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2高中生物課后分層檢測案20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的主要內容一含解析_第1頁
人教版必修2高中生物課后分層檢測案20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的主要內容一含解析_第2頁
人教版必修2高中生物課后分層檢測案20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的主要內容一含解析_第3頁
人教版必修2高中生物課后分層檢測案20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的主要內容一含解析_第4頁
人教版必修2高中生物課后分層檢測案20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的主要內容一含解析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1-課后分層檢測案20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的主要內容(一)【合格基礎練】1.下列與生物進化相關的敘述,正確的是()A.進化總是由突變引起的B.如果沒有可遺傳的變異,生物就不可能進化C.變異個體總是適應環(huán)境的D.進化改變的是個體而不是群體解析:生物進化中發(fā)生改變的是種群的基因頻率,單位是種群,故改變的是種群的特征,而非個體;自然選擇、遷入、遷出等只要改變種群的基因頻率就能引起生物進化;變異是不定向的,并具有多害少利的特征,此處的“害”與“利”即指能否適應所生存的環(huán)境。答案:B2.[江蘇卷]某醫(yī)院對新生兒感染的細菌進行了耐藥性實驗,結果顯示70%的致病菌具有耐藥性。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孕婦食用了殘留抗生素的食品,導致其體內大多數(shù)細菌突變B.即使孕婦和新生兒未接觸過抗生素,感染的細菌也有可能是耐藥菌C.新生兒體內缺少免疫球蛋白,增加了致病菌的耐藥性D.新生兒出生時沒有及時接種疫苗,導致耐藥菌形成解析:抗生素不能誘導細菌突變,而是對不同耐藥性的細菌進行選擇;細菌本身就存在耐藥性與非耐藥性兩種類型,所以即使孕婦和新生兒未接觸過抗生素,感染的細菌也有可能是耐藥菌;新生兒體內缺少免疫球蛋白,將會導致體內的致病菌數(shù)量增加,但不會增加致病菌的耐藥性;新生兒出生時沒有及時接種疫苗,未能對該類細菌產生免疫力,將導致致病菌在體內大量繁殖,但不會導致耐藥菌形成。答案:B3.腕足類動物海豆芽,從4億年前出現(xiàn)至今面貌基本沒變,又沒有滅絕,下列對此現(xiàn)象的解釋,合理的是()A.自然選擇對其不發(fā)生作用B.海豆芽在漫長的年代中基因頻率發(fā)生了較大變化C.海豆芽很少變異,適應性強D.海豆芽的生活環(huán)境基本沒有改變解析:自然選擇決定了生物進化的方向,該生物的“面貌基本沒變”,說明其生存環(huán)境基本沒變,基因頻率也基本沒變,所以性狀基本沒變。答案:D4.根據(jù)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自然選擇決定了生物變異和進化的方向B.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型頻率的改變C.種群內基因頻率的改變在世代間具有連續(xù)性D.種群內基因頻率改變的偶然性隨種群數(shù)量下降而減小解析:生物變異的方向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選擇是定向的,故自然選擇決定了生物進化的方向;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而不是基因型頻率的改變;種群基因頻率改變的偶然性是隨著種群數(shù)量下降而增大的。答案:C5.如果一個種群中,控制某一性狀的基因頻率增加,說明()A.控制該性狀的基因不能傳遞給子代B.該種群的全部個體為純合子C.該種群的繁殖速度加快D.該性狀對環(huán)境條件有較強的適應性解析:一個種群中,控制某一性狀的基因頻率增加,說明該基因控制的性狀具有較強的適應性,能夠傳遞給子代,A錯誤;控制某一性狀的基因頻率的增加并不一定導致該種群的全部個體都成為純合體,B錯誤;控制某一性狀的基因頻率的增加對種群的繁殖速度的影響是不清楚的,C錯誤;控制某一性狀的基因頻率增加是自然選擇的結果,說明該基因控制的性狀對環(huán)境條件具有較強的適應性,D正確。答案:D6.在一個種群中隨機抽取一定數(shù)量的個體,其中基因型為AA的個體占總數(shù)的24%,基因型為Aa的個體占總數(shù)的72%,基因型為aa的個體占總數(shù)的4%,那么,基因A和a的基因頻率分別是()A.24%和72%B.36%和64%C.57%和43%D.60%和40%解析:根據(jù)一對等位基因中某基因的頻率=該基因純合子的基因型頻率+1/2雜合子的基因型頻率可知,基因A的基因頻率為24%+1/2×72%=60%,a的基因頻率為1-60%=40%。答案:D7.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認為,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梢远ㄏ蚋淖兎N群基因頻率的是()A.基因突變B.基因重組C.自然選擇D.遷移解析:能定向改變種群基因頻率的是自然選擇。答案:C8.下列關于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的敘述,錯誤的是()A.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B.生物進化的實質在于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C.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D.基因突變?yōu)樯镞M化提供唯一的原材料解析: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認為,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A正確;生物進化的實質在于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B正確;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C正確;基因突變、基因重組和染色體變異都能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D錯誤。答案:D9.有翅昆蟲有時會出現(xiàn)殘翅或無翅的突變類型,這類昆蟲在正常情況下很難生存下去。但在經常刮大風的海島上,這些突變類型的昆蟲因不能飛行,從而避免了被風吹到海里淹死。這個事例說明()A.突變多數(shù)是有害的B.突變多數(shù)是有利的C.突變的有害和有利并不是絕對的D.突變的有害和有利是絕對的解析:基因突變具有多害少利性。有翅昆蟲突變成殘翅或無翅類型,在正常情況下這些變異類型因不能飛行,活動范圍小,在生存斗爭中處于劣勢。但在經常刮大風的海島這一特定環(huán)境中,殘翅或無翅類型的昆蟲因不能飛行而避免了被風吹到海里,更容易活下來。這一事例說明,突變的有利和有害并不是絕對的,它取決于生物的生存環(huán)境。答案:C10.“基因突變對絕大多數(shù)個體是不利的,但卻是生物進化的重要因素之一?!蹦阏J為這一說法()A.正確,基因突變雖對絕大多數(shù)個體是不利的,但它為定向的自然選擇提供了材料,為物種的進化奠定了基礎B.正確,基因突變雖對絕大多數(shù)個體不利,但突變的方向與生物進化的方向是一致的C.不正確,因為基因突變不利于個體繁殖,會導致物種絕滅D.不正確,因為基因突變會導致個體死亡,不利于生物進化解析:基因突變具有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基因突變不能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而自然選擇決定著生物進化的方向,少數(shù)有利的變異通過積累可為生物進化提供豐富的原材料,A正確。答案:A11.果蠅是常用的遺傳學研究的實驗材料,據(jù)資料顯示,果蠅約有104對基因,現(xiàn)有一黑腹果蠅的野生種群,約有107個個體,請分析回答以下問題:(1)該種群的全部個體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統(tǒng)稱為種群的________,經觀察,該種群中果蠅有多種多樣的基因型,分析其產生原因,是在突變過程中產生的________,通過有性生殖過程中的________而產生的,使種群中產生了大量可遺傳的________,其產生的方向是________,它們都能為生物進化提供________。(2)假定該種群中每個基因的突變率都是10-5,那么在該種群中每一代出現(xiàn)的基因突變數(shù)約是________。(3)隨機從該種群中抽出100只果蠅,測知基因型為AA(灰身)的個體35只,基因型為Aa(灰身)的個體60只,基因型為aa(黑身)的個體5只,則A基因的基因頻率為________,a基因的基因頻率為________。(4)通過對果蠅及其他生物的群體遺傳學的研究,可得出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是________,生物進化的實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該種群的全部個體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稱為種群的基因庫;經觀察,該種群中果蠅有多種多樣的基因型,其產生的原因是突變過程中產生的等位基因在有性生殖過程中進行了基因重組,使種群中產生了大量的可遺傳的變異,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但變異是不定向的,不能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2)由于每個個體含有約2×104個基因,每個基因的突變率為10-5,而整個種群中含有的個體數(shù)約為107,所以基因突變數(shù)目約為2×104×10-5×107=2×106(個)。(3)A%=eq\f(2AA+Aa,2AA+Aa+aa)×100%=eq\f(2×35+60,2×100)×100%=65%,由于A與a兩者基因頻率之和為1,所以a基因的基因頻率為35%。(4)生物進化的實質即為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答案:(1)基因庫等位基因基因重組變異不定向的原材料(2)2×106個(3)65%35%(4)種群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等級提升練】12.武夷山自然保護區(qū)以山貌雄偉和生物多樣性而聞名于世,為世界罕見的動物基因庫,其中白鷴由80年代初的幾百只增加到現(xiàn)在的一萬多只,該保護區(qū)白鷴數(shù)量上升一定會導致()A.種群基因庫增大B.基因突變頻率提高C.種群基因頻率定向改變D.基因產生定向突變解析:種群數(shù)量增多,種群的基因庫將增大,A正確;基因突變具有低頻性,其突變受外界因素的影響,而和種群數(shù)量無關,B錯誤;種群數(shù)量增大,在外界環(huán)境條件不發(fā)生改變的情況下,種群的基因頻率不發(fā)生定向改變,C錯誤;基因突變具有不定向性,D錯誤。答案:A13.在一次大風暴后,有人搜集了100只受傷的麻雀,并把它們飼養(yǎng)起來,結果活下來64只。在死去的個體中,大部分是個體比較大、變異類型特殊的,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突變和基因重組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B.自然選擇會改變種群的基因頻率C.特殊的變異類型都是不利的D.不產生變異的生物才能生存解析:突變和基因重組為生物的進化提供原材料,不決定進化的方向,A錯誤;自然選擇通過定向改變種群的基因頻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B正確;變異是不定向的,可能是有利的,也可能是有害的,利與害取決于個體所處的環(huán)境,C錯誤;變異是普遍存在的,產生有利變異的個體存活下來,產生不利變異的個體會在自然選擇中被淘汰,D錯誤。答案:B14.某植物種群中,r基因純合的個體不能存活。已知該種群的基因型分別為YYRR、YyRR、yyRR、YYRr、YyRr、yyRr,它們的基因型頻率依次為30%、20%、20%、10%、10%、10%。則Y和y的基因頻率依次為()A.55%和45%B.45%和55%C.27.5%和22.5%D.22.5%和27.5%解析:基因頻率是該基因占所有等位基因數(shù)的比率,而與非等位基因無關,由題中數(shù)據(jù)可知,YY占40%,Yy占30%,yy占30%,所以Y的基因頻率為40%+30%×(1/2)=55%,y的基因頻率為45%。答案:A15.在一個海島中,一種海龜中有的腳趾是連趾(ww),有的腳趾是分趾(Ww、WW)。連趾海龜便于劃水,游泳能力強,分趾海龜游泳能力較弱。開始時,連趾和分趾的基因頻率各為0.5,當島上食物不足時,連趾的海龜更容易從海中得到食物。若干萬年后,W的基因頻率變?yōu)?.2,w的基因頻率變?yōu)?.8。(1)該種群中所有海龜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稱為該種群的________,基因頻率發(fā)生變化后,從理論上計算,雜合子占分趾海龜?shù)谋壤秊開_______。(2)該種群中海龜多種多樣的類型來源于可遺傳的變異,但由于變異是________的,因此變異只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而進化的方向則由________決定。(3)該海龜種群________(填“是”或“否”)發(fā)生了進化,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解析:(1)一個種群中所有個體所含的全部基因,稱為該種群的基因庫;由題意可知,基因頻率發(fā)生變化后,WW的基因型頻率=0.2×0.2×100%=4%,ww的基因型頻率=0.8×0.8×100%=64%,Ww的基因型頻率=1-64%-4%=32%,因此雜合子占分趾海龜?shù)谋壤秊?2%÷(4%+32%)=8/9。(2)該種群中海龜有多種多樣的類型,其中可遺傳的變異來源于突變和基因重組,但由于變異是不定向的,因此只是產生了進化的原材料,進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選擇決定的。(3)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該海龜種群中基因頻率發(fā)生了改變,因此海龜發(fā)生了進化。答案:(1)基因庫8/9(2)不定向自然選擇(3)是種群基因頻率已經改變【素養(yǎng)養(yǎng)成練】16.某地大白菜農田蝸牛危害嚴重,農民起初噴灑殺蟲劑R控制蟲害,但幾年后效果不明顯,于是通過放養(yǎng)青蛙來控制害蟲,下圖是幾年中蝸牛種群數(shù)量變化的曲線。請回答下列相關問題。(1)拉馬克認為,生物各種適應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若用其觀點分析蝸??顾幮缘某霈F(xiàn),則蝸??顾幮宰儺惍a生于殺蟲劑R使用________(填“前”或“后”)。若用達爾文的觀點分析,蝸牛抗藥性的變異產生于殺蟲劑R使用______(填“前”或“后”),殺蟲劑起____________作用。(2)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認為蝸牛從A點到B點發(fā)生了進化,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從________點開始,農民開始放養(yǎng)青蛙控制害蟲。(3)蝸牛還能被一些鳥類捕食。蝸牛殼上有條紋與無條紋的性狀是由一對等位基因A和a控制的,研究人員調查了某地區(qū)的1000只蝸牛,對存活的個體數(shù)和被鳥捕食后剩下的蝸牛空殼數(shù)進行統(tǒng)計,得到的數(shù)據(jù)如下。有條紋(顯性)無條紋(隱性)合計存活個體數(shù)178211389空殼數(shù)332279611合計5104901000在這1000只蝸牛中,aa的基因型頻率為______。如果Aa的基因型頻率為32%,則a的基因頻率為________。由表中數(shù)據(jù)可推斷,經多個世代后,該種群中________(填“有條紋”或“無條紋”)基因的頻率將會增大。解析:(1)拉馬克認為,生物各種適應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進廢退和獲得性遺傳,若用其觀點分析蝸牛抗藥性變異的產生,則是殺蟲劑的使用使蝸牛產生了抗藥性,即在殺蟲劑使用后出現(xiàn)了抗藥性;而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則認為,抗藥性的變異產生于殺蟲劑使用前,殺蟲劑起自然選擇作用。(2)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從圖形分析,A點到B點殺蟲劑R的使用使蝸牛種群密度下降,大部分抗藥性個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