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煙臺市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 語文(含答案)_第1頁
山東省煙臺市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 語文(含答案)_第2頁
山東省煙臺市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 語文(含答案)_第3頁
山東省煙臺市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 語文(含答案)_第4頁
山東省煙臺市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 語文(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山東省煙臺市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含答案)2023—2024學年度第一學期期中學業(yè)水平診斷

高二語文

注意事項:

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等填寫在答題卡和試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卮鸱沁x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3.考試結束后,只收答題卡。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

(1)文學與“世界"構成怎樣的關系,文學為什么而作,為什么人書寫,關涉文學本質論。

(2)中國古代文論有從“世界"角度來理解文學本質的傳統(tǒng),如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感物說”,認為文學源于創(chuàng)作主體對生活的感受,這一觀點影響深遠。蘇軾基本上遵循傳統(tǒng)詩學中心物交感、主客合一的理論觀點,認為詩文是創(chuàng)作主體在感受外在世界的基礎上內在精神境界的藝術呈現。他在《南行前集敘》中云:“山川之秀美,風俗之樸陋,賢人君子之遺跡,與凡耳目之所接者,雜然有觸于中,而發(fā)于詠嘆。"正是山川風物、賢人勝跡等自然與社會事物激發(fā)了作家的創(chuàng)作欲望;在《辨杜子美杜鵑詩》中提出作詩應是“類有所感,托物以發(fā)”;在《題淵明詩后》中闡述了“境與意會"的妙處。

(3)無論因物觸興、有感而發(fā),還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都是創(chuàng)作主體通過詩文折射宇宙、自然之生命精神的基本途徑與手段。蘇軾強調文學創(chuàng)作是主體情感體驗和內在情結的自然流露,但在根本上也離不開對客現世界的感發(fā),這樣才能達到主客互融、天人合一。

(4)眼下,有些創(chuàng)作者忽視中國的現實土壤和傳統(tǒng)文脈,簡單套用西方理論來剪裁中國人的審美。在此背景下,蘇軾的觀念對我們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在紛繁復雜的文學現象中辨清文學的本質,仍然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5)基于對文學與“世界"關系的清晰準確的認知,蘇軾提出了“有為而作"的命題,可謂言之有據、內涵深刻。他在《題柳子厚詩》中認為“詩須要有為而作”?!洞痱瘋y俞括》云:"今觀所示議論,自東漢以下十篇,皆欲酌古以取今,有意于濟世之實用。"在《王定國詩集敘》中評贊王定國的詩“清平豐融,藹然有治世之音”。“有為而作"就是強調詩文要具有道德評價與教化的功能,從而有益于國家、社會與民眾。

(6)在當下,文學的本質要求是要對社會、時代和人民"有為"。新時代的文學需秉持“有為而作"的理念,用現實主義精神和浪漫主義情懷來觀照世界,從人民的實踐和多彩的時代中汲取營養(yǎng),反映人民改革創(chuàng)新的火熱實踐與新時代新征程的恢宏氣象,為時代和人民放歌。

(7)文學創(chuàng)作是文學活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創(chuàng)作者對社會生活進行審美加工從而形成藝術形象的過程,要經歷創(chuàng)作動因、藝術構思與語言呈現等復雜過程?!盁o意為文"是古代詩學中另一個影響深遠的命題,蘇軾極力倡導,體現出他對文學創(chuàng)作重要規(guī)律的深刻認識與體悟。

(8)蘇軾認為詩文創(chuàng)作“非能為之為工,乃不能不為之為工",應"有所不能自已而作",不可勉強刻意為文,只有如此才能達到創(chuàng)作妙境?!蹲铀颊摗酚性疲骸拔粽叻蜃又恼拢怯幸庥跒槲?,是以未立論也。所可得而言者,唯其歸于至當,斯以為圣人而已矣。"也就說,孔子為文并非刻意而作,但他所說的都恰到好處。蘇在《答謝民師書》中認為,詩文創(chuàng)作應"如行去流水""文理自然,姿態(tài)橫生",這樣就能達到心、手、器高度統(tǒng)一,以致“無思"而“辭達”。又《書黃子思詩集后》云:"蘇李之天成,曹劉之自得,陶謝之超然,蓋亦至矣。“強調詩文創(chuàng)作應以“無意"發(fā)之,在物與我、情與境悠然感會之際,自然而發(fā)、自然而成,方能成“天下之至文”。

(9)情感性是文學審美活動的基本特征。蘇軾的"無意為文"還表現在對情感表達的重視,特別強調真情實感的流露與抒發(fā)。《讀孟郊詩二首》有云:“孤芳擢荒穢,苦語余詩騷。水清石鑿鑿,湍激不受篙。"“詩從肺腑出,出輒愁肺腑。有如黃河魚,出膏以自煮?!碧K軾通過生動形象的比喻,稱許孟郊的詩作情真意切,完全是詩人內在情感與生命情結的真實流露?!朵浱諟Y明詩》又云:“古發(fā)于心而沖于口。"不難看出,蘇軾是以情感是否真切論詩,認為詩文貴情真,不偽飾,不造作。當前,有些創(chuàng)作者為了快出作品、多出作品,出現模仿抄襲、千篇一律、機械化生產等弊端。這類創(chuàng)作不可能寫出真情實感,也就很難激發(fā)讀者共鳴、促進情感交流。

(10)那么,詩文創(chuàng)作如何才能做到“無意為文"呢這涉及文學創(chuàng)作中復雜的精神活動,跟藝術直覺、藝術情感、藝術想象等密切相關。蘇軾對于詩文創(chuàng)作的心理機制有著準確的把握。

(11)他認為,在創(chuàng)作中主體內心必須“空"“靜”,以充分集納、感知外物并進而達到自由興發(fā)的直覺表現境界?!端蛥⒘葞煛吩疲骸坝钤娬Z妙,無厭空且靜。靜故了群動,空故納萬境。"在《超然臺記》中主張“游于物之外",而反對"游于物之內",對外物采取超然靜觀的態(tài)度。“空"“靜"的心理狀態(tài),可以排除外界不必要的干擾,使物象保持其自然狀態(tài)自由地進入主體內心,主體就可以物我兩忘、心物合一,凝神觀照創(chuàng)作對象?!翱侦o"不但有助于創(chuàng)作主體感知外物,還能使主體超越自我,超然物外,超越時空、因果之限制,促使神思發(fā)軔,從而進入自由興發(fā)的直覺表現階段,這是文學創(chuàng)作臻于得心應手與自由境界的重要前提。

(編自姜春《有為而作·無意為文·美未忘箴》)

1.下列對原文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蘇軾融合個人豐富的創(chuàng)作實踐經驗,在大量的書信、序跋以及詩文作品之中,廣泛深人地闡述了自己的詩學見解。

B.“有為而作"的文學理念體現了蘇軾對文學與世界關系的準確認知,也為新時代文學提供了創(chuàng)作遵循,具有共通性。

C.“有為而作"強調文學的道德評價與教化功能,“無意為文"推崇詩文自然妙成,雖各有側重,但都關涉文學本質。

D.蘇軾能夠深刻認識和準確把握詩文創(chuàng)作的規(guī)律和心理機制,他認為,只有內心空靜,才能夠創(chuàng)作出情真意切的詩文。

2.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學創(chuàng)作因物觸興,有感而發(fā),作品折射宇宙、自然生命精神的手段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B.蘇軾在"感物說"的基礎上提出了“有為而作"命題,進而參透了文學創(chuàng)作中主客體的關系。

C.蘇軾認為詩文創(chuàng)作應“如行云流水”,使其自然而成,盡量不在結構和語言等方面刻意為文。

D.蘇軾在提及陶淵明時,稱其詩“境與意會"“言發(fā)于心而沖于口",可見陶詩備受蘇軾青睞。

3.下列造項,不適合作為論據來支撐第(5)段觀點的一項是(3分)

A.《書(黃子思詩集》后》云:“佳句妙語……美在咸酸之外,可以一唱而三嘆也。"

B.《次韻朱光庭喜雨》云:“清詩似庭燎,雖美未忘箴。”

C.《鳧繹先生詩集敘》云:“先生之詩文……鑿鑿乎如五谷必可以療饑,斷斷乎如藥石必可以伐病。"

D.《次韻孔毅父集古人句見贈》云:“天下幾人學杜甫,誰得其皮與其骨...名章俊語紛交衡,無人巧會當時情?!?/p>

4.在行文中,作者為何穿插對當今一些文學創(chuàng)作者的批評(4分)

5.請依據文中"無意為文"的觀點,評析蘇軾的《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6分)

(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

影子的秘密①(節(jié)選)

[法]馬克·李維

我只花了不到一天的時間,就讓馬格對我恨之入骨,才短短一天我就犯下了無法彌補的錯誤。我們的英文老師——雪佛太太剛跟我們解釋,簡單過去式就是某種已結束的過去,與現在再無關聯(lián),無法持續(xù),能清楚地在時態(tài)中定位。多了不起啊!

忽然,雪佛太太用手指著我,要我自選一個例句來說明。當我提出如果學年制是簡單過去式就棒極了時,伊麗莎白爆出一陣大笑,我的笑話只笑了我們兩個,我因此推測班上其他人根本就沒搞懂英文的簡單過去式的定義,馬格卻因此認定我在伊麗莎白心中贏得了一席之地。這一刻決定了我整個學期的悲慘命運,從這個星期一,開學的第一天,更精確地說是從英文課后,我就活在真正的地獄里。

我馬上被雪佛太太處罰了,判決從星期六早上開始執(zhí)行——掃操場的落葉三小時。

星期二和星期三,我的報應是馬格一連串的絆腳。每次我摔倒在地,馬格就又往"全班逗樂王"的寶座前進了一步。不過伊麗莎白不覺得這樣好笑,所以他的報復心遠遠無法滿足。

星期四,馬格更拉高了報復層級。數學課時,我被他反鎖在我的柜子里。最后,是來打掃更衣間的警衛(wèi)聽到了我的敲打聲,我透過通氣孔,用微弱的聲音告訴警衛(wèi)密碼,請他幫我開門。我擔心會因為告密而平添更多麻煩,只說是自己太笨,在找躲避處時誤把自己關在了里面。警衛(wèi)驚訝地問我怎么從柜子里用掛鎖反鎖柜門,我假裝沒聽到問題,趕快溜走。我錯過了課堂點名,星期六的處罰又被數學老師加重了一小時。

處罰日的星期六早上,當同學們坐在電視機前吃著早餐時,我已走在上學的路上了。操場很冷清,警衛(wèi)把我那妥善簽名的處罰證明折了折,收進灰色外套的口袋里。他給了我一支長柄叉,要我小心使用不要弄傷自己,又指了指籃球架下那堆落葉和手推車,籃球網袋看起來就像可恨的邪惡之眼,或許應該說是馬格之眼。

我和那堆枯葉足足奮戰(zhàn)了半個多小時,直到警衛(wèi)跑來營救我。

“咦,我記得你,你就是那個把自己反鎖在柜子里的小子,對吧開學第一個星期六就被處罰,這跟從柜子里用掛鎖反鎖柜門一樣了不起啊。"他邊說邊拿走我手上的長柄叉。

“你做了什么好事被罰來做這個"他邊問我邊鏟起葉子堆滿手堆車。

“動詞變位變錯!"我含糊帶過。

“哦,我沒立場指責你,文法向來不是我的強項。你看起來對打掃也不太在行啊,有沒有什么事是你拿手的呢"

他的問題讓我陷入沉思。

“一定有什么東西是你熱愛并且最喜歡去做的,一個未完成的夢想"他加了一句,一邊掃起第二堆落葉。

“馴服黑夜。"我結結巴巴地說。

伊凡(伊凡是警衛(wèi)的名字)笑了,他笑得太大聲,兩只麻雀被嚇得離棲身的樹枝,振翅逃竄。我則是頭低低的,兩手插在口袋里,從操場另一頭離開。伊凡在半路攔住我。

“我不是要嘲笑你,只是你的回答有點出乎意料,如此而已。”

籃球架長長的影子拖在操場上,太陽遠遠觸不到蒼穹,而我的處罰遠遠談不上做完。

“那你為什么想馴服黑夜這個想法很有趣啊!"

“你也一樣經歷過我這個年紀啊。夜晚總是在嚇你,你甚至請求大人把房間的百葉窗關起來,以確保夜晚不會溜進來?!?/p>

伊凡一臉驚愕地瞪著我,他的臉色變了,和悅的神情也消失了。

“第一,你說得都不對;第二,你怎么知道這些的"

“就算我說得都不對,那又怎樣"我邊反駁邊繼續(xù)走我的路。

“操場不大,你跑不遠的?!耙练舱f著追上我,“你還沒回答我的問題呢。"

“我就是知道,就這樣?!?/p>

“好啦,我承認我以前真的很怕黑夜,但是我從來沒有跟任何人提過這件事。這樣吧,如果你告訴我你是怎么知道的,并且向我發(fā)誓你一定會保守秘密,我十一點就讓你偷溜,不用留到中午。"

“一言為定!"我邊說邊舉起手掌。伊凡和我擊掌,定定地看著我。

“過來,我們來這邊坐?!币练仓钢@球架旁邊的長椅命令道。

“我比較想坐那邊。"我指著對面的長椅說。

“好啦,聽你的!"

我該怎么向他解釋,就在剛剛,當我們肩并肩站在操場上時,我好像看到了一個跟我差不多年紀的他的影子。我不知為何會這樣,也不懂為什么會有這種錯覺,只知道他房間的壁紙已經黃,他家的地板踩起來會吱吱作響,而這常常讓他在夜晚來臨時嚇得臉色發(fā)青。

“我不知道,"我怯怯地說,“我剛剛是亂猜的。

我們兩個在長椅上靜靜地坐了好一會兒,然后伊凡笑了,他拍拍我的蓋,站起來。

“好了,你可以走啦,我們有言在先,現在已經十一點了。不過你要記得保守秘密,我可不想還有別的學生來取笑我?!?/p>

我跟警衛(wèi)道別,比原先預計的時間早了一小時回家。一邊想著不知道爸爸會怎樣迎接我;他昨天很晚才出差回來,現在這個時間,媽媽一定跟他解釋過我為什么不在家里了。我又會因為開學第一個周六就被老師處罰,而遭受什么樣的處罰呢正當我不斷盤旋著這些灰暗的念頭時,一件驚人的事讓我大吃一驚——太陽已經高掛在天空,我發(fā)現我的影子大得詭異,比平常還要高大許多。我停下腳步,近距離地觀察影子,我發(fā)現它的身形和我的大不相同,啊,是伊凡………伊凡的影子。我再度仔仔細細地端詳,看到一些不屬于我的童年片段:一個不認識的男人把我拖到花園的盡頭,他抽出皮帶,狠狠地教訓了我一頓。

即使大發(fā)雷霆,爸爸也從來沒對我動過手。我忍不住猜想,這段記憶究竟來自于哪一段回憶。潛意識里,我覺得這似于不太像是我的遭遇。我加快腳步,怕得要死,決定用最快的速度沖回家。

【注】①本文選自長篇小說《偷影子的人》。小說中的小男孩擁有“偷別人的影子"的特殊能力,能夠為每個偷來的影子點亮生命的光芒。

6.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開頭交代馬格與“我"的緊張關系,為下文寫馬格制造的一系列惡作劇做了鋪墊。

B.“我"遇到困難時,既有怯懦,也有堅忍,表現出人性的真實性,極易引發(fā)共情。

C.小說想象奇特,“我”能通過別人的影子看見他人的心事,知曉他人心中的秘密。

D.作者靈活運用寫作技法,結尾將陌生人與爸爸行為對比,突出"我"童年的不幸。

7.下列對文中人物形象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雪佛太太是“我"的英文老師,對學生要求嚴格,對犯錯學生的處罰較為嚴厲。

B.伊麗莎白是"我"和馬格都喜歡的女生,雖著墨不多,卻有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作用。

C.馬格的種種"壞"行為表現出了小孩子的幼稚與可笑,而這些做法也令人不齒。

D.伊凡是學校的警衛(wèi),樂于助人,但他童年的不幸遭遇,致使其性格又喜怒無常。

8.“影子"在小說中有著豐富的意蘊,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4分)

9.《偷影子的人》是治愈文學的代表作品,治愈文學以“溫暖"“柔情"和"充滿希望"為主題,請結合所給文本內容,簡要分析作者是如何體現這一主題的。(6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材料一:

張儀歸報未至咸陽秦惠王薨子武王立。武王自為太子時,不說張儀,及即位,群臣多毀短之。諸侯聞儀與秦王有隙,皆畔衡,復合從。

張儀說秦武王曰:"為王計者,東方①有變,然后王可以多割得地也。臣聞齊王甚憎臣,臣之所在,齊必伐之。臣愿乞不肖之身以之梁,齊必伐梁,齊梁交兵而不能相去,王以其間伐韓,入三川,挾天子,案圖籍,此王業(yè)也。"王許之。齊王果伐梁,梁王恐。張儀日:“王勿患也。請令齊罷兵?!蹦耸蛊渖崛酥枋怪^齊王回:"甚矣,王之托儀于秦也!"齊王曰:“何故“楚使者:“張儀之去秦也,固與秦王謀矣,欲齊梁相攻而令秦取三川也。今王果伐梁,是王內罷國而外伐與國,以信儀于秦王也。"齊王乃解兵還。張儀相魏一歲,卒。

儀與蘇秦皆以縱橫之術游諸侯,致位富貴,天下爭慕效之。又有魏人公孫衍者,號曰犀首,亦以談說顯名。其余蘇代、周最、樓緩之徒,紛紜于天下,務以辯詐相高,不可勝紀。而僅、秦、衍最著。

孟子論之曰:謂:“張儀、公孫衍,豈不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惡足以為大丈夫哉君子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正道,得志則與民由之,不得志則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是之謂大丈夫?!?/p>

揚子②《法言》曰:或問:"儀、秦學乎鬼谷術而習手縱橫言,安中國者各十余年,是夫"曰:“詐人也。圣人惡諸?!比眨骸翱鬃幼x而儀、秦行,何如也"日:“甚矣鳳鳴而鷙翰也!"“然則子貢不為"曰:“亂而不解,子貢恥諸;說而不富貴,儀、秦恥諸。"或曰:“儀、秦其才矣乎,跡不蹈已"日:“昔在任③人,帝而難之,不以才乎才乎才,非吾徒之才也。”

(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周紀》)

材料二:

故子貢一出,存魯,亂齊,破吳,強晉而霸越。子貢一使,使勢相破,十年之中,五國各有變。

(節(jié)選自(史記·仲尼弟子列傳》)

【注】①東方:齊、韓、魏等皆在秦之東。后魏國將首都遷至大梁,也被稱為梁國。②揚子,指揚雄,漢朝時期辭賦家、思想家。③任,佞也。

10.材料一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

張儀歸A報B末C至D成陽E秦惠王F薨G子H武王I立。

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不肖,不似,指子不似其父那樣賢能;也是舊時自稱的謙辭,不才。文中指后者。

B.“齊梁相攻"與“譬之如醫(yī)之攻人之疾者然"(《兼愛》)句中的"攻"含義相同。

C.縱橫,即合縱連橫,張儀游說六國以奉事秦國,叫連橫,同蘇秦的"合縱相對。

D.“是惡足以為大丈夫哉"與《四章》“物或惡之”句中的“惡"含義不同。

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張儀主動請求到魏國去,利用齊王對自己的恨意,挑起齊魏兩國爭斗,明里為秦爭得更多利益,暗里卻為自己制造脫身機會。

B.齊兵壓境,魏王擔憂害怕;張儀成竹在胸,繼續(xù)設局,因不便自己去游說齊王,就派親信到楚國借使者出使,巧妙勸齊退兵。

C.張儀憑借出色的智謀口才,保身立國,左右逢源,天下之人爭相效仿,孟子卻將他排除在堅守正道、潔身自好的大丈夫之外。

D.《法言》以問答方式表達觀點,并用“風"*鷥"為喻,說明張儀非儒家提倡的有才之士,其花言巧語難掩兇惡丑陋的嘴臉。

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是王內罷國而外伐與國,以信儀于秦王也。(4分)

(2)紛紜于天下,務以辯詐相高,不可勝紀。(4分)

14.子貢也曾游說諸侯,以三寸之舌影響天下政局,其行為與張儀有何本質區(qū)別(3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清詩,完成15~16題。

冬日即事

張問陶

人斷五更夢,天留數點星,

亂鴨盤曉日,落葉響空庭。

云過地無影,沙飛風有形。

晨光看不足,萬象自虛靈。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作者以"冬日即事"為題,既點明時令,也說明自己是面對當前景象,即興賦詩。

B.首聯(lián)從破曉時分起筆,詩人從睡夢之中醒來,仰視清澈的天空,感受寧靜的氛圍。

C.尾聯(lián)作者因清晨光線稍顯晦暗,無法遠視,而生發(fā)出宇宙萬物皆隱于空濛的感慨。

D.整首詩語言洗練準確,純樸自然,不事雕琢;寫景層次分明,具有極強的畫面感。

16.簡要分析領聯(lián)和頸聯(lián)是如何描寫冬展景象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Ⅰ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十二章》中,"①,②“兩句運用比喻,表達孔子勸誡弟子要自強不息、不能懈怠之意。

(2)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中的"③.④"兩句表現了異地相隔、寄情明月的相思之苦。

(3)歲月荏苒,人生苦短。余光中說:“掉頭一去是風吹黑發(fā),回首再來已雪滿白頭。"這使人不由地聯(lián)想到李白在《將進酒》中的"⑤_____________,⑥"兩句詩。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1(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題。

葬花在《紅樓夢》中是十分典型的,典型之處在于它只描寫了黛玉與寶玉葬花,卻沒有寫其他人陪黛玉葬花,這獨一份的感情,在古今中外的作品中再無其他。黛玉出生官世家,受到我國古代傷春文學的熏陶,她的傷春就與底層丫鬟有所不同。她不僅葬花,還賦詩抒懷,感情細膩,具有典型化原則,與底層的丫鬟們不可①。更為重要的是,她的傷春也與其他世家小姐不同,黛玉在感情的表達上可以說是更加強烈集中,因此黛玉這一人物形象也更具典型性。作者通過葬花這一情節(jié),把黛玉②的自身處境、悲慘壓抑的人物心境生動形象地描繪出來,一個孤高自許、日下無塵的人物因此展現在我們的面前。

黛玉始終傷春、惜花,始終把自己的命運與花的命運聯(lián)系在一起,所以才會③,感花傷己,借以排解自己的悲愁,這種寄興的手法,使人物和環(huán)境更加典型。她惜花就是惜已,哭花也是哭己,因葬花而想到將來的養(yǎng)己。面對殘酷的現實——禮教的壓迫,她不得不開始反抗,她開始追求理想,向往幸福。她終究還是悲觀失望,不得不面對現實。沒有黛玉,就沒有莽花;沒有葬花,黛玉的形象就不夠典型。

18.請在文中畫橫線處填人恰當的成語。(3分)

19.請根據文本簡要概括“葬花"這一典型情節(jié)的作用。(6分)

(二)語言文字運用1(本隨共3小題,11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題。

近些年,①,如"中華古籍資源庫"實現免登錄閱覽、木版年畫數據庫上線、石刻數據庫上線等。早在2013年年底,習近平總書記就提出,要系統(tǒng)梳理傳統(tǒng)文化資源,讓收藏在禁宮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古籍數字化正是讓古籍里的文字“活起來"的重要方式,也是傳承發(fā)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一項重要使命。

“紙壽千年,絹壽八百”,古籍文獻作為文明的載體,既具有精神性,也具有物質性。一部古籍即便保存狀態(tài)較好,也需要悉心呵護收藏。然而,文獻必須為讀者使用才能發(fā)揮其價值,這就產生了②_________________??上驳氖?,隨著技術的進步,這一矛盾被古籍數字化這種方式破解。

化身千百,永久存藏。書籍數字化就是利用現代技術對于籍文獻進行信息轉化處黑甚以電子數據形式呈現,并通過增微膠片、光盤,網絡等介質保有和傳播。古籍數字化有多重價值,數字化處理可以減少對古籍本身的翻聞和損壞,有效保護了古籍原件;數字化使得古籍文獻更容易被檢索、閱讀和使用,打破了時空限制,讓不同地區(qū)的讀者有同等機會獲取難得的古籍資源;數字化提高了研究效率,研究人員可以快速有效地進行文獻比對、數據分析等工作。匯聚、共享、傳播,可以說,將綿延不斷的中華文明與現代科技相結合,③,正是時代賦子我們的重要使命。

20.請以“古籍數字化"開頭,給材料擬寫一個標題,不超過18個字。(2分)

21.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兩處語病,請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邏輯嚴密。不得改變原意。(3分)

22.請在文中畫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8個字。(6分)

四、(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小宋同學在母親節(jié)到來之際買了一大束鮮花送給母親,以感謝母親的辛苦付出,然而他卻被母親以"不實用"為由指責一頓。母親覺得購買鮮花的錢可以添置許多生活和學習用品,相比較于幾日后便會枯萎的鮮花的“浪漫",母親更在乎歷經生活不易后所秉持的“實用”。

假如你是小宋,請你以“生活中的浪漫與實用"為主題,給母親寫一封信,表達你的認識與思考,并借此彌補母子之間愛的代溝。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2023—2024學年度第一學期期中學業(yè)水平診斷

高二語文答案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

1.(3分)C(“都關涉文學本質"錯。)

2.(3分)D(A以偏概全;B關系顛倒;C“盡量不在結構和語言等方面刻意為文”于文無據。)

3.(3分)A(強調文學的審美特征和藝術性。B強調詩文有箴誡、濟世之用;C用“療饑"“伐病”這一生動的比喻,形象地表達了什么是詩文的“有為";D強調詩文不能過分追求形式和技巧,從反面論證詩文應反映現實內容,具有批判精神。BCD三項適合作為論據支撐第五段的觀點。)

4.(4分)①揭示一些文學創(chuàng)作者偏離傳統(tǒng)文化詩論的事實和原因,體現寫作的目的性。(2分)②從反面闡述蘇軾的詩學理論在傳承傳統(tǒng)文化、辨清文學本質、指導詩文創(chuàng)作方面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論與實踐價值,突出其現實意義。(2分)

5.(6分)①詞是“記夢”,詞人夢回故鄉(xiāng),與妻相逢,十年生死相隔,“不思量,自難忘",對亡妻的思念使詞人“有所不能自已”而創(chuàng)作此文,是謂“無意為文"。②詞采用白描手法,如話家常,自然深刻,平淡之語中自然流露出詞人的死別之悲、獨處之苦、世路之艱,將夫妻之情表達得深婉摯著,可謂情真意切。③詞人內心“空”“靜",使“孤墳”“軒窗"“明月”“松岡"等物象自由地進入內心,把夢境的記述、對亡妻的思念和落拓的身世之感自然地融合在一起,詞人超越自我、超越時空,可謂得心應手、自由為文。(答出一點給2分,意思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

6.(3分)D(“突出‘我’童年的不幸”錯。)

7.(3分)D(“性格又喜怒無常"錯。)

8.(4分)①孤獨無奈的痛苦?!盎@球架長長的影子”隱喻“做不完的處罰",這令“我”無可奈何。②不愿說出的秘密和受過的傷害。伊凡小時候對黑夜非??謶?,一直擔心被他人知道;透過影子,也看到伊凡不幸的童年。③希望被溫暖的內心。影子離開原本的身體,與“我"對接,表現渴望被人理解、擺脫孤獨的心理。(每個要點2分,能答出其中任意兩個要點即可給滿分,意思答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9.(6分)①“我”遭遇欺凌和不公正的對待,卻不逃避,依然以積極的態(tài)度面對,給讀者以信心、溫暖和希望。②“我"被罰掃操場的落葉四個小時,警衛(wèi)伊凡幫助“我”一起清掃,并好言寬慰,讓人倍感溫暖和柔情的可貴。③“我"與伊凡都懼怕黑夜,不想被人嘲笑,這種共情的力量使他們彼此理解、互相寬慰,讓內心走向平衡。④“我”通過伊凡的影子,了解了伊凡的不幸童年,表明人物內心深處的恐懼、創(chuàng)傷有被治愈的希望,讓讀者相信人物能走出困境,走向光明。(每個要點2分,能答出其中任意三個要點即可給滿分,意思答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10.(3分)BEG

11.(3分)B

12.(3分)D(“甚矣鳳鳴而鷙翰也"理解為張儀“花言巧語難掩兇惡丑陋的嘴臉”不當。)

13.(8分)⑴(4分)這是大王您對內勞民傷財,對外與鄰國打仗結仇,而使張儀(重新)獲得秦王的信任。(注意“是"“罷”“伐"“信”的翻譯。)

⑵(4分)紛紛興起遍布于天下,追求(致力于)以花言巧語詭辯欺詐來競相攀比,(這樣的人)多得舉不勝舉。(注意“遍"“務”“相高"“勝紀”的翻譯。)

14.(3分)本質區(qū)別在于是否以德為先,(1分)子貢為的是排難解紛,(1分)張儀為的是謀取富貴。(1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15.(3分)C

16.(6分)①以群鴉紛飛、迎日盤旋的壯觀景象,映襯冬晨之生機;②以樹葉落在空寂庭院的簌簌有聲,以動襯靜,突出冬晨之靜謐;③以“云過無影"“沙飛有形”生活中常見之景,感知晴日云之輕盈飄逸和風之勁烈疾速。(答出一點給2分。意思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6分)⑴①譬如為山②未成一簣⑵③此時相望不相聞④愿逐月華流照君⑶⑤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⑥朝如青絲暮成雪(每句1分,有錯則該句不得分。)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2小題,9分)

18.(3分)①相提并論(1分)②寄人籬下(1分)③觸景生情(1分)

19.(6分)①展現寶黛的獨特感情;②刻畫林黛玉“孤高自許、目下無塵"的典型形象;③以寄興手法將人與花聯(lián)系在一起,突出典型人物和典型環(huán)境。(答出一點給2分。意思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3小題,11分)

20.(2分)古籍數字化是文化傳承的當代使命(“文化傳承”1分;“當代使命"1分;不以“古籍數字化”開頭不給分。)

21.(3分)古籍數字化就是利用現代技術對古籍文獻進行信息轉化處理,使其以電子數據形式呈現,并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