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黑龍江鐵力市四中學中考化學適應性模擬試題含解析_第1頁
2022年黑龍江鐵力市四中學中考化學適應性模擬試題含解析_第2頁
2022年黑龍江鐵力市四中學中考化學適應性模擬試題含解析_第3頁
2022年黑龍江鐵力市四中學中考化學適應性模擬試題含解析_第4頁
2022年黑龍江鐵力市四中學中考化學適應性模擬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1-2022學年中考化學模似試卷考生須知:1.全卷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全部在答題紙上作答。選擇題必須用2B鉛筆填涂;非選擇題的答案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答字筆寫在“答題紙”相應位置上。2.請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答字筆在“答題紙”上先填寫姓名和準考證號。3.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疊,不要弄破、弄皺,在草稿紙、試題卷上答題無效。一、單選題(本大題共10小題,共20分)1.如圖所示為某化學反應的微觀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該反應屬于復分解反應B.該反應中,反應物的質(zhì)量比是1:1:1C.該反應的生成物均為化合物D.該反應前后分子種類數(shù)目均不變2.下列應用及相應的原理(用化學方程式表示)都正確的是()A.小蘇打治療胃酸過多B.甲烷用作燃料C.鹽酸除鐵銹D.實驗室中用過氧化氫溶液制取氧氣3.在木炭、氫氣、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的實驗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都是置換反應B.都可以用同一裝置C.都有紅色物質(zhì)生成D.都要進行尾氣處理4.工業(yè)中合成SO3的反應:2SO2+O22SO3。一定條件下,在一密閉容器內(nèi)投入SO2、O2、SO3、V2O5四種物質(zhì),在不同時刻測得各物質(zhì)的質(zhì)量(單位為g)如下表所示。說法錯誤的是甲乙丙丁t11005805t26055abt340cd5A.丁物質(zhì)一定是V2O5B.d=15C.丙物質(zhì)是O2D.t3時,生成乙75g5.甲、乙、丙、丁四種物質(zhì)在反應前后的質(zhì)量變化如下圖所示,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A.x的值是19B.丙是該反應的催化劑C.丁一定是化合物D.參加反應的甲和乙質(zhì)量比為7:136.下列實驗現(xiàn)象不能說明裝置氣密性良好的是()A. B.C. D.7.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學常見的物質(zhì),常溫下,它們具有如圖所示關系.“﹣”表示連接的兩種物質(zhì)能反應,“→”表示物質(zhì)轉化的方向,下列推斷錯誤的是()A.若甲是HCl,則丁可能是CaCl2B.若甲是HCl,則乙和丙中可能有一個為堿C.若甲是Ca(OH)2,則丁可能是NaOHD.若甲是Ca(OH)2,則乙和丙中至少有一個為酸8.如圖表示化學反應中溶液的顏色變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若X是稀硫酸,a可能是紫色石蕊試液B.若X是稀硫酸,b可能是氧化物C.若X是稀鹽酸,c不可能是單質(zhì)D.若X是稀鹽酸,d不可能是單質(zhì)9.下列各組溶液中,不用其它試劑就不能鑒別出來的是()A.FeCl3NaOHHClKClB.BaCl2Na2SO4Na2CO3HClC.CuSO4NaOHKNO3BaCl2D.KClAgNO3HClHNO310.下列符號中,能表示兩個氫分子的是()A.2H B.H2 C.2H2 D.2H2O二、填空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4分)11.我國高鐵、航空航天、手機制造等都已經(jīng)躋身世界一流水平,根據(jù)下列材料的應用回答問題。應用“復興號”高鐵車輪“鯤龍”水陸兩棲飛機零部件華為折疊手機屏幕用到的材料高速鋼鈦合金、鋁合金聚酰亞胺塑料(1)上述材料中屬于有機合成材料的是_____。(2)飛機外殼用鈦合金、鋁合金的優(yōu)點是_____。(3)在對高鐵鋼軌中的縫隙進行焊接時,常用鋁和氧化鐵在高溫條件下反應生成熔融狀態(tài)下的鐵和另一種氧化物。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三、計算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5分)12.小華利用一瓶稀鹽酸和相關的儀器,測定黃銅合金(Cu-Zn合金)樣品的組成(不考慮黃銅中的其他雜質(zhì))。將30mL稀鹽酸分三次加入到10g黃銅樣品的粉末中,每次充分反應后,測定生成氫氣的質(zhì)量,實驗數(shù)據(jù)見下表: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連續(xù)加入稀鹽酸的體積/mL101010生成氫氣的質(zhì)量/g0.080.080.04(1)從上表數(shù)據(jù)分析,小華用10g合金粉末總共收集到氫氣_____g(2)求該合金中銅的質(zhì)量分數(shù)_____。四、簡答題(本大題共2小題,共8分)13.60kg的尿素[CO(NH2)2]含氮量與___kg硫酸銨[(NH4)2SO4]的含氮量相等。14.請回憶老師做的“傾倒二氧化碳”的演示實驗,并結合下圖回答問題:甲、乙兩同學共同收集滿兩瓶質(zhì)量相同的二氧化碳氣體,并分別將二氧化碳氣體慢慢倒入燒杯中,請分析回答:(1)甲同學用甲圖的傾倒方式向燒杯中傾倒足夠的二氧化碳,我們觀察到兩根蠟燭是由下而上熄滅,請你告訴我們,為什么是由下而上熄滅?答:_____(2)乙同學用乙圖的傾倒方式向燒杯中傾倒足夠的二氧化碳,我們觀察到的結果是兩根蠟燭都沒有熄滅,請你聯(lián)系學科知識分析,用乙圖的傾倒方式為什么二氧化碳沒有進入燒杯?答:_____五、探究題(本大題共2小題,共13分)15.鐵制品廣泛應用于生產(chǎn)、生活中。(1)單質(zhì)鐵由_____(填“原子”、“分子”或“離子”)構成。(2)下列鐵制品中含碳量最高的是_____(選填字母)。A不銹鋼B生鐵C普通鋼(3)鐵釘生銹,屬于_____變化(選填“物理”“化學”),如圖是探究鐵釘在不同條件下發(fā)生生銹的實驗,其中鐵銹蝕最快的是_____(選填字母)。(4)赤鐵礦經(jīng)提純后得到的純凈Fe2O3可用于生產(chǎn)某種工業(yè)催化劑(主要成分為FeO和Fe2O3),其反應原理為:?,F(xiàn)將焦炭和過量的Fe2O3混合均勻,按上述原理充分反應,如產(chǎn)生1.1kg的CO2能生成多少kg的FeO_____。16.某同學查閱資料得知,實驗室常用電石(主要成分CaC2)與水反應制取乙炔(C2H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C2+2H2O=Ca(OH)2+C2H2↑(電石中的雜質(zhì)不溶于水且不與水反應,也不與Na2CO3反應)。在實驗室中,該同學把一定量的CaC2加入Na2CO3溶液中,充分反應后過濾,得到濾渣和濾液,并對濾液的成分進行探究。[提出問題]:濾液中溶質(zhì)的成分是什么?[猜想與假設]:猜想一:NaOH、Na2CO3猜想二:NaOH猜想三:NaOH、Ca(OH)2[分析與推理]:分析一:若猜想一成立,說明實驗中加人的CaC2量少,CaC2與水反應生成的Ca(OH)2與Na2CO3反應后,Na2CO3剩余。分析二:若猜想二成立,說明實驗中加人的CaC2與水反應生成的Ca(OH)2與Na2CO3恰好完全反應。分析三:若猜想三成立,說明實驗中加人的CaC2量多,CaC2與水反應生成的Ca(OH)2與Na2CO3反應后,Ca(OH)2剩余。由以上分析可推知:反應后濾液中一定存在的溶質(zhì)是_______(①②③填化學式),可能存在的溶質(zhì)是_____和_____。對可能存在的溶質(zhì),需進一步實驗驗證。[設計并實驗]:實驗序號

實驗操作

實驗現(xiàn)象

實驗結論

實驗一

取少量濾液于試管中,向其中加人過量稀鹽酸

無氣泡產(chǎn)生

猜想______不成立

實驗二

另取少量濾液于試管中,向其中滴入適量碳酸鈉溶液

______

猜想三成立,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_________

[拓展延伸]:若向CuCl2溶液中加人少量CaC2,充分反應,可觀察到有氣泡產(chǎn)生,同時出現(xiàn)藍色的______(填化學式)沉淀。實驗室保存電石應注意______。

參考答案一、單選題(本大題共10小題,共20分)1、C【解析】

A、單質(zhì)是由同種原子構成的,所以反應物中存在單質(zhì),復分解反應的反應物是兩種化合物,所以該反應不可能是復分解反應,故錯誤;B、從圖中可以看出反應物有兩種,且其中微粒個數(shù)比是1:2,現(xiàn)有條件無法判斷反應的兩種物質(zhì)的質(zhì)量比,故錯誤;

C、化合物是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所以化合物的分子中含有多種原子,因此從圖示情況可以看出該反應的產(chǎn)物均為化合物,故正確;

D、由于化學反應前后物質(zhì)的種類一定變化,故分子種類一定會改變,故錯誤。

故選:C。【點睛】根據(jù)變化微觀示意圖及粒子構成模擬圖,根據(jù)分子由原子構成等特點,正確判斷變化中的物質(zhì)構成,是解答本題的基本方法。2、C【解析】

A、小蘇打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氫鈉,小蘇打治療胃酸過多的化學方程式為:,不符合題意;B、甲烷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不符合題意;C、鐵銹的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鐵,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符合題意;D、實驗室用過氧化氫制取氧氣的化學方程式為:,不符合題意。故選C?!军c睛】書寫化學方程式要遵守兩個原則:一是要以客觀事實為基礎,二是要遵守質(zhì)量守恒定律,等號兩邊各原子的種類與數(shù)目必須相等。3、C【解析】

A、木炭還原氧化銅的化學方程式為:,該反應符合“一種單質(zhì)與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zhì)和另一種化合物”的反應,屬于置換反應,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化學方程式為:,該反應符合“一種單質(zhì)與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zhì)和另一種化合物”的反應,屬于置換反應,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的實驗為:,該反應不屬于置換反應,不符合題意;B、木炭屬于固體,氫氣和一氧化碳屬于氣體,它們還原氧化銅的裝置不同,另外,一氧化碳有毒,需有尾氣處理裝置,木炭和氫氣不需要尾氣處理裝置,不符合題意;C、在木炭、氫氣、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的實驗中,都有銅生成,故都有紅色物質(zhì)生成,符合題意;D、一氧化碳有毒,需要進行尾氣處理,氫氣和木炭不需要,不符合題意。故選C。4、B【解析】

A、丁物質(zhì)在t1和t3時刻的質(zhì)量都是5g,所以b=5g,丁物質(zhì)可能是該反應的催化劑,由2SO2+O22SO3可知,一定是催化劑V2O5,故A正確;B、甲物質(zhì)的質(zhì)量減少,乙物質(zhì)的質(zhì)量增大,所以乙是三氧化硫,甲、丙是二氧化硫和氧氣,從t1到t2時刻,甲物質(zhì)減少了40,乙物質(zhì)增加了50,根據(jù)質(zhì)量守恒定律可知,丙物質(zhì)減少了50-40=10,從t1到t3時刻,甲物質(zhì)減少了60,所以丙物質(zhì)應該減少,d=80-15=65,故B錯誤;C、甲物質(zhì)的質(zhì)量減少,乙物質(zhì)的質(zhì)量增大,所以乙是三氧化硫,甲、丙是二氧化硫和氧氣,從t1到t2時刻,甲物質(zhì)減少了40,乙物質(zhì)增加了50,根據(jù)質(zhì)量守恒定律可知,丙物質(zhì)減少了50-40=10,由2SO2+O22SO3可知,二氧化硫和氧氣的質(zhì)量比是128:32=4:1,所以丙物質(zhì)是O2,故C正確;D、根據(jù)B選項分析可知,d=65,根據(jù)質(zhì)量守恒定律可知,c=100+5+80+5-40-65-5=80,t3時,生成乙的質(zhì)量=80g-5g=75g,故D正確。故選B?!军c睛】在化學反應中,反應前后質(zhì)量增加的物質(zhì)是生成物,質(zhì)量減少的物質(zhì)是反應物,質(zhì)量不變的物質(zhì),可能作該反應的催化劑,也可能沒有參加反應。5、C【解析】

由圖可知反應前的總質(zhì)量為14g+26g+3g+5g=48g,反應后的總質(zhì)量為2g+xg+3g+36g=(41+x)g,根據(jù)質(zhì)量守恒定律有41+x=48,解得x=7,則有:A、x的值是7,A選項說法不正確,不符合題意;B、丙在反應前后質(zhì)量不變,可能是該反應的催化劑,也可能使不反應的雜質(zhì),B選項說法不正確,不符合題意;C、甲、乙在反應前后質(zhì)量減少是反應物,丁的質(zhì)量在反應增加是生成物,甲和乙反應生成丁,丁一定是化合物,C選項說法正確,符合題意;D、參加反應的甲和乙質(zhì)量比為(14-2):(26-7)=12:19,D選項說法不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C?!军c睛】本題考查質(zhì)量守恒定律,如圖所示的直方圖及數(shù)據(jù)計算出未知的質(zhì)量,再根據(jù)化學反應的特點進行分析,尤其注意反應前后質(zhì)量不變的物質(zhì),可能是該反應的催化劑,也可能使不反應的雜質(zhì)。6、A【解析】

A、將注射器活塞向里推,導管口出現(xiàn)氣泡,也不能說明氣密性良好,故選項錯誤;B、將導管伸進水中,用手握住試管外壁,出現(xiàn)氣泡說明裝置氣密性良好,故選項正確;C、將注射器活塞往里推,長頸漏斗的導管內(nèi)出現(xiàn)液柱,則氣密性良好,故選項正確;D、將彈簧夾夾住,通過長頸漏斗加水形成的液柱不下降,則氣密性良好,故選項正確。故選A。7、D【解析】試題分析:A、若甲是HCl,則丁可能是CaCl2,乙、丙是碳酸鈉、碳酸鉀,鹽酸會轉化成氯化鈣,鹽酸會與碳酸鈉、碳酸鉀反應,碳酸鈉、碳酸鉀會與氯化鈣反應,故A正確;B、若甲是HCl,則乙和丙中可能有一個為堿,丁可能是氯化銅,所以乙、丙中有一個是氫氧化鈉,氫氧化鈉會與氯化銅反應,故B正確;C、若甲是Ca(OH)2,則丁可能是NaOH,甲是Ca(OH)2,乙是CO2,丙是CuSO4,丁是NaOH,故C正確;D、若甲是Ca(OH)2,丁可能是氫氧化鈉,乙和丙中至少有一個可能為酸,故D錯誤.故選D考點:物質(zhì)的鑒別、推斷;酸的化學性質(zhì);堿的化學性質(zhì)8、C【解析】

A.紫色石蕊試液遇酸性溶液變紅,若X是稀硫酸,a可能是紫色石蕊試液,此選項正確;B.硫酸鐵溶液是黃色,若X是稀硫酸,b可能是氧化鐵,氧化鐵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鐵溶液,氧化鐵屬于氧化物,此選項正確;C.亞鐵離子形成的溶液是淺綠色,含銅離子的溶液為藍色,鐵能與銅鹽溶液反應生成淺綠色的亞鐵鹽溶液與單質(zhì)銅,若X是稀鹽酸,稀鹽酸可與鐵反應生成淺綠色的亞鐵鹽溶液,c是單質(zhì)鐵,此選項錯誤;D.銅不能與稀鹽酸反應,若X是稀鹽酸,d不可能是單質(zhì)銅,此選項正確。故選C。9、D【解析】A、由于FeCl3溶液顯黃色首先鑒別出來,能與FeCl3溶液生成紅褐色沉淀是NaOH溶液,在分別加入剩余的無色溶液,紅褐色沉淀溶解的是稀鹽酸,則最后一種物質(zhì)是氯化鉀,故A不用其它試劑就能鑒別出;B、四種溶液兩兩混合,能與另外的兩種物質(zhì)反應生成沉淀的物質(zhì)的是氯化鋇溶液,無現(xiàn)象的是稀鹽酸,分別向沉淀中加入稀鹽酸,能使沉淀溶解的,說明與氯化鋇反應生成沉淀的是碳酸鈉,不溶解的是硫酸鈉,故B不用其它試劑就能鑒別出;C、由于CuSO4溶液顯藍色首先鑒別出來,能與CuSO4溶液生成藍色沉淀是NaOH溶液,能與CuSO4溶液生成白色沉淀是BaCl2溶液,最后一種溶液是KNO3溶液,故C不用其它試劑就能鑒別出;D、由于硝酸銀與氯化鉀、稀鹽酸反應都能生成了氯化銀白色沉淀,無法鑒別KCl、HCl,故D不用其它試劑就不能鑒別出來。故選D。10、C【解析】

A.2H表示兩個氫原子;B.H2表示一個氫分子是由兩個氫原子構成的;C.2H2表示兩個氫分子;D.2H2O表示兩個水分子。故選C。二、填空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4分)11、塑料(或聚酰亞胺塑料)抗腐蝕性能好(或密度小、硬度大等)2Al+Fe2O32Fe+Al2O3【解析】

(1)圖中標示的材料中,塑料(或聚酰亞胺塑料)屬于有機合成材料;純金屬和合金屬于金屬材料,鋼(或高速鋼或鈦合金或鋁合金)屬于金屬材料。上述材料中屬于有機合成材料的是塑料(或聚酰亞胺塑料);(2)飛機外殼用鈦合金、鋁合金的優(yōu)點是:抗腐蝕性能好(或密度小、硬度大等);(3)該反應的反應物為鋁和氧化鐵,生成物為鐵和氧化鋁,反應條件為高溫,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Al+Fe2O32Fe+Al2O3。三、計算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5分)12、0.2g35%【解析】

根據(jù)題中表格提供的數(shù)據(jù)分析,第一次、第二次實驗中加入10mL稀鹽酸都生成0.08g氫氣,而第三次實驗加入10mL稀鹽酸,只生成氫氣0.04g,可見第三次實驗中稀鹽酸有剩余,黃銅中的鋅完全反應??梢愿鶕?jù)三次實驗中生成的氫氣總質(zhì)量求出黃銅中鋅的質(zhì)量,進而求出銅的質(zhì)量,最后得出合金中銅的質(zhì)量分數(shù)?!驹斀狻浚?)根據(jù)上表數(shù)據(jù)分析,小華總共收集到氫氣的質(zhì)量=0.08g+0.08g+0.04g=0.2g;(2)解:設黃銅合金中鋅的質(zhì)量為x。解得x=6.5g黃銅合金中銅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答:該合金中銅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35%。四、簡答題(本大題共2小題,共8分)13、132kg【解析】試題分析:解:設60kg的尿素[CO(NH2)2]含氮量與Xkg硫酸銨[(NH4)2SO4]的含氮量相等。60×=X·X=132kg答:(略)考點:質(zhì)量分數(shù)。點評:某元素的質(zhì)量分數(shù)=14、由于CO2密度比空氣大,沿燒杯壁流到底部,下面的蠟燭首先接觸到CO2,由于CO2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故由下向上逐漸熄滅乙圖的傾倒方式,沒用玻璃片掩蓋,直接倒在火焰的上方,由于蠟燭燃燒放熱,使得氣體受熱,密度變小,故CO2不能與蠟燭火焰接觸而跑到空氣去了【解析】

(1)按甲圖的方式傾倒時由于CO2密度比空氣大,沿燒杯壁流到底部,下面的蠟燭首先接觸到CO2,由于CO2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故由下向上逐漸熄滅;(2)乙圖的傾倒方式,沒用玻璃片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