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江口協(xié)作校高二下學期7月期末聯(lián)考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1頁
閩江口協(xié)作校高二下學期7月期末聯(lián)考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2頁
閩江口協(xié)作校高二下學期7月期末聯(lián)考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3頁
閩江口協(xié)作校高二下學期7月期末聯(lián)考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4頁
閩江口協(xié)作校高二下學期7月期末聯(lián)考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閩江口協(xié)作校高二下學期7月期末聯(lián)考語文試題(含答案)福建省福州市閩侯縣閩江口協(xié)作校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7月期末聯(lián)考語文試題

全卷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

注意事項:

1.答題前,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試卷和答題卡上,并將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

2.請按題號順序在答題卡上各題目的答題區(qū)域內作答,寫在試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qū)域均無效。

3.選擇題用2B鉛筆在答題卡上把所選答案的標號涂黑;非選擇題用黑色簽字筆在答題卡上作答;字體工整,筆跡清楚。

4.考試結束后,請將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上交。

5.本卷主要考查內容:選擇性必修中冊;選擇性必修下冊第一、三單元。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

(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材料一:

中國古代優(yōu)良的船舶技術、先進的航海水平和一流的出口商品,造就了“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輝煌。其中,造船和航海技術是使海上貿易之路成為可能的先決條件,而“海上絲綢之路”的拓展又為造船和航海技術的進步注入了動力。

20世紀70年代,余姚河姆渡遺址發(fā)現(xiàn)了六支木槳和一具黑陶獨木舟模型,證明7000年前的先民已掌握了原始的造船技術。漢代時,船帆已得到廣泛使用,槳、櫓、碇(相當于錨)等屬具也已有完備的配置。三國時期的船不僅體型大,且已開始使用多桅多帆。至宋元時期,船舶技術已高度完善,不單有了升降舵和多副舵的運用,還以游碇穩(wěn)定船身。泉州后港渚出土的南宋木船,是方艄、高尾、尖底的福船類型的海船,其多重板船殼結構也凸顯了造船工藝的先進。

明永樂三年(1405年),歷時28年的“鄭和下西洋"揭開了序幕。寶船是鄭和船隊中最大的海船,“長四十四丈四尺(約151.8米),闊一十八丈(約61.6米)”,船體長寬比控制在2.46左右,以避免因船身過長而在印度洋的驚濤駭浪中發(fā)生斷裂;船舵采用升降式,可以根據(jù)需要調整舵葉入水深度。不僅如此,船舵既是宋代流傳下來的平衡舵,又是明代新發(fā)明的開孔舵,這樣既能夠保持舵效,又使得操舵更加輕便。船的兩舷和艇部設有長櫓,使之便于在狹窄水域航行。同時,船隊還普遍使用了帶爪木桿石碇與帶橫棒多爪鐵錨等,更制作了特大型鐵錨,這在世界造船歷史上都是領先的??梢哉f,很長時間內,中國的造船技術都保持在世界頂峰水平,直至清代實行海禁政策,對外海上貿易受到極大壓制時,才逐步落后于西方。

(摘編自何國衛(wèi)《行舟致遠揚帆絲路》)

材料二:

為什么鄭和下西洋時期,中國航海技術的精確度會出現(xiàn)飛躍式進步這與下西洋船隊的任務有關。有重要影響的琉球國航海文獻《指南廣義》里提到,鄭和船隊“納貢累累”,要帶著貢品平安地穿過烏礁眾多的海域,就必須提高航行技術的精確度。

精確度的提升反映在了航海文獻中。經(jīng)過鄭和下西洋船隊中航海者的整理,中國航海文獻形成了一種相對固定的格式,并在明清時期的航海指南中廣泛使用。如鄭和船隊第六次下西洋后編繪的《鄭和航海圖》記載:茶山在東北邊過,用巽巳針,四更,船見大小七山,打水六七托。在華蓋星五指內去,到北辰星四指,坐斗上山勢,坐癸丑針,六十五更,船收葛兒得風,哈甫兒雨。

其中,“針”代表指向,“巽巳"癸丑”是羅盤上通過八卦、天干和地支標示的不同方位?!案?是計程單位,代表2.4小時的航程,比傳統(tǒng)的“晝夜”單位在精準度上提升了一個數(shù)量級?!巴?是測深單位,明代的技術可以測出水的深度,進而確定能否下碇停泊及辨別船舶所處的海域?!爸浮笔恰斑^洋牽星"時所使用的單位。所謂“過洋牽星”,就是通過手指度量星星高度,以此計算與陸地的距離遠近和方向,進而確定船舶的位置和航向。在這幾項技術中,羅盤在宋代已廣泛使用;計更法來自印度洋地區(qū);測水深的鉛錘來自地中海地區(qū);而過洋牽星術則來自阿拉伯地區(qū),是通過鄭和下西洋的船隊直接引入中國的。

下西洋活動不但促進了上述技術及其計量單位的傳播與普及,還以此勘定了通往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各條航路數(shù)據(jù)。這些航路信息代表著船員們共同的技術成果,并因其屬于國家組織行為,具有實地勘測的權威意義,更能促成相關技術與數(shù)據(jù)的廣泛流傳,因此大幅度提高了中國定量航海技術的準確度和安全性,也形成了此后幾個世紀里中國實用航海指南和航行技術的基本形態(tài)。這一過程體現(xiàn)了鄭和下西洋對中國航海科技的重要影響,也顯示了古代航?;顒又惺澜绺鞯丶夹g與文化廣泛交流的情形。

(摘編自陳曉珊《長風破浪——鄭和下西洋航海技術研究》)

材料三:

為了使遠航順利進行,鄭和根據(jù)船隊航行需要,全方位選拔水手、醫(yī)生、翻譯等人才,并根據(jù)專業(yè)分工進行培訓。

資料顯示,鄭和下西洋隨行人員有2萬多人,主要官校和水手、通事、醫(yī)生等各得其所、各盡所能,其中就有與鄭和同為正使的王景弘、反映航海的紀行著作《瀛涯勝覽》的作者馬歡、《西洋番國志》的作者鞏珍、《星槎勝覽》的作者費信、《華夷勝覽》的作者匡愚等,他們以文字、圖冊形式將自己親歷的航海見聞和西洋風情記錄下來,為后人留下了珍貴的資料。此外,船隊里還有“番火長”,即雇傭來的外國領航員,他們與來自浙江、福建、廣東的中國領航員一起工作,為鄭和七下西洋貢獻了才智。

團隊協(xié)作也是航行的重要保障。下西洋期間,鄭和船隊重視紀律,每個成員都嚴格遵守規(guī)章制度,以確保航行過程中的安全和秩序。鄭和也注重激勵船隊成員,以此提高士氣,增強凝聚力。

如此,鄭和船隊才能克服重重困難,順利完成遠航。

(摘編自楊權斌《鄭和航海國際貿易合作及其歷史地位》)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古代中國造船和航海技術的發(fā)展是海上貿易之路成立的前提條件。沒有這些技術,海上絲綢之路很難形成。

B.宋元時期,船舶開始使用多桅多帆、升降舵和多副舵,并以游碇穩(wěn)定船身,這說明此時船舶技術已高度完善。

C.鄭和的船隊在航行中運用了來自阿拉伯地區(qū)的“過洋牽星”術,為的是確定船舶的位置和航向,防范惡劣天氣。

D.鄭和下西洋的隨行人員留下了不少記錄航海見聞和西洋風情的著作,如《瀛涯勝覽》《西洋番國志》《指南廣義》。

2.下列對三則材料相關內容的分析和評價,正確的一項是()

A.從材料一第一段來看,作者認為我國造船技術和航海技術水平,與海上貿易的發(fā)展相互促進。

B.為了避免船身在海浪中斷裂,降低觸礁的風險,鄭和船隊中寶船船體長寬比控制在2.46左右。

C.鄭和寶船上的船舵能調整舵葉入水深度,而且操作更加輕便,這樣便于寶船在狹窄水域航行。

D.鄭和船隊中的“番火長"既有雇傭來的外國領航員,也有來自浙江、福建、廣東的中國領航員。

3.根據(jù)材料二中計量單位的使用,下列記述最有可能出現(xiàn)在鄭和下西洋以前的一項是()

A.自三角去雙門用癸字二更,自雙門去斷節(jié)用乙卯二更,自斷節(jié)去牛車英用乙字二更。

B.望南挑西一字行駛,好風一日,點竿累戳二丈,漸漸減作一丈五尺,水下有亂泥。

C.由烏沙門開洋,七日即到日本。若由陳錢山,用艮寅針,海程四十八更船至日本。

D.單辛七十更,看北斗七指三角,燈籠星七指三角,取祖法兒碼頭,水六托,泊船是也。

4.請根據(jù)材料二、材料三,簡要概括鄭和下西洋取得的成果。

5.閱讀上面三則材料時,有同學對“鄭和下西洋成功的原因及條件”進行了梳理,畫了下面的思維導圖。請你填寫①②③處,幫他補充完整。要求:語言簡明。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絕墨

談歌

民國三年冬月,保定下了第一場大雪。漫天雪花飄舞,寒風沿街掃蕩,猶稀少了人跡,大雪竟然不歇氣,兇兇地下了三天,東關“飛云酒樓"也沒有了平日的熱鬧,只有零星散座。老板侯洪志讓伙計去請城內幾位丹青高手,來酒樓品酒論畫。

十幾個丹青高手先后踏雪趕來,眾人就在樓上飲酒論畫。洪志乘興涂抹出幾枝梅花,眾人齊聲唱彩。洪志得意,唱了一段二黃原板,高亢響亮。一曲唱罷,樓下有人喝彩。洪志探頭一看,是個黃臉漢子,就請他上樓敘話。

黃臉漢子朝洪志一拱手:“老板果然好唱家,可否乘興再唱一曲”洪志笑道:“侯某今日就為客官助興。"就又唱了一段西皮。黃臉漢子擊掌贊嘆,走到桌案前,捉起筆,飽蘸了墨,就在紙上涂抹了一張畫。洪志和眾人不覺屏住了氣,就見漢子筆墨雄渾,氣勢磅礴,一幅“高山流水圖”躍然紙上。漢子擲筆拱手:“侯老板,今日就以此畫相贈吧。"洪志苦笑道:“侯某做了多年井蛙。今日得遇大手筆,方知天高地厚。明日,我就關閉酒樓,專意丹青?!?/p>

第二天,“飛云酒樓"果然改了字號,掛出“洪志畫坊”牌匾。洪志從此終日躲在樓內作畫,如此過了兩年,“洪志畫坊"在保定畫壇聲名大噪。

那天,洪志正在作畫,忽聽有人哈哈大笑:“侯老板果然長進?!闭钱斈昴莻€黃臉漢子。洪志起身拱手:“請多指教。"漢子四壁看看,失笑道:“侯老板果然生意人。”洪志一怔:“此話怎講"

漢子哈哈笑道:“我看到四壁皆是濃濃的商賈氣?!焙橹揪桶琢四?,木在了那里。漢子笑道:“不日我也開一畫坊,還請侯老板多多照應。"說罷,唱一個喏,轉身走了。過了幾天,洪志畫坊對面,果然開了一座畫坊,字號“山月畫店”。門前一副對聯(lián):筆責丹心一寸,墨崇碧血千秋。

起初兩店不分高下。后來,洪志的生意就淡下來,眼睜睜看著漢子那邊的生意火爆起來。那漢子似乎成心與洪志作梗。洪志畫梅,他便也畫梅。洪志畫花鳥,他便也畫花鳥……洪志開始還忍讓,到后來就找到那漢子店中。

洪志惡笑道:“你逼得我無路可走,就不怕我殺了你"漢子笑道:“自古作丹青者,都是斯文中人,侯老板怎會用屠夫手段侯老板心靈聰慧,一味爭強斗狠,筆下自然呆滯,難脫俗氣?!焙詈橹疽汇?,臉就紅了。

漢子道:“善畫者,以山為居,以云為所,仗筆走天涯。積一世心血,積勞,積思,積墨,積石成山,積情為畫。意到物我兩忘,忘喜忘憂忘夢忘醒,忘乎忘耶,不忘猶忘。"洪志朗聲而笑,拱手道:“多謝指教?!?/p>

那一日,來了一客商,自言河南畫販,姓李。張口要買洪志“梅花圖”,講好要十種梅花姿態(tài)。并說只要畫得好,每張按一百大洋收購。當場放下五百定金,洪志點頭應下,寫了收據(jù)。洪志至此閉門謝客,畫了兩個月。姓李的客商前來取畫,細細看過,微微皺眉道:“恕我直言不諱,侯老板是認真用了心力,只是仍舊呆滯了些,少了靈氣。”

洪志冷笑一聲:“但請指教。"李客商從懷中取出一張畫來,竟是一張“紅梅圖”。畫中大雪紛飛,梅花爭奇斗艷,一朵朵迎風欲動。兩下比較,洪志那些梅花確有些呆傻了。洪志臉漲紅了,朝客商拱手道:“此畫讓我大開眼界,若兄臺再寬限兩月,十張畫我可重新畫過。"

李客商道:“只要畫得精湛,再等兩月,并無妨礙?!?/p>

轉眼兩月過去,十張梅花圖畫畢,卻不見李客商來取貨,這一天,洪志聽到有人叩門,竟是那個黃臉漢子:“聽說候老板近來筆下功夫精進,也讓我一開眼界。"

漢子四壁觀看,笑道:“今日與侯老板切磋畫藝,該弄些酒菜才對。”洪志怔了怔,便到樓上搬下酒菜,漢子坐下獨飲。洪志笑道:“你不怕侯某酒中下毒"漢子笑道:“你四壁畫中已然全無殺氣,莫再饒舌,一同坐下飲上幾杯?!倍司吐耦^吃酒。漢子自斟自飲,漸漸面色潮紅,飲盡最后一杯,一張口,一口血噴出來。洪志驚了臉:“先生怎么了"

漢子慘笑:“我將不久人世,日后不會再逼你了。今日來是要看看你那十張梅花圖畫得怎樣了”洪志一時呆住,漢子掏出一張紙來,洪志定睛看去,正是給李客商的收據(jù)。洪志頓悟,淚如泉涌:“洪志淺薄愚昧,誤解了先生一番苦心。"漢子笑道:“侯老板莫做女兒態(tài),請拿紙筆來?!?/p>

洪志忙送上筆墨,將宣紙鋪上桌案,一旁垂手侍立。漢子起身站定,拈過筆來,就在硯中飽蘸了,卻不落筆。目光迷離,悲喜全無。侯洪志剛要說什么,漢子一張口,一口血就噴在了那潔白的空紙上,只見紅紅的暴浸開來。漢子大笑一聲,伏身在案,筆走龍蛇,就著那血,勾出一幅“梅花斗寒圖"。洪志看得眼呆,失聲叫一句:“先生就是……”漢子似用盡了全身的氣力,軟軟坐下。臉似紙白。

洪志猛地跪倒:“請收洪志為徒。"漢子笑笑:“你我早已師徒一場,你畫梅花,便要化為梅花,所謂出神入化,才可縱橫無忌?!焙橹菊兀牭萌绨V如夢。漢子仰天笑道:“幸甚至哉!惟筆在握,守拙不移,癡心不易,梅花香自苦寒來!"笑罷,起身,出門。

門外已是滿天大雨,嘩嘩落得正緊。漢子大步走進雨陣,并不回頭。走出很遠,漢子唱開了戲文,竟是一副絕好的嗓子。侯洪志聽得呆了。

第二天,“山月畫店”就關了張。漢子不知去向。再過了幾天,侯洪志也悄然離了保定,再也沒有回來過,后來就傳說,侯洪志的一張畫在北京賣價一萬大洋。

(有刪改)

6.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開頭便點明了故事發(fā)生的時間——“民國三年冬月”,以及地點——“保定”,為讀者提供了一個清晰的歷史和地理背景。

B.“侯某做了多年井蛙”,意味著侯洪志已經(jīng)意識到自己過去存在自滿、視野狹窄的缺點,沒有意識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C.“洪志淺薄愚昧”中“淺薄愚昧"是反語,如同《荷花淀》中水生說女人們是“一群落后分子”一樣,都是口是心非的說法。

D.小說結尾沒有明確解釋所有的細節(jié),比如“山月畫店"關張的原因、漢子的去向等,這些都給讀者留下了想象和解讀的空間。

7.關于文中黃臉漢子畫“梅花斗寒圖”的部分,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洪志忙送上筆墨,將宣紙鋪上桌案,一旁垂手侍立”,寫出了侯洪志內心對漢子恭敬之情。

B.“漢子起身站定,拈過筆來,就在硯中飽蘸了”,動作簡潔,“卻不落筆"這一細節(jié)則充滿懸念。

C.“一口血就噴在了那潔白的宣紙上,只見紅紅的暴浸開來。”這里的描寫具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

D.作者在這一部分多用短句,整散結合,行文富有變化,語言風格與趙樹理的《小二黑結婚》一致。

8.有人認為小說中的“黃臉漢子"可以稱為“良師”。請結合相關內容簡要分析。

9.班級文學小組準備選擇本篇小說推薦給全班同學閱讀請從“藝術之美"人性之光”“思想之力"這三個角度中任選兩個,寫一篇推薦詞。

二、古代詩文閱讀(37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周召公年十九,見正而冠,冠則可以為方伯諸侯矣。人之幼稚童蒙之時,非求師正本,無以立身全性。夫幼者必愚。愚者安行,愚者妄行,不能保身。孟子曰:“人皆知以食愈饑,莫知以學愈愚。”故善材之幼者,必勤于學問,以修其性。今人誠能砥礪其材,自誠其神明,睹物之應,通道之要,觀始卒之端,覽無外之境,逍遙乎無方之內,彷徉乎塵埃之外,卓然獨立,超然絕世,此上圣之所以游神也,然晚世之人莫能。閑居靜思,鼓琴讀書,追觀上古,友賢大夫,學問講辯,日以自虞,疏遠世事,分明利害,籌策得失,以觀禍福,設義立度,以為法式,窮追本末,究事之情,死有遣業(yè),生有榮名,此皆人材之所能逮也,然莫能為者,偷慢懈惶多暇日之故也,是以失本而無名。

夫學者、崇名立身之本也。儀狀齊等而飾貌者好質性同倫而學問者智。是故砥礪琢磨非金也,而可以利金;詩書群言非我也,而可以厲心。夫問訊之士,日夜興起,厲中益知,以別分理,是故處身則全,立身不殆。士茍欲深明博崧,以垂榮名,而不好問訊之道,則是伐智本而塞智原也,何以立軀也。水積成川.則蛟龍生焉;土積成山,則豫埠生焉;學積成圣,則富貴尊顯至焉。千金之裘,非一狐之皮;臺廟之榱,非一木之枝;先王之法,非一士之智也。故曰訊問者智之本,思慮者智之道也?!吨杏埂吩唬骸昂脝柦踔?,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積小之能大者,其惟仲尼乎!學者所以反情治性盡才者也,親賢學問,所以長德也;論交合友,所以相致也?!对姟吩疲骸叭缜腥绱?,如琢如磨?!贝酥^也。

(節(jié)選自劉向《說苑·建本》)

10.原文中畫波浪線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儀狀A齊等B而飾C貌者D好E質性F同倫G而學H問者智。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見正而冠"與“信而見疑”(《屈原列傳》)兩句中的“見"意思不同。

B.“今人誠能砥礪其材”與文中“其惟仲尼乎"兩句中的“其”用法相同。

C.“籌策得失"與“策扶老以流憩”(《歸去來兮辭》)兩句中的“策"意思不同。

D.“所以相致也”與“其致一也"(《蘭亭集序》)兩句中的“致”意思不同。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認為年幼的人由于愚昧,容易做出荒誕的行為,但可以通過學習擺脫愚昧。

B.作者引用了《詩經(jīng)》等經(jīng)典來支持自己的觀點,增加了說理的權威性和可信度。

C.作者認為“晚世之人"因為愚昧,所以無法獲得美名,達不到“上圣”的境界。

D.本文運用一些比喻,如“千金之裘,非一狐之皮"等,使道理的闡釋深入淺出。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人之幼稚童蒙之時,非求師正本,無以立身全性。

(2)夫學者,崇名立身之本也。

14.班級學習小組認為文章第二段闡述了學習的方法。作為小組成員,請你簡要概括。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小題。

西塞山懷古

劉禹錫

王濬[1]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

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

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

今逢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

【注】王溶:晉益州刺史。晉武帝謀伐吳,派王濬造大船,出巴蜀,船上以木為城,起樓,每船可容二千余人。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lián)一“下”一“收"兩字鮮明地表現(xiàn)了一方勢如破竹,一方迅速滅亡。

B.頷聯(lián)描繪東吳防御工事被摧毀、舉旗投降的場面,具有諷刺意味。

C.頸聯(lián)上句寫空間,下句寫時間,表現(xiàn)出詩人無限感慨,豐富了詩意意蘊。

D.全詩巧妙地將史、景、情融為一體,營造出一種蒼涼悠遠的意境。

16.請結合詩歌內容,分析詩人為什么以“故壘蕭蕭蘆荻秋”來收束全詩。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8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過秦論》中描寫陳涉起義,天下一呼百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柳宗元在《種樹郭橐駝傳》中通過“他植者”“__________,__________"一般舉動,指出這些人“愛之太恩,憂之太勤”的心態(tài)。

(3)《陳情表》中“_________"一句十分巧妙地將自己盡孝道的行為和晉武帝“治天下”的綱領相聯(lián)系,表面上是恭維晉武帝,實際上是為自己“_________"的行為取得合法的倫理依據(jù)。

(4)小剛同學總懊悔于過往的失敗,你可以用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鼓勵他向前看。

三、語言文字運用(18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3小題,10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北方過年,一般窗花貼好,窗戶糊好,離除夕就更近了。奶奶家窗戶上面的窗花皆是奶奶親手所為。別人家窗戶上面的窗花也多為奶奶的杰作,奔跑的小鹿,賣菜的大嫂,溫順的綿羊,喜悅的小鳥皆栩栩如生。臨近除夕,奶奶的家早已被圍得①_________________。許多剛過門的小媳婦迷上了奶奶的剪紙,早早來到奶奶家,主動張口索要,奶奶總是②_____________、笑呵呵地大方相送。她戴著花鏡盤腿而坐,小巧的剪刀在指尖輕盈地旋轉、舞蹈。剪著剪著,奶奶的思緒仿佛回到了年輕時光,勾起了她對勞動歲月的記憶,嘴角笑起兩朵花兒。左旋右轉之間,她剪出肌腱有力的農(nóng)夫揚鞭軀健牛耕田,剪出忙于秋收的老者趕著滿載的馬車走在回家的路上……

植根于民間深深打動著一代又一代鄉(xiāng)民并滿足他們的精神需求和心靈寄托的剪紙成為鄉(xiāng)土生活的一部分。

18.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shù)某烧Z。

19.請從修辭的角度賞析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

20.請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改寫成幾個短句子。可以改變語序、少量增刪詞語,但不得改變原意。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2小題,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并參考圖示,完成小題。

急救是一場跟死神的賽跑。數(shù)據(jù)顯示,我國每年異物卡喉致死3000余例,發(fā)生意外時,必須①_____________,海姆立克急救法就是其中的關鍵。

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創(chuàng)始人為美國胸外科醫(yī)生亨利·海姆立克。1974年,他在《急診醫(yī)學》雜志發(fā)文介紹了這一急救法,用于異物誤入氣道后所致氣道梗阻的急救。其實它的原理并不復雜,即用外力沖擊腹部和膈肌下的軟組織,②_____________,壓迫兩肺的下部,驅使肺部殘留的空氣形成一股氣流;這股氣流帶有沖擊性和方向性,能夠在氣道內長驅直入,從而就有可能將阻塞氣道的異物驅除。①1975年,《美國醫(yī)學會雜志》以海姆立克的名字命名的這個急救方法;1985年,美國公共衛(wèi)生部將其稱為最佳急救法。②很快;越來越多的人發(fā)現(xiàn)這個急救方法有用,海姆立克法在全世界被廣泛應用,被人們將其稱為“生命的擁抱"。由于這一急救法挽救了無數(shù)人的生命,《世界名人錄》稱海姆立克為“世界上拯救生命最多的人”。

21.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

22.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缮倭吭鰟h詞語,但不得改變原意。

四、寫作(60分)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獨立思考是做出理性決策的前提,但也需要接受他人的不同觀點,以達到更廣闊的思維空間。

以上材料引發(fā)了你怎樣的聯(lián)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福建省福州市閩侯縣閩江口協(xié)作校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7月期末聯(lián)考語文試題

全卷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

注意事項:

1.答題前,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試卷和答題卡上,并將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

2.請按題號順序在答題卡上各題目的答題區(qū)域內作答,寫在試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qū)域均無效。

3.選擇題用2B鉛筆在答題卡上把所選答案的標號涂黑;非選擇題用黑色簽字筆在答題卡上作答;字體工整,筆跡清楚。

4.考試結束后,請將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上交。

5.本卷主要考查內容:選擇性必修中冊;選擇性必修下冊第一、三單元。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

(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材料一:

中國古代優(yōu)良的船舶技術、先進的航海水平和一流的出口商品,造就了“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輝煌。其中,造船和航海技術是使海上貿易之路成為可能的先決條件,而“海上絲綢之路”的拓展又為造船和航海技術的進步注入了動力。

20世紀70年代,余姚河姆渡遺址發(fā)現(xiàn)了六支木槳和一具黑陶獨木舟模型,證明7000年前的先民已掌握了原始的造船技術。漢代時,船帆已得到廣泛使用,槳、櫓、碇(相當于錨)等屬具也已有完備的配置。三國時期的船不僅體型大,且已開始使用多桅多帆。至宋元時期,船舶技術已高度完善,不單有了升降舵和多副舵的運用,還以游碇穩(wěn)定船身。泉州后港渚出土的南宋木船,是方艄、高尾、尖底的福船類型的海船,其多重板船殼結構也凸顯了造船工藝的先進。

明永樂三年(1405年),歷時28年的“鄭和下西洋"揭開了序幕。寶船是鄭和船隊中最大的海船,“長四十四丈四尺(約151.8米),闊一十八丈(約61.6米)”,船體長寬比控制在2.46左右,以避免因船身過長而在印度洋的驚濤駭浪中發(fā)生斷裂;船舵采用升降式,可以根據(jù)需要調整舵葉入水深度。不僅如此,船舵既是宋代流傳下來的平衡舵,又是明代新發(fā)明的開孔舵,這樣既能夠保持舵效,又使得操舵更加輕便。船的兩舷和艇部設有長櫓,使之便于在狹窄水域航行。同時,船隊還普遍使用了帶爪木桿石碇與帶橫棒多爪鐵錨等,更制作了特大型鐵錨,這在世界造船歷史上都是領先的??梢哉f,很長時間內,中國的造船技術都保持在世界頂峰水平,直至清代實行海禁政策,對外海上貿易受到極大壓制時,才逐步落后于西方。

(摘編自何國衛(wèi)《行舟致遠揚帆絲路》)

材料二:

為什么鄭和下西洋時期,中國航海技術的精確度會出現(xiàn)飛躍式進步這與下西洋船隊的任務有關。有重要影響的琉球國航海文獻《指南廣義》里提到,鄭和船隊“納貢累累”,要帶著貢品平安地穿過烏礁眾多的海域,就必須提高航行技術的精確度。

精確度的提升反映在了航海文獻中。經(jīng)過鄭和下西洋船隊中航海者的整理,中國航海文獻形成了一種相對固定的格式,并在明清時期的航海指南中廣泛使用。如鄭和船隊第六次下西洋后編繪的《鄭和航海圖》記載:茶山在東北邊過,用巽巳針,四更,船見大小七山,打水六七托。在華蓋星五指內去,到北辰星四指,坐斗上山勢,坐癸丑針,六十五更,船收葛兒得風,哈甫兒雨。

其中,“針”代表指向,“巽巳"癸丑”是羅盤上通過八卦、天干和地支標示的不同方位?!案?是計程單位,代表2.4小時的航程,比傳統(tǒng)的“晝夜”單位在精準度上提升了一個數(shù)量級?!巴?是測深單位,明代的技術可以測出水的深度,進而確定能否下碇停泊及辨別船舶所處的海域?!爸浮笔恰斑^洋牽星"時所使用的單位。所謂“過洋牽星”,就是通過手指度量星星高度,以此計算與陸地的距離遠近和方向,進而確定船舶的位置和航向。在這幾項技術中,羅盤在宋代已廣泛使用;計更法來自印度洋地區(qū);測水深的鉛錘來自地中海地區(qū);而過洋牽星術則來自阿拉伯地區(qū),是通過鄭和下西洋的船隊直接引入中國的。

下西洋活動不但促進了上述技術及其計量單位的傳播與普及,還以此勘定了通往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各條航路數(shù)據(jù)。這些航路信息代表著船員們共同的技術成果,并因其屬于國家組織行為,具有實地勘測的權威意義,更能促成相關技術與數(shù)據(jù)的廣泛流傳,因此大幅度提高了中國定量航海技術的準確度和安全性,也形成了此后幾個世紀里中國實用航海指南和航行技術的基本形態(tài)。這一過程體現(xiàn)了鄭和下西洋對中國航海科技的重要影響,也顯示了古代航海活動中世界各地技術與文化廣泛交流的情形。

(摘編自陳曉珊《長風破浪——鄭和下西洋航海技術研究》)

材料三:

為了使遠航順利進行,鄭和根據(jù)船隊航行需要,全方位選拔水手、醫(yī)生、翻譯等人才,并根據(jù)專業(yè)分工進行培訓。

資料顯示,鄭和下西洋隨行人員有2萬多人,主要官校和水手、通事、醫(yī)生等各得其所、各盡所能,其中就有與鄭和同為正使的王景弘、反映航海的紀行著作《瀛涯勝覽》的作者馬歡、《西洋番國志》的作者鞏珍、《星槎勝覽》的作者費信、《華夷勝覽》的作者匡愚等,他們以文字、圖冊形式將自己親歷的航海見聞和西洋風情記錄下來,為后人留下了珍貴的資料。此外,船隊里還有“番火長”,即雇傭來的外國領航員,他們與來自浙江、福建、廣東的中國領航員一起工作,為鄭和七下西洋貢獻了才智。

團隊協(xié)作也是航行的重要保障。下西洋期間,鄭和船隊重視紀律,每個成員都嚴格遵守規(guī)章制度,以確保航行過程中的安全和秩序。鄭和也注重激勵船隊成員,以此提高士氣,增強凝聚力。

如此,鄭和船隊才能克服重重困難,順利完成遠航。

(摘編自楊權斌《鄭和航海國際貿易合作及其歷史地位》)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古代中國造船和航海技術的發(fā)展是海上貿易之路成立的前提條件。沒有這些技術,海上絲綢之路很難形成。

B.宋元時期,船舶開始使用多桅多帆、升降舵和多副舵,并以游碇穩(wěn)定船身,這說明此時船舶技術已高度完善。

C.鄭和的船隊在航行中運用了來自阿拉伯地區(qū)的“過洋牽星”術,為的是確定船舶的位置和航向,防范惡劣天氣。

D.鄭和下西洋的隨行人員留下了不少記錄航海見聞和西洋風情的著作,如《瀛涯勝覽》《西洋番國志》《指南廣義》。

2.下列對三則材料相關內容的分析和評價,正確的一項是()

A.從材料一第一段來看,作者認為我國造船技術和航海技術水平,與海上貿易的發(fā)展相互促進。

B.為了避免船身在海浪中斷裂,降低觸礁的風險,鄭和船隊中寶船船體長寬比控制在2.46左右。

C.鄭和寶船上的船舵能調整舵葉入水深度,而且操作更加輕便,這樣便于寶船在狹窄水域航行。

D.鄭和船隊中的“番火長"既有雇傭來的外國領航員,也有來自浙江、福建、廣東的中國領航員。

3.根據(jù)材料二中計量單位的使用,下列記述最有可能出現(xiàn)在鄭和下西洋以前的一項是()

A.自三角去雙門用癸字二更,自雙門去斷節(jié)用乙卯二更,自斷節(jié)去牛車英用乙字二更。

B.望南挑西一字行駛,好風一日,點竿累戳二丈,漸漸減作一丈五尺,水下有亂泥。

C.由烏沙門開洋,七日即到日本。若由陳錢山,用艮寅針,海程四十八更船至日本。

D.單辛七十更,看北斗七指三角,燈籠星七指三角,取祖法兒碼頭,水六托,泊船是也。

4.請根據(jù)材料二、材料三,簡要概括鄭和下西洋取得的成果。

5.閱讀上面三則材料時,有同學對“鄭和下西洋成功的原因及條件”進行了梳理,畫了下面的思維導圖。請你填寫①②③處,幫他補充完整。要求:語言簡明。

【答案】1.A2.A3.B

4.①推動了相關技術和計量單位的傳播與普及;

②勘定了通往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航路數(shù)據(jù);

③促進了中國與其他地區(qū)更廣泛的文化交流;

④記錄了航海見聞和西洋風情,為后人留下了珍貴的資料。

5.①定向②導航③團隊的協(xié)作

【解析】

【1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B.“宋元時期,船舶開始使用多桅多帆"錯誤。由原文“三國時期的船不僅體型大,且已開始使用多桅多帆。至宋元時期,船舶技術已高度完善,不單有了升降舵和多副舵的運用,還以游碇穩(wěn)定船身”可知,原文是“三國時期的船……且已開始使用多桅多帆”,而不是“宋元時期”。

C.“為的是……防范惡劣天氣"錯誤。由原文“所謂‘過洋牽星’,就是通過手指度量星星高度,以此計算與陸地的距離遠近和方向,進而確定船舶的位置和航向”可知,原文說的是“所謂‘過洋牽星’……進而確定船舶的位置和航向”,“防范惡劣天氣”缺少依據(jù)。

D.“鄭和下西洋的隨行人員留下了不少記錄航海見聞和西洋風情的著作,如……《指南廣義》"錯誤。由原文“有重要影響的琉球國航海文獻《指南廣義》里提到,鄭和船隊“納貢累累”,要帶著貢品平安地穿過烏礁眾多的海域,就必須提高航行技術的精確度"可知,《指南廣義》是琉球國的航海文獻。

故選A。

【2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容的分析和評價的能力。

B.“為了……降低觸礁的風險”錯誤。由原文“船體長寬比控制在2.46左右,以避免因船身過長而在印度洋的驚濤駭浪中發(fā)生斷裂"可知,原文說的是“以避免因船身過長而在印度洋的驚濤駭浪中發(fā)生斷裂”,而不是“降低觸礁的風險"。

C.“鄭和寶船上的船舵能調整舵葉入水深度,而且操作更加輕便,這樣便于……”錯誤。由原文“不僅如此,船舵既是宋代流傳下來的平衡舵,又是明代新發(fā)明的開孔舵,這樣既能夠保持舵效,又使得操舵更加輕便。船的兩舷和艇部設有長櫓,使之便于在狹窄水域航行"可知,應該是“船的兩舷和艉部設有長櫓”這樣便于寶船在狹窄水域航行,而不是“鄭和寶船上的船舵能調整舵葉入水深度,而且操作更加輕便"。

D.“‘番火長’……也有來自浙江、福建、廣東的中國領航員”錯誤。由原文“此外,船隊里還有‘番火長’,即雇傭來的外國領航員,他們與來自浙江、福建、廣東的中國領航員一起工作,為鄭和七下西洋貢獻了才智"可知,原文說的是“他們與來自浙江、福建、廣東的中國領航員一起工作”,而不是“‘番火長’也有來自浙江、福建、廣東的中國領航員"。

故選A。

【3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中信息進行分析、運用的能力。

A.以“更”為計程單位,比傳統(tǒng)的“晝夜"單位在精準度上提升了一個數(shù)量級,體現(xiàn)了航行技術的精確度,不可能出現(xiàn)在鄭和下西洋以前。

B.“點竿累戳二丈,漸漸減作一丈五尺”測深不精確。明代的技術可以測出水的深度,進而確定能否下碇停泊及辨別船舶所處的海域,所以可能出現(xiàn)在鄭和下西洋以前。

C.以“更"為計程單位,比傳統(tǒng)的“晝夜”單位在精準度上提升了一個數(shù)量級,體現(xiàn)了航行技術的精確度,不可能出現(xiàn)在鄭和下西洋以前。

D.采用了鄭和下西洋的船隊引入中國的“過洋牽星術"。

故選B。

【4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概括的能力。

①根據(jù)材料二“下西洋活動不但促進了上述技術及其計量單位傳播與普及”可知,推動了相關技術和計量單位的傳播與普及;

②根據(jù)材料二“還以此勘定了通往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各條航路數(shù)據(jù)。這些航路信息代表著船員們共同的技術成果,并因其屬于國家組織行為,具有實地勘測的權威意義,更能促成相關技術與數(shù)據(jù)的廣泛流傳,因此大幅度提高了中國定量航海技術的準確度和安全性,也形成了此后幾個世紀里中國實用航海指南和航行技術的基本形態(tài)"可知,了通往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航路數(shù)據(jù);

③根據(jù)材料二“這一過程體現(xiàn)了鄭和下西洋對中國航??萍嫉闹匾绊?,也顯示了古代航?;顒又惺澜绺鞯丶夹g與文化廣泛交流的情形”可知,促進了中國與其他地區(qū)更廣泛的文化交流;

④根據(jù)材料三“他們以文字、圖冊形式將自己親歷的航海見聞和西洋風情記錄下來,為后人留下了珍貴的資料"可知,記錄了航海見聞和西洋風情,為后人留下了珍貴的資料。

【5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文章內容和思維導圖的能力。

從材料二來看,“其中,‘針’代表指向,……標示的不同方位?!怯嫵虇挝弧薄啊小菧y深單位,明代的技術可以測出水的深度"‘指’是‘過洋牽星’時所使用的單位。所謂‘過洋牽星’,就是通過手指度量星星高度,以此計算與陸地的距離遠近和方向,進而確定船舶的位置和航向”,航海技術的交流與提升主要體現(xiàn)在對定向、計程、測深和導航的使用方面,所以第①②處可填“定向"導航”。

材料三中寫鄭和船隊克服重重困難,順利完成遠航,“團隊協(xié)作也是航行的重要保障”,所以第③處可填“團隊的協(xié)作”。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絕墨

談歌

民國三年冬月,保定下了第一場大雪。漫天雪花飄舞,寒風沿街掃蕩,猶稀少了人跡,大雪竟然不歇氣,兇兇地下了三天,東關“飛云酒樓"也沒有了平日的熱鬧,只有零星散座。老板侯洪志讓伙計去請城內幾位丹青高手,來酒樓品酒論畫。

十幾個丹青高手先后踏雪趕來,眾人就在樓上飲酒論畫。洪志乘興涂抹出幾枝梅花,眾人齊聲唱彩。洪志得意,唱了一段二黃原板,高亢響亮。一曲唱罷,樓下有人喝彩。洪志探頭一看,是個黃臉漢子,就請他上樓敘話。

黃臉漢子朝洪志一拱手:“老板果然好唱家,可否乘興再唱一曲”洪志笑道:“侯某今日就為客官助興。"就又唱了一段西皮。黃臉漢子擊掌贊嘆,走到桌案前,捉起筆,飽蘸了墨,就在紙上涂抹了一張畫。洪志和眾人不覺屏住了氣,就見漢子筆墨雄渾,氣勢磅礴,一幅“高山流水圖”躍然紙上。漢子擲筆拱手:“侯老板,今日就以此畫相贈吧。"洪志苦笑道:“侯某做了多年井蛙。今日得遇大手筆,方知天高地厚。明日,我就關閉酒樓,專意丹青。”

第二天,“飛云酒樓"果然改了字號,掛出“洪志畫坊”牌匾。洪志從此終日躲在樓內作畫,如此過了兩年,“洪志畫坊"在保定畫壇聲名大噪。

那天,洪志正在作畫,忽聽有人哈哈大笑:“侯老板果然長進。”正是當年那個黃臉漢子。洪志起身拱手:“請多指教。"漢子四壁看看,失笑道:“侯老板果然生意人?!焙橹疽徽骸按嗽捲踔v"

漢子哈哈笑道:“我看到四壁皆是濃濃的商賈氣。”洪志就白了臉,木在了那里。漢子笑道:“不日我也開一畫坊,還請侯老板多多照應。"說罷,唱一個喏,轉身走了。過了幾天,洪志畫坊對面,果然開了一座畫坊,字號“山月畫店”。門前一副對聯(lián):筆責丹心一寸,墨崇碧血千秋。

起初兩店不分高下。后來,洪志的生意就淡下來,眼睜睜看著漢子那邊的生意火爆起來。那漢子似乎成心與洪志作梗。洪志畫梅,他便也畫梅。洪志畫花鳥,他便也畫花鳥……洪志開始還忍讓,到后來就找到那漢子店中。

洪志惡笑道:“你逼得我無路可走,就不怕我殺了你"漢子笑道:“自古作丹青者,都是斯文中人,侯老板怎會用屠夫手段侯老板心靈聰慧,一味爭強斗狠,筆下自然呆滯,難脫俗氣?!焙詈橹疽汇?,臉就紅了。

漢子道:“善畫者,以山為居,以云為所,仗筆走天涯。積一世心血,積勞,積思,積墨,積石成山,積情為畫。意到物我兩忘,忘喜忘憂忘夢忘醒,忘乎忘耶,不忘猶忘。"洪志朗聲而笑,拱手道:“多謝指教。”

那一日,來了一客商,自言河南畫販,姓李。張口要買洪志“梅花圖”,講好要十種梅花姿態(tài)。并說只要畫得好,每張按一百大洋收購。當場放下五百定金,洪志點頭應下,寫了收據(jù)。洪志至此閉門謝客,畫了兩個月。姓李的客商前來取畫,細細看過,微微皺眉道:“恕我直言不諱,侯老板是認真用了心力,只是仍舊呆滯了些,少了靈氣?!?/p>

洪志冷笑一聲:“但請指教。"李客商從懷中取出一張畫來,竟是一張“紅梅圖”。畫中大雪紛飛,梅花爭奇斗艷,一朵朵迎風欲動。兩下比較,洪志那些梅花確有些呆傻了。洪志臉漲紅了,朝客商拱手道:“此畫讓我大開眼界,若兄臺再寬限兩月,十張畫我可重新畫過。"

李客商道:“只要畫得精湛,再等兩月,并無妨礙?!?/p>

轉眼兩月過去,十張梅花圖畫畢,卻不見李客商來取貨,這一天,洪志聽到有人叩門,竟是那個黃臉漢子:“聽說候老板近來筆下功夫精進,也讓我一開眼界。"

漢子四壁觀看,笑道:“今日與侯老板切磋畫藝,該弄些酒菜才對?!焙橹菊苏愕綐巧习嵯戮撇?,漢子坐下獨飲。洪志笑道:“你不怕侯某酒中下毒"漢子笑道:“你四壁畫中已然全無殺氣,莫再饒舌,一同坐下飲上幾杯?!倍司吐耦^吃酒。漢子自斟自飲,漸漸面色潮紅,飲盡最后一杯,一張口,一口血噴出來。洪志驚了臉:“先生怎么了"

漢子慘笑:“我將不久人世,日后不會再逼你了。今日來是要看看你那十張梅花圖畫得怎樣了”洪志一時呆住,漢子掏出一張紙來,洪志定睛看去,正是給李客商的收據(jù)。洪志頓悟,淚如泉涌:“洪志淺薄愚昧,誤解了先生一番苦心。"漢子笑道:“侯老板莫做女兒態(tài),請拿紙筆來?!?/p>

洪志忙送上筆墨,將宣紙鋪上桌案,一旁垂手侍立。漢子起身站定,拈過筆來,就在硯中飽蘸了,卻不落筆。目光迷離,悲喜全無。侯洪志剛要說什么,漢子一張口,一口血就噴在了那潔白的空紙上,只見紅紅的暴浸開來。漢子大笑一聲,伏身在案,筆走龍蛇,就著那血,勾出一幅“梅花斗寒圖"。洪志看得眼呆,失聲叫一句:“先生就是……”漢子似用盡了全身的氣力,軟軟坐下。臉似紙白。

洪志猛地跪倒:“請收洪志為徒。"漢子笑笑:“你我早已師徒一場,你畫梅花,便要化為梅花,所謂出神入化,才可縱橫無忌?!焙橹菊兀牭萌绨V如夢。漢子仰天笑道:“幸甚至哉!惟筆在握,守拙不移,癡心不易,梅花香自苦寒來!"笑罷,起身,出門。

門外已是滿天大雨,嘩嘩落得正緊。漢子大步走進雨陣,并不回頭。走出很遠,漢子唱開了戲文,竟是一副絕好的嗓子。侯洪志聽得呆了。

第二天,“山月畫店”就關了張。漢子不知去向。再過了幾天,侯洪志也悄然離了保定,再也沒有回來過,后來就傳說,侯洪志的一張畫在北京賣價一萬大洋。

(有刪改)

6.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開頭便點明了故事發(fā)生的時間——“民國三年冬月”,以及地點——“保定”,為讀者提供了一個清晰的歷史和地理背景。

B.“侯某做了多年井蛙”,意味著侯洪志已經(jīng)意識到自己過去存在自滿、視野狹窄的缺點,沒有意識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C.“洪志淺薄愚昧”中“淺薄愚昧"是反語,如同《荷花淀》中水生說女人們是“一群落后分子”一樣,都是口是心非的說法。

D.小說結尾沒有明確解釋所有的細節(jié),比如“山月畫店"關張的原因、漢子的去向等,這些都給讀者留下了想象和解讀的空間。

7.關于文中黃臉漢子畫“梅花斗寒圖”的部分,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洪志忙送上筆墨,將宣紙鋪上桌案,一旁垂手侍立”,寫出了侯洪志內心對漢子恭敬之情。

B.“漢子起身站定,拈過筆來,就在硯中飽蘸了”,動作簡潔,“卻不落筆"這一細節(jié)則充滿懸念。

C.“一口血就噴在了那潔白的宣紙上,只見紅紅的暴浸開來?!边@里的描寫具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

D.作者在這一部分多用短句,整散結合,行文富有變化,語言風格與趙樹理的《小二黑結婚》一致。

8.有人認為小說中的“黃臉漢子"可以稱為“良師”。請結合相關內容簡要分析。

9.班級文學小組準備選擇本篇小說推薦給全班同學閱讀。請從“藝術之美"人性之光”“思想之力"這三個角度中任選兩個,寫一篇推薦詞。

【答案】6.C7.D

8.①注重激發(fā)斗志。酒樓論畫不動聲色,留畫相贈,讓侯洪志知道山外有山,激發(fā)其斗志。

②注重相機引導。相機指出侯洪志畫作商賈氣太重,難臻一流之境。

③巧妙激發(fā)潛能。買侯洪志不同姿態(tài)梅花圖,將其“逼”上藝術巔峰。

④注意臨場示范。故意畫梅畫鳥,現(xiàn)場作“梅花斗寒圖"并進行指導。

9.①藝術之美:這篇小說的語言凝練而優(yōu)美,文白相雜,富有韻味,故事結構緊湊,邏輯嚴密,富有傳奇色彩;以小見大,突出藝術精進與傳承的主題。

②人性之光:小說塑造的兩個人物都散發(fā)著人性的光輝,侯洪志對繪畫篤志精誠,潛心鉆研,慘淡經(jīng)營;黃臉漢子愛才育才,授業(yè)傳道,以身入局,用心良苦。

③思想之力:小說講述的故事含義雋永,給人啟迪,又激人奮進。故事中蘊含著的藝術追求之道、為學之道、為師之道,引人深思耐人尋味。

【解析】

【6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的能力。

C.“‘洪志淺薄愚昧’中‘淺薄愚昧’是反語”錯誤,文中不是反語;《荷花淀》中水生說女人們是“一群落后分子"也不是反語。

故選C。

【7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D.“語言風格與趙樹理的《小二黑結婚》一致”錯誤。兩者的語言風格不同,前者古樸典雅,后者語言極具鄉(xiāng)土氣息。

故選D。

【8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鑒賞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①注重激發(fā)斗志?!昂橹竞捅娙瞬挥X屏住了氣,就見漢子筆墨雄渾,氣勢磅礴,一幅‘山流水圖’躍然紙上。漢子擲筆拱手:‘侯老板,今日就以此畫相贈吧’”,酒樓論畫不動聲色,留畫相贈,讓侯洪志知道山外有山,激發(fā)其斗志。

②注重相機引導。“漢子哈哈笑道:‘我看到四壁皆是濃濃的商賈氣’”“自古作丹青者,都是斯文中人,侯老板怎會用屠夫手段?侯老板心靈聰慧,一味爭強斗狠,筆下自然呆滯,難脫俗氣”,注重相機引導。逐步消除侯洪志畫作時的商賈氣、求勝斗狠心。

③巧妙激發(fā)潛能。“漢子掏出一張紙來,洪志定睛看去,正是給李客商的收據(jù)”,派人買侯洪志不同姿態(tài)梅花圖,將其“逼"上藝術巔峰。

④注意臨場示范?!昂詈橹緞傄f什么,漢子一張口,一口血就噴在了那沽白的空紙上,只見紅紅的暴浸開來。漢子大笑一聲,伏身在案,筆走龍蛇,就著那血,勾出一幅‘梅花斗寒圖’”,故意畫梅畫鳥,現(xiàn)場作“梅花斗寒圖"并進行指導。

【9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擬寫推薦詞、多角度鑒賞作品意蘊的能力。

①藝術之美:這篇小說的語言凝練而優(yōu)美,文白相雜,富有韻味,如“黃臉漢子擊掌贊嘆,走到桌案前,捉起筆,飽蘸了墨,就在紙上涂抹了一張畫。洪志和眾人不覺屏住了氣,就見漢子筆墨雄渾,氣勢磅礴”。故事結構緊湊,邏輯嚴密,富有傳奇色彩,小說圍繞“論畫——研畫——訂畫——授畫"展開故事情節(jié),講述了兩位藝人的傳奇故事。小說以民國時期保定為背景,講述民間平凡小人物的奇聞異事,富有傳奇性,以小見大,彰顯藝術精進、文化傳承的主題。

②人性之光:小說塑造的兩個人物都散發(fā)著人性的光輝,“明日,我就關閉酒樓,專意丹青”“洪志從此終日躲在樓內作畫,如此過了兩年,‘洪志畫坊’在保定畫壇聲名大噪"若兄臺再寬限兩月,十張畫我可重新畫過”,侯洪志為了畫藝精進,關閉酒樓,又潛心研究繪畫,對繪畫篤志精誠,潛心鉆研,慘淡經(jīng)營;“善畫者,以山為居,以云為所,仗筆走天涯。積一世心血,積勞,積思,積墨,積石成山,積情為畫。意到物我兩忘,忘喜忘憂忘夢忘醒,忘乎忘耶,不忘猶忘"你我早已師徒一場,你畫梅花,便要化為梅花,所謂出神入化,才可縱橫無忌”,黃臉漢子愛才育才,用獨特的方式指點對方,授業(yè)傳道,以身入局,用心良苦。

③思想之力:小說講述的故事含義雋永,給人啟迪,又激人奮進。小說以民國時期保定為背景,講述民間平凡小人物的奇聞異事,彰顯藝術精進、文化傳承的主題。侯洪志與黃臉漢子之間用獨特的方式切磋畫技,黃臉漢子在時日無多的情況下督促侯洪志精進技藝,把對藝術的感悟融入跌宕起伏的敘述之中,令人久久回味。故事中蘊含著的藝術追求之道、為學之道、為師之道,引人深思,耐人尋味。

二、古代詩文閱讀(37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周召公年十九,見正而冠,冠則可以為方伯諸侯矣。人之幼稚童蒙之時,非求師正本,無以立身全性。夫幼者必愚。愚者安行,愚者妄行,不能保身。孟子曰:“人皆知以食愈饑,莫知以學愈愚。"故善材之幼者,必勤于學問,以修其性。今人誠能砥礪其材,自誠其神明,睹物之應,通道之要,觀始卒之端,覽無外之境,逍遙乎無方之內,彷徉乎塵埃之外,卓然獨立,超然絕世,此上圣之所以游神也,然晚世之人莫能。閑居靜思,鼓琴讀書,追觀上古,友賢大夫,學問講辯,日以自虞,疏遠世事,分明利害,籌策得失,以觀禍福,設義立度,以為法式,窮追本末,究事之情,死有遣業(yè),生有榮名,此皆人材之所能逮也,然莫能為者,偷慢懈惶多暇日之故也,是以失本而無名。

夫學者、崇名立身之本也。儀狀齊等而飾貌者好質性同倫而學問者智。是故砥礪琢磨非金也,而可以利金;詩書群言非我也,而可以厲心。夫問訊之士,日夜興起,厲中益知,以別分理,是故處身則全,立身不殆。士茍欲深明博崧,以垂榮名,而不好問訊之道,則是伐智本而塞智原也,何以立軀也。水積成川.則蛟龍生焉;土積成山,則豫埠生焉;學積成圣,則富貴尊顯至焉。千金之裘,非一狐之皮;臺廟之榱,非一木之枝;先王之法,非一士之智也。故曰訊問者智之本,思慮者智之道也?!吨杏埂吩唬骸昂脝柦踔牵π薪跞?,知恥近乎勇?!狈e小之能大者,其惟仲尼乎!學者所以反情治性盡才者也,親賢學問,所以長德也;論交合友,所以相致也?!对姟吩疲骸叭缜腥绱瑁缱寥缒?。"此之謂也。

(節(jié)選自劉向《說苑·建本》)

10.原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儀狀A齊等B而飾C貌者D好E質性F同倫G而學H問者智。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見正而冠”與“信而見疑"(《屈原列傳》)兩句中的“見”意思不同。

B.“今人誠能砥礪其材"與文中“其惟仲尼乎”兩句中的“其"用法相同。

C.“籌策得失”與“策扶老以流憩"(《歸去來兮辭》)兩句中的“策”意思不同。

D.“所以相致也"與“其致一也”(《蘭亭集序》)兩句中的“致"意思不同。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認為年幼的人由于愚昧,容易做出荒誕的行為,但可以通過學習擺脫愚昧。

B.作者引用了《詩經(jīng)》等經(jīng)典來支持自己的觀點,增加了說理的權威性和可信度。

C.作者認為“晚世之人”因為愚昧,所以無法獲得美名,達不到“上圣"的境界。

D.本文運用一些比喻,如“千金之裘,非一狐之皮”等,使道理的闡釋深入淺出。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人之幼稚童蒙之時,非求師正本,無以立身全性。

(2)夫學者,崇名立身之本也。

14.班級學習小組認為文章第二段闡述了學習的方法。作為小組成員,請你簡要概括。

【答案】10.BEG

11.B12.C

13.(1)人在年紀小的時候,沒有拜師學習以正根本,是沒有辦法來立身處世保全天性的。

(2)學習,是提高名聲立身處世的根本。

14.①勤學好問;②積累善思;③親近賢者,結交益友。

【解析】

【10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儀容形狀完全相同,但能修飾容貌的人會更加美好;天資稟性同屬一個等級,但好學善問的人會更加聰明。

“齊等"作“儀狀”的謂語,主謂結構單獨成句,所以B處斷句;

“飾"修飾“貌”,中間不能斷開,“飾貌者"作主語,“好”作謂語,主謂結構單獨成句,所以E處斷句;

“學問者"作主語,“學問者”作謂語,主謂結構單獨成句,“而"表轉折,一般用于句首,所以G處斷句。

故選BEG。

【11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一詞多義現(xiàn)象的理解能力。

A.正確。表現(xiàn)出;/表被動,被。句意:表現(xiàn)出了純正的品格并行加冠禮。/誠信卻被懷疑。

B.錯誤。用法不同。代詞,自己的;/語氣詞,大概。句意:現(xiàn)在人們如果真的能夠磨煉自己的才能。/大概只有孔子了。

C.正確。計劃;/拄著。句意:計劃得與失。/拄著拐杖走走歇歇。

D.正確。好處;/情致。句意:這樣彼此都有好處。/他們的情致一樣。

故選B。

【12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文中信息、歸納內容要點的能力。

C.“因為愚昧……”錯誤。由原文“偷慢懈惶多暇日之故也,是以失本而無名"可知,主要是因為偷懶怠惰,而不是愚昧。

故選C。

【13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幼稚童蒙”,年紀小;“本”,根本;“全性”,保全天性。

(2)“學”,學習;“夫學者,崇名立身之本也”,判斷句,“者……也……"表判斷;“崇”,提高;

【14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概括的能力。

①根據(jù)“而學問者智"夫問訊之士,日夜興起,厲中益知,以別分理,是故處身則全,立身不殆”可知,勤學好問;

②根據(jù)“故曰訊問者智之本,思慮者智之道也"積小之能大者,其惟仲尼乎”可知,積累善思;

③根據(jù)“學者所以反情治性盡才者也,親賢學問,所以長德也;論交合友,所以相致也"可知,親近賢者,結交益友。

參考譯文:

周召公年滿十九歲,表現(xiàn)出了純正的品格并行加冠禮,行了冠禮就可以成為方伯和諸侯了。人在年紀小的時候,沒有拜師學習以正根本,是沒有辦法來立身處世保全天性的。幼小的人當然很愚昧,愚昧的人就會有荒誕的行為,愚昧的人荒誕行事,就不能保全自身。孟子說:“人們都知道用食物來充饑,卻不知道用學習來醫(yī)治愚昧?!彼詢?yōu)秀的人才在幼小的時候,一定要勤奮地學習和詢問,以此來培養(yǎng)自己的心性?,F(xiàn)在人們如果真的能夠磨煉自己的才能,使自己精神集中,細察事物的變化,通曉正道的要領,了解事物從始至終的究竟,游覽廣闊的境界,在無邊無際的宇宙中逍遙自在,在塵世之外任意往來,高高地獨自屹立,遠遠地超凡出世,這就是德才最高超的人心神得以自由馳騁的緣故,然而后世之人沒有人能做到。悠閑地生活,用心去思考,彈彈琴讀讀書,追思古代圣人,與賢人為友;求學好問、演講辯論,每天都自得其樂;探索分析人間事務,分清利和害;計劃得與失,觀察禍與福;設立法度,作為依據(jù);探究事物的過程,尋找事物實情;死后留下事業(yè),活著贏得美名。這些都是人的才能可以達到的,然而有人不能達到,那是因為偷懶怠惰無所事事的緣故,所以失掉了根本就無法獲得美名。

學習,是提高名聲立身處世的根本。儀容形狀完全相同,但能修飾容貌的人會更加美好;天資稟性同屬一個等級,但好學善問的人會更加聰明。因用作打磨的磨石、玉石并不是金屬,卻可以使金屬鋒利;《詩》《書》上眾多的言語雖不是我寫的,卻可以激勵心志。那虛心提問請教的讀書人,早起晚睡,磨礪精神,增長見識,以辨別不同的道理,所以立身處世就安全而不危險。讀書人如果想要看得深見得廣,留下顯榮的名聲,卻又不喜歡提問請教的方法,那么這就是毀壞智慧的根本,堵塞智慧的本源,又憑什么來立身呢?水積多了成為河川,那么蛟龍就可以在里面生存,土積多了成為大山,那么豫樟等樹木就可以生長在上面;學識積累多了就能成為圣人,那么富貴尊顯就來了,價值千金的皮衣,絕非一只狐貍的腋皮所能做成;建造宮殿的木材不是一棵樹的枝干能做到的;先王的法令制度,不是一個謀士的智慧制訂出來的。所以說:詢問是增長智慧的根源,思考是增長智慧的途徑?!吨杏埂飞险f:“好問接近于智慧,力行接近于仁德,知恥接近于勇敢。"積累小善成為大善,大概只有孔子了!讀書人就是要做到恢復正常的本性,修養(yǎng)心性,竭盡才能,親近賢人并向他請教,增長自己的學問品性;交朋友要注意情投意合,這樣彼此都有好處?!对娊?jīng)》上說:“如同象牙經(jīng)過切磋,如同美玉經(jīng)過琢磨?!闭f的就是這個道理。

(節(jié)選自劉向《說苑·建本》)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小題。

西塞山懷古

劉禹錫

王濬[1]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

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

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

今逢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

【注】王溶:晉益州刺史。晉武帝謀伐吳,派王濬造大船,出巴蜀,船上以木為城,起樓,每船可容二千余人。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lián)一“下"一“收”兩字鮮明地表現(xiàn)了一方勢如破竹,一方迅速滅亡。

B.頷聯(lián)描繪東吳防御工事被摧毀、舉旗投降的場面,具有諷刺意味。

C.頸聯(lián)上句寫空間,下句寫時間,表現(xiàn)出詩人的無限感慨,豐富了詩意意蘊。

D.全詩巧妙地將史、景、情融為一體,營造出一種蒼涼悠遠的意境。

16.請結合詩歌內容,分析詩人為什么以“故壘蕭蕭蘆荻秋"來收束全詩。

【答案】15.C16.冷風蕭蕭,蘆荻在風中飄搖,往日的堡壘一片殘破,此詩句描繪了詩人眼前的荒涼、衰敗之景,詩人以此衰景收束全詩,更加深了對歷史興衰無常、朝代更迭的感傷之情;也表達了對唐王朝統(tǒng)治者的勸諫之意,提醒它不要重蹈覆轍;同時將讀者帶入憂傷的情境中,達到詩意雋永的效果。

【解析】

【15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的形象、表達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C.“頸聯(lián)上句寫空間,下句寫時間”錯誤,上句寫的是時間,下句寫的是空間。

故選C。

【16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思想內容和情感的能力。

尾聯(lián)的意思是:如今全國統(tǒng)一四海已成為一家,故壘已成廢墟只有蘆荻在飄搖。

“今逢四海為家日"宕開一筆,直寫“今逢”之世,“故壘蕭蕭蘆荻秋"說往日的軍事堡壘,如今已荒廢在一片秋風蘆荻之中。這殘破荒涼的遺跡,便是六朝覆滅的見證,便是分裂失敗的象征,詩人以此衰景收束全詩,更加深了對歷史興衰無常、朝代更迭的感傷之情;這殘破荒涼的遺跡,也是“今逢四海為家日”、江山一統(tǒng)的結果,表達了對唐王朝統(tǒng)治者的勸諫之意,提醒它不要重蹈覆轍,懷古慨今,收束了全詩。全詩巧妙地將史、景、情融為一體,營造出一種蒼涼悠遠的意境,將讀者帶入憂傷的情境中,達到詩意雋永的效果。全詩借古諷今,沉郁感傷,但繁簡得當,直點現(xiàn)實。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8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過秦論》中描寫陳涉起義,天下一呼百應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柳宗元在《種樹郭橐駝傳》中通過“他植者”“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一般舉動,指出這些人“愛之太恩,憂之太勤”的心態(tài)。

(3)《陳情表》中“_________"一句十分巧妙地將自己盡孝道的行為和晉武帝“治天下”的綱領相聯(lián)系,表面上是恭維晉武帝,實際上是為自己“_________"的行為取得合法的倫理依據(jù)。

(4)小剛同學總懊悔于過往的失敗,你可以用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鼓勵他向前看。

【答案】①.天下云集響應②.贏糧而景從③.旦視而暮撫④.已去而復顧⑤.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⑥.辭不赴命⑦.悟已往之不諫⑧.知來者之可追

【解析】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注意重點字的寫法,“贏"景”“惟"赴”“諫"。

三、語言文字運用(18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3小題,10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北方過年,一般窗花貼好,窗戶糊好,離除夕就更近了。奶奶家窗戶上面的窗花皆是奶奶親手所為。別人家窗戶上面的窗花也多為奶奶的杰作,奔跑的小鹿,賣菜的大嫂,溫順的綿羊,喜悅的小鳥皆栩栩如生。臨近除夕,奶奶的家早已被圍得①_________________。許多剛過門的小媳婦迷上了奶奶的剪紙,早早來到奶奶家,主動張口索要,奶奶總是②_____________、笑呵呵地大方相送。她戴著花鏡盤腿而坐,小巧的剪刀在指尖輕盈地旋轉、舞蹈。剪著剪著,奶奶的思緒仿佛回到了年輕時光,勾起了她對勞動歲月的記憶,嘴角笑起兩朵花兒。左旋右轉之間,她剪出肌腱有力的農(nóng)夫揚鞭軀健牛耕田,剪出忙于秋收的老者趕著滿載的馬車走在回家的路上……

植根于民間深深打動著一代又一代鄉(xiāng)民并滿足他們的精神需求和心靈寄托的剪紙成為鄉(xiāng)土生活的一部分。

18.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shù)某烧Z。

19.請從修辭的角度賞析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

20.請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改寫成幾個短句子??梢愿淖冋Z序、少量增刪詞語,但不得改變原意。

【答案】18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