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知識管理_第1頁
教師知識管理_第2頁
教師知識管理_第3頁
教師知識管理_第4頁
教師知識管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教師知識管理有效策略探討學生姓名:邢紅莉指導老師:樊香蘭摘要:知識在當今社會越來越重要,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授者,進行有效地知識管理意義重大,但教師在知識管理方面也存在不足:一、教師職業(yè)認同感低,自我發(fā)展動機不強;二、教師缺乏知識管理的意識;三、教師交流和共享知識的需求不足;四、教師缺乏對知識管理方法的掌握。針對這些問題,為了使教師更有效的進行教師知識管理,讓教師更好的成長進步,提出了以下可行性的策略:一、提高教師職業(yè)認同感;二、使教師樹立知識管理的意識;三、鼓勵并支持教師進行知識的交流與分享;四、采用多元化的教師知識管理方法。關鍵詞:教師知識管理隱性知識顯性知識知識共享一、概念界定(一)知識的含義和分類1.知識的涵義“知識”在中國西方有不同的表達,在西方語言中,知識可以作名詞,表示信息或消息之類的東西;還可以作動詞,指知道的過程。在我國很多文獻中也有很多關于知識的界定,如知識是智慧和經驗的結晶;知識是對事物屬性與聯(lián)系的認識,表現(xiàn)為對事物的知覺、表象、概念、法則等心理形式等.綜上所述,知識是經過人的思維整理過的信息、數(shù)據(jù)、形象、意向、價值標準以及社會其他符號化產物。它來源于實踐,又反作用于實踐。知識具有多種表現(xiàn)形式,和一個人的專業(yè)技能、人生觀、價值觀等密切相關,同時也具有多樣的存儲形式,如文件、行為規(guī)范和網絡等等.2.知識的分類按照波蘭尼等人的觀點,從知識是否顯在的角度,把知識分為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兩大類。其中顯性知識是可以外顯化的,可以用文字、圖像、聲音、符號等形式表達,可以通過印刷、電子等媒介記載的知識;隱性知識是內隱的,難以表達的,依附于個體大腦表現(xiàn)在個體行為中的知識,它深植于個人的行動與經驗之中,同時也貯藏在一個人所持的信念和價值觀念當中。世界經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OECD)在《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報告中所做出的分類將知識分為4種:(1)know-what(yī)即知道是什么的事實知識;(2)know-why知道為什么的原理知識;(3)know-h(huán)ow知道怎樣做的技能知識;(4)know—who知道誰有知識的人際知識。報告還將第一類知識和第二類知識歸結為顯性知識,將第三類和第四類歸結為隱性知識。(二)教師知識管理的涵義教師知識管理是指藉以運用知識管理與技術,并輔之于學習型組織與信息技術,對有關教師的顯性和隱性知識進行管理,從而促進教師教學效能的提升、教師專業(yè)與素質的發(fā)展,進而提升整個學校組織的競爭力。教師的顯性知識是指教師通過有意識的內化而成的,可以明確表述的內容知識,主要包括教師的學科內容知識、學科教學法知識、一般教學法知識、課程知識及教師著作等.教師的顯性知識可以組織成文檔來進行知識的傳播與共享,如教師教案、教學參考資料、教育雜志、教育講座、論文集、教材、教學筆記、教育教學專著等都可以作為教師顯性知識的承載方式。教師的顯性知識還包括電子化的知識,如教學網站、教學光盤、電子文稿、電子化資源庫、互聯(lián)網信息、數(shù)字化期刊等以文本、圖形、圖像、視頻、音頻、動畫數(shù)字化媒體承載的知識.教師的隱性知識是相對于顯性知識而言的,是教師個人在長期的實踐中積累獲得的,與個體的體驗和經驗緊密相關,往往不易用語言表達,也不易通過語言和文字等傳播方式來學習,比如屬于認知技能、情感領域的個體的經驗、直覺、預感等,它存在于承載它的教師個體之中,與教師個體緊密相連、無法分割。1.教師對顯性知識的管理=1\*GB2⑴.教師顯性知識的系統(tǒng)化,指教師通過對教學知識和經驗的整理和分類,實現(xiàn)知識的組合化、系統(tǒng)化,便于知識的提取、共享與應用,達到積累和創(chuàng)新的目的。=2\*GB2⑵.教師顯性知識的內化,指教師將自己所獲得的顯性知識進行加工,納入到自己已有的知識結構中,內化成為自己的知識。2.教師對隱性知識的管理=1\*GB2⑴.教師隱性知識的社會化,指教師通過與他人交流和分享經驗,潛移默化地接受他人隱性知識的影響,并把這種影響內化到自身知識結構中,同時調整自己的知識結構,使之符合社會要求。=2\*GB2⑵.教師隱性知識的外化,即教師隱性知識的顯性化,指教師將個性化的教學風格、教學經驗和技巧等,用語言、文字、圖像等呈現(xiàn)出來,使之顯性化,以達到創(chuàng)新與共享。二、教師進行有效知識管理的意義學校教師實施個人知識管理比起企業(yè)或其他組織的員工來說具有得天獨厚的便利條件。首先,校園網上的電子數(shù)據(jù)庫為學校教師知識獲取創(chuàng)造了無可比擬的優(yōu)勢;其次,“術業(yè)有專攻”使得教師的知識識別、存儲和分類更為系統(tǒng)有序;第三,校內局域網和相關系統(tǒng)平臺的搭建促進了教師間、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知識共享、利用和創(chuàng)新。實施教師知識管理對于教師而言,具有重大意義:1.對教師個人的顯性知識進行有效管理,增強教學知識量的儲備,提高教學效率,通過教師個人知識管理,整理現(xiàn)有知識并建立自己的知識管理框架,從而了解和認識自己的優(yōu)勢和欠缺,有的放矢地進行相關知識的查漏補缺,使知識框架日趨完善??梢愿鶕?jù)教師個人的需求,整合零散的教學資源,對教師的知識進行分類、有序化組織,進而更好地幫助教師學習和工作,增進教師專業(yè)知識的成長,提高個人學習效率和工作效率,最終提升教師的個人競爭力.2.對教師隱性知識進行有效管理,促進反思能力,充分挖掘和提取隱性知識,實現(xiàn)“無形資產”的“有形"化,并將其與顯性知識的知識框架有機結合起來,為今后的知識利用和創(chuàng)新奠定堅實的基礎.教師還可以利用博客等知識管理工具,表達個人教學過程中的經驗和感觸,使平時閃現(xiàn)的好的教學靈感和思想的火花得以保存,同時,還可以及時和學生們交流,幫助教師更好地思考自己教學中的優(yōu)勢和不足。經過一段時間的知識管理,教師通過瀏覽自己的博客和日志,可以更好地看到自己的心智模式,不斷進行教學反思和總結,實現(xiàn)教學技術的進步與教學觀念的蛻變。3.有效構建教師學習型組織,增強交流溝通,促進知識共享教師可以通過博客維基和網摘等知識管理平臺,構建不同的教師學習研究共同體,使教師很方便地找到專業(yè)上或思想上的志同道合者,實現(xiàn)更好的交流,共同進步.三、教師個人知識管理存在的問題(一)教師職業(yè)認同感低,自我發(fā)展動機不強研究資料表明由于許多教師的職業(yè)認同感低下,導致教師的自我發(fā)展動機不足。職業(yè)認同感是個體對自己所從事的職業(yè)的認識、理解和認同的程度。對于一種職業(yè)來說,職業(yè)認同感的強弱對從業(yè)人員的專業(yè)情感、專業(yè)技能等的發(fā)展具有很大的影響,如果一個人對自己從事的職業(yè)缺乏起碼的思想認識和準備,那么他很可能長期處在一種迷茫的狀態(tài)而無法很好地開展工作.在當今社會很多教師并不是很喜歡教師這一職業(yè),而僅僅是將其視為一種謀生的手段。當教師不以其身為教育工作者為榮時,他就不會將教師角色帶來的教育目標與任務內化到個人的自我概念中,產生同一感,不會調動自我主觀力量有意識的尋找學習機會探尋專業(yè)發(fā)展的方向,不會在教學實踐中主動去獲取知識.教師對自我專業(yè)身份的認同使得他不僅僅把教師視為職業(yè),更把它視為孜孜以求的專業(yè),視為在自己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經歷。當他把教師視為專業(yè)及生命中一段重要經歷時,他就不會僅僅滿足于教學技能技巧的改善,而是把它視為自己內在專業(yè)結構不斷豐富與融合、精神生活不斷得以提升、自身不斷成長發(fā)展的過程,除了會積極獲取有關學科教學的知識外,更會不斷地汲取哲學的、科學的、心理的、藝術的、審美的等等方面的知識。事實上,教師表現(xiàn)出的對所從事工作的興趣和熱情,孜孜以求的工作態(tài)度和持之以恒、不斷求索的工作志趣正是促進其主動獲取知識、及時更新教育理念的重要動因。(二)教師缺乏知識管理的意識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許多教師認為自己已經能夠很自如的應對課堂教學,經常忽視本身已有的專業(yè)知識,缺乏對自己已有知識的梳理和整合,造成無法分享與應用這些知識;同樣地,教師也往往不清楚自己所缺乏的知識,無法找出需要創(chuàng)造的新知識,尤其是在對待隱性知識上,多數(shù)教師認為隱性知識不易發(fā)現(xiàn)和表達,而且隱性知識顯性化的能力是潛移默化的不需要專門開展。有調查表明,僅有16.7%的教師寫教后記,83.3%的教師從不或只是偶爾通過這一形式來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學。研究還發(fā)現(xiàn),75。0%的教師認為,從教以來,自己在專業(yè)知識上收獲不大或沒有收獲.注釋注釋朱桂琴.教師個人知識管理的問題與策略[J].中小學管理,2006(5).P41(三)教師交流和共享知識的需求不足長期以來由于受傳統(tǒng)教育思想的影響,過分強調“教師中心”“學科中心”,教學就變成照本宣科,按照教學參考書的思想和模式按部就班地進行。教師的工作重點并不在發(fā)現(xiàn)新知識,而在于傳承既定的權威性知識,以致于教師本身與知識的建構與創(chuàng)新之間長期以來皆出于一種絕緣或互不關聯(lián)的狀態(tài),教師個體對創(chuàng)新知識缺乏熱情,缺乏知識交流與共享的欲望;加之現(xiàn)在學校對競爭的過度強調導致老師們不愿意分享自己的知識,教師為了避免被淘汰,為了升學率、優(yōu)秀率、獎金等,教師常常壟斷自己所擁有的知識和經驗,拒絕與他人分享。因此學校教師群體中常常會存在一些“知識利己主義者”,教師將個人獨立獲得的經驗、專業(yè)知識看作私人財富以及謀生、升遷和在競爭中獲勝的資本。在業(yè)務和學術上,教師常常堅守自己的獨立王國.(四)教師缺乏對知識管理方法的掌握教師在日常教學與生活中知識的獲得、存儲與應用大多是通過閱讀、摘抄、記憶等實現(xiàn)的,這就使得教師所獲得的知識在保存、提取、應用等過程中受到限制,不利于這些知識價值的顯現(xiàn)與提升,進而影響教師教學質量的提高。四、教師知識管理的策略(一)提高教師職業(yè)認同感教師的職業(yè)認同感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也是長期實踐、長期訓練的過程,它的形成是多種因素作用的結果,既有社會對該職業(yè)的正向評價的作用,也有個人興趣、愛好、志向追求的作用。培育教師的自我認同,就要在全社會范圍內營造尊師重教的良好氛圍和風氣,使教師真正體會到自己是受人尊重的,自己的勞動成果是有價值的。學校管理者不僅要考慮教師的經濟需求,更要注重其社會需求及心理需求.在社會需求方面,要為教師創(chuàng)造和諧寬松的工作環(huán)境和人際關系,關心教師的生活,關注教師的成長,建立公正、合理的教師評價機制,不斷增強教師的工作責任感;在心理需求方面,應充分發(fā)揮精神激勵法,肯定每位教師在學校中的重要地位,明白自己在學校這根整體鏈條中的“不可替代性”。這樣,隨著教師需求的不斷滿足,教師的角色意識就會越來越濃,職業(yè)的認同感也會越來越來高。這時教師就會感到:教書育人不僅僅是謀生,而且還是一種樂趣,是人生價值的一種追求.教師個人更應該發(fā)揮自我效能感,追求職業(yè)境界,教師只有把教育看作出于職業(yè)良心的活動,把教育當作幸福體驗才能以主人翁的態(tài)度從事教師職業(yè)。(二)使教師樹立知識管理的意識樹立教師知識管理的意識,就要使教師認識到進行知識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使教師把知識管理作為日常工作來進行;同時教師要自覺地把知識管理的意識內化到自己的行為中。1.構建知識型組織結構,制定教師知識管理目標傳統(tǒng)的“金字塔”型的學校組織結構,已經不適應知識經濟時代學校發(fā)展的需要,必須構建起“扁平型”的組織體系,為學校和教師實施知識管理提供組織保障.同時,建議學校設立知識主管,具體負責學校知識管理工作,根據(jù)教師發(fā)展水平的差異及職業(yè)年齡特征,幫助教師制定出切實可行的知識管理目標,并采取相應措施保證目標的實現(xiàn)。2。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開展教師繼續(xù)教育學校要設立專項經費,鼓勵教師開展形式多樣的繼續(xù)教育,如鼓勵教師在職深造,選派優(yōu)秀教師進修培訓,組織學校教師間的協(xié)作交流、互訪等,給教師“充電加油”,為學??沙掷m(xù)發(fā)展提供動力充足的人力資源。3。教師個人要提高自我知識管理意識教師個人要樹立科學的態(tài)度觀、價值觀,積極進取,在不斷學習專業(yè)知識的同時,注重各方面知識的拓展,認識到進行知識管理的積極意義,掌握多種方法和途徑進行有效地知識管理。(三)鼓勵并支持教師進行知識的交流與分享1.建立知識共享的信息網絡平臺。學校要建立起知識共享的校園網絡,并與外網相聯(lián),一方面便于教師從網絡中快速地獲取所需要的知識,另一方面能促進知識在學校內的廣泛交流.學校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和知識挖掘技術,將教師的隱性知識盡可能挖掘出來,并清楚地將其進行表述,從而開發(fā)出盡可能多的知識形成知識庫。同時還要對知識進行分類整理,使之標準化和特征化,從而使知識的使用變得更加方便.2。創(chuàng)建有利于知識共享的學校文化和激勵機制學校管理要從教師專業(yè)的特性出發(fā),在校內建立起相互信任、尊重知識、觀念開放、鼓勵知識共享的學校文化環(huán)境。廣泛成立團隊式學習組織,精心設計交流、分享知識的學習場所,如研討型、沙龍型、展示型學習場所等,讓教師充分施展個人才能。在這樣一種積極的文化中,教師個人知識的獨創(chuàng)性、專有性能得到同伴、學校的認可和贊同,就能獲得精神上的極大滿足.在激勵方式上,要做到報酬激勵和精神激勵相結合,尤其要重視精神激勵,如充分發(fā)揮環(huán)境的激勵作用,積極創(chuàng)造各種各樣的條件,滿足其學術專業(yè)成就需要與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在績效考核或職稱評定時,不只注重個人創(chuàng)造有形成果的多少,更注重考核其在知識交換、傳播、分享等方面做出的貢獻,充分發(fā)掘個人的潛力,使得個體能量能夠充分釋放出來,使其成為學校煥發(fā)生機的武器。3。教師應利用人脈資源實現(xiàn)知識的交流與共享人際關系網絡是個人學習知識的一條重要途徑,是一座無形的知識資源寶藏。教師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教師與學生家長之間、教師與親朋好友之間在知識背景、思維方式和個人職業(yè)體驗等各方面都存在重大差異,這種差異就是一種寶貴的教學資源.教師要擴大自己的交往圈子,加強與學生、與同行、與家長和社會的交流,建立起自己的知識網絡.通過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可以相互啟發(fā)相互補充,從而豐富自己的知識體系。教師尤其要與本校同事建立相互信任合作的伙伴關系.教師要主動地與同事分享教學經驗與專業(yè)知識,實現(xiàn)知識的共享與交流,使知識價值最大化。更應該把本校的同事看作合作的伙伴關系而不是競爭對手。良好的信任合作伙伴關系能使教師超越個人私下努力或者依賴外來的專家,轉向教師之間的相互學習,從而促進教師的共同發(fā)展。(四)采用多元化的教師知識管理方法1.建立個人知識庫,提升顯性知識的價值教師的教學就是有意識的將零散的和不連貫的知識組成一個新的知識,并在此基礎上運用明示的方法進行知識的傳播。這就要求教師要經常性的對所學的理論進行系統(tǒng)化的整理,并采用信息系統(tǒng)數(shù)據(jù)庫等手段對知識進行清點、評估、歸類、整合和創(chuàng)新,以便于教師在使用時及時搜尋、提取想要的知識,墊高教師的個人知識基礎,提升顯性知識的價值。建立教師個人知識庫應采取以下措施:第一,進行知識的搜集、分類與組織。教師要經常反思、整理自己的知識結構,檢查自己知識結構缺陷和薄弱環(huán)節(jié),然后多方面搜集、累積知識.在知識存儲上可采用數(shù)據(jù)庫個人博客、媒體、文件、書籍、讀書筆記等形式,然后利用計算機軟件建立知識系統(tǒng),建立個人知識庫.第二,通過系統(tǒng)的讀書、專題學習、聽專家講座等,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第三,制定個人學習計劃。教師要不斷思考由于環(huán)境變遷所需要的知識更新與變動,通過反思發(fā)現(xiàn)并適時修正知識,把獲得的顯性知識內化到已有的知識結構并運用到教學實踐中,提升知識的價值.2.對隱性知識的有效管理在對隱性知識的管理上,教師的主要任務是使個人隱性知識顯性化。教師的隱性知識是高度個體化的,難以形式化表達、溝通或交流,往往與特定的情境聯(lián)系在一起,不易被察覺到,但卻在實踐活動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隱性知識不僅有助于顯性知識的管理,而且還能在信息不充分的情況下誘導出正確的行為反應。因此,通過恰當?shù)耐緩斤@現(xiàn)教師的隱性知識已逐漸成為促進教師專業(yè)化的一個新視角。(1)觀摩教學觀摩教學,是指教師通過現(xiàn)場觀察同伴或優(yōu)秀教師、模范教師、專家型教師等的課堂教學或觀看他們的教學錄像,研究學生在課堂上的反映,探索同伴教師的教學風格,發(fā)掘出同伴教師的優(yōu)缺點,對照自己的情況,吸取精華,棄其糟粕。陳珍容.中小學教師知識管理研究[D]陳珍容.中小學教師知識管理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p21(2)自我反思在教育情境面前,教師所做出的反應往往帶有直覺的綜合性,由教育情境所生成的往往也是籠統(tǒng)的、模糊的、無法細化的東西,這些東西構成了教師隱性知識,隱性知識不僅是指教育情境中獲得如何行動的知識與技能,而且也是對教育情境的共同性以及那些行動規(guī)則生成的感知.在隱性知識前,教師面臨的問題首先就是如何找到其結構,這就需要教師對其加以反思.反思的前提是懷疑,不僅可以找到自己隱性知識的結構,而且能夠發(fā)現(xiàn)那些不成熟、無益的和不必要的教育經驗,篩選出有價值的隱性知識。同時,反思也是形成教師個人知識的重要方式,通過這種方式它可以把教育經驗中的隱性知識轉變成不同的顯性知識,使教師能夠對它們進行充分的評判和修正,從而使其教學知識和技術趨于更加合理.(3)進行生活史敘述前文所述,教師知識主要是內隱的、個人的、實踐的,因此它常常是教師未能明確意識的.正如老教師有豐富的教學實踐經驗,但要讓她說出子丑寅卯來,即為什么要采用這樣的教學方法,其背后有什么樣的理念,她可能很難清楚地表述。為使教師的個人理論成為可以傳遞和分享的顯性知識,就必須對教師的這種知識進行管理,而個人生活史敘述就是一種很好的知識管理法。生活史敘述是個人回溯記錄的一種重要的形式,很像是自傳、日記、日志、個人故事小說.但它決不是簡單的日記,因為它要敘述的是自己教育生活的成長史,反映的是教師教育行為、觀念是如何建構的,當我們閱讀生活史時,它反映的是教師的完整或是部分生活,無論采用的是書寫還是口頭形式,都是被他人或他事所激發(fā)出的或是影響而形成的.生活史主要敘述的是教師的教學經驗與理念是如何形成的歷史,撰寫生活史可以使教師對自己的教育成長歷程進行逐步的梳理,這有助于教師反思其教育行為形成的歷史原因,從而促進其更加深刻地認識到自身教育特點的來龍去脈:是因為從小就受著這樣的教育,還是因為這樣的教學有著成功與失敗的經驗,所以形成了今天教學的風格。因此,通過生活史敘述這樣的一種個人知識管理活動,使得教師內隱的、個人的、實踐的知識逐漸顯性化,成為可以分享與交流的知識。參考文獻[1]邵晶晶。HYPERLINK"http://10.1。9.60/kns50/detail.aspx?dbname=CMFD2006&filename=2006123044。nh&filetitle=%e6%95%99%e5%b8%88%e7%9f%a5%e8%af%86%e7%ae%a1%e7%90%86%e7%9a%84%e7%a0%94%e7%a9%b6"\o"教師知識管理的研究”\t"_blank"教師知識管理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2]李文娟.HYPERLINK"http://10.1.9.60/kns50/detail。aspx?dbname=CMFD2008&filename=2007200437。nh&filetitle=%e6%95%99%e5%b8%88%e7%9f%a5%e8%af%86%e7%ae%a1%e7%90%86%e7%a0%94%e7%a9%b6%e5%8f%8a%e5%85%b6%e6%94%af%e6%8c%81%e7%b3%bb%e7%bb%9f%e7%9a%84%e8%ae%be%e8%ae%a1%e4%b8%8e%e5%bc%80%e5%8f%91"\o”教師知識管理研究及其支持系統(tǒng)的設計與開發(fā)”\t"_blank”教師知識管理研究及其支持系統(tǒng)的設計與開發(fā)[D]。上海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3]慕周.HYPERLINK”http://10。1。9.60/kns50/detail。aspx?dbname=CMFD2003&filename=2003041548。nh&filetitle=%e9%9a%90%e6%80%a7%e7%9f%a5%e8%af%86%e7%9a%84%e8%bd%ac%e5%8c%96%e7%a0%94%e7%a9%b6”\o”隱性知識的轉化研究”\t”_blank”隱性知識的轉化研究[D].浙江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3。[4]韓陳沖.HYPERLINK”http://10。1.9。60/kns50/detail。aspx?dbname=CMFD2007&filename=2007108926.nh&filetitle=%e4%b8%aa%e4%ba%ba%e7%9f%a5%e8%af%86%e7%ae%a1%e7%90%86%e7%90%86%e8%ae%ba%e4%b8%8e%e5%85%b7%e4%bd%93%e5%ae%9e%e6%96%bd%e7%a0%94%e7%a9%b6"\o"個人知識管理理論與具體實施研究”\t"_blank”個人知識管理理論與具體實施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5]陳珍容.中小學教師知識管理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6]陳列.中學教師知識管理[D]。西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8。[7]趙金波.做好知識管理讓教師工作更高效[J]?,F(xiàn)代教育技術,2003(5).[8]劉成新.HYPERLINK”http://10.1。9.60/kns50/detail。aspx?dbname=CJFD2006&filename=SDJK200617018&filetitle=%e6%95%99%e5%b8%88%e7%9f%a5%e8%af%86%e7%ae%a1%e7%90%86%e6%8e%a2%e5%be%ae"\o"教師知識管理探微”\t”_blank”教師知識管理探微[J].HYPERLINK”http://10。1.9.60/kns50/Navi/Bridge.aspx?DBCode=cjfd&LinkType=BaseLink&Field=BaseID&TableName=CJFDBASEINFO&NaviLink=%e5%bd%93%e4%bb%a3%e6%95%99%e8%82%b2%e7%a7%91%e5%ad%a6&Value=SDJK”\t"_blank"當代教育科學,HYPERLINK"http://10。1.9.60/kns50/Navi/Bridge.aspx?DBCode=cjfd&LinkType=IssueLink&Field=BaseID*year*issue&TableName=CJFDYEARINFO&Value=SDJK*2006*17&NaviLink=%e5%bd%93%e4%bb%a3%e6%95%99%e8%82%b2%e7%a7%91%e5%ad%a6"\t”_blank"2006(17).[9]姜勇。知識管理:教師專業(yè)成長新視角[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4(9).p29—32。[10]周福盛,王嘉毅.論教師個體知識觀及其對教師知識管理的啟示[J]。電化教育研,2005(11).[11]熊偉榮.HYPERLINK”http://10.1。9.60/kns50/detail。aspx?dbname=CJFD2008&filename=ZZJX200807015&filetitle=%e6%95%99%e5%b8%88%e7%9f%a5%e8%af%86%e7%ae%a1%e7%90%86%3a%e4%bb%a5%e4%b8%93%e4%b8%9a%e5%8f%91%e5%b1%95%e6%8f%90%e5%8d%87%e5%ad%a6%e6%a0%a1%e7%ab%9e%e4%ba%89%e5%8a%9b”\o"教師知識管理:以專業(yè)發(fā)展提升學校競爭力"\t”_blank”教師知識管理:以專業(yè)發(fā)展提升學校競爭力[J]。HYPERLINK"http://10。1.9.60/kns50/Navi/Bridge.aspx?DBCode=cjfd&LinkType=BaseLink&Field=BaseID&TableName=CJFDBASEINFO&NaviLink=%e6%95%99%e5%ad%a6%e6%9c%88%e5%88%8a(%e4%b8%ad%e5%ad%a6%e7%89%88%e4%b8%8b)&Value=ZZJX”\t”_blank"教學月刊(中學版下),HYPERLINK”http://0/kns50/Navi/Bridge.aspx?DBCode=cjfd&LinkType=IssueLink&Field=BaseID*year*issue&TableName=CJFDYEARINFO&Value=ZZJX*2008*07&NaviLink=%e6%95%99%e5%ad%a6%e6%9c%88%e5%88%8a(%e4%b8%ad%e5%ad%a6%e7%89%88%e4%b8%8b)”\t”_blank”2008(07).[12]李志強,夏伯平.HYPERLINK”http://10.1。9。60/kns50/detail.aspx?dbname=CJFD2007&filename=TJJA200702024&filetitle=%e6%95%99%e8%82%b2%e5%8f%99%e4%ba%8b%3a%e6%95%99%e5%b8%88%e4%b8%aa%e4%ba%ba%e7%9f%a5%e8%af%86%e7%ae%a1%e7%90%86%e7%9a%84%e6%9c%89%e6%95%88%e9%80%94%e5%be%84”\o”教育敘事:教師個人知識管理的有效途徑"\t"_blank”教育敘事:教師個人知識管理的有效途徑[J].HYPERLINK”http://10。1.9.60/kns50/Navi/Bridge。aspx?DBCode=cjfd&LinkType=BaseLink&Field=BaseID&TableName=CJFDBASEINFO&NaviLink=%e5%a4%a9%e6%b4%a5%e6%95%99%e8%82%b2&Value=TJJA"\t"_blank”天津教育,HYPERLINK”http://10。1.9.60/kns50/Navi/Bridge.aspx?DBCode=cjfd&LinkType=IssueLink&Field=BaseID*year*issue&TableName=CJFDYEARINFO&Value=TJJA*2007*02&NaviLink=%e5%a4%a9%e6%b4%a5%e6%95%99%e8%82%b2"\t"_blank"2007(02)。[13]任長印。HYPERLINK"http://10。1.9.60/kns50/detail.aspx?dbname=CJFD2009&filename=TYJY200901011&filetitle=%e9%ab%98%e6%a0%a1%e6%95%99%e5%b8%88%e7%9f%a5%e8%af%86%e7%ae%a1%e7%90%86%e5%88%9d%e6%8e%a2"\o”高校教師知識管理初探"\t"_blank"高校教師知識管理初探[J].HYPERLINK"http://10.1.9。60/kns50/Navi/Bridge。aspx?DBCode=cjfd&LinkType=BaseLink&Field=BaseID&TableName=CJFDBASEINFO&NaviLink=%e5%a4%aa%e5%8e%9f%e5%a4%a7%e5%ad%a6%e6%95%99%e8%82%b2%e5%ad%a6%e9%99%a2%e5%ad%a6%e6%8a%a5&Value=TYJY"\t"_blank"太原大學教育學院學報,HYPERLINK”http://10.1.9.60/kns50/Navi/Bridge.aspx?DBCode=cjfd&LinkType=IssueLink&Field=BaseID*year*issue&TableName=CJFDYEARINFO&Value=TYJY*2009*01&NaviLink=%e5%a4%aa%e5%8e%9f%e5%a4%a7%e5%ad%a6%e6%95%99%e8%82%b2%e5%ad%a6%e9%99%a2%e5%ad%a6%e6%8a%a5”\t"_blank”2009(01)。[14]劉志兵,王會霞,代朝霞.HYPERLINK"http://10.1。9.60/kns50/detail.aspx?dbname=CJFD2008&filename=ZYXJ200806004&filetitle=%e5%a6%82%e4%bd%95%e5%af%b9%e6%95%99%e5%b8%88%e7%9f%a5%e8%af%86%e8%bf%9b%e8%a1%8c%e7%ae%a1%e7%90%86"\o”如何對教師知識進行管理”\t"_blank”如何對教師知識進行管理[J]。HYPERLINK”http://10.1.9。60/kns50/Navi/Bridge。aspx?DBCode=cjfd&LinkType=BaseLink&Field=BaseID&TableName=CJFDBASEINFO&NaviLink=%e4%b8%ad%e5%9b%bd%e5%8c%bb%e5%ad%a6%e6%95%99%e8%82%b2%e6%8a%80%e6%9c%af&Value=ZYXJ"\t”_blank"中國醫(yī)學教育技術,HYPERLINK”http://10.1。9。60/kns50/Navi/Bridge。aspx?DBCode=cjfd&LinkType=IssueLink&Field=BaseID*year*issue&TableName=CJFDYEARINFO&Value=ZYXJ*2008*06&NaviLink=%e4%b8%ad%e5%9b%bd%e5%8c%bb%e5%ad%a6%e6%95%99%e8%82%b2%e6%8a%80%e6%9c%af”\t”_blank"2008(06).[15]李勤.HYPERLINK"http://10。1。9.60/kns50/detail.aspx?dbname=CJFD2005&filename=ZJJK200505014&filetitle=%e4%bf%a1%e6%81%af%e6%97%b6%e4%bb%a3%e7%9a%84%e6%95%99%e5%b8%88%e7%9f%a5%e8%af%86%e7%ae%a1%e7%90%86%e4%b8%8e%e4%b8%93%e4%b8%9a%e6%88%90%e9%95%bf”\o"信息時代的教師知識管理與專業(yè)成長"\t”_blank"信息時代的教師知識管理與專業(yè)成長[J].HYPERLINK"http://10。1.9.60/kns50/Navi/Bridge。aspx?DBCode=cjfd&LinkType=BaseLink&Field=BaseID&TableName=CJFDBASEINFO&NaviLink=%e6%b5%99%e6%b1%9f%e6%95%99%e8%82%b2%e7%a7%91%e5%ad%a6&Value=ZJJK”\t"_blank”浙江教育科學,HYPERLINK”http://10.1.9.60/kns50/Navi/Bridge。aspx?DBCode=cjfd&LinkType=IssueLink&Field=BaseID*year*issue&TableName=CJFDYEARINFO&Value=ZJJK*2005*05&NaviLink=%e6%b5%99%e6%b1%9f%e6%95%99%e8%82%b2%e7%a7%91%e5%ad%a6"\t”_blank"2005(05).?[16]張娥燕.HYPERLINK"http://10。1。9。60/kns50/detail。aspx?dbname=CJFD2008&filename=CCZL200812036&filetitle=%e5%ba%94%e7%94%a8%e7%9f%a5%e8%af%86%e7%ae%a1%e7%90%86%2c%e4%bf%83%e8%bf%9b%e6%95%99%e5%b8%88%e4%b8%93%e4%b8%9a%e6%88%90%e9%95%bf"\o”應用知識管理,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t"_blank”應用知識管理,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J]。HYPERLINK”http://10。1。9。60/kns50/Navi/Bridge.aspx?DBCode=cjfd&LinkType=BaseLink&Field=BaseID&TableName=CJFDBASEINFO&NaviLink=%e6%88%90%e6%89%8d%e4%b9%8b%e8%b7%af&Value=CCZL”\t"_blank”成才之路,HYPERLINK”http://10.1.9。60/kns50/Navi/Bridge。aspx?DBCode=cjfd&LinkType=IssueLink&Field=BaseID*year*issue&TableName=CJFDYEARINFO&Value=CCZL*2008*12&NaviLink=%e6%88%90%e6%89%8d%e4%b9%8b%e8%b7%af”\t"_blank”2008(12)。[17]朱桂琴。論教師個人知識管理。教學與管理[J].教學與管理,2006(12)。[18]李文娟,李瑩。實踐教師知識管理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J]。教育技術導刊,2007(2).[19]蔡豐海,王大偉.教師知識管理:內涵與應用[J]。當代教育科學,2008(9)[20]孫芳芳,任永祥.\o”高校教師知識管理與創(chuàng)新能力研究”\t"_blank”高校教師知識管理與創(chuàng)新能力研究[J]。HYPERLINK"http://10.1.9。60/kns50/Navi/Bridge.a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