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評分說明_第1頁
上海評分說明_第2頁
上海評分說明_第3頁
上海評分說明_第4頁
上海評分說明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語文參考答案本卷共5頁第1頁參考答案1.(5分)1.⑴廊腰縵回鉤心斗角⑵論語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評分說明:一空1分,空缺或錯字不得分。2.(3分)⑴(1分)C⑵(2分)選C2分選B1分3.(2分)選B2分,選A1分4.下列詩句填入第⑤段畫線句,最貼切的一項是(A)。(2分)選D1分A.我生本無鄉(xiāng),心安是歸處。B.客舍并州已十霜,歸心日夜憶咸陽。C.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D.心泰身寧是歸處,故鄉(xiāng)可獨在長安?5.第⑧段中“諾瓦利斯定義的深刻性”在文中指的是。(2分)5.(2分)揭示了哲學活動的本質評分說明:“對象”1分,“內涵”1分。6.下列表述不屬于文中所說的“哲學活動”的一項是(D)。(2分)A.蘇東坡閱讀《莊子》時引發(fā)強烈的共鳴。B.佛教信徒玄奘歷盡千難萬險赴天竺取經。C.現代人走出“圍城”尋求簡樸生活方式。D.愛因斯坦在自己的書中宣泄客居的孤寂。7.文末的結論是如何得出的?請結合全文加以分析。(4分)7.答案示例:先引入愛因斯坦的定義,詮釋哲學與科學研究互為基礎的關系,再借助諾瓦利斯的定義揭示了哲學活動的本質及其與文學藝術創(chuàng)作等領域緊密相關,得出從理性的科學和非理性的宗教、藝術領域來定義“哲學”才能涵蓋其全部內涵這一結論。評分說明:“哲學與科學關系”1分,“哲學活動的本質”1分,“哲學活動的豐富性”1分,概括結論1分。8.下面語段是否可以闡釋愛因斯坦對哲學的定義?請說明你判斷的理由。(5分)8.答案示例1:語段以蚯蚓鉆土現象形象地闡釋了哲學在人生和自然科學領域如何講道理,再以黛玉進賈府的行走路線符合建筑格局和人倫差序,體現哲學借助語言藝術如何講道理,可以用來闡釋愛因斯坦“哲學是全部科學之母的定義”。答案示例2:愛因斯坦是從廣義的角度來定義哲學概念,界定了哲學與科學互為基礎和影響的關系;陳嘉映是從狹義的角度來定義哲學,以蚯蚓鉆土的現象闡釋“道理之為道理的機制”,可以作為愛因斯坦定義的闡釋;描述黛玉進賈府的情節(jié)體現了作家創(chuàng)作傾向,不是在講道理,不能闡釋愛因斯坦的哲學定義。評分說明:事例分析各1分,闡釋道理各1分,表明觀點1分。9.“妹妹”在來信中有重要作用,請加以分析。(4分)9.答案示例:來信敘述了妹妹相親跟著、穿上新衣服和“想叫我媽媽”這些“好”,以及妹妹昏迷、走失等“不好”,展現了好與壞相隨是生活常態(tài),刻畫了為照顧妹妹愿付出、能擔責的姐姐形象。評分說明:“不好”“好”分析各1分,作用分析2分。10.作品圍繞“大好時光”,以來信和回信結構成文,請賞析其構思之妙。(4分)10.答案示例:作品圍繞“什么是大好時光”選材組材,來信回憶了相親聽詩、母親病死、妹妹意外等生活中的壞與好;回信詳寫“我”與陌生人因一束光邂逅而開懷,借助書信對話呈現人生困境中的溫馨,給出了懂得珍惜彼此、品味美好就是大好時光的答案。評分說明:取材分析各1分,作用2分。11.文中三次提及未婚夫背的那首詩,請對此加以賞析。(4分)11.答案示例:詩來自于艷梅相親時的美好印記,再呈現于與兒子共享螢火蟲的好時光,如同“我”與陌生人共賞臘梅的美好,啟示我們“好時光”來自對人性溫情、自然之美的細膩感受,突顯生活的詩意帶給人超越困境的力量。評分說明:對三次詩分析各1分,給滿2分為止;效果分析2分。12.回信中的“那束光”對敘事繪人、突顯主旨有“一筆多用”之妙。請從下列《紅樓夢》的回目(也可自選回目)中選擇“一筆”,賞析其多用之妙。(6分)第二十三回西廂記妙詞通戲語牡丹亭艷曲警芳心第三十三回手足眈眈小動唇舌不肖種種大承笞撻第七十四回惑奸讒抄檢大觀園矢孤介杜絕寧國府12.第二十三回答案示例:寶黛共讀西廂這一筆,描述寶玉在桃樹下相邀黛玉共讀西廂,巧借張生之語向黛玉表白,黛玉看似惱羞成怒實則正中下懷,展現了黛玉聰慧、敏感的個性,寶黛愛情由朦朧試探進而彼此印證,引入《西廂記》歌頌純真愛情,突顯反對封建禮教束縛人性的主旨。第三十三回答案示例:寶玉挨打由金釧投井、琪官逃走、賈環(huán)誣告、待客不周等多因導致,寶玉被痛打后被勸阻展現了寶玉受父親專制管教、賈母溺愛、母親袒護的教化環(huán)境,塑造了專制的賈政、叛逆的寶玉等形象,突顯出賈府父子人生觀、嫡庶利益的沖突,寶黛感情由舊帕定情發(fā)展到心心相印的新階段。第七十四回答案示例:抄檢大觀園事件由傻大姐撿到繡春囊引起,反映出榮國府管理上的紕漏,邢夫人幕后慫恿,王善保家的推波助瀾,王夫人坐鎮(zhèn)指揮,鳳姐掛帥出征,揭示出榮寧二府的矛盾,展現了賈府及大觀園女子的眾生相,預示了她們或死或出家的命運,拉開了賈府家族“樹倒猢猻散”的序幕。評分說明:原因1分,過程1分,情節(jié)、環(huán)境、人物及其關系各1分。13.下列對本作品語言特點的分析,不貼切的一項是(D)。(2分)A.字無虛設,形神兼?zhèn)洹.巧用俗語,化俚為雅。C.詞句流暢,承轉自然。D.筆調舒緩,詞藻絢麗。14.作品緊扣“飲酒逗樂”對采蓮女群像展開描寫,請對此加以賞析。(5分)14.答案示例:上闋以“聞”“敲”起筆引出女伴相訪,姑娘們以荷葉作杯,推杯送盞之間歡聲笑語,花氣酒香與人面桃花相融,繼而醉眠樹陰任船漂蕩,驚覺船擱沙灘,由動而靜,聲、影、味、色交錯描摹,生動刻畫了活潑、頑皮的采蓮女群像。評分說明:過程分析2分,描寫手法分析2分,效果分析1分。15.寫出下列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2分)⑴破家相屬也⑵杭人德公15.(2分)⑴連接,連續(xù)⑵感謝恩惠,感激16.為下列句中加點詞選擇釋義正確的一項。(2分)⑴不從者請以違制坐之(B)A.株連B.定罪C.查獲D.對質⑵至蜀默為經略(A)A.籌劃治理B.制定策略C.商議謀劃D.權衡思量17.第④段畫線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抄寫在答題紙上并用“/”把這三處標識出來。(3分)公盡所以救荒之術發(fā)廩勸分而以家資先之民樂從焉17.答案示例:公盡所以救荒之術/發(fā)廩勸分/而以家資先之/民樂從焉評分說明:標識三處以內的,標對一處給1分;標識四處以上的,最多給1分。18.把第①段畫線句譯成現代漢語。(5分)窮城小邑,民或生而不識使者,公行部無所不至,父老驚喜相慰,奸吏亦竦。18.答案示例:(益州治下的)荒僻偏遠小城,有人一輩子都沒見過轉運使,趙公巡行管轄之地沒有一處沒到過,(所到之處)老百姓欣喜異常都感到安慰,奸邪官吏也感到害怕。評分說明:“窮城小邑”“民或生而不識使者”“公行部無所不至”“父老驚喜相慰”“奸吏亦竦”為5個點,1點1分。19.下列對第②段“上大喜”的原因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B)。(3分)A.治理成都戍卒之患有了最佳人選。B.趙公與自己的執(zhí)政理念不謀而合。C.擔心不合慣例遭拒卻獲趙公應承。D.趙公的言語體現了對自己的忠誠。20.結合第③段內容,分析趙公為政的特點。(4分)20.答案示例:寬政明斷,處理李孝忠一案,只懲治首犯,不擴大打擊面;仁厚愛人,征討蕃部,結盟時對方要殺人取血,趙公主張用三牲,救了婢女的命。評分說明:每點2分,為政特點概括與分析各占1分。2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處的一項是(C)。(1分)A.之B.而C.以D.其22.下列對第①段寫法特點分析正確的一項是(B)。(1分)A.點面結合B.鋪陳排比C.設置懸念D.以小見大23.本文第②段與第四大題蘇軾文第④段同寫趙公救災但詳略不同,請對此加以分析。(4分)23.答案示例:本文第②段以精準的數字詳實記錄了趙公的救災措施和災民受益情況,展現趙公心系災民之德與救災之效,達到“記”敘事寫人的目的;蘇軾的“神道碑”目的是記頌趙公生平功業(yè),“救災”只是他一生功業(yè)的一部分,由此第④段只概述了他救災措施及成效。評分說明:寫法分兩點,各1分;選材1分,意圖1分。24.清沈德潛評點:“清獻實政,得此文傳出;后之為政者,可仿而行之。”結合文意對此做評析。(5分)24.答案示例:評點對曾鞏文章的傳播作用和趙公執(zhí)政的影響意義評析中肯:曾鞏基于調查,詳實記述了趙公越州救災的事跡,傳揚了這位執(zhí)政者勤政愛民、治事有方的才德與業(yè)績,為官吏理政提供了一個學習的榜樣,即為官要以人為本且體恤入微,為政要先事為計、慮事周全、親力親為、舉措有序。評分說明:對評點的回應1分,文章傳播,為政影響分析各2分。25.中國傳統(tǒng)社會注重秩序優(yōu)先于個性。秩序優(yōu)先重規(guī)矩、重倫理,而個性優(yōu)先重自我、重自由。隨著社會的變遷,我們如何認識“秩序與個性”的關系?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思考,不少于800字。1討論話題:在社會的變遷中,如何看待“秩序與個性”的關系2概念內涵:秩序:社會秩序由社會規(guī)則所構建和維系,是指人們在長期社會交往過程中形成相對穩(wěn)定的關系模式、結構和狀態(tài)。個性:個性就是個體獨有的并與其他個體區(qū)別開來的整體特性,即具有一定傾向性的、穩(wěn)定的、本質的心理特征的總和。3話題討論的前提:其一,社會的變遷,即在社會的發(fā)展變化中看待“秩序”,由此,“秩序”由時代所限制和定義;社會的進步發(fā)展就是改革甚至打破舊秩序、建立新秩序的過程,但舊與新存在承續(xù)關聯,如傳統(tǒng)社會的倫理觀,在今天依然發(fā)揮作用,但應賦予新的內涵;其二,人性的需要,人需要你仰賴于穩(wěn)定的秩序提供的公平、穩(wěn)定的環(huán)境維系生存、滿足生活和個性發(fā)展的需要,從這個意義而言,人應遵從秩序;其三,秩序是否服務于人的需要。秩序由規(guī)則所構建和維系,規(guī)則的建立是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服務于人的需要,從這個意義而言,規(guī)則有時代性,有情境性,應盡量能滿足人的需要而調整、完善,應在權衡利弊的前提下盡量兼顧個性需求。25.(70分)作文評分參考標準一類卷(63-70分),基準分67分能準確把握題意,主旨明確,選材恰當,內容充實,思想健康,感情真實,結構完整,層次分明,語言流暢。二類卷(52-62分),基準分57分符合題意,主旨較明確,選材較恰當,內容較充實,思想健康,結構完整,語言通順。三類卷(39-51分),基準分45分基本符合題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