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閱讀(比較閱讀)(中考語文沖刺訓練題版原卷+解析)_第1頁
文言文閱讀(比較閱讀)(中考語文沖刺訓練題版原卷+解析)_第2頁
文言文閱讀(比較閱讀)(中考語文沖刺訓練題版原卷+解析)_第3頁
文言文閱讀(比較閱讀)(中考語文沖刺訓練題版原卷+解析)_第4頁
文言文閱讀(比較閱讀)(中考語文沖刺訓練題版原卷+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步小題夯基礎

考點14文言文閱讀(對比)

真題回顧

1.(2020年?廣西北部灣經(jīng)濟區(qū)中考)閱讀下文,完成下列各題。

[甲]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祇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楊之間,

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

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

真不知馬也。(選自《韓昌黎文集校注》卷一)

[乙]上?令封德彝?舉賢,久無所舉。上詰之,對日:“非不盡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目:“君子用人如器,

各取所長。古之致治者③,豈借才于異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誣一世之人!”德彝慚而退。

(選自《資治通鑒?唐紀八》)

[注釋]①上:皇上,指店太宗。(2謝德彝:名倫,字德鼻,唐代官員,官至尚書右仆射,③致治者:使國家達到

大治的人。

⑴下面句子中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故雖有多馬/多之者誰B.正考己不能知/又尊無碩師名人與游

c.加伯樂不常有/德彝慚旗退D.雖有千里之能/上詰3

(2)下面句子節(jié)奏劃分有誤的一項是()

A.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B.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C.但于/今未有奇/才耳1).安可/誣一世之人

(3)下面對選文理解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甲文多次提到“千里馬”,方式多樣,直稱正面提及,表述嚴正;暗稱如“名馬”,表述委婉,意在其中:代稱如

“其”“之”,表意簡潔含蓄。

B.乙文通過細節(jié)描寫刻畫人物,”上令封德葬舉賢”“上詰之”“豈借才于異代乎”體現(xiàn)唐太宗的焦急與不滿,塑造

山唐太宗求賢若渴的人物形象。

C.甲乙兩文在寫法上有所不同。在表達方式上,甲文偏重議論,乙文偏重正撤:甲文采用托物寓意手法,行文中洋避

不平與慧憤,乙文直述其事。

D.甲乙兩文都講有關人才的問題,仁著眼點不同,甲文主要闡述了“天下無馬”的觀點,乙文則把關注點放在如何選

拔任用人才上。

(4)把選文中的畫線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譯文:o)

②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長。(譯文:。)

(5)甲文哪一句話可以用米形容乙文的封德帥?結(jié)合對唐太宗的話的理解,你認為封德外存在哪些問題?

答:。

⑹假如可以“借才于異代”,你會向唐太宗舉薦誰?請從初中階段所學的課文中選擇一個古代人物,并從

“德”“才”兩方面具體說出他的長處。

答:。

2.(2020年?河北省中考)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下面各題。

【甲】人胸中久不用古今①澆灌之,則塵俗②生共間,照鏡覺面目可憎,對人亦語言無味也。(黃庭堅《答宋殿直》)

【乙】吾于詩人無所甚好,獨好淵明詩。洲明作詩不多,然其詩質(zhì)③而實綺④,灌⑤而實腴⑥,自曹劉鮑謝李杜諸人,

皆莫及也。(蘇軾《東坡續(xù)集》)

【丙】予自少時,絕好岑嘉州⑦詩。往在山中,每醉歸,倚胡床⑥睡,輒令兒曹⑨誦之,至酒醒,或睡熟,乃已。蕓

以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乾道癸巳⑩八月三日,山陰陸某務觀題。(陸游《跋岑嘉州詩集》)

【注】①古今:這里指古今書籍。②塵俗:世俗,流俗。③質(zhì):質(zhì)樸,樸實。④綺:華麗,美妙,⑤雅:瘦,這

里有精練的意思。⑥腴:豐厚,豐裕。⑦岑嘉州:指唐代詩人岑參。⑧胡床:一種可以折疊的輕便坐具。⑨兒曹:孩

子們。對子侄輩的稱呼。⑩乾道癸已:宋孝宗乾道九年,即公元1173年。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著重號的詞語。

①對人本語言無味也(亦:)②皆莫農(nóng)也(及:)

③學好岑嘉州詩(絕:)④至酒醒,或睡熟,乃弓(已:)

(2)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吾于詩人無所甚好,獨好淵明詩。(譯文:。)

②嘗以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譯文:o)

(3)從甲文中,你獲得了怎樣的啟示?

答:。

(4)請簡要概括丙文中敘寫的故事,并說出你從故事中讀出的作者對岑參詩的情感。

答:。

3.(2020年?貴州省黔西南州中考)閱讀古文,回答問題。

(甲)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楊之間,

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

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目:“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

真不知馬也!

(乙)陳仲舉言為士則,行為世范,登車攬轡,有澄清天下之志。為豫章太守,至,便問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

主薄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标惾眨骸拔渫跏缴倘葜?,席不暇暖。吾之禮賢,有何不可!”(《世說新語》)

(注釋)徐孺子,名稚,東漢豫章南昌人,是當時的名士,為人高潔。廨:官署。式:通“軾”,車前橫木,文中

是扶著軾的意思。

⑴解釋加點的詞。

①才美不外加()②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③登車攬轡()④吾之禮裝()

(2)翻譯下面的句子.

鳴之而不能通其意。(譯文:。)

⑶同樣是面對人才,(甲)(乙)兩文的情感態(tài)度有什么不同?

答:。

(4)甘為“常馬”,也不期待“太守”的賞識,你能否接受?坦誠地談談自己的想法。

答:。

4.(2020年?四川省遂寧市中考)閱讀下面甲、乙兩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題。

[甲]今諸生學于太學,縣官日有縻稍之供,父母年有裘葛之遺(wei),無凍餒之患矣;坐大廈之下而誦《詩》《書》,

無奔走之勞矣;有司業(yè)、博士為之師,未有問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書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錄,假

諸人而后見也。其業(yè)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zhì)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節(jié)選自《送東陽馬生序》)

[乙]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釋書,出門則以一騾二馬捆書自隨。遇邊塞亭障,呼老兵詣道邊酒城,對坐痛飲,咨

其風土,考其區(qū)域。若與平生所聞不合發(fā)書詳正必無所疑乃已。馬上無事,輒據(jù)鞍默誦諸經(jīng)注疏。遇故友若不相識,

或顛墜崖谷,亦無悔也。精勤至此,宜所詣淵涵博大,莫與抗衡與。(節(jié)選自《清朝藝苑》)

[注釋]①卒林:即顧炎武。②亭障:邊塞崗亭、堡壘。③坤:酒家的代稱。

⑴用“/”給乙文劃線語句斷句,劃兩處。

若與平生所聞不合發(fā)書詳正必無所疑乃已

(2)解釋下列加粗的字。

①父母歲有裘葛之遺()②手不釋書()③豈他人之過哉()④以一騾二馬()

(3)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其業(yè)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zhì)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譯文:。)

②遇故友若不相識,或顛墜崖谷,亦無悔也。(譯文:。)

(4)結(jié)合甲、乙兩文,說說你受到怎樣的啟發(fā)。

答:。

5.(2020年?安徽省中考)古詩文對比閱讀。

愛蓮說

周敦頤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

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

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詠菊

白居易

一夜新霜著①瓦輕,芭蕉新折敗荷②傾。耐寒唯有東籬菊,金粟③初開曉更清。

[注]①著:附著。②荷:也稱作蒲。③金粟:金粟一般的花蕊,這里指荷花。

(1)請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

①晉陶淵明理愛菊(獨)②濯清漣而不詼(妖)

③富乎眾矣(宜)④金粟初開曉更清(初)

⑵請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譯文:。)

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譯文:?)

(3)《愛蓮說》中,菊是的象征;《詠菊》中,菊有的特點。(用原文詞語填空)

(4)《愛蓮說》《詠菊》對蓮(荷)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其原因是什么?

答:。

6.(2020年?甘肅省蘭州市中考)閱讀【甲】【乙】兩段選文,完成下面各題。

【甲】秦王謂唐雎日:“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且秦滅韓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

存者,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唐雎對目:“否,非若

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謂唐雎日:“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雎對目:“臣未嘗聞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

萬,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唐雎日: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qū)VT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

擊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fā),休役降于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

下縛素,今日是也?!蓖Χ?。

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諭矣: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

先生也?!?/p>

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諭矣: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

先生也。"(節(jié)選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上?嘗欲遣人使朔方,諭中書②選才而可責以事者,蒙正?退以名上,上不許。他日,三問,三以其人對。上

日:“卿何執(zhí)耶?”蒙正日:”臣非執(zhí),蓋陛下未諒爾?!惫谭Q:”其人可使,余人不及。臣不欲用媚道妄隨人主意,

以害國事?!蓖秀は⒉桓覄?。上退謂左右日:“蒙正氣量,我不如?!奔让孀溆妹烧],果稱職。(節(jié)選自《宋史》)

[注]①上:這里指宋太宗趙光義。②中書:官署名,中書省的簡稱,掌擬詔、出令之權(quán)。③蒙正:呂蒙正,北宋

名臣,以敢言著稱。

(1)參考表格中提示的詞語含義的推斷方法,解釋加點詞。

文言詞句推斷方法解釋

①徒以有先生也聯(lián)想成語法:家徒四壁

②上嘗欲造人便朔方課內(nèi)遷移法: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③中書選才而可責以事者查閱詞典法:①理解,明白:②比喻:③告訴,一般用于上告下。

④W何熱耶聯(lián)系語境法:上文中”三問,三以其人對”和下文中蒙正的回答。

(2)下列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夫?qū)VT本刺王僚也/禽獸之變詐幾何哉B.長跪加謝之/可遠觀則不可褻玩焉

C.蒙正退班名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D.基人可使/基真無馬邪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

①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譯文:,)

②既而卒用蒙正所薦,果稱職。(譯文:。)

⑷閱讀【甲】【乙】兩文,結(jié)合下面句中加點詞,分析唐雎和呂蒙正兩個人物形象的共同特點。

①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于?②臣非執(zhí),蓋陛下未諒勺。

答:。

7.(2020年?海南省中考)閱讀下面文言文選段,按要求答題。

【甲】雖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

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秲睹纺浚骸皩W學半”,其此之謂乎?。ㄟx自《〈禮記〉二則》)

[乙]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保ā妒龆罚?/p>

子目:“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保ā队阂病罚?/p>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選自《〈論語〉十二章》)

(1)解釋下列加點字的意思。

①不知其號也()?曰:“學學半”()爵口之者不如好之者()跳不習乎()

(2)將下面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故曰:教學相長也。(譯文:。)

②與朋友交而不信乎?(譯文:O)

⑶比較甲、乙兩段中的畫線句,說說這兩句論述的側(cè)重點有什么不同。

答:。

⑷班級召開“學會反思”主題班會,你代表小組發(fā)言,請從甲、乙兩文中選一句作為你發(fā)言的論據(jù)寫在橫線上。

8.(2020年?河南省中考)閱讀下面兩個語段完成下面各題。

(一)景春日:“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p>

孟子曰:“是焉得為大丈夫乎?子未學禮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門,戒之日: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無違夫子!'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

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節(jié)選自《孟子》)

(二)何易于為益昌令。鹽鐵官榷取茶利④,詔下,所在②毋敢隱。易于視詔書目:“益昌人不征茶且不可活,知③

厚賦毒之乎?”命吏閻詔?,吏日:“天子詔何敢拒?吏坐死,公得免竄⑤邪?”對日:“吾敢愛一身,移暴于民乎?

亦不使罪爾曹?!奔醋苑僦?。觀察使素賢之,不劾也。(節(jié)選自《新唐書?何易于傳》)

注:①榷取茶利:通過對茶實行專管專賣而謀利。榷(qu6),專賣。②所在:這里指盛產(chǎn)茶葉的地方。(3^51(shen):

況且,何況。④閣詔:擱置詔書。⑤竄:這里指被流放。

(1)解釋下面加點詞語在句中的意思。

①丈夫之度也(冠:)②得志,與民電之(由:)

(2)把語段(一)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譯文:。)

⑶善用修辭增強雄辯力量是孟子散文的突出特點,請結(jié)合語段(一)第二段的內(nèi)容簡要分析。

答:。

⑷根據(jù)你對語段(一)中“大丈夫”的理解,你認為語段(二)中的何易于能否稱得上“大丈夫”?請結(jié)合他的所作所為

簡要分析。

答:。

9.(2020年?黑龍江齊齊哈爾黑河大興安嶺中考)閱讀下列文言文,回答問題。

【甲】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原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

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城,為嶼,為崛,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節(jié)選自《小石

潭記》)

【乙】從山門右折,得石徑。數(shù)步,聞疾雷聲,心悸。山僧日:”此瀑聲也?!?/p>

疾趨,度石下罅②,瀑見。瀑行青壁間,撼山掉④谷,噴雪直下,怒石橫激④如虹,忽卷掣折⑤而后注,水態(tài)愈偉,

山行之極觀也。

游人坐欹⑥巖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絲,虛空皆緯,至飛雨瀉崖,而猶不忍去。

暮歸,各賦詩。所目既奇,思亦變幻。(節(jié)選自《觀第五泄?記》)

【注釋】①第五泄:第五級瀑布。今浙江境內(nèi).②罅:縫隙,裂隙。③掉:搖動。④怒石橫激:突兀的巖石橫攔瀑

布,激起水花。⑤掣折:轉(zhuǎn)折。m:斜靠。

(1)請解釋句中加點的字。

①悄愴幽掌(邃:)②而猶不忍去(去:)

(2)翻譯下列句子。

①斗折蛇行,明滅可見。(譯文:O)

②水態(tài)愈偉,山行之極觀也。(譯文:O)

(3)請劃分下面語句的朗讀節(jié)奏,劃兩處。

游人坐欹巖下望

(4)甲、乙兩文寫水,突出了水的不同特點,其中甲文突出了水的,乙文突出了水的(分別用文中的一個字回答)。兩文

在寫作手法上都運用了。

答:。

(5)請比較甲、乙兩文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答:。

10.(2020年?湖北省宜昌市中考)群文匯讀

鳥喧蛙噪,江上阻風,水漫阡陌,遇此等不順遂之事,本當煩憂。但換個角度,換種心情,或許心境會有所不

同,觀此三則短文,當有所悟。

【甲】山鳥每至五更,喧起五次,謂□報更。蓋山中真率漏聲?也。余憶曩②居小昆山下,時梅雨初霽,座客飛觴,

適聞庭蛙,請以節(jié)飲兔骨題聯(lián)云:“花枝送客蛙催鼓,竹籟喧林。”可謂山史實錄?!惱^儒《巖幽棲事》

【乙】兒子從未遠出,初應省試,不能不一往。阻風沙漫洲④,軸臚相接⑤,郡中宋氏叔侄,移船頭就柳陰,棋口

其下。崇友拉手看荷花,夕陽反照,荷凈花明,蕭疏四五人,科頭⑥握蕉扇,委影池塘,若繪江上阻風圖。二景絕佳。

——龔煒《巢林筆談》

【丙】行四五里見西北云起少頃雪電文作大雨如注。行至總鋪,雨愈甚;遍叩逆旅主人門,皆不應。于昏黑中尋

一草棚,暫避其下。雨止則天已明矣,道路皆水,彌漫不辨號與。私嘆水利不修,天下無由治也。茍得良有司,亦足

治其一邑。惜無有□此為念者。仰觀云氣甚佳:或如人,或如獅,如怪石,倏忽萬狀。余嘗謂看云宜夕陽,宜雨后,

不知日出時看云亦佳也?!髅馈兑液ケ毙腥沼洝?/p>

【注釋】①漏聲:鐘聲。漏,古代滴水計時的儀器.②曩(ndng):從前。③節(jié)飲:(按蛙鳴的)節(jié)拍飲酒。④沙漫洲:

地名。⑤4由舲(zhU1U)相接:船只首尾銜接。⑥科頭:不戴冠帽,裸露頭髻。

(1)請結(jié)合語境,解釋文中加點詞的意思。

因()予()阡陌()或()

(2)請將“以”“之”“于”三個文言虛詞準確還原到文中的方框內(nèi)。

A.謂□報更B.棋口其下C.惜無有□此為念者

⑶請用“/”為【丙】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

行四五里見西北云起少頃雷電交作大雨如注

(4)請翻譯【丙】文中畫橫線的句子。

茍得良有司,亦足治其一邑。(譯文:?)

(5)請在【甲】文的橫線上填寫恰當?shù)膬?nèi)容,將對聯(lián)補充完整。

(6)【乙】文中“二景”指的是哪兩個場景?請用兩個四字詞語概括。

答:。

⑺聞鳥、蛙之聒噪,因風、雨而受阻,遇此等煩憂之事,當以何種心態(tài)來面對?請以三則材料中任意一則為例說說你

的看法。

答:。

(8)積累鏈接:請寫出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表現(xiàn)作者身處困境仍心懷天下的句子。

答:。

11.(2020年?湖南省衡陽市中考)文言文閱讀。

【甲】孫權(quán)勸學

初,權(quán)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quán)曰:“孤豈欲卿治經(jīng)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

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泵赡耸季蛯W。及曾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日:“卿今

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日:''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jié)友而別。

【乙】王冕僧寺夜讀(節(jié)選)

王冕者,諸暨人。七八歲時,父命牧牛隴上,竊入學舍,聽諸生誦書;聽已,輒默記。暮歸,忘其牛?;驙颗?/p>

責蹊@田者。父怒,撻②之,已而復如初。母曰:勺■如此,曷?不聽其所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jié)摮?,坐?/p>

膝上,執(zhí)策映長明燈讀之,瑯瑯達旦。佛像多土偶,獰惡可怖;冕小兒,恬④若不見。安陽韓性聞而異之,錄為弟子,

學遂為通儒。

【注】①蹊xi:踩踏,踐踏。②撻優(yōu):用鞭子或棍子打。③曷憂:為什么。④恬:安靜、平靜。

⑴下列加點詞解釋有送的一項是()

A.但當涉獵,見往事耳(耳:而已,罷了)B.安陽韓性聞而耳之(異:不同)

C.父怒,撻之,己而復如初(復:又)D.冕小兒,恬若不見(若:好像)

(2)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即更刮目相待/是日更定矣B.執(zhí)策映長明燈讀之,瑯瑯達耳(每至晴初霜縣

C.冕因去,依僧寺以居/策之不以其道D.大兄何見事之晚乎/予嘗求古仁人々心

(3)請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譯文:。)

②兒癡如此,曷不聽其所為?(譯文:o)

⑷下列對選文的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甲】文中孫權(quán)善勸,向呂蒙指出學習的必要性,并且現(xiàn)身說法,使呂蒙無可推辭。

B.【甲】文中魯肅與呂蒙的對話,既從側(cè)面表現(xiàn)出孫權(quán)勸學的顯著效果,又進一步告訴人們讀書、學習的重要性。

C.【乙】文中王冕幼時讀書專心致志,好學不倦,并且達到癡迷的程度。這種頑強的學習精神造就了他的成功。

D.【乙】文中年幼的王冕,面對猙獰兇惡的神像,也會改變神色,內(nèi)心驚惶。但他在這種情況下繼續(xù)發(fā)奮讀書。

12.(2020年?遼寧省本溪市、遼陽市、葫蘆島市中考)閱讀下面選文,完成各題。

【甲】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

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日:教學相長也?!秲睹吩弧皩W學半”,其此之謂乎?。ㄟx自《禮記正義》)

【乙】古之學者為己,以補不足也;今之學者為人,但能說之也。古之學者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學者為己,

修身以求進也。夫?qū)W者猶種樹也春玩其華?秋登②其實;講論文章,春華也,修身利行,秋實也。(選自《顏氏家訓》)

【注釋】①華:hud,花。②登:進用,這里指摘取。

⑴選出下列各句中加點詞意思相回的一項()

A.弗食/拿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馬說》)B.胡日:教學相長也/公問其故(《曹劌論戰(zhàn)》)

C.但能說之也;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木蘭詩》)D.行道以利世也/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

(2)將選文中畫線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譯文:。)

迎論文章,春華也,修身利行,秋實也。(譯文:。)

(3)請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斷兩處。

夫?qū)W者猶種樹也春玩其華秋登其實。

⑷閱讀選文,回答下列問題。

①【甲】文開篇用類比手法論述了學習的?!疽摇课拈_篇則用對比手法論述了學習的。

②請結(jié)合【乙】文,用自己的話談談求學的真正意義。

答:。

模擬預測

1.(2020年上海市長寧區(qū)中考語文二模試卷)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甲】小石潭記【唐】柳宗元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3風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

岸,卷石底以出,為抵,為嶼,為崛,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乙】記承天夜游【宋】蘇軾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

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芳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①潭中魚可百個頭()②聊遠逝()③4折蛇行()

④卷無與為樂者()⑤用與步于中庭()

(2)翻譯下列句子。

①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譯文:。)

②旦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譯文:。)

⑶【甲】【乙】兩文都運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現(xiàn)手法,用原文回答表現(xiàn)作者情感的句子。

[甲]文:。

[乙]文:。

(4)仿照示例,賞析(乙)文中的句子。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

示例:正面寫了游魚,從側(cè)面寫了潭水的清澈透明。字面只寫了魚,對水只字未提,但水清魚歡的優(yōu)美畫面卻展現(xiàn)在

了讀者面前。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存交橫,蓋竹柏影也。

答:。

2.(2020年內(nèi)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一模語文試題)閱讀下面兩個文段,完成下面小題。

【甲】景春日:“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p>

孟子曰:“是焉得為大丈夫乎?子未學禮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彳主送之門,戒之日: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無違夫子!'以順為正者,婦之道也。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

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孟子?富貴不能淫》)

【乙】天祥至潮陽,見弘范④,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禮見之與俱入厘山使為書招張世杰②。天祥口:“吾

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書所《過零丁洋詩》與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

心照汗青?!焙敕缎Χ弥?。厘山破,軍中置酒大會,弘范日:“國亡,丞相忠孝盡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

不失為宰相也。"天祥法然?出涕,曰:“國亡不能抹④,為人臣者死有余罪,況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范義之,

遺使護送天祥至京師。天祥在道,不食八日,不死,即復食。至燕,館人供張甚盛,天祥不寢處,坐達旦。遂移兵馬

司,設卒以守之……天祥臨刑殊從容,謂吏卒目:“吾事畢矣!”南鄉(xiāng)⑤拜而死。(節(jié)選自《宋史?文天祥列傳》)

【注】①弘范:元軍元師。②張世杰:宋軍將領。③法然:水滴下的樣子。④:<:同“救”。⑤鄉(xiāng):同“向”,

面對。

(1)與“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一句中的“之”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女子之嫁也B.往年女家C.行天下之大道D.遂移兵馬司設卒以守之

(2)文中畫波:良線部分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弘范遂以客禮見之/與俱入房山/使為書招張世杰B.弘范遂以客本L/見之與俱入房山/使為書招張世杰

C.弘范遂以客禮見之/與俱入隹山使為書/招張世杰D.弘范遂以客未L/見之與俱/人厘山使為書招張世杰

(3)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譯文:o)

②弘范義之,遣使護送天祥至京師。(譯文:。)

(4)請簡要概括文天祥踐行《富貴不能淫》文中“大丈夫”思想的具體表現(xiàn)。

答:。

3.(2020年山西省太原市中考語文模擬試卷)文言文閱讀。

【甲】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

儒,往來無白丁??梢哉{(diào)煮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鬃釉疲汉温?/p>

有?(《陋室銘》劉禹錫)

【乙】子曰:“賢哉,回也!一睪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論語》12章)

(1)下列句中加點字讀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惟吾德髻(xlng)會當港(ling)絕頂B.南陽諧(zhu)葛廬都護在卷(ydn)然

C.一簞(dan)食五十弦(xudn)翻塞外聲D.一瓢(pido)飲年少萬兜整(m6)

⑵下列句中加點詞解釋相同的一項是()

A.山不在高,有仙則多/叁之者誰B.苔沖詢/影布石上

C.可以調(diào)本琴,閱金經(jīng)/素湍綠潭D.無案牘之芳形/芳其筋骨

⑶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語句。

①i炎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譯文:________________。)

(4)在甲乙兩文中,劉禹錫身居陋室顏回身處陋巷但兩人均不以為陋,樂在其中,這表現(xiàn)了他們怎樣的高尚情操?

答:。

4.(2020年江蘇省鹽城市中考語文模擬試卷)閱讀下面兩篇文言文,完成小題。

【甲】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映麗。朝服衣冠,虢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

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目:“吾孰與徐公美?”妾目:“徐公何能

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客曰:“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泵魅?,徐公來。

孰視之,自以為不如;斑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庇谑侨氤娡?,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

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nèi)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蹦讼铝睿骸叭撼祭裘衲苊娲坦讶酥^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

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绷畛跸?,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

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鄒忌諷齊王納諫》

【乙】晉平公與群臣飲,飲酣,乃喟然嘆日:“莫樂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違?!睅煏缡套谇?,援琴撞之。公

被而避,琴壞于壁。公曰:“太師誰撞?"師曠日:“今者有小人言側(cè)者,故撞之?!惫眨骸肮讶艘病!睅煏缛眨?/p>

“??!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弊笥艺埑?。公曰:“釋之,以為寡人戒?!保ㄟx自《韓非子》)

【注】①師曠:名曠,字子野,是春秋后期晉國宮廷中的盲人樂師。②:衣襟、長袍。

(1)解釋加點詞的意思。

①孰視之()②王之藏甚矣()(wm()④g琴撞之()

⑵用“/”給下面的句子劃分朗讀停頓,各劃一處。

①今齊地方千里②是非君人者之言也

⑶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①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譯文:。)

②英樂為人君!(譯文:。)

⑷根據(jù)要求回答問題。

①【甲】文說明了一個什么道理?

答:。

②鄒忌和師曠分別是如何勸諫國君的,結(jié)果如何?請簡要分析。

答:。

5.(2020年浙江省寧波市中考語文模擬試卷)閱讀文段,回答問題。

【甲】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

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jié)之臣,愿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

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

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

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鶯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

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祎、允之任也。(選自諸葛亮《出師表》)

【乙】瑜以凡才,昔受討逆◎殊特之遇,委以腹心。遂荷榮任,統(tǒng)御兵馬,志執(zhí)鞭弭,自效戎行。規(guī)定巴蜀,次取

襄陽,憑賴威靈,謂若在握。至以不謹,道遇暴疾,昨自醫(yī)療,日加無損。人生有死,修短命矣,誠不足惜。但恨微

志未展,不復奉教命耳。

方今曹公在北,疆埸②未靜,劉備寄寓,有似養(yǎng)虎,天下之事未知終始,此朝士阡食③之秋,至尊垂慮之日也。魯

肅忠烈,臨事不茍,可以代瑜。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儻或可采,瑜死不朽矣。(選自周瑜《疾困與吳主箋》)

【注釋】①討逆:指孫策,因其曾受封為“討逆將軍”。②疆埸(yi):指邊境。③肝(g&n)食:晚食。指事務忙碌

不能按時吃飯。

(1)下面是兩位同學關于“古今異義詞”的學習交流,請根據(jù)情境,完成填空。A:我采用逐字組詞的方式來解釋。比

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中的“妻子”,“妻”是“妻子”,“子”是“子女”。又如【甲】文"由是感激”中的“感激”

解釋為①。B:這個方法真不錯,根據(jù)語境,【乙】文"規(guī)定巴蜀”中的“規(guī)定”可用此法解釋為②。

(2)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譯文:O)

②人生有死,修短命矣,誠不足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