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期末考點大串講 含詳解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0/0E/26/wKhkGWbD89CAHQgdAAIIUE_2E40018.jpg)
![人教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期末考點大串講 含詳解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0/0E/26/wKhkGWbD89CAHQgdAAIIUE_2E400182.jpg)
![人教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期末考點大串講 含詳解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0/0E/26/wKhkGWbD89CAHQgdAAIIUE_2E400183.jpg)
![人教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期末考點大串講 含詳解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0/0E/26/wKhkGWbD89CAHQgdAAIIUE_2E400184.jpg)
![人教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期末考點大串講 含詳解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0/0E/26/wKhkGWbD89CAHQgdAAIIUE_2E40018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教部編版語文八下期末考點大串講
專題08文言文閱讀
一、閱讀下面文言選段,完成下面小題。
【甲】北冥有魚,其名曰鰥。跳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8嗚。脆之背,不知其幾千
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洱R諧》者,志怪者也。
《諧》之言曰:“朋鳥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⑴掛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币榜R也,
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
(選自莊子《逍遙游》)
【乙】窮發(fā)①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魚焉,其廣數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曰鰥。有鳥焉,其名
為鵬,背若太山②,翼若垂天之云;拉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絕云氣④,⑵負青天,然后圖南,且適南
冥也。斥^⑤笑之曰:“我騰躍而上不過數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間,此亦飛之至也。而彼且奚適也?”此小
大之辯也久
(選自莊子《逍遙游》)
注釋:①窮發(fā):不長草木的地方。②太山:大山。一說即泰山。③羊角:旋風,回旋向上如羊角狀。④絕:
穿過。⑤斥篇(yan):一種小鳥。⑥辯:通作“辨”,辨別、區(qū)分的意思。
7.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或短語。
①舉而飛()②審摩者也()
③彼且累道也()④飛之至也()
8.用現代漢語寫出文中畫線句子意思。
⑴技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⑵負青天,然后圖南,且適南冥也。
9.在作者看來,甲段中的齷鵬與乙段中的斥需有何異同?
10.李清照《漁家傲?天接云濤連曉霧》中有“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的詩句,聯
系選文,說說詞人借大鵬鳥抒發(fā)了怎樣的情感。
【答案】7.①振奮,這里指用力鼓動翅膀②記載怪異的事物③到哪里④極限
8.⑴(鵬鳥)乘著旋風盤旋飛至九萬里的高空,它離開北海是憑借著六月的大風。
⑵(鵬鳥)背負青天,這才向南飛去,打算飛到南方的大海。
9.異:大小之別(或“小大之辯”);同:都有所待(或有所憑借),沒能做到絕對的自由。
10.詞人要象大鵬那樣乘萬里風高飛遠舉,離開那齷齪的社會。叫風不要停止地吹著,把她的輕快小舟吹到
仙山去,使她過著那自由自在的生活。表達了她對美好自由生活的向往和不懈追求的情懷。
【解析】
【7題詳解】理解常見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理解文言詞語的含義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詞類活
用、一詞多義和古今異義詞等;平時要多積累文言詞匯,要能結合具體語境,弄清句子的意思來辨析推斷,
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題中的“奚適”是“到哪里”的意思;“怒”是古今異義詞,“振奮,這里指用力鼓
動翅膀”的意思。
【8題詳解】本題考查翻譯文言語句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
找出關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現象,
重點實詞必須翻譯到位。翻譯時要做到“信、達、雅”。
(1)句中的“按(環(huán)繞而上)、扶搖(由地面急劇盤旋而上的暴風)、去(離開)、以(憑借)、息(氣息,
指風)”幾個詞是賦分點;
(2)句中的“負(背負)、圖(想,圖謀)、南(向南)、且(將)、適(到)”幾個詞是賦分點。
【9題詳解】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對比分析能力。從甲文“鰥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
為朋鳥。朋鳥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和乙文中的“我騰躍而上不過數仞而下,翱
翔蓬蒿之間,此亦飛之至也”可以看出,甲段中的鯨鵬與乙段中的斥最大的不同是“大小之別”。而無
論是甲段中的鰻腿與乙段中的斥都要憑依外物而飛,不能做到絕對的自由。據此理解分析作答。
【10題詳解】考查對詩句的理解和人物情感的分析。李清照《漁家傲?天接云濤連曉霧》中有“九萬里風
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的意思是:長空九萬里,大鵬沖天飛正高。風??!請千萬別停息,
將這一葉輕舟,載著我直送往蓬萊三仙島。這里詞人以“大鵬”喻自己,用“三山”喻指美好的、自由自
在的生活。表達了詞人對美好自由生活的向往和不懈追求的情懷。據此理解分析作答。
【點睛】在文言文翻譯過程中,必須遵循“字字有著落,直譯、意譯相結合,以直譯為主”的原則。翻譯
文言語句要抓住句子中的關鍵詞匯,運用“增、冊h調、換、留”等譯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譯句文從字順,
符合現代漢語語法規(guī)范,句意盡量達到完美。
參考譯文:
【甲】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條魚,它的名字叫做鰥。鯉的體積,真不知道大到幾千里;變化成為鳥,它
的名字就叫鵬的脊背,真不知道長到幾千里;當它奮起而飛的時候,那展開的雙翅就像天邊的云。這
只鵬鳥呀,隨著海上洶涌的波濤遷徙到南方的大海。南方的大海是個天然的大池?!洱R諧》是一部專門記載
怪異事情的書,這本書上記載說:“朋鳥鳥遷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擊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濤,海面上急
驟的狂風盤旋而上直沖九萬里高空,憑借著六月的大風離開”。春日林澤原野上蒸騰浮動猶如奔馬的霧氣,
低空里沸沸揚揚的塵埃,都是大自然里各種生物的氣息吹拂所致。天空是那么湛藍湛藍的,難道這就是它
真正的顏色嗎?亦或是高曠遼遠沒法看到它的盡頭呢?朋鳥鳥在高空往下看,不過也就像這個樣子罷了。
【乙】窮發(fā)(沙漠)的北邊有叫冥海的地方,叫做天池。有一種魚,它身寬數千里,不知道它有多長,
它的名字叫鰥。有一種鳥,它的名字叫朋吼(它的)背如同泰山(那么高大),翅膀就象垂到天邊的云。舞動
翅膀飛翔就象羊角似的旋轉垂直上飛就有九萬里,在云(和大氣)層之上,背靠著青天,然后準備南飛,要
到南冥(南海)去。斥^笑它說:“它想到哪里去?我騰空而上,不過幾丈高就落下了,飛翔在蓬草、篙草
之間,這才是飛翔的極致,那么它還想飛到哪里去呢?”這就是大和小的區(qū)別啊。
二、【江蘇省淮安市18-19學年八年級下期末】閱讀下文,完成下列小題。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于其子,使老有所終,
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申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
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節(jié)選自《禮記正義》)
【乙】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仔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
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
男女衣著,餐如外人,黃發(fā)垂髻,并怡然自樂。
(節(jié)選自《桃花源記》
7.請用“/”標出下面句子的朗讀停頓。(只標一處)
故人不獨親其親
8.解釋文中加點詞語。
①不獨于其子
②貨率其棄于地也
③年佛若有光
④券如外人
9.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②十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10.【甲】段中闡述的“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11.請找出【乙】段中表達“大同”社會特點的語句,并簡析兩文的關系。
【答案】7.故/人不獨親其親
8.①以……為子②憎惡③隱隱約約,形容看不真切④全,都
9.①選拔推舉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講求誠信,培養(yǎng)和睦氣氛。②(呈現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寬廣
的土地,一排排整齊的房舍,還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沼、桑樹、竹林之類。
10.①人人都能受到全社會的關愛;②人人都能安居樂業(yè);③貨盡其用,人盡其力。(意思對即可)
11.①人人安居樂業(yè),比如:大同社會的“男有分,女有歸”與世外桃源的“其中往來種作”相似。②百姓
能幸福的勞作、生活。比如:大同社會的“老有所終,幼有所長”與世外桃源的“黃發(fā)垂髻,并怡然自樂”
相似。世外桃源的境界是根據大同社會的體制構想出來的,是藝術的再現大同社會的生活風貌。
【解析】
【7題詳解】
本題考查句子停頓。作答時,一定要在正確理解句子意思基礎上,根據前后詞語之間的語義聯系來劃分停
頓。有了一定的積累以后可以根據語感直接作答。這句話的意思是:所以人們不單奉養(yǎng)自己的父母。據此
可劃分停頓為:故/人不獨親其親。
【8題詳解】
此題考查的是文言詞語釋義的能力。文言詞語的考查以實詞為多??疾榈脑~語,一般為通假字、多義詞、
古今異義詞、詞性活用詞等。當然仍以課文下面的注解為主。學習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記硬背,并做到
重點突破,對于易錯、易混詞要加以積累?!白印边@里是詞類活用,以……為子。“仿佛”這里是古今異
義,隱隱約約,形容看不真切。
【9題詳解】
此題考查學生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譯文句,應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翻譯文句時要做到字字落實,
要特別注意對關鍵詞語的把握,著眼于表達原句的意思,一般用對譯法、替換法、調整法、保留法、增補
法、刪削法等辦法進行翻譯。這里應注意:選賢與(ju)能: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選拔出來。與,
通“舉”,推舉,選舉。講信修睦講求誠信,培養(yǎng)和睦(氣氛。)信:誠信。修:培養(yǎng)。平:平坦。
曠:空闊;寬闊。屋舍:房屋。儼(yM)然:整齊的樣子。
【10題詳解】
本題考查對文言文文本內容的理解與分析能力。解答時,需要通曉全文大意,抓住關鍵語句來分析。結合
內容,從“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
皆有所養(yǎng)”中可知,人人都能受到全社會的關愛;從“男有分,女有歸”中可知,人人都能安居樂業(yè);從
“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中可知,貨盡其用,人盡其力。
【11題詳解】
本題考查比較閱讀。解答此題的關鍵是在通曉兩文大意的基礎上,抓住關鍵語句來分內心。結合這兩篇文
章的內容來看,“大同”社會跟陶淵明描繪的世外桃源有許多相似的地方:①大同社會的“老有所終,幼
有所長”與世外桃源的“黃發(fā)垂髻并怡然自樂”相似;②大同社會的“男友分女有歸”與世外桃源的“其
中往來中作”相似;③大同社會的“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做,故外戶而不閉”與世外桃源的沒
有戰(zhàn)亂,和平相似。陶淵明描繪的“世外桃源”藝術地再現了“大同”社會的生活風貌。據此回答即可。
【點睛】譯文:【甲】在大道施行的時候,天下是人們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選拔出來,講
求誠信,培養(yǎng)和睦(氣氛)。所以人們不單奉養(yǎng)自己的父母,不單撫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終其天年,
中年人能為社會效力,讓年幼的孩子有可以健康成長的地方,讓老而無妻的人、老而無夫的人、幼而無父
的人、老而無子的人、殘疾人都能得到社會的供養(yǎng),男子有職務,女子有歸宿。對于財貨,人們憎恨把它
扔在地上的行為,卻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們都愿意為公眾之事竭盡全力,而不一定為自己謀私利。因此
奸邪之謀不會發(fā)生,盜竊、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發(fā)生。所以大門都不用關上了,這叫做理想社會。
【乙】桃林的盡頭就是溪水的發(fā)源地,于是便出現一座山,山上有個小洞口,洞里仿佛有點光亮。于是他
下了船,從洞口進去了。起初洞口很狹窄,僅容一人通過。又走了幾十步,突然變得開闊明亮了。(呈現在
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寬廣的土地,一排排整齊的房舍。還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沼,桑樹竹林之類的。
田間小路交錯相通,雞鳴狗叫到處可以聽到。人們在田野里來來往往耕種勞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
外的世人完全一樣。老人和小孩們個個都安適愉快,自得其樂。
三、【江蘇省連云港市18-19學年八年級下期末】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惠子相梁,莊子往見之。或謂惠子曰:“莊子來,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國中三日三夜。莊
子往見之,曰:“南方有鳥,其名為鴆鴿,子知之乎?夫鴆鴿發(fā)于南海而飛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
不食,非醴泉不飲。于是鴨得腐鼠,鴉鴿過之,仰而視之日:'嚇!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莊子曰:“鯨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
樂?”莊子日:“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
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日:“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
也?!?/p>
10.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
(1)更謂惠子曰(2)欲代子軍(3)全矣(4)請彼其本
11.下列各項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組是()
A.非練實不食/管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安沖魚之樂/學然后期不足
C.不獨干其子/于知之乎
D.才美不外見/莊子往見之
1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的意思。
(1)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
(2)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13.莊子與惠子關于“魚之樂”的論辯十分巧妙,試說說妙在何處。
【答案】10.(1)有人(2)做宰相(3)完全,完備(4)追溯11.B
12.(1)如今你也想用你的梁國來怒叱我嗎?
(2)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魚兒的快樂?
13.妙在換角度思考問題。從邏輯上說,惠子本來不肯定莊子是否知魚之樂,且有不知魚的快樂的意思,而
莊子卻說惠子已經說過,知道他是知道的,可以說是扭曲了惠子的愿意;妙在轉換問題的角度?!拔沂窃?/p>
濠水上知道的",把惠子“你怎么知道魚的快樂”的問題變成了“你在哪里知道魚的快樂”的問題,在邏
輯上可以說是偷換概念的詭辯,是答非所問。這正展示了莊子善用語詞上的巧妙在邏輯上回避了矛盾的機
敏。
【解析】
【10題詳解】
理解詞語的含義時要注意文言詞語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和古今異義,能結合具體
語境來準確辨析即可。涉及的詞語都是常見的文言實詞。解答時要聯系上下文,根據語境做出判斷。“或”,
有的人;“相”,做宰相;“循”,追溯。
【11題詳解】
A.“食”解釋為:吃/通“飼”,飼養(yǎng);
B.“知”解釋為:知道,了解;
C.“知”解釋為:撫養(yǎng)/你;
D.“知”解釋為:顯現/看望;
故選Bo
[12題詳解】
要求學生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要找出關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
式,如判斷句、倒裝句(賓語前置、狀語后置)、被動句、反問句等。運用“留”“刪”“調”“換”“補”
的方法,直譯為主,意義為輔。重點字詞:“欲”想要;“安”,怎么;“樂”,快樂。
【13題詳解】
要求學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礎上分析。結合“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巧妙在莊子借偷換概念,把惠
子說的“安知”,解釋為“哪里知道”,而惠子的本意是“怎么(能)知道";結合“‘汝安知魚樂’云
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分析,妙在轉換問題的角度?!拔沂窃阱┧现赖摹保?/p>
惠子“你怎么知道魚的快樂”的問題變成了“你在哪里知道魚的快樂”的問題,在邏輯上可以說是偷換概
念的詭辯,是答非所問。
【點睛】翻譯文言語句是文言文閱讀的必考題。文言語句的翻譯一般有兩種方法,直譯和意譯,應該在直
譯的基礎上意譯。首先,在草稿上把關鍵的字詞的意思解釋出來(直譯);然后,將句子的大致意思寫出來
(意譯)。二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謂倒裝、賓語前置、狀語后置等倒裝句)和現代漢語的語序不
一樣,翻譯時要作適當的調整。
參考譯文:惠施在梁國做國相,莊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訴惠施說:“莊子到梁國來,是想取代你做宰相?!?/p>
于是惠施非常害怕,于是在國都搜捕了三天三夜。莊子前去見他,說:“南方有一種鳥,它的名字叫鶴焦,
你知道它嗎?那鸚的是從南海起飛,要飛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樹就不棲息,不是竹子所結的子就不吃,不
是甘甜的泉水就不喝。在此時鶴鷹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鴆^從它面前飛過,鶉鷹看到仰頭發(fā)出‘喝!'
的怒斥聲。難道現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國相位來威嚇我嗎?”
莊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橋上游玩。莊子說:“脩龜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閑自得,這就是魚的快樂?!被?/p>
子說:“你又不是魚,怎么知道魚是快樂的?”莊子說:“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魚兒是快樂的?”
惠子說:“我不是你,固然就不知道你;你也不是魚,你不知道魚的快樂,這是可以完全確定的。”莊子
說:“讓我們回到最初的話題,你開始問我‘你怎么知道魚是快樂的呢’的話,就說明你很清楚我知道,
所以才來問我是從哪里知道的.而我則是在濠水的橋上知道的?!?/p>
四、【江蘇省南京市棲霞區(qū)18-19學年八年級下期末】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甲】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莊子曰:“絳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日:“子非魚,安知魚之
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
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
也?!?/p>
【乙】
莊子送葬,過惠子墓,顧謂從者曰:“郢人堊?漫其鼻端,若蠅翼,使匠石②斫?之。匠石運斤④成風聽
而斫之盡堊而鼻不傷,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聞之,召匠石曰:'嘗試為寡人為之。'匠石曰:'臣則嘗
能斫之,雖然,臣之質⑤死久矣。'自夫子⑥之死也,吾無以為質矣!吾無與言之矣?!?/p>
K注』①堊:白土。②匠石:名叫石的工匠。③斫:砍,削。④斤:斧。⑤質:對象,對手。⑥夫子:
指惠子。
8.用“/”給乙文畫線處斷句。(斷兩處)
匠石運斤成風聽而斫之盡堊而鼻不傷
9.解釋下列句中加點字
(1)子非魚,素知魚之樂()
(2)請簡其本()
(3)顧謂從者日()
(4)臣則學能斫之()
10.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蜂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
(2)自夫子之死也,吾無以為質矣!
11.甲文由莊子與惠子的辯論構成,莊子認為魚“出游從容”,其實是他①心境的投射與外化;乙文
中匠石與郢人的關系喻指②,表現了③______。
【答案】8.匠石運斤成風/聽而斫之/盡堊而鼻不傷
9.(1)怎么(2)追溯(3)回頭(4)曾經
10.(1)鰥魚在河水中游得悠閑自在,這是魚的快樂呀!
(2)自從先生去世后,我沒有對手了。
11.①悠閑自在/愉悅②莊子與惠子③莊子對老友的懷念
【解析】
【8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劃分文言句子節(jié)奏的能力。劃分句子節(jié)奏時,除了要考慮句子的意思,還要考慮句子的結構。
此題較容易,根據文意即可推斷出正確答案:匠石運斤成風/聽而斫之/盡堊而鼻不傷。譯為:匠石揮動斧子
呼呼作響,漫不經心地砍削白點,鼻尖上的白泥完全除去而鼻子卻一點也沒有受傷。此題要注意把幾個連
續(xù)的動作之間劃開。
【9題詳解】
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內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據句意和對文言常用詞的掌握來判斷字詞義。解釋時要注意
辨析詞義和用法的變化,根據語境判斷字詞義。此題都是古今異義詞,如“安”:怎么。“循”:追溯。
所以千萬不要以今釋古。理解好上下文內容是作答的關鍵。
【10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句子的翻譯能力。翻譯文言語句是文言文閱讀的必考題。直譯講究字字落實,特別是
關鍵詞語的意思必須要呈現出來。文言語句的翻譯首先要知道文言詞語的意思,把詞語放到語境中,根據
上下文推斷也不失是一種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詞的翻譯,如“從容”:悠閑自在。“是”:這,這是。
“質”:對手。注意“是魚之樂也”判斷句的翻譯。
【11題詳解】
考查對文言文內容的理解。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掃清文字障礙,疏通文意,讀懂內容,
這是歸納概括的前提和基礎。一空,莊子認為魚“出游從容”,其實是他“愉悅”心境的投射與外化。莊子推
崇“自然”,反對“人為”,魚兒在水中自由自在地嬉游,這是符合莊子的理想的,由此,他斷定魚兒“樂”
是理所當然的事了。而魚兒“樂”正好反映了莊子心中的“悠閑自在”。二空,乙文中匠石與郢人的關系
喻指莊子與惠子。可分析“匠石曰:'臣則嘗能斫之,雖然,臣之質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無以為
質矣!吾無與言之矣”一句,在結合對第一句“莊子送葬,過惠子墓”的分析,即可推斷出正確答案。三
空,通過對“自夫子之死也,吾無以為質矣!吾無與言之矣”等句分析,即可得出表現了莊子對老友的懷
念的答案。按以上分析填充即可。
【點睛】(一)譯文:
莊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橋上游玩。莊子說:“脩魚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閑自得,這是魚的快樂啊?!?/p>
惠子說:“你又不是魚,哪里知道魚是快樂的呢?”莊子說:“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魚兒是快
樂的呢?”惠子說:“我不是你,固然就不知道你(的想法);你本來就不是魚,你不知道魚的快樂,這是
可以完全確定的?!鼻f子說:“讓我們回到最初的話題,你開始問我'你哪里知道魚兒的快樂’的話,就
說明你很清楚我知道,所以才來問我是從哪里知道的?,F在我告訴你,我是在濠水的橋上知道的?!?/p>
(二)譯文:
莊子送葬,經過惠子的墓地,回過頭來對跟隨的人說:“郢地有一個泥瓦匠,在干活時,有一點像蒼
蠅翅膀一樣薄的白泥飛濺到他的鼻尖上,讓匠石用斧子砍削掉這一小白點。匠石揮動斧子呼呼作響,漫不
經心地砍削白點,鼻尖上的白泥完全除去而鼻子卻一點也沒有受傷,郢地的人站在那里也若無其事不失常
態(tài)。宋元君知道了這件事,召見匠石說:‘你為我也這么試試?!呈f:’我確實曾經能夠砍削掉鼻尖
上的小白點。即使如此,我的對手已經死去很久了。'自從惠子離開了人世,我沒有可以匹敵的對手了!
我沒有可以與之論辯的人了!”
五、【江蘇省沐陽縣18-19學年八年級下期末】閱讀下面兩則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題.
【甲】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
死于槽楊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
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除之,目:“天下無馬!”嗚呼!其真
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韓愈《馬說》)
【乙】工之僑得良桐焉,斫①而為琴弦而鼓之金聲而玉應。自以為天下之美也,獻之太常久使國工視
之,曰:“弗古?!边€之。
工之僑以歸,謀諸漆工,作斷紋焉;又謀諸篆工,作古款焉。匣而埋諸土,期年出之,抱以適市。貴
人過而見之,易之以百金,獻諸朝。樂官傳視,皆曰:“布世之珍也?!?/p>
工之僑聞之,嘆曰:“悲哉世也!豈獨一琴哉?莫不然矣!而不早圖之,其與亡矣。”遂去,入于宕
之山,不知其所終。
(選自劉基《工之僑獻琴》)
【注釋】①斫(zhuo):砍削。②太常:太常寺,祭祀禮樂的官署。
8.解釋文中加點字的意思。
(1)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用斜線“/”給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限兩處。
斫而為琴弦而鼓之金聲而玉應
10.下列選項中,加點字的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A.阿伯樂不常有/貴人過頂見之
B.駢死于槽楊之間/入于宕冥之山
C.馬之千里者/使國工視之
D.獻語朝/投語渤海之尾
11.翻譯下列句子。
(1)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使國工視之,曰:“弗古?!?/p>
12.【甲】【乙】作者假借“馬”和“琴”兩種事物,各表達什么樣的情感?
【答案】8.(1).辱:受屈辱;(2).臨:面對;(3).易:交換;(4).希:同“稀”,稀少。
9.斫而為琴/弦而鼓之/金聲而玉應10.D
11.(1)喂馬的人不懂得要根據它日行千里的本領來喂養(yǎng)它。(2)讓優(yōu)秀的樂師來看,樂師說:“(這個
琴)不是古琴?!?/p>
12.【甲】文抒發(fā)了作者懷才不遇,有志難伸的知識分子的憤懣和不平之情,對不能知人善任的昏庸的統治
階級進行了嘲諷和鞭撻。【乙】文諷刺了缺乏見識,不重真才實學而只重弄虛作假的封建統治者,同時也告
誡人們切不可被表象所迷惑、蒙蔽
【解析】
【8題詳解】
考查文言實詞。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內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據句意和對文言常用詞的掌握來判斷字詞義。
解釋時要注意辨析詞義和用法的變化,根據語境判斷字詞義。此題都是古今異義詞,如“辱”:受屈辱。
“易”:交換。所以千萬不要以今釋古。理解好上下文內容是作答的關鍵。
【9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劃分文言句子節(jié)奏的能力。劃分句子節(jié)奏時,除了要考慮句子的意思,還要考慮句子的結構。
此題較容易,根據文意即可推斷出正確答案:斫而為琴/弦而鼓之/金聲而玉應?譯為:砍來做成了一把琴,
裝上琴弦彈奏起來,發(fā)聲和應聲如金玉之聲。此題要注意把幾個相關的意思劃開。注意四字句的結構。
【10題詳解】
A.前者表轉折,后者表順承。
B.前者“在”,后者引出處所,可不譯。
C.前者助詞,定語后置的標志;后者代詞。
D.都是兼詞“之于”之意。
故選Do
【11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句子的翻譯能力。翻譯文言語句是文言文閱讀的必考題。直譯講究字字落實,特別是
關鍵詞語的意思必須要呈現出來。文言語句的翻譯首先要知道文言詞語的意思,把詞語放到語境中,根據
上下文推斷也不失是一種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詞的翻譯,如“食”:通“飼”,喂?!扒Ю铩保喝招?/p>
千里?!皣ぁ保簝?yōu)秀的樂師。還有“弗古”否定判斷句的翻譯。
【12題詳解】
比較閱讀??疾閮晌母髯员磉_什么樣的情感。要答好此題,首先要閱讀好兩篇文言文,掃清文字障礙,疏
通文意,并要注意議論抒情的語句,充分把握內容,然后分別歸納出兩文的中心,看看兩文分別都表明一
個什么主要觀點。如甲文流露出作者憤世嫉俗之意與懷才不遇之情。表達了作者對封建統治者不能識別人
才、不重用人才、埋沒人才的強烈憤慨的發(fā)泄。全文用了借物喻人的方式,把伯樂比喻為知人善任的賢君,
把千里馬比喻為未被發(fā)現的真正人才,對統治者不識人才和摧殘人才的現象進行了抨擊。作者希望統治者
能識別人才,重用人才,使他們能充分發(fā)揮才能。乙文以工之僑二次獻琴的不同遭遇,揭露了社會上評價、
判斷事物優(yōu)劣僅憑外表,而非考究內在品質的現象,告誡人們切不可被表象所迷惑、蒙蔽。文末“悲哉世
也!豈獨一琴戰(zhàn)?莫不然矣”的感嘆是值得人們深思熟慮的的,其寓意至今還能給人以啟迪與警戒。
點睛】(一)譯文:
世上(先)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經常有,但是伯樂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名貴的馬,只是辱
沒在仆役的手中,(跟普通的馬)一同死在槽楊之間,不以千里馬著稱。
(日行)千里的馬,吃一頓有時能吃完一石糧食。喂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馬
一樣)來喂養(yǎng)它。這樣的馬,雖然有(日行)千里的能力,但吃不飽,力氣不足,才能和美德不能表現在
外面。想要和普通的馬一樣尚且做不到,怎么能夠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不按照(驅使千里馬的)正確方法鞭打它,喂養(yǎng)它卻不能竭盡它的才能,聽千里馬嘶鳴,卻不能通曉
它的意思,拿著鞭子面對它,說:“天下沒有千里馬!"唉,難道真的沒有千里馬嗎?大概是真的不認識千里
馬吧!
(二)譯文:
有一個名字叫工之僑的人得到一塊上好的桐木,砍來做成了一把琴,裝上琴弦彈奏起來,發(fā)聲和應聲
如金玉之聲。他自認為這是天下最好的琴,就把琴呈現給太常寺(的主管人);(主管人)讓優(yōu)秀的樂師來
看,樂師說:“(這個琴)不是古琴。”于是便把琴退還回來。
工之僑拿著琴回到家,跟漆匠商量,把琴身畫上殘斷不齊的花蚊;又跟刻工商量,在琴上雕刻古代的
款式;把它裝在匣子里埋在泥土中。過了一年挖出來,抱著它到集市上。有個達官貴人路過集市看到了琴,
就用很多兩黃金(向工之僑)換了它,把它獻到朝廷上,樂官們傳遞著觀賞它,都說:“這琴真是世上少
有的珍品?。 ?/p>
工之僑聽到這種情況,感嘆道:“這個社會真可悲??!難道僅僅是一把琴嗎?沒有什么不是這樣的啊!
如果不早做打算,就要和這國家一同滅亡了??!”于是離去,至宕冥附近的山,不知道他最終去哪兒了。
六、【江蘇省無錫市18-19學年八年級下期末】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楊震孤貧好學,明歐陽《尚書》,通達博覽,諸儒為之語曰:“關西孔子楊伯起。”教授二十余年,不
答州郡禮命,眾人謂之晚暮,而震志愈攀。鄧鷺聞而?之,時震年已五十余,累注荊州刺史、東萊太守。當
之郡,道經昌邑,竺所舉荊州茂才王密為昌邑令,夜年金十斤以遺震。震日:“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
何也?"密日:"暮夜無知者。"震日:“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者!”密愧而出。后轉涿郡
太守,性公廉,子孫常蔬食、步行:故舊或欲令為開產業(yè),震不肯,目:“使后世稱為清白吏子孫,以此
遺之,不亦厚乎?”
【注】①辟(bi):征召。
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
1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字。
(1)而震志愈寫()
(2)累注荊州刺史()
(3)故所舉荊州茂才王密為昌邑令()
(4)夜懷金十斤以遺震()
13.翻譯句子。
以此遺之,不亦厚乎?
14.根據短文主要內容,擬一個合適的標題。(不超過10字)
【答案】12.(1)堅定(2)晉升或調動官職(3)從前,原來的(4)懷藏,懷抱,名詞用作動詞
13.把這個好名聲留給他們,不也是豐厚的(遺產)嗎?
14.楊震暮夜卻金(拒金、退金、還金)
【解析】
[12題詳解】
本題主要考查點是文言實詞的理解。為解答此類題目,一定要先翻譯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釋詞語,并
要注意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特殊情況,平時要注意積累并識記一些常見的實詞。篤:出現在“博
學而篤志”,意思是“堅定”;遷:有“升遷”“遷徙”等義,這里是“升遷”:故:有“I日的,從前的”“原
因”,這里是“從前的”;懷:名詞作動詞,懷抱,懷藏。
[13題詳解】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句子翻譯能力。翻譯的要求是做到“信、達、雅”,翻譯的方法是“增、刪、調、換、
補、移”,我們在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如遇倒裝句就要按
現代語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譯時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重點詞:遺:贈送;厚:豐厚。
【14題詳解】
本題考查擬寫標題。解答此題,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抓住事件的要素,把文章內容概括為一句話。用
一句話概括記敘文的主要內容,一般以“什么人在什么情況下做了什么事,結果如何”的形式表述。這個
故事涉及到主要人物有:楊震,事件主要是拒金。表述時要注意人物間的關系,表述的語句簡潔。楊震暮
夜拒金。
【點睛】參考譯文:
楊震從小沒了父親,生活貧苦但愛好學習,精通歐陽《尚書》,眼光透徹,知識廣博,儒者們?yōu)樗幜?/p>
這么句話:“關西孔子楊伯起。”他教了二十多年的書,州郡長官聘請他去做官,他都沒有應允。人們都
說他年紀老了,想出來做官也遲了,而楊震卻更安心他的教書生活。鄧鷺聽說后就召請他做官,那時楊震
已經五十多歲了。屢次升遷,升到荊州刺史、東萊太守。往東萊郡上任時,路過昌邑縣,原先他所推薦的
秀才王密,這時做昌邑縣令,夜里懷中揣著十斤金子來贈送給楊震。楊震說:“作為老朋友,我是了解你
的,你不了解我,這是怎么回事呢?”王密說:“夜里沒有人知道這事?!睏钫鹫f:“天知道,地知道,
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說沒人知道!”王密慚愧地出門走了。后來調任涿郡太守。為人奉公廉潔,子孫常
常吃素菜,出門步行。老朋友中有人想讓他為子孫置辦產業(yè),楊震不肯,說:“讓后代人說他們是清官的
子孫,用這個‘產業(yè)’留給他們,不也是很豐厚的嗎?”
七、【江蘇省鹽城市18-19學年八年級下期末】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甲】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
里。知不足,然后能自盡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日:教學相長也?!秲睹吩唬骸皩W學半。”其此之
謂乎?
(選自《〈禮記〉二則》)
【乙】王生好學而不得法。其友李生問之日:“或謂君不善學,信乎?”王生不說,口:“凡師之所
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學乎?”李生說之日:“孔子云'學而不思則罔‘,蓋學貴善思,君但志之而
不思之,終必無所成,何以謂之善學也?”王生益慍,不應而還本??嘉迦?,李生故尋王生,告之日:“去
善學者不恥下問,擇善而從之,冀聞道也。余一言未盡,而君變色以去。幾欲拒入千里之外,其擇善學者
所應有邪?學者之大忌,英逾?自厭,盍②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跑,雖欲改勵,恐不及矣!”王生驚覺,
謝日:“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請銘之坐右,以昭炯戒久”
(節(jié)選自《顏氏家訓I.勉學》,有刪改)
[注]①逾:超過。②盍:何不。③迨:等到。④炯戒:告誠。
9.解釋加點詞的意思。
(1)雖有至道—
(2)然后能自盡—
(3)不應而還本—
(4)居五日
10.下列句子中加點字意義或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A.吾香能志之/否如外人(《桃花源記》
B.君但志之則不思之/蓮之出淤泥池不染(《愛蓮說》)
C.幾欲拒人千里之外/已而書細柳軍(《周亞夫軍細柳》)
D.里欲改勵/故里有名馬(《馬說》)
11.將下面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夫善學者不恥下問,擇善而從之,冀聞道也。
12.【乙】文王生的事例能否證明【甲】文的中心論點?為什么?
【答案】9.(1)道理(2)反思(3)離開(4)經過10.C
11.(1)學習了以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
(2)善于學習的人不以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請教為羞恥,選擇好的人來學習,希望懂得其中的道理
12.不能。【乙】文是通過王生的事例來談學習方法和學習態(tài)度。而【甲】文的中心論點是“教學相長”,
即,,教,,與“學”相互促進。“教”是“學”的另一種形式。所以【乙】文王生的事例不能證明【甲】文
的中心論點。
【解析】
【9題詳解】
本題考查的是常用文言實詞的意義和用法。常見的文言現象:通假字、詞類活用,古今異義、一詞多義是
文言文詞語考查的重點,也是學生需要重點識記的知識要點。需要學生在學習中積累并靈活運用。(1)句
意:即使有最好的道理。道:道理;(2)句意:然后能自我反思。反:反思;(3)句意:對李生的話做任何
應答,轉身就跑了。走:跑;(4)句意:過了五天。居:過了。
【10題詳解】
本題考查理解對文言實詞含義的辨析能力。理解詞語的含義時要注意文言詞語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詞
類活用、一詞多義和古今異義;能結合具體語境來準確辨析即可。涉及的詞語都是常見的文言實詞。解答
時要聯系上下文,根據語境作出判斷。A.均解釋為:都;B.都解釋為:但是;C.以/到;D.都解釋為:
即使;故選C。
[11題詳解】
本題考查文言語句的翻譯。文言文的翻譯一般有直譯和意譯兩種方法,具體到某一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
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如遇倒裝句就要按現代語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譯時就要把省略
的成分補充完整。(1)重點詞:足:夠;困:困惑,不解:(2)重點詞:夫:句首發(fā)語詞,無實意。
[12題詳解】
本題考查對內容的理解及論點與論據關系的分析能力。甲文的中心論點是“教學相長也?!币馑际牵航膛c
學是相互促進的。乙文通過老師講授的知識,自己不思考,乂不聽從李生的勸告這一事例,告訴我們學習
和思考要相結合,要虛心聽取他人的真確意見。兩者不能構成論點與論據的關系。
【點睛】參考譯文:
甲:即使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學,就不知道它的好
處。因此學習后就知道不足,教導人后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不足,然后能自我反思。知道困惑,然后能
自我勉勵。所以說教與學是相互促進的。《兌命》上說:“教導別人占自己學習的一半?!闭f的就是這個道
理啊。
乙:王生喜歡學習,但沒有方法.他的朋友李生問他說:“有人說你不善于學習,是真的嗎?”王生(對
此感到)不高興,說:“凡是老師所講的,我都能記住它,這不也是善于學習嗎?”李生勸他說:“孔子說過
,學習,但是不思考,就會感到迷惑而一無所得',學習重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記住老師講的知識,但不去思
考,最終一定不會有什么成就,憑什么說你善于學習呢?"王生更惱火,不對李生的話做任何應答,轉身就跑
了.過了五天,李生特地找到王生,告訴他說:“那些善于學習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請教當成恥辱,
學習別人好的地方,希望聽到真理啊!我的話還沒說完,你就變了臉色離開,幾乎要拒絕人千里之外,難道是
善于學習的人所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度新能源汽車充電樁設備采購合同協議書
- 2024婦女節(jié)活動中班(6篇)
- 2025年江西省高三語文2月統一調研聯考試卷附答案解析
- 河北省高職單招2024年數學真題仿真卷
- 2025年全球貿易合同樣式
- 2025年車載高壓空壓機組項目提案報告模范
- 2025年鐵礦石采選項目立項申請報告模范
- 2025年勞動力輸入安全保障協議
- 2025年上饒年終合同樣本
- 2025年中外著作權許可使用合同樣本
- 2024赤峰學院教師招聘考試筆試試題
- 互聯網金融 個人網絡消費信貸 貸后催收風控指引
- 三年級下冊全冊書法教案
- 《中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層診療與管理指南(2024年)》解讀
- 2023年機動車檢測站質量手冊(依據2023年版評審準則和補充要求編制)
- 《研學旅行課程設計》課件-研學課程設計計劃
- 會議記錄表格樣本
- 改善護理服務行動計劃方案
- 羧基麥芽糖鐵注射液-臨床用藥解讀
- 《手語基礎學習》課件
- 建筑材料包銷協議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