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古代文論_第1頁
西方古代文論_第2頁
西方古代文論_第3頁
西方古代文論_第4頁
西方古代文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西方文論序言

所謂西方文論,指的是流行于以歐洲為主的西方世界的文學理論,它是對文學創(chuàng)作和欣賞、實踐的總結,也是對文學本身及其要素、功能、結構等方面進行思考的結晶。西方文論作為一個完整的理論體系,在亞里士多德《詩學》于公元前4世紀成書并得以廣泛流傳以后就成為了一門獨立的學問。也正因為如此,文學理論(文論)在西方一直被稱為“詩學”。一、西方文論的源頭

西方文論的直接源頭是古希臘文論,尤其是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的文論。古希臘形成了以天人相分追求知識的科學型文化和向外求真的科學型美學;整個古希臘在文學本質上就是以模仿說為基調。

西方文論發(fā)源于古代希臘文論,因而,古希臘的古典主義文論就成了西方文論的重要根基和范式。古羅馬的古典主義是對古希臘古典主義的定型化,因而,一般都把二者稱為古代古典主義。

19世紀以前,西方文論以古典主義為主導傾向。其表現(xiàn)是:一方面,后世的古典主義是在新的時代的變種;另一方面,古希臘的理論在新的時期變換了一下說法。

西方文論的源頭除古希臘外,還應了解的是1、中世紀文論:它受基督教神學的控制和影響,形成了神秘主義文論,追求形而上的思辨,探討終極關懷問題,把真善美結合起來。2、康德,他在西方哲學、美學、文論上是承上啟下的重要人物,西方現(xiàn)代文藝思潮的許多理論主張都打上了康德的印記。二、西方文論的分界1、古典和現(xiàn)代的分界西方文論的發(fā)展,以19世紀為大的分界,19世紀以前為古典主義,19世紀中葉以后為現(xiàn)代主義

古典主義形成了浪漫主義和現(xiàn)實主義兩大潮流。在文藝的本質上主張模仿說(后演變?yōu)殓R子說、再現(xiàn)說);在文藝創(chuàng)作上主張反映自然(現(xiàn)實)和有節(jié)制的表現(xiàn)情感和想象;在文藝作用上,強調凈化、娛樂、教化功能。2、現(xiàn)代和后現(xiàn)代的分界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整個歐洲、美國等西方世界的社會、文化、文學進入到了“后現(xiàn)代”時期。(文學上的后現(xiàn)代主義)“后現(xiàn)代”時期------“后現(xiàn)代”社會-----“后工業(yè)化”社會《第三次浪潮》作者[美國]托夫勒1983農業(yè)革命------工業(yè)革命------信息革命工業(yè)革命:又稱產業(yè)革命。即資本主義生產完成從工場手工業(yè)向機器大工業(yè)的過度。以瓦特的蒸汽機為代表。一般認為:蒸汽機、焦碳、鐵和鋼是促成工業(yè)革命的技術發(fā)展的四項主要因素。

如果說,壟斷資本主義產生了現(xiàn)代主義文學和現(xiàn)代主義文論,后工業(yè)化資本主義則產生了后現(xiàn)代主義文學和后現(xiàn)代主義文論.以后結構主義(解構主義)文論、解釋學文論、接受美學文論、后精神分析學文論、新歷史主義文論、女權主義文論、后殖民主義文論、西方馬克思主義文論等為代表。后現(xiàn)代主義文論的特征:

打破了古典主義、現(xiàn)代主義文論的中心化、人本化、固定化、價值(意義)的一元化等傾向。追求文論的邊緣化、非人化、動態(tài)化、價值(意義)的多元化,消解了一切傳統(tǒng)的固定模式,將文學及其意義作了無限開放。三、西方文論中的研究重心的轉向1、理性與非理性的轉化理性成為人的本質規(guī)范;成為人們獲得認識認識或知識的內在能力,理性成了最高的“主宰”。理性邏格斯:邏格斯是希臘哲學、神學用語。本義是指隱藏于宇宙之中、支配宇宙,并使宇宙具有形式和意義的絕對神圣之理。是超越存在萬物之上的“道”。“理性邏格斯”就是“理性的歷史”或“理性中心”“一切都必須在理性的法庭面前為自己的存在作辯護或者放棄存在的權利”恩格斯《反杜林論》

十九世紀中葉以后,理性主義思潮逐步由盛極而衰變。在西方哲學、美學、文論上的第一個非理性主義流派就是叔本華的生存意志論和尼采的權利意志論??偡Q唯意志主義。2、科學主義與人本主義

科學主義是以自然科學的眼光、原則和方法來研究世界的哲學理論,它把一切人類精神文化現(xiàn)象的認識根源都歸結為數(shù)理科學。強調研究的精確性、科學性。人本主義就是以人為本的哲學理論。通過對人本身的研究來探尋世界的本質及其他哲學問題。3、西方文論與西方哲學的“語言論轉向”

一般來說,西方哲學從研究重心來看,從古希臘直至現(xiàn)在經(jīng)歷了兩次大的“轉向”:一次是從古代的自然本體論轉向近代的“認識論”一次是從近代的認識論轉向現(xiàn)代的人類本體論。而在后一次大轉向中又產生了兩種傾向:一種是轉向人類存在本身,可以稱之為“人類學轉向”;另一種則是轉向人類所使用的語言,可以稱之為“語言論轉向”。西方哲學早期關注的本體論問題畢達哥拉斯的“數(shù)”德謨克里特的“原子”恩培多克勒的“四根”(水、火、土、氣)柏拉圖的“理式”亞里士多德的“四因”(質料、形式、目的、創(chuàng)造)基督教神學哲學是對上帝及其創(chuàng)世作本體論的證明

教父哲學:基督教哲學的第一個歷史形態(tài);

經(jīng)院哲學:基督教哲學的第二個歷史形態(tài)。

法國笛卡兒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命題,認為一切都是可疑的,然而我在懷疑(即思考)這一活動是確鑿無疑的.這樣就把人們的哲學研究重心由存在的自然本體論研究轉向了對人本身的認識(思)活動及其認識能力的研究.也就是說人們要想弄清自然存在根據(jù)的本體論問題,首先必須弄清人們的認識能力的限度。換句話說,認識論問題成了解決本體論問題的基礎。(這是第一次大的轉向)認識論哲學的兩大流派英國經(jīng)驗派:----最初領袖培根。側重探討“我們是怎樣知道的”。強調經(jīng)驗和感覺。大陸理性派:----最初領袖笛卡兒。側重于“我們知道的是什么”。強調理性。兩派各有成果,但偏頗與對立也十分明顯。在調和兩大派的基礎上,產生了以康德奠基、黑格爾集大成的德國古典哲學。邏輯分析哲學的代表:

羅素(英國學者)

維特根斯坦(原籍奧地利猶太人、羅素的學生)

在由認識論向人類本體論轉化過程中。邏輯分析哲學學者認為:以往哲學的失誤在于語言運用的失敗,提出要清理哲學語言,以弄清哲學的真?zhèn)螁栴}。與此同時,語言學、語義學、語文學也在發(fā)展早期的現(xiàn)象學、存在主義大師發(fā)現(xiàn),語言是人類存在的家園(確定人是語言的動物、人是符號的動物),初步實現(xiàn)西方哲學的“語言論轉向”“語言論轉向”在哲學上帶來的變化

首先:在本質與現(xiàn)象的關系上,“認識論”哲學認為本質先于現(xiàn)象而存在,現(xiàn)象只是本質的顯現(xiàn);而“語言論”哲學則傾向于否定本質的先在地位,甚至拒斥本質問題,認為本質問題是個偽問題,是傳統(tǒng)的形而上學誤用語言的結果。重要的不在說什么(本質),而在于“說”本身(現(xiàn)象)。這樣,語言就成了關注的重心。

其次:“認識論”哲學注重被說的本質性內容,而“語言論”哲學則普遍關心那使內容被說的形式,所以,前者假定內容先于形式,后者卻相信形式比內容更為根本。符號學、結構主義都是如此。

最后:“認識論”哲學出于對本質、內容的確信,因而把自身視為具有人生引導作用的關于世界觀的學問,而“語言論”哲學則執(zhí)著于現(xiàn)象、形式,把自身視為具體知識和學問??倸w一點:作為語言的哲學正在取代作為認識的哲學而成為哲學的主流。西方哲學的這種“語言論轉向”對西方文論有著極大的影響。

這里,語言再也不僅僅是文學作品的載體、附加物、由內容決定的形式因素,語言成了文學的存在根據(jù)、存在方式、文學性質之所在。語言學成了哲學關注的焦點。這種轉向使西方文論開辟出了新天地,使文學回歸自身、關于文學的內部規(guī)律的研究有了長足的發(fā)展。但單純重視語言和語言學,用它囊括、包辦一切也是值得商榷的。四、西方文論的發(fā)展階段

西方文論的歷史發(fā)展,大體可以分為古典時期、近代時期、現(xiàn)代時期三個階段1、古典時期古典時期的第一個階段,即整個西方文論的源頭,是古希臘文論。古典時期的第二個階段,是古羅馬的文論。古典時期的第三個階段,是中世紀基督教神學文論。

古典時期的第四個階段,是文藝復興時期。古典時期的第五個階段,是十七世紀的新古典主義文論2、近代時期西方近代時期從18世紀資產階級革命開始,到19世紀中后期資產階級革命完成,這一時期的文藝理論

近代時期的第一個階段,是啟蒙主義文論近代時期第二個階段,是德國古典美學、文論近代時期第三個階段,是浪漫主義文論近代時期第四個階段,是現(xiàn)實主義(批判現(xiàn)實主義)文論近代時期第五個階段,是實證主義和自然主義文論。3、現(xiàn)代時期

西方文論從19世紀末以來,伴隨著非理性文學和哲學以及科學主義而產生的文藝理論,可稱為西方現(xiàn)代文論。這個時期的文論發(fā)展,又可分為現(xiàn)代主義和后現(xiàn)代主義兩個階段?,F(xiàn)代主義前期有:唯美主義、直覺主義和象征主義唯美主義激烈的反對傳統(tǒng)的“藝術為社會服務”的理論。認為藝術沒有目的,與內容無關,藝術的價值在于完美的形式。

直覺主義理論家有叔本華、尼采、柏格森、克羅齊。認為世界的本體是非理性的,只能靠直覺去體會,強調直覺在藝術中的作用。象征主義的理論代表都是著名的象征主義詩人。主張憑天才的直覺尋找和創(chuàng)造對應物來暗示那無法用語言表達的神秘的心靈狀態(tài)?,F(xiàn)代主義后期有精神分析學文論、俄國形式主義文論、英美新批評和結構主義文論

精神分析學創(chuàng)始人弗洛伊德將精神分析學理論引入文學藝術領域,把文藝看成是性欲的升華,是改裝的白日夢。俄國形式主義認為:文學研究的對象是“文學性”,主要在形式,在于語言的“陌生化”英美新批評受俄國形式主義影響,強調文本的獨立自足性。出現(xiàn)于60年代的結構主義,以索緒爾的語言學為基礎,強調以語言結構模式揭示文學的普遍系統(tǒng)的內在結構。

從后結構主義(解構主義)開始,西方文論進入了后現(xiàn)代主義階段.解構主義就是對結構主義的顛覆.

代表之一:西方馬克思主義,特別是二十世紀六、七年代的西馬有明顯的后現(xiàn)代的傾向。代表之二:閱讀接受理論(或稱接受美學)。強調讀者在文學活動中的地位。除上述外,還有女權主義文論、新歷史主義文論、后殖民主義文論都各有話語系統(tǒng)和研究側重。參考書:《20世紀西方文論研究叢書》王岳川主編山東教育出版社《西方文論思潮》張玉能著武漢出版社《西方文學理論史》董學文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二十世紀西方文論述評》張隆溪著三聯(lián)書店《后現(xiàn)代主義與文化理論》杰姆遜講演北京大學出版社《語言烏托邦—20世紀西方語言論美學探究》王一川著云南人民出版社第一章古希臘的文藝理論第一節(jié)古希臘文論的歷史、文化語境西方古代文化發(fā)源于地中海沿岸。公元前8—6世紀,當時歐洲絕大部分地區(qū)還處于野蠻狀態(tài)的時候,地處巴爾干半島的南端,小亞細亞西岸和愛琴海之間的希臘,生產力得到很大的發(fā)展。公元前6世紀,已經(jīng)建立起很多個奴隸制城邦國家。

早期的奴隸主由原始氏族首領轉化而來,掌握著城邦國家的權利;隨著手工業(yè)和商業(yè)的發(fā)展,新的由自由民形成的工商業(yè)奴隸主也發(fā)展壯大。希臘奴隸主階層形成了兩大政治派別,并進行權利斗爭。公元5世紀,奴隸主民主派在雅典當權。隨著奴隸主民主政治的活躍,戲劇、繪畫、音樂、建筑、雕刻等藝術有了驚人的發(fā)展。三大悲劇家:埃斯庫羅斯、索??死账埂W里庇得斯;喜劇之父:阿里斯多芬第二節(jié)古希臘早期的文藝思想1、畢達哥拉斯“數(shù)的和諧”理論畢達哥拉斯(公元前580---前500年)是西方最早的哲學家之一?;居^點是認為宇宙萬物的本源”數(shù)”,“數(shù)”的原則是一切事物的原則。2、赫拉克利特的“對立和諧”的理論赫拉克利特(公元530---前470)是西方樸素唯物主義和辯證法哲學的奠基者。他把“火”看作宇宙萬物的本源。列寧稱他為“辯證法的奠基著之一”。他首次提出了“藝術模仿自然”。3、德謨克利特的“模仿說”德謨克利特(公元前460---前370)是西方古代原子論的創(chuàng)立者。哲學上認為,宇宙萬物是由不可分割的原子構成的4、蘇格拉底的模仿說與功用說蘇格拉底(公元前469---前399)是西方早期著名的唯心主義哲學家,是奴隸主貴族派的代言人。他認為,有用的就是美的。他判斷美的標準就是“功用”。第三節(jié)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一、柏拉圖的《文藝對話錄》

柏拉圖(公元前427---前347)20歲就學于蘇格拉底的門下。弟子眾多。他把對話作為一種獨特的形式運用于學術討論,是一個創(chuàng)舉。主要哲學、文藝觀點:1、理式模仿說①“理式”的含義柏拉圖的文藝理論是他的哲學體系的一個有機部分?!袄硎健闭撌撬恼軐W體系的理論基礎。

柏拉圖認為:理式不依存于物質,也不是人的意識,而是一種超時空、非物質、永恒不滅的“本體”。這種本體也是一種由低向高的體系。善藝術、道德的理式數(shù)學、幾何的理式具體事物的理式柏拉圖把創(chuàng)造一切的理式稱為“最高理式”。實際就是創(chuàng)世主,是神。有時他叫作“事物原型”“事物本質”“普遍規(guī)律”“原則大法”“絕對真理”和“絕對美”等等。②文藝是對理式模仿的模仿

柏拉圖認為,文藝是對自然的模仿,這個自然又是以“理式”為藍本的?!袄硎健笔堑谝恍缘?,“自然”是第二性的?!白匀弧敝皇恰袄硎健钡哪7潞陀白樱乃囀怯白拥挠白樱7抡叩哪7隆0乩瓐D心目中有三種世界:理式世界、現(xiàn)實世界、藝術世界。藝術依存于現(xiàn)實,現(xiàn)實依存于理式。理式是本然的,不生不滅,永恒不變的。③理式模仿說的局限與價值

柏拉圖的理式模仿說是唯心主義的;但它發(fā)展、豐富了古希臘早期的模仿說;它客觀上揭示了文藝來源于并反映現(xiàn)實這一事實;它否定文藝的真實性,但隱約現(xiàn)出了對文藝共性的要求。2、文藝的功用說

柏拉圖對文藝的看法是與他的理式論哲學和社會政治理想聯(lián)系在一起的。

《理想國》是柏拉圖治理國家的政治綱領。是按理式世界設計的人間理想的藍圖,有三個等級的公民組成。哲學王—理智的化身—立法—具有智慧武士(城邦保衛(wèi)者)—相當于意志--保護—勇敢百工(農工商)--相當于情欲—負責生產—節(jié)制情欲。柏拉圖將詩人驅除理想國并列出文藝的三大罪狀A、文藝與真理隔了三層,詩人沒有真的知識,不曾抓住真理;B、模仿的藝術以虛假的謊言褻瀆神明,貶低英雄;C、詩人為討好群眾,模仿人性中的“感傷癖””哀憐癖”。3、靈感說他認為:靈感的源泉是“神靈附體”;靈感的表現(xiàn)是“迷狂”;靈感的獲得過程是靈感對真、善、美的理式世界的回憶。3、靈感說①、靈感的基本含義在古希臘時期,靈感的基本含義是“神助”、“靈啟”、“陶醉”、“迷狂”等。原意是“神靈的附體”,“神靈感發(fā)”,柏拉圖是古希臘靈感說之集大成者,沿用“靈感”本義,將之運用于文藝創(chuàng)作和欣賞方面,認為藝術家能否創(chuàng)作出偉大的作品,關鍵是他是否能獲得靈感。②、柏拉圖對靈感的解釋(“神靈附體”、“迷狂”、“靈魂回憶”)他的靈感說包括三個方面:靈感的源泉,靈感的表現(xiàn)和獲得靈感的過程。第一,他認為靈感的源泉是“神靈附體”或“神靈憑服”。他把文藝的本質堪稱是神的詔語,“詩人只是神的代言人”,“誦詩人又是詩人的代言人”。第二,靈感的表現(xiàn)是迷狂。第三,靈感的獲得過程是靈魂對真善美理式世界的回憶。③、柏拉圖靈感理論的矛盾及其價值柏拉圖的靈感說既有唯心主義的神秘色彩,又包括對文藝活動的真知灼見。他把靈感的源泉歸于“神靈憑附”,把獲得靈感的過程看成是靈魂比較完善的人在塵世的美引發(fā)下對最高的理式世界的直接回憶。他認為有兩種藝術,一種是理式的摹仿的摹仿的文學藝術,一種是完善的靈魂對最高理式回憶所產生的文學藝術。后一種“代神說話”才涉及靈感。是理想國允許存在的。柏拉圖靈感說的價值:首先,確認靈感是文藝活動中存在的特有現(xiàn)象,優(yōu)美的文藝作品就是靈感的產物。其次,看出了文藝創(chuàng)作與技術制作的區(qū)別。再次,強調靈感是人的不朽靈魂“見到塵世的美”而回憶起“上界里真正的美”。他的文藝理論總的傾向是唯心主義和神秘主義的,但在闡述理式論摹仿說,文藝社會功用說以及靈感說的過程中,又揭示了文藝的一些本質特征和規(guī)律,包含一些有價值的理論萌芽。對中世紀神學文藝理論、浪漫主義理論和一些現(xiàn)代派理論影響很大。二、亞里士多德的《詩學》

亞里士多德(公元前383-公元前322)古代希臘著名哲學家,自然科學家,西方現(xiàn)實主義文論的奠基人。在哲學、論理學、邏輯學、歷史學,文藝學、以及生物學、物理學、心理;心理學等各方面均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詩學》是西方文論和美學研究的重要文獻。車爾尼雪夫斯基說它是“第一篇最重要的美學文獻。至前世紀末一切美學概念的根據(jù)。”1、關于文藝本質

亞里士多德繼承了模仿說,但有新的開掘,比以前的哲學家對文藝本質的認識更為深刻。①文藝是人的行動的模仿。他首先肯定了藝術模仿對象本身的真實存在。為以后現(xiàn)實主義的文論奠定了基礎。②詩比歷史更富有哲學意味。他認為歷史寫的是業(yè)已發(fā)生的個別的事,而詩所寫的是可能發(fā)生的,即合乎可然律或必然律③文藝求其似而比原物更美。文藝進行了理想化的創(chuàng)造。2、關于悲?、賮喞锸慷嗟陆o予悲劇的經(jīng)典性定義:

悲劇是對一個嚴肅的、完整的、有一定長度的行動的模仿;它的媒介是語言,具有各種悅耳之音,分別在劇的各部分使用;模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動作來表示,而不是采用敘述法;借引起憐憫與恐懼來使這種情感得到陶冶(凈化)。

這個定義,首先規(guī)定了悲劇的本質在于,對嚴肅、完整、有一定長度的行動的模仿,給古希臘至17、18世紀的新古典主義的悲劇理論和創(chuàng)作指定了高貴化的基調。其次,指明了作為一種模仿的悲劇藝術的模仿媒介和模仿方式--語言和表演方法。再一點,很重要的是,它指明了悲劇的審美效果--卡塔西斯(陶冶或凈化)。在我國,朱光潛先生譯”凈化”;羅念生先生譯為“陶冶”?!皟艋比∽诮绦g語(洗滌靈魂),也有醫(yī)學上“宣泄”之意;“陶冶”是讓觀眾在心理上和生理上保持一種平衡。②、悲劇情節(jié)和人物性格他提出悲劇有六個成分:情節(jié)、性格、思想、言詞、形象和歌曲。

六要素中,最重要的是情節(jié)。因為他認為,第一,情節(jié)重于性格,是由悲劇模仿的對象決定的,在他看來,悲劇摹仿的不是人,而是人的行動。第二,情節(jié)重于性格是由悲劇的目的決定的。第二重要的是性格,性格和思想是行動的起因,性格又是人物品質的決定因素。思想的重要性。他認為悲劇人物的性格特點是:1.性格必須善良;2.性格必須合適;3.性格必須與一般人相似;4.性格必須一致。③、悲劇的布局他認為情節(jié)安排是“悲劇藝術的第一事,而且是最重要的事?!比绾伟才徘楣?jié)?他提出“情節(jié)的整一性”原則:“悲劇是對于一個完整而具有一定長度的行動的摹仿。所謂‘完整’,指事之有頭、有身、有尾。其目的是要使悲劇達到“結構完美”。“悲劇力圖以太陽的一周為限。”④、悲劇沖突的本質——“過失說”⑤、悲劇的社會作用——“卡塔西斯說”悲劇通過人物動作“借引起憐憫和恐懼來使這種情感得到陶冶?!薄皯z憫界定為一種痛苦的感覺,其原因是由于人看見一種足以引起破壞或痛苦的災禍落到不應受難的人的頭上,并且認為這種災禍也會在最近期間落到自己或親友頭上?!薄翱謶挚梢越缍橐环N痛苦或恐慌的感覺,其原因是由于想象有某種足以引起破壞或痛苦的災禍即將發(fā)生?!?/p>

我們可以把“卡塔西斯”理解成“提升”和“升華”的意思。這種提升和升華可以是通過理智對情感的凈化和控制來實現(xiàn)的。同樣這里也是在反駁柏拉圖的觀點,在理想國中,柏拉圖認為沉溺于戲劇虛構激發(fā)起來的情感的人,在現(xiàn)實生活中也傾向于讓激情統(tǒng)治自己的理性,讓不合理的欲望占上風。而亞里斯多德認為,觀眾在欣賞悲劇的過程中,產生強度非常大的情感之后,如果在現(xiàn)實生活中遇到與悲劇情節(jié)相似的引人激動的場面,就能夠理智地控制自身的情感了。

亞里斯多德是一位偉大的哲學家,是那個時代哲學思維的集大成者。他從文學事實出發(fā),撥正了柏拉圖對“模仿說”的偏見,肯定了“文學模仿”的合規(guī)律性,從理論上闡明“模仿”的真實性的內在法則。與此同時,他還秉承了柏拉圖“文學價值論”思想,重視文學的“詩教”作用,通過體系化的文學理論思想,通過“凈化說”這個帶有“文學心理學”意味的范疇,為“悲劇”以及廣義“文學”的功用問題提供了充分的理論闡釋??梢哉f,亞里斯多德的系統(tǒng)化文學理論奠定了以“現(xiàn)實主義”為基礎的模仿說在歐洲文學發(fā)展中的理論地位,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歐洲文學走上具有自身特色的發(fā)展道路。課后作業(yè):1、如何評價古希臘文學理論在西方文論史上的歷史地位?2、結合西方文學理論史實,談談柏拉圖對后世的影響。3、談談亞里斯多德理論的地位與影響。

第二章羅馬古典主義至新古典主義時期的文論概述

第一節(jié)羅馬古典主義文論一概況古希臘文論以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為代表性形成了兩大對立的方面,古羅馬文論則是對這兩大對立的文論進行整理、定型,即系統(tǒng)化而形成的。因此,古羅馬文論主要是繼承和發(fā)揮了古希臘的文論。

以賀拉斯為代表的文論是對亞里士多德的文論的系統(tǒng)化,而以普羅提諾(又譯普羅丁)為代表的文論是對柏拉圖的文論的系統(tǒng)化。整個古羅馬時代,從公元前4世紀至公元5世紀,文論的發(fā)展經(jīng)歷了三個時期:早期以亞里士多德主義為主潮,主要是賀拉斯的文論;中間經(jīng)過了一個過渡,產生了以朗加納斯為代表的文論;晚期以柏拉圖主義為主潮,主要是普羅提諾的文論二、古羅馬文論的總體特征:首先,古羅馬文論具有過度性.其次,古羅馬文論具有實用主義的傾向.第三,古羅馬文論反映了當時文風的轉型.

三、賀拉斯(公元前65--8)的《詩藝》,以繼承亞里士多德的基本文藝觀點為主,并把亞里士多德定型化、系統(tǒng)化。強調文藝的娛樂作用和“合適”“類型”“規(guī)范化”格調。起影響最大的觀點是“寓教于樂”。三、朗加納斯的文論《論崇高》相傳作者為朗加納斯,16世紀才被發(fā)現(xiàn),已不完全,17世紀文論家布瓦洛把此書由希臘文譯成法文。

《論崇高》是審美趣味變化的標志。四、普羅提諾的文論普羅提諾(公元204--270)的著作被稱為《九章集》。他是新柏拉圖主義的創(chuàng)始人。他把柏拉圖的理式論、東方神秘主義哲學、基督教神學結合起來,形成了新柏拉圖主義。重要思想是“太一”本體論和“流溢說”構成論。第二節(jié)中世紀神秘主義文論一、概況

中世紀,指公元5世紀到15世紀,約一千多年的歐洲歷史時期,即從公元476年古羅馬帝國滅亡,到1453年拜占庭帝國滅亡為止。這一時期是歐洲的封建社會時期,又稱中古時期。這一時期占統(tǒng)治地位的是基督教神學,其他一切思想觀念都是神學的奴婢?;浇躺駥W的主要教義是:宣揚上帝創(chuàng)造一切的“創(chuàng)世說”;主張人天生就帶有祖先亞當、夏娃的原生罪惡的“原罪說”;認為人的一生就是贖清原罪過程的“贖罪說”;以及把希望寄托在來世的“來世說”基督教神學文論具有神秘主義色彩,認為文藝的美是分享上帝的光芒;它否定世俗文藝,要求文藝傳教布道。二圣·奧古斯丁的文論圣·奧古斯丁(350--430)歐洲中世紀基督教神學的主要代表,主要崇奉普羅提諾的新柏拉圖主義。三托馬斯·阿奎那的文論托馬斯·阿奎那(1225--1274)是中世紀基督教經(jīng)院哲學和唯實派的主要代表四阿伯拉對世俗文藝的肯定阿伯拉法國哲學家、神學家。哲學上傾向于唯名論。中世紀基督教神學有唯實論與唯名論之分。唯實論認為:共相(相當于“理念””理式”)先于個別事物而存在,并且是最真實的存在;唯名論認為:沒有離開個別事物而獨立存在的共相,只有個別的事物才是客觀、真實的。共相是后于個別事物而存在的。第三節(jié)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文論

文藝復興時期指歐洲14—16世紀的歷史時期,這一時期正是歐洲由封建主義向資本主義過渡的時期,也是歐洲由中世紀時代向近代社會的轉變時期。這一時期的社會思想文化思潮被歷史學家們稱為人文主義。這是一種與基督教神學相對立的,宣揚人性、人權的時代精神。人文主義文論的總體特征:第一、人文主義文論并未完全擺脫中世紀神學的影響;第二、以亞里士多德的文論傳統(tǒng)為基調;第三、人文主義文論注重從科學角度研究文藝問題;第四、人文主義文論形成了以人為中心的藝術觀;第五、人文主義文論沒有單純的、專門的文論家、學者,主要闡述者是一些卓有成就的文學家、藝術家。一、但丁1、四義說與“寓言”說直義(字面意義)寓言義寓義道德義神秘義但丁的理論觸及到了文學作品意義上的結構層次與含蓄蘊藉的問題。如后現(xiàn)代文論燕卜遜“含混的七種形式”理論,羅蘭·巴爾特結構主義文論、巴赫金的對話理論等,都可以看到但丁的啟示?!瓰榱饲宄U明我所要說的,就必須明白這部作品的意義不是簡單的,而可以說具有多重意義,即是說,具有幾種意義。一種意義是衍生于字面的意義,另一種意義是衍生于文字所表示的事物的意義。第一種叫做直義(又譯“字面的意義”),而第二種叫做寓言的或神秘的意義。為更清楚地闡述這種解釋方法,我們來看一看下面幾行詩:“以色列出了埃及,雅各家離開說異言之民。那時猶大為主的圣所,以色列為他所治理的國度?!比绻覀冎豢紤]字面意義,這里指的是在摩西的時代以色列的兒女們離開埃及;如果考慮寓言意義,這里指的是基督完成了我們的救贖;如果考慮道德意義,這里指的是靈魂從罪孽的悲苦中轉入蒙恩的狀態(tài);如果考慮神秘的意義,這里指的是神圣的靈魂擺脫這種墮落的奴役而走向永恒榮光的自由。盡管可以用不同的名稱稱呼這些神秘的意義,它們一般說來都可說是寓言的,因為它們不同于直義的(又譯“字面的”)或歷史的;……。2、論俗語但丁所謂的俗語,首先是指一種自然的語言,即口語,以區(qū)別那些所謂人為的文言?!八^俗語就是小孩在剛一開始分辨語辭時就從他們周圍的人學到的習用語言,或者更簡短地說,我們所說的俗語就是我們模仿自己的保姆不用什么規(guī)則就學到的那種語言?!逼浯危∷f的俗語,是相對于拉丁語而言的意大利特有的民族語言。再次,但丁所說的俗語,不是指所有的方言、口語,而是指具備“光輝的、基本的、宮廷的、法庭的”四種標準的俗語。因而又是針對意大利各地方的方言而言的,它具有作為各地地方方言的標準而統(tǒng)一意大利民族語言的含義。二、塞萬提斯的小說理論1、作品應模仿自然(真實)傅東華譯,人民文學出版社1959年版楊絳譯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年版2、作家要把作品寫好,必須盡自己的才力3、作品還必須給讀者帶來娛樂第四節(jié)17世紀新古典主義文論新古典主義文論是歐洲由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過渡時期形成的文藝理論,也是資產階級與封建貴族王權相互妥協(xié)的產物。新古典主義是以亞里士多德和賀拉斯的古典主義為依據(jù)。新古典主義以笛卡爾的唯理主義為哲學基礎。新古典主義理論的主要代表是布瓦洛。他的《詩的藝術》被稱為十七世紀新古典主義的法典。(十七世紀的反對派艾弗豪)一、新古典主義文論產生的文化語境及特征1、政治基礎——中央集權制

舊貴族與新興的資產階級力量相抗衡,在斗爭夾縫中,王權得以強大起來。王權、宮廷成為社會統(tǒng)一與文明的中心,外地精華云集京城,研究宮廷城市,摹仿宮廷。宮廷成為政治文化的中心。路易十四時代,加強對文化、文學藝術活動的領導控制,籠絡文化人于宮廷,成立法蘭西學士院,興建凡爾賽宮,制定創(chuàng)作法規(guī),以服從君主王權的意志和封建專制社會秩序。

2、哲學基礎——唯理主義

笛卡兒的唯理主義哲學強調理性主宰,理性是真理的標準。理性是證明人的存在、認識世界的尺度?!皣栏裾f,我只是一個思維物”。理性即良知,即本性,對每個人是均等的、普遍的、永恒的。真理是永恒必然的,因此宇宙萬物有一定的常理,道德上有一定的情理,文藝上有一定的義理。3、文化歷史傳統(tǒng):

路易十四統(tǒng)治的時代,崇尚古羅馬的公民義務、臣民精神。外地精華云集首都。追逐貴族風習,尋求典雅規(guī)范。

以唯理主義為哲學基礎,以宮廷趣味為準則的古典主義具有以下特點:

A、對理性的推崇強調。

B、對公民義務的強調。

C、藝術形式的典雅規(guī)范。

D、唯古典是從。二、布瓦洛《詩的藝術》《詩的藝術》(《論詩藝》)被稱為古典主義法典。其主要觀點及內容:

1、理性原則:其理論淵源:亞里斯多德稱藝術創(chuàng)作是“心之理性的生產”,賀拉斯認為“要寫作成功,判斷力是開端和源泉?!辈纪呗鍙娬{的理性是笛卡爾主義的理性,即人天生就有的良知,這是一種抽象的、不變的,普遍地存在于每一個人的心底的判斷是非、辨別善惡的能力。理性或良知是與生俱來、天然均等的,它是普遍人性的一部分。只有抓住普遍永恒性的作品才是美的。他認為理性是藝術達到完美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