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2979-2017 公路瀝青路面就地再生施工技術規(guī)程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2/3A/0A/wKhkGGaphPGARaUPAACOJEc3V1g175.jpg)
![DB37T 2979-2017 公路瀝青路面就地再生施工技術規(guī)程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2/3A/0A/wKhkGGaphPGARaUPAACOJEc3V1g1752.jpg)
![DB37T 2979-2017 公路瀝青路面就地再生施工技術規(guī)程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2/3A/0A/wKhkGGaphPGARaUPAACOJEc3V1g1753.jpg)
![DB37T 2979-2017 公路瀝青路面就地再生施工技術規(guī)程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2/3A/0A/wKhkGGaphPGARaUPAACOJEc3V1g1754.jpg)
![DB37T 2979-2017 公路瀝青路面就地再生施工技術規(guī)程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2/3A/0A/wKhkGGaphPGARaUPAACOJEc3V1g175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93.080DB37/T2979—2017公路瀝青路面就地再生施工技術規(guī)程IDB37/T2979—2017前言 引言 1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13術語和定義 1 3 35.1一般規(guī)定 35.2回收瀝青路面材料(RAP) 35.3瀝青 4 5 7 75.7瀝青再生劑 75.8水 75.9纖維穩(wěn)定劑 8 86瀝青路面就地再生混合料設計 8 86.2就地熱再生混合料設計 96.3乳化瀝青就地冷再生混合料設計 96.4泡沫瀝青就地冷再生混合料設計 96.5無機結合料穩(wěn)定冷再生混合料設計 7瀝青路面就地熱再生施工 7.1施工準備 7.2再生施工 7.5開放交通 7.6施工質量控制 7.7檢查驗收 8瀝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施工 8.1施工準備 8.2再生施工 DB37/T2979—2017 8.5接縫 8.6養(yǎng)生 8.7施工質量控制 8.8檢查驗收 附錄A(規(guī)范性附錄)回收瀝青路面材料取樣方法 附錄B(規(guī)范性附錄)瀝青的回收方法(旋轉蒸發(fā)器法) 附錄C(規(guī)范性附錄)瀝青路面就地熱再生混合料設計方法 附錄D(規(guī)范性附錄)乳化(泡沫)瀝青就地冷再生混合料設計方法 附錄E(規(guī)范性附錄)無機結合料穩(wěn)定就地冷再生混合料設計方法 附錄F(規(guī)范性附錄)泡沫瀝青發(fā)泡試驗 DB37/T2979—2017本規(guī)程由山東省交通運輸廳提出并歸口。本規(guī)程起草單位:山東省路橋集團有限公司、山東省瀝青路面再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山東省高速路橋養(yǎng)護有限公司。本規(guī)程主要起草人:李志、張建民、劉長溪、穆明浩、呂彬、陳常杰、劉東美、邢鋒鋒、明照通、靳先國、宋石華、王德亮、陳彩軍、周勇、王永濤、姜魯寧、林樹明、高震、古金龍、李少武。IVDB37/T2979—2017為了更好地滿足公路行業(yè)對瀝青路面再生技術的迫切需求,編寫組經(jīng)廣泛調查研究,認實踐經(jīng)驗,參考相關先進標準,并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編制了本規(guī)程。本規(guī)程的主要技術內容包括:再生混合料用材料技術要求,舊路面材料的回收處理及試驗要求生混合料的設計及技術要求,就地再生施工工藝及質量控制、驗收標準以及相關試驗方法等。各有關單位在使用過程中,若出現(xiàn)不當之處或有好的意見和建議,請及時函告山東省路橋集團有限757126871@),以便修訂時研用。本規(guī)程由山東省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負責審查發(fā)布。1DB37/T2979—2017公路瀝青路面就地再生施工技術規(guī)程1范圍本規(guī)程規(guī)定了公路瀝青路面就地再生施工技術的術語和定義、總則、材料、瀝青路面就地再生料設計、瀝青路面就地熱再生施工和瀝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施工。本規(guī)程適用于各等級公路與城市道路的瀝青路面就地熱再生和就地冷再生工程施工,也可供設位參考。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所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JTGE20公路工程瀝青及瀝青混合料試驗規(guī)程JTGF40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guī)范JTGF41公路瀝青路面再生技術規(guī)范JTGE42公路工程集料試驗規(guī)程JTG/TF20公路路面基層施工技術細則JTGF80/1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第一冊土建工程3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采用銑刨、開挖等方式從瀝青路面上獲得的舊路面材料。3.2瀝青路面再生asphaltpavementrecycling采用專用機械設備對舊瀝青路面或者回收瀝青路面材料進行處理,并摻加一定比例的新集料、新瀝青、再生劑(必要時)等形成路面結構層的技術。按照再生混合料拌制和施工溫度的不同,瀝青路面再3.3采用專用設備,對瀝青路面進行加熱、銑刨,就地摻入一定數(shù)量的新瀝青、新瀝青混合料、再生劑術。它包括復拌再生、加鋪再生兩種。2DB37/T2979—20173.4將舊瀝青路面加熱、銑刨,就地摻加一定數(shù)量的再生劑、新瀝青、新瀝青混合料,經(jīng)熱態(tài)拌和、攤鋪、碾壓成型。3.5將舊瀝青路面加熱、銑刨,就地摻加一定數(shù)量的新瀝青混合料、再生劑,拌和形成再生混合料,利用再生復拌機的第一熨平板攤鋪再生混合料,利用再生復拌機的第二熨平板同時將新瀝青混再生混合料之上,兩層一起壓實成型。3.6采用專用設備,對瀝青路面進行現(xiàn)場冷銑刨,破碎和篩分,摻入一定數(shù)量的新集料、再生結合料、活性填料(水泥、石灰等)、水,經(jīng)過常溫拌和、攤鋪、碾壓等工序,一次性實現(xiàn)舊瀝青路面再生的技術。3.7將熱瀝青和水在專門的發(fā)泡裝置內混合、膨脹,形成的含有大量均勻分散氣泡的瀝青材料。3.8乳化瀝青emulsionasphalt石油瀝青在乳化劑及穩(wěn)定劑的作用下,經(jīng)乳化加工制得的水包油型乳狀液。3.9泡沫瀝青膨脹率maximumexpansionratiooff泡沫瀝青在發(fā)泡狀態(tài)下的最大體積與未發(fā)泡時瀝青體積的比值。3.10泡沫瀝青從最大體積衰減至最大體積的50%所用的時間。3.11再生混合料含水量watercontentofrecycledmixture瀝青冷再生混合料中的水占再生混合料的質量百分比。3.12瀝青再生劑rejuvenatingagent摻加到再生瀝青混合料中,用于恢復已老化瀝青性能的添加劑。4總則3DB37/T2979—20174.1為規(guī)范和指導山東省公路瀝青路面就地再生的施工、質量控制與檢查驗收,保證瀝青路面再生質量,制定本規(guī)程。4.2各等級公路與城市道路的大、中修和改擴建的再生工程,除應符合本規(guī)程外,尚應符合國家現(xiàn)行有關標準的規(guī)定。4.3瀝青路面就地再生實施前,應對原路面歷史信息、原路面狀況、交通量、工程經(jīng)濟等方面的內容進行再調查,并結合養(yǎng)護信息和取樣檢測結果,分析病害成因。4.4就地熱再生適用于瀝青面層淺層輕微病害的各等級公路的養(yǎng)護工程,再生層可用作上面層或者中面層,就地熱再生的再生深度宜為20mm~60mm。4.5就地熱再生時,路面技術狀況包括應滿足以下條件:a)原路面結構強度指數(shù)PSSI應不低于90;b)原路面再生深度范圍內瀝青混合料的瀝青含量宜不低于3.5%;c)原路面瀝青25℃針入度不低于20(0.1mm)。4.6在混合料性能和施工工藝滿足要求的前提下,聚合物改性瀝青和SMA瀝青路面以及稀漿封層、微表處、超薄罩面、碎石封層路面均可進行就地熱再生。4.7就地冷再生,對于高速公路、一級公路和二級公路,再生層可作為下面層、基層,對于三級及以下公路,再生層可作為面層、基層,用作上面層時應采用稀漿封層、碎石封層、微表處等做上封層,就地冷再生的再生深度宜為80mm~200mm。4.8就地冷再生主要包括乳化瀝青冷再生、泡沫瀝青冷再生以及無機結合料冷再生,應根據(jù)工程實際情況選擇適宜的再生工藝。4.9就地冷再生的下承層應基本完好,滿足所處結構層的強度要求。5.1一般規(guī)定5.1.1所有材料均應取樣進行質量檢驗,經(jīng)評定合格后方可使用。5.1.2乳化瀝青應避免貯存時間過長,影響質量。5.1.3新集料應堆放在預先經(jīng)過硬化處理且排水通暢的地面上。5.1.4水泥、石灰等必須注意防水,避免受潮。5.2回收瀝青路面材料(RAP)5.2.1回收瀝青路面材料取樣要客觀地代表舊路面瀝青材料,取樣方法按照本規(guī)程附錄A方法進行,各項技術指標應按照表1進行檢測。表1回收瀝青路面材料檢測項目與質量要求材料檢測項目單位技術要求試驗方法RAP含水率%級配實測瀝青含量%實測砂當量%4DB37/T2979—2017材料檢測項目單位技術要求試驗方法RAP中的瀝青針入度0.1mm抽提,《公路工程瀝青及瀝青混合料試驗規(guī)程》JTGE2060℃動力黏度實測軟化點實測實測RAP中的粗集料針片狀顆粒含量實測抽提,《公路工程集料試驗規(guī)程》JTGE42壓碎值實測RAP中的細集料棱角性實測“括號中的數(shù)值是對就地冷再生RAP砂當量的要求。5.2.2用于室內配合比設計的回收瀝青路面材料不得含有雜物。5.3瀝青5.3.1就地冷再生用乳化瀝青,宜采用慢裂型或中裂型乳化瀝青,且應在常溫下使用。乳化瀝青材料性能應滿足表2的質量要求。檢測項目單位質量要求試驗方法破乳速率慢裂或中裂粒子電荷陽離子(+)篩上剩余量(1.18mm篩)%標準黏度C253S恩格拉黏度E??S2~3025℃賽波特黏度VS7~100蒸發(fā)殘留物殘留物含量%針入度(25℃)0.1mm軟化點℃延度(15℃)溶解度(三氯乙烯)%與粗集料的裹覆性,裹覆面積與粗、細集料拌和試驗均勻常溫貯存穩(wěn)定性%%注:黏度可選擇測試標準黏度、恩格拉黏度或賽波特黏度之一。5.3.2就地冷再生用泡沫瀝青應滿足表3的技術要求。試驗項目技術要求試驗方法膨脹率不小于JTGF41附錄E半衰期(s)不小于8JTGF41附錄E5DB37/T2979—20175.4集料5.4.1就地再生瀝青面層粗集料應滿足表4質量技術要求。指標單位高速公路和一級公路其他公路試驗方法表面層其他層次石料壓碎值%洛杉磯磨耗損失%表觀相對密度吸水率%針片狀顆粒含量(混合料)%堅固性%軟石含量%水洗法<0.075mm顆粒含量%5.4.2就地再生瀝青面層細集料應滿足表5質量技術要求。試驗項目單位技術要求試驗方法表觀相對密度堅固性(>0.3mm部分)%砂當量%含泥量(≤0.075mm含量)%棱角性(流動時間)S5.4.3就地再生瀝青面層粗集料規(guī)格應滿足表6技術要求。規(guī)格名稱公稱粒徑通過下列篩孔(mm)的質量百分率(%)26.54.752.36 —00~50—0~5— 0~—05 0~—05——0~—0~56DB37/T2979—2017表6就地再生瀝青面層用粗集料規(guī)格(續(xù))規(guī)格名稱公稱粒徑通過下列篩孔(mm)的質量百分率(%)4.75S? 0~ 0~5———0~0~5 0~ 0~5 00~50~0~5S5~0~0~55~0~0~53~0~053~50~0~35.4.4就地再生瀝青面層用機制砂或石屑規(guī)格應滿足表7技術要求。表7就地再生瀝青面層用機制砂或石屑規(guī)格規(guī)格5.4.5無機結合料穩(wěn)定冷再生用集料應滿足表8質量技術要求。表8無機結合料穩(wěn)定冷再生用集料質量技術要求指標單位高速公路和一級公路其他公路試驗方法基層底基層最大粒徑mm壓碎值%密度實測實測實測針片狀(混合料)%7DB37/T2979—20175.5水泥滿足《公路路面基層施工技術細則》(JTG/TF20)規(guī)定質量要求的普通硅酸鹽水泥均可使用。所用緩凝水泥初凝時間應大于3h,終凝時間應大于6h且小于10h。5.6礦粉5.6.1礦粉的質量應符合《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guī)范》(JTGF40),滿足表9的技術要求。表9礦粉質量技術要求試驗項目單位技術要求試驗方法表觀密度g/cm含水量%粒度范圍<0.6mm%<0.15mm%90~100<0.075mm%75~100外觀無團粒結塊親水系數(shù)塑性指數(shù)%加熱安定性合格5.6.2礦粉中宜添加一定比例的生石灰粉或水泥。5.7瀝青再生劑應根據(jù)回收瀝青路面材料中瀝青老化程度、瀝青含量、回收瀝青路面材料摻配比例、再生劑與瀝青的配伍性,綜合選擇再生劑品種。瀝青再生劑宜滿足表10的要求。表10瀝青再生劑質量要求檢驗項目單位質量要求試驗方法動力黏度(60℃)閃點℃飽和分含量%芳香分含量%薄膜烘箱試驗前后黏度比薄膜烘箱試驗前后質量變化絕對值%T0609或T061025℃密度實測瀝青路面就地冷再生過程中外加水應為飲用水,使用非飲用水時,應進行水質檢驗,檢驗要求應符合《公路路面基層施工技術細則》(JTG/TF20)有關規(guī)定,滿足表11的技術要求。表11非飲用水技術要求項次單位技術要求試驗方法1PH值8DB37/T2979—2017表11非飲用水技術要求(續(xù))項次單位技術要求試驗方法2CL含量mg/L3SO2-值mg/L4堿含量mg/L5可溶物含量mg/L6不溶物含量mg/L7其他雜質不應有漂浮的油脂和泡沫及明顯的顏色和異味5.9纖維穩(wěn)定劑就地熱再生用再生木質素纖維應滿足表12質量技術要求。表12就地熱再生用再生木質素纖維質量技術要求單位指標試驗方法纖維長度mm顯微鏡觀測灰分含量%高溫590℃~600℃燃燒后測定殘留物PH值 7.5±1.0水溶液PH試紙或PH計測定吸油率 ≥纖維質量的5倍用煤油浸泡后放在篩上經(jīng)振敲后稱量含水率%105℃烘箱烘2h后冷卻稱量5.10石灰石灰的質量應符合《公路路面基層施工技術細則》(JTG/TF20)的有關規(guī)定,滿足表13的技術要表13生石灰技術要求指標鈣質生石灰鎂質生石灰試驗方法II有效氧化鈣加氧化鎂含量(%)未消化殘渣含量(%)鈣鎂石灰的分類界限,氧化鎂含量(%)6瀝青路面就地再生混合料設計6.1一般規(guī)定6.1.1在對回收瀝青路面材料充分調查分析的基礎上,根據(jù)工程要求、公路等級、使用層位、氣候條件、交通情況等,充分借鑒成功經(jīng)驗,選用符合要求的材料,進行混合料設計。的旋轉壓實方式,但必須要經(jīng)過試驗論證,確定旋轉壓實次數(shù)。6.1.3室內試驗用回收瀝青路面材料應采用實際施工使用的就地再生設備在原路面上銑刨取樣,如采用其他銑刨機或其他取樣方式,還應使用上述標準取樣方法進行設計檢驗。6.1.4瀝青路面就地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設計應通過試驗路段進行檢驗。9DB37/T2979—20176.2.1就地熱再生混合料設計按照本規(guī)程附錄C的設計方法進6.3.1使用乳化瀝青作為再生結6.3.2乳化瀝青就地冷再生混合料工程設計級配范圍應滿足表14的要求。6.3.3乳化瀝青就地冷再生混合料設計指標應滿足表15的要求。比宜為1.5%~3.5%,水泥等活性填料劑量宜不超過1.5%。篩孔尺寸中粒式細粒式B— —試驗項目單位技術要求用途試件成型方式(Superpave"旋轉壓實儀)1.16°,600kPa應力,旋轉50~90次密度指示空隙率%9~13壓實指示凍融劈裂強度比TSR%水穩(wěn)定性劈裂試驗劈裂強度MPa強度指示干濕劈裂強度比%抗水損性車轍試驗60℃動穩(wěn)定度次/mm高溫穩(wěn)定性注:用于中、上面層時,須考慮再生混合料的高溫穩(wěn)定性;表中空隙率的要求針對乳化瀝青就地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設計。6.4.2泡沫瀝青就地冷再生混合料工程設計級配范圍應滿足表16的要求。DB37/T2979—2017篩孔尺寸各篩孔的通過率(%)粗粒式中粒式細粒式85~100—85~10085~100——4.7540~650.0754~124~124~126.4.3泡沫瀝青就地冷再生混合料設計指標應滿足表15的要求6.4.4泡沫瀝青就地冷再生混合料中,泡沫瀝青折合成純?yōu)r青占再生混合料其余部分干質量的1.5%~3.5%,水泥等活性填料劑量宜不超過1.5%。表17中1號級配范圍要求;用于其它交通等級的道路時,再生混合料級配宜滿足表17中2號級配范圍篩孔尺寸126.5.2經(jīng)配合比設計確定的無機結合料穩(wěn)定就地冷再生混合料,其性能應滿足表18的技術要交通等級特重交通和重交通其他等級無側限抗壓強度基層不小于底基層不小于DB37/T2979—2017a)宜用銑刨設備沿行車方向將橋梁伸縮縫前后銑刨至少50cm,有一定斜度的橋梁伸縮縫視情況c)銑刨時,普通瀝青路面下承層表面溫度應高于80℃,改性瀝青路面應高于100℃。DB37/T2979—20177.3攤鋪低于140℃。7.4壓實就地熱再生壓實完成后,再生層路表溫度低于50℃后方可開放交通。7.6.3瀝青路面就地熱再生施工過程中的工程質量控制應滿足表19、表20的要求。檢查項目檢查頻度質量要求或允許偏差試驗方法新料、再生劑、瀝青用量隨時適時調整,總量控制每天計算壓實度均值每2000m2檢查4組,逐個試件評定并計算平均值最大理論密度的93%(普通瀝青混合料)T0924,JTGF40附錄E最大理論密度的94%(改性瀝青和SMA混合料)再生混合料攤鋪溫度隨時≥130℃(普通瀝青混合料)溫度計測量≥140℃(改性瀝青和SMA混合料)滲水每車道1km不少于5點≤100mL/min(普通瀝青混合料)≤80mL/min(改性瀝青和SMA混合料)下承層表面溫度隨時≥80℃(普通瀝青路面)緊跟銑刨刀頭溫度計測量≥100℃(改性瀝青和SMA混合料)再生混合料級配每天1次滿足設計要求再生混合料瀝青含量每天1次設計值±0.3%DB37/T2979—2017檢查項目檢查頻度質量要求或允許偏差試驗方法寬度(mm)每100m1次大于設計寬度再生厚度(mm)隨時加鋪厚度(mm)隨時平整度標準差(mm)全線連續(xù)其他等級公路≤2.5檢查項目檢查頻度質量要求或允許偏差試驗方法橫接縫高差(mm)隨時<3,必須壓實三米直尺間隙縱接縫高差(mm)隨時<3,必須壓實三米直尺間隙外觀隨時表面平整密實,無明顯輪跡、裂痕、攤擠、油包、離析等缺陷檢查項目檢查頻度質量要求或允許偏差試驗方法寬度(mm)每1km20個斷面大于設計寬度再生厚度(mm)每1km5點加鋪厚度(mm)每1km5點平整度標準差(mm)全線連續(xù)其他等級公路外觀隨時表面平整密實,無明顯輪跡、裂痕、攤擠、油包、離析等缺陷壓實度代表值每1km5點最大理論密度的92%(普通瀝青混合料)最大理論密度的93%(改性瀝青和SMA混合料)DB37/T2979—20178.3攤鋪在3m/min~8m/min,做到緩慢、a)用輕型鋼輪壓路機緊跟再生機組初壓2~3遍。c)再次用輕型鋼輪壓路機在初平的路段碾壓1遍,對發(fā)現(xiàn)的局部輪跡、凹陷進行人工修補。8.4壓實8.4.3初壓:宜采用雙鋼輪壓路機碾壓1~2遍,初壓時再生混合料的含水量應比最佳含水量高1%~km/h~4km/h。8.5接縫DB37/T2979—2017b)開放交通時,再生層宜在完成b)養(yǎng)生時間應為3~7天,養(yǎng)生期內再生層表面應保持潮濕狀態(tài),禁止灑水車以外的其他車輛通行取芯,當芯樣成型完整或再生層含水率低于2%時,即可結束養(yǎng)生;對于無機結合料再生層,當芯樣8.7施工質量控制的質量管理和檢查驗收(工序間)。檢查項目頻率方法銑刨鼓與銑刨刀頭檢查銑刨鼓和銑刨刀頭的磨損情況每個工作面施工前噴灑系統(tǒng)檢查瀝青、水等噴灑系統(tǒng)是否存在堵塞每個工作面施工前試噴和輔助相關儀表銑刨速度檢測機器銑刨速度是否滿足要求的銑刨速度范圍隨時輔助相關儀表銑刨深度檢測機器銑刨深度與實際銑刨深度是否一致每30m~50m輔助相關儀表DB37/T2979—2017材料檢查項目要求值檢查頻率乳化瀝青規(guī)程規(guī)定的項目符合設計要求每批來料1次泡沫瀝青規(guī)程規(guī)定的項目符合設計要求每批來料1次水泥規(guī)程規(guī)定的項目符合設計要求每批來料1次礦料規(guī)程規(guī)定的項目符合設計要求每批來料1次石灰規(guī)程規(guī)定的項目符合設計要求每批來料1次回收瀝青路面材料規(guī)程規(guī)定的項目實測每批來料1次再生混合料質量檢查的項目和頻度應按照表24和25規(guī)定進行,并如實計算產品的合格率。表24乳化(泡沫)瀝青就地冷再生混合料質量檢查的項目與頻度要求檢查頻度及單點檢驗評價方法質量要求與允許偏差試驗方法混合料外觀隨時觀察混合料是否存在明顯離析情況、泡沫瀝青分散情況,有無瀝青結團或瀝青絲現(xiàn)象。含水率每4000m2或每800T測2個樣品的平均值評定+1%,-2%瀝青用量(油石比)每5000m2或每1500T測2個樣品的平均值評定總量控制活性填料用量每10000m2或每3000T測2個樣品的平均值評定總量控制或EDTA滴定法劈裂強度每天1~2次,宜4~6個試件的平均值評定符合設計要求本規(guī)程附錄D水穩(wěn)性(干濕劈裂強度比)每天1~2次,宜4~6個濕試件的劈裂強度平均值與干試件劈裂強度平均值之比,進行評定符合設計要求本規(guī)程附錄D車轍試驗開工前或必要時,測3個樣品的平均值評定符合設計要求低溫穩(wěn)定性(凍融劈裂強度比)每天1~2次,宜4~6個經(jīng)凍融試件的劈裂強度平均值與未經(jīng)凍融試件劈裂強度平均值之比,進行評定符合設計要求檢查頻度及單點檢驗評價方法質量要求與允許偏差試驗方法混合料外觀隨時觀察混合料是否存在明顯離析情況、泡沫瀝青分散情況,有無瀝青結團或瀝青絲現(xiàn)象。含水率每4000m2或每800T測2個樣品的平均值評定+1%,—2%2979—2017DB37/T2979—2017表25無機結合料穩(wěn)定冷再生混合料質量檢查的項目與頻度要求(續(xù))檢查頻度及單點檢驗評價方法質量要求與允許偏差試驗方法無側限抗壓強度每天1次,宜6~10個試件的代表值評定符合設計要求本規(guī)程附錄E8.7.5就地冷再生施工就地冷再生施工過程的質量控制項目、頻率等應滿足表26、表27的要求。表26乳化(泡沫)瀝青就地冷再生混合料施工過程的質量控制項目、頻率和要求檢查項目質量要求檢查頻率檢驗方法乳化瀝青冷再生層壓實度(%)每車道公里檢查3點基于馬歇爾擊實密度,≥97(二級及二級以下公路)泡沫瀝青冷再生層壓實度(%)每車道公里檢查3點基于重型擊實最大干密度,乳化瀝青冷再生層壓實度(%)每車道每200m檢查1次基于最大理論密度,≥88(二級及二級以下公路)泡沫瀝青冷再生層壓實度(%)每車道每200m檢查1次基于重型擊實最大干密度,≥98(二級及二級以下公路)15℃劈裂強度(MPa)必要時干濕劈裂強度比(%)凍融劈裂強度比(%)60℃動穩(wěn)定度(次/mm)含水量符合設計要求發(fā)現(xiàn)異常時隨時試驗瀝青含量符合設計要求發(fā)現(xiàn)異常時隨時試驗總量控制用于重交通及以上交通等級公路瀝青面層時,應檢驗冷再生混合料的動穩(wěn)定度。按照T0703(JTGE20)輪碾法成型80mm厚的冷再生混合料車轍板塊試件,碾壓完成后迅速將試件放置到60℃鼓風烘箱中48小時,然后按照T0719(JTGE20)的方法進行動穩(wěn)定度試驗。表27無機結合料穩(wěn)定冷再生混合料施工過程的質量控制項目、頻率和要求檢查項目質量要求檢查頻率檢驗方法無機結合料冷再生層壓實度(%)每車道每200m檢查1次基于重型擊實最大干密度,≥97(二級及二級以下公路)無側限抗壓強度交通等級特重交通和重交通其他等級每工作日1次基層底基層含水量符合設計要求發(fā)現(xiàn)異常時隨時試驗水泥、石灰用量發(fā)現(xiàn)異常時隨時試驗總量控制或EDTA法8.7.6施工中的外觀尺寸質量控制施工過程的外形尺寸檢查項目、頻率應滿足表28的要求。DB37/T2979—2017表28就地冷再生施工過程的外觀尺寸檢查項目、頻率和要求檢查項目質量要求檢查頻率檢驗方法平整度(mm)每200延米2處,每處連續(xù)10尺縱斷面高程(mm)每20延米1點厚度極值-20每100米每車道1點插入測量均值-10寬度(mm)不小于設計寬度,邊緣線整齊,順適每40延米1處橫坡度(%)每100延米3處外觀表面平整密實,無明顯輪跡隨時注:當再生層用作三級及三級以下公路時,縱斷面高程控制要求可適當放寬。a)施工過程中注意控制再生機的速度,嚴格控制水、乳化瀝青或泡沫瀝青、水泥等的用量以保證施工質量。b)嚴格控制就地冷再生設備、攤鋪機及碾壓機具的速度匹配,確保不發(fā)生意外情況引起的非主動c)指定專人對攤鋪厚度進行嚴格的監(jiān)控,根據(jù)松鋪系數(shù)確定再生厚度的一致性,以免發(fā)生多料和缺料現(xiàn)象,保證攤鋪的正常進行。d)施工過程中根據(jù)表24和表25的要求現(xiàn)場取樣,對再生混合料的各項指標進行嚴格檢測。8.8檢查驗收表29就地冷再生工程檢查驗收項目、頻率和要求檢查項目質量要求檢驗頻率檢驗方法平整度(mm)每200延米2處,每處連續(xù)10尺縱斷面高程(mm)每20延米1點厚度極值-20每車道每10米1點均值-10寬度(mm)不小于設計寬度,邊緣線整齊,順適每40延米1處橫坡度(%)每100延米3處外觀表面平整密實,無浮石、彈簧現(xiàn)象,無明顯輪跡隨時注:當再生層用作三級及三級以下公路時,縱斷面高程控制要求可適當放寬。DB37/T2979—2017(規(guī)范性附錄)A.1現(xiàn)場取樣段,每個子路段長度不宜大于5000m,且不宜小于500m,或者每個子路段面積不宜大于50000m2,且不宜小于5000m2。c)每個子路段每個車道分別取樣1處,采用取芯法、機械切割法或銑刨法,樣品取回后根據(jù)需要A.2試樣縮分A.3取樣數(shù)量DB37/T2979—2017材料檢測項目技術要求試驗方法RAP含水率實測表1RAP級配實測瀝青含量實測砂當量(%)RAP中的瀝青針入度(0.1mm)本規(guī)程附錄B抽提,《公路工程瀝青及瀝青混合料試驗規(guī)程》(JTGE20)60℃黏度實測軟化點實測實測RAP中的粗集料針片狀顆粒含量、壓碎值實測本規(guī)程附錄B抽提,《公路工程集料試驗規(guī)程》(JTGE42)RAP中的細集料棱角性實測w=(mw-m?)×100%/mg..............................(A.1)DB37/T2979—2017A.5.5.4重復性試驗的允許誤差為:針入度≤5(0.1mm)、黏度≤平均值的10%、軟化點≤2.5℃,復現(xiàn)性試驗的允許誤差為:針入度≤10(0.1mm)、黏度≤平均值的15%、軟化點≤5.0℃,如果超出允許誤差范圍,則應棄置回收瀝青,重新標定、回收。A.5.6.1將抽提試驗后得到的礦料烘干,待礦料降到室溫后,用標準方孔篩進行篩析試驗,確定回收瀝青路面材料中的舊礦料級配?;厥諡r青路面材料的瀝青含量與級配也可以采用燃燒法確定,若在燃燒過程中,集料由于高溫導致破碎,則不適宜采用該法。A.5.6.2回收瀝青路面材料中集料性質,按照相關的部頒規(guī)范標準進行檢測。DB37/T2979—2017BB瀝青的回收方法(旋轉蒸發(fā)器法)55734826a)旋轉燒瓶:1000mL、耐熱玻璃制,磨口,置于加熱裝置(油浴)上,可通入二氧化碳氣體。c)減壓抽氣裝置:可用真空泵或抽氣機,能形成負壓小于6.67kPa(50mmHg)。DB37/T2979—2017B.2.6油浴加熱器,有調溫裝置(控溫精度±1.0℃),不宜采用電熱保溫套。B.3.2.2B.3.2.3DB37/T2979—2017B.4試驗標定和檢驗B.4.1原樣瀝青標定首先選擇一種基質瀝青,檢測其性能,包括針入度、延度、軟化點和60℃黏度等指標。由于三氯乙烯和瀝青二次老化對瀝青針入度影響最大,可只檢測瀝青針入度指標來分析三氯乙烯是否蒸餾干凈或者是否發(fā)生瀝青的二次老化現(xiàn)象。然后取瀝青試樣,溶于三氯乙烯溶劑,配成1:5濃度的溶液(為確保標定試驗的可對比性,必須使重復性試驗過程中的瀝青的三氯乙烯溶液的濃度保持一致),并按照旋轉蒸發(fā)器試驗方法進行回收瀝青。最后檢測回收瀝青的針入度指標,并與原樣瀝青進行比較,如果兩次試驗結果在試驗允許的誤差范圍內,則證明掌握瀝青回收的技術要點;如果試驗結果超出誤差范圍,則分析原因,并進行多次重復性試驗。如果回收瀝青與原樣瀝青相比針入度偏高,說明三氯乙烯沒有蒸發(fā)完全,應適當延長加熱時間,檢查二氧化碳通氣量是否充足;反之,則需要檢查加熱時間是否過長,加熱溫度是否在回收后期過高等(采用加熱套加熱這種情況時有發(fā)生,油浴加熱幾乎不會發(fā)生)。為進一步檢驗瀝青回收試驗結果的準確性,應進行復現(xiàn)性對比試驗。報告應注明回收瀝青的方法,并綜合報告回收瀝青的各項性質測定結果。B.6精密度或允許誤差B.6.1針入度試驗B.6.1.1當試驗結果小于50(0.1mm)時,重復性試驗的允許誤差為2(0.1mm),復現(xiàn)性試驗的允許誤差為4(0.1mm)。B.6.1.2當試驗結果等于或大于50(0.1mm)時,重復性試驗的允許誤差為平均值的4%,復現(xiàn)性試驗的允許誤差為平均值的8%。B.6.2延度試驗當試驗結果小于100cm時,重復性試驗的允許誤差為平均值的20%;復現(xiàn)性試驗的允許誤差為平均值的30%。B.6.3軟化點試驗B.6.3.1當試樣軟化點小于80℃時,重復性試驗的允許誤差為1℃,復現(xiàn)性試驗的允許誤差為4℃。B.6.3.2當試樣軟化點等于或大于80℃時,重復性試驗的允許誤差為平均值的2℃,復現(xiàn)性試驗的允許誤差為平均值的8℃。B.6.4布氏旋轉黏度試驗(布洛克菲爾德黏度計法)重復性試驗的允許誤差為平均值的3.5%;復現(xiàn)性試驗的允許誤差為平均值的14.5%。B.7瀝青回收試驗技術要點DB37/T2979—2017B.7.1現(xiàn)行規(guī)范規(guī)定采用加熱套對回收溶液加熱,由于電熱保溫套慣性加熱時間較長,而且容易出現(xiàn)加熱不均勻,經(jīng)常出現(xiàn)抽提液溫度與加熱套的設定溫度有較大出入的情況,特別是回收抽提液在三氯乙或者擔心瀝青的再次老化而導致三氯乙烯溶劑未蒸餾干凈。因此,建議采用具有精確控溫功能的油浴進行加熱,確保蒸餾后期可以有效控制蒸餾瓶內溫度,而且受熱更加均勻,避免了瀝青老化。它的干凈程度直接影響下一步的試驗精度。因此,采用良好的大功率、大容量且高轉速(3000r/min以上)的抽提儀將是首選。否則,抽提溶液不干凈,將影響回收瀝青針入度、軟化點和延度等技術參數(shù)B.7.3通入二氧化碳氣體后的持續(xù)加熱時間控制。加熱時間不足容易造成溶劑殘留,即使是0.5%的殘留量也會對針入度等的測定結果產生較大影響,青針入度為65(0.1mm),采用不同的持續(xù)加熱時間回收瀝青直到回收的瀝青針入度在65±2(0.1mm)為止,并注意觀察試驗過程中的蒸餾現(xiàn)象,證實對于不同濃度、不同試樣數(shù)量,160℃加熱時間無法按現(xiàn)行規(guī)范控制。試驗證明,此段加熱時間應控制在25m滴落且無煙霧發(fā)生時刻止應立即停止加熱。B.7.4為了避免誤差,保證回收瀝青的一致性,瀝青溶液的濃度為1:5左右(瀝青質量:溶劑質量),這樣可以保證每次回收的瀝青大約為120g。瀝青溶液濃度太大,容易造成溶劑殘留;濃度太小,增加試DB37/T2979—2017(規(guī)范性附錄)C.1一般規(guī)定DB37/TDB37/T否是舊瀝青混合料取樣及評價礦料級配測試就地熱再生方案設計舊瀝青再生試驗再生混合料級配設計再生混合料最佳瀝青量確定再生混合料性能試驗否是鋪筑試驗路否是表C.1再生混合料瀝青選擇(針入度指標)DB37/T2979—2017建議新瀝青等級回收瀝青等級瀝青選擇不需要變化選擇新瀝青標號比正常高半個等級,即針入度10(0.1mm)根據(jù)新舊瀝青混合調和法則確定建議新瀝青等級回收瀝青等級瀝青選擇不需要變化選擇新瀝青標號比正常高半個個等級,即針入度10(0.1mm)根據(jù)新舊瀝青混合調和法則確定lglgnmix=(1-α)lglgnola+αlglgnnew........................(C.1)P,=0.035a+0.045b+Kc+F............................(C.2)R——估計的混合料中的總瀝青用量(%);DB37/T2979—2017a——2.36mm篩孔以上集料的比例(%);篩孔上集料的比例(%);c——通過0.075mm篩孔礦料的比例(%);C.5.1.2估算新瀝青用量Pnb,按照下式計算再生混合料的新瀝青用量Pb:P=P-P×n/100..............................R——等于熱再生瀝青混合料的總瀝青用量(%);Pb——RAP中的瀝青含量(%);n——RAP摻配比例(%)。C.5.3.2據(jù)新瀝青的黏溫曲線確定混合料的拌和與成型溫度,新集料加熱溫度宜高出拌和溫度10℃~C.5.3.3再生混合料拌和時的投C.6.2新瀝青用量與新集料的比值即為摻加的新瀝青混合料的油石比。按照《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guī)范》(JTGF40)熱拌瀝青混合料配合比設計方法的有關規(guī)定進行。DB37/T2979—2017DB37/T2979—2017DD(規(guī)范性附錄)乳化(泡沫)瀝青就地冷再生混合料設計方法D.1一般規(guī)定D.3.4水泥等活性添加劑的用量不得超過2%(占再生混合料礦料的質量比)。D.4級配設計DB37/T2979—2017a)使用乳化瀝青時,乳化瀝青試驗用量可定為4%,變化含水率進行擊實試驗,獲得最大干密度時,其混合料的含水率即為最佳含水率。b)使用泡沫瀝青時,不摻入泡沫瀝青,變化含水率進行擊實試驗,獲得最大干密度時,其混合料的含水率即為最佳含水率。D.6確定最佳乳化瀝青用量OEC和最佳泡沫瀝青用量OACD.6.1以預估的乳化瀝青用量為中值(乳化瀝青推薦3.5%),按照一定間隔變化形成3~5個乳化瀝青(泡沫瀝青)用量。拌和試驗確定最佳含水率0WC,按如下步驟制備馬歇爾試件:a)向拌和機內加入一定量拌和均勻的回收瀝青路面材料和新料及礦粉(若添加)組成的再生混合料。b)加入預拌水量,拌和均勻,拌和時間約60s,然后燜料3h~6h。c)將水泥加入到再生混合料中,拌和時間約60s。d)加入乳化瀝青(泡沫瀝青),拌和均勻,拌和時間約1min。e)將再生混合料裝入試模成型試件。f)放入60℃的鼓風烘箱中養(yǎng)生至恒重,一般不少于40h。g)試樣從烘箱中取出后,常溫下放置冷卻12h。D.6.2測定試件的最大理論相對密度,根據(jù)《公路工程瀝青及瀝青混合料試驗規(guī)程》(JTGE20)T0711真空法實測各組再生混合料的最大理論相對密度。D.6.3測定試件的毛體積相對密度,宜采用《公路工程瀝青及瀝青混合料試驗規(guī)程》(JTGE20)T0707蠟封法;當采用T0706水中重法測定時,應對該試驗方法進行驗證。D.6.4馬歇爾試驗和浸水24h的馬歇爾試驗,將各組試件進行40℃的馬歇爾試驗和浸水24h的馬歇爾試驗。旋轉壓實或者馬歇爾擊實方法成型8個平行試件,平均分成2組。一組浸泡在40℃的恒溫水浴中1h后進行馬歇爾試驗;另一組在25℃恒溫水浴中浸泡23h,再放入40℃恒溫水浴中1h后測其馬歇爾穩(wěn)定度,殘留穩(wěn)定度的計算如式D.1所示。RS=(MS?/MS)×100%...............................(D.1)式中:RS——殘留穩(wěn)定度(%);MS?——馬歇爾穩(wěn)定度(kN);MS?——浸水24h的馬歇爾穩(wěn)定度(kN)。D.6.5劈裂試驗和浸水24h的劈裂試驗,將各組油石比試件進行15℃劈裂試驗和浸水24h的劈裂試驗。旋轉壓實或者馬歇爾擊實方法成型8個平行試件,平均分成2組。一組浸泡在15℃恒溫水浴中1h后測其劈裂強度;另一組在25℃恒溫水浴中浸泡23h,再放入15℃恒溫水浴中1h后測其浸水劈裂強度,干濕劈裂強度比的計算如式D.2所示。DWTSR=(IDT?/MIDT?)×100%...........................(D.2)式中:干濕劈裂強度比(%);IDT——干劈裂強度(MPa);IDT?浸水24h的劈裂強度(MPa)。D.6.6確定最佳乳化瀝青用量OEC或者最佳泡沫瀝青用量0AC,主要根據(jù)劈裂試驗或馬歇爾試驗結果,并考慮到經(jīng)濟性,綜合確定最佳瀝青用量。D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中國PVC改性粒料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5年滴灌帶測徑儀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支腳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至2031年中國五糧型大曲行業(yè)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2025年主軸馬達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鋁制調色盤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自動恒溫膠片干燥器項目投資價值分析報告
- 2025至2030年家庭裝飾毯項目投資價值分析報告
- 2025至2030年卡盤式砂布頁輪項目投資價值分析報告
- 工程委托協(xié)議騙局
- GB/T 26189.2-2024工作場所照明第2部分:室外作業(yè)場所的安全保障照明要求
- 新教科版一年級科學下冊第一單元《身邊的物體》全部課件(共7課時)
- 2025年中國水解聚馬來酸酐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高考百日誓師動員大會
- 2024年北京東城社區(qū)工作者招聘筆試真題
- 2024新人教版初中英語單詞表默寫版(七~九年級)
- 體育科學急救知識
- 七上 U2 過關單 (答案版)
- 2024年貴銀金融租賃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中考語文十大專題總復習資料
- 汽車駕駛員專業(yè)競賽實施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