發(fā)育,具有一定的透水性;次要巖層泥巖,一般巖體完整,裂隙不發(fā)育,屬隔水巖體。砂巖中風化裂隙不發(fā)育,其透水性一般,泥巖透水性較差。根據當地類似工程經驗判斷其滲透性等級,砂巖透水率為5~10Lu,屬弱透水性;泥巖透水率一般為1~5Lu,屬微~弱透水性。綜上判斷:場地水文地質條件復雜程度為簡單。6.6水、土腐蝕性評價場地一期已建廠區(qū)及周邊土層為素填土,二期土層為粉質粘土,據調查訪問和本次勘探查明,場地周邊無污染源,建筑場地地表水為小魚塘及潛在水田土中的上層滯水,受大氣降水補給,以蒸發(fā)、地表徑流、下滲等方式排泄。由于場地地下水較缺乏,本次勘察利用《涪陵區(qū)李渡大耍壩污水處理工程巖土工程勘察報告(直接詳勘)》地下水1組和抽取地下水1組簡分析試驗成果及場地周邊經驗可知,試驗成果詳見下表:地下水對混凝土腐蝕性評價表腐蝕類別水樣1評價標準腐蝕評價結晶類SO42-(mg/L)74.0<250微分解類PH值7.70>6.5微侵蝕CO2(mg/L)0.0<15微HCO3-(mmol/L)269.59>1.0微結晶分解類Mg2++NH4+(mg/L)10.02<1000微Cl-+SO42-+NO3-(mg/L)116.75<3000微地下水對鋼筋混凝土結構中的鋼筋及鋼結構腐蝕性評價表腐蝕類別水樣1評價標準腐蝕評價對鋼筋混凝土結構中的鋼筋Cl-+SO42-×0.25(mg/L)61.25<100微鋼結構PH值7.703~11弱Cl-+SO42-(mg/L)116.75<500根據水質分析成果,根據《巖土工程勘察規(guī)范》(GB50021-2001)2009年版附錄G判定場地環(huán)境類型為Ⅱ類,根據《巖土工程勘察規(guī)范》(GB50021-2001)2009年版規(guī)定結合環(huán)境地質條件判定,場地地表水在A類條件下對混凝土結構有微腐蝕(微pH值腐蝕,微侵蝕性CO2腐蝕);對鋼筋混凝土結構中鋼筋有微腐蝕(微Cl-腐蝕)。根據區(qū)域資料,地基土混凝土結構有微腐蝕;對鋼筋混凝土結構中鋼筋有微腐蝕;對鋼結構的腐蝕性為微腐蝕性;對基礎有微腐蝕性。6.7不良地質現象及特殊性巖土經地表工程地質測繪、測量及鉆探揭露表明:本建筑場地在鉆探深度范圍內未發(fā)現有斷層、滑坡、泥石流、崩塌及危巖等不良地質作用;未見埋藏的河道、溝浜、墓穴等對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園區(qū)路網建設及擬建場地場平造成一期場地中間地形較為平緩,紅線四周形成高3.0~15.0m挖方巖土質高邊坡,坡度35°~40°,局部無放坡條件,達到90°,均采用擋墻支擋或放坡綠化處理,現狀斜坡及擋墻未見開裂變形,整體穩(wěn)定。二期工程東側紅線處存在一8.0~18.0m高的陡崖帶,由砂巖組成,傾向80~110°,傾角50~75°,巖體較完整,未見開裂變形,現狀整體穩(wěn)定,隨擬建工程場平將滅失或高度降低。7主要材料及性能要求7.1混凝土支擋結構樁板墻采用C30混凝土,臨時放坡護面、截水溝及排水溝采用C25混凝土。(其它構件混凝土標號詳見相應的設計圖并以設計圖為準)。為使結構混凝土滿足耐久性要求,混凝土要求最大水灰比不大于0.5,最小水泥用量不小于300kg/m3,最大氯離子含量不大于0.3%,最大含堿量不大于1.8kg/m3?;炷林袚饺肷倭课⑴蛎泟瑩饺肓繛樘娲嘤昧康?%?;炷料拗婆蛎浡室笤?.02%~0.03%范圍內。7.2普通鋼筋設計采用HRB400、HPB300鋼筋,HPB300鋼筋其質量應符合《鋼筋混凝土用鋼第1部分:熱軋光圓鋼筋》(GB1499.1-2017)的規(guī)定,HRB400鋼筋其質量應符合《鋼筋混凝土用鋼第2部分:熱軋帶肋鋼筋》(GB1499.2-2018)的要求。直徑≥20mm的鋼筋采用等強度剝肋滾軋直螺紋連接方式,要求為Ⅰ類接頭。連接區(qū)段內的接頭率不大于50%,并滿足規(guī)范《鋼筋機械連接技術規(guī)程》(JGJ107—2016)及《鋼筋剝肋滾壓直螺紋連接技術規(guī)程》(JGJ-107-2010)的要求。8結構設計方案8.1總體設計方案BC、D-E-F-G段采用上部放坡+下部錨噴支護上部臨時放坡護面,坡率土層1:1.5,坡面采用60mm厚C25鋼筋混凝土護坡。下部采用錨噴支護,采用A型錨桿(錨筋2Φ22HRB400),錨固體直徑110mm,錨桿間距為2.0m×2.0m,與水平方向的夾角為20°,錨入穩(wěn)定中等風化巖的錨固長度不小于4.0m。鋼筋混凝土噴射面板厚100mm,面板嵌入坡底地面線以下不小于0.3m,采用C25混凝土噴射,各構件配筋詳見大樣圖。坡頂、坡底分別設置截、排水溝。CD段采用樁板墻支護,樁直徑1.2m,樁間距3.5m,樁嵌入穩(wěn)定中風化基巖深度不小于5.0m,樁間板厚200mm,樁間板嵌入坡底地面線以下不小于0.5m,冠梁高720mm,配筋詳見大樣圖。坡頂、坡底分別設置截、排水溝。G-A-B段臨時放坡護面,坡率強風化1:0.75、土層1:1.5,坡面采用60mm厚C25鋼筋混凝土護坡。坡頂、坡底分別設置截、排水溝。8.2附屬結構8.2.1護欄擋墻頂護欄設置以已建設單位為準,本次設計位示意。8.2.1變形縫結構形式變化位置、地質情況突變位置以及伸縮縫位置設置變形縫,詳見設計圖紙。9技術要求9.1土方工程9.1.1挖方工程(1)不宜在雨季施工,施工區(qū)域內臨時排水系統(tǒng)應做好規(guī)劃,疏通坡頂排水工程,防止地面水滲入土體,使土方開挖處于干作業(yè)狀態(tài)。(2)開挖過程中隨時注意控制邊坡坡度,應滿足設計要求,并在表面上做成一定的流水坡度。(3)開挖過程中,應隨時復核邊坡位置工程地質情況,當與勘察設計資料不符,需要修改邊坡坡度或支護方案時,應由勘察設計單位共同協(xié)商確定。(4)嚴禁先切除坡腳和超挖,必須遵循自上而下分層分段開挖的施工順序,土層部分每段開挖長度不大于5.0m,每次開挖深度不大于1.5m,巖層部分每段開挖長度不大于10.0m,每次開挖深度不大于3.0m。(5)本項目邊坡嚴格采用逆作法施工,先整治后開挖的施工順序,且上一層支護結構施工完成,強度達到設計要求后,再進行下一層土方開挖,并對支護結構進行保護。(6)根據巖土硬度及施工周邊條件選擇開挖方式,當開挖區(qū)周邊有防震要求的重要結構或措施時,采用機械和人工開挖,防止影響邊坡穩(wěn)定和周邊建(構)筑物安全,嚴禁爆破施工。(7)棄土應及時運走,嚴禁在坡頂加載。(8)坡面應穩(wěn)定、平順,邊線順直,表面無松土(石)、險石,不得出現倒坡,及時清除可能滑移掉落的巖土體,加強邊坡安全防護措施。(9)坡面巖土體易風化、剝落或有淺層崩塌、滑落及掉塊,經驗收合格后應及時封閉。9.1.2填方工程(1)回填前,應先清除坡面植被根莖、耕土、垃圾、淤泥等雜質,如填方區(qū)域有積水時,應排水疏干或采用拋填塊石砂礫、礦渣等方法對軟土進行處理。對地面橫坡坡度大于1:5時,應形成臺階狀,臺階寬度不小于1m,呈2%~4%的逆坡。當填方基底為松土時,應將基底碾壓密實。(2)填料為碎石土,土和碎石比例為4:6,分層壓實時碎石最大粒徑不宜大于200mm,每層厚度不宜大于500mm,分層夯實時碎石最大粒徑不宜大于400mm,每層厚度根據夯擊能和試驗條件通過試驗確定。壓實系數應大于0.94,密實度應達到中密,干密度不小于21KN/m3,天然狀態(tài)下綜合內摩擦角不小于35°,飽和狀態(tài)下綜合內摩擦角不小于30°。(3)土方回填時,應先低處后高處逐層回填,填筑時不得發(fā)生粗料集中架空現象。(4)填土應分層填筑分層碾壓,無法碾壓時應夯實,每層填土質量需經檢查合格后方可回填上一層。施工單位應作好每一層的質量檢查記錄,并完善簽字手續(xù)。(5)為確保壓實效果,壓實前,現場應先做碾壓試驗或試夯,確定碎塊石的最優(yōu)含水量、鋪土厚度及碾壓遍數。(6)填筑質量檢查及驗收:①在填筑上一層土體時,應先對已碾壓過的填土進行質量檢查,每400m2設置一個檢查點,不少于3處。②填土高度每增高2.0m應進行一次階段驗收,壓實度、重度、設計坡率、標高等主要控制指標滿足設計要求后方可進行下一階段的填筑施工。9.2樁板墻工程(1)施工順序:先施工樁,再“逆作法”分層分段施工樁間板及錨索。(2)圖中符號分別表示HPB300、HRB400鋼筋。樁鋼筋必須具有出廠合格證明,使用前應對鋼筋進行隨機抽檢作力學性能及連接試驗,滿足規(guī)范要求后方可投入使用。(3)混凝土:樁板墻樁身、樁間板及冠梁混凝土強度采用C30現澆,樁身、冠梁混凝土保護層厚度為70mm,擋土板混凝土保護層厚度為25mm?;炷翝仓?,應按設計配合比做混凝土試塊進行抗壓強度試驗,其強度滿足規(guī)范要求后,方可按設計的配合比拌制混凝土進行澆筑。(5)機械鉆孔樁工程:①成孔前應先根據現場情況,先核對地質資料,檢驗設備施工工藝及技術是否適宜,樁在施工前,宜進行試成孔,試成孔數目不宜少于2個;②鉆孔應跳樁開挖,間隔2根開挖1根,鉆出的土距離樁孔口最小距離應大于6m;③每根樁孔口應設置鋼護筒,材質為Q235鋼板,厚度為10㎜,其內徑應大于鉆頭直徑100mm,埋置深度一般為2~4m(新填土適當加深),頂端高出地面約0.3m。④如在鉆進過程中發(fā)生斜孔、塌孔和護筒周圍冒漿、失穩(wěn)等現象時,應停鉆,待采取相應措施后再進行鉆進,必要時可采用泥漿護壁、預灌混凝土護壁或者鋼護筒護壁。⑤鉆孔樁挖至設計標高時,應通知地勘、設計和監(jiān)理單位驗槽,合格后才能進行下一步工作。檢查成孔質量合格后應盡快灌注混凝土。⑥抗滑樁應從滑坡兩端向主軸方向分段間隔跳樁施工。樁縱筋的接頭不得設在土巖分界處和滑動面處,樁身混凝土應連續(xù)灌筑。(6)鋼筋籠制作及安裝:①所有鋼筋在使用前均應進行除銹和調直等處理;②鋼筋直徑小于16mm時,接長建議采用綁扎;鋼筋直徑16~20mm時,鋼筋接長建議采用焊接;鋼筋直徑大于20mm時,鋼筋接長應采用機械連接,接頭等級為Ⅰ級。樁縱筋接頭不得設在土石分界面處和滑動面處。③水平鋼筋(橫向加勁箍筋及螺旋鋼箍)用HRB400,縱橫向鋼筋交接處均應旱牢;④鋼筋籠外側需設混凝土墊塊或采用其他有效措施,確保鋼筋保護層的厚度;⑤樁鋼筋采用孔外綁扎、孔內吊裝方式安放,鋼筋籠每2m設置一道加勁箍;⑥鋼筋籠下插時要防止碰撞孔壁,鋼筋籠下插時如果出現困難應查明原因,不得強行下插,鋼筋籠下放到制定位置后,應立即固定后方可澆注混凝土。(7)樁身混凝土的澆注:①樁身混凝土澆筑前,應預埋聲測管,材質為Q235B級鋼薄壁聲測管,外徑52.4mm,壁厚2.4mm。②本工程樁板墻樁身、樁間板及冠梁混凝土強度采用C30現澆,混凝土的用料及配合比應符合《建筑樁基技術規(guī)范》JGJ94-2008第6.3.27條規(guī)定,當需要加快施工進度時,宜采用速凝、早強混凝土,摻量根據試驗確定。水下澆筑砼時,應按《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規(guī)范》GB51004-2015第5.6節(jié)要求采取專項方案,且砼強度應提高一個標號。③樁身混凝土應連續(xù)灌注,不得形成水平施工縫。拌制好的混凝土不得將混凝土直接傾倒入樁孔中,應采用導管泵送或者串筒將送入樁孔內,串筒末端距離樁孔內混凝土面不大于2.0m。采用插入式振搗器分層振實,每層深度1.0~1.5m。④施工時應按樁頂的設計標高掌握好混凝土的灌注質量,使之既保證鑿除樁頂浮漿層后混凝土的質量又不至于鑿除太多而造成浪費,建議灌注混凝土完成面之標高比樁頂的設計標高高出0.5~1.0米。⑤混凝土施工完成后樁頂應及時養(yǎng)護。(8)樁間板工程:①樁身與樁間板水平鋼筋植筋連接,具體要求詳見大樣圖;②面板需采用“逆做法”施工,每級高度不大于1.5m,施工過程中面板需設置支撐,面板不得完全懸空。③面板上設泄水孔,沿樁跨中布置,豎向間距2.0m,孔徑Φ=100,外傾5%,有裂隙處宜優(yōu)先布置。土體層孔后側設置雙層透水土工布包裹D≥500mm級配碎石倒濾包,對中安設,巖體層后可不設置反濾包,但泄水管深入巖體長度≥500。④面板間設置伸縮縫,間距約20m左右,縫寬30mm,縫中填塞深度不小于150mm的瀝青麻筋,設置伸縮縫位置的面板水平縱筋應加密至原間距的1/2。(9)樁板墻后填筑具體要求詳本說明“填方工程”。(10)樁嵌固段巖體為灰?guī)r時,可能發(fā)育溶洞,應對全數樁進行施工勘察(超前鉆)。(11)施工質量檢測要求:除檢查樁長、嵌固段長度、保護層厚度及鋼筋直徑、長度、數量及間距應滿足設計要求外,還應做下述檢測:①混凝土強度:每澆筑50m3混凝土應有1組試件,每組試件應留3件?;炷亮啃∮?0m3的樁,每根樁必須有1組混凝土抗壓強度試件。②樁身完整性:樁施工完成后應全數進行樁身完整性檢測,檢測方法建議采用“聲波透射法”,聲測管埋設要點詳見《建筑基樁檢測技術規(guī)范》JGJ106-2014第10.3條及抽檢測數量詳見《建筑地基基礎檢測技術規(guī)范》DBJ50/T-136-2012第4.6條。發(fā)現施工質量有問題的樁,宜采用鉆芯法復檢。③嵌固段巖體強度:嵌巖樁應取持力段巖芯進行天然及飽和單軸抗壓強度檢測,天然及飽和試樣數量均不應少于樁總數的10%,且不少于3組。④樁水平承載力及變形參數:地基條件復雜且安全等級為一級的邊坡支護樁,施工過程出現異常時,建議采用單樁水平靜載試驗進行水平承載力驗收檢測。檢測數量不應少于同一條件下總樁數的1%,且不應少于3根;當總樁數小于50根時,檢測數量不應少于2根。⑤樁孔混凝土充盈系數:大于1。⑥沉渣厚度:小于120mm。⑦樁頂高程偏差:±20mm。⑧樁位偏差:50mm。⑨樁截面偏差:0~30mm。⑩樁孔傾斜度:1%。施工的抗滑樁需同時滿足設計樁長和樁嵌固要求。人工開挖樁基施工前應復核樁基設計標高與實時水位的關系,確保人員作業(yè)安全??够瑯稇獜幕聝啥讼蛑鬏S方向分段間隔跳樁施工。樁縱筋的接頭不得設在土巖分界處和滑動面處,樁身混凝土應連續(xù)灌筑。9.3噴射混凝土工程1)混凝土:面板采用C25混凝土噴射而成,混凝土噴射前,應按設計配合比做混凝土試塊抗壓強度試驗,其強度滿足規(guī)范要求后,方可按設計的配合比拌制混凝土進行澆筑。2)噴漿材料:水泥:應優(yōu)先選用硅酸鹽水泥或普通硅酸鹽水泥,水泥強度等級不應低于32.5MPa。砂:應采用堅硬耐風化的中砂或粗砂,細度模數宜大于2.5,干法噴射時,砂的含水率宜控制在5%~6%。石:應采用堅硬耐風化的碎石或卵石,粒徑不宜大于12mm;當使用堿性速凝劑時,不得使用含活性二氧化碳的石材。骨料級配要求:噴射混凝土用的骨料級配宜控制在下表所給范圍內。表:噴射砼骨料通過各篩徑的累計重量百分數(%)骨料粒徑(mm)級配等級0.150.300.601.202.505.0010.0015.00優(yōu)5~710~1517~2223~3135~4350~6073~82100良4~85~2213~3118~4126~5440~7062~90100應采用符合質量要求的外加劑,摻外加劑的噴射混凝土性能必須滿足設計要求。在使用速凝劑前,應做與水泥的相溶性試驗及水泥凈漿凝結效果試驗。初凝不應大于3min,終凝不應大于12min?;旌纤胁粦杏绊懰嗾DY于硬化的有害雜質,不得使用污水及pH值小于4.5的酸性水和含硫酸鹽量按計算超過2000mg/L的水。3)噴射砼施工技術要求準備工作:拆除作業(yè)面障礙物,清降開挖面的浮石和墻腳的巖渣、堆積物用高壓風、水沖洗受噴面,對遇水易潮解、泥化的巖層,則應用壓風清掃巖面。面板噴射前需采取措施保證面板鋼筋與坡面的間隙宜為30mm。噴射作業(yè):噴射作業(yè)應分段分片依次進行,噴射順序應自上而下;②混凝土應分層噴射,每次噴射厚度不大于50mm,后一層噴射應在前一層混凝土終凝后進行,若終凝1h再進行噴射時,應先清洗噴層表面。=3\*GB3③噴射作業(yè)緊跟開挖面時,混凝土終凝到下一循環(huán)放炮時間,不應小于3h。=4\*GB3④噴嘴指向與受噴面應保持90°夾角,噴嘴與受噴面的距離不宜大于1.5m,噴射機的工作風壓,應滿足噴頭處的壓力在0.1Mpa左右。=5\*GB3⑤噴射作業(yè)完畢或因故中斷噴射時,須將噴射機和輸料管內的積料清降干凈。噴射混凝土的養(yǎng)護:噴射混凝土終凝2h后,應噴水或者薄膜覆蓋養(yǎng)護,氣溫低于5℃時不得噴水養(yǎng)護,養(yǎng)護時間不得少于5d。冬期施工應遵守《巖土錨桿與噴射混凝土支護工程技術規(guī)范》GB50086-2015第6.4.16條有關施工技術要求。噴射混凝土1d齡期的抗壓強度設計值不應小于5MPa,28d齡期的抗壓強度不應小于20Mpa。試驗方法及具體要求《巖土錨桿與噴射混凝土支護工程技術規(guī)范》GB50086-2015附錄L。噴射混凝土與巖面的粘結力,對整體狀和塊狀巖體不應低于0.8MPa,對碎裂狀巖體不應低于0.4MPa。試驗方法及具體要求《巖土錨桿與噴射混凝土支護工程技術規(guī)范》GB50086-2015附錄M。噴射混凝土面層平整度偏差30mm,面板厚度、強度及粘結力應按質量驗收規(guī)范要求進行檢測。4)面板上應設泄水孔,泄水孔呈矩陣型布置,橫向間距為2.0m,豎向間距為2.0m(土釘墻泄水孔間距2.4m*2.4m),孔徑Φ=100mm,外傾5%。泄水孔成孔時可采用400mm長φ110PVC管預埋入面板,預埋前在PVC管壁穿梅花狀孔φ10@50后外包兩層尼龍濾網。如板后為土層時,泄水孔后需設置500mm直徑碎卵石反濾包。5)面板每隔20~25m設置一道20mm寬伸縮縫,縫中嵌瀝青馬蹄脂,伸縮縫穿透整個面板。6)應采用逆作法施工,施工前應清除坡面松散層及不穩(wěn)定的塊體,施工過程中面板下部不得完全懸空;坡底面板橫向往平臺延伸1m,并按設計面板配相同鋼筋。9.4錨桿工程(1)錨桿鋼筋必須具有出廠合格證明,使用前應對鋼筋進行隨機抽檢作力學性能試驗,滿足規(guī)范要求后方可投入使用。(2)錨桿連接質量應達到規(guī)范要求。(3)鉆孔:①錨孔定位偏差不宜大于20mm,錨孔偏斜度不應大于2%(約1°);②錨孔直徑不應小于設計直徑,但不宜比設計直徑大20mm;錨桿孔深不應小于設計長度,宜超過設計長度0.5m;③錨孔宜一次性鉆至設計長度;④鉆孔巖芯應進行編錄,確保錨固段進入穩(wěn)定中等風化巖層;⑤鉆孔后應將孔清理干凈,并用壓風機吹干;⑥錨桿成孔建議采用干作法施工;⑦邊坡轉陽角處錨桿宜將鄰近錨桿在水平方向按設計方位相互反向轉動合適角度,以此錯開陽角處錨桿,陽角兩邊最近的兩排錨桿交角需小于10°;⑧最上排錨桿距坡頂不宜大于2.0m,最下排錨桿距坡底不宜大于2.0m,也不宜小于0.5m。(4)錨桿組裝與安放:①組裝前,鋼筋應除油污、去銹,嚴格按設計尺寸下料,每根鋼筋長度誤差不應大于50mm;②鋼筋應按一定規(guī)律平直排列,沿桿體軸線方向每隔2.0m設一定位支架;③鋼筋直徑16~20mm時,接長采用焊接;鋼筋直徑大于20mm時采用機械連接,接頭等級為Ⅰ級。④安放錨桿體時應防止桿體扭轉、彎曲,桿體放入角度與鉆孔角度保持一致;⑤桿體插入孔內深度不應小于錨桿設計長度的95%,桿體安放后不能隨意敲擊、插拔,不得懸掛重物。(5)注漿:①采用M30水泥砂漿,漿體材料應滿足下列要求:a)水泥:宜用普通硅酸鹽水泥,其強度不低于42.5MPa。不得使用高鋁水泥。b)砂:應選用中細砂,細骨料最大尺寸小于2mm,當采用特細砂時,其細度模數不宜小于0.7。砂的含泥量按重量計不得大于3%;砂中云母、有機質、硫化物及硫酸鹽等有害物質的含量按重量計不得大于1%。c)水:宜用飲用水,不得使用污水。②注漿漿液應攪拌均勻,隨攪隨用,在初凝前用完。嚴防石塊、雜物混入漿液;③注漿作業(yè)開始和中途停止較長時間再作業(yè)時宜用水或稀水泥漿潤滑注漿泵及注漿管路;④孔口溢出漿液或排氣管停止排氣時,可停止注漿;⑤漿體硬化后,不能充滿錨固體時應進行補漿;⑥一次常壓注漿作業(yè)應從孔底開始,直至孔口溢出漿液;⑦注漿應飽滿密實,注漿壓力不應小于0.3Mpa;⑧漿體強度檢驗用試塊的數量每30根錨桿不應少于一組,每組試塊不應少于6塊,28天無側限抗壓強度不應低于25MPa。(6)鋼筋除銹后,錨固段采用水泥砂漿封閉防腐,處于土層或強風化巖層中的自由段應采用除銹、刷瀝青船底漆、瀝青玻纖布纏裹防腐,其層數不小于2層。錨桿采用M30砂漿全部封閉,施工中應使錨桿位于錨孔中部,要求桿體周圍水泥砂漿保護層厚度不小于25mm。經過防腐處理后,非預應力錨桿的自由段外端應錨入鋼筋混凝土構件內50mm以上。(7)本工程在錨桿施工前,在設計的錨桿位置處做基本試驗,以確定錨固體與巖土層間的極限粘接強度標準值、錨桿設計參數和施工工藝及錨桿的極限抗拉承載力。試驗要求及步驟按GB50330-2013附錄C.2的要求進行。每種試驗錨索數量不應少于3根,試驗錨桿的錨固長度對硬質巖取設計錨固段長度的0.4倍,對軟質巖取設計錨固段長度的0.6倍,最大試驗荷載不應超過桿體屈服值的0.90倍。(8)本工程的所有錨桿施工完并達到設計強度后,應隨機抽檢做錨桿驗收試驗,以檢驗施工質量是否達到設計要求。其試驗要求及步驟按GB50330-2013附錄C.3要求進行,驗收試驗錨桿的數量取錨桿總數的5%,且不得少于5根。錨桿驗收試驗荷載值及試驗根數要求見下表。表9.4錨桿驗收試驗荷載值及試驗根數要求項目錨桿類型試驗荷載值(KN)試驗根數2根22HRB400鋼筋180.12錨桿總數的5%,且不少于5根9.5基坑工程監(jiān)測(1)基坑工程施工前應由建設方委托具備相應資質的第三方對基坑工程實施現場監(jiān)測,監(jiān)測單位應編制經建設方、設計方、監(jiān)理等各方認可的監(jiān)測方案。(2)本基坑按工程分別屬于一級及二級基坑,根據《建筑基坑工程監(jiān)測技術標準》GB50497-2019第4.2.1及4.2.2條的要求選擇監(jiān)測項目。此外,尚應按《建筑基坑工程監(jiān)測技術標準》GB50497-2019第4.3節(jié)的要求進行施工期的巡視檢查。(3)監(jiān)測點的布置應滿足《建筑基坑工程監(jiān)測技術標準》GB50497-2019第5章的有關規(guī)定,位移及沉降監(jiān)測點應沿基坑周邊布置,間距不宜大于20m,每邊檢測數目不少于3個,監(jiān)測方法及精度要求應滿足《建筑基坑工程監(jiān)測技術標準》GB50497-2019第6章的有關規(guī)定?;鶞庶c的設置應滿足如下原則:A.至少有三個穩(wěn)定、可靠的點作為變形觀測的基準點;B.基準點應選在相對穩(wěn)定和方便使用的位置,并且距基坑不應小于2~3倍基坑深度,保證通視良好;C.在監(jiān)測期間應定期檢查基準點的穩(wěn)定性,在基準點附近不應有動荷載等影響基準點穩(wěn)定的因素存在。(4)監(jiān)測時間及頻率基坑工程監(jiān)測工作應貫穿于基坑工程和地下工程施工全過程,監(jiān)測工作一般應從基坑工程施工前開始,直至地下工程完成為止。對有特殊要求的周邊環(huán)境的監(jiān)測應根據需要延續(xù)至變形趨于穩(wěn)定后才能結束。監(jiān)測頻率按照《建筑基坑工程監(jiān)測技術規(guī)范》表7.0.3條的要求進行,當出現下列情況之一時,應加密監(jiān)測頻率:A.監(jiān)測數據達到或超過報警值;B.監(jiān)測數據變化較大或者速率加快,達到規(guī)范要求的報警情況;C.存在勘察未發(fā)現的不良地質情況;D.基坑及周邊大量積水、長時間連續(xù)降雨、市政管道出現泄漏;E.基坑附近的荷載突然增大或超過設計允許值;F.支護結構出現開裂;G.周邊地面突發(fā)較大沉或出現嚴重開裂;H.臨近建筑突發(fā)較大沉降、不均勻沉降或出現嚴重開裂;I.基坑底部、側壁出現管涌、滲漏或流沙等現象;J.出現其他影響基坑及周邊環(huán)境安全的異常情況。(5)基坑變形報警值及報警制度。①基坑及支護結構監(jiān)測報警值可根據支護結構類型、基坑安全等級按照《建筑基坑工程監(jiān)測技術標準》GB50497-2019表8.0.4選取。②周邊環(huán)境監(jiān)測報警值的限值應根據主管部門的要求確定,如無具體規(guī)定,可參考《建筑基坑工程監(jiān)測技術標準》GB50497-2019表8.0.5確定。③當出現下列情況之一時,必須立即危險報警,停止施工,并應通知各方對基坑支護結構和周邊環(huán)境保護對象采取應急措施。A.當監(jiān)測數據達到報警值;B.基坑支護結構的位移突然明顯增大或基坑出現流砂、管涌、隆起或陷落等;C.基坑支護結構的支撐或錨桿體系出現過大變形、壓屈、斷裂、松弛或拔出的跡象;D.基坑周邊建筑物的結構部分出現危害結構的變形裂縫;E.基坑周邊地面出現較嚴重的突發(fā)裂縫或地下空洞、地面下陷;F.基坑周邊管線變形突然明顯增長或出現裂縫、泄漏等;G.凍土基坑經受凍融循環(huán)時,基坑周邊土體溫度顯著上升,發(fā)生明顯的凍融變形;H.出現基坑工程設計方提出的其他危險報警情況,或根據當地工程經驗判斷,出現其他必須進行危險報警的情況。10.危大工程(1)根據《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安全管理規(guī)定》住建部令第37號文、渝建質安〔2022〕110號以及相關規(guī)定,本工程涉及危大工程的重點部位和環(huán)節(jié)詳表10.1-1~2,并針對性地分別提出保障工程周邊環(huán)境安全和工程施工安全的意見。表10.1-1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清單編號項目部位及規(guī)模設計對保障周邊環(huán)境及施工安全的意見和建議備注1開挖深度超過3m(含3m)的基坑(槽)的土方開挖工程。建筑及道路周邊形成約129m長5-6.25m嚴禁爆破施工,按設計要求分層分段開挖編制專項施工方案2支護高度超過3m(含3m)或者雖未超過3m,但地質條件、周圍環(huán)境和地下管線復雜,或影響毗鄰建、構筑物安全的基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廣播電視接收設備的在線公共安全考核試卷
- 報廢機動車回收綜合利用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京劇臉譜名片盒市場現狀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
- 2025年中國中老高鈣低脂奶粉數據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年兩色提花毛絨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抽紗刺繡在醫(yī)用口罩的個性化設計考核試卷
- 蠔油的質量標準與安全要求考核試卷
- 自然遺跡保護與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與水資源管理考核試卷
- 綠色肥料的制造與應用考核試卷
- 超市品牌故事與文化傳播考核試卷
- 高層建筑火災撲救危險識別與應對
- 2024年管道燃氣客服員(初級)技能鑒定考試復習題庫(含答案)
- 2023-2024學年廣東省惠州市惠城區(qū)八年級(下)期末數學試卷(含解析)
- 專升本機構合同協(xié)議模板
- 置換合同模板
- DL-T5190.1-2022電力建設施工技術規(guī)范第1部分:土建結構工程
- 怎樣申請公開物業(yè)前期合同
- 教務管理系統(tǒng)調研報告
- 2024年上海市中考英語口語復習-交際應答
- 畢業(yè)論文-絞肉機的設計
- 2024年西安交通大學少年班初試數學試題真題(答案詳解)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