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版九年級歷史上冊必練40題第1-4單元 世界古代史 (含解析)_第1頁
人教部編版九年級歷史上冊必練40題第1-4單元 世界古代史 (含解析)_第2頁
人教部編版九年級歷史上冊必練40題第1-4單元 世界古代史 (含解析)_第3頁
人教部編版九年級歷史上冊必練40題第1-4單元 世界古代史 (含解析)_第4頁
人教部編版九年級歷史上冊必練40題第1-4單元 世界古代史 (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教部編版九年級歷史上冊必練40題

第1-4單元世界古代史

一、填空題、列舉題

1.(2020?全國初二)組合列舉。

文明古

文明成就

(1)在公元前____年左右,出現(xiàn)了人類最早的奴隸制國家。大約在公元前2250年

左右,居住在這里的_____創(chuàng)造了先進的文明,不僅發(fā)明了文字即_____,還使兩河

古巴比

流域進入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時期。

(2)公元前18世紀,古巴比倫王朝漢謨拉比統(tǒng)治時期編纂了一部法典,史稱

?_____?o還規(guī)定保護孤寡等。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較為完整的______o

【答案】(1)3500蘇美爾人楔形文字

⑵漢謨拉比法典成文法典

【解析】

(1)世界的東方兩河流域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出現(xiàn)了人類最早的奴隸制國家,并有了先進的鑄造技

術。大約在公元前2250年左右,居住在這里的蘇美爾人創(chuàng)造了先進的文明,不僅發(fā)明了文字即楔形

文字,使兩河流域進入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時期,還發(fā)明了適合書寫的工具-“泥板書"。公元前2006年,

阿摩利人顛覆了烏爾第王朝,建立了巴比倫王國,公元前1792年漢謨拉比即位才有所改觀。公元前

18世紀初,古巴比倫王國崛起。

⑵在漢謨拉比領導下,統(tǒng)一了兩河流域,建立了強大的中央集權制國家。為了強化統(tǒng)治,漢謨拉比

制訂了世界上古代的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一《漢謨拉比法典》。他還利用宗教來鞏固自己的

政治,稱自己是神寵愛的人。

2.古埃及人對人類文明的發(fā)展作出巨大貢獻。

(1)在新王國時代法老統(tǒng)治時期,古埃及成為強大的軍事帝國。

(2)古代埃及的文化取得很高的成就,_________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3)的修建,是古埃及法老殘酷壓迫勞動人民的歷史見證。

【答案】(1)圖特摩斯三世

(2)象形文字

(3)金字塔

【解析】

【詳解】

(1)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在新王國時代法老圖特摩斯三世統(tǒng)治時期,埃及成為強大的軍事帝國。故

答案為圖特摩斯三世。

(2)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古代埃及人最早使用的文字形成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因為是用圖形表示

文字,所以叫象形文字。故答案為象形文字。

(3)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古埃及國王也稱法老,是古埃及最大的奴隸主,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他

們被看作是神的化身,他們?yōu)樽约盒藿司薮蟮牧昴菇鹱炙?,金字塔就成了法老權力的象征。金字?/p>

的修建,是古埃及法老殘酷壓迫勞動人民的歷史見證。故答案為金字塔。

3.宗教是對社會現(xiàn)實的虛幻反映,世界三大宗教產生后不斷傳播發(fā)展。

(1)公元前6世紀,_____________創(chuàng)立佛教。

(2)1世紀,基督教產生于地區(qū)。

(3)7世紀初,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島創(chuàng)立___________?

【答案】(1)喬達摩?悉達多

(2)巴勒斯坦

(3)伊斯蘭教

【解析】

【詳解】

(1)依據(jù)所學知識可知,佛教創(chuàng)立于公元前6世紀。創(chuàng)始人喬達摩?悉達多,后來被稱為“釋迦牟尼”。

佛教提出“眾生平等”,不拒絕低種姓的人入教,教義通俗易懂,信仰的民眾日益增多,一度成為印度

的國教。故答案為喬達摩?悉達多。

(2)依據(jù)所學知識可知,1世紀,基督教出現(xiàn)在羅馬帝國統(tǒng)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區(qū)。生活在這里的古

代猶太人,多次反抗羅馬帝國的殘暴統(tǒng)治,起義遭到血腥鎮(zhèn)壓。人民把希望寄托于宗教,尋求精神上

的解脫,基督教應運而生。故答案為巴勒斯坦。

(3)依據(jù)所學知識可知,7世紀初,阿拉伯半島的居民大多處于游牧時代,各部落之間為爭奪水源

與牧場,相互仇殺。穆罕默德闡述了獨尊安拉的宗教思想,在阿拉伯半島創(chuàng)立了伊斯蘭教。故答案為

伊斯蘭教。

4.根據(jù)提示填寫下表相關內容。

東方文明西方文明

西方文明發(fā)源于

發(fā)源地東方文明發(fā)源于

基本特征工商業(yè)經濟和民主政治

-

【答案】大河流域、沿海地區(qū)、農業(yè)經濟和中央集權

【解析】

依據(jù)材料的表格內容,結合所學可知,東方文明發(fā)源于兩河流域,是指在新月沃土的兩河流域所發(fā)展

出來的文明,是西亞最早的文明,農業(yè)經濟發(fā)達和中央集權是東方文明的基本特征;西方文明發(fā)源于

沿海地區(qū),工商業(yè)經濟和民主政治是西方文明的基本特征。

5.(2020?全國初二)填空題。

(1)公元前6世紀,在古代印度,產生了_______后來先后傳入中國、朝鮮、日本、泰國、緬甸等。

(2)這種森嚴的_______被視為古印度文明的象征,正如古巴比倫的空中花園是古巴比倫文明的象

征。各個種姓之間原則上禁止__________=種姓制度的本質是保護上層種姓的特權地位。

【答案】佛教等級制度;通婚

【解析】

根據(jù)所學知識,結合上下文就可以完成該題。

6.亞歷山大東征

(1)概況:公元前334年,亞歷山大進攻波斯帝國,擊敗波斯大軍;之后繼續(xù)南下,攻占地中海東

岸地區(qū),進入。公元前331年,進入兩河流域,打敗波斯大軍,公元前330年,

帝國滅亡。

(2)結果:建立______________,地跨歐、亞、非三洲I。

(3)評價

①消極:具有侵略性質,給東方人民帶來巨大災難,也掠奪了的無數(shù)財富。

②積極:東征和帝國的建立也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大交匯,加強了東西方之間的和貿易

往來。

【答案】埃及波斯亞歷山大帝國東方世界經濟聯(lián)系

【解析】

(1)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公元前334年,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率領3.5萬大軍,進攻波斯帝國。亞歷山

大出奇制勝,最終以少勝多,擊敗了波斯大軍。亞歷山大繼續(xù)南下,攻占地中海東岸地區(qū),隨后,兵

不血刃進入埃及。公元前331年,亞歷山大從埃及轉而進入兩河流域,與波斯大軍再度會戰(zhàn),波斯帝

國滅亡。

(2)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亞歷山大歷經10年征戰(zhàn),亞歷山大建立了一個空前龐大的地跨歐、亞、非

三洲的大帝國。

(3)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亞歷山大東征具有侵略性質,給東方人民帶來巨大災難,也掠奪了東方世界

的無數(shù)財富。但是,東征和帝國的建立也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大交匯。大量工商業(yè)者隨軍隊流動,加

強了東西方之間的經濟聯(lián)系和貿易往來。

7.完善:擴大了公民的權利。

(1)民主核心:公職人員幾乎都是從全體公民中抽簽產生,使都有參政的機會。

(2)公民大會:召集公民大會的主席團由各地抽簽產生,是最高權力機構,具有立法、

司法等多種職能。

(3)津貼制度:為了保證__________參政議政,伯里克利建立了津貼制度。

【答案】每一名公民公民大會貧窮公民

【解析】

⑴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伯里克利完善了雅典的民主機制。在他主政時期,公職人員幾乎都是從全體

公民中抽簽產生,這就使每一名公民都有參政的機會。

(2)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代表各地的10個主席團輪流主持城邦日常事務,召集公民大會。這些主席團

由各地抽簽產生,主席團主席也經抽簽產生。公民大會是最高權力機構,具有立法、司法等多種職能。

(3)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為了保證貧窮公民參政議政,伯里克利還建立了津貼制度。

8.希臘城邦

(1)城邦出現(xiàn):公元前8世紀,希臘出現(xiàn)了城邦,以一個________________為中心,聯(lián)合周圍的農

村組成小國。

(2)突出特點:“小國寡民

(3)居民組成

地位關系

成年男性公民,有參與統(tǒng)治的權利,公民占有一定數(shù)量的________,

公民

二者是統(tǒng)治與被統(tǒng)

參軍打仗,參與城邦的各項活動

治的關系,界限分明

非公民包括_________和奴隸,沒有政治權利;不能占有土地

【答案】城市或市鎮(zhèn)土地外邦人

【解析】

(1)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公元前8世紀,希臘出現(xiàn)了幾百個城邦。希臘城邦一般是以一個城市或市

鎮(zhèn)為中心,把周圍的農村聯(lián)合起來,組成一個小國。希臘城邦的突出特點是“小國寡民”。因此填寫城

市或市鎮(zhèn)。

(2)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希臘城邦的居民分為公民和非公民。成年男性公民有參與統(tǒng)治的權力,只

有公民才能占有土地,占有一定數(shù)量的土地也是公民權的必要保障。非公民包括外邦人和奴隸。外邦

人雖然是自由人,但沒有政治權力,不能占有土地。因此填寫土地,外邦人。

9.世界文明的發(fā)展,是各種文明不斷交流互鑒的結果。

(1)公元前4世紀,的東征建立了龐大的帝國,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大交匯。

(2)西漢時期,誕生于印度的傳入中國,對中國文化的發(fā)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3)16世紀,_________船隊第一次完成了環(huán)球航行,證明了地圓說的正確。

【答案】(1)亞歷山大

(2)佛教

(3)麥哲倫

【解析】

(1)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公元前4世紀,亞歷山大的東征建立了龐大的帝國,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

大交匯。因此填寫亞歷山大。

(2)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西漢時期,誕生于印度的佛教傳入中國,對中國文化的發(fā)展產生了深遠影

響。因此填寫佛教。

(3)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6世紀,麥哲倫船隊第一次完成了環(huán)球航行,證明了地圓說的正確。因此

填寫麥哲倫。

10.歷史時間是構成歷史知識的基本要素。

(1)公元前3100年左右,初步統(tǒng)一的_________國家建立。

⑵公元前18世紀,漢謨拉比統(tǒng)一流域,建立起統(tǒng)一、強大的奴隸制國家。

⑶公元前5世紀中后期,____________主政期間,雅典達到全盛,奴隸制民主政治發(fā)展到高峰。

⑷公元前27年,__________建立羅馬帝國。

【答案】⑴古代埃及

⑵兩河

⑶伯里克利

(4)屋大維

【解析】

(1)依據(jù)課本所學可知,非洲東北部,茫茫沙漠中,尼羅河蜿蜒北流,每年定期泛濫,水退后留下肥

沃的黑土,便于農業(yè)種植,約從公元前3500年開始,河流兩岸陸續(xù)出現(xiàn)幾十個奴隸制小國,公元前

3100年左右,初步統(tǒng)一的古代埃及國家建立。

(2)依據(jù)課本所學可知,公元前18世紀,漢謨拉比統(tǒng)一兩河流域,建立起統(tǒng)一、強大的奴隸制國家,

為維護奴隸主的利益,漢謨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稱漢謨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現(xiàn)存的古代第一部

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

(3)依據(jù)課本所學可知,公元前5世紀中后期,伯利克里主政期間,雅典達到全盛,經濟繁榮,文化

昌盛,奴隸制民主政治發(fā)展到高峰。

(4)依據(jù)課本所學可知,公元前27年,屋大維開始獨攬國家大權,成為實際上的皇帝,羅馬帝國在

屋大維的統(tǒng)治下,發(fā)動多次侵略戰(zhàn)爭,疆域不斷擴大,2世紀,達到最大規(guī)模,屋大維建立羅馬帝國。

11.西羅馬帝國滅亡后,東羅馬帝國繼續(xù)獨立發(fā)展。

(1)法蘭克王國的建立者為了鞏固統(tǒng)治,皈依基督教,承認羅馬教會在歐洲的重要地

位。

(2)800年,教皇在羅馬為查理舉行加冕禮,查理被稱為“”或“查理曼”。

(3)527年,繼任為東羅馬帝國皇帝,他統(tǒng)治時期的立法成就尤為引人矚目。

【答案】(1)克洛維

(2)查理大帝

(3)查士丁尼

【解析】

(1)依據(jù)所學知識可知,481年,法蘭克王國建立,它的建立者克洛維是當時很有遠見和才干的國

王。為了穩(wěn)固自己的統(tǒng)治,克洛維皈依了基督教,承認羅馬教會在歐洲的重要地位。在他的帶動下,

整個法蘭克王國都信仰了基督教。故答案為克洛維。

(2)依據(jù)所學知識可知,800年,教皇在羅馬為查理舉行了加冕禮,稱查理為“羅馬人的皇帝”。因

此,查理被稱為“查理大帝”或“查理曼”。他統(tǒng)治的法蘭克王國史稱“查理曼帝國”。故答案為查理大帝。

(3)依據(jù)所學知識可知,527年,查士丁尼繼任為東羅馬帝國皇帝。為了穩(wěn)固帝國的社會秩序,他

派人編成《查士丁尼法典》、《法學匯纂》、《法理概要》、《新法典》。以上這4部法律文獻統(tǒng)稱

為《羅馬民法大全》,他統(tǒng)治時期的立法成就尤為引人矚目。故答案為查士丁尼。

12.西歐中世紀鄉(xiāng)村的典型組織形式是莊園。

(1)莊園的居民均為領主的佃戶,包括自由的農民和缺少自由的.

(2)莊園的土地一部分由領主自己保留,直接經營,稱為“工

(3)莊園具有司法權,設有,起著維護莊園公共秩序的作用。

【答案】(1)農奴

(2)直領地

(3)莊園法庭

【解析】

(1)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在領主統(tǒng)治下,莊園是一個獨立的自給自足的經濟和政治單位。莊園的居

民均為領主的佃戶,包括自由的農民和缺少自由的農奴。故答案為農奴。

(2)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莊園的土地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由領主自己保留,直接經營,稱為“直領地”,

通常占莊園全部可耕地的1/3到1/2,收入全部歸領主所有;剩下的耕地是佃戶的“份地”,是佃戶的

生活來源。故答案為直領地。

(3)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莊園還具有司法權,設有莊園法庭,主持法庭的是領主或他的管家。故答

案為莊園法庭。

13.日本是個善于學習的國家。

(1)5世紀,在本州中部興起的統(tǒng)一了日本。

(2)大化改新在經濟上,仿效唐朝典章制度,統(tǒng)一.

(3)12世紀晚期,源賴朝獲得“”稱號,日本進入幕府統(tǒng)治時期。

(4)日本武士效忠的對象不是國家,而是他的?

【答案】(1)大和政權

(2)賦稅

(3)征夷大將軍

(4)主公

【解析】

(1)依據(jù)所學知識可知,5世紀初,在本州中部興起的大和政權統(tǒng)一了日本。大和國的最高統(tǒng)治者

稱為“大王”,大王依靠貴族統(tǒng)治全國。

(2)依據(jù)所學知識可知,從646年開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稱“大化

改新”。在經濟上,廢除一切私地、私民,將土地、部民收歸國有,成為公地、公國家將土地放給公

民,六年一放,不能終生使用,也不能買賣;統(tǒng)一賦稅。故答案為賦稅。

(3)依據(jù)所學知識可知,12世紀晚期,源氏武士集團擊敗平氏武士集團,源氏首領源賴朝獲得“征

夷大將軍”稱號,設幕府于鐮倉,由此進人了長達近700年的幕府統(tǒng)治口寸期。故答案為征夷大將軍。

(4)依據(jù)所學知識可知,日本武士集團的長期統(tǒng)治,逐漸形成了一套展現(xiàn)武士階層道德與行為規(guī)范

的武士道。武士道強調忠義節(jié)烈,宣揚忠誠、無畏。武士效忠的對象不是國家,而是他的主公。故答

案為主公。

14.根據(jù)提示信息寫出對應的古代歐洲國家。

(1)希臘城邦、城邦盟主、,民主政體——____________________

(2)元首制、橫跨三洲、地中海成了“內湖”一

(3)蠻族王國、信仰基督教、封君與封臣的等級——

【答案】(1)雅典(2)羅馬帝國(3)法蘭克王國

【解析】

(1)依據(jù)所學可知,古希臘半島是西方文明的發(fā)源地,雅典是希臘最重要的城邦之一,雅典經過梭

倫改革,在伯利克里時代,雅典的民主政治達到極盛;故希臘城邦、城邦盟主、民主政體指雅典。

(2)依據(jù)所學可知,公元前27年屋大維任羅馬皇帝后,發(fā)動多次對外侵略擴張戰(zhàn)爭,疆域不斷擴大,

到2世紀達到最大規(guī)模,成為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國家,地中海成為它的內湖,故此題反映的是羅馬帝

國。

(3)依據(jù)所學可知,西羅馬帝國滅亡后,日耳曼人在其廢墟上建立很多國家,其中最強大的是法蘭

克王國;法蘭克王國信仰基督教;8世紀前期,法蘭克宮相查理馬特進行改革。改變以往無條件賞賜

土地的做法,實行有條件的土地分封,通過封建契約和分封儀式,如臣服禮、授職禮,領主和附庸形

成依附關系,西歐形成了嚴格的等級制度,故此題反映的是法蘭克王國。

15.(2019?全國初三單元測試)列舉題。

(1)列舉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

(2)列舉蘇格拉底的哲學主張。

(3)列舉亞里士多德的主要貢獻。

【答案】(1)雅典民主政治的民主范圍具有局限性,婦女和在雅典的外邦人不享有政治權利,真正

享有民主權利的只是擁有公民權的少數(shù)人。民主只在雅典城邦內部實行,而對盟邦卻極端專橫殘暴。

奴隸毫無權利可言,它是建立在雅典國家對奴隸專政基礎之上的民主,是奴隸主階級的民主。

(2)蘇格拉底指出,求得知識的最好辦法是有系統(tǒng)的問和答;他還主張人應該“認識你自己”,這對

認識人的內心世界具有重要意義。

(3)創(chuàng)立了邏輯學,奠定了動物學基礎

【解析】

(1)依據(jù)所學知識可知,雅典民主政治的民主范圍具有局限性表現(xiàn)在:民主只在雅典城邦內部實行,

而對盟邦卻極端專橫殘暴;婦女和在雅典的外邦人不享有政治權利,真正享有民主權利的只是擁有公

民權的少數(shù)人;奴隸毫無權利可言,它是建立在雅典國家對奴隸專政基礎之上的民主,是奴隸主階級

的民主。

(2)依據(jù)所學知識可知,蘇格拉底指出,求得知識的最好辦法是有系統(tǒng)的問和答;主張人應該“認識

你自己”,這對認識人的內心世界具有重要意義等等。

(3)依據(jù)所學知識可知,亞里士多德創(chuàng)立了邏輯學,奠定了動物學的基礎。

16.羅馬在歐洲歷史上留下了絢麗的軌跡。

(1)經過三次“布匿戰(zhàn)爭”,羅馬消滅了。

(2)公元前27年,建立羅馬帝國的政治家是o

(3)西羅馬帝國滅亡的時間是。

(4)1453年,滅亡拜占庭帝國的國家是o

【答案】(1)迦太基

(2)屋大維

(3)476年

(4)奧斯曼帝國

【解析】

【詳解】

(1)據(jù)所學可知,羅馬與迦太基為爭奪西地中海霸權先后進行了三次戰(zhàn)爭。羅馬人稱迦太基人為布

匿人,因此這三次戰(zhàn)爭被稱為“布匿戰(zhàn)爭”,羅馬人戰(zhàn)勝了迦太基,控制了西地中海地區(qū)。故應填寫迦

太基。

(2)據(jù)所學可知,公元前31年,在羅馬共和國的內戰(zhàn)中,屋大維成為最后的勝利者。他首創(chuàng)了“元

首制”這一政治形式,掌握了最高統(tǒng)治實權。公元前27年,羅馬共和國演變?yōu)榱_馬帝國。故應填寫屋

大維。

(3)據(jù)所學可知,在重重危機下,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個帝國,476年,西羅馬帝

國在日耳曼人的打擊下滅亡。故應填寫476年。

(4)據(jù)所學可知,1453年,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攻破拜占庭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改名為伊斯坦布爾,

拜占庭帝國最終滅亡。故應填寫奧斯曼土耳其帝國。

17.請根據(jù)提示寫出相對應的人物

(1)他主政時期,雅典達到全盛一一

(2)他首創(chuàng)元首制,羅馬共和國演變?yōu)榱_馬帝國一一

(3)他是一位百科全書式的學者,創(chuàng)立了邏輯學等新學科一一

(4)他獲得“征夷大將軍”的稱號,日本由此進入幕府統(tǒng)治時期一一

【答案】(1)伯里克利(2)屋大維(3)亞里士多德(4)源賴朝。

【解析】

(1)依據(jù)所學可知,古代雅典實行的是民主政治,并成為西方民主政治的源頭。古代雅典盛行民主

政治,公元前5世紀后期,在伯里克利執(zhí)政時期,古希臘雅典城邦達到全盛,經濟繁榮,文化昌盛,

奴隸主民主政治發(fā)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2)依據(jù)所學可知,公元前27年,屋大維實行元首制,獨攬政治、軍事、司法和宗教大權,被尊為

“奧古斯都”,架空了元老院,實際上成了羅馬帝國第一個皇帝,羅馬進入帝國時期。羅馬帝國建立后,

版圖不斷擴大,成為一個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奴隸制大帝國。屋大維攫取了羅馬國家的最高權力,

使羅馬進入帝國時代,并開始了長達百余年的“羅馬和平”。

(3)依據(jù)所學可知,亞里士多德是古代希臘偉大的哲學家、科學家和教育家之一,堪稱希臘哲學的

集大成者。亞里士多德一生勤奮治學,對許多學科都有貢獻,還創(chuàng)立了邏輯學等新的學科。寫下了大

量的著作,他是柏拉圖的學生,亞歷山大的老師,被譽為古希臘“百科全書式”的學者。

(4)依據(jù)所學可知,12世紀晚期,源氏武士集團擊敗平氏武士集團,源氏首領源賴朝獲得“征夷大

將軍”稱號,設幕府于鐮倉。鐮倉幕府擁有獨立于朝廷的政治、軍事權力,日本由此進入了長達近700

年的幕府統(tǒng)治時期。

18.(2019?全國初三單元測試)列舉題。

(1)列舉中世紀西歐城市獲得自治的主要方式。

(2)列舉中世紀西歐大學自治地位的主要表現(xiàn)。

(3)列舉《羅馬民法大全》的作用。

【答案】(1)金錢贖買,武力斗爭。

(2)免賦稅特權、司法特權、教育自主權。

(3)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隸的地位,不再像以前那樣把奴隸看作“會說話的工具”;對財產、買賣、

債務、契約關系等做出了明確規(guī)定,奠定了歐洲民法的基礎。

【解析】

(1)依據(jù)題干和結合所學知識,一些城市通過金錢贖買,向國王、大封建主換取城市特許狀獲得了

自治權。有的城市是通過武力與封建主斗爭才取得了自治地位。從而得出正確的答案。

(2)依據(jù)題干和結合所學知識,13世紀,巴黎教師行會得到羅馬教皇和國王的支持,自治權利得到

保證。大學的自治地位主要體現(xiàn)在免賦稅特權、司法特權、教育自主權。國王希望大學成為本國的教

育和文化中心,一般都尊重大學自治。從而得出正確的答案為免賦稅特權、司法特權、教育自主權。

(3)依據(jù)題干和結合所學知識,《羅馬民法大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隸的地位,不再像以前那

樣把奴隸看作“會說話的工具”;對財產、買賣、債務、契約關系等做出了明確規(guī)定,奠定了歐洲民法

的基礎。

19.亞洲文明源遠流長,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1)___________是一種等級森嚴的不平等制度,在印度其后的歷史中受到諸多批評與反對。

(2)興起于和長江流域的中國文明在隨后的歷史中一直在持續(xù)不斷地發(fā)展。

(3)7世紀日本通過,成為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

(4)通過傳播,穆罕默德以宗教信仰為紐帶,基本完成了阿拉伯半島的統(tǒng)一。

【答案】(1)種姓制度

(2)黃河流域

(3)大化改新

(4)伊斯蘭教

【解析】

(1)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種姓制度是一種等級森嚴的不平等制度,在印度其后的歷史中受到諸多批

評與反對。因此填寫種姓制度。

(2)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興起于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的中國文明在隨后的歷史中一直在持續(xù)不斷地

發(fā)展。因此填寫黃河流域。

(3)結合所學知識可知,7世紀日本效仿中國隋唐制度,進行大化改新,使日本成為一個中央集權

制的封建國家。因此填寫大化改新。

(4)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通過傳播伊斯蘭教,穆罕默德以宗教信仰為紐帶,基本完成了阿拉伯半島

的統(tǒng)一。因此填寫伊斯蘭教。

20.阿拉伯人創(chuàng)立了伊斯蘭教,建立了阿拉伯帝國,創(chuàng)造了阿拉伯文化。

(1)622年,穆罕默德在_______建立了一個以共同信仰為基礎的宗教社團。

(2)至_______世紀中期,阿拉伯帝國的版圖橫跨亞、歐、非三大洲。

(3)中國的造紙術、指南針、火藥等重大發(fā)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傳入歐洲的。

【答案】(1)麥地那

(2)8

(3)阿拉伯人

【解析】

(1)結合所學知識可知,622年穆罕默德率領一些信徒遷居麥地那,建立了一個以共同信仰為基礎

的宗教社團,即穆斯林公社。因此填寫麥地那。

(2)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至8世紀中期,阿拉伯帝國形成。它的版圖橫跨亞、歐、非三大洲I,是當

時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國。因此填寫8。

(3)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阿拉伯人擔當了溝通東西方文化的角色,為世界文化的發(fā)展作出了卓越貢

獻。中國的造紙術、指南針、火藥等重大發(fā)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傳入歐洲的。因

此填寫阿拉伯人。

21.根據(jù)相關內容寫出對應的人物。

(1)統(tǒng)一了兩河流域中下游地區(qū),制定了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較為完整的成文

法典。

(2)進行東征,滅亡波斯,建立了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開啟了歷史上

的希臘化時代。

(3)創(chuàng)立伊斯蘭教,建立穆斯林公社,阿拉伯國家的雛形由此誕生。

【答案】(1)漢謨拉比

(2)亞歷山大

(3)穆罕默德

【解析】

(1)據(jù)所學可知,古巴比倫王國原始幼發(fā)拉底河中游的一個小國。公元前18世紀,第六代國王漢謨

拉比在位時,對外采取各個擊破的策略,完成了整個兩河流域中下游地區(qū)的統(tǒng)一事業(yè),建立了統(tǒng)一、

強大的奴隸制國家。還制定了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較為完整的成文法典一《漢謨拉比法典》。故

應填寫漢謨拉比。

(2)據(jù)所學可知,公元前334年,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開始東征,經過10年征戰(zhàn),亞歷山大建立了

一個空前龐大的帝國,地跨歐、亞、非三洲,開啟了歷史上的希臘化時代。故應填寫亞歷山大。

(3)據(jù)所學可知,公元7世紀,穆罕默德創(chuàng)立伊斯蘭教,并于622年在麥地那建立了一個以共同信

仰為基礎的宗教社團,即穆斯林公社,公社內外事務都要聽從穆罕默德的決定。阿拉伯國家的雛形由

此誕生。故應填寫穆罕默德。

二、判斷題

22.(2020年新疆)依據(jù)材料,做出判斷。

漢武帝接連派出好幾支遠征大軍去討伐匈奴。最后迫使匈奴各部落或者歸順,或者逃往沙漠地區(qū)。

這時,貿易緊跟在勝利的中國旗幟之后。中國絲織品是各地最為需要的,至少占中國出口商品的90%。

作為回報,中國也得到了各種物產,如;來自中亞的毛織品和牲畜,來自羅馬諸行省的玻璃、珊瑚、

珍珠、亞麻布和黃金,其中黃金占首位。這些貨物由商隊沿著著名的“絲綢之路”來回運送?!敖z綢之

路”的主線自中國西北部的長安(西安)開始,向西經河西走廊至塔里木盆地,分為兩道,一條道沿

盆地的北部邊緣,一條道沿盆地的南部邊緣,繞過盆地。然后西逾帕米爾高原,穿過撒馬爾罕,再繞

過里海南端,由此繼續(xù)西進,至地中海東部沿岸地區(qū)的羅馬邊境。

——摘編自(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

以下表述從材料中得出的,請在對應題號后填“正確”;違背材料表述的,請在對應題號后填“錯誤”;

材料中沒有涉及的,請在對應題號后填“未涉及”。

(1)張騫出使西域,使?jié)h朝了解到西域的具體情況。()

(2)漢武帝大敗匈奴后,絲綢之路得以暢通。()

(3)絲綢之路促進了中國同其他國家和地區(qū)的貿易交流。()

(4)絲綢之路到塔里木盆地后分為三道,最終到羅馬邊境。()

(5)羅馬帝國強盛時期的版圖橫跨歐、亞、非三洲I,地中海成為其“內湖”。()

【答案】(1)未涉及。

(2)正確。

(3)正確。

(4)錯誤。

(5)未涉及

【解析】

【詳解】(1)材料沒有涉及張騫出西域的內容,故本題應填未涉及。

(2)根據(jù)材料“漢武帝接連派出好幾支遠征大軍去討伐匈奴。最后迫使匈奴各部落或者歸順,或者逃

往沙漠地區(qū)。這時,貿易緊跟在勝利的中國旗幟之后……”,故漢“武帝大敗匈奴后,絲綢之路得以暢

通”在材料中能夠得出。故本題應填正確。

(3)根據(jù)材料“中國絲織品是各地最為需要的,至少占中國出口商品的90%。作為回報,中國也得到

了各種物產,”可得出“絲綢之路促進了中國同其他國家和地區(qū)的貿易交流”在材料中能夠得出。故本

題應填正確。

(4)根據(jù)材料“,絲綢之路,的主線……至塔里木盆地,分為兩道,一條道沿盆地的北部邊緣,一條道

沿盆地的南部邊緣,繞過盆地?!恋刂泻|部沿岸地區(qū)的羅馬邊境?!笨芍敖z綢之路到塔里木盆

地后分為三道,最終到羅馬邊境”違背材料描述的。故本題應填錯誤。

(5)材料沒有涉及“羅馬帝國強盛時期的版圖橫跨歐、亞、非三洲,地中海成為其‘內湖’”,故本題填

未涉及。

23.(2020年吉林長春)觀察圖片,結合所學知識判斷下列表述是否正確,正確的涂“V”,錯誤的涂

“X”。

圖三

(1)圖一中的器物體現(xiàn)了商鞅在經濟上的改革措施。

(2)圖二中由氏族統(tǒng)治者進行的遷都促進了民族交融。

(3)圖三中日本的社會變化源于明治維新的開展。

(4)圖二、圖三所反映的改革都有對先進文化的借鑒。

(5)與上述圖片相關的改革都順應了歷史潮流,推動了歷史的進步。

【答案】(1)V

(2)V

(3)X

(4)V

(5)V

【解析】

考查點:商鞅變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大化改新。

解題思路:(1)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秦國各地度量衡不統(tǒng)一,為了保證國家的賦稅收入,商鞅制造

了標準的度量衡器。所以商鞅銅方量能體現(xiàn)商鞅在經濟上的改革措施。本題涂V。

(2)根據(jù)圖二中的都城由平成遷到洛陽可知,指的是北魏孝文帝遷都。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北魏孝

文帝遷都洛陽促進了民族的融合和發(fā)展。本題涂V。

(3)根據(jù)圖三中的信息“大和變?yōu)槿毡緡薄芭`制過渡到封建制”可知,這些變化體現(xiàn)的是日本大化

改新前后的變化。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大化改新使日本由奴隸社會過渡到封建社會,明治維新使日本

由封建社會過渡到了資本主義社會。所以本題涂X。

(4)依據(jù)所學知識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吸收了漢族的文化,日本大化改新借鑒了中國唐朝的文化

制度。所以本題涂V。

(5)依據(jù)所學知識可知,商鞅變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和日本明治維新都順應了歷史潮流,推動了歷

史的進步。本題涂V。

24.閱讀材料,判斷以下問題。

圖一圖二圖三圖四

(1)圖一是羅馬共和國的疆域范圍,它于公元5世紀左右頒布了《十二銅表法》

(2)圖二是世界上迄今為止第一部成文法典。

(3)圖三是研究古羅馬文化的建筑代表

(4)文字是人類文明發(fā)展的重要載體,圖四它與書寫太陽歷是同一種文字。

(5)以上文明是歐洲文明或者非洲文明

【答案】(1)錯誤,把公元5世紀改為公元前450年左右。

(2)錯誤,把第一部成文法典改為第一部比較完整的成文法典。

(3)錯誤,把古羅馬改為古希臘。

(4)正確。

(5)錯誤,把非洲改為亞非。

【解析】

(1)依據(jù)所學可知,圖一是羅馬共和國的疆域范圍,公元前450年左右,羅馬頒布了成文法,因

這部法刻在十二塊青銅板上,所以被稱為《十二銅表法》,是羅馬法制建設的第一步,是后世羅

馬法典乃至歐洲法學的淵源。故本題表述錯誤,把公元5世紀改為公元前450年左右。

(2)依據(jù)所學可知,圖二是《漢謨拉比法典》石柱。公元前18世紀,古巴比倫國王漢謨拉比統(tǒng)

一了兩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權的奴隸制國家。為了維護奴隸主的利益,漢謨拉比制定了一部法

典,史稱《漢謨拉比法典》,它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比較完整的成文法典。故本題表述錯誤,

把第一部成文法典改為第一部比較完整的成文法典。

(3)依據(jù)所學可知,圖三是希臘的帕特農神廟。希臘建筑藝術主要體現(xiàn)在神廟。神廟四周以廊

柱環(huán)繞,柱身有粗有細,雅典帕特農神廟是典型代表。故本題表述錯誤,把古羅馬改為古希臘。

(4)依據(jù)所學可知,文字是人類文明發(fā)展的重要載體,圖四是古埃及的象形文字,而太陽歷是

古埃及天文學的突出成就之一,所以圖四它與書寫太陽歷是同一種文字。故本題表述正確。

(5)依據(jù)所學可知,圖一和圖三屬于歐洲文明,圖二和圖四屬于亞非文明。故本題表述錯誤,

把非洲改為亞非。

25.在世界古代歷史上,建立了許多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根據(jù)所給帝國的疆域圖并結合所

學知識,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正確的劃“正確“,否則劃“錯誤”。

用?帝國11域ft!:密國■域國三帝飯修域

(1)圖一帝國的版圖是通過統(tǒng)治者的不斷東征獲取的。

(2)圖一帝國繁盛之時,地中海成為它的內湖。

(3)圖二帝國的最高權力機關是公民大會。

(4)斯巴達克起義最終使圖二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分。

(5)9世紀時一種新的農業(yè)經濟組織形式——封建莊園。

(6)圖三帝國的統(tǒng)治者非常重視知識的學習和人才的培養(yǎng)。

(7)三大帝國向外擴張領土時,不僅給當?shù)厝藥碾y,同時也開啟了經濟文化的相互交融。

【答案】(1)正確。

(2)錯誤。

(3)錯誤。

(4)錯誤。

(5)正確。

(6)正確。

(7)正確。

【解析】

(1)依據(jù)地圖的地點和右上角的圖例,可知圖一帝國是亞歷山大帝國,結合課本所學,從公元前4

世紀亞歷山大開始東征,掃蕩了小亞細亞,攻入埃及,然后會師占領兩河流域,滅掉波斯帝國等,建

立起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故帝國的版圖是通過統(tǒng)治者亞歷山大大帝的不斷東征獲取是正確。

(2)依據(jù)課本所學可知,2世紀時,羅馬帝國繁盛一時,成為地跨歐亞非三洲,地中海成為它的內

湖。而圖一是亞歷山大帝國,故錯誤。

(3)依據(jù)圖二地中海成為帝國的內湖,可知圖二帝國是羅馬帝國。結合課本所學可知,屋大維統(tǒng)治

羅馬時期,羅馬共和國演變?yōu)榱_馬帝國,它的最高權力機關是元老院而不是公民大會,故錯誤。

(4)依據(jù)課本所學可知,395年1月17日,羅馬皇帝狄奧多西逝世。他在臨終前,將帝國分與兩個

兒子繼承,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分,公元前73年斯巴達克起義發(fā)生在羅馬共和國時期,故錯誤。

(5)依據(jù)課本所學可知,從9世紀開始,一種新的農業(yè)經濟組織形式逐漸流行開來,這就是莊園。

大約到11世紀,莊園遍布歐洲各地,故正確。

(6)依據(jù)圖三的版圖和圖例可知帝國是阿拉伯帝國,結合課本所學可知,阿拉伯帝國的統(tǒng)治者非常

重視知識的學習和人才的培養(yǎng),認為“人最美的裝飾是知識”。阿拉伯人創(chuàng)造了光輝燦爛的阿拉伯文化。

故正確。

(7)依據(jù)課本所學可知,亞歷山大帝國、羅馬帝國和阿拉伯帝國向外擴張領土時,一方面給當?shù)厝?/p>

帶去災難,同時也開啟了經濟文化的相互交融,故正確。

26.偉大人物推動者歷史的進步。

(1)雅典民主政治在伯里克利時期達到頂峰,除十將軍外所以官員通過選舉產生。

改正:

(2)古埃及的最高統(tǒng)治者被稱為法老,壟斷了全國的政治、經濟、軍事、司法和宗教大權。

改正:

(3)屋大維創(chuàng)立了“元首制”,標志著羅馬共和國的建立,后來獲得“奧古斯都”稱號。

改正:

(4)529年查士丁尼頒布《十二銅表法》,對當時歐洲其他地區(qū)及后世立法都有深遠影響。

改正:

【答案】(1)正確(2)正確(3)錯誤,羅馬共和國改為羅馬帝國(4)錯誤,《十二銅表

法》改為《查士丁尼法典》

【解析】

(1)根據(jù)所學知識,古代雅典盛行民主政治,公元前5世紀后期,在伯里克利執(zhí)政時期,古希臘雅

典城邦達到全盛,經濟繁榮,文化昌盛,奴隸主民主政治發(fā)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公民大會是最高權

力機構,公民一律平等,有權參與國家管理。除十將軍外,國家各級官職向所有公民開放,通過選舉

產生。本問正確。

(2)依據(jù)課本所學,約公元前3000年左右,初步統(tǒng)一的古代埃及奴隸制國家建立,古代埃及的最高

統(tǒng)治者稱法老。法老作為全國最高的統(tǒng)治者,集政治、經濟、軍事、司法和宗教等大權于一身。在宗

教上,法老被認為是“神之子”,具有無上的權威。本問正確。

(3)依據(jù)課本所學,羅馬內戰(zhàn)中,公元前29年屋大維成為最后的勝利者。他首創(chuàng)了“元首制”這一政

治形式,掌握了最高統(tǒng)治實權。公元前27年羅馬共和國演變?yōu)榱_馬帝國,屋大維采取許多措施解決

矛盾,鞏固自己的獨尊地位,羅馬帝國進入和平發(fā)展時代。羅馬元老院授予他的尊稱是“奧古斯都”。

本問錯誤,羅馬共和國改為羅馬帝國

(4)依據(jù)課本所學,529年查士丁尼繼任東羅馬帝國,他組建法典編纂委員會,編成《查士丁尼法

典》,與《法典匯纂》《法理概要》、《新法典》共同構成《羅馬民法大全》?!读_馬民法大全》是

羅馬法的集大成者,該法對當時歐洲其他地區(qū)以及后世的立法都有深遠的影響;公元前450~449

年羅馬頒布了《十二銅表法》,是羅馬法發(fā)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牌,為后世羅馬法典乃至歐洲法

學的淵源。本問錯誤,《十二銅表法》改為《查士丁尼法典》

27.閱讀下表內容判斷:

名稱歷史狀況

古希臘前2000年左右,在歐洲最早出現(xiàn)奴隸制文明--愛琴文明,希臘歷史從此開

始。前5世紀,希臘進入經濟、政治、文化全面繁榮時期,奴隸制充分發(fā)

展,奴隸勞動帶來了奴隸制經濟的繁榮。絕大多數(shù)城邦實現(xiàn)了共和,一些城

邦建立了公民享有充分權利的民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以公民在法律面前人

人平等的原則,開啟了西方民主制度的先河。

古羅馬前510年,羅馬共和國建立。前2世紀末,通過不斷征服擴張取得了地中海的

霸權,成為強大的奴隸制國家。共和國時期,繼承希騰文化傳統(tǒng),盛行奴隸

制,是歐洲奴隸制文明的輝煌時代。

以下表述是從上表信息中得出的,請在橫線內劃“A”;違背了上表信息所表達的意思的,請在橫

線內劃“B”;是上表信息沒有涉及的,請在橫線內戈FC”。

(1)古希臘是歐洲最早的奴隸制國家,是歐洲文明的發(fā)源地。()

(2)古希臘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根”。()

(3)古羅馬傳承古希臘文化傳統(tǒng),使歐洲奴隸制文明更加輝煌。()

(4)羅馬共和國通過布匿戰(zhàn)爭的勝利,成為強大的奴隸制國家。()

(5)羅馬公民沒有雅典公民享有的政治權利多。()

【答案】(1)B(2)A(3)A(4)C(5)C

【解析】

(1)依據(jù)圖片公元前2000年左右,在歐洲最早出現(xiàn)的奴隸制文明一愛琴文明,希臘歷史從此開始。

由此可知愛琴文明是歐洲文明的發(fā)源地;古代希臘是歐洲最早的奴隸制城邦。本問表述錯誤,戈UB。

(2)依據(jù)圖片公元前2000年左右,在歐洲最早出現(xiàn)的奴隸制文明一愛琴文明,希臘歷史從此開始。

由此可知古希臘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根本問表述正確,劃A。

(3)依據(jù)圖片公元前510年羅馬共和國建立。前2世紀摸,通過不斷征服征服擴張取得了地中海的

霸權,成為強大的奴隸制國家。共和國時期,繼承希臘文化傳統(tǒng),盛行奴隸制,是歐洲奴隸制文明的

輝煌時代。本問表述正確,戈UA。

(4)依據(jù)課本所學,公元前509年,羅馬建立共和國,逐步征服意大利半島,公元前3世紀至前2

世紀,為爭奪地中海霸權,羅馬同地中海西部強國迦太基進行了三次戰(zhàn)爭,史稱布匿戰(zhàn)爭,最終取得

勝利。經過長期征伐,公元前2世紀,羅馬成為地中海霸主,繁榮強盛。材料中沒有體現(xiàn),本問劃C。

(5)依據(jù)表格信息,雅典民主政治以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開啟了西方民主制度的先后,

但是表格中沒有涉及到古羅馬的民主政治。所有無法比較羅馬公民和雅典公民的政治權利,本問劃Co

28.(2019?東北師大附中初三月考)讀圖,判斷正誤。

I■■"鎮(zhèn)城一地

(1)上圖反映的西歐封建莊園是西歐中世紀普遍流行的一種農業(yè)經濟組織形式。()

(2)圖中“直領地”面積約占可耕地面積的1/3乃至1/2。()

(3)佃戶取得“份地”的條件是為領主服兵役。()

(4)西歐莊園中的佃戶向國王繳納租稅。()

(5)圖中的“林地”為共用地,全體佃戶共同使用。()

(6)西歐莊園具有司法權,設有莊園法庭。()

【答案】(1)正確(2)正確(3)錯誤(4)錯誤(5)正確(6)正確

【解析】

(1)依據(jù)圖片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從9世紀開始,一種新的農業(yè)經濟組織形式逐漸流行開來,

這就是莊園。大約到11世紀,莊園遍布歐洲各地。所以,這句話表述正確。故答案為:正確。

(2)依據(jù)圖片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從9世紀開始,西歐中世紀鄉(xiāng)村的典型組織形式是莊園,

后來遍布歐洲各地。莊園的居民均為領主的佃戶,包括自由的農民和缺少自由的農奴?!爸鳖I地”面積

約占莊園可耕地的1/3到1/2,收入全部歸領主所有。所以,這句話表述正確。故答案為:正確。

(3)依據(jù)所學知識可知,中世紀時期,佃戶取得份地的條件是義務耕種領主的“直領地”,一般每周

要在直領地上勞動3天,剩下的時間才屬于自己。所以,這句話表述錯誤。故答案為:錯誤。

(4)依據(jù)所學知識可知,中世紀時期,西歐莊園的領主向佃戶征收其他捐稅。所以,“西歐莊園中的

佃戶向國王繳納租稅”表述錯誤。故答案為:錯誤。

(5)依據(jù)所學知識可知,中世紀時期,西歐莊園的周圍大多是林地,荒地等,被稱為“公用地”,全

體佃戶都可以放牧,按照規(guī)定共同使用。所以,這句話表述正確。故答案為:正確。

(6)依據(jù)所學知識可知,西歐莊園具有司法權,設有莊園法庭;主持法庭的是領主或他的管家。佃

戶在勞役中怠工、不能完成勞役或未按規(guī)定繳納足額的租稅,這些侵犯領主利益的行為,都會受到起

訴與處罰。所以,這句話表述正確。故答案為:正確。

29.(2019?全國初三單元測試)材料判斷題。

材料一11世紀前后開始出現(xiàn)作為手工業(yè)和商業(yè)中心的城市。西歐城市是在教會或封建主的領

地上產生的。十一二世紀,法國的一些城市的市民展開了與封建主的斗爭。有的城市向封建主爭取自

主權,方式有金錢贖買、武力斗爭。其中的典型例子是瑯城市民爭取自主權的斗爭。

材料二在西歐城市興起和工商業(yè)迅速發(fā)展的過程中,不僅形成了市民階級,而且它還進一步

分化出手工業(yè)者和商人、銀行家等。富裕的商人和銀行家發(fā)展成早期資產階級,他們的出現(xiàn)為資本主

義的興起準備了條件。

以下結論均是正確的,如果結論出自上述材料,請在括號中畫“正確”,不是則畫“錯誤”。

(1)西歐城市重新興起是在11世紀前后。

(2)法國瑯城起義是城市居民爭取城市自治與封建主斗爭的典型。

(3)在西歐城市的發(fā)展過程中形成的新的社會階級是市民階級。

(4)城市里的市民階級不斷發(fā)展壯大,成為近代資產階級的前身。

【答案】(1)正確

(2)正確

(3)正確

(4)錯誤

【解析】

(1)依據(jù)題干“11世紀前后開始出現(xiàn)作為手工業(yè)和商業(yè)中心的城市。西歐城市是在教會或封建主的

領地上產生的?!惫时绢}說法正確。

(2)依據(jù)題干“十一二世紀,法國的一些城市的市民展開了與封建主的斗爭。其中的典型例子是瑯城

市民爭取自主權的斗爭?!惫时绢}說法正確。

(3)依據(jù)題干“在西歐城市興起和工商業(yè)迅速發(fā)展的過程中,形成了市民階級。”故本題說法正確。

(4)依據(jù)題干“市民階級,而且它還進一步分化出手工業(yè)者和商人、銀行家等。富裕的商人和銀行家

發(fā)展成早期資產階級,他們的出現(xiàn)為資本主義的興起準備了條件。”而不是城市里的全部的市民階級,

故本題說法錯誤。

30.(2019?全國初三期中)判斷題。

(1)古代印度國王是屬于第一等級。

(2)希臘早期文明愛琴文明,包括克里特文明和邁錫尼文明。

(3)公元前27年以后,羅馬共和國在屋大維統(tǒng)治下,多次發(fā)動侵略戰(zhàn)爭,疆域不斷擴大,到2世紀,

達到最大規(guī)模。

(4)中世紀的大學擁有司法特權,可以免受地方世俗法官的審判。

(5)7世紀中期,改革派發(fā)動政變成功,新上臺執(zhí)政的源賴朝頒布改新詔書,大化改新開始了。

【答案】(1)錯誤

(2)正確

(3)錯誤

(4)正確

(5)錯誤

【解析】

(1)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古代印度種姓制度把古代印度居民從高到低分成四個等級:婆羅門、剎帝

利、吠舍、首陀羅。第一等級婆羅門掌管宗教祭祀,享有崇高地位;第二等級剎帝利充當武士,掌管

軍、政大權;第三等級吠舍是一般平民,以農、牧、工、商為職業(yè),多數(shù)人無政治權利;第四等級首

陀羅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和淪落的雅利安人,主要從事低賤的職業(yè)。種姓之間界限森嚴。所以國王屬

于第二等級,描述錯誤。

(2)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公元前2000年左右,希臘早期文明-愛琴文明發(fā)祥于克里特島;后來文明

中心又轉移到希臘半島,出現(xiàn)了邁錫尼文明。故本題說法正確。

(3)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公元前27年以后,羅馬帝國在屋大維統(tǒng)治下,發(fā)動多次侵略戰(zhàn)爭,疆域不

斷擴大,到2世紀達到最大規(guī)模,成為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廣袤的地中海成為它的內湖,不是羅

馬共和國。故本題說法錯誤。

(4)據(jù)所學可知,西歐古老大學擁有許多特權,歐洲大學的自治地位主要體現(xiàn)在免賦稅特權、司法

特權、教育自主權,他們具有司法特權,大學師生免受地方世俗法官審判,而須按教會法規(guī)定由當?shù)?/p>

主教審理,或由大學法庭獨立審理。故本題說法正確。

(5)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7世紀中期,新上臺執(zhí)政的孝德天皇頒布改新詔書,大化改新開始。故本

題說法錯誤。

三、辨析改錯題

31.兩河流域是人類最早的文明發(fā)源地之一。辨別下列史實的正誤,正確的在括號內打“正確”;錯誤

的打“錯誤”,并加以改正。

(1)“兩河”是指西亞的幼發(fā)拉底河與底格里斯河。兩河流域,又稱“美索不達米亞”,意即“兩河之間

的地方”。

改正:O

(2)空中花園是古巴比倫時期建造的,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跡之一。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3)古巴比倫王國奴隸制相當發(fā)達,罪徒是奴隸的主要來源。

改正:。

【答案】(1)正確

(2)錯誤“古巴比倫”改為“新巴比倫”

(3)錯誤“罪徒”改為“戰(zhàn)俘”

【解析】

(1)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兩河”是指西亞的幼發(fā)拉底河與底格里斯河。兩河流域又稱“美索不達米亞”,

意即“兩河之間的地方”,大體上是以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為中心的狹長地帶。故本題說法正確。

(2)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古巴比倫王國滅亡后,古代兩河流域還經歷了亞述帝國和新巴比倫王國時

期。據(jù)說,新巴比倫的一個國王為滿足王后的思鄉(xiāng)之情,在宮中修建了一座空中花園。故本題錯誤是

“古巴比倫”,改為“新巴比倫

(3)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古巴比倫王國奴隸制相當發(fā)達,戰(zhàn)俘是奴隸的主要來源。故本題錯誤是“罪

徒”,改為“戰(zhàn)俘”。

32.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辨別下列史實的正誤,正確的在括號內打“正確”;錯誤的打“錯誤”,

并加以改正。

(1)公元6世紀,在印度半島出現(xiàn)佛教,其創(chuàng)始人被尊稱為“釋迦牟尼”。

改正:O

(2)佛教教義適應了當時反對剎帝利特權的要求,因此得到快速發(fā)展。

改正:O

(3)佛教的傳播為中國文化注入了新的因素,對后世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改正:O

【答案】(1)錯誤“公元6世紀”改為“公元前6世紀”

(2)錯誤“剎帝利”改為“婆羅門”

(3)正確

【解析】

(1)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佛教創(chuàng)立于公元前6世紀,創(chuàng)始人喬達摩?悉達多,后來被稱為“釋迦牟尼”,

是印度北部迦毗羅衛(wèi)城釋迦族的王子。故本題說法錯誤之處是“公元6世紀”,改為“公元前6世紀”。

(2)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早期佛教反對種姓制度,反對第一等級婆羅門的特權,因而也得到國王和

一些富人的支持。故本題說法錯誤,將“剎帝利”改為“婆羅門”。

(3)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佛教誕生后,在西漢末年傳入中國,為中國文化注入了新的因素,對后世

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故本題說法正確。

33.蔚藍的愛琴海,孕育了輝煌燦爛的古代希臘文明。辨別下列史實的正誤,正確的在括號內打“正

確”;錯誤的打“錯誤”,并加以改正。

(1)古代希臘海岸線曲折,港灣眾多,島嶼密布,適宜航海業(yè)和海外貿易的發(fā)展。

改正:。

(2)斯巴達的民主政治是古代社會的一個光輝典范,為后世留下了一筆寶貴的政治遺產。

改正:O

(3)亞歷山大建立了一個以羅馬城為中心,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的亞歷山大帝國。

改正:O

【答案】(1)正確

(2)錯誤“斯巴達”改為“雅典”

(3)錯誤“羅馬城”改為“巴比倫城”

【解析】

(1)依據(jù)課本所學,希臘半島山巒起伏,海岸線曲折,東鄰愛琴海,海上島嶼星羅棋布。海港眾多,

適宜航海業(yè)和海外貿易的發(fā)展。本問正確。

(2)依據(jù)課本所學,雅典城邦位于希臘中部。經過幾次改革后,雅典建立了民主政體,經濟發(fā)達,

國勢強盛。公元前5世紀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時期,雅典達到全盛,奴隸主民主政治發(fā)展高峰。是古

代社會的一個光輝典范,為后世留下了一筆寶貴的政治遺產。本問錯誤,“斯巴達”改為“雅典”。

(3)依據(jù)課本所學,公元前4世紀,希臘北部的馬其頓國強大起來。公元前4世紀后期它打敗希臘

聯(lián)軍,控制了希臘。不久,亞歷山大繼承王位,史稱亞歷山大大帝。他出兵東征,掃蕩了小亞細亞,

攻入埃及,然后回師占領兩河流域,滅掉波斯帝國,足跡遠達印度,建立以巴比倫城為中心,地跨歐

亞非三洲的亞歷山大帝國。本問錯誤,“羅馬城”改為“巴比倫城”

【點睛】

(1)問“古代希臘”是解題的關鍵,據(jù)所學確定古代希臘的地理特點和經濟的發(fā)展;(2)問“民主政

治是古代社會的一個光輝典范”是解題的關鍵,據(jù)所學雅典的奴隸主民主政治是古代社會的高峰;(3)

問“亞歷山大帝國”是解題的關鍵,據(jù)所學壓力山帝國的中心即都城:巴比倫。

34.關注古代文明,了解人類歷史的發(fā)展進程。辨別下列史實的正誤,在該題前的括號內正確的打“正

確”;錯誤的打“錯誤”,并加以改正。

(1)公元前3500年左右,古埃及初步實現(xiàn)了統(tǒng)一。

(2)印度種姓制度下,不同等級的人不得通婚。

(3)《荷馬史詩》是寶貴的文學遺產,也是了解早期羅馬社會的主要文獻。

(4)375年,大舉侵入羅馬帝國的是被稱為“蠻族”的雅利安人。

【答案】(1)【錯誤】改正:“公元前3500年”改為“公元前3100年”

(2)【正確】

(3)【錯誤】改正:“羅馬社會”改為“希臘社會”

(4)【錯誤】改正:“雅利安人”改為“日耳曼人”

【解析】

(1)約從公元前3500年開始,在尼羅河下游陸續(xù)出現(xiàn)了若干個小國家。公元前3100年左右,古埃

及初步實現(xiàn)了統(tǒng)一。故改正:“公元前3500年”改為“公元前3100年”

(2)根據(jù)所學可知雅利安人在征服印度的進程中逐漸形成了種姓制度,第一等級婆羅門,第二等級

剎帝利,第三等級吠舍,第四等級首陀羅,印度種姓制度下,不同等級的人不得通婚。故答案為正確。

(3)《荷馬史詩》相傳是由古希臘盲詩人荷馬創(chuàng)作的兩部長篇史詩一《伊利亞特》和《奧德賽》

的統(tǒng)稱,是了解早期希臘社會的主要文獻。故改正:“羅馬社會”改為“希臘社會”。

(4)375年,被稱為“蠻族”的日耳曼人開始大舉侵入羅馬帝國。4世紀末,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