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環(huán)境高考地理試題及解析-備戰(zhàn)2020年浙江新高考地理考點一遍過_第1頁
大氣環(huán)境高考地理試題及解析-備戰(zhàn)2020年浙江新高考地理考點一遍過_第2頁
大氣環(huán)境高考地理試題及解析-備戰(zhàn)2020年浙江新高考地理考點一遍過_第3頁
大氣環(huán)境高考地理試題及解析-備戰(zhàn)2020年浙江新高考地理考點一遍過_第4頁
大氣環(huán)境高考地理試題及解析-備戰(zhàn)2020年浙江新高考地理考點一遍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考點06大氣環(huán)境

知識點考試內容及要求能力要求加試要求

①大氣的垂直分層a

對流層大氣的受②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b

熱過程③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b

④影響地面獲得太陽輻射大小的主要因素b

①熱力環(huán)流原理及圖示c

全球氣壓帶、風②水平氣壓梯度力a

1.分析常見天

帶的分布和移動③風的形成過程b

氣系統(tǒng)對天氣

④全球氣壓帶和風帶的分布、移動及圖示c

的影響

①氣壓帶、風帶移動及海陸分布對季風氣候和地中b

2.分析氣候的

海氣候的影響

氣壓帶和風帶對特點及成因

②太陽輻射制約下的氣溫特點b

氣候的影響

③大氣環(huán)流控制下的降水特點b

④世界主要氣候類型的特點及成因b

①冷鋒與暖鋒天氣系統(tǒng)特點及天氣狀況b

常見的天氣系統(tǒng)②低氣壓與高氣壓系統(tǒng)的氣流運動特點及天氣狀況

b

飛二知識點1對流層大氣的受熱過程

9知識整合

1.大氣的垂直分層(a)

1

密度(km)?

f——

出卜

卷A"?"W天氣與人類關系

高火/對漢孕—荔

氣壓人氣T(iT).?。?20如溫度或

密度

大'急友分層區(qū)

垂直分層

大氣下熱上冷,空氣上升,對流運動顯著,與

隨高度升高而降低(地地是對

對流層人類關系最密切,云、雨、霧、雪等天氣現(xiàn)象

流層大氣主要的、直接的熱源)

均發(fā)生在該層,天氣復雜多變

以平流運動為主,天氣晴朗,能見度好,適合

隨高度升高而升高

平流層飛機飛行;

(臭氧吸收紫外線增溫)

平流層中的臭氧層被稱為“地球生命的保護傘”

存在電離層,對無線電短波通信有重要作用,

高層大氣隨高度增加先降低后升高

人造衛(wèi)星等在此層運行

2.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b)

特點具體表現(xiàn)環(huán)境意義

對流層大氣中的CO2、水汽、云和浮塵,可直接

吸收選擇性吸收紅外光;平流層大氣中的臭氧能大量吸收紫大氣對太陽輻射的

外光削弱作用可以降低

微塵、空氣分子能散射波長較短的藍色光。晴朗白天的最高溫度,

散射選擇性

的天空呈蔚藍色便是大氣散射的結果使地球溫度在適度

水汽、云和浮塵等可阻擋、反射(及吸收)部分可的范圍內波動

反射無選擇性

見光,絕大部分可見光能夠直接到達地面

3.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b)

(1)地面輻射:紅外線長波輻射,是對流層大氣主要的、直接的能量來源。

(2)大氣輻射:紅外線長波輻射,其中的大氣逆輻射會使地面增溫。

4.影響地面獲得太陽輻射大小的主要因素(b)

(1)緯度因素:由于不同緯度地區(qū)的年平均正午太陽高度不同,導致太陽輻射經(jīng)過大氣的路程、太陽

光線照射地面的角度不同,使地面獲得太陽輻射能量由低緯度向高緯度遞減。

(2)下墊面因素:下墊面的狀況不同,吸收和反射的太陽輻射比例也不同。一般而言,新雪的反射率

高,而海洋的反射率較低。

(3)其他因素:其中氣象因素的影響最大。同緯度地區(qū),晴天越多的地方,大氣對太陽輻射削弱就越

少,地面獲得的太陽輻射就越多。

。加點突破

突破01大氣受熱過程原理及應用

1.大氣熱力作用原理

2.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

太陽輻射屬于短波輻射(主要集中在可見光波段),是地面的直接熱源;地面輻射和大氣輻射屬于長波

輻射(主要集中在紅外線波段),其中,地面輻射是對流層大氣增溫的直接能量來源。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

用結合上圖理解如下:

3.太陽輻射、地面輻射及大氣輻射之間的關系

人氣對太陽輔射的削弱作用

地面輻時人氣箱射宙

太陽輻射地大空

面氣間

火氣逆輻射

火氣對地面保溫作用

4.大氣受熱過程原理的實際應用

(1)運用大氣熱力作用解釋自然現(xiàn)象

自然現(xiàn)象熱力作用

樹蔭下、房間中無陽光處仍然明亮散射作用

夏季多云的白天氣溫不太高反射作用

冬天陰沉的黑夜不太冷保溫作用強

晴朗的天空蔚藍色,陰沉的天空灰白色散射作用

青藏高原氣溫日較差大削弱作用弱、保溫作用弱

(2)解釋溫室氣體大量排放對全球變暖的影響

溫室氣體

(C02、CH4、全球變暖

03等)

(3)在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中的應用

利用溫室大棚生產(chǎn)反季節(jié)蔬菜:利用煙霧防霜凍;干旱半干旱地區(qū)的果園中鋪沙或鵝卵石不但能防止

水分蒸發(fā),還能增加晝夜溫差,有利于水果糖分積累。

(4)利用大氣受熱過程原理分析晝夜溫差大

分析晝夜溫差的大小要結合大氣受熱過程原理,主要從地勢高低、天氣狀況、下墊面性質幾個角度分

析。

①地勢高低:地勢高一大氣稀薄一白天大氣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氣的保溫作用都弱一晝夜溫差大。

②天氣狀況:晴朗的天氣條件下,白天大氣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氣的保溫作用都弱T晝夜溫差大。

③下墊面性質:下墊面的比熱容大一地面增溫和降溫速度都慢一晝夜溫差小,如海洋的晝夜溫差一般

小于陸地。

(5)陽傘效應原理

把部分太陽來

大氣中的水汽大氣中的1我

懸浮在大氣中的煙塵,一方面將部分太陽輻射反射回宇宙空間,削弱了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能,使地

面接收的太陽輻射能減少;另一方面吸濕性的微塵又作為凝結核,促使周圍水汽在它上面凝結,導致低

云、霧增多。這種現(xiàn)象類似于遮陽傘,因而稱為“陽傘效應

C【典例引領】

地膜覆蓋是一種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技術,進行地膜覆蓋栽培一般都能獲得早熟增產(chǎn)的效果,其效應表現(xiàn)在

增溫、保溫、保水、保持養(yǎng)分等方面。結合大氣受熱過程圖(甲)及華北某地地膜覆蓋景觀圖(乙),回答1—2

題。

1.華北平原的早春時節(jié)有時會出現(xiàn)霜凍,對越冬農(nóng)作物造成危害。霜凍的出現(xiàn)與圖甲中的哪個箭頭密切

相關

A.①B.②

C.③D.@

2.我國華北地區(qū)在春播時進行地膜覆蓋,可有效地提高地溫,保障了農(nóng)作物的正常發(fā)芽生長,其主要原

理是

A.減弱了②環(huán)節(jié)的散失B.增強了③環(huán)節(jié)

C.增強了①環(huán)節(jié)D.增強了④環(huán)節(jié)

【答案】1.C2.A

【解析】本題組主要考查大氣受熱過程。從圖中可以看出,①是到達大氣上界的太陽輻射,②是地面輻

射,③是大氣逆輻射,④是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

1.華北平原的早春時節(jié)有時會出現(xiàn)霜凍是因為該季節(jié)晴朗的夜晚大氣逆輻射弱,近地面氣溫較低。

2.地膜覆蓋主要是減少了地面輻射熱量的散失。

突破02逆溫

1.逆溫現(xiàn)象

一般情況下,對流層氣溫上冷下暖。但是在一定條件下,對流層的某一高度也會出現(xiàn)氣溫隨高度上升

而升高的現(xiàn)象,這種氣溫逆轉的現(xiàn)象我們稱之為逆溫。

2.造成逆溫現(xiàn)象的原因

類型發(fā)生的條件出現(xiàn)的地區(qū)

經(jīng)常發(fā)生在晴朗無云的夜間,由于地面有效輻射

輻射逆溫很強,近地面大氣溫度迅速下降,而上層大氣降中高緯度大陸冬季黎明前

溫較慢

主要由地形造成,由于山坡散熱快,冷空氣沿山

地形逆溫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來較暖的空氣被較冷的空盆地和谷地中夜間

氣抬擠上升

鋒面之上的暖空氣與鋒面之下的冷空氣之間溫度

鋒面逆溫鋒面活動地區(qū)

差異顯著

無論哪種條件的逆溫,都會對大氣質量造成很大的影響。逆溫層的存在,造成對流層局部大氣上熱下

冷,阻礙了空氣垂直運動的發(fā)展,使大量煙塵、污染物、水汽凝結物等聚集,使能見度變差,空氣污染加

重。尤其是城市及工業(yè)區(qū)的上空,由于凝結核多,易產(chǎn)生濃霧天氣,有的甚至造成嚴重的大氣污染事件,

如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等。

【典例引領】

在對流層,氣溫垂直分布的一般情況是隨高度增加而降低,大約每升高100米,氣溫降低0.6℃,但在

一定條件下,對流層中也會出現(xiàn)氣溫隨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現(xiàn)象,或者地面上隨高度的增加,降溫變化率小

于0.6℃/100米,這種現(xiàn)象稱為逆溫。下圖是12月22日我國某地午夜時所測得的地面到空中某高度的氣

溫垂直變化圖。據(jù)此完成1—3題。

用地面的高度(米)

700

600

500

400儂%

30。

20()儂

100

m:

°2T456

1.圖中①Tg)段中發(fā)生逆溫現(xiàn)象的是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2.該地可能為

A.杭州B.天津C.廣州D.???/p>

3.該地冬季常出現(xiàn)逆溫,原因主要是

A.大氣保溫作用弱B.沿海海陸溫差大

C.受準靜止鋒影響D.夜長地面散熱快

【答案】1.B2.A3.B

【解析】1.據(jù)圖示可知,①②兩處氣溫隨海拔升高而升高,③處隨海拔升高降溫小于0.6℃/100米,所以

這三處有逆溫現(xiàn)象。故選B。

2.該地冬至日午夜時分地面溫度為3℃,據(jù)此可排除天津,廣州、??谖恢闷希臼芾淇諝庥绊懶?,

圖中只有杭州位于30小左右,離秦嶺一淮河一線較近,故此地應為杭州。故選A。

3.冬季,在中緯度的沿海地區(qū),因海陸溫差大,當海上暖濕空氣流到大陸上時,常出現(xiàn)較強的平流逆溫,

該地大致為3(TN的杭州附近,位于沿海地區(qū).故選B。

知識點2全球氣壓帶和風帶的分布和移動

q知識整合

—?、熱力環(huán)流原理及圖示(c)

1.大氣運動的根本原因

太陽輻射在地表的差異分布。

2.熱力環(huán)流如下圖所示。

氣壓高低

氣壓高低

冷熱冷冷熱狀況

(1)近地面冷熱與氣流垂直運動:近地面熱,氣流上升;近地面冷,氣流下沉。

(2)近地面與高空的氣壓高低:同一地點,近地面氣壓總是大王高空的氣壓。

(3)近地面的氣壓高低與冷熱:近地面熱,形成低壓;近地面冷,形成高壓。

(4)氣流的水平運動流向:總是從高壓指向低壓。

二、大氣的水平運動——風(必考)

1.水平氣壓梯度力(a)

促使大氣由高壓區(qū)流向低壓區(qū)的力,是使大氣產(chǎn)生水平運動的原動力,是形成區(qū)的直接原因。水平氣

壓梯度力垂直于等壓線,并指向低壓。

2.風的形成過程(b)

一般來說,風就是大氣的水平運動,大氣水平運動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水平氣壓差異產(chǎn)生的水平氣壓梯

度力的作用。除水平氣壓梯度力外,風的大小與方向還受地轉偏向力、地面摩擦力的影響。具體如下:

影響風的三種力方向對大氣水平運動的影響圖示(北半球)

是大氣水平運動的原動①

垂直丁?等壓線,山高壓---------------------③7—?1(MIR

水平氣壓梯度力力,是形成風的直接原/

指向低壓

/—、1(H9

因④②

①水平氣壓梯度力

始終垂直于實際風向,

②地轉偏向力

只改變風的方向,不直

③風向

地轉偏向力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

④摩擦力

接影響風速的大小

地面摩擦力始終與空氣運動的方有減小風速的作用。高

向相反空風基本不考慮摩擦力

的影響

3.風的受力狀況與風向

類型受力風向圖示(北半球)

水平氣樂怫度力

水平氣壓梯度力和地轉偏---------------------------

(風向

高空中的風與等壓線土丘?

電力--------1-----------------m(hPa)

’施轉的向力

水爐氣壓悌度力

%/儂

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偏-----------------1(hPa)

近地面的風與等壓線之間成夾角

向力、摩擦力/、------1<M)4(hPa)

律賽力庖轉叫力

三、全球氣壓帶和風帶的分布、移動及圖示(c)

1.三圈環(huán)流的形成(以北半球為例)

'①低緯度環(huán)流圈

高低緯受熱不均

=三圈環(huán)流,②中緯度環(huán)流圈

地轉偏向力影響

③高緯度環(huán)流圈

2.氣壓帶、風帶的分布與移動

rA為赤道低氣壓帶

C為副熱帶高氣壓帶,

(1)七個氣壓帶q南北半球同緯度各有一個

E為副極地低氣壓帶>

G為極地高氣壓帶.

'B為低緯信風帶'

(2)六個風帶,D為中緯西風帶>南北半球同緯度各有一個

F為極地東風帶

(3)季節(jié)移動規(guī)律

隨太陽直射點的南北移動而移動。就北半球而言,與二分日相比,氣壓帶和風帶的位置大致夏季傀北、

冬季偏南。

點突破

突破01熱力環(huán)流

1.理解熱力環(huán)流應抓住一個過程、兩個方向、三個關系

(1)一個過程

審氣的

熱力

水平運

環(huán)通

動令

⑵兩個方向

①垂直方向:與冷熱差異有關,熱上升,冷下降

②水平方向:與氣壓差異有關,從高氣壓流向低氣壓

(3)三個關系

①近地面和高空氣壓相反關系

丙(冷)甲(熱)乙(冷)

②溫壓關系:(如上圖中甲、乙、丙三地所示)熱低壓、冷高壓

空氣

近地面氣溫高膨寐

的堆方(甲地)上升

③風壓關系:水平方向上,風總是從高壓吹向低壓。(如上圖中①②③④處風向所示)

2.常見的熱力環(huán)流及其應用

類型示意圖應用

由于夜晚吹山風,谷底氣流上升,出現(xiàn)著名的

白天夜晚“巴山夜雨”現(xiàn)象;夜晚,當冷空氣在谷底集聚

山谷風

時,容易出現(xiàn)上熱下冷的穩(wěn)定空氣結構,即逆

溫現(xiàn)象

察lyl?Ijml

海陸風加速海陸間水分和熱量的交換,白天的

Z/Z/A—_ZZ/ZA—__

海陸風陸地陸地入二二T

海風使近海岸濕潤,夜晚的陸風使陸地涼爽

海洋海洋

J."、一?熱島效應強弱反映城鄉(xiāng)溫差大小,如冬季城郊

熱島廣、熱島溫差大,熱島效應最顯著,熱力環(huán)流最強。有

效應污染的企業(yè)要遠離居民區(qū),并布局在綠化帶以

城市外,避免熱力環(huán)流中污染物進入市區(qū)

£【典例引領】

下圖為熱力環(huán)流示意圖,圖中①、②表示兩個不同的等壓面。讀圖完成1—2題。

1.圖中甲、乙、丙、丁四處氣壓值最低的是

A.甲B.乙

C.丙D.T

2.圖中甲、乙、丙、丁四處氣溫最高的是

A.甲B.乙

C.丙D.T

【答案】1.C2.D

【解析】1.丁地位于地面,氣壓高,(氣壓隨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大于高空同一水平面上的甲、乙、丙三

點,乙處上空的等壓面向高處凸出,說明乙處的氣壓高于甲、丙兩處,故丙處氣壓最低。

2.依據(jù)圖示可知,因甲、乙、丙三處位于高空,氣溫低,丁地位于地面,氣溫最高。

突破02等壓線圖和等壓面圖

1.等壓線圖上的風向判斷

在等壓線圖上判斷風向時,可用“左右手法則”來判斷,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具體方法是:

伸出右(左)手,手心向上,讓四指指向水平氣壓梯度力的方向,拇指指向就是氣流偏轉方向。高空的風向

與水平氣壓梯度力方向垂直;近地面風向與水平氣壓梯度力方向成一夾角。如圖(單位:hPa):

水平氣壓梯度力方向

1<N)0I000

?A

1()02I(M)2

1<102

1(M)<)

水平氣壓梯度力方向

北平球近地面風向利斯示可圖

2.運用作圖法判斷風向

利用作圖法判斷風向,是風向判斷的最常用方法。具體步驟如下:

第一步:在等壓線圖中,按要求畫出過該點的切線并作垂直于切線的虛線箭頭(由高壓指向低壓,但

并非一定指向低壓中心),表示水平氣壓梯度力的方向。

第二步:確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氣壓梯度力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向左(南半球)偏轉30。?45。,

畫出實線箭頭,即為經(jīng)過該點的風向。如圖所示(北半球):

--水平氣壓梯度力

等壓面圖的判讀

等壓面是空間氣壓相等的各點所組成的面。由于同一高度,各地氣壓不相等,等壓面在空間上不是平

面,而是像地形一樣起伏不平。

(1)??紙D識

At度(D

等限面

④等高而

BA地面

圖I等壓面分布圖

(2)判讀氣壓高低

同一等壓面上各點氣壓相等;

同一地點下高上低,即氣壓隨著海拔的升高而降低;

同一高度,高高低低,即等壓面凸向高處對應的點氣壓高,凸向低處對應的點氣壓低;

如上面圖1中的③⑤是同一地點上空氣壓③〉⑤,①④也是同一地點上空氣壓④》①,④⑤是同一高

度氣壓④〉⑤,①②③是同一等壓面,氣壓相等,最終為④下①二②:③〉⑤。

(3)判讀氣流流向:同一水平面上氣流總是由高壓流向低壓,如圖1中,氣流由④流向⑤。

(4)判斷下墊面性質

①判斷陸地與海洋(湖泊):夏季,等壓面下凹者為陸地、上凸者為海洋(湖泊)。冬季,等壓面下凹者為

海洋(湖泊)、上凸者為陸地。

②判斷裸地與綠地:裸地同陸地,綠地同海洋。

③判斷城區(qū)與郊區(qū):等壓面下凹者為城區(qū)、上凸者為郊區(qū)。

(5)判斷近地面天氣狀況和氣溫日較差

近地面等壓面下凹地區(qū),多陰雨天氣,日較差??;等壓面上凸地區(qū),多晴朗天氣,日較差大。近地面

等壓面下凹地區(qū)氣溫高,等壓面上凸地區(qū)氣溫低。

《【典例引領】

讀“北半球某區(qū)域等壓線分布圖”,回答1一2題。

1.圖中①、②、③、④四個箭頭中正確表示風向的是

A.①B.②C.③D.@

2.圖中①、②、③、④四處風力最大的是

A.①B.C.③D.@

【答案】1.C2.C

【解析】1.圖示區(qū)域位于北半球,風向應右偏,水平氣壓梯度力由高壓指向低壓,故③正確。

2.同一幅等壓線圖上,等壓線越密集,水平氣壓梯度力越大,風力越大。

突破03三圈環(huán)流

地球高低緯之間的冷熱不均和地轉偏向力,形成了三圈環(huán)流,從而形成了全球性的氣壓帶和風帶。把

握該知識點應注意“三突破

1.突破成因

從氣壓帶的形成來看赤道低氣壓帶和極地高氣壓帶符合“熱低壓、冷高壓”的規(guī)律,說明其是因熱力作

用形成的;而副熱帶高氣壓帶和副極地低氣壓帶不符合上述規(guī)律,這是因為它們是動力作用形成的。六個

風帶的風向均符合風的受力規(guī)律,即由高氣壓帶指向低氣壓帶,再根據(jù)所在半球確定偏轉方向從而判定風

帶的具體風向。如圖所示:

2.突破分布和性質

(1)分布位置和性質

氣壓帶分布成因氣流運動對氣候的影響

赤道低氣壓帶赤道(0。附近)熱力因素上升高溫多雨

副熱帶高氣壓帶南北緯30。附近動力因素下沉炎熱干燥

副極地低氣壓帶南北緯60。附近動力因素上升溫和多雨

極地高氣壓帶南北極地地區(qū)熱力因素下沉寒冷干燥

風向對氣候

風帶分布

北半球南半球的影響

低緯信風帶赤道低氣壓帶與副熱帶高氣壓帶之間東北東南干燥少雨

中緯西風帶副熱帶高氣壓帶與副極地低氣壓帶之間西南西北溫暖濕潤

極地東風帶副極地低氣壓帶與極地高氣壓帶之間東北東南寒冷干燥

(2)分布的變式圖

氣壓帶和風帶從不同角度觀察會有不同的圖形表現(xiàn)形式,如圖中三種類型:

卿視圖北半球俯視圖南半球俯視圖

3.突破移動規(guī)律

氣壓帶、風帶的位置隨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而發(fā)生季節(jié)變化。如圖所示:

上升氣潼卜?沉流上升'1潦F沉氣流上升氣流

極地東風7?、普行西風.東北信風東南信鳳留灑風

12月22II前后1-1帔地東風

」匕緯300南緯90"

6JJ22H前后7^

」助90。60。30°60°點緯90°

刷核地低,UK希赤遒一4低壓帶的極地低壓帶

曲熱帶高壓帶副熱帶高氣壓帶X%抱高弋壓帶

極地“俄帶

3月21H前后二I

9月23日照后北緯百60030°30°60°南緯90。

C【典例引領】

下圖為氣壓帶、風帶移動規(guī)律模式示意圖,讀圖回答1—2題。

產(chǎn)。1wr

Im。,?1O

X.>1J

rzjf9(p

同陸o

海陸10。一10°

|()°U?___?1()。

氣壓帶口氣壓帶口

甲乙

1.甲圖所示季節(jié)各緯度帶氣流運動的說法正確的是

A.0。?10。盛行西北風B.10。?20。盛行東南風

C.20。?30。主要盛行上升氣流D.30。?40。盛行西南風

2.甲、乙兩圖反映時間與季節(jié)正確的是

A.甲表示7月份、北半球夏季B.乙表示7月份、北半球夏季

C.甲表示9月份、北半球秋季D.乙表示1月份、北半球冬季

【答案】I.D2.B

【解析】1.氣壓帶、風帶移動規(guī)律,與太陽直射點移動方向相同,在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甲圖

氣壓帶為副熱帶高氣壓帶,從圖中可知,該氣壓帶南移,為北半球冬季,所以北半球30。?40。位于盛行西

風的控制之下,其風向為西南風,故D項正確;0。?10。為赤道低氣壓帶,盛行上升氣流,A錯;10。?20。

為東北信風帶,盛行東北信風,B錯;20。?30。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盛行下沉氣流,C錯。

2.根據(jù)上題分析可知,甲圖表示1月份,北半球為冬季。乙圖副熱帶高氣壓帶北移,為北半球夏季,即7

月份,B正確。

飛:知識點3氣壓帶和風帶對氣候的影響

y知識整合

一、氣壓帶和風帶對氣候的影響(必考+加試)

氣壓帶、風帶季節(jié)移動及海陸分布對季風氣候和地中海氣候的影響

(1)氣壓帶、風帶季節(jié)移動與大氣活動中心

南半球:氣壓帶基本呈帶狀分布,因為南半球海洋面積占絕對優(yōu)勢。

北半球:氣壓帶斷裂呈塊狀分布,因為北半球陸地面積大,且海陸相間分布。

海陸熱力差異,影響到海陸的氣壓分布。夏季,大陸增溫比海洋快,大陸上形成熱低壓;冬季,大陸

降溫比海洋快,大陸上形成冷高壓。

①北半球1月份氣壓中心分布與冬季風

氣壓中心M是亞洲1(蒙古―西伯利亞)高壓,其切斷了副極地低氣壓帶。

②北半球7月份氣壓中心分布與夏季風

氣壓中心N是亞洲(印度)低壓,其切斷了副熱帶高氣壓帶。

(2)氣壓帶、風帶季節(jié)移動及海陸分布對季風氣候的影響

東亞季風南亞季風

1月A西北季風B東北季風

7月C東南季風D西南季風

成因海陸熱力性質差異海陸熱力性質差異、氣壓帶和風帶位置的季節(jié)移動

(3)氣壓帶、風帶季節(jié)移動對地中海氣候的影響

①地中海氣候分布:分布在南北緯30。?40。大陸西岸,最典型的是地中海沿岸。

②成因和氣候特點:夏季因氣壓帶、風帶向北移動,位于回歸線附近的副熱帶高氣壓帶向北移控制該

區(qū)域,氣流下沉,氣候炎熱干燥。冬季因氣壓帶、風帶向南移動,西風帶向南移控制該區(qū)域,西風帶來豐

富降水,氣候溫和濕潤。

二、世界主要氣候類型的特點及成因(必考+加試)

世界氣候類型特點及成因(b+加試)

(1)世界氣候類型分布模式圖

太陽輻射溫度帶大'1環(huán)流大洋東陽大M西岸大砧中部大陸東岸大洋西儲大'C環(huán)流

極地離'UE帶好冰帽,候*XP彼地高'UK帶

寒帶苔原氣候

t極地I/保地I

66.5°/東疆帶/70°7y]東血笆J

副修地60°陰極地

低氣壓帶7

溫帶海洋低5帶

溫帶50。

,西風帶1性氣候溫帶大

44尸些性氣風氣候XX

地中海

候35。季戰(zhàn)壞流

舊嵋滴氣候呢熱帶李

3(r

23.5。,5帶風氣候

熱帶沙漠氣候25。XX

,信風町/2(「熱帶季

/y

熱帶攜旗氣候風氣候

熱帶赤道低10°i(r

氣壓帶0°熱帶山林氣候00赤道低氣壓帶

(2)世界主要氣候類型

熱量帶氣候類型分布規(guī)律典型地區(qū)氣候成因氣候特點

亞馬孫河流域、剛

熱帶雨林南北緯10°赤道低氣壓帶控

果河流域、印度尼全年高溫多雨

氣候之間制,盛行上升氣流

西亞

南北緯非洲中部、南美巴

熱帶草原赤道低氣壓帶和全年高溫,干、

10。?南北西高原、澳大利亞

氣候信風帶交替控制濕季明顯交替

回歸線大陸北部和南部

熱帶北緯10。?海陸熱力性質差全年氣溫高,

熱帶季風亞洲中南半島、印

北回歸線大異和氣壓帶、風帶旱、雨兩季分

氣候度半島

陸東岸季節(jié)移動明,雨季集中

南北回歸

撒哈拉地區(qū)、阿拉

熱帶沙漠線?南北緯副熱帶高氣壓帶

伯半島、澳大利亞終年炎熱干燥

氣候30。的大陸與信風帶控制

中西部

內部和西岸

亞熱帶季南北緯冬季低溫少

我國秦嶺一淮河海陸熱力性質差

風(季風性25。?35。的雨,夏季高溫

以南地區(qū)異

亞熱帶濕潤)氣候大陸東岸多雨

地中海氣南北緯副熱帶高氣壓帶冬季溫和多

地中海沿岸

候30。?40。的和西風帶交替控雨,夏季炎熱

大陸西岸制F燥

北緯35。?我國華北、東北,冬季寒冷干

溫帶季風海陸熱力性質差

55。的大陸日本和朝鮮半島燥,夏季高溫

氣候異

東岸北部多雨

南北緯深居內陸、遠離海

溫帶大陸亞歐大陸和北美冬冷夏熱,干

溫帶40°?60°的洋,終年受大陸氣

性氣候大陸的內陸地區(qū)旱少雨

大陸內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