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章運動的描述
第一節(jié):質點參考系和坐標系
【教學目標】
學問與技能
1.知道質點的概念及條件;知道參考系的概念及作用。
2.駕馭坐標系的簡潔應用。
過程與方法
1.體驗質點的條件及意義,初步駕馭“科學抽象”這種探討
方法。
2.體會用坐標方法描述物體位置的優(yōu)越性,可用不同的方法
設計試驗并體會比較。增加學生發(fā)覺問題并力求解決問題的意識
和實力。
情感看法與價值觀
1.相識運動是宇宙中的普遍現(xiàn)象,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培
育學生酷愛自然,關切科技發(fā)展,勇于探究的精神。
2.通過分析不同參考系中的運動現(xiàn)象不同,幫助學生建立辯證
唯物主義的世界觀。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1.質點、概念的建立。
2.明確參考系的概念及運動的關系。
教學難點
1.質點模型的條件推斷。
2.坐標系的建立。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情景導入:如圖所示,
靜坐在汽車里的乘客,司機說他
靜止沒動,路旁的孩子贊美他前
進得真快。一個說他靜止,一個
說他運動,誰說的對呢?通過這
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就能解決這個問題了。
新課教學
一、物體和質點
老師演示1:老師將課前打算好的羽毛舉高后釋放,讓同學
們細致視察羽毛的運動情景。
提出問題:羽毛在下落的過程中有什么特點?
學生細致思索后回答:一方面有自轉;一方面整體下落。
老師演示2:將美麗的竹蜻蜓雙手一搓,竹蜻蜓便飛到同學
們中間。
提出問題:竹蜻蜓的運動跟羽毛的運動一樣嗎?它又有什么
特點?
學生合作探討:既有向前的飛行,又有自身的轉動。
課件展示:通過大屏幕播放各種各樣的物體的運動:雄鷹拍
打著翅膀在空中翱翔,足球在綠茵場上飛滾,火車在田野里高速
行駛,劉翔箭一般沖向終點線……
結論歸納:具體描述的困難在于物體有自己的大小和形
態(tài)。
探討溝通:是不是我們探討的全部問題,大小和形態(tài)都起關
鍵作用而不行忽視呢?
創(chuàng)設情景(PPT展示)
情景一:地球繞太陽公轉(flash動畫模擬)
情景二:遠洋航行的輪船,指揮部要確定它在海洋中的位置
情景三:從斜面上滑下的木塊
情景四:火車在從南京開往上海的途中
老師引導:引導學生對比以上所看到的物體的各種運動,并作
對比,探討在什么狀況下物體的大小和形態(tài)可以忽視,即探究可
看作質點的條件。
老師設疑:哪些物體可以看作質點呢?
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嘗試總結:
視野拓展:課件展示閱讀材料:《質點與志向化模型》
內(nèi)容:質點是一個志向化的物理模型,盡管不是實際存在的
物體,但它是實際物體的一種近似,是為了探討問題的便利而進
行的科學抽象,它突出了事物的主要特征,抓住了主要因素,忽
視了次要因素,使所探討的困難問題得到了簡化。
方法指導:在物理學中,突出問題的主要方面,忽視次
要因素,建立志向化的“物理模型”,將其作為探討對象,是常
常采納的一種科學探討方法。
課堂訓練
有人說:“當一列客車從蕪湖開往北京
時,如圖所示,就可以把這列車看成質
點?!边@種說法正確嗎?當探討這列火車經(jīng)
過蕪湖長江大橋時,火車能看做質點嗎?
二、參考系
馬路上向左勻速行駛的汽車如圖甲,經(jīng)過一棵果樹旁邊時,
恰有一顆果子從上面自由落下,圖乙是其運動的軌跡.地面上的
視察者看到的運動軌跡是C,車中人以車為參考系看到的果子的
運動軌跡卻是B.(不計阻力)
甲乙
同樣的蘋果落地,為什么會視察到不同的軌跡呢?
學生分組主動思索探討:是因為視察者所處的位置,即視察
角度不同。
師生活動:找一位同學站到講臺前面,站好不動。老師從講
臺一側走向另一側,同時問該同學:“我是靜止的還是運動
的?”該同學回答:“老師是運動的?!逼浯未闻c該同學并排同速
走動,再次詢問:“我是運動的嗎?”該生回答:“我沒有看到老
師運動?!钡亲诮淌依锏钠渌瑢W說老師運動了,為什么?
老師設疑:為什么對于同一物體的同一狀態(tài),關于運動和靜
止的說法不一樣呢?
學生合作探討:是因為視察的角度即所選參考系不同。
總結:自然界的一切物體都處于永恒的運動中,確定靜止的
物體是不存在的;運動是確定的.運動又具有相對性.因此,要描
述一個物體的運動,首先要選定某個其他物體作參考,視察物體
相對于這個物體的位置是否隨時間變更,以及怎樣變更。
描述物體的運動時,另外選來作為標準的物體,稱為參考系。
課堂溝通:下述物理過程中選擇什么為參考系較恰當?
課件展示問題:
1.“嫦娥一號”從地球表面對月球放射的過程中,若要探討
“嫦娥一號”的運動狀況,各應選擇什么為參考系?
參考答案:都可以。但描述不同。一般的說,放射時一地球
為參考系,被月球捕獲后,一月球為參考系。
三、坐標系
學習了參考系后,我們就能定性粗略地描述物體的運動狀
態(tài),但是在實際的生產(chǎn)、生活、軍事中對物體的位置及位置變更
有更具體的要求。
問題:如圖所示,某人從學校門口A處起先D
漫步,先向南走了50m到達B處,再向東走了/
100m到達C處,最終又向北走了150m到達DA/------
50
處,則A、B、C、D各點的位置如何表示?B\--------\c
100u
學生分組探討,可能說法較多,如B點在A
點南面50m處、C在A的東南方向等.
老師點評:學生的描述在日常生活中是能夠簡潔表明意思
的,但嚴格地說是不精確的。對于上述問題有下面的解決方式:
可以A點為坐標原點,向東為x軸正向,向北為y軸正向,
則各點坐標分別為:A(0,0)、B(0,-50m)、C(100m,-50
m)、D(100m,100m)。
總結歸納:一般說來,為了定量地描述物體的位置及位置的
變更,須要在參考系上建立適當?shù)淖鴺讼?在坐標軸上,刻度應勻
稱分布。
課堂小結
本節(jié)課主要學習了質點概念的建立,能夠看作質點的條件推
斷;參考系及坐標系的建立.本節(jié)課不僅對運動的描述奠定了學
問基礎,而且確立了物理模型的思想.本節(jié)主要內(nèi)容包括:
1.質點的概念;2.物體可以看作質點的條件推斷;3.參考系;4.
坐標系.
布置作業(yè)《名師一號》
其次節(jié):時間和位移
【教學目標】
知道時間與時刻的含義及它們的區(qū)分,學會用時間軸來描述物體
運動過程中的時間與時刻
理解位移的概念,知道位移與路程的區(qū)分和聯(lián)系
知道矢量和標量,能區(qū)分矢量和標量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1.時間和時刻的概念以及它們之間的區(qū)分和聯(lián)系
2.位移的概念以及它與路程的區(qū)分.
教學難點
1.正確相識生活中的時間與時刻.
2.理解位移的概念,會用有向線段表示位移.
【教學過程】
(一)預習檢查、總結懷疑
檢查落實了學生的預習狀況并了解了學生的懷疑,使教學具有了
針對性。
(二)情景導入、展示目標
要探討物體的運動自然離開不了時間,我們的生活與時間這個詞
是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的,我們常常這樣說“汽車的開出時間是12
點50分”“汽車在某站停留的時間是10分鐘”。那么這兩句話
中的“時間”是不是同一個意思呢?
設計意圖:步步導入,吸引學生的留意力,明確學習目標。
(三)合作探究、精講點撥
一、時間與時刻
師:不是,第一句中的“時間”是某一時刻,某一瞬時;其次句
中的“時間”是指一段時間。
現(xiàn)在我們就一起來用物理學嚴謹?shù)恼Z言對時間定義
時刻:指某一瞬時,是事物運動發(fā)展變更所經(jīng)驗的各個狀態(tài)先后
依次的標記。
時間:是兩個時刻之間的間隔,時間用來表示事物運動發(fā)展變更
所經(jīng)驗的過程長短的量度我們可以用一個時間軸來表示
pI—一?彳f)
理解記憶:時刻對應于時間軸上一個點,時間對就于時間軸上兩
點之間的線段時間=末時刻-初時刻。
關于時間的幾種說法:
第3秒末=第4秒初;第2秒=第2秒內(nèi)(夸大記憶,如第2秒可
以記成第2天,第2年);前3秒=前3秒內(nèi)
放大理解法:如有同學不知道第2秒是時刻還是時間,那我們可
以將秒放大至天或月或年,學生就簡潔理解了。比如學生確定知
道第2年是第2個一年,是一年時間,不是時刻。
例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BC)
時刻表示時間極短,時辰表示時間很長。
某人跑步成果13秒是時間。
作息時辰表上的數(shù)字均表示。時刻[
Imin只能分成60個時刻。
例2、正確的是(AC)
物體在5秒時指的是物體在5秒末時,指的是時刻
物體在5秒內(nèi)指的是在4秒末到5秒末這1秒的時間
物體在第5秒內(nèi)指的是在4秒末到5秒末這1秒的時間
第4秒末就是第5秒初,指的是時刻
二、位移
師:運動表示物體相對位置的變更,前
面我們已經(jīng)學過了如何在數(shù)學坐標系中
表示物體的位置,今日我們就來探討物體的位置發(fā)生了變更該如
何表示?
定義:從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線段。用S表示。單位:米(m)
位移與路程的比較:
路程位移
定義物體實際運動軌跡從初位置指向末位
的長度置的一個有向線段
大小有有
方向無有
聯(lián)系1位移路程當物體單向直線運動時才等
于
從一點到另一點位移確定,但路程卻有多
數(shù)個
三、標量與矢量
物理學中把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如位移)叫做矢量,以前我
們學過的有大小無方向的量叫做標量。
舉例:矢量:力、位移;標量:長度、時間、質量、溫度等
不同點:矢量有方向而標量沒有。運算法則不同
寫出法則并舉例:
先正東走3米,再向正北走4米,求整個過程的位移(作圖得
S總=56*7加以此說明運算法則不同)
例3、正確的是(BCD)
物體沿直線向某一方向運動,通過的路程就是位移
物體沿直線向某一方向運動,通過的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
物體通過一段路程,其位移可能為零
物體通過的路程不等,但其位移可能相同
例4、一支隊伍前進時,通信兵從隊尾趕到隊首又馬上返
回,當通信兵回到隊尾時隊伍已經(jīng)前進了200m,求整個過程中
通信兵的位移。(200m)
四、一維坐標系中如何描述位移
ACB
IIIIII
-2-12103
A--->B----->6位移分別為SAB=4m,方向與正方向相同;
SBC=2m,方向與正方向相反
細致視察發(fā)覺:位移=末位置坐標-初位置坐標:
SAB=XB-XA=3-(-1)=4m;SBC=XC-XB=l-3=-2m
大家可以看到,算下來結果有正負之分假如是正的就表示跟正方
向相同,假如是負就表示跟正方向相反。
(四)課堂總結,布置作業(yè)
第三節(jié):運動快慢的描述一速度
【教學目標】
學問與技能
1、了解如何描述運動的快慢和方向。
2、知道速度的意義、公式、符號、單位。
3、能區(qū)分質點的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等概念。
4、知道速度和速率的區(qū)分。
5、會計算質點的平均速度,相識各種儀表中的速度。
6、知道速度是矢量,平均速度的意義。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描述方法的探究,體會如何描述一個有特點的物理量,
體會科學的方法。
2、同時通過實際體驗感知速度的意義和應用。
3、會通過儀表讀數(shù),推斷不同速度或變速度。
情感、看法與價值觀
1、通過學習各種工具的速度,去感知科學的價值和應用。
2、養(yǎng)成對科學的愛好,堅決學習思索探究的信念。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速度、瞬時速度、平均速度三個概念,及三個概念之間的聯(lián)系。
教學難點
對瞬時速度的理解。
【教學方法】
老師啟發(fā)、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思索,探討、溝通學習成果。
【教學過程】
(一)預習檢查、總結懷疑
檢查落實了學生的預習狀況并了解了學生的懷疑,使教學具有了
針對性。
(二)情景導入、展示目標。
質點的各種各樣的運動,快慢程度不一樣,那如何來描述物體
運動的快慢?
老師活動:指導學生快速閱讀教材中的黑體字標題,提出問題:
要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本節(jié)課將會學到那些概念(物理量)?
學生活動:通過閱讀、思索,對本節(jié)涉及的概念有個總體印象,
知道這些概念都是為了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而引入的,要探討物
體運動的快慢還要學好這些基本概念
(三)合作探究、精講點撥。
一、坐標與坐標的變更量
老師活動:指導學生細致閱讀“坐標與坐標的變更量”一部分,
同時提出問題:
1、以你騎自行車上學為例,假設你經(jīng)過的某短路時平直的,你
能說明"坐標”與“坐標的變更量”有何不同,又有何聯(lián)系?
2、視察教材的圖示,用數(shù)軸表示坐標與坐標的變更量,能否用
數(shù)軸表示時間的變更量?
3、教材上“思索與探討”中的兩個問題應怎樣回答?
學生活動: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自主閱讀,主動思索,然后每
四人一組綻開探討,每組選出代表,發(fā)表見解,提出問題。
老師活動:幫助總結并回答學生的提問。
二、速度
老師活動:指導學生細致閱讀“速度”一部分,同時提出問題:
1、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可以有哪些方法?結合你身邊的實例
加以說明。
2、什么是速度?為什么用速度就可以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
3、表示速度的單位有哪些?它是矢量還是標量?
學生活動:學生就老師提出的問題去閱讀教材,尋求答案;然后
四人一組溝通探討,初步建立起速度的概念。
問題1:對于同一個物體,在某一段時間內(nèi),運動的快慢也不是
AJC
V=—
每時每刻都一樣。我們用公式7計算出的速度,能否精確
描述物體在任一時刻運動的快慢?
問題2:怎樣精確描述物體在任一時刻運動的快慢呢?。
三、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
老師活動:指導學生細致閱讀“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速度和速
率”兩部分,同時提出問題:我們?nèi)粘I钪姓f到的''速度”是
指什么?請舉例說明。
學生活動:學生就老師提出的問題去閱讀教材,尋求答案;然后
四人一組溝通探討,選出代表發(fā)表見解。
老師活動:傾聽學生回答,點評。
老師活動:1、指導學生視察教材圖片,相識汽車速度計的表盤
并練習讀數(shù)。
2、指導學生視察教材18頁表格,了解表格中常見物體的速度;
3、就課本“說一說”中講解并描述的故事,綻開探討,回答圖
1.3-3中的問題。
學生活動:思索P20”問題與練習”第1、2題,探討后回答。
老師活動:傾聽學生回答,點評。
四、速度和速率
1.速率:瞬時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
2.日常生活和物理學中說到“速度”,有時是指速率。
思索:平均速率是平均速度的大小嗎?
提示:平均速度是物體的位移與發(fā)生這段位移所需時間的比值。
平均速率是物體通過的路程與所需時間的比值。由于物體在通過
一段位移時,位移的大小一般不等于路程,故平均速率一般也不
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特例:只有當物體做單方向的直線運動
時,位移大小才等于路程,平均速度的大小才與平均速率相等。
【典例分析】
【例1]一物體沿直線運動,先以3m/s的速度運動60m,又以
2m/s的速度接著向前運動60m,物體在整個運動過程中平均速度
是多少?
【課堂總結,布置作業(yè)】
第四節(jié):試驗用打點計時器測速度
【教學目標】
學問與技能
1.了解打點計時器的計時原理,理解紙帶中包含的物體運動的信
息(時間、位移)。
2.會安裝并運用打點計時器,理解依據(jù)紙帶測量速度的原理并測
量瞬時速度。
3.明確速度一時間圖象的物理意義,描點法畫圖象的方法,并畫
出該試驗中的速度一時間圖象,能從圖象中獲得有用的信息。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學生自己看打點計時器的說明書,培育學生獨立學習的實
力。
2.通過試驗得出物體的運動信息,用數(shù)學方法表述出來。培育學
生獲得信息、處理信息的實力,體會處理問題的方法,領悟如何
間接測一些不能干脆測量的物理量的方法。
3.通過畫速度一時間圖象培育學生用圖象法處理數(shù)據(jù)的實力,體
驗數(shù)學工具在物理發(fā)展中的作用。
4.體驗試驗中理性思維的重要,既要動手,更要動腦。
5.經(jīng)驗科學探究過程,相識科學探究的意義,嘗試應用科學探究
的方法探討物體運動。
情感、看法與價值觀
1.感受打點計時器的奇妙設計思路,體會物理原理在解決實際問
題中的指導作用,增加將物理學問應用于生活實際的意識。
2.經(jīng)驗試驗過程,體驗科學試驗過程的艱辛與喜悅,并樂于探究
自然界的奧妙。
3.養(yǎng)成用數(shù)學方法處理物理問題的意識。以及實事求是、敢于創(chuàng)
新的科學看法和科學精神。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1.學會運用打點計時器。
2.能依據(jù)紙帶計算物體運動的瞬時速度。
3.會用描點法描繪物體的速度一時間圖象。
教學難點
處理紙帶的方法,用描點法畫圖象的實力。
【教學過程】
(-)電磁打點計時器
老師布置學生比照儀器看說明書,引導學生留意其重點:視察打
點計時器并閱讀其運用說明書,明確電磁打點計時器的結構、各
部分的名稱、工作原理及運用方法。
電磁打點計時器是一種運用溝通電源的計時儀器,如圖所示。工
作電壓為4V~6V.當電源的頻率是50Hz時,它每隔0.02s
打一次點。通電以前,把紙帶穿過限位孔,再把套在軸上的復寫
紙片壓在紙帶的上面。當接通電源時,線圈產(chǎn)生的交變磁場使振
動片(由彈簧鋼制成)磁
化,振動片的一端位于永久
磁鐵的磁場中。由于振動片
的磁極隨著電流方向的變更
而不斷變更,在永久磁鐵的
磁場作用下,振動片將上下振動,其振動周期與線圈中的電流變
更周期一樣,即為0.02s.位于振片一端的振針就跟著上下振
動起來。這時,假如紙帶運動,振針就在紙帶上打出一系列小
點。
(二)電火花計時器
老師布置學生比照儀器看說明書,引導學生留意其重點:視察打
點計時器并閱讀說明書,明確兩種
正脈沖輸入插座
打點計時器的結構、各部分的名
稱、工作原理及運用方法。
電火花計時器電火花計時器的外形
如圖所示,它可以代替電磁打點計
時器運用,也可以與簡易電火花描跡儀配套運用。運用時電源插
頭干脆插在溝通220V插座內(nèi),將裁成圓片(直徑約38mm)的
墨粉紙盤的中心孔套在紙盤軸上,將剪切整齊的兩條一般有光白
紙帶(20mmX700mm)從彈性卡和紙盤軸之間的限位槽中穿
過,并且要讓墨粉紙盤夾在兩條紙帶之間。這樣當兩條紙帶運動
時,也能帶動墨粉紙盤運動,當按下脈沖輸出開關時,放電火花
不至于始終在墨粉紙盤的同一位置而影響到點跡的清楚度。也可
以用上述尺寸的白紙帶和墨粉紙帶(位于下面)做試驗,還可以
用兩條白紙帶夾著一條墨粉紙帶做試驗;墨粉紙可以運用比較長
的時間,一條白紙帶也可以重復運用,應留意降低試驗成本。
(三)練習運用打點計時器
學生自主閱讀教材中的試驗步驟提示。
指導學生動手練習運用打點計時器,并引導學生思索:紙帶上的
點與小車的位移和時間是如何對應的,怎樣將紙帶上的點變成相
關的數(shù)據(jù)?
溝通與探討
針對問題,學生探討實踐后回答。
問題1.電磁打點計時器中怎樣安放復寫紙和紙帶的位置?
問題2.振針打的點不清楚或打不出點可能是哪些緣由?怎樣調(diào)
問題3.開啟電源打點完畢后要剛好關閉電源,這樣做有什么好
處?
投影展示:電火花計時器的紙帶安裝方法(讓學生閱讀):
學生親自手拉紙帶練習運用打點計時器,自己設計表格,記錄測
量數(shù)據(jù).
(四)用打點計時器測量瞬時速度
思想方法:用某段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度粗略代表這段時間內(nèi)的某點
的瞬時速度。所取的時間間隔越接近該點,這種描述方法越精確.
更示例:如圖1一4一4,測量出包括E點在內(nèi)的D、F兩點間
Ar
的位移Ax和時間At,算出紙帶在這兩點間的平均速度
,用這個平均速度代表紙帶經(jīng)過E點時的瞬時速度。
包可以大致表示E點的瞬時速度,D、F兩點離E點越近,算
Ar
出的平均速度越接近E點的瞬時速度。然而D、F兩點距
離過小則測量誤差增大,應當依據(jù)實際狀況選取這兩個點。
學生依據(jù)粗略表示某點瞬時速度的方法,選擇合適的計數(shù)點,測
量包含這個點的一段時間內(nèi)的位移Ax,同時記錄對應的時間△
t,填入教材第23頁中設計好的表1中。
Ar
依據(jù)S=17算出剛填完的表1中各點旁邊的平均速度,把它當作
計時器打下這些點時的瞬時速度,抄入教材第24頁表2中。從
該表中能粗略看出手拉紙帶運動的速度變更狀況。
(五)用圖象表示速度
提出問題:剛才我們從表中的數(shù)據(jù)可以粗略看出我們自己手拉紙
帶運動的速度變更狀況,圖象是表示變更規(guī)律的好方法,我們可
以用圖象來描述物體的速度變更狀況,那么怎樣用圖象來表示物
體運動的速度呢?
探討溝通:在方格紙上建立直角坐標系,用縱坐標表示物體運動
的速度,用橫坐標表示時間,依據(jù)表中各時刻的速度,將(v,
t)作為一組坐標在圖象中描點,將點連線后得出的圖象稱為速
度一時間圖象(v-t圖象)。學生具體操作描點。
(六)課堂小結
電磁打點計時器和電火花計時器都是記錄運動物體在確定時間間
隔內(nèi)位移的儀器.v—t圖象:表示做直線運動物體的速度隨時間
變更的規(guī)律.某段時間圖線與時間軸圍成的面積值表示該段時間
內(nèi)物體通過的位移大小.形態(tài)一樣的圖線,在不同圖象中所表示
的物理規(guī)律不同.
第五節(jié):速度變更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教學目標】
學問與技能
1.知道加速度的物理意義;駕馭其定義公式和單位。
2.知道加速度的方向與速度變更量方向一樣.
3.區(qū)分加速度、速度、速度變更量。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比值定義法,進一步了解加速度的物理意義。
2.通過對速度變更快慢描述的探究過程,體會一個量的變更
與變更快慢的區(qū)分。
情感看法與價值觀
1.感受物理學思想的博大精深
2.提升科學思想和科學精神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1.加速度概念的建立和加速度與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關系。
2.加速度是速度的變更率,它描述速度變更的快慢和方向。
教學難點
1.理解加速度的概念,樹立變更率的思想。
2.區(qū)分速度、速度的變更量及速度的變更率。
3.利用圖象分析加速度的相關問題。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復習導入
通過課件展示圖兩
幅vt圖象,供同學
們溝通探討,并設
疑對比思索。指導
學生對兩個勻變速直線運動的v-t圖象細致視察,找出速度隨時
間的變更規(guī)律。
學生歸納總結出:甲圖中,物體的速度每秒變更5m/s。
乙圖中,物體的速度每5s變更5m/so
引導學生體會速度的變更有快有慢,加速度這一概念就是用
來描述速度變更快慢的物理量,很自然地引出本節(jié)學習的內(nèi)容。
影片導入
利用課件視頻資源,依次大屏幕播放下列影片片斷:
萬噸貨輪起航,10s內(nèi)速度增加到0.2m/s火箭放射時,10s
內(nèi)速度能增到約100m/s;以8m/s的速度行駛的汽車在急剎車
時2.5s內(nèi)能停下來以8m/s的速度飛行的蜻蜓能在0.7s內(nèi)停
下來。在以上片斷中,各物體的速度都發(fā)生了變更,你怎樣才能
比較速度隨時間變更的快慢呢?
一、加速度
利用多媒體投影播放賽車、高速列車、自行車、運動員等錄
像,提出問題,讓學生思索探討.誰的速度“增加”得快?如何
來表示增加的快慢?
課件展示:依次展示三個速度表格,分析比較速度變更的快
慢。
表一:
0
時刻/s51015
甲V/
20253035
(m?s-l)
乙v/
10305070
(m?s-l)
丙v/
35302520
(m?s-l)
「v/
5035205
(m?s-l)
溝通探討:若物體在所用時間一樣的狀況下,速度變更大的
物體速度變更得快。
表二:
初速度末速度所用時間
(km/h)(km/h)(s)
轎車啟動20507
5噸貨車啟動205038
10噸貨車啟
205050
動
學生認知視察表中數(shù)據(jù)并溝通探討,若在速度變更相同的狀
況下,可以比較時間的長短,所用時間越短,速度變更得越快。
老師接著引導學生分析數(shù)據(jù),提高學生依據(jù)數(shù)據(jù)表來概括總
結規(guī)律的分析實力。
老師設疑:若如下表所示,既無法用第一種方法,又無法用
第三種方法比較,怎樣比較它們速度變更的快慢?細致視察表
三,通過計算說明這四個物體哪個速度變更得快。
表
所用時間
初速度(m/s)末速度(m/s)
(s)
A自行車下坡2114
B公共汽車出
063
站
C火車出站020100
D飛機在空中
30030010
飛行
指導學生回憶怎樣描述物體運動位置的變更.例如在勻速直線運
動中,物體從A點運動到B點,可以用A、B兩點坐標的變更除
以所用時間即速度的大小來描述位置變更的狀況。
1.定義:加速度等于速度的變更跟發(fā)生這一變更所用的時間
的比值。
2.表達式:a=t
3.單位及符號
米/秒2m/s2(國際單位制)
厘米/秒2cm/s2
閱讀體會:課件展示閱讀材料,讓學生細致閱讀并體會計算
加速度。
老師引導學生類比加速度與位移,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引導
學生歸納出加速度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
說明:當物體加速時,則△v=v2-vl>0,時間At是標量,
加速度a的計算值為正值,假如以初速度的方向為正方向(即初
速度vO取正值),a為正值則可表示a的方向與初速度的方向相
同,或反過來說,若加速度a與初速度同向時,則這個直線運動
為加速運動。
當物體是減速時,則Av=v2-vl<0,時間t是標量,加速度
a的計算值為負值,假如仍以初速度的方向為正方向(即初速度
vO取正值),a為負值則可表示a的方向與初速度的方向相反,
或反過來說,若加速度a與初速度反向時,則這個直線運動為減
速運動。
問題探究
問題1:“上海磁懸浮列車的最高速度可達430km/h,它的加
速度確定很大”。這一說法對嗎?為什么?
問題2:運載火箭在點火后的短時間內(nèi),速度的變更很小,
它的加速度確定很小嗎?
歸納總結:1.不對,當勻速運動時,盡管速度很大,加速度
可以為零。
Av
2.不對,由公式a=Af可知,加速度等于速度的變更量和時
間的比值,因而加速度是速度對時間的變更率。所謂某一個量對
時間的變更率,是指單位時間內(nèi)該量變更的數(shù)值。變更率表示變
更的快慢,不表示變更的大小。
加速度和速度的區(qū)分:
1.速度大,加速度不確定大;加速度大,速度不確定大。
2.速度變更量大,加速度不確定大。
3.加速度為零,速度可以不為零;速度為零,加速度可以不
為零。
二、從V-t圖象看加速度
老師指導學生細致視察課本中的V-t圖象,并思索:速度一
時間圖象描述了什么問題?怎樣建立速度一時間圖象?
老師引導,學生探討后回答.學生在沒有學習斜率概念前,
可以用陡度的“平緩”或“陡”來表述。
學生總結歸納:a直線的傾斜程度更厲害,也就是更陡些,
而b相對較平緩。所以,a的速度變更快,即a的加速度大,b
的速度變更慢,加速度小。
學問小結:速度一時間圖象是描述速度隨時間變更關系的圖
象,它以時間軸為橫軸,以縱軸為速度軸,在坐標系中將不同時
刻的速度以坐標的形式描點,然后連線,就畫出了速度一時間圖
象。
我們可以從直線上隨意選擇間隔較大的兩點來找到這兩個點
間的速度變更量Av,時間間隔At。
Av
這樣就可以定量求加速度了,用加速度的定義式a=五就行
了。
課堂小結,布置作業(yè)
其次章: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探討
第一節(jié):試驗:探究小車速度隨時間變更規(guī)律
【教學目標】
學問與技能
1.依據(jù)相關試驗器材,設計試驗并嫻熟操作.會運用已學學
問處理紙帶,求各點瞬時速度。
2.會用表格法處理數(shù)據(jù),并合理猜想。
3.駕馭畫圖象的一般方法,并能用簡潔語言進行闡述。
過程與方法
1.初步學習依據(jù)試驗要求設計試驗、完成某種規(guī)律的探究方
法。對打出的紙帶,會用近似的方法得出各點瞬時速度。
2.初步學會依據(jù)試驗數(shù)據(jù)進行揣測、探究、發(fā)覺規(guī)律。
3.直觀地運用物理圖象呈現(xiàn)規(guī)律,驗證規(guī)律。
情感看法與價值觀
1.養(yǎng)成主動主動思索問題的習慣,并熬煉思索的全面性、精
確性與邏輯性。
2.養(yǎng)成實事求是的科學看法,能敏捷地運用科學方法來探討問
題、解決問題,提高創(chuàng)新意識。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1.由試驗數(shù)據(jù)得出v-t圖象。
2.由v-t圖象得出小車的速度隨時間變更的規(guī)律。
教學難點
試驗探究過程留意事項;試驗數(shù)據(jù)的處理.
【教學過程】
案例導入
我們利用課余時間自己想方法探究物體的運動規(guī)律.小明同
學利用頻閃相機在馬路旁拍攝了摩托車運動的情景,他拍攝的照
片如圖所示:
甲乙丙
依據(jù)照片分析出摩托車的運動狀況。你分析的依據(jù)是什么?
新課教學
一、進行試驗
要探究一個物體的速度隨時間變更的規(guī)律,必需知道物體在
一系列不同時刻的速度。干脆測量瞬時速度是比較困難的,本試
驗中我們用打點計時器先記錄物體在不同時刻的位置,再通過對
紙帶的分析,計算得到各個時刻的瞬時速度。
問題探究
問題1:假如探究得到小車在祛碼拉動下在平直的長木板上
運動,紙帶上打出的點與點的間隔距離近似相等,那么小車做什
么運動?
結論猜想:紙帶上相鄰點間的時間間隔相同,而點與點間的
距離近似相等,則小車做勻速直線運動。
問題2:在探究小車帶動紙帶運動時,紙帶上的點與點間的
距離不等,那么小車做什么運動?
結論猜想:紙帶上點與點間的距離不相等,說明相同時間內(nèi)
位移不相等,小車做變速運動。
1.試驗目的:探究小車速度隨時間變更規(guī)律。
2.試驗器材:①附有滑輪的長木板②小車③帶小鉤的細
線④25g的鉤碼3個,也可以用50g的鉤碼或用沙子和小桶
代替鉤碼,用彈簧秤或天平稱量⑤打點計時器⑥紙帶⑦刻
度尺⑧學生電源、導線
3.試驗原理
把紙帶跟運動的物體連接在一起,并穿過打點計時器。這樣
紙帶上的點不但記錄了物體的運動時間,而且相應地表示運動物
體在不同時刻的位置。探討這些點的狀況,就可以了解物體的運
動狀況。
4.試驗步驟多
(1)如圖所示,把附有滑輪的長木
板平放在試驗桌上,并使滑輪伸出桌面,
把打點計時器固定在長木板上沒有滑輪的一端,連接好電路。
(2)把一條細繩拴在小車上,使細繩跨過滑輪,下邊掛上
合適的鉤碼,放手后,看小車能否在木板上平衡地加速滑行,然
后把紙帶穿過打點計時器,并把紙帶的一端固定在小車的后面。
(3)把小車停在打點計時器處,先接通電源,后釋放小
車,讓小車拖著紙帶運動,打點計時器就在紙帶上打下一列小
點,再按同樣的方法(不變更鉤碼)打出兩條紙帶。從這三條紙
帶中選用一條點跡清楚的,計為紙帶I。
(4)增加一個鉤碼,按上述方法打出紙帶H。
(5)在打紙帶I的基礎上削減一個鉤碼,仍按上述方法打
出紙帶m。
(6)整理器材。
課堂小結,布置作業(yè)
本節(jié)課探究了小車速度隨時間變更的規(guī)律。通過對試驗原理及目
的的探究得出試驗器材及試驗步驟,通過紙帶分析可以得到物體
的運動規(guī)律,最終得出小車速度時間圖象為一條傾斜直線。
規(guī)律方法總結:1.因為打點計時器結合紙帶能記錄物體在一
系列不同時刻的位置,所以通過紙帶分析可以得到物體的運動規(guī)
律,電火花計時器及閃光照相的原理與之類似,也可以應用。
2.求紙帶上某點速度時一般用一小段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度代
替,在學完勻變速直線運動規(guī)律后,還有更精確的方法。
其次節(jié):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與時間的關系
【教學目標】
1、知道勻速直線運動D—圖象。
2、知道勻變速直線運動的DT圖象,概念和特點。
3、駕馭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與時間關系的公式vvO+at,
并會進行計算。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1、勻變速直線運動的UT圖象,概念和特點。
2、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與時間關系的公式v=vO+at,并
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
會用DT圖象推導出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與時間關系的公式v
=vO+ato
【教學過程】
復習回顧:加速度的概念,及表達式a="
導入新課:
上節(jié)課,同學們通過試驗探討了速度與時間的關系,小車運動的u
-t圖象。設問:小車運動的u-t圖象是怎樣的圖線?(讓學
生畫一下)學生坐標軸畫反的要更正,并強調(diào)調(diào),縱坐標取速
度,橫坐標取時間。
u-t圖象是一條直線,速度和時間的這種關系稱為線性關系。
設問:在小車運動的U—t圖象上的一個點P(tl,vl)表示什
么?
學生畫出小車運動的u-t圖象,并能表達出小車運動的
u-t圖象是一條傾斜的直線。
學生回答:tl時刻,小車的速度為V1。
精講點撥:
0
tt/s
1、勻速直線運動圖像
向學生展示一個u—t圖象:
提問:這個u—t圖象有什么特點?它表示物體運動的速度有什
么特點?物體運動的加速度又有什么特點?
在各小組陳述的基礎上老師請一位同學總結。
2、勻變速直線運動圖像
提問:在上節(jié)的試驗中,小車在重物牽引下運動的v-t圖象是一
條傾斜的直線,物體的加速度有什么特點?直線的傾斜程度與加
速度有什么關系?它表示小車在做什么樣的運動?
從圖可以看出,由于v-t圖象是一條傾斜的直線,速度隨著時間
漸漸變大,在時間軸上取取兩點則tl,t2間的距離表示
時間間隔&=t2—tl,tl時刻的速度為vl,t2時刻的速度為
v2,則v2-vl=加即為間間隔At內(nèi)的速度的變更量。
提問:△/與是什么關系?
學問總結:沿著一條直線,且加速度不變的運動,叫做勻變
速直線運動。勻變速直線運動的v-t圖象是一條傾斜的直線。
提問:勻變速直線運動的v-t圖線的斜率表示什么?勻變速直線
運動的v-t圖線與縱坐標的交點表示什么?
展示以下兩個V-t圖象,請同學們視察,并比較這兩個V-t圖
象。
學問總結:在勻變速直線運動中,假如物體的速度隨著時間勻稱
增加,這個運動叫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假如物體的速度隨著時間
勻稱減小,這個運動叫做勻減速直線運動。
分小組探討
3、勻變速直線速度與時間的關系式
提問:除用圖象表示物體運動的速度與時間的關系外,是否還可
以用公式表達物體運動的速度與時間的關系?
老師引導,取t=0時為初狀態(tài),速度為初速度V0,取t時刻為
末狀態(tài),速度為末速度V,從初態(tài)到末態(tài),時間的變更量為△1,
則At=t—0,速度的變更量為8,則小'=V—V0
提問:能否干脆從圖線結合數(shù)學學問得到速度與時間的關系式?
學問總結:勻變速直線運動中,速度與時間的關系式是
V=VO+at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與時間關系的公式:V=VO+at可以這
樣理解:由于加速度a在數(shù)值上等于單位時間內(nèi)速度的變更量,
所以at就是整個運動過程中速度的變更量;再加上運動起先時
物體的速度VO,就得到t時刻物體的速度V。
4、例題
例題1、汽車以40km/h的速度勻速行駛,現(xiàn)以0.6m/s2的加
速度加速,10s后速度能達到多少?加速后經(jīng)過多長汽車的速度
達到80km/h?
例題2、某汽車在某路面緊急剎車時,加速度的大小是6m/s2,
假如必需在2s內(nèi)停下來,汽車的行駛速度最高不能超過多少?
假如汽車以最高允許速度行駛,必需在1.5s內(nèi)停下來,汽車剎
車勻減速運動加速度至少多大?
課堂小結
利用V-t圖象得出勻速直線運動和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特點。
并進一步利用V-t圖推導出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和時間的關系
工IO
布置作業(yè)
第三節(jié):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與時間的關系
【教學目標】
學問與技能
1、知道勻速直線運動的位移與時間的關系
2、理解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及其應用
3、理解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與時間的關系及其應用
4、理解v-t圖象中圖線與t軸所夾的面積表示物體在這段時間
內(nèi)運動的位移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近似推導位移公式的過程,體驗微元法的特點和技巧,
能把瞬時速度的求法與此比較。
2、感悟一些數(shù)學方法的應用特點。
情感、看法與價值觀
1、養(yǎng)成自己動手德習慣,增加物理情感。
2、體驗勝利的歡樂和物理方法的意義。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1、理解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及其應用
2、理解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與時間的關系及其應用
教學難點
1、v-t圖象中圖線與t軸所夾的面積表示物體在這段時間內(nèi)運
動的位移
2、微元法推導位移公式。
【教學過程】
一)預習檢查、總結懷疑
檢查落實了學生的預習狀況并了解了學生的懷疑,使教學具有了
針對性。
(二)情景引入,展示目標
老師活動:干脆提出問題學生解答,培育學生應用所學學問解答
問題的實力和語言概括表述實力。
提出問題:取運動的初始時刻的位置為坐標原點,寫出勻速直線
運動的物體在時間t內(nèi)的位移與時間的關系式,并說明理由。
學生活動:學生思索,寫公式并回答:x=vto理由是:速度是定
值,位移與時間成正比。
老師活動:(投影)提出下一個問題:同學們在坐標紙上作出勻
速直線運動的V-t圖象,猜想一下,能否在V-t圖象中表示出
作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在時間t內(nèi)的位移呢?
學生活動:學生作圖并思索探討。不確定或能。結論:位移Vt
就是圖線與t軸所夾的矩形面積。
總結:培育學生從多角度解答問題的實力以及物理規(guī)律和數(shù)學圖
象相結合的實力。
老師活動(展示目標):探討了勻速直線運動的位移可用V-t圖
象中所夾的面積來表示的方法,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在V-t
圖象中是不是也有類似的關系,下面我們就來學習勻速直線運動
的位移和時間的關系。
(三)、合作探究,精講點撥
1、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
老師活動:
啟發(fā)引導,進一步提出問題,但不進行回答:對于勻變速直線運
動的位移與它的V-t圖象是不是也有類似的關系?
學生活動:學生思索。
老師活動:我們先不探討是否有上述關系,我們先一起來探討課
本上的“思索與探討
學生活動:學生閱讀思索,分組探討并回答各自見解。最終得出
結論:學生A的計算中,時間間隔越小計算出的誤差就越小,越
接近真值。
把過程先微分后再累加(積分)的定積分思想來解決問題的方
法,在以后的學習中常常用到。比如:一條直線可看作由一個個
的點子組成,一條曲線可看作由一條條的小線段組成。
老師活動:(投影)提出問題:我們駕馭了這種定積分分析問題
的思想,下面同學們在坐標紙上作初速度為vO的勻變速直線運
動的v-t圖象,分析一下圖線與t軸所夾的面積是不是也表示勻
變速直線運動在時間t內(nèi)的位移呢?
學生活動:學生作v-t圖象,自我思索解答,分組探討。
老師活動:(投影)學生作的v-t圖解,讓學生分析講解。
學生活動:依據(jù)圖解分析講解,得出結論:V-t圖象中,圖線與
t軸所夾的面積,表示在t時間內(nèi)物體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
移。
2、推導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一時間公式
老師活動:(投影)進一步提出問題:依據(jù)同學們的結論利用課
本圖2.3-2(丁圖)能否推導出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與時間的
關系式?
學生活動:學生分析推導,寫出過程:
C_-(OC+AB)OA%=l(v0+v)z
3面積=2所以2。
12
又丫=嗎+,解得2
老師活動:(投影)展示學生推導過程并集體評價后老師說明:
12
x=vJ+—at
公式2就是表示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與時間關系的
公式。
老師活動:(投影)進一步把問題進行擴展:位移與時間的關系
也可以用圖象表示,這種圖象叫做位移-時間圖象,即x-t圖
象。運用初中數(shù)學中學到的一次函數(shù)和二次函數(shù)學問,你能畫出
12
x-vt+—at~
勻變速直線運動n2的x-t圖象嗎?(vO,a是常數(shù))
學生活動:學生在坐標紙上作x-t圖象。
老師活動:展示學生畫的草圖,讓學生分析作圖的過程。
學生活動:學生分析講解。
3、對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一時間公式的應用
老師活動:(投影)例題:引導學生閱讀題目,進行分析。
學生活動:在老師的引導下,在練習本上寫出解答過程。
老師活動:(投影)學生的解答,進行適當點評。
課堂小結,布置作業(yè)
《名師一號》
第四節(jié):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與速度的關系
【教學目標】
學問與技能
1.理解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與速度的關系。
2.駕馭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和時間的關系,
會用公式解決勻變直線運動的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
提高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分析實力,著重物理情景的過程,從而得
到一般的學習方法和思維。
情感看法與價值觀
學會用聯(lián)系的觀點看問題,以及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德思維品質。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1.速度公式、位移公式及位移與速度關系的公式的推導。
2.會運用公式分析、計算。
教學難點
具體到實際問題當中對物理意義、情景的分析。
【教學過程】
情景引入,展示目標
1.通過下面一道題目,讓學生從不同角度,感受一題多解,拓
展學生的物理思維。
一輛汽車以20m/s的速度行駛,駕駛員發(fā)覺前方道路施工,緊急
剎車并最終停止。已知汽車剎車過程的加速度大小是5m/s2,
假設汽車剎車過程是勻減速直線運動,則汽車從起先剎車經(jīng)過
5s所通過的位移是多少?
2.通過物理情景1的分析,讓學生找尋勻變速直線運動中位移
與速度的關系。
【情景1]射擊時,火藥在槍筒中燃燒。燃氣膨脹,推動彈頭做
加速運動。若把子彈在槍筒中的運動看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假設
槍筒長0.64m,子彈的加速度5X105m/s2,我們依據(jù)已知條件能
否求出子彈射出槍口時的速度?
問題1:能否依據(jù)題意,用前面的運動規(guī)律解決?
12
x--at,v-at
[學生活動]用公式2得出子彈離開槍口時的速度。
合作探究,精講點撥
問題2:在這個問題中,已知條件和所求的結果都不涉剛好間
t,它只是一個中間量。能否依據(jù)前面學習的運動規(guī)律,得到位
移x與速度v的關系呢?
2
v=vo+at,x=vot+-at
[學生活動]用公式2進行推導。(請一位
學生板演)
[老師活動]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假如說問題的已知量和未知
量都不涉剛好間,利用/一疝=2。尤求解,往往會使問題變得簡
潔、便利。
[學生活動]用公式$一詔=2,比求解上面的問題,并與前面的方
法進行比較。
反思總結,當堂檢測
[例題]駕駛手冊規(guī)定具有良好剎車性能的汽車在以80km/h的
速率行駛時,可以在56m的距離內(nèi)剎??;在以48km/h的速率行
駛時,可以在24m的距離內(nèi)剎住。假設對這兩種速率,駕駛員的
反應時間(在反應時間內(nèi)駕駛員來不及運用剎車,車速不變)與
剎車產(chǎn)生的加速度都相同,則駕駛員的反應時間是多少?
[老師活動]引導學生分析汽車在整個過程中運動規(guī)律,如何解決
問題。
[學生活動]依據(jù)題意的分析,正確選用運動規(guī)律求解。
課堂小結,布置作業(yè)
第五節(jié):自由落體運動
【教學目標】
學問與技能
1.理解自由落體運動的性質和物體做自由落體運動的條件。
2.理解自由落體運動的加速度,知道它的大小和方向。
3.駕馭并能夠運用自由落體運動的規(guī)律。
過程與方法
1.加強感性相識,進一步上升到理性相識。
2.類比得出自由落體運動的規(guī)律。
情感、看法與價值觀
1.感受實踐出真知,試驗見規(guī)律的物理學思想。
2.養(yǎng)成去偽存真的科學看法和科學精神。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1.自由落體運動的概念及探究自由落體運動的過程。
2.駕馭自由落體運動規(guī)律,并能運用其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演示試驗和探究試驗的技巧及自由落體運動規(guī)律的得出.
【教學過程】
活動引入:
老師在課前須要設計制作好“測反應時間尺”(在一約50cm長
的尺有刻度的一面標上自由下落對應長度所用的時間)嬉戲
提問:一般狀況下,刻度尺是用來測量什么物理量的?
學生思索回答
演示試驗
1、將一張紙和一張金屬片在同一高度同時釋放,結果金
屬片先著地。
老師不發(fā)表看法,接著做試驗。分別將試驗內(nèi)容和試驗結
果板書在黑板上。
2、將剛才的紙片緊緊捏成一團,再次與硬幣同時釋放,
結果兩者幾乎同時落地。
3、將兩個完全一樣的紙片,一個捏成團,一個平展,則
紙團下落快。
猜想、探討、溝通
二、自由落體運動
提問:物體若在沒有空氣阻力的狀況下由靜止下落,它的受力狀
況有什么特點?
物理學中把這種只受重力作用,由靜止起先下落的運動叫
做自由落體運動。自由落體運動:在只受重力的狀況下,由靜止
起先下落的運動。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環(huán)境下,自由落體運動是不存在的,只
是一種志向運動模型。近似條件:一般狀況下,密度較大實心物
體的下落都可以近似看成自由落體運動。
三、自由落體運動的運動規(guī)律
課堂小結,布置作業(yè)。
第六節(jié):伽利略對自由落體運動的探討
【教學目標】
學問與技能
1.了解伽利略對自由落體運動的探討思路和方法;
2.能夠合理設計試驗,并將試驗數(shù)據(jù)用圖線法處理。
過程與方法
1.經(jīng)驗伽利略對自由落體運動的探討方法,感悟科學探究的方
法;
2.分組進行科學探究活動,完成試驗操作;
3.學習和駕馭進行數(shù)學推理和圖象處理數(shù)據(jù)的實力。
情感、看法和價值觀
1.學習伽利略敢于向權威挑戰(zhàn),擅長視察思索,知難而進的優(yōu)
秀品質;
2.養(yǎng)成耐性細致的意志品質,創(chuàng)新思想和相互協(xié)作的精神。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通過重現(xiàn)重大發(fā)覺的歷史過程,讓學生親臨其境探究伽利略對自
由落體運動探討的試驗,學習其科學思維方法和奇妙的試驗構
思。
教學難點
(1)當無法驗證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
時,如何引導學生奇妙設計斜面試驗間接驗證;
(2)引導學生在試驗過程中怎樣進行合理猜想、數(shù)學推理、合
理外推等重要方法。
【教學過程】
一、預習檢查、總結懷疑
1、老師提問:我們在上一節(jié)課已經(jīng)學習了自由落體運動知道:
(1)定義?(物體只在重力作用下從靜止起先下落的運動)
(2)實質?(初速度為0的勻加速直線運動)
2、老師指出:紙張比石頭下落得慢是由于空氣阻力的影響,但
使人誤以為“重物比輕物下落得快”。這正是統(tǒng)治了兩千多年的
亞里士多德的觀點。
二、情景引入、展示目標
我們用手拿一個小球和一張紙片,放開后,小球和紙片從靜止起
先下落。我們可以看到,小球先落地,紙片后落地。
公元前4世紀,古希臘宏大的思想家、哲學家亞里士多德
(Arestotle)依據(jù)與我們類似的視察,干脆得出結論:重的物
體比輕的物體下落得快。
今日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經(jīng)驗伽利略對自由落體運動的探討過
程,領悟這位大師的科學精神、物理思想、探討方法,得其精
髓,有所借鑒。
三、合作探究、精講點播
(一)綿延兩千年的錯誤
亞里士多德的觀點:物體越重,下落越快。
公元前,人們對物體下落的探討很少,靠著視察認為重的物體比
輕的物體下落得快。當時,聞名的思想家亞里士多德經(jīng)過了視察
和總結認為“物體下落的速度與重力成正比”。這一觀點正好應
和了人們潛意識里的想法;同時,它又是宏大的亞里士多德提出
的論斷,人們深信不疑。從那以后,人們推斷物體下落的快慢,
甚至給孩子們上課時始終堅持這一觀點,這一觀點始終持續(xù)了2
000多年,從沒有人對它提出異議。
溝通與探討:為什么會有錯誤的相識呢?
錯誤相識的根源在于不留意探究事物的本質,思索不求甚解。
(二)邏輯的力氣
學生閱讀教材:
問題:伽利略是怎樣論證亞里士多德觀點是錯誤的?
猜想:既然物體下落過程中的運動狀況與物體質量無關,那么為
什么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不同物體的落體運動,下落快慢不同呢?我
們能否猜想是由于空氣阻力的作用造成的呢?假如沒有空氣阻力
將會怎樣呢?
學生探討后回答.
(三)猜想與假說
伽利略認為,自由落體是一種最簡潔的變速運動。最簡潔的變速
運動的速度應當是勻稱變更的。但是,速度的變更怎樣才算勻稱
呢?他考慮了兩種可能:一種是速度的變更對時間來說是勻稱
的,即經(jīng)過相等的時間,速度的變更相等;另一種是速度的變更
對位移來說是勻稱的,即經(jīng)過相等的位移,速度的變更相等。
(四)試驗驗證
桌面上有打點計時器、小車、木板,每兩位同學為一組,設計試
驗,探討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的位移和時間的關系,并
設計表格記錄試驗數(shù)據(jù).
學生活動:探討并設計試驗方案,5分鐘后進行溝通.
參考方案:
時間飛R
位移(cmX
0.020.040.060.08.......
傾角
30°
45°
60°
.......
(五)伽利略的科學方法
對現(xiàn)象一般視察一提出猜想一運用邏輯推理一試驗對推理驗證一
對猜想進行修證(補充)一推廣應用。
伽利略的科學思想方法的核心是把試驗和邏輯推理(包括數(shù)學推
理)和諧地結合起來,從而有力地推動了人類科學相識的發(fā)展。
四、反思總結、當堂檢測
老師組織學生反思總結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nèi)容,并進行當堂檢測。
課堂小結
本節(jié)課主要由兩部分組成:對科學家的了解;對伽利略科學方法
的學習.這兩個方面主
要是由學生通過查資料、預習,在老師的引導下,以學生為主
體,進行學習的。學問講授的同時,給學生介紹物理學家、講
授物理學史.不僅讓他們了解物理學家的工作,物理科學的發(fā)展
過程,更重要的是通過了解科學發(fā)展的曲折性,以此撼動學生的
心,讓他們從中獲得啟迪。在后面的教學過程中爭取設計的更科
學,更有利于學生的學習,也希望大家提出珍貴看法,共同完
善,共同進步!
第三章:《相互作用》
第一節(jié):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教學目標】
1.知道重力產(chǎn)生的緣由及其定義。
2.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力的大小與物體質量的關系,能用重
錘線檢驗一條線或一個面是否豎直或水平。
3.知道物體重心的含義。
4.了解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識力能
使物體發(fā)生形變或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變更。
5.知道力的三要素
6.了解四種基本相互作用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1、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力的大小與物體質量的關系
2、力能使物體發(fā)生形變或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變更
教學難點
1、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三個因素有關
2、重心的概念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
同學們都平常都習慣這樣說,我們班要數(shù)某某同學的力氣最大,
某某同學腳部的力氣最強,一腳可以把足球開出五、六十米。這
種對力的說法符合物理角度對力的定義嗎?本節(jié)課我們將著手探
討這個問題,并學習幾種簡潔的力學問題。
二、合作探究
(一)力和力的圖示
1、力的描述:力是物體與物體的作用。(即力產(chǎn)生的條件是兩個
或兩個以上的物體發(fā)生作用)
2、力的作用效果:使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購銷合同范文
- 建筑材料采購合同協(xié)議書
- 勞動合同解除談話筆錄1
- 企業(yè)云計算資源使用合作協(xié)議
- 數(shù)字化合作框架下的遠程工作協(xié)作合同
- 配電網(wǎng)升級改造合同
- 環(huán)保工程服務合同:全面解決方案
- 合同生命周期管理:物業(yè)財務關鍵制度
- 圖書館目視化管理
- 拆除工程中的文物保護與遷移策略考核試卷
- 新概念二冊課文電子版
- 云計算與大數(shù)據(jù)PPT完整全套教學課件
- 醫(yī)保工作手冊
- 北師大五下《包裝的學問》評課稿
- CNAS-GL039 分子診斷檢驗程序性能驗證指南
- 【高中生物】染色體變異課件 高一下學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 道路運輸車輛管理二級維護新規(guī)定
- 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孝道
- DBJ51-143-2020 四川省公共建筑節(jié)能設計標準
- GB/T 9581-2011炭黑原料油乙烯焦油
- GB/T 5988-2022耐火材料加熱永久線變化試驗方法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