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湖北省名校2025屆高三下學期聯考歷史試題考生請注意:1.答題前請將考場、試室號、座位號、考生號、姓名寫在試卷密封線內,不得在試卷上作任何標記。2.第一部分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需將答案寫在試卷指定的括號內,第二部分非選擇題答案寫在試卷題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須保證答題卡的整潔??荚嚱Y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美國前國務卿杜勒斯說,如果亞非國家養(yǎng)成一種在西方缺席的情況下經常開會的習慣,由于有眾多的人口,印度和中國無疑將控制局面,這可能最終形成一個反對西方的集團。他希望這次會議開不起來。“這次會議“是指A.華盛頓會議 B.汪辜會談 C.日內瓦會議 D.萬隆會議2.1921年10月21日,美國《紐約時報》載文指出,邀請中國參加華盛頓會議雖是“明智之舉”,但“如果認為他們能解決問題,就大錯特錯了”,中國“還沒有成長到足以獲取尊重和顯示力量的地步”。這反映出美國的主流媒體A.對列強的外交規(guī)則有清醒認識B.低估了中國人民維護主權的決心和能力C.能夠正視中國問題出現的原因D.為美國逃避國際責任的行為作積極辯護3.1992年,鄧小平再次出現在《時代》周刊封面上?!稌r代》周刊介紹到:“‘航空母艦’在13年里轉了第二圈?!边@主要是因為中國A.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B.改革開放進一步深化C.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D.實現了香港順利回歸4.“城市少年好事徒,手持快剪伺于途;瞥見豚尾及鋒試,道旁觀者拍手呼?!边@首詩描寫的社會現象最有可能發(fā)生在A.太平天國時期B.洋務運動時期C.義和團運動時期D.辛亥革命之后5.二戰(zhàn)結束后,毛澤東提出了“兩個陣營”“一個中間地帶”理論,認為美蘇之間或早或遲會達成某種妥協,但“中間地帶”國家并不需要因此放棄自己的斗爭而隨之實行妥協。由此可知,中國共產黨A.正確估計了敵我斗爭形勢 B.已有獨立自主的外交思想C.認識到第三世界的重要性 D.與蘇聯結盟出于迫不得已6.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徙天下豪富于咸陽十二萬戶”。公元前211年,由于“咸陽人多,先王之宮廷小”,又疏散了部分咸陽居民,“徙三萬家麗邑(今陜西驪山附近),五萬家云陽(今陜西淳化西北)”。這兩次移民得以實施的有利條件包括①建立中央集權②吞并六國③北擊匈奴④焚書坑儒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7.法國畫家皮埃爾·皮維·德·夏凡納于1872年創(chuàng)作油畫《希望》:在原野中的荒涼廢墟上,一位身著白衣的美麗少女,手執(zhí)一綠色的橄欖枝(生命與和平);背景為一片蔚藍的晨曦(美好的未來)。該作品A.具有象征主義的特點 B.尤其突出理性的精神C.注重光色的瞬間變化 D.表現手法怪誕且夸張8.據記載,明萬歷四十年(1612年)中國運往荷蘭的瓷器為28641件,而到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則達到69057件。這一變化表明當時中國A.瓷器成為新興外貿品 B.民間制瓷工場規(guī)模擴大C.海外市場進一步拓展 D.政府廢止了“海禁”政策9.有學者認為,牛耕出現在商代而非春秋時期。依據有:殷墟婦好墓一件玉雕臥牛的兩個鼻孔間有小孔相通,與穿系牛繩有關;動物考古學研究表明,殷墟遺址出土黃牛掌骨和趾骨上有因勞役而造成的病變現象;殷墟甲骨文中“物”字應釋為“犁”,為牛耕之會意等。該結論A.表明考古發(fā)現最具說服力 B.缺乏可靠的證據不足為信C.違背商代生產力發(fā)展水平 D.大膽創(chuàng)新但尚需小心求證10.著名史學家馮爾康認為,從殷周到現代,中國古代宗族制度經歷了先秦典型宗族、秦唐間世族(士族)宗族制、宋元間大官僚宗族制、明清紳衿富人宗族制、近現代宗族變異時代五個階段的變化。這種變化表明我國古代宗族制度A.社會功能逐浙增強B.政治功能徹底消逝C.主體呈官僚化趨勢D.不斷推動社會轉型11.上海師范大學蕭功秦教授指出:“中國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覺醒,并不是人權自由的啟蒙意識,而是這種為民族生存而激發(fā)的以務實地擺脫危機為目標的避害趨利的意識?!逼渲小笆浪桌硇缘淖畛跤X醒”指的是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識 B.“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C.洋務運動的“中體西用”主張 D.辛亥革命民主共和的思想12.由如圖所示國家組成的區(qū)域經濟組織是A.東盟 B.石油輸出國組織 C.歐共體 D.世界貿易組織13.下表是對漢代部分畫像磚石主旨內容的歸納。據表格內容可得出的結論是漢代A.個體小農經濟耕作方式簡單 B.牛耕技術得到普遍推廣C.注重在實踐中傳習農業(yè)技能 D.小農經營模式正式形成14.19世紀70年代以前,在各大洋行中任職買辦的廣東人遠超半數。之后,經營絲業(yè)的外國商行雇傭了更多浙江人代替廣東人;幾乎所有外商銀行的中國買辦都來自江蘇。這種變化反映了A.江浙已取代廣東的經濟地位 B.近代中國經濟格局的變動C.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不平衡 D.江浙的文化底蘊超過廣東15.地圖可以反映政治形勢,如圖是某時期的一幅世界地圖這可以凸顯出20世紀A.50年代兩大陣營的形成B.60年代兩大軍事組織的對抗C.70年代南北對話的啟動D.80年代第三世界的迅速壯大16.下圖為“世界出口貿易總額年均增長率”,對圖表中數據變化反映的信息解讀正確的是()A.布雷頓森林體系推動了世界貿易的發(fā)展 B.二戰(zhàn)后各國間的關稅貿易壁壘徹底消除C.“新經濟”的出現推動了世界貿易發(fā)展 D.市場經濟體制在全球范圍內被廣泛接受17.“我們不要荊冠,不要金十字架。”1896年的人民黨漫畫(見下圖)。被縛者為勞工,為其束上荊冠者為馬克·漢納(當時的大實業(yè)家兼共和黨領袖)。羅斯福新政解決上述問題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整頓財政金融體系 B.加強對工業(yè)的計劃指導C.調整農業(yè)政策 D.推行“以工代賑”18.如圖為美國發(fā)行的《抗戰(zhàn)建國》郵票。這說明A.三民主義與林肯思想一致 B.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C.美國支持中國的抗日戰(zhàn)爭 D.國民政府堅持三民主義19.如圖是美國、英國、日本、巴西、印度在不同時期反映城市化進程的“城市人口比重變化”曲線圖,美國所對應的數字是A.①B.②C.③D.④20.1962年,中日雙方以民間形式簽訂發(fā)展長期貿易的備忘錄,“備忘錄貿易”成為當時中日貿易的主要形式。這種方式()A.實現了中日關系的正?;?B.為經濟體制改革奠定了基礎C.解除了西方對華經濟封鎖 D.體現中國對外交往政策靈活21.如圖徽章最早誕生于A.土地革命時期 B.北伐戰(zhàn)爭時期 C.解放戰(zhàn)爭時期 D.北洋軍閥時期22.1877年,中國第一位駐外公使郭嵩燾到達倫敦,所攜帶的國書卻是專為“惋惜滇案”的,“并無充當公使文憑”。清廷依照與周邊藩屬國交往的規(guī)則,派出郭嵩燾、劉錫鴻一正一副兩人,結果英國以不符合國際慣例為由,拒絕承認劉錫鴻的外交身份。這說明當時A.傳統朝貢體系及觀念已經瓦解B.傳統觀念阻礙了晚清外交近代化C.晚清政府對近代外交毫無了解D.晚清謀求外交轉型受到英國阻撓23.從適用范圍看,《十二銅表法》是羅馬國家制定的A.適用于所有羅馬人的法律 B.調整國內民族關系的法律C.調整公民內部關系的法律 D.調整羅馬人與外來人關系的法律24.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們堅持愛國者為主體的‘港人治港’、‘澳人治澳’,發(fā)展壯大愛國愛港愛澳力量,增強香港、澳門同胞的國家意識和愛國精神,……?!边@段話A.解釋了港澳的政治實體地位 B.強調了和平統一的價值C.闡明了“兩種制度”的意義 D.設定了高度自治的底線25.“于是本來潛心于駢四儷六之文的人們也漸漸張目四顧,為種種新學與時論所吸引了。這個變化……造就了一批近代知識分子的雛形”吸引著一批愛國的中國人從改革中尋求民族的出路?!边@種現象A.說明鴉片戰(zhàn)爭促使傳統儒學思想不斷瓦解 B.體現了甲午戰(zhàn)爭后部分國人的覺醒C.反映出洋務派企圖以新工具來守護舊理論 D.說明新文化運動推動新思潮的發(fā)展26.在清朝前期的司法實踐中,“既有定例,則用例不用律”。因時所需,皇帝的諭旨、內外的奏準均可定為條例。依照規(guī)定,定期修例,舊例不斷刪改,新例不斷增加。這反映出當時A.法律具有至高權威 B.律例體系缺乏實用性C.皇權專制色彩濃厚 D.封建律例具有隨意性27.美國歷史學家杰里·本特利指出:當1945年同盟國擊敗軸心國,摧毀德意志帝國和日本帝國時,隨著另一場戰(zhàn)爭的開始,世界不得不重建。下列選項最符合文中“世界重建”的是A.雅爾塔體制/布雷頓森林體系B.歐洲聯盟/歐元C.不結盟運動/亞非會議D.冷戰(zhàn)/北約28.15世紀末,在英國逐漸誕生了一個新的社會階層——新貴族。他們主要“新”在A.生產方式 B.生活方式 C.社會地位 D.宗教信仰29.明末清初思想家顏元猛烈抨擊當時道學家們窮理居敬、靜坐冥想的現象,指出,“朱門一派,口里道是即物窮理,心里見得,日間做得,卻只是讀、講、論,……半日靜坐,半日讀書,那曾去格物”,人應具有“實才實德”,格物要實地去做,不能離物而“窮理”。據此分析,顏元A.強調致良知的重要性 B.認為格物致知無法窮理C.是對傳統儒學的否定 D.主張做學問應經世致用30.16世紀,西歐各國物價平均上漲2~4倍多。傳統的解釋將其歸因于美洲貴金屬的大量涌進,后來有研究者提出,其重要因素是人口快速增長與氣候惡劣引起歐洲農業(yè)歉收,糧食價格飛漲疊加造成的。據此可知,關于西歐物價上漲的認識A.研究者立場不同而形成詫異 B.隨著研究視角拓展而趨于全面C.缺少了對世界其他地區(qū)的觀察 D.后期學者研究比傳統觀點可信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1919年的巴黎和會上,有兩個問題的爭議最為激烈,一是對德國的處置問題,二是有關中國山東歸屬問題。閱讀以下材料:材料一法國以最明確的方式提出要求,主要有四點:第一,阿爾薩斯必須歸還我們,但歸還時不應像根據1815年條約那樣的支離破碎,應按照1790年以前的邊界歸還。這樣我們就將在地理上以及礦藏上擁有薩爾盆地。第二,法國政府希望看到萊茵河以西的領土和德意志帝國分開,并成立一個類似緩沖的國家?!缎戮巹蚴澜缃贰凡牧隙?zhàn)勝國可以剝奪德國的殖民地,解除其武裝直至保留其警察力量,并使其海軍列入大國中第五流的地位。但如果它感到自己在和約中受到不公正對待,它同樣最終會從勝利者身上找到進行報復的手段。因此,我強烈反對把更多的德國人從德國統治下交由其他國家統治?!獎诤稀讨巍恫輸M和約條款最后文本前對和平會議的幾點意見》材料三顧維鈞(巴黎和會中國政府全權代表)曰:“……至于青島問題關系四萬萬人民的大問題,本全權之責任亦極重,今試述其大綱原則:膠州租借地,膠州鐵路及其他一切權利,應直接交還中國。青島完全為中國領土,當不容有絲毫損失。三千六百萬之山東人民,有史以來,為中國民族,用中國語言,信奉中國宗教?!晕幕?,山東為孔孟降生,中國文化發(fā)祥之圣地?!救珯嘟^對主張大會應斟酌膠州租借地及其他權利之處置,尊重中國政治獨立,領土完整之根本權利,且相信中國,有和平之誠意“。材料四日本代表當時提出日本政府要求書一件,內容如下:“日本政府以為膠州灣租借地、及鐵路,并德人在山東所有其他一切權利,德國應無條件讓予日本。蓋自歐戰(zhàn)開始,德國以膠州灣為海軍根據地,大為國際貿易航行之障害。日本為遠東和平起見,根據一九一一年日英同盟條約,致最后通牒于德國,要求交出膠州灣,以便將來歸還中國,德國不依限答復,日本乃與英國出軍占領膠州灣、及膠濟鐵路。自是德國在山東之權利,悉為日本占有。德國在遠東軍事上政治上之根據地,因以破壞。商業(yè)交通,乃得恢復無阻。日本為削除德國此種勢力,犧牲不少,不能任德國勢力復活,故日本對德要求,實正當而且公平……”——材料三四均摘自《北洋軍閥史》一四八《巴黎和會》問題(1)德國處置問題與山東問題的形成緣由有何不同?(2)顧維鈞將山東作為“中國文化發(fā)祥之圣地”的依據是什么?(3)簡要評論日本拒絕歸還山東的理由。(4)你如何看待巴黎和會上這兩大爭議?3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厘金制度創(chuàng)設于清代晚期,民初以來許多人士曾多次要求廢除這一制度。1928年,全國共有厘卡735個。國民政府成立后,全國財政會議決定由財政部組織全國裁厘委員會,裁撤厘金及一切國內通過稅,決定裁厘后征收油類、茶類、紙類、木棉、家畜、繭、大豆、棉花、各種重要礦物等16種特種消費稅(簡稱特稅)。特稅雖比厘金進步,但由于將許多日常生活必需品列入納稅范圍,對工商業(yè)者仍然是一個沉重負擔,故許多地方要求裁厘時不征特稅。因此,廢厘未實現。后國民政府下令于1930年12月31日止將全國所有厘金永遠廢除。1931年4月又嚴令停辦特種消費稅。同時,開始普遍推行統稅政策,即對國內工業(yè)品按照一物一稅原則,進行一次性征收。統稅與關稅、鹽稅同為三大稅源。統稅收入1931年為7500萬元,1934年為11600萬元,1936年達13200萬元?!幾允分傥?、胡曉林主編《中國全史》第92卷(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南京國民政府稅制改革的背景及主要內容。(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南京國民政府稅制改革的作用。3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901年和1902年,他先后發(fā)表《A》和《B》兩篇文章……。在《A》文中,開宗明義:“史也者,記述人間過去之事實者也。雖然,自世界學術日進,故近世史家本分,與前者史家有異。前者史家,不過記載事實,近世史家,必說明其事實之關系,與其原因結果;前者史家,不過記述人間一二有權力者興亡隆替之事,雖名為史,實不過一人一家之譜牒,近世史家,必探察人間全體之運動進步,即國民全部之經歷,及其相互之關系。以此論之,雖謂中國前者未嘗有史,殆非為過?!薄浴妒穼W月刊》2004年07期:20世紀中國的四次實證史學思潮請回答:(1)上文中的“他”是誰?(2)《A》和《B》兩篇文章分別是什么?它們的發(fā)表在當時產生怎樣的影響?(3)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分析說明“近世史家”與“前者史家”差異的具體表現?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D【解析】
結合所學可知,萬隆會議于1955年在印尼萬隆召開,與會國皆為亞非國家,旨在討論反對殖民主義的問題,又稱第一次亞非會議,該會議符合杜勒斯“亞非國家養(yǎng)成一種在西方缺席的情況下經常開會的習慣……印度和中國無疑將控制局面”的描述,故D項正確;華盛頓會議為一戰(zhàn)后主要帝國主義國家參與,排除A項;汪辜會談反映的是海峽兩岸關系的發(fā)展,排除B項;日內瓦會議于1954年4月召開,是蘇、美、英、法、中五國參加的外交會議,與會國中無非洲國家,排除C項。故選D。2、B【解析】
據所學可知,華盛頓會議討論中國問題的時候,中國代表團向會議提出了收回山東權益的要求,最終中國收回了“日本在一戰(zhàn)期間占領的山東”。因此材料中美國的主流媒體“低估了中國人民維護主權的決心和能力”,B正確;ACD與材料無關。3、B【解析】
據所學可知,鄧小平領導的黨中央于1979年決定在廣東、福建設立經濟特區(qū);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進一步解放了人們思想,對推進改革開放的進一步發(fā)展具有重大意義,B正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初步建立于21世紀初,與材料不符,A錯誤;2001年中國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與材料不符,故C錯誤;1997年實現了香港順利回歸,與材料不符,D錯誤。4、D【解析】
本題考查近代中國社會生活變遷,材料“手持快剪伺于途;瞥見豚尾及鋒試,道旁觀者拍手呼”反映了辛亥革命后剪辮的社會風潮,故D正確;太平天國時期和洋務運動時期并未形成剪辮的社會風氣,故AB排除;義和團運動扶清滅洋,與剪辮無關,故C排除。5、B【解析】
毛澤東主張“中間地帶”國家不需要放棄自己的斗爭而跟隨美蘇實行妥協。由此可知,中國共產黨主張獨立自主的外交思想,故B正確;材料和敵我斗爭形勢無關,故A錯誤;材料信息未涉及第三世界的重要性,故C錯誤;材料沒有與蘇聯結盟的信息,故D錯誤。6、A【解析】
從材料中的時間可以看出,此時秦已經統一六國,建立起中央集權制度,故A項正確;③北擊匈奴
④焚書坑儒與此材料無關,排除BCD。7、A【解析】
橄欖枝象征生命與和平,晨曦象征美好的未來,體現這一作品具有象征主義特征,A正確;繪畫體現了個人情感,這有浪漫主義色彩,排除B;畫作特征描述未凸顯光色變化,排除C;畫作人物和背景更具有寫實特征,而非怪誕夸張,排除D。8、C【解析】
由材料中1612年瓷器的“28641件”到1616年瓷器的“69057件”可知,中國瓷器外運數量大幅增長,海外市場進一步被拓展,故選C項。瓷器在宋代就已成為外貿品,而材料已是明代,故排除A項;材料只能說明中國瓷器整體的外運規(guī)模擴大,但不能說明民間制瓷工場規(guī)模擴大,因為材料并未明確瓷器主要出自官營還是私營的問題,故排除B項;材料只能說明萬歷時期海禁政策有所放松,D項“廢止”的說法不符合史實,排除?!军c睛】本題考查明清時期的對外貿易,學生在解題的過程中注意選項內主語和程度詞的運用即可作出判斷。9、D【解析】
學者用婦好墓玉雕和動物考古學研究結果等論證“牛耕出現在商代而非春秋時期”,甲骨文中“”物”應改為“犁”等,這一結論與公認的觀點不同,是歷史學研究中的大膽創(chuàng)新,但仍需小心求證,D項正確;學者用考古研究質疑原有的史學結論,不是在論證“考古發(fā)現最具說服力”,A項錯誤;學者用玉雕和動物考古研究論證其觀點,不能說其缺乏證據,B項錯誤;商代已經將牛作為農用動力的結論,并沒有違背商代生產力發(fā)展水平,C項錯誤。10、A【解析】
根據材料可知,我國宗族制度隨著封建制度的發(fā)展在不同時期呈現出不同的特點,由秦唐宋元的大宗族大門閥逐漸向地方紳士富豪勢力轉變。結合我國封建制度的演變可知,伴隨著我國君主專制的加強、封建經濟的發(fā)展,封建宗族呈現出政治勢力減弱、社會功能增強,主體平民化的特點,故A正確;政治功能徹底消逝說法絕對,B錯誤;材料中說明的是主體呈現平民化趨勢,不是呈現官僚化趨勢,C錯誤;材料沒有涉及到社會轉型的信息,D錯誤。11、B【解析】
依據材料中“為民族生存而激發(fā)的以務實地擺脫危機為目標的避害趨利的意識。”等信息結合所學可知,這指的是鴉片戰(zhàn)爭后,面對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機,中國人中的世俗理性的覺醒,而“最初覺醒”指的是鴉片戰(zhàn)爭后,魏源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因此B選項正確。A選項錯誤,明末清初尚未出現近代民族危機;C、D選項錯誤,“中體西用”思想和民主共和思想的出現在時間上都晚于“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不符合“最初覺醒”的條件。故正確答案為B選項。12、A【解析】
從圖中可以看出這一區(qū)域是東南亞一帶,結合所學可知,這一地區(qū)的區(qū)域經濟組織是東盟,A項正確;石油輸出國組織不在東南亞,歐共體是歐洲的,世界貿易組織不是區(qū)域性的經濟組織,故排除BCD項。【點睛】解題的關鍵是看準圖片中的地理位置,并理解“區(qū)域經濟組織”的含義。13、A【解析】
根據材料“江蘇省睢寧縣出土的牛耕畫像石”“四川省德陽縣出土的芟草播種畫像磚”“山東省藤縣出土的耕耱畫像石”的內容可以看出當時的小農耕作是牛耕技術、用鐮刀割草、用鋤頭耕地等,都是使用最簡單的工具進行耕作,從而說明漢代的個體小農經濟耕作方式簡單,故選A;單從陜西和江蘇省出土的牛耕畫像石不能表明牛耕技術得到普遍推廣,B錯誤;表格中反映的不是農業(yè)技能,C錯誤;材料沒有體現小農經營模式,D錯誤。14、B【解析】
根據題干可知,材料中江浙商人買辦在近代對外通商中占主要地位,反映了鴉片戰(zhàn)后通商口岸的開放使廣東的傳統對外通商地位下降,推動了江浙地區(qū)經濟地位的上升,B項正確;“取代”說法過于絕對,排除A項;材料未提及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排除C項;題干并未強調文化底蘊問題,排除D項。故選B。15、B【解析】
地圖中信息反映的政治形勢是以美國為代表的“北約”和以蘇聯為代表的“華約”兩大軍事對峙集團的國家組成及分布形勢,故B與材料相符;兩大陣營對峙初步形成于二戰(zhàn)結束后,A說法不準確;C、D與材料無關?!军c睛】材料中的關鍵信息是“政治形式”,考查的是學生對20世紀兩大陣營對峙的特點及時間的掌握,1955年華約的建立,兩大陣營對峙局面形成。16、A【解析】
依據材料中信息可知,此時期世界出口貿易總額年均增長率不斷上升,世界貿易快速發(fā)展。結合所學可知,1944年,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金融體系——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它的建立暫時結束了二戰(zhàn)前貨幣金融領域里的混亂局面,維持了二戰(zhàn)后世界貨幣體系的正常運轉,推動了世界貿易的發(fā)展,因此A選項正確。B選項中“徹底消除”的表述絕對,不符合史實;C選項錯誤,“新經濟”出現在20世紀90年代,與材料信息不符;D選項中“廣泛”一詞表述錯誤,在此時期還有許多實行計劃經濟體制的國家。故正確答案為A選項。17、B【解析】漫畫說明美國工業(yè)生產采取壟斷組織生產,企業(yè)生產無計劃性,會導致企業(yè)盲目生產,為此羅斯福新政實行加強對工業(yè)的計劃指導,以緩解盲目生產帶來的弊端,故B項正確;A屬于金融措施;C屬于農業(yè)措施;D屬于救濟措施。18、C【解析】
依據圖片信息“抗戰(zhàn)建國”并結合抗日戰(zhàn)爭知識可知,美國在中國抗日戰(zhàn)爭時期給予了中國一定的幫助。C正確;材料未涉及二者的思想,不能證明二者的思想是一致的,A排除;1942年中、美、英、蘇等26國共同簽署《聯合國家宣言》,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材料未體現,B排除;抗戰(zhàn)時期國民政府堅持的不是三民主義,D排除。故選C。19、B【解析】
城市化是工業(yè)革命的結果。美國是第一次工業(yè)革命和第二次工業(yè)革命同時進行的國家,其城市化水平呈直線上升趨勢,因此②是美國,故B項符合題意;英國在第一次工業(yè)革命之后,城市化水平直線上升,但在第二次工業(yè)革命之后,被美國超越,即呈曲折發(fā)展歷程,所以①為英國,A項不符合題意;日本的工業(yè)化要晚于美國的工業(yè)化,故③為日本,C項不符合題意;美國的城市化比重變化不可能開始于1900年以后,D項不符合題意。20、D【解析】
根據材料可知,中日民間的貿易被稱為“備忘錄貿易”,主要是區(qū)別于政府間的貿易往來,中日“備忘錄貿易”體現中國對外交往政策的靈活性,D正確;1972年,田中角榮訪華實現了中日關系正?;懦鼳;十一屆三中全會為為經濟體制改革奠定了基礎,排除B;C項錯在“解除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依然實行對華經濟封鎖,排除。21、A【解析】
1931年11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在江蘇瑞金成立,A正確;北伐戰(zhàn)爭時期,共產黨沒有獨立的政權,B錯誤;解放戰(zhàn)爭時期我黨的政權是人民民主政權,C與材料無關;北洋軍閥的最后統治結束于1928年底,故D與材料無關。22、B【解析】
根據材料可知,清廷派遣郭嵩燾、劉錫鴻出使英國,但不給近代意義上的國書,只是按照傳統頒發(fā)一道詔書而已,而英國以不符合國際慣例為由,拒絕承認劉錫鴻的外交身份,這反映近代中國外交帶有傳統的外交觀念,說明傳統觀念阻礙了晚清外交近代化,B項正確。由材料“清廷依照與周邊藩屬國交往的規(guī)則”可知清政府的外交帶有傳統的朝貢外交觀念,并不是已經瓦解,A項錯誤。材料反映清政府缺乏近代外交的理念,而不是對近代外交毫無了解,C項錯誤。材料反映清政府的外交不符合近代外交的理念,并非英國阻撓中國外交轉型,D項錯誤。23、C【解析】試題分析:《十二銅表法》是羅馬公民法,主要是調整羅馬分民內部的關系,C項符合題意;A項本身表述錯誤,羅馬法不適用于奴隸,不合題意;B、D項是羅馬萬民法的內容,不合題意。故答案為C項。考點: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羅馬法·《十二銅表法》。24、D【解析】
由“愛國者為主體”“發(fā)展壯大愛國愛港愛澳力量”可得出承認、肯定一個中國是港澳高度自治的前提,故這段話設定了高度自治的底線,故D正確;港澳不是政治實體,故A錯誤;材料未涉及和平統一、兩種制度,故BC錯誤。故選D。25、B【解析】
根據材料“吸引著一批愛國的中國人從改革中尋求民族的出路”結合所學可知,甲午中日戰(zhàn)爭是西化的日本打敗了傳統的中國,這使中國民族意識開始覺醒試圖通過維新變法尋求中華民族的出路,故B項正確;鴉片戰(zhàn)爭并未使傳統儒學思想瓦解,排除A項;洋務運動并未涉及政治改革,排除C項;題干信息不能反映新文化運動的影響,排除D項。故選B。26、C【解析】
根據材料內容可知清朝的司法實踐中對于皇帝下的旨意,皇帝批準大臣的奏折都可以作為一種定例與法律同樣起作用,并且是優(yōu)先使用,從而說明皇權可以超越法律,即皇權專制色彩濃厚,故選C;A與材料內容不符,排除;材料所示律例體系實用性較高,B錯誤;材料體現的案例如有定例要先使用定例為審案依據,沒有定例才適用法律,不能說律例具有隨意性,D錯誤。27、A【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45年2月,美、英、蘇三國首腦在雅爾塔會晤,著重討論歐洲領土變動、成立聯合國、遠東事務安排等問題。雅爾塔會議的決定對戰(zhàn)后世界格局的形成和發(fā)展具有重大影響。人們通常把該時期大國圍繞戰(zhàn)后世界安排問題所達成的一系列協議稱為“雅爾塔體制”。大國在安排戰(zhàn)后世界的政治秩序時,也關注到世界經濟秩序?!笆澜缰亟ā本褪侵傅慕洕矫?。1944年7月,44個國家在美國的新罕布什爾州的布雷頓森林舉行國際貨幣金融會議。建立“布雷頓森林體系”,正確答案為A。歐洲聯盟成立于1993年,歐元1999年問世,不結盟運動1961年誕生,亞非會議1955年召開,冷戰(zhàn)1947年開始,北約成立于1949年,都是雅爾塔體制和布雷頓森林體系之后,排除BCD。28、A【解析】
新航路開辟以后,英國人利用有利的地理位置拓展對外貿易,進行殖民掠奪。在此期間,制呢業(yè)等工場手工業(yè)得到很大發(fā)展,還出現了資本主義方式經營的牧場和農場。由工場主、商人、銀行家和農場主等組成的新興資產階級成長起來。有些貴族雖然保留了貴族頭銜,卻也從事一些資本主義性質的經濟活動,他們被稱為新貴族。故答案為A;BCD不能準確體現“新”的特點,排除。29、D【解析】
材料中顏元主張“格物要實地去做,不能離物而‘窮理’”,這反映了做學問應該服務于社會現實的經世致用思想,故D項正確;“致良知”是王守仁的觀點,排除A項;材料中涉及的是窮理的方法和途徑,并未認為格物致知無法窮理,排除B項;這一觀點是對傳統儒學的發(fā)展而不是否定,故C項錯誤。30、B【解析】
根據材料可知傳統的解釋世紀西歐各國物價上漲是因為美洲貴金屬大量涌進,后來的研究證明還有人口快速增長和歐洲農業(yè)歉收,糧價飛漲有關,表明人民對西歐物價飛漲的認識隨著研究視角拓展而趨于全面,故選B;根據材料可知研究者的立場相同,A錯誤;C在材料未涉及,排除;后期學者和傳統觀點都是物價上漲的認識,D錯誤。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1)德國處置問題因德國戰(zhàn)敗而產生,處置德國反映的是戰(zhàn)勝國與戰(zhàn)敗國的關系;而山東問題卻是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后遺癥,日本奪取德國曾經取得的在中國山東的特權,卻無視中國對德作戰(zhàn)的戰(zhàn)勝國地位。(2)山東是儒家思想的發(fā)源地,而儒家思想是中國古代影響深遠的正統思想。(3)日本以“維護遠東和平”、防止“德國勢力復活”為理由,以德國在遠東的軍事存在破壞了經濟環(huán)境為理由,來遮掩掠奪中國的實質,是一種典型的強盜邏輯。不論何種理由和借口,日本的拒絕歸還山東都是對中國主權的侵犯,其性質與德國對山東的占領無異。(4)中國代表的立場比中國政府的立場更為合理,而日本代表則完全體現了日本政府的險惡目的?!窘馕觥?/p>
(1)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德國是戰(zhàn)的戰(zhàn)敗國,處理德國問題反映戰(zhàn)勝國與戰(zhàn)敗國的關系。山東問題是帝國主義瓜分中國所留下的,因此日本在奪取德國在華特權時,無視中國作為一戰(zhàn)戰(zhàn)勝國的地位。(2)由材料“以文化言,山東為孔孟降生中國文化發(fā)祥之圣地”可知,顧維鈞認為山東是孔孟的誕生地,是儒家思想的發(fā)源地,儒家思想影響中國深遠。(3)由材料“一九一一年,日英同盟條約,致最后通牒于德國,要求交出膠州灣,以便將來歸還中國”可知,日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度特色小鎮(zhèn)民宿租賃合同模板4篇
- 二零二五年度虛擬現實產業(yè)投資民間擔保借款合同4篇
- 美團騎手2025年度服務規(guī)范與績效考核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寧波服務業(yè)勞動合同示范文本4篇
- 2025個人獨資企業(yè)股權轉讓及企業(yè)運營支持合同2篇
- 2025年度個人對個人租車合同電子支付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不銹鋼護欄加工與運輸一體化服務合同3篇
- 2025年度個人與個人間藝術品修復服務合同4篇
- 2025內衣店加盟品牌授權及區(qū)域管理服務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大型公共建筑幕墻施工專項合同4篇
- 新版中國食物成分表
- 2024年山東省青島市中考生物試題(含答案)
- 河道綜合治理工程技術投標文件
- 專題24 短文填空 選詞填空 2024年中考英語真題分類匯編
- 再生障礙性貧血課件
- 產后抑郁癥的護理查房
- 2024年江蘇護理職業(yè)學院高職單招(英語/數學/語文)筆試歷年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電能質量與安全課件
- 工程項目設計工作管理方案及設計優(yōu)化措施
- 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金匯螢石開采有限公司三義號螢石礦礦山地質環(huán)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
- 小升初幼升小擇校畢業(yè)升學兒童簡歷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