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物理上單元復習課教案新人教剖析_第1頁
八年級物理上單元復習課教案新人教剖析_第2頁
八年級物理上單元復習課教案新人教剖析_第3頁
八年級物理上單元復習課教案新人教剖析_第4頁
八年級物理上單元復習課教案新人教剖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八年級物理上單元復習課優(yōu)秀教案匯總(新人教版)本資料為woRD文檔,請點擊下載地址下載全文下載地址第一章《機械運動》單元復習課

【復習目標】

、

會根據生活經驗估測長度和時間,會選用適當的工具測量長度和時間,知道測量有誤差,誤差和錯誤是有區(qū)別的。

2、

知道參照物的概念,運動是宇宙中的普遍現象,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能選擇合適的參照物來描述運動,能用實例解釋機械運動及其相對性。

3、

會用速度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通過實驗測量物體運動的速度,能用速度公式及其變形公式進行簡單計算,知道勻速直線運動的概念,能用平均速度描述變速直線運動的快慢。

4、

能通過實驗用停表測出物體通過這段路程所用的時間,能利用v=s/t計算出物體在這段時間內運動的平均速度。

【復習重點和難點】

重點:長度的測量,測量時要引導學習選擇合適的工具,然后正確使用工具進行測量.

難點:平均速度的測量與計算

【前置準備】利用多媒體展示本章思維導圖

【學具準備】

刻度尺、鋼卷尺、秒表、斜面、小車、金屬片等多媒體和學生導學稿

【復習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復習

讓學生把準備的刻度尺、鋼卷尺、秒表、斜面、小車、金屬片等放在桌面,問:我們利用所有的器材可以做哪些實驗?學生回答:可以進行長度、時間的測量,還以進行平均速度的測量。引出復習內容。

設計意圖:讓學生從身邊熟悉的事物——長度、時間入手,設計實驗、進行實驗達到溫顧知新的目的。

二、專題復習

【專題一】長度和時間的測量

聚焦知識點一:

.在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基本單位是

。

2.長度測量的基本工具是

。

3.長度單位間的換算關系是為:1km=

m、1dm=

m、1cm=

m、1mm=

m、

μm=

m、1nm=

m

練習題:

.中學生的大拇指指甲寬度約為

A.1mmB.1cmc.1dmD.1m

2、完成下列單位換算:

人頭發(fā)直徑約7×10-5m=

μm

地球半徑6.4×106m=

km

珠穆朗瑪峰海拔高度8.84443

=884443

(填上單位)

3、估測課桌的長度為80

(填上合適的單位)。

設疑:我們估測的準確嗎?如果不準確應該怎么辦?

設計意圖:從身邊的事例做起,讓學生認識到我們的估計中會出現很多的偏差,要想減小偏差,那就要借助到工具,引出刻度尺正確使用并練習了國際單位及常見單位的換算。

聚焦知識點二:

正確使用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要做到會觀察、會放置、會讀數、會記錄。

會觀察——刻度尺的

、

和零刻線是否磨損。

會放置——刻度尺要沿著被測物體的長度,刻度線要

被測物體,找準

或選取一個整刻度線和

一端對齊。

會讀數——視線要和尺面

,讀數時要估讀到

的下一位。

會記錄——測量結果應由

組成。

實驗設計:利用刻度尺來測量物體的長度。

、用所給出的鋼尺、卷尺等刻度尺,挑選出合適測量工具并測出課桌的長度

m。

2、如圖所示,用A、B兩刻度尺測同一木塊的邊長,就分度值而言,

尺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言,

不正確.選用正確尺子測量出的物體長度是

cm。

3、為了測出細銅絲的直徑,某同學把銅絲在鉛筆上緊密排繞12圈.如圖所示,用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測得這32圈的總寬度為

cm,可算出細銅絲的直徑約為

mm。

設計意圖:第一題通過實踐熟練的掌握刻度尺的正確使用,讓學生在實際的運用中發(fā)現不足。第二題讓學生正確選用刻度尺,理解刻度尺使用方法中“刻度緊貼被測物體”并會記錄正確的測量值,區(qū)分誤差和錯誤。第三題在計算細銅絲直徑時,除不盡2.083333,測量結果準確程度一定與用刻度尺直接測量時的準確程度一致。

聚焦知識點三:

.在國際單位制中時間的基本單位:

,常用測量工具:

、

。

2.

值與

值之間的差異叫誤差.誤差不是錯誤,誤差

避免,只能盡量減小;錯誤

避免。

3.減小誤差的方法:

求平均值;

選用

;

改進

。

實驗設計:利用停表進行時間的測量。

、

停表的示數如圖所示,該停表所示的時間

min

s。

2、單位換算:25min=

s

3、已經在溫度升高的相同的條件下,銅膨脹的程度比鋼大,在20℃時用一個鋼卷尺測得一個銅塊的長度為2.60cm,若在50℃的高溫環(huán)境下,再測量一次銅塊的長度,則測量的結果應該是

2.60cm(大于、小于或等于)。

設計意圖:第一題練習了停表的使用,第二題練習了時間的單位換算,雖然很熟悉,但個別同學還有不知道的,第三題讓學生感受到誤差是不可避免的,而錯誤是可以避免的。

【專題二】運動的描述

知識點聚焦:

.物體

的變化叫做機械運動,運動是宇宙中的普遍現象。

2.研究機械運動時被選作

的物體叫參照物。

3.物體的運動和靜止與所選擇的參照物有關,物體的運動和靜止是

的。

設疑:參照物可不可以選擇本身作為參照物?

學以致用:

.在平直軌道上勻速行駛的火車中,相對于放在車廂內小桌上的蘋果,運動的物體是()

A.這列火車的機車

B.坐在車廂椅子上的乘客

c.從旁邊走過的列車員

D.關著的車門

2.放學路上,小明和小紅沿人行道步行,一輛汽車從身旁

疾馳而過,如圖所示,司機說:“你沒有動”是選定了

參照物,小紅說:“車真快”是選定了

為參照物。

3.甲、乙、丙三人分別乘坐直升機。甲看見地面樓房勻速下降,乙看見甲靜止不動,丙看見乙勻速上升,請說明這三架直升機各做何種運動?

設計意圖:第一題復習讓學生在練習中體會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第二題復習主要是讓學生明白參照物的選擇是任意的,但不能選擇研究對象本身為參照物。第三題是對學生準確表達、發(fā)散思維的訓練。說明甲乙丙對物體運動描述要以“地面為參照物”。

【專題三】運動的快慢

知識點聚焦:

之比叫做速度,是描述物體

的物理量.速度的計算公式

,單位:

,它們之間的換算關系1m/s=

km/h.

2.

不變,物體沿著

的運動叫做勻速直線運動.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是一個定值,與路程、時間無關。

3.變速運動的快慢用

表示,它只能粗略地反映物體整體的平均快慢程度。

設疑:在生活中我們比較快慢的方法和比賽中裁判員判斷勝負的方法相同嗎?

、

思考并研討日常生活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兩種方法

(1)圖a表明相同的時間比

;(2)圖b表明相同的路程比

。

2、實驗探究:利用秒表探究人步行的速度

人步行的速度大約是1.2m/s,表示的物理意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某同學家距學校600m,他以此速度從家步行至學校需要的時間是________s;以該同學身上背著的書包為參照物,他是________的.

3、小球從左向右運動,每隔相等埋單曝光一次所得到的照片如下圖,其中小球做勻速直線運動的是(

4、如圖是蘋果下落過程中拍攝的頻閃照片,相機每隔0.1s曝光一次,由此可判斷蘋果的運動是運動____(選填“勻速”或“變速”)。照片上A與B的間距,所對應的蘋果的實際運動路程為57cm,則蘋果在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是____m/s。

5、長20m的一列火車,以36km/h的速度勻速通過一鐵橋,鐵橋長980m。問這列火車過橋要用多少秒?

設計意圖:第一題通過復習引出速度的定義;第二題探究加深對速度的理解并再次練習了秒表的使用;第三題是加深了對勻速直線運動的理解;第四題復習了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而是某段路程和時間的比值。通過這四道習題的練習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層層遞進逐漸深入,為后邊復習測平均速度做鋪墊。第五題加強學生解題規(guī)范化訓練,審題訓練。在解題過程中,長度,時間的單位要統(tǒng)一。

【專題四】測量平均速度

實驗設計:利用長木板,秒表,金屬片,小車探究平均速度的測量。在"測小車的平均速度"的實驗中,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小車從帶刻度

(分度值為1mm)的斜面頂端由靜止下滑,圖中的圓

圈是小車到達A.B.c三處時電子表的顯示(數字分

別表示"小時:分:秒")。

(1)該實驗是根據公式___________進行測量的。

(2)實驗中為了方便計時,應使斜面的坡度較__________(填"大"或"小")

(3)請根據圖中所給的信息回答:sAB=_______cm

tBc=______s

vAc=_______m/s

實驗前必須學會熟練使用電子表,如果讓小車過了A點才開始計時,則會使所測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_______。(填"大"或"小")

探究結論:小車做的是變速運動,前半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后半程的平均速度。

反饋練習:

、汽車從甲站出發(fā)頭20s前進了100m,然后以36km/h的速度勻速行駛2min,以后又用4s前進了50m,到了乙站停車.求:(1)汽車在前20s內的平均速度.(2)汽車在整個路程中行駛的平均速度.

2、物體運動的規(guī)律不但可以用公式表示,還可以用圖像來表示,表示路程和時間關系的圖像,叫路程——時間的圖像,可以簡稱路程圖像。一輛小汽車在平直公路上勻速行駛時,運動路程和時間的對應關系如下表所示:

路程/m

20

30

50

70

90

10

30

時間/s

2

3

5

7

9

1

3

(1)請你在如右圖所示的坐標中,畫出路程圖像。

(2)根據圖像上確定出物體運動8s時,通過的路程是多少?

設計意圖:第一題通過復習練習平均速度的計算,加深對平均速度的理解。第二題體會用得出的規(guī)律可以解決問題。

三、練習反饋:

.下左圖中被測鉛筆的長度為

cm。

2.小明一家雙休日駕車外出郊游,在汽車行駛的過程中,小明同學觀察了一下速度及里程表盤如下右圖甲所示.此時汽車的行駛速度為___________,汽車行駛了半個小時后.表盤的示數如下右圖乙所示,那么這段時間內汽車行駛的平均速度為___________.

3.從XX年9月起,我國海監(jiān)對釣魚島區(qū)域實行常態(tài)化的維權執(zhí)法巡邏.“海監(jiān)50”繞釣魚島巡邏,以宣示主權,以釣魚島為參照物,該船是________的。(選填“運動”或“靜止”)

4、張先生駕車從廣州到肇慶旅游,汽車以90km/h的平均速度行駛0.5h到達三水,休息0.5h后,再以80km/h的平均速度行駛1h到達肇慶。請求:

(1)廣州到三水,汽車行駛的路程是多少km?

(2)廣州到肇慶,汽車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附答案:

、5.25

2、80km/h

65km/h

3、運動

4、解:(1)汽車從廣州到三水的路程為s1,速度v1=90km/h,時間t1=0.5h

由公式:

s1=v1.t1=90km/h×0.5h

=45km

汽車從三水到肇慶的路程為s2,速度v2=80km/h,時間t2=1h

由公式:

s2=v2。t2=80km/h×1h

=80km

汽車從廣州到肇慶的總路程s=s1+s2=45km+80km=125km

總時間t=0.5h+0.5+1h=2h

由公式:

v=s/t=125km/2h=62.5km/h

四、板書設計

五、課堂小結、布置作業(yè)

【教學反思】

、關于課時的安排問題:本章教材是初中學生接觸物理學的第一章相對以前的教材來說,難度稍微大些,所以基礎內容的復習安排2課時。

2、教學程序設計的是對于一些易錯比如被測物體末端在刻度尺讀數時,很多學生忘記了估讀;在測量上還有很多的特殊測量,比如一頁紙的厚度測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